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79325B - 输入装置及其信息输入方法 - Google Patents

输入装置及其信息输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79325B
CN104679325B CN201410699806.4A CN201410699806A CN104679325B CN 104679325 B CN104679325 B CN 104679325B CN 201410699806 A CN201410699806 A CN 201410699806A CN 104679325 B CN104679325 B CN 1046793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detection data
detection
correcting process
transform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9980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79325A (zh
Inventor
山田朋辉
波多野直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6793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793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793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793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4Multi-touch detection in digitiser, i.e. details about the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a plurality of touching locations, e.g. multiple fingers or pen and fing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输入装置及其信息输入方法能够可靠地分别分离并确定互相接近的多个物体的接触区域或者接近区域,并且对于接触或者接近的程度较弱的物体的区域也能够高灵敏度地确定。在将二维数据所包括的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ON数据(1)或OFF数据(0)的情况下,算出修正检测数据,并基于该修正检测数据,该一个检测数据被变换为ON数据(1)或OFF数据(0),该修正检测数据在与该一个检测数据相邻的检测数据的值与该一个检测数据相比越小时具有越大的值,在该相邻的检测数据的值与该一个检测数据相比越大时具有越小的值。

Description

输入装置及其信息输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智能手机等信息设备中的信息的输入所使用的输入装置及其信息输入方法,尤其涉及对手指、笔等物体与操作面接触或者接近的区域进行确定,并基于该确定的区域而输入信息的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笔记本式PC、平板终端,智能手机等的信息设备的输入接口,具备对手指、笔等的物体的接触位置进行检测的传感器的触摸平板、触摸面板等的装置广泛普及。在对物体的接触位置进行检测的传感器中,存在电阻膜方式、静电电容方式等各种类型,但近年来,能够应对对多个接触部位进行检测的“多点触控”的静电电容方式的传感器的采用正在增加。
在一般的静电电容方式的传感器中,对于配置成格子状的多个电极,检测电极间的静电电容(互电容)、电极与接地之间的静电电容(自电容)。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输入装置中,多个X电极和多个Y电极交叉配置成格子状(图1、图2),在与其各格子点对应的位置检测静电电容。将X电极和Y电极的一方作为驱动电极并将另一方作为接收电极,根据在对驱动电极供给了驱动脉冲时在接收电极流过的电流,检测接收电极与驱动电极交叉的点处的互电容。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43395号公报
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输入装置中,在配置成格子状的X电极与Y电极的各交叉点,获得静电电容的检测数据。通过汇集各交叉点的检测数据,形成二维数据,该二维数据表示操作面的各处的静电电容。手指在操作面上的接触位置的信息基于该二维数据而取得。即,从二维数据的端部起按顺序地一条线一条线地扫描检测数据,在各线的扫描中,对表示手指的接触的检测数据连续的区域(接触区域)赋予同一标记。
此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输入装置中,在上述的扫描中多个接触区域夹着非接触区域(表示出手指未接触的情况的检测数据连续的区域)而进行了检测的情况下,如果该非接触区域在规定的间隔以内,则判定为该非接触区域是分离区域。并且,在下一个线的扫描中,与分离区域对应的区域作为非接触区域而对待。由此,即使在多个手指以靠近的状态与操作面接触的情况下,手指与手指的间隙也被判定为分离区域,因此能够检测到多个手指接触。
可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方法中,随着手指与手指接近,属于本来应当被判定为分离区域的区域的检测数据在表示手指的接触的检测数据中发生变化,存在无法判定分离区域的问题。为了避免这种问题,例如,考虑变更成为检测数据是否表示手指的接触的判定基准的阈值,从而在分离区域不易产生手指正在接触这一判定。可是,在这样变更判定基准即阈值后,在操作面的整面上手指的检测灵敏度降低,产生例如无法检测手指轻轻地接触操作面等状态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输入装置及其信息输入方法,能够可靠地分别分离地确定互相接近的多个物体的接触区域或者接近区域,并且对于接触或者接近的程度较弱的物体的区域也能够高灵敏度地确定。
本发明的第一观点所涉及的输入装置,输入与物体对操作面的接触或者接近相应的信息,所述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传感器部,在所述操作面上的多个检测位置,分别检测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的状态;二维数据生成部,基于所述传感器部的检测结果,生成由多个检测数据构成的二维数据,该多个检测数据表示所述操作面的多个位置处的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的状态;以及数据变换部,将所述二维数据所包括的多个检测数据,分别变换为表示有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的ON数据(导通数据,ON Data)或表示没有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的OFF数据(断开数据,OF Data);以及区域确定部,基于在所述数据变换部变换后的二维数据,确定所述操作面上的各个物体的接触区域或者接近区域。在对所述二维数据所包括的一个检测数据进行所述变换的情况下,所述数据变换部进行算出修正检测数据的修正处理,并基于通过该修正处理所获得的修正检测数据,将所述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所述ON数据或所述OFF数据,所述该修正检测数据在与所述一个检测数据相邻的检测数据的值与所述一个检测数据相比越小时具有越大的值,在所述相邻的检测数据的值与所述一个检测数据相比越大时具有越小的值。
根据上述的构成,对所述二维数据所包括的一个检测数据进行所述变换的情况下,进行算出修正检测数据的修正处理,并基于通过该修正处理所获得的修正检测数据,将所述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所述ON数据或所述OFF数据,该修正检测数据在与所述一个检测数据相邻的检测数据的值与所述一个检测数据相比越小时具有越大的值,在所述相邻的检测数据的值与述一个检测数据相比越大时具有越小的值,。
为此,在互相接近的多个物体的间隙处,物体的接触程度或者接近程度比周围弱的情况下,对于该间隙处的检测数据算出的修正检测数据与原来的检测数据相比,物体的接触程度或者接近程度更弱。此外,在单独的物体轻轻地接触或者接近的区域处,物体的接触程度或者接近程度比周围强的情况下,对该区域处的检测数据算出的修正检测数据与原来的检测数据相比,物体的接触程度或者接近程度更强。也就是说,由所述数据变换部算出的修正检测数据成为强调了互相接近的多个物体的间隙的特征、单独的物体轻轻地接触或者接近的区域的特征的数据。其结果是,互相接近的物体的间隙处的检测数据容易在所述数据变换部中被变换为OFF数据。此外,单独的物体轻轻地接触或者接近的区域的检测数据容易在所述数据变换部中被变换为ON数据。
优选的,在对所述二维数据所包括的一个检测数据进行所述变换的情况下,所述数据变换部在所述修正处理之前,基于所述一个检测数据与阈值的比较,判定是否能够将所述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所述ON数据,如果判定为无法变换为所述ON数据,则不进行所述修正处理而将所述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所述OFF数据。
由此,与对于二维数据所包括的全部的检测数据一律进行修正处理的情况相比,处理时间缩短。此外,可以不对二维数据所包括的全部的检测数据的修正处理结果进行存储,因此存储器的使用量削减。
优选的,在对所述二维数据所包括的一个检测数据进行所述变换的情况下,所述数据变换部对从所述一个检测数据观察的多个方向分别进行所述修正处理,在对于一个方向的所述修正处理中,将中间夹着所述一个检测数据而在所述一个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检测数据作为与所述一个检测数据相邻的多个检测数据,来进行所述修正处理,并基于在所述多个方向的修正处理中获得的多个修正检测数据,将所述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所述ON数据或所述OFF数据。
由此,在要求操作面上的特定方向上的物体的区域的分离性能的情况下,将该特定方向选择为上述的修正处理的方向,由此能够正确地分离并确定接近的多个物体的区域。
优选的,在对所述二维数据所包括的一个检测数据进行所述变换的情况下,所述数据变换部对于所述多个方向依次地进行所述修正处理,每当通过所述修正处理获得所述修正检测数据时,判定所获得的该修正检测数据是否表示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如果在该判定中判定为没有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则将所述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所述OFF数据,如果判定为通过所述多个方向的所述修正处理获得的全部的所述修正检测数据表示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则将所述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所述ON数据。
由此,在判定为在一个方向的修正处理中获得的修正检测数据表示没有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的情况下,即使残留着还未进行修正处理的方向,也不进行对这些方向的修正处理,而该一个检测数据被变换为OFF数据。为此,与对全部的方向一律进行修正处理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处理时间。
优选的,所述数据变换部在所述修正处理中,通过将对所述一个检测数据乘以第一系数而获得的值、与对与所述一个检测数据相邻的多个检测数据分别乘以具有与所述第一系数相反的符号的第二系数而获得的值相加,由此算出所述修正检测数据。
本发明的第二观点所涉及的信息输入方法,是在用于输入与物体对操作面的接触或者接近相应的信息的输入装置中执行的信息输入方法,所述信息输入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在所述操作面上的多个检测位置分别检测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的状态的步骤;基于所述多个检测位置的所述检测的结果,生成由多个检测数据构成的二维数据的步骤,该多个检测数据表示所述操作面的多个位置处的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的状态;将所述二维数据所包括的多个检测数据,分别变换为表示有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的ON数据或表示没有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的OFF数据的步骤;基于在对所述二维数据进行变换的步骤中变换后的二维数据,确定所述操作面上的各个物体的接触区域或者接近区域的步骤。在对所述二维数据进行变换的步骤中,在对所述二维数据所包括的一个检测数据进行所述变换的情况下,进行算出修正检测数据的修正处理,与所述一个检测数据相邻的检测数据的值与所述一个检测数据相比越小则该修正检测数据具有越大的值,所述相邻的检测数据的值与所述一个检测数据相比越大则该修正检测数据具有越小的值,基于通过该修正处理所获得的修正检测数据,将所述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所述ON数据或所述OFF数据。
优选的,在分别对所述二维数据所包括的多个检测数据进行变换的步骤中,对所述二维数据所包括的一个检测数据进行所述变换的情况下,在所述修正处理之前,基于所述一个检测数据与阈值的比较,判定是否能够将所述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所述ON数据,如果判定为无法变换为所述ON数据,则不进行所述修正处理而将所述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所述OFF数据。
优选的,在分别对所述二维数据所包括的多个检测数据进行变换的步骤中,对所述二维数据所包括的一个检测数据进行所述变换的情况下,对从所述一个检测数据观察的多个方向分别进行所述修正处理,在对于一个方向的所述修正处理中,将中间夹着所述一个检测数据而在所述一个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检测数据作为与所述一个检测数据相邻的多个检测数据来进行所述修正处理,基于在所述多个方向的修正处理中获得的多个修正检测数据,将所述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所述ON数据或所述OFF数据。
优选的,在分别对所述二维数据所包括的多个检测数据进行变换的步骤中,对所述二维数据所包括的一个检测数据进行所述变换的情况下,对于所述多个方向依次地进行所述修正处理,每当通过所述修正处理获得所述修正检测数据时,判定所获得的该修正检测数据是否表示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如果在该判定中判定为没有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则将所述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所述OFF数据,如果判定为通过所述多个方向的所述修正处理获得的全部的所述修正检测数据表示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则将所述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所述ON数据。
优选的,在分别对所述二维数据所包括的多个检测数据进行变换的步骤中,在进行所述修正处理的情况下,通过将对所述一个检测数据乘以第一系数而获得的值、与对与所述一个检测数据相邻的多个检测数据分别乘以具有与所述第一系数相反的符号的第二系数而获得的值相加,由此算出所述修正检测数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可靠地分别分离地确定互相接近的多个物体的接触区域或者接近区域,并且对于接触或者接近的程度较弱的物体的区域也能够高灵敏度地确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入装置的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入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3是用于说明数据变换部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修正处理中使用的系数的例子的图。图4A表示横向的修正处理中使用的系数,图4B表示纵向的修正处理中使用的系数。
图5是表示将二维数据的各检测数据变换为ON数据或OFF数据的例子的图。图5A表示变换前的二维数据,图5B表示进行了横向的修正处理后的二维数据,图5C表示进行了纵向的修正处理后的二维数据,图5D表示变换为ON数据或OFF数据后的二维数据。
图6是表示不进行修正处理而对二维数据进行变换的例子的第一图。图6A表示变换前的二维数据,图6B表示变换后的二维数据。
图7表示不进行修正处理而对二维数据进行变换的例子的第二图。图7A表示变换前的二维数据,图7B表示变换后的二维数据。
图8是表示在区域确定部中对二维数据中的ON数据进行检索的处理的一例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轮廓跟踪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在轮廓跟踪(日语原文:追跡)中能够设定的搜索方向的一例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轮廓跟踪的具体例的图。
图12是表示将进行了图11所示的轮廓跟踪后的集合区域中的ON数据更新为OFF数据的处理的图。
符号说明
10…传感器部,12…电容性传感器元件,13…静电电容-电压变换电路,14…传感器驱动电路,20…处理部,21…定时控制部,22…二维数据生成部,23…数据取得部,24…变化量运算部,25…数据变换部,26…二维数据更新部,27…区域确定部,28…坐标运算部,30…存储部,31…当前值存储器,32…基准值存储器,34…二维数据存储器,35…区域信息存储器,36…开始点存储器,37…物体数存储器,38…物体坐标存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入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入装置的构成的一例的图。图1所示的输入装置具有传感器部10、处理部20、存储部30及接口部40。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入装置是,通过使手指、笔等的物体接触或者接近设置有传感器的操作面,由此输入与该接触或者接近的位置相应的信息的装置。另外,本说明书中的“接近”,包括以接触的状态存在于附近的情况和以不接触的状态存在于附近的情况这两者。
[传感器部10]
传感器部10在分布于操作面的多个检测位置分别检测手指、笔等的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的状态。例如传感器部10具有:传感器矩阵11,由多个电容性传感器元件12形成为矩阵状而成,所述电容性传感器元件12的静电电容根据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而变化;静电电容-电压变换电路(CV变换电路)13,将传感器矩阵11的电容性传感器元件12中产生的静电电容的变化变换为电压;以及传感器驱动电路14,将电压供给至传感器矩阵11的电容性传感器元件12。
传感器矩阵11具备沿纵向延伸的多个电极Lx和沿横向延伸的多个电极Ly。多个电极Lx在横向上平行地排列,多个电极Ly在纵向上平行地排列。多个电极Lx与多个电极Ly交叉成格子状,在该各交叉点形成电容性传感器元件12。电极Lx以及电极Ly,其一方作为驱动电极发挥功能,另一方作为检测电极发挥功能。
传感器驱动电路14从多个驱动电极依次地选择一个驱动电极,并对该一个驱动电极施加脉冲电压。
静电电容-电压变换电路13从多个检测电极依次地选择一个检测电极,并将相应于由传感器驱动电路14进行的脉冲电压的施加而出入电容性传感器元件12的电荷从该一个检测电极移送至参照用的电容器。静电电容-电压变换电路13基于通过从电容性传感器元件12移送来的电荷而在参照用的电容器产生的电压,输出与电容性传感器元件12的静电电容相应的检测信号。
传感器部10将在静电电容-电压变换电路13输出的检测信号在未图示的模拟-数字变换器中变换为数字信号,并将该数字信号作为检测数据而输出至处理部20。
另外,上述的例子中所示的传感器部10利用在电极间产生的静电电容(互电容)作为电容性传感器元件12,并通过该静电电容的变化来检测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但不限于该例子,也可以通过其他的各种方式检测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例如,传感器部10也可以是对在电极与接地之间产生的静电电容(自电容)进行检测的方式。此外,传感器部10并不限定于静电电容方式,也可以是例如电阻膜方式、电磁感应式等。
[处理部20]
处理部20是对输入装置的整体的动作进行控制的电路,例如构成为包括按照程序的指令码进行处理的CPU、实现特定的功能的逻辑电路。处理部20的处理可以全部在CPU中基于程序而实现,也可以将其一部分或者全部以逻辑电路而实现。
在图1的例子中,处理部20具有定时控制部21、二维数据生成部22、数据变换部25、二维数据更新部26、区域确定部27以及坐标运算部28。
定时控制部21对传感器部10中的检测的定时进行控制。具体而言,定时控制部21对这些电路进行控制,以便在恰当的定时进行传感器驱动电路14中的驱动电极的选择和脉冲电压的发生、以及静电电容-电压变换电路13中的检测电极的选择和检测信号的生成。
二维数据生成部22基于传感器部10的检测结果,生成由对操作面的多个位置处的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的状态进行表示的多个检测数据构成的二维数据,并将二维数据保存到存储部30的二维数据存储器33中。
二维数据生成部22例如如图1所示,具有数据取得部23和变化量运算部24。数据取得部23将从传感器部10输出的检测数据作为矩阵形式的二维数据而保存在存储部30的当前值存储器31中。变化量运算部24对于相互对应的检测数据分别运算在存储部30的当前值存储器31中保存的二维数据的各检测数据与在存储部30的基准值存储器32中保存的二维数据的各检测数据之差,并将这些运算结果以矩阵形式保存在存储部30的二维数据存储器33中。
基准值存储器32中预先存储有在与操作面完全不接触或者不接近的状态下从传感器部10输出的检测数据。为此,在变化量运算部24中算出的检测数据表示相对于物体与操作面不接触或者不接近的状态的变化量。
另外,在二维数据生成部22生成的二维数据的各检测数据不限定于如上所述那样对相对于未接触状态的变化量进行表示的数据,例如也可以是与传感器部10输出的检测数据相同的数据。
数据变换部25将在存储部30的二维数据存储器33中保存的二维数据中包括的多个检测数据、分别变换成表示有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的ON数据(例如值“1”的数据)或表示没有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的OFF数据(例如值“0”的数据),并将该变换结果保存在存储部30的二维数据存储器34中。
数据变换部25将保存在二维数据存储器33中的二维数据所包含的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ON数据或OFF数据的情况下,进行算出修正检测数据的修正处理,该修正检测数据为,在二维数据中与该一个检测数据相邻的检测数据的值与该一个检测数据相比越小时具有越大的值,在该相邻的检测数据的值与该一个检测数据相比越大时具有越小的值。然后,数据变换部25基于通过该修正处理获得的修正检测数据,将该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ON数据或OFF数据。
即,数据变换部25以强调该一个检测数据与和其相邻的检测数据的大小关系的方式修正该一个检测数据,并基于该修正结果,将该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ON数据或OFF数据。
具体而言,在上述的修正处理中对一个检测数据进行修正的情况下,数据变换部25通过将对该一个检测数据乘以规定的系数(第一系数)而获得的值、和对与该一个检测数据相邻的多个检测数据分别乘以具有与第一系数相反的符号的系数(第二系数)而获得的值相加,来算出修正检测数据。
此外,数据变换部25在将二维数据存储器33的二维数据所包括的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ON数据或OFF数据的情况下,对从该一个检测数据观察的多个方向(例如纵向和横向)的每个方向进行修正处理。在对一个方向进行修正处理的情况下,数据变换部25将中间夹着该一个检测数据而在该一个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检测数据、作为与该一个检测数据相邻的多个检测数据,来进行修正处理。然后,数据变换部25基于在多个方向的修正处理中获得的多个修正检测数据,将该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ON数据或OFF数据。
例如,数据变换部25在将二维数据所包括的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ON数据或OFF数据的情况下,对于多个方向依次地进行修正处理,每当在该修正处理中获得修正检测数据时,就判定所获得的修正检测数据是否表示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在该判定中判定为没有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的情况下,数据变换部25将该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OFF数据。另一方面,在判定为通过多个方向的修正处理获得的全部的修正检测数据表示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的情况下,数据变换部25将该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ON数据。
并且,数据变换部25在将二维数据所包括的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ON数据或OFF数据的情况下,在进行上述的修正处理前,基于该一个检测数据与阈值的比较,判定是否能够将该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ON数据。在该判定中判定为无法变换为ON数据的情况下,数据变换部25不进行上述的修正处理就将该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OFF数据。
另外,基于将检测数据与一个阈值进行比较的结果来判定检测数据是否能够变换为ON数据时,在检测数据在阈值附近变动的情况下,有时变换结果不稳定地变化。因此,数据变换部25也可以基于相隔滞后宽度的两个阈值与检测数据的比较结果来判定检测数据是否能够变换为ON数据。即,在检测数据未包括在两个阈值之间(滞后范围)的情况下,数据变换部25根据检测数据与两个阈值的大小关系,判定检测数据是否能够变换为ON数据。另一方面,在检测数据包括在滞后(hysteresis)范围内的情况下,如果另外存储于二维数据存储器34的上次的变换结果是ON数据,则数据变换部25判定为能够变换为ON数据,如果上次的变换结果是OFF数据,则数据变换部25判定为无法变换为ON数据。这样,通过在基于阈值的判定中设置维持上次的变换结果的滞后范围,由此能够使如上所述的变换结果的不稳定的变化不易发生。
区域确定部27基于在数据变换部25中变换后的二维数据,确定操作面上的各个物体的接触区域或者接近区域。例如,区域确定部27参照通过数据变换部25将各检测数据变换为ON数据或OFF数据后的二维数据,对ON数据相邻并集合的区域(以下,存在简记为“集合区域”的情况。)的轮廓进行跟踪,由此确定物体接触或者接近的区域。
具体而言,区域确定部27从操作面的端部起依次地取得在存储部30的二维数据存储器34中存储的二维数据的各数据,并判定是否是ON数据。在所取得的数据是ON数据的情况下,区域确定部27将所取得的数据设定为开始点,将其坐标保存在存储部30的开始点存储器36中。然后,区域确定部27从该开始点出发依次地对ON数据相邻并集合的集合区域的轮廓进行跟踪,直到再次返回到开始点为止。区域确定部27基于该轮廓的跟踪的结果,确定一个物体与操作面接触或者接近的区域,并将与所确定的区域有关的信息保存到存储部30的区域信息存储器35中。
此外,在进行了ON数据的集合区域的轮廓跟踪后,通过后述的二维数据更新部26将属于该集合区域的ON数据更新为OFF数据的情况下,如果在存储部30的二维数据存储器34所保存的二维数据中存在还未进行是否是ON数据的判定的数据,则区域确定部27进一步按顺序取得该未判定的数据,进行是否是ON数据的判定。在所取得的数据是ON数据的情况下,区域确定部27与上述同样地,将所取得的该数据作为新的开始点并进行集合区域的轮廓跟踪,并基于该轮廓跟踪的结果,确定物体与操作面接触或者接近的区域。
每当在区域确定部27中进行集合区域的轮廓跟踪时,二维数据更新部26就将在存储部30的二维数据存储器34中存储的二维数据中的、属于经轮廓跟踪后的集合区域的ON数据更新(改写)为OFF数据。
另外,由区域确定部27进行的轮廓跟踪及接触区域(接近区域)的确定以及由二维数据更新部26进行的二维数据的更新重复进行,由此存储在二维数据存储器34中的二维数据所包括的ON数据逐渐被更新为OFF数据。然后,在确定与操作面接触或者接近的全部的物体的接触区域或者接近区域时,该二维数据中包括的数据全部成为OFF数据。在数据变换部25中进行如上所述的设置了滞后范围的变换的情况下,需要参照上次的变换结果进行变换,因此在此情况下,也可以在成为二维数据更新部26的更新对象的二维数据以外,另行将数据变换部25的参照用的二维数据保存在二维数据存储器34中。
坐标运算部28基于由区域确定部27所确定的物体的接触区域或者接近区域,运算物体接触或者接近的操作面上的坐标。
例如,坐标运算部28对于由区域确定部27所确定的区域的横向(电极Lx排列的方向)和纵向(电极Ly排列的方向)分别制作外形数据(profile data)。横向的外形数据是按每一列算出操作面的纵向的一组检测数据之和并将该检测数据之和按操作面的横向的顺序排列而成的。纵向的外形数据是按每一行算出操作面的横向的一组检测数据之和并将该检测数据之和按操作面的纵向的顺序排列而成的。坐标运算部28对于该横向的外形数据和纵向的外形数据,分别运算检测数据的峰值的位置、重心的位置。通过该运算求出的横向的位置和纵向的位置表示操作面上的被物体接触或者接近的坐标。坐标运算部28将通过这种运算求出的坐标的数据保存在存储部30的物体坐标存储器38中。此外,坐标运算部28将被求出了操作面上的坐标的物体的数目保存在存储部30的物体数存储器37中。
[存储部30]
存储部30存储处理部20中的处理所使用的常量数据、变量数据。处理部20包括CPU的情况下,存储部30可以存储有在该CPU中执行的程序。存储部30构成为包括例如DRAM、SRAM等的易失性存储器、闪存存储器等的非易失性存储器。
[接口部40]
接口部40是用于在输入装置与其他的控制装置(搭载输入装置的信息设备的控制用IC等)之间存取数据的电路。处理部20将存储在存储部30中的信息(物体的坐标、物体数等)从接口部40输出至未图示的控制装置。
在此,参照图2所示的流程图,对具有上述的构成的输入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另外,图2所示的流程图示出了每当在传感器部10中进行操作面的整面的检测时执行的处理,在使用于智能手机等的信息设备的操作中的情况下,该处理以一定的时间间隔重复执行。
ST100:
处理部20的定时控制部21控制传感器部10,以便在分布于操作面的整面的多个检测位置获得检测数据。传感器部10的传感器驱动电路14按照定时控制部21的控制,按顺序选择传感器矩阵11的多个驱动电极,并施加脉冲电压。每当选择并驱动一个驱动电极,静电电容-电压变换电路13按顺序选择传感器矩阵11的多个检测电极,并输出具有与在驱动电极与检测电极的交叉点处的电容性传感器元件12的静电电容相应的电压的检测信号。传感器部10将从静电电容-电压变换电路13依次输出的检测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并将该数字信号作为检测数据输出至处理部20。处理部20的二维数据生成部22将从传感器部10依次输出的检测数据以矩阵形式保存在存储部30的当前值存储器31中。
ST105:
在操作面的整面的检测数据作为矩阵形式的二维数据而保存在当前值存储器31中时,二维数据生成部22对于相互对应的检测数据(操作面的相同位置的检测数据)分别运算保存在该当前值存储器31中的各检测数据与保存在基准值存储器32中的各检测数据(物体与操作面未接触时的检测数据)之差。通过该运算获得的检测数据表示物体相对于未接触的状态的变化量。二维数据生成部22将由表示该变化量的检测数据构成的二维数据保存在存储部30的二维数据存储器33中。
ST110:
数据变换部25将保存在二维数据存储器33中的二维数据所包括的各检测数据分别变换为ON数据或OFF数据,并将该变换结果保存在二维数据存储器34中。
图3是用于说明图2的步骤ST110中的数据变换部25的动作的流程图。
数据变换部25从保存在二维数据存储器33中的二维数据按顺序一个一个地取得检测数据(ST200)。例如,数据变换部25对于构成为矩阵状的二维数据中的多个行,从开头行起到最终行、按顺序一行一行地进行选择,并从开头列到最终列、按顺序取得所选择的行所包括的检测数据。
数据变换部25判定从二维数据存储器33读出的检测数据是否为第一阈值以上(ST205)。检测数据比第一阈值小的情况下,数据变换部25将该检测数据变换为OFF数据(ST235)。
从二维数据存储器33读出的检测数据为第一阈值以上的情况下,首先数据变换部25对该检测数据进行横向的修正处理(ST210)。数据变换部25将通过横向的修正处理算出的修正检测数据与第二阈值进行比较(ST215)。在修正检测数据为第二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接下来数据变换部25对该检测数据进行纵向的修正处理(ST220)。数据变换部25将通过纵向的修正处理算出的修正检测数据与第二阈值进行比较(ST225)。在修正检测数据为第二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数据变换部25将检测数据变换为ON数据(ST230)。
在判定为在横向的修正处理中算出的修正检测数据小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ST215)、在判定为纵向的修正处理中算出的修正检测数据小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ST225),数据变换部25将该检测数据变换为OFF数据(ST235)。
在将从二维数据存储器33读出的检测数据变换为OFF数据或OFF数据后(ST230、ST235),数据变换部25调查是否对二维数据所包括的全部的检测数据进行了变换(ST240),在存在还未变换的检测数据的情况下,重复步骤ST200以后的处理,在对全部的检测数据进行了变换的情况下使处理结束。
图4是表示修正处理中使用的系数的例子的图。图4A表示横向的修正处理中使用的系数,图4B表示纵向的修正处理中使用的系数。
横向的修正处理的情况下(ST210),数据变换部25将对修正对象的检测数据乘以“3”(第一系数)而获得的值、与对中间夹着修正对象的检测数据而横向上相邻的(左右相邻的)两个检测数据乘以“-1”(第二系数)而获得的值相加,由此算出修正检测数据。例如,检测对象的数据为“60”、左右的数据分别为“80”的情况下,修正检测数据是将“60×3”、“-80”、“-80”相加后的“20”。
此外在纵向的修正处理的情况下(ST220),数据变换部25将对修正对象的检测数据乘以“3”(第一系数)而获得的值、与对中间夹着修正对象的检测数据而纵向相邻的(上下相邻)两个检测数据乘以“-1”(第二系数)而获得的值相加,由此算出修正检测数据。例如,检测对象的数据为“80”、上面的数据为“60”、下面的数据为“80”的情况下,修正检测数据是将“80×3”、“-60”、“-80”相加后的“100”
图5是表示使用图4所示的修正系数、将二维数据的各检测数据变换为ON数据或OFF数据的例子的图。图5A表示变换前的二维数据。图5B表示对图5A的二维数据进行了横向的修正处理后的二维数据。图5C表示对图5A的二维数据进行了纵向的修正处理后的二维数据。图5D表示各检测数据变换为ON数据或OFF数据后的二维数据。
将第一阈值设为“50”的情况下,数据变换部25将属于图5A的粗框的范围的检测数据判定为第一阈值以上(ST205)。数据变换部25对该粗框内的检测数据进行横向的修正处理(ST210),算出图5B所示的修正检测数据。另一方面,数据变换部25将不属于图5A的粗框范围的其他的检测数据变换OFF数据(ST235)。
数据变换部25将图5B的粗框内的修正检测数据与第二阈值进行比较(ST215)。在将第二阈值设为“30”的情况下,斜线的区域的修正检测数据比第二阈值小。为此,数据变换部25将该斜线区域的检测数据变换OFF数据(ST235)。数据变换部25对于图5B的粗框内除了斜线区域以外的剩余的区域的检测数据进行纵向的修正处理(ST220)。通过纵向的修正处理,数据变换部25算出图5C所示的修正检测数据。
数据变换部25将图5C的粗框内的修正检测数据与第二阈值进行比较(ST225)。图5C的斜线区域的检测数据比第二阈值(=30)小,因此数据变换部25将该斜线区域的检测数据变换OFF数据(ST235)。数据变换部25将图5C的粗框内除了斜线区域以外的剩余的区域的检测数据变换为ON数据(ST230)。通过以上的处理,数据变换部25将图5A所示的二维数据的各检测数据变换为如图5D所示那样的ON数据或OFF数据。
图6、图7是表示不进行如上所述的修正处理而对与图5相同的二维数据进行变换的例子的图。图6表示将阈值“50”以上的检测数据变换为ON数据的情况,图7表示将阈值“70”以上的检测数据变换为ON数据的情况。
在进行了修正处理后的图5D的变换结果中,分别检测到接近了的三个物体的ON数据区域和孤立的一个物体的ON数据区域。与此相对,在使用了阈值“50”的图6B的变换结果中,接近了的三个物体的ON数据区域归纳到一个ON数据区域中,无法恰当地将各物体的区域分离。这是由于,在接近了的物体的间隙的区域,检测数据成为较大的值(60)。将阈值增大到“70”以使该较大的检测数据成为OFF数据时,如图7B中所示,右下的孤立了的物体的ON数据区域消失。即,无法恰当地检测物体轻轻地接触了的区域,检测灵敏度降低。
根据与这些例子的比较也可以知晓,在数据变换部25的二维数据的变换处理中,能够恰当地将接近了的物体的接触区域或者接近区域分离,并且能够高灵敏地检测孤立的物体的接触区域或者接近区域。
以上是图2的流程图中的数据变换处理(ST110)的说明。
ST115、ST120:
返回到图2。
区域确定部27从操作面的端部依次地取得存储在二维数据存储器34中的二维数据的各数据(ST115),并判定是否是ON数据(ST120)。在所取得的数据是ON数据的情况下,区域确定部27进行后述的步骤ST130~ST150的处理。图8是对在区域确定部27中检索二维数据中的ON数据的处理的一例进行表示的图。在图8的例子中,从操作面的上端朝向下端按顺序选择行,并从所选择的行的左端朝向右端按顺序进行ON数据的检索,在坐标(X2,Y2)的位置发现最初的ON数据。
ST130:
在通过步骤ST115、步骤ST120的检索而从二维数据发现ON数据时,区域确定部27将该ON数据作为开始点,进行对ON数据的集合区域的轮廓进行跟踪的处理。
图9是用于说明区域确定部27的轮廓跟踪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区域确定部27将通过步骤ST115、步骤ST120的检索发现的ON数据的坐标作为轮廓跟踪的开始点的坐标而保存在开始点存储器36中(ST300)。此外,区域确定部27将该开始点设定为最初的搜索点(ST305),并且将从该搜索点对下一个搜索点候选的位置进行指示的搜索方向设定为由图10定义的“0”的方向(右方向)(ST310)。
图10是对在轮廓跟踪中能够设定的搜索方向的一例进行表示的图。在图10的例子中,能够将以搜索点为中心的4个方向(右、下、左、上)设定为搜索方向,对各个方向分配“0”到“3”的数值。
此外,区域确定部27将搜索点作为轮廓点并保存在区域信息存储器35中(ST315)。区域信息存储器35例如存储用“1”表示轮廓点并用“0”表示其他的点的二维数据,区域确定部27将该二维数据中与搜索点对应的数据改写为“1”。
接下来,区域确定部27从二维数据存储器34的二维数据中取得搜索方向的数据(ST320),并判定是否是ON数据(ST325)。在搜索方向的数据是ON数据的情况下,区域确定部27使搜索点向搜索方向移动(ST360),并且朝向该搜索方向而将左侧设定为新的搜索方向(ST365)。
例如使搜索点向“0”(右)移动了的情况下,区域确定部27将朝向该方向而位于左侧的“3”设定为新的搜索方向。使搜索点向“1”(下)移动了的情况下的新的搜索方向是“0”(左),使搜索点向“2”(左)移动了的情况下的新的搜索方向是“1”(下),使搜索点向“3”(上)移动了的情况下的新的搜索方向是“2”(左)。即,表示新的搜索方向的数值能够作为用对当前的搜索方向的数值加上“3”的结果除以“4”后的余数而求出。
在新设定搜索点和搜索方向时,区域确定部27再次返回到步骤ST315,将搜索点作为轮廓点并保存在区域信息存储器35中。然后,从二维数据存储器34取得新设定的搜索方向的数据(ST320),并判定是否是ON数据(ST325)。
在判定为从二维数据存储器34取得的数据不是ON数据的情况下(ST325),区域确定部27判定当前的搜索点是否是开始点(ST330),如果不是开始点,则顺时针地变更搜索方向(ST335)。即,搜索方向是“0”的情况下向“1”变更,搜索方向是“1”的情况下向“2”变更,搜索方向是“2”的情况下向“3”变更,搜索方向是“3”的情况下向“0”变更。
在顺时针地变更了搜索方向后,区域确定部27再次返回到步骤ST320,从二维数据存储器34取得变更后的搜索方向的数据,并判定是否是ON数据(ST325)。
搜索方向的数据不是ON数据(ST325),并且当前的搜索点是开始点的情况下(ST330),区域确定部27判定当前的搜索方向是否为“2”(左)(ST340)。
当前的搜索方向不是“2”(左)的情况下,区域确定部27使搜索方向顺时针地变更(ST335),并再次返回到步骤ST320。
另一方面,当前的搜索方向是“2”的情况下,根据图8所示的ON数据的检索经过可知,从开始点观察,“2”、“3”的方向全部为OFF数据,所以即使顺时针地变更搜索方向,也无法在这些方向中找到ON数据,搜索方向旋转到“0”为止。并且,从开始点观察,从“0”起顺时针的方向已经在最初的程序中搜索过。因此,此情况下,区域确定部27判定为集合区域的轮廓跟踪完毕,使处理结束。
图11是用于说明上述的轮廓跟踪的具体例的图。在图11的具体例中进行轮廓跟踪的二维数据与图5D所示的二维数据相同。
首先,区域确定部27如图8所示那样检索二维数据,将最初发现ON数据的坐标(X2,Y2)的数据作为轮廓跟踪的开始点。区域确定部27将该开始点作为搜索点,将“0”(右)的方向设定为最初的搜索方向(图11A)。“0”的方向上有ON数据,因此区域确定部27使搜索点移动到坐标(X3,Y2)(图11B)。
向“0”的搜索方向移动了搜索点,因此区域确定部27将朝向“0”的方向而位于左侧的“3”的方向作为新的搜索方向。区域确定部27从该“3”的方向起顺时针地使搜索方向旋转,同时搜索ON数据。通过该搜索最初发现的ON数据在“1”的方向,因此区域确定部27使搜索点向“1”的方向移动。由此,新的搜索点移动到坐标(X3,Y3)(图11C)。
向“1”的搜索方向移动了搜索点,因此区域确定部27将朝向“1”的方向而位于左侧的“0”的方向作为新的搜索方向。区域确定部27从该“0”的方向起顺时针地使搜索方向旋转,同时搜索ON数据。通过该搜索最初发现的ON数据在“2”的方向,因此区域确定部27使搜索点向“2”的方向移动。由此,新的搜索点移动到坐标(X2,Y3)(图11D)。
向“2”的搜索方向移动了搜索点,因此区域确定部27将朝向“2”的方向而位于左侧的“1”的方向作为新的搜索方向。区域确定部27从该“1”的方向起顺时针地使搜索方向旋转,同时搜索ON数据。通过该搜索最初发现的ON数据在“3”的方向,因此区域确定部27使搜索点向“3”的方向移动。由此,新的搜索点返回到开始点的坐标(X2,Y2)。
向“3”的搜索方向移动了搜索点,因此区域确定部27将朝向“3”的方向而位于左侧的“2”的方向作为新的搜索方向,但该搜索方向上的数据为OFF数据。搜索点变得与开始点相同,并且,将搜索方向设为“2”,因此区域确定部27使轮廓跟踪的处理结束。
以上是图2的流程图中的轮廓跟踪处理(ST130)的说明。
ST135:
再次返回到图2。
轮廓跟踪结束后,接下来区域确定部27进行对轮廓的内侧的区域进行填补的处理。即,区域确定部27在保存在区域信息存储器35中的二维数据中检索轮廓的内侧的点,如果发现了轮廓的内侧的点,则将它们设定为“1”。通过用与轮廓相同的值的数据对轮廓的内侧进行填补,区域信息存储器35的二维数据成为确定一个物体接触或者接近的一个系列(日文原文:一纏まり)的区域的数据。
ST140:
通过区域确定部27确定了一个物体接触或者接近的区域,并将表示该区域的二维数据保存在区域信息存储器35中后,坐标运算部28基于保存在区域信息存储器35中的该二维数据,运算物体接触或者接近的操作面上的坐标。例如,坐标运算部28制作由保存在区域信息存储器35中的二维数据所表示的区域的横向的外形数据和纵向的外形数据,对于各个外形数据算出检测数据的峰值的位置、重心的位置,求出对横向和纵向的位置进行表示的坐标。区域确定部27将通过运算求出的坐标的信息保存在物体坐标存储器38中。
ST145:
坐标运算部28算出对物体的位置进行表示的坐标后,对保存在物体数存储器37中的物体数的值加1。
ST150:
在区域确定部27中进行ON数据的集合区域的轮廓跟踪时,二维数据更新部26将二维数据存储器34所存储的二维数据中属于该轮廓跟踪后的集合区域的ON数据更新为OFF数据。例如二维数据更新部26从二维数据存储器34所存储的二维数据中检索与由保存在区域信息存储器35中的二维数据所表示的区域相同的区域,并将检索到的数据全部改写成OFF数据。图12是表示将进行了图11所示的轮廓跟踪后的集合区域中的ON数据更新为OFF数据的处理的图。图11A表示存储在二维数据存储器34中的二维数据,图11B表示在区域信息存储器35中存储的二维数据,图9C表示通过二维数据更新部26更新后的二维数据。
这样,通过将进行了轮廓跟踪的集合区域的ON数据更新为OFF数据,由此即使在多个物体与操作面接触或者接近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轮廓跟踪来确定各物体的接触区域或者接近区域。
ST125:
在步骤ST120中判定为从二维数据存储器34的二维数据中取得的数据是OFF数据的情况下、或由于判定为从该二维数据取得的数据是ON数据因此执行了步骤ST130~ST150的处理的情况下,如果在该二维数据中残留有还未进行是否是ON数据的判定(步骤ST120)的数据,则区域确定部27返回到步骤ST115,从该二维数据中依次地取得未判定的数据,进行步骤ST120的判定。在该判定中发现了ON数据的情况下,区域确定部27与上述同样地执行步骤ST130~150的处理。在对该二维数据的全部的数据进行了步骤ST120的判定的情况下,区域确定部27使有关该二维数据的处理结束。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入装置,在将二维数据所包括的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ON数据或OFF数据的情况下,进行算出修正检测数据的修正处理,与该一个检测数据相邻的检测数据的值与该一个检测数据相比越小则该该修正检测数据具有越大的值,该相邻的检测数据的值与该一个检测数据相比越大则该修正检测数据具有越小的值,基于通过该修正处理获得的修正检测数据,该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ON数据或OFF数据。
为此,在互相接近的多个物体的间隙中,物体的接触程度或者接近程度比周围弱的情况下,对于该间隙中的检测数据算出的修正检测数据与原来的检测数据相比,物体的接触程度或者接近程度更弱。此外,在单独的物体轻轻地接触或者接近的区域中,物体的接触程度或者接近程度比周围强的情况下,对该区域中的检测数据算出的修正检测数据与原来的检测数据相比,物体的接触程度或者接近程度更强。也就是说,通过数据变换部25算出的修正检测数据成为强调了互相接近的多个物体的间隙的特征、单独的物体轻轻地接触或者接近的区域的特征的数据。其结果是,互相接近的物体的间隙中的检测数据在数据变换部25中容易变换为OFF数据。此外,单独的物体轻轻地接触或者接近的区域的检测数据在数据变换部25中容易变换为ON数据。因此,能够准确地分别分离并确定互相接近的多个物体的接触区域或者接近区域,并且对于接触或者接近的程度较弱的物体的区域也能够高灵敏度地确定。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入装置,在将二维数据所包括的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ON数据或OFF数据的情况下,对于从该一个检测数据观察的多个方向(例如纵向和横向)的每个方向进行修正处理。在对一个方向进行修正处理的情况下,将中间夹着该一个检测数据而在该一个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检测数据作为与该一个检测数据相邻的多个检测数据,来进行修正处理。并且,基于在多个方向的修正处理中获得的多个修正检测数据,该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ON数据或OFF数据。
由此,在要求操作面上的特定方向上的物体的区域的分离性能的情况下,通过将该特定方向选择为上述的修正处理的方向,由此能够更正确地分离并确定接近了的多个物体的区域。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入装置,将二维数据所包括的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ON数据或OFF数据的情况下,对多个方向依次地进行修正处理,每当在该修正处理中获得修正检测数据时,判定所获得的修正检测数据是否表示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在该判定中判定为没有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的情况下,该一个检测数据被变换为OFF数据。另一方面,判定为通过多个方向的修正处理所获得的全部的修正检测数据表示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的情况下,该一个检测数据被变换为ON数据。
由此,在判定为在一个方向的修正处理中获得的修正检测数据表示没有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的情况下,即使残留着还未进行修正处理的方向,也不进行对这些方向的修正处理,该一个检测数据被变换为OFF数据。为此,与对全部的方向一律进行修正处理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处理时间。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入装置,将二维数据所包括的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ON数据或OFF数据的情况下,在进行上述的修正处理前,基于该一个检测数据与阈值的比较,判定是否能够将该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ON数据。在该判定中判定为无法变换为ON数据的情况下,不进行上述的修正处理,该一个检测数据被变换为OFF数据。
由此,与对于二维数据所包括的全部的检测数据一律进行修正处理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处理时间。此外,可以不存储二维数据所包括的全部的检测数据的修正处理结果,因此能够削减存储器的使用量。
另外,本发明并不仅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包括各种变形。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操作面的2个方向(纵向和横向)进行检测数据的修正处理,基于通过该修正处理所获得的修正检测数据而进行检测数据的变换(ON数据/OFF数据),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该例子。在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更多的方向进行修正处理,并基于该修正结果,进行检测数据的变换。例如,在ON数据的集合区域的轮廓跟踪中将搜索方向设为8个方向(右上、右、右下、下、左下、左、左上、上)的情况下,也可以在4个方向(纵向、横向、右上-左下方向、左上-右下方向)进行修正处理。

Claims (14)

1.一种输入装置,输入与物体对操作面的接触或者接近相应的信息,所述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传感器部,在所述操作面上的多个检测位置分别检测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的状态;
二维数据生成部,基于所述传感器部的检测结果,生成由多个检测数据构成的二维数据,该多个检测数据表示所述操作面的多个位置处的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的状态;
数据变换部,将所述二维数据所包括的多个检测数据,分别变换为表示有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的ON数据或表示没有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的OFF数据;以及
区域确定部,基于在所述数据变换部变换后的二维数据,确定所述操作面上各个物体的接触区域或者接近区域,
所述数据变换部在对所述二维数据所包括的一个检测数据进行所述变换的情况下,进行算出修正检测数据的修正处理,并基于通过该修正处理所获得的所述修正检测数据,将所述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所述ON数据或所述OFF数据,所述修正检测数据在与所述一个检测数据相邻的检测数据的值与所述一个检测数据相比越小时具有越大的值,在所述相邻的检测数据的值与所述一个检测数据相比越大时具有越小的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变换部在对所述二维数据所包括的一个检测数据进行所述变换的情况下,在所述修正处理之前,基于所述一个检测数据与阈值的比较,判定是否能够将所述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所述ON数据,在判定为无法变换为所述ON数据的情况下,不进行所述修正处理而将所述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所述OFF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变换部在对所述二维数据所包括的一个检测数据进行所述变换的情况下,对从所述一个检测数据观察的多个方向分别进行所述修正处理,在对于一个方向的所述修正处理中,将中间夹着所述一个检测数据而在所述一个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检测数据作为与所述一个检测数据相邻的多个检测数据来进行所述修正处理,基于在所述多个方向的修正处理中获得的多个修正检测数据,将所述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所述ON数据或所述OFF数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变换部在对所述二维数据所包括的一个检测数据进行所述变换的情况下,对从所述一个检测数据观察的多个方向分别进行所述修正处理,在对于一个方向的所述修正处理中,将中间夹着所述一个检测数据而在所述一个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检测数据作为与所述一个检测数据相邻的多个检测数据来进行所述修正处理,基于在所述多个方向的修正处理中获得的多个修正检测数据,将所述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所述ON数据或所述OFF数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变换部在对所述二维数据所包括的一个检测数据进行所述变换的情况下,对于所述多个方向依次地进行所述修正处理,每当通过所述修正处理获得所述修正检测数据时,判定所获得的该修正检测数据是否表示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在该判定中判定为没有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的情况下,将所述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所述OFF数据,在判定为通过所述多个方向的所述修正处理获得的全部的所述修正检测数据表示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的情况下,将所述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所述ON数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变换部在对所述二维数据所包括的一个检测数据进行所述变换的情况下,对于所述多个方向依次地进行所述修正处理,每当通过所述修正处理获得所述修正检测数据时,判定所获得的该修正检测数据是否表示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在该判定中判定为没有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的情况下,将所述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所述OFF数据,在判定为通过所述多个方向的所述修正处理获得的全部的所述修正检测数据表示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的情况下,将所述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所述ON数据。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修正处理中,所述数据变换部通过将对所述一个检测数据乘以第一系数而获得的值、与对与所述一个检测数据相邻的多个检测数据分别乘以具有与所述第一系数相反的符号的第二系数而获得的值相加,由此算出所述修正检测数据。
8.一种信息输入方法,是在用于输入与物体对操作面的接触或者接近相应的信息的输入装置中执行的信息输入方法,所述信息输入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
在所述操作面上的多个检测位置分别检测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的状态的步骤;
基于所述多个检测位置的所述检测的结果,生成由多个检测数据构成的二维数据的步骤,该多个检测数据表示所述操作面的多个位置处的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的状态;
将所述二维数据所包括的多个检测数据分别变换为表示有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的ON数据或表示没有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的OFF数据的步骤;以及
基于在对所述二维数据进行变换的步骤中变换后的二维数据,确定所述操作面上各个物体的接触区域或者接近区域的步骤,
在对所述二维数据进行变换的步骤中,在对所述二维数据所包括的一个检测数据进行所述变换的情况下,进行算出修正检测数据的修正处理,并基于通过该修正处理所获得的所述修正检测数据,将所述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所述ON数据或所述OFF数据,所述修正检测数据在与所述一个检测数据相邻的检测数据的值与所述一个检测数据相比越小时具有越大的值,在所述相邻的检测数据的值与所述一个检测数据相比越大时具有越小的值。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息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分别对所述二维数据所包括的多个检测数据进行变换的步骤中,对所述二维数据所包括的一个检测数据进行所述变换的情况下,在所述修正处理之前,基于所述一个检测数据与阈值的比较,判定是否能够将所述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所述ON数据,在判定为无法变换为所述ON数据的情况下,不进行所述修正处理而将所述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所述OFF数据。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息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分别对所述二维数据所包括的多个检测数据进行变换的步骤中,对所述二维数据所包括的一个检测数据进行所述变换的情况下,对于从所述一个检测数据观察的多个方向分别进行所述修正处理,在对于一个方向的所述修正处理中,将中间夹着所述一个检测数据而在所述一个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检测数据作为与所述一个检测数据相邻的多个检测数据来进行所述修正处理,基于在所述多个方向的修正处理中获得的多个修正检测数据,将所述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所述ON数据或所述OFF数据。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分别对所述二维数据所包括的多个检测数据进行变换的步骤中,对所述二维数据所包括的一个检测数据进行所述变换的情况下,对于从所述一个检测数据观察的多个方向分别进行所述修正处理,在对于一个方向的所述修正处理中,将中间夹着所述一个检测数据而在所述一个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检测数据作为与所述一个检测数据相邻的多个检测数据来进行所述修正处理,基于在所述多个方向的修正处理中获得的多个修正检测数据,将所述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所述ON数据或所述OFF数据。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分别对所述二维数据所包括的多个检测数据进行变换的步骤中,对所述二维数据所包括的一个检测数据进行所述变换的情况下,对于所述多个方向依次地进行所述修正处理,每当通过所述修正处理获得所述修正检测数据,判定所获得的该修正检测数据是否表示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在该判定中判定为没有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的情况下,将所述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所述OFF数据,在判定为通过所述多个方向的所述修正处理获得的全部的所述修正检测数据表示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的情况下,将所述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所述ON数据。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息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分别对所述二维数据所包括的多个检测数据进行变换的步骤中,对所述二维数据所包括的一个检测数据进行所述变换的情况下,对于所述多个方向依次地进行所述修正处理,每当通过所述修正处理获得所述修正检测数据,判定所获得的该修正检测数据是否表示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在该判定中判定为没有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的情况下,将所述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所述OFF数据,在判定为通过所述多个方向的所述修正处理获得的全部的所述修正检测数据表示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的情况下,将所述一个检测数据变换为所述ON数据。
14.如权利要求8至13任一项所述的信息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分别对所述二维数据所包括的多个检测数据进行变换的步骤中,在进行所述修正处理的情况下,通过将对所述一个检测数据乘以第一系数而获得的值、与对与所述一个检测数据相邻的多个检测数据分别乘以具有与所述第一系数相反的符号的第二系数而获得的值相加,由此算出所述修正检测数据。
CN201410699806.4A 2013-11-27 2014-11-27 输入装置及其信息输入方法 Active CN1046793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44505 2013-11-27
JP2013244505A JP6061426B2 (ja) 2013-11-27 2013-11-27 入力装置及びその情報入力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79325A CN104679325A (zh) 2015-06-03
CN104679325B true CN104679325B (zh) 2018-02-02

Family

ID=53314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99806.4A Active CN104679325B (zh) 2013-11-27 2014-11-27 输入装置及其信息输入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061426B2 (zh)
CN (1) CN1046793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43060B (zh) * 2015-07-21 2016-07-21 矽創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校正方法與電容式感測裝置
KR102382657B1 (ko) * 2018-02-09 2022-04-04 알프스 알파인 가부시키가이샤 입력 장치와 그 제어 방법 및 프로그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1371A (zh) * 2008-08-26 2010-03-03 索尼株式会社 信息输入设备、信息输入方法、信息输入/输出设备
CN102160021A (zh) * 2008-09-17 2011-08-17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输入单元及其控制方法和具有输入单元的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79594B2 (ja) * 2008-05-16 2012-11-2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ウェスト 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接触検出方法
KR101323015B1 (ko) * 2008-10-20 2013-10-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감지장치와 그 출력 보정방법
JP5489118B2 (ja) * 2010-01-28 2014-05-14 健治 吉田 入出力装置、情報入出力システム
WO2012023521A1 (ja) * 2010-08-19 2012-02-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入力表示装置、入力位置認識方法
JP5683888B2 (ja) * 2010-09-29 2015-03-1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KR20120089101A (ko) * 2011-02-01 2012-08-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의 멀티 터치 검출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터치 스크린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JP5769501B2 (ja) * 2011-05-30 2015-08-26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検出装置、該検出装置を備えた入力装置、前記検出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前記入力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並びに、検出装置及び入力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639537B2 (ja) * 2011-06-20 2014-12-10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座標検出装置及び座標検出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1371A (zh) * 2008-08-26 2010-03-03 索尼株式会社 信息输入设备、信息输入方法、信息输入/输出设备
CN102160021A (zh) * 2008-09-17 2011-08-17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输入单元及其控制方法和具有输入单元的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61426B2 (ja) 2017-01-18
JP2015103118A (ja) 2015-06-04
CN104679325A (zh) 2015-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70750B (zh) 电容式传感器上的拒水
CN205318353U (zh) 用于操作电容式触摸屏幕的设备以及对应的装置
KR101439855B1 (ko) 터치 스크린 제어 장치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KR101939103B1 (ko) 전도성 물체의 프레젠스를 검출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8692795B1 (en) Contact identification and tracking on a capacitance sensing array
CN103080877B (zh) 具有触笔载体的触敏装置
CN102043511B (zh) 分析位置的方法与装置
US8692781B2 (en) Capacitive touchscreen system with multiplexers
CN103019483B (zh) 触控对象识别方法
US9746974B2 (en) Providing a baseline capacitance for a capacitance sensing channel
CN102999198A (zh) 触摸面板边缘持握触摸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4699545B (zh) 判断错误近接事件的方法与装置
CN105630232B (zh) 输入装置、输入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CN110494830B (zh) 输入装置、要素数据构成方法以及程序
CN110597414B (zh) 触摸屏的触控检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6462288A (zh) 触摸式输入装置
US9846519B2 (en) Input device, and method and program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3927042A (zh) 一种定位触摸点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4679325B (zh) 输入装置及其信息输入方法
CN104657014B (zh) 输入装置及其信息输入方法
CN104850255A (zh) 触控面板的触摸位置探测方法、触控面板检测方法及触控面板检测装置
JP6705052B2 (ja) 入力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224543B2 (ja) 入力装置及び指判定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10134269B (zh) 通过环状触摸岛验证多指触摸检测的电子设备及相关方法
CN103793115A (zh) 触控面板的多点触控的位置判断方法及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Alpine Alpin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