CN104869667B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69667B
CN104869667B CN201510263488.1A CN201510263488A CN104869667B CN 104869667 B CN104869667 B CN 104869667B CN 201510263488 A CN201510263488 A CN 201510263488A CN 104869667 B CN104869667 B CN 1048696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x
component carrier
timers
reception
wireless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6348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69667A (zh
Inventor
二木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8696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696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696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696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using a pre-established activity schedule, e.g. traffic indication fra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48Time-out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2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wanted signal
    • H04W52/023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wanted signal according to average transmission signal activ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6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in multi hop networks, e.g. wireless relay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7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down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无线通信系统、无线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接收开始定时控制器,被配置为在被分配给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CC的所有分量载波CC之间共同地控制无线终端中的预定信道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定时控制器,被配置为针对每个所分配的分量载波CC来激活HARQ RTT定时器和DRX重传定时器,并且当任意所分配的分量载波CC接收到预定信号时,启动或重新启动DRX静止定时器,并且当DRX静止定时器到期时,启动或重新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以及DRX状态控制器,被配置为当所述DRX短周期定时器到期时,对所有所分配的分量载波实施向长DRX的转移。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方法
分案申请说明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0年9月30日、题为“无线通信系统、无线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方法、以及程序”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No.201080045110.X(PCT国际申请PCT/JP2010/067062)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无线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方法、以及程序。
背景技术
在作为下一代的蜂窝系统之一的3GPP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技术)中,为了削减无线终端的消耗功率而支持无线终端的非连续接收(DRX:DiscontinuousReception)的功能(非专利文献1、2)。在LTE中,定义了被称为非连续接收周期(DRX cycle)的、由接收期间(On-Duration,持续期间)和与其连续的非接收期间(Opportunity forDRX)构成的期间,通过重复这些期间来实现非连续接收。
无线终端在持续期间中需要持续接收下行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在非接收期间中可以不接收PDCCH。此外,无线终端在持续期间中数据接收失败、并在持续期间之后重传该数据的情况下,延长接收PDCCH的期间。
这里,将非连续接收动作中的无线终端接收PDCCH的期间称为激活时间(ActiveTime),持续期间是激活时间的最小值。并且能够按照每个无线终端设定非接收期间的长度不同的所谓“短DRX(Short DRX,短非连续接收)”和“长DRX(Long DRX,长非连续接收)”这两种非连续接收状态(水平)。在LTE中,短DRX状态的无线终端在一定期间没有接收数据的情况下,进行转移到长DRX状态的DRX状态控制(DRX state control)。另外,在从短DRX向长DRX进行状态转移的判定中使用定时器(drxShortCycleTimer,DRX短周期定时器)。由此,能够设定与无线终端的数据接收频率适应的DRX状态(水平),从而能够削减无线终端的消耗功率。
而且,作为将LTE高功能化的蜂窝系统,进行了增强型LTE(LTE-Advanced)的标准化。在增强型LTE的功能之一中,作为提高每个无线终端的峰值数据速率的功能有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所述载波聚合就是对一个无线终端同时使用多个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来进行数据发送接收(非专利文献3)。这里,分量载波是指在LTE中为了实现无线基站和无线终端之间的通信所需要的基本频率块。在进行载波聚合时,一个传输块(从MAC层向PHY层的数据传送单位)在一个分量载波中发送接收,信号处理在各分量载波中独立地进行。此外,在需要重传数据而进行HARQ(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情况下,初次发送所使用的分量载波与重传所使用的分量载波是相同的。
现在,在3GPP标准化中,对载波聚合时的无线终端的DRX进行讨论,并对进行载波聚合(CA)的全部分量载波进行相同的DRX配置(DRX参数设定)的方法进行了研讨。作为实际的DRX控制(激活时间控制和DRX状态控制)提出有:(A)在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载波之间协作来进行控制的方法(非专利文献5)、或者(B)在各分量载波中独立进行控制的方法(非专利文献6)。在(A)的在分量载波之间协作来进行控制的方法中,将全部分量载波的激活时间与最后进行了数据接收的分量载波相配合,分量载波之间共同地进行DRX状态控制。另一方面,在(B)的在各分量载波中独立进行控制的方法中,各分量载波的激活时间基于各分量载波的数据接收状况来决定,并在各分量载波中独立地进行DRX状态控制。
使用图24来说明(A)的在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载波之间协作来进行控制的方法的例子。
该图示出分量载波1(CC 1)至分量载波3(CC 3)被分配给某无线终端作为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载波、无线终端准备好了接收所有这些的分量载波中的下行(DL)数据的状态。另外,各分量载波的DRX参数相同,各个DRX周期(DRX cycle)的开始在分量载波之间是同步的。关注分量载波1中的第一个DRX周期,虽然在持续期间接收到下行链路(DL)数据,但是因为无法正确解码,所以延长了激活时间以能够接收重传数据。并且,在能够正确解码重传数据的情况下,向可以不接收PDCCH的非接收期间(Opportunity for DRX)转移。
接着,关注相同定时的DRX周期中的分量载波2和分量载波3中的动作,在分量载波2中没有接收数据,在分量载波3中与分量载波1同样地进行了数据接收。这时,单独观察分量载波2、分量载波3的每一个,在分量载波2中不需要比持续期间长地延长激活时间,在分量载波3中虽然延长激活时间但是可以比分量载波1短。
但是,在(A)方法中,因为要与需要最长的激活时间的分量载波1配合来决定分量载波2、分量载波3的激活时间,所以分量载波1至分量载波3的所有的激活时间变成如图中的虚线那样。这里,图中的阴影部分是对于该分量载波来说本来不需要延长的激活时间。对于第二个、第三个的DRX周期也是同样地,在第二个DRX周期中与分量载波3配合来控制激活时间,在第三个DRX周期中与分量载波2配合来控制激活时间。
接着,使用图25来说明(B)的在各分量载波中独立进行控制的方法的例子。
与图24同样地,无线终端准备好接收分量载波1(CC 1)至分量载波3(CC 3)中的下行链路(DL)数据,各分量载波中的DRX参数相同,各个DRX周期的开始在分量载波之间是同步的。而且,假设无线终端在首先处于短DRX(Short DRX)状态且经过三次短DRX周期(ShortDRX cycle)而没有接收数据的情况下转移到长DRX(Long DRX)状态(DRX短周期定时器(drxShort Cycle Timer)的长度是短DRX周期(Short DRX cycle)的3倍)。
关注第一个DRX周期,首先在全部分量载波中独立地使DRX短周期定时器启动。在分量载波1和分量载波3中进行数据接收,数据接收完成后重新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再次从初始值开始)。在分量载波2中没有进行接收数据,因此保持使定时器继续动作。这样,在各个分量载波中使DRX短周期定时器动作。分量载波3最早在第五个DRX周期中DRX短周期定时器到期并向长DRX(Long DRX)转移,分量载波1在第六个DRX周期中向长DRX转移。另一方面,在分量载波2中即使在第六个DRX周期中依然保持短DRX来进行数据接收。
其结果是,在第七个和第八个DRX周期中,仅能利用分量载波2,分量载波1和分量载波3由于处于长DRX的非接收期间而不能利用。此外,分量载波1和分量载波3变得再次能够利用是在长DRX周期(Long DRX cycle)的下一个持续期间(on-Duration)的定时。
在先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36.300v900(互联网<URL>http://www.3gpp.org/ftp/Specs/html-info/36300.htm);
非专利文献2:3GPP TS36.321v860(互联网<URL>http://www.3gpp.org/ftp/Specs/html-info/36321.htm);
非专利文献3:3GPP TR36.814v100(互联网<URL>http://www.3gpp.org/ftp/Specs/html-info/36814.htm);
非专利文献4:3GPP TR36.331v860(互联网<URL>http://www.3gpp.org/ftp/Specs/html-info/36331.htm);
非专利文献5:3GPP RAN2#67寄稿,“DRX in LTE-A”,Motorol a(互联网<URL>http://www.3gpp.org/ftp/tsg_ran/WG2_RL2/TSGR2_67/Doc s/R2-094736.zip);
非专利文献6:3GPP RAN2#67寄稿,“Consideration on DRX”,CATT(互联网<URL>http://www.3gpp.org/ftp/tsg_ran/WG2_RL2/TSGR2_67/Docs/R2-094327.zip)。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以下给出本发明的关联技术的分析。
首先,在研究载波聚合(CA)时的DRX控制的基础上有两个要点。第一点是,无线终端的DRX状态(表示是短DRX(Short DRX)还是长DRX(Long DRX)的指标。也称为DRX水平(DRX水平))在分量载波(CC)之间应该是共同的。这是因为,在载波聚合时并不是在全部分量载波中始终进行数据接收,虽然因为分量载波间的通信线路质量的差别或者负载分布而可能在每个分量载波的数据接收频率上产生差别,但是DRX状态不应该基于每个分量载波的数据接收频率来决定,而是应该基于无线终端的总的数据接收频率来决定。
第二点是,在各个DRX周期中,应该针对每个分量载波决定激活时间。这是因为,避免尽管没有数据接收的可能性、但是为了配合其他的分量载波而延长激活时间使其超过持续期间的情况,从而实现无线终端尽量削减消耗功率。
在上述的DRX控制方法中,在(A)的在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载波之间协作来进行控制的方法中,虽然具有在分量载波之间DRX状态为相同的优点,但是由于在各个DRX周期中的激活时间也在分量载波之间相同,因此存在无线终端在没有数据接收的分量载波中不必要地消耗功率的缺点。
另一方面,在(B)的在各分量载波中独立地进行控制的方法中,虽然具有以下优点、即因为按照每个分量载波来说激活时间是独立的而在各个DRX周期中具有削减无线终端的消耗功率的效果,但是存在DRX状态在分量载波之间可能不同的缺点。
这样,在上述的载波聚合时的DRX控制方法(A)和(B)中分别有优点和缺点,从第一个要点的DRX状态控制的观点来看,优选(A)的在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载波之间协作来进行控制的方法,从第二个要点的削减无线终端的消耗功率的观点来看,优选(B)的在各分量载波中独立地进行控制的方法。
根据以上的分析,在上述的DRX控制方式中,只能实现两个重要的要点中的一个,不能说是在载波聚合时的最优的DRX控制方式。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作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在应对涉及多个分量载波的通信的同时削减无线终端的消耗功率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方法、以及程序。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线通信系统,在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终端能够使用频率不同的多个分量载波进行通信,其中,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接收开始定时控制单元,所述接收开始定时控制单元在被分配给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分量载波之间共同地控制预定信道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以及接收控制单元,所述接收控制单元在被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分量载波中控制从所述接收开始定时开始的所述预定信道的接收期间
本发明是一种无线终端,所述无线终端能够使用频率不同的多个分量载波进行通信,其中,所述无线终端包括:接收开始定时控制单元,所述接收开始定时控制单元在被分配给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分量载波之间共同地控制预定信道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以及接收控制单元,所述接收控制单元在被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分量载波中控制从所述接收开始定时开始的所述预定信道的接收期间。
本发明是一种无线基站,所述无线基站与无线终端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所述无线终端能够使用频率不同的多个分量载波进行通信,所述无线终端包括:接收开始定时控制单元,所述接收开始定时控制单元在被分配给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分量载波之间共同地控制预定信道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以及接收控制单元,所述接收控制单元在被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分量载波中控制从所述接收开始定时开始的所述预定信道的接收期间,其中,所述无线基站具有与被所述无线终端控制的预定信道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取得同步的单元。
本发明是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在所述无线通信方法中,无线终端能够使用频率不同的多个分量载波进行通信,其中,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在被分配给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分量载波之间共同地控制预定信道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在被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分量载波中控制从所述接收开始定时开始的所述预定信道的接收期间。
本发明是一种使无线终端执行的程序,所述无线终端能够使用频率不同的多个分量载波进行通信,所述程序使所述无线终端执行以下处理:接收开始定时控制处理,所述接收开始定时控制处理在被分配给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分量载波之间共同地控制预定信道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以及接收控制处理,所述接收控制处理在被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分量载波中控制从所述接收开始定时开始的所述预定信道的接收期间。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应对涉及数个分量载波的通信的同时削减无线终端的消耗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一无线通信系统的构成的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无线终端(UE)的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无线基站(eNB)的框图;
图4是说明LTE中的无线终端的非连续接收(DRX)的动作的图;
图5是说明LTE中的无线终端的DRX中的激活时间的图;
图6是说明LTE中的无线终端的DRX状态转移的图;
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无线终端的DRX动作的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无线终端的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无线基站的流程图;
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中的无线终端的DRX动作的图;
图11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的无线终端的DRX动作的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的无线终端的流程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的无线基站的流程图;
图14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的无线终端的DRX动作的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的无线终端的流程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的无线基站的流程图;
图17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变形例中的无线终端的DRX动作的图;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第二无线通信系统的构成的图;
图19是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的无线终端的DRX动作的图;
图20是示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第三无线通信系统的构成的图;
图21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中的无线终端的DRX动作的图;
图22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中的无线终端的流程图;
图23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中的无线基站的流程图;
图24是说明以往例子中的无线终端的DRX动作的图;
图25是说明其他的以往例子中的无线终端的DRX动作的图;
图2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概要的图;
图2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概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概要进行说明。
本发明如图26所示是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终端能够使用频率不同的多个分量载波进行通信,其中,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接收开始定时控制部A,所述接收开始定时控制部A共同地控制在被分配给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分量载波之间预定信道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以及接收控制部B,所述接收控制部B控制在被分配给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分量载波中从接收开始定时开始的预定信道的接收期间。
这里,本发明作为控制的对象的分量载波可以是分配给无线终端的所有分量载波,也可以是预先确定的特定的载波。进一步,还可以将分配给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分成几组并对每组进行控制。
此外,被分配给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是指:当存在对该无线终端发送数据的可能性时由无线基站指定的(配置(Configure)的或者激活(Activated)的)分量载波、和/或该无线终端为了进行数据接收而接收(或者有必要接收)预定信道的分量载波。另外,也可以把频率不同的多个分量载波称为载波集合。进一步,所谓通信也可以认为是数据发送和/或数据接收。
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使用至少两个以上的周期的长度不同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在成为控制对象的分量载波之间使用一个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
另外,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的选择优选基于成为控制对象的分量载波的总的数据接收频率来决定。
使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在分配给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分量载波中,在预先确定的期间没有接收新的数据的情况下,接收开始定时控制部A转移为比现在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长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使用图27来说明本例子。
在图27中示出了分配给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中的控制对象的分量载波是分量载波1、2、3的情况。而且,各分量载波1、2、3以第一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或者周期比该第一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长的第二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中的某一个接收预定的信道发送的信号,首先,假设各分量载波1、2、3以第一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开始接收由预定的信道发送的信号。
另外,对于各分量载波1、2、3,在接收由预定信道发送的数据、或者与由预定的信道发送来的信号关联发送的数据之后,例如,该数据被正确解码之后,开始预先确定的期间的测量。该测量通过通常定时器等来测量,但可以不管种类,只要是通过递增计数、递减计数等能够知道预先确定的期间到期的即可。而且,测量开始可以不是在数据被正常解码之后,而是在数据的重传控制(这种情况是接收处理)完成之后。
在分量载波1中,在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第一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中接收数据,在正确解码了在第三个第一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中接收到的数据之后,在预先确定的期间内不接收数据。同样地,在分量载波3中,在第一个、第二个第一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中接收数据,在正确解码了在第二第一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中接收到的数据之后,在预先确定的期间内不接收数据。
另一方面,在分量载波2中,在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第一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中接收数据,在正确解码了在第四第一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中接收到的数据之后,在预先确定的期间到期之前接收数据。
因此,虽然在分量载波1、3中在预定的期间内没有接收新的数据,但是因为在分量载波2中在预定的期间到期之前接收了数据,所以不会从第一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向第二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转移。
接着,在分量载波2中,在第七个第一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中接收了数据,在正确解码了在第七个第一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中接收到的数据之后,在预先确定的期间内没有接收数据。同样地,在分量载波1中,在第八个第一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接收了数据,在正确解码了在第八个第一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中接收到的数据之后,在预先确定的期间内没有接收数据。同样地,在分量载波3中,在第八个第一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中接收了数据,在正确解码了第八个第一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中接收到的数据之后,在预先确定的期间内没有接收数据。
因此,因为在全部分量载波1、2、3中,在预先确定的期间内没有接收新的数据,所以从第一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转移到第二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
这样,能够使预定信道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在分量载波之间共用,并且,能够削减无线终端的消耗功率。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无线通信系统(蜂窝系统)假定为“3GPP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
<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要构成的例子的图。
该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无线基站(eNB:evolved NodeB)eNB 1和无线终端(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UE 1。这里,UE 1完成用于与eNB 1进行通信的连接建立(RRC Connection)。另外,作为能够载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的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分配了分量载波1(CC 1)至分量载波3(CC 3),并且是已经能够在分量载波1至分量载波3中同时地进行数据接收的状态。此外,分量载波1至分量载波3的频率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而且频带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而且,eNB 1通知UE 1非连续接收(DRX:Discontinuous Reception)的参数,而UE 1根据该参数进行必要的设定(例如,非连续接收关联定时器的到期值的设定等)。这时,在分量载波1至分量载波3中DRX的参数是共用的。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终端(UE)的框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eNB)的框图。
在图2中,UE 1包括接收器11、发送器12、信号处理部13、以及通信控制部14。
接收器11、发送器12分别是与eNB1之间进行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的部分。信号处理部13是生成用于向eNB发送某信息的无线信号或者从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还原出原来的信息的部分。通信控制部14是对信号处理部13指示生成发送信号或还原信息等的部分,UE的DRX控制也由该通信控制部14进行管理。
在图3中,eNB 1包括接收器21、发送器22、信号处理部23、通信控制部24、以及终端管理部25。接收器21、发送器22、信号处理部23、和通信控制部24基本上具有和UE 1的情况同样的功能。另外,终端管理部25对多个UE的每一个进行单独管理。
从图4到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终端的非连续接收(DRX:Discontinuous Reception)的动作的图。
首先,如图4所示,作为非连续接收的周期的DRX周期(DRX cycle)包括必须连续接收下行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期间(On-Duration)和可以不接收PDCCH的期间(Opportunity for DRX)构成。此外,前者也被称为唤醒(Wake up)期间、后者也被称为睡眠(Sleep)期间。另外,后者可以是不接收PDCCH的期间或者是不能接收PDCCH的期间。
此外,数据被通过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发送,PDCCH中包含PDSCH的调度信息。因此,能够在接收PDCCH并检测出调度信息之后,接收由其指定的数据。
这里,预定信道的接收开始定时相当于持续期间(On-Duration)的开始定时,预定信道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相当于持续期间的开始定时的周期。另外,预定信道的接收期间的最小值相当于持续期间。
而且,所谓预定信道的接收可换言之为由预定信道发送的信号的监视(monitor)。
另外,在DRX周期(DRX cycle)中有短DRX(short DRX,短非连续接收)和长DRX(Long DRX,长非连续接收)这两种。短DRX和长DRX的持续期间相同,持续期间以外的可以不接收PDCCH的期间的长度不同,短DRX的持续期间的间隔被设定的短。此外,在LTE中有长DRX是短DRX的整数倍的限制。持续期间和DRX周期的长度在非专利文献4中进行了规定。例如,持续期间在从1ms到200ms之间能够有十几种设定,DRX周期从2ms(最小短DRX)到2560ms(最大长DRX)在短DRX和长DRX能够分别有十几种设定。
这里,除了上述的例子以外,还可以考虑以下情况:与持续期间同样地,在周期地唤醒无线终端的期间,不接收如PDCCH这样的下行控制信道,而是接收如LTE的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信道)这样的下行数据信道的情况。例如,其中一个例子是以下情况:如LTE的持续的资源分配(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半静态调度)那样,在初次发送时特别地不使用PDCCH,而接收预先决定的无线资源的PDSCH。
基本上,DRX基于如图5所示多个的定时器而被控制,各定时器分别定义如下(非专利文献2)。
·DRX静止定时器(drx-Inactivity Timer):对表示UL(Uplink:上行)或者DL(Downlink:下行)的用户数据的调度的PDCCH正确地解码之后的连续的子帧(PDCCH子帧)的数目。
·HARQ RTT定时器(HARQ RTT Timer):到进行DL的HARQ重传之前的最小子帧数。
·DRX重传定时器(drx-Retransmission Timer):UE必须停留在短DRX周期的连续子帧数。
各个定时器的长度在非专利文献2以及非专利文献4中被规定。例如,DRX静止定时器在从1ms到2560ms之间能够有约20种设定,DRX重传定时器在从1ms到33ms之间能够有几种设定。HARQ RTT定时器在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频分双工)的系统中是8ms。
使用图5来说明使用了这些定时器的DRX控制。
首先,当UE在持续期间接收到新DL数据时则启动(重新启动)DRX静止定时器。另外同时启动HARQ RTT定时器。在没能正确解码DL数据的情况下,在HARQ RTT定时器到期的同时启动DRX重传定时器(基本上在DRX重传定时器到期之前进行DL数据的重传)。UE接收DL数据的重传,在能正确地解码的情况下停止DRX重传定时器。并且,在DRX静止定时器到期的同时转移到可以不接收PDCCH的期间(Opportunity for DRX)。
这里,在图5中,DRX重传定时器超过持续期间进行动作,UE超过持续期间连续接收PDCCH。该连续接收PDCCH的期间被称为激活时间,持续期间相当于激活时间的最小值。因此,预定信道的接收期间相当于激活时间。另外,在被重传的DL数据能够正确解码的情况下,虽然停止了DRX重传定时器,但是也可以不停止而是继续动作。这种情况下,在DRX重传定时器或DRX静止定时器中的任一个在进行动作的情况下,延长激活时间,在两个定时器到期的时刻,转移到可以不接收PDCCH的期间。这样,UE在针对每个DRX周期判定是否延长激活时间,并进行动作使得能够不发生延迟地接收DL数据。
接着,使用图6来说明DRX状态(DRX水平)控制。
如前所述,DRX中具有被称为短DRX和长DRX的两个DRX状态。基本上首先从短DRX开始,经过一定期间后向长DRX转移。使用在从短DRX向长DRX的转移的判定中的是DRX短周期定时器,其被定义如下(非专利文献2)。
·DRX短周期定时器(drx Short Cycle Timer):UE应该在短DRX周期中停留的连续子帧数。
图6是UE在短DRX中进行DL数据接收、并在某时刻能够正确解码时的情况。UE在能够正确解码了DL数据的时刻,启动(重新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UE在DRX短周期定时器动作中进行了新数据接收的情况下,在能够正确解码了该数据的时刻再次重新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
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在直到DRX短周期定时器到期为止没有进行新数据接收的情况下,从短DRX向长DRX转移。而且,在转移到长DRX之后接收到新数据的情况下,再次从长DRX向短DRX转移。
此外,在说到定时器的重新启动时,基本含义是从初始值再次启动,但是即使是其他的含义,本发明也是能够应用的。例如,可以想到有定时器暂时停止后从该停止值再次开始动作的情况等。
接着,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载波聚合时的DRX控制方法。
开始,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分量载波(CC)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中,分别独立地进行无线终端(UE)的非连续接收(DRX)的一系列的动作中的DRX状态控制以外(例如,延长激活时间等)的动作,共同地进行DRX状态控制。如图1所示,在UE 1能够同时使用分量载波1至分量载波3的情况下,在各分量载波中使DRX静止定时器、HARQ RTT定时器、DRX重传定时器进行动作并决定激活时间。由此,在各个DRX周期中,能够实现与各分量载波中的实际的数据接收相应的UE的电力削减。另一方面,作为DRX状态的控制方法,可以考虑以下三种。
1.对每个分量载波具有DRX短周期定时器,在各分量载波中独立地使它们动作,在全部分量载波中在DRX短周期定时器到期了的时刻,从短DRX向长DRX转移。
2.分量载波共同地具有一个DRX短周期定时器,在各个DRX周期中即使只有一个进行数据接收的分量载波时,也要重新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并在DRX短周期定时器到期了的时刻,从短DRX向长DRX转移。
3.对每个分量载波具有DRX短周期定时器。并且具有一个(分量载波之间共同的)其他的定时器(CA-drx Short Cycle Timer,CA-DRX短周期定时器)。首先,在各分量载波中独立地使DRX短周期定时器进行动作。当在任何一个分量载波中启动或者重新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的情况下,也启动或者重新启动CA-DRX短周期定时器。并且,在CA-DRX短周期定时器到期了的时刻从短DRX向长DRX转移。
根据这些方法,能够实现不是基于分量载波各自的数据接收频率、而是基于各个UE的总的数据接收频率的DRX状态控制。此外,在DRX控制的过程中,对于不再需要的分量载波通过单独地无效化(Deactivation,去激活),能够避免终端多余的功率消耗。另外,从长DRX向短DRX的转移以如下方式进行,在任何一个分量载波中在长DRX的持续期间进行了新数据接收的情况下,在全部分量载波中都向短DRX转移。但是,没有必要限定于此,例如,也考虑以下等方法:在某个分量载波中连续N次DRX周期中进行了数据接收的情况下其他的全部分量载波也向短DRX转移的方法、或者在M个以上的分量载波中进行了新数据接收的情况下其他的全部分量载波也向短DRX转移的方法等。但是,从基于UE的总的数据接收频率进行DRX状态控制这个观点来说,优先第一个方法。
此外,该无线通信系统具有符合3GPP LTE的规范的优选的构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
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无线终端在进行同时使用频率不同的多个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进行数据发送接收(Carrier Aggregation:CA,载波聚合)时的非连续接收(DRX)的控制的情况下,保持与数据接收频率相应的DRX状态(DRX水平),并且,能够实现削减消耗功率并与通信线路质量和流量等负载相应的分量载波的选择。
<第一实施例>
图7是示出用于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对应的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终端(UE)的每个分量载波的DRX的情况的图。
在本实施例中,在各分量载波(CC)中使DRX短周期定时器动作,在全部分量载波中在DRX短周期定时器到期了的时刻从短DRX向长DRX转移。这里,终端首先处于短DRX状态,设DRX短周期定时器的长度是短DRX周期的三倍。
在第一个DRX周期(在短DRX中计数)中,在全部分量载波中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因为在分量载波2(CC 2)中没有进行数据接收,所以仅在持续期间接收PDCCH之后(在确认数据没有被发送之后),向非接收期间(Opportunity for DRX)转移。另一方面,在分量载波1(CC 1)和分量载波3(CC 3)中,进行了数据接收并分别从持续期间延长激活时间,在成功地进行了数据解码的时刻重新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
在第二个DRX周期中,在全部分量载波中进行数据接收,并分别在成功接收数据之后重新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
接着,关注第五个DRX周期,可知在分量载波3中DRX短周期定时器到期。以往,在该时刻分量载波3向长DRX转移,但在本发明中继续保持短DRX。
同样地,在第六个DRX周期中,分量载波1的DRX短周期定时器到期,但是作为连续短DRX而继续动作。
关注第七个DRX周期,在分量载波1中进行了数据接收。以往因为是向长DRX转移的定时,所以在分量载波1中不能接收数据,但是在第一实施例中,因为保持短DRX不变,所以能够进行数据接收。而且,这时再次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
对于第八个DRX周期的分量载波3也是同样的。
其后,在各分量载波中继续地进行短DRX之后,在第十个DRX周期中的分量载波2到期,在第十一个DRX周期中的分量载波1和分量载波3的DRX短周期定时器分别到期。因此,在第十二个DRX周期之后,在全部分量载波中向长DRX转移。此外,一旦在某个分量载波中DRX短周期定时器到期后没再特别地进行数据接收,当在其他的全部分量载波中的DRX短周期定时器到期的情况下,在该时刻能够向长DRX转移。
图8是示出本实施例中的UE 1的通信控制部14的动作流程的图,图9是示出本实施例中的eNB1的通信控制部24的动作流程的图。
在图8中,UE 1首先从DRX状态(DRX水平)为短DRX开始(步骤100),针对每个分量载波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Start drx Short Cycle Timer on each CC)(步骤101)。
在最初的持续期间中,针对每个分量载波判定是否有下行数据(DL data)(DLdata on CCn?)(步骤102)。接着,在接收到下行数据的情况下判定是否能够正确地解码(Successfully decoded?)(步骤103),在正确地解码之后(或者,在HARQ进程结束之后),重新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Re-start drx Short Cycle Timer)(步骤104)。
同样地,持续期间判定是否有下行数据(步骤105、步骤102),在有下行数据的情况下进行同样的动作,在没有下行数据的情况下不停止剩余的DRX短周期定时器而继续动作(步骤103、步骤104)。之后,针对每个分量载波判定DRX短周期定时器是否到期(drx ShortCycle Timer expired?)(步骤106)。
在某个分量载波中DRX短周期定时器到期的情况下,确认在其他的全部分量载波中DRX短周期定时器是否也已经到期(或到期)(drx Short Cycle Timer expired on allCCs?)(步骤107),在其他的分量载波中DRX短周期定时器还没有到期的情况下,重复同样的动作。也就是说,在接收到下行数据的情况下,在能够正确地解码之后重新启动(Restart)DRX短周期定时器。此外一旦在某个分量载波中DRX短周期定时器到期、但在其他的分量载波中DRX短周期定时器没有到期的情况下,当在该分量载波中再次接收到下行数据时,因为该定时器没有在动作,所以不是重新启动而可以说成是启动(Start),但是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相反,在全部分量载波中DRX短周期定时器都到期的情况下,则向长DRX转移(开始长DRX)(步骤108)。
接着,在图9中,eNB1的通信控制部24对UE x(x=1、2、…)开始短DRX的控制(StartUEx’s Short DRX control)(步骤200)。
首先,对UE x(x=1、2、…)发送DRX配置消息(Send DRX configuration message)(步骤201),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Start drx Short Cycle Timer on each CC)(步骤202)。
接着,判定UE x是否是持续期间(On-Duration?)(步骤203),在是持续期间的情况下,进一步判定是否有发送给该UE x的数据(Data for UEx?)(步骤204)。在有发送数据的情况下,决定使用哪个分量载波发送,对每个分量载波转移到后续的动作。
针对每个分量载波,首先确认是否发送数据(Send data on CCn?)(步骤207),在发送的情况下,判定UE侧是否正确地进行了解码、也就是说是否返回来了肯定应答(ACK)(或者,是否HARQ进程已经结束)(步骤208)。在发出了数据的情况下,在确认接收到肯定应答之后,重新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Re-start drx Short Cycle Timer)(步骤209)。之后,判定DRX短周期定时器是否已到期(drx Short Cycle Timer expired?)(步骤210),在到期(已到期)的情况下确认在其他的全部分量载波中是否也到期(drx Short Cycle Timerexpired on all CCs?)(步骤205)。如果,在全部分量载波中DRX短周期定时器都到期的情况下,则判断该UE x转移到长DRX,从而开始长DRX控制(Start UEx’s LongDRX control)(步骤206)。
这里,LTE在UE与eNB之间能够使用预先确定的方法(DRX起始偏移的导出公式)取得最初的持续期间、也就是使DRX短周期定时器开始动作的定时的同步。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在UE 1和eNB 1中以同样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的情况,但是只要得到的结果相同,在UE 1和eNB 1中没有必要一定使用相同的处理方法。例如,UE使用本实施例的方法而eNB使用后述的方法,或者也可以采用其相反的方法。
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例中,能够在进行与UE的总的数据接收频率相应的DRX状态控制的同时,实现在各个DRX周期中减少UE的消耗功率。
另外,通过使用该DRX控制方法,载波聚合时的分量载波选择变得更灵活,能够进行与通信线路质量和分量载波之间的负载分布对应的分量载波选择。例如,在图7的第七个和第八个DRX周期中,在分量载波1和分量载波3中DRX短周期定时器到期,在以往因为变成了长DRX的非接收期间(Opportunity for DRX),所以不能使用分量载波1和分量载波3。这时,在分量载波2的通信线路质量下降,并且下降到比分量载波1或分量载波3更差的情况下,存在接收特性的劣化的可能性。另外,在分量载波2的使用率比分量载波1和分量载波3高、也就是分量载波2的负载高的情况下,存在不仅影响该无线终端,甚至也可能对其他的无线终端产生吞吐量下降等影响。但是,在本发明中,能够避免这些状况。
<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
图1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的图。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同样地,针对各分量载波使DRX短周期定时器动作,在全部分量载波中DRX短周期定时器都到期的时刻从短DRX转移到长DRX。
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点是,在DRX短周期定时曾经到期的分量载波中,在之后即使有数据接收,在临时转移到长DRX之后到再次变成短DRX之前,不再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
关注第六个DRX周期,在分量载波1中DRX短周期定时器到期,在以往会转移到长DRX,但在本发明中因为在其他的分量载波中的DRX短周期定时器没有到期,所以在分量载波1中继续短DRX。
接着,关注第七个DRX周期,虽然在分量载波1中再次进行了数据接收,但是因为DRX短周期定时器曾经到期,所以没有再次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这个对于第八个DRX周期的分量载波3也是同样的。并且,在动作到最后的分量载波2的DRX短周期定时器到期的时刻,转移到长DRX。此外,即使是在DRX短周期定时器曾经到期之后,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再次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例如,可以考虑以下情况:连续N次接收到数据的情况,或者在保持不变成长DRX的状态下在T子帧之后再次接收到数据的情况等。
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可以说是比第一实施例更积极地实现UE的消耗功率削减的DRX控制方法。
<第二实施例>
图11是示出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实施例的、无线终端(UE)的每个分量载波的DRX的情况的图。
在本实施例中,在各分量载波中使DRX静止定时器(drx-Inactivity Timer)、DRX重传定时器(drx-Retransmission Timer)、HARQ RTT定时器(HARQ RTT Timer)进行动作,来决定激活时间,但是在分量载波之间共同地使DRX短周期定时器动作,在该DRX短周期定时器到期的时刻从短DRX转移到长DRX。这里,UE首先处于短DRX状态,设DRX短周期定时器的长度是短DRX周期的三倍。
在第一个DRX周期(在短DRX下计数)中,首先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在图11中,分量载波1和分量载波3在第一个DRX周期中进行数据接收,分量载波3进行较长的数据接收。因此,在分量载波3的数据接收完成之后,重新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
接着,在第二个DRX周期中,在全部分量载波中进行数据接收,因为分量载波2进行最长的数据接收,所以在分量载波2的数据接收完成之后,再次重新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同样地,配合最新接收到数据的分量载波来重新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等待定时器到期。在图11中,在第八个DRX周期中接收到最后的数据之后,在第十一个DRX周期中DRX短周期定时器到期并转移到长DRX。
图12是示出本实施例中的UE 1的通信控制部14的动作流程的图,图13是示出本实施例中的eNB 1的通信控制部24的动作流程图。
在图12中,UE 1的通信控制部14首先作为DRX状态(DRX水平)从短DRX开始(步骤300),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Start drx Short Cycle Timer)(步骤301)。
在最初的持续期间中,判定在任一个分量载波中是否有下行数据(DL data onany CC?)(步骤302)。在接收到下行数据的情况下,判定是否能够正确地解码(或者HARQ进程是否已经结束)(Successfully decoded?)(步骤303)。
在能够正确解码了下行数据之后(或者HARQ进程结束之后),重新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Re-start drx Short Cycle Timer(步骤304))。同样地,在持续期间判定是否有下行数据,在有下行数据的情况下进行同样的动作,在没有下行数据的情况下不停止剩余的DRX短周期定时器而继续动作。之后,判定DRX短周期定时器是否到期(drx Short CycleTimer expired?)(步骤306),在DRX短周期定时器到期(已经到期)的情况下,转移到长DRX(Start LongDRX)(步骤307)。
接着,在图13中,eNB 1的通信控制部24对UE x(x=1、2、…)开始短DRX的控制(Start UEx’s ShortDRX control)(步骤400)。
首先,对UE x发送DRX配置消息(Send DRX configuration message)(步骤401),并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步骤402)。
判定UE x是否处于持续期间(On-Duration?)(步骤403),在处于持续期间的情况下,进一步判定是否有发送给该UE x的数据(Data for UE x?)(步骤404)。在发送了数据的情况下,判定在UE侧是否被正确解码、也就是说是否返回了肯定应答(ACK)(或者HARQ进程是否已经结束)(ACK?)(步骤405)。
确认接收肯定应答之后,重新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Re-start drx Short CycleTimer)(步骤406)。之后,判定DRX短周期定时器是否到期(drx Short Cycle Timerexpired?)(步骤407),在到期(已到期)的情况下,判断该UE x转移到长DRX,开始长DRX控制(Start UEx’s LongDRX control)(步骤408)。
本实施例的效果是,与第一实施例同样地,能够在进行与UE的总的数据接收频率相应的DRX状态控制的同时,实现在各个DRX周期中减少UE的消耗功率。另外,通过使用该DRX控制方法,载波聚合时的分量载波选择变得更灵活,能够进行与通信线路质量和分量载波之间的负载分布相应的分量载波选择。与第一实施例相比,虽然在各个DRX周期中必须共享分量载波间的数据接收状况(Active Time),但是具有操作的定时器变少的优点。
<第三实施例>
图14是示出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实施例的、无线终端(UE)的每个分量载波的DRX的情况的图。
在本实施例中,在各分量载波中使DRX静止定时器、DRX重传定时器、HARQ RTT定时器动作来决定激活时间,并使DRX短周期定时器进行动作。并且使用与该DRX短周期定时器关联的CA-DRX短周期定时器,在CA-DRX短周期定时器到期的时刻从短DRX转移到长DRX。这里,UE首先处于短DRX状态,设DRX短周期定时器以及CA-DRX短周期定时器的长度是短DRX周期的3倍。
在第一个DRX周期(在短DRX下计数)中,首先在全部分量载波中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并同时也启动CA-DRX短周期定时器。在图14中,分量载波1和分量载波3在第一个DRX周期中进行数据接收,分量载波3进行较长的数据接收。因此,在分量载波3的数据接收完成之后,重新启动开始CA-DRX短周期定时器。
接着,在第二个DRX周期中,在全部分量载波中进行数据接收,因为分量载波2进行最长的数据接收,所以在分量载波2的数据接收完成之后,再次重新启动CA-DRX短周期定时器。同样地,配合最新接收到数据的分量载波来重新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等待定时器到期。此外,虽然在第五个DRX周期中分量载波3的DRX短周期定时器到期、在第六DRX周期中分量载波1的DRX短周期定时器到期,但是CA-DRX短周期定时器还没有到期,也就是因为有其他DRX短周期定时器还没有到期的分量载波(CC 2),所以在分量载波1和分量载波3中保持继续短DRX。而且,在分量载波1和分量载波3中有新的数据接收的情况下,再次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在图14中,在第十一个DRX周期中,在全部分量载波中DRX短周期定时器到期,因此CA-DRX短周期定时器也到期,转移到长DRX。
本实施例的效果也是与第一实施例同样,能够进行与UE的总的数据接收频率相应的DRX状态控制的同时,实现在各个DRX周期中减少UE的消耗功率。另外,通过使用该DRX控制方法,载波聚合时的分量载波选择变得更灵活,能够进行与通信线路质量相应的分量载波选择、并能够进行与分量载波之间的负载分布对应的分量载波选择。与第一实施例相比,虽然需要新具有一个定时器,但是有DRX状态控制的判定可以基于一个定时器(CA-DRX短周期定时器)来进行的优点。此外,虽然DRX短周期定时器和CA-DRX短周期定时器的长度取为相同,但是也可以取为不同的值。
图15是示出本实施例中的UE 1的通信控制部14的动作流程的图,图16是示出本实施例中的eNB 1的通信控制部24的动作流程的图。
在图15中,UE首先作为DRX状态(DRX水平)从短DRX开始(步骤500),针对每个分量载波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并且启动一个CA-DRX短周期定时器(Start drx Short CycleTimer on each CC and CA-drx Short Cycle Timer)(步骤501)。
在最初的持续期间中,针对每个分量载波判定是否有下行数据(DL data onCCn?)(步骤502),在接收到下行数据的情况下判定是否能正确地解码了(Successfullydecoded?)(步骤503),在能正确解码了之后(或者HARQ进程结束之后),重新启动分量载波n的DRX短周期定时器和CA-DRX短周期定时器(Re-start drx Short Cycle Timer and CA-drx Short Cycle Timer)(步骤504)。
同样地,在持续期间判定是否有下行数据(步骤505),在有下行数据的情况下进行同样的动作,在没有下行数据的情况下不停止剩余的DRX短周期定时器而继续动作。之后,针对每个分量载波判定DRX短周期定时器是否到期(drx Short Cycle Timer expired?)。(步骤506)。在某个分量载波中到期的情况下确认CA-DRX短周期定时器是否已到期(到期)(CA-drx Short Cycle Timer expired?)(步骤507),在还没有到期的情况下,重复同样的动作。相反地在CA-DRX短周期定时器已经到期的情况下,转移到长DRX(Start LongDRX)(步骤508)。
接着,在图16中,eNB 1的通信控制部24对UE x(x=1、2、…)开始短DRX的控制(Start UEx’s ShortDRX control)(步骤600)。
首先,eNB 1对UE x发送DRX配置消息(Send DRX configuration message)(步骤601),并启动CA-DRX短周期定时器(Start CA-drx Short Cycle Timer)(步骤602)。
判定UE x是否处于持续期间(On-Duration?)(步骤603),在处于持续期间的情况下,进一步判定是否有发送给该UE x的数据(Data for UE x?)(步骤604)。在发送了数据的情况下,判定在UE侧是否被正确解码、也就是说是否返回了肯定应答(ACK)(或者HARQ进程是否已经)(ACK?)(步骤605)。
确认接收肯定应答之后,重新启动CA-DRX短周期定时器(Re-start CA-drx ShortCycle Timer)(步骤606)。
之后,返回到步骤603,判定UE x是否处于持续期间(On-Duration?)(步骤603),在处于持续期间的情况下,进一步判定是否有发送给该UE x的数据(Data for UE x?)在没发送数据的情况下,判定CA-DRX短周期定时器是否到期(CA-drx Short Cycle Timerexpired?)(步骤607),在到期(已经到期)的情况下,判断为该UE x转移到长DRX,并开始长DRX控制(Start UEx’s LongDRX control)(步骤608)。
<第三实施例的变形例>
图17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实施例的变形例的图。
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三实施例同样地,在各分量载波中使DRX静止定时器、DRX重传定时器、HARQ RTT定时器动作来决定激活时间,并使DRX短周期定时器进行动作。进一步,使用与该DRX短周期定时器关联的CA-DRX短周期定时器,在CA-DRX短周期定时器到期的时刻从短DRX转移到长DRX。与第三实施例不同的点是,CA-DRX短周期定时器基本上与多个分量载波之中的一个分量载波的DRX短周期定时器相关联而进行动作。
在第一个DRX周期(在短DRX下计数)中,首先在全部分量载波中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并同时也启动CA-DRX短周期定时器。在图17中,分量载波1和分量载波3在第一个DRX周期中进行数据接收,这里作为例子,使CA-DRX短周期定时器与分量载波1的DRX短周期定时器相关联进行动作。在第二个DRX周期中,在分量载波1中也进行数据接收并重新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因此,同样地也重新启动CA-DRX短周期定时器。
接着,在第六个DRX周期中分量载波1的DRX短周期定时器到期。因此,确认在其他的分量载波(分量载波2和分量载波3)中DRX短周期定时器是否正在动作。在图17中,因为分量载波2的DRX短周期定时器依然在动作,所以使CA-DRX短周期定时器与分量载波2的DRX短周期定时器同步。
另一方面,在第十个DRX周期中虽然分量载波2的DRX短周期定时器以及CA-DRX短周期定时器到期,但是因为分量载波3的DRX短周期定时器依然在动作,所以使CA-DRX短周期定时器与分量载波3的DRX短周期定时器再同步。之后,在第十一个DRX周期中分量载波3的DRX短周期定时器以及CA-DRX短周期定时器到期,因为没有其他DRX短周期定时器在动作中的分量载波,所以转移到长DRX。
本变形例与第三实施例相比,具有CA-DRX短周期定时器的更新简单的优点。
<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
图18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要构成的例子的图。
该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无线基站eNB 2和无线终端UE2。这里,UE 2已完成用于与eNB 2进行通信的连接建立(RRC Connection)。另外,作为能够载波聚合(CA)的分量载波(CC)分配有分量载波1(CC 1)至分量载波4(CC 4),并且已经处于分量载波1至分量载波4能够同时地进行数据接收的状态。此外,分量载波1至分量载波4的频率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而且频带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而且,eNB 2向UE 2通知DRX的参数,UE 2根据该参数进行必要的设定(例如,DRX关联定时器的到期值的设定等)。这里,在第二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示出分量载波1和分量载波2(子集(Subset)1)、分量载波3和分量载波4(子集2)分别作为配对进行动作的情况。作为构成该子集的原因考虑以下情况(虽然不是一定那样的):基本上在子集之间提供不同的服务的情况(FTP、VoIP、串流(Streaming)等)、在子集之间频带不同的情况、在子集之间小区覆盖不同的情况、或者分量载波的类型(例如,所有发行版本能够共同利用的类型、特定的发行版本以后能够利用的类型、仅在特定的条件下能够利用的类型等)不同的情况等。这时,在分量载波1至分量载波4中DRX的参数可以是共用的,也可以在子集内共用而在子集之间不同。
接着,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载波聚合(CA)时的DRX控制方法。
如图18所示,在UE 2能够同时使用分量载波1至分量载波4的情况下,在各分量载波中使DRX静止定时器、HARQ RTT定时器、DRX重传定时器进行动作并决定激活时间。由此,在各个DRX周期中,能够实现与各分量载波中的实际的数据接收相应的UE的功率削减。此外,作为DRX状态的控制方法,可以按照以下的方式进行,设为在分量载波的子集内DRX状态相同、在子集之间DRX状态不同。详细动作可以想到以下三种。
1.对每个分量载波具有DRX短周期定时器,在各分量载波中独立地使它们动作,在子集内的全部分量载波的DRX短周期定时器到期的时刻,该子集内的全部分量载波从短DRX向长DRX转移。
2.对子集内的分量载波共同地具有一个DRX短周期定时器,在各个DRX周期中即使只有一个进行数据接收的分量载波的情况下,重新开始DRX短周期定时器,并在DRX短周期定时器到期的时刻,该子集内的全部分量载波从短DRX向长DRX转移。
3.对每个分量载波具有DRX短周期定时器。并且,对每个子集具有一个(分量载波之间共同的)不同的定时器(CA-DRX短周期定时器)。首先,在各分量载波中独立地使DRX短周期定时器进行动作。在任何一个分量载波中启动或者重新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的情况下,也启动或者重新启动CA-DRX短周期定时器。而且,在CA-DRX短周期定时器到期的时刻,该子集内的全部分量载波都从短DRX向长DRX转移。
根据这些方法,能够实现不是基于分量载波各自的数据接收频率,而是基于各个UE的子集内的总的数据接收频率的DRX状态控制。如上所述,这些方法在子集之间服务不同的情况或者频带不同的情况等有效。
此外,该无线通信系统具有符合3GPP LTE的规范的优选的构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
<第四实施例>
图19是示出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四实施例的、无线终端(UE)的每个分量载波的DRX的情况的图。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各分量载波中使DRX短周期定时器动作,在子集内的全部分量载波中DRX短周期定时器都到期的时刻从短DRX向长DRX转移。这里,终端首先处于短DRX状态,设DRX短周期定时器的长度是短DRX周期的三倍。此外,DRX参数在全分量载波中是相同的。
首先,关注分量载波1和分量载波2(子集1)。在第一个DRX周期(在短DRX下计数)中,在两个分量载波中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因为在分量载波2中没有进行数据接收,所以仅在持续期间接收PDCCH,之后向非接收期间(Opportunity for DRX)转移。
另一方面,在分量载波1中,进行了数据接收并自持续期间延长激活时间,在成功地进行了数据解码的时刻重新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
接着,关注第六个DRX周期,可知在分量载波1中DRX短周期定时器到期。以往,虽然在该时刻分量载波1转移到长DRX,但是在本实施例中继续保持短DRX。
另外,在第七个DRX周期中,在分量载波1中进行数据接收。以往因为是向长DRX转移的期间,所以在分量载波1中不能接收数据,但在本实施例中,因为保持短DRX不变,所以能够进行数据接收。此外,这时在分量载波1中再次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其后,在各分量载波中持续地进行短DRX之后,在第十个DRX周期中的分量载波2、第十一个DRX周期中的分量载波1的DRX短周期定时器分别到期。因此,在第十二个DRX周期之后,子集1内的全部分量载波转移到长DRX。此外在某个分量载波中一旦DRX短周期定时器到期后没再特别地进行数据接收,并在其他的全部分量载波中DRX短周期定时器到期的情况下,在该时刻能够转移到长DRX。
接着,关注分量载波3和分量载波4(子集2)。基本的动作与子集1相同。在第一个DRX周期中,首先分量载波3和分量载波4都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这里,因为双方均进行数据接收,所以在数据接收完成之后重新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之后,在第四个DRX周期中分量载波4的DRX短周期定时器到期之后,在第五个DRX周期中分量载波3的DRX短周期定时器到期。因此,在该时刻子集2内的分量载波从短DRX转移到长DRX。
另一方面,在之后的长DRX周期中,因为在分量载波3中再次进行数据接收,所以分量载波3和分量载波4都从长DRX转移到短DRX。因此,分别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
由此,在子集1(分量载波1和分量载波2)和子集2(分量载波3和分量载波4)中,发生不同的DRX状态不同的情况。例如,在从第六个到第八个DRX周期中,子集1是短DRX,而与之相对在子集2中是长DRX。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每个子集进行DRX状态控制,能够在进行与每个子集的数据接收频率相应的DRX状态控制的同时,实现在各个DRX周期中减少UE的消耗功率。另外,通过使用该DRX控制方法,载波聚合时的分量载波选择变得更灵活,能够进行与通信线路质量相应的分量载波选择和与分量载波之间的负载分布相应的分量载波选择。
<第三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形态>
图20是示出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要构成的例子的图。
该第三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无线基站eNB 2和无线终端UE 3。这里,UE3已完成用于与eNB 3进行通信的连接建立(RRC Connection)。另外,作为能够载波聚合(CA)的分量载波(CC)分配有分量载波1至分量载波3,并且已经处于分量载波1~分量载波3能够同时地进行数据接收的状态。但是,分量载波2是服务小区(Serving cell)的DL分量载波。这里,服务小区的定义例如能够考虑到:不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也使用的分量载波、无线终端激活之前(RRC_Connected)驻扎(camp)(或者能够驻扎的)的分量载波、接收系统信息(SystemInformation)的分量载波等。另外,服务小区的分量载波也称为服务载波(Servingcarrier)、或者称为主载波(Anchor carrier)。此外,分量载波1至分量载波3的频率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而且频带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而且,eNB 3向UE 3通知DRX的参数,而UE 3根据该参数进行必要的设定(例如,DRX关联定时器的到期值的设定等)。这时,假定在分量载波1至分量载波3中DRX的参数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是也可以不同。
接着,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载波聚合时的DRX控制方法。
首先,在本发明的第三无线通信系统中,在分量载波(CC)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中,分别独立地进行无线终端(UE)的非连续接收(DRX)的一系列的动作中的、除DRX状态(DRX水平)控制以外(例如,延长激活时间等)动作,共同地进行DRX状态控制。如图20所示,在UE 3能够同时利用分量载波1至分量载波3的情况下,针对各分量载波使DRX静止定时器、HARQRTT定时器、DRX重传定时器动作并决定激活时间。由此,在各个DRX周期中,能够实现与各分量载波中的实际的数据接收相应的UE的功率削减。
另一方面,作为DRX状态(DRX水平)的控制方法,只对特定的分量载波具有DRX短周期定时器,在该分量载波中使DRX短周期定时器进行动作,并在DRX短周期定时器到期的时刻从短DRX转移动长DRX。这里,作为特定的分量载波考虑图20的服务小区的分量载波。服务小区的分量载波的定义有很多种,例如能够考虑到的有在无线终端变为激活(RRC_Connected)的时刻驻扎(camp)的分量载波、接收到载波聚合的配置消息(Configurationmessage)的分量载波、接收系统信息(System Information)等小区基本信息的分量载波等。
通过这些方法,能够实现不是基于各分量载波的数据接收频率,而是基于各UE的服务小区的分量载波的数据接收频率的DRX状态控制,进而实现基于总的数据接收频率的DRX状态控制。此外,在DRX控制的过程中,对于不需要的分量载波通过单独地无效化(Deactivation,去激活),能够避免终端多余的功率消耗。另外,从长DRX向短DRX的转移以如下方式进行,在服务小区的分量载波中在长DRX的持续期间进行了新数据接收的情况下,全部分量载波都向短DRX转移。但是,没有必要限定于此,例如可以考虑以下方法:在服务小区的分量载波中在连续N次的DRX周期中进行了数据接收的情况下其他的全部分量载波也向短DRX转移的方法;或者在除了服务小区的分量载波之外M个以上的分量载波中进行了新数据接收的情况下其他的全部分量载波也向短DRX转移的方法等。但是,从基于UE的总的数据接收频率进行DRX状态控制这个观点来说,优先第一个方法。
而且,在无线终端中设定的分量载波被分成子集的情况下,可以只对子集内的特定的分量载波具有DRX短周期定时器,在该分量载波中使DRX短周期定时器进行动作,在DRX短周期定时器到期的时刻,子集内的全部分量载波从短DRX向长DRX转移。
此外,该无线通信系统具有符合3GPP LTE的规范的优选的构成,并不限定于此。
<第五实施例>
图21是示出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五实施例的、无线终端(UE)的每个分量载波的DRX的情况的图。
在本实施例中,在各分量载波中使DRX静止定时器、DRX重传定时器、HARQ RTT定时器进行动作来决定激活时间,但是仅对服务小区的分量载波使DRX短周期定时器动作,在该DRX短周期定时器到期的时刻,各分量载波从短DRX向长DRX转移。这里,UE首先处于短DRX状态,设DRX短周期定时器的长度是短DRX周期的三倍。
在第一个DRX周期(在短DRX下计数)中,首先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在图21中,分量载波2和分量载波3在第一个DRX周期中进行数据接收。因为根据分量载波2的数据接收状况来控制DRX短周期定时器,所以在分量载波2的数据接收完成之后,重新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接着,在第二个DRX周期中,在全部分量载波中进行数据接收,因为还配合分量载波2的数据接收信息,所以在分量载波2的数据接收完成之后,再次重新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同样地,配合分量载波2的数据接收状况而重新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并等待该定时器到期。在图21中,在第七个DRX周期中接收到最后的数据之后,在第十个DRX周期中DRX短周期定时器到期并向长DRX转移。
该DRX控制方法在进行所谓基本上首先使用服务小区的分量载波、在还有要发送的数据的情况下使用其他的分量载波的载波聚合的情况最为有效。由此,能够进行与UE的总的数据接收频率相应的DRX状态控制的同时,实现在各个DRX周期中减少UE的消耗功率。另外,通过使用该DRX控制方法,载波聚合时除服务小区的分量载波以外附加的分量载波的选择变得更灵活,能够进行与通信线路质量和分量载波之间的负载分布对应的分量载波选择。
图22是示出本实施例中的UE 1的通信控制部14的动作流程的图,图23是示出本实施例中的eNB 1的通信控制部14的动作流程的图。
在图22中,UE 1首先作为DRX状态(DRX水平)从短DRX开始(步骤700),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Start drx Short Cycle Timer)(步骤701)。
在开始的持续期间,判定在分量载波2(Serving cell)中是否有下行数据(DLdata on CC 2?)(步骤702),在接收到下行数据的情况下,判定是否已正确解码(或者HARQ进程是否已经结束)(Successfully decoded?)(步骤703)。
在已正确解码下行数据之后(或者HARQ进程结束之后),重新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Re-start drx Short Cycle Timer(步骤704))。同样地,在持续期间(步骤705)判定在分量载波2中是否有下行数据,在有下行数据的情况下进行同样的动作,在没有下行数据的情况下不停止剩余的DRX短周期定时器而继续动作。之后,判定DRX短周期定时器是否到期(drx Short Cycle Timer expired?)(步骤706),在DRX短周期定时器到期(已经到期)的情况下,转移到长DRX(Start LongDRX)(步骤707)。
另一方面,在图23中,eNB 1的通信控制部24对UE x(x=1、2、...)开始短DRX的控制(Start UEx’s ShortDRX control)(步骤800)。
首先,对UE x发送DRX配置消息(DRX configuration message)(步骤801),并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步骤802)。判定UE x是否处于持续期间(On-Duration?)(步骤803),在处于持续期间的情况下,进一步判定是否有发送给该UE x的数据(Data for UEx?)(步骤804)。在发送了数据的情况下,判定在UE侧是否被正确解码、也就是说是否返回了肯定应答(ACK)(或者HARQ进程是否已经结束)(ACK?)(步骤805)。确认接收肯定应答之后,重新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Re-start drx Short Cycle Timer)(步骤806)。之后,判定DRX短周期定时器是否到期(drx Short Cycle Timer expired?)(步骤807),在到期(已经到期)的情况下,判断为该UE x转移到长DRX,并开始长DRX控制(Start UEx’s LongDRX control)(步骤808)。
以上,在到目前为止叙述过的实施方式中,虽然是以在载波聚合时能够利用的各分量载波来发送与下行控制信道(PDCCH)对应的下行数据信道(PDSCH)为前提,但是在LTE中也研究了PDCCH在特定的分量载波或者与PDSCH不同的分量载波发送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在无线终端侧的每个分量载波是否有数据的判定是基于该分量载波的PDSCH是否在该分量载波或者所接收到的PDCCH的某一个中被调度来进行。
另外,关于载波聚合时的UE的DRX控制,特别地说明了DRX状态(DRX水平)控制的从短DRX向长DRX转移的动作。但是,本发明的要点能够应用于从DRX动作向空闲(Idle)状态的转移。也就是说可以考虑在UE从DRX(特别是长DRX)向空闲转移的情况下通过eNB和/或UE具有定时器来进行控制,这时通过在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载波之间共同控制该定时器,能够实现根据UE的总的活动来从DRX向空闲状态转移。另外,在如共同地设定激活时间的系统的情况下,能够将本发明的要点取代DRX短周期定时器而应用到DRX静止定时器(drxInactivity Timer)。
并且,除了DRX控制以外,本发明的要点还可以应用于载波聚合时的基于UE的邻接小区的测定(Measurement)和持续的资源分配(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半静态调度)。在测定方面例如能够考虑以下方法:即使在测定参数设定(Measurementconfiguration)设为共用的情况下,实际的测定(Measurement)在分量载波之间独立,而报告(Measurement report)是共用的。这时,可以在与各DL的分量载波对应的UL的各分量载波中进行报告,也可以在某个分量载波中汇总进行报告。另外,在半静态调度的隐含资源释放(Implicit release)中,存在在分量载波之间共同地控制上行(Uplink:UL)的未使用资源的计数等的方法。例如,可以考虑以下方法:在全部分量载波中对预先被分配的UL资源未使用的情况进行计数,并在其值超过预定值(implicitReleaseAfter:非专利文献2和4)的情况下释放UL资源的方法;或者在各分量载波中分别对未使用的资源进行计数,并在全部分量载波中超过预定值的情况下释放UL资源的方法等。
而且,在到此为止所述的的实施方式中,假定无线通信系统是3GPP LTE来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对象不限定于此,也能够应用于3GPP 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全球微波互联接入)等。
以下,说明进一步的具体例子。
被设定为DRX的情况下,终端(UE)针对每个子帧(subframe)必然进行以下的动作。
在使用短DRX周期并且[(SFN*10)+子帧数]modulo(短DRX周期)=(DRX开始偏移)modulo(短DRX周期)的情况、或者在使用长DRX周期并且[(SFN*10)+子帧数]modulo(长DRX周期)=DRX开始偏移的情况,在设定了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在被激活(有效)的各分量载波中启动持续期间定时器(on Duration Timer),在其他的情况下启动持续期间定时器。这里,SFN是系统帧数(System Frame Number)。
在当前子帧中HARQ RTT定时器到期、并且该HARQ进程的软缓冲(soft buffer)的数据没有被正常地解码的情况下,在设定了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对该HARQ进程启动DRX重传定时器,在其他情况时对该HARQ进程启动DRX重传定时器。
在接收到DRX媒体接入控制控制信元(DRX Command MAC control element)的情况下,当设定了载波聚合时,停止该分量载波的持续期间定时器,并且停止该分量载波的DRX静止定时器,在其他的情况下,停止持续期间定时器并停止DRX静止定时器。
在DRX静止定时器结束、或者在子帧中接收到DRX媒体接入控制控制信元的情况下,当设定了载波聚合、并且设定了短DRX周期时,启动或者重新启动该分量载波的DRX短周期定时器,在该分量载波中使用短DRX周期,在其他的情况下,在该分量载波中使用长DRX周期。
在DRX静止定时器结束、或者在子帧中接收到DRX媒体接入控制控制信元的情况下,当没设定载波聚合、并且设定了短DRX周期时,启动或者重新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使用短DRX周期,在其他的情况下使用长DRX周期。
在设定了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当在现在的子帧中DRX短周期定时器到期、在该分量载波以外的所有的被激活(Activate)的分量载波中DRX短周期定时器到期(或者已经到期)时,使用长DRX周期,在没有设定载波聚合、并且在现在的子帧中DRX短周期定时器到期的情况下,使用长DRX周期。
激活时间期间半双工(half-duplex)FDD系统的上行发送是不需要的,并且,对于不是设定的测量间隔(measurement gap)的一部分的PDCCH子帧,监控PDCCH。
在PDCCH明确指示下行发送的情况,或者在针对该子帧预先分配下行发送的情况下,当设定了载波聚合时,在该分量载波的该HARQ进程中启动HARQ RTT定时器,在该分量载波的该HARQ进程中停止DRX重传定时器,在其他的情况下,在该HARQ进程中启动HARQ RTT定时器,并在该HARQ进程中停止DRX重传定时器。
在PDCCH明确指示新的发送(DL或者UL)的情况下,当设定了载波聚合时,在该分量载波中启动或者重新启动DRX静止定时器,在其他的情况下启动或者重新启动DRX静止定时器。
在激活时间以外,不进行在PUCCH中的CQI/PMI/RI的报告、SRS的发送。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中虽然各部分以硬件来构成,但是也可以以运行程序而动作CPU等信息处理装置来构成。这种情况下,程序使CPU等执行上述的动作。
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能够以以下的附记来记载,但是不限定于以下的记载。
(附记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在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终端能够使用频率不同的多个分量载波进行通信,
其中,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
接收开始定时控制单元,所述接收开始定时控制单元在被分配给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分量载波之间共同地控制预定信道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以及
接收控制单元,所述接收控制单元在被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分量载波中控制从所述接收开始定时开始的所述预定信道的接收期间。
(附记2)根据附记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接收控制单元基于在被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各分量载波中进行动作的定时器来控制从所述接收开始定时开始的所述预定信道的接收期间。
(附记3)根据附记1或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接收开始定时控制单元从长度不同的至少两个以上的所述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中选择一个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
(附记4)根据附记3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接收开始定时控制单元基于被配置给所述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分量载波的数据的接收状况来选择所述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
(附记5)根据附记3或4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接收开始定时控制单元在被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分量载波中在预先确定的期间没有接收新数据的情况下,转移到比现在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长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
(附记6)根据附记5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接收开始定时控制单元具有定时器,所述定时器与被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分量载波对应设置,在该定时器测量中接收了数据的情况下,当该数据被正确解码后重新启动该定时器,并测量预先确定的期间,
在所有所述定时器到达了预先确定的期间的情况下,转移到比现在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长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
(附记7)根据附记5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接收开始定时控制单元具有定时器,在被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分量载波之中的任一个中在该定时器计量中接收了数据的情况下,当该数据被正确解码后,该定时器重新启动测量,
在所述定时器的测量期间到达预先确定的期间的情况下,转移到比现在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长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
(附记8)根据附记5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接收开始定时控制单元包括:
第一定时器,所述第一定时器与被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分量载波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定时器测量中接收了数据的情况下,当该数据被正确解码后重新启动所述第一定时器并测量预先确定的期间;以及,
第二定时器,在所述第一定时器的任一个重新启动测量时,所述第二定时器重新启动测量并测量预先确定的期间,
在所述第二定时器的测量期间达到预先确定的期间的情况下,转移到比现在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长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
(附记9)根据附记5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接收开始定时控制单元包括:
第一定时器,所述第一定时器与被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分量载波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定时器测量中接收了数据的情况下,当该数据被正确解码后重新启动所述第一定时器重新并测量预先确定的期间;以及,
第二定时器,所述第二定时器与所述第一定时器中的某一个对应,当所述对应的第一定时器重新启动测量时,所述第二定时器重新启动测量,
在所述第二定时器的测量期间达到预先确定的期间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二定时器与所述对应的第一定时器以外的测量中的所述第一定时器中的某一个对应,在所述第二定时器的测量期间再次达到预先确定的期间、并且所有所述第一定时器均没有进行所述测量的情况下,转移到比现在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长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
(附记10)根据附记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接收开始定时控制单元具有定时器,所述定时器与被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分量载波对应设置,在该定时器测量中接收了数据的情况下,当该数据被正确解码后重新启动该定时器并测量预先确定的期间,
在所有的定时器没有进行所述测量的情况下,转移到比现在的接收开始定时周期长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
(附记11)根据附记3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接收开始定时控制单元当在被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个中接收到新数据的情况下,在所述被分配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分量载波中、或者被预先确定的特定的分量载波中转移到比现在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短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
(附记12)根据附记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接收开始定时控制单元具有定时器,所述定时器与被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特定种类的分量载波对应设置,在该定时器测量中接收了数据的情况下,当该数据被正确解码后重新启动该定时器并测量预先确定的期间
在所述定时器达到了所述预先确定的期间的情况下,转移到比现在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长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
(附记13)根据附记1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接收开始定时控制单元当在所述特定种类的分量载波中接收了新数据的情况下,在所述被分配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分量载波中、或者所述特定种类的分量载波中转移到比现在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短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
(附记14)根据附记12或13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特定种类的分量载波是服务小区的分量载波和主分量载波中的至少一种。
(附记15)根据附记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接收开始定时控制单元和/或所述接收控制单元按照作为被分配给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组的、至少一个以上的子集的每一个来进行控制。
(附记16)根据附记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接收开始定时控制单元和/或所述接收控制单元进行与非连续接收相关的控制。
(附记17)根据附记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接收控制单元在被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各分量载波中单独地控制从所述接收开始定时开始的所述预定信道的接收期间。
(附记18)根据附记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接收控制单元在被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各分量载波中共同地控制从所述接收开始定时开始的所述预定信道的接收期间。
(附记19)一种无线终端,所述无线终端能够使用频率不同的多个分量载波进行通信,其中,
所述无线终端包括:
接收开始定时控制单元,所述接收开始定时控制单元在被分配给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分量载波之间共同地控制预定信道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以及
接收控制单元,所述接收控制单元在被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分量载波中控制从所述接收开始定时开始的所述预定信道的接收期间。
(附记20)根据附记19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
所述接收控制单元基于在被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各分量载波中进行动作的定时器来控制从所述接收开始定时开始的所述预定信道的接收期间。
(附记21)根据附记19或20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
所述接收开始定时控制单元从长度不同的至少两个以上的所述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中选择一个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
(附记22)根据附记21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
所述接收开始定时控制单元基于被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分量载波的数据的接收状况来选择所述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
(附记23)根据附记21或22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
所述接收开始定时控制单元当在被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分量载波中在预定的期间没有接收新数据的情况下,转移到比现在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长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
(附记24)根据附记23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
所述接收开始定时控制单元具有定时器,所述定时器与被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特定种类的分量载波对应设置,在该定时器测量中接收了数据的情况下,当在该数据被正确解码后重新启动该定时器并测量预先确定的期间
在所述定时器达到了所述预先确定的期间的情况下,转移到比现在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长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
(附记25)根据附记23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
所述接收开始定时控制单元具有定时器,在被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分量载波之中的某一个在该定时器测量中接收了数据的情况下,当该数据被正确解码后该定时器重新启动测量,
在所述定时器的测量期间达到了预先确定的期间的情况下,转移到比现在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长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
(附记26)根据附记27所述的无线终端,包括:
第一定时器,所述第一定时器与被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分量载波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定时器测量中接收了数据的情况下,当该数据被正确解码后重新启动所述第一定时器并测量预先确定的期间;以及,
第二定时器,在所述第一定时器的任一个重新启动测量时,所述第二定时器重新启动测量并测量预先确定的期间,
在所述第二定时器的测量期间达到预先确定的期间的情况下,转移到比现在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长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
(附记27)根据附记23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
所述接收开始定时控制单元,包括:
第一定时器,所述第一定时器与被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分量载波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定时器测量中接收了数据的情况下,当该数据被正确解码后重新启动所述第一定时器并测量预先确定的期间;以及,
第二定时器,所述第二定时器与所述第一定时器中的某一个对应,当所述对应的第一定时器重新启动测量时,所述第二定时器重新启动测量,
在所述第二定时器的测量期间达到预先确定的期间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二定时器与所述对应的第一定时器以外的测量中的所述第一定时器中的某一个对应,在所述第二定时器的测量期间再次达到预先确定的期间、并且所有所述第一定时器均没有进行所述测量的情况下,转移到比现在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长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
(附记28)根据附记19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
所述接收开始定时控制单元具有定时器,所述定时器与被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分量载波对应设置,在该定时器测量中接收了数据的情况下,当该数据被正确解码后重新启动该定时器并测量预先确定的期间,
在所有的定时器没有进行所述测量的情况下,转移到比现在的接收开始定时周期长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
(附记29)根据附记19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
所述接收开始定时控制单元当在被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个中接收了新数据的情况下,在所述被分配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分量载波中、或者被预先确定的特定的分量载波中转移到比现在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短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
(附记30)根据附记19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
所述接收开始定时控制单元具有定时器,所述定时器与被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特定种类的分量载波对应设置,在该定时器测量中接收了数据的情况下,当该数据被正确解码后重新启动该定时器并测量预先确定的期间
在所述定时器达到了所述预先确定的期间的情况下,转移到比现在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长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
(附记31)根据附记31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
所述接收开始定时控制单元当在所述特定种类的分量载波中接收了新数据的情况下,在所述被分配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分量载波中、或者所述特定种类的分量载波中转移到比现在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短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
(附记32)根据附记30或31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
所述特定种类的分量载波是服务小区的分量载波和主分量载波中的至少一种。
(附记33)根据附记19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
所述接收开始定时控制单元和/或所述接收控制单元按照作为被分配给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组的、至少一个以上的子集的每一个来进行控制。
(附记34)根据附记19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
所述接收开始定时控制单元和/或所述接收控制单元进行与非连续接收相关的控制。
(附记35)根据附记19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
所述接收控制单元在被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各分量载波中单独地控制从所述接收开始定时开始的所述预定信道的接收期间。
(附记36)根据附记19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
所述接收控制单元在被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各分量载波中共同地控制从所述接收开始定时开始的所述预定信道的接收期间。
(附记37)一种无线基站,所述无线基站与无线终端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所述无线终端能够使用频率不同的多个分量载波进行通信,所述无线终端包括:接收开始定时控制单元,所述接收开始定时控制单元在被分配给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分量载波之间共同地控制预定信道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以及接收控制单元,所述接收控制单元在被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分量载波中控制从所述接收开始定时开始的所述预定信道的接收期间,其中,
所述无线基站具有与被所述无线终端控制的预定信道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取得同步的单元。
(附记38)根据附记37所述的无线基站,其中,
所述接收控制单元基于在被配置给所述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各分量载波中进行动作的定时器来控制从所述接收开始定时开始的所述预定信道的接收期间。
(附记39)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在所述无线通信方法中,无线终端能够使用频率不同的多个分量载波进行通信,其中,所述无线通信方法
在被分配给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分量载波之间共同地控制预定信道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
在被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分量载波中控制从所述接收开始定时开始的所述预定信道的接收期间。
(附记40)根据附记4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
基于在被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各分量载波中进行动作的定时器来控制从所述接收开始定时开始的所述预定信道的接收期间。
(附记41)根据附记39或40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
所述接收控制手段共同地控制从所述接收开始定时开始的所述预定信道的接收期间。
(附记42)一种无线终端的程序,所述无线终端能够使用频率不同的多个分量载波进行通信,所述程序使所述无线终端执行以下处理:
接收开始定时控制处理,所述接收开始定时控制处理在被分配给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分量载波之间共同地控制预定信道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以及
接收控制处理,所述接收控制处理在被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分量载波中控制从所述接收开始定时开始的所述预定信道的接收期间。
(附记43)根据附记42所述的程序,其中,
所述接收控制处理基于在被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各分量载波中进行动作的定时器来控制从所述接收开始定时开始的所述预定信道的接收期间。
(附记44)根据附记42或43所述的程序,其中,所述接收控制处理共同地控制从所述接收开始定时开始的所述预定信道的接收期间。
以上给出了优选的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能够在其技术构思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而实施。
本申请主张基于2009年10月2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09-230114号的优先权,其公开的所有内容并入到本文。
符号说明
11 接收器
12 发送器
13 信号处理部
14 通信控制部
21 接收器
22 发送器
23 信号处理部
24 通信控制部
25 终端管理部

Claims (10)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在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终端能够通过使用频率不同的多个分量载波CC与无线基站进行通信,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
接收开始定时控制器,所述接收开始定时控制器被配置为在被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CC的所有分量载波CC之间共同地控制所述无线终端中的预定信道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
定时控制器,所述定时控制器被配置为针对每个所分配的分量载波CC来当HARQ RTT定时器到期时启动DRX重传定时器,并且在至少一个下行控制信道PDCCH指示在所分配的分量载波CC中的每个上进行下行传输的情况下,启动或重新启动DRX静止定时器,并且当所述DRX静止定时器到期时,启动或重新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以及
DRX状态控制器,所述DRX状态控制器被配置为当所述DRX短周期定时器到期时,对所有所分配的分量载波实施向长DRX的转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预定信道为下行控制信道PDCCH;
所述预定信道的所述接收开始定时是接收期间On-Duration的开始定时;以及
所述预定信道的所述接收开始定时的所述周期是DRX周期。
3.一种无线终端,所述无线终端能够通过使用频率不同的多个分量载波CC来与无线基站进行通信,所述无线终端包括:
接收开始定时控制器,所述接收开始定时控制器被配置为在被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CC的所有分量载波CC之间共同地控制预定信道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
定时控制器,所述定时控制器被配置为针对每个所分配的分量载波CC来当HARQ RTT定时器到期时启动DRX重传定时器,并且在至少一个下行控制信道PDCCH指示在所分配的分量载波CC中的每个上进行下行传输的情况下,启动或重新启动DRX静止定时器,并且当所述DRX静止定时器到期时,启动或重新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以及
DRX状态控制器,所述DRX状态控制器被配置为当所述DRX短周期定时器到期时,对所有所分配的分量载波实施向长DRX的转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
所述预定信道为下行控制信道PDCCH;
所述预定信道的所述接收开始定时是接收期间On-Duration的开始定时;以及
所述预定信道的所述接收开始定时的所述周期是DRX周期。
5.一种无线基站,所述无线基站能够通过使用频率不同的多个分量载波CC来与无线终端进行通信,所述无线基站包括:
单元,所述单元被配置为对预定信道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进行同步,并且与所述无线终端进行通信,其中,所述预定信道由所述无线终端来控制,
其中,所述无线基站实施向所述无线终端发送信号和从所述无线终端接收信号,所述无线终端具有:接收开始定时控制器,所述接收开始定时控制器被配置为在从所述无线基站分配的分量载波CC的所有分量载波CC之间共同地控制预定信道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定时控制器,所述定时控制器被配置为针对每个所分配的分量载波CC来当HARQ RTT定时器到期时启动DRX重传定时器,并且在至少一个下行控制信道PDCCH指示在所分配的分量载波CC中的每个上进行下行传输的情况下,启动或重新启动DRX静止定时器,并且当所述DRX静止定时器到期时,启动或重新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以及DRX状态控制器,所述DRX状态控制器被配置为当所述DRX短周期定时器到期时,对所有所分配的分量载波实施向长DRX的转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基站,其中,
所述预定信道为下行控制信道PDCCH;
所述预定信道的所述接收开始定时是接收期间On-Duration的开始定时;以及
所述预定信道的所述接收开始定时的所述周期是DRX周期。
7.一种无线终端的无线通信方法,所述无线终端能够通过使用频率不同的多个分量载波CC来与无线基站进行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在被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的分量载波CC的所有分量载波CC之间共同地控制预定信道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
针对每个所分配的分量载波CC来当HARQ RTT定时器到期时启动DRX重传定时器,并且至少一个下行控制信道PDCCH指示在所分配的分量载波CC中的每个上进行下行传输的情况下,启动或重新启动DRX静止定时器,并且当所述DRX静止定时器到期时,启动或重新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以及当所述DRX短周期定时器到期时,对所有所分配的分量载波实施向长DRX的转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终端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
所述预定信道为下行控制信道PDCCH;
所述预定信道的所述接收开始定时是接收期间On-Duration的开始定时;以及
所述预定信道的所述接收开始定时的所述周期是DRX周期。
9.一种无线基站中的无线通信方法,所述无线基站能够通过使用频率不同的多个分量载波CC来与无线终端进行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实施向所述无线终端发送信号和从所述无线终端接收信号,所述无线终端:在从所述无线基站分配的分量载波CC的所有分量载波CC之间共同地控制所述无线终端中的预定信道的接收开始定时的周期;针对每个所分配的分量载波CC来当HARQ RTT定时器到期时启动DRX重传定时器,并且在至少一个下行控制信道PDCCH指示在所分配的分量载波CC中的每个上进行下行传输的情况中,启动或重新启动DRX静止定时器,并且当所述DRX静止定时器到期时,启动或重新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以及当所述DRX短周期定时器到期时,对所有所分配的分量载波实施向长DRX的转移;以及
对预定信道的接收开始定时进行同步,并且与所述无线终端进行通信,其中,所述预定信道由所述无线终端来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基站中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
所述预定信道为下行控制信道PDCCH;
所述预定信道的所述接收开始定时是接收期间On-Duration的开始定时;以及
所述预定信道的所述接收开始定时的所述周期是DRX周期。
CN201510263488.1A 2009-10-02 2010-09-30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方法 Active CN1048696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30114 2009-10-02
JP2009-230114 2009-10-02
CN201080045110.XA CN102550088B (zh) 2009-10-02 2010-09-30 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终端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45110.XA Division CN102550088B (zh) 2009-10-02 2010-09-30 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69667A CN104869667A (zh) 2015-08-26
CN104869667B true CN104869667B (zh) 2018-10-30

Family

ID=43826328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12539.XA Active CN104507178B (zh) 2009-10-02 2010-09-30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方法
CN201080045110.XA Active CN102550088B (zh) 2009-10-02 2010-09-30 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终端
CN201510263488.1A Active CN104869667B (zh) 2009-10-02 2010-09-30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12539.XA Active CN104507178B (zh) 2009-10-02 2010-09-30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方法
CN201080045110.XA Active CN102550088B (zh) 2009-10-02 2010-09-30 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终端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7) US9042248B2 (zh)
EP (3) EP2485540B1 (zh)
JP (9) JP5812286B2 (zh)
KR (11) KR101385694B1 (zh)
CN (3) CN104507178B (zh)
ES (1) ES2897415T3 (zh)
TR (1) TR201909946T4 (zh)
WO (1) WO20110405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50072B2 (ja) * 2005-10-28 2010-04-1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その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KR101385694B1 (ko) 2009-10-02 2014-04-24 닛본 덴끼 가부시끼가이샤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무선 단말, 무선 기지국,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프로그램
KR20110052418A (ko) * 2009-11-11 2011-05-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불연속 수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1087233A2 (en) 2010-01-12 2011-07-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oper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720334B1 (ko) * 2010-01-12 2017-04-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불연속 수신 동작을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5661865B2 (ja) * 2010-05-17 2015-01-2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局
JP5314712B2 (ja) * 2011-02-14 2013-10-1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装置及びユーザ装置
JP5420587B2 (ja) * 2011-05-06 2014-02-1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US9313747B2 (en) * 2011-07-01 2016-04-12 Intel Corporation Structured codebook for uniform circular array (UCA)
JP5979383B2 (ja) * 2011-07-29 2016-08-2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無線局、無線端末および同期タイマ制御方法
CN103597771B (zh) * 2011-08-12 2017-03-29 诺基亚通信公司 用于载波聚合的不连续接收
JP5327490B2 (ja) * 2012-02-03 2013-10-30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装置、無線端末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WO2013141335A1 (ja) * 2012-03-23 2013-09-26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装置、無線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US9578675B2 (en) * 2012-07-11 2017-02-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ging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cycl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923880B2 (en) 2012-09-28 2014-12-30 Intel Corporation Selective joinder of user equipment with wireless cell
JP2015536588A (ja) * 2012-10-10 2015-12-21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不連続受信方法および不連続受信方法を使用するユーザ機器
US20140126400A1 (en) * 2012-11-08 2014-05-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ownlink/uplink flow control in an hspa+ ue using autonomous connected drx mode triggering
WO2014076516A1 (en) * 2012-11-16 2014-05-22 Nokia Corporation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for diverse traffic
US9667386B2 (en) 2013-11-13 2017-05-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 of control channel and data channels for coverage enhancements
CA2966970C (en) 2014-11-06 2023-05-16 Nec Corporation Radio terminal, radio station, and method thereof
JP2018110275A (ja) * 2015-03-23 2018-07-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588082B2 (en) 2015-03-23 2020-03-10 Ne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wireless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EP3079436B1 (en) * 2015-04-10 2018-09-19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operation for licensed-assisted access
ES2926165T3 (es) * 2015-07-27 2022-10-24 Huawei Tech Co Ltd Métodos y dispositivos de transmisión de información
KR102603921B1 (ko) 2015-12-03 2023-11-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복수의 컴포넌트 캐리어를 처리하는 신호 처리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13300820A (zh) 2017-01-04 2021-08-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13541904A (zh) * 2017-06-16 2021-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Drx配置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和通信系统
JP6259541B2 (ja) * 2017-06-27 2018-01-10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不連続受信方法および不連続受信方法を使用するユーザ機器
CN110971348B (zh) 2017-08-11 2021-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与设备
JP7018827B2 (ja) * 2018-06-13 2022-02-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車両
US11224088B2 (en) * 2018-07-02 2022-01-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sweeping during an on-period of a DRX cycle
EP4236174A3 (en) 2018-07-25 2023-09-06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Channel monito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WO2020022694A1 (ko) * 2018-07-25 2020-01-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링크 제어 채널을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20220004190A (ko) * 2019-05-10 2022-01-11 노키아 테크놀로지스 오와이 웨이크-업 신호 모니터링 표시자
US11612012B1 (en) 2020-09-18 2023-03-21 T-Mobile Innovations Llc DRX control for wireless user equipment
JP2022167481A (ja) 2021-04-23 2022-11-04 新光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静電吸着部材及び基板固定装置
KR20230129278A (ko) 2022-03-01 2023-09-08 주식회사 이그널 이산화염소 가스 발생장치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08224A1 (ja) * 2007-03-01 2008-09-12 Ntt Docomo, Inc.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9059845B2 (en) * 2007-08-14 2015-06-16 Nokia Corporation Resource scheduling enabling partially-constrained retransmiss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18366C (zh) * 2003-09-30 2009-07-22 夏普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基站、终端电台、通信装置、通信管理方法、控制程序和记录它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WO2007144956A1 (ja) * 2006-06-16 2007-12-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端末
EP2120479B1 (en) 2007-02-05 2015-08-26 NEC Corporation Base station-to-base station handover metho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drx control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KR20100016126A (ko) 2007-04-24 2010-02-12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엔티티 도코모 이동통신방법 및 무선기지국
EP2144452A1 (en) 2007-04-24 2010-01-13 NTT DoCoMo, Inc.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wireless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and processor
KR20080097338A (ko) * 2007-05-01 2008-11-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불연속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US8908581B2 (en) 2007-05-01 2014-1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Extended microsleep for communications
WO2008156130A1 (ja) * 2007-06-20 2008-12-24 Kyocera Corporation 携帯通信端末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9504083B2 (en) * 2008-01-10 2016-11-22 Innovative Sonic Limited Method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s device for improving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functionality
JP5434099B2 (ja) 2008-02-28 2014-03-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488521B2 (en) * 2008-03-14 2013-07-1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Behavior for wireless transmit/receive unit and MAC control elements for LTE DRX operations
CN101978745B (zh) * 2008-03-19 2014-09-24 爱立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检测同步的丢失的方法和基站
ES2428223T3 (es) * 2008-03-25 2013-11-0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Funcionalidad de DRX en redes inalámbricas multi-portadoras
JP5531023B2 (ja) * 2008-11-21 2014-06-25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ワイヤレス通信でマルチキャリアを利用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110002281A1 (en) * 2008-12-30 2011-01-0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4540191B (zh) * 2009-03-06 2018-11-16 夏普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及间歇接收方法
KR101717522B1 (ko) * 2009-04-27 2017-03-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반송파를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채널을 모니터링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20120028367A (ko) 2009-06-15 2012-03-22 리서치 인 모션 리미티드 롱텀 에볼루션 어드밴스드 캐리어 집적을 위한 불연속 수신 동작 방법 및 시스템
MY164925A (en) * 2009-06-18 2018-02-1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Operating in a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mode employing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2036348B (zh) * 2009-09-30 2014-01-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不连续接收配置方法及系统
KR101385694B1 (ko) * 2009-10-02 2014-04-24 닛본 덴끼 가부시끼가이샤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무선 단말, 무선 기지국,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프로그램
KR101617350B1 (ko) * 2010-03-30 2016-05-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셀룰러 무선 통신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구성 반송파를 활성화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8590893B2 (en) * 2011-05-16 2013-11-26 Don Monopoli Productions, Inc. Wheel game with holes
US20140092758A1 (en) * 2012-10-02 2014-04-03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Processing for a carrier according to a carrier typ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08224A1 (ja) * 2007-03-01 2008-09-12 Ntt Docomo, Inc.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9059845B2 (en) * 2007-08-14 2015-06-16 Nokia Corporation Resource scheduling enabling partially-constrained retransmission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iscussion of DRX in CarrierAggregation;ITRI;《3GPP TSG-RAN WG2 #67bis,R2-094908》;20090828;全文 *
DRX in LTE-A;Motorola;《3GPP TSG RAN2 #67,R2-094736》;20090829;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07178A (zh) 2015-04-08
KR20190033651A (ko) 2019-03-29
CN104507178B (zh) 2019-06-18
JP2020010357A (ja) 2020-01-16
EP3537778B1 (en) 2021-09-22
JP2014209761A (ja) 2014-11-06
US20180041960A1 (en) 2018-02-08
US9629082B2 (en) 2017-04-18
CN102550088B (zh) 2015-06-17
JP6575783B2 (ja) 2019-09-18
US11792731B2 (en) 2023-10-17
KR20160043129A (ko) 2016-04-20
US20230397104A1 (en) 2023-12-07
CN104869667A (zh) 2015-08-26
KR101385694B1 (ko) 2014-04-24
CN102550088A (zh) 2012-07-04
EP2485540B1 (en) 2019-06-12
JP6429052B2 (ja) 2018-11-28
KR101995329B1 (ko) 2019-07-02
JP2019054523A (ja) 2019-04-04
TR201909946T4 (tr) 2019-08-21
KR20190080964A (ko) 2019-07-08
KR101789706B1 (ko) 2017-10-25
JP7279749B2 (ja) 2023-05-23
US10912029B2 (en) 2021-02-02
JP5892347B2 (ja) 2016-03-23
KR20120106937A (ko) 2012-09-27
JPWO2011040516A1 (ja) 2013-02-28
US20170295543A1 (en) 2017-10-12
KR20130133298A (ko) 2013-12-06
KR101744667B1 (ko) 2017-06-08
EP3986034A1 (en) 2022-04-20
ES2897415T3 (es) 2022-03-01
KR102276688B1 (ko) 2021-07-14
JP5664887B2 (ja) 2015-02-04
US20210227463A1 (en) 2021-07-22
US9749952B2 (en) 2017-08-29
KR20150030280A (ko) 2015-03-19
KR20170119741A (ko) 2017-10-27
KR101524569B1 (ko) 2015-06-01
KR20180023032A (ko) 2018-03-06
US10924994B2 (en) 2021-02-16
US20150230177A1 (en) 2015-08-13
JP5812286B2 (ja) 2015-11-11
KR102107500B1 (ko) 2020-05-07
KR20200102540A (ko) 2020-08-31
KR101903430B1 (ko) 2018-10-04
US20120188903A1 (en) 2012-07-26
JP2023100889A (ja) 2023-07-19
EP2485540A1 (en) 2012-08-08
EP2485540A4 (en) 2017-01-04
WO2011040516A1 (ja) 2011-04-07
JP2016146639A (ja) 2016-08-12
US9042248B2 (en) 2015-05-26
JP6260801B2 (ja) 2018-01-17
KR20170065674A (ko) 2017-06-13
KR101832813B1 (ko) 2018-02-28
KR20200047777A (ko) 2020-05-07
KR102148791B1 (ko) 2020-08-27
JP2021184643A (ja) 2021-12-02
JP2018078599A (ja) 2018-05-17
EP3537778A1 (en) 2019-09-11
JP2015039211A (ja) 2015-02-26
US20150109982A1 (en) 2015-04-23
KR101962200B1 (ko) 2019-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69667B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方法
US11470680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onnected mode DRX operations
EP2595442A1 (en) Coordinated signaling of scheduling information for uplink and downlink communications
KR20110067094A (ko) 기지국장치, 이동통신시스템 및 통신제어방법
OA18747A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onnected Mode DRX Oper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