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49564B - 一种测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导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导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49564B
CN104849564B CN201510274700.4A CN201510274700A CN104849564B CN 104849564 B CN104849564 B CN 104849564B CN 201510274700 A CN201510274700 A CN 201510274700A CN 104849564 B CN104849564 B CN 1048495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privates
slide
lithium
ion batteri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7470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49564A (zh
Inventor
吴怡芳
白利锋
李成山
于泽铭
马小波
周恺
王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west Institute for Non Ferrous Metal Research
Original Assignee
Northwest Institute for Non Ferrous Metal Resear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west Institute for Non Ferrous Metal Research filed Critical Northwest Institute for Non Ferrous Metal Research
Priority to CN20151027470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495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49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495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495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495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导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采用导电银胶依次将四根导线固定在载玻片上;二、将形态为浆状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均匀涂覆于载玻片上,然后进行真空干燥,在载玻片上得到膜层;三、采用电流表测定电流I,采用电压表测定电压U,然后根据公式σ=IL/US,计算得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导率σ。本发明将电池正极材料涂覆技术和四引线测试方法相结合,工艺简单,适用范围广,测试数据准确。

Description

一种测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导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导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一般以浆状形态存在,主要包括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合剂。由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导电性能对电池的倍率放电性能有重要影响,因此在使用之前,一般需要评价正极材料的导电性能。一般来说,电导率越高说明正极材料的导电性越好。
但是,目前公开的电导率的测定方法或者比较繁复,或者不够精确。如专利ZL200710129748.1,需要制备出整个成品电池才能评价出正极材料的电导率。如SUNG-YOONCHUNG等[SUNG-YOON CHUNG,JASON T.BLOKING AND YET-MING CHIANG,Nature Materials,2002,1:123]或S.L.Bewlay等[S.L.Bewlay,K.Konstantinov,G.X.Wang,S.X.Dou,H.K.Liu,Materials Letters 58(2004)1788-1791]采用圆盘电极四点法或两点法测试正极材料的电导率又不够精确。
因此,亟需研发一种工艺简单、适用范围广、测试数据准确的测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导率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测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导率的方法。该方法将电池涂覆技术和四引线测试方法相结合,工艺简单,适用范围广,测试数据准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测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导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取一洁净的载玻片,然后采用导电银胶依次将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第三导线和第四导线固定在载玻片上;所述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第三导线和第四导线相互平行布设,其中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三导线与第四导线之间的距离均相等,第二导线与第三导线之间的距离L满足:40mm≤L≤60mm;所述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第三导线和第四导线的一端均与载玻片的棱边平齐,另一端均伸至载玻片外;
步骤二、将形态为浆状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均匀涂覆于步骤一中固定有四根导线的载玻片上,然后将涂覆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载玻片放入真空干燥箱中进行真空干燥,在载玻片上得到膜层;
步骤三、采用电流表测定步骤二中载有膜层的载玻片上第一导线与第四导线之间的电流I,采用电压表测定第二导线与第三导线之间的电压U,然后根据公式:σ=IL/US,计算得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导率σ,其中S为膜层的横截面积,I的单位为A,U的单位为V,S的单位为mm2,σ的单位为S/mm。
上述的一种测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导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第三导线和第四导线均为铜导线。
上述的一种测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导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第三导线和第四导线的横截面形状均为圆形,所述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第三导线和第四导线的横截面直径均为0.05mm~1mm。
上述的一种测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导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三导线与第四导线之间的距离均不小于5mm。
上述的一种测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导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第三导线和第四导线均与载玻片(5)的宽度方向保持平行。
上述的一种测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导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膜层的厚度为0.02mm~0.3mm。
上述的一种测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导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真空干燥的温度为60℃~120℃,所述真空干燥的时间为1h~12h。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所采用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导率测定方法,巧妙的将电池涂覆技术和四引线测试方法相结合,可以更方便和准确的评价正极材料的导电性能。
2、本发明无需制备出整个成品电池就能评价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导率,可适用于钴酸锂、磷酸铁锂、锰酸锂、LiNixMnyCozO2三元材料、LiNi1-y-zCoyAlzO2三元材料等多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导率测定,并且相对于圆盘电极四点法或两点法测试数据更加精确。
3、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工艺简单、适用范围广、测试数据准确的特点。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在固定有四根导线的载玻片上涂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导线;2—第二导线;3—第三导线;
4—第四导线;5—载玻片;6—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结合图1,本实施例测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导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取一洁净的载玻片5,然后采用导电银胶依次将第一导线1、第二导线2、第三导线3和第四导线4固定在载玻片5上;所述第一导线1、第二导线2、第三导线3和第四导线4相互平行布设,第一导线1与第二导线2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三导线3与第四导线4之间的距离均相等,所述第一导线1、第二导线2、第三导线3和第四导线4的一端均与载玻片5的棱边平齐,另一端均伸至载玻片5外,所述第二导线2与第三导线3之间的距离L=50.2mm;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线1、第二导线2、第三导线3和第四导线4均为铜导线,其横截面形状均为圆形,横截面直径均为0.1mm;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线1与第二导线2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三导线3与第四导线4之间的距离均为1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线1、第二导线2、第三导线3和第四导线4均与载玻片5的宽度方向保持平行;
步骤二、将形态为浆状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6均匀涂覆于步骤一中固定有四根导线的载玻片5上,然后将涂覆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6的载玻片5放入真空干燥箱中进行真空干燥,真空干燥的温度为120℃,真空干燥的时间为1h,在载玻片5上得到膜层;
本实施例中,膜层的宽度b=25mm(与载玻片的宽度相等),膜层的厚度h=0.095mm,膜层的横截面积S=bh=2.375mm2
步骤三、采用电流表测定步骤二中载有膜层的载玻片5上第一导线1与第四导线4之间的电流I,采用电压表测定第二导线2与第三导线3之间的电压U,然后根据公式:σ=IL/US,计算得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导率σ,其中S为膜层的横截面积,I的单位为A,U的单位为V,S的单位为mm2,σ的单位为S/mm;
经测定,本实施例中,I=1×10-3A,U=3.93V,经计算,本实施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导率σ=5.4×10-3S/mm。
实施例2
结合图1,本实施例测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导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取一洁净的载玻片5,然后采用导电银胶依次将第一导线1、第二导线2、第三导线3和第四导线4固定在载玻片5上;所述第一导线1、第二导线2、第三导线3和第四导线4相互平行布设,第一导线1与第二导线2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三导线3与第四导线4之间的距离均相等,所述第一导线1、第二导线2、第三导线3和第四导线4的一端均与载玻片5的棱边平齐,另一端均伸至载玻片5外,所述第二导线2与第三导线3之间的距离L=50.3mm;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线1、第二导线2、第三导线3和第四导线4均为铜导线,其横截面形状均为圆形,横截面直径均为0.7mm;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线1与第二导线2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三导线3与第四导线4之间的距离均为8mm;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线1、第二导线2、第三导线3和第四导线4均与载玻片5的宽度方向保持平行;
步骤二、将形态为浆状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6均匀涂覆于步骤一中固定有四根导线的载玻片5上,然后将涂覆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6的载玻片5放入真空干燥箱中进行真空干燥,真空干燥的温度为100℃,真空干燥的时间为4h,在载玻片5上得到膜层;
本实施例中,膜层的宽度b=25mm(与载玻片的宽度相等),膜层的厚度h=0.158mm,膜层的横截面积S=bh=3.95mm2
步骤三、采用电流表测定步骤二中载有膜层的载玻片5上第一导线1与第四导线4之间的电流I,采用电压表测定第二导线2与第三导线3之间的电压U,然后根据公式:σ=IL/US,计算得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导率σ,其中S为膜层的横截面积,I的单位为A,U的单位为V,S的单位为mm2,σ的单位为S/mm;
经测定,本实施例中,I=1×10-3A,U=1.45V,经计算,本实施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导率σ=8.8×10-3S/mm。
实施例3
结合图1,本实施例测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导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取一洁净的载玻片5,然后采用导电银胶依次将第一导线1、第二导线2、第三导线3和第四导线4固定在载玻片5上;所述第一导线1、第二导线2、第三导线3和第四导线4相互平行布设,第一导线1与第二导线2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三导线3与第四导线4之间的距离均相等,所述第一导线1、第二导线2、第三导线3和第四导线4的一端均与载玻片5的棱边平齐,另一端均伸至载玻片5外,所述第二导线2与第三导线3之间的距离L=51.3mm;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线1、第二导线2、第三导线3和第四导线4均为铜导线,其横截面形状均为圆形,横截面直径均为0.6mm;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线1与第二导线2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三导线3与第四导线4之间的距离均为1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线1、第二导线2、第三导线3和第四导线4均与载玻片5的宽度方向保持平行;
步骤二、将形态为浆状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6均匀涂覆于步骤一中固定有四根导线的载玻片5上,然后将涂覆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6的载玻片5放入真空干燥箱中进行真空干燥,真空干燥的温度为70℃,真空干燥的时间为9h,在载玻片5上得到膜层;
本实施例中,膜层的宽度b=25mm(与载玻片的宽度相等),膜层的厚度h=0.133mm,膜层的横截面积S=bh=3.325mm2
步骤三、采用电流表测定步骤二中载有膜层的载玻片5上第一导线1与第四导线4之间的电流I,采用电压表测定第二导线2与第三导线3之间的电压U,然后根据公式:σ=IL/US,计算得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导率σ,其中S为膜层的横截面积,I的单位为A,U的单位为V,S的单位为mm2,σ的单位为S/mm;
经测定,本实施例中,I=1×10-3A,U=6.02V,经计算,本实施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导率σ=2.6×10-3S/mm。
实施例4
结合图1,本实施例测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导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取一洁净的载玻片5,然后采用导电银胶依次将第一导线1、第二导线2、第三导线3和第四导线4固定在载玻片5上;所述第一导线1、第二导线2、第三导线3和第四导线4相互平行布设,第一导线1与第二导线2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三导线3与第四导线4之间的距离均相等,所述第一导线1、第二导线2、第三导线3和第四导线4的一端均与载玻片5的棱边平齐,另一端均伸至载玻片5外,所述第二导线2与第三导线3之间的距离L=47.5mm;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线1、第二导线2、第三导线3和第四导线4均为铜导线,其横截面形状均为圆形,横截面直径均为0.5mm;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线1与第二导线2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三导线3与第四导线4之间的距离均为5mm;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线1、第二导线2、第三导线3和第四导线4均与载玻片5的宽度方向保持平行;
步骤二、将形态为浆状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6均匀涂覆于步骤一中固定有四根导线的载玻片5上,然后将涂覆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6的载玻片5放入真空干燥箱中进行真空干燥,真空干燥的温度为90℃,真空干燥的时间为8h,在载玻片5上得到膜层;
本实施例中,膜层的宽度b=25mm(与载玻片的宽度相等),膜层的厚度h=0.02mm,膜层的横截面积S=bh=0.5mm2
步骤三、采用电流表测定步骤二中载有膜层的载玻片5上第一导线1与第四导线4之间的电流I,采用电压表测定第二导线2与第三导线3之间的电压U,然后根据公式:σ=IL/US,计算得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导率σ,其中S为膜层的横截面积,I的单位为A,U的单位为V,S的单位为mm2,σ的单位为S/mm;
经测定,本实施例中,I=1×10-3A,U=9.78V,经计算,本实施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导率σ=9.7×10-3S/mm。
实施例5
结合图1,本实施例测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导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取一洁净的载玻片5,然后采用导电银胶依次将第一导线1、第二导线2、第三导线3和第四导线4固定在载玻片5上;所述第一导线1、第二导线2、第三导线3和第四导线4相互平行布设,第一导线1与第二导线2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三导线3与第四导线4之间的距离均相等,所述第一导线1、第二导线2、第三导线3和第四导线4的一端均与载玻片5的棱边平齐,另一端均伸至载玻片5外,所述第二导线2与第三导线3之间的距离L=48.8mm;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线1、第二导线2、第三导线3和第四导线4均为铜导线,其横截面形状均为圆形,横截面直径均为0.15mm;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线1与第二导线2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三导线3与第四导线4之间的距离均为1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线1、第二导线2、第三导线3和第四导线4均与载玻片5的宽度方向保持平行;
步骤二、将形态为浆状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6均匀涂覆于步骤一中固定有四根导线的载玻片5上,然后将涂覆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6的载玻片5放入真空干燥箱中进行真空干燥,真空干燥的温度为100℃,真空干燥的时间为4h,在载玻片5上得到膜层;
本实施例中,膜层的宽度b=25mm(与载玻片的宽度相等),膜层的厚度h=0.175mm,膜层的横截面积S=bh=4.375mm2
步骤三、采用电流表测定步骤二中载有膜层的载玻片5上第一导线1与第四导线4之间的电流I,采用电压表测定第二导线2与第三导线3之间的电压U,然后根据公式:σ=IL/US,计算得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导率σ,其中S为膜层的横截面积,I的单位为A,U的单位为V,S的单位为mm2,σ的单位为S/mm;
经测定,本实施例中,I=1×10-3A,U=6.48V,经计算,本实施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导率σ=1.7×10-3S/mm。
实施例6
结合图1,本实施例测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导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取一洁净的载玻片5,然后采用导电银胶依次将第一导线1、第二导线2、第三导线3和第四导线4固定在载玻片5上;所述第一导线1、第二导线2、第三导线3和第四导线4相互平行布设,第一导线1与第二导线2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三导线3与第四导线4之间的距离均相等,所述第一导线1、第二导线2、第三导线3和第四导线4的一端均与载玻片5的棱边平齐,另一端均伸至载玻片5外,所述第二导线2与第三导线3之间的距离L=4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线1、第二导线2、第三导线3和第四导线4均为铜导线,其横截面形状均为圆形,横截面直径均为0.09mm;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线1与第二导线2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三导线3与第四导线4之间的距离均为1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线1、第二导线2、第三导线3和第四导线4均与载玻片5的宽度方向保持平行;
步骤二、将形态为浆状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6均匀涂覆于步骤一中固定有四根导线的载玻片5上,然后将涂覆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6的载玻片5放入真空干燥箱中进行真空干燥,真空干燥的温度为120℃,真空干燥的时间为1h,在载玻片5上得到膜层;
本实施例中,膜层的宽度b=25mm(与载玻片的宽度相等),膜层的厚度h=0.3mm,膜层的横截面积S=bh=7.5mm2
步骤三、采用电流表测定步骤二中载有膜层的载玻片5上第一导线1与第四导线4之间的电流I,采用电压表测定第二导线2与第三导线3之间的电压U,然后根据公式:σ=IL/US,计算得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导率σ,其中S为膜层的横截面积,I的单位为A,U的单位为V,S的单位为mm2,σ的单位为S/mm;
经测定,本实施例中I=1×10-3A,U=1.55V,经计算,本实施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导率σ=3.4×10-3S/mm。
实施例7
结合图1,本实施例测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导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取一洁净的载玻片5,然后采用导电银胶依次将第一导线1、第二导线2、第三导线3和第四导线4固定在载玻片5上;所述第一导线1、第二导线2、第三导线3和第四导线4相互平行布设,第一导线1与第二导线2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三导线3与第四导线4之间的距离均相等,所述第一导线1、第二导线2、第三导线3和第四导线4的一端均与载玻片5的棱边平齐,另一端均伸至载玻片5外,所述第二导线2与第三导线3之间的距离L=6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线1、第二导线2、第三导线3和第四导线4均为铜导线,其横截面形状均为圆形,横截面直径均为1mm;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线1与第二导线2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三导线3与第四导线4之间的距离均为1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线1、第二导线2、第三导线3和第四导线4均与载玻片5的宽度方向保持平行;
步骤二、将形态为浆状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6均匀涂覆于步骤一中固定有四根导线的载玻片5上,然后将涂覆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6的载玻片5放入真空干燥箱中进行真空干燥,真空干燥的温度为60℃,真空干燥的时间为12h,在载玻片5上得到膜层;
本实施例中,膜层的宽度b=25mm(与载玻片的宽度相等),膜层的厚度h=0.125mm,膜层的横截面积S=bh=3.125mm2
步骤三、采用电流表测定步骤二中载有膜层的载玻片5上第一导线1与第四导线4之间的电流I,采用电压表测定第二导线2与第三导线3之间的电压U,然后根据公式:σ=IL/US,计算得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导率σ,其中S为膜层的横截面积,I的单位为A,U的单位为V,S的单位为mm2,σ的单位为S/mm;
经测定,本实施例中I=1×10-3A,U=5.28V,经计算,本实施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导率σ=3.6×10-3S/mm。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测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导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取一洁净的载玻片(5),然后采用导电银胶依次将第一导线(1)、第二导线(2)、第三导线(3)和第四导线(4)固定在载玻片(5)上;所述第一导线(1)、第二导线(2)、第三导线(3)和第四导线(4)相互平行布设,其中第一导线(1)与第二导线(2)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三导线(3)与第四导线(4)之间的距离均相等,第二导线(2)与第三导线(3)之间的距离L满足:40mm≤L≤60mm;所述第一导线(1)、第二导线(2)、第三导线(3)和第四导线(4)的一端均与载玻片(5)的棱边平齐,另一端均伸至载玻片(5)外;
步骤二、将形态为浆状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6)均匀涂覆于步骤一中固定有四根导线的载玻片(5)上,然后将涂覆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6)的载玻片(5)放入真空干燥箱中进行真空干燥,在载玻片(5)上得到膜层;所述膜层的厚度为0.02mm~0.3mm;
步骤三、采用电流表测定步骤二中载有膜层的载玻片(5)上第一导线(1)与第四导线(4)之间的电流I,采用电压表测定第二导线(2)与第三导线(3)之间的电压U,然后根据公式:σ=IL/US,计算得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导率σ,其中S为膜层的横截面积,S的单位为mm2,I的单位为A,U的单位为V,σ的单位为S/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导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第一导线(1)、第二导线(2)、第三导线(3)和第四导线(4)均为铜导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导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第一导线(1)、第二导线(2)、第三导线(3)和第四导线(4)的横截面形状均为圆形,所述第一导线(1)、第二导线(2)、第三导线(3)和第四导线(4)的横截面直径均为0.05mm~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导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第一导线(1)与第二导线(2)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三导线(3)与第四导线(4)之间的距离均不小于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导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第一导线(1)、第二导线(2)、第三导线(3)和第四导线(4)均与载玻片(5)的宽度方向保持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导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真空干燥的温度为60℃~120℃,所述真空干燥的时间为1h~12h。
CN201510274700.4A 2015-05-26 2015-05-26 一种测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导率的方法 Active CN1048495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74700.4A CN104849564B (zh) 2015-05-26 2015-05-26 一种测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导率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74700.4A CN104849564B (zh) 2015-05-26 2015-05-26 一种测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导率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49564A CN104849564A (zh) 2015-08-19
CN104849564B true CN104849564B (zh) 2018-04-03

Family

ID=53849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74700.4A Active CN104849564B (zh) 2015-05-26 2015-05-26 一种测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导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495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8906B (zh) * 2017-08-03 2020-08-04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测量电池极片涂层与箔材间界面电阻的方法
CN108303592A (zh) * 2017-12-11 2018-07-20 惠州拓邦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敷料层电导率测试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2627A (zh) * 2007-09-10 2008-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半导体材料热电性能测试系统
CN201083820Y (zh) * 2007-09-29 2008-07-09 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极片电阻测试装置
CN101312243A (zh) * 2007-05-24 2008-11-26 上海比亚迪有限公司 电池正极浆料、使用该正极浆料的正极及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01324538A (zh) * 2007-06-14 2008-12-17 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 粉体材料电导率测量方法及适用该方法的电导率测量装置
CN101354430A (zh) * 2007-07-25 2009-01-2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锂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的总电导率测定方法及导电性能评价方法
CN101413972A (zh) * 2008-11-27 2009-04-22 天津大学 薄膜温差电材料电阻率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2207479A (zh) * 2010-03-31 2011-10-05 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锂离子电池浆料分散均匀性的方法
CN103367697A (zh) * 2012-04-06 2013-10-23 广州市华南新能源研究院 含有硅锡材料及过渡金属的锂电池正极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26311A (ja) * 2004-05-14 2005-11-24 Espec Corp イオン伝導度測定方法
KR101328994B1 (ko) * 2012-01-09 2013-11-13 한국원자력안전기술원 원전케이블 체적전기저항률 측정장치 및 그를 이용한 측정방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2243A (zh) * 2007-05-24 2008-11-26 上海比亚迪有限公司 电池正极浆料、使用该正极浆料的正极及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01324538A (zh) * 2007-06-14 2008-12-17 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 粉体材料电导率测量方法及适用该方法的电导率测量装置
CN101354430A (zh) * 2007-07-25 2009-01-2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锂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的总电导率测定方法及导电性能评价方法
CN101122627A (zh) * 2007-09-10 2008-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半导体材料热电性能测试系统
CN201083820Y (zh) * 2007-09-29 2008-07-09 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极片电阻测试装置
CN101413972A (zh) * 2008-11-27 2009-04-22 天津大学 薄膜温差电材料电阻率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2207479A (zh) * 2010-03-31 2011-10-05 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锂离子电池浆料分散均匀性的方法
CN103367697A (zh) * 2012-04-06 2013-10-23 广州市华南新能源研究院 含有硅锡材料及过渡金属的锂电池正极及其制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aCo0.7Fe0.2Nb0.1O3-δ离子-电子混合导体电导性能研究;袁强等;《功能材料》;20140430;第45卷(第7期);第7051页右栏第4段-7051页左栏第1段,图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49564A (zh) 2015-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280051A1 (en) Methods for making reference electrode and lithium ion battery having the same
CN208690415U (zh) 一种柔性锂离子电池
Momma et al. Distinction of impedance responses of Li-ion batteries for individual electrodes using symmetric cells
CN207530063U (zh) 一种带有参比电极的锂离子电池
Dollé et al. Development of reliable three-electrode impedance measurements in plastic Li-ion batteries
CN107959056A (zh) 三极测试电池
CN101911346A (zh)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3053063A (zh) 涂布有底漆的正极集电体和包含所述正极集电体的镁二次电池
CN108039514B (zh) 一种带有参比电极的锂离子电池的电镀制备方法
CN101969114A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极片的制备方法
US10241155B2 (en) Inspection method for all-solid secondary batter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ll-solid secondary battery utilizing the inspection method
CN103499727A (zh) 一种测定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添加剂反应电位的方法
CN110579569A (zh) 一种电池中电解液保液量的计算方法
CN107831178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粘结剂在极片中分布的检测方法
CN108226641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导率的测试方法
CN104849564B (zh) 一种测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导率的方法
CN105424782B (zh) 基于小极板的铅粉电化学性能检测方法及其测试系统
CN109254036A (zh) 一种电极材料快充性能的电化学评价方法
CN113093010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一致性评估方法
CN206362861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涂布材料的电阻测试装置
CN108680863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最大充电电流的测量方法
CN114497693A (zh) 一种三电极电池的制备方法及其析锂测试方法
CN102456912A (zh) 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及其电量状态检测方法及配对方法
CN207852740U (zh) 一种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组自放电一致性的筛选系统
CN102520363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低温性能测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