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53713A - 医疗用容器包装体以及医疗用容器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医疗用容器包装体以及医疗用容器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53713A
CN104853713A CN201380064512.8A CN201380064512A CN104853713A CN 104853713 A CN104853713 A CN 104853713A CN 201380064512 A CN201380064512 A CN 201380064512A CN 104853713 A CN104853713 A CN 1048537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fying information
blood
container
label
suppl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6451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三桥正文
村上贵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Lint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8537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537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02Blood transfusion apparatus
    • A61M1/0209Multiple bag systems for separating or storing blood compon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4Labware with identification means
    • B01L3/545Labware with identification means for laboratory containers
    • B01L3/5453Labware with identification means for laboratory containers for test tub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J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INGING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TO PARTICULAR PHYSICAL OR ADMINISTERING FORMS; DEVICES FOR ADMINISTERING FOOD OR MEDICINES ORALLY; BABY COMFORTERS; DEVICES FOR RECEIVING SPITTLE
    • A61J1/00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 A61J1/05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for collecting, storing or administering blood, plasma or medical fluids ; Infusion or perfusion containers
    • A61J1/10Bag-type contai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J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INGING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TO PARTICULAR PHYSICAL OR ADMINISTERING FORMS; DEVICES FOR ADMINISTERING FOOD OR MEDICINES ORALLY; BABY COMFORTERS; DEVICES FOR RECEIVING SPITTLE
    • A61J2205/00General identification or selection means
    • A61J2205/10Bar c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6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with identification means
    • A61M2205/6063Optical identification systems
    • A61M2205/6072Bar cod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包括被附加了按医疗用液体的每个提供者而分配的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识别信息标签(50)、和用于容纳所述医疗用液体的血袋(20)(医疗用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用容器被附加了与所述识别信息介质被附加的提供者识别信息相同内容的提供者识别信息。

Description

医疗用容器包装体以及医疗用容器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容器包装体以及医疗用容器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将从提供者提供的血液等医疗用液体容纳到血袋等医疗用容器,为了实现医疗用液体的提供者和已采集的医疗用液体被容纳的医疗用容器之间的匹配性,利用记录了能够按每个提供者进行识别的提供者识别信息(条形码等)的识别信息介质(标签等)。例如,在医院、献血车、献血室等中从血液的提供者(供血者)进行采血时,记录了条形码的标签被贴在血袋、采血管、病历卡等上。采血后,在预定的医院内(血液中心)进行血液分离处理和血液检查等。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血液采集容器包括采血针、袋状的血液采集容器主体(血袋)、以及真空采血管,在血液采集容器主体上贴有一张容器主体用标签以及三张真空采血管用标签。并且,在采集血液时,在两个标签上记录必要事项,揭下真空采血管用标签贴到真空采血管上。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通过进行这样的标签的粘贴、以及真空采血管用等的管理,能够提高供血者、和从该供血者采集的血液采集容器主体以及真空采血管内的血液的匹配性。
此外,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血袋管理方法中,通过条形码读取器读取患者的卡片上的条形码,制作印刷着与所读取的有关患者的信息对应的条形码的多个标签,将这些标签贴到血袋和保管容器上。并且,在将患者的血液采集到该血袋之后,读取卡片上的条形码、血袋上的条形码、保管容器上的条形码,在确认了它们的一致性的基础上,将血袋收纳到保管容器内而锁定。此外,在取出保管容器内的血袋时,如果卡片上以及保管容器上的条形码的一致性被确认则解锁,能够取出所收纳的血袋。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根据这样的血袋管理方法,能够容易且可靠地防止取错血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平2-71728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6-3436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每当采集血液时,需要对一张容器主体用标签和三张真空采血管用标签记入必要事项,由于对一个供血者记入4次,可能会导致误记或忘记记入等,存在作业负担大的问题。
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需要将贴到血袋和保管容器的多个标签有别于血袋而进行准备,必须在每当采集血液时一个一个粘贴多个标签,因而作业负担大,可能会导致粘贴错误或忘记粘贴等失误。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用容器包装体以及医疗用容器管理方法,能够减轻将附有用于识别医疗用液体的提供者的提供者识别信息的识别信息介质附加到医疗用容器上的作业负担。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医疗用容器包装体,包括被附加了按医疗用液体的每个提供者而分配的提供者识别信息的识别信息介质、和用于容纳所述医疗用液体的医疗用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用容器被附加了与所述识别信息介质被附加的提供者识别信息相同内容的提供者识别信息。
本发明的医疗用容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按提供医疗用液体的每个提供者而分配的预先生成的提供者识别信息,附加到容纳所述医疗用液体的医疗用容器,利用具备被附加了所述提供者识别信息的医疗用容器、和被附加了与所述医疗用容器被附加的提供者识别信息相同内容的提供者识别信息的识别信息介质的医疗用容器包装体,按每个所述提供者而管理所述医疗用容器。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医疗用容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医疗用容器包装体,且具有以下工序,其中,在所述医疗用容器包装体中容纳预先被附加了按医疗用液体的每个提供者而分配的提供者识别信息的第一医疗用容器,且具备印有与所述提供者识别信息相同内容的提供者识别信息的识别信息介质:读取所述第一医疗用容器被附加的所述提供者识别信息的工序;将所读取的所述提供者识别信息和有关所述提供者的信息建立关联而存储的工序;以及将所述识别信息介质粘贴到第二医疗用容器的工序。
本发明的医疗用容器包装体具备被附加了提供者识别信息的识别信息介质、和预先被附加了与该提供者识别信息相同内容的提供者识别信息的医疗用容器。因此,采集血液等医疗用液体的人(采集者)不需要在每当采集医疗用液体时,按每个医疗用容器而附加识别信息介质。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医疗用容器包装体,能够减轻将识别信息介质附加到医疗用容器的作业负担。
以往,采集者每当采集医疗用液体时,需要按每个医疗用容器而附加识别信息介质,因此作业烦杂且作业负担大。因此,会产生采集者将标签粘贴错误或忘记粘贴等,还存在无法获得提供者和医疗用容器的一致性的顾虑。
但是,根据本发明,将识别信息介质附加到医疗用容器的作业负担减轻的结果,抑制粘贴错误或忘记粘贴等,无法获得提供者和医疗用容器的一致性的顾虑也降低,已采集的医疗用液体的管理精度提高。
在本发明的医疗用容器管理方法中,利用将预先被附加了提供者识别信息的医疗用容器与识别信息介质一并具备的医疗用容器包装体,按每个提供者而管理医疗用容器。因此,采集者不需要在每当采集医疗用液体时,从医疗用容器包装体取出医疗用容器而在各自的医疗用容器上附加识别信息介质。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医疗用容器管理方法,能够减轻将识别信息介质附加到医疗用容器的作业负担。进而,作业负担减轻的结果,抑制粘贴错误或忘记粘贴等,无法获得提供者和医疗用容器的一致性的顾虑降低,已采集的医疗用液体的管理精度提高。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医疗用容器管理方法是利用医疗用容器包装体的方法,在该医疗用容器包装体中容纳着预先被附加了按医疗用液体的每个提供者而分配的提供者识别信息的第一医疗用容器。进而,医疗用容器包装体具备印有与第一医疗用容器被附加的提供者识别信息相同内容的提供者识别信息的识别信息介质。采集者实施使读取装置等读取所述第一医疗用容器被附加的所述提供者识别信息的工序。此外,采集者实施将所读取的所述提供者识别信息和有关所述提供者的信息建立关联而存储到控制装置的存储部等的工序。进而,采集者实施将所述识别信息介质粘贴到第二医疗用容器的工序。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医疗用容器管理方法,也能够减轻将识别信息介质附加到医疗用容器的作业负担。进而,作业负担减轻的结果,抑制粘贴错误或忘记粘贴等,无法获得提供者和医疗用容器的一致性的顾虑降低,已采集的医疗用液体的管理精度提高。此外,在本发明,由于将提供者识别信息和有关提供者的信息建立关联而存储,因而已采集的医疗用液体的管理精度或追踪可能性(可追踪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容器包装体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2是所述医疗用容器包装体的立体图。
图3A是收纳用于容纳医疗用液体的采集容器的采集容器收纳盒的立体图,示出了容纳采集容器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B是收纳用于容纳医疗用液体的采集容器的采集容器收纳盒的立体图,示出了将识别信息介质置于盒底面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C是收纳用于容纳医疗用液体的采集容器的采集容器收纳盒的立体图,示出了在识别信息介质被置于盒底面部的采集容器收纳盒内部,采集容器并排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D是收纳用于容纳医疗用液体的采集容器的采集容器收纳盒的立体图,示出了在将采集容器并排配置之后,将识别信息介质置于采集容器纸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容器管理系统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容器包装体的立体图。
图6示出了贴在盖体材料上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识别信息介质的截面概略图。
图7A是连接了被贴到医疗用容器包装体的盖体材料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识别信息介质的第一标签连接体的俯视图。
图7B是贴在医疗用容器包装体的盖体材料上的第一标签连接体的截面概略图。
图8A是表示将识别信息介质贴到采集容器时的步骤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8B是表示将识别信息介质贴到采集容器时的步骤的一部分的截面概略图。
图9示出了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二标签连接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例举医疗用液体为血液的情况进行说明。本发明不限于医疗用液体为血液的情况。
在图1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的概略结构。此外,在图1中示出了收纳有多个作为采集容器的采血管30(第二医疗用容器)的采血管盒40(采集容器收纳盒)的概略结构。
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包括用于容纳从供血者提供的血液的血袋20(医疗用容器)、和附在采血管30上的识别信息标签50(识别信息介质)。另外,血袋20相当于本发明的医疗用容器的管理方法中的第一医疗用容器。
血袋20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第一袋21、血液检查用袋22、第二袋23、第三袋24、第四袋25、血液过滤器26构成。
在第一袋21的上游侧经由软管(tube)T1连接着采血针27。在软管T1的中途分支而连接着血液检查用袋22。在血液检查用袋22的下游侧连接着用于向采血管30供应血液的针28。
在第一袋21的下游侧经由软管T2连接着血液过滤器26,在血液过滤器26的下游侧经由软管T3连接着第二袋23。在第二袋23的下游侧经由软管T4连接着第四袋25。在软管T4的中途分支而连接着第三袋24。
在构成血袋20的各袋21、22、23、24、25的外面贴有标签L1。虽然在图1中被省略,但在标签L1上印有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的商品名称、血袋20的容量、血液保存液等的成分显示、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的制造商、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的生产批次等。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袋21、第二袋23以及第三袋24的标签L1上印有按每个供血者而分配的提供者识别信息BC。提供者识别信息BC以每个供血者不同的方式被发放。如此,通过将印有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标签L1贴到第一袋21等,从而血袋20(医疗用容器)被附上提供者识别信息。
提供者识别信息BC优选为条形码以及二维码的至少其中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提供者识别信息BC为条形码。
如果在与上述的将商品名称等印到标签L1上的工序相同的工序中印刷提供者识别信息BC,则能够简化血袋20的制造工序,因而较为理想。另外,提供者识别信息BC可以形成为标签状,也可以有别于标签L1而贴在标签L1上。
标签L1具有印字用上片和粘结剂层。作为印字用上片,优选在其表面上具有可印字性,其材质能够广泛应用,例如能够使用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聚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酯等)、聚酰亚胺树脂等的合成树脂膜、双胶纸(wood free paper)、浸渍纸、玻璃纸、涂布纸、无纺织物等纸材料等的片材。此外,也可以使用根据需要而在这些片材上形成了用于实施热敏记录、压敏记录、热转印记录、激光记录、喷墨记录等的各种印字印刷的被印字层的片材。作为粘结剂层,只要具有能够粘结到血袋的充分的粘结力,则粘结剂的种类不特别受限而能够广泛应用,例如能够使用压敏粘结剂、热敏粘结剂。进而,粘结剂的材质不特别受限而能够广泛应用,例如能够使用橡胶类、丙烯酸类、硅酮类、聚氨酯类、聚酯类的粘结剂。其中,丙烯酸类和聚酯类粘结剂在粘结力以及耐久性方面实现了均衡,因而较为理想。
作为片材的厚度,通常被选定在5μm以上300μm以下的范围,更优选的是20μm以上200μm以下的范围。其理由在于,如果该片材的厚度不足5μm,则机械强度会降低,容易因外压条件而变形。另一方面,因为如果片材的厚度超过300μm,则有时会在卷成辊状等或者进行切断加工时变得困难。
粘结剂层的厚度通常被选定在5μm以上150μm以下的范围,更优选的是10μm以上100μm以下的范围。其理由在于,如果粘结剂层的厚度不足5μm,则有时不会显现粘结力。因为如果粘结剂层的厚度超过150μm,则有时识别信息标签50整体会变得过厚,或者粘结剂从识别信息标签50的侧面渗出。
在第一袋21中容纳了血液保存液,在第四袋25中容纳了红细胞保存液。作为这些保存液,例如使用ACD-A(Acid Citrate Dextrose-A(枸橼酸葡萄糖))液、CPD(Citrate Phosphate Dextrose(柠檬酸磷酸葡萄糖))液、MAP(MannitolAdenine Phosphate(甘露醇-腺嘌呤-磷酸盐))液等。
作为构成血袋20的各袋21、22、23、24、25的材质,可举出聚丙烯、聚乙烯等的聚烯烃类树脂、或聚氯乙烯类树脂等具有挠性的合成树脂。另外,作为各袋21、22、23、24、25的材质,不限于这样例示的材质,但优选为对于被容纳于内部的医疗用液体不会从各袋渗入杂质的材质。
各袋21、22、23、24、25例如能够通过以下方式获得:将聚烯烃类树脂制造的两张片材重叠,将该片材的周边部分熔融而形成为袋状。在袋状的袋的上部形成血液的导入口或排出口,与其他的袋或血液过滤器经由软管而连接。在袋状的袋内部形成了能够保存与一次的采血量相应的血液量或保存液量的容纳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袋21、第二袋23、以及第三袋24形成为能够容纳400ml,第四袋25形成为能够容纳150ml,血液检查用袋22形成为能够容纳25ml。另外,各袋21、22、23、24、25的容纳量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例子。
血液过滤器26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白细胞去除过滤器。如上所述,白细胞去除过滤器连接在第一袋21和第二袋23之间,在将采集的血液分离为各血液制剂之前,去除血液中的白细胞(保存前去除白细胞)。例如,将第一袋21悬挂到上方,通过血液的自重使其在软管T2内落下后通过血液过滤器26,从而去除白细胞。通过去除白细胞,能够减少因白细胞的类型不一致而导致的发热等输血反应。另外,在图1中,血液过滤器26形成为四角形状,但血液过滤器26的形状除此之外,也可以是圆形状、椭圆形状、多边形状、不规则状等,不特别限定。
识别信息介质优选为粘结标签。本实施方式的识别信息标签50是,具有与附在上述的标签L1上的提供者识别信息BC相同的信息的提供者识别信息BC(条形码)通过印字被附上的粘结标签。识别信息标签50也与上述的标签L1同样地具有印字用上片和粘结剂层,进而,具有在被贴到采血管30或病历卡之前保护粘结剂层的剥离片。印字用上片以及粘结剂层能够适当选择与标签L1相同的材质而使用。作为剥离片,例如能够使用聚乙烯层压纸、涂布纸、玻璃纸等的纸、或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酯等的合成树脂膜。此外,作为用于剥离片的剥离剂层的剥离剂,例如能够使用硅酮类树脂、氟类树脂、长链烷基类树脂。
剥离片的厚度在例如使用合成树脂膜作为剥离片用基体材料时,通常为5μm以上300μm以下左右,优选为20μm以上200μm以下左右。在使用纸基作为剥离片用基体材料时,通常,作为基重为20g/m2以上450g/m2以下左右,优选为40g/m2以上220g/m2以下左右。其理由在于,如果该剥离片的厚度在合成树脂膜时不足5μm、纸基时不足20g/m2,则机械强度会降低,容易因外压条件而变形。另一方面,因为如果剥离片用基体材料的厚度在合成树脂膜时超过300μm、纸基时超过450g/m2,则有时会在卷成辊状等或者进行切断加工时变得困难。剥离剂层的厚度例如为50nm以上2μm以下。在使用合成树脂膜作为剥离片用基体材料时,剥离剂层的厚度优选为50nm以上300nm以下。在使用纸基作为剥离片用基体材料时,剥离剂层的厚度优选为300nm以上2μm以下。其理由在于,如果该剥离剂层的厚度在合成树脂膜时不足50nm、纸基时不足300nm,则有时不会显现剥离力。另一方面,因为如果剥离剂层的厚度在合成树脂膜时超过300nm、纸基时超过2μm,则存在仅过量使用材料就会导致成本提高的顾虑。
在本实施方式中,识别信息标签50优选为至少以与采血管30的个数相应的个数量和贴在病历卡上的个数量能够相互分离的方式连接。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采集的血液的一部分分到5支采血管30而用于贴到各采血管30的5张识别信息标签50和贴到病历卡的一张识别信息标签50中,以合计6张识别信息标签50能够相互分离地连接的状态,与血袋20一起被包在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中。6张识别信息标签50在本实施方式中,6张量的识别信息标签50经由穿孔线以能够相互分离的方式连接,通过沿该穿孔线撕开,能够一张一张分离识别信息标签50。此外,作为将识别信息标签50可分离地连接的方式,不限于这样的利用穿孔线的方式,还能够在区分所连接的多张识别信息标签50的位置上形成切口,以该切口为边界而一张一张分离识别信息标签50。
在图2中示出了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的立体图。另外,在图2中省略了在开封前的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的内部所容纳的血袋20以及识别信息标签50。将血袋20容纳到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时的配置,可以如图1那样并排配置,也可以以血袋20被重叠的状态进行排列,不特别限定。
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由容纳血袋20以及识别信息标签50的容器主体11、覆盖容器主体11的开口部112的盖体材料12、血袋20、以及识别信息标签50构成。
容器主体11是具有预定的深度的大致长方形的托盘形状,具有大致长方形状的开口部112,在开口部112的周边形成了凸缘部111。作为构成容器主体11的素材,能够应用聚丙烯、聚乙烯等的烯烃类树脂、或聚苯乙烯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酯(PET)等的聚酯类树脂等的材料、以及它们的混合材料等。此外,容器主体11也可以将层叠了多个层的层叠体形成为托盘形状,进而,也可以在容器主体11中设置具有阻气性的层。另外,容器主体11的形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那样的托盘形状,除此之外,也可以是袋状或箱状等,不特别限定。而且,容器主体11的大小只要是至少能够收纳血袋20以及识别信息标签50的大小则不特别限定。
盖体材料12被热封在凸缘部111上而堵住开口部112,将容器主体11密封。在盖体材料12上贴有标签L2,虽然在图2中省略,但在该标签L2中印有医疗用容器包装体的商品名称、容量、成分显示、制造商、生产批次等。在标签L2中还可以印上具有与附在上述的标签L1上的提供者识别信息BC相同的信息的提供者识别信息BC。标签L2能够适当选择与上述的标签L1同样的材质来使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盖体材料12以能够与容器主体11的凸缘部111进行热封的素材形成。此外,盖体材料12也可以是包括在凸缘部111侧设置的密封层和基材层的多层结构。密封层优选以能够与凸缘部111进行热封的素材形成,例如能够使用聚丙烯、聚乙烯等的树脂等。基材层能够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丙烯和聚乙烯的混合树脂、尼龙等构成的合成树脂膜。进而,也可以在盖体材料12中设置具有阻气性的层。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容器主体11的内部对血袋20等进行密封时,在容器主体11的内部收纳了血袋20以及识别信息标签50之后,放置大于凸缘部111的盖体材料12,将凸缘部111和盖体材料12热封。
盖体材料12优选以比容器主体11的凸缘部111突出的方式构成。在取出血袋20时,捏住从凸缘部111的角落突出的盖体材料12,将盖体材料12扯掉而开封。
在图3A至图3D中示出了能够收纳多支采血管30的采血管盒40的立体图。关于用于在本实施方式的采血管30中粘贴识别信息标签50的粘贴方法,例如按照图3A~图3D所示的顺序进行说明。
在图3A中示出了容纳采血管30之前的、空的采血管盒40的立体图。采血管盒40形成为朝向上方开口的长方体的箱形状。采血管盒40在内部具有多个隔板部41。在本实施方式中,这些隔板部41形成为从采血管盒40的盒底面部42竖起的突起状,使得能够将多个采血管30的长边方向对齐排列而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8个隔板部41以4列×2段的排列形成。通过各列的隔板部41隔开相邻配置的采血管30之间,通过两段的隔板部41A、41B在两处保持采血管30的长边方向,抑制采血管30在采血管盒40内部被倾斜配置。此外,一段的隔板部41A和另一段的隔板部41B隔开了预定距离,在该隔板部41A、41B之间的盒底面部42中形成了能够放置识别信息标签50的标签放置部43。在本实施方式中,标签放置部43形成为能够放置以可分离的方式连接成一体的状态的5张识别信息标签50的宽度。另外,在被包装在容器主体11中时,是6张识别信息标签50能够相互分离地连接的状态,但在放置到标签放置部43之前,为了贴到病历卡而分离一张,因而成为5张连接的状态。
作为采血管盒40的材质,例如能够使用合成树脂、橡胶、玻璃、纸材料等。采血管盒40优选以具有透光性的材质形成,更优选的是无色透明。例如,采血管盒40优选为透明塑料产品。
在图3B中示出了在标签放置部43上连接状态的识别信息标签50将粘结剂层51的粘结剂面朝上放置的状态的采血管盒40的立体图。为了将识别信息标签50贴到采血管30的预定位置,优选隔板部41A和隔板部41B之间的尺寸、以及多个识别信息标签50的连接体的外形尺寸被设定为大致相同。该情况下,如果将多个识别信息标签50的连接体放置到标签放置部43,则能够防止通过8个隔板部41放置的该连接体的位置从用于在各自的采血管30上粘贴识别信息标签50的预定位置偏离。
在图3C中示出了在识别信息标签50被放置的采血管盒40的内部,采血管30并排排列的状态的立体图。如图3C所示,多个采血管30通过隔板部41被隔开,从而采血管30的长边方向相互对齐而配置。在将粘结剂层51的粘结剂面朝上放置的状态的识别信息标签50的上方放置采血管30,从而在采血管30上被粘贴识别信息标签5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采血管盒40内部的一处角落设置有长方体状的隔离物(spacer)44。该隔离物44具有限制长度尺寸比采血管盒40的纵向尺寸短的采血管30a在采血管盒40内部不沿长边方向移动的作用,防止粘贴识别信息标签50的位置偏移。此外,如上所述,由于识别信息标签50被放置在标签放置部43,因而防止放置了识别信息标签50的位置的偏移。其结果,能够将识别信息标签50更准确地贴到采血管30的预定位置。
采血管30是作为医疗用液体的血液的一部分被分出容纳的采集容器。在本实施方式中,采血管30被形成为圆筒状,长边方向的一端部圆润地封闭,另一端部形成有开口,能够通过塞子31堵住该开口。作为采血管30的材质,能够使用合成树脂、玻璃等。采血管30优选以具有透光性的材质形成,更优选为无色透明。作为塞子31,能够使用橡胶塞、密封塞、塑料塞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在5支采血管30中分别安装塞子31,但如果按每个塞子31具有不同的颜色,则会容易判别已采集的血液的使用目的,因而较理想。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机械强度的观点来看,采血管30优选形成为圆筒状,但也可以是多边形筒状等,不特别限定。
在图3D中示出了在将识别信息标签50放置到标签放置部43之前,排列配置采血管30,然后,将识别信息标签50的粘结剂层51的粘结剂面朝下放置的状态的采血管盒40的立体图。即,图3D是表示与以上述的图3B以及图3C那样的顺序粘贴的情况不同的顺序的图。
如图3D所示,多个采血管30通过隔板部41被隔开,采血管30的长边方向相互对齐配置。将连接状态的识别信息标签50以粘结剂层51的粘结剂面朝下而放置到采血管30的上方,识别信息标签50被贴在采血管30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隔板部41的高度尺寸(从盒底面部42到隔板部41的上端部为止的尺寸)形成为比采血管30的直径尺寸要大。进而,隔板部41A和隔板部41B之间的尺寸、以及多个识别信息标签50的连接体的外形尺寸被设定为大致相同。因此,如果将采血管30放置于采血管盒40内部,则隔板部41的上端部比采血管30还要向上方突出,通过该突出的部分,放置识别信息标签50的位置被规定。其结果,能够将识别信息标签50准确地贴到采血管30的预定位置。
在图4中示出了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容器管理系统S1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容器管理系统能够管理作为医疗用容器的血袋20以及采血管30。另外,这里,例举采血管30(采集容器)也包含在医疗用容器的情况进行说明。
医疗用容器管理系统S1包含设置在血液中心的第一管理系统1、设置在献血室的第二管理系统2、设置在血袋生产厂的第三管理系统3。这些管理系统1、2、3构成为能够经由网络4相互通信。
第一管理系统1包括生成按照提供血液的每个供血者而分配的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第一控制装置1A、根据采集的血液而制造血液制剂的血液制剂制造装置1B、作为第一读取装置的第一条形码读取器1C。
第一控制装置1A以能够防止相同的识别信息被分配给不同的供血者的方式生成提供者识别信息BC。在一个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所收纳的血袋20或识别信息标签50中被附上固有的提供者识别信息BC,在另一个医疗用容器包装体中,收纳被附上与其不同的提供者识别信息的血袋或识别信息标签。第一控制装置1A将已生成的提供者识别信息BC经由网络4发送到第二控制装置2A或第三控制装置3A。
第一控制装置1A例如由具有CPU(中央处理单元)等的运算部件、RAM(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ROM(只读存储器)等的存储部件的计算机等构成。也可以具备用于对第一控制装置1A输入各种信息的输入部件而构成。第一控制装置1A以有线以及无线的至少其中一个方式与血液制剂制造装置1B以及第一条形码读取器1C连接而控制它们。此外,第一控制装置1A构成为能够经由网络4与第二管理系统2的第二控制装置2A或第三管理系统的第三管理装置3A进行通信。这些控制装置1A、2A、3A针对相互发送接收的信息,能够适当与提供者识别信息BC建立关联而执行处理。
血液制剂制造装置1B对于在后述的献血室中容纳到第一袋21的血液进行如下处理:利用血液过滤器26去除白细胞,或者对容纳了去除白细胞后的血液的第二袋23实施离心分离处理,从而分离血浆和红细胞。作为血液制剂制造装置1B,可以是单一的装置,也可以由多个装置构成。
血液制剂制造装置1B将制造血液制剂的过程的条件或有关已制造的血液制剂的信息(血液制剂制造信息)发送到第一控制装置1A。第一控制装置1A将接收到的血液制剂制造信息与提供者识别信息BC建立关联而存储到存储部件中。
第一条形码读取器1C读取被印在血袋20的标签L1或采血管30的识别信息标签50上的作为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条形码,通过第一条形码读取器1C读取到的信息被发送到第一控制装置1A。第一控制装置1A基于从第一条形码读取器1C接收到的信息而执行与采血日期时间或采血信息的关联等的预定的处理。第一条形码读取器1C还能够从在采血管盒40内部所放置的多支采血管30的识别信息标签50读取提供者识别信息BC。这时,如果以粘结剂面朝上地将识别信息标签50放置到标签放置部43,且采血管盒40的至少盒底面部42以透光性的材质形成,则能够通过第一条形码读取器1C从盒底面部42侧读取提供者识别信息BC。此外,如果采血管30以透光性的材质形成,则能够确认在采血管30的内部采集了预定量的血液的情况。
作为第一条形码读取器1C,例如只要是激光扫描方式、线传感器方式、区域传感器方式等能够读取条形码的读取器,则不特别限定。
第二管理系统2包括第二控制装置2A、从供血者采集血液的采血装置2B、作为第二读取装置的第二条形码读取器2C。
第二控制装置2A与第一控制装置1A同样地,由具备运算部件、存储部件、输入部件等的计算机等构成。第二控制装置2A以有线以及无线的至少其中一个方式与采血装置2B以及第二条形码读取器2C连接而控制它们。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二控制装置2A具备的输入部件,输入有关供血者的信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举通过第一控制装置1A生成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方式进行说明,但也可以通过第二控制装置2A生成提供者识别信息BC。该情况下,已生成的提供者识别信息BC优选经由网络4发送到第一控制装置1A或第三控制装置3A。
作为采血装置2B,例如能够使用自动采血装置。将血袋20放在自动采血装置上,经由采血针27从供血者自动采血,这时,将采血初期的血液容纳到血液检查用袋22,接着将血液容纳到第一袋21。
采血装置2B将与采血的条件或供血者的血压等有关的采血信息发送到第二控制装置2A。第二控制装置2A将接收到的采血信息与提供者识别信息BC建立关联而存储到存储部件,进而,第二控制装置2A也可以将预先通过输入部件输入的有关供血者的信息也一并建立关联而存储。
第二条形码读取器2C读取被印在血袋20的标签L1、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的标签L2、以及采血管30的识别信息标签50上的作为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条形码。通过第二条形码读取器2C读取到的信息被发送到第二控制装置2A。另外,也可以进行如下控制:在采血前预先通过第二条形码读取器2C读取提供者识别信息BC,通过输入部件输入有关供血者的信息,或者在每次被输入采血信息时,通过第二控制装置2A将这些信息建立关联而进行存储。
作为第二条形码读取器2C,与第一条形码读取器1C同样,只要能够读取条形码,则不特别限定。
第三管理系统3包括第三控制装置3A、作为识别信息赋予装置的标签打印机3B、作为识别信息介质制造装置的标签制造装置3C、作为第三读取装置的第三条形码读取器3D。
第三控制装置3A与第一控制装置1A同样地,由具备运算部件、存储部件、输入部件等的计算机等构成。第三控制装置3A以有线以及无线的至少其中一个方式与标签打印机3B、标签制造装置3C、以及第三条形码读取器3D连接而控制它们。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三控制装置3A具备的输入部件,输入与血袋20的商品名称、容量、成分显示、制造商、生产批次等有关的血袋信息(医疗容器信息)。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经由网络4接收由第一控制装置1A预先生成的提供者识别信息BC,使第三控制装置3A的存储部件进行存储,并且进行准备以便能够印在标签L1、标签L2、以及识别信息标签50上。第三控制装置3A优选将接收到的提供者识别信息BC与血袋20的生产批次等的血袋信息建立关联而存储到第三控制装置3A的存储部件。进而,优选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的商品名称、容量、成分显示、制造商、生产批次等信息也同样地建立关联而存储到第三控制装置3A的存储部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举由第一控制装置1A生成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方式进行说明,但也可以由第三控制装置3A生成提供者识别信息BC。该情况下,优选已生成的提供者识别信息BC经由网络发送到第一控制装置1A或第二控制装置2A。
标签打印机3B接收在第三控制装置3A中存储的提供者识别信息BC以及血袋信息,并附加到血袋20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标签打印机3B将作为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条形码和血袋信息印到相同的标签纸上而制造标签L1,并贴到血袋2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构成血袋20的各袋21、22、23、24、25之中,在第一袋21、第二袋23、以及第三袋24的标签L1中被印上提供者识别信息BC。
在标签打印机3B的内部,未印刷的标签以预定间隔配置的标签纸例如以辊的状态被放置。标签打印机3B从该辊卷开标签纸,并且印上作为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条形码或血袋信息,一边转出标签L1,一边贴到构成血袋20的各袋上。在印字用上片的印字面上被印有条形码,在背面形成了粘结剂层。
标签打印机3B优选准备与构成粘贴标签L1的血袋20的袋的数目相应的台数。并排配置多台标签打印机3B,对于构成并排配置的血袋20的各个袋同时实施期望的印字,能够制造与各袋对应的尺寸的标签L1而进行粘贴,因而血袋20的制造效率提高。
标签制造装置3C是从第三控制装置3A接收与标签打印机3B接收到的提供者识别信息BC相同的提供者识别信息BC,从而制造印上了提供者识别信息BC(条形码)的识别信息标签50的识别信息介质制造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标签制造装置3C将印有条形码的6张量的识别信息标签50以可分离地连接成一体的状态来制造。在标签制造装置3C的内部也与标签打印机3B同样地,可分离地连接成一体的未印刷的标签以预定间隔配置的标签纸例如以辊的状态被放置,印刷作为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条形码,并转出识别信息标签50。另外,标签L2可以在标签制造装置3C中制造,并另行贴到盖体材料12上,也可以在标签打印机3B中直接贴到盖体材料12上。
第三条形码读取器3D读取被印在标签L1或识别信息标签50上的作为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条形码,通过第三条形码读取器3D读取的信息被发送到第三控制装置3A。第三控制装置3A基于从第三条形码读取器3D接收到的信息,执行与采血日期时间或采血信息的关联等的预定的处理。
作为第三条形码读取器3D,与第一条形码读取器1C同样地,只要能够读取条形码,则不特别限定。
网络4可以是有线或者无线的网络,也可以是专用网络或公众网络的任一个,利用LAN等的网络、国内或者世界规模的广域网等。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容器的管理方法。
在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容器的管理方法中,能够管理作为医疗用容器的血袋20(第一医疗用容器)以及采血管30(第二医疗用容器),优选利用上述的医疗用容器管理系统S1。以下,例举利用了医疗用容器管理系统S1的情况下的管理方法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这样的例子。
首先,通过第一控制装置1A预先生成提供者识别信息BC。该提供者识别信息BC经由网络4被发送到第二控制装置2A以及第三控制装置3A。
接着,在第三控制装置3A中,将通过输入部件输入的血袋信息和接收到的提供者识别信息BC建立关联而发送到标签打印机3B,并且将相同的提供者识别信息BC发送到标签制造装置3C。
接着,在标签打印机3B中,将作为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条形码和血袋信息印到相同的标签纸上从而制造标签L1,并贴到血袋2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构成血袋20的各袋21、22、23、24、25之中,在第一袋21、第二袋23、以及第三袋24的标签L1中被印上提供者识别信息BC和血袋信息。在其他的血液检查用袋22以及第四袋25中只印上血袋信息。
此外,在标签制造装置3C中,将印有作为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条形码的识别信息标签50,以与要粘贴该识别信息标签50的对象物(采血管30、病历卡等)的数目相应的张数量相互可分离地连接的状态来制造。被印在识别信息标签50上的提供者识别信息BC与印在被贴到血袋20的标签L1的提供者识别信息BC为相同的内容。
接着,将贴有标签L1的血袋20、以及识别信息标签50容纳至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的容器主体11,热封盖体材料12而堵住容器主体11的开口部112进行密封,制造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另外,优选在对盖体材料12进行热封的前后的至少其中一个阶段,实施灭菌处理。此外,在盖体材料12上粘贴印有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的商品名称、容量、成分显示、制造商、生产批次等的信息或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标签L2。另外,优选印在标签L2上的信息也在第三控制装置3A中与提供者识别信息BC以及血袋信息一起建立关联而存储,并且,经由网络4发送到第一控制装置1A以及第二控制装置2A。
所制造的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被运送到献血室进行使用。
在献血室中,进行采血的采血者将有关供血者的信息记载到病历卡上,或者通过第二控制装置2A的输入部件进行输入,或者将识别信息标签50贴到病历卡上。在第二控制装置2A中,将分配给该供血者的提供者识别信息BC和有关供血者的信息建立关联。
此外,采血者将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开封,取出血袋20以及识别信息标签50,将血袋20放到采血装置2B上,从供血者采集预定量的血液。通过采血装置2B将有关采血的条件等的采血信息发送到第二控制装置2A。
此外,采血者通过第二条形码读取器2C读取至少一个以上作为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条形码,该条形码被印在血袋20的标签L1、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的标签L2、以及采血管30的识别信息标签50。第二条形码读取器2C发送到第二控制装置2A。
此外,采血者将连接状态的识别信息标签50放置到采血管盒40的标签放置部43,将血液检查用袋22中所容纳的血液分别分到5支采血管30,通过塞子31进行封盖。然后,采血者沿着隔板部41的隔板并排配置采血管30而容纳至采血管盒40。另外,这里说明的容纳到采血管盒40的步骤的细节如前所述。
采血装置2B将进行了采血时的采血信息发送到第二控制装置2A,第二控制装置2A将其与有关供血者的信息以及提供者识别信息BC建立关联而存储到存储部件,并且经由网络4发送到第一控制装置1A。
采血完毕的血袋20与在采血管盒40中并排配置的状态的采血管30一起被运送至血液中心。或者,通过采血者的手使连接状态的识别信息标签50从可分离的部分开始分离并且以识别信息标签50一张一张贴到各采血管30的状态被运送到血液中心。
在血液中心中,制造血液制剂的制剂制造者利用血液制剂制造装置1B,将在第一袋21中所容纳的血液,利用血液过滤器26去除白细胞,或者对容纳了去除白细胞后的血液的第二袋23实施离心分离处理,从而分离血浆和红细胞。血液制剂制造装置1B将制造了血液制剂时的血液制剂制造信息发送到第一控制装置1A。第一控制装置1A将接收到的血液制剂制造信息与提供者识别信息BC建立关联而存储到存储部件。这时,优选也与从第二控制装置2A或第三控制装置3A接收到的各种信息建立关联。
此外,制剂制造者通过第一条形码读取器1C读取被印在血袋20的标签L1、以及采血管30的识别信息标签50的作为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条形码。第一条形码读取器1C发送到第一控制装置1A。此外,如果是在采血管盒40中并排配置的状态且识别信息标签50依然连接的采血管30,则能够通过第一条形码读取器1C集中进行读取,与一支一支手持采血管30进行读取的情况相比,读取作业减轻。如果是识别信息标签50被分离的状态,则一支一支手持进行读取。
在读取了采血管30的提供者识别信息BC之后,从采血管盒40取出采血管30时,通过分离连接状态的识别信息标签50,从而成为在各采血管30上分别贴有一张识别信息标签50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具备贴着被印有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标签L1的血袋20。因此,献血室的采血者不需要在每当采血时按每个袋附上记录了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标签。采血者对从血液检查用袋22分出血液的一部分而容纳的采血管30或病历卡上粘贴识别信息标签50即可。
因此,根据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能够减轻将记录了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标签附加到血袋20的作业负担。
在医疗用容器管理系统S1中,标签打印机3B经由网络4以及第三控制装置3A接收由第一控制装置1A生成的提供者识别信息BC,并作为印有提供者识别信息BC或血袋信息等的标签L1而粘贴到血袋20。此外,在医疗用容器管理系统S1中,标签制造装置3C与上述同样地从第三控制装置3A接收与提供者识别信息BC相同的信息,并制造具有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识别信息标签50。
在医疗用容器管理系统S1中,如果将预先附加了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血袋20和识别信息标签50与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包在一起,则不需要另外准备识别信息标签50。进而,采血者不需要在每当进行采血时,对于构成从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取出的血袋20的各个袋一张一张粘贴提供者识别信息BC。
因此,根据医疗用容器管理系统S1,能够减轻将记录了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标签附加到医疗用容器的作业负担。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用于将识别信息标签50粘贴到采血管30的粘贴方法中,将至少与采血管30的个数相应的个数的量相互可分离地连接的识别信息标签50,以粘结剂层51的粘结剂面朝上地放置到标签放置部43。然后,沿着隔板部41的隔板并排配置多个采血管30而容纳至采血管盒40,从而将识别信息标签50粘贴到采血管30。或者,也可以是沿着隔板部41的隔板并排配置多个采血管30,以粘结剂层51的粘结剂面朝下地将连接状态的识别信息标签50放置在采血管30的上方,识别信息标签50粘贴到采血管30的粘贴方法。
即,多个识别信息标签50以可分离地连接的状态配合并排配置的多个采血管30的位置而粘贴,因而采血者不需要在每当进行采血时按每个采血管30粘贴识别信息标签50。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中的用于粘贴识别信息标签的粘贴方法,能够减轻将识别信息标签50附加到采血管30的作业负担。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医疗用容器的管理方法中,与上述的用于粘贴识别信息标签的粘贴方法同样地,在并排配置的多个采血管30上粘贴识别信息标签50。进而,从在并排配置的多个采血管30上粘贴的识别信息标签50,读取提供者识别信息BC。因此,采血者不需要在每当进行采血时按每个采血管30粘贴识别信息标签50,并且,采血者或者制剂制造者不需要按每个采血管30读取在各自的采血管30上附加的识别信息标签50的提供者识别信息BC,而是集中读取即可。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中的医疗用容器的管理方法,能够减轻将识别信息标签50附加到采血管30的作业负担,进而,还能够减轻采血管30的管理负担。
根据本实施方式,将记录了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标签粘贴到血袋20的作业负担减轻的结果,无法获得采血者、血袋20、以及采血管30的一致性的顾虑减少,已采集的血液的管理精度提高。
此外,提供者识别信息BC与血袋信息、有关供血者的信息、采血信息、血液制剂制造信息等建立关联而存储到控制装置的存储部件,因而血液制剂的追踪可能性(可追踪性)提高。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另外,在以后的说明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附加相同的标号,简化或者省略其说明。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A的立体图。
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A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将血袋20容纳在内部,但在盖体材料12的表面粘贴了标签L2和识别信息标签50A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不同。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的内部,识别信息标签50与血袋20被包在一起。
在图6中示出了粘贴在盖体材料12的表面的识别信息标签50A的截面概略图。识别信息标签50A在标签制造装置3C中制造,将剥离片、第一粘结剂层52、中间片53、第二粘结剂层54、印字用上片55按照这一顺序层叠而构成。在印字用上片55中印有作为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条形码。在将识别信息标签50A贴到采血管30时,在中间片53和第二粘结剂层54之间剥离,以印字用上片55为表面而将第二粘结剂层54侧粘贴到采血管30。即,在图6中,由于剥离片已经被剥离而粘贴在盖体材料12上,因而未图示。在印字用上片55以及中间片53中,能够使用与在标签L1中使用的材质相同的材质的片材。在第一粘结剂层52以及第二粘结剂层54中,能够使用与在标签L1中使用的材质相同的材质的粘结剂层。在剥离片中,能够使用与在识别信息标签50中使用的材质相同的材质的剥离片。在中间片53的与第二粘结剂层54接触的面、以及剥离片的第一粘结剂层52侧的面上,被实施剥离处理。优选在剥离片的第一粘结剂层52侧的面上实施轻剥离处理,在中间片53的与第一粘结剂层52侧相反侧的面上实施重剥离处理。也就是说,使中间片53和第二粘结剂层54的剥离力大于第一粘结剂层52和剥离片之间的剥离力,从而容易向盖体材料12粘贴识别信息标签50A。
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粘在盖体材料12的表面的识别信息标签50A,可以以可分离地连接的状态利用采血管盒40粘贴到采血管30,也可以一个一个进行分离地粘贴识别信息标签50A,但从减轻作业负担的观点来看,前者较为理想。在前者的情况下,作为向采血管30的粘贴方法,从盖体材料12撕下可分离地连接的状态的识别信息标签50A的印字用上片55侧。这时,在第二粘结剂层54和中间片53之间被剥离。剥离后,可以设为如前述的图3B那样将第二粘结剂层54的粘结剂面朝上,将印字用上片55的印字面朝下地放置到采血管盒40的标签放置部43的步骤,也可以设为如前述的图3D那样,对于放置完毕的采血管30将第二粘结剂层54的粘结剂面朝下,将印字用上片55的印字面朝上地进行粘贴的步骤。
此外,也可以设为取代标签制造装置3C而应用标签打印机3B,制造识别信息标签50A后直接粘贴到盖体材料12的表面的方式,根据这样的方式,能够防止在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A内部忘记将识别信息标签50A包在一起,并且,要废弃的剥离片变得不再需要,能够削减废弃物。
在利用了第二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A的情况下,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此外,利用第一实施方式的采血管盒40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A,能够实施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医疗用容器管理系统、识别信息标签的粘贴方法、医疗用容器的管理方法,起到同样的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
另外,在以后的说明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附加相同的标号,简化或者省略其说明。
在图7A中示出连接了被贴到第三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容器包装体的盖体材料12上的识别信息标签50B的第一标签连接体R1的俯视图,在图7B中示出了在盖体材料12的表面上粘贴的第一标签连接体R1的截面概略图(A-A沿线截面图)。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采用6个识别信息标签50B、和比识别信息标签50B还要细长地形成的一个识别信息标签50C相互可分离地连接的第一标签连接体R1。此外,容器主体11的大小只要是至少能够收纳血袋20的大小则不特别限定。
第一标签连接体R1在标签制造装置3C中通过印字或冲孔等工序而制造。第一标签连接体R1由在图7A以及图7B中已经被撕下而未图示的剥离片、第一粘结剂层52、中间片53、第二粘结剂层54、印字用上片55按照该顺序层叠而构成。第一粘结剂层52从盖体材料12侧开始,盖体材料侧粘结剂层521、芯材522、以及伪粘结层523按照该顺序层叠而构成。
在第一标签连接体R1中形成了与识别信息标签50B以及识别信息标签50C的区域相应的切槽C1。切槽C1具有避开识别信息标签50B的部分以及识别信息标签50C的被印有作为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条形码的部分而从印字用上片55到达第二粘结剂层54的深度尺寸。切槽C1从第一标签连接体R1的印字用上片55侧开始进行冲孔加工。
进而,在第一标签连接体R1中形成切槽C2。切槽C2能够通过从第一标签连接体R1的剥离片侧开始直到中间片53为止,从剥离片侧起进行冲孔加工而制作。切槽C2具有到达至中间片53的深度尺寸。另外,在图7B中,剥离片已经被剥离而通过第一粘结剂层52的盖体材料侧粘结剂层521粘贴在盖体材料12上,因而未图示。
另外,形成切槽C1以及切槽C2时的冲孔加工,不是以在第一标签连接体R1的厚度方向上贯通的深度尺寸形成的加工,而是切至预定的深度的加工。
作为芯材522,例如能够使用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聚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酯等)、聚酰亚胺树脂等的合成树脂膜、双胶纸、浸渍纸、玻璃纸、涂布纸、无纺织物等纸材料等的基体材料。厚度通常在5μm以上300μm以下的范围内被选定,更优选为20μm以上250μm以下的范围。其理由是,如果该芯材522的厚度不足5μm,则机械强度会降低,容易因外压条件而变形。另一方面,因为如果芯材522的厚度超过300μm,则有时会在卷成辊状等或者进行切断加工时变得困难。
伪粘结层523只要是可剥离地伪粘结在芯材522和中间片53之间的层,则不特别限定,但优选为热塑性树脂层。作为热塑性树脂,例如能够使用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苯等单独或者两种以上混合的材料。伪粘结层523的厚度不特别限定,但例如是3μm以上70μm以下,优选为5μm以上50μm以下。其理由在于,如果伪粘结层523的厚度不足3μm,则有时不会显现粘结力。另一方面,因为如果伪粘结层523的厚度超过70μm,则识别信息标签50整体会变得过厚。
图8A是表示将识别信息标签50B粘贴到采血管30时的步骤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8B是其截面概略图(B-B沿线截面图)。
如图8A所示,为了将识别信息标签50C的未印有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部分留在盖体材料12侧,将识别信息标签50C的印有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部分沿着切槽C1在伪粘结层523和芯材522的界面进行剥离时,识别信息标签50C的未印有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部分会留在盖体材料12侧。并且,成为从被剥离的识别信息标签50C,识别信息标签50B的一部分从中间片53突出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抓住识别信息标签50B的如此突出的部分而从第一标签连接体R1进行分离,从而贴到各个采血管30。因此,容易从第一标签连接体R1分离识别信息标签50B,粘贴作业效率提高。
另外,在使用了第三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容器包装体的情况下,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此外,能够利用第三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容器包装体实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医疗用容器管理系统、医疗用容器的管理方法,起到同样的效果。
[第四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
另外,在以后的说明中,对于与在从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相同的结构附加相同的标号,简化或者省略其说明。
在图9中示出了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容器包装体的盖体材料表面粘贴的识别信息标签50A、和标签L2可相互分离地连接的第二标签连接体R2的俯视图。
第二标签连接体R2具有与图6同样的截面结构,在标签制造装置3C中制造。第二标签连接体R2将剥离片、贴在盖体材料12的第一粘结剂层52、中间片53、第二粘结剂层54、印字用上片55按照该顺序层叠而构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为取代标签制造装置3C而应用标签打印机3B,制造第二标签连接体R2而直接贴到盖体材料12的表面的方式。若如此,则能够在相同的工序中将标签L2和识别信息标签50A粘贴到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容器包装体的盖体材料12,因而医疗用容器包装体的制造效率提高。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识别信息标签50A的部分设为如第三实施方式那样的第一标签连接体R1那样的结构。
在利用了第四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容器包装体的情况下,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此外,利用第四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容器包装体,能够实施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医疗用容器管理系统、识别信息标签的粘贴方法、医疗用容器的管理方法,起到同样的效果。
[第五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
另外,在以后的说明中,对于与在从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相同的结构附加相同的标号,简化或者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容器包装体包括贴着可分离地连接的识别信息标签50A的采血管30、和贴着标签L1的血袋20。即,本实施方式是贴着识别信息标签50A的采血管30和贴着标签L1的血袋20被包在一起的医疗用容器包装体。
因此,献血室的采血者不需要在每当进行采血时,将记录了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标签一张一张贴到血袋20或采血管30。只要将在血液检查用袋22中容纳的血液分别分到在医疗用容器包装体中包在一起的已贴有标签的采血管30即可,能够减轻作业负担。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容器包装体,能够消除将记录了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标签附加到医疗用容器(血袋20以及采血管30)的作业负担。
利用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容器包装体,能够实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医疗用容器管理系统、医疗用容器的管理方法,起到同样的效果。
尤其,根据本实施方式,消除了将记录着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标签一张一张贴到血袋20以及采血管30的作业的结果,不再有标签的忘记粘贴、粘贴错误等作业失误,无法取得采血者、血袋20、以及采血管30的一致性的顾虑降低,已采集的血液的管理精度进一步提高。
[实施方式的变形]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前述的实施方式,能够达成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良等包含在本发明中。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医疗用容器以袋(bag)状的容器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种形式的医疗用容器。例如,也可以是瓶装或口袋状的医疗用容器。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举出在作为医疗用容器的血袋上贴着标签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形式的医疗用容器,也可以贴着标签以外的信息介质。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举出在第一袋21、第二袋23、以及第三袋24的标签L1中印有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形式的血袋(医疗用容器)。只要医疗用容器具有提供者识别信息即可,例如也可以是在医疗用容器上贴有RFID(无线射频识别)标签(tag)的形式。在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印有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标签的情况下,优先通过薄膜等实施层压处理使得印字不会消失,但如果代替标签而利用RFID标签,则不需要这样的层压处理,识别信息的保存稳定性或制造效率提高。此外,在利用了RFID标签的情况下,能够将读写器进行的信息的读和写电磁性地以非接触或者接触方式进行,与条形码等的印字信息的光学读取相比,不但精度高,而且相比于条形码能够处理大量的信息量,还能够在各个工序中随时追加信息,因而能够仅凭RIFD标签就追踪各个工序的经历,还能够不需要网络。另一方面,RFID标签可能比标签要昂贵,因此兼顾成本和精度而适当选择要采用的方式即可。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也可以直接将提供者识别信息印在血袋(医疗用容器)上。作为直接进行印字的方法,有热转印印刷、激光印刷、喷墨印刷等,只要是能够进行印字的方法则不特别限定。
此外,作为读取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方式,除了条形码的读取之外,也可以是基于OCR(光符阅读机)方式的光学字符的读取。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例举在箱型的采血管盒40(采集容器收纳盒)的盒底面部42中放置采血管30(采集容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该例子。例如,也可以是使采血管30以竖立的状态对准的采血管盒、以倾斜的状态对准而配置的采血管盒。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血管盒40例举形成为朝上开口的长方体的箱形状的盒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这种形状的采血管盒40。例如,也可以是由隔板部41和盒底面部42构成的采血管盒40,且没有采血管盒40的周围的壁部的形状。
此外,隔板部41不限于形成为从盒底面部42竖立的突起状。例如,也可以是盒底面部42不平坦,在盒底面部42中形成在采血管30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的沟状的隔板部。该情况下,如果通过并排形成与放置到底面部的采血管30的支数相应的沟,将采血管30沿该沟放置,则能够对齐多个采血管30的长边方向地并排配置。并且,在所配置的采血管30上粘贴识别信息标签50即可。
在医疗用容器包装体中,采血管盒40可以被包在一起,通过血袋20以及采血管30等采血所需的器具归拢到一起被包装,献血室的采血者(医疗用液体的采集者)的作业效率提高。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例举利用采血管盒40对多个采血管30集中粘贴识别信息标签50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不利用采血管盒40而按每个采血管30进行粘贴的方式,也可以设为通过条形码读取器一支一支读取采血管30的方法。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利用在医疗用容器包装体以及医疗用容器管理系统。
标号说明
10、10A…医疗用容器包装体
20…血袋(医疗用容器)
30、30a…采血管(采集容器、医疗用容器)
50、50A、50B、50C…识别信息标签
S1…医疗用容器管理系统
1A…第一控制装置(控制装置)
2A…第二控制装置(控制装置)
3A…第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
3B…标签打印机(识别信息赋予装置)

Claims (3)

1.一种医疗用容器包装体,包括被附加了按医疗用液体的每个提供者而分配的提供者识别信息的识别信息介质、和用于容纳所述医疗用液体的医疗用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医疗用容器被附加了与所述识别信息介质被附加的提供者识别信息相同内容的提供者识别信息。
2.一种医疗用容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按提供医疗用液体的每个提供者而分配的预先生成的提供者识别信息,附加到容纳所述医疗用液体的医疗用容器,
利用具备被附加了所述提供者识别信息的医疗用容器、和被附加了与所述医疗用容器被附加的提供者识别信息相同内容的提供者识别信息的识别信息介质的医疗用容器包装体,按每个所述提供者而管理所述医疗用容器。
3.一种医疗用容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利用医疗用容器包装体,且具有以下工序,其中,在所述医疗用容器包装体中容纳预先被附加了按医疗用液体的每个提供者而分配的提供者识别信息的第一医疗用容器,且具备印有与所述提供者识别信息相同内容的提供者识别信息的识别信息介质:
读取所述第一医疗用容器被附加的所述提供者识别信息的工序;
将所读取的所述提供者识别信息和有关所述提供者的信息建立关联而存储的工序;以及
将所述识别信息介质粘贴到第二医疗用容器的工序。
CN201380064512.8A 2012-12-10 2013-12-06 医疗用容器包装体以及医疗用容器管理方法 Pending CN10485371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69855 2012-12-10
JP2012269855A JP6085461B2 (ja) 2012-12-10 2012-12-10 医療用容器包装体および医療用容器管理方法
PCT/JP2013/082760 WO2014092004A1 (ja) 2012-12-10 2013-12-06 医療用容器包装体および医療用容器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53713A true CN104853713A (zh) 2015-08-19

Family

ID=50934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64512.8A Pending CN104853713A (zh) 2012-12-10 2013-12-06 医疗用容器包装体以及医疗用容器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929868A4 (zh)
JP (1) JP6085461B2 (zh)
CN (1) CN104853713A (zh)
TW (1) TWI622390B (zh)
WO (1) WO201409200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85531A (zh) * 2020-09-29 2021-01-05 河南省药品评价中心 一种血袋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201334A (zh) * 2020-11-27 2021-01-08 国为(南京)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可进行智能统计的医疗耗材存取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34122B (zh) * 2015-09-14 2022-05-10 汾沃有限公司 存储、处理和/或加工血液和血液成分的设备、系统和方法
US11962724B2 (en) * 2020-12-22 2024-04-16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Imaging documents with media bundled and used in packaging materials
CN114424939B (zh) * 2022-01-11 2023-12-12 浙江省人民医院 一体化智能移动采血车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21590A1 (en) * 1998-10-16 2000-04-20 Haemonetics Corporation Automatic whole blood collection system
US20030018289A1 (en) * 2001-05-24 2003-01-23 Kok-Hwee 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facing with an operator within a blood collection facility
EP1452194A1 (fr) * 2003-02-19 2004-09-01 Maco Pharma Système à poches emballé pourvu de moyens d'identification
US20090209933A1 (en) * 2008-02-15 2009-08-20 Assureimmune, Llc Whole blood collection kit and method
WO2009143339A1 (en) * 2008-05-23 2009-11-26 Diagnostic Id,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minimize diagnostic and other errors due to transposition of biological specimens among subjects
WO2011142969A1 (en) * 2010-05-12 2011-11-17 Haemonetics Corporation Donated blood collection kit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71728A (ja) 1988-09-06 1990-03-12 Terumo Corp 検査用採取容器
JP3315763B2 (ja) 1993-06-07 2002-08-19 テルモ株式会社 血液バッグ管理方法
JP5128441B2 (ja) * 2008-11-07 2013-01-23 株式会社イードクトル 採血管識別用の紐付け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21590A1 (en) * 1998-10-16 2000-04-20 Haemonetics Corporation Automatic whole blood collection system
US20030018289A1 (en) * 2001-05-24 2003-01-23 Kok-Hwee 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facing with an operator within a blood collection facility
EP1452194A1 (fr) * 2003-02-19 2004-09-01 Maco Pharma Système à poches emballé pourvu de moyens d'identification
US20090209933A1 (en) * 2008-02-15 2009-08-20 Assureimmune, Llc Whole blood collection kit and method
WO2009143339A1 (en) * 2008-05-23 2009-11-26 Diagnostic Id,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minimize diagnostic and other errors due to transposition of biological specimens among subjects
WO2011142969A1 (en) * 2010-05-12 2011-11-17 Haemonetics Corporation Donated blood collection kit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85531A (zh) * 2020-09-29 2021-01-05 河南省药品评价中心 一种血袋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201334A (zh) * 2020-11-27 2021-01-08 国为(南京)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可进行智能统计的医疗耗材存取系统
CN112201334B (zh) * 2020-11-27 2021-09-28 北京中科辰业科技有限公司 可进行智能统计的医疗耗材存取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92004A1 (ja) 2014-06-19
EP2929868A1 (en) 2015-10-14
JP2014113332A (ja) 2014-06-26
TWI622390B (zh) 2018-05-01
TW201438699A (zh) 2014-10-16
EP2929868A4 (en) 2016-07-06
JP6085461B2 (ja) 2017-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85462B2 (ja) 貼着方法および管理方法
CN104853713A (zh) 医疗用容器包装体以及医疗用容器管理方法
CN102958545A (zh) 献血采集工具箱
KR20160033123A (ko) 단위 복용량 약물용 지지체
WO2015194001A1 (ja) 採血管管理システム
WO2013058713A1 (en) Sequential artwork design for contact lens packaging
EP3356234B1 (en) Installation for producing a support for a product packaged in a unitary dose
CA3004814C (en) Medication system with a medication tra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ready-to-deliver medication system
EP2585126B1 (en) Cassette, workstation and method for marking containers containing a liquid
JP5953298B2 (ja) 容器間で生体液を移送させるためのワークステーション及び方法
JP2008058349A (ja) 透明容器用管理ラベル
JP4724001B2 (ja) 医療用容器
WO2014195694A2 (en) Container for transporting a biological sample
JP6523744B2 (ja) 包装箱
WO2016050452A1 (en) Identification tag, blood bag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a blood bag system
JP2019005040A (ja) 医薬品包装体、その収納箱、医薬品服用者と医薬品包装体の確認方法および医薬品の服用チェック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