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32257B - 一种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机动车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机动车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32257B
CN104832257B CN201510208860.9A CN201510208860A CN104832257B CN 104832257 B CN104832257 B CN 104832257B CN 201510208860 A CN201510208860 A CN 201510208860A CN 104832257 B CN104832257 B CN 1048322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ine
air inlet
heat exchanger
compressor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0886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32257A (zh
Inventor
战强
秦春红
殷海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20886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322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32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322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322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322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 Combined Control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机动车及控制方法,其中装置包括:SCR箱,热交换器,第一排气管,压气机,换向阀,旁通管和发动机进气管;SCR箱与热交换器相接,第一排气管与热交换器相接;SCR箱排出的排气进入热交换器,进行热量交换后经第一排气管排出;换向阀设置于压气机与热交换器相接的管道中;旁通管一端与热交换器相接,另一端与发动机进气管相接;当发动机的排气温度低于阈值时,换向阀导通压气机与热交换器,压气机导入的空气经管道进入热交换器,进行热量交换后经旁通管进入发动机进气管。本发明可使得发动机排温维持在适宜的温度,提高SCR箱内的化学反应的转化效率,使得对发动机尾气的净化处理更为彻底。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机动车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机动车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主要通过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选择性催化还原转化器)系统对发动机尾气进行净化处理;SCR系统是一种针对氮氧化物的常用的后处理系统,在发动机排气管内喷入一定量的尿素溶液,尿素溶液在高温下气化并分解为氨气和水,氨气和氮氧化物通过催化剂的催化转化反应可以除去发动机尾气中的大部分氮氧化物。
可见,SCR系统主要依靠SCR箱内的化学反应来降低NOx排放,该化学反应的转化效率严重依赖于反应温度,因此反应过程中必须有适宜的温度;若反应温度过高时,氨气可能自行燃烧而不与NOx起反应,若反应温度太低,则反应速度可能太慢,化学反应的转化效率低。然而,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排温不同,这导致在发动机排温较低的工况下,SCR箱内的化学反应的转化效率较低,发动机尾气的净化处理不彻底。
因此提供一种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以在发动机排温较低的工况下,提高SCR箱内的化学反应的转化效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机动车及控制方法,以在发动机排温较低的工况下,提高SCR箱内的化学反应的转化效率,更为彻底的对发动机尾气进行净化处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包括:SCR箱,热交换器,第一排气管,压气机,换向阀,旁通管和发动机进气管;
其中,所述SCR箱与所述热交换器相接,所述第一排气管与所述热交换器相接;所述SCR箱排出的排气进入所述热交换器,进行热量交换后经第一排气管排出;
所述换向阀设置于所述压气机与所述热交换器相接的管道中;所述旁通管一端与所述热交换器相接,另一端与所述发动机进气管相接;当发动机的排气温度低于阈值时,所述换向阀导通所述压气机与所述热交换器,所述压气机导入的空气经所述管道进入所述热交换器,进行热量交换后经所述旁通管进入所述发动机进气管。
其中,所述SCR箱与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一入口相接,所述第一排气管与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一出口相接,所述第一入口与所述第一出口对应;
所述管道与热交换器的第二入口相接;所述旁通管一端与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二出口相接,另一端与所述发动机进气管相接,所述第二入口与所述第二出口对应。
其中,所述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还包括:中冷前进气管,中冷后进气管和中冷器;
其中,所述中冷前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中冷器的入口相接,另一端通过所述换向阀与所述压气机相通;所述中冷后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中冷器的出口相接,另一端与所述发动机进气管相接;当发动机的排气温度不低于阈值时,所述换向阀导通所述压气机与所述中冷前进气管,所述压气机导入的空气经所述中冷前进气管进入中冷器,空气冷却后由所述中冷后进气管导入所述发动机进气管。
其中,所述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还包括:发动机,排气总管,涡轮和第二排气管;
其中,所述发动机的进气口与所述发动机进气管相接,排气口与所述排气总管相接;所述涡轮分别与所述排气总管,第二排气管和所述压气机相接,所述第二排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SCR箱相接。
其中,所述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还包括:
感应发动机的排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相接,根据所述发动机的排气温度,对所述换向阀的导通方向进行控制的控制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机动车,包括上述所述的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排温控制方法,基于上述所述的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所述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中SCR箱排出的排气进入热交换器,进行热量交换后经第一排气管排出;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发动机排气温度;
当发动机的排气温度低于阈值时,控制换向阀导通压气机与热交换器,使得所述压气机导入的空气进入所述热交换器,进行热量交换后经旁通管进入发动机进气管,以对发动机进气进行升温处理。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发动机的排气温度不低于阈值时,控制换向阀停止导通所述压气机与热交换器,并导通所述压气机与中冷前进气管,使得所述压气机导入的空气经所述中冷前进气管进入中冷器,空气冷却后由中冷后进气管导入所述发动机进气管,以对发动机进气进行降温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排温控制方法,基于上述所述的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所述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中SCR箱排出的排气进入热交换器,进行热量交换后经第一排气管排出;所述方法应用于控制器,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发动机排气温度;
若发动机排气温度低于阈值,向换向阀发送第一电信号,所述第一电信号用于控制所述换向阀导通压气机与热交换器,以使所述压气机导入的空气进入所述热交换器,进行热量交换后经旁通管进入发动机进气管,对发动机进气进行升温处理。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发动机排气温度不低于阈值,向所述换向阀发送第二电信号,所述第二电信号用于控制换向阀停止导通所述气机与热交换器,并导通所述压气机与中冷前进气管,以使所述压气机导入的空气经所述中冷前进气管进入中冷器,空气冷却后由中冷后进气管导入所述发动机进气管,对发动机进气进行降温处理。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机排温控制装置包括:SCR箱,热交换器,第一排气管,压气机,换向阀,旁通管和发动机进气管;其中,所述SCR箱与所述热交换器相接,所述第一排气管与所述热交换器相接;所述SCR箱排出的排气进入所述热交换器,进行热量交换后经第一排气管排出;所述换向阀设置于所述压气机与所述热交换器相接的管道中;所述旁通管一端与所述热交换器相接,另一端与所述发动机进气管相接;当发动机的排气温度低于阈值时,所述换向阀导通所述压气机与所述热交换器,所述压气机导入的空气经所述管道进入所述热交换器,进行热量交换后经所述旁通管进入所述发动机进气管。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机排温控制装置可在发动机排温较低时,通过发动机尾气余热加热进气,从而提高发动机排温,从而解决在发动机排温较低的工况下,SCR箱内的化学反应的转化效率较低,发动机尾气的净化处理不彻底的问题,尽可能使得发动机排温维持在适宜的温度,提高SCR箱内的化学反应的转化效率,使得对发动机尾气的净化处理更为彻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的又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排温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排温控制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排温控制方法的再一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排温控制方法的又一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该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可以包括:SCR箱1,热交换器2,第一排气管3,压气机4,换向阀5,旁通管6和发动机进气管7;
其中,SCR箱1与热交换器2相接,SCR箱1排出的排气可进入热交换器2中,进行热量交换;第一排气管3与热交换器2相接,热量交换后的SCR箱1的排气可经第一排气管3排出;
换向阀5设置于压气机4和热交换器2相接的管道中,该管道在导通状态下,可将压气机4导入的空气输入热交换器2中,进行换热升温处理;旁通管6的一端与热交换器2相接,另一端与发动机进气管7相接,可将换热升温处理后的空气导入发动机进气管7中;发动机进气管7可与发动机进气口相接,为发动机提供进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的排温控制过程可以如下:
SCR箱1排出的排气进入热交换器2进行热量交换,进行热量交换后排气经第一排气管3排出;
当发动机的排气温度较低时,可设置温度阈值,当发动机的排气温度低于该阈值,则确定发动机的排气温度较低,换向阀5导通压气机4和热交换器2,压气机4导入的空气经压气机4和热交换器2相接的管道进入热交换器2,与SCR箱1排出的排气进行换热后,提升空气温度,该提升温度的空气经旁通管6输入发动机进气管7,由发动机进气管7将该升温的空气导入发动机中,从而提升发动机中的气温,提高发动机的排气温度,进而提高SCR箱内的化学反应的转化效率,使得对发动机尾气的净化处理更为彻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机排温控制装置包括:SCR箱,热交换器,第一排气管,压气机,换向阀,旁通管和发动机进气管;其中,所述SCR箱与所述热交换器相接,所述第一排气管与所述热交换器相接;所述SCR箱排出的排气进入所述热交换器,进行热量交换后经第一排气管排出;所述换向阀设置于所述压气机与所述热交换器相接的管道中;所述旁通管一端与所述热交换器相接,另一端与所述发动机进气管相接;当发动机的排气温度低于阈值时,所述换向阀导通所述压气机与所述热交换器,所述压气机导入的空气经所述管道进入所述热交换器,进行热量交换后经所述旁通管进入所述发动机进气管。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机排温控制装置可在发动机排温较低时,通过发动机尾气余热加热进气,从而提高发动机排温,从而解决在发动机排温较低的工况下,SCR箱内的化学反应的转化效率较低,发动机尾气的净化处理不彻底的问题,尽可能使得发动机排温维持在适宜的温度,提高SCR箱内的化学反应的转化效率,使得对发动机尾气的净化处理更为彻底。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更为具体的SCR箱1和热交换器2的连接结构,压气机4和热交换器2相接的管道与热交换器2的连接结构;参照图2,SCR箱1与热交换器2的第一入口21相接,第一排气管3与热交换器2的第一出口22相接,第一入口21与第一出口22对应;第一入口21与第一出口22可以为热交换器的热媒入、出口;
压气机4和热交换器2相接的管道与热交换器2的第二入口23相接;旁通管6的一端与热交换器2的第二出口24相接,另一端与发动机进气管7相接,第二入口23与第二出口24对应;第二入口23与第二出口24可以为热交换器的冷媒入、出口;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SCR箱1排出的排气可通过热交换器2的热媒入口进入热交换器2中,进行热量交换,交换热量后的排气通过热交换器2的热媒出口经第一排气管3排出;
换向阀5导通压气机4和热交换器2后,压气机4导入的空气经压气机4和热交换器2相接的管道通过热交换器2的冷媒入口进入热交换器2中,吸收SCR箱1排出的排气的交换热量后提升温度,升温后的空气通过热交换器2的冷媒出口导入旁通管6中,旁通管6将升温后的空气输入发动机进气管7,从而使得发动机的进气温度上升,以提高发动机的排气温度,提高SCR箱内的化学反应的转化效率,使得对发动机尾气的净化处理更为彻底。
可选的,若发动机排气温度较高(如排气温度不低于阈值),则可不使用发动机尾气余热加热发动机的进气,而是对发动机的进气进行冷却后再导入发动机中;对应的,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的再一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3所示,该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中冷前进气管8,中冷后进气管9和中冷器10;
其中,中冷前进气管8的一端与中冷器10的入口相接,另一端通过换向阀5与压气机4相通;当换向阀5导通中冷前进气管8与压气机4时,压气机4的导入的空气将由中冷前进气管8进入中冷器10中;
中冷后进气管9的一端与中冷器10的出口相接,另一端与发动机进气管7相接;中冷后进气管9可将中冷器10输出的空气导入发动机进气管7中,从而为发动机提供降温后的空气;
图3所示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的排温控制过程可以如下:
SCR箱1排出的排气进入热交换器2进行热量交换,进行热量交换后排气经第一排气管3排出;
当发动机的排气温度低于该阈值时,换向阀5导通压气机4和热交换器2,压气机4导入的空气经压气机4和热交换器2相接的管道进入热交换器2,与SCR箱1排出的排气进行换热后提升空气温度,该提升温度的空气经旁通管6输入发动机进气管7,由发动机进气管7将该升温的空气导入发动机中;
当发动机的排气温度不低于该阈值时,换向阀5导通压气机4与中冷前进气管8,此时压气机4和热交换器2停止导通,压气机4导入的空气经中冷前进气管8进入中冷器10,中冷器10对空气进行冷却后,通过中冷后进气管9将冷却的空气导入发动机进气管7,由发动机进气管7将冷却的空气导入发动机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机排温控制装置可在发动机排温较低时,通过发动机尾气余热加热进气,从而提高发动机排温,提高SCR箱内的化学反应的转化效率;在发动机排温较高时,停止通过发动机尾气余热加热进气,而是通过中冷器冷却进气,使得发动机的排温维持在适宜温度,避免由于反应温度过高时,使得SCR箱内的化学反应不进行的情况,提高SCR箱内的化学反应的转化效率。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结合图3和图4所示,该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发动机11,排气总管12,涡轮13和第二排气管14;
其中,发动机11的进气口与发动机进气管7相接,排气口与排气总管12相接;涡轮13分别与排气总管12,第二排气管14和压气机4相接,第二排气管14的另一端(不与涡轮13相接的一端)与SCR箱1相接;
在图4所示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中,发动机11的排气可经排气总管12进入涡轮13,再经第二排气管14进入SCR箱1内,而后SCR箱1的排气进入热交换器2中,热交换后的排气经第一排气管3排出。
图4所示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的排温控制过程可与图3所示过程类似,可参照。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可实现发动机的排气温度的自动检测,及换向阀的导通自动控制。对应的,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的又另一结构示意图,结合图4和图5所示,该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15和控制器16;
其中,温度传感器15可用于感应发动机的排气温度,并将所感应的排气温度数据传输至控制器16;可选的,温度传感器可设置于排气总管12或第二排气管14处感应发动机的排气温度;
控制器16可根据发动机的排气温度,对换向阀5的导通方向进行控制;具体的,可在排气温度低于阈值时,发送电信号控制换向阀5导通压气机4和热交换器2,在排气温度不低于阈值时,发送电信号控制换向阀5导通压气机4与中冷前进气管8,并停止导通压气机4和热交换器2。可选的,换向阀5可选用电磁换向阀。
可选的,换向阀5的控制也可由人工进行,通过人工观察温度传感器感应的发动机的排气温度,从而人工控制换向阀5是导通压气机4和热交换器2,还是压气机4与中冷前进气管8;具体的,可设置导通按键,由人工控制导通按键状态实现换向阀5的导通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机排温控制装置可在发动机排温较低时,通过发动机尾气余热加热进气,提高发动机排温,从而解决在发动机排温较低的工况下,SCR箱内的化学反应的转化效率较低,发动机尾气的净化处理不彻底的问题,尽可能使得发动机排温维持在适宜的温度,提高SCR箱内的化学反应的转化效率,使得对发动机尾气的净化处理更为彻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机动车,该机动车可以包括上述所述的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从而使得机动车的尾气净化处理更为彻底。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排温控制方法进行介绍,下文介绍的发动机排温控制方法基于上文描述的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具体发动机排温控制方法可以有人工控制方法和自动控制方法。下面先对人工控制方法进行介绍。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排温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基于上文所述的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在该方法执行时,SCR箱排出的排气已进入热交换器,进行热量交换后经第一排气管排出;参照图6,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100、检测发动机排气温度;
可选的,可采用温度传感器感应发动机排气温度,所感应的发动机排气温度可通过屏幕显示,方便用户查看。
步骤S110、当发动机的排气温度低于阈值时,控制换向阀导通压气机与热交换器,使得所述压气机导入的空气进入所述热交换器,进行热量交换后经旁通管进入发动机进气管,以对发动机进气进行升温处理。
当用户查看到屏幕显示的发动机排气温度低于阈值时,用户可手动控制换向阀导通压气机与热交换器,如设置导通按键,将导通按键置于换向阀导通压气机与热交换器的状态,从而实现换向阀的内部部件运动,实现导通压气机与热交换器。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排温控制方法的另一流程图,该方法基于上文所述的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在该方法执行时,SCR箱排出的排气已进入热交换器,进行热量交换后经第一排气管排出;参照图7,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00、检测发动机排气温度;
步骤S210、当发动机的排气温度低于阈值时,控制换向阀导通压气机与热交换器,使得所述压气机导入的空气进入所述热交换器,进行热量交换后经旁通管进入发动机进气管,以对发动机进气进行升温处理;
步骤S220、当发动机的排气温度不低于阈值时,控制换向阀停止导通所述压气机与热交换器,并导通所述压气机与中冷前进气管,使得所述压气机导入的空气经所述中冷前进气管进入中冷器,空气冷却后由中冷后进气管导入所述发动机进气管,以对发动机进气进行降温处理。
当用户查看到屏幕显示的发动机排气温度不低于阈值时,用户可手动控制换向阀停止导通所述压气机与热交换器,并导通所述压气机与中冷前进气管;如设置导通按键,将导通按键置于换向阀导通压气机与中冷前进气管的状态,从而实现换向阀的内部部件运动,实现导通压气机与中冷前进气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排温控制方法的一个应用为:在机动车上装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温度传感器感应发动机的排气温度,将感应的排气温度显示在机动车驾驶盘的显示屏中;当驾驶员观察到排气温度较低时,可拨动机动车驾驶盘上的导通按键,将导通按键置于换向阀导通压气机与热交换器的状态,使得换向阀导通压气机与热交换器;当驾驶员观察到排气温度较高时,可拨动机动车驾驶盘上的导通按键,将导通按键置于换向阀导通压气机与中冷前进气管的状态,使得换向阀导通压气机与中冷前进气管。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自动进行发动机排温控制的方法,下面对该方法进行介绍。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排温控制方法的再一流程图,该方法基于上文所述的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在该方法执行时,SCR箱排出的排气已进入热交换器,进行热量交换后经第一排气管排出;该方法可应用于控制器,由控制器实现发动机排温的控制,参照图8,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300、检测发动机排气温度;
可选的,可采用温度传感器感应发动机排气温度,所感应的发动机排气温度可传输入控制器,由控制器实现对发动机排气温度的检测。
步骤S310、若发动机排气温度低于阈值,向换向阀发送第一电信号,所述第一电信号用于控制所述换向阀导通压气机与热交换器,以使所述压气机导入的空气进入所述热交换器,进行热量交换后经旁通管进入发动机进气管,对发动机进气进行升温处理。
若控制器判断当前发动机排气温度低于设定阈值,则向换向阀(可选用电磁换向阀)发出第一电信号,控制换向阀导通压气机与热交换器。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排温控制方法的又一流程图,该方法基于上文所述的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在该方法执行时,SCR箱排出的排气已进入热交换器,进行热量交换后经第一排气管排出;该方法可应用于控制器,由控制器实现发动机排温的控制,参照图9,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400、检测发动机排气温度;
步骤S410、若发动机排气温度低于阈值,向换向阀发送第一电信号,所述第一电信号用于控制所述换向阀导通压气机与热交换器,以使所述压气机导入的空气进入所述热交换器,进行热量交换后经旁通管进入发动机进气管,对发动机进气进行升温处理;
步骤S420、若发动机排气温度不低于阈值,向所述换向阀发送第二电信号,所述第二电信号用于控制换向阀停止导通所述气机与热交换器,并导通所述压气机与中冷前进气管,以使所述压气机导入的空气经所述中冷前进气管进入中冷器,空气冷却后由中冷后进气管导入所述发动机进气管,对发动机进气进行降温处理。
若控制器判断当前发动机排气温度不低于设定阈值,则向换向阀发出第二电信号,控制换向阀导通压气机与热交换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排温控制方法的一个应用为:在机动车上装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温度传感器感应发动机的排气温度,所感应的排气温度数据传输至控制器中(控制器可由机动车的行车电脑、ECU等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设备担当);当控制器检测到排气温度低于阈值时,可自动控制换向阀导通压气机与热交换器,提升发动机排温,提高SCR箱内的化学反应的转化效率;当控制器检测到排气温度不低于阈值时,可自动控制换向阀导通所述压气机与中冷前进气管,避免由于反应温度过高时,使得SCR箱内的化学反应不进行的情况,提高SCR箱内的化学反应的转化效率。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SCR箱,热交换器,第一排气管,压气机,换向阀,旁通管和发动机进气管;
其中,所述SCR箱与所述热交换器相接,所述第一排气管与所述热交换器相接;所述SCR箱排出的排气进入所述热交换器,进行热量交换后经第一排气管排出;
所述换向阀设置于所述压气机与所述热交换器相接的管道中;所述旁通管一端与所述热交换器相接,另一端与所述发动机进气管相接;当发动机的排气温度低于阈值时,所述换向阀导通所述压气机与所述热交换器,所述压气机导入的空气经所述管道进入所述热交换器,进行热量交换后经所述旁通管进入所述发动机进气管;
所述发动机进气管与发动机的进气口相接,为所述发动机提供进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SCR箱与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一入口相接,所述第一排气管与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一出口相接,所述第一入口与所述第一出口对应;
所述管道与热交换器的第二入口相接;所述旁通管一端与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二出口相接,另一端与所述发动机进气管相接,所述第二入口与所述第二出口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冷前进气管,中冷后进气管和中冷器;
其中,所述中冷前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中冷器的入口相接,另一端通过所述换向阀与所述压气机相通;所述中冷后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中冷器的出口相接,另一端与所述发动机进气管相接;当发动机的排气温度不低于阈值时,所述换向阀导通所述压气机与所述中冷前进气管,所述压气机导入的空气经所述中冷前进气管进入中冷器,空气冷却后由所述中冷后进气管导入所述发动机进气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动机,排气总管,涡轮和第二排气管;
其中,所述发动机的进气口与所述发动机进气管相接,排气口与所述排气总管相接;所述涡轮分别与所述排气总管,第二排气管和所述压气机相接,所述第二排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SCR箱相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感应发动机的排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相接,根据所述发动机的排气温度,对所述换向阀的导通方向进行控制的控制器。
6.一种机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
7.一种发动机排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所述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中SCR箱排出的排气进入热交换器,进行热量交换后经第一排气管排出;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发动机排气温度;
当发动机的排气温度低于阈值时,控制换向阀导通压气机与热交换器,使得所述压气机导入的空气进入所述热交换器,进行热量交换后经旁通管进入发动机进气管,以对发动机进气进行升温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排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发动机的排气温度不低于阈值时,控制换向阀停止导通所述压气机与热交换器,并导通所述压气机与中冷前进气管,使得所述压气机导入的空气经所述中冷前进气管进入中冷器,空气冷却后由中冷后进气管导入所述发动机进气管,以对发动机进气进行降温处理。
9.一种发动机排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所述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中SCR箱排出的排气进入热交换器,进行热量交换后经第一排气管排出;所述方法应用于控制器,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发动机排气温度;
若发动机排气温度低于阈值,向换向阀发送第一电信号,所述第一电信号用于控制所述换向阀导通压气机与热交换器,以使所述压气机导入的空气进入所述热交换器,进行热量交换后经旁通管进入发动机进气管,对发动机进气进行升温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排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发动机排气温度不低于阈值,向所述换向阀发送第二电信号,所述第二电信号用于控制换向阀停止导通所述压气机与热交换器,并导通所述压气机与中冷前进气管,以使所述压气机导入的空气经所述中冷前进气管进入中冷器,空气冷却后由中冷后进气管导入所述发动机进气管,对发动机进气进行降温处理。
CN201510208860.9A 2015-04-28 2015-04-28 一种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机动车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048322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08860.9A CN104832257B (zh) 2015-04-28 2015-04-28 一种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机动车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08860.9A CN104832257B (zh) 2015-04-28 2015-04-28 一种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机动车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32257A CN104832257A (zh) 2015-08-12
CN104832257B true CN104832257B (zh) 2017-09-05

Family

ID=53810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08860.9A Active CN104832257B (zh) 2015-04-28 2015-04-28 一种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机动车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322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6124B (zh) * 2016-01-28 2018-08-07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柴油机进气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0896A (zh) * 2006-01-13 2009-02-04 马克卡车公司 控制排气和进气的温度
CN101932801A (zh) * 2007-12-14 2010-12-29 万国引擎知识产权有限责任公司 柴油机后处理再生过程的发动机冷却和废气温度控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62100B2 (ja) * 2005-04-21 2010-05-1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排気装置および内燃機関の制御方法
DE102013009578A1 (de) * 2013-06-07 2014-12-11 Man Truck & Bus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Entschwefeln eines Abgasrückstrom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0896A (zh) * 2006-01-13 2009-02-04 马克卡车公司 控制排气和进气的温度
CN101932801A (zh) * 2007-12-14 2010-12-29 万国引擎知识产权有限责任公司 柴油机后处理再生过程的发动机冷却和废气温度控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32257A (zh) 2015-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66417B (zh) 固体scr系统和利用该系统对固体scr还原剂加热的方法
CN106321204B (zh) 用于尾气后处理的方法和用于清洁内燃机的尾气的设备
CN104285049B (zh) 废气净化系统以及废气净化方法
JP6180593B2 (ja) 自動車の排ガス中のNOx量低減システム
KR101724909B1 (ko) 자동차용 배기열 회수 및 egr 제어 시스템
CN104870797B (zh) 废气再循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6460611A (zh) 带有低温scr的排气后处理系统
CN106401704A (zh) 一种柴油机scr催化器硫中毒消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7781027A (zh) 发动机系统
CN103993935A (zh) 具有排气后处理装置和进气空气装置的内燃机以及用于运转所述类型的内燃机的方法
CN107035472B (zh) 一种降低汽车发动机冷起动时排放物的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7002533A (zh) 燃烧式发动机的排放气体的后处理装置
CN206175032U (zh) 一种柴油机scr催化器硫中毒消除装置
US9086003B2 (en) Exhaust gas cleaning device for a watercraft,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exhaust gas cleaning device and watercraft
CN105658919A (zh) 用于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
CN106979101A (zh) 具有至少一个排气再循环处理装置的发动机排气再循环系统
CN104832257B (zh) 一种发动机排温控制装置、机动车及控制方法
CN102758673A (zh) 高scr转化率排气温控装置
CN102678239A (zh) 基于NOx传感器独立的SCR系统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6640398B (zh) 一种缩短三效催化转化器起燃时间的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8757240A (zh) 一种柴油发动机进气系统及热管理方法、装置
JP2017036702A (ja) 内燃機関
CN103726912B (zh) 一种柴油机尾气净化的柔性集成装置及其方法
CN206205958U (zh) 二次空气喷射净化系统及车辆
CN208660829U (zh) 一种废气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