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97222B - 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97222B
CN104797222B CN201380059288.3A CN201380059288A CN104797222B CN 104797222 B CN104797222 B CN 104797222B CN 201380059288 A CN201380059288 A CN 201380059288A CN 104797222 B CN104797222 B CN 1047972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ialgram
pair
roller
elastic component
peripheral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5928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97222A (zh
Inventor
小笠原吉
小笠原吉一
山本广喜
松本美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7972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972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972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9722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13/15585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of babies' napkins, e.g. diapers
    • A61F13/15593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of babies' napkins, e.g. diapers having elastic ribbons fixed thereto; Devices for applying the ribbon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一种制造伸缩性片的装置,所述伸缩性片,在伸长状态的一个个单个的丝状弹性构件(13)沿着一对连续片(11、12)的连续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状态下被夹装到所述一对连续片(11、12)之间,并且被接合起来。所述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包括:临时接合机构(21),所述临时接合机构一边将一对连续片(11、12)沿着所述连续片(11、12)连续方向输送,一边在所述连续片(1、12)的厚度方向上,用临时接合用的压力夹压所述连续片并且将起临时接合起来;输送机构(31),所述输送机构向将被临时接合机构(21)夹压并且临时接合起来的所述一对连续片(11、12之间输送所述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卷绕机构(41),所述卷绕机构一边抽出所述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一边在伸长状态下将所述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卷绕到所述输送机构(31)上;切断机构(51),在所述一对连续片(11、12)被临时接合机构(21)夹压之后,所述切断机构在比所述连续片(11、12)更靠所述交叉方向的端部侧的位置切断所述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正式接合机构(61),在切断所述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之后,所述正式接合机构利用比所述临时接合用的压力大的正式接合压力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夹压所述一对连续片(11、12),并且将其正式接合起来。

Description

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所述伸缩性片是将处于伸长状态的一个个单独的丝状弹性构件以沿着与一对连续片的连续方向相交的交叉方向的状态夹装并接合到所述一对连续片彼此之间而形成的。
背景技术
过去,作为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功能性部件,使用伸缩性片。并且,如图1A的概略透视图所示,在其制造过程中,伸缩性片作为其中间部件以连续片10m的形态生成。另外,这种中间部件的伸缩性片10m,例如,成为将处于伸长状态的一个个单个的丝状弹性构件13、13···以沿着作为与一对连续片11、12的连续方向相交的交叉方向的方向CD的状态夹装并接合到所述一对连续片11、12之间的状态。
这种中间制品的伸缩性片10m的制造装置120,配备有:上下一对辊21u、21d,所述上下一对辊21u、21d一边将一对连续片11、12中对应的各连续片11、12分别卷绕到外周面21ua、21da上一边驱动旋转;输送机构131,所述输送机构131向将被上下一对辊21u、21d重叠并接合的上述一对连续片11、12彼此之间输送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以及卷绕机构141,所述卷绕机构141一边抽出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一边将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卷绕到上述输送机构131上。
输送机构131以分别设置在比连续片11、12更靠CD方向的端部侧的各个位置处的一对带状输送部132、132作为本体。并且,所述一对带状输送部132、132以其长度方向作为输送方向,以保持卷绕状态不变地输送卷绕在自身上的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
在此,在该卷绕状态下,形成为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在CD方向上被绕设在一对带状输送部132、132上的状态。即,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在输送方向上交替地具有从上方绕设到一对带状输送部132、132的各个上部的绕设部分13ac、和从下方绕设到一对带状输送部132、132的各个下部的绕设部分13ac。
另外,刚刚卷绕之后的绕设部分13ac形成为相对于CD方向倾斜的状态。因此,在向上述一对辊21u、21d输送该绕设部分13ac的期间,为了逐渐修正并基本上消除这种倾斜,各个带状输送部132、132分别以在上下方向上并列配置的上下一对环形带133u、133d作为本体。即,通过使所述一对环形带133u、133d彼此的各输送速度值存在差异,将在卷绕当初相对于CD方向倾斜的各个绕设部分13ac修正到与CD方向基本上平行的姿势。并且,借此,将在该CD方向上大致平行的各个绕设部分13ac夹装并接合到连续片11、12彼此之间。这样一来,为了将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的各个绕设部分13ac变成单个的丝状弹性构件13、13···,在比连续片11、12更靠CD方向的端部侧的各个位置,利用刀刃构件181、181将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切断,利用上述方式,大体上生成作为连续片10m的上述伸缩性片10m。
但是,在直接切断这种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的状态下,如图1A所示,一个个单独的丝状弹性构件13、13···的端部13e、13e会从作为CD方向的连续片10m的宽度方向上的各个端缘10mew、10mew突出,其外观成为问题。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方法,所述方法在利用上述刀刃构件181、181切断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之后,如图1B所示,进而,利用切除机构185将连续片10m的宽度方向上的各个端部10me、10me切除。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90836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当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方法那样,切除连续片10m的各个端部10me、10me时,会增加废弃物,制品的成品率也会恶化。
在此认为,如果使如图2A的连续片10m的概略平面图所示会从各个端缘10mew、10mew突出的丝状弹性构件13的部分13p(下面,也称为突出部分13p),如2B所示地基于该突出部分13p的收缩力比连续片10m的端缘10mew、10mew更向中央侧收缩,并容纳到连续片11、12内的话,则即使不切除连续片10m的端部10me,其外观也能变得良好。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完成的,其目的是,不切除宽度方向的端部而使伸缩性片的外观良好。
解决课题的手段
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主要的发明,是一种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
所述装置制造伸缩性片,所述伸缩性片是将处于伸长状态的一个个单独的丝状弹性构件以沿着与一对连续片的连续方向相交的交叉方向的状态夹装并接合到所述一对连续片彼此之间而形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临时接合机构,所述临时接合机构一边沿着所述连续片的连续方向输送所述一对连续片,一边在所述连续片的厚度方向上以临时接合用的压力夹压并临时接合所述一对连续片;
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向被所述临时接合机构夹压并临时接合的所述一对连续片彼此之间输送所述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
卷绕机构,所述卷绕机构一边抽出所述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一边以伸出状态将所述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卷绕到所述输送机构上;
切断机构,在所述一对连续片被所述临时接合机构夹压之后,所述切断机构在比所述连续片更靠所述交叉方向的端部侧的位置将所述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切断,生成所述单个的丝状弹性构件;以及
正式接合机构,在将所述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切断之后,所述正式接合机构利用比所述临时接合用的压力大的正式接合用的压力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夹压并正式接合所述一对连续片。
另外,一种伸缩性片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制造伸缩性片,所述伸缩性片是将处于伸长状态的一个个单独的丝状弹性构件以沿着与一对连续片的连续方向相交的交叉方向的状态夹装并接合到所述一对连续片彼此之间而形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利用临时接合机构,一边沿着所述连续片的连续方向输送所述一对连续片,一边在所述连续片的厚度方向上以临时接合用的压力夹压并临时接合所述一对连续片;
利用输送机构向将被所述临时接合机构夹压并临时接合的所述一对连续片彼此之间输送所述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
一边抽出所述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一边以伸出状态将所述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卷绕到所述输送机构上;
在所述一对连续片被所述临时接合机构夹压之后,在比所述连续片更靠所述交叉方向的端部侧的位置将所述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切断,生成所述单个的丝状弹性构件;
在将所述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之后,由正式接合机构利用比所述临时接合用的压力大的正式接合用的压力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夹压并正式接合所述一对连续片。
对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通过本说明书及附图的记载,将或变得更加清楚。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不切除宽度方向的端部,就可以使伸缩性片的外观变得良好。
附图说明
图1A及图1B是现有技术的伸缩性片10的制造装置120的概略透视图。
图2A是连续片10m的各个端缘10mew、10mew的丝状弹性构件13的突出部分13p收缩之前的状态的连续片10m的概略平面图,图2B是表示该突出部分13p收缩并且被容纳到连续片10m内的状态的连续片10m的概略平面图。
图3A是利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20制造的伸缩性片10的概略平面图,图3B是图3A中的B-B向视图。
图4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伸缩性片10的制造装置20的概略透视图。
图5是临时接合机构21的概略侧视图。
图6是卷绕部46的概略中心剖视图。
图7是粘结剂的涂布图案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是连续片11(12)的概略平面图。
图8A是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临时接合机构21的概略侧视图,图8B是图8A中的B-B向视图。
图9A是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临时接合机构21的概略侧视图,图9B是图9A中的B-B向视图。
图10是其它实施方式的正式接合机构61的概略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本说明书及附图的记载,至少以下的事项变得更加清楚。
一种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
所述装置制造伸缩性片,所述伸缩性片是将处于伸长状态的一个个单独的丝状弹性构件以沿着与一对连续片的连续方向相交的交叉方向的状态夹装并接合到所述一对连续片彼此之间而形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临时接合机构,所述临时接合机构一边沿着所述连续片的连续方向输送所述一对连续片,一边在所述连续片的厚度方向上以临时接合用的压力夹压并临时接合所述一对连续片;
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向被所述临时接合机构夹压并临时接合的所述一对连续片彼此之间输送所述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
卷绕机构,所述卷绕机构一边抽出所述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一边以伸出状态将所述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卷绕到所述输送机构上;
切断机构,在所述一对连续片被所述临时接合机构夹压之后,所述切断机构在比所述连续片更靠所述交叉方向的端部侧的位置将所述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切断,生成所述单个的丝状弹性构件;以及
正式接合机构,在将所述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切断之后,所述正式接合机构利用比所述临时接合用的压力大的正式接合用的压力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夹压并正式接合所述一对连续片。
根据这种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在临时接合之后。进行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的切断,在该切断之后进行正式接合。从而,在切断的时刻,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和一对连续片处于脆弱的接合状态。因此,由该切断生成的一个个单个的丝状弹性构件的各个端部基于自身的收缩力迅速地在交叉方向上收缩,可以从连续片的端缘向交叉方向的中央侧缩入,从而,被迅速地容纳到连续片内。并且,被容纳之后,一对连续片被正式接合,并且被固定在该容纳状态。从而,可以形成一个个单个的丝状弹性构件不从伸缩性片的端缘突出的状态。并且,从而,即使不切除一对连续片的端部,也可以使伸缩性片的外观变得良好。
优选地,在所述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中,
所述临时接合机构包括:
第一辊,所述第一辊通过一边将所述一对连续片中的一个连续片卷绕到外周面上一边驱动旋转,输送所述一个连续片;以及
第二辊,所述第二辊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辊的所述外周面对向地设置,通过一边将所述一对连续片中的另外一个连续片卷绕到所述外周面上一边旋转驱动,输送所述另外一个连续片,
所述输送机构向将被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以所述临时接合用的压力夹压并临时接合的所述一对连续片彼此之间输送所述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
所述正式接合机构,包括:
第三辊,所述第三辊被使外周面与所述第一辊的外周面对向地设置,并且驱动旋转;以及
第四辊,所述第四辊被使外周面与所述第三辊的外周面对向地设置,
所述第三辊一边旋转一边利用外周面从所述第二辊接受被临时接合的所述一对连续片,一边将所接受的所述一对连续片保持与所述外周面进行面接触的状态,一边通过驱动旋转向所述第三辊的旋转方向输送,
当所述一对连续片在所述旋转方向上通过配置所述第四辊的位置时,通过利用所述第三辊的外周面和所述第四辊的外周面夹压所述一对连续片,将所述一对连续片正式接合。
根据这种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可以确保长的从临时接合到正式接合为止的一对连续片的输送距离。从而,可以充分确保在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切断之后的一个个单个的丝状弹性构件的各个端部的收缩用的时间。并且,借此,可以在该端部的收缩基本上完毕之后进行正式接合,其结果是,能够在将一个个单个的丝状弹性构件的各个端部可靠地容纳到一对连续片内的状态下进行固定。
优选地,在所述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中,
所述一对连续片中的至少一个连续片在所述一对连续片的所述交叉方向的各端部具有接合所述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的接合部,
所述临时接合机构包括:
基准夹压部,所述基准夹压部分别对应于所述接合部的位置设置,以规定的基准压力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夹压所述一对连续片及所述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以及
弱夹压部,所述弱夹压部设置在比所述基准夹压部更靠所述交叉方向的端部侧的位置,以比所述基准压力小的压力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夹压所述一对连续片及所述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
根据这种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临时接合机构具有对应于一对连续片中的上述接合部的位置的基准夹压部,并且,在比接合部更靠交叉方向的端部侧的位置具有弱夹压部。并且,在弱夹压部,以比基准夹压部小的压力夹压一对连续片及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因而,虽然在接合部将一对连续片和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牢固地接合起来,但是,在比接合部更靠端部侧的部分,可以脆弱地进行接合。并且,借此,在切断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之后,基于一个个单个的丝状弹性构件的端部的收缩力,该端部可以更顺畅并且迅速地收缩,从连续片的端缘向交叉方向的中央侧缩入,从而,被迅速地容纳到连续片内。
优选地,在所述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中,
所述一对连续片被粘结剂接合起来,
所述一对连续片中对应于所述接合部的部分,与比所述接合部更靠所述交叉方向上的端部侧的部分相比,所述粘结剂的单位面积的涂布量更多。
根据这种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在所述一对连续片中,对应于所述接合部的部分与比所述接合部更靠端部侧的部分相比,所述粘结剂的单位面积的涂布量更多。因而,尽管在接合部确保更牢固的接合状态,但是,在比接合部更靠端部侧的部分,形成更脆弱的接合状态。
优选地,在所述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中,
在被所述正式接合机构夹压时,所述连续片被所述正式接合机构加热。
根据这种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由于在正式接合机构夹压时连续片被加热,所以,连续片的粘结剂变成软化状态或者熔融状态。并且,在这种状态时,利用作为正式接合用的压力的大的压力夹压连续片。因而,可以提高粘结剂的接合强度,其结果是,能够可靠地将连续片固定在利用正式接合机构夹压时的状态。
优选地,在这种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中,
所述第四辊能够在所述第三辊的外周面的周向方向的规定范围内往复移动地被导向,
所述第四辊的在所述规定范围内的位置被与所述第三辊的圆周速度值连动地调整。
根据这种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第四辊在上述规定范围内的位置被与第三辊的圆周速度值连动地调整。例如,如果圆周速度值快,则可以将第四辊向规定范围中的上游侧移动,如果圆周速度值慢,则可以将第四辊向规定范围中的下游侧移动。因而,即使第三辊的圆周速度变动,也可以使利用第四辊夹压时的丝状弹性构件的各个端部的收缩状态以基本上恒定的状态相一致,其结果是,容易使伸缩性片的伸缩特性恒定地保持一致。
另外,
一种伸缩性片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制造伸缩性片,所述伸缩性片是将处于伸长状态的一个个单独的丝状弹性构件以沿着与一对连续片的连续方向相交的交叉方向的状态夹装并接合到所述一对连续片彼此之间而形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利用临时接合机构,一边沿着所述连续片的连续方向输送所述一对连续片,一边在所述连续片的厚度方向上以临时接合用的压力夹压并临时接合所述一对连续片;
利用输送机构向将被所述临时接合机构夹压并临时接合的所述一对连续片彼此之间输送所述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
一边抽出所述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一边以伸出状态将所述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卷绕到所述输送机构上;
在所述一对连续片被所述临时接合机构夹压之后,在比所述连续片更靠所述交叉方向的端部侧的位置将所述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切断,生成所述单个的丝状弹性构件;以及
在将所述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之后,由正式接合机构利用比所述临时接合用的压力大的正式接合用的压力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夹压并正式接合所述一对连续片。
根据这种伸缩性片的制造方法,在临时接合之后,进行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的切断,在该切断之后进行正式接合。因而,在切断的时刻,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和一对连续片处于脆弱的接合状态。因此,通过该切断而生成的一个个单个的丝状弹性构件的各个端部基于自身的收缩力迅速地在交叉方向上收缩,可以从连续片的端缘向交叉方向的中央侧缩入,借此,被迅速地容纳到连续片内。并且,被容纳之后,一对连续片进行正式接合,固定在该容纳状态。从而,可以形成一个个单个的丝状弹性构件部不从伸缩性片的端缘突出的状态。并且,借此,即使不切除一对连续片的端部,也可以使伸缩性片的外观良好。
===第一种实施方式===
图3A是利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20制造的伸缩性片10的概略平面图。另外,图3B是图3A中的B-B向视图。
该伸缩性片10是在连续方向上连续的连续片10,例如,作为一次性尿布的部件来使用。即,该伸缩性片10是成为最终产品之前的中间产品。并且,这种伸缩性片10,例如,作为使尿布的侧翼片或腰部等具有伸缩性的功能部件使用。
这种伸缩性片10包括:在厚度方向上重叠并接合的一对连续片11、12、和夹装在一对连续片11、12彼此之间的多个丝状弹性构件13、13···。沿着与连续片11、12的连续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且在上述连续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多个丝状弹性构件13。并且,各个丝状弹性构件13在伸长状态下接合到至少一个连续片11(12)上。因而,由丝状弹性构件13、13···赋予伸缩性片10在宽度方向上的伸缩性。即,如果各个丝状弹性构件13、13···收缩,则连续片11、12也在宽度方向上收缩,变成产生多个皱褶的状态,但是,如果反抗该丝状弹性构件13、13···的收缩力拉伸连续片11、12,则皱褶伸展,该连续片11、12变成展开的状态。
另外,在图3A的例子中,丝状弹性构件13、13···在连续方向上以恒定的配置节距P0相对于连续片11、12配置,但是,配置节隔P0并不局限于等节距。例如,配置节距P0也可以周期性地变化。
另外,在该图3A的例子中,丝状弹性构件13的端部13e不从连续片11、12的宽度方向的各个端缘11ee、12ee突出,即,丝状弹性构件13在其整个长度上被容纳在连续片11、12内,借此,成为外观良好的伸缩性片10。
这种丝状弹性构件13,例如,是多个弹性长纤维丝相互接合形成束的构件,弹性长纤维丝例如是聚氨基甲酸乙酯纤维或PTT纤维等合成树脂纤维。并且,作为这种丝状弹性构件13的具体的例子,可以列举出“莱克拉(Lycra)(商标),杜邦公司)”等。另外,丝状弹性构件13的直径,例如,在作为非伸长状态的自然长度的状态下为0.2mm~0.5mm,在相对于自然长度伸长到3倍的状态下为0.1mm~0.3mm。
另一方面,一对连续片11、12分别是彼此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致相同的连续片,以无纺织物、织物、薄膜等作为材料。并且,可以用彼此相同的材料制成一对连续片11、12两者,或者,也可以根据情况用彼此不同的材料制成。另外,对于无纺织物或织物、薄膜等的材料种类,可以适当地使用已有的材料。例如,对于无纺织物及织物,可以使用聚乙烯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乙酯等热塑性树脂制造的单纤维,或者鞘芯结构的复合纤维,进而,也可以使用它们的组合,另外,对于薄膜,可以使用上面例举的热塑性制的薄膜等。
另外,在一对连续片11、12之间夹装粘结剂,利用该粘结剂将一对连续片11、12彼此、以及一对连续片11、12中的至少一个连续片11(12)与各个丝状弹性构件13、13···接合并一体化。作为这种粘结剂,例如,可以使用热熔性粘结剂。另外,作为粘结剂向连续片11(12)的表面上涂布的图案,可以是沿着连续方向的多个带状涂布区域AL、AM、AS···在宽度方向上离散地排列的条纹图案(图7),也可以是沿着连续方向的多个螺旋状的涂布区域在宽度方向上离散地排列的螺旋图案,也可以在是在规定区域的整个区域上没有间隙地涂布粘结剂的所谓的整面涂布图案。
图4是伸缩性片10的制造装置2的概略透视图。
如图4所示,制造装置20配备有:临时接合机构21,所述临时接合机构将一对连续片11、12一边沿着其连续方向输送一边在厚度方向上重叠,以临时接合用的压力(N/m2)夹压并临时接合所述一对连续片;输送机构31,所述输送机构31向将被临时接合机构21在厚度方向上重叠并夹压接合的一对连续片11、12彼此之间输送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卷绕机构41,所述卷绕机构41一边抽出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一边将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以伸长状态卷绕到输送机构31上;切断机构51,在一对连续片11、12被临时接合机构21夹压之后,所述切断机构51在比连续片11、12更靠宽度方向的端部侧的位置切断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生成一个个单个的丝状弹性构件13、13···;以及正式接合机构61,在将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切断之后,所述正式接合机构61以比上述临时接合用的压力大的正式接合用的压力(N/m2)在厚度方向上夹压并正式接合一对连续片11、12。
并且,输送机构31以一对带状输送部32、32作为本体,各个带状输送机部32分别配置在比连续片11、12更靠宽度方向的端部侧的各个位置处。另外,各个带状输送部32、32能够沿着自身的长度方向输送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即,以该长度方向作为输送方向输送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
因而,由卷绕机构41卷绕到一对带状输送部32、32上的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在保持卷绕的状态下,被依次向临时接合机构21的方向输送。并且,在该卷绕状态下,变成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在宽度方向上被绕设到一对带状输送部32、32上的状态。即,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在输送方向上交替地具有从上方绕设到作为一对带状输送部32、32的各上部的上侧的绕设部分13ac(下面,也称为上侧绕设部分13ac)、和从下方绕设到一对带状输送部32、32的各下部的绕设部分13ac(下面,也称为下侧绕设部分13ac)。
另外,刚刚卷绕之后的绕设部分13ac变成相对于宽度方向倾斜的状态。因此,为了能够在向上述临时接合机构21输送该绕设部分13ac的期间逐渐修正并基本上消除该倾斜,对于各个带状输送部32、32分别采取规定的措施。即,各个带状输送部32、32分别以在与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的输送方向及连续片11、12的宽度方向两者相交的方向上(在图4的例子中,相当于上下方向)并列地配置的一对环形带33u、33d作为本体,并且,通过使该一对环形带33u、33d彼此的各输送速度值存在差异,将卷绕当初相对于宽度方向倾斜的各个绕设部分13ac修正成与宽度方向大致平行的姿势。并且,借此,在该与宽度方向大致平行的各个绕设部分13c,被临时接合机构21一边夹装在连续片11、12之间一边重叠到连续片11、12的各表面上,以临时接合用的压力夹压并临时接合。顺便提及,所述一对带状输送部32、32的各上部相当于一对上部环形带33u、33u,所述一对带状输送部32、32的各下部相当于一对下部环形带33d、33d。
并且,这样,被临时接合到一对连续片11、12上的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在比连续片11、12更靠宽度方向的端部侧的各个位置,被切断机构51、51切断,借此,该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的各个绕设部分13ac、13ac···被变更成一个个单个的丝状弹性构件13、13···。
另外,这里,在被该切断机构切断之后,在一个个单个的丝状弹性构件13之中,作为从连续片11、12的端缘11ee、12ee突出的部分13e的端部13e,主要基于自身的收缩力而收缩,借此,该端部13e被容纳到连续片11、12内。
这样一来,所述连续片11、12被送往正式接合机构61。在正式机构机构61,利用比临时接合的压力大的正式接合用的压力夹压并正式接合连续片11、12,借此,将连续片11、12固定在丝状弹性构件13的各个端部13e被容纳于连续片11、12内的状态。并且,以此,完成伸缩性片10。
下面,对于各个结构21、31、41、51、61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连续片11、12的连续方向也称为“MD方向”,并且,将与该MD方向正交的方向、即连续片11、12的宽度方向也称为“CD”方向。另外,连续片11、12的厚度方向存在与连续方向及宽度方向两者正交的关系。
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将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另外,在该例子中,上下方向与铅直方向平行,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与水平方向平行。另外,CD方向与左右方向是相同的方向。进而,由输送机构31对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进行输送的输送方向,与前后方向平行。顺便提及,CD方向(左右方向)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交叉方向”,MD方向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连续方向”。
<<<临时接合机构21>>>
图5是临时接合机构21的概略侧视图。
临时接合机构21包括围绕朝向CD方向的旋转轴C21u、C21d驱动旋转的上下一对辊21u、21d。在该例中,对于作为第一辊的上辊21u及作为第二辊的下辊21d,都使用所谓的平辊。即,每个辊21u、21d都是在连续片11、12接触的CD方向的整个区域上外径尺寸大致为恒定值的辊。并且,一对连续片11、12中的一个连续片11以规定的卷绕角度卷绕到上辊21u上,并且,另一个连续片12以规定的卷绕角度卷绕到下辊21d上。另外,每个连续片11、12都以几乎没有相对滑动的状态被保持的应当卷绕的辊21u、21d的外周面21ua、21da之间,借此,伴随着各个辊21u、21d的驱动旋转,各个连续片11、12与对应的辊21u、21d的外周面21ua、21da大致成一体地沿着该辊21u、21d的旋转方向Dcu、Dcd被输送。
并且,在通过一对辊21u、21d的外周面21ua、21ud相互最接近的位置Pn1(下面,也称为第一咬入点位置Pn1)时,上连续片11和下连续片12在厚度方向上被重叠,以临时接合用的压力被夹压,借此,两者被预先涂布在应当重叠的面的至少一个上的粘结剂接合起来。另外,如上所述,由于在即将进行接合之前,以沿着CD方向(宽度方向)的姿势将伸长状态的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的绕设部分13ac投入到所述一对连续片11、12彼此之间,所以,在上述临时接合时,上下各连续片11、12及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的绕设部分13ac三者被临时接合。
顺便提及,调整临时接合用的压力(N/m2)、即上辊21及下辊21d的夹压时的压力(N/m2)的机构,可以适当地使用公知的结构。作为这种结构的一个例子,可以列举出具有以下部分的结构:构成临时接合机构21的外形的图中未示出的壳体;固定到该壳体上,不能上下移动并且能够围绕旋转轴C21u(C21d)旋转地支承上辊21u或下辊21d中的一个辊21u(21d)的图中未示出的第一轴承构件;能够围绕旋转轴C21d(C21u)旋转地支承另外一个辊21d(21u)的图中未示出的第二轴承构件;以及设置于上述壳体,能够上下升降地支承第二轴承构件的油压缸或者进给丝杠机构等升降机构(图中未示出)。另外,根据这种结构,通过由升降机构进行的第二轴承构件的上下升降量的调整,可以调整上辊21u及下辊21d的夹压时的压力。
另外,临时接合用的压力的恰当值,可以根据使用的粘结剂的单位面积重量或种类、涂布的图案等而改变。因此,这种临时接合用的压力的各个设定值通过实机实验等决定。例如,在实机实验中,以上述粘结剂的单位面积重量或涂布图案等作为参数,分成多个等级,利用该制造装置20实际制造伸缩性片10,确认所制造的伸缩性片10的一个个单个的丝状弹性构件13的端部13e、13e的容纳状态,并决定上述临时接合用的压力的大小(图4)。例如,在端部13e、13e的容纳状态不充分的情况下,降低临时接合用的压力。
顺便提及,上述临时接合用的压力(N/m2),是在利用一对辊21u、21d在厚度方向上夹压连续片11、12时,作用到该被夹压面上的压力(N/m2)。即,是在该被夹压的面上每单位面积作用的夹入力(外力)。另外,该压力(N/m2)例如可以利用压敏纸测定。
另外,一对辊21u、21d的驱动旋转例如用伺服马达(图中未示出)作为驱动源来进行。并且,这种伺服马达由适当的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控制转速,但是,在这种转速的控制下,与吸收性物品的制造生产线中的其它装置的生产速度值(m/分钟)连动(例如,成正比的)地变更辊21u、21d的圆周速度值(m/分钟)。例如,如果其它装置增速,则与之相对应地,辊21u、21d的圆周速度值(m/分钟)也被增速,反之,如果其它装置减速,则与之相对应地,其圆周速度值(m/分钟)也被减速。并且,借此,临时接合结构21,与后面描述的正式接合机构61一起,能够总是以其它装置必要的供应速度值(m/分钟)供应伸缩性片10。
<<<输送机构31>>>
如图4所示,输送机构31在CD方向的左右分别具有带状输送部32、32。各个带状输送部32将其长度方向朝向前后方向,并且关于该前后方向以跨越临时接合机构21的方式配置,借此,以沿着前后方向跨越临时接合机构21的方式形成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的输送路径。
各个带状输送部32具有上下一对环形带33u、33d。各个环形带33u、33d分别卷绕于配置在前后方向的两端部的一对带轮34u、34u、34d、34d。并且,至少一方的带轮34u、34d被连接到作为驱动源的伺服马达35u、35d上,借此,对于每一环形带33u、33d进行周向速度值的设定。
另外,通过带轮34u、34u、34d、34d的方向的设定,各个环形带33u、33d的周向转动轨道,包括位于CD方向的端部侧的端部侧轨道Tr1、和比端部侧轨道Tr1更靠CD方向的中央侧的中央侧轨道Tr2。另外,在端部侧轨道Tr1,各个环形带33u、33d向前后方向的前方移动,另一方面,在中央侧轨道Tr2,向后方移动,借此,通过将卷绕到一对带状输送部32、32上的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保持于在端部侧轨道Tr1上移动的环形带33u、33d、33u、33d上,被向前后方向的前方输送,最终,到达临时接合机构21。
顺便提及,环形带33u、33d的带面的取向以该面的法线方向变得与CD方向平行时的取向为基础,但是,根据不同的情况,例如,也可以在比0°大、不足60°的角度范围内从CD方向倾斜。
另外,上述环形带33u、33d的驱动用的各个伺服马达35u、35d被适当的控制装置进行转速控制。并且,在该转速控制下,该伺服马达35u、35d与作为临时接合机构21的旋转速度值(m/分钟)的圆周速度值(m/分钟)连动(例如,成比例)地变更规定输送机构31的输送速度值(m/分钟)的上环形带33u的周向速度值(m/分钟)和下环形带33d的周向速度值(m/分钟)两者。因而,假定,即使为了对应于在吸收性物品的制造生产线上的其它装置的生产速度值(m/分钟)的变更而变更临时接合机构21的辊21u、21d的圆周速度值(m/分钟)的情况下,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的输送速度值(m/分钟)被迅速地变更成与之对应的速度值。
<<<卷绕机构41>>>
如图4所示,卷绕机构41一边从丝状弹性构件的线圈体13C(将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呈线圈状卷取到线轴等适当的卷取构件上的线圈体)抽出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一边卷绕到输送机构31的后端部31b上。因此,该卷绕机构41包括:抽出部43,所述抽出部43从可自由旋转地支承在卷轴机构42上的丝状弹性构件的线圈体13C抽出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以及卷绕部46,所述卷绕部46将从抽出部43抽出的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卷绕到输送机构31的后端部31b上。
抽出部43从安装到卷轴机构42上的线圈体13C抽出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在将该连续体13a的张力设定在规定的张力范围内之后,与卷绕部46的卷绕速度值(m/分钟)连动地以与该卷绕速度值相对应的规定的供应速度值(m/分钟)向卷绕部46供应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
这里,基于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不松弛的范围内的最低张力来预先确定上述张力范围,例如,为0.0298N~0.098N。另外,借此,基本上,卷绕部46的卷绕速度值相对于抽出部43的供应速度值的比例,成为在卷绕到输送机构31上的卷绕时刻的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的伸长倍率。因而,通过与卷绕速度值连动地调整供应速度值,基本上总是能够以目标伸长倍率将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卷绕到输送机构31上。顺便提及,所谓伸长倍率是表示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处于从其自然长度伸长数倍的状态的参数,例如,利用将伸长状态的长度LS除以自然长度L0得出的商(=LS/L0)表示。
作为这种抽出部43的具体的结构例,可以列举出具有张力控制器44和供应辊45的结构,所述张力控制器44设置在卷轴机构42的从线圈体13向卷绕部46供应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的路线中的上游侧的位置,即,设置在接近线圈体13C的位置,所述供应辊45在该供应路线中设置在比张力控制器44更靠下游侧的位置,即设置在接近卷绕部46的位置。这里,张力控制器44是对从线圈体13C的抽出量进行反馈控制、以使在其紧靠下游的位置处的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的张力在规定的张力范围内的控制器,作为其具体的例子,包括有:计测在上述紧靠下游位置处的张力的传感器44s、和设置在比该传感器44s的计测位置更靠行进路线的上游侧的位置处的抽出用驱动带轮44p。并且,作为抽出用带轮44p的驱动源的伺服马达(图中未示出)控制适当的控制装置,以便从传感器44s输出的张力的计测值在上述预先设定的张力范围内。
图6是卷绕部46的概略中心剖视图。卷绕部46如该图6所示,以接近输送机构31的后端部31b配置的有底圆筒构件46a为本体。有底圆筒构件46a的筒轴C46a是设定在与输送机构31的横截面中心位置、即由上下方向及CD方向两者规定的截面中的中心位置大致相同的位置处的轴C46a,而且,是与前后方向大致平行地设定的轴C46a。另外,有底圆筒构件C46a围绕该筒轴C46a驱动旋转。对于其驱动源,例如,使用伺服马达49m。即,在图6的例子中,与筒轴C46a同轴地,小直径圆筒体47从有底部圆筒构件46a的底部46ab向后方突出并且设置成一体,驱动用带轮49p同轴地固定于该小直径圆筒体47上,伺服马达49m的驱动旋转轴49s的驱动旋转动作经由正时齿带49b输入到该驱动用带轮49p。并且,借此,有底圆筒构件46a驱动旋转。
另外,在有底圆筒构件46a的多个位置,设置有卷绕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的滑车48p、48p、48p。这些滑车48p、48p、48p是将从抽出部43在行进状态下向有底圆筒状构件46a供应的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向设定于有底圆筒状构件46a的前端部46af上的输送机构31投入的投入部48t引导的导向构件。
具体地说,滑车48p、48p、48p分别设置在小直径圆筒体47的内周侧的前端位置、有底圆筒构件46a的圆筒部46at的后端位置、和该圆筒部46at的前端位置,进而,在该前端位置,作为上述投入部48t另外设置有投入用滑车48t。
另外,通过将从抽出部43供应的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按照上述顺序卷绕到各个滑车48p、48p、48p上,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如下面那样地到达上述投入部48t。即,首先,从抽出部43供应的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通过小直径圆筒体47的内周侧到达该小直径圆筒体47的前端位置,这样,借助该位置的滑车48p,将行进方向向有底圆筒构件46a的半径方向的外方转换,沿着有底圆筒状构件46a的底部46ab行进。并且,通过该行进,到达该有底圆筒构件46a的圆筒部46at的后端位置,借助该后端位置的滑车48p,再次将行进方向向前方转换,到达该圆筒部46at的前端位置。并且,最后,借助该前端位置的滑车48p向该位置的投入部48t引导。
另外,作为投入部48t的投入用滑车48t,自身的旋转轴C48t与有底圆筒构件46a的筒轴C46a平行地设置。因而,该滑车48t能够顺畅并且迅速地将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向位于有底圆筒状构件46a的内周侧的输送机构31的后端部31b投入。
另外,关于前后方向的位置,有底圆筒构件46a的前端部46af与输送机构31的后端部31b重叠。即,输送机构31的后端部31b被从有底圆筒构件46a的前端部46af向该有底圆筒构件46a内插入。因而,能够可靠地将从前端位置的投入部48t向输送机构31的后端部31b投入的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卷绕到输送机构31的后端部31b的外周。
不过,卷绕部46的驱动旋转用的上述伺服马达49m被适当的控制装置进行转速控制。并且,在该转速控制下,伺服马达49m与上述输送机构31的输送速度值(m/分钟)连动(例如,成比例)地变更卷绕部46的卷绕速度值(m/分钟)。因而,假定即使在为了对应于吸收性物品的制造生产线上的其它装置的生产速度值(m/分钟)的变更,临时接合机构21的辊21u、21d的圆周速度值(m/分钟)被变更等,而其影响会波及输送机构31的输送速度值的情况下,也总是能够将输送机构31上的绕设部分13ac、13ac···的在输送方向(前后方向)上的配置节距大致保持恒定。并且,借此,与其它装置的生产速度值无关地,总是能够将连续片11、12上的各个丝状弹性构件13、13···的配置节距P0基本上保持恒定。
<<<切断机构51>>>
如图4所示,切断机构51、51是与各个带状输送部32、32对应地分别配置在比输送机构31更靠CD方向的端部侧的各个位置的旋转刀刃52、52。另外,各个旋转刀刃52、52分别围绕圆心驱动旋转,并且,在自身负责的位置,通过从CD方向的端部侧将旋转刀刃52的外周缘的刀尖压到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上,在比连续片11、12更靠CD方向的端部侧的位置切断丝线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从该连续体13a切下并生成一个个单个的丝状弹性构件13、13···。即,通过旋转刀刃52的切断,将在CD方向上绕设到在CD方向上并列成一对的带状输送部32、32上的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的绕设部分13ac,从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上切下,其结果是,该绕设部分13ac作为一个个单个的丝状弹性构件13被组装到连续片11、12中。
顺便提及,切断机构51并不局限于上述旋转刀刃52。例如,也可以代替上述旋转刀刃52而设置固定刀刃,或者,也可以设置利用所产生的超声波振动一边使刀尖振动一边将切断对象切断的超声波切断器,也可以设置将切断对象烧断的激光。进而,也可以制成向剪刀那样能够进行剪切的结构,也可以制成夹压切断的结构。
<<<正式接合机构61>>>
如图4及图5所示,正式接合机构61,在从临时接合机构21接受临时接合状态的连续片11、12并且继续在MD方向上输送的过程中,利用比临时接合用的压力(N/m2)大的正式接合用的压力(N/m2)在厚度方向上夹压,从而,将一对连续片11、12及丝状弹性构件13正式接合。并且,借此,一对连续片11、12被固定在容纳丝状弹性构件13的各个端部13e、13e的状态,作为伸缩性片10变成完成状态。
这种正式接合机构61包括:输送用辊62(相当于第三辊)和正式接合用的夹压辊66(相当于第四辊),输送用辊62接近地配置在临时接合机构21的上方,卷绕连续片11、12,所述正式接合用辊66以外周面66a与输送用辊62的外周面62a对向地配置。
输送用辊62例如是平辊,围绕沿着CD方向的旋转轴C62驱动旋转。驱动旋转的驱动源,例如,是图中未示出的伺服马达。并且,该输送用辊62以与临时接合机构21的上辊21u大致相同的圆周速度值(m/分钟)驱动旋转,借此,在使相互的外周面62a、21ua彼此最接近的位置Pn2(下面,也称为第二咬入位置Pn2),接受从临时接合机构21的上辊21u沿着MD方向连续地送来的连续片11、12。
另外,这种输送用辊62可以相对于上辊21u在接近远离方向进行位置调整地设置。即,在图5的例子中,接近远离方向被作为上下方向,能够上下升降地支承输送用辊62的油压缸或者进给丝杠机构等升降机构(图中未示出)被设定在适当的固定类构件上。并且,借此,能够将与上辊21u之间的夹压时的压力(N/m2)调整成任意值。
这里,利用这种升降机构,上述夹压时的压力(N/m2)被调整成不足正式接合用的压力(N/m2)的任意值。并且,借此,不会阻碍到直到正式接合为止产生的丝状弹性构件13的各个端部13e、13e的收缩。另外,从抑制这种收缩的阻碍的观点出发,该夹压时的压力(N/m2)小是优选的,即,优选地,调整到小于等于临时接合用的压力(N/m2),更优选地,调整到不足临时接合用的压力(N/m2)。
夹压辊66例如是平辊,配置在比第二咬入位置Pn2更靠输送用辊62的旋转方向Dc62的下游侧的位置。并且,围绕沿着CD方向的旋转轴C66驱动旋转。驱动旋转的驱动源,例如,是图中未示出的伺服马达。并且,该夹压辊66以与输送用辊62大致相同的圆周速度值(m/分钟)驱动旋转,借此,在外周面66a、62a彼此最接近的位置Pn3(下面,也称为第三咬入位置Pn3),与输送用辊62的外周面62a一起,利用正式接合用的压力(N/m2)夹压连续片11、12,借此,将连续片11、12及丝状弹性构件13正式接合。
正式接合用的压力(N/m2)的大小,如已经描述过那样,被设定成比临时接合用的压力(N/m2)大的值。因而,一对连续片11、12被可靠地固定于被该正式接合用的压力夹压的时刻的状态、即丝状弹性构件13的各个端部13e、13e被容纳到一对连续片11、12内的状态。
另外,对于调整正式接合用的压力(N/m2)、即对于调整由夹压辊66及输送用辊62夹压时的压力(N/m2)的机构,可以适当地使用公知的结构。作为这种结构的一个例子,可以例举出具有以下部分的结构:可围绕旋转轴C66旋转地支承夹压辊66的图中未示出的轴承构件;以及可以经由该轴承构件在相对于输送用辊62的外周面62a能够在接近远离方向(接近的方向以及远离的方向两个方向)上移动地支承夹压辊66的油压缸或进给丝杠等机构移动机构(图中未示出)。另外,移动机构被支承在适当的固定类构件上。并且,根据这种结构,通过调整由移动机构进行的轴承构件在接近远离方向上的移动量,可以调整由夹压辊66及输送用辊62进行夹压时的压力。
顺便提及,这种夹压辊66也可以不是驱动辊。即,也可以是通过与连续片11、12或者输送用辊62的接触来获得旋转力并随之旋转的从动辊。
另外,也可以赋予夹压辊66用于加热连续片11、12的加热功能。这样,夹压辊66在接触时可以加热连续片11、12,使粘结剂软化或者熔融。并且,在这种软化状态或者熔融状态下,如果以正式接合用的压力这样的大的压力夹压,则能够以高的接合强度将一对连续片11、12接合。另外,这种加热功能的赋予,例如,通过在夹压辊66的内部内置通过供电发热的发热体来实现。另外,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供电量的调节,进行夹压辊66的外周面66a的温度调整,但是,并不局限于此。
进而,根据不同的场合,也可以赋予输送用辊62加热连续片11、12的加热功能。另外,这样,也可以获得和上述夹压辊66的情况相同的作用效果。
不过,上述正式接合用的压力(N/m2)的恰当值可以根据使用的粘结剂的单位面积重量或种类、涂布图案等而变更。因此,这种正式接合用的压力的各个设定值由实机实验等决定。例如,在实机实验中,以上述粘结剂的单位面积重量或涂布图案等作为参数,分成多个等级,利用该制造装置20实际制造伸缩性片10,确认所制造的伸缩性片10的一个个单个的丝状弹性构件13的接合强度等接合状态,并且决定上述正式接合用的压力的大小。
顺便提及,上述正式接合用的压力(N/m2)是利用输送用辊62和夹压辊66两者在厚度方向上夹压连续片11、12时,作用到该被夹压的面上的压力(N/m2)。即,是在该被夹压的面上在每单位面积上作用的夹入力(外力)。
另外,在连续片11、12从切断机构51切断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的位置向夹压辊66的位置移动的期间,一个个单个的丝状弹性构件13的端部13e、13e的收缩必须结束。另一方面,这种移动所需要的时间可以根据与上辊21u的圆周速度值(m/分钟)大致同速的输送用辊62的圆周速度值(m/分钟)而变化。
因此,从为了收缩完毕以后可靠地用夹压辊66进行夹压的观点出发,优选地,以下述方式构成夹压辊66。首先,夹压辊66能够沿着输送用辊62的外周面62a在规定的移动允许范围R66内往复移动地导向,并且与输送用辊62的圆周速度值连动地变更夹压辊66在输送用辊62的旋转方向Dc62上的位置。更详细地说,可以在输送用辊62的圆周速度值为该圆周速度值的设想的变动范围的下限值的情况下,使上述夹压辊66位于上述移动允许范围R66的上游端P66,另一方面,根据这些圆周速度值的增加程度,使夹压辊66移动到旋转方向Dc62的下游侧。并且,这样,无论输送用辊62的圆周速度值如何,在上述收缩完毕之后,能够可靠地进行正式接合。
===第二种实施方式===
在该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20中,采取措施以便易于将一个个单个的丝状弹性构件13在CD方向上的各个端部13e、13e容纳到一对连续片11、12内。
在对这种措施进行说明之前,对于为了将一对连续片11、12接合起来而涂布的粘结剂的涂布图案进行说明。图7是这种涂布图案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在该图7中,以概略的平面视图的方式表示出了连续片11(12)。
如图7所示,在该例子中,以所谓的条纹图案,即,以在宽度方向上离散地排列多个带状涂布区域AL、AM、AS···的图案涂布粘结剂。另外,这种条纹图案包括宽度尺寸相互不同的多种带状涂布区域AL、AM、AS。即,包括:作为宽度宽的带状涂布区域的宽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L、宽度尺寸比宽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L窄的中间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M、和宽度尺寸比中间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M窄的窄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S。
顺便提及,宽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L的宽度尺寸例如从15~17mm的范围内选择,在该例子中为15mm,另外,中间幅度带涂布区域AM的宽度尺寸从3~5mm的范围内选择,在该例子中为5mm,窄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S的宽度尺寸从0.5~1.5mm的范围内选择,在该例子中为1mm。
另外,这三种带状涂布区域AL、AM、AS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带状涂布区域之间,夹装有作为不涂布粘结剂的带状区域的带状非涂布区域ANL、ANM、ANS,通过适当地组合在宽度方向排列,形成上述带状涂布图案。
另外,这种带状涂布图案对于所述带状非涂布区域ANL、ANM、ANS也具有长度尺寸相互不同的多种区域ANL、ANM、ANS。即,作为宽幅度带状非涂布区域ANL的宽幅度带状非涂布区域ANL、宽度尺寸比宽幅度带状非涂布区域ANL窄的中间幅度带状非涂布区域ANM、宽度尺寸比中间幅度带状非涂布区域ANM窄的窄幅度带状非涂布区域ANS。
顺便提及,宽幅度带状非涂布区域ANL的宽度尺寸例如从10~12mm的范围中选择,在该例子中为10mm,另外,中间幅度带状非涂布区域ANM的宽度尺寸从3~5mm的范围选择,在该例子中为5mm,窄幅度带状非涂布区域ANS的宽度尺寸从0.5~1.5mm的范围选择,在该例子中为1mm。
另外,在该图7的例子中,适当地选择上述三种带状涂布区域AL、AM、AS及三种带状非涂布区域ANL、ANM、ANS,在宽度方向上排列,以使条纹图案以相对于连续片11(12)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CL线对称。
例如,在利用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CL将连续片11(12)的表面一分为二从而分成两个半面的情况下,在一个半面(图7中的左面),从宽度方向的端缘11ee(12ee)起,存在着中间幅度带状非涂布区域ANM,在其中央侧的邻近,存在着中间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M,在该区域AM的中央侧的邻近,存在着宽幅度度带状非涂布区域ANL,在该区域ANL的中央侧的邻近,存在着宽幅度度带状涂布区域AL,在该区域AL的中央侧的邻近,存在着窄幅度带状非涂布区域ANS,在该区域ANS的中央侧的邻近,存在着窄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S,并且,此后,直到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CL为止,成为窄幅度带状非涂布区域ANS和窄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S两者交替地反复排列的状态。另外,在另外一个半面(图7的右面),也成为从该半面的端缘11ee(12ee)起向中央位置CL以和上述相同的顺序排列带状涂布区域AL、AM、AS及带状非涂布区域ANL、ANM、ANS的状态。
另外,在该例子中,将这三种各个带状涂布区域AL、AM、AS的粘结剂的单位面积重量(g/m2)彼此设定成相同的值。但是,根据不同的情况,也可以使各个带状涂布区域AL、AM、AS的单位面积量(g/m2)相互不同。
例如,也可以使宽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L的单位面积重量比中间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M的单位面积重量大。并且,这样的话,即使在宽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L将丝状弹性构件13牢固地接合到连续片11(12)上,在位于其宽度方向上的端部侧的中间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M处,也可以脆弱地接合,借此,可以谋求丝状弹性构件13的各个端部13e、13e向连续片11、12内的容纳性的提高。另外,也可以将窄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S的单位面积重量设定为宽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L的单位面积重量和中间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M之间的任意值,这样的话,在窄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S中,也可以足够牢固地将丝状弹性构件13接合到连续片11(12)上,借此,能够可靠地在连续片11(12)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11c、12c形成竖条纹状的皱褶。
顺便提及,上述各个带状涂布区域AL、AM、AS的粘结剂的单位面积重量(g/m2)例如从1~40(g/m2)的范围内来选择。这里,当不足1(g/m2)时,由于丝状弹性构件13的固定变得不充分,丝状弹性构件13会从连续片11(12)上剥离,发生丝状弹性构件13脱落,难以发挥所希望的伸缩功能,所以,是不理想的。另外,当超过40(g/m2)时,由于粘结剂会从连续片11(12)的一对表面中没有与丝状弹性构件13接合的面渗出,污染制造生产线,或者难以从卷绕连续片11(12)的适当的辊构件上剥离,或者会与尿布的其它部件粘结而损害尿布的功能,或者在使用时粘到使用者的皮肤上而成为皮肤疾患的原因,所以,是不理想的。
这里,对于各个带状涂布区域AL、AM、AS的功能进行说明。首先,在连续片11(12)的表面上,位于宽度方向的各个端部11e(12e)的宽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L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将丝状弹性构件13和连续片11(12)接合起来,使连续片11(12)具有伸缩性。即,通过利用位于各个端部11e(12e)的各个宽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L将丝状弹性构件13、13···接合到连续片11(12)上,将丝状弹性构件13的伸缩性传递给连续片11(12),赋予该连续片11(12)伸缩性。因此,这种功能的宽幅度带状区域AL,在赋予连续片11(12)伸缩性的意义上是必需的,即,对于构成伸缩性片10是必需的。另外,该宽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L的粘结剂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将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接合起来的接合部”。
另一方面,在连续片11(12)的表面,排列于宽度方向的中央侧的区域11c、12c上的多个窄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S、AS···的功能,如上所述,主要是在伸缩性片10上形成沿着连续片11(12)的连续方向(MD方向)的纵竖条的皱褶。因此,该功能不是通过与丝状弹性构件13的接合来赋予连续片11(12)伸缩性,因而,这种窄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S、AS···不是构成伸缩性片10所必需的。
同样地,对于比宽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L位于更靠宽度方向的端部侧的中间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M,其功能主要是将一对连续片11、12的各个端缘11ee、12ee相互密封。因而,该涂布区域AM也与上述窄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S一样,不是通过与丝状弹性构件13的接合赋予连续片11(12)伸缩性,因而,这种中间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M对于构成伸缩性片11的也不是必需的。
因而,从赋予连续片11(12)伸缩性的观点出发,至少在宽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L的位置以大的压力夹压连续片11、12即可,这样的话,伸长状态的丝状弹性构件13、13···被牢固地临时接合到连续片11、12上,借此,最终更可靠地赋予伸缩性片10以伸缩性。
另一方面,如前面所述,从提高伸缩性片10的外观的观点出发,有必要将一个个单个的丝状弹性构件13的各个端部13e、13e容纳到连续片11、12内。并且,因此,在位于比宽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L更靠宽度方向的端部侧的中间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M处,有必要将丝状弹性构件13、13···和连续片11(12)的临时接合形成得更脆弱。因而,从这种观点出发,优选地,在中间宽度带状涂布区域AM的位置,临时接合机构21的一对辊21u、21d以小的压力夹压连续片11、12。
因此,在该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在临时接合机构21的一对辊21u、21d上,在对应于上述宽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l的位置,设置以大的基准压力夹压的基准夹压部21AL,另外,在同一对辊21u、21d中的对应于中间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M的位置,即,在比基准夹压部21AL更靠CD方向的端部侧的位置,设置以比上述基准压力小的弱压力进行夹压的弱夹压部21AM(图8B)。
另外,借此,在一对连续片11、12通过一对辊21u、21d(图8A)的第一咬入位置Pn1时,在该辊21u、21d的基准夹压部21AL,以大的基准压力夹压一对连续片11、12及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另一方面,在该辊21u、21d的弱夹压部21AM,以比基准夹压部21AL的基准压力小的弱压力夹压一对连续片11、12及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
因而,即使在宽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L处将一对连续片11、12与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牢固地临时接合,但是,可以在位于比宽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L更靠CD方向的端部侧的中间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M,脆弱地将它们临时接合起来。
这样,在通过所述一对辊21u、21d的第一咬入位置Pn1之后,切断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各个绕设部分13ac变成一个个单个的丝状弹性构件13时,一个个单个的丝状弹性构件13的各端部13e、13e基于自身的收缩力顺畅并且迅速地收缩,可以从连续片11(12)的端缘11ee(12ee)向宽度方向的中央侧缩入,借此,可以将其顺畅地容纳到连续片11、12内。
图8A是设置了基准夹压部21AL及弱夹压部21AM的临时接合机构21的概略侧视图,图8B是图8A中的B-B向视图。另外,在图8B中,为了防止图的错综复杂,只在第一咬入位置Pn1处表示出连续片11、12,在除此之外的部位,没有表示出连续片11、12。另外,在图8B中,图中也没有表示出正式接合机构61。进而,在该图8B中的下部,对应于辊21u、21d的外周面21ua、21da,表示出了上述粘结剂的涂布图案、即条纹图案。
如上所述,在该例子中,使上辊21u及下辊21d的各个外周面21ua、21da中与连续片11(12)的宽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L对向的部分21ALP起着作为基准夹压部21AL的作用,另外,使上辊21u及下辊21d的各个外周面21ua、21da中与比连续片11(12)的宽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L更靠CD方向的端部侧的部分对向的部分21AMP作为弱夹压部21AM其作用。另外,下面,将在上辊21u及下辊21d中作为基准夹压部21AL起作用的部分21ALP称为“基准夹压部负责部分21ALP”,将该上辊21u及下辊21d中作为弱夹压部21AM其作用的部分称为“弱夹压部负责部分21AMP”。
下面,参照图8A及图8B,对于上述上辊21u及下辊21d详细地进行说明。
首先,对于上辊21u及下辊21d的每一个,在连续片11、12接触的CD方向的整个区域上,使外周部21uaa、21daa的材料都相同,借此,外周部21uaa、21daa的弹性率(N/m2)在连续片11、21接触的CD方向的整个区域上都是大致一定的值。
另外,对于下辊21d,在连续片11、12接触的CD方向上的整个区域,使用外径尺寸大致为恒定值的平辊,但是,对于上辊21u,根据CD方向上的位置,使用外径尺寸不同的辊。另外,在该上辊21u中,弱夹压部负责部分21AMP的外径尺寸被设定得比基准夹压部负责部分21ALP的外径尺寸小。
因而,虽然在基准夹压部负责部分21ALP,以大的基准压力夹压连续片11、12的宽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L的部分,但是,在弱夹压部负责部分21AMP,能够以比基准压力小的弱压力夹压在连续片11、12中比宽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L更靠CD方向的端部侧的部分。并且,借此,虽然在宽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L,将一对连续片11、12和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更牢固地临时接合起来,但是,在属于该端部侧的部分的所述中间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M,能够更脆弱地将一对连续片11、12及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临时接合。
另外,对于下辊21d,是如上所述的简单的平辊,但是,在这种下辊21d的外周面21da中与上辊21u的基准夹压部负责部分21ALP对向的部分,成为下辊21d中的基准夹压部负责部分21ALP。另外,通过使所述一对基准夹压部负责部分21ALP、21ALP彼此是共同的,起着作为所述的基准夹压部21AL的作用。同样地,在下辊21d的外周面21da中与上辊21u的弱夹压部负责部分21AMP对向的部分,成为下辊21d的弱夹压部负责部分21AMP。并且,通过使所述一对弱夹压部负责部分21AMP、21AMP相互是共同的,作为所述的弱夹压部21AM起作用。
顺便提及,在该例子中,在临时接合机构21中,至少在基准夹压部负责部分21ALP与弱夹压部负责部分21AMP两者之间,进而,根据情况,在还包含后面描述的中央部负责部分21ASP的三者之间,夹压时的压力相互不同,但是,这种情况下的临时接合机构21的压力、即临时接合用的压力,例如,就是利用临时接合机构21赋予连续片11、12的压力在CD方向(宽度方向)上的平均值,这在正式接合结构61中也是一样的。即,在正式接合机构61的夹压时的压力根据CD方向上的位置而不同的情况下的正式接合用的压力,例如就是利用正式接合机构61赋予连续片11、12的压力在CD方向(宽度方向)上的平均值。
不过,在上述例子中,对于上辊21u,将弱夹压部负责部分21AMP的外径尺寸设定得比基准夹压部负责部分21ALP的外径尺寸小,借此,对于下辊21d,使用平辊,但是,并不局限于此。
即,如果使上辊21u的基准夹压部负责部分21ALP和下辊21d的基准夹压部负责部分21ALP之间的间隔比上辊21u的弱夹压部负责部分21AMP与下辊21d的弱夹压部负责部分21AMP之间的间隔小,则构成除上述结构之外的结构也没有关系。
例如,在下辊21d,将弱夹压部负责部分21AMP的外径尺寸设定得比基准夹压部负责部分21ALP的外径尺寸小,借此,对于上辊21u也可以使用平辊,进而,对于上辊21u及下辊21d两者,也可以将弱夹压部负责部分21AMP、21AMP的外径尺寸设定得比基准夹压部负责部分21ALP、21ALP的外径尺寸小。
另外,在上面的说明中,对于上辊21u的外周面21ua中的一对基准夹压部负责部分21ALP、21ALP彼此之间的部分21ASP(下面,称之为中央部负责部分21ASP),没有详细地进行说明(图8B)。因此,这里,对于该中央部负责部分21ASP进行说明。该中央部负责部分ASP夹压在连续片11、12中位于比宽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L更靠中央侧的部分11c、12c。即,夹压在连续片11、12中交替地排列多个窄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S与窄幅度带状非涂布区域ANS的部分11c、12c。并且,借此,连续片11、12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11c、12c被接合到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上,在该部分11c、12c的丝状弹性构件13的部分收缩了时,形成沿着连续方向的竖条纹状的皱褶。
在该例子中,将该中央部负责部分21ASP的外径尺寸设定成基准夹压部负责部分21AL的外径尺寸与弱夹压部负责部分AMP的外径尺寸之间的任意值(例如,基准夹压部负责部分21AL的外径尺寸与弱夹压部负责部分AMP的外径尺寸的中间值)。并且,借此,虽然为了不妨碍在邻接的基准夹压部负责部分21ALP处应当完成的由大的基准压力进行的夹压,在该中央部负责部分21ASP处,也可以在夹压时确保适度的压力。
但是,该中央部负责部分21ASP的外径尺寸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与基准夹压部负责部分21ALP的外径尺寸相同,或者,也可以比基准夹压部负责部分21ALP的外径尺寸大。另外,根据不同的情况,也可以使中央部负责部分21ASP的外径尺寸与弱夹压部负责部分21AMP的外径尺寸相同,也可以比该外径尺寸小。但是,如上所述,从使基准夹压部负责部分21ALP夹压的连续片11、12的宽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L的粘结剂可靠地起着将丝状弹性构件13接合到连续片11、12上的接合部的作用的观点出发,优选地,使基准夹压部负责部分21ALP的外径尺寸比上述中央部负责部分21ASP的外径尺寸大。
另外,如上所述,这种宽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L应当作为将丝状弹性构件13接合到连续片11、12上用的接合部起作用,另一方面,比该宽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L更靠宽度方向的端部侧的部分是应当将丝状弹性构件13的端部缩入并容纳的部分。因而,优选地,如已经描述过的那样,希望宽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L的部分的接合是牢固的,另一方面,希望上述端部侧的部分的接合强度是脆弱的。这里,对此,在比宽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L更靠宽度方向的端部侧的部分,存在着中间幅度带状非涂布区域ANM、中间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M和宽幅度带状非涂布区域ANL(图7)。因而,该端部侧的部分的每单位面积的粘结剂的涂布量,成为将中间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M的涂布量除以这三者ANM、AM、ANL的面积而算出的值,该单位面积重量与应当作为上述接合部起作用的宽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L相比,格外地小。因而,虽然在接合部确保更牢固的接合状态,但是,在作为比接合部更靠端部侧的部分的应当将丝状弹性构件13的端部13e缩入的部分,可以形成脆弱的接合状态,这样,不仅提高了丝状弹性构件13的端部13e的容纳性,并且,能够有效地帮助将丝状弹性构件13可靠地接合到连续片11、12上。
===第三种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二种实施方式中,通过在上辊21u的外周面21ua设置在CD方向上的不同的位置上外径尺寸相互不同的部分,在临时接合机构21的一对辊21u、21d上设置基准夹压部21AL和弱夹压部21AM,但是,在该第三种实施方式中,其主要不同点在于,通过在上辊21u的外周面21ua,在CD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设置弹性率(N/m2)相互不同的部分,在一对辊21u、21d上设置基准夹压部21AL及弱夹压部21AM。因而,除此之外,与上述第二种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图9A是设置基准夹压部21AL及弱夹压部AM的临时接合机构21的概略侧视图,图9B是图9A中的B-B向视图。另外,在图9B中,为了防止图的错综复杂,只在第一咬入位置Pn1处表示出了连续片11、12,在除此之外的部位没有表示出连续片11、12。另外,在该图9B中,也没有表示出正式接合机构61。进而,在该图9B中的下部,对应于辊21u、21d的外周面21ua、21da,表示出了上述粘结剂的涂布图案,即,条纹图案。
如图9B所示,在该第三种实施方式中,对于上下一对辊21u、21d的任何一个,都使用平辊。即,对于各个辊21u、21d的外周面21ua、21da中至少连续片11、12接触的CD方向的整个区域,外径尺寸是相同直径的。
另外,对于下辊21u,使用在连续片11、12接触的CD方向上的整个区域上外周部21daa的弹性率(N/m2)为大致恒定值的辊,但是,对于上辊21u,使用根据CD方向上的位置,外周部21uaa的弹性率不同的辊。并且,在该上辊21u上,弱夹压部负责部分21AMP的弹性率(N/m2)被设定得比基准夹压部负责部分21ALP的弹性率(N/m2)小。
并且,如果这样的话,由于在第一咬入位置Pn1处的上辊21u的基准夹压部负责部分21ALP的外周部21uaa的弹性压缩变形量(基准夹压负责部分21ALP的外周部21uaa弹性凹入变形量)变得比弱夹压部负责部分21AMP的外周部21uaa的弹性压缩变形量(弱夹压负责部分21AMP的外周部21uaa弹性凹入变形量)小,所以,基准夹压部负责部分21ALP可以作为基准夹压部21AL起作用,弱夹压部负责部分21AMP可以作为弱夹压部2AM起作用。
即,虽然在基准夹压部负责部分21ALP,以大的基准压力夹压连续片11、12的宽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L的部分,但是,弱夹压部负责部分21AMP能够以比基准压力弱的压力夹压在连续片11、12中比宽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L更靠端部侧的部分。
因而,在所述宽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L,虽然将一对连续片11、12及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更牢固地临时接合,但是,在属于该端部侧的部分的所述中间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M,一对连续片11、12及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被更脆弱地临时接合,其结果是,单个的丝状弹性构件13的端部13e、13e借助自身的收缩力被迅速地容纳到连续片11、12内。
作为对于这种基准夹压部负责部分21ALP能够使用的材料,可以例举出钢等适当的金属材料,另一方面,作为对于这种弱夹压部负责部分21AMP能够使用的材料,可以列举出比金属材料弹性率低的橡胶材料或海绵状的树脂构件等,但是,并不局限于此。
另外,在该例中,作为下辊21d,使用在连续片11、12接触的CD方向上的整个区域上弹性率(N/m2)为大致恒定的值的辊,但是,在这种下辊21d的外周面21da中与上辊21u的基准夹压部负责部分21ALP对向的部分,变成在下辊21d的基准夹压部负责部分21ALP。并且,通过使所述一对基准夹压部负责部分21ALP、21ALP彼此是共同的,起到作为基准夹压部21AL的作用。同样地,在下辊21d的外周面21da中与上辊21u的弱夹压部负责部分21AMP对向的部分成为在下辊21d的弱夹压部负责部分21AMP。并且,通过使所述一对弱夹压部负责部分21AMP、21AMP彼此是相互共同的,起到作为弱夹压部21AM的作用。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在上辊21u,将弱夹压部负责部分21AMP的弹性率设定得比基准夹压部负责部分21ALP的弹性率小,借此,对于下辊21u,采用外周部21daa的弹性率在CD方向上的基本上整个区域上为大致恒定值的辊,但是,并不局限于此。
即,如果在夹压时,上辊21u的基准夹压部负责部分21ALP及下辊21d的基准夹压部负责部分21ALP两者弹性凹入变形的量(弹性压缩变形量)相加的值,变得比在该夹压时上辊21u的弱夹压部负责部分21AMP及下辊21d的弱夹压部负责部分21AMP两者弹性凹入变形的量(弹性压缩变形量)相加的值小,则形成除此之外的结构也没有关系。
例如,在下辊21d,将弱夹压部负责部分21AMP的弹性率设定得比基准夹压部负责部分21ALP的弹性率小,借此,对于上辊21u,也可以采用在外周部21uaa的弹性率在CD方向上的大致整个区域上为大致恒定值的辊,进而,对于上辊21u及下辊21d两者,也可以将弱夹压部负责部分21AMP的弹性率设定比基准夹压部负责部分21ALP的弹性率小。
另外,对于作为上辊21u的外周面21ua中的一对基准夹压部负责部分21ALP、21ALP相互之间的部分21ASP的中央部负责部分21ASP,将弹性率设定成基准夹压部负责部分21ALP的弹性率与弱夹压部负责部分21AMP的弹性率之间的任意值(例如,基准夹压部负责部分21ALP的弹性率与弱夹压部负责部分21AMP的弹性率的中间值)。并且,借此,虽然以不妨碍在邻接的基准夹压部负责部分21ALP处应当进行的大的基准压力的夹压的方式来设计,在该中央部负责部分21ASP,在夹压时仍然确保适度的压力。
但是,这种中央部负责部分21ASP的弹性率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和基准夹压部负责部分21ALP的弹性率相同的值,或者,也可以比该弹性率大。另外,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使中央部负责部分21ASP的弹性率为与弱夹压部负责部分21AMP的弹性率相同的值,或者,也可以比该弹性率小。但是,如上所述,从使基准夹压部负责部分21ALP夹压的连续片11、12的宽幅度带状涂布翘起AL的粘结剂可靠地起着作为接合部的作用的观点出发,优选地,使基准夹压部负责部分21ALP的弹性率比上述中央部负责部分21ASP的弹性率大。
===其它实施方式===
以上,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实施方式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而说明的实施方式,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本发明在不脱离其主旨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变更或改进,不言而喻,在本发明中,包含其等价物。例如,下面所示的变形是可能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临时接合机构21,例举了具有上下一对辊21u、21d的结构,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即,只要是能够将一对连续片11、12一边进行输送一边重叠夹压并临时接合的结构,也可以是除此之外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具有分别驱动环绕的上下一对环形带(图中未示出)的结构。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一对环形带相互以临时接合用的压力夹压一对连续片11、1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正式接合机构61,例举了具有输送用辊62及夹压辊66的结构,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即,只要是能够一边输送一对连续片11、12一边重叠夹压并正式接合的结构,也可以是除此之外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具有分别驱动环绕的上下一对环形带(图中未示出)的结构。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一对环形带用相互以正式接合用的压力夹压一对连续片11、1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正式结构机构61的夹压辊66,和与上辊21u对向配置的输送用辊62是共同的,利用正式接合压力夹压一对连续片11、12,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如图10的概略侧视图所示,也可以与上辊21u对向地在比第一咬入位置Pn1更靠上辊21u的旋转方向Dcu的下游侧配置正式接合机构61的夹压辊66,和上辊21u的外周面21ua一起,以正式接合用的压力夹压一对连续片11、12。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省略该图10中的输送用辊62。但是,在该图10的结构的情况下,不能加长从利用切断机构51进行的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的切断位置起到根据正式接合的夹压辊66的移动距离。因此,从确保在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切断之后进行的一个个单个的丝状弹性构件13的各个端部13e、13e的收缩用的时间的观点出发,能够确保上述移动距离长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图5)的结构是优选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的输送机构31具有一对带状输送部32、32,各个带状输送部32具有上下一对环形带33u、33d,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即,如果是利用卷绕机构41卷绕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并且,能够将该卷绕的连续体13a向临时接合机构21输送的结构,也可以是除此之外的结构。例如,也可以代替带状输送部32使用螺旋状输送部。即,螺旋状输送部具有上下一对圆棒状轴构件,在各个圆棒状轴构件的外周面,在基本上整个长度上形成螺旋槽,并且,围绕圆棒状轴构件的轴心驱动旋转。并且,可以通过将具有这种上下一对圆棒状轴构件的螺旋状输送部分别配置在CD方向的两侧的各个位置,构成输送机构。顺便提及,在这种情况下,将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卡合到圆棒状轴构件的外周面的螺旋槽,并且,通过一边基本上保持这种卡合状态,一边通过圆棒状轴构件围绕轴心驱动旋转将卷绕到该一对螺旋状输送部上的上述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向输送方向上输送。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在比连续片11(12)的端部11e(12e)的宽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L更靠宽度方向的端部侧设置中间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M,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即,在该例子中,由于有必要将端缘11ee、12ee相互密封,所以,设置中间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M,但是,在没有该端缘11ee、12ee相互密封的必要性的情况下,也可以没有该中间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M。另外,如果没有该中间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M,则可以进一步提高丝状弹性构件13的各端部13e、13e向连续片11、12内的容纳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了作为与连续方向的MD方向相交的交叉方向的CD方向两者相互正交的情况下,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即,主要它们两者由相互交叉的关系即可,也可以没有正交的关系。
附图标记说明
10 伸缩性片
11 连续片,11c 中央部,11e 端部,11ee 端缘,
12 连续片,
13 丝状弹性构件,13e 端部,
13a 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c 绕设部分,13C 线圈体,
20 制造装置,
21 临时接合机构,
21AL 基准夹压部,21ALP 基准夹压部负责部分,
21AM 弱夹压部,21AMP 弱夹压负责部部分,
21ASP 中央部负责部分,
21u上辊(第一辊),21ua 外周面,21uaa 外周部,
21d 下辊(第二辊),21ua 外周面,21daa 外周部,
31 输送机构,31b 后端部,
32 带状输送部,
33u 上环形带,33d 下环形带,
34u 带轮,34d 带轮,
35u 伺服马达,35d 伺服马达,
41 卷绕机构,42 卷轴机构,
43 抽出部,44 张力控制器,
44p 抽出用驱动带轮,44s 传感器,45 供应辊,
46 卷绕部,46a 有底圆筒构件,46af 前端部,
46at 圆筒部,46ab 底部,
47 小直径圆筒体,48p 滑车,48t 投入部,
49b 正时齿带,49p 驱动用带轮,
49m 伺服马达,49s 驱动旋转轴,
51 切断机构,52 旋转刀刃,
61 正式接合机构,62 输送用辊(第三辊),62a 外周面,
66 夹压辊(第四辊),66a 外周面,
Tr1 端部侧轨道,Tr2 中央侧轨道,
AL 宽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M 中间幅度带状涂布区域,AS窄幅度带状涂布区域,
ANL 宽幅度带状非涂布区域,ANM 中间幅度带状非涂布区域,
ANS 窄幅度带状非涂布区域,
CL 中央位置,
Pn1 第一咬入位置,Pn2 第二咬入位置,Pn3 第三咬入位置,
C21d 旋转轴,C21u 旋转轴,
C46a 筒轴,C48t 旋转轴,
C62 旋转轴,C66 旋转轴,
P66 上游端,R66 允许移动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所述装置制造伸缩性片,所述伸缩性片是将处于伸长状态的一个个单个的丝状弹性构件以沿着与一对连续片的连续方向相交的交叉方向的状态夹装并接合到所述一对连续片彼此之间而形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临时接合机构,所述临时接合机构一边沿着所述连续片的连续方向输送所述一对连续片,一边在所述连续片的厚度方向上以临时接合用的压力夹压并临时接合所述一对连续片;
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向被所述临时接合机构夹压并临时接合的所述一对连续片彼此之间输送所述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
卷绕机构,所述卷绕机构一边抽出所述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一边以伸长状态将所述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卷绕到所述输送机构上;
切断机构,在所述一对连续片被所述临时接合机构夹压之后,所述切断机构在比所述连续片更靠所述交叉方向的端部侧的位置将所述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切断,生成所述单个的丝状弹性构件;以及
正式接合机构,在将所述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切断之后,所述正式接合机构利用比所述临时接合用的压力大的正式接合用的压力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夹压并正式接合所述一对连续片,
所述临时接合机构包括:
第一辊,所述第一辊通过一边将所述一对连续片中的一个连续片卷绕到外周面上一边驱动旋转,输送所述一个连续片;以及
第二辊,所述第二辊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辊的所述外周面对向地设置,通过一边将所述一对连续片中的另外一个连续片卷绕到所述外周面上一边旋转驱动,输送所述另外一个连续片,
所述输送机构向将被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以所述临时接合用的压力夹压并临时接合的所述一对连续片彼此之间输送所述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
所述正式接合机构包括:
第三辊,所述第三辊被使外周面与所述第一辊的外周面对向地设置,并且驱动旋转;以及
第四辊,所述第四辊被使外周面与所述第三辊的外周面对向地设置,
所述第三辊一边旋转一边利用外周面从所述第二辊接受被临时接合的所述一对连续片,一边将所接受的所述一对连续片保持与所述外周面进行面接触的状态,一边通过驱动旋转向所述第三辊的旋转方向输送,
当所述一对连续片在所述旋转方向上通过配置所述第四辊的位置时,通过利用所述第三辊的外周面和所述第四辊的外周面夹压所述一对连续片,将所述一对连续片正式接合,
所述第四辊能够在所述第三辊的外周面的周向方向的规定范围内往复移动地被导向,
所述第四辊的在所述规定范围内的位置被与所述第三辊的圆周速度值连动地调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连续片中的至少一个连续片在所述一对连续片的所述交叉方向的各端部具有接合所述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的接合部,
所述临时接合机构包括:
基准夹压部,所述基准夹压部分别对应于所述接合部的位置设置,以规定的基准压力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夹压所述一对连续片及所述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以及
弱夹压部,所述弱夹压部设置在比所述基准夹压部更靠所述交叉方向的端部侧的位置,以比所述基准压力小的压力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夹压所述一对连续片及所述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连续片被粘结剂接合起来,
所述一对连续片中对应于所述接合部的部分,与比所述接合部更靠所述交叉方向上的端部侧的部分相比,所述粘结剂的单位面积的涂布量更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被所述正式接合机构夹压时,所述连续片被所述正式接合机构加热。
5.一种伸缩性片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制造伸缩性片,所述伸缩性片是将处于伸长状态的一个个单个的丝状弹性构件以沿着与一对连续片的连续方向相交的交叉方向的状态夹装并接合到所述一对连续片彼此之间而形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利用临时接合机构,一边沿着所述连续片的连续方向输送所述一对连续片,一边在所述连续片的厚度方向上以临时接合用的压力夹压并临时接合所述一对连续片;
利用输送机构向将被所述临时接合机构夹压并临时接合的所述一对连续片彼此之间输送所述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
一边抽出所述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一边以伸长状态将所述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卷绕到所述输送机构上;
在所述一对连续片被所述临时接合机构夹压之后,在比所述连续片更靠所述交叉方向的端部侧的位置将所述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切断,生成所述单个的丝状弹性构件;以及
在将所述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切断之后,由正式接合机构利用比所述临时接合用的压力大的正式接合用的压力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夹压并正式接合所述一对连续片,
所述临时接合机构包括:
第一辊,所述第一辊通过一边将所述一对连续片中的一个连续片卷绕到外周面上一边驱动旋转,输送所述一个连续片;以及
第二辊,所述第二辊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辊的所述外周面对向地设置,通过一边将所述一对连续片中的另外一个连续片卷绕到所述外周面上一边旋转驱动,输送所述另外一个连续片,
所述输送机构向将被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以所述临时接合用的压力夹压并临时接合的所述一对连续片彼此之间输送所述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
所述正式接合机构包括:
第三辊,所述第三辊被使外周面与所述第一辊的外周面对向地设置,并且驱动旋转;以及
第四辊,所述第四辊被使外周面与所述第三辊的外周面对向地设置,
所述第三辊一边旋转一边利用外周面从所述第二辊接受被临时接合的所述一对连续片,一边将所接受的所述一对连续片保持与所述外周面进行面接触的状态,一边通过驱动旋转向所述第三辊的旋转方向输送,
当所述一对连续片在所述旋转方向上通过配置所述第四辊的位置时,通过利用所述第三辊的外周面和所述第四辊的外周面夹压所述一对连续片,将所述一对连续片正式接合,
所述第四辊能够在所述第三辊的外周面的周向方向的规定范围内往复移动地被导向,
所述第四辊的在所述规定范围内的位置被与所述第三辊的圆周速度值连动地调整。
CN201380059288.3A 2012-12-28 2013-12-18 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972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88259A JP6116241B2 (ja) 2012-12-28 2012-12-28 伸縮性シート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JP2012-288259 2012-12-28
PCT/JP2013/083928 WO2014103840A1 (ja) 2012-12-28 2013-12-18 伸縮性シート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97222A CN104797222A (zh) 2015-07-22
CN104797222B true CN104797222B (zh) 2018-09-18

Family

ID=51020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928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97222B (zh) 2012-12-28 2013-12-18 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116241B2 (zh)
CN (1) CN104797222B (zh)
WO (1) WO20141038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96648A (zh) * 2015-11-30 2016-04-20 安徽悦美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内切成型装置
JP6454664B2 (ja) * 2016-08-19 2019-01-16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伸縮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7017905B2 (ja) * 2017-10-23 2022-02-09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22622B2 (ja) * 1996-03-19 2003-06-30 花王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4243008B2 (ja) * 2000-07-21 2009-03-25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伸縮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JP3873894B2 (ja) * 2003-01-30 2007-01-31 王子製紙株式会社 伸縮弾性部材の製造方法
JP5006182B2 (ja) * 2007-12-27 2012-08-22 花王株式会社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JP5258431B2 (ja) * 2008-07-18 2013-08-07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テープ式使い捨ておむつ
JP5135097B2 (ja) * 2008-07-18 2013-01-30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テープ式使い捨ておむ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023133B1 (ko) * 2009-03-19 2011-03-18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JP5366677B2 (ja) * 2009-06-23 2013-12-11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に係る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WO2012057030A1 (ja) * 2010-10-28 2012-05-03 花王株式会社 伸縮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12125313A (ja) * 2010-12-14 2012-07-05 Kao Corp 使い捨ておむ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24868B2 (ja) * 2010-12-10 2014-11-12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JP5806839B2 (ja) * 2011-04-13 2015-11-10 花王株式会社 伸縮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5390679B2 (ja) * 2011-10-24 2014-01-15 花王株式会社 伸縮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28441A (ja) 2014-07-10
CN104797222A (zh) 2015-07-22
JP6116241B2 (ja) 2017-04-19
WO2014103840A1 (ja) 2014-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894897T3 (es) Aparato para fabricar un material elástico no tejido
RU2582444C2 (ru) Натягиваемый предмет одежды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US20120267467A1 (en) Belt-like material-fee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CN104797222B (zh) 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CN103827387B (zh) 纤维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CN101310066A (zh) 片材的加工装置及片材的制造方法
JP5358298B2 (ja) 吸収性物品に係る複合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CN105102191B (zh) 旋转切割设备的张紧装置
JP5089758B2 (ja) 伸縮性シートの製造装置
JP5514424B2 (ja) 複合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5771766B1 (ja) 複合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複合シートの製造装置
CN104797221B (zh) 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CN103908379B (zh) 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JP5728213B2 (ja) 伸縮性シートの製造装置
CN104812345B (zh) 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CN103908367B (zh) 伸缩性片材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KR101891662B1 (ko) 비선형 패턴으로 리본을 웨브에 적용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CN103908368B (zh) 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CN103908371B (zh) 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JP6008703B2 (ja) 伸縮性複合シート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JP6078337B2 (ja) 伸縮性シートの製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18

Termination date: 201912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