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58719B - 一种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药组合物、颗粒剂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药组合物、颗粒剂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58719B
CN104758719B CN201510121544.8A CN201510121544A CN104758719B CN 104758719 B CN104758719 B CN 104758719B CN 201510121544 A CN201510121544 A CN 201510121544A CN 104758719 B CN104758719 B CN 1047587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radix
chinese
chinese medicine
medicine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2154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58719A (zh
Inventor
韩晋
牛莹
王啸洋
张诗龙
周艳萍
张木子荷
袁海龙
刘朝勇
沈刚
李晓荣
沈成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fth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Third 0 Two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Third 0 Two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Third 0 Two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51012154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587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587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87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587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87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药组合物、颗粒剂及制备方法,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黄芪199.51份、白术66.50份、黄芩99.75份、天花粉99.75份、女贞子99.75份、墨旱莲99.75份、菟丝子99.75份、薏苡仁133.00份、茯苓99.75份、鸡血藤199.51份、三七33.25份和甘草33.25份。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颗粒剂具有能够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采用的药材均为市场上的普通常用药材,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药组合物、颗粒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药组合物、颗粒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白细胞减少症为常见的血液病,临床可分为原因不明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白细胞减少症多是由化学因素、物理因素、药物及某些疾病引起的,或见于各种实体肿瘤化疗后、严重感染及原因不明者等。白细胞对人体有保护机能,白细胞减少,人的免疫功能也随之降低,因此提高白细胞是抵御“外敌”入侵的有效途径。同时,国内研究显示约90%的肿瘤患者放化疗后会出现白细胞减少症等不良反应。化疗过程中,一旦发生白细胞减少症,轻者被迫减量或中止化疗,延误肿瘤化疗时机;重者粒细胞缺乏致严重感染,增加患者痛苦甚至危及生命。中医药在治疗白细胞减少症中具有较大的优势。
发明内容
中医理论认为,白细胞减少症以本虚为根本原因,热毒、湿滞、瘀血为重要原因。所以治疗应以健脾补肾、清热益气为主要治则。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了一种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更为有效的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公开了上述治疗白细胞减少症中药组合物的颗粒剂。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公开了上述治疗白细胞减少症中药组合物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黄芪199.51份、白术66.50份、黄芩99.75份、天花粉99.75份、女贞子99.75份、墨旱莲99.75份、菟丝子99.75份、薏苡仁133.00份、茯苓99.75份、鸡血藤199.51份、三七33.25份和甘草33.25份。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所述中药组合物由黄芪、白术、黄芩、女贞子、墨旱莲、菟丝子、薏苡仁、鸡血藤和甘草九味原料药制成的浸膏与天花粉、茯苓和三七三味原料药的粉末组成;
所述浸膏通过下述方法制备:
(1)、按重量份称取黄芪、白术、黄芩、女贞子、墨旱莲、菟丝子、薏苡仁、鸡血藤和甘草;
(2)、将步骤(1)中称取的黄芪、白术、黄芩、女贞子、墨旱莲、菟丝子、薏苡仁、鸡血藤和甘草九味原料药加8倍体积的水煎煮二次,其中黄芩在水沸后加入,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
(3)、将步骤(2)中的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60℃下1.18~1.22的清膏,加乙醇至含醇量为60%,搅匀,静置12小时;
(4)、吸取步骤(3)中的上清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60℃下1.28~1.32的浸膏。
一种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药颗粒剂,其中,所述中药颗粒剂由活性组分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组成,其中,所述活性组分为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中药组合物。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一种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药颗粒剂,其中,所述中药颗粒剂中活性组分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的质量比为1:2。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一种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药颗粒剂,其中,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为糖粉和糊精的组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一种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药颗粒剂,其中,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中糖粉和糊精的质量比为1:1。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一种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按重量份称取原料药:黄芪199.51份、白术66.50份、黄芩99.75份、天花粉99.75份、女贞子99.75份、墨旱莲99.75份、菟丝子99.75份、薏苡仁133.00份、茯苓99.75份、鸡血藤199.51份、三七33.25份和甘草33.25份;
(2)、将步骤(1)中称取的黄芪、白术、黄芩、女贞子、墨旱莲、菟丝子、薏苡仁、鸡血藤、甘草九味原料药中加8倍体积的水煎煮二次,其中黄芩在水沸后加入,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
(3)、将步骤(2)中的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60℃下1.18~1.22的清膏,加乙醇至含醇量为60%,搅匀,静置12小时;
(4)、吸取步骤(3)中的上清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60℃下1.28~1.32的浸膏;
(5)、将步骤(1)中称取的天花粉、茯苓、三七三味原料药粉粹,过筛,与步骤(4)中的浸膏混合均匀,得到活性组分;将活性组分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混合均匀,过14目筛,制粒,整粒,即得中药颗粒剂。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活性组分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的质量比为1:2。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为糖粉和糊精的组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中糖粉和糊精的质量比为1:1。
本发明由黄芪、白术、黄芩、天花粉、女贞子、墨旱莲、菟丝子、薏苡仁、茯苓、鸡血藤、三七、甘草十二味药组成,其中取黄芪、白术健脾补气兼利水消肿之功效为君药。黄芩、天花粉清热,以助君药化解热毒;女贞子、墨旱莲补肝阴,菟丝子益肾精,以助君药扶助正气;五药共为臣药。以薏苡仁、茯苓合用,健脾利水消肿;鸡血藤有活血补血之力,三七具活血化瘀之功;四药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以为使药;诸药合用,健脾补肾,清热益气。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能够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2、本发明中采用的药材均为市场上的普通常用药材,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便于理解,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一种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
(1)、按基本处方重量比称取药材:黄芪199.51g、白术66.50g、黄芩99.75g、天花粉99.75g、女贞子99.75g、墨旱莲99.75g、菟丝子99.75g、薏苡仁133.00g、茯苓99.75g、鸡血藤199.51g、三七33.25g、甘草33.25g;
(2)、将步骤(1)中称取的黄芪、白术、黄芩、女贞子、墨旱莲、菟丝子、薏苡仁、鸡血藤、甘草九味药材加8倍体积的水煎煮二次(黄芩沸后加入),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
(3)、将步骤(2)中的煎液滤过,滤液在60℃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1.22的清膏,加乙醇溶解至最终含醇量为60%,搅匀,静置12小时;
(4)、吸取步骤(3)中的上清液,在60℃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8~1.32的浸膏;
(5)、将步骤(1)中称取的天花粉、茯苓、三七三味药材粉粹,过筛后,与步骤(4)中的浸膏混合均匀,即得中药组合物。
实施例2:一种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药颗粒剂的制备:
(1)、按基本处方重量比称取药材:黄芪199.51g、白术66.50g、黄芩99.75g、天花粉99.75g、女贞子99.75g、墨旱莲99.75g、菟丝子99.75g、薏苡仁133.00g、茯苓99.75g、鸡血藤199.51g、三七33.25g、甘草33.25g;
(2)、将步骤(1)中称取的黄芪、白术、黄芩、女贞子、墨旱莲、菟丝子、薏苡仁、鸡血藤、甘草九味药材加8倍体积的水煎煮二次(黄芩沸后加入),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
(3)、将步骤(2)中的煎液滤过,滤液在60℃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1.22的清膏,加乙醇溶解至最终含醇量为60%,搅匀,静置12小时;
(4)、吸取步骤(3)中的上清液,在60℃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8~1.32的浸膏;
(5)、将步骤(1)中称取的天花粉、茯苓、三七三味药材粉粹,过筛后,与步骤(4)中的浸膏混合均匀,即得活性组分(中药组合物);将活性组分与糊精和蔗糖粉按质量比为1:1:1混合均匀,过14目筛,以75%乙醇制粒,颗粒于60℃干燥,即得中药颗粒剂。
以下通过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中药组合物颗粒剂(以下称芪白颗粒)的药效学试验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在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有益效果。
一、试验材料:
1.动物:ICR小鼠和BALB/c小鼠若干,SPF级,雌雄各半,体重范围:18.0~22.0g,动物合格证号:43004700002182,由湖南斯莱克景达实验动物有限公司提供。
2.药物:阳性药物:利可君片,江苏吉尔药业有限公司,规格10mg/片,成人日用量6mg/d;地榆升白片,成都地奥集团天府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0.1g/片,成人日用量0.6-1.2g/d;受试药物:芪白颗粒,含1.3g生药/g颗粒。
3.试剂:环磷酰胺:0.2g/瓶,山西德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
4.试验仪器:BC-5500型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计时器、B203LED型生物显微镜(重庆奥特光学仪器有限公司)。
5.数据处理方法:所有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结果用(均值±标准差)表示。
6.剂量设计:芪白颗粒临床拟用量:25.2g生药/日,即6.46g药粉/日。试验使用均为药粉。根据体表面积换算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芪白颗粒主要药效学剂量设计
注:小鼠给药体积:20mL/kg
二、实验部分:
试验例1:芪白颗粒对正常小鼠及对环磷酰胺致白细胞减少症模型的影响(预防性给药):
1.1、实验方法
取BALB/c小鼠70只,随机分为7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地榆升白片组、利可君片组、芪白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药液(见表1),每日1次,连续14天,于末次给药1h后眼眶采血。采血第2天后,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它组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40mg/kg/d,连续3天,末次注射后第2天眼眶采血。检测血中外周白细胞总数。取血后立即处死小鼠,取出胸腺、脾脏并称重。
1.2、试验结果:
由表2可见,预防性给药后地榆升白片组和利可君片组白细胞总数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注射3天环磷酰胺后,模型对照组白细胞总数明显减少(P<0.01),说明造模成功。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芪白颗粒各剂量组白细胞总数减少程度较轻,提示芪白颗粒可能对环磷酰胺致白细胞减少症具有预防作用。
表2 芪白颗粒对环磷酰胺致白细胞减少症模型小鼠的预防作用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由表3可见,正常小鼠注射环磷酰胺3天后,体重明显降低(P<0.01),胸腺、脾脏脏体系数明显降低(P<0.01),芪白颗粒各剂量组均能明显增加白细胞减少症小鼠体重(P<0.01或P<0.05),中、高剂量组能显著增加脾脏脏体系数(P<0.05),各剂量组均能明显增加胸腺脏体系数(P<0.01)。
表3 芪白颗粒对环磷酰胺致白细胞减少症模型小鼠脏体系数的预防作用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试验例2:芪白颗粒对环磷酰胺致白细胞减少症模型的影响(治疗性给药):
2.1、实验方法:
取BALB/c小鼠若干,腹腔注射环磷酰胺40mg/kg/d,连续3天造模,末次注射1h后眼眶采血,测定外周白细胞总数,选出造模成功的小鼠,将其随机分为6组,即模型对照组、地榆升白片组、利可君片组、芪白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未造模)和模型对照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其它各组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药液(见表1),每日1次,连续给药14天,末次给药1h后眼眶采血,测定外周白细胞总数。采血后小鼠进行负重游泳试验:将尾根部负荷2%~5%体重铅丝的小鼠置于高30cm,宽为10cm的恒温游泳箱作为游泳的器皿,水深为20cm,水温25.0℃±0.5℃。记录前,均使小鼠适应环境2min,然后开始记录;实验终止标准为小鼠头部浸入水中6~8s不能游回水面,达到小鼠力竭水平。记录运动开始至力竭运动的时间,即小鼠负重游泳时间(s)。负重游泳试验结束后立即处死小鼠,取出取胸腺、脾脏并称重,同时取右侧股骨骨髓进行骨髓细胞涂片检测。
2.2、试验结果:
由表4可见,除正常对照组外,其它组小鼠注射环磷酰胺后,白细胞总数明显降低,造模成功(P<0.05或P<0.01)。芪白颗粒各给剂量能不同程度的增加白细胞总数,高剂量组能明显增加白细胞总数(P<0.01),与阳性药物治疗效果基本等同。
表4 芪白颗粒对环磷酰胺致白细胞减少症模型白细胞总数的影响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由表5可见,芪白颗粒各剂量组均有延长环磷酰胺致白细胞减少症模型小鼠游泳时间趋势,芪白颗粒可能具有抗疲劳作用。
表5 芪白颗粒对环磷酰胺致白细胞减少症模型负重游泳时间的影响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由表6可见,模型对照组注射环磷酰胺后,体重明显降低(P<0.01),胸腺脏体系数降低,脾脏脏体系数明显降低(P<0.01),芪白颗粒各剂量均有升高环磷酰胺致白细胞减少症模型小鼠的体重趋势,中、高剂量能明显增加胸腺、脾脏系数(P<0.05或P<0.01)。
表6 芪白颗粒对环磷酰胺致白细胞减少症模型体重、脏体系数的影响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由表7可见,模型对照组小鼠注射环磷酰胺后,骨髓有核细胞数量明显降低(P<0.01),粒红比明显升高(P<0.01);芪白颗粒各剂量均能明显升高骨髓有核细胞数量(P<0.05或P<0.01),降低粒红比值(P<0.05或P<0.01)。
表7 芪白颗粒对环磷酰胺致白细胞减少症模型骨髓有核细胞、粒红比的影响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试验例3:芪白颗粒小鼠碳粒廓清实验:
3.1、实验方法:
取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地榆升白片组、利可君片组、芪白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药液(见表1),每日1次,连续14天,末次给药后1h,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动物尾静脉注射稀释印度墨汁10mL/kg,在注入墨汁2min及10min后眼眶采血25μL,立即吹入2mL Na2CO3(0.1%,w/v)溶液中,吸管于该液中吸入、吸出数次,以25μL正常小鼠血样溶于2mL Na2CO3(0.1%,w/v)溶液中校零,于分光光度计上600nm处测定OD值。采血结束后立即引颈处死,取出脾脏、胸腺、肝脏并称重。
实验方法中所述注射用墨汁溶液配制:将印度墨汁原液用生理盐水稀释3倍。注射墨汁按体重从小鼠尾静脉注入稀释的印度墨汁(10mL/kg),注射前应摇匀,待墨汁注入,立即计时。
计算吞噬指数K、吞噬系数α公式:
3.2、实验结果:
由表8可见,芪白颗粒中、高剂量组较模型对照组碳粒廓清吞噬指数K、吞噬系数α升高(P<0.05或P<0.01)。
表8 芪白颗粒小鼠碳粒廓清实验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试验例4:芪白颗粒对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检查T淋巴细胞亚群):
4.1、实验方法:
取BALB/c小鼠70只,随机分为7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地榆升白片组、利可君片组、芪白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液(见表1),每天1次,连续14天。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在第1天、第3天、第5天以40mg/kg的剂量给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并在第2天给药后以0.2mL/只的剂量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2%SRBC悬液进行免疫,免疫6天。末次给药1h后,引颈处死小鼠,选取小鼠颈、腋下和腹股沟淋巴结,制备淋巴细胞悬液,并用RPMI1640完全培养液(10%小牛血清)调细胞浓度至4×106个/mL。用生理盐水将SRBC洗3次,并用培养液调至1%浓度。在1mL塑料离心管中,每管加入淋巴细胞悬液和培养液各50μL,37℃水浴中保温1h,再加入SRBC悬液100μL混匀,37℃水浴保温10min,离心(800rpm,5min)。将细胞轻轻悬起,加100μL 4%戊二醛固定液(用磷酸缓冲液配制)混匀。计数前将上清液全部移除,加生理盐水100μL和20倍稀释的1%美蓝染色液100μL染色,20分钟后计数,即得总T细胞%。在50μL淋巴细胞悬液中加入含100mmol/L茶碱的培养液50μL混匀,其余步骤同上。检测Th细胞%、Ts细胞%
Ts细胞%=100%-Th细胞%
4.2、实验结果:
由表9可见,模型对照组小鼠注射环磷酰胺后,总T%显著降低(P<0.01),芪白颗粒高剂量组能明显增加环磷酰胺致白细胞减少症模型小鼠总T%(P<0.01),对Th细胞%和Ts细胞%无明显影响(P<0.05或P<0.01)。
表9 芪白颗粒对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检查T淋巴细胞亚群)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试验例5:芪白颗粒对鸡红细胞所致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影响:
5.1、实验方法:
取BALB/c小鼠70只,随机分为7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地榆升白片组、利可君片组、芪白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药液(见表1),每日1次,连续14天。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在第1天、第3天、第5天以40mg/kg的剂量给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并在第2天给药后以0.2mL/只的剂量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1:5(V/V)CRBC悬液进行免疫,免疫6天。末次给药后1h摘眼球取血于离心管内,放置约1小时后,将凝固血剥离,2000rpm离心10min,分离血清,取血清10μ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mL按表10进行试验。
表10 实验操作步骤
然后于37℃恒温水浴箱中保温30min,然后置0℃冰浴终止反应,2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液,于分光光度计540nm以对照管作空白,分测定各管OD值。按如下公式计算半数溶血值HC50:半数溶血值HC50=样品吸收度值×稀释倍数/红血球半数溶血时吸收度值。
实验方法中所述10%豚鼠血清制备:豚鼠心脏取血,离心后取其上清液,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制成比例为10%的补体液100mL。
实验方法中所述鸡红细胞(CRBC)悬液制备:在灭菌操作下,自鸡翼下静脉采血,置于装有玻璃珠的三角瓶中,摇动以去除纤微蛋白原,使之成为脱纤血液。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约10倍量,摇匀,1500rpmin离心15min,除去上清液,沉淀的鸡红细胞再用0.9%氯化钠注射液按上述方法洗涤数次,直至上清液不显红色为止。临用时,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成所需浓度的鸡红细胞混悬液。
5.2、实验结果:
由表11可见,模型对照组小鼠注射环磷酰胺后,半数溶血值HC50明显降低(P<0.01),芪白颗粒各剂量组均能明显增加环磷酰胺致白细胞减少症模型小鼠抗体细胞形成(P<0.05或P<0.01)。
表11 芪白颗粒对鸡红细胞所致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影响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制,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作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黄芪199.51份、白术66.50份、黄芩99.75份、天花粉99.75份、女贞子99.75份、墨旱莲99.75份、菟丝子99.75份、薏苡仁133.00份、茯苓99.75份、鸡血藤199.51份、三七33.25份和甘草33.2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黄芪、白术、黄芩、女贞子、墨旱莲、菟丝子、薏苡仁、鸡血藤和甘草九味原料药制成的浸膏与天花粉、茯苓和三七三味原料药的粉末组成;
所述浸膏通过下述方法制备:
(1)、按重量份称取黄芪、白术、黄芩、女贞子、墨旱莲、菟丝子、薏苡仁、鸡血藤和甘草;
(2)、将步骤(1)中称取的黄芪、白术、黄芩、女贞子、墨旱莲、菟丝子、薏苡仁、鸡血藤和甘草九味原料药加8倍体积的水煎煮二次,其中黄芩在水沸后加入,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
(3)、将步骤(2)中的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60℃下1.18~1.22的清膏,加乙醇至含醇量为60%,搅匀,静置12小时;
(4)、吸取步骤(3)中的上清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60℃下1.28~1.32的浸膏。
3.一种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药颗粒剂,所述中药颗粒剂由活性组分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组分为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药颗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颗粒剂中活性组分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的质量比为1:2。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药颗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为糖粉和糊精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药颗粒剂,其特征在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中糖粉和糊精的质量比为1:1。
7.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按重量份称取原料药:黄芪199.51份、白术66.50份、黄芩99.75份、天花粉99.75份、女贞子99.75份、墨旱莲99.75份、菟丝子99.75份、薏苡仁133.00份、茯苓99.75份、鸡血藤199.51份、三七33.25份和甘草33.25份;
(2)、将步骤(1)中称取的黄芪、白术、黄芩、女贞子、墨旱莲、菟丝子、薏苡仁、鸡血藤、甘草九味原料药中加8倍体积的水煎煮二次,其中黄芩在水沸后加入,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
(3)、将步骤(2)中的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60℃下1.18~1.22的清膏,加乙醇至含醇量为60%,搅匀,静置12小时;
(4)、吸取步骤(3)中的上清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60℃下1.28~1.32的浸膏;
(5)、将步骤(1)中称取的天花粉、茯苓、三七三味原料药粉粹,过筛,与步骤(4)中的浸膏混合均匀,得到活性组分;将活性组分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混合均匀,过14目筛,制粒,整粒,即得中药颗粒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活性组分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的质量比为1:2。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为糖粉和糊精的组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中糖粉和糊精的质量比为1:1。
CN201510121544.8A 2015-03-19 2015-03-19 一种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药组合物、颗粒剂及制备方法 Active CN1047587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21544.8A CN104758719B (zh) 2015-03-19 2015-03-19 一种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药组合物、颗粒剂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21544.8A CN104758719B (zh) 2015-03-19 2015-03-19 一种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药组合物、颗粒剂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58719A CN104758719A (zh) 2015-07-08
CN104758719B true CN104758719B (zh) 2018-07-20

Family

ID=53641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21544.8A Active CN104758719B (zh) 2015-03-19 2015-03-19 一种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药组合物、颗粒剂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587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07114B (zh) * 2019-05-29 2022-05-13 湖北梦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9190A (zh) * 2008-05-04 2008-09-10 北京中科仁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温肾补脾、益气养血的中药组合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9190A (zh) * 2008-05-04 2008-09-10 北京中科仁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温肾补脾、益气养血的中药组合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PLC 同时测定芪白颗粒中5 种活性成分的含量;李晓荣等;《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0228;第21卷(第4期);60-63页 *
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呼健等;《河北中医》;20030228;第25卷(第2期);147-15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58719A (zh) 2015-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00390B (zh) 具有增强免疫力及保肝功能的保健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US10813961B2 (en) Powder formulation having a function of enhancing immunity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CN103169737B (zh) 樟芝子实体与破壁灵芝孢子粉的组合物及其在免疫调节中的应用
CN109394809A (zh) 一种提高免疫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758719B (zh) 一种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药组合物、颗粒剂及制备方法
CN105106434A (zh) 一种枸杞西洋参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91834A (zh) 一种兽用中药组合物及其颗粒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264862A (zh) 一种抗疲劳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抗疲劳药物或保健食品
CN104286844B (zh) 一种提高免疫力的食品、保健品或药物组合物
CN100381164C (zh) 一种治疗化疗、放疗、放射病的药物
CN109381505B (zh) 一种中药提取物及其组合物和用于抗疲劳的用途
CN112494569B (zh) 一种提高免疫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4352531B (zh) 长座线虫草在制备保肝药物和保健品中的应用
CN106421447A (zh) 一种控制血压和保护血管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652774A (zh) 一种治疗放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免疫功能低下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与质量检测方法
CN102258626A (zh) 中药复方藤黄霖、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5561097B (zh) 一种治疗结核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87766A (zh) 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复方胶囊及制备方法
CN105707883B (zh) 红毛鸡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7320528A (zh) 一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药提取物及药物
CN105434895A (zh) 一种天麻景天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96422A (zh) 一种治疗老年痴呆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77240B (zh) 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745454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治疗溶血性贫血中的应用
CN108210735A (zh) 一种舌草首乌抗肿瘤颗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Han Jin

Inventor after: Li Xiaorong

Inventor after: Shen Chengying

Inventor after: Niu Ying

Inventor after: Wang Xiaoyang

Inventor after: Zhang Shilong

Inventor after: Zhou Yanping

Inventor after: Zhang Muzihe

Inventor after: Yuan Hailong

Inventor after: Liu Chaoyong

Inventor after: Shen Gang

Inventor before: Yuan Hailong

Inventor before: Zhou Xu

Inventor before: Zhang Muzihe

Inventor before: Han Jin

Inventor before: Liu Chaoyong

Inventor before: Zhou Yanping

Inventor before: Shen Gang

Inventor before: Li Xiaorong

Inventor before: Xu Pinghua

Inventor before: Shen Baode

Inventor before: Shen Chengyin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39, No. 100 West Fourth Ring Road, Beijing, Fengtai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THE FIFTH MEDICAL CENTER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GENERAL Hospital

Address before: 100039, No. 100 West Fourth Ring Road, Beijing, Fengtai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302 Hosp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