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71467A - 补中益气汤用作穴位激活剂的新用途 - Google Patents

补中益气汤用作穴位激活剂的新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71467A
CN104771467A CN201510153474.4A CN201510153474A CN104771467A CN 104771467 A CN104771467 A CN 104771467A CN 201510153474 A CN201510153474 A CN 201510153474A CN 104771467 A CN104771467 A CN 1047714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upuncture point
acupoint
buzhong yiqi
amplitude
acupun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5347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穆祥
张涛
董虹
张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Priority to CN20151015347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71467A/zh
Publication of CN1047714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714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补中益气汤用作穴位激活剂的新用途。补中益气汤通过提高经穴区微血管的自律性舒缩运动振幅来激活穴位,增加经络行气血的功能,从而扶正祛邪,治疗疾病。与现有的针灸方式相比,本发明仅仅通过穴位导入或帖敷补中益气汤,来发挥同针灸疗效,不需要专业的人员和专用的工具,不需要针刺治疗,即根据疾病症候、性质进行配穴处方,在穴位施用补中益气汤,通过提高穴位区微血管自律性舒缩活动振幅,激活穴位,通过穴位所属经络的传导作用,调节气血,从而平衡阴阳、调和脏腑;同时显著提高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敏感阈值,改善其结构和功能,确保颉颃性物质处于高位平衡状态,修复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致病因子造成的颉颃性物质间的失衡,从而治疗疾病。

Description

补中益气汤用作穴位激活剂的新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的新用途,具体的说,涉及补中益气汤用于激活穴位,用作穴位激活剂的新用途。
背景技术
穴位是脏腑经络的气血在体表汇集、输注的部位,是中医传统治疗方式之一——针灸的刺激点。
组织形态学的研究结果表明,穴位区普遍存在的结构有感觉神经末梢、植物神经终末、肥大细胞和微血管,且微血管的普遍存在和相对丰富是其他三种结构同时存在且丰富的基础。穆祥等发现微血管的丰富存在是穴位的物质基础。
微血管具有自律性的舒缩活动早已被发现和证实。穆祥等前期研究发现并证实:穴位区皮内的微血管群具有同步舒缩活动的功能,且呈规律的正弦波形,显著区别于非穴位区;同一经脉上不同的穴位之间,其皮肤内的微血管群具有相同的舒缩活动频率;不同经脉上的穴位之间,其皮肤内的微血管群舒缩活动的频率不相同。
关于针灸对穴位区皮肤内微血管群自律性舒缩活动的影响,穆祥等前期研究发现并证实:利用针刺和艾灸等方法刺激穴位,不但能显著提高受刺激穴位区皮肤内微血管群自律性舒缩活动的振幅,而且还能显著提高与受刺激穴位同一经脉上其它穴位区及与受刺激穴位躯体对侧同名的穴位区皮肤内微血管群自律性舒缩活动的振幅,可显著提高与受刺激穴位所在经脉相络属脏腑及受刺激穴位所在经脉相邻的病灶区的血流量。穆祥等前期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并证实:阻断皮肤内微血管群自律性的舒缩活动,则能阻断针刺或艾灸刺激后的上述变化,表明穴位区皮肤内微血管群自律性舒缩活动振幅的提高是针灸效应的关键性志标。
关于提高微血管自律性舒缩活动振幅治疗疾病的机理,除了改善了组织的血液供应外,穆祥等前期研究发现并证实:提高微血管自律性舒缩活动振幅后,能显著提高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敏感阈值;能显著改善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使之更好地维持细胞的环境;能以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扩血管物质和缩血管物质作为信息物质,确保细胞周围的颉颃性物质处于高位平衡状态,从而修复致病因子造成的颉颃性物质间的失衡。
关于提高穴位区皮肤内微血管群自律性舒缩活动的振幅与针灸的疗效,穆祥等前期研究发现并证实:在人体试验中,针刺、艾灸时,微血管群自律性舒缩活动振幅提高的频次与疗效呈正相关,即在10次治疗中,微血管群自律性舒缩活动振幅提高8次以上者,其疗效显著高于8次以下者,提高6次以上者,其疗效显著高于6次以下者;在动物试验中,阻断皮肤内微血管群自律性的舒缩活动,则针刺或艾灸无疗效。表明微血管群自律性舒缩活动振幅的提高是针灸疗效的关键性标志,因此可以认为针灸通过提高微血管舒缩活动的振幅以增加经络行气血的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当前,针灸应用于临床上众多疾病的治疗且疗效显著,但是,因针灸疗法的施用需要专业的人员和专用的工具,这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了诸多不便。且通常患者会对针刺治疗有一定的恐惧,一些患者甚至有晕针的症状出现。
《黄帝内经》有记载“针药同源”,针灸中药,虽有外治、内治之分,但针药同源,治亦同理。穴位给药,更是将两种治疗手法有效结合,从古至今广泛应用于临床。穴位可作为给药窗口,吸收药物,产生治疗作用。本发明人发现通过离子导入仪向穴位离子导入或利用贴敷法穴位贴敷补中益气汤能显著提高穴区皮内微血管的舒缩振幅,达到同针灸的疗效。
综上,提出补中益气汤的新用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补中益气汤的新用途。
补中益气汤是中药经典成方,其方剂组成包括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主要用于补中升阳,其主治烦劳内伤,身热心烦,头痛恶寒,懒言恶食,脉洪大而虚;或喘或渴,或阳虚自汗,或气虚不能摄血;或疟痢脾虚,久不能愈;一切清阳下陷,中气不足之证,中气下陷证。
本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补中益气汤可作为穴位激活剂应用。
针灸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穴位激活方式,现有的研究结果证实针灸不但能显著提高受刺激穴位区皮肤内微血管群自律性舒缩活动的振幅,而且还能显著提高与受刺激穴位同一经脉上其它穴位区及与受刺激穴位躯体对侧同名的穴位区皮肤内微血管群自律性舒缩活动的振幅。
试验研究发现,在穴位施用补中益气汤,也能够显著提高受刺激穴位区皮肤内微血管群自律性舒缩活动的振幅,同时显著提高与受刺激穴位同一经脉上其它穴位区的微血管群自律性舒缩活动的振幅。显然,补中益气汤能够作为穴位激活剂来激活穴位。
所述补中益气汤能够提高穴区微血管的自律性舒缩活动振幅,激活穴位。
同时补中益气汤能够有效提高与受刺激穴位同一经脉上其它穴位区的微血管自律性舒缩活动振幅,激活穴位。
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穴位区皮肤内微血管群自律性舒缩活动振幅的提高是针灸效应的关键性标志。进一步的,提高微血管自律性舒缩活动振幅后,能显著提高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敏感阈值;能显著改善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使之更好地维持细胞的环境;能以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扩血管物质和缩血管物质作为信息物质,确保细胞周围的颉颃性物质处于高位平衡状态,从而修复致病因子造成的颉颃性物质间的失衡。
因此,本发明通过穴位区微血管的自律性舒缩活动振幅的变化的试验来反应对穴位的刺激,证实补中益气汤对穴位有激活作用,可作为穴位激活剂使用。
通过施用补中益气汤于相应的穴位,补中益气汤通过提高微血管自律性舒缩活动振幅,改善组织的血液供应,同时还能够提高同经络穴位的微血管自律性舒缩活动振幅,激活穴位,疏通经络,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的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本发明还提供补中益气汤作为穴位激活剂的施用方法。
所述补中益气汤可通过离子导入仪或膏药贴敷法施用。
实验证明,施用补中益气汤于相应的穴位,能够显著提高穴位区微血管的自律性舒缩活动的振幅,激活穴位,还能够通过经络传导,提高同经络穴位的微血管自律性舒缩活动振幅。
所述通过离子导入仪施用补中益气汤是将补中益气汤溶液采用离子导入仪施用于穴位。
所述补中益气汤溶液是将补中益气汤的水煎溶液,浓缩,60-80℃干燥至恒重,得到补中益气汤浸膏,然后定量溶解在水中得到,一般可采用0.5-5g/mL。
其中,所述离子导入仪的导药时间2min,导药电流0.2mA;所述补中益气汤是水溶液;所述补中益气汤浸膏水溶液中浸膏的浓度为1g/mL;每次穴位导入量200ul。
所述膏药贴敷法是将补中益气汤配制成补中益气汤浸膏质量含量为2%的膏药,均匀涂抹于适量大小的无纺布上,贴敷在相应的穴位。
具体的各个经络的相应部位可参见中医常用的各种基础知识和教材。将补中益气汤施用于穴位,能够达到针灸效应,提高该穴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舒缩活动振幅,激活该穴位,通过其所属经络的传导,进一步激活位于病灶区的同属于同一经络的穴位,改善病灶区组织的血液供应;提高病灶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敏感阈值,改善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使之更好地维持细胞的环境;同时确保细胞周围的颉颃性物质处于高位平衡状态,从而修复致病因子造成的颉颃性物质间的失衡。
本发明提出了补中益气汤作为穴位激活剂的新用途,与现有的针灸治疗方法相比,在穴位施用补中益气汤能够达到针灸效果,但无需针刺,无需专业的人员和专用的工具,所述新用途能够使补中益气汤应用于在激活穴位,发挥同针灸的疗效。
附图说明
图1是穴位导入补中益气汤及生理盐水过程穴区微血管舒缩活动振幅的变化数据统计图;其中,注:与导药前肝脏血流灌注量比较,“**”表示P<0.01。
图2是穴位导药过程肝脏血流灌注量(PU)的变化数据统计图;其中,注:与导药前肝脏血流灌注量比较,“**”表示P<0.01。
图3为肌肉注射补中益气汤及生理盐水前后曲泉穴微血管舒缩活动振幅的变化数据统计图。
图4为肌肉注射补中益气汤及生理盐水前后肝脏血流灌注量(PU)的变化数据统计图。
图5穴位贴敷补中益气汤及生理盐水,曲泉穴微血管舒缩活动的变化数据统计图。其中,注:与导药前肝脏血流灌注量比较,“*”表示P<0.0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但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基于现有的研究结果,本实施例采用穴区施用药物后,穴位区微血管自律性舒缩活动振幅是否有显著提高来判断该药物是否对穴位有激活作用,即是否能够作为穴位激活剂应用。
由于穴位区具有同步舒缩功能的微血管群占据的面积很小,而目前广泛用于测定微血管活动规律的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的探头仅0.25mm,故按传统方法确定的穴位,探测到微血管群同步舒缩活动的概率很低。本实施例结合穴位低电阻特性,改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仪来测定穴位皮内微血管舒缩活动规律及同一经脉不同穴位微血管自律性舒缩运动情况。
实施例1 补中益气汤施用于膝关穴对涌泉穴微血管舒缩活动的振幅的作用,以及对肝脏的血流灌注量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试验动物及分组
按照给药方式及药物的不同,将40只180~200g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穴位导药组,分别导入补中益气汤和生理盐水;肌肉注射组,分别注射与对应的穴位导药组相同剂量、浓度的补中益气汤和生理盐水。
1.1.2中药、溶液配制
补中益气汤水煎液制备:按照药典中的补中益气汤处方分别称取黄芪90g、人参60g、白术60g、炙甘草45g、当归60g、陈皮60g、升麻30g、柴胡30g饮片,加饮用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10倍量饮用水,先大火煮沸再小火煎煮1小时,然后16层纱布过滤;药渣再分别加8倍量、6倍量饮用水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煮沸、煎煮、过滤。合并三次滤液,布氏漏斗再抽滤。将药液用旋转蒸发仪蒸发至20mL浓缩药液后,于70℃鼓风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获得补中益气汤浸膏。称取补中益气汤浸膏,溶于生理盐水中,混匀,制成1g/mL的补中益气汤溶液。
1.2试验方法
1.2.1试验动物的准备
大鼠待测穴位区提前至少一天除毛,除毛时避免损伤皮肤。试验前先诱导麻醉,肌肉注射0.1mL硫酸阿托品,然后按照20mg/mL、30mg/kg的剂量给大鼠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进行全身麻醉,以备试验。
1.2.2监测对象的选择
选取大鼠足厥阴肝经上的曲泉穴作为监测穴位,同经上的膝关穴作为导药穴位,曲泉穴周围避开经脉线、穴位、血管及皮肤破损处作为肌肉注射点。试验动物完全麻醉后,用75%酒精棉球清洁试验动物曲泉穴、膝关穴及周围皮肤,待酒精挥发后,对穴位进行定位并标记。
选定肝脏为另一监测对象,构建既能避开体表经脉又能暴露肝脏的腹腔通路。在腹部中线右侧旁开0.5cm处,从胸骨剑突向下做一长3cm的竖直切口,完全暴露肝脏,在肝脏下垫好浸泡过生理盐水的纱布块以保持湿润。
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仪分别监测右外叶肝小叶的血流灌注量及足厥阴肝经上曲泉穴的微血管自律性舒缩活动频率、振幅等参数。
1.2.3穴位导药组
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系统预热10min后,根据解剖学定位监测膝关穴、曲泉穴穴区微血管舒缩活动,如出现频率和振幅不规则图谱,则适度调整监测点,保证取穴的准确性,并记录曲泉穴微血管舒缩活动5min。
之后用微量移液器吸取200μL的1g/mL补中益气汤溶液注入导入电极衬垫上,将离子导入仪的导药电极固定于膝关穴,打开PF382电源,设定导药时间2min,导药电流0.2mA,导药过程中持续监测曲泉穴,导药结束后继续监测曲泉穴10min。
同上,在膝关穴导入200μL的0.9%生理盐水,记录并保存穴位导药完整过程中的曲泉穴微血管舒缩活动图谱及肝脏的血流灌注量。
1.2.4肌肉注射组
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系统预热10min后,根据解剖学定位监测曲泉穴区微血管舒缩活动,如出现频率和振幅不规则图谱,则适度调整监测点,保证取穴的准确性,并记录曲泉穴微血管舒缩活动5min。
用1mL一次性注射器吸取200μL的1g/mL补中益气汤溶液,在曲泉穴周围非经非穴的空白区域进行肌肉注射,之后继续监测曲泉穴10min。
同上,在曲泉穴周围非经非穴的空白区域肌肉注射200μL的0.9%生理盐水,记录并保存肌肉注射过程中的曲泉穴微血管舒缩活动图谱及肝脏血流灌注量。
1.2.5图像处理及数据分析
在穴位导药组中,从每个试验动物导药前、中、后微血管舒缩活动振幅图像中分别选取5段数据计算导药前、中、后穴区振幅平均值及振幅变化幅度。同时,整个导药过程中保持对肝脏血流灌注量的监测,统计导药前、中、后肝脏血流灌注量的平均值。
同理,肌肉注射组中,从每个试验动物肌肉注射前、后微血管舒缩活动振幅图像中分别选取5段数据计算导药前、后穴区振幅平均值及振幅变化幅度,并统计肌注前后肝脏血流灌注量的平均值。
导药前(中、后)振幅=(PUmax—PUmin)/5
振幅变化幅度=导药后振幅平均值—导药前振幅平均值。
用prism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为统计学差异极显著。
2结果
2.1穴位导药组
表1结果显示,与导药前比较,分别在膝关穴导入补中益气汤及生理盐水后,同为足厥阴肝经上的曲泉穴区皮肤微血管舒缩振幅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穴区导入补中益气汤与导入生理盐水相比,极显著地提高了穴区皮内微血管舒缩活动振幅(P<0.01)(见图1)。由表2可见,与导药前比较,在足厥阴肝经上导入补中益气汤后可极显著提高肝脏血流灌注量(P<0.01)。(见图2)
表1 穴位导药过程曲泉穴微血管舒缩活动振幅比较(n=10)
注:与导药前振幅比较,1)P<0.01
表2 穴位导药过程肝脏血流灌注量(PU)的变化(n均=10)
注:与导药前肝脏血流灌注量比较,1)P<0.01
2.2肌肉注射组
由表3可知在非经非穴区分别肌肉注射补中益气汤及生理盐水,与注射前相比,注射后曲泉穴微血管舒缩振幅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见图3)。同时,注射前后肝脏血流灌注量亦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见图4)。
表3 肌肉注射前后曲泉穴微血管舒缩活动振幅比较(n均=10)
表4 肌肉注射前后肝脏血流灌注量(PU)的变化(n均=10)
实施例2 自制补中益气汤膏药施用于膝关穴对涌泉穴微血管舒缩活动振幅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试验动物及分组
按照给药方式及药物的不同,将20只180~200g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
1.1.2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同实施例1
1.1.3膏药样品制备
取一定量干燥好的补中益气汤浸膏,加入一定量水浴溶化的软膏基质中,搅匀,制成2%的补中益气汤膏药。对照膏药用生理盐水配制。
1.2试验方法
1.2.1试验动物的准备
同实施例1
1.2.2监测对象的选择
同实施例1
1.2.3穴位贴敷膏药
穴位选取及操作方法同实例1
准确取穴后,记录曲泉穴微血管舒缩活动5min。之后取相同质量的补中益气汤和生理盐水自制膏药均匀涂抹于适量大小的无纺布上,分别贴于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的膝关穴,30min后揭去膏药,继续监测曲泉穴10min。
1.2.4图像处理及数据分析
同实施例1
2结果
表5结果显示,与未贴补中益气汤膏药前比较,在膝关穴贴上补中益气汤及生理盐水膏药后,同为足厥阴肝经上的曲泉穴区皮肤微血管舒缩振幅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贴补中益气汤膏药与贴生理盐水膏药相比,显著提高了穴区内微血管舒缩活动振幅(P<0.05)。
表5 穴位贴上穴位后曲泉穴微血管舒缩活动振幅比较(n=10)
注:与贴敷前振幅比较,1)P<0.05
显然,上述实施例证明补中益气汤能够显著提高穴位区微血管自律性舒缩活动振幅,提高与受刺激穴位同一经脉上其它穴位区的微血管自律性舒缩活动振幅,提高相关经络相关脏器的的血流量,试验对象出现与施用针灸相同的生理反应,即出现同针灸效应。
显然,实验证明施用补中益气汤可激活穴位,从而达到同针灸的疗效;补中益气汤可作为穴位激活剂使用。

Claims (6)

1.补中益气汤的新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补中益气汤作为穴位激活剂应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补中益气汤通过提高穴区微血管自律性舒缩活动振幅激活穴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补中益气汤可通过所施用穴位所属经络的传导作用提高同一经脉上其它穴位区微血管的自律性舒缩活动振幅以激活同经脉穴位。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新用途,其特征在于,补中益气汤在制备穴道激活药物方面的应用。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补中益气汤的新用途的用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采用离子导入仪施用补中益气汤于相应的穴位,提高同经络穴位的微血管自律性舒缩活动的振幅。
6.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补中益气汤的新用途的用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采用贴敷施用补中益气汤于相应的穴位,提高同经络穴位的微血管自律性舒缩活动的振幅。
CN201510153474.4A 2015-04-02 2015-04-02 补中益气汤用作穴位激活剂的新用途 Pending CN1047714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53474.4A CN104771467A (zh) 2015-04-02 2015-04-02 补中益气汤用作穴位激活剂的新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53474.4A CN104771467A (zh) 2015-04-02 2015-04-02 补中益气汤用作穴位激活剂的新用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71467A true CN104771467A (zh) 2015-07-15

Family

ID=53613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53474.4A Pending CN104771467A (zh) 2015-04-02 2015-04-02 补中益气汤用作穴位激活剂的新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7146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95212A (zh) * 2015-12-17 2016-04-20 青州伟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中药酵素饮品及其生产工艺
WO2023123528A1 (zh) * 2021-05-12 2023-07-06 赵金龙 也可作穴位(经络、反射区)增效剂的物质及其用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1364A (zh) * 2008-06-19 2008-11-12 池晓玲 一种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中药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55614A (zh) * 2012-07-24 2012-10-31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一种多效穴位敷贴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1364A (zh) * 2008-06-19 2008-11-12 池晓玲 一种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中药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55614A (zh) * 2012-07-24 2012-10-31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一种多效穴位敷贴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孟宪杰: "改良补中益气汤离子导入治疗慢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内蒙古中医药》 *
穆详等: "腧穴实质与微血管相关的生理学研究",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95212A (zh) * 2015-12-17 2016-04-20 青州伟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中药酵素饮品及其生产工艺
WO2023123528A1 (zh) * 2021-05-12 2023-07-06 赵金龙 也可作穴位(经络、反射区)增效剂的物质及其用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53969C (zh) 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
CN102727697B (zh) 一种治疗骨伤病的中药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检测方法
CN106491928A (zh) 一种协同治疗臂丛神经损伤型脑瘫组合物制剂
CN104771467A (zh) 补中益气汤用作穴位激活剂的新用途
CN103239598A (zh) 一种治疗帕金森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145057A (zh) 一种抗痉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33219A (zh) 一种用于治疗早搏的中药组合物
CN103316250B (zh) 一种治疗心悸的中药组合物
CN103550321B (zh) 一种辅助治疗失眠的外用贴剂
CN103239597A (zh) 一种治疗帕金森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3007214B (zh) 一种治疗心悸的中药组合物
CN103830552A (zh) 一种治疗美尼尔氏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03463588A (zh) 一种治疗中气下陷的中药组合物
CN102949689A (zh) 一种治疗自汗、漏汗的中药制剂
CN102266408B (zh) 栀子提取物和冰片组成的有效成分在干预皮肤瘙痒的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CN105770399A (zh) 一种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组合物
CN104840475A (zh) 阿司匹林用作穴位激活剂的新用途
CN101683534B (zh) 一种非治疗用提高微血管自律运动振幅中药成分筛选方法
CN105616480B (zh) 一种面瘫正容膜及制备方法
CN104758578A (zh) 一种治疗心悸的中药组合物
CN104288542A (zh) 一种治疗破伤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2908580A (zh) 一种治疗妇女血崩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68408A (zh) 一种防治肛肠疾病术后疼痛的药物
Li Observations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Point-Through-Point Acupuncture Plus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on Intractable Hiccup in Tumor Patients.
CN105535852A (zh) 一种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制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71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