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23915A - 汽车座椅结构 - Google Patents

汽车座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23915A
CN104723915A CN201510004881.9A CN201510004881A CN104723915A CN 104723915 A CN104723915 A CN 104723915A CN 201510004881 A CN201510004881 A CN 201510004881A CN 104723915 A CN104723915 A CN 1047239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side skeleton
board component
limiting section
shifting ax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0488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23915B (zh
Inventor
吴勇强
潘如杨
张海洋
祝贺
周大永
刘卫国
吴成明
冯擎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Jilun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0488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239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239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239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239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239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7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 B60N2/42727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involving substantially rigid displac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7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 B60N2/42772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characterised by the triggering system
    • B60N2/42781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characterised by the triggering system mechanical triggering

Abstract

汽车座椅结构包括座椅支架和设置于座椅支架的座椅座盆结构,座椅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骨架和第二侧边骨架,第一侧边骨架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二侧边骨架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座椅支架还包括导向限位部,导向限位部相对设置在第一侧边骨架和第二侧边骨架,座椅座盆结构包括第一座板组件、第二座板组件和连接组件,第一座板组件可移动地连接在导向限位部,连接组件连接第一座板组件和第二座板组件,当汽车座椅结构在第一状态时,第一座板组件位于第一位置,当汽车座椅结构在第二状态时,第一座板组件沿着导向限位部移动至第二位置并与连接组件形成凹槽结构。汽车座椅结构制造成本低,有效地降低了“下潜”现象对乘员产生的伤害。

Description

汽车座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座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汽车数量日益增多,汽车正面碰撞事故频频发生,碰撞发生时乘员由于惯性会向前运动,大腿压迫座椅前部致使座椅泡沫前端凹陷,进而导致乘员沿座椅表面向前、向下滑动,这种现象称为“下潜”,“下潜”过度乘员腿部会撞击仪表板下部造成伤害,同时安全带会对人体颈部造成勒伤,危害乘员安全。为降低这一危害,现有技术一般都在座椅的座盆前端增加防下潜横梁或其它加强座椅前端刚度结构,不仅会降低座椅的舒适性,并且会导致座椅前端的硬度过大或座椅前端凸起,而人类大腿下侧表面处有大动脉及大量的神经系统,也不宜长时间被过硬或凸起的座椅前端压迫。
还有一种技术方案如中国专利CN201310005766.4所示,其公开的一种新型座椅防下潜机构包括座椅骨架、座椅座垫、座垫支架和驱动轴,座垫支架设置在座椅骨架上,座垫支架上设置有轨道,座椅座垫通过驱动轴与轨道可滑动连接,驱动轴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与控制系统连接,驱动轴包括主驱动轴和从驱动轴,轨道为弧形结构且与主驱动轴和从驱动轴配合设置有前轨道和后轨道,前轨道以后端部中心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方向 斜向前上方设置,后轨道以后端部中心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斜向后下方设置。当汽车发生碰撞或是紧急制动事故时,控制系统经过计算后发出指令,触发座椅坐垫驱动机构动作,驱动机构驱动主驱动轴沿着前轨道由后向前上方运动,主驱动轴带动座椅坐垫的前方沿着前轨道方向进行运动,而同时从驱动轴带动座椅座垫后端沿着后轨道向前下方运动,从而使得座椅坐垫角度从原始的4-8°运动到一定角度后,不再发生运动,以防止乘员发生下潜现象。然而具有此种新型座椅防下潜机构的座椅由于控制系统需要使用传感器和控制器等、控制驱动轴运动需要驱动机构和液压油缸等组件而导致成本较高。再有,在实际发生碰撞的过程中碰撞时间仅在150ms范围内,而传感器及控制器的迟滞时间加上驱动机构和液压油缸的运动时间可能会超过这个碰撞时间。因此,此种新型座椅防下潜机构的反应滞后将导致座椅坐垫无法及时地运动到位,致使防下潜功能失效,因此实际效果并不太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结构,其无需要使用传感器、控制器、驱动机构和液压油缸等组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不会降低座椅的舒适性并能在汽车碰撞时和汽车紧急制动时及时地对乘员提供保护,有效地降低了“下潜”现象对乘员产生的伤害。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汽车座椅结构,包括座椅支架和设置于座椅支架的座椅座盆结构,座椅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骨架和第二侧边骨架,第一侧边骨架具有靠近汽车前端的第一端部和靠近汽车尾端的第二端部,第二侧边骨架具 有靠近汽车前端的第三端部和靠近汽车尾端的第四端部,其特征在于,座椅支架还包括导向限位部,导向限位部相对设置在第一侧边骨架的第一端部和第二侧边骨架的第三端部,座椅座盆结构包括第一座板组件、第二座板组件和连接组件,第一座板组件可移动地连接在导向限位部,第二座板组件连接在第一侧边骨架的第二端部和第二侧边骨架的第四端部,连接组件连接第一座板组件和第二座板组件,当汽车座椅结构在第一状态时,第一座板组件位于第一位置,当汽车座椅结构在第二状态时,第一座板组件沿着导向限位部移动至第二位置并与连接组件形成凹槽结构。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状态是指汽车静止状态或正常的行驶状态,第一位置是指第一座板组件、第二座板组件和连接组件位于同一平面位置,第二状态是指当汽车发生碰撞或紧急制动时的状态,第二位置是指第一座板组件相对第二座板组件前移并且第一座板组件的靠近第二座板组件的一侧下沉至第二座板组件所在的平面位置的下方。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座板组件包括第一座板本体,第一座板组件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一侧边骨架和第二侧边骨架的长度方向,第一座板组件还包括沿第一座板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两条侧边设置的第一移动轴和第二移动轴,导向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靠近汽车前端并相对设置在第一侧边骨架和第二侧边骨架,第二限位部靠近汽车尾端并相对设置在第一侧边骨架和第二侧边骨架,第一限位部具有贯通第一侧边骨架的第一通孔和贯通第二侧边骨架的第二通孔,第二限位部具有贯通第一侧边骨架的第三通孔和贯通第二侧边骨架的第四通孔,第一移动轴的两端分别设于第一限位部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二移动轴的两端分别设于第二限位部的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对称设置,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对称设置,第一通孔的长度方向与第一侧边骨架长度方向一致,具有第一轴线,第三通孔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三通孔的第一部分的轴线与第一通孔的第一轴线重合,第三通孔的第二部分远离第一部分的一端位于第一轴线的下侧,第三通孔的第二部分具有第二轴线,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具有锐角夹角。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移动轴的两端设有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第一移动轴通过第一套筒连接至第一限位部的第一通孔,第一移动轴通过第二套筒连接至第一限位部的第二通孔,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可相对第一移动轴的轴线旋转,第二移动轴的两端分别套设有第三套筒和第四套筒,第二移动轴通过第三套筒连接至第二限位部的第三通孔,第二移动轴通过第四套筒连接至第二限位部的第四通孔,第三套筒和第四套筒可相对第二移动轴的轴线旋转,第三套筒和第四套筒的外壁设置有弹性元件,第三套筒的弹性元件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移动轴的轴线方向并位于第三通孔内,第四套筒的弹性元件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移动轴的轴线方向并位于第四通孔内。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限位部包括设置在第一侧边骨架的第一滑轨和设置在第二侧边骨架的第二滑轨,第二限位部包括设置在第一侧边骨架的第三滑轨和设置在第二侧边骨架的第四滑轨,第一滑轨具有第一通孔,第二滑轨具有第二通孔,第三滑轨具有第三通孔,第四滑轨具有第四通孔。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座板组件包括第二座板本体和连接部,连接部设置在第二座板本体靠近第一座板组件的侧边,第二座板组件的与 连接部相邻的两条侧边分别固定连接至第一侧边骨架和第二侧边骨架,连接组件连接第一座板组件的第二移动轴和第二座板组件的连接部。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上述连接组件包括多根弹簧,多根弹簧均匀排列在第一侧边骨架和第二侧边骨架之间且每根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座板组件的第二移动轴和第二座板组件的连接部。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汽车座椅结构还包括限位杆,限位杆设置在第一座板组件的下方,限位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侧边骨架和第二侧边骨架,第一座板组件移动时靠近并抵靠限位杆或远离限位杆。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限位部具有第一限位端部和与第一限位端部相对的第二限位端部,第一限位端部远离汽车前端,第二限位端部靠近汽车前端,第一座板组件的第一移动轴的两端与第一限位部的第一限位端部之间具有连接点,当作用于第一座板组件的外力大于连接点所能承受的剪切力时,第一移动轴从第一限位部的第一限位端部脱离,移向第一限位部的第二限位端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汽车座椅结构的包括导向限位部,座椅座盆结构包括第一座板组件、第二座板组件和连接组件,第一座板组件可移动地连接在导向限位部,连接组件连接第一座板组件和第二座板组件。由导向限位部和连接组件控制第一座板组件的位置,当汽车座椅结构在第一状态时,第一座板组件位于第一位置,当汽车座椅结构在第二状态时,第一座板组件沿着导向限位部移动至第二位置。利用碰撞发生时汽车座椅结构的第一座板组件本身的惯性及乘员骨盆的运动,使第一座板组件形成防下潜的斜面并与连接组件形成凹槽结构,有效地降低了“下潜”现象对乘员产生的伤害。在汽车碰撞时和汽车紧急制动时,汽车座椅结构反应迅 速,跟随乘员骨盆受力情况作相应的运动,且能限制乘员的向前移动量,及时地对乘员提供保护。汽车座椅结构无需要使用传感器、控制器、驱动机构和液压油缸等组件,解决了电控及液压机构反应速度慢的问题,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并且不会降低座椅的舒适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汽车座椅结构其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汽车座椅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汽车座椅结构在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是图2A的侧视图。
图3A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汽车座椅结构在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B是图3A的侧视图。
图4A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汽车座椅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B是图4A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汽车座椅结构的具 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发明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图1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汽车座椅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A和图2B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汽车座椅结构在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2A和图2B,汽车座椅结构100包括座椅支架(图未绘示)和设置于座椅支架的座椅座盆结构200,座椅支架包括相对设置在座椅座垫(图未绘示)两侧下方的第一侧边骨架101a和第二侧边骨架101b,第一侧边骨架101a具有面向第二侧边骨架101b的第一表面101c,第二侧边骨架101b具有面向第一侧边骨架101a的第二表面101d,座椅座盆结构200设置在第一侧边骨架101a的第一表面101c和第二侧边骨架101b的第二表面101d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一侧边骨架101a和第二侧边骨架101b呈对称设置。
具体地,第一侧边骨架101a和第二侧边骨架101b大致呈长条形板状结构,第一侧边骨架101a具有靠近汽车前端的第一端部1011和靠近汽车尾端的第二端部1012,第二侧边骨架101b具有靠近汽车前端的第三端部1013和靠近汽车尾端的第四端部1014。座椅支架还包括导向限位部300,导向限位部300相对设置在第一侧边骨架101a的第一端部1011和第二侧边骨架101b的第三端部1013。座椅座盆结构200包括第一座板组件211、第二座板组件212和连接组件213,第一座板组件211可移动地连接在第一侧边骨架101a的第一端部1011和第二侧边骨架101b的第三端部1013的导向限位部300之 间,第二座板组件212固定连接在第一侧边骨架101a的第二端部1012和第二侧边骨架101b的第四端部1014之间,连接组件213连接在第一座板组件211和第二座板组件212之间。
第一座板组件211包括第一座板本体211a、第一移动轴2111和第二移动轴2112。第一座板本体211a呈长方形板状,其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一侧边骨架101a和第二侧边骨架101b的长度方向,沿第一座板本体211a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边分别设置第一移动轴2111和第二移动轴2112,第一移动轴2111靠近汽车前端。第一移动轴2111和第二移动轴2112例如是长条圆形轴,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一移动轴2111和第二移动轴2112和长度大于第一座板本体211a的长度且第一移动轴2111和第二移动轴2112的两端均向第一座板本体211a的长度方向向外延伸。进一步的,第一移动轴2111的两端设有第一套筒221和第二套筒222,第一套筒221和第二套筒222可相对第一移动轴2111的轴线旋转,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二移动轴2112的两端分别套设有第三套筒223和第四套筒224,且第三套筒223和第四套筒224可相对第二移动轴2112的轴线旋转。第三套筒223和第四套筒224的外壁设置有弹性元件225,弹性元件225例如是弹簧,其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移动轴2112的轴线方向。
第二座板组件212包括第二座板本体212a,第二座板本体212a呈长方形板状,其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一侧边骨架101a和第二侧边骨架101b的长度方向。第二座板组件212还包括连接部212b,连接部212b设置在第二座板本体212a靠近第一座板组件211的侧边。第二座板组件212的与连接部212b相邻的两条侧边(图未标注)分别固定连接至第一侧边骨架101a和第二侧边骨架101b。本实施例中,第一侧边骨架101a的第二端部1012和第二侧边骨架101b的第四端部1014设有供第二座板本体212a插入并固定的固定槽105,但 并不以此为限,其它任何固定方式均可。
连接组件213是可伸缩的弹性件。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213例如是由多根弹簧213a组成。多根弹簧213a均匀排列在第一侧边骨架101a和第二侧边骨架101b之间且每根弹簧213a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座板组件211的第二移动轴2112和第二座板组件212的连接部212b。
导向限位部300包括第一限位部310和第二限位部320,第一限位部310靠近汽车前端并相对设置在第一侧边骨架101a和第二侧边骨架101b,第二限位部320靠近汽车尾端并相对设置在第一侧边骨架101a和该第二侧边骨架101b。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310具有贯通第一侧边骨架101a的第一通孔311和贯通第二侧边骨架101b的第二通孔312,第二限位部320具有贯通第一侧边骨架101a的第三通孔323和贯通第二侧边骨架101b的第四通孔324,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一移动轴2111通过第一套筒221连接至第一限位部310的第一通孔311内,第一移动轴2111通过第二套筒222连接至第一限位部310的第二通孔312内,第二移动轴2112通过第三套筒223连接至第二限位部320的第三通孔323内,第二移动轴2112通过第四套筒224连接至第二限位部320的第四通孔324内。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A所示,第一通孔311和第二通孔312呈对称设置,以下以第一通孔311为例作详细说明。第一通孔311的形状呈长条形,第一通孔31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侧边骨架101a和第二侧边骨架101b的长度方向一致,具有第一轴线O1。形成第一通孔311和第二通孔312的第一限位部310具有第一限位端部310a和与第一限位端部310a相对的第二限位端部310b,第一限位端部310a远离汽车前端,第二限位端部310b靠近汽车前端。第一座板组件211的第一移动轴2111可沿第一限位部310的第一限位端部 310a至二限位端部310b来回移动。第三通孔313和第四通孔314也呈对称设置,以下以第三通孔313为例作详细说明。第三通孔313包括第一部分313a和第二部分313b,第三通孔313的第一部分313a的轴线与第一通孔311的第一轴线O1重合,第三通孔313的第二部分313b远离第一部分313a的一端位于第一通孔311的第一轴线O1的下侧,第三通孔313的第二部分313b具有第二轴线O2,第一轴线O1与第二轴线O2具有一锐角夹角α。可以理解,第四通孔314包括第一部分314a和第二部分314b。形成第三通孔313和第四通孔314的第二限位部320具有第三限位端部320a和与第三限位端部320a相对的第四限位端部320b,第三限位端部320a远离汽车前端,第四限位端部320b靠近汽车前端。位于第三套筒223外壁的弹性元件225位于第三通孔313内且弹性元件225远离第三套筒223一端朝向第四限位端部320b,位于第四套筒224外壁的弹性元件225位于第四通孔314内且弹性元件225远离第四套筒224一端朝向第四限位端部320b。
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310包括设置在第一侧边骨架101a的第一滑轨111和设置在第二侧边骨架101b的第二滑轨112,第二限位部320包括设置在第一侧边骨架101a的第三滑轨113和设置在第二侧边骨架101b的第四滑轨114,第一滑轨111具有第一通孔311,第二滑轨112具有第二通孔312,第三滑轨具有第三通孔313,第四滑轨具有第四通孔314。具体地,第一侧边骨架101a具有第一骨架通孔121和第三骨架通孔123,第一骨架通孔121的内表面嵌合设置有第一滑轨111,第三骨架通孔123的内表面嵌合设置有第三滑轨113,可以理解,第二侧边骨架101b也具有对应的第二骨架通孔122和第四骨架通孔124用于设置第二滑轨112和第四滑轨114。第一滑轨111和第三滑轨113沿第一座板组件211的长度方向的厚度大于第一侧边骨架101a的厚 度,第二滑轨112和第四滑轨114沿第一座板组件211的长度方向的厚度大于第二侧边骨架101b的厚度。第一滑轨111、第二滑轨112、第三滑轨113和第四滑轨114起加强导向限位部300的刚度的作用。可以理解,其它实施例中,导向限位部300结构不仅限于此。
座椅座盆结构200还包括限位杆214,限位杆214设置在第一座板组件211的下方,限位杆214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侧边骨架101a和第二侧边骨架101b。本实施例中,第一侧边骨架101a和第二侧边骨架101b分别开设有限位杆通孔104,限位杆214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侧边骨架101a和第二侧边骨架101b的限位杆通孔104内,但并不以此为限,其它任何固定方式均可。第一座板组件211移动时靠近并抵靠限位杆214或远离限位杆214。
座椅支架还包括靠背旋转轴216,靠背旋转轴216设置在第二座板组件212的上方,靠背旋转轴216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侧边骨架101a和第二侧边骨架101b。本实施例中,第一侧边骨架101a和第二侧边骨架101b分别开设有靠背旋转通孔106,靠背旋转轴216可旋转连接至第一侧边骨架101a和第二侧边骨架101b的靠背旋转通孔106内,靠背旋转轴216用于连接座椅靠背。
当汽车座椅结构100在第一状态时,第一状态是指汽车静止状态或正常的行驶状态。如图2A和图2B所示,第一座板组件211位于第一位置,第一位置是指第一座板组件211、第二座板组件212和连接组件213位于同一平面位置。第一座板组件211的第一移动轴2111抵靠于第一限位部310的第一限位端部310a,第一座板组件211的第二移动轴2112抵靠于第二限位部320的第三限位端部320a。也即是说,第一移动轴2111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通孔311的靠近第二座板组件212的一端和第二通孔312的靠近第二座板组件212 的一端;第二移动轴2112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三通孔313的第一部分313a的靠近第二座板组件212的一端和第四通孔314的第一部分314a的靠近第二座板组件212的一端。此时,汽车座椅具有与普通的汽车座椅一样的舒适性,乘员的大腿下侧表面不会被过硬或凸起的座椅前端压迫。
图3A和图3B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汽车座椅结构在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当汽车座椅结构100在第二状态时,第二状态是指当汽车发生碰撞或是紧急制动时的状态。此时,第一座板组件211位于第二位置,第二位置是指第一座板组件211相对第二座板组件212快速地沿着导向限位部300前移并且第一座板组件211的靠近第二座板组件212的一侧下沉至第二座板组件212所在的平面位置的下方使第一座板组件211和连接组件形成一个凹槽结构(图未示)。也即是说,座椅座盆结构200的第一座板组件211的第一移动轴2111沿着第一限位部310向前移动、座椅座盆结构200的第一座板组件211的第二移动轴2112沿着第二限位部320向前再向下移动。最后第一座板组件211的第一移动轴2111靠近或抵靠第二限位端部310b,第一座板组件211的第二移动轴2112靠近或抵靠第四限位端部320b,第一座板组件211的第一座板本体211a面向汽车地板的表面靠近或抵靠于限位杆214。第一座板组件211的第二移动轴2112下沉后使第一座板组件211形成一个斜面并与连接组件213形成一个下陷的凹槽结构,乘员的骨盆移动至凹槽结构内,再由第一座板组件211阻止乘员因惯性产生的向前、向下的滑动,使得乘员向前位移受到限制,防止继续发生“下潜”现象。并且,连接组件213持续对第一座板组件211产生一个拉力,吸收了大部分“下潜”现象产生的能量,有效地降低了“下潜”现象对乘员产生的伤害。
当汽车座椅结构100再次回到第一状态时,在连接组件213的拉力以及 第三套筒223和第四套筒224的外壁的弹性元件225的弹力的作用,第一座板组件211再次回到第一位置。
图4A和图4B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汽车座椅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座板组件211的第一移动轴2111的两端与第一限位部310的第一限位端部310a之间具有两个连接点310c,当作用于第一移动轴2111的外力大于连接点310c所能承受的剪切力时,第一移动轴2111从第一限位部310的第一限位端部310a脱离,移向第一限位部310的第二限位端部310b。
可以理解,本发明中的多个弹簧213a的数量和刚度、弹性元件225的刚度、连接点310c的抗剪切力的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以及对第一限位部310和第二限位部320的位置及形状、第一座板组件211位于第二位置时的极限位置、限位杆214的位置等进行合理的设计。
实际生产中,可对前后滑轨进行合理的改进,对弹簧的刚度进行合理的选择,调节极限位置的座板倾角,实现可重复性的要求,节约座椅成本。
可根据座盆铁板1的前后长度调节滑轨的长度及形状,保证碰撞发生时,机构反应更灵敏,形成的斜面角度更大,对乘员的前移限制效果更明显。合理设计滑轨水平部分的长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汽车座椅结构包括导向限位部,座椅座盆结构包括第一座板组件、第二座板组件和连接组件,第一座板组件可移动地连接在导向限位部,连接组件连接第一座板组件和第二座板组件。由导向限位部和连接组件控制第一座板组件的位置,当汽车座椅结构在第一状态时,第一座板组件位于第一位置,当汽车座椅结构在第二状态时,第一座板组件沿着导向限位部移动至第二位置。利用碰撞发生时汽车座椅结构的第一 座板组件本身的惯性及乘员骨盆的运动,使第一座板组件形成防下潜的斜面并与连接组件形成凹槽结构,有效地降低了“下潜”现象对乘员产生的伤害。在汽车碰撞时和汽车紧急制动时,汽车座椅结构反应迅速,跟随乘员骨盆受力情况作相应的运动,且能限制乘员的向前移动量,及时地对乘员提供保护。汽车座椅结构无需要使用传感器、控制器、驱动机构和液压油缸等组件,解决了电控及液压机构反应速度慢的问题,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并且不会降低座椅的舒适性。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汽车座椅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座椅结构,包括座椅支架和设置于该座椅支架的座椅座盆结构,该座椅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骨架和第二侧边骨架,该第一侧边骨架具有靠近汽车前端的第一端部和靠近汽车尾端的第二端部,该第二侧边骨架具有靠近汽车前端的第三端部和靠近汽车尾端的第四端部,其特征在于,该座椅支架还包括导向限位部,该导向限位部相对设置在该第一侧边骨架的该第一端部和该第二侧边骨架的该第三端部,该座椅座盆结构包括第一座板组件、第二座板组件和连接组件,该第一座板组件可移动地连接在该导向限位部,该第二座板组件连接在该第一侧边骨架的该第二端部和该第二侧边骨架的该第四端部,该连接组件连接该第一座板组件和该第二座板组件,当该汽车座椅结构在第一状态时,该第一座板组件位于第一位置,当该汽车座椅结构在第二状态时,该第一座板组件沿着该导向限位部移动至第二位置并与该连接组件形成凹槽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状态是指汽车静止状态或正常的行驶状态,该第一位置是指该第一座板组件、该第二座板组件和该连接组件位于同一平面位置,该第二状态是指当汽车发生碰撞或紧急制动时的状态,该第二位置是指该第一座板组件相对该第二座板组件前移并且该第一座板组件的靠近该第二座板组件的一侧下沉至该第二座板组件所在的平面位置的下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座板组件包括第一座板本体,该第一座板组件的长度方向垂直于该第一侧边骨架和该第二侧边骨架的长度方向,该第一座板组件还包括沿该第一座板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两条侧边设置的第一移动轴和第二移动轴,该导向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该第一限位部靠近汽车前端并相对设置在该第一侧边骨架和该第二侧边骨架,该第二限位部靠近汽车尾端并相对设置在该第一侧边骨架和该第二侧边骨架,该第一限位部具有贯通该第一侧边骨架的第一通孔和贯通该第二侧边骨架的第二通孔,该第二限位部具有贯通该第一侧边骨架的第三通孔和贯通该第二侧边骨架的第四通孔,该第一移动轴的两端分别设于该第一限位部的该第一通孔和该第二通孔,该第二移动轴的两端分别设于该第二限位部的该第三通孔和该第四通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通孔和该第二通孔对称设置,该第三通孔和该第四通孔对称设置,该第一通孔的长度方向与该第一侧边骨架长度方向一致,具有第一轴线,该第三通孔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该第三通孔的该第一部分的轴线与该第一通孔的该第一轴线重合,该第三通孔的该第二部分远离该第一部分的一端位于该第一轴线的下侧,该第三通孔的该第二部分具有第二轴线,该第一轴线与该第二轴线具有锐角夹角。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移动轴的两端设有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该第一移动轴通过该第一套筒连接至该第一限位部的该第一通孔,该第一移动轴通过该第二套筒连接至该第一限位部的该第二通孔,该第一套筒和该第二套筒可相对该第一移动轴的轴线旋转,该第二移动轴的两端分别套设有第三套筒和第四套筒,该第二移动轴通过该第三套筒连接至该第二限位部的该第三通孔,该第二移动轴通过该第四套筒连接至该第二限位部的该第四通孔,该第三套筒和该第四套筒可相对该第二移动轴的轴线旋转,该第三套筒和该第四套筒的外壁设置有弹性元件,该第三套筒的该弹性元件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该第二移动轴的轴线方向并位于该第三通孔内,该第四套筒的该弹性元件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该第二移动轴的该轴线方向并位于该第四通孔内。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限位部包括设置在该第一侧边骨架的第一滑轨和设置在该第二侧边骨架的第二滑轨,该第二限位部包括设置在该第一侧边骨架的第三滑轨和设置在该第二侧边骨架的第四滑轨,该第一滑轨具有该第一通孔,该第二滑轨具有该第二通孔,该第三滑轨具有该第三通孔,该第四滑轨具有该第四通孔。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座板组件包括第二座板本体和连接部,该连接部设置在该第二座板本体靠近该第一座板组件的侧边,该第二座板组件的与该连接部相邻的两条侧边分别固定连接至该第一侧边骨架和该第二侧边骨架,该连接组件连接该第一座板组件的该第二移动轴和该第二座板组件的该连接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组件包括多根弹簧,多根该弹簧均匀排列在该第一侧边骨架和该第二侧边骨架之间且每根该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至该第一座板组件的该第二移动轴和该第二座板组件的该连接部。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汽车座椅结构还包括限位杆,该限位杆设置在该第一座板组件的下方,该限位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该第一侧边骨架和该第二侧边骨架,该第一座板组件移动时靠近并抵靠该限位杆或远离该限位杆。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限位部具有第一限位端部和与该第一限位端部相对的第二限位端部,该第一限位端部远离汽车前端,该第二限位端部靠近汽车前端,该第一座板组件的该第一移动轴的两端与该第一限位部的该第一限位端部之间具有连接点,当作用于该第一座板组件的外力大于该连接点所能承受的剪切力时,该第一移动轴从该第一限位部的该第一限位端部脱离,移向该第一限位部的该第二限位端部。
CN201510004881.9A 2015-01-06 2015-01-06 汽车座椅结构 Active CN1047239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04881.9A CN104723915B (zh) 2015-01-06 2015-01-06 汽车座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04881.9A CN104723915B (zh) 2015-01-06 2015-01-06 汽车座椅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23915A true CN104723915A (zh) 2015-06-24
CN104723915B CN104723915B (zh) 2017-11-14

Family

ID=53448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04881.9A Active CN104723915B (zh) 2015-01-06 2015-01-06 汽车座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2391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59151A (zh) * 2015-08-17 2015-11-18 天津日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座椅的撞击缓冲装置
CN106080302A (zh) * 2016-06-18 2016-11-09 金余和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吸能缓冲系统
CN108928272A (zh) * 2018-08-08 2018-12-04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汽车后排防下潜方法及其装置
CN113335159A (zh) * 2021-06-08 2021-09-03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主动防下潜结构的座椅及汽车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96712Y (zh) * 2001-09-03 2002-06-26 赵启林 汽车撞击座椅移动装置
US20110109130A1 (en) * 2009-11-12 2011-05-12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Seat system for vehicle
JP2011201511A (ja) * 2010-03-26 2011-10-13 Nihon Technica Co Ltd 車輌の衝突時の緩衝を図るシート装置
CN103287290A (zh) * 2013-06-05 2013-09-11 安徽工程大学 一种保护头部的机动车车辆座椅
CN103419690A (zh) * 2013-08-14 2013-12-04 王薛栋 汽车座椅碰撞避让轨道装置
CN103448584A (zh) * 2013-09-11 2013-12-18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 一种用于追尾碰撞下自适应的智能型平动吸能座椅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96712Y (zh) * 2001-09-03 2002-06-26 赵启林 汽车撞击座椅移动装置
US20110109130A1 (en) * 2009-11-12 2011-05-12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Seat system for vehicle
JP2011201511A (ja) * 2010-03-26 2011-10-13 Nihon Technica Co Ltd 車輌の衝突時の緩衝を図るシート装置
CN103287290A (zh) * 2013-06-05 2013-09-11 安徽工程大学 一种保护头部的机动车车辆座椅
CN103419690A (zh) * 2013-08-14 2013-12-04 王薛栋 汽车座椅碰撞避让轨道装置
CN103448584A (zh) * 2013-09-11 2013-12-18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 一种用于追尾碰撞下自适应的智能型平动吸能座椅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59151A (zh) * 2015-08-17 2015-11-18 天津日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座椅的撞击缓冲装置
CN106080302A (zh) * 2016-06-18 2016-11-09 金余和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吸能缓冲系统
CN108928272A (zh) * 2018-08-08 2018-12-04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汽车后排防下潜方法及其装置
CN113335159A (zh) * 2021-06-08 2021-09-03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主动防下潜结构的座椅及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23915B (zh) 2017-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23915A (zh) 汽车座椅结构
CN203637622U (zh) 吸能式汽车座椅
CN103448583A (zh) 一种新型座椅防下潜吸能装置
CN103192748B (zh) 一种新型座椅防下潜机构
CN103448584B (zh) 一种用于追尾碰撞下自适应的智能型平动吸能座椅
CN201729084U (zh) 可调式防乘客下潜机构
CN101875322B (zh) 一种汽车座椅的吸能装置
CN201895602U (zh) 汽车座椅防下潜结构
JP2015517429A (ja) 係合手段と荷重吸収手段を有して懸架された運転者ユニットを備える車両
CN203344764U (zh) 一种汽车前排座椅用防下潜支架
CN203920498U (zh) 吸能式儿童汽车座
CN202448927U (zh) 一种汽车座椅
CN201587453U (zh) 前后贯通式地板纵梁
CN104369680A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座椅复合吸能结构
CN201423946Y (zh) 一种汽车座椅
CN204383248U (zh) 带气枕和载物板的汽车座椅
CN203460738U (zh) 一种汽车座椅头枕调节机构
CN203496713U (zh) 尾撞自适应的智能型平动吸能座椅
KR100726524B1 (ko) 자동차의 프론트사이드멤버 충격흡수장치
CN103303170B (zh) 机动车多功能碰撞安全座椅
CN113787945A (zh) 一种交通工具座椅
CN203318194U (zh) 一种汽车座椅内侧安装支架
CN201736847U (zh) 汽车座椅靠背骨架主动保护头枕板总成
CN201494339U (zh) 一种汽车座椅座盆的加强结构
CN202624382U (zh) 一种汽车车身后纵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929

Address after: 315336 818 Binhai two road, Hangzhou Bay New District, Ningbo, Zhejiang

Patentee after: Ningbo Jilun Auto Parts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7000 east gate of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Co-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