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04459B - 操作装置 - Google Patents

操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04459B
CN104704459B CN201380051769.XA CN201380051769A CN104704459B CN 104704459 B CN104704459 B CN 104704459B CN 201380051769 A CN201380051769 A CN 201380051769A CN 104704459 B CN104704459 B CN 1047044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ng
finger
operating surface
operation device
mov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5176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04459A (zh
Inventor
江波和也
西桥重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7044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044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044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0445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26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in a road network
    • G01C21/34Route searching; Route guidance
    • G01C21/36Input/output arrangements for on-board computers
    • G01C21/3664Details of the user input interface, e.g. buttons, knobs or sliders, including those provided on a touch screen; remote controllers; input using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7Touch pads, in which fingers can move on a surfa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2Interaction with lists of selectable items, e.g.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5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for image manipulation, e.g. dragging, rotation, expansion or change of colou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Navigation (AREA)

Abstract

操作装置(100)具备检测操作者的手指(F)对第一操作面(72)的操作的触摸传感器(31)以及操作控制部(33),能够取得从第一操作面至手指的操作体距离(d)。区分在操作体距离小于第一阈值距离(Dth1)的第一操作空间(Sp1)内的操作与在操作体距离为第一阈值距离以上的第二操作空间(Sp2)内的操作。并且,在第一操作空间内的手指的第一移动、在第二操作空间内的手指的第二移动与焦点(62)以及子菜单图像(164)分别建立关联,使它们的一方的显示方式变化。并且,为了辅助在第二操作空间内的由手指进行的输入,在从第一操作面分离了第一阈值距离以上的位置形成了第二操作面(74)。

Description

操作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2012年10月2日申请的日本申请号2012-220661号,此处引用其记载内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过对操作部的输入来操作在显示画面上显示的图像部的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在显示画面上显示的导航的指针以及收音机主画面等的图像部与对远程触摸板部进行的操作建立关联而移动的技术。在该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用户界面装置具备检测使操作者的手指等移动的操作的远程触摸板部、和将由远程触摸板部检测的手指的操作与地图以及指针等的移动建立关联的控制部。
此外,控制部取得从远程触摸板部至手指的距离。并且,在所取得的直至手指为止的距离小于预先规定的高度、例如3厘米(cm)的情况下,控制部将通过远程触摸板部检测的由手指进行的操作与使显示画面上的指针移动的操作建立关联。另一方面,在由控制部取得的直至手指为止的距离在预先规定的高度、例如5cm~7cm的范围内的情况下,该控制部将通过远程触摸板部检测的由手指进行的操作与从收音机主画面切换为操作待机画面的切换操作建立关联。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1-1188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于是,在专利文献1的操作装置中,在进行从收音机主画面切换为操作待机画面的切换操作的情况下,不设置任何辅助由操作者的手指进行的输入的结构。因此,掌握能够进行切换操作的范围对操作者来说变得困难。如果像这样难以知道进行切换操作的范围,则操作者有可能无法容易地实施进行切换操作的输入。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使得在从操作部分离的操作空间内的由操作者进行的输入变得容易的操作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申请的第一观点的操作装置如以下那样被提供。通过对操作面进行由操作体进行的输入,操作装置操作在显示画面上显示的图像。操作装置具备:检测机构,检测操作体的移动;取得机构,取得从操作面至操作体的操作体距离;建立关联机构,区分在操作体距离小于预先规定的阈值距离的第一操作空间内检测到的操作体的第一移动与在操作体距离超过阈值距离的第二操作空间内检测到的操作体的第二移动,将该操作体的所述第一移动和所述第二移动,与在显示画面上显示的第一图像部和与第一图像部不同的第二图像部分别建立关联,使所述第一图像部或所述第二图像部中的至少一方的显示方式变化;以及输入辅助部,形成在从操作面分离了阈值距离以上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在操作体的移动与第二图像建立关联的第二操作空间内进行输入时,操作者通过触摸形成在从操作面分离了阈值距离以上的位置处的输入辅助部,从而能够接受输入的辅助。通过这样的辅助,操作者易于掌握从操作面分离地规定的第二操作空间的位置。从而,操作者能够容易地实施第二操作空间内的输入。
本申请的第二观点的操作装置如以下那样被提供。具备:平面状的静电电容式触摸面板;以及引导部,覆盖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摸面板的一部分区域,引导对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摸面板的输入操作。
本申请的第三观点的操作装置如以下那样被提供。通过对操作面进行由操作体进行的输入,操作装置操作在显示画面上显示的图像。操作装置具备:检测所述操作体的移动的机构;取得从所述操作面至所述操作体的操作体距离的机构;区分在所述操作体距离小于预先规定的阈值距离的第一操作空间内检测到的所述操作体的第一移动与在所述操作体距离超过所述阈值距离的第二操作空间内检测到的所述操作体的第二移动,将该操作体的所述第一移动和所述第二移动,与在所述显示画面上显示的第一图像部和与所述第一图像部不同的第二图像部分别建立关联,使所述第一图像部或所述第二图像部中的至少一方的显示方式变化的机构;以及辅助所述操作体的所述第二空间内的所述第二移动的机构。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并且通过下述的详细的记述,关于本申请的上述目的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变得更明确。
图1是用于说明具备本申请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远程操作装置的显示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显示画面以及操作面在车厢内的配置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在显示画面上显示的显示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通过描绘层的重叠而形成显示图像的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远程操作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远程操作装置的结构的图,且是图5的VI-VI线剖面图,
图7是用于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远程操作装置中,通过操作体距离而切换成为操作的对象的图像部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由操作者进行的一系列的图标选择操作的图,
图9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远程操作装置中,由操作控制部实施的操作模式选择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远程操作装置中,由触摸传感器检测的灵敏度值和由操作控制部判定的操作状态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1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控制部中存储的各灵敏度阈值的图,
图1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远程操作装置的立体图,
图13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远程操作装置的结构的图,且是图12的XIII-XIII线剖面图,
图14是用于说明由操作者进行的一系列的图标选择操作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远程操作装置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16是用于说明由操作者进行的一系列的图标选择操作的图,
图17是表示在第三实施方式的远程操作装置中,由操作控制部实施的操作模式选择处理的流程图,
图18是用于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远程操作装置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19是用于说明第五实施方式的远程操作装置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20是用于说明第六实施方式的远程操作装置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21是表示图19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申请的多个实施方式。另外,存在在各实施方式中对对应的结构要素附加相同的标记,从而省略重复的说明的情况。在各实施方式中仅说明结构的一部分的情况下,关于该结构的其他部分,能够应用先说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此外,不是只有在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明示的结构的组合,只要没有对组合产生阻碍,即使没有明示,也能够将多个实施方式的结构彼此部分地组合。并且,多个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记述的结构彼此的没有明示的组合也为通过以下的说明而公开的组合。
(第一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远程操作装置100被搭载于车辆,如图1所示那样,与导航装置50等一起构成显示系统10。远程操作装置100如图2所示那样,被设置在车辆的中心控制台中与掌托(palm rest)39邻接的位置,在操作者的手易于到达的范围内使操作面70露出。该操作面70被输入由操作者的手的食指(以下,简称为“手指”)F等进行的操作。导航装置50以为了从操作者目视而使显示画面52露出且从驾驶席能够观看显示画面52的姿态,被设置在车辆的仪表盘内。在该显示画面52上显示各种显示图像60。
图3所示的显示图像60是在显示画面52上显示的多个显示图像之中的一个,示出用于操作被搭载在车辆中的空调设备的空调菜单图像。在显示图像60中,包含与规定的功能建立了关联的多个图标63、用于选择图标63的焦点62、以及成为这些图标63以及焦点62的背景的背景部64等。在显示画面52上显示焦点62的位置与在图2所示的操作面70上手指F接触的接触位置对应。
以上的显示图像60如图4所示那样,通过导航装置50(参照图1)重叠多个描绘层而生成。具体地说通过使描绘了背景部64的背景层L2、描绘了图标63等的对象层L3、以及描绘了焦点62的焦点层L1等重叠,从而生成显示图像60。各层L1~L3的大小与显示画面52的大小相应地规定。
接着,详细说明图1所示的远程操作装置100以及导航装置50的各结构。
远程操作装置100与控制器区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总线90、以及外部的电池95等连接。CAN总线90是在将被搭载在车辆中的多个车载装置相互连接而成的车内通信网络中,用于各车载装置间的数据的传输的传输路径。远程操作装置100能够通过CAN总线90与位于分离的位置处的导航装置50进行CAN通信。
远程操作装置100由电源接口21、22、通信控制部23、通信接口24、触摸传感器31、以及操作控制部33等构成。各电源接口21、22使从电池95供应的电力稳定化,并供应给操作控制部33。对一方的电源接口21,从电池95始终供应电力。对另一方的电源接口22,通过基于车辆的辅助(Accessory,ACC)电源被设为接通状态而开关93成为通电状态,由此从电池95供应电力。
通信控制部23以及通信接口24是用于将由操作控制部33处理后的信息输出至CAN总线90,并且取得从其他车载装置输出至CAN总线90的信息的结构。通信控制部23以及通信接口24通过发送用的信号线TX以及接收用的信号线RX相互连接。
如图1、2所示,触摸传感器31是静电电容式的传感器,形成为矩形的平板状。触摸传感器31也被提及为触摸面板。触摸传感器31通过将图5的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电极和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电极排列为栅格状而形成。如图1所示,触摸传感器31与操作控制部33连接。触摸传感器31检测手指F对操作面70(参照图2)进行的操作,并输出至操作控制部33。
操作控制部33也被称为控制电路33,由进行各种运算处理的处理器、作为运算处理的工作区域而发挥作用的RAM、以及存储了用于运算处理的程序等的闪速存储器等构成。此外,操作控制部33与各电源接口21、22、通信控制部23、触摸传感器31等连接。
在如图6所示那样的相互接近的手指F和触摸传感器31的电极之间,蓄积有电荷。图1所示的操作控制部33通过执行规定的程序而计测触摸传感器31的各电极的电位,从而取得该触摸传感器31的灵敏度值(参照图10)。操作控制部33通过基于灵敏度值的算出处理来检测表示手指F相对于操作面70的相对的位置的x坐标以及y坐标,进而检测相当于从操作面70至手指F的距离(以下,称为“操作体距离d”)的z坐标。并且操作控制部33将表示手指F的相对位置的x坐标以及y坐标,通过通信控制部23以及通信接口24输出至CAN总线90。
图1、2所示的导航装置50与CAN总线90连接,以便能够与远程操作装置100等进行通信。导航装置50具有显示控制部53以及液晶显示器51。
显示控制部53由进行各种运算处理的处理器、作为运算处理的工作区域而发挥作用的RAM、进行图像的描绘处理的图形处理器、作为描绘处理的工作区域而发挥作用的图形RAM等构成。此外显示控制部53具有存储在运算处理以及描绘处理中使用的数据的闪速存储器、与CAN总线90连接的通信接口、以及将所描绘的图像数据输出至液晶显示器51的视频输出接口。显示控制部53基于从CAN总线90取得的信息,描绘在显示画面52上显示的显示图像60。并且显示控制部53将所描绘的显示图像60的图像数据通过视频输出接口而依次输出至液晶显示器51。
液晶显示器51是通过控制在显示画面52中排列的多个像素,从而实现彩色显示的点矩阵方式的显示器。液晶显示器51通过将从显示控制部53依次取得的图像数据在显示画面52上连续地形成,从而显示影像。
接着,基于图5、6更详细地说明操作面70的结构。
操作面70形成在被设置于远程操作装置100的凹处80。凹处80从包围该凹处80的周围的围绕面85以矩形凹陷。在凹处80,形成了设置了级差的第一底面81以及第二底面83、多个侧壁面82、84、86。第一底面81以及第二底面83形成为沿着xy平面的平面状。第一底面81在比第二底面83离围绕面85更深的位置上形成。第二底面83在z轴方向上形成于第一底面81和围绕面85的中间位置。此外第二底面83在y轴方向上设置在成为车辆的行进方向的前方。
中间侧壁面82在第一底面81以及第二底面83之间形成。中间侧壁面82随着沿着z轴方向远离第一底面81而向第一底面81的外周侧倾斜。前方侧壁面84在第二底面83以及围绕面85之间形成。前方侧壁面84随着沿着z轴方向远离第二底面83而向第二底面83的外周侧倾斜。后方侧壁面86在第一底面81以及围绕面85之间形成。后方侧壁面86随着沿着z轴方向远离第一底面81而向第一底面81的外周侧倾斜。
形成于以上的凹处80的操作面70由第一操作面72以及第二操作面74等构成。第一操作面72在第一底面81上形成为矩形。第二操作面74在第二底面83上形成为矩形,位于从第一操作面72分离了后述的第一阈值距离Dth1(参照图7A)以上的位置。第二操作面74的面积比第一操作面72小。
触摸传感器31与第一操作面72以及第二操作面74的全域在z轴方向上相对。由此,触摸传感器31不仅能够检测在与第一操作面72对置的区域中移动手指F的移动操作,还能够检测在与第二操作面74对置的区域中移动手指F的移动操作。因此,第二操作面74作为覆盖所述静电电容式的触摸传感器31的一部分区域且引导对所述静电电容式的触摸传感器31的输入操作的引导部而发挥作用。
在至此说明的远程操作装置100中,通过输入移动操作的手指F的相对位置以及操作体距离d来切换操作模式。由此,在图7所示的显示图像60中,与手指F的移动操作建立关联的图像部61变更。以下,详细说明在远程操作装置100中预先规定的下述(1)~(3)的操作模式。
(1)深部操作模式
在深部操作模式中,如图7A所示那样,将由手指F进行的移动操作与使显示画面52的焦点62移动的焦点控制建立关联。设为这样的深部操作模式是手指F位于第一操作空间Sp1内的情况。该第一操作空间Sp1是操作体距离d小于第一阈值距离Dth1的空间,且被规定在与第一操作面72对置的区域。第一阈值距离Dth1比第一操作面72以及第二操作面74间的级差的大小稍短,例如被设定为0.5~1cm左右。
在以上的第一操作空间Sp1内,沿着xy平面移动手指F的移动操作被定义为“深部操作”,能够使在显示画面52上显示的焦点62的位置移动。
(2)浅部操作模式
在浅部操作模式中,如图7B所示那样,将由手指F进行的移动操作与使显示画面52的多个子菜单图像164向水平方向移动(以下,称为“滚动”)的滚动控制建立关联。设为这样的浅部操作模式是手指F位于第二操作空间Sp2内的情况。该第二操作空间Sp2是操作体距离d为第一阈值距离Dth1以上且小于第二阈值距离Dth2的空间,且被规定在与第二操作面74对置的区域。第二阈值距离Dth2比从围绕面85至第一操作面72的深度稍短,例如被设定为2~3cm左右。
若使手指F位于以上的第二操作空间Sp2内,则显示画面52的显示切换为能够进行包含空调菜单图像的多个子菜单图像164的选择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在第二操作空间Sp2内,沿着xy平面移动手指F的移动操作被定义为“浅部操作”,能够使在显示画面52上显示的多个子菜单图像164滚动。
此外,通过上述的第一阈值距离Dth1以及第二阈值距离Dth2的设定,第二操作面74成为比第一操作面72更接近于第二操作空间Sp2、且位于第二操作空间Sp2内的方式。因此,操作者能够使手指F一边接触到第二操作面74一边进行浅部操作。这样,第二操作面74能够辅助在第二操作空间Sp2内的由手指F进行的输入。
(3)非接近模式
在非接近模式中,由手指F进行的移动操作与显示画面52的任一个图像部61都不建立关联。设为这样的非接近模式是手指F不位于第一操作空间Sp1(参照图7A)以及第二操作空间Sp2的任一个的情况。像这样,将除去第一操作空间Sp1以及第二操作空间Sp2之外的空间设为非接近空间。
如至此说明的那样,在显示系统10(参照图1)中,区分在第一操作空间Sp1内检测的手指F的移动与在第二操作空间Sp2内检测的手指F的移动。在这样的结构中,基于图8,按顺序说明直至操作者选择任意的图标63(参照图8A)为止的一系列的图标选择操作。
图8A表示操作者开始了使手指F接近各操作面72、74的动作的状态。像这样,想要开始图标选择操作的操作者使位于离第一操作面72以及第二操作面74远的手指F向各操作面72、74移动。在图8A所示的状态中,由于远程操作装置100为待机状态,所以关于显示画面52的焦点62等不进行与手指F的操作关联的移动。
图8B表示将手指F从非接近空间移动到了第二操作空间Sp2的状态。通过操作者从该状态输入敲击第二操作面74的操作(以下,称为“轻拍(tap)操作”),从而开始由手指F进行的浅部操作和滚动控制之间的关联。通过这样操作模式被设为浅部操作模式,显示画面52的显示被切换为能够滚动多个子菜单图像164的状态。
在图8C中,操作者向第二操作面74输入以手指F描摸第二操作面74的操作。操作者能够通过沿着x轴方向移动手指F的第二操作空间Sp2内的浅部操作,使包含任意的图标63的子菜单图像164(例如,空调菜单图像)移动到显示画面52的中央。
图8D表示使手指F从第二操作空间Sp2移动到了第一操作面72上的第一操作空间Sp1的状态。通过手指F移动到第一操作空间Sp1,远程操作装置100的操作模式从浅部操作模式被切换为深部操作模式。由此,移动操作与焦点控制建立关联,并且在显示画面52的中央部分上显示的子菜单图像164(空调菜单图像,参照图8C)被显示在显示画面52的整体上。
在以上的状态下,通过操作者输入以手指F描摸第一操作面72的深部操作,从而能够使焦点62与任意的图标63重叠。并且操作者在使焦点62与任意的图标63重叠的状态下,通过向第一操作面72输入轻拍操作,从而能够选择该任意的图标63。
完成图标63的选择操作的操作者如图8A那样,使手指F移动到非接近空间。由此,操作模式被切换为非接近模式。并且,在操作模式被切换为非接近模式之后,通过经过预先规定的阈值时间Tth,远程操作装置100成为等待由下次以后的操作者进行的图标选择操作的状态。
基于图9~图11详细说明为了实现以上的图标选择操作而由操作控制部33实施的操作模式选择处理。如图9所示的操作模式选择处理通过车辆的ACC电源被设为接通状态而由操作控制部33(参照图1)开始。
在此,本申请中记载的流程图或流程图的处理由多个部(section)(或被称为步骤)构成,各部例如被表现为S101。进而,各部能够被分割为多个子部,另一方面,还能够合并多个部而成为一个部。进而,这样构成的各部能够被称为设备、模块、机构(手段、means)。此外,上述的多个部中的各个或组合不仅能够作为(i)与硬件单元(例如,计算机)组合的软件的部,还能够作为(ii)硬件(例如,集成电路、布线逻辑电路)的部,包含或不包含关联的装置的功能而实现。进而,硬件的部还能够在微机的内部构成。
在S101中,基于从触摸传感器31取得的输出的变动,判定有无对第一操作面72以及第二操作面74的任一方的轻拍操作。在S101中判定为没有轻拍操作的情况下,重复S101的判定,从而维持远程操作装置100的待机状态。另一方面,在S101中判定为有轻拍操作的情况下,前进至S102。
在S102中,实施取得由触摸传感器31的各电极检测的灵敏度值的取得处理,前进至S103。在S103中,根据在S102中取得的灵敏度值,实施表示手指F对于操作面32的三维方向上的位置的x坐标、y坐标、z坐标(以下,“输入位置坐标”)的计算处理,前进至S104。
基于图10说明在以上的S103中实施的计算处理的细节。灵敏度值是随着在操作面32和手指F之间蓄积的静电电容增加而变大的值。因此,灵敏度值成为最大的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的坐标成为表示在第一操作面72以及第二操作面74上的手指F的相对位置的坐标。此外,灵敏度值随着操作体距离d(参照图7A)变短而减少,根据操作体距离d变长而增加。因此,成为最大的灵敏度值对应于操作体距离d、进而z轴方向的坐标。
此外,在操作控制部33(参照图1)中,如图11所示那样,预先存储了与第一阈值距离Dth1对应的灵敏度阈值Hth1、以及与第二阈值距离Dth2对应的灵敏度阈值Hth2。在图9所示的S104以后的处理中,操作控制部33进行将在S103中取得的最大的灵敏度值与各灵敏度阈值Hth1、Hth2比较的处理。
在S104中,判定手指F是否处于第一操作空间Sp1内。即,判定是否手指F的相对位置为第一操作面72上,且灵敏度值为第一灵敏度阈值Hth1以上。在S104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前进至S105。在S105中,将操作模式设定为深部操作模式,返回S102。
在S104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的S106中,判定是否手指F的相对位置为第一操作面72上,且灵敏度值小于第一灵敏度阈值Hth1。在S106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前进至S107。在S107中,将操作模式设定为非接近模式,前进至S108。在该S107中将操作模式从深部操作模式以及浅部操作模式的任一方切换为非接近模式的情况下,开始对转移到该非接近模式后的经过时间t进行计数。
在S108中,判定在此次的S107或上次以前的S107中开始了计数后的经过时间t是否成为预先规定的阈值时间Tth以上。在S108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返回S101。由此,远程操作装置100转移到待机状态。另一方面,在S108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返回S102。
在S106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的S109中,判定手指F是否处于第二操作空间Sp2内。即,判定是否手指F的相对位置为第二操作面74上,且灵敏度值小于第一灵敏度阈值Hth1且为第二灵敏度阈值Hth2以上。在S109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推定为手指F处于非接近空间,前进至上述的S107。另一方面,在S109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前进至S110。在S110中,将操作模式设定为浅部操作模式,返回S102。
在以上的S105、S107、S110中变更了操作模式的操作控制部33将通知操作模式的变更的指令信号通过通信控制部23以及通信接口24输出至CAN总线90。取得了该指令信号的显示控制部53基于该信号而将与各操作模式对应的描绘层激活。
具体而言,在操作控制部33将操作模式设定为深部操作模式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53将焦点层L1选择为激活的描绘层。通过以上,操作控制部33将由手指F进行的深部操作与焦点62建立关联,能够使该焦点62的显示变化或进行操作(焦点控制)。换言之,使该焦点62的显示方式(包含显示内容、显示位置、显示颜色、显示形状、显示种类、显示规格、显示尺寸)变化。
另一方面,在操作控制部33将操作模式设定为浅部操作模式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53将描绘了多个子菜单图像164的子菜单层(未图示)选择为激活的描绘层。通过以上,操作控制部33将由手指F进行的浅部操作与多个子菜单图像164建立关联,能够使该子菜单图像164的显示变化或进行操作(滚动控制)。换言之,使该子菜单图像164的显示方式(包含显示内容、显示位置、显示颜色、显示形状、显示种类、显示规格、显示尺寸)变化。
进而,在操作控制部33将操作模式设定为非接近模式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53将激活的描绘层设为“无”。由此,手指F的移动操作与任一个图像部61都不建立关联。
根据至此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在第二操作空间Sp2内输入浅部操作时,操作者使手指F触摸第二操作面74,从而接受输入的辅助。通过这样的辅助,操作者易于掌握从第一操作面72分离地规定的第二操作空间Sp2的位置。从而,操作者能够容易地实施在第二操作空间Sp2内的输入。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第一操作面72和第二操作面74之间使手指F来回,操作者能够在焦点62以及子菜单图像164之中切换设为操作的对象的图像部61。像这样,通过将第一操作空间Sp1以及第二操作空间Sp2沿着zx平面前后划分,操作者更易于掌握各操作空间Sp1、Sp2。从而,操作者能够不注视手头地以盲操作的方式进行一系列的图标选择。
此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在被设置在远程操作装置100中的凹处80的各底面81、83上形成各操作面71、73,从而操作者能够在通过围绕面85以及掌托39而使手稳定化的基础上,实施对各操作面72、74的输入。因此,由操作者进行的各操作空间Sp1、Sp2内的输入变得更容易。
进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传感器31不仅能够检测沿着第一操作面72的x、y轴方向的手指F的运动,还能够检测与第一操作面72实质上正交的z轴方向的手指F的运动。因此,作为对xy平面中的手指F的相对位置和操作体距离d都进行检测的结构,上述的触摸传感器31是适合的。
进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选择子菜单图像164,能够选择被选择的子菜单图像164之中的图标63。像这样,显示图像60设为通过实施一个选择从而切换为能够进行更详细的功能的选择的状态的层级的构造。在这样的方式中,由手指F操作的各操作面72、74的凹处80的物理的深度被设定为与和由手指F进行的操作建立关联的图像部61的层级上的深度对应。由此操作者在感觉上易于掌握与手指F的输入相伴的显示图像60的变化。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触摸传感器31以及操作控制部33联动而也被称为“检测机构”以及“取得机构”。操作控制部33也被称为“建立关联机构”。第一操作面72也被称为“操作面”。第二操作面74也被称为“输入辅助部”或“引导部”。第一底面81也被称为“底面”。操作者的手指F也被称为“操作体”。远程操作装置100也被称为“操作装置”。焦点62也被称为“第一图像部”,子菜单图像164也被称为“第二图像部”。“第一图像部”以及“第二图像部”也可以适当变更。
在本申请中,“机构(手段)”与英语的“means(手段)”或“device(设备)”对应。
(第二实施方式)
图12~14所示的本申请的第二实施方式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远程操作装置200中,凹处280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凹处80(参照图6)的形状不同。如图12、13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凹处280从围绕面85以二段筒孔状凹陷。在凹处280形成了相互设置了级差的第一底面281以及第二底面283、两个内周壁面282、284。
第一底面281以及第二底面283形成为沿着xy平面的平面状。第一底面281在比起第二底面283离围绕面85更深的位置上实质上形成为圆形。第二底面283在第一底面281的外周侧形成,形成为与第一底面281同轴的圆环状。第二底面283在z轴方向上位于第一底面281与围绕面85的中间。
两个内周壁面282、284都形成为圆筒面状。在这些内周壁面282、284之中,与围绕面85相比更接近于第一底面281的深部侧内周壁面282连接第一底面281的外缘和第二底面283的内缘。另一方面,比第一底面281更接近于围绕面85的浅部侧内周壁面284连接第二底面283的外缘和围绕面85。各内周壁面282、284既可以沿着z轴方向形成,或也可以形成为从围绕面85向第一底面281缩小直径的锥形。
在凹处280形成了第一操作面272以及第二操作面274。第一操作面272在第一底面281上形成为圆形。第二操作面274在第二底面283的全域上形成为圆环状。第二操作面274沿着第一底面281的外缘部在周向上以带状延伸。
触摸传感器231形成为与第一操作面272以及第二操作面274的全域在z轴方向上相对的圆盘状。由此,触摸传感器231不仅能够检测在与第一操作面272对置的区域中移动手指F的移动操作,还能够检测在与第二操作面274对置的区域中移动手指F的移动操作。
如图13所示,远程操作装置200中的第一操作空间Sp1被规定在与第一操作面272对置的区域之中操作体距离d小于第一阈值距离Dth1的范围。该第一阈值距离Dth1被设定为比第一操作面272以及第二操作面274间的级差的大小稍短。因此,第一操作空间Sp1被规定为由深部侧内周壁面282包围的区域。另一方面,第二操作空间Sp2被规定在与第二操作面274对置的区域之中操作体距离d为第一阈值距离Dth1以上且小于第二阈值距离Dth2的范围。该第二阈值距离Dth2被设定为比从围绕面85至第一操作面272的深度稍短。因此,第二操作空间Sp2被规定为深部侧内周壁面282的外周侧且由浅部侧内周壁面284包围的区域。
接着,基于图14说明对远程操作装置200输入的图标选择操作。图14B所示的显示图像260是用于操作被搭载于车辆的音频设备的音频菜单图像。在音频菜单图像中,包含与声音数据建立了关联的音轨图标263、用于选择该音轨图标263的指针262、以及强调音轨图标263的焦点62。
图14A中的操作者向第二操作空间Sp2内的第二操作面274输入以手指F描摸第二操作面274的操作。这样的由操作者进行的浅部操作与显示画面52的音轨图标263建立关联,使这些音轨图标263一体地向上下方向滚动(滚动控制)。因此,通过输入以手指F描摸第二操作面274的浅部操作,从而操作者能够使任意的音轨图标263移动到显示画面52的中央。
在图14B中,操作者使手指F从第二操作空间Sp2移动到第一操作空间Sp1。若在第一操作空间Sp1内检测到手指F,则在显示画面52上显示指针262。图14B中的操作者向该第一操作面272输入以手指F描摸第一操作面272的操作。这样的由操作者进行的深部操作与显示画面52的指针262建立关联,能够进行使该指针262移动的显示方式的变化(指针控制)。因此,通过输入以手指F描摸第一操作面272的深部操作,从而操作者能够使指针262与任意的音轨图标263重叠。这样重叠了指针262的音轨图标263由焦点62包围。操作者在使指针262与任意的音轨图标263重叠的状态下,向第一操作面272输入轻拍操作,从而能够选择该任意的音轨图标263。
在显示了以上的音频菜单图像的情况下,也与显示了子菜单图像164(参照图8B)的情况相同,通过对各操作面272、274的某一个输入轻拍操作,从而开始移动操作与图像部262、263之间的关联。此外,若完成了音轨图标263的选择操作的操作者将手指F移动到非接近空间,则操作模式切换为非接近模式。并且,在操作模式被切换为非接近模式后,经过预先规定的阈值时间Tth,从而远程操作装置200成为等待下次以后的由操作者进行的图标选择操作的状态。
在至此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操作者也能够一边触摸第二操作面274一边实施浅部操作。通过这样的第二操作面274的辅助,能够掌握第二操作空间Sp2的位置,从而在该操作空间Sp2内的输入变得容易。
此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第二操作面274沿着第一操作面272的外缘弯曲且以带状延伸。因此,操作者能够由掌托39(参照图2)以及围绕面85(参照图12)的任一个来固定手,并且由手指F描绘大致圆弧状的轨迹。像这样,通过使第二操作面274的形状与易于移动手指F的轨迹的形状相应,从而由操作者的手指F进行的输入变得更容易。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操作面272也被称为“操作面”。第二操作面274也被称为“输入辅助部”或“引导部”。第一底面281也被称为“底面”。指针262也被称为“第一图像部”。音轨图标263也被称为“第二图像部”。“第一图像部”以及“第二图像部”也可以适当变更。远程操作装置200也被称为“操作装置”。
(第三实施方式)
图15~17所示的本申请的第三实施方式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如图15所示,在第三实施方式的远程操作装置300中,触摸传感器331形成为与第一底面281的全域在z轴方向上相对的圆盘状。通过像这样缩小触摸传感器331,第二底面283替换为第二操作面274(参照图13),形成了浅部操作引导面375。浅部操作引导面375支承操作者的手,从而能够辅助在后述的第二操作空间Sp2内的由手指F进行的输入。浅部操作引导面375位于第一操作空间Sp1和第二操作空间Sp2之间的虚拟的边界面BP的附近,沿着该边界面BP形成。通过这样的结构,浅部操作引导面375能够对进行盲操作的操作者示出边界面BP的位置。另一方面,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操作面272(参照图13)在实质上相同且形成于第一底面281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操作面被设为操作面370。在与该操作面370相对的区域中移动手指F的移动操作由触摸传感器331检测。
在以上的远程操作装置300中,第一操作空间Sp1被规定在与操作面370对置的区域之中操作体距离d小于第一阈值距离Dth1的范围。另一方面,第二操作空间Sp2被规定在与操作面370对置的区域之中操作体距离d为第一阈值距离Dth1以上且小于第二阈值距离Dth2的范围。即,在与第二底面283相对的区域中没有形成第二操作空间Sp2。
此外在远程操作装置300中,作为多个操作模式,与非接近模式一起规定了接触操作模式以及浮空操作模式。接触操作模式是手指F位于第一操作空间Sp1内的情况下的操作模式,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深部操作模式。另一方面,浮空操作模式是手指F位于第二操作空间Sp2内的情况下的操作模式,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浅部操作模式。
基于图16说明对以上的远程操作装置300输入的图标选择操作。图16B所示的显示图像360是表示直至由操作者设定的目的地为止的路径的导航图像。在该导航图像中,包含与规定的功能建立了关联的多个图标63、用于选择图标63的指针262、以及表示车辆周边的道路的形态的地图(map)364等。此外在显示图像360中还包含对重叠了指针262的图标63进行强调的焦点62。
图16A中的操作者在将食指F以外的例如拇指以及小指等放置在浅部操作引导面375的状态下,在第二操作空间Sp2内输入手指F的移动操作。像这样,在第二操作空间Sp2内,沿着xy平面移动手指F的移动操作被定义为“浮空操作”,与在显示画面52上显示的地图364建立关联,能够使该地图364向上下左右移动(地图控制)。因此,通过操作者输入浮空操作,从而能够使地图364移动,以使任意的图标63被显示在容易选择的位置上。
在图16B中,操作者将手指F从第二操作空间Sp2移动到第一操作空间Sp1内的操作面370。若在第一操作空间Sp1内检测到手指F,则在显示画面52上显示指针262。图16B中的操作者向该操作面370输入以手指F描摸操作面370的操作。像这样,在第一操作空间Sp1内,沿着xy平面移动手指F的移动操作被定义为“接触操作”,与指针操作建立关联。因此,通过输入以手指F描摸操作面370的接触操作,从而操作者能够使指针262与任意的图标63重叠。在这样的状态下,向操作面370输入轻拍操作,从而操作者能够选择与指针262重叠且由焦点62包围着的任意的图标63。
基于图17详细说明为了实现以上的图标选择操作而由操作控制部33(参照图1)实施的操作模式选择处理。
在S301中,基于从触摸传感器331取得的输出的变动,判定有无对操作面370的轻拍操作。在S301中判定为没有轻拍操作的情况下,重复S301的判定,从而维持远程操作装置300的待机状态。另一方面,在S301中判定为有轻拍操作的情况下,进行与第一实施方式的S102以及S103(参照图9)在实质上相同的S302以及S303的处理。
在S304中,判定手指F是否处于第一操作空间Sp1内。即,判定灵敏度值是否为第一灵敏度阈值Hth1以上。在S304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前进至S305。在S305中,将操作模式设定为接触操作模式,返回S302。
在S304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的S306中,判定手指F是否处于第二操作空间Sp2内。即,判定灵敏度值是否小于第一灵敏度阈值Hth1且为第二灵敏度阈值Hth2以上。在S306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前进至S307。在S307中,将操作模式设定为浮空操作模式,返回S302。
在S306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的S308中,将操作模式设定为非接近模式,前进至S309。在该S308中将操作模式从接触操作模式或浮空操作模式切换为非接近模式的情况下,开始转移至该非接近模式后的经过时间t的计数。
在S309中,判定在此次的S308或上次以前的S308中开始了计数的经过时间t是否为预先规定的阈值时间Tth以上。在S309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返回S301。由此,远程操作装置300转移至待机状态。另一方面,在S309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返回S302。
如至此说明的第三实施形那样,即使在与第二底面283对置的区域中没有形成第二操作空间Sp2,在该第二底面283形成的浅部操作引导面375也能够示出边界面BP的位置。因此,操作者能够在盲操作时容易地掌握边界面BP的位置。从而,远程操作装置300能够获得关于浮空操作的较高的操作性。
此外操作者能够在以拇指以及小指等触摸浅部操作引导面375来使手稳定化的同时,在与浅部操作引导面375邻接的第二操作空间Sp2内,进行由手指F进行的输入。在通过这样发挥基于浅部操作引导面375的辅助功能,抑制触摸传感器331的检测范围从而实现低成本化的方式中,也能够更容易地进行在第二操作空间Sp2内的输入。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浅部操作引导面375也被称为“输入辅助部”。地图364也被称为“第二图像部”。“第二图像部”也可以适当变更。远程操作装置300也被称为“操作装置”。
(第四实施方式)
图18所示的本申请的第四实施方式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凹处80等的结构组合了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的变形例。在第四实施方式的远程操作装置400中,触摸传感器431比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摸传感器31(参照图6)缩小,形成为与第一底面81的全域在z轴方向上相对的矩形。触摸传感器431检测在与第一底面81上形成的操作面470对置的区域中移动手指F的移动操作。
在远程操作装置400中,第一阈值距离Dth1例如被设定为0.3cm左右,以使成为从第二底面83至第一底面81的深度的一半以下。因此,第一操作空间Sp1被规定在与操作面470对置的区域之中的第一底面81附近的范围。另一方面,第二操作空间Sp2通过在z轴方向上扩大,还包括到比起第二底面83更接近第一底面81的范围。
通过以上的第一阈值距离Dth1的设定,在第二底面83上形成的浅部操作引导面475能够对进行盲操作的操作者示出第二操作空间Sp2的位置。因此,操作者通过与z轴方向上的浅部操作引导面475的位置相应地移动手指F,从而能够可靠地输入在第二操作空间Sp2内的移动操作。从而,远程操作装置400能够获得关于浮空操作的较高的操作性。
此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二操作空间Sp2被扩大,所以基于盲操作的对第二操作空间Sp2的输入变得更容易。通过这样的第一阈值距离Dth1的设定值和设置浅部操作引导面475的加乘的输入辅助作用,远程操作装置400的操作性能够进一步提高。
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浅部操作引导面475也被称为“输入辅助部”。远程操作装置400也被称为“操作装置”。
(第五实施方式)
图19所示的本申请的第五实施方式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变形例。从第五实施方式的远程操作装置500省略了凹处80(参照图5)。由此,第一操作面572在与围绕面85没有级差的平面上形成。
另一方面,第二操作面574在与第一操作面572对置的区域内,由可动部件576形成。可动部件576是支承第二操作面574的部件,zy平面中的截面呈L字状。可动部件576具有输入面部578、支柱部579、以及铰链部577。
输入面部578形成为沿着xy平面的矩形的板状,位于从第一操作面572分离的位置。在输入面部578的双面之中的远离第一操作面572的一侧的上表面形成第二操作面574。支柱部579从输入面部578的y轴方向上的两端之中远离掌托39的前端向围绕面85延伸。支柱部579形成为沿着zx平面的矩形的板状。铰链部577在支柱部579的延伸方向的前端形成。铰链部577使可动部件576能够绕x轴旋转。因此,可动部件576能够向y轴方向的前方倾倒,以与第二操作面574一起远离第一操作面572(参照图19的二点划线)。
在以上的远程操作装置500中,第一阈值距离Dth1与从第一操作面572至输入面部578的高度相应地被规定。因此,第一操作空间Sp1被规定为在与第一操作面572对置的区域之中,沿z轴方向比输入面部578低的范围。另一方面,第二操作空间Sp2被规定为在与第二操作面574对置的区域之中,操作体距离d小于第二阈值距离Dth2的范围。
在至此说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中,也实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从而操作者在对第二操作空间Sp2的输入时通过第二操作面574接受输入的辅助。从而,远程操作装置500能够在对第二操作面574的输入上获得较高的操作性。
此外在第五实施方式中,第二操作面574被设置在与第一操作面572对置的区域内。因此,能够避免由第二操作面574的追加引起的远程操作装置500的大型化。此外,由于第二操作面574从第一操作面572分离,所以也能够避免第一操作面572的面积被缩小的状况。从而,在远程操作装置500中,不仅确保在第二操作空间Sp2内的输入的操作性,还确保在第一操作空间Sp1内的输入的操作性。
此外根据第五实施方式,在不需要被设为操作的对象的图像部61(参照图7)的切换的情况下,第二操作面574能够从与第一操作面572对置的区域退避。因此,在不需要第二操作面574的情况下,能够避免妨碍对第一操作面572的输入的状况。
另外,在第五实施方式中,第一操作面572也被称为“操作面”。第二操作面574也被称为“输入辅助部”或“引导部”。可动部件576也被称为“可动支承部”。远程操作装置500也被称为“操作装置”。
(第六实施方式)
图20所示的本申请的第六实施方式是第五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在第六实施方式的远程操作装置600中形成了凹处680。并且,在该凹处680的底面681形成了第一操作面672。另一方面,第二操作面674形成为将凹处680的开口的一部分覆盖的盖状的盖部件676。第二操作面674在盖部件676的双面之中的远离第一操作面672的一侧的上表面形成。
盖部件676是支承第二操作面674的部件,形成为沿着xy平面的板状。盖部件676以能够沿y轴方向移动的方式被设置,通过向远离掌托39的前方的移动而能够容纳于凹处680的周边部分(参照图20的二点划线)。由此盖部件676与第二操作面674一起远离第一操作面672,能够使第二操作面674从与第一操作面672相对的区域退避。在盖部件676上,设置了用于使得易于移动的爪部679。爪部679从盖部件676中的y轴方向的后端沿着z轴方向向远离底面681的方向突出。操作者能够通过将手指F钩挂于爪部679而将被容纳的盖部件676向接近于掌托39的后方抽出。
在以上的远程操作装置600中,第一阈值距离Dth1与从第一操作面672至盖部件676的高度相应地被规定。因此,第一操作空间Sp1被规定在与第一操作面672对置的区域之中沿z轴方向比盖部件676低的范围。另一方面,第二操作空间Sp2被规定在与第二操作面674对置的区域之中操作体距离d小于第二阈值距离Dth2的范围。
在至此说明的第六实施方式中,实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从而操作者在对第二操作空间Sp2的输入时通过第二操作面674接受输入的辅助。从而,远程操作装置600能够对于对第二操作面674的输入获得较高的操作性。
此外如第六实施方式那样,通过设置能够沿y轴方向滑动的盖部件676,也能够使第二操作面674从与第一操作面672对置的区域退避。因此,在不需要第二操作面674的情况下,能够避免妨碍对第一操作面672的输入的状况。
另外,在第六实施方式中,第一操作面672也被称为“操作面”。第二操作面674也被称为“输入辅助部”或“引导部”。盖部件676也被称为“可动部”。远程操作装置600也被称为“操作装置”。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说明了本申请的多个实施方式,但本申请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而分析,能够在不脱离本申请的主旨的范围内应用于各种实施方式以及组合。
在图21所示的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中,第二操作面574被设置在从围绕面85立设的固定部件776。固定部件776具有输入面部578以及支柱部779。支柱部779被固定在围绕面85上。如以上的变形例1那样,第二操作面574也可以不能从与第一操作面572对置的区域退避。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用于选择任意的图标63的按钮被设置在凹处80等的附近。操作者在使指针262以及焦点62与任意的图标63重叠的状态下,通过对按钮进行按压操作,从而能够选择该图标63的功能。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通过检测由手指F施加的压力来检测由手指F进行的操作的感压方式的触摸传感器被用作“检测机构”。另一方面,通过红外线来计测操作体距离d的红外线传感器被用作“取得机构”。此外在其他的变形例中,拍摄各操作面附近的照相机、和分析由照相机拍摄到的图像从而取得操作体距离d的图像分析电路被用作“取得机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使用了利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显示器以及有机EL的显示器等形成了“显示画面”。进而在其他的变形例中,将风挡以及在仪表盘的上表面上设置的合成仪(combiner)等设为“显示画面”,通过投影仪等投影机构对这些风挡以及合成仪等投影图像的显示装置也作为形成显示画面52的结构而被包含于导航装置50。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在第一阈值距离Dth1以及第二阈值距离Dth2中设置了滞后。具体而言,基于手指F位于第一操作空间Sp1内,第一阈值距离Dth1被延长。此外,基于手指F位于第二操作空间Sp2内,第二阈值距离Dth2被延长。通过这样的结构,各空间Sp1、Sp2内的由手指F进行的操作变得更容易。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次例示的“第一图像部”以及“第二图像部”也可以适当变更。此外,如上所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执行了程序的操作控制部33提供的多个功能(也称为部、手段或设备)也可以通过与上述的控制装置不同的硬件以及软件、或它们的组合来提供。例如,也可以与程序无关而通过起到规定的功能的硬件的电路来提供“建立关联部”以及“取得部”等的功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对被搭载在车辆中的显示系统中使用的远程操作装置应用了本申请的例子。但是,本申请也能够应用于与显示画面一体构成的所谓触摸面板方式的操作装置。进而,不限于车辆用,还能够针对各种输送用设备以及各种信息终端等中使用的显示系统都采用应用了本申请的操作装置。
如上述那样,在本申请中,“机构(手段)”对应于英语的“means(手段)”或“device(设备)”。
本申请遵照实施例而进行了记述,但应该理解为本申请不限定于该实施例或构造。本申请还包含各种变形例或等同范围内的变形。此外,各种组合或方式、进而对其包含仅一要素、这以上、或这以下的其他组合或方式都在本申请的范畴和思想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操作装置(100、200、300、400、500、600),通过由操作者的手指对操作面(72、272、370、470、572、672)进行输入,从而操作在显示画面(52)上显示的图像,其特征在于,该操作装置具备:
检测机构,检测所述手指的移动;
取得机构,取得从所述操作面至所述手指的操作体距离;
建立关联机构,区分在所述操作体距离小于预先规定的阈值距离的第一操作空间内检测到的所述手指的第一移动与在所述操作体距离超过所述阈值距离的第二操作空间内检测到的所述手指的第二移动,将该手指的所述第一移动和所述第二移动与在所述显示画面上显示的第一图像部(62、262)和不同于所述第一图像部的第二图像部(164、263、364)分别建立关联,使所述第一图像部或所述第二图像部中的至少一方的显示方式变化;以及
输入辅助部(74、274、375、475、574、674),形成在从所述操作面分离了所述阈值距离以上的位置,
所述操作面形成在设置于所述操作装置的凹处(80、280、680)的底面(81、281、681),
所述输入辅助部位于所述凹处内,形成为向远离所述底面的方向分离了所述阈值距离以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辅助部位于所述第二操作空间内,
所述检测机构还检测所述手指沿着所述输入辅助部的所述第二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辅助部沿着所述第一操作空间与所述第二操作空间之间的虚拟的边界面形成,
所述建立关联机构将与所述操作面对置且与所述输入辅助部邻接的所述第二操作空间内的所述手指的所述第二移动与所述第二图像部建立关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界面比所述输入辅助部更接近于所述操作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辅助部被设置在与所述操作面对置的区域内,且从该操作面分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辅助部形成为沿着所述操作面的外缘的带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可动支承部,支承所述输入辅助部,与该输入辅助部一起向远离所述操作面的方向移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机构通过不仅检测所述手指的移动而且还检测所述操作体距离,从而兼作所述取得机构。
9.如权利要求1~8的任一项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凹处邻接地配置有掌托(39),所述操作面和所述输入辅助部配置为:在所述操作者把手置于所述掌托的状态下,所述手指到达所述操作面和所述输入辅助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辅助部位于从所述操作面分离了所述阈值距离以上的正上方区域、以及与该正上方区域邻接的邻接区域中的至少某一方。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装置还具备平面状的静电电容式触摸面板;
所述输入辅助部是引导部(74、274、574、674),该引导部覆盖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摸面板的一部分区域,引导对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摸面板的输入操作。
12.一种操作装置(100、200、300、400、500、600),通过由操作者的手指对操作面(72、272、370、470、572、672)进行输入,从而操作在显示画面(52)上显示的图像,其特征在于,该操作装置具备:
检测所述手指的移动的机构;
取得从所述操作面至所述手指的操作体距离的机构;
区分在所述操作体距离小于预先规定的阈值距离的第一操作空间内检测到的所述手指的第一移动与在所述操作体距离超过所述阈值距离的第二操作空间内检测到的所述手指的第二移动,将该手指的所述第一移动和所述第二移动与在所述显示画面上显示的第一图像部(62、262)和不同于所述第一图像部的第二图像部(164、263、364)分别建立关联,使所述第一图像部或所述第二图像部中的至少一方的显示方式变化的机构;以及
辅助所述手指在所述第二操作空间内的所述第二移动的机构,
所述操作面形成在设置于所述操作装置的凹处(80、280、680)的底面(81、281、681),
辅助所述第二移动的所述机构位于所述凹处内,形成为向远离所述底面的方向分离了所述阈值距离以上。
CN201380051769.XA 2012-10-02 2013-08-02 操作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044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20661 2012-10-02
JP2012220661A JP5751233B2 (ja) 2012-10-02 2012-10-02 操作デバイス
PCT/JP2013/004701 WO2014054208A1 (ja) 2012-10-02 2013-08-02 操作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04459A CN104704459A (zh) 2015-06-10
CN104704459B true CN104704459B (zh) 2017-10-13

Family

ID=50434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1769.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04459B (zh) 2012-10-02 2013-08-02 操作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242102A1 (zh)
JP (1) JP5751233B2 (zh)
CN (1) CN104704459B (zh)
DE (1) DE112013004843T5 (zh)
WO (1) WO20140542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90578B2 (ja) * 2012-04-10 2015-10-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表示システム、表示装置、及び操作装置
JP6179253B2 (ja) 2013-08-02 2017-08-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入力装置
JP2016048458A (ja) * 2014-08-27 2016-04-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タッチパッドおよび車両用入力インターフェイス
EP3343286B1 (en) * 2016-12-27 2021-08-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control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JP2019211979A (ja) * 2018-06-04 2019-12-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表示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1666029B (zh) * 2020-05-28 2024-09-20 阿波罗智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车机地图的操作方法、装置、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12373A (ja) * 2002-04-24 2003-11-06 Toyota Motor Corp 入力装置
JP2007164695A (ja) * 2005-12-16 2007-06-28 Toyota Motor Corp 車載遠隔操作装置
TWM325544U (en) * 2007-05-15 2008-01-11 High Tech Comp Corp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witchable user interfa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ccessable touch operation
JP2008541222A (ja) * 2005-06-02 2008-11-20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ユーザ命令を3次元的に入力可能な電子装置
CN101814001A (zh) * 2009-02-20 2010-08-25 索尼公司 信息处理装置、显示控制方法和程序
CN102150114A (zh) * 2009-02-06 2011-08-1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87087B2 (ja) * 2006-03-23 2011-10-05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検出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US7903094B2 (en) * 2006-06-23 2011-03-08 Wacom Co., Lt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operation input method, and sensing device
US20100079413A1 (en) * 2008-09-29 2010-04-01 Denso Corporation Control device
CA2674663A1 (en) * 2008-10-08 2010-04-08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A method and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dual mode touchscreen-based navigation
JP4793422B2 (ja) * 2008-10-10 2011-10-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処理用プログラム
KR101560718B1 (ko) * 2009-05-29 2015-10-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동 단말기에서의 정보 표시 방법
KR101092722B1 (ko) * 2009-12-02 2011-12-0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멀티미디어 시스템 조작용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장치
JP2011150413A (ja) * 2010-01-19 2011-08-04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操作入力方法及び操作入力プログラム
US20110292268A1 (en) * 2010-05-26 2011-12-01 T-Mobile Usa, Inc. Multi-region touchpad device
JP2012058921A (ja) * 2010-09-07 2012-03-22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649169B2 (ja) * 2010-11-22 2015-01-07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タッチパネルにおけるドラッグ操作でオブジェクトを移動させる方法、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12118675A (ja) * 2010-11-30 2012-06-21 Pentel Corp 静電容量型タッチパネル用入力補助具
KR101781908B1 (ko) * 2011-03-24 2017-09-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것의 제어방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12373A (ja) * 2002-04-24 2003-11-06 Toyota Motor Corp 入力装置
JP2008541222A (ja) * 2005-06-02 2008-11-20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ユーザ命令を3次元的に入力可能な電子装置
JP2007164695A (ja) * 2005-12-16 2007-06-28 Toyota Motor Corp 車載遠隔操作装置
TWM325544U (en) * 2007-05-15 2008-01-11 High Tech Comp Corp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witchable user interfa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ccessable touch operation
CN102150114A (zh) * 2009-02-06 2011-08-1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设备
CN101814001A (zh) * 2009-02-20 2010-08-25 索尼公司 信息处理装置、显示控制方法和程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242102A1 (en) 2015-08-27
CN104704459A (zh) 2015-06-10
JP2014074955A (ja) 2014-04-24
DE112013004843T5 (de) 2015-06-18
JP5751233B2 (ja) 2015-07-22
WO2014054208A1 (ja) 2014-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04459B (zh) 操作装置
US11503251B2 (en) Vehicular vision system with split display
CN105121228B (zh) 输入装置
CN104583723B (zh) 操作装置
CN110618800B (zh) 一种界面显示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JP4900824B2 (ja) 入力表示装置
US8115737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US20130167077A1 (en) Display System, Display Apparatus, Manipulation Apparatus And Function Selection Apparatus
CN104301507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6164824B (zh) 用于车辆的操作装置
CN106164830A (zh)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JP6429886B2 (ja) 触感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触感制御方法
JP5534161B2 (ja) ユーザインタフェース装置
KR20150137799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2010184600A (ja) 車載用ジェスチャースイッチ装置
CN105813901A (zh) 操作装置
CN104520798A (zh) 便携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程序
US10712822B2 (en) Input system for determining position on screen of display device, detection device, control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method
CN109257696B (zh) 一种车辆及其应用的车辆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7428290A (zh) 镜子、车载操作装置、以及车辆
KR20100062707A (ko) 이동 단말기의 정보 표시 방법 및 그 장치
JP5754483B2 (ja) 操作デバイス
CN111949341A (zh) 展示信息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823149A (zh) 操作装置及操作装置的操作指示方法
KR20080113465A (ko) 햅틱 장치를 이용한 차량용 전자 기기의 동작 제어 장치 및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용 전자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13

Termination date: 202008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