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61174A - 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61174A
CN104761174A CN201510117637.3A CN201510117637A CN104761174A CN 104761174 A CN104761174 A CN 104761174A CN 201510117637 A CN201510117637 A CN 201510117637A CN 104761174 A CN104761174 A CN 1047611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xylic acid
poly carboxylic
hydramine
water
liquid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1763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61174B (zh
Inventor
郑振永
赵圣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11763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611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611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611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611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6117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泥添加剂领域,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所述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由聚羧酸、醇胺和水组成,所述聚羧酸与醇胺的质量比为1:2-10,所述聚羧酸的掺量为0.02-0.12%。采用聚羧酸与醇胺的质量比为1:2-10,成功的解决了聚羧酸超流化剂与醇胺的复配问题,采用少于常规用量的聚羧酸,降低聚羧酸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包覆,同时采用多于常规用量的醇胺,与聚羧酸共同起到吸附包覆分散的作用,降低了过度的促凝,即预料之外的获得了适合的早期强度和减水效果。

Description

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添加剂领域,具体涉及超流化剂和增效剂。
背景技术
聚羧酸超流化剂,以其掺量低、减水率高,混凝土流动性好以及保坍性能好等诸多优点已经成为了超流化剂发展的一大趋势,但是聚羧酸超流化剂与增效剂复配使用存在问题,醇胺作为增效剂的掺量一般为0.02%-0.05%,超过1%则有促凝作用,聚羧酸超流化剂的掺量一般为0.15%-2%。复配后,二者的性能均会不同程度的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在相同的水灰比下,提高水泥的流动性、降低水泥的用量,同时保持较好的前期抗压强度。
采用聚羧酸与醇胺的质量比为1:2-10,成功的解决了聚羧酸超流化剂与醇胺的复配问题,采用少于常规用量的聚羧酸,降低聚羧酸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包覆,同时采用多于常规用量的醇胺,与聚羧酸共同起到吸附包覆分散的作用,降低了过度的促凝,即预料之外的获得了适合的早期强度和减水效果。
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所述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由聚羧酸、醇胺和水组成,所述聚羧酸与醇胺的质量比为1:2-10,所述聚羧酸的掺量为0.02-0.12%。
所述聚羧酸通过大分子单体与小分子单体聚合而成。
所述大分子单体为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大分子、烯丙基醇聚乙二醇类大分子单分子单体含有聚氧乙烯链、聚乙二醇链、聚酰胺链段中的一种链段或几种链段。
所述小分子单体为丙烯酸、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马来酸、马来酸酐、富马酸、衣康酸、烯丙基磺酸钠、甲基烯丙基磺酸钠、乙烯基磺酸钠、丙烯基磺酸钠、甲基丙烯磺酸钠、苯乙烯磺酸钠、对苯乙烯磺酸钠、AMPS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大分子单体为选择聚季胺聚合物。
所述聚季胺聚合物为: N,N,N-三甲基-2-[(2-甲基-1-氧-2-丙烯基)氧基]乙胺盐酸盐的均聚物、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共聚物、N,N,N-三甲基-2-(2-甲基-1-氧代-2-丙烯基氧基)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2-甲基-2-丙烯酸-2-(二甲氨基)乙酯与1-乙烯基-2-吡咯烷酮聚合物的硫酸二乙酯复合物、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酸共聚物、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N,N,N-三甲基-2-(1-氧代-2-丙烯基氧基)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聚季胺聚合物与分子单体含有聚氧乙烯链、聚乙二醇链、聚酰胺链段中的一种链段或几种链段的大分子配合使用,质量比为1:1-50。
所述醇胺为含羟基芳基叔胺。
所述醇胺为三乙醇胺。
所述含羟基芳基叔胺选自N-邻甲苯基二乙醇胺、N-邻甲苯基二异丙醇胺、N-苯基二异丙醇胺、N-苯基二乙醇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在混凝土中的用途,所述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由聚羧酸、醇胺和水组成,所述聚羧酸与醇胺的质量比为1:2-10,所述聚羧酸的掺量为0.02-0.12%。
混凝土,由凝胶材料、水和沙石组成,所述混凝土还包括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所述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由聚羧酸、醇胺和水组成,所述聚羧酸与醇胺的质量比为1:2-10,所述聚羧酸的掺量为0.02-0.12%。
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凝胶材料、水、沙石及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
-将凝胶材料、水、沙石及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制成混凝土,
所述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由聚羧酸、醇胺和水组成,所述聚羧酸与醇胺的质量比为1:2-10,所述聚羧酸的掺量为0.02-0.12%。
聚羧酸超流化剂与醇胺很少单独复配使用,这是因为:C3A、C3F具有更好的吸附作用,聚羧酸超流化剂能够以数层包覆在水泥颗粒表面,起到分散的作用。醇胺形成的络合物在溶液中形成了许多可溶区,促进水泥颗粒上的C3A、C3F等的水化,从而提高了水化产物的扩散速率,因而对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有利。可见这二者效果互相抵触,复配效果不佳。此外,醇胺作为增效剂的掺量一般为0.02%-0.05%,超过1%则有促凝作用,加量太少,不易控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提及的醇胺与聚羧酸,只要未提及含水量,均是指不含水的醇胺和聚羧酸。本发明所提及的大分子单体是指分子量超过400的含有不饱和碳碳键的可聚合单体,本发明所提及的小分子单体是指分子量小于200的含有不饱和碳碳键的可聚合单体。本发明的酸醇比是指羧酸与聚乙二醇的质量比。酸酯比是指丙烯酸类单体与大分子单体的质量比。
本发明提供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在相同的水灰比下,提高水泥的流动性、降低水泥的用量,同时保持较好的前期抗压强度。
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所述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由聚羧酸、醇胺和水组成,所述聚羧酸与醇胺的质量比为1:2-10,所述聚羧酸的掺量为0.02-0.12%。
所述聚羧酸(PCE)的结构为线型主链连接多个支链的梳形共聚物,疏水性的分子主链段含有羧酸基、磺酸基、氨基亲水性基团,侧链是亲水性的聚氧乙烯链段。
具体地,聚羧酸可以包括聚酯类聚羧酸、聚醚类聚羧酸、聚酰胺-聚酰亚胺类聚羧酸和两性聚羧酸。优选聚酯类聚羧酸、聚酰胺-聚酰亚胺类聚羧酸和两性聚羧酸。
聚酯类聚羧酸主要为甲基丙烯酸和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大分子单体的共聚物,聚醚类聚羧酸主要为马来酸酐和烯丙基醇聚乙二醇类大分子共聚物。
具体地,聚羧酸的主链单体包括丙烯酸、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马来酸、马来酸酐、富马酸、衣康酸、烯丙基磺酸钠、甲基烯丙基磺酸钠、乙烯基磺酸钠、丙烯基磺酸钠、甲基丙烯磺酸钠、苯乙烯磺酸钠、对苯乙烯磺酸钠、AMPS。侧链的单体包括分子量600-5000的甲氧基聚乙二醇和分子量1000-2400的(甲基)丙烯基聚氧乙烯醚。
聚羧酸主要采用溶液聚合方式制备,其制备方法更具体地分为活性单体共聚法、聚合后功能化发和原位聚合与接枝法。
具体地,聚羧酸可以由小分子单体和大分子单体合成:
其中小分子单体的结构如下:
所述的R3R4独立地表示氢、羟基、苯基、烷基。
大分子单体是指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大分子、烯丙基醇聚乙二醇类大分子单分子单体含有聚氧乙烯链、聚乙二醇链、聚酰胺链段中的一种链段或几种链段。这些链段具有一定的亲水性。
大分子单体制备方法: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装置、分流器和冷凝器的反应容器内,将融化的甲氧基聚乙二醇(分子量500-4000)加入反应容器中,搅拌状态下依次加入阻聚剂(不饱和酸的1%-5%)、稳定剂,然后加入过量丙烯酸类单体(酸醇比1.2-4:1),催化剂(反应物总质量的2%-8%),最后加入带水剂(苯、甲苯或环己烷),加热使体系维持回流。反应容器可采用陶瓷反应器、玻璃反应器和不锈钢反应装置,反应前一般通入氮气以排出反应器中的空气,并在反应过程中不断通入氮气。
酯化反应温度维持在100-130摄氏度,持续6-12小时,反应结束后需要将带水剂用减压蒸馏的方式蒸出,真空度要求达到0.085MPa左右。
聚羧酸的制备方法:
在反应釜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和大分子单体,连续搅拌,水浴加热升温至所需温度,将分子量调节剂加入反应釜中,升温到反应温度,小分子单体溶液以4-5小时滴加,引发剂溶液以5-6小时滴加,恒温反应控制在2-3小时,反应结束后停止加热,自然冷却至一定温度后,加入30%氢氧化钾调节溶液pH=7。
为了更好地与醇胺配合,降低醇胺过量带来的凝胶效果,本发明的大分子单体可以选择聚季胺聚合物。
可选择的聚季胺聚合物为: N,N,N-三甲基-2-[(2-甲基-1-氧-2-丙烯基)氧基]乙胺盐酸盐的均聚物(161-33-1)、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25136-75-8)、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共聚物(590-05-6)、N,N,N-三甲基-2-(2-甲基-1-氧代-2-丙烯基氧基)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35429-19-7)、2-甲基-2-丙烯酸-2-(二甲氨基)乙酯与1-乙烯基-2-吡咯烷酮聚合物的硫酸二乙酯复合物(53633-54-8)、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酸共聚物(53694-17-0)、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67504-24-9)、N,N,N-三甲基-2-(1-氧代-2-丙烯基氧基)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69418-26-4)中的一种或几种。
也可以选择聚季胺聚合物与分子单体含有聚氧乙烯链、聚乙二醇链、聚酰胺链段中的一种链段或几种链段的大分子配合使用,质量比为1:1-50。
聚季胺聚合物聚羧酸的制备方法:
在反应釜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和大分子单体和聚季胺聚合物,连续搅拌,水浴加热升温至所需温度,将分子量调节剂加入反应釜中,升温到反应温度,小分子单体溶液以4-5小时滴加,引发剂溶液以5-6小时滴加,恒温反应控制在2-3小时,反应结束后停止加热,自然冷却至一定温度后,加入30%氢氧化钾调节溶液pH=7。
所述醇胺为含羟基芳基叔胺。
所述醇胺为三乙醇胺。
所述含羟基芳基叔胺选自N-邻甲苯基二乙醇胺、N-邻甲苯基二异丙醇胺、N-苯基二异丙醇胺、N-苯基二乙醇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在混凝土中的用途,所述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由聚羧酸、醇胺和水组成,所述聚羧酸与醇胺的质量比为1:2-10,所述聚羧酸的掺量为0.02-0.12%。
混凝土,由凝胶材料、水和沙石组成,所述混凝土还包括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所述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由聚羧酸、醇胺和水组成,所述聚羧酸与醇胺的质量比为1:2-10,所述聚羧酸的掺量为0.02-0.12%。
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凝胶材料、水、沙石及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
-将凝胶材料、水、沙石及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制成混凝土,
所述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由聚羧酸、醇胺和水组成,所述聚羧酸与醇胺的质量比为1:2-10,所述聚羧酸的掺量为0.02-0.12%。
聚羧酸超流化剂与醇胺很少单独复配使用,这是因为:C3A、C3F具有更好的吸附作用,聚羧酸超流化剂能够以数层包覆在水泥颗粒表面,起到分散的作用。醇胺形成的络合物在溶液中形成了许多可溶区,促进水泥颗粒上的C3A、C3F等的水化,从而提高了水化产物的扩散速率,因而对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有利。可见这二者效果互相抵触,复配效果不佳。此外,醇胺作为增效剂的掺量一般为0.02%-0.05%,超过1%则有促凝作用,加量太少,不易控制。
采用聚羧酸与醇胺的质量比为1:2-10,成功的解决了聚羧酸超流化剂与醇胺的复配问题,采用少于常规用量的聚羧酸,降低聚羧酸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包覆,同时采用多于常规用量的醇胺,与聚羧酸共同起到吸附包覆分散的作用,降低了过度的促凝,即预料之外的获得了适合的早期强度和减水效果。
具体实施例
大分子单体A1:
制备方法:在装有温度计、搅拌装置、分流器和冷凝器的反应容器内,将融化的甲氧基聚乙二醇(分子量1200)加入反应容器中,搅拌状态下依次加入阻聚剂(不饱和酸的2%)、稳定剂,然后加入过量丙烯酸单体(酸醇比1.5:1),催化剂(反应物总质量的3%),最后加入带水剂(苯、甲苯或环己烷),加热使体系维持回流。反应容器可采用陶瓷反应器、玻璃反应器和不锈钢反应装置,反应前一般通入氮气以排出反应器中的空气,并在反应过程中不断通入氮气。将得到的大分子单体记为A1。
大分子单体A2:
制备方法:在装有温度计、搅拌装置、分流器和冷凝器的反应容器内,将融化的甲氧基聚乙二醇(分子量700)加入反应容器中,搅拌状态下依次加入阻聚剂(不饱和酸的2%)、稳定剂,然后加入过量丙烯酸单体(酸醇比1.5:1),催化剂(反应物总质量的3%),最后加入带水剂(苯、甲苯或环己烷),加热使体系维持回流。反应容器可采用陶瓷反应器、玻璃反应器和不锈钢反应装置,反应前一般通入氮气以排出反应器中的空气,并在反应过程中不断通入氮气。将得到的大分子单体记为A2。
大分子单体A3:
制备方法:在装有温度计、搅拌装置、分流器和冷凝器的反应容器内,将融化的甲氧基聚乙二醇(MEPG2000,分子量2000)加入反应容器中,搅拌状态下依次加入阻聚剂(不饱和酸的2%)、稳定剂,然后加入过量丙烯酸单体(酸醇比1.5:1),催化剂(反应物总质量的3%),最后加入带水剂(苯、甲苯或环己烷),加热使体系维持回流。反应容器可采用陶瓷反应器、玻璃反应器和不锈钢反应装置,反应前一般通入氮气以排出反应器中的空气,并在反应过程中不断通入氮气。将得到的大分子单体记为A3。
聚羧酸超流化剂B1
制备方法:
在反应釜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和小分子单体(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酸丙基硫磺酸钠,质量比1:1),搅拌充分溶解,加入大分子单体A1,酸酯比2:1,连续搅拌,通入氮气3分钟并在60摄氏度下搅拌,引发剂过硫酸钾溶液以5-6小时滴加,水浴加热升温至75摄氏度,恒温反应控制在4小时,反应结束后停止加热,自然冷却至50摄氏度,加入30%氢氧化钾调节溶液弱酸性,在冷却至常温得到30%的共聚物溶液B1。
聚羧酸超流化剂B2
制备方法:
在反应釜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和小分子单体(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酸丙基硫磺酸钠,质量比1:1),搅拌充分溶解,加入大分子单体A2,酸酯比2:1,连续搅拌,通入氮气3分钟并在60摄氏度下搅拌,引发剂过硫酸钾溶液以5-6小时滴加,水浴加热升温至75摄氏度,恒温反应控制在4小时,反应结束后停止加热,自然冷却至50摄氏度,加入30%氢氧化钾调节溶液弱酸性,在冷却至常温得到30%的共聚物溶液B2。
聚羧酸超流化剂B3
制备方法:
在反应釜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和小分子单体(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酸丙基硫磺酸钠,质量比1:1),搅拌充分溶解,加入大分子单体A3,酸酯比2:1,连续搅拌,通入氮气3分钟并在60摄氏度下搅拌,引发剂过硫酸钾溶液以5-6小时滴加,水浴加热升温至75摄氏度,恒温反应控制在4小时,反应结束后停止加热,自然冷却至50摄氏度,加入30%氢氧化钾调节溶液弱酸性,在冷却至常温得到30%的共聚物溶液B3。
聚季胺聚合物聚羧酸C1
制备方法:
在反应釜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和小分子单体(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酸丙基硫磺酸钠,质量比1:1),搅拌充分溶解,加入大分子单体A1和聚季胺聚合物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cas号25136-75-8)(不含水的质量比为5:1),酸酯比2:1,连续搅拌,通入氮气3分钟并在60摄氏度下搅拌,引发剂过硫酸钾溶液以5-6小时滴加,水浴加热升温至75摄氏度,恒温反应控制在4小时,反应结束后停止加热,自然冷却至50摄氏度,加入30%氢氧化钾调节溶液弱酸性,在冷却至常温得到30%的共聚物溶液C1。
聚季胺聚合物聚羧酸C2
制备方法:
在反应釜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和小分子单体(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酸丙基硫磺酸钠,质量比1:1),搅拌充分溶解,加入大分子单体A2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酸共聚物(53694-17-0)(不含水的质量比为10:1),酸酯比2:1,连续搅拌,通入氮气3分钟并在60摄氏度下搅拌,引发剂过硫酸钾溶液以5-6小时滴加,水浴加热升温至75摄氏度,恒温反应控制在4小时,反应结束后停止加热,自然冷却至50摄氏度,加入30%氢氧化钾调节溶液弱酸性,在冷却至常温得到30%的共聚物溶液C2。
聚季胺聚合物聚羧酸C3
制备方法:
在反应釜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和小分子单体(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酸丙基硫磺酸钠,质量比1:1),搅拌充分溶解,加入大分子单体A3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酸共聚物(53694-17-0)(不含水的质量比为50:1),酸酯比2:1,连续搅拌,通入氮气3分钟并在60摄氏度下搅拌,引发剂过硫酸钾溶液以5-6小时滴加,水浴加热升温至75摄氏度,恒温反应控制在4小时,反应结束后停止加热,自然冷却至50摄氏度,加入30%氢氧化钾调节溶液弱酸性,在冷却至常温得到30%的共聚物溶液C3。
实施例1
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水含量55%,聚羧酸超流化剂B1与三乙醇胺质量比1:2。充分混合后静置30天,记为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D1。
实施例2
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D2,水含量55%,聚羧酸超流化剂B2与三乙醇胺质量比1:3。充分混合后静置30天,记为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D2。
实施例3
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D3,水含量55%,聚羧酸超流化剂B3与三乙醇胺质量比1:10。充分混合后静置30天,记为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D3。
实施例4
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D4,水含量55%,聚季胺聚合物聚羧酸超流化剂C1与三乙醇胺质量比1:2。充分混合后静置30天,记为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D4。
实施例5
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D5,水含量55%,聚季胺聚合物聚羧酸超流化剂C2与三乙醇胺质量比1:5。充分混合后静置30天,记为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D5。
实施例6
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D6,水含量55%,聚季胺聚合物聚羧酸超流化剂C3与N-邻甲苯基二乙醇胺质量比1:10。充分混合后静置30天,记为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D6。
实施例7
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D7,水含量55%,聚季胺聚合物聚羧酸超流化剂C2与N-邻甲苯基二乙醇胺质量比1:5。充分混合后静置30天,记为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D7。
减水率
减水率一般针对于混凝土用超流化剂而言,用来表征超流化剂的作用效果,计算如下:在混凝土塌落度基本相同时,不掺超流化剂的混凝土和掺有超流化剂的受检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之差与不掺超流化剂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之比。
采用山东沂源鲁山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鲁山”拍新标准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粗集料:采用下龙港石料厂生产的10-31.5mm碎石和5-10mm碎石,以质量比进行计算,掺配比例10-31.5mm碎石80%和5-10mm碎石20%。细集料:采用韩旺沙场产粗砂,经过筛选后,使用干净无杂质的粗砂。混凝土混合配比(Kg/m3)F:W :C: S:G=105:1.48:3.01:7.41:9.83,水灰比0.37。
 
本发明通过C30结构砼来说明本发明的早期抗压强度。
水泥:本发明采用山东沂源鲁山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鲁山”拍新标准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粗集料:采用下龙港石料厂生产的10-31.5mm碎石和5-10mm碎石,以质量比进行计算,掺配比例10-31.5mm碎石80%和5-10mm碎石20%。
细集料:采用韩旺沙场产粗砂,经过筛选后,使用干净无杂质的粗砂。
水:采用地下水,地下水无污染

Claims (10)

1.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所述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由聚羧酸、醇胺和水组成,所述聚羧酸与醇胺的质量比为1:2-10,所述聚羧酸的掺量为0.02-0.12%。
2.所述聚羧酸通过大分子单体与小分子单体聚合而成。
3.所述大分子单体为选择聚季胺聚合物,所述聚季胺聚合物为: N,N,N-三甲基-2-[(2-甲基-1-氧-2-丙烯基)氧基]乙胺盐酸盐的均聚物、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共聚物、N,N,N-三甲基-2-(2-甲基-1-氧代-2-丙烯基氧基)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2-甲基-2-丙烯酸-2-(二甲氨基)乙酯与1-乙烯基-2-吡咯烷酮聚合物的硫酸二乙酯复合物、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酸共聚物、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N,N,N-三甲基-2-(1-氧代-2-丙烯基氧基)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4.所述的聚季胺聚合物与分子单体含有聚氧乙烯链、聚乙二醇链、聚酰胺链段中的一种链段或几种链段的大分子的质量比为1:1-50。
5.所述醇胺为含羟基芳基叔胺。
6.所述醇胺为三乙醇胺。
7.所述含羟基芳基叔胺选自N-邻甲苯基二乙醇胺、N-邻甲苯基二异丙醇胺、N-苯基二异丙醇胺、N-苯基二乙醇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8.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在混凝土中的用途,所述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由聚羧酸、醇胺和水组成,所述聚羧酸与醇胺的质量比为1:2-10,所述聚羧酸的掺量为0.02-0.12%。
9.混凝土,由凝胶材料、水和沙石组成,所述混凝土还包括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所述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由聚羧酸、醇胺和水组成,所述聚羧酸与醇胺的质量比为1:2-10,所述聚羧酸的掺量为0.02-0.12%。
10.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凝胶材料、水、沙石及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
-将凝胶材料、水、沙石及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制成混凝土,
所述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由聚羧酸、醇胺和水组成,所述聚羧酸与醇胺的质量比为1:2-10,所述聚羧酸的掺量为0.02-0.12%。
CN201510117637.3A 2014-11-19 2014-11-19 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及其用途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611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17637.3A CN104761174B (zh) 2014-11-19 2014-11-19 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及其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59873.3 2014-11-19
CN201510117637.3A CN104761174B (zh) 2014-11-19 2014-11-19 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及其用途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59873.3 Division 2014-11-19 2014-11-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61174A true CN104761174A (zh) 2015-07-08
CN104761174B CN104761174B (zh) 2017-01-11

Family

ID=53643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1763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61174B (zh) 2014-11-19 2014-11-19 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6117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16211A (zh) * 2016-06-24 2016-11-16 桂林华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混凝土的增效剂
CN108863145A (zh) * 2018-07-24 2018-11-23 北京盛大风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晶型优化型混凝土增效剂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84881A (zh) * 2018-09-12 2019-02-26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阳离子聚合物制备减胶剂的方法
CN109821278A (zh) * 2019-03-11 2019-05-31 北京科技大学 用于改善固体颗粒沉降效果的组合物、包含其的浓密增效剂及制法和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91676A (zh) * 2011-12-14 2012-06-13 天津达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49751A (zh) * 2013-09-05 2013-12-18 王镇 混凝土减水密实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86113A (zh) * 2014-06-25 2014-10-08 江苏奥莱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增效剂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91676A (zh) * 2011-12-14 2012-06-13 天津达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49751A (zh) * 2013-09-05 2013-12-18 王镇 混凝土减水密实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86113A (zh) * 2014-06-25 2014-10-08 江苏奥莱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增效剂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16211A (zh) * 2016-06-24 2016-11-16 桂林华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混凝土的增效剂
CN108863145A (zh) * 2018-07-24 2018-11-23 北京盛大风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晶型优化型混凝土增效剂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63145B (zh) * 2018-07-24 2021-07-09 北京盛大风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晶型优化型混凝土增效剂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84881A (zh) * 2018-09-12 2019-02-26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阳离子聚合物制备减胶剂的方法
CN109384881B (zh) * 2018-09-12 2020-12-29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阳离子聚合物制备减胶剂的方法
CN109821278A (zh) * 2019-03-11 2019-05-31 北京科技大学 用于改善固体颗粒沉降效果的组合物、包含其的浓密增效剂及制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61174B (zh) 2017-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13793B (zh) 一种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
CN103030334B (zh) 一种聚羧酸减水剂
CN104761174A (zh) 聚羧酸超流化剂增效剂复配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3588655B (zh) 氨基酸酯化产物改性的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JP2000327386A (ja) セメント用分散剤及びこれを含む水硬性組成物
CN101914187B (zh) 一种聚羧酸超塑化剂
CN107586366B (zh) 一种改性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40503A (zh) 一种高减水高保坍型高性能聚羧酸减水剂的常温合成方法
JPWO2009131240A1 (ja) コンクリートまたはモルタル混和剤組成物
CN105504184B (zh) 抗泥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WO2012083536A1 (zh) 超支化型聚羧酸类共聚物水泥分散剂的制备方法
JPH05170501A (ja) セメント用分散剤
CN103724557A (zh) 一种超早强型聚羧酸外加剂的制备方法
CN102173642A (zh) 一种聚醚胺类羧酸高效减水剂
CN110372827B (zh) 一种混凝土超塑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18284B (zh) 混凝土减水剂组合物
CN110172128A (zh) 一种刷型聚羧酸高效降粘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47393A (zh) 一种增强降粘型聚羧酸塑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4371077A (zh) 一种星形聚羧酸水泥分散剂的制备方法
CN105199054A (zh) 一种保坍型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合成工艺
CN102531451A (zh) 一种聚醚胺改性聚羧酸超塑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90950A (zh) 缓释型聚羧酸系保坍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61272B (zh) 一种聚羧酸减水剂用吸附牺牲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93885B (zh) 一种聚羧酸减水剂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5348456A (zh) 一种改性羧酸系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111

Termination date: 2017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