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86673A - 记录装置及被记录介质向输送路径的导入方法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及被记录介质向输送路径的导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86673A
CN104786673A CN201510028772.0A CN201510028772A CN104786673A CN 104786673 A CN104786673 A CN 104786673A CN 201510028772 A CN201510028772 A CN 201510028772A CN 104786673 A CN104786673 A CN 1047866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medium
tape deck
air supplying
supplying part
driven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2877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86673B (zh
Inventor
佐佐木恒之
原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7866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866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866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866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24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air blast or suction apparatus
    • B65H29/245Air blast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95Detecting means for copy material, e.g. for detecting or sensing presence of copy material or its leading or trailing en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36Blanking or long feeds; Feeding to a particular line, e.g. by rotation of platen or feed roll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2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air-blast or suction device
    • B65H5/228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air-blast or suction device by air-blast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02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20Location in space
    • B65H2511/22Dista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20Location in space
    • B65H2511/24Irregularities, e.g. in orientation or skew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50Occurence
    • B65H2511/51Prese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5/00Physical entit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H2511/00 or B65H2513/00
    • B65H2515/20Volume; Volume flow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53/00Sensing or detecting means
    • B65H2553/80Arangement of the sensing means
    • B65H2553/82Arangement of the sensing means with regard to the direction of transport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装置及被记录介质向输送路径的导入方法,其提高向输送路径导入被记录介质时的操作性。所述记录装置具备:安置被记录介质(P)的安置部(14);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输送的输送部(9);被设置于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路径上并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检测的检测部(6);对输送部(9)进行控制的控制部(18),输送部(9)具有:驱动辊(5),其被设置为能够与被记录介质(P)的第一面(17)接触并对第一面(17)施加输送力;送风部(7),其被设置在与驱动辊(5)对置的位置处并能够朝向被记录介质(P)的第二面(16)送风,当检测部(6)检测出被记录介质(P)时,控制部(18)以使送风部(7)送风的方式对输送部(9)进行控制。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及被记录介质向输送路径的导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装置及被记录介质向输送路径的导入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使用了如下的记录装置,即,利用具有驱动辊的输送部来对被记录介质进行输送的记录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利用如下的输送部来对被记录介质进行输送的记录装置,所述输送部被设置于被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径上,且由具有驱动辊并且对被记录介质进行夹持的辊对构成。
但是,如上文所述的现有的记录装置存在如下的情况,即,在向输送路径导入被记录介质时,一旦向该被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径导入了被记录介质之后,便会因该被记录介质的自重等而引起被记录介质从输送路径脱离的情况。
由此,现有的记录装置在向输送路径导入被记录介质时的操作性不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527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向输送路径导入被记录介质时的操作性。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第一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安置部,其对被记录介质进行安置;输送部,其对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输送;检测部,其被设置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径上,并对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检测;控制部,其对所述输送部进行控制,所述输送部具有:驱动辊,其被设置为能够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第一面接触,并对所述第一面施加输送力;送风部,其被设置于与所述驱动辊对置的位置处,并能够向所述被记录介质的第二面进行送风,所述控制部以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出所述被记录介质时使所述送风部送风的方式对输送部进行控制。
根据本方式,当所述检测部检测出所述被记录介质时,所述控制部以使所述送风部送风的方式对所述输送部进行控制。当从所述送风部送风时,在将所述被记录介质导入了所述驱动辊与所述送风部对置的位置处时,通过来自所述送风部的风而使所述被记录介质保持压贴在所述驱动辊上。因此,在将所述被记录介质导入了该被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径之后,能够抑制由该被记录介质的自重等引起被记录介质从输送路径脱离的情况。由此,能够提高向输送路径导入被记录介质时的操作性。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安置部,其对被记录介质进行安置;输送部,其对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输送;检测部,其被设置于所述安置部上,并对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检测;控制部,其对所述输送部进行控制,所述输送部具有:驱动辊,其被设置为能够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第一面接触,并对所述第一面施加输送力;送风部,其被设置于与所述驱动辊对置的位置处,并能够向所述被记录介质的第二面进行送风,所述控制部以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出所述被记录介质时使所述送风部送风的方式对所述输送部进行控制。
此处,“安置部”是指,为了将被记录介质输送到执行记录的区域内而对该被记录介质进行安置的部件。例如,对卷筒状的被记录介质进行安置的安置部、或对单页状的被记录介质进行安置的被称为供纸(馈送)托盘及供纸(馈送)盒等的部件相当于所述安置部。
根据本方式,当所述检测部检测出所述被记录介质时,即,所述控制部以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出所述被记录介质已被安置于所述安置部中时使所述送风部送风的方式对所述输送部进行控制。当从所述送风部送风时,在将了所述被记录介质导入了所述驱动辊与所述送风部对置的位置处时,通过来自所述送风部的风而使所述被记录介质压贴地保持在所述驱动辊上。因此,在将所述被记录介质导入了该被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径之后,能够抑制由该被记录介质的自重等为引起被记录介质从输送路径脱离的情况。由此,能够提高向输送路径导入被记录介质时的操作性。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式中,所述检测部被设置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所述输送部的下游侧。
根据本方式,所述检测部被设置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所述输送部的下游侧。因此,所述检测部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出所述被记录介质已被导入至所述驱动辊与所述送风部对置的位置处。因此,能够抑制所述被记录介质被导入所述驱动辊与所述送风部对置的位置之前徒劳地从送风部进行送风的情况。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至第三方式中的任一个方式中,所述送风部通过所述控制部的控制而能够对送风量进行调节。
根据本方式,所述送风部通过所述控制部的控制而能够对送风量进行调节。即,能够对通过所述输送部中的所述驱动辊和由所述送风部所吹送的风而产生的对所述被记录介质的夹持力进行调节。因此,通过根据例如所使用被记录介质等而对所述送风量进行调节,从而能使所述输送部高精度地对被记录介质进行输送而抑制输送不良。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四方式中,具备输送量检测部,所述输送量检测部能够对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量进行检测,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输送量检测部所检测到的所述输送量而能够对所述送风部的送风量进行调节。
根据本方式,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输送量检测部所检测到的所述输送量而能够对所述送风部的送风量进行调节。因此,例如在所述输送量检测部所检测到的所述输送量与预定的量不同的情况下,对所述送风量进行调节,从而对随着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而产生的所述输送部中的夹持力以及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张力等进行调节,由此能够调节所述输送量。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四或第五的方式中,所述送风部通过所述控制部的控制而能够在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对送风量进行调节。
根据本方式,所述送风部通过所述控制部的控制而能够在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对送风量进行调节。因此,通过在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对输送量进行调节,而能够可靠地对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输送。
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六方式中,具备宽度检测不,所述宽度检测不能够对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所述被记录介质的宽度进行检测,所述控制部能够根据所述宽度检测部所检测到的所述宽度而对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所述送风部的送风量进行调节。
根据本方式,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宽度检测部所检测到的所述宽度而能够对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所述送风部的送风量进行调节。因此,由于能够根据所使用的被记录介质的宽度而对所述送风量进行调节,因此,例如在使用了宽度较窄的被记录介质的情况下,能够对在与该被记录介质不对置的位置处进行送风的这种浪费进行抑制。
本发明的第八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六或第七方式中,具备斜行输送检测部,所述斜行输送检测部在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斜行输送的情况下能够对斜行方向进行检测,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斜行输送检测部所检测到的斜行方向而能够对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所述送风部的送风量进行调节。
根据本方式,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斜行输送检测部所检测到的斜行方向而能够对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所述送风部的送风量进行调节。因此,在由所述被记录介质斜行而引起在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张力在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有所不同的情况下,能够对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所述送风部的送风量进行调节,并通过减少所述张力之差来减少或修正所述被记录介质的斜行。
本发明的第九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至第八中的任一个方式中,所述送风部为能够吹出离子的风扇。
根据本方式,所述送风部为能够吹出离子的风扇。因此,通过在记录之前利用所述离子来去除所述被记录介质的静电,从而能够提高记录质量。
本发明的第十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至第九中的任一个方式中,具备在所述被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的记录部,所述控制部根据是否处于所述记录部向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记录动作中,而能够对所述送风部的送风量进行调节。
根据本方式,所述控制部根据是否处于所述记录部向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记录动作中,而能够对所述送风部的送风量进行调节。因此,例如在进行记录动作以外时,能够将所述送风部的送风量减弱为所述被记录介质不会移动的情程度。由此,通过在所述输送部中以较强的夹持力持续进行夹持,而能够抑制使所述被记录介质遭到损害的情况。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式的向被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径的导入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安置工序,将被记录介质安置在记录装置上;检测工序,对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检测;送风工序,当通过所述检测工序而检测出所述被记录介时,从送风部朝向驱动辊送风,所述驱动辊被设置为能够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第一面接触,并对所述第一面施加输送力,所述送风部被设置于与所述驱动辊对置的位置处并能够向所述被记录介质的第二面进行送风。
根据本方式,在所述送风工序中,当通过所述检测工序而检测出所述被记录介质时,从所述送风部向所述驱动辊进行送风。当从所述送风部送风时,在将所述被记录介质导入了所述驱动辊与所述送风部对置的位置处时,通过来自所述送风部的风而使所述被记录介质压贴保持在所述驱动辊上。因此,在将所述被记录介质导入了该被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径之后,能够抑制由该被记录介质的自重等而引起被记录介质从输送路径脱离的情况。由此,能够提高向输送路径导入被记录介质时的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概要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框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概要俯视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概要俯视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概要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向被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径的导入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记录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图1至图5)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概要侧视图。
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在输送方向A上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输送,并将被记录介质P从被记录介质P的安置部14起,经由作为被记录介质P的支承部的压印板2、压印板3及压印板4而输送至被记录介质P的收卷部15。即,从安置部14至收卷部15为止为记录装置1中的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路径,压印板2、压印板3及压印板4为被设置于该输送路径上的被记录介质P的支承部。另外,安置部14向旋转方向C进行旋转从而使被记录介质P输出,收卷部15向旋转方向C进行旋转从而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收卷。
另外,虽然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为能够对卷筒状的被记录介质P实施记录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这种结构,也可以为能够对单页状的被记录介质P实施记录的结构。在为能够对单页状的被记录介质P实施记录的结构的情况下,作为被记录介质P的安置部14,可以使用例如被称为所谓的供纸(馈送)托盘及供纸(馈送)盒等的部件。此外,作为被记录介质P的回收部且作为收卷部15以外的回收部的示例,也可以使用例如被称为所谓的排出用接收部、排纸(排出)托盘及排纸(排出)盒等的部件。
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在压印板2与压印板3之间设置有驱动辊5,并且在与驱动辊5相对的位置(上部)处设置有作为送风部的风扇7。风扇7能够向朝向驱动辊5的方向D进行送风。而且,能够通过该风扇而使被记录介质P压贴在驱动辊5上。通过这种结构,由驱动辊5和风扇7构成了输送部9。
用另一种方式描述为,输送部9具有:驱动辊5,其设置于能够与被记录介质P的第一面17(与记录面相对的背面)接触,并对第一面17施加输送里;风扇7,其被设置于与驱动辊5对置的位置处,并能够像被记录介质P的第二面16(记录面)送风。
由此,本实施例的输送部9能够在无需在从动辊与驱动辊之间接触地夹持被记录介质P的条件下,对该被记录介质P进行输送。因此,抑制了随着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而引起的辊痕的附着等的输送不良。特别是,成为如下结构,即,能够防止从动辊的痕迹附着在被记录介质P的记录面侧的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使用了以记录面成为外侧的方式而被收卷的卷筒式的被记录介质,因此在将被记录介质P从安置部14送出时,安置部14绕旋转轴向旋转方向C进行旋转。另一方面,在使用了以记录面成为内侧的方式而被收卷的卷筒式的被记录介质P的情况下,安置部14能够绕旋转轴向与旋转方向C相反方向进行旋转从而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输出。
而且,同样,由于本实施例的收卷部15以被记录介质的记录面成为外侧的方式而进行收卷,因此收卷部15绕旋转轴向旋转方向C进行旋转。另一方面,在以记录面成为内侧的方式而进行收卷的情况下,收卷部15能够绕旋转轴向与旋转方向C相反的方向进行旋转从而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收卷。
在作为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路径的输送方向A上的输送部9的下游侧处,设置有作为检测被记录介质P的检测部的光学式的传感器6。传感器6对被记录介质P被导入至驱动辊5与风扇7对置的位置处的情况进行检测。
此外,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在与压印板3相对的一侧具备作为记录部的记录头12。记录装置1在经由滑架11而使记录头12在与输送方向A交叉的方向B上进行往复移动的同时,使油墨从记录头12的油墨喷出面F向被记录介质P喷出从而形成所需的图像。
另外,虽然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具备在进行往复移动的同时进行记录的记录头12,但也可以为如下的记录装置,即,具备在与输送方向A交叉的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喷出油墨的喷嘴的所谓的行式头的记录装置。
此处,“行式头”是指如下的记录头,所述记录头以使与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A交叉的交叉方向上所形成的喷嘴的区域,能够覆盖所述被记录介质P的所述交叉方向整体的方式被设置,并且被用于对记录头或被记录介质中的一方进行固定并使另一方进行移动而形成图像的记录装置。另外,行式头的所述交叉方向的喷嘴的区域,也可以不对记录装置所对应的整个被记录介质P的所述交叉方向整体进行覆盖。
此外,在滑架11上设置有兼具如下功能的传感器10,即,作为能够对与输送方向A交叉的方向B上的被记录介质P的宽度进行检测的宽度检测部的功能、和作为在被记录介质P被进行斜行输送的情况下能够对其斜行方向进行检测的斜行输送检测部的功能。下文,对传感器10进行详细说明。
此外,在压印板3上设置有作为能够对被记录介质的输送量进行检测的输送量检测部的传感器8。另外,虽然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1的压印板3上具备传感器8,也可以在其他的位置具备传感器8。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输送部被设置在输送方向A上的记录头12的上游侧。但是,输送部9也可以在输送方向A上隔着记录头12而被设置于两侧。在输送部9被设置于所述两侧上的结构中,由于能够在所述两侧将被记录介质P压贴在驱动辊5上,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卡纸等的输送不良。
在此,输送部9的风扇7为吹出离子的风扇。以另一种方式来描述,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相对于记录头12而在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处设置有能够吹出离子的风扇。因此,通过记录头12进行记录之前利用所述离子来去除被记录介质P的静电从而能够提高记录质量。而且,通过使输送部9兼具被记录介质P的静电去除部的功能,从而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另外,虽然吹出离子的具体的实施例为在本实施例中被使用的风扇,但是可以列举出离子产生器与风扇成为一体的离子去除器。然而,并不限定于离子去除器。此外,具有吹出离子的风扇以外的风扇的结构也可以包括在本发明中。
此外,如作为图1及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的图2所示,输送部9的风扇7向作为远离记录头12的方向的方向D进行送风。具体而言,风扇7朝向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而向方向D进行送风。因此,抑制了从风扇7所送出的风对从记录头12被喷出的油墨的飞行状态造成影响,从而使向被记录介质的喷落位置产生偏移的情况。此外,附着在被记录介质P的第二面16上的异物通过送风而被去除,从而能够抑制记录不良的发生。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风扇7以使风朝向与记录头所处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流通的方式进行送风,但是也可以以使风朝向与记录头所处的方向交叉的方向流通的方式进行送风。在该情况下,抑制了从在记录头12和被记录介质P之间浮游的记录头12被喷出的油墨的烟雾再次附着于记录头12上的情况,从而能够使油墨稳定地从记录头12喷出。但是,风扇7的送风方向为朝向记录头12的方向的结构也可以包括在本发明中。风扇7a、7b、7c及7d也可以是如下结构,即,根据在输送方向下游侧向方向B移动的滑架11的位置而能够单独地改变风向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即,以使风朝向与朝向记录头12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流通的方式,使在方向B上的滑架11的移动方向上位于下游侧的风扇朝向该下游侧进行送风,并且使在方向B上的滑架11的移动方向上位于下游侧的风扇朝向该下游侧进行送风。
接下来,对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的电结构进行说明。
图3为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的框图。
在控制部中,设置有负责记录装置1的整体的控制的CPU19。CPU19经由系统总线20而连接有对CPU所执行的各种控制程序或维护程序等进行存储的ROM21和、能够对数据进行临时存储的RAM22。
此外,CPU19经由系统总线20而与用于驱动记录头12的头驱动部23连接。
此外,CPU19经由系统总线20而与用于驱动如下电机的电机驱动部24连接,所述电机包括:用于使滑架11移动的滑架电机25、作为安置部14的驱动源的输出电机26、作为驱动辊5的驱动源的输送电机27、作为收卷部15的驱动源的收卷电机28。
此外,CPU19经由系统总线20而与用于驱动风扇7的风扇驱动部30连接。
另外,CPU19经由系统总线20而与输入输出部31连接,输入输出部31与传感器6、传感器8、传感器10、以及作为向记录装置1输入记录数据等的外部装置的PC29连接。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具备: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安置的安置部14、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输送的输送部9、和对被设置于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路径上的被记录介质P进行检测的传感器6。
而且,控制部12能够对输送部9进行控制,并以在传感器6检测出被记录介质P时使风扇7送风的方式对输送部9进行控制。
当从风扇7被送风时,在将被记录介质P导入了驱动辊5与风扇7对置的位置处时,通过来自风扇7的风而使被记录介质P压贴保持在驱动辊5上。因此,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在将被记录介质P导入了该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路径之后,抑制了由该被记录介质P的自重等而引起的被记录介质P从输送路径脱离的情况。由此,提高了向输送路径导入被记录介质P时的操作性。
此外,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的传感器6被设置于输送方向A上的输送部9的下游侧。
因此,传感器6高精度地对被记录介质P被导入了驱动辊5与风扇7对置的位置处的情况进行检测。因此,抑制了在被记录介质P被导入驱动辊5与风扇7对置的位置之前徒劳地从送风部进行送风的情况。
此外,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的风扇7通过控制部18的控制而能够对送风量进行调节。详细而言,能够对下文所述的方向B上的送风量进行调节,并且能够对从风扇7吹送的整体的送风量进行调节。因此,能够对因输送部9中的驱动辊5和由风扇7所吹送的风而产生的对被记录介质P的夹持力进行调节。
因此,成为如下结构,即,通过例如根据所使用的被记录介质P等而对送风量进行调节,从而输送部9能够高精度地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输送,由此能够对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的输送不良进行抑制的结构。
此外,如图2所示,优选为,以在不超过连结了外缘部32的直线34的范围R1内进行夹持的方式对输送量进行调节,所述外缘部32为驱动辊5的旋转轴33和压印板3中的输送方向A上的下游侧端部。通过设置为这种结构而能够稳定地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输送。
此外,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具备能够对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量进行检测的传感器8。
而且,控制部18能够根据传感器8所检测到的输送量对风扇7的送风量进行调节。
因此,例如在传感器8所检测到的输送量与预定的量不同的情况下,对送风量进行调节,由此对随着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而产生的对输送部9上的夹持力以及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A上的张力等进行调节,从而调节了所述输送量。
此外,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具备作为在被记录介质P上进行记录的记录部的记录头12。
而且,控制部18根据是否处于记录头12向被记录介质P的记录动作中,而能够对风扇7的送风量进行调节。
因此,例如,在进行记录动作以外的动作中,能够将风扇7的送风量减弱至被记录介质P不会移动的程度。此外,在滑架11未处于压印板3上的区域内的情况下,也可以停止风扇7的送风。由此,成为如下的结构,即,能够抑制因在输送部9中以较强的夹持力持续进行夹持而使被记录介质P遭到损害的情况的结构。
接下来,对风扇7、传感器7及传感器10的详细的结构以及功能进行说明。
图4及图5为表示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的概要俯视图。详细而言,图4表示记录装置1的压印板3中能够使用的被记录介质P的支承位置。而且,图5模式化地表示被记录介质实施了斜行输送的情况。
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的风扇7成为如下的结构,即,在方向B上被划分为风扇7a、风扇7b、风扇7c以及风扇7d四个部分而构成,并且控制部18通过单独地控制风扇7a、风扇7b、风扇7c以及风扇7d从而对方向B上的送风量进行调节。
即,风扇7通过控制部18的控制而能够在与输送方向A交叉的方向B上对送风量进行调节。因此,成为如下的结构,即,通过在方向B上对送风量进行调节,而能够可靠地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输送。
另外,虽然本实施例的风扇7在方向B上被划分为四部分而构成,但是也可以是三部分以下或五部分以上。此外,能够通过将风扇7的吹出口缩窄来提高到所需的风速。为吹出暖风而可以内置加热器,通过使被记录介质P被加热器加温,从而在使油墨从记录头12的油墨喷出面F向被记录介质P喷出从而形成所需的图像时,进一步促进油墨的干燥。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作为传感器8而在方向B上从相当于图4及图5中的右侧的初始位置侧起依次设置有传感器8a、传感器8b以及传感器8c。
此外,传感器6位于方向B上的初始位置侧,并被设置在与压印板3对置的位置处。
另外,传感器8及传感器6的配置或数量并不限定于本实施例的配置或数量。
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如图4所示,作为被记录介质P而能够使用在方向B上的宽度为L1的被记录介质P1和在方向B上的宽度为L2的被记录介质P2。另外,被记录介质P的宽度能够通过如下方式进行检测,即,滑架11在方向B上移动的同时,传感器10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检测。即,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具备作为能够对方向B上的被记录介质P的宽度进行检测的宽度检测部的传感器10。
而且,控制部18能够根据传感器10所检测到的被记录介质P的宽度而对方向B上的风扇7的送风量进行调节。
因此,能够根据所使用的被记录介质P的宽度为对风扇7的送风量进行调节。例如,在使用了宽度较窄的被记录介质P2的情况下,以如下的方式进行控制,即,使与该被记录介质P2不对置的位置处的风扇7d不进行送风,从而能够对在与被记录介质P不相对的位置处进行送风的这种浪费进行抑制。
另外,虽然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为能够使用宽度为L1的被记录介质P1和宽度L2的被记录介质P2的结构,但是也可以为能够使用三种以上的宽度的被记录介质P的结构。
此外,如上所述,传感器10形成如下的结构,即,在被记录介质P进行斜行输送的情况下能够对斜行方向进行检测。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传感器10成为如下的结构,即,能够在输送方向A上的多个检测位置对被记录介质P与传感器10之间的距离(PG)进行测量。在此,如图5所示,例如在被记录介质随着向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被输送而向方向B上的初始位置侧(图中右侧)的方向斜行的情况下,将产生越趋于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行而越朝向图中右侧的皱褶W。在产生了这种皱褶W的情况下,传感器10将检测出PG异常,所述PG异常为,输送方向A的与上游侧的检测位置相比更靠下游侧的检测位置成为图中右侧。通过这样的结构,传感器10成为如下的结构,即,能够在被记录介质P进行斜行输送的情况下对斜行方向进行检测。
然而,传感器10的结构不限定于这种结构。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具备能够在被记录介质P进行斜行输送的情况下对斜行方向进行检测的传感器10。
而且,控制部18能够根据传感器10所检测到的斜行方向而对与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风扇7的送风量进行调节。
因此,成为如下的结构,即,在由被记录介质P斜行而引起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A上的张力在方向B上有所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对方向B上的风扇7的送风量进行调节,并通过减少方向B上的张力之差来减少或修正被记录介质P的斜行。例如,在被记录介质P被间歇输送的情况下,在经由滑架11而使记录头12在与输送方向A交叉的方向B上进行往复移动的同时,使油墨从记录头12的油墨喷出面F向被记录介质P喷出从而形成图像时,将方向B上的风扇7a、风扇7b、风扇7c以及风扇7d的送风量设为固定,在图像形成后的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时,使风扇7a及风扇7b的送风量减少为小于风扇7c及风扇7d的送风量,使风扇7c及风扇7d的送风量大于风扇7a及风扇7b的送风量。在形成图像时,通过风扇7a、风扇7b、风扇7c以及风扇7d的送风量发生变化,从而能够对被记录介质P从压印板3上翘起而与滑架11接触的不良情况进行抑制。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作为能够对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量进行检测的输送量检测部的传感器8在方向B上具有多个传感器8a、传感器8b及传感器8c,由于传感器8a、传感器8b及传感器8c所检测出的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量不同,因此也能够对斜行方向进行检测。而且,控制部18能够根据传感器8所检测到的斜行方向而对与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风扇7的送风量进行调节。
实施例二(图6)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实施例2的记录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图6表示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的概要侧视图。另外,与上述实施例共同的结构部件用相同的符号进行标记,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另外,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除了如下结构之外,与实施例1的记录装置1为相同的结构,所述结构为,将在输送部9的下游侧上设置有作为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检测的检测部的光学式的传感器6替换为,在安置部14上设置有作为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检测的检测部的光学式的传感器13。
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具备与实施例1的记录装置1相同的结构的安置部14和输送部9。
此外,如上所述,在安置部14上设置有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检测的传感器13。
而且,控制部18以在传感器13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检测时使风扇7送风的方式对输送部9进行控制。
由此,本实施例的控制部18以在传感器13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检测时,即在传感器13检测出被记录介质P已被安置于安置部14中时,使风扇7送风的方式对输送部9进行控制。因此,与实施例1的记录装置同样,被记录介质P导入了该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路径之后,能够抑制由该被记录介质P的自重等引起被记录介质P从输送路径脱离的情况。由此,能够提高向输送路径导入被记录介质P时的操作性。
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在从被记录介质被安置在安置部14中时起至被记录介质P被导入至该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路径上为止的时间超过预定的时间的情况下,控制部以使来自风扇7的送风停止的方式进行控制。
向被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径的导入方法的实施例(图7)
接下来,对向使用了实施例1的记录装置1的被记录介质向输送路径的导入方法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7为向本实施例的被记录介质向输送路径的导入方法的流程图。
在向本实施例的被记录介质向输送路径的导入方法中,最初,在步骤S110的安置工序中,由用户将被记录介质P安置于记录装置1的安置部14中。
当通过用户来设置被记录介质P时,在步骤S120的检测工序中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检测。另外,本步骤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使用实施例1的记录装置,因此为用户向输送路径导入被记录介质P,并通过传感器6对被导入至输送路径中的被记录介质P进行检测的步骤。然而,例如也可以是如下的步骤,即,使用实施例2的记录装置1,并通过传感器13对被安置于安置部14中的被记录介质P进行检测。
当通过步骤S120而检测出被记录介质P时,在步骤S130的送风工序中,从风扇7朝向驱动辊5进行送风,所述驱动辊5被设置为能够与被记录介质P的第一面17接触并对第一面17施加输送力,所述风扇7被设置于与驱动辊5相对的位置处并能够向被记录介质P的第二面16进行送风。
在本实施例的被记录介质向输送路径的导入方法中,在将被记录介质P导入了该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路径之后,能够抑制由该被记录介质P的自重等而引起的被记录介质P从输送路径脱离得情况。由此,能够提高向输送路径导入被记录介质P时的操作性。
符号说明
1…记录装置;2…压印板;3…压印板;4…压印板;5…驱动辊;6…传感器(检测部);7…风扇(送风部);8…传感器(输送量检测部);9…输送部;10…传感器(宽度检测部、斜行输送检测部);11…滑架;12…记录头;13…传感器(检测部);14…安置部;15…收卷部;16…被记录介质P的第二面;17…被记录介质P的第一面;18…控制部;19…CPU;20…系统总线;21…ROM;22…RAM;23…头驱动部;24…电机驱动部;25…滑架电机;26…输出电机;27…输送电机;28…收卷电机;29…PC;30…风扇驱动部;31…输入输出部;32…压印板3的外缘部;33…驱动辊5的旋转轴;34…连结了旋转轴33和外缘部32的直线;P…被记录介质。

Claims (11)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安置部,其对被记录介质进行安置;
输送部,其对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输送;
检测部,其被设置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径上,并对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检测;
控制部,其对所述输送部进行控制,
所述输送部具有:
驱动辊,其被设置为能够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第一面接触,并对所述第一面施加输送力;
送风部,其被设置于与所述驱动辊对置的位置处,并能够向所述被记录介质的第二面进行送风,
所述控制部以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出所述被记录介质时使所述送风部送风的方式对输送部进行控制。
2.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安置部,其对被记录介质进行安置;
输送部,其对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输送;
检测部,其被设置于所述安置部上,并对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检测;
控制部,其对所述输送部进行控制,
所述输送部具有:
驱动辊,其被设置为能够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第一面接触,并对所述第一面施加输送力;
送风部,其被设置于与所述驱动辊对置的位置处,并能够向所述被记录介质的第二面进行送风,
所述控制部以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出所述被记录介质时使所述送风部送风的方式对输送部进行控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被设置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所述输送部的下游侧。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部通过所述控制部的控制而能够对送风量进行调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输送量检测部,其能够对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量进行检测,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输送量检测部所检测到的所述输送量而能够对所述送风部的送风量进行调节。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部通过所述控制部的控制而能够在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对送风量进行调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宽度检测部,所述宽度检测部能够对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所述被记录介质的宽度进行检测,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宽度检测部所检测到的所述宽度而能够对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所述送风部的送风量进行调节。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斜行输送检测部,其在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斜行输送的情况下能够对斜行方向进行检测,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斜行输送检测部所检测到的斜行方向而能够对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所述送风部的送风量进行调节。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部为能够吹出离子的风扇。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所述被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的记录部,
所述控制部能够根据是否处于所述记录部向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记录动作中,而对所述送风部的送风量进行调节。
11.一种向被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径的导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安置工序,将记录介质安置在记录装置上;
检测工序,对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检测;
送风工序,当通过所述检测工序而检测出所述被记录介质时,从送风部朝向驱动辊进行送风,所述驱动辊被设置为能够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第一面接触并对所述第一面施加输送力,所述送风部被设置于与所述驱动辊对置的位置处并能够向所述被记录介质的第二面进行送风。
CN201510028772.0A 2014-01-22 2015-01-20 记录装置及被记录介质向输送路径的导入方法 Active CN1047866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09702A JP6288426B2 (ja) 2014-01-22 2014-01-22 記録装置及び被記録媒体の搬送経路への導入方法
JP2014-009702 2014-01-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86673A true CN104786673A (zh) 2015-07-22
CN104786673B CN104786673B (zh) 2019-01-22

Family

ID=53544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28772.0A Active CN104786673B (zh) 2014-01-22 2015-01-20 记录装置及被记录介质向输送路径的导入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505576B2 (zh)
JP (1) JP6288426B2 (zh)
CN (1) CN10478667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38969A (zh) * 2018-04-11 2018-08-24 苏州智码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消振传输机构及包括该机构的折叠机
US11485150B2 (en) * 2020-03-24 2022-11-0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apparatu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66536B2 (ja) * 2018-12-14 2023-10-23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7447490B2 (ja) * 2019-12-26 2024-03-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US11148441B1 (en) * 2020-07-28 2021-10-19 Datamax-O'neil Corporation Printing apparatus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239A (ja) * 1996-06-13 1998-01-06 Minolta Co Ltd シート搬送装置
US6367906B1 (en) * 1997-11-14 2002-04-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8037642A (ja) * 2006-08-10 2008-02-21 Fuji Xerox Co Ltd 記録媒体搬送機構及び液滴吐出装置
CN101746122A (zh) * 2008-12-10 2010-06-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US20110292145A1 (en) * 2010-05-26 2011-12-01 Xerox Corporation Media hold-down system having cross process chambering
JP2013107330A (ja) * 2011-11-22 2013-06-06 Seiko I Infotech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CN104228359A (zh) * 2013-06-14 2014-12-2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输送装置以及被输送介质的输送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16573A (ja) * 1985-10-29 1986-06-04 Tokyo Electric Co Ltd 印字装置における用紙有無検出方法
JPH03112676A (ja) * 1989-09-27 1991-05-14 Toshiba Corp 熱転写プリンタ
JP2714472B2 (ja) * 1990-03-12 1998-02-16 三田工業株式会社 ロール紙裁断装置
US5517214A (en) * 1993-07-20 1996-05-14 A.B. Dick Company Ink jet image drier
JPH08217287A (ja) * 1995-02-07 1996-08-27 Canon Inc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3285959A (ja) 2002-03-29 2003-10-07 Seiko Epson Corp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2006232435A (ja) 2005-02-23 2006-09-07 Ricoh Elemex Corp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
JP2007152785A (ja) 2005-12-06 2007-06-21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9062163A (ja) 2007-09-07 2009-03-26 Duplo Seiko Corp 用紙搬送装置
JP2009256061A (ja) * 2008-04-18 2009-11-05 Canon Inc 用紙搬送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JP2009292130A (ja) * 2008-06-09 2009-12-17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EP2322348B1 (en) * 2009-11-12 2012-07-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thod
JP6263918B2 (ja) * 2013-09-19 2018-01-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239A (ja) * 1996-06-13 1998-01-06 Minolta Co Ltd シート搬送装置
US6367906B1 (en) * 1997-11-14 2002-04-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8037642A (ja) * 2006-08-10 2008-02-21 Fuji Xerox Co Ltd 記録媒体搬送機構及び液滴吐出装置
CN101746122A (zh) * 2008-12-10 2010-06-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US20110292145A1 (en) * 2010-05-26 2011-12-01 Xerox Corporation Media hold-down system having cross process chambering
JP2013107330A (ja) * 2011-11-22 2013-06-06 Seiko I Infotech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CN104228359A (zh) * 2013-06-14 2014-12-2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输送装置以及被输送介质的输送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38969A (zh) * 2018-04-11 2018-08-24 苏州智码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消振传输机构及包括该机构的折叠机
US11485150B2 (en) * 2020-03-24 2022-11-0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202891A1 (en) 2015-07-23
CN104786673B (zh) 2019-01-22
JP6288426B2 (ja) 2018-03-07
JP2015136864A (ja) 2015-07-30
US9505576B2 (en) 2016-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86673A (zh) 记录装置及被记录介质向输送路径的导入方法
JP530649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739952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tension control
US20150138266A1 (en) Inkjet prin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a redundant printhead
US9199498B2 (en) Inkjet prin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with feedback control
US10059551B2 (en) Transporting device and printing apparatus
JP2021084358A (ja) 液滴吐出ヘッド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827412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JP2012086447A (ja)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画像記録方法
CN104136226B (zh) 切割移动介质
CN104441979A (zh) 记录装置
CN102555542B (zh) 图像记录装置和图像记录方法
JP2012020550A (ja)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画像記録方法
US20160039231A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4786654A (zh) 记录装置
JP2016107549A (ja) 液体塗布装置の構築方法、及び、液体塗布装置
US20110316913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292422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702266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11628676B2 (en) Record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method
US20230020312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US20230037226A1 (en) Record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method
JP2011184189A (ja) 媒体搬送装置
WO2019187300A1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における印刷媒体加熱方法
JP2020152081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