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46008B - 去气腔室 - Google Patents

去气腔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46008B
CN104746008B CN201310745435.4A CN201310745435A CN104746008B CN 104746008 B CN104746008 B CN 104746008B CN 201310745435 A CN201310745435 A CN 201310745435A CN 104746008 B CN104746008 B CN 1047460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chamber
vacuum chamber
wafer support
air inlet
inle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4543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46008A (zh
Inventor
张风港
文莉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North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orth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orth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orth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74543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460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460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460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460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460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ffle Furnaces And Rotary Kilns (AREA)
  •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去气腔室,包括腔室上盖、真空腔室和加热基座,腔室上盖与真空腔室围成封闭空间,加热基座设置于真空腔室内,去气腔室还包括进气管,进气管连接并贯穿加热基座的内部;其通过将进气管设置在加热基座的内部,在晶片背面充入气体,对晶片进行去气工艺,避免了对整个真空腔室充气的过程,减少了晶片在真空腔室的时间,从而缩短了工艺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去气腔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去气腔室。
背景技术
采用物理方法制备薄膜的工艺通常包括以下几步工艺流程:去气(Degas)、预清洗(Preclean)、薄膜沉积(Sputtering)。去气工艺的作用是通过对处于真空环境下的晶片进行加热和保温,去除前道工艺和周围环境引入的水蒸气或其他可挥发物质,是影响器件良率的关键工艺。
目前,主流去气工艺的加热方式有三种:灯泡或灯管热辐射式、基座加热式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方式。灯泡或灯管热辐射式,其加热情况根据被加热材料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当晶片种类与材料发生变化时要重新调整加热工艺,否则会出现温度的偏差,严重时会损坏晶片;同时由于去气工艺是使晶片表面挥发出物质,挥发出的物质会慢慢吸附沉积到透明介质窗上,影响加热效率;基座加热方式相对于灯泡或灯管热辐射式方式对晶片的种类与材质兼容性好,但加热时为了提高热传递效率需要在腔室内部充一定压力的惰性气体,工艺结束后还要将此部分气体抽离腔室,这个过程会延长晶片在去气腔室的时间,影响生产效率;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加热速度快,而且改善了对晶片的种类与材质的兼容性问题,但是此种方案成本高,而且工艺时同样还要向腔室内充气,工艺结束后将气体抽离腔室,影响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去气工艺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提供一种去气腔室。
一种去气腔室,包括腔室上盖、真空腔室和加热基座,腔室上盖与真空腔室围成封闭空间,加热基座设置于真空腔室内,还包括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连接并贯穿所述加热基座的内部。
其中,所述进气管设置于所述加热基座的内部中心位置。
其中,所述进气管包括连接部;
所述连接部设置有控制所述进气管导通与关闭的阀门。
较佳地,所述进气管的材质为耐高温绝缘材料。
其中,所述去气腔室还包括位于所述真空腔室内的晶片支撑系统,所述晶片支撑系统包括第一晶片支撑装置和第二晶片支撑装置;
所述第一晶片支撑装置和所述第二晶片支撑装置完全相同,且对称设置在所述加热基座的两侧,与所述真空腔室的底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晶片支撑装置和所述第二晶片支撑装置均包括固定部和支撑部;
所述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真空腔室的底部连接,用于将所述晶片支撑系统连接在所述真空腔室内,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部的一端连接;
所述支撑部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用于支撑晶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去气腔室还包括晶片压环,所述晶片压环位于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
所述晶片压环与所述支撑部为间隙配合。
较佳地,所述晶片压环设置有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与所述晶片压环的外环边沿连接。
较佳地,所述去气腔室还包括直线驱动装置,所述直线驱动装置与所述晶片支撑装置的固定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晶片支撑装置相对于所述真空腔室的内壁上升和下降;
所述直线驱动装置为直线波纹管。
其中,所述去气腔室还包括直线驱动装置,所述直线驱动装置与所述加热基座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加热基座相对于所述真空腔室的内壁上升和下降;
所述直线驱动装置为直线波纹管。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去气腔室通过在加热基座的内部设置进气管,通过进气管在晶片背面充入气体,对晶片进行去气工艺,避免了对整个真空腔室充气的过程,减少了晶片在真空腔室的时间,从而缩短了工艺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去气腔室一具体实施例传片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去气腔室一具体实施例工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去气腔室另一具体实施例传片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去气腔室另一具体实施例工艺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图2,一种去气腔室100,包括腔室上盖110、真空腔室120和加热基座130,腔室上盖110与真空腔室120围成封闭空间,加热基座130设置于真空腔室120内;去气腔室100还包括进气管140,进气管140连接并贯穿加热基座130的内部。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去气腔室100包括进气管140,进气管140连接并贯穿加热基座130的内部;通过采用晶片150背面进气方法,无需对整个真空腔室120充气,从而缩短了工艺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此,值得说明的是,腔室上盖110与真空腔室120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有效地保证了真空腔室120的封闭性,并且避免了在对真空腔室120抽气过程中,由于真空腔室120封闭性不好导致的漏气现象;较佳地,该密封装置可为O型密封圈。
较佳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进气管140设置于加热基座130的内部中心位置。当通过进气管140向真空腔室120内通入惰性气体时,气体在晶片150与加热基座130的上表面131之间扩散,进气管140位于加热基座130的内部中心位置可使热能传递更均匀,从而提高了晶片150的受热均匀度,保证了工艺参数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进气管140包括连接部,连接部设置有控制进气管140导通与关闭的阀门。当进行去气工艺时,打开阀门导通进气管140,从而通入惰性气体进行晶片的去气工艺;当处于传片过程中或去气工艺完成时,通过关闭阀门使得进气管140处于封闭状态,有效地避免了气体的浪费,节省了工艺成本。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进气管140的材质为耐高温绝缘材料;通过加热基座130对晶片150进行加热和保温时,不同晶片所采用的温度不同,当温度较高时,采用耐高温绝缘材料有效的避免了由于高温导致进气管损坏进而影响工艺的正常进行的现象,保证了工艺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去气腔室100还包括位于真空腔室120内的晶片支撑系统,晶片支撑系统包括第一晶片支撑装置161和第二晶片支撑装置162;第一晶片支撑装置161和第二晶片支撑装置162完全相同,且对称设置在加热基座130的两侧,与真空腔室120的底部连接。晶片支撑系统用于在进行去气工艺时,将晶片150放置在加热基座130的上表面131,待工艺完成后,将晶片150带离加热基座130的上表面131,对真空腔室120进行抽气过程;同时,将第一晶片支撑装置161和第二晶片支撑装置162对称设置在加热基座130的两侧,保证了晶片150能够准确的放置于加热基座130的中心位置。
较佳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一晶片支撑装置161和第二晶片支撑装置162均包括固定部和支撑部;固定部的一端与真空腔室120的底部连接,用于将晶片支撑系统连接在真空腔室120内,固定部的另一端与支撑部的一端连接;支撑部设置有凸起,凸起用于支撑晶片150。
晶片支撑系统用于在传片过程中,通过该凸起支撑晶片150,以防止晶片150掉落在真空腔室120内,影响工艺的正常进行,同时采用晶片支撑系统进行晶片150的传送与放置,有效地避免了工艺过程中对晶片150及真空腔室120的污染问题,保证了工艺的精确度。
较佳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去气腔室100还包括晶片压环170,晶片压环170位于支撑部的另一端;晶片压环170与支撑部为间隙配合。当进行传片时,晶片压环170与支撑部的另一端接触;当进行去气工艺时,晶片压环170与支撑部的另一端脱离,并将晶片150固定在加热基座130的上表面131;在对晶片150进行去气工艺时,由于采用设置在加热基座130的内部的进气管140对晶片150的背面直接充气进行热传递,通过晶片压环170将晶片150固定在加热基座130的上表面131,使得晶片150与加热基座130的上表面131的边缘接触良好,同时避免了当加热气流过大时,将晶片150吹离加热基座130的上表面131的现象,从而保证了工艺的稳定性。
较佳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晶片压环170设置有密封装置,密封装置与晶片压环170的外环边沿连接。通过在晶片压环170外环边沿连接O型圈或设置机械刀口,使得晶片压环170与加热基座130的上表面131接触时,与加热基座130形成密封空间;这就使得当通过进气管140通入惰性气体时,只需要通入很小流量的气体(通常压力一般控制在大于1Torr即可)就可实现热能传递功能,因此在去气工艺结束后,通过关闭阀门截止进气管140,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将真空腔室120抽到真空状态,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较佳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去气腔室100还包括直线驱动装置180,直线驱动装置180与晶片支撑系统的固定部连接,用于驱动晶片支撑系统相对于真空腔室120的内壁上升和下降。晶片支撑系统通过直线驱动装置180实现与真空腔室120的连接,既可以使得晶片支撑系统与真空腔室120为密封状态,又可以通过直线驱动装置180(通常为气缸、电机、以及丝杠等)实现晶片支撑系统相对真空腔室120的内壁做上升和下降的运动,从而实现晶片支撑系统相对于加热基座130的上升与下降,完成晶片150放置和带离加热基座130的过程。
值得说明的是,直线驱动装置180为直线波纹管。
参见图3、图4,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去气腔室100还包括直线驱动装置180,直线驱动装置180与加热基座130连接,用于驱动加热基座130相对于真空腔室120的内壁上升和下降。同样既可以使得加热基座130与真空腔室120为密封状态,又可以通过该直线驱动装置180(通常为气缸、电机、以及丝杠等)实现加热基座130相对真空腔室120的内壁做直线运动,从而实现加热基座130相对于晶片支撑系统的上升与下降,完成晶片150放置和带离加热基座130的过程。
较佳地,直线驱动装置180为直线波纹管。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去气腔室,包括腔室上盖、真空腔室和加热基座,腔室上盖与真空腔室围成封闭空间,加热基座设置于真空腔室内,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连接并贯穿所述加热基座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气腔室,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管设置于所述加热基座的内部中心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气腔室,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管包括连接部;
所述连接部设置有控制所述进气管导通与关闭的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气腔室,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管的材质为耐高温绝缘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去气腔室,其特征在于:
所述去气腔室还包括位于所述真空腔室内的晶片支撑系统,所述晶片支撑系统包括第一晶片支撑装置和第二晶片支撑装置;
所述第一晶片支撑装置和所述第二晶片支撑装置完全相同,且对称设置在所述加热基座的两侧,与所述真空腔室的底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去气腔室,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晶片支撑装置和所述第二晶片支撑装置均包括固定部和支撑部;
所述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真空腔室的底部连接,用于将所述晶片支撑系统连接在所述真空腔室内,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部的一端连接;
所述支撑部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用于支撑晶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去气腔室,其特征在于:
所述去气腔室还包括晶片压环,所述晶片压环位于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
所述晶片压环与所述支撑部间隙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去气腔室,其特征在于:
所述晶片压环设置有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与所述晶片压环的外环边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去气腔室,其特征在于:
所述去气腔室还包括直线驱动装置,所述直线驱动装置与所述晶片支撑装置的固定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晶片支撑装置相对于所述真空腔室的内壁上升和下降;
所述直线驱动装置为直线波纹管。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去气腔室,其特征在于:
所述去气腔室还包括直线驱动装置,所述直线驱动装置与所述加热基座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加热基座相对于所述真空腔室的内壁上升和下降;
所述直线驱动装置为直线波纹管。
CN201310745435.4A 2013-12-30 2013-12-30 去气腔室 Active CN1047460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45435.4A CN104746008B (zh) 2013-12-30 2013-12-30 去气腔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45435.4A CN104746008B (zh) 2013-12-30 2013-12-30 去气腔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46008A CN104746008A (zh) 2015-07-01
CN104746008B true CN104746008B (zh) 2017-06-06

Family

ID=53586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45435.4A Active CN104746008B (zh) 2013-12-30 2013-12-30 去气腔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46008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334A (zh) * 1995-11-24 1997-08-20 鲍尔泽斯和利博尔德德国控股公司 在真空室内放有一个装蒸发物的坩埚的真空镀膜设备
CN1386105A (zh) * 2000-07-03 2002-12-18 安德鲁·克拉克 除气和冷却两用的装卸锁定组合装置
CN1603455A (zh) * 2003-08-28 2005-04-06 安内华株式会社 薄膜沉积装置
CN1885490A (zh) * 2005-06-23 2006-12-27 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载置台装置的安装结构、处理装置和馈电线间放电防止方法
CN101131917A (zh) * 2006-08-23 2008-02-27 北京北方微电子基地设备工艺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刻蚀设备的控温装置及其控制晶片温度的方法
CN201121206Y (zh) * 2007-11-05 2008-09-24 苏贵方 高效节能的真空设备
CN101361164A (zh) * 2006-01-18 2009-02-04 Oc欧瑞康巴尔斯公司 用于盘状衬底除气的装置
CN101469414A (zh) * 2007-12-26 2009-07-01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平板式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汽相淀积设备的反应室结构
CN101631890A (zh) * 2007-01-04 2010-01-20 Oc欧瑞康巴尔斯公司 用于在真空操作中处理气体的设备
CN102877027A (zh) * 2012-09-29 2013-01-16 沈阳拓荆科技有限公司 共用真空系统的双腔真空装载腔
CN202898520U (zh) * 2012-09-29 2013-04-24 沈阳拓荆科技有限公司 共用真空系统的双腔真空装载腔
CN202898519U (zh) * 2012-09-29 2013-04-24 沈阳拓荆科技有限公司 带加热功能的真空装载腔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334A (zh) * 1995-11-24 1997-08-20 鲍尔泽斯和利博尔德德国控股公司 在真空室内放有一个装蒸发物的坩埚的真空镀膜设备
CN1386105A (zh) * 2000-07-03 2002-12-18 安德鲁·克拉克 除气和冷却两用的装卸锁定组合装置
CN1603455A (zh) * 2003-08-28 2005-04-06 安内华株式会社 薄膜沉积装置
CN1885490A (zh) * 2005-06-23 2006-12-27 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载置台装置的安装结构、处理装置和馈电线间放电防止方法
CN101361164A (zh) * 2006-01-18 2009-02-04 Oc欧瑞康巴尔斯公司 用于盘状衬底除气的装置
CN101131917A (zh) * 2006-08-23 2008-02-27 北京北方微电子基地设备工艺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刻蚀设备的控温装置及其控制晶片温度的方法
CN101631890A (zh) * 2007-01-04 2010-01-20 Oc欧瑞康巴尔斯公司 用于在真空操作中处理气体的设备
CN201121206Y (zh) * 2007-11-05 2008-09-24 苏贵方 高效节能的真空设备
CN101469414A (zh) * 2007-12-26 2009-07-01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平板式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汽相淀积设备的反应室结构
CN102877027A (zh) * 2012-09-29 2013-01-16 沈阳拓荆科技有限公司 共用真空系统的双腔真空装载腔
CN202898520U (zh) * 2012-09-29 2013-04-24 沈阳拓荆科技有限公司 共用真空系统的双腔真空装载腔
CN202898519U (zh) * 2012-09-29 2013-04-24 沈阳拓荆科技有限公司 带加热功能的真空装载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46008A (zh) 2015-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6574B (zh) Heat treatment device, heat treatment method and memory medium
CN101452827B (zh) 处理装置、处理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04347382A (zh) 基板处理设备
CN2573509Y (zh) 热处理装置
CN102217055B (zh) 衬底处理方法及衬底处理装置
CN102282299A (zh) 3b族氮化物晶板
JP2013051264A (ja)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CN105552004B (zh) 静电钳
CN104746008B (zh) 去气腔室
CN101681867B (zh) 处理装置
JP6793903B2 (ja) 焼鈍処理方法、処理チャンバ、及び焼鈍装置
CN111621758B (zh) 一种晶圆冷却装置
CN112376035A (zh) 一种适用于制备高In组分InGaN材料的反应装置
CN104282611A (zh) 一种等离子体处理腔室及其静电夹盘
TWI708872B (zh) 用於操作襯底的設備
WO2020057109A1 (zh) 真空腔中半导体晶圆的可控快速冷却系统及方法
JP6896447B2 (ja) 基板処理方法
CN105529282A (zh) 一种半导体预湿润装置及方法
CN101813410A (zh) 300mm立式氧化炉石英舟旋转装置
CN104733274B (zh) 反应腔室及等离子体加工设备
CN209584005U (zh) 一种真空玻璃
CN105350073A (zh) 一种硅外延设备的石墨盘旋转密封装置及自动上下料系统
CN104362110A (zh) 一种静电吸盘性能的监测方法
JP2010199569A (ja) Simoxウェーハの製造方法
CN110230039A (zh) 一种单层硫化钼调控碘化铅生长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76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eijing, Wenchang Road, No. 8, No.

Patentee after: Beijing North China microelectronics equi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176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eijing, Wenchang Road, No. 8, No.

Patentee before: Beifang Microelectronic Base Equipment Proces Research Center Co., Ltd., 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