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08371B - 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908371B CN103908371B CN201310741022.9A CN201310741022A CN103908371B CN 103908371 B CN103908371 B CN 103908371B CN 201310741022 A CN201310741022 A CN 201310741022A CN 103908371 B CN103908371 B CN 10390837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inuous
- elastic member
- linear elastic
- sheet
- outer peripher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2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723 transport mechanism Effects 0.000 abstract 2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36544 postu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745 absorb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250 absorb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3067 intermediate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5992 thermoplas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45 non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759 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303 wrinkle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831 Hot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334 Spandex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405 bee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81 depres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 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07 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06 polyurethane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59 spandex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13/15707—Mechanical treatment, e.g. notching, twisting, compressing, shapin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2013/15821—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Multi-Layer Textile Fabrics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该制造装置是在沿着交叉方向的状态下接合的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具备:一对辊,在通过相互对置的外周面彼此来夹压上述连续片的同时进行驱动旋转,由此沿着上述连续方向输送上述连续片;搬送机构,为了将作为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接合在上述连续片的表面上,而朝向上述一对辊的上述外周面彼此之间搬送作为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卷绕机构,在放出作为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的同时,将作为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以伸长状态卷绕在上述搬送机构上。上述一对辊中的至少一方的辊在上述交叉方向的各端部具有钩挂部。载放在上述辊的外周面上的作为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钩挂在上述钩挂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伸长状态的线状弹性部件,以沿着与连续片的连续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的状态接合在上述连续片的表面上。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一次性尿不湿等吸收性物品的功能性部件,使用伸缩性片。然后,如图1A的概略立体图所示那样,在其制造过程中,伸缩性片作为其中间制品而以连续片10的形态生成。此外,所述中间制品的伸缩性片10例如成为如下方式,伸长状态的线状弹性部件13、13…,以沿着与连续片11、12的连续方向交叉的方向即CD方向的状态夹装在一对连续片11、12彼此之间并接合。
该中间制品的伸缩性片10的制造装置120具备:上下一对辊21u、21d,在使一对连续片11、12中对应的各连续片11、12分别卷绕在外周面21ua、21da的同时进行驱动旋转;搬送机构131,朝向通过上下一对辊21u、21d而重叠地接合的上述一对连续片11、12彼此之间,搬送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以及卷绕机构141,在将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放出的同时,向上述搬送机构131卷绕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
搬送机构131将在比连续片11、12更靠CD方向的端侧的各位置上分别设置的一对带状搬送部132、132作为主体。然后,该一对带状搬送部132、132将其长边方向作为搬送方向,将自身所卷绕的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保持卷绕状态进行搬送。
在此,在该卷绕状态时,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在CD方向上是挂架在一对带状搬送部132、132上的状态。即,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在搬送方向上交互地具有,从上方跨架到一对带状搬送部132、132的各上部的跨架部分13ac、以及从下方跨架到一对带状搬送部132、132的各下部的跨架部分13ac。
此外,刚刚卷绕之后的跨架部分13ac成为相对于CD方向倾斜的状态。因此,在朝向上述一对辊21u、21d搬送该跨架部分13ac的期间,为了将该倾斜逐渐修正而大体消失,各带状搬送部132、132分别将在上下方向上排列配置的上下一对环状带133u、133d作为主体。即,通过使该一对环状带133u、133d彼此的各搬送速度值具有差,而将卷绕当初就相对于CD方向倾斜的各跨架部分13ac修正到与CD方向大致平行的姿势。然后,由此,将与该CD方向大致平行的各跨架部分13ac夹装接合在连续片11、12彼此之间。此外,在所述接合之后,以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从各带状搬送部132、132脱离的方式,将该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通过适当的切断部件151切断(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90835号
图1B表示带状搬送部132的概略放大侧视图。如上所述,一对带状搬送部132、132分别作为上述上部而具有上环状带133u,并且作为上述下部而在上环状带133u的下方具有下环状带133d。因此,各带状搬送部132、132分别在上下方向上具有厚度t。然后,通常带状搬送部132的上下方向的位置被调整为,带状搬送部132的厚度方向的中心位置Pc(以下也称为厚度中心位置Pc),与一对辊21u、21u彼此的最接近位置Pn即夹持位置Pn对齐。
此外,如上所述,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的各跨架部分13ac、13ac…分别跨架在一对带状搬送部132、132的各上部即各上环状带133u、133u彼此、或者各下部即各下环状带133d、133d彼此上。由此,各跨架部分13ac、13ac…相对于上下方向的位置,从夹持位置Pn向上方或者下方错开上述厚度t的一半(=t/2)。
因此,各跨架部分13ac为,在比夹持位置Pn更靠搬送方向的近前侧(辊21u、21u的旋转方向Dcu、Dcd的上游侧)的位置Ps上,开始载放到对应的各辊21u、21d的外周面21ua、21da,然后,沿着外周面21ua、21da依次向夹持位置Pn输送。然后,在从开始载放到该外周面21ua、21da起到输送到夹持位置Pn为止的过程中,各跨架部分13ac为,通过对应的各辊21u、21d的外周面21ua、21da而上下方向的位置被校正到夹持位置Pn的高度。即,下侧的跨架部分13ac被下辊21d的外周面21da抬起到夹持位置Pn的高度,另一方面,上侧的跨架部分13ac被上辊21u的外周面21ua压下到夹持位置Pn的高度。
其中,向上述跨架部分13ac的抬起行为或者压下行为,在克服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的张力的同时进行。具体地说,在各外周面21ua、21da上分别卷绕有连续片11、12(在图1B中未图示),但上述抬起行为的力以及压下行为的力,基本上由于连续片11、12与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之间的摩擦力等而产生,或者,在连续片11、12上涂敷有粘接剂的情况下,由于粘接剂的粘接力等而产生。
因此,在所述摩擦力、粘接力等较小的情况下,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的张力大于抬起行为的力或者压下行为的力,结果,跨架部分13ac可能沿着辊21u、21d的各外周面21ua、21da而向辊21u、21d的旋转方向Dcu、Dcd的上游侧滑动脱离。此外,根据情况,还能够考虑到跨架部分13ac会相对于各外周面21ua、21da向旋转方向Dcu、Dcd的下游侧滑动。
于是,在本来应该如图2A所示那样沿着连续片11、12的连续方向而以一定的配置间距PO规则且正确地配置线状弹性部件13、13…时,在如图2B所示那样以不规则的配置间距PO配置时、或者本来应该如图2A所示那样以与CD方向大致平行的姿势配置线状弹性部件13、13…时,可能会如图2C所示那样,线状弹性部件13、13…在从CD方向倾斜通过目视可知的程度的状态下配置在连续片11、12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那样的以往的问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通过限制辊的外周面上所载放的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相对于辊的外周面向辊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的双方相对移动,由此将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相对于连续片在适当的位置以适当的姿势接合。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主要的发明为,
一种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该伸缩性片为,伸长状态的线状弹性部件以沿着与连续片的连续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的状态接合在上述连续片的表面上,其特征在于,具备:
一对辊,在通过相互对置的外周面彼此来夹压上述连续片的同时进行驱动旋转,由此沿着上述连续方向输送上述连续片;
搬送机构,为了将作为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接合在上述连续片的表面上,而朝向上述一对辊的上述外周面彼此之间搬送作为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以及
卷绕机构,在放出作为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的同时,将作为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以伸长状态卷绕在上述搬送机构上,
上述一对辊中的至少一方的辊在上述交叉方向的各端部具有钩挂部,
载放在上述辊的外周面上的作为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钩挂在上述钩挂部,由此限制作为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相对于上述外周面向上述辊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的双方相对移动。
此外,
一种伸缩性片的制造方法,该伸缩性片为,伸长状态的线状弹性部件以沿着与连续片的连续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的状态接合在上述连续片的表面上,其特征在于,具备:
对通过相互对置的外周面彼此来夹压上述连续片的一对辊进行驱动旋转,由此沿着上述连续方向输送上述连续片;
为了将作为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接合在上述连续片的表面上,而通过搬送机构朝向上述一对辊的上述外周面彼此之间搬送作为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以及
在放出作为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的同时,将作为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以伸长状态卷绕在上述搬送机构上,
上述一对辊中的至少一方的辊具有在上述交叉方向的各端部钩挂作为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的钩挂部,
通过上述钩挂部来限制载放在上述辊的外周面上的作为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相对于上述外周面向上述辊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的双方相对移动。
关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根据本说明书以及附图的记载能够明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限制辊的外周面所载放的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相对于辊的外周面向辊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的双方相对移动,由此能够相对于连续片在适当的位置以适当的姿势接合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
附图说明
图1A是以往的伸缩性片10的制造装置120的概略立体图。
图1B是带状搬送部132的概略放大侧视图。
图2中,图2A是相对于连续片11、12在适当的位置以适当的姿势接合了线状弹性部件13、13…的伸缩性片10的概略俯视图,图2B是以不规则的配置间距PO配置了线状弹性部件13、13…的伸缩性片10的概略俯视图,图2C是以从CD方向倾斜了的状态配置了线状弹性部件13、13…的伸缩性片10的概略俯视图。
图3中,图3A是由本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20制造的伸缩性片10的概略俯视图,图3B是图3A中的B-B向视图,图3C是表示在切断后线状弹性部件13、13…收缩,由此该线状弹性部件13、13…完全收纳到连续片11、12内的状态的伸缩性片10的概略俯视图。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伸缩性片10的制造装置20的概略立体图。
图5是卷绕部46的概略中心截面图。
图6中,图6A是设置有钩挂部61的接合机构21的概略中心纵截面图,图6B是图6A中的B-B向视图。
图7是第一变形例的设置有钩挂部61a的接合机构21的概略中心纵截面图。
图8是第二变形例的设置有钩挂部61b的接合机构21的概略中心纵截面图。
图9中,图9A是第三变形例的设置有钩挂部61c的接合机构21的概略中心纵截面图,图9B是图9A中的B-B向视图。
图10中,图10A是第四变形例的设置有钩挂部61d的接合机构21的概略纵截面图,图10B是图10A中的B-B向视图。
符号的说明
10 伸缩性片,
11 连续片(第一连续片),11e 端缘,
12 连续片(第二连续片),12e 端缘,
13 线状弹性部件,13C 线圈体,
13a 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cp 部分,13e 端部,
20 制造装置,20a 制造装置,
21 接合机构,
21u 上辊,21ua 外周面,21uae 端部,
21ue 端部,21uea 端面,
21d 下辊,21da 外周面,21dae 端部,
21de 端部,21dea 端面,21dee 端缘,
22u 保持部件,22d 保持部件,
31 搬送机构,31b 后端部,
32 带状搬送部,
33u 上环状带,33d 下环状带,
34u 带轮,34d 带轮,
35u 伺服马达,35d 伺服马达,
41 卷绕机构,42 卷轴机构,
43 放出部,44 张力控制器,
44p 放出用驱动带轮,44s 传感器,45 供给辊,
46 卷绕部,46a 有底圆筒部件,46af 前端部,
46at 圆筒部,46ab 底部,
47 小径圆筒体,48p 滑轮,48t 投入部,
49b 定时带,49p 驱动用带轮,
49m 伺服马达,49S 驱动旋转轴,
51 切断部件,52 旋转刃,
61 钩挂部,61a 钩挂部,61b 钩挂部,
61c 钩挂部,61d 钩挂部,61f 钩挂部,
62 圆盘部件,62e 外周缘,
62a 圆盘部件,62ae 外周缘,
62b 圆盘部件,62be 外周缘,
63a 附加部,63d 台阶部,
64b 销部件,
66 弹性变形允许部件,
66a 外周面,
h 吸气孔,
Pc 厚度中心位置,
pn 夹持位置,
Ps 载放开始位置,
Tr1 端侧轨道,Tr2 中央侧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说明书以及附图的记载,至少能够明确以下事项。
一种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该伸缩性片为,伸长状态的线状弹性部件以沿着与连续片的连续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的状态接合在上述连续片的表面上,其特征在于,具备:
一对辊,在通过相互对置的外周面彼此来夹压上述连续片的同时进行驱动旋转,由此沿着上述连续方向输送上述连续片;
搬送机构,为了将作为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接合在上述连续片的表面上,而朝向上述一对辊的上述外周面彼此之间搬送作为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以及
卷绕机构,在放出作为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的同时,将作为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以伸长状态卷绕在上述搬送机构上,
上述一对辊中的至少一方的辊在上述交叉方向的各端部具有钩挂部,
载放在上述辊的外周面上的作为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钩挂在上述钩挂部,由此限制作为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相对于上述外周面向上述辊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的双方相对移动。
根据这种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辊的外周面所载放的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相对于辊的外周面而向辊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的双方的相对移动,通过钩挂部被有效地限制。由此,外周面上载放的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与辊的外周面大体成为一体而向连续片一方搬送,因此能够将该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相对于连续片在适当的位置以适当的姿势接合。
在所述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中,优选上述制造装置的上述钩挂部至少是:
遍及上述辊的旋转方向的整周而具有多个凹部以及凸部;
或者,遍及上述辊的旋转方向的整周而具有通过吸气将作为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的一部分引入而钩挂的多个吸气孔;
或者,供具有作为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在上述伸长状态下进入而钩挂的刚性部件。
根据这种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钩挂部是上述三个形态的某一个,因此能够可靠地限制辊的外周面所载放的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相对于辊的外周面而向辊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的双方的相对移动。
在所述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中,优选为,
在上述钩挂部具有上述凹部以及凸部的情况下,上述凸部与上述外周面成为齐平面、或比上述外周面向上述辊的旋转半径方向的外侧突出。
根据这种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钩挂部能够更可靠地限制辊的外周面所载放的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相对于辊的外周面的向辊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的双方的相对移动。
在所述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中,优选为,
上述一对辊分别具有上述钩挂部,
上述一对辊中的一方的辊的上述凹部以及上述凸部、与另一方的辊的上述凹部以及上述凸部被配置为,相互的上述交叉方向的位置错开。
根据这种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钩挂部分别设置在一对辊上,因此各辊的外周面所载放的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分别与外周面大体成为一体地向连续片一方搬送。由此,在一对辊的各外周面上,能够将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相对于连续片在适当的位置以适当的姿势接合。
此外,一方的辊的凹部以及凸部与另一方的辊的凹部以及凸部的交叉方向的位置相互错开,因此能够可靠地避免相互的物理干扰。
在所述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中,优选为,
在将上述连续片作为第一连续片的情况下,上述伸缩性片具有第二连续片,在该第二连续片与上述第一连续片之间夹装有上述伸长状态的线状弹性部件的状态下,该第二连续片与上述第一连续片接合,
上述一对辊中的一方的辊为,在使上述第一连续片卷绕到外周面上的同时进行驱动旋转,由此沿着上述连续方向输送上述第一连续片,
上述一对辊中的另一方的辊为,在使上述第二连续片卷绕到上述外周面上的同时进行驱动旋转,由此沿着上述连续方向输送上述第二连续片,
上述搬送机构将上述搬送机构上卷绕的作为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朝向上述第一连续片与上述第二连续片之间搬送,该第一连续片与该第二连续片通过上述一方的辊和上述另一方的辊这双方而重叠地接合。
根据这种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能够可靠地制造在第一连续片与第二连续片之间、线状弹性部件在适当的位置以适当的姿势被夹装的伸缩性片。
此外,
一种伸缩性片的制造方法,该伸缩性片为,伸长状态的线状弹性部件以沿着与连续片的连续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的状态接合在上述连续片的表面上,其特征在于,具备:
对通过相互对置的外周面彼此来夹压上述连续片的一对辊进行驱动旋转,由此沿着上述连续方向输送上述连续片;
为了将作为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接合在上述连续片的表面上,而通过搬送机构朝向上述一对辊的上述外周面彼此之间搬送作为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以及
在放出作为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的同时,将作为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以伸长状态卷绕在上述搬送机构上,
上述一对辊中的至少一方的辊具有在上述交叉方向的各端部钩挂作为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的钩挂部,
通过上述钩挂部来限制载放在上述辊的外周面上的作为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相对于上述外周面向上述辊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的双方相对移动。
根据这种伸缩性片的制造方法,辊的外周面所载放的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相对于辊的外周面而向辊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的双方的相对移动,通过钩挂部被有效地限制。由此,外周面所载放的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与辊的外周面大体成为一体而向连续片一方搬送,因此能够将该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相对于连续片在适当的位置以适当的姿势接合。
===本实施方式===
图3A是由本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20制造的伸缩性片10的概略俯视图。此外,图3B是图3A中的B-B向视图。
该伸缩性片10是在连续方向上连续的连续片10,例如作为一次性尿不湿的部件使用。即,该伸特性片10是成为最终制品之前的中间制品。然后,所述伸缩性片10例如作为对尿不湿的侧襟、腰部等赋予伸缩性的功能性部件使用。
所述伸缩性片10具有:在厚度方向上重叠地接合的一对连续片11、12;以及夹装在一对连续片11、12彼此之间的多根线状弹性部件13、13…。线状弹性部件13沿着与连续片11、12的连续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并且在上述连续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根。然后,各线状弹性部件13在伸长状态下与至少一方的连续片11(12)接合。由此,通过线状弹性部件13、13…对伸缩性片10赋予宽度方向的伸缩性。即,如果各线状弹性部件13、13…收缩,则连续片11、12也在宽度方向上收缩而成为挤出多个皱褶的状态,但如果反抗该线状弹性部件13、13…的收缩力而拉动连续片11、12,则皱褶延伸而成为该连续片11、12扩展的状态。
此外,在图3A的例子中,相对于连续片11、12,线状弹性部件13、13…在连续方向上以一定的配置间距P0配置,但配置间距P0不限定于所述等间距。例如,配置间距PO也可以周期性地变化。
此外,在图3A的例中,线状弹性部件13的端部13e从连续片11、12的宽度方向的各端缘11e、12e突出,但根据情况,也可以如图3C那样,不从连续片11、12的宽度方向的端缘11e、12e突出。即,根据在后述的制造装置20中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被切断之后的线状弹性部件13的收缩力、粘接剂的涂敷范围,有时收缩到比连续片11、12的各端缘11e、12e更靠内侧而完全收纳到连续片11、12内,在该情况下,成为外表整洁的伸缩性片10。
所述线状弹性部件13例如是多个弹性长丝被相互接合而成为束,弹性长丝例如是聚氨酯纤维或者PTT纤维等合成树脂纤维。然后,作为所述线状弹性部件13的具体例,能够列举“LYCRA(商标)Du Pont公司”等。此外,线状弹性部件13的直径,例如在非伸长状态即自然长度的状态下为0.2mm~0.5mm,在相对于自然长度伸长到3倍的状态下为0.1mm~0.3mm。
另一方面,一对连续片11、12将无纺布、纺布,薄膜等作为原材料。然后,可以使一对连续片11、12的双方为相互相同的原材料,也可以根据情况而使其为相互不同的原材料。此外,关于无纺布、纺布、薄膜等材料种类,能够适当地使用现有的材料。例如,关于无纺布以及纺布,能够使用聚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热塑性树脂制的单独纤维,或鞘芯构造的复合纤维,以及将这些组合的纤维,此外,关于薄膜,能够使用上述例示的热塑性树脂制的薄膜等。
此外,在一对连续片11、12之间夹装有粘接剂,通过该粘接剂而一对连续片11、12彼此、以及一对连续片11、12中的至少一方的连续片11(12)与各线状弹性部件13、13…分别被接合而一体化。作为所述粘接剂,例如能够使用热熔粘接剂。此外,作为粘接剂向连续片11(12)表面的涂敷图案,可以是沿着连续方向的多个直线在宽度方向上排列而成的条纹图案,可以在沿着连续方向的多个螺旋线在宽度方向上排列而成的螺旋线组图案,也可以是遍及规定区域的全域而涂敷粘接剂的所谓平涂图案。
图4是伸缩性片10的制造装置20的概略立体图。
如图4所示那样,制造装置20具备:将一对连续片11、12在沿着其连续方向搬送的同时进行重叠地接合的接合机构21;朝向由接合机构21使其重叠地接合的一对连续片11、12彼此之间,搬送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的搬送机构31;以及在放出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的同时,将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以伸长状态卷绕到搬送机构31上的卷绕机构41。
然后,搬送机构31以一对带状搬送部32、32为主体,各带状搬送部32分别配置在比连续片11、12更靠宽度方向的端侧的各位置。此外,各带状搬送部32、32能够沿着自身的长边方向搬送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即,将该长边方向作为搬送方向来搬送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
由此,通过卷绕机构41卷绕到一对带状搬送部32、32上的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保持该卷绕状态,被朝向接合机构21一方依次搬送。然后,在该卷绕状态下,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是沿着宽度方向跨架在一对带状搬送部32、32上的状态。即,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在搬送方向上交替地具有:从上方跨架在一对带状搬送部32、32的各上部的上侧的跨架部分13ac(以下也称为上侧跨架部分13ac);以及从下方跨架在一对带状搬送部32、32的各下部的跨架部分13ac(以下也称为下侧跨架部分13ac)。
此外,刚刚卷绕之后的跨架部分13ac成为相对于宽度方向倾斜的状态。因此,在上述的朝向接合机构21搬送该跨架部分13ac的期间,为了将该倾斜逐渐修正而大体消失,而对于各带状搬送部32、32分别实施规定的研究。即,各带状搬送部32、32分别将在与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的搬送方向以及连续片11、12的宽度方向的双方相交叉的方向(在图4的例中相当于上下方向)上排列配置的一对环状带33u、33d作为主体,然后,使这一对环状带33u、33d彼此的各搬送速度值具有差,由此将在卷绕最初相对于宽度方向倾斜的各跨架部分13ac修正到与宽度方向大致平行的姿势。然后,由此,成为与该宽度方向大致平行的各跨架部分13ac,夹装在连续片11、12彼此之间,并且与连续片11、12的各表面重叠地接合。另外,上述一对带状搬送部32、32的各上部相当于一对上环状带33u、33u,同样,上述一对带状搬送部32、32的各下部相当于一对下环状带33d、33d。
然后,如此地与一对连续片11、12接合的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在该接合之后,在比连续片11、12更靠宽度方向的端侧的各位置上,被切断部件51、51切断,由此,该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的各跨架部分13ac、13ac…被变更为独立的线状弹性部件13、13…。
以下,对各构成21、31、41、51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连续片11、12的连续方向还称为“MD方向”,然后,将与该MD方向正交的方向、即连续片11、12的宽度方向还称为“CD方向”。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将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左右方向。此外,在该例中,上下方向与垂直方向平行,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与水平方向平行。此外,CD方向与左右方向为相同方向。并且,搬送机构31对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的搬送方向与前后方向平行。另外,CD方向(左右方向)相当于请求项中的“交叉方向”。
<<<接合机构21>>>
接合机构21具有围绕朝向CD方向的旋转轴C21u、C21d进行驱动旋转的上下一对辊21u、21d。然后,一对连续片11、12中的一方的连续片11(相当于第一连续片)以规定的卷绕角度卷绕在上辊21u上,此外,另一方的连续片12(相当于第二连续片)以规定的卷绕角度卷绕在下辊21d上。然后,双方的连续片11、12都为了卷绕而被保持为与辊21u、21d的外周面21ua、21da之间没有相对滑动的状态,由此,伴随着各辊21u、21d的驱动旋转而各连续片11、12与对应的辊21u、21d的外周面21ua、21da大致成为一体,并沿着该辊21u、21d的旋转方向Dcu、Dcd被搬送。
然后,在通过一对辊21u、21d的外周面21ua、21da彼此最接近的位置Pn(以下还称为夹持位置Pn)时,上方的连续片11和下方的连续片12在厚度方向即上下方向上被重叠地夹压,由此通过在应该重叠的面的至少一方上预先涂敷的粘接剂而双方被接合。此外,如上所述,在该接合之前,伸长状态的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的跨架部分13ac以沿着CD方向(宽度方向)的姿势,投入在所述一对连续片11、12彼此之间,因此在上述接合时,上下的各连续片11、12以及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的跨架部分13ac这三者被一体化地接合。
另外,一对辊21u、21d的驱动旋转,例如是将伺服马达(未图示)作为驱动源来进行的。然后,所述伺服马达由适当的控制装置(未图示)进行转速控制,但在所述转速控制下,与吸收性物品的生产线上的其他装置的生产速度值(m/分)连动(例如成正比例),而变更辊21u、21d的周速度值(m/分)。例如,如果其他装置增速,则辊21u、21d的周速度值(m/分)增速与其相对应的量,相反,如果其他装置减速,则该周速度值(m/分)减速与其相对应的量。然后,由此,接合机构21能够常时以其他装置需要的供给速度值(m/分)供给伸缩性片10。
此外,在该例中,一对辊21u、21d的直径为相互相同直径,但并不限于此,相互的直径也可以不同。并且,在该例中,各辊21u、21d是辊轮廓平坦的平滑辊,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CD方向的中央鼓起为啤酒桶状的凸高辊(日语:凸クラウンロール),相反,也可以是CD方向的中央凹陷为马鞍状的凹高辊(日语:凹クラウンロール)。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对辊21u、21d的CD方向的各端部21ue、21ue、21de、21de,分别设置有供各外周面21ua、21da上所载放的线状弹性部件的跨架部分13ac钩挂的钩挂部61(图6B)。然后,通过该钩挂部61,限制该跨架部分13ac在到夹持位置Pn为止的区间、相对于对应的外周面21ua、21da向旋转方向Dcu、Dcd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的双方的相对移动,即,由此,与外周面21ua、21da大致成为一体地移动,但对此将后述。
<<<搬送机构31>>>
如图4所示那样,搬送机构31在CD方向的左右分别具有带状搬送部32、32。各带状搬送部32被配置为,使其长边方向朝向前后方向,并且在该前后方向上跨越接合机构21,由此,以沿着前后方向跨越接合机构21的方式形成线状弹性体的连续体13a的搬送路线。
各带状搬送部32具有上下一对环状带33u、33d。各环状带33u、33d分别卷挂在前后方向的两端部所配置的一对带轮34u、34u、34d、34d上。然后,至少一方的带轮34u、34d与作为驱动源的伺服马达35u、35d连结,由此,能够对每个环状带33u、33d设定卷绕速度值。
此外,根据带轮34u、34u、34d、34d的朝向的设定,各环状带33u、33d的卷绕轨道具有:位于CD方向的端侧的端侧轨道Tr1;以及位于比端侧轨道Tr1更靠CD方向的中央侧的中央侧轨道Tr2。然后,在端侧轨道Tr1上,各环状带33u、33d向前后方向的前方移动,而在中央侧轨道Tr2上向后方移动,由此,一对带状搬送部32、32上所卷绕的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被在端侧轨道Tr1上移动的环状带33u、33d、33u、33d保持,由此被向前后方向的前方搬送而最终到达接合机构21。
另外,环状带33u、33d的带面的朝向,以该面的法线方向与CD方向平行的朝向为基本,但根据情况,也可以从CD方向例如在大于0°不足60°的角度范围内倾斜。
此外,上述环状带33u、33d的驱动用的各伺服马达35u、35d,由适当的控制装置进行转速控制。然后,在该转速控制下,该伺服马达35u、35d,将对搬送机构31的搬送速度值(m/分)进行规定的上环状带33u的卷绕速度值(m/分)和下环状带33d的卷绕速度值(m/分)的双方,与接合机构21的旋转速度值(m/分)即周速度值(m/分)连动(例如成正比例)地进行变更。由此,假设即使在为了与吸收性物品的生产线上的其他装置的生产速度值(m/分)的变更相对应,而变更了接合机构21的辊21u、21d的周速度值(m/分)的情况下,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的搬送速度值(m/分)也被迅速地变更为与其对应的速度值。
<<<卷绕机构41>>>
如图4所示那样,卷绕机构41为,在从线状弹性部件的线圈体13C(在线轴等适当的卷绕部件上将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卷绕为线圈状)放出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的同时,向搬送机构31的后端部31b进行卷绕。因此,该卷绕机构41具备:从由卷轴机构42能够旋转地支撑的线状弹性部件的线圈体13C放出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的放出部43;以及将从放出部43放出的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向搬送机构31的后端部31b进行卷绕的卷绕部46。
放出部43在从卷轴机构42上安装的线圈体13C放出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并将该连续体13a的张力设定在规定的张力范围内之后,与卷绕部46的卷绕速度值(m/分)连动而以与该卷绕速度值对应的规定的供给速度值(m/分)将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向卷绕部46供给。
在此,上述张力范围是根据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不松弛的范围内的最低张力来预先设定的,例如为0.0298N~0.098N。然后,由此,基本上,卷绕部46的卷绕速度值相对于放出部43的供给速度值的比率,成为向搬送机构31进行卷绕的卷绕时刻的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的伸长倍率。由此,通过与卷绕速度值连动地调整供给速度值,由此能够几乎常时以目标的伸长倍率向搬送机构31卷绕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另外,伸长倍率是表示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处于从其自然长度伸长到了几倍的状态的指标,例如表示为将伸长状态的长度LS除以自然长度LO的除算值(=LS/LO)。
作为所述放出部43的具体的构成例,能够列举如下构成,即具有:张力控制器44,设置在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从卷轴机构42的线圈体13C向卷绕部46供给的供给路径中的上游侧的位置、即接近线圈体13C的位置;以及供给辊45,设置在该供给路径上比张力控制器44靠下游侧的位置、即接近卷绕部46的位置上。在此,张力控制器44以其紧接下游位置的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的张力收敛于规定的张力范围的方式、对从线圈体13C的放出量进行反馈控制,作为其具体的构成例为,具有:对上述紧接下游位置的张力进行计测的传感器44s;以及设置在比该传感器44s的计测位置更靠行进路径上游侧的位置的放出用驱动带轮44p。然后,以从传感器44s输出的张力的计测值收敛于上述预先设定的张力范围内的方式,放出用驱动带轮44p的驱动源即伺服马达(未图示)被适当的控制装置控制。
图5是卷绕部46的概略中心截面图。如该图5所示那样,卷绕部46以与搬送机构31的后端部31b接近地配置的有底圆筒部件46a为主体。有底圆筒部件46a的筒轴C46a是设定在搬送机构31的小口截面中心位置、即与由上下方向以及CD方向的双方规定的截面的中心位置大致相同的位置上的轴C46a,并且是设定为与前后方向大致平行的轴C46a。然后,有底圆筒部件46a围绕该筒轴C46a驱动旋转。该驱动源例如使用伺服马达49m。即,在图5的例中,小径圆筒体47从有底圆筒部件46a的底部46ab与筒轴C46a同轴地向后方突出而一体地设置,在所述小径圆筒体47上同轴地固定有驱动用带轮49p,经由同步带49b向该驱动用带轮49p输入伺服马达49m的驱动旋转轴49s的驱动旋转动作。然后,由此,有底圆筒部件46a驱动旋转。
此外,在有底圆筒部件46a的多个位置上,设置有用于卷挂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的滑轮48p、48p、48p。这些滑轮48p、48p、48p是将从放出部43以行进状态向有底圆筒部件46a供给的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引导到投入部48t的引导部件,该投入部48t设定在有底圆筒部件46a的前端部46af并将该连续体13向搬送机构31投入。
具体地说,滑轮48p、48p、48p分别设置在小径圆筒体47的内周侧的前端位置、有底圆筒部件46a的圆筒部46at的后端位置、以及该圆筒部46at的前端位置,并且在该前端位置作为上述投入部48t而另行设置有投入用滑轮48t。
然后,从放出部43供给的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按照上述顺序卷挂在各滑轮48p、48p、48p上,由此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如以下那样到达上述投入部48t。即,首先,从放出部43供给的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通过小径圆筒体47的内周侧而到达该小径圆筒体47的前端位置,于是,通过该位置的滑轮48p,将行进方向向有底圆筒部件46a的径向的外侧转换而沿着有底圆筒部件46a的底部46ab行进。然后,通过该行进,到达该有底圆筒部件46a的圆筒部46at的后端位置,但通过该后端位置的滑轮48p,再次将行进方向向前方转换而到达该圆筒部46at的前端位置。然后,最后,通过该前端位置的滑轮48p向该位置的投入部48t引导。
此外,投入部48t即投入用滑轮48t为,自身的旋转轴C48t被设定为与有底圆筒部件46a的筒轴C46a平行。由此,该滑轮48t能够将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顺畅且迅速地朝向位于有底圆筒部件46a的内周侧的搬送机构31的后端部31b投入。
此外,关于前后方向的位置,有底圆筒部件46a的前端部46af与搬送机构31的后端部31b重叠。即,搬送机构31的后端部31b从有底圆筒部件46a的前端部46af向该有底圆筒部件46a内插入。由此,能够将从前端位置的投入部48t向搬送机构31的后端部31b投入的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可靠地向搬送机构31的后端部31b的外周卷绕。
然而,卷绕部46的驱动旋转用的上述伺服马达49m,由适当的控制装置进行转速控制。然后,在该转速控制下,伺服马达49m与上述搬送机构31的搬送速度值(m/分)连动(例如成正比例)地变更卷绕部46的卷绕速度值(m/分)。由此,假设即使在为了与吸收性物品的生产线上的其他装置的生产速度值(m/分)的变更相对应,而对接合机构21的辊21u、21d的周速度值(m/分)进行变更等,而其影响波及到搬送机构31的搬送速度值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搬送机构31上的跨架部分13ac、13ac…的搬送方向(前后方向)的配置间距始终维持一定。而且,由此,能够与其他装置的生产速度值无关地,将连续片11、12上的各线状弹性部件13、13…的配置间距PO始终维持一定。
<<<切断部件51>>>
如图4所示那样,切断部件51、51为在比搬送机构31更靠CD方向的端侧的各位置上、与各带状搬送部32、32对应而分别配置的旋转刃52、52。然后,各旋转刃52、52在分别围绕圆心驱动旋转的同时,在自身负责的位置上,从CD方向的端侧将旋转刃52的外周缘的刃尖按压到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由此将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在比连续片11、12更靠CD方向的端侧的位置切断,而从该连续体13a切除产生单独的线状弹性部件13、13…。即,将沿CD方向跨架在沿CD方向排列的一对带状搬送部32、32上的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的跨架部分13ac,通过旋转刃52的切断而从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切除,作为其结果,该跨架部分13ac作为单独的线状弹性部件13被组装到连续片11、12中。
另外,切断部件51不限于上述旋转刃52。例如,也可以代替上述旋转刃52,而设置固定刃,或者也可以设置在通过产生的超声波振动使刃尖振动的同时将切断对象切断的超声波刀具,也可以设置将切断对象烧断的激光器。并且,也可以成为利用剪刀来切段那样的能够剪切的构成,也可以成为夹压而切断的构成。
<<<钩挂部61>>>
图6A以及图6B是钩挂部61的说明图。图6A是设置有钩挂部61的接合机构21的概略中心纵截面图,图6B是图6A中的B-B向视图。此外,图6A也是图6B中的A-A向视图。
钩挂部61、61、61、61分别设置在接合机构21所具备的上下一对辊21u、21d的CD方向的各端部21ue、21ue、21de、21de。正确地说,对于CD方向的位置,各钩挂部61、61、61、61配置在辊21u、21d的各端部21ue、21de与各带状搬送部32、32之间。此外,在以下,主要对下辊21d的钩挂部61、61进行说明,但对于上辊21u的钩挂部61、61也是同样的。
钩挂部61、61为如下的限制部件:在通过搬送机构31向前方搬送的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的各跨架部分13ac、13ac…到达辊21d的外周面21da并载放的情况下,与该所载放的跨架部分13ac钩挂,由此限制跨架部分13ac相对于所载放的外周面21da向旋转方向Dcd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的双方的相对移动。
然后,由此,外周面21da所载放的该跨架部分13ac,与外周面21da大体成为一体而被向夹持位置Pn的连续片11、12(在图6A以及图6B中未图示)搬送,因此能够将该跨架部分13ac相对于连续片11、12在适当的位置以适当的姿势接合。
例如,下侧的跨架部分13ac以大体在下辊21d的旋转方向Dcd上以等间距配置的状态、且以跨架部分13ac的长边方向大体与CD方向平行的状态与连续片11、12接合。此外,上侧的跨架部分13ac以大体在上辊21d的旋转方向Dcu上以等间距配置的状态、且以跨架部分13ac的长边方向大体与CD方向平行的状态与连续片11、12接合。由此,上侧以及下侧的全部的跨架部分13ac、13ac…在适当的位置以适当的姿势接合,结果,全部的跨架部分13ac、13ac…在MD方向以大致一定的配置间距PO、且以长边方向与大体CD方向平行的状态与连续片11、12接合。
此外,所述钩挂部61、61也可以仅对上下一对辊21u、21d中的某一方的辊21u(21d)设置。例如,假设对于某一方的辊21u(21d),在难以产生上述问题的现象(图2B以及图2C)、即跨架部分13ac相对于外周面21ua(21da)向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相对移动的现象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对该辊21u(21d)设置。
在该例中,作为所述钩挂部61,使用外周缘62e为之字形状的圆盘部件62。即,在圆盘部件62的外周缘62e上,遍及其全周而交替形成有凹部和凸部,然后,凸部的形成间距P62、凹部的形成间距P62都分别设为一定。
然后,在上辊21u的CD方向的各端面21uea、21uea以及下辊21d的CD方向的各端面21dea、21dea上,上述各圆盘部件62、62、62、62分别经由适当的保持部件22u、22u…、22d、22d…与对应的辊21u、21d相互同芯地固定。即,各圆盘部件62、62…为,将自身的圆心C62与对应的辊21u、21d的旋转轴C21u、C21d对齐为同轴,并且固定为相对于对应的辊21u、21d不能相对移动。另外,在该图6A以及图6B的例中,作为圆盘部件62例示出遍及整面没有较大开口的整洁的部件,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具有与圆心同心的开口的环状的圆盘部件。
在此,圆盘部件62的凸部的位置的直径尺寸D62与辊21d的CD方向的端缘21dee的直径尺寸D21d建立关联地设定。即,设定为,圆盘部件62的直径尺寸D62与辊21d的直径尺寸D21d之差(=D62-D21d)收敛于规定范围。例如,在该例中,圆盘部件62的直径尺寸D62被设定为比辊21d的直径尺寸D21d大0.5mm。
此外,上述规定范围能够根据线状弹性部件13、13…的MD方向的配置间距PO(图2A)来变更。例如,在该配置间距PO为5mm~20mm的情况下,上述规定范围优选为-3.0mm~+3.0mm的范围的任意值,更优选为-1.Omm~+1.0mm的范围的任意值。
在此,上述正(+)的情况当然意味着,圆盘部件62的凸部的直径尺寸D62比辊21d的端缘21dee的直径尺寸D21d大的情况。即,意味着圆盘部件62的凸部向比辊21d的端缘21dee更靠辊21d的旋转半径方向Drd的外侧突出的情况。另一方面,上述负(-)的情况意味着,圆盘部件62的凸部的直径尺寸D62比辊21d的端缘21dee的直径尺寸D21d小的情况。即,意味着圆盘部件62的凸部向比辊21d的端缘21dee更靠辊21d的旋转半径方向Drd的内侧凹陷的情况。由此,不一定需要使圆盘部件62的凸部比辊21d的端缘21dee更向辊21d的旋转半径方向Drd的外侧突出,也可以根据情况使其比辊21d的端缘21dee更向旋转半径方向Drd的内侧凹陷。
但是,关于该大小的程度为,与辊21d的直径尺寸D21d相比、圆盘部件62的直径尺寸D62越大,则跨架部分13ac成为嵌入圆盘部件62的凹部而钩挂的状态的位置,越是成为从跨架部分13ac向外周面21da的载放开始位置Ps(图6A)向旋转方向Dcd的更上游侧离开的位置,因此优选相互的直径尺寸D21d、D62之差较小。同样,与辊21d的直径尺寸D21d相比、圆盘部件62的直径尺寸D62越小,则跨架部分13ac成为嵌入圆盘部件62的凹部而钩挂的状态的位置,越是成为从跨架部分13ac向外周面21da的载放开始位置Ps向旋转方向Dcd的更下游侧离开的位置,因此在该情况下,也优选相互的直径尺寸D21d、D62之差较小。
此外,如该图6B的例那样,在与辊21d的端线21dee的直径尺寸D21d相比、圆盘部件62的凸部的直径尺寸D62更大的情况下,上辊21u的端面21uea所固定的圆盘部件62与下辊21d的端面21dea所固定的圆盘部件62有可能相互发生物理的干扰。因此,为了避免该物理的干扰,在该例中,如该图6B所示那样,使互相的CD方向的位置错开。即,上辊21u的圆盘部件62与下辊21d的圆盘部件62,以相对于CD方向完全不重叠的方式配置为CD方向的相互的位置错开的状态。
此外,在圆盘部件62中在旋转方向Dcd上相互相邻的凸部彼此之间的部分为凹部,但关于该凹部的尺寸,例如将凹部向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的进入容易度作为基准来设定。即,设定为,与跨架部分13ac处的线状弹性部件的半径尺寸相比、凹部的深度尺寸更大,且凹部的旋转方向Dcd的长度(相互相邻的凸部的顶点彼此的直线距离)变大。然后,如此,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变得容易嵌入凹部,并且,一旦嵌入的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难以从凹部脱离,因此较优选。其中,凹部的尺寸并不限于上述,即、凹部的尺寸也可以比上述情况小。
此外,在该例中,如图6A中的放大图所示那样,凹部和凸部的形状分别成为前端变尖的三角形形状,但形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圆弧形状,也可以为矩形形状。
并且,在该例中,多个凸部在旋转方向Dcd上以一定的配置间距P62排列设置,相反地说,多个凹部在旋转方向Dcd上以一定的配置间距P62排列设置,但不限定于此。即,多个凹部和凸部也可以分别随机地在旋转方向Dcd上排列设置。
图7是钩挂部61a的第一变形例的说明图,是该钩挂部61a所设置的接合机构21的概略中心纵截面图。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在该第一变形例中,作为钩挂部61a的圆盘部件62a,也分别设置在上辊21u的CD方向的各端部21ue、21ue以及下辊21d的CD方向的各端部21de、21de。
但是,在该第一变形例中,在各圆盘部件62a的外周缘62ae,沿着旋转方向Dcu、Dcd以一定的配置间距P63a设置有多个附加部63a、63a…。详细地说,各附加部63a具有以阶梯状向旋转半径方向Dru、Drd的外侧突出的台阶部63d。然后,在从该台阶部63d到在旋转方向Dcu、Dcd的上游相邻的下一个附加部63a的台阶部63d为止的区间的部分,外周缘62ae逐渐向旋转半径方向Dru、Drd的内侧凹陷,与该凹陷的尺寸相应地,在上述台阶部63d的位置一直向旋转半径方向Dru、Drd的外侧突出,由此形成各附加部63a。
另外,所述附加部63a、63a…的配置间距P63a被设定为,例如与伸缩性片10的连续方向的线状弹性部件13、13…的配置间距PO的2倍的值为几乎相同值,或者,与搬送机构31的搬送方向的上侧跨架部分13ac的配置间距P13ac、以及下侧跨架部分13ac的配置间距P13ac为大致相同值。
图8是钩挂部61b的第二变形例的说明图,是该钩挂部61b所设置的接合机构21的概略中心纵截面图。在该第二变形例中,作为钩挂部61b的圆盘部件62b,也分别设置在上辊21u的CD方向的各端部21ue、21ue以及下辊21d的CD方向的各端部21de、21de。
但是,在该第二变形例中,在各圆盘部件62b的外周缘62be,沿着旋转方向Dcu、Dcd以一定的配置间距P64b植设有多个销部件64b、64b…。详细地说,各销部件64b分别使自身的长边方向沿着旋转半径方向Dru、Drd而设置,由此,这些销部件64b、64b…作为整体在圆盘部件62b上配置为放射状。
图9A以及图9B是钩挂部61c的第三变形例的说明图。图9A是设置有钩挂部61c的接合机构21的概略中心纵截面图,图9B是图9A中的B-B向视图。此外,图9A是图9B中的A-A向视图。
在该第三变形例中,钩挂部61c在各辊21u、21d的外周面21ua、21da中、设置在CD方向的各端部21uae、21uae、21dae、21dae。即,在CD方向的各端部21uae、21uae、21dae、21dae的各钩挂部61c上穿孔有多个吸气孔h、h…。然后,各吸气孔h、h…进行吸气,由此将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的跨架部分13ac的一部分(在CD方向上与吸气孔h、h…对置的部分13acp(图9B))向吸气孔h、h…内导入,由此,实现跨架部分13ac钩挂到吸气孔h、h…的状态。此外,各吸气孔h、h…的吸气动作例如如下地进行:与各吸气孔h、h…连通而在辊21u、21d内形成的空气的流路(未图示),经由适当的管部件(未图示)与风扇(未图示)等负压源连结。
图10A以及图10B是钩挂部61d的第四变形例的说明图。图10A是设置有钩挂部61d的接合机构21的概略纵截面图,图10B是图10A中的B-B向视图。另外,图10A是图10B中的A-A向视图。
在该第四变形例中,作为钩挂部61d,使用橡胶等能够柔软地弹性变形的刚性的部件66(以下称为弹性变形允许部件66)。即,所述弹性变形允许部件66在各辊21u、21d的CD方向的各端部21ue、21ue、21de、21de分别设置为最外层部66、66、66、66。然后,通过以伸长状态卷绕在搬送机构31上的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的张力,而如图10A所示那样跨架部分13ac陷入弹性变形允许部件66的外周面66a,然后,通过基于该陷入的钩挂,而弹性变形允许部件66作为钩挂部61d起作用。
此外,在图10B的例中,弹性变形允许部件66的外径尺寸D66与辊21u、21d的直径尺寸D21u、D21d成为相同值,但只要线状弹性部件的跨架部分13ac能够陷入弹性变形允许部件66、即弹性变形允许部件66中跨架部分13ac所接触的部分凹陷变形,而跨架部分13ac能够钩挂到该凹陷部分,则弹性变形允许部件66的外径尺寸D66也可以比辊2135u、21d的直径尺寸D21u、D21d小。但是,在弹性变形允许部件66的外径尺寸D66比辊21u、21d的直径尺寸D21u、D21d大的情况下,线状弹性部件的跨架部分13ac的陷入性提高,因此较优选。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是用于使本发明容易理解,不是用于限定地解释本发明。此外,本发明能够不脱离其主旨地进行变更、改进,并且,本发明当然包含其等价物。例如,能够进行如以下所示那样的变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伸缩性片10,例示了在一对连续片11、12彼此之间,伸长状态的线状弹性部件13以沿着与连续片11、12的连续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CD方向、宽度方向)的状态夹装而接合的层压片,但是不限定于此。例如,伸缩性片10也可以是伸长状态的线状弹性部件13相对于一个连续片11(12)以沿着与连续片11(12)的连续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CD方向、宽度方向)的状态接合的片。此外,在该情况下,能够省略上述实施方式的一对连续片11、12中的一方的连续片11(1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的搬送机构31具有一对带状搬送部32、32,各带状搬送部32具有上下一对环状带33u、33d,但不限定于此。即,只要是能够在通过卷绕机构41卷绕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的同时,将该卷绕的连续体13a朝向接合机构21搬送的构成,则也可以是除此以外的构成。例如,也可以代替带状搬送部32而使用螺杆状搬送部。即,螺杆状搬送部具有上下一对圆棒状轴部件,在各圆棒状轴部件的外周面上沿着大致全长形成有螺旋槽,并且围绕圆棒状轴部件的轴芯驱动旋转。而且,也可以是具有所述上下一对圆棒状轴部件的螺杆状搬送部,分别配置在CD方向的两侧的各位置,由此构成为搬送机构。另外,在该情况下,作为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卡合在圆棒状轴部件的外周面的螺旋槽中,然后,在大体维持该卡合状态的同时、圆棒状轴部件围绕轴芯驱动旋转,由此该一对螺杆状搬送部上所卷绕的作为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13a被向搬送方向搬送。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连续方向即MD方向和交叉方向即CD方向的双方相互正交的情况,但不限定于此。即,只要该双方处于相互交叉关系,则也可以不是正交关系。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与在图1B的例中说明的情况同样,将图6A的搬送机构31的厚度方向的中心位置Pc(厚度中心位置Pc),相对于上下方向的位置,与接合机构21的一对辊21u、21d的夹持位置Pn对齐,但不限定于此。即,厚度中心位置Pc也可以从夹持位置Pn向上下方向错开一些。
Claims (10)
1.一种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该伸缩性片为,伸长状态的线状弹性部件以沿着与连续片的连续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的状态接合在上述连续片的表面上,该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一对辊,上述一对辊在通过相互对置的外周面彼此来夹压上述连续片的同时进行驱动旋转,由此沿着上述连续方向输送上述连续片;
搬送机构,上述搬送机构为了将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接合在上述连续片的表面上,而朝向上述一对辊的上述外周面彼此之间搬送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以及
卷绕机构,上述卷绕机构在放出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的同时,将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以伸长状态卷绕在上述搬送机构上,
上述一对辊中的至少一个辊在上述交叉方向的各端部具有作为用于钩挂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的钩挂部的圆盘部件,
载置在上述辊的外周面上的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钩挂在上述钩挂部,由此,限制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相对于上述外周面向上述辊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的双方相对移动。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钩挂部至少为以下情况中的一种:
上述钩挂部遍及上述辊的旋转方向的全周而具有多个凹部以及凸部;或者,
上述钩挂部是供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在上述伸长状态下咬入并钩挂的刚性部件。
3.如权利要求2记载的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钩挂部具有上述凹部以及凸部的情况下,上述凸部与上述外周面成为齐平面、或比上述外周面向上述辊的旋转半径方向的外侧突出。
4.如权利要求3记载的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对辊分别具有上述钩挂部,
上述一对辊中的一个辊的上述凹部以及上述凸部、与另一个辊的上述凹部以及上述凸部被配置为,上述交叉方向的位置相互错开。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记载的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上述连续片作为第一连续片的情况下,上述伸缩性片具有第二连续片,在该第二连续片与上述第一连续片之间夹装有上述伸长状态的线状弹性部件的状态下,该第二连续片与上述第一连续片接合,
上述一对辊中的一个辊在使上述第一连续片卷绕到外周面上的同时进行驱动旋转,由此沿着上述连续方向输送上述第一连续片,
上述一对辊中的另一个辊在使上述第二连续片卷绕到上述外周面上的同时进行驱动旋转,由此沿着上述连续方向输送上述第二连续片,
上述搬送机构将上述搬送机构上卷绕的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朝向上述第一连续片与上述第二连续片之间搬送,该第一连续片与该第二连续片通过上述一个辊和上述另一个辊这双方而重叠地接合。
6.一种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该伸缩性片为,伸长状态的线状弹性部件以沿着与连续片的连续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的状态接合在上述连续片的表面上,该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一对辊,上述一对辊在通过相互对置的外周面彼此来夹压上述连续片的同时进行驱动旋转,由此沿着上述连续方向输送上述连续片;
搬送机构,上述搬送机构为了将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接合在上述连续片的表面上,而朝向上述一对辊的上述外周面彼此之间搬送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以及
卷绕机构,上述卷绕机构在放出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的同时,将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以伸长状态卷绕在上述搬送机构上,
在上述一对辊中的至少一个辊的外周面的、上述交叉方向的各端部具有用于钩挂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的钩挂部,
载置在上述辊的外周面上的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钩挂在上述钩挂部,由此,限制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相对于上述外周面向上述辊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的双方相对移动。
7.如权利要求6记载的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钩挂部遍及上述辊的旋转方向的全周而具有通过吸气将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的一部分引入并钩挂的多个吸气孔。
8.如权利要求6或7记载的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上述连续片作为第一连续片的情况下,上述伸缩性片具有第二连续片,在该第二连续片与上述第一连续片之间夹装有上述伸长状态的线状弹性部件的状态下,该第二连续片与上述第一连续片接合,
上述一对辊中的一个辊在使上述第一连续片卷绕到外周面上的同时进行驱动旋转,由此沿着上述连续方向输送上述第一连续片,
上述一对辊中的另一个辊在使上述第二连续片卷绕到上述外周面上的同时进行驱动旋转,由此沿着上述连续方向输送上述第二连续片,
上述搬送机构将上述搬送机构上卷绕的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朝向上述第一连续片与上述第二连续片之间搬送,该第一连续片与该第二连续片通过上述一个辊和上述另一个辊这双方而重叠地接合。
9.一种伸缩性片的制造方法,该伸缩性片为,伸长状态的线状弹性部件以沿着与连续片的连续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的状态接合在上述连续片的表面上,上述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如下工序:
对通过相互对置的外周面彼此来夹压上述连续片的一对辊进行驱动旋转,由此沿着上述连续方向输送上述连续片;
为了将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接合在上述连续片的表面上,通过搬送机构朝向上述一对辊的上述外周面彼此之间搬送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以及
在放出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的同时,将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以伸长状态卷绕在上述搬送机构上,
上述一对辊中的至少一个辊在上述交叉方向的各端部具有作为用于钩挂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的钩挂部的圆盘部件,
通过上述钩挂部来限制载置在上述辊的外周面上的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相对于上述外周面向上述辊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的双方相对移动。
10.一种伸缩性片的制造方法,该伸缩性片为,伸长状态的线状弹性部件以沿着与连续片的连续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的状态接合在上述连续片的表面上,上述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如下工序:
对通过相互对置的外周面彼此来夹压上述连续片的一对辊进行驱动旋转,由此沿着上述连续方向输送上述连续片;
为了将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接合在上述连续片的表面上,通过搬送机构朝向上述一对辊的上述外周面彼此之间搬送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以及
在放出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的同时,将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以伸长状态卷绕在上述搬送机构上,
在上述一对辊中的至少一个辊的外周面的、上述交叉方向的各端部具有用于钩挂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的钩挂部,
通过上述钩挂部来限制载置在上述辊的外周面上的上述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相对于上述外周面向上述辊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的双方相对移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88256A JP6035143B2 (ja) | 2012-12-28 | 2012-12-28 | 伸縮性シート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
JP2012-288256 | 2012-12-2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08371A CN103908371A (zh) | 2014-07-09 |
CN103908371B true CN103908371B (zh) | 2019-01-18 |
Family
ID=51034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74102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08371B (zh) | 2012-12-28 | 2013-12-27 | 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035143B2 (zh) |
CN (1) | CN103908371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59958A (ja) * | 1982-09-24 | 1984-04-05 | 株式会社 高分子加工研究所 | 糸の斜交三軸不織布の製法 |
US5429694A (en) * | 1994-04-05 | 1995-07-04 | Paragon Trade Brands,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pplying tensioned elastic to material |
SE508630C2 (sv) * | 1995-02-02 | 1998-10-19 | Sca Hygiene Prod Ab | Sätt och anordning för att lägga en tråd på ett underlag |
US7468114B2 (en) * | 2002-11-13 | 2008-12-23 | Kao Corporation | Composite sheet and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US7513969B2 (en) * | 2004-10-15 | 2009-04-07 |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 Method for producing a corrugated stretch laminate with a free formed printed elastic member |
CN102665626B (zh) * | 2009-12-04 | 2014-07-23 | 花王株式会社 | 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
JP5639771B2 (ja) * | 2010-03-10 | 2014-12-10 |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 伸縮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
US9067357B2 (en) * | 2010-09-10 | 2015-06-30 |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 Method for deforming a web |
WO2012057030A1 (ja) * | 2010-10-28 | 2012-05-03 | 花王株式会社 | 伸縮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JP5089761B2 (ja) * | 2010-12-10 | 2012-12-05 | 花王株式会社 | 伸縮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
2012
- 2012-12-28 JP JP2012288256A patent/JP603514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
- 2013-12-27 CN CN201310741022.9A patent/CN10390837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035143B2 (ja) | 2016-11-30 |
CN103908371A (zh) | 2014-07-09 |
JP2014129621A (ja) | 2014-07-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508454A1 (en) | Belt-form body supply device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 |
JP5828513B2 (ja) | 伸縮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
TWI487511B (zh) | Production method of stretchable sheet body | |
EP3415131B1 (en) | A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elastic composite tape with intermittent elastic sections | |
EP2647496B1 (en) |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stretch sheet | |
JP4799343B2 (ja) | 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加工装置 | |
CN103908371B (zh) | 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 |
CN112955391A (zh) | 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卷绕体的形成方法及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卷绕体 | |
CN104797222B (zh) | 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 |
JP2012120571A (ja) | 伸縮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
JP6140443B2 (ja) | 伸縮性シート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 |
JP6134512B2 (ja) | 伸縮性シート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 |
CN103908379B (zh) | 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 |
JP5948239B2 (ja) | 伸縮性シート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 |
JP6008703B2 (ja) | 伸縮性複合シート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 |
CN103908368B (zh) | 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 |
JP6078337B2 (ja) | 伸縮性シートの製造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18 Termination date: 20191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