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33885A - 插座连接器和用于该插座连接器的端子 - Google Patents

插座连接器和用于该插座连接器的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33885A
CN104733885A CN201410593760.8A CN201410593760A CN104733885A CN 104733885 A CN104733885 A CN 104733885A CN 201410593760 A CN201410593760 A CN 201410593760A CN 104733885 A CN104733885 A CN 1047338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ntact
socket connector
outside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9376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33885B (zh
Inventor
满野孝辅
栗林宏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 Pex Inc
Original Assignee
Dai Ichi Sei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 Ichi Sei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 Ichi Seik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7338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38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338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38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01R24/5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mounted on a 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3/00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apparatus and having one part acting as a holder providing support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via a counterpart which i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apparatus, e.g. lamp holders; Separate parts thereof
    • H01R33/05Two-pole devices
    • H01R33/20Two-pole devices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33/205Two-pole devices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ecured to structure or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3/00Two pol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插座连接器(10)包括:中央端子(30),与连接至插头连接器的同轴电缆的芯线机械和电连接;以及外部端子(40),与围绕所述芯线的外部导体机械和电连接,其中内部电绝缘体夹在所述芯线和外部导体之间;中央端子(30)包括:第一接触件(31),与所述芯线进行接触;以及第二接触件(33),电连接至所述第一接触件(31),在外部端子(40)下部通过并延伸至外部端子(40)的外侧,所述第二接触件(33)在第二接触件(33)与所述外部端子(40)重叠的区域中形成有切口(33b)和开口(33c)中至少之一。

Description

插座连接器和用于该插座连接器的端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插座连接器,其包括与连接至插头连接器的同轴电缆的芯线机械地和电连接的中央端子、和与围绕芯线的外部导体机械地和电连接的外部端子,其中内部电绝缘体夹在芯线和外部导体之间。本发明还涉及用于该插座连接器的端子。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将同轴电缆连接至印刷电路板的连接器之一,已知插座连接器,连接至同轴电缆的插头连接器适配至该插座连接器。插座连接器用于传输摄像机信号,并且传输用于将用于诸如Wi-Fi的无线电信号通信的天线连接至例如印刷电路板的信号。具有约0.5mm的直径的同轴电缆连接至插座连接器。各种插座连接器如下提出。
图13A和13B示出在日本实用新型公开H7(1995)-24791中提出的插座连接器。
所示出的插座连接器1000包括中央端子1001、与中央端子1001电绝缘的围绕中央端子1001定位的外部端子1002。
中央端子1001直立于板状连接器1003的远端1004处。外部端子1002不全部、而是部分地围绕中央端子1001。连接器1003包括条带1005,其具有更靠近远端1004定位的第一部分1005A和远离远端1004定位的第二部分1005B。第一部分1005A的宽度小于第二部分1005B的宽度。条带1005在第二部分1005B处连接至形成在电路板1006的表面上的带线1007。如图13A所示,条带1005在第一部分1005A和第二部分1005B之间的边界处弯曲,以使得第一部分1005A被设置得高于第二部分1005B,以及此外,如图13B所示,第一部分1005A的宽度小于第二部分1005B的宽度。这是因为从电路板1006的下表面至第一部分1005A的高度和从电路板1006的下表面至第二部分1005B的高度不同,因此,第一部分1005A下的有效介电常数和第二部分1005B下的有效介电常数不同。即使有效介电常数根据条带1005的面积而变化,阻抗特性也可以通过部分地改变条带1005的宽度而在第一部分1005A和第二部分1005B之间调节。如图13A所示,插头连接器1010具有与插座连接器1000的中央端子1001接触的插头导体1011和同轴电缆1012,同轴电缆1012的芯导体1013连接至插头导体。
图14示出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0-272244中提出的插座连接器。
所示出的插座连接器1100包括由电绝缘板制造并具有大致矩形的横截面的外壳1101、中央端子1102、和外部端子1103。中央端子1102和外部端子1103通过嵌件注塑固定至外壳1101,以使得它们相互同轴。中央端子1102是实心的,以及外部端子1103是圆柱体的形状以使得中央端子1102位于外部端子1103的中心处。接触支撑件1104和1105几乎水平地在外壳1101中沿着外壳1101的下表面延伸。接触支撑件1104和1105具有在外壳1101的下表面的水平上延伸并向下暴露的下表面。
在图13A和13B所示的插座连接器1000中,外部端子1002被设计为部分围绕其中的中央端子1001。在图14所示的插座连接器1100中,外部端子1103被设计为圆柱形的。例如,图13A和13B中所示的插座连接器1000中的外部端子被设计为环形的,连接器1003必须被设计为在外部端子1002之下延伸。
如果连接器1003在外部端子1002之下延伸,即使阻抗在第一部分1005A和第二部分1005B之间调节,将在外部端子1002和中央端子1001之间生成的电容会对阻抗调节施加有害的影响。
用于将同轴电缆与印刷电路板连接的电连接器近来被要求在尺寸上越来越小,因此,外部端子1002和中央端子1001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由此,阻抗调节变得越来越困难。
发明内容
考虑常规电连接器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能够容易地执行上述阻抗调节并且小型化的插座连接器。
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用于上述插座连接器的端子。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包括:中央端子,与连接至插头连接器的同轴电缆的芯线机械和电连接;以及外部端子,与围绕所述芯线的外部导体机械和电连接,其中内部电绝缘体夹在所述芯线和外部导体之间;中央端子包括:第一接触件,与所述芯线进行接触;以及第二接触件,电连接至所述第一接触件,在外部端子下部通过并延伸至外部端子的外侧,所述第二接触件在第二接触件与所述外部端子重叠的区域中形成有切口和开口中至少之一。
在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中,在第二接触件与所述外部端子重叠的区域中形成有切口和/或开口。由此,外部端子和第二接触件相互面对的区域可以减小,确保由外部端子和第二接触件相互面对的区域限定的电容可以减小。
优选地,第二接触件在其两个侧边缘中之一或二者处形成有切口。
即使第二接触件具有小的宽度,切口也可以在一个或两个侧边缘处形成。
优选地,所述区域比其他区域薄。
通过将该区域设计得比其他区域薄,即使由于需要将插座连接器设计为高度很低,外部端子和第二接触件必须相互靠近放置,外部端子和第二接触件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增大。
例如,第二接触件可以在该区域中在其上部和下部表面中至少之一上形成有凹口。
优选地,外部端子在面向第二接触件的区域中形成有凹口。
即使由于需要将插座连接器设计为高度很低,外部端子和第二接触件必须相互靠近放置,外部端子和第二接触件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增大。
优选地,外部端子与中央端子环形同轴。
通过将外部端子设计为环形,外部端子可以具有与插头连接器接触的增大区域。此外,由于中央端子和外部端子同轴放置,中央端子和外部端子之间的电关联可以增强,以及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之间的电连接的可靠性可以增强。由于第二接触件被设计为在第二接触件与外部端子重叠的区域中形成有切口和/或开口,即使第二接触件在任意方向上延伸,由第二接触件和外部端子相互重叠的区域限定的电容也可以减小。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一种与同轴电缆电连接的端子,同轴电缆包括芯线和围绕所述芯线的外部导体,其中内部电绝缘体夹在芯线和外部导体之间,所述端子机械地和电连接至所述芯线,并且与第二端子一起使用,第二端子机械地和电连接至所述外部导体;所述端子包括:第一接触件,与所述芯线进行接触;以及第二接触件,其是板的形式,第二接触件具有在所述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一起使用时足以在第二端子下部通过并延伸至第二端子的外侧的长度,第二接触件在第二接触件与第二端子重叠的区域中形成有切口和开口中至少之一。
以下将描述通过上述本发明获得的优点。
由第二接触件和外部端子相互重叠的区域限定的电容可以通过在第二接触件处形成的切口和/或开口减小。因此,可以容易地实现阻抗调节,并且此外,插座连接器可以容易地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插座连接器的平面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插座连接器的前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插座连接器的底视图。
图5是各自限定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的一部分的中央端子和外部端子的透视图。
图6是图5所示的中央端子和外部端子的平面图。
图7是图5所示的中央端子和外部端子的前视图。
图8是图5所示的中央端子和外部端子的底视图。
图9是各自限定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的一部分的中央端子和外部端子的透视图。
图10A是图9所示的中央端子的透视图。
图10B是图10A所示的中央端子的平面图。
图10C是图10A所示的中央端子的右侧视图。
图10D是图10A所示的中央端子的前视图。
图11是各自限定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的一部分的中央端子和外部端子的透视图。
图12A是图11所示的中央端子的透视图。
图12B是图12A所示的中央端子的平面图。
图12C是图12A所示的中央端子的右侧视图。
图12D是图12A所示的中央端子的前视图。
图13A是常规的插座和插头连接器的截面视图。
图13B是图13A所示的插座连接器的部分平面图。
图14是常规的插座连接器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至4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10。插座连接器10适配有连接至同轴电缆的插头连接器(未示出)以与插头连接器电连接。例如,插座连接器10安装在印刷电路板的表面上。
插座连接器10包括外壳20、中央端子30和外部端子40。
外壳20在垂直观察时是矩形的。中央端子30和外部端子40通过嵌件注塑固定在外壳20上,以使得外部端子40位于中央端子30的后述第一接触件的中央周围。
如图5-8所示,中央端子30包括与插头连接器进行机械和电接触的第一接触件31、围绕第一接触件31延伸的凸缘32、以及与第一接触件31电连接并且在下部延伸超出外部端子40的第二接触件33。
如图5所示,第一接触件31从凸缘32向上突出。第一接触件31为棒的形式,并具有半球形顶部。凸缘32由圆形薄板构成,并且在第一接触件31的底部径向延伸。第二接触件33为薄板的形式。第二接触件33在其端部经由凸缘32与第一接触件31机械和电连接。第二接触件33在其远端处限定要连接至形成在印刷电路板(未示出)上的金属垫的接触件33a,其中插座连接器10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因此,第二接触件33在其下表面从外壳20露出。类似地,第一接触件31和凸缘32在其下表面从外壳20露出。当插座连接器10和插头连接器相互适配时,第一接触件31在其外表面与一对线圈弹簧端子或圆柱形端子的内表面接触,后者与插头连接器中的同轴电缆的通过剥离外部绝缘覆层而暴露在外部的芯导体、外部电导体、和内部绝缘体进行机械和电接触。
如图5、6和8所示,第二接触件33在第二接触件33重叠或面向外部端子40的区域形成有切口33b。切口33b提供调节中央端子30和外部端子40之间的阻抗的性能。
切口33b在第二接触件33的相对侧部形成。切口33b可以在第二接触件33的侧部之一处形成。
外部端子40包括与插头连接器进行机械和电接触的环形端子41、以及从环形端子41朝向印刷电路板(未示出)倾斜地向下延伸的外部接触件42。
环形端子41与第一接触件31同轴。环形端子41是圆柱形的并且在相对端部开口。如图7所示,环形端子41在其外表面形成有V形凹槽41a。如图5和7所示,环形端子41在环形端子41面向第二接触件33的区域形成有矩形凹口41b。当插座连接器10和插头连接器相互适配时,环形端子41在其内表面处与要连接至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的插头连接器的环形端子的内表面进行机械和电接触。
外部接触件42包括在与第二接触件33延伸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从环形端子41延伸的第一接触部分43、以及从环形端子41的底部延伸并相互面对的一对第二接触部分44。
第一接触部分43和第二接触部分44中的每一个包括朝向印刷电路板(未示出)倾斜地向下延伸的腿部43a、44a、以及与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的金属垫进行机械和电接触的接触件43b、44b。接触件43b具有与腿部43a的宽度相同的宽度。接触件44b具有几乎等于环形端子41的直径的宽度,如图6所示,并且因此在宽度上大于腿部44a。
以下详细说明第二接触件33的切口33b。
第二接触件33从第一接触件31下部延伸超出外部端子40的环形端子41,并且在环形端子41外侧露出。由于第一接触件31在下部超出环形端子41,因而形成有第一接触件33和环形端子41相互面对的区域。在该区域中限定的电容对插座连接器10和连接至插头连接器的同轴电缆之间的阻抗调节施加有害的影响。
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10中,第二接触件33在第二接触件33面向外部端子40的环形端子41的区域处形成有切口33b。在第二接触件33处形成的切口33b减小了第二接触件33面向外部端子40的环形端子41的区域,并且由此可以减小由该区域限定的电容。
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切口33b的宽度和/或长度来调节外部端子40和中央端子30之间的阻抗,因此,可以优选地实现插座连接器10和连接至插头连接器的同轴电缆之间的阻抗调节。
此外,由于切口33b仅在第二接触件33面向环形端子41的区域中形成,因而切口33b对限定第二接触件33和环形端子41之间的阻抗的参数几乎没有影响或仅施加很小的影响。当不包括切口33b的插座连接器被设计为高度很低、并且因此整体上小型化时,第一接触件33和环形端子41不能避免相互邻近放置,导致了由第一接触件33和环形端子41相互面对的区域限定的电容不可避免地增大。然而,通过将第二接触件33设计为具有切口33b,可以避免电容增大。因此,即使插座连接器10被设计为小型化或者高度很低以导致第一接触件33与外部端子40的环形端子41相互接近放置,第一接触件33和环形端子41之间的阻抗调节也可以优选地通过切口33b实现。由此,插座连接器10能够容易地实现上述阻抗调节,并且还实现小型化。
由于切口33b在第二接触件33的相对侧部形成,即使第二接触件33具有小的宽度,也可以确保在第二接触件33形成切口33b。
由于环形端子41在环形端子41面向第二接触件33的区域处形成有凹口41b,即使环形端子41被设计为高度很低,并且因此环形端子41和第二接触件33不可避免地相互靠近放置,环形端子41和第二接触件33之间的间隙也可以足够长。
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10中,环形端子41整体围绕第一突起31放置。在图13A和13B所示的插座连接器1000中,外部端子1002可以部分地围绕中央端子1001形成。与之相反,由于环形端子41被设计为是环形的以整体围绕第一突起31,环形端子41可以比插座连接器1000在更大的区域中与插头连接器接触。此外,由于中央端子30和外部端子40被配置为同轴,因而中央端子30和外部端子40之间的电关联可以增强,并且插座连接器10和插头连接器之间的电连接的可靠性可以增强。由于第二接触件33被设计为在第二接触件33与环形端子41重叠的区域中形成有切口33b,即使第二接触件33相对于环形端子41在任意方向上延伸,也可以减小由上述区域限定的电容。
第二实施例
图9以及10A-10D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10相同的结构,除了包括代替中央端子30的中央端子30x以外。因此,与图1-8所示的插座连接器10相对应的部件或元件被设置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以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应部件或元件相同的方式操作,除非在以下明确说明。
图9以及10A-10D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的中央端子30x的第二接触件33在第二接触件33与外部端子40的环形端子41重叠的区域中形成有开口33c。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切口33b类似,在第二接触件33处形成的开口33c减小了第二接触件33面向外部端子40的环形端子41的区域。由此,开口33c减小了由上述区域导致的电容。
此外,即使剪切力在横跨在长度方向上定位的相对端部的宽度方向上作用于第二接触件33,与形成有切口33b的第二接触件33相比,也可以避免强度的降低,这是因为开口33c减小了第二接触件33与环形端子41重叠的区域。
第二接触件33可以被设计为形成有开口33c和切口33b。
第三实施例
图11以及12A-12D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10相同的结构,除了包括代替中央端子30的中央端子30y以外。因此,与图1-8所示的插座连接器10相对应的部件或元件被设置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以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应的部件或元件相同的方式操作,除非在以下明确说明。
图11以及12A-12D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中的中央端子30y的第二接触件33在第二接触件33与外部端子40的环形端子41重叠的区域中形成有切口33b,并且还形成有凹进部分33d。凹进部分33b通过减小第二接触件33的上部和下部表面的厚度来形成。
由于第二接触件33形成有凹进部分33d和切口33b,即使环形端子41被设计为高度很低并且因此环形端子41与第二接触件33不可避免地相互靠近放置,也可以减小第二接触件33面向环形端子41的区域并且使得环形端子41和第二接触件33之间的间隙足够长。由此,插座连接器可以被设计为随着由凹进部分33d导致的间隙的增大而进一步小型化或高度低至一定程度。
在第三实施例中,凹进部分33d通过在第二接触件33的上部和下部表面减小厚度来形成。应该注意,凹进部分33d可以通过在第二接触件的上部或下部表面之一减小厚度来形成。
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被设计为包括切口33b和凹进部分33d。作为替换,插座连接器可以被设计为包括开口33c(参见图10A-10D),以及凹进部分33d,或者包括切口33d、开口33c和凹进部分33d的全部。
工业适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可以在要用于诸如电气/电子装置工业和汽车工业的领域中的电连接器中使用,作为要适配至插头连接器以与插头连接器机械和电连接的部件。

Claims (10)

1.一种插座连接器,包括:
中央端子,与连接至插头连接器的同轴电缆的芯线机械和电连接;以及
外部端子,与围绕所述芯线的外部导体机械和电连接,其中内部电绝缘体夹在所述芯线和所述外部导体之间,
所述中央端子包括:
第一接触件,与所述芯线进行接触;以及
第二接触件,电连接至所述第一接触件,在所述外部端子下部通过并延伸至所述外部端子的外侧,
所述第二接触件在所述第二接触件与所述外部端子重叠的区域中形成有切口和开口中至少之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二接触件在其侧边缘中至少一个处形成有所述切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中,所述区域比其他区域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二接触件在所述区域中在其上部和下部表面中至少之一上形成有凹口。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中,所述外部端子在面向所述第二接触件的区域中形成有凹口。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中,所述外部端子与所述中央端子环形同轴。
7.一种与同轴电缆电连接的端子,所述同轴电缆包括芯线和围绕所述芯线的外部导体,其中内部电绝缘体夹在所述芯线和所述外部导体之间,
所述端子机械地和电连接至所述芯线,并且与第二端子一起使用,所述第二端子机械地和电连接至所述外部导体,
所述端子包括:
第一接触件,与所述芯线进行接触;以及
第二接触件,其是板的形式,
所述第二接触件具有在所述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一起使用时足以在所述第二端子下部通过并延伸至所述第二端子的外侧的长度,
所述第二接触件在所述第二接触件与所述第二端子重叠的区域中形成有切口和开口中至少之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子,其中,所述第二接触件在其侧边缘中至少之一处形成有所述切口。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端子,其中,所述区域比其他区域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端子,其中,所述第二接触件在所述区域中在其上部和下部表面中至少之一上形成有凹口。
CN201410593760.8A 2013-11-11 2014-10-29 插座连接器和用于该插座连接器的端子 Active CN1047338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33291 2013-11-11
JP2013233291A JP5776752B2 (ja) 2013-11-11 2013-11-11 リ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33885A true CN104733885A (zh) 2015-06-24
CN104733885B CN104733885B (zh) 2017-11-03

Family

ID=53044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93760.8A Active CN104733885B (zh) 2013-11-11 2014-10-29 插座连接器和用于该插座连接器的端子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276364B2 (zh)
JP (1) JP5776752B2 (zh)
KR (1) KR101641277B1 (zh)
CN (1) CN104733885B (zh)
TW (1) TWI54080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4769A (zh) * 2017-07-04 2019-01-1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基板安装型同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3690698A (zh) * 2021-08-10 2021-11-23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同轴插座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08341B1 (ko) * 2015-09-08 2017-02-27 몰렉스 엘엘씨 Rf 커넥터
US9960558B2 (en) * 2016-03-04 2018-05-01 Polygroup Macau Limited (Bvi) Powered tree construction
US10522930B2 (en) * 2016-03-11 2019-12-31 Dell Products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requency shifting resonance of connector stubs
JP6588403B2 (ja) 2016-08-09 2019-10-09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同軸コネクタ
US10264219B2 (en) * 2016-10-03 2019-04-16 Magna Electronics Inc. Vehicle camera with compliant coaxial connector
JP6839969B2 (ja) * 2016-11-28 2021-03-10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同軸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519636B1 (ko) * 2018-02-28 2023-04-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기적 연결 장치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US11967789B2 (en) 2019-02-04 2024-04-23 I-Pex Inc. Coaxial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lamping feature for connecting to a cable
CN216850607U (zh) * 2019-02-04 2022-06-28 爱沛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
JP7268388B2 (ja) * 2019-02-04 2023-05-08 I-Pex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7287803B2 (ja) * 2019-03-14 2023-06-06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209948253U (zh) 2019-05-31 2020-01-14 东莞市纳百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正反插连接器
DE102019117473A1 (de) * 2019-06-28 2020-12-31 Tesat-Spacecom Gmbh & Co. Kg Schaltungsanordnung bestehend aus zwei miteinander verbundenen Hochfrequenzkomponenten
JP7331775B2 (ja) * 2020-05-14 2023-08-23 Tdk株式会社 端子構造、及び端子構造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74995B1 (en) * 2001-10-30 2002-11-05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Low profile RF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RF connector
CN1645672A (zh) * 2004-01-20 2005-07-27 星电株式会社 同轴电缆用连接器
CN101849325A (zh) * 2007-11-06 2010-09-29 株式会社起家来人 能够连接于印刷线路板的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47086Y2 (ja) * 1990-11-08 1997-09-03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基板実装用の高周波同軸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JP3203744B2 (ja) * 1992-03-06 2001-08-2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同軸マイクロストリップライン変換器
JPH0724791A (ja) 1993-07-09 1995-01-27 Toshinaga Urabe 平盤打抜機のストリップ装置
US5772470A (en) * 1996-06-03 1998-06-30 Smk Corporation Coaxial connector
JP3834309B2 (ja) * 2002-12-26 2006-10-18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同軸電気コネクタ
KR100593823B1 (ko) * 2004-07-14 2006-06-28 (주)베스트원 Rf스위치를 구비한 동축커넥터
JP4684789B2 (ja) * 2005-07-29 2011-05-18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同軸ケーブル用のコネクタ
US7334327B1 (en) * 2006-08-14 2008-02-26 Speed Tech Corp.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radio frequency connector
WO2010087202A1 (ja) * 2009-01-30 2010-08-05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Rf用プラグコネクタ、rf用リ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及び、rf用コネクタ
JP4325885B1 (ja) * 2009-03-27 2009-09-02 株式会社アイペックス 同軸コネクタ装置
JP5544757B2 (ja) 2009-05-19 2014-07-09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同軸電気コネクタ
CN201498694U (zh) * 2009-05-22 2010-06-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2111264U (zh) * 2011-03-25 2012-01-1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射频连接器
CN202759104U (zh) * 2012-07-18 2013-02-27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74995B1 (en) * 2001-10-30 2002-11-05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Low profile RF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RF connector
CN1645672A (zh) * 2004-01-20 2005-07-27 星电株式会社 同轴电缆用连接器
CN101849325A (zh) * 2007-11-06 2010-09-29 株式会社起家来人 能够连接于印刷线路板的连接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4769A (zh) * 2017-07-04 2019-01-1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基板安装型同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3690698A (zh) * 2021-08-10 2021-11-23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同轴插座连接器
CN113690698B (zh) * 2021-08-10 2024-03-15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同轴插座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76752B2 (ja) 2015-09-09
JP2015095326A (ja) 2015-05-18
US20150132997A1 (en) 2015-05-14
KR20150054672A (ko) 2015-05-20
TWI540805B (zh) 2016-07-01
KR101641277B1 (ko) 2016-07-20
US9276364B2 (en) 2016-03-01
TW201519537A (zh) 2015-05-16
CN104733885B (zh) 2017-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33885A (zh) 插座连接器和用于该插座连接器的端子
US8747153B2 (en) Electrical coaxial connector
JP5947885B2 (ja) プラグコネクタ、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およびこれらのコネクタで構成される同軸コネクタ
US7198509B2 (en) Coaxial connector
US8298007B2 (en) RF plug connector, RF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RF connector
US10164384B2 (en) Coaxial connector
US10038261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2403633A (zh) 同轴电缆的端子结构、连接器和衬底单元
KR102490807B1 (ko) 면실장형 커넥터 및 면실장형 커넥터 셋트
KR101034491B1 (ko) 방해 전자파 차폐용 컨택트 구조
JP2014127398A (ja) 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及び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2007274099A (ja) アンテナ装置
WO2014024137A1 (en) An rf connector
US9281640B2 (en) Connector
JP4788623B2 (ja) 無線装置
JP2017147108A (ja) プラグコネクタ
KR101786287B1 (ko) 근거리 무선 통신 안테나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동 통신 장치
US11626701B2 (en) Coaxial connector having inclined surface on tip end side of shell
US10741983B2 (en) L-shaped coaxial connector and L-shaped coaxial connector having coaxial cable
US20220285894A1 (en) Coaxial connector with three-point contact type terminal
KR20090011382U (ko) 인쇄회로기판에 연결 가능한 커넥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