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85743A - 电连接箱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85743A
CN104685743A CN201380051797.1A CN201380051797A CN104685743A CN 104685743 A CN104685743 A CN 104685743A CN 201380051797 A CN201380051797 A CN 201380051797A CN 104685743 A CN104685743 A CN 1046857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water hole
main part
water
ca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5179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85743B (zh
Inventor
阿南修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6857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857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857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857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3Cov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47Electrical details of casings, e.g. terminals, passages for cables or wir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02Arrangements of circuit components or wiring on supporting structure
    • H05K7/026Multiple connections subassembli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 B60R16/0238Electrical distribution cen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浸入到罩内的水传递到电路基板的新型结构的电连接箱。在设有电路基板(18)的主体部(12)的与罩(14)的内表面(102)相向的相向面(42)上设有朝向该内表面(102)凹陷的捕水孔(50),并且,该捕水孔(50)中位于铅垂上方的上侧开口缘部(64)与所述内表面(102)相向的相向距离大于所述捕水孔(50)中位于铅垂下方的下侧开口缘部(60)与所述内表面(102)相向的相向距离。

Description

电连接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具备电路基板的主体部组装罩而成的电连接箱,尤其是涉及将罩外插于主体部且以收容有主体部的状态进行组装的电连接箱。
背景技术
以往,在汽车等中,为了将熔断器、继电器等电气元件以良好的空间效率进行配置等而使用电连接箱。作为这样的电连接箱,例如日本特开2008-295263号公报(专利文献1)记载那样,已知有如下结构的电连接箱:将罩外插于具备印刷基板等电路基板的主体部而将主体部收容于罩。
另外,由于近年来的小型化的要求,如专利文献1记载那样,电连接箱将罩几乎无间隙地外插于主体部,主体部的外表面与罩的内表面隔开极小的微小间隙而相向。
因此,当水从罩的开口端与主体部的间隙等浸入到罩内时,在主体部的外表面与罩的内表面的微小间隙内产生毛细管现象,存在使水较深地浸入到罩内部的可能性。并且,存在浸入到罩内的水传递到主体部的电路基板而导致电路基板的短路、腐蚀的可能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952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上述的情况为背景而作出,其解决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浸入到罩内的水传递到电路基板的新型结构的电连接箱。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涉及一种电连接箱,将罩外插于设有电路基板的主体部,在收容有上述主体部的状态下对该罩进行组装,上述电连接箱的特征在于,在上述主体部中的与上述罩的内表面相向的相向面上设有朝向该罩的内表面凹陷的捕水孔,并且,该捕水孔中位于铅垂上方的上侧开口缘部与上述罩的内表面相向的相向距离大于上述捕水孔中位于铅垂下方的下侧开口缘部与上述罩的内表面相向的相向距离。
在本发明的结构的电连接箱中,通过捕水孔能够捕捉在主体部与罩的微小间隙内传递的水。由此,能够防止浸入到罩内的水传递至电路基板。尤其是捕水孔的上侧开口缘部与罩的内表面的相向距离大于下侧开口缘部与罩的内表面的相向距离,因此在上侧开口缘部与罩的内表面之间不会发生毛细管现象。由此,能够防止由捕水孔捕捉到的水由于毛细管现象传递到比捕水孔靠上方的位置,从而更可靠地捕捉到捕水孔内。其结果是,能够防止电路基板被水浸湿,能够防止被水浸湿所引起的电路基板的短路、腐蚀。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以上述第一方案记载的结构为基础,上述捕水孔的开口部形成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纵长矩形形状,并且该捕水孔的深度尺寸设定为上述开口部的长度方向尺寸以上。在本方案中,能够较大地确保捕水孔的深度尺寸,将捕水孔形成为深底形状。由此,即使在车辆倾斜等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捕捉到捕水孔内的水溢出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以上述第一或第二方案记载的结构为基础,在上述主体部中的与上述罩的内表面相向的相向面上,在上述捕水孔的铅垂下方设有利用毛细管现象沿水平方向对水进行引导的捕水槽。
根据本方案,在主体部与罩之间由于毛细管现象而上升的水在到达捕水孔之前能够由捕水槽捕捉。尤其是捕水槽积极地利用毛细管现象而将水沿水平方向进行引导,因此能够减少水从捕水槽溢出的可能性,能够更可靠地捕捉水。并且,通过捕水槽和捕水孔双重的捕捉手段,能够更可靠地阻止水传递到电路基板。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以上述第一~第三方案中任一方案记载的结构为基础,在上述主体部中的上述捕水孔的铅垂上方形成有向铅垂上方凹陷的承水部。
根据本方案,即使在由于车辆产生较大倾斜、振动等而使水从捕水孔溢出且流入到上侧开口缘部的上方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水留在承水部,能够防止进一步的飞散。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阻止电路基板浸水。
本发明的第五方案以上述第一~第四方案中任一方案记载的结构为基础,在上述主体部形成有向铅垂下方开口的连接器收容部,上述捕水孔通过下壁部与上述连接器收容部的上壁部共用而在该连接器收容部的铅垂上方相邻地形成。
根据本方案,能够巧妙地利用连接器收容部的铅垂上方的空间而以良好的空间效率形成捕水孔。而且,通过利用连接器收容部的大小,能够有利地确保捕水孔的深度尺寸。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通过在主体部的与罩相向的相向面上设有捕水孔,由此能够利用捕水孔来捕捉在主体部与罩之间传递的水。并且,捕水孔的铅垂上方的上侧开口缘部与罩的相向距离大于铅垂下方的下侧开口缘部与罩的相向距离。由此,在捕水孔的上侧开口缘部与罩之间不会产生毛细管现象,能够防止由于毛细管现象而使水传递到比捕水孔靠上方的位置,能够通过捕水孔可靠地进行捕捉。其结果是,能够阻止浸入到罩内的水传递到电路基板,能够防止被水浸湿所引起的电路基板的短路、腐蚀。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箱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主体部的主视图。
图3是主体部的后视图。
图4是主体部的俯视图。
图5是主体部的正面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6是图5的VI-VI剖视图。
图7是主体部的背面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8是图7的VIII-VIII剖视图。
图9是罩的仰视图。
图10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箱的罩和主体部的组装状态的主视图。
图11是罩的组装状态下的图6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2是罩的组装状态下的图8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首先,图1中示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箱10。电连接箱10具备主体部12和罩14,通过罩14外插于主体部12而将主体部12收容并组装于罩14中。电连接箱10例如收容于继电器箱等其他电连接箱,而搭载于汽车等车辆。
图2~图4示出主体部12。主体部12整体形成为纵长矩形的块形。主体部12设为将作为电路基板的印刷基板18组装于由合成树脂形成的框体16的结构。另外,电路基板没有限定为印刷基板,也可以由汇流条等形成。主体部12将图2中的上下方向设为铅垂的上下方向而搭载于车辆。在以下的说明中,上下方向是指图2中的上下方向。
框体16设为在中央贯通地设置有中央孔20的大致纵长矩形的框形。如图4所示,供后述的熔断器端子88插通的多个熔断器端子插通孔22排成两列地形成于框体16的上表面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一半的位置,两列熔断器端子插通孔22、22彼此相向地形成。
另外,在框体16的下端部分形成有抵接限制面26。从图4可知,抵接限制面26向框体16的外侧突出,并在框体16的大致整周连续地形成。而且,从后述的图6等可知,抵接限制面26设为随着朝向框体16的外侧而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
而且,在框体16的长度方向(图4中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上下贯通框体16的排水孔28、28。在排水孔28、28中,在框体16的位于长度方向的外侧的内表面上分别形成有向排水孔28、28的内侧突出的主锁定爪30、30。
另外,在框体16的正面(参照图2)和背面(参照图3),在抵接限制面26的稍靠上方的位置形成有多个副锁定爪32。副锁定爪32向框体16的外侧突出地形成。副锁定爪32在框体16的周向上隔开适当的间隔地形成,在框体16的正面形成2个,在背面形成3个。
此外,在框体16中,在位于长度方向的一端部的侧壁34a上形成有引导肋36。引导肋36从侧壁34a向框体16的长度方向外侧突出,在侧壁34a的上下方向的大致整个长度上呈一直线状地延伸。另一方面,侧壁34a的相反侧的侧壁34b为平坦面。这样一来,在主体部12,仅在周边的一处形成引导肋36。
另外,供后述的连接器端子90插通的多个连接器收容部38沿框体16的长度方向排列而形成于框体16的下侧部分。在图5及图6中,以连接器收容部38a为例所示,各连接器收容部38设为向铅垂下方开口的凹形。
图5及图6所示的连接器收容部38a的周壁40的一部分朝向框体16的外侧(图6中的左方)局部地伸出,由该周壁40的伸出面形成主体部12中的与罩14相向的相向面42a。相向面42a除了后述的止水突条68、68之外,设为沿铅垂的上下方向延伸的平坦面。在连接器收容部38a内构成凹形的底面的上壁部44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向上方突出而沿左右方向(图5中的左右方向)延伸的端子支撑壁46。并且,沿上下方向贯通上述端子支撑壁46和上壁部44而形成连接器端子插通孔48。
在连接器收容部38a的上方形成有捕水孔50。捕水孔50设为在相向面42a上开口的凹形。捕水孔50的开口部52设为由在铅垂的上下方向上相向的上壁部54及下壁部56和在水平方向上相向的一对侧壁部58a、58b形成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纵长矩形形状。捕水孔50的下壁部56由连接器收容部38a的上壁部44形成。由此,捕水孔50在连接器收容部38a的铅垂上方相邻地形成。而且,捕水孔50的凹形的底面由端子支撑壁46形成。
另外,捕水孔50设为深底形状,其深度尺寸优选确保得尽可能大。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开口部52具有纵长形状而形成时,捕水孔50的深度尺寸D1优选设定为开口部52的长度方向尺寸L1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捕水孔50的深度尺寸D1设定为与长度方向尺寸L1相等的大小。
另外,从图6可知,在捕水孔50中,位于铅垂下方的下侧开口缘部60和位于水平方向两侧的侧方开口缘部62a、62b位于与相向面42a相同的平面上。另一方面,在捕水孔50中,位于铅垂上方的上侧开口缘部64位于比下侧开口缘部60及侧方开口缘部62a、62b靠主体部12的内侧(图6中的右方)的位置。
而且,侧壁部58a、58b和端子支撑壁46向上壁部54的上方突出。由此,隔着上壁部54而在捕水孔50的铅垂上方形成有凹形的承水部66,该承水部66以上壁部54为底部而由侧壁部58a、58b和端子支撑壁46形成且向上方开口。
另外,在相向面42a中的捕水孔50的铅垂下方形成有一对止水突条68、68。止水突条68、68从相向面42a突出而成为在水平方向(图5中的左右方向)上呈一直线状延伸的突条,在相向面42a的水平方向的整个长度上形成。止水突条68、68在上下方向上隔开微小的间隙而彼此平行地形成,由上述止水突条68、68的间隙形成捕水槽70。由此,捕水槽70位于捕水孔50的铅垂下方,成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槽形。捕水槽70的槽宽尺寸(铅垂的上下方向尺寸)W设定为能产生毛细管现象的程度的微小尺寸,作为一例而设定为0.2mm左右。而且,位于下侧的止水突条68距抵接限制面26的隔离距H确保为不会因毛细管现象而使水上升的大小,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10mm左右。
另外,多个排水凹部72在周向上隔开适当的间隔地形成于抵接限制面26上。上述排水凹部72设为大致同样的形状,如图5所示,设为在抵接限制面26上开口而向框体16的外侧延伸的凹槽形状。排水凹部72向抵接限制面26的外周缘部74开口。另外,与排水凹部72平行地延伸的多个肋76隔开预定间隔地突出设置于排水凹部72的底面,防止通过排水凹部72排出的水因表面张力等而滞留在排水凹部72内。这样的一个排水凹部72与相向面42a的一方(图5中的右方)的端缘部相邻地形成。
而且,在设于框体16的背面(参照图3)的各副锁定爪32的上方也分别形成有捕水孔78。这些捕水孔78为大致同样的结构,因此在图7及图8中,例示位于中央的副锁定爪32的捕水孔78进行说明。
在框体16的背面,副锁定爪32突出的外表面设为与罩14相向的相向面42b。并且,捕水孔78设为在副锁定爪32的上方在相向面42b上开口的凹形。捕水孔78的开口部80设为纵长矩形形状。另外,捕水孔78的深度尺寸D2比开口部80的长度方向尺寸L2小。
捕水孔78的上壁部由使框体16的背面的下端部沿左右方向延伸而形成印刷基板18的收容区域的下端部的下侧周壁82形成。并且,从图8可知,下侧周壁82位于比相向面42b靠主体部12的内侧(图8中的右方)的位置,由下侧周壁82形成的捕水孔78的上侧开口缘部84位于比位于相向面42b上的下侧开口缘部86靠主体部12的内侧(图8中的右方)的位置。
另外,在抵接限制面26中,隔着捕水孔78而在两侧形成有排水凹部72、72。
向这样的框体16的背面(参照图3)组装印刷基板18。印刷基板18设为在框体16的背面的大致整体上的纵长矩形的板形。在印刷基板18上设有与未图示的熔断器连接的多个熔断器端子88和与未图示的连接器连接的多个连接器端子90。上述熔断器端子88、连接器端子90呈L字的弯折形状。而且,在印刷基板18的中央部分设有多个继电器92。
印刷基板18向框体16的组装例如在预先将熔断器端子88及连接器端子90插通于框体16的熔断器端子插通孔22及连接器端子插通孔48的状态下,使设有继电器92的印刷基板18与框体16的背面重合。另外,如图3所示,在印刷基板18的周边形成有切口94,设于框体16的定位突起96向切口94进入,从而印刷基板18相对于框体16被定位。由此,熔断器端子88及连接器端子90分别插通于印刷基板18的对应的通孔。并且,印刷基板18通过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螺栓98固定于框体16之后,利用焊料将熔断器端子88及连接器端子90固定于印刷基板18。由此,连接器端子90的端部通过连接器端子插通孔48而配置于连接器收容部38的内部。这样一来,构成主体部12。
另一方面,罩14设为由合成树脂构成的一体成形品。图9示出罩14的下表面。罩14设为在一方具有开口部100的纵长矩形的箱体形状。在罩14的内表面102,与主体部12的相向面42a、42b相向的内表面102a、102b分别为平坦面。多个熔断器安装部104遍及罩14的上表面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一半而排成一列地形成于罩14的上表面。将罩14的上表面贯通的一对端子插通孔106、106相向地形成在各熔断器安装部104。
另外,在罩14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形成有一对主锁定件108、108。主锁定件108、108具有从罩14的上表面在罩14的内部向下方突出的、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的突片形状而一体形成于罩14。在各主锁定件108、108分别形成有向罩14的长度方向的外侧突出的卡合爪110、110。
而且,从图1可知,在罩14的下端部,在与主体部12的副锁定爪32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将罩14贯通的矩形的副锁定孔11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罩14中,在与主体部12的正面(参照图2)重叠的面上形成有2个副锁定孔112,而在与主体部12的背面(参照图3)重叠的面上形成有3个副锁定孔112。
另外,在罩14中,在长度方向上相向的侧壁114a、114b的外表面上分别形成有外部锁定件116、116。外部锁定件116、116彼此为大致同样的形状,设为在隔着从侧壁114a(或114b)向外侧突出而向上方延伸的弹性片118的两侧设有具有L字的截面形状而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引导部120、120的形状。在弹性片118上形成有卡合突起122。
而且,在侧壁114a上形成有上下排水槽124a、124b,而在侧壁114b上形成有上下排水槽124c、124d。上述上下排水槽124a~124d为彼此大致同样的形状,通过侧壁114a(或114b)向罩14的外侧突出而成为向罩14的内表面开口且沿上下方向呈一直线状延伸的槽形。另外,上下排水槽124a、124b的下端缘部在罩14的开口端面126上开口。而且,侧壁114a的上下排水槽124a、124b的间隔P1与侧壁114b的上下排水槽124a、124b的间隔P2互不相同。并且,侧壁114a的上下排水槽124a形成在与主体部12的引导肋36对应的位置。由此,在要将罩14以错误的方向组装于主体部12时,主体部12的引导肋36与罩14发生干扰,从而防止误结合。
并且,如图1所示,罩14从上方外插于主体部12。另外,通过设置在主体部12的侧壁34a上的引导肋36向设置在侧壁114a上的上下排水槽124a内插入,由此罩14相对于主体部12沿着成为外插方向的上下方向被引导,从而能够顺畅地外插于主体部12。罩14向主体部12的外插量通过罩14的开口端面126与主体部12的抵接限制面26相向并抵接来规定。并且,在罩14的内部设置的主锁定件108、108的卡合爪110、110与主体部12的主锁定爪30、30分别卡合,且罩14的多个副锁定孔112与主体部12的对应的副锁定爪32分别卡合,从而将罩14固定于主体部12。由此,如图10所示,在比主体部12的抵接限制面26靠上方的部分收容于罩14内的状态下,主体部12与罩14相互组装,从而形成电连接箱10。并且,设于主体部12的多个熔断器端子88(参照图1等)插通于设于罩14的熔断器安装部104的端子插通孔106,配置于熔断器安装部104内。而且,形成于主体部12的排水凹部72的上方由罩14的开口端面126覆盖,由此在排水凹部72与开口端面126之间形成有向电连接箱10的外侧开口的排水孔。
这样的结构的电连接箱10中,向各熔断器安装部104安装未图示的熔断器,并与熔断器端子88连接。并且,电连接箱10收容在未图示的例如继电器箱等其他电连接箱内,经由设于罩14的外部锁定件116、116而被固定,由此将设于其他电连接箱的连接器向各连接器收容部38插入,从而与连接器端子90连接。
如图11所示,通过向主体部12组装罩14,从而使主体部12的相向面42a与罩14的内表面102相向。另外,相向面42a位于比位于铅垂上方的框体16的外表面128稍靠框体16的内侧(图11中的右方)的位置,相向面42a与罩14的内表面102的相向距离S1稍大于外表面128与内表面102的相向距离Sn。外表面128与内表面102的相向距离Sn为了在主体部12与罩14之间不设置不必要的空间而设定得极小,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0.2mm左右。并且,相向面42a与内表面102的相向距离S1大于外表面128与内表面102的相向距离Sn,且设定为不会产生毛细管现象的大小,例如设定为0.5mm左右。
而且,通过向主体部12组装罩14,而在相向面42a上开口的捕水孔50朝向罩14的内表面102成为凹形。并且,捕水孔50的上侧开口缘部64位于比下侧开口缘部60靠框体16的内侧(图11中的右方)的位置,且相对于罩14的内表面102被隔离。由此,罩14的内表面102与上侧开口缘部64的相向距离S2大于内表面102与下侧开口缘部60的相向距离S1。并且,上侧开口缘部64与内表面102的相向距离:S2确保为不会产生毛细管现象的足够的大小。
另一方面,如图12所示,在罩14向主体部12的组装状态下,主体部12的相向面42b与罩14的内表面102相向。由此,捕水孔78朝向内表面102成为凹形。并且,捕水孔78的上侧开口缘部84与下侧开口缘部86相比,相对于罩14的内表面102更加被隔离,由此内表面102与上侧开口缘部84的相向距离S3大于内表面102与下侧开口缘部86的相向距离S4。上侧开口缘部84与内表面102的相向距离S3确保为不会产生毛细管现象的足够的大小。
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的电连接箱10中,如图11所示,在主体部12中,由于设有朝向罩14的内表面102凹陷的捕水孔50,因此即使例如水从主体部12的抵接限制面26与罩14的开口端面126的间隙浸入而在罩14内上升,也能够通过捕水孔50进行捕捉,能够防止水传递至印刷基板18。尤其是捕水孔50的上侧开口缘部64位于主体部12的内侧(图11中的右方),由此,作为上侧开口缘部64与罩14的内表面102的相向距离S2,确保为不会产生毛细管现象的大小。由此,能防止水因毛细管现象而向比捕水孔50靠上方的位置传递,能够通过捕水孔50更可靠地捕捉水。
而且,在捕水孔50的上方形成有承水部66。由此,即使由于车辆的过度的倾斜、振动等而使水移动到比捕水孔50靠上方的位置,也会留在承水部66内,能够防止进一步的飞散。其结果是,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印刷基板18浸水。
此外,在捕水孔50的下方形成有捕水槽70。由此,浸入到罩14内而上升的水在由捕水孔50捕捉之前,能够由捕水槽70捕捉。并且,捕水槽70的槽宽尺寸W设定为能产生毛细管现象的微小尺寸。由此,能够利用毛细管现象将水沿水平方向进行引导,能够阻止水向上方移动。并且,在捕水槽70的一方(图5中的右侧)的端缘部的下方形成有排水凹部72,因此由捕水槽70捕捉而引导到捕水槽70的端缘部的水向排水凹部72落下,能够从排水凹部72向电连接箱10的外部排出。这样一来,通过设置捕水槽70和捕水孔50双重的捕捉手段,能够更有效地阻止水向上方移动,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印刷基板18被水浸湿。
而且,关于开设有捕水孔50的相向面42a,也是位于比位于上方的外表面128靠主体部12的内侧(图11中的右方)的位置,由此与罩14的内表面102之间能确保不产生毛细管现象的大小的隔离距离S1。因此,能够阻止在相向面42a与罩14的内表面102之间发生毛细管现象,能够更有效地阻止水上升到相向面42a上。尤其是相向面42a从抵接限制面26连续地形成。由此,在水从罩14的开口端面126与主体部12的抵接限制面26之间浸入的时刻防止发生毛细管现象,从而能够防止进一步向上方移动。
另外,捕水孔50与连接器收容部38a的上方相邻地形成。由此,能够有效地利用连接器收容部38a的进深尺寸(图11中的左右方向尺寸)而将捕水孔50以良好的空间效率形成为深底形状。并且,通过将捕水孔50形成为深底形状,即使在车辆倾斜等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水从捕水孔50溢出的可能性。
而且,如图12所示,在主体部12的背面侧(参照图3)也形成有捕水孔78。由此,通过捕水孔78也能够捕捉浸入到罩14内的水。并且,关于捕水孔78,也是上侧开口缘部84与罩14的内表面102的相向距离S3大于下侧开口缘部86与内表面102的相向距离S4,并设定为不会产生毛细管现象的大小,由此能够防止水被传递到比捕水孔78靠上方的位置。其结果是,能够利用捕水孔78更可靠地捕捉水,能够阻止向印刷基板18传递。而且,通过形成副锁定爪32,在最接近罩14的内表面102而与内表面102之间容易发生毛细管现象的相向面42b上形成捕水孔78,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阻止水向上方传递。此外,在主体部12的背面,将3个捕水孔78隔开大致等间隔地形成,因此能够在主体部12的长度方向上大致均等地得到阻止水传递的效果。
此外,在罩14的侧壁114a、114b形成有上下排水槽124a~124d,在上下排水槽124a~124d中,与主体部12的侧壁34a、34b的相向距离增大。其结果是,在上下排水槽124a~124d不会产生罩14的侧壁114a、114b与主体部12的侧壁34a、34b之间的毛细管现象,能够利用上下排水槽124a~124d来捕捉在侧壁114a、114b与侧壁34a、34b之间传递的水,能够进一步提高阻止水传递的效果。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具体的记载。例如,捕水孔的开口形状没有限定为纵长矩形形状,可以考虑主体部的具体形状等而采用任意形状。而且,捕水孔可以形成在主体部的任意位置,捕水孔的个数也不受限定。
另外,捕水槽虽然不是必须,但是例如可以将捕水槽形成为在铅垂的上下方向上倾斜且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形状等。这样的话,能够与毛细管现象一起地利用重力的作用而更有效地引导水。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连接箱
12:主体部
14:罩
18:印刷基板(电路基板)
26:抵接限制面
38:连接器收容部
42a、b:相向面
44:上壁部(连接器收容部)
50:捕水孔
52、80:开口部
54:上壁部(捕水孔)
56:下壁部(捕水孔)
60、86:下侧开口缘部
64、84:上侧开口缘部
66:承水部
68:止水突条
70、78:捕水槽
74:外周缘部
102:内表面(罩)

Claims (5)

1.一种电连接箱,将罩外插于设有电路基板的主体部,在收容有所述主体部的状态下对所述罩进行组装,所述电连接箱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部中的与所述罩的内表面相向的相向面上设有朝向所述罩的内表面凹陷的捕水孔,
并且,所述捕水孔中位于铅垂上方的上侧开口缘部与所述罩的内表面相向的相向距离大于所述捕水孔中位于铅垂下方的下侧开口缘部与所述罩的内表面相向的相向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箱,其中,
所述捕水孔的开口部形成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纵长矩形形状,并且所述捕水孔的深度尺寸设定为所述开口部的长度方向尺寸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箱,其中,
在所述主体部中的与所述罩的内表面相向的相向面上,在所述捕水孔的铅垂下方设有利用毛细管现象沿水平方向对水进行引导的捕水槽。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箱,其中,
在所述主体部中的所述捕水孔的铅垂上方形成有向铅垂上方凹陷的承水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箱,其中,
在所述主体部形成有向铅垂下方开口的连接器收容部,所述捕水孔通过下壁部与所述连接器收容部的上壁部共用而在所述连接器收容部的铅垂上方相邻地形成。
CN201380051797.1A 2012-10-04 2013-09-24 电连接箱 Active CN1046857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22262A JP5825491B2 (ja) 2012-10-04 2012-10-04 電気接続箱
JP2012-222262 2012-10-04
PCT/JP2013/075745 WO2014054465A1 (ja) 2012-10-04 2013-09-24 電気接続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85743A true CN104685743A (zh) 2015-06-03
CN104685743B CN104685743B (zh) 2017-05-24

Family

ID=50434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1797.1A Active CN104685743B (zh) 2012-10-04 2013-09-24 电连接箱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723736B2 (zh)
JP (1) JP5825491B2 (zh)
CN (1) CN104685743B (zh)
WO (1) WO2014054465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52040A (zh) * 2015-12-02 2017-06-1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排水构造、电子元器件组件、和电气接线箱
CN111293653A (zh) * 2018-12-07 2020-06-1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电连接箱
CN111601472A (zh) * 2019-02-21 2020-08-2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电子模块
CN112399759A (zh) * 2019-08-13 2021-02-2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基板收容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55046B2 (ja) * 2013-04-26 2016-02-09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JP6654598B2 (ja) * 2017-04-25 2020-02-2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7293033B2 (ja) * 2019-08-08 2023-06-19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防滴構造
US11462895B2 (en) * 2020-04-09 2022-10-04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Junction box with jump start terminal and water mitigation featur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14138B2 (ja) * 1996-07-29 2003-06-0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電気接続箱
JP2003137031A (ja) * 2001-10-31 2003-05-14 Tokai Rika Co Ltd ドアミラー装置
JP4901374B2 (ja) * 2006-08-31 2012-03-2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の排水構造
JP4948940B2 (ja) * 2006-08-31 2012-06-0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の防水カバー構造
JP5122868B2 (ja) 2007-05-28 2013-01-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JP5397695B2 (ja) * 2010-03-12 2014-01-2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JP2014108038A (ja) * 2012-11-30 2014-06-09 Yazaki Corp ケース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52040A (zh) * 2015-12-02 2017-06-1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排水构造、电子元器件组件、和电气接线箱
CN106852040B (zh) * 2015-12-02 2019-04-1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排水构造、电子元器件组件、和电气接线箱
CN111293653A (zh) * 2018-12-07 2020-06-1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电连接箱
CN111293653B (zh) * 2018-12-07 2022-02-2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电连接箱
CN111601472A (zh) * 2019-02-21 2020-08-2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电子模块
CN112399759A (zh) * 2019-08-13 2021-02-2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基板收容箱
CN112399759B (zh) * 2019-08-13 2022-05-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基板收容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250070A1 (en) 2015-09-03
JP5825491B2 (ja) 2015-12-02
CN104685743B (zh) 2017-05-24
JP2014075918A (ja) 2014-04-24
US9723736B2 (en) 2017-08-01
WO2014054465A1 (ja) 2014-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85743A (zh) 电连接箱
CN104704693B (zh) 电连接箱
CN101316030B (zh) 电接线盒
JP5082830B2 (ja) 電気接続箱
CN202059724U (zh) 电屏蔽笼及其系统
CN104053578B (zh) 接线箱
JP4041423B2 (ja) 電気接続箱の防水構造
US9800035B2 (en) Water drainage structure, electronic component module,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JP2015115094A (ja) コネクタ
CN104704694B (zh) 电连接箱
JP2014103797A (ja) 電気接続箱
CN104685740B (zh) 电连接箱
JP2009129778A (ja) 基板用コネクタ及び電気接続箱
CN105048149A (zh) 连接器
CN103825128B (zh) 网线连接器
US9509128B2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JP3120995U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4542493B2 (ja) 電気接続箱
JP2006050814A (ja) 電気接続箱
CN211702697U (zh) 一种智能终端的壳体结构
JP5630103B2 (ja) 電気接続箱
JP2021036497A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
CN203312489U (zh) 卡缘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