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63633B - 一种施药装置及施药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施药装置及施药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63633B
CN104663633B CN201310605503.7A CN201310605503A CN104663633B CN 104663633 B CN104663633 B CN 104663633B CN 201310605503 A CN201310605503 A CN 201310605503A CN 104663633 B CN104663633 B CN 1046636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ugs
administration
liquid
flow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0550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63633A (zh
Inventor
陈田来
王品舒
吕荣波
王伟青
岳瑾
乔岩
袁志强
张金良
夏菲
陈永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ong Xi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 XIAN ZHI N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 XIAN ZHI N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 XIAN ZHI N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60550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63633B/zh
Priority to PCT/CN2014/090027 priority patent/WO2015078265A1/zh
Publication of CN1046636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636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636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636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20Poisoning, narcotising, or burning insects
    • A01M1/2022Poisoning or narcotising insects by vaporising an insecticide
    • A01M1/2027Poisoning or narcotising insects by vaporising an insecticide without heating
    • A01M1/2044Holders or dispensers for liquid insecticide, e.g. using wicks
    • A01M1/205Holders or dispensers for liquid insecticide, e.g. using wicks using vibrations, e.g. ultrasonic or piezoelectric atomiz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20Poisoning, narcotising, or burning insects
    • A01M1/2022Poisoning or narcotising insects by vaporising an insecticide
    • A01M1/2027Poisoning or narcotising insects by vaporising an insecticide without heating
    • A01M1/2033Poisoning or narcotising insects by vaporising an insecticide without heating using a fa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7/00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vermin in soil or in foodstuffs
    • A01M17/008Destruction of vermin in foodstuff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Special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 Nozzle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施药装置及施药方法,应用本发明所施加的药粒粒径小、粒谱集中,能够被目标物有效吸收,不易造成农药残留和浪费,是一种集省药、省水、省人工、节能、方便、环保等诸多优点于一身的施药装置及施药方法,相对现有技术节省药物至少30~70%以上,可有效控制和减少施药结束后残余药液量或残余水量达25﹪~50﹪以上,同时能够实现生物活性物药物在自然状态下的快速扩繁,从而使生物活性物药物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最大量的有效生物当量,有效降低使用成本。可广泛用于农业领域、空气加湿领域、卫生消毒领域和空气污染治理等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施药装置及施药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施药装置及施药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农药的施药装置及施药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药液平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满足。然而,伴随着琳琅满目的生产和市场供应,问题又有了新的变化,那就是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凸显。而农药残留问题是目前非常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而农药的施药方法及施药装置的落后、低效率是造成农药过量使用及农药残留的主要原因。
农业大棚、温室、拱棚等保护地设施是蔬菜等农作物保护性或反季节性生产的主要场所,但其有异于大田环境,环境内空气湿度大,病、虫害多,所需农药喷洒量大、施药次数多,而频繁的大量喷洒农药不但会造成农药的残留,还会导致棚内空气湿度增大,反过来促进病虫害的增长,恶性循环。基于此,人们迫切希望施药效果好、不用频繁施药、不会导致空气环境恶化的施药手段。而除农业大棚、温室、拱棚等保护地设施存在这一迫切的技术需求外,现代农业禽畜养殖厂由于禽畜被圈养的空间由于禽畜较多,空气流动性流动较差,常发生疫情。为避免疫情,养殖过程中常要对禽畜大量使用抗生素、消毒剂等产品,从而也造成养殖出的农产品存在某些元素严重超标的问题。因此,在禽畜养殖厂等农产品养殖场所也迫切的需要一种能够有效地对禽畜养殖场所进行杀菌消毒,降低禽畜疫情危险,从而避免对禽畜大量使用抗生素、消毒剂等药物造成农产品某些元素超标的施药手段。
面对我国上述急迫的需求,我国市场上常见的农用施药装置仍主要以七八十年代设计的常规背负式手动压力喷雾器为主型,施药效率低下,雾滴大,粒谱较宽,易损坏,跑、冒、漏、滴现象比较普遍,费药、费药液、易造成环境污染,需要人工操作,劳动量大、人力成本高、特殊条件下易造成农药施药人员的农药中毒。其它类型的,如机动喷雾器,施药效率较高,雾滴较背负式手动压力喷雾器要小,粒谱较宽,存在噪音大、自重大、作业环境差、需专业人士维修等缺点。而近几年发展的一些电动喷雾器,施药效率较高,劳动强度有所降低,使用比较方便,但存在雾滴粒谱较宽,电瓶容量有限,型号品牌太多,配件各异不通用,易损且费用较高等问题,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另一方面,我国现有技术对农药的施药方法也存在误区,大多现有技术均都停留在向施药目标物上直接喷洒农药的方式,尤其是对于非挥发性药液和/或针对特定施药目标的情形,现有技术更是偏见的认为只有将药物直接喷洒到施药目标上(如农业保护设施里的农作物)才会获得不但节省农药还具有提高施药效果的效果。但被忽略的是,当农药被以液滴或药粉的形式直接喷洒到施药目标上时,不但粒径大且不均匀还存在农药不能到达的死角,因而施药目标的实际吸收效果并不好且容易造成农药的大量残留,现有技术的这种喷药方式不但容易造成农药的大量浪费且容易造成农药在施药目标上的残留以及过度施药对施药目标所在空间的污染。
基于这一迫切需求,有人提出利用一多孔材料制成的可旋转的提液圈或具有毛细吸收能力的固定吸液芯不断的提取药液,再利用热空气加热提液圈或通过固定吸液芯毛细作用使药液从提液圈或固定吸液芯中不断逸出形成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施加于施药目标。虽然这些技术相比前面提到的传统施药器械具有更好的技术效果,但经后来的使用我们发现仍存在一些弊端:由于将多孔材料制成的提液圈或毛细材料制成的吸液芯作为必要条件,当长期使用尤其是采用溶解性相对较差的农药物种时,未溶解的部分药物微小颗粒容易被多孔性材料或吸液芯的微小孔隙所阻挡留在材料中,长期使用不但会造成药物的浪费,还会导致施药效果的降低,这一弊端尤其是对于采用具有毛细吸收能力的固定吸液芯不断的提取药液、蒸发药液的施药方法及器械,问题更是显得尤为严重。
由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看到,一种比现有技术更简单易用,雾滴小,粒谱集中,药液有效物质在目标物上的沉积量和在目标物上的覆盖密度和分布质量较理想的集广谱、省药、省人工、环保、节能、使用方便、容易清洗等诸多优点于一身的低污染、低费用、可长期高效使用的新型施药方法及施药装置显得尤为必要,尤其是能够使用周期更长、普适性更高、操作更方便经济而施药效果更好的新型施药方法及施药装置以解决当前施药器械所急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计简单、易用,雾滴小,粒谱集中,药液有效物质在目标物上的沉积量和在目标物上的覆盖密度和分布质量较理想的集广谱、省药、省药液、省人工、环保、节能、使用方便、容易清洗等诸多优点于一身的低污染、低费用、可长期高效使用的新型施药方法及施药装置。
为此本申请创造性的提出,将在先申请中一直作为必要部件的提液装置去除,通过超声波振荡装置的设置及其他相关手段的改进与优化实现效果更好的含有超微药物颗粒气态流的制备。
本发明的发明内容如下:
1、一种施药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所需要施的药物以可雾化的药液形式存在;
通过超声波振荡原理使所述药液雾化;
向所述雾化的药液提供动力气流,并利用该动力气流将所述雾化了的药液带走并施加于施药目标所在的环境内。
2、如上述技术方案1所述的施药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在靠近药液液面的位置处设置一动力气流的进口;所述动力气流的输送动力来自位于药液雾化场所上游的送风机和/或药液雾化场所下游的引风机和/或射流器;优选的,至少在药液雾化场所的上游设置一送风机提供输送动力;优选的,当采用射流器时,射流器本身采用的高速压缩引气流为药气流或空气流;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动力气流的气流来源为空气流。
3、如上述技术方案2-1任一项所述的施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气流的温度范围选择在5~30℃之间;进一步优选的,当施药目标所在环境的温度低于0~10℃时,动力气流高于环境温度的差值在5~20℃范围内。
4、如上述技术方案3所述的施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气流提供给所述雾化的药液之前,可选择的经过一加热区域,该加热区域至少设置有需要散热的电器部件作为加热源;进一步优选的,电器部件至少包括有用于超声波振荡装置的稳压器;进一步优选的,还设有贮液箱搅拌装置的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的电子元件、电路板;进一步优选的,该加热区域还可控的设有脉冲加热或电阻加热或PTC陶瓷片做为主动电加热部件。
5、如上述技术方案3或4所述的施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含有超微药物颗粒气态流的流出路径上设置有加热手段,优选的为一个或多个能够发热的光源,该发热光源靠近气态流的输出口处。
6、如上述技术方案3或4任一项所述的施药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射流器提供输送动力时,调节输入射流器的高速压缩引气流的温度调节气态流的输出温度。
7、如上述技术方案1-6任一项所述的施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的振荡工作频率被配置为在大于1.7MHz的频率下工作,优选其工作频率为2.0~5MHz。
8、一种施药装置,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结构:
雾化发生装置,其包括一可容纳药液并为其提供雾化发生空间及所生成气态流输送通道的雾化室以及对所述药液实施雾化作用的超声波振荡装置,该超声波振荡装置的振荡元件被布置为与所述药液流体接触,以对所述药液实施振荡作用使其雾化;
气流输送组件,其包括动力气流气流输入组件和气流输出组件,其中动力气流输入组件在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不断的将所述药液雾化的同时,向所述雾化室不断的供应动力气流,所述气流输出组件,将所述动力气流与所述雾化药液形成的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带走并施加于施药目标所在的环境内。
9、如上述8技术方案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雾化发生装置的雾化室被设置在施药装置的大致中间位置,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设置在雾化室的底部;在所述雾化室与风箱相对的另一侧,所述雾化发生装置还设置一贮液箱,该贮液箱通过设置在与其邻接的雾化室右壁上的待雾化药液的供入口对所述雾化室供液;所述动力气流输入组件包括一设置在雾化室左侧的风箱,风箱上设有动力气流的进风格栅,风箱内设有送风机,风箱所提供的动力气流通过与其邻接的雾化室左壁上的动力气流输入口输入雾化室内,在位于雾化室顶部的气态流输出口处设置所述气流输出组件,将雾化室生成的含有药物颗粒的气态流送出施药装置外;在所述风箱的底部设有一支撑在施药装置下部的底座,其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动力气流的入口,其内部形成有底部风道,且在该风道中设置有工作时有废热产生且需要散热的电器部件,该风道被可控的与所述风箱流体连通;优选的,该电器部件包括有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的稳压器;进一步优选的,电器部件还包括贮液箱所设搅拌装置的驱动电机及施药装置控制系统所需的电控元件及电路板。
10、如上述技术方案9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气流输入口略高于雾化药液的供入口,所述气态流输出口大致形成在导流罩顶部的中间位置,且气态流的输出口的轴线与动力气流输入口的轴线之间的角度在90度~130度之间。
11、如上述技术方案8-10任一项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室为上下两部分构成的分体结构,其中下部分为上开口的供液底盒,上部分为上下均开口的导流罩,两者可拆卸的上下结合在一起;但供液底盒不但形成在导流罩的下部,还延伸在所述贮液箱的底部;进一步优选的,导流罩为左右分体结构,由左、右壳体构成;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导流罩的下端形成收紧口插进供液底盒内部使其外壁与供液底盒内壁紧贴在一起。
12、如上述技术方案11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底盒为一梯形结构,与导流罩配合的部分位于梯形结构的下部,下部的内壁面形成一凹腔,用来作为设置超声波振荡装置及容纳雾化所需药液的室,而其上部由下部向上延伸到较高位置与贮液箱的底部配合,一方面用于支撑贮液箱及提供贮液箱部件所需的安装空间,一方面利用其内壁面形成与下部凹腔连通的供液流道以将贮液箱中提供的药液供给雾化室;优选的,所述供液流道为内壁光滑的流道。
13、如上述技术方案12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底盒为单独部件或由所述底座上底面形成;优选的,所述供液底盒为一单独构件,支撑在其下面的所述底座上顶面形成与供液底盒下底面对应的结构形状,两者结构吻合的贴合在一起。
14、如上述技术方案11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为双层结构,其由左右两半壳体可拆卸的装配在一起,且其内壳体的前后壁设计为弧形内壁并使得导流罩的内壁向位于顶部的气态流输出口收敛;优选的,导流罩的内壳体上还形成有与雾化室内部连通的导流孔。
15、如上述技术方案12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从下向上分为三段:封液段、雾道段、出雾段,雾化室的药液供液口设置在封液段,动力气流的进气口设置在封液段与雾道段之间,气态流输出口设置在出雾段的端口。
16、如上述技术方案15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导流罩内壁的雾道段形成有消沫肋,优选的,消沫肋沿所述导流罩内壁纵向设置,进一步优选的,消沫肋的肋顶为尖顶;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消沫肋形成在所述导流罩的左和/或右内壁上。
17、如上述技术方案11-16任一项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雾化室左壁的动力气流输入口的气流流出方向,设置有导流梳,优选的,导流梳的末端还形成一连接在各个导流梳末端的阻液堤;进一步优选的,导流梳的末端或阻液堤的末端形成有多个向下的突尖部。
18、如上述技术方案17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梳由水平导流梳部分和竖向导流梳部分构成,其中水平导流梳部分从导流罩的动力气流输入口的上方向雾化室内水平伸展一定长度,优选20~35mm处,再向供液底盒下方弯折延伸形成竖向导流梳部分,宽度优选20~35mm。
19、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18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室的内壁前设置有可拆卸的阻沫网,优选的,其上形成有1~3×1~3mm2规格的小网格;优选的,所述阻沫网形成在雾化室的前和/或后内壁上,所述阻沫网形成在雾化室导流罩左右壳体接缝位置的前内壁上。
20、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8-19任一项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为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其包括一个或多个超声波振荡单元,该些振荡单元被设置在一密封壳体内,每一超声波振荡单元设有一个或多个振荡元件,该些振荡元件的陶瓷换能片露出密封壳体与待雾化的药液接触以实施超声波振荡作用,优选的,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的振荡元件的总量控制为3-10个;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还设有液位控制件和稳压装置,其中所述液位控制件设置在密封壳体上,稳压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底部风道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施药装置还可以是由一个或多个所述的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单独或组合设置。
21、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20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被可拆卸的设置在供液底盒的外部的底部,其振荡元件通过供液底盒底壁上的开孔与所述供液底盒中的药液处于流体接触关系施加超声波振荡作用;优选的,供液底盒的底壁上还形成一定高度的隔断,隔断上开有液流孔;优选的,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的背部位于底座内的底部风道中或能够与底部风道流体接触。
22、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20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被可拆卸的设置在供液底盒的内部的底部,所述供液底盒中沿液位高度方向上设置有导杆,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其密封壳体可滑动地安装在该导杆上,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的密封壳体设置有增大或减小浮力措施;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的陶瓷换能片的振荡工作频率被配置为在大于1.7MHz的频率工作,优选其振荡工作频率为2.0~5MHz。
23、如上述技术方案22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药装置设置一控液稳效装置,用于与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配合工作,该控液稳效装置其包括一罩体,该罩体由顶壁和外周壁围成一向下开放的腔体,用于罩在超声波振荡装置的上方;所述罩体的顶壁形成有与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的振荡元件数量及位置对应的开孔,每一开孔的下方由所述顶壁的内壁面向下延伸形成一两端开口的直通式筒体,该筒体用于罩在与其对应的振荡元件的外周,由其两端开放的内腔构成其相应振荡元件的稳效腔;所述筒体的外壁面与所述罩体外周壁的内壁面之间的腔体构成控液腔,所述控液腔为上端封闭的腔体,其顶面由所述罩体顶壁的非开孔区域构成;所述罩体外周壁的下端面与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的上端面之间形成一个或多个缝隙用作所述控液腔的控液缝隙;筒体的下端面与所述振荡元件的外延面之间形成一个或多个缝隙用作所述稳效腔的供液缝隙;所述稳效腔供液缝隙的最高位置低于或等于所述控液腔控液缝隙开口的最高位置。
24、如上述技术方案23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应超声波振荡装置上设置的液位控制件,控液稳效装置还形成一液位腔,正常工作时其上部与外界空气相通,其底部与稳效腔、控液腔周围的药液连通;当所述液位控制件在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的中间位置时,优选的所述液位腔的构成方式为:在所述控液稳效装置的罩体顶壁与液位控制件对应的位置处形成一类似稳效腔结构的直通式筒体,利用其内腔形成液位控制件的全筒式液位腔;构成液位腔的直通式筒体与液位控制件的外沿面之间形成有一个或多个进液缝隙;当所述液位控制件在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的周围位置时,优选的所述液位腔的构成方式为:使罩体的外周壁在与液位控制件对应的位置处形成一向控液腔凹进的半筒状凹部,利用该凹部的侧壁面与供液底盒的内壁面形成一可供超声波振荡装置液位控制件检测的半筒式液位腔,该种液位腔又可根据其腔体的顶部是否被罩体的顶壁封闭分为半筒顶部开放式液位腔和半筒顶部封闭式液位腔。
25、如上述技术方案24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液稳效装置或支撑在超声波振荡装置上或吊装在超声波振荡装置的上方与其形成配合体。
26、如上述技术方案25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控液稳效装置与超声波振荡装置通过位于控液稳效装置上的连接机构实现二者的相互配合连接成为一个装配体;优选的,连接机构为一卡爪结构,超声波振荡装置在其外周形成一向上的突沿与卡爪配合,使控液稳效装置被固定支撑并罩合在超声波振荡装置的上端面上;或将控液稳效装置可拆卸的固定在导流罩上,通过导流罩与控液稳效装置的设置位置配合使控液稳效装置以所需的控液缝隙、供液缝隙、进液缝隙吊装在超声波振荡装置的上端面上;或控液稳效装置与导流罩及阻沫网复合组成装配体与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配套使用。
27、如上述技术方案26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液缝隙、供液缝隙、进液缝隙的优选构成方式为在沿向下开放的罩体外周壁末端的一面或几面或每面形成有一个或多个豁口缝隙作为控液缝隙,在稳效腔的直通筒体末端的一面或几面或每面形成有一个或多个豁口缝隙作为稳效腔缝隙;或使控液腔的底端面、稳效腔的底端面、液位腔的底端面与超声波振荡装置外周面、振荡元件外延面、液位控制件的外延面之间被留有一定的安装间隙作为控液腔的控液缝隙、稳效腔的供液缝隙、液位腔的进液缝隙。
28、如上述技术方案26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控液缝隙为可控或可调的:在允许范围内,通过调整控液稳效装置的吊挂高度或在超声波振荡装置上的支撑高度可实现对控液缝隙的宽度或大小的调节和设置。
29、如上述技术方案27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底盒的药液的最佳液位其根据药液从贮液箱设置的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的流出位置设定,停机液位靠超声波振荡装置的液位控制件检测并实施停机保护,所述供液底盒的供液口的最低位置与供液底盒的最低位置处在同一水平面上或稍高于供液底盒的最低位置,所述供液底盒的供液口的最高位置低于控液稳效装置的控液缝隙的最低位置处。
30、如上述8-29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液供给装置还设置有一贮液箱,所述贮液箱与供液底盒之间形成有连通两者的流道,所述药液先注入贮液箱再由该流道供入供液底盒内;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药液供给装置还设有一多功能水箱,该多功能水箱与贮液箱之间也形成一流道,优选的,所述述贮液箱与供液底盒之间的流道与多功能水箱与贮液箱之间的流道一体形成在供液底盒的内壁上,且沿着多功能水箱、贮液箱、供液底盒,高度依次降低,一方面可利用其为所述贮液箱提供热水以提高由贮液箱进入供液底盒的药液液温,另一方面可利用其内的水实现施药装置前和/或后的药道清洗功能;进一步优选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供液底盒为阶梯状,其较低部分形成容纳药液的凹槽并设置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从该较低部分所述供液底盒的底壁向上延伸于贮液箱、多功能水箱的底部,使得所述贮液箱、多功能水箱设于供液底盒的较高位置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供液底盒的底壁形成可流体连通贮液箱、多功能水箱的流道;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贮液箱上设有正反量度刻度,以方便使用;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供液底盒上设置一可拆卸地复件,该复件拷贝供液底盒的内部形状,覆在供液底盒的内壁上。
31、如上述技术方案30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液箱包括一可贮液的容器、容器设有一较小的第一开口和较大的第二开口,其中较小的第一开口用于与所述供液底盒上的药液流道连通,较大的第二开口可拆卸的密封有一大盖,优选的,大盖与第二开口为螺纹配合,在第二开口形成有圆筒形外螺纹壁,相应的大盖形成有内螺纹壁使其如一个螺母拧紧在第二开口圆筒形的螺纹壁上。
32、如上述技术方案31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液箱与供液底盒之间的流道上设有药液供液控液装置,以使贮液箱的药液被可控的供给供液底盒,该药液供液控液装置包括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和顶杆控制组件,其中位于贮液箱底部的第一开口设置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该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形成一与雾化室供液流道连通的液流腔及液流口,顶杆控制组件包括一用于对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施加外力作用的顶杆,其设置在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的下方,被控制根据需要打开或关闭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控制的液流口。
33、如上述技术方案32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包括皮帽塞、供液组件内导柱、弹簧、限位导圈、顶片以及围纳该些组件并形成液流腔及液流口的壳体,具体的结构及工作关系如下:壳体的外壁与容器的第一开口密封连接,内壁形成液流腔,其出口形成液流口;皮帽塞作用在液流口上用于打开或关闭液流口,皮帽塞固定在内导柱的上端,内导柱下端穿过设于壳体内壁上的限位导圈与用于接收外力的顶片固定连接;内导柱外周套设有弹簧,该弹簧可伸缩的设于液流口的限位导圈与顶片之间。
34、如上述技术方案33或32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控制组件通过顶杆对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的作用的可控性通过增高或降低顶杆的有效高度实现,优选的所述顶杆为螺杆式,通过手动或电动控制组件使螺杆向上旋出或向下旋入调节顶杆的有效高度,或所述顶杆设计为可折叠式或可伸缩式或在顶杆顶部可拆卸的套装一可延长顶杆有效长度的套帽,顶杆的有效高度根据需要手动调整。
35、如上述技术方案30-34任一项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液箱内设置有搅拌桨和/或扩繁筒;优选的,所述搅拌桨和/或扩繁筒可拆卸的设置在贮液箱的大盖上;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扩繁筒和搅拌桨可拆卸地安装在一起并能以一整体结构和各自单独结构可拆卸的安装到贮液箱的大盖上。
36、如上述技术方案8-35任一项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贮液箱中设置一电力驱动的搅拌桨,供液底盒上部内壁面与搅拌桨转轴相对的位置,向上隆起形成一中空圆壁形结构,搅拌桨转轴穿过中空圆壁形结构与设置在供液底盒下方的驱动电机驱动连接;进一步优选的,供液底盒上部的内壁面还在中空圆壁形结构的外周形成一较低于中空圆壁形结构上端面的凸台,凸台的外周形成一与流道入口连通的环形槽道;进一步优选的,位于槽道外周的供液底盒内壁面逐渐向环形槽道降低,而环形槽道也向流道入口逐渐降低,流道也向雾化室的供液口逐渐降低;进一步优选的,将槽道和流道的最低位置均设计为大于雾化室供液底盒的最高液位工作液位面,中空圆壁形结构的上端面高于环形槽道的最高位置。
37、如上述技术方案35-36任一项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容器的第二开口及相应的大盖设置在贮液箱容器的底部;搅拌桨由转轴、密封件、套装在转轴上的轮毂、形成在轮毂上的桨叶及驱动转轴转动的驱动电机设置构成,搅拌桨转轴的上端可转动的固定在大盖上并伸进容器内,下端伸出大盖与设置在大盖外的驱动电机直接或间接连接;优选的,大盖形成一圆筒形周向凸缘,该凸缘的位置与上述的环形槽道相对,凸缘的内侧形成有与药液容器第二开口结合的圆筒形外螺纹壁,大盖的中间位置形成一可伸进容器开口内的凸台,凸台的背侧形成凹腔使其可扣合在供液底盒上部内壁面所形成的中空圆壁形结构上;搅拌桨支撑在大盖的凸台上,其转轴穿过大盖与设置在大盖外侧的驱动电机直接或间接转动连接,所述搅拌桨的驱动电机设置在底座的底部风道中。
38、如上述技术方案35-37任一项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扩繁筒包括容纳有生物活性物载体的筒体、及设置在筒体下面的安装或连接结构,筒体上具有多个规则的或不规则的镂空孔;优选的扩繁筒筒体由扩繁筒壳体、扩繁筒上、封头、下封头形成可拆卸的筒体结构;优选的,其体和下封头均为两半构成,其中左半壳体与左半下封头之间形成一体结构,右半下封头及右半壳体之间形成一体结构,两部分再以可拆卸结构组合在一起;进一步优选的,左右半壳体及左右半下封头在相应的配合处一侧形成插槽,一侧形成插头,两者匹配的镶接在一起;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筒体下面的安装或连接结构用来将扩繁筒可拆卸的固定在容器的内壁上,或将其可拆卸的固定在搅拌桨上或将其可拆卸的固定在容器的大盖上。
39、如上述技术方案38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贮液箱容器第二开口及相应大盖设置在容器的底部,两者采用可拆卸密封连接结构,搅拌桨与扩繁筒为同轴设计且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形成一整体结构,扩繁筒可拆卸的设置在搅拌桨上方,搅拌桨可拆卸的设置在大盖上,扩繁筒、搅拌桨均被伸进容器中。
40、如上述技术方案39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其包括一可拆卸的套设在转轴顶端上的轴筒部和从轴筒部顶端向外延伸的喇叭口型的连接外凸缘,搅拌桨的轮毂可拆卸的套设在轴筒部的外周;位于扩繁筒底部的安装或连接结构在下封头的外壁形成弹性连接卡槽,连接外凸缘利用弹性卡槽的弹性可拆卸的固定在弹性连接卡槽中。
41、如上述技术方案40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槽的形成方式是:左、右下封头上对应的设有环状倒T型卡钳结构,该些结构形成不具有弹性的连接卡槽(3751),在左、右下封头对接的位置处对应的设有弹性倒T型内凸缘(3752),该些结构形成具有弹性的连接卡槽(3751),连接外凸缘可利用弹性倒T型内凸缘的弹性放置在连接槽中或将其取出;进一步优选的,自扩繁筒底端下封头环形卡钳结构的连接件或连接槽部分向上优选约20~30mm位置的扩繁筒左壳体371和扩繁筒右壳体372的镶接结构不完全紧固的设置在一起,优选的,约20~30mm以上位置的扩繁筒左壳体371和扩繁筒右壳体的镶接结构可进一步采用胶粘结固定,而连接件或连接槽向上约20~30mm位置的扩繁筒左壳体371和扩繁筒右壳体的镶接结构不采用胶粘结紧固,而只利用镶接结构实现两者之间的对接。
42、如上述技术方案35-41任一项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搅拌桨或扩繁筒与容器大盖之间设置可拆卸连接结构:在两者共用的转轴上设置一上轴承,大盖的轴孔处设置一下轴承,两轴承形成配合结构,转轴从大盖的凸台中穿过,与设置在大盖外侧的联轴器连接,该联轴器与驱动电机连接,优选的,联轴器的下部形成一扩腔,扩腔的内壁上形成齿轮结构,驱动电机的转轴通过与该齿轮结构配合,带动联轴器及搅拌桨和/或扩繁筒的转轴旋转;优选的,联轴器扩腔的大小正好罩在供液底盒上部内壁面的凸台上的中空圆壁形结构内。
43、如上述技术方案35-42任一项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扩繁筒和搅拌桨的功能合而为一到扩繁筒上,在扩繁筒的上封头和/或下封头和/或壳体周面上设置搅拌桨叶。
44、如上述技术方案35-43任一项所述的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扩繁筒和搅拌桨的功能合而为一到搅拌桨上,生物活性物载体填充于所述变形的和/或大号的搅拌桨的桨叶和/或桨体部分中,其桨叶和/或浆体上具有可供药液流入或流出的镂空通道。
45、如上述技术方案8-44任一项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
气流输送组件分为气流输入组件和气流输出组件两大部分,其中气流输入组件包括一内设有送风机200的风箱,其设置在雾化室的左侧,所提供的动力气流通过与其邻接的雾化室左壁上的动力气流输入口输入雾化室内,而气流输出组件设置在上述的位于雾化室的顶部,将动力气流与雾化药雾所形成的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送出到施药目标所在的环境内;进一步优选的,在雾化室上游设置送风机,该送风机蜗壳的出风口(153)与上述动力气流输入口(154)对应,气流从该动力气流输入口送出的方向相对水平面的角度最好在-20度~20度之间。
46、如上述技术方案8-45任一项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流输送组件还包括一底座形成的底部风道,该底部风道采用分体结构,由座体(120)和底座(100)扣合而构成,座体的下面设有支脚,优选的,支脚上可设有万向节等滑轮以方便施药装置的移动,再进一步优选的,支脚还可设计为可伸缩的支脚已根据施药对象调整施药装置的施药高度。
47、如上述技术方案46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将用于施药装置的稳压器、功能开关111、控制线路板700、搅拌桨电机359、负离子发生装置等发热电器部件设置在底部风道中。
48、如上述技术方案45~47任一项所述的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流输出组件(500)设置在雾化室顶部的气态流输出口(420)处,以将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施加到施药目标所在的环境内;具体的优选:包括一可转动的设置在导流罩气态流输出口(420)的喷头(500)及驱动喷头相对气态流输出口转动的驱动装置,具体的,喷头的底部形成一齿轮圈结构,驱动装置包括一电机及传动齿轮,在电机的带动下,带动传动齿轮转动,喷头齿轮圈由于与传动齿轮啮合在一起,也被带动转动,从而可以实现360度全方位施药。
49、如上述技术方案48所述的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喷头设计为一近似S形的喷头,大概分为三部分:气态流输入段、气态流变向段、气态流输出段;进一步优选的,气态流输入段至气态流变向端其形成后仰状,其变向角角度优选在5度角~15度角之间;气态流变向端至气态流输出段形成前倾状,其变向角角度优选在5度角~15度角之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近似S形喷头的气态流输出段的截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气态流输出口的截面积。
50、如上述技术方案1-49任一项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注塑部件风箱(130)、底座(100)上用于走线的穿线孔孔沿和控制面板处设有圆形或多边形或其它形状的外凸挡水突或挡水墙,以防止雾化的药液因液化而形成的药滴或滴水流入施药装置内部。
51、如上述技术方案1-50任一项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使上述形成的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在被施加于施药目标所在环境之前带有OHˉ或O3-负电荷,优选的,该带电过程可通过等离子或负离子发生器实现,所述等离子或负离子发生器设置在底部风道内。
52、如上述技术方案1-51任一项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雾化室的气态流输出口或靠近输出口处还设置一引风机或一射流器产生引流效应。
53、如上述技术方案1-52任一项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动力气流产生引流效应,从而既利用该动力气流的引流效应与所述雾化的药液形成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又利用该动力气流的引流效应实现所述雾化药液向所述施药目标环境的输出;优选的,所述动力气流或高速压缩气流为高速压缩空气流或高速压缩药气流。
54、如上述技术方案1-53任一项所述的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所述封闭环境为相对封闭的环境;所述封闭环境为农作物生长用大棚、温室、拱棚、农产品储藏用冷库、保鲜库、气调库、兽舍、饲舍、公共办公或私人居住场所、交通工具等相对封闭环境;所述封闭环境内的施药目标为确定施药目标和/或不确定施药目标,优选的,所述不确定施药目标为封闭环境内的无固定形态的空气,所述确定施药目标为封闭环境内有固定形态的无生命体和/或有生命体,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农用封闭环境内的确定施药目标为农作物或农产品或农业设施,如蔬菜、瓜果、花卉、蘑菇、药材、烟草、茶叶、禽畜养殖等农作物或农产品或其农业设施,进一步优选的,对所述农作物或农产品的施药目的为除虫和/或除病和/或除残留农药和/或农产品的后熟处理和/或农作物的春化处理和/或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调节等目的,对所述农业设施的施药目的是消毒和/或除病和/或除虫和/或免疫和/或生产无抗生素产品等目的,进一步优选的,对所述公共办公和/或私人居住场所和/或交通工具环境内的确定施药目标为空气进行消毒和/或除菌和/或除虫和/或除臭和/或除甲醛等空气净化的目的。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至少具有以下几大效果:
1.为施药者提供了一种新施药的方法和设备。
2.扩大了施药者在施药时药品的选择范围。
3.形成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强度高并能够保持稳定、良好的连续性施药,且施药颗粒小(可到直径小于10微米),易于立体扩散和被植物体吸收,附着能力强,空间内立体杀灭病虫害源,施药效果好农药残留少。
4.可大幅降低农药的实际使用量达50%以上,节能环保。
5.施药与环境升温等其他措施统筹兼顾,实现一机多用。
6.可自动完成施药,无需人工直接接触施药,减少农药对人体的侵害。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施药装置结构组件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施药装置示意图;
图3:带底座及驱动装置的普通喷头解剖示意图;
图4:带底座及驱动装置的S型喷头解剖示意图;
图5:不带搅拌桨的贮液箱示意图;
图6:带大盖式搅拌桨的贮液箱示意图;
图7:大盖式搅拌桨及其它组件示意图;
图8:大盖式搅拌桨爆炸图;
图9:大盖式搅拌桨剖面图;
图10:导流罩与控液稳效装置组合装置示意图;
图11:导流罩与控液稳效装置正视图;
图12:导流罩与控液稳效装置后视图;
图13:导流罩左壳体示意图;
图14:导流罩右壳体示意图;
图15:导流梳与导流罩左壳体同面一体式示意图
图16:阻沫网示意图;
图17:带阻沫网及控液稳效装置的导流罩截面示意图;
图18:配合十个超声波振荡元件组成的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的控液稳效装置(全筒式液位腔);
图19:配合十个超声波振荡元件组成的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的控液稳效装置前视图(全筒式液位腔);
图20:配合十个超声波振荡元件组成的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的控液稳效装置后视图(半筒开放式液位腔);
图21:配合十个超声波振荡元件组成的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的控液稳效装置后视图(半筒封闭式液位腔);
图22:由十个超声波振荡元件组成的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
图23:超声波振荡装置通过壁孔安装在供液底盒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4:由十个超声波振荡元件组成的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及控液稳效装置组合体效果图;
图25:由十个超声波振荡元件组成的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及控液稳效装置组合体爆炸图;
图26:电动螺纹式供液装置顶杆升降装置示意图(供液装置打开);
图27:电动螺纹式供液装置顶杆升降装置示意图(供液装置关闭);
图28:手动螺纹式供液装置顶杆升降装置示意图(供液装置打开);
图29:手动螺纹式供液装置顶杆升降装置示意图(供液装置关闭);
图30:手动帽套式供液装置顶杆升降装置示意图(供液装置打开);
图31:手动帽套式供液装置顶杆升降装置示意图(供液装置关闭);
图32:折叠式或杠杆式供液装置顶杆升降装置示意图(供液装置打开);
图33:折叠式或杠杆式供液装置顶杆升降装置示意图(供液装置关闭);
图34:供液底盒示意图;
图35:生物浆成套装置示意图;
图36:生物浆成套装置解剖示意图;
图37:扩繁桶替代搅拌桨的一种搅拌方式示意图;
图38:扩繁桶与搅拌桨合二为一的变形搅拌桨示意图;
图39:生物浆在扩繁器容器中扩繁桶与搅拌桨一体式示意图;
图40:生物浆在扩繁器容器中扩繁桶与搅拌桨非一体式异侧示意图;
图41:生物浆扩繁器容器中扩繁桶与搅拌桨非一体式同侧示意图;
图42:生物浆扩繁器容器中扩繁桶与搅拌桨非一体式异侧示意图;
图43:生物桨在药箱上部位置的吊顶式结构;
图44:扩繁筒左右壳体示意图;
图45:扩繁筒壳体下封头上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6::扩繁筒壳体上封头示意图;
图47:加入载体后的扩繁筒效果示意图;
图48:单筒式扩繁筒示意图;
图49:复层式扩繁筒示意图;
图50:隔断或隔板式扩繁筒示意图;
图51:S型喷头剖面结构图;
图52: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及控液稳效装置工作示意图;
图53:射流装置示意图;
图54:为另一带多功能水箱的实施例施药机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导流罩:410,导流罩左壳体:411,导流罩右壳体:412,弧形内导风面:421,消沫槽:441,气态流输出口:420,风道挡风梳:442,水平导流梳:4421,竖向导流梳:4422,导流孔:4211,阻液堤:443,螺丝链接位置:450,超声波振荡装置与导流罩嵌接槽:460,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360,液位控制件:361,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稳压器:362,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上端面:363,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外延面:364,单个超声波振荡器单元:366,控液稳效装置:430,控液稳效装置罩体顶壁:431,稳效腔:432,稳效腔壁:4321,稳效腔高:4322,稳效腔进液缝隙:4323,控液腔:4330,控液稳效装置罩体外周壁:4331,控液缝隙:434,控液稳效装置下端面:435,控液稳效装置与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连接件:436,液位腔:437,负离子发生器:600,出风口导流梳:511,喷头喷头座:525,齿轮与电机连接轴承:523,齿轮罩:524,齿轮连接轴:523,小齿轮:522,大齿轮:521;喷头旋转电机:530,异形喷头:599,喷头气态流输入口:420,喷头气态流输出口:555,D1:气态流输入段,D2:气态流变向段,D3:气态流输出段,δ1:气态流第一损耗变向角,δ2:气态流第二有效变向角,δ3:气态流流液角,A:气态流逃逸点,B:气态流流液点,d2:气态流逃逸中距,d1:气态流流液中距,Δd:气态流逃逸变距,E:气态流输入段气态流输入口内壁与气态流输出段末端上内壁气态流逃逸点A间的气态流远距点,F:气态流输入段气态流输入口内壁与气态流输出段末端下内壁气态流流液点B间的气态流远距点,N:异型喷头内壁内凸曲面凸顶点;L1:气态流输入方向切面线,L4:气态流输出段D3末端下内壁沿气态流流液点B点与气态流输入方向切面线L1的垂直切面线,L7:气态流输出段D3末端上内壁沿气态流逃逸点A点与气态流输入方向切面线L1的垂直切面线,L2:气态流输出段末端上内壁沿气态流逃逸点A点与L4的垂直切面线,L3::气态流输出段末端下内壁沿气态流流液点B点与L4的垂直切面线;L5:气态流输出段D3末端上内壁沿气态流逃逸点A点、异型喷头内壁内凸曲面凸顶点N点、气态流输入段气态流输入口内壁与气态流输出段末端上内壁气态流逃逸点A间的气态流远距点E点之间的切面线,L6:气态流输入段气态流输入口内壁与气态流输出段末端下内壁气态流流液点B间的气态流远距点F点、异型喷头内壁内凸曲面凸顶点N点之间的切面线,L8:气态流输出段末端下内壁气态流流液点B点沿下内壁向内的切面线;供液底盒:390,药液雾化室:391,药液流道:392,供液口:3922,动力气流输出口:153,动力气流输入口:154,供液顶杆:339,中空圆壁形结构:397,凸台:3971,槽道:3972,第一开口:335,第二开口:337;大盖:340,大盖内密封圈:341,大盖内凸台:342,搅拌桨:350,搅拌桨桨叶:351,搅拌桨涡流圈:352,搅拌桨与扩繁桶壳体连接件:353,轴筒部:3531,连接外凸缘:3532,搅拌桨外连轴承3541,搅拌桨内联轴承:3542,搅拌桨下轴承:3543,搅拌桨上密封:355,搅拌桨下密封:356,搅拌桨与搅拌桨电机连接下联轴器:357,搅拌桨上联轴器:358,搅拌桨电机:359,扩繁筒:370,扩繁筒左壳体:371,扩繁筒右壳体:372,扩繁筒上封头:373,扩繁筒下封头:374,扩繁筒左下封头:3741,扩繁筒右下封头:3742,扩繁筒壳体与搅拌桨连接件:375,环状倒T型卡钳结构的连接槽:3751,弹性倒T型凸缘:3752,镂空孔:376,左右壳体连接缝:377,隔筒:3781,隔板:3782,生物载体:379,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330,皮帽塞:331,供液组件内导柱:332,供液组件内弹簧:333,供液组件内导片:334,液位定位豁口:336,,限位导圈:338,顶杆:339,顶杆调节组件339X,顶杆滑动件:3391,顶杆移动螺杆组件:3392,顶杆滑动螺纹与顶杆滑动驱动电机连接轴承:3393,顶杆滑动驱动电机轴承座:3394,顶杆滑动驱动电机:3395,顶杆滑动驱动电机与底座连接支架:3396,顶杆帽套:3397,帽套内顶杆:3398,折叠式或杠杆式顶杆:3399,底座:100,控制面板:110,功能开关:111,定时器:112,进风栅栏:123,底盖:120,支脚:121,底盖螺丝柱:125,底盖定位件:126,底盖稳压电源防移位置:127,溢流孔:128,紧固螺丝柱:129,底盖扣手:122,风箱上外壳:130,贮液箱:300,多功能水箱:302,药箱或贮液箱扣手:310,电源插孔:141,电源线:142,控制线路板:700,离心风机装置:200,左风轮:210,右风轮:220,风机与电机连接体:230,风机蜗壳:240,风机电机:250,风机电容:260,底座风道:270,射流室装置:450,射流组件及固定件:451,射流口:452,高速气流或液流入口:453。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说明的是,本文中描述了关于本发明的各种方面、概念和特征的各种优选实施方式,但是这些描述不是本发明所有实施方式的完全或详尽的清单,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该些描述并不表明这些特征是必需的,排他性的。本申请示例性优选方法或优选结构的描述不应被解读为仅限于该种实施方式,除非本申请说明书明确陈述为该种情况。而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不同实施例以及各个实施例的不同优化手段、即便没有在同一实施例中阐述,也应该被理解成能够被应用于在这里描述的任何其它方面、实施例或者例子,除非与之不相容或在本文中被明确地排除在外,否则本申请所有没有穷尽的实施方式之间的组合或子组合都是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以下结合说明书及附图详细阐述本发明主旨及其优选实施方式。
概括而言,本申请为解决现有技术缺陷及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偏见,创造性的提出将现有技术中一直作为必要部件的固定吸液芯或旋转提液圈去除,而改为通过超声波振荡装置与动力气流的配合与优化实现结构更简单、操作更方便,施药雾滴更小,粒谱更集中,在施药目标物上沉积量更少、覆盖密度和分布质量更理想的集广谱、省药、省药液、省人工、环保、节能、使用方便、容易清洗等诸多优点于一身的低污染、低费用、可长期高效使用的更新型高效施药方法及施药装置:
说明的是:
1)本申请所述的超微药物颗粒是从微观的角度描述的,如无特别说明,本申请所述的药物颗粒、雾化粒滴、雾化药滴、药液粒滴等称谓与其具有相同的含义,而该些颗粒整体通常可称为雾化蒸汽、药雾流、云等,本领域对本申请该些技术术语的解读不应以严格的物理学上的科学定义进行区分。
2)本发明所谓的动力气流,是指至少能够将部分雾化药液粒滴携带走的气流,而本申请所表述的“利用该动力气流将所述雾化了的药液带走施加于施药目标所在的环境内”并不排除除动力气流之外还具有其他输送动力将雾化药液(雾化蒸汽)携带进施药目标所在的环境中。
3)本申请所述的“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是动力气流在将药液雾化所形成的超微药物颗粒携带向出口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气态流。
概括而言,本申请所请求保护的施药方法的技术方案整体如下:
一种施药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所采用的药物以可雾化的药液形式存在;
通过超声波振荡原理使所述药液雾化;
向所述雾化的药液提供动力气流,并利用该动力气流将所述雾化了的药液带走施加于施药目标所在的环境内。
一种施药装置,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结构:
雾化发生装置,其包括一可容纳药液并为其提供雾化发生空间的雾化室以及对所述药液实施雾化作用的超声波振荡装置,该超声波振荡装置的振荡元件被布置为与所述药液流体接触,以对所述药液实施振荡作用使其雾化;
气流输送组件,其包括气流输入组件和气流输出组件,其中气流输入组件在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不断的将所述药液雾化的同时,向所述雾化室不断的供应动力气流,所述气流输出组件将所述雾化的药液带走并施加于施药目标所在的环境内。
整体技术效果:
本申请所保护的施药装置和方法不是简单的将动力气流与超声波振荡装置结合,而是综合考虑了动气气流与超声波振荡装置结合的优点,通过两者的巧妙配合与优化,使两者相得益彰,实现有限资源最大最合理化的应用以及两个手段单独都不实现的综合技术效果:
1)利用动力气流的托浮力被超声波振荡装置雾化了的药液中颗粒比较大的液滴因重力而大量返回药液表面降低雾化效果,另一方面还利用动力气流对雾化药液粒滴的裹挟形成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该气态流使动力气流与雾化药粒之间以及雾化药粒与雾化药粒之间产生磨擦效应,很好地促进雾化药滴的破碎与蒸发,使施药雾滴更小,粒谱更集中,在施药目标物上沉积量更少、覆盖密度和分布质量更理想。
2)利用超声波振荡装置实现药液雾化,不但能够实现对药液的雾化作用,还会防止药液发生沉淀或凝絮作用,同时由于超声波振荡作用产生的雾化液滴粒径很小(通常为微粒子),非常适合动力气流地输送并与动力气流形成含有粒径更小的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
3)本发明将所施加药物适配成可雾化的药液再通过超声波振荡装置雾化并结合动力气流实现施药过程,使得所施药物无论是固剂还是粉剂还是悬浮剂还是药液剂还是油剂,无论其挥发性还是没有挥发性,无论是化学活性物还是生物活性物,也无论其是杀死或预防有害生物的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消毒剂、抗生素、免疫剂,还是促进农作物生长的微肥或调节农作物生长状态的生物激素,还是用于去除残留农药、超标二氧化硫、甲醛等有害物质的生物活性物,都能够实现高效的施药过程,施药装置的普适性大大增强。当然,本申请中所述的使药物在施药前以可雾化的药液形式存在,既可以是厂家出厂前已完成好的配置,也可以是使用者施药前自己完成的配置。
4)本发明在利用超声波振荡装置的振荡作用时,超声波能量有三种转换形式,一部分超声波能量使药液雾化并与动力气流形成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另一部分超声波能量使药液形成具有一定高度势能的药液柱,药液柱在下落到药液表面时还会由于对药液液面的冲击达到搅拌药液的目的,浪费的一部分超声波能量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会被用来提供药液的温度,有利于提高超声波振荡装置的雾化效果,实现有限资源最大最合理化的应用。
5)由于所施加的药物所含成分各异,有的含有某种或多种有效化学活性成分或组分,有的含有单种或多种矿物质成分或组分,有的含有单种或多种有效化学或生物活性的有机成分或组分,有的是含有复杂成分的天然植物体提取液,在超声波振荡装置的作用下药液表面可能会产生大量的泡沫从而影响超声波振荡装置的雾化效果,而动力气流的施加还会起到抑泡或消泡的技术效果。
6)本发明利用动力气流将雾化了的药液带走并施加于施药目标所在的环境内,由于动力气流对雾化药滴的携带,使得采用本发明施药方法的施药装置可以摒弃传统意义上的喷头通过气流携带被施加到施药目标所在的环境内,并以自由弥散的方式作用于施药目标,由此也使得本发明在没有喷头组件的情况下不但简化了施药装置的结构和人工成本,还使得现有常规施药装置需要依靠喷头来调节施药粒径的大小成为了历史,同时也使得由喷头堵塞、损坏、使用不当等原因造成的跑、冒、漏、滴等现象得到了彻底地根绝。不仅如此,还获得更好的施药效果,由于本发明是将药液雾化通过动力气流携带到施药目标所在的空间内释放,使得药物颗粒在施药目标所在环境内以自由弥散的方式作用于施药目标,获得全面立体、无孔不入的施药效果,同时由于气流的输送动力还可以实现更大的施药范围,且在施药目标物上的覆盖密度和分布的均匀性都远远好于现有技术,由此也使得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更适合在施药目标多、所占环境空间大的情形下使用。
7)由于上述1)-6)点优点的综合存在,本申请所提出的施药方法及装置形成的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雾滴粒径更小且粒径分布更均匀,且更容易被施药对象尤其是农作物吸收,降低了所施药物的无效沉积量。
下面结合本申请的附图:图1~图54,详细说明本申请的施药方法及施药装置。
一、有关施药方法
总的来说,本申请的施药方法,是先使所采用的药物以可雾化的药液形式存在,然后利用超声波的振荡能量将药液雾化,与此同时向发生雾化的药液提供动力气流,并利用该动力气流将所述雾化了的药液带走并施加于施药目标所在的环境内。
具体的,本方法各环节的操作如下:
(一)、使药物以可雾化的药液形式存在的实现
本发明所采用的药物形态上可以为固剂或粉剂或悬浮剂或药液剂或油剂;和/或在挥发性上具有挥发性或不具有挥发性;和/或在属性上为化学活性物或生物活性物;和/或在施药对象上为民用药物或是农用药物,优选的药物为农用药物,如微肥、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消毒剂、抗生素、免疫制剂、生物制剂中的一种,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生物制剂为有生物学活性的单种或多种单细胞生物(如微生物)或提取物或培养物或发酵物和/或有生物学活性的单种或多种蛋白质(如生物酶)或提取物或培养物或发酵物和/或单种或多种有生物学活性的单细胞生物和蛋白质或提取物或培养物或发酵物的复合体,也无论药物是固剂还是粉剂还是悬浮剂还是药液剂还是油剂,有挥发性还是没有挥发性,是化学活性物还是生物活性物,是杀死或预防有害生物的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消毒剂、抗生素、免疫剂,还是促进农作物生长的微肥或调节农作物生长状态的生物激素,还是用于去除残留农药、超标二氧化硫、甲醛等有害物质的生物活性物,只要可配成水性溶液或其它溶液可被雾化的药液形式存在,都可通过本发明的施药方法进行施药作业。
本发明所述的使药物以可雾化的药液形式存在,不但可以是厂家出厂前完成的配置,也可以是使用者施药前完成的配置,还可以在施药过程中完成。由于现成药物浓度比较高,即便现成的药物可以被雾化,但为保证效果,通常还是需要稀释一下,将药物配制成稀溶液的形态,以利于药液的雾化。
下面举例说明任何配制药物溶液:
例1:利用本发明使用0.3%苦参碱药液剂防治保护地黄瓜蚜虫。按0.3%苦参碱药液剂稀释500倍用量,即将4克0.3%苦参碱药液剂用清水2升稀释即可是可实现药液的配置。
例2:利用本发明使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防治保护地番茄灰霉病。按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稀释800倍用量,即将2.5克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用清水2升稀释即可是可实现药液的配置。
例3:利用本发明使用ZF-高效微生物对保护地番茄灰霉病使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后去除农药残留。按ZF-高效微生物稀释200倍用量,即将10毫升ZF-高效微生物用清水2升稀释即可是可实现药液的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发明点并不是在于药物本身的改进,也不是在于如何具体配置可雾化的药液,本申请所采用的药物完全可以是本领域所公知的药物,而超声波振荡装置的工作原理也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各种工作频率的超声波振荡装置在市场上都可以买得到,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结合自己所要使用的药物情况利用本领域所公知的技术手段及原理实现可雾化的药液的配置。总的来说,要求药液含有的杂质尽量少甚至没有为宜,且酸碱度不应过高,以免影响超声波振荡装置的雾化效果。由于这些化学原理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实施过程完全可以依据本领域所公知的化学常识选择合理的适于雾化的溶剂配置,这里就不针对所有的药物类型的药液配置进行全面详尽的说明。
(二)、有关利用超声波振荡装置将药液雾化的实现
1、超声波振荡装置的工作方式
超声振荡原理本身很简单。其对药液的雾化作用是通过超声波振荡装置与药液接触的振荡元件(如陶瓷换能片)实现的,具体工作原理是利用超声振荡元件向药液中发射超声波,利用超声波的振荡作用使药液被破碎产生直径为μm级的超微雾状液体微粒(通常3-10μm),由于生成的药物颗粒为超微颗粒,非常有利于施药目标吸收,尤其是农作物等植物生命体的吸收。而我们将其应用于施药装置中,还不仅仅是因为这一点,是看到了其振荡元件电子部分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对雾化的液体微粒有加温作用,加之药液在超声波的振荡作用下本身也会产生热量,从而特别有利于超微药物颗粒的形成及施药目标的吸收,这些效果使得超声波振荡装置在施药器械领域的应用具有有别于其他领域应用的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关于振荡元件对药液的振荡作用,本发明提出两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第一种方式,如图23所示,将超声波振荡装置装置设置在雾化室的外壁上,仅其振荡元件透过雾化室的壁的开孔与药液接触施加振荡作用。该种方式,由于超声波振荡装置是设置在容器的外部,不需要占用很大的容器内部空间,节省药液,且超声波振荡装置使用后,残余药液少,但这种实施方式由于要在容器的壁上形成与振荡元件数量对应的多个开孔,对容器的密封要求较高。
第二种方式,如图22所示,是将超声波振荡装置以一集成件形式设置于雾化室的内部,但是将其所有超声波振荡装置部件集成在一密封壳体中形成一集成件放置于药液中,而仅有振荡元件露出密封壳体与雾化室中的药液接触实施振荡作用。该种实施方式不必对容器开孔不涉及与容器的密封难问题,且由于采用密封壳体集成设计,也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及拆卸的方便性。
对于这两种方式,本申请以第二种方式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因为其没有第一种方式那么高的密封要求,不易造成容器的药物泄露,工作安全性较高。
2、超声波振荡装置的工作参数
虽然市面上有很多用于加湿器的超声波振荡装置,虽然这些用于加湿器的超声波振荡装置也可用在本申请的施药方法及施药装置中,但考虑到施药装置又不完全同于加湿器,药液的雾化难度要大于水,因此选择适用于施药装置雾化作用的超声波振荡装置的工作参数可以很好的控制雾化药滴的粒径尺寸及粒径分布均匀度,同时还可大大降低雾化药滴返回药液表面的无效量,由此不但可以提高超声波振荡装置的雾化效率和效果,还可以使得本发明不用于输入太多的输送动力就能将雾化药滴顺利的带走施加于施药目标所在的环境内。因此,我们建议将施药装置的超声波振荡装置工作频率选择得比加湿器所用的超声波振荡装置的频率稍大些,其工作频率被配置为在大于1.7MHz的频率下工作,优选其工作频率为2.0~5MHz,其中对于粘度较大的药液,频率稍微取得大一些,而对于粘度较小的溶液,如水性药液,频率可以选择小一些。
(三)、有关向发生雾化的药液提供动力气流,并利用该动力气流将所述雾化了的药液带走并施加于施药目标所在的环境内的实施与优化
本申请优选动力气流是空气流,因其提供最方便,控制也最简单,限制也最少。但若要实现一机多药目的,推荐采用药气流,如果这样的话施药装置通常还需设置一个额外的药气流形成结构,具体形成方式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实施的,如将药物蒸发成气体再与空气混合就可形成药气流。
无论是空气流也好,药气流也好,其对药液颗粒的输送动力可以来自于位于药液上游的风扇所产生的送风动力,也可以来自于位于药液下游的风扇所产生的引风动力,还可以是一射流器产生的引流效应,还可以是该些方式的结合或两两结合。无论是设置送风机也好还是引风机还是射流器还是这些方式的组合,都是有利于药液雾化的较佳方式,但更有利的,保证动力气流被引进装有药液的容器时药液能够流过药液表面不但会提高雾化效果还利于雾化药液被动力气流带走。为此,本申请优选的至少在靠近药液液面的位置处设置一动力气流的进口。
而作为更较佳的优选实施方式,至少在药液的上游设置一送风机,这样会更容易促进药液的雾化与输送,尤其是更能保证药液雾化粒径及均匀度的要求及节能效果,而对于送风机最好采用离心风机,进一步优选的,还可采用步进电机控制,以根据所施药量控制风速,使得本发明不但可以改善雾化效果还降低了能量费用。而进一步可优选的,在药液面的上方靠近施药口的位置单独或再设置一引风机或射流器还可进一步提高气流输送动力,不仅如此,当采用射流器输送时还具有其他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当设置射流器提供输送动力时,如图53所示,需要向射流器输入一高速压缩引气流,该高速压缩的引气流不但可以利用引流效应极大的促进药液的蒸发、雾化,还会极大的促进雾化药滴与气流之间的碰撞与混合,在高速压缩引气流作用下的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施加到施药目标所在的环境内可以极大的提高输送的距离,而优选的,该高速压缩气流可以选择高速压缩空气流或高速压缩药气流或利用上述动力气流同时产生引流效应,即当利用动力气流产生引流效应时,不但利用该动力气流的引流效应与雾化的药液形成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还利用动力气流的引流效应实现雾化药液向施药目标环境的输出。除此之外,该种方式更有利的是,还可利用高速压缩引气流的温度控制实现气态流的输出温度控制,而若采用这种实施方式,本申请优选采用高速压缩空气流,以便于温度的调节及防止温度调节过程中影响药性,但若为一机多药目的,可采用含有药物的高速压缩气体流。引气流的具体温度控制方式很简单,可在其流动路径上设置控温手段,也可在气源制备阶段控制温度。
无论是采用上述哪种动力气流及动力气流提供方式,最终本申请将药物以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方式施加到施药目标所在的环境内完成施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若进一步采用优选的如下之一或多种措施还会更加提高本发明施药方法的施药效果:
1、控制所生成的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输出温度
施药目标所在的环境温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冬天和夏天两个不同的季节,施药目标所在环境温度相差较大,而若能考虑到温差所带来的气流对流效应,可进一步提高施药效果。
由于春秋冬等季节是常规的蔬菜供应淡季,也由于保护性设施的外界温度较低,在需要进行反季节生产的保护性设施内,为保证反季节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需要,保护性设施内就需要保持在一定的临界温度以上的棚温,因此,提高或保持一定的棚温就需要增加其他的升温或保温措施,能够提供热气流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本发明提出如下的优化方法是:
在秋冬季特别是冬季,施药目标所在环境的温度相应较低,当施药目标所在环境的温度低于0~10℃时,优选动力气流高于环境温度,且差值在5~20℃范围内。为实现上述控制,可设置气态流输出温度检测手段和施药目标所在环境温度检测手段来实现气态流输出温度的控制。
具体的,控制气态流的输出温度使其与施药目标所在环境的温度相应的好处在于:当施药目标所在的环境的温度较低时,将具有相对较高的温度或热焓值的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施加于施药目标所在的环境内,会使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热气态流在施药空间内弥散,遇到相对较低温度或热焓值的施药对象时,会在施药对象表面快速、立体地形成药液冷凝薄膜,当时间达到0.5~3小时时,所形成的药液冷凝薄膜就成为施药作业时有效的药液薄膜层,当这一有效药液薄膜层持续1~2小时时,就会很好的实现施药目的。
具体的,控制所述气态流的输出温度的方法本申请优选采用如下手段:之一,控制动力气流的输入温度。
为控制动力气流的输入温度,最好为动力气流设置一控温手段,该手段可以是实现加热和/或冷却的手段,进一步优选的,该加热和/或冷却手段可以根据施药目标所在环境温度进行调节、控制加热量(既包括冷量也包括热量),当然,如果动力气流引自外界空气,而外界空气环境温度又满足于施药目标所在环境的施药温度需求时,动力气流可以不经任何加热或冷却过程,直接施加给雾化的药液,但优选的,将外界空气流引向送风机的过程中经过一加热区域,该加热区域优选为设有电器部件的风道,使得电器部件可获得冷却效果,而外界空气流可获得加热效果;优选的,该电器部件至少包括超声波振荡装置所需的稳压器;进一步优选的,控制施药装置所需的电路板及搅拌电机也设置在该风道中。
优选的,动力气流的温度范围选择在5~30℃之间。热气流温度太低(如﹤5℃)时,尽管对形成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的强度产生一些影响,但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到形成的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在相对密闭空间内的快速弥散和在施药目标物上的沉降速度;当温度过高(如﹥35或40℃)时,容易造成对温度较敏感的农药如具有生物活性物的生物制剂农药使其有效性受到影响。将热气流的温度范围选择在5~30℃之间,除考虑了上述的热气流优点外,还考虑了本发明的普适性而选择的合适范围,但实际使用时,如果是生物活性物的生物制剂农药,温度可以选择低一些,以免影响生物活性物的活性,如果是非生物活性物的生物制剂农药如化学农药的话,热气流的温度可以选择得高一些,甚至比30度还可以适当的高一些。
之二,当利用射流器提供输送超微药物气态流的动力时,可通过调节输入射流器的高速压缩引气流的温度调节最后气态流的输出温度,而当高速压缩气流为高速压缩药气流时,还可实现一机多药效果。
之三,在含有超微药物颗粒气态流的流出路径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能够发热的光源或一个或多个环绕气流路径的加热手段。通过加热或不加热调节气态流最后的输送温度。
优选的,在靠近气态流的输出口处,采用能够发热的光源,一方面可利用温度差效应及密度差效应使雾化蒸汽容易向上流动,甚至可以取消风扇的动力。由于密度差效应,小的上升暖气流会引起所夹带的蒸汽升高;而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光源使害虫产生驱光效应向施药装置靠近,如果施药装置能够同时再配以其它机械除害虫手段,如电网、粘网、粘板等,更使可以发热的光源产生一举多得效应。
之四,为所述药液设置调温手段。该种方法可以一定程度的改变气态流温度,还可以有利于超声波振荡装置对药液的雾化作用,提高药液的雾化效果。优选的采用间壁换热方式调节所述药液供液温度,以避免直接加热对药效可能造成的破坏;除加热手段外,还可为药液设置搅拌强度和/或搅拌方向可控可调的搅拌手段,一方面利用对药液的搅拌作用防止发生药液沉淀或凝絮,另一方面利用搅拌装置与药液的摩擦作用使药液升温。
2、使气态流输出到施药目标所在环境之前带电
该手段虽不是本方法的一个必要步骤,但采用这手段会很大的提高施药效果。为此,本申请优选的使上述形成的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在被施加于施药目标所在环境之前带电,优选的,使上述形成的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在被施加于施药目标所在环境之前带有OHˉ或O3-等负电荷,优选的,该带电过程可通过等离子或负离子发生器实现。
3、施药目标及其所适用环境的优化
本发明优选适用于相对封闭的施药环境,如农作物生长用保护设施或农产品储藏用冷库、保鲜库、气调库或农产品养殖用圈舍、公共办公或私人居住场所、交通工具等相对封闭环境一般都符合这要求,而对于本发明的施药目标并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即可以是确定施药目标,也可是不确定施药目标,而所述不确定施药目标可以是无固定形态的空气,如房间的甲醛处理,而所述确定施药目标为封闭环境内有固定形态的无生命体和/或有生命体,如农作物或农产品或农业设施等,如对农作物或农产品或农业设施的除虫和/或除病和/或除残留农药和/或消毒防疫和/或生长发育调节等。但就效果而言,本发明在农业领域尤其是农作物生长用保护设施或农产品储藏用冷库、保鲜库、气调库或农产品养殖用圈舍等农场所的施药效果最为显著,相比现有技术最有优异性。
二、有关施药装置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本申请依据上述施药方法做成的施药装置及其优选实施方式。
在此说明的是,本申请在前面部分所描述的施药方法以及各种优化手段所取得的技术效果同样也体现在本发明所提出的施药装置。在不违背发明主旨的情况下,本申请在施药方法实施方式部分所描述的技术效果同样也体现在本施药装置的相应部件或结构上,因此为避免过多的重复性描述,本申请更多的是从装置的结构设置角度出发阐述如何实现上述施药方法及其技术效果,而施药方法部分描述的技术效果同样适于本施药装置部分所描述的相应结构。
如图1、图2所示,本申请的施药装置,整体上包括以下几部分:
雾化发生装置:其包括一为药液提供雾化发生空间及气流输送通道的雾化室391以及对所述药液实施雾化作用的超声波振荡装置360,该超声波振荡装置具有被布置为与所述药液处于流体接触关系的振荡元件,以对所述雾化室中的药液实施振荡作用使其雾化;
气流输送组件:其包括气流输入组件和气流输出组件,其中气流输入组件在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360不断的将所述药液雾化的同时,向所述雾化室391不断的供应动力气流;气流输出组件,将所述动力气流与所述雾化药液形成的气态流带走并施加于施药目标所在的环境内。
虽然上述构成部分可制备成几个相对独立的模块以功能相互关联,但为便于操作与使用,本申请优选的将药液雾化发生装置、气流输送组件制作成一便于移动和携带的紧凑的整体装置。下面结合附图详细阐述各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施药装置的结构设置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从整体结构来看,本实施例施药装置整体呈一紧凑的组合结构。其中,雾化发生装置的雾化室391被设置在施药装置的大致中间位置,用于提供药液雾化并形成超微药物颗粒气态流的空间与场所,而超声波振荡装置360则以集成件的方式设置在雾化室391内部的底部。为使施药装置的结构紧凑,气流输送组件分为动力气流输入组件和含有药物颗粒的气流输出组件(简称气流输出组件)两大部分,其中动力气流输入组件包括一内设有送风机200的风箱130,其设置在雾化室391的左侧,所提供的动力气流通过与其邻接的雾化室391左壁上的动力气流输入口154输入雾化室391内,而最终在雾化室391生成并输出的含有药物颗粒的气态流则由设置在雾化室391顶部的气态流输出口420处的气流输出组件送出施药装置外。为有利的控制供入雾化室391的药液量以保证雾化量及雾化效果,本实施例还在雾化室391的与风箱相对的另一侧,设置一贮液箱300,该贮液箱与雾化室391之间设置有流道及药液定位供液装置以保障并控制对雾化室391的供液,使用时药液先注入贮液箱300再由雾化室391右壁上的待雾化药液的输入口供入雾化室内。尽管该贮液箱300并不是必须的比如可替代的通过一供液管直接从施药装置外向雾化室391供应,但这种结构看似简单实质在使用中需要外引供液管操作很麻烦也不利于施药装置的整体自动控制,因此本实施例优选的设置一贮液箱以保证对雾化室391可控的供液。
本实施例优选动力气流为空气流。针对该种气源,现有技术都是采用专门的加热设备为其提供热量使其具有一定温度以保证雾化效果。但本实施例,优选的在风箱的底部设有一与风箱流体连通的底部风道270,该底部风道以底座形式设置整个施药装置的下部,一方面可用于支撑风箱、雾化室391等部件;二来,其内部被用来设置超声波振荡装置的稳压器及贮液箱搅拌装置的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的电控元件及电路板等工作时产生废热且需要散热的电器部件,将该些运行时会需要散热的电器部件设置在底部风道中,不但使该些需要散热的部件获得良好的散热,其废热还可加热被吸入到底部风道中的空气从而提高动力气流的输入温度,使本施药装置不但可以提高雾化效率、改善超微药物颗粒气态流的生成及施药装置的施药效果,还可以获得很好的节能效果以及使本施药装置的整体结构及工艺变得更为简单。
下面结合附图,针对本实施例的上述结构做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一)、关于雾化室:
如图1、图34、图13~图15所示,为便于超声波振荡装置360的拆卸与雾化室391的清洗,本实施例优选的将雾化室加工成为上下两部分构成的分体结构,其中下部分为上开口的供液底盒390,上部分为导流罩410,两者可拆卸的上下结合在一起提供药液雾化及形成超微药物颗粒气态流所需的空间。该空间不宜过小而应提供足够的流程使雾化了的药液颗粒不是与气流一混合就被送出,而应可以使动力气流与雾化药液的雾化颗粒充分混合形成所含药物颗粒粒径更小更均匀的气态流,但也不应过大,以防止一些雾化了的药液颗粒因为在容器内的流程过长而大量返回药液表面影响超声波雾化装置的雾化机施药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34所示,在雾化室的供液底盒一侧壁形成待雾化药液的供入口392,以使待雾化药液流入供液底盒390内391的位置供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360作用发生雾化;在供液底盒的另一侧壁上设有动力气流输入口154,以供动力气流进入雾化室内将所产生的雾化药雾及时带走并形成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在导流罩的顶部设置气态流输出口420,以使气态流流出雾化室。
本申请通过上述对雾化室的药液供入口、动力气流输入口、含有超微药物气态流的输出口以及与最佳的药液液面的相对设置关系以及气态流的输出口的轴线与动力气流输入口的轴线之间的角度这些参数的设计,没有简单的将其赋予药液及气流的输入与输出功能,而是综合考虑了动气气流对药液雾化质量及气态流形成及输出效果的影响,通过参数的配合与优化,为动气气流与超声波振荡装置的雾化作用提供了更相得益彰的结合,实现有限资源最大合理化的应用以及单独手段均不实现的综合技术效果。
对于本申请上述的雾化室,本申请还创造性的提出如下的进一步改进,使得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可取得更为显著的技术效果:
1、关于供液底盒的设置
在实际农业生产中,药的种类比较繁杂和多样尤其是农药,在每次施药结束后,为了提高下次使用的效果和安全,都需要对施药装置进行必要的清洗,但受施药装置结构的限制,这一过程很难达到所要求的实际效果优选的,为此本申请将供液底盒进一步优化设计:
如图34、图1所示,本实施供液底盒还被改进为一梯形结构,与导流罩配合的部分位于梯形结构的下部,下部的内壁面形成一凹腔391,用来作为设置超声波振荡装置及容纳雾化所需药液的室391,而由下部向上延伸到一较高位置的台阶上部与贮液箱300的底部配合,一方面用其支撑贮液箱及提供贮液箱及其部件所需的安装空间,一方面利用其内壁面形成与下部凹腔391连通的供液流道392以将贮液箱中提供的药液供给雾化室流入供液底盒超声波振荡装置所在的凹腔391中;优选的,所述供液流道为具有一定坡度的光滑流道。
进一步的优选,如图34所示,为使药液能够方便、可控地从贮液箱流入雾化室超声波振荡装置所在的凹腔391中,在上述连通贮液箱与供液底盒的流道392上,设有用于控制贮液箱300与流道392连通或关闭的顶杆339,当贮液箱落座到供液底盒的上部的底面上时,该顶杆339用于打开贮液箱300,使其药液向流道流出(具体顶杆如何控制贮液箱药液300药液的输出在后面贮液箱部分将详细阐述)。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本申请优选的在贮液箱300中设置一电力驱动的搅拌设备350,为能够以简单紧凑的结构实现搅拌设备驱动部件的安装,供液底盒上部内壁面与搅拌轴相对应的位置,向上隆起形成一中空圆壁形结构397,如图34、图52所示,搅拌设备的转轴下部或与转轴连接的联轴器可至少部分设置在中空圆壁形结构397内与驱动电机359驱动连接,如此设计一方面节省了搅拌设备驱动机构的设置空间,另一方面还使得转轴穿出供液底盒的位置处于一个较高的位置,从而防止药液从供液底盒的转轴穿出处泄露。
优选的,如附图34所示,本实施例供液底盒上部内壁面还在中空圆壁形结构397的外周形成一较低于中空圆壁形结构上端面的凸台3971,凸台的外周形成一与流道连通的槽道3972。进一步优选的,将槽道和流道的最低位置均设计为大于雾化室供液底盒的最高工作液位面,中空圆壁形结构397的上端面高于圆形槽道的最高位置。
如此凸台的设计可获得如下技术效果:
⑴、贮液箱的底部外壁面、供液底盒的上部、底座的上部结构形状相应:
形成在供液底盒上部内壁面的槽道3972和凸台3971可用作贮液箱的安装限位结构,与该结构相应的,贮液箱的底部形成一与该凸台对应的凹部和凸部,当贮液箱安装在供液底盒的上部时,贮液箱不会轻易发生摇晃和被碰倒;优选的,如图36~图42所示,设于贮液箱底部的大盖结构与该槽道3972和凸台3971对应配合,位于大盖内的搅拌桨上连轴器358可伸入供液底盒390的中空圆壁形结构397中与搅拌桨电机连接的下联轴器357连接与配合,而大盖盖体内壁与大盖内的搅拌桨上连轴器358外壁之间的空腔可以将供液底盒390的中空圆壁形结构397纳入其中;同样,安置供液底盒位置的底座位置与供液底盒相呼应地具有一略细的圆壁形结构,与搅拌桨电机连接的下联轴器357位于其中,当供液底盒安装在底座上时,供液底盒390的中空圆壁形结构397刚好可以将底座上的略细的圆壁形结构纳入其中;这样,即使大盖密封出现漏液,漏液也仅存在于供液底盒中空圆壁形结构397外,最多也仅在底座上的略细的圆壁形结构外,存在于供液底盒中空圆壁形结构397外的漏液沿凸台3971和槽道3972流入供液底盒的药液流道392处进入雾化室,存在于底座圆壁形结构外的漏液流入供液底盒391位置正下方的底座位置中被收纳,几道措施可有效防止漏液进入搅拌桨电机或底座风道内。
⑵、利用凸台3971的设置使供液底盒内壁面在凸台外周形成环形槽道3972及供液底盒上部内壁面向环形槽道的降低,可将凸台3971上的药液收集到槽道中统一由流道送进雾化室内,以防止药液不能充分流进供液底盒下部的凹腔中而滞留在供液底盒的某些死角造成药液的浪费。
⑶、由于搅拌器驱动轴从供液底盒的伸出位置具有较高的高度,能够有效防止药液从搅拌器转轴与供液底盒配合的转动间隙处因密封不严而泄露,从而大大降低了密封压力。
对于上述中空圆壁形结构、凸台、槽道、流道,若进一步进行如下优化设计还可获得更好的技术效果:
如图34所示,将位于槽道外周的供液底盒内壁面设计为逐渐向槽道降低,而槽道也向流道入口逐渐降低,流道也向雾化室的供液口3922逐渐降低。如此,通过药液流动方向位置高度的降低可使无论是供液底盒被控流出的药液还是由于密封不严等原因渗漏流出到供液底盒上壁面上的药液,都能被充分的送进供液底盒的下部被用于雾化,从而避免了药液供给过程中所产生的积滞现象,既避免了药液的浪费,也减小了清洗工作。而进一步优选的,将槽道和流道的最低位置均设计为大于雾化室供液底盒的最高工作液位面,中空圆壁形结构397的上端面高于槽道3972的最高位置,进一步达到有效防止药液进入机器内部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的供液底盒不但构成了雾化室的底部,还通过台阶状延展到贮液箱的底部,并在其内壁上形成与贮液箱流体连通且具有位差的流道以及与流道有位差的槽道,使得贮液箱药液可容易的从较高位置的贮液箱向较低位置的供液底盒的凹腔流进,也使得可能产生在流道外的药液能够通过位于凸台外周的槽道的流进流道中与供液一起流进供液底盒底部的凹腔中。加之供液底盒延展在贮液箱、雾化室这些运行中容易产生药液外流的底部,使得供液底盒犹如一道屏障和接盘,有利防止了设置在其下面的部件(如搅拌电机等关键部件)被药液弄脏,甚至造成电机的短路,也使得本施药装置能够仅仅通过供液底盒的简单拆卸就非常容易的进行清洗,因为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农药的种类比较繁杂和多样,在每次施药结束后,为了提高下次使用的效果和安全,都需要对施药装置进行必要的清洗,但受施药装置结构的限制,这一过程很难达到所要求的实际效果,而本申请供液底盒这一设置,以提高实际施药效果和方便实际使用者的操作,施药作业后清洗时只需将供液底盒取下即可,而不必将整个施药装置全部抱起来清洗仅需要清洗下供液底盒就可以了。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供液底盒的上述设置,如果不考虑供液底盒有利清洗的技术效果,实际上可取消供液底盒,而直接利用底座(本申请将底座优化为底部风道)上顶面形成供液底盒的类似结构,如设置超声波振荡装置及雾化药液所需的凹腔(如图1所示)也是可实施的,但这样会给产品的清洗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当需要对雾化室底部及各部件进行清洗时,需要将整个底座或整个机器搬起进行清洗,使用非常不便。而供液底盒这一看似极其简单的结构设置,却使得本申请的供液底盒具有了一举多得的显著技术效果,可谓小改进大收益。
针对本申请上述两种可实施方式,本申请还可提供另一实施例,如图34所示,底座(本申请将底座优化为底部风道)上顶面形成与上述供液底盒外壁全匹配的结构形状,使供液底盒与底座(本申请将底座优化为底部风道)的上顶面能够吻合的匹配在一起,犹如一个拷贝件贴合在底座的上顶面上,不但整体结构更为简单紧凑,还进一步提高整体装置防脏易清洗的效果。
2、关于导流罩的设置:
如图1、图10~图17所示,为方便超声波振荡装置的设置及更换清洗,导流罩由左右两半壳体可拆卸的装配在一起,使导流罩具有可拆卸的方便灵活性。进一步的,如图10、图13及图14所示导流罩还优化为双层结构(外壳体为411,内壳体为421),如此可在不改变外观与影响其他结构配合的情况下,利用其内壁形成光滑的流道,优化雾化药液及气态流的生成与引出效果,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将导流罩的内壳体的前后壁设计为弧形内壁并使得导流罩的内壁向上部气态流输出口收敛,一来减小流动损失,二来增大气态流的输出动力;进一步优选的,导流罩的内壳体上还形成导流孔4211,如图14所示,使得从左右壳体结合位置逸出到内外壳体之间的药雾液化所产生的药液被重新引回雾化室内进行雾化。
进一步优选的,本申请为使导流罩为药液提供雾化更充分并能被动力气流高效携走且充分混合的空间,本实施例优选的,如图13~图15所示,导流罩从下向上优选的分为三段:封液段471;雾道段472;出雾段473,而为防止导流罩410与供液底盒的结合处产生药液外流,导流罩410封液段471形成一收紧口插进供液底盒内部并与供液底盒内壁紧贴,这样不但防止漏风,也使得即便有药液溅射在导流罩上也可以留到供液底盒中而达到防止漏液的技术效果,优选的,插入深度在15~30mm之间为宜。
上述雾化室的药液供液口3922设置在封液段,动力气流的进气口154设置在封液段与雾道段之间,动态气流输出口420设置在出雾段的端口。
需要说明的是:导流罩虽然从物理结构上为雾化室的构成部分并贡献了药液雾化所需的空间,但其实际上其也具有气流输送装置的作用,为药雾的输送及气态流的生成及送出提供了流动空间及输送通道,鉴于导流罩的这些作用,本申请还对导流罩增加如下的改进:
⑴、消沫肋441的设置:如图13~图15所示,在导流罩410内壁优选的雾道段形成有消沫肋441,不但可减少或消除超声波振荡器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气泡或泡沫,从而减弱因气泡或泡沫对超声波振荡器对药液雾化量和雾化能力的干扰和影响,也有助于工作结束时因气泡或泡沫造成对剩余药液残余量的影响;同时还可以对雾化流、动力空气流起到引流作用,防止药液外流。
优选的,消沫肋大致沿导流罩纵向设置,这样不但能更好的实现上述效果,还不至于增大气态流引出的阻力。进一步优选的,消沫肋的肋顶为尖顶,会使消沫肋的消沫效果更好。
⑵、导流梳442的设置:如图13所示,在导流罩设置有动力气流输入口的侧壁(与风箱相邻的左壁)上不但形成有消沫肋441,还在动力气流输入口的气流流出方向,设置有导流梳442,该导流梳由水平导流梳部分4421和竖向导流梳部分4422构成,具体如图13所示,水平导流梳部分4421从导流罩的动力气流输入口的上方向雾化室内横向伸展一定长度,优选20~35m处,再向供液底盒下方弯折延伸形成竖向导流梳部分4422,如此可获如下显著技术效果:
第一,利用导流梳将动力气流输入口分隔成几个小的动力气流输入口使得动力气流被均匀的送进雾化室,可防止动气气流动量过大进风吹倒超声波振荡药液柱造成超声振荡能量的无故损失,也大大降低了无效雾化量(超声波振荡装置来不及振荡就被动力气流裹挟带出,但最终大多因雾滴太大而返回雾化室或沉降到施药装置附近未能到达施药目标),从而有效提高了本发明施药装置的雾化发生量及能效比。
第二,导流梳所形成的水平导流梳部分及竖向导流两部分不但可以起到引导动力气流的作用,还可以防止动气气流动量过大进风吹倒超声波振荡药液柱,从而减少了超声振荡能量的无故损失,也大大降低了无效雾化量(超声波振荡装置来不及振荡就被动力气流裹挟带出,但最终大多因雾滴太大而返回雾化室或沉降到施药装置附近未能到达施药目标),有效提高了本发明施药装置的雾化发生量及能效比。
对于上述导流梳结构还进一步优化的是:
如图13所示,为减小不必要的流动阻力损失,优选导流梳442的宽×高=20~35mm×17~55mm之间,优选的宽×高=25mm×27mm,导流梳的竖向梳齿宽度大于水平梳齿宽度。
导流梳的梳齿尤其是竖向设置的梳齿上还进一步优选的也形成消沫肋441。
⑶、阻液堤443的设置:如图13所示,导流梳竖向导流梳部分的末端还形成一阻液堤443,连接在各个竖向导流梳齿的末端,以防止施药装置在不平衡工作状态时出现药液倒流造成机器内部滴药液或渗药液现象的产生,同时还可通过连接在导流梳末端提高导流梳的整体强度。
⑷、突尖部445的设置:如图13所示,阻液堤443的末端还形成有多个向下的突尖部445,不但可以加强导流梳的导流作用,还对药液雾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泡沫具有刺破作用,从而大大降低本施药装置雾化过程中泡沫的产生,防止雾化药液因产生大量泡沫不规则地进入机器内部造成滴药液或渗药液现象的产生,可谓一举多效。
上述的导流梳、阻液堤、突尖部的设置,可以一体形成,也可以分别形成,优选的是一体形成。另外,在阻液堤的作用通过规范操作者及其它控制手段来保证的情况下,可以取消阻液堤,使导流梳的各个梳齿之间分开不在末端设置阻液堤,这样不但使导流梳各个梳齿对动力气流具有很好的分流、引流作用,还可以使各个梳齿具有很好的导液作用,使导流罩壁上产生的液滴可容易的导引进导流梳下方的供液底盒中,而可优选的在各个梳齿末端还可形成向下的突尖部,使其不但能有利的将其上的药液引进其下方的雾化室底部的供液底盒内,还可以对雾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泡沫具有刺破作用,具有很好的消沫效果,产生一举多得之效。
另外,对于导流梳的水平导流梳部分和竖直导流部分还可以整体形成一弧状结构,或取消水平导流梳部分如图14所示直接将竖直导流梳部分形成于导流罩的气流输入口,由输入口上沿向下伸展。
⑸、阻沫网449的设置:如图16、图17所示,当溶液中含有各种单种的或复合的农药成分、消毒剂成分、有机或无机成分时,在受到类似搅拌作用的外力作用时,就可以产生各种规格和大小的气泡或泡沫,从而严重影响实际使用效果或严重影响机器的安全稳定性能。为此,如图17所示,本申请还可以在雾化室的内壁面前设置一可拆卸的独立部件——阻沫网449,该阻沫网的表面形成有众多的1~3×1~3mm2规格的小网格,优选将其设置在雾化室的非动力气流入口所在壁的其他壁上,如雾化室的前和/或后内壁和/或与动力气流输入口相对的侧内壁前。具体的固定方式可通过卡接、插接、螺钉固定等可拆卸方式设置在雾化室的内壁上,也可以卡接、插接、螺钉固定等可拆卸方式设置在位于雾化室底部的超声波振荡装置上。无论采用哪种一方式,如图16、图17所示,阻沫网449通过其上众多的1~3×1~3mm2规格的小网格可以将该种气泡或泡沫有效阻挡在供液底盒区域内,防止气泡或泡沫被风力裹挟下从机器的任意结构缝隙处逸出机外造成药液的外溢,将其对机器的安全稳定性能的可能影响和威胁降到最低程度,进而提高实际使用效果。
最后还需说明的是:
1)对于本申请而言,上述一些部件是属于雾化室还是属于下面描述的气流输送组件的结构,并不是绝对的,如导流梳、动力气流输入口、气态流输出口、导流罩的一些改进结构从物理位置上看都是形成在雾化室的壁上,但从其功能作用上看,却主要体现在改善动力气流的输入及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的生成及输出上,因此该些部件从功能看将其视为是气流输送装置的结构也是可以的。
2)水平、竖向这些方向技术术语,不应被理解为绝对的,而应将其理解为总体上大致水平、大致竖直的含义。
(二)、超声波振荡装置的优化
为能不断形成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的效果,本发明放弃了现有技术以多孔性材料为载体的提液装置。因为我们试验发现,当在施用溶解性相对较差的农药物种时,未溶解的部分药物微小颗粒容易被多孔性材料的微小孔隙所阻挡,会造成部分农药的无故浪费,也会影响到施用农药的实际效果,其优点反而变成了缺点。同时,由于各地具体条件的不同,药液质差异很大,长时间使用,药液质硬度高的地区,容易出现药液碱堵塞多孔性材料载体的提液装置的现象,一方面在使用上增加了麻烦和工作量;另外,当施药结束后,在施药装置的进一步清洗上,也会容易出现清洗不彻底、容易损坏该部件等弊病。
而利用超声波振荡装置可以同时实现药液雾化、升温和药液搅拌的目的,具有一物三效的使用效果,即一方面使药液被雾化,一方面吸收超声振荡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加热药液促进雾化,一方面利用超声波的振荡作用及不断形成和落下的液柱实现搅拌作用,具体的效果由于在方法部分已经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具体描述下关于超声波振荡装置结构部分的改进。
1、超声波振荡器本身结构的类型及优化
本申请利用超声波振荡原理实现药液振荡雾化的装置为超声波振荡装置,其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超声波振荡器,而每个超声波振荡器又包括超声波振荡元件(常见的如陶瓷换能片)、散热部件、控制电路等部件。本申请优选采用将该些构成部件都集成在一个密封壳体中唯超声波振荡元件与所工作药液接触的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以适应药液这一不同于水的使用对象。
但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的内部构成方式,其可以是设有多个超声波振荡元件并将所有振荡元件、散热部件、驱动和控制电路等部件全部集成在一起的一个大超声波振荡器,还可以是内部包括一个或多个超声波振荡元件的模块化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而每个超声波振荡元件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由上述陶瓷换能片、散热部件、驱动和控制电路等部件构成的一个完整的超声波振荡器,也可以是仅包括振荡元件和散热部件的振荡单元(注意此处不能与前面关于底部风道的设置冲突)。无论怎样的内部构成方式,使用时优选以卡槽、卡扣或螺丝等可拆卸方式固定在供液底盒390的底部。
使用时,可将超声波振荡装置直接设置在药液中或设置在药液容器的壁外(本实施例是供液底盒)但都保证超声波振荡元件(如陶瓷换能片)与待雾化的药液接触(本实施例优选的是设置在容器内的药液中)。运行时,与药液隔离的驱动和控制电路在通电后会产生与陶瓷换能片谐振频率相一致的驱动电压,该电压将被施加到电陶瓷片上使其产生振荡能量。振荡能量在药液中沿着与陶瓷换能片表面垂直的方向传播,这一向上传播的能量使药液面隆起一个个药液柱,药液柱的顶端产生大量微小的张力波,使得隆起药液面的表面张力大幅度的减小,从而形成许多雾化状的微药液粒子,由于陶瓷换能片的工作振荡频率在超声波的频率范围内,所以称其为超声波振荡雾化。而优选的,药液的深度最好保持在20~60mm的药液深度,在该深度下药液面隆起的药液柱高度大致在60~100mm的高度,有利于药液的雾化及气态流的生成。
现有技术中超声波振荡器通常应用于空气加湿领域,由于水和药液在比重、容重、电导率、电解率、粘度、酸碱度等方面都有较大的不同,因此,本申请在利用其进行施药时并未将其简单的应用于施药装置领域,而是进行了与其药液对象相配的改进。除上述集成式超声波振荡器的改进外,本申请还创造性的发现超声波振荡振荡元件的数量优化对施药装置的能效比的提高也起到很好的作用。
2、超声波振荡振荡元件数量的选择
经过大量的田间试验,可以得到每机超声波振荡装置的振荡元件数量、施药时长、相对密闭环境湿度、植物叶片正反面吸收、防治效果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加以优化。
试验结果见表一。
表一不同数量的超声波振荡元件与施药时长、相对密闭环境湿度、植物叶片反面吸收效果、防治效果之间的关系
从表一可以看出,每台机器的超声波振荡元件数量与施药时间的长短呈正比,即每台机器超声波振荡装置的振荡元件数量越多,雾化率越高,施药时间就越短;而施药时间与防治效果、叶背吸收率之间则呈抛物线型关系,即当施药时间在1~2小时范围内时,施药时间越长,防治效果和叶背吸收率则越好,并达到峰值,当施药时间超过2小时时,防治效果和叶背吸收率则随施药时间的增长而降低;施药时间与大棚湿度呈正比,即施药时间越长,则大棚湿度越高。因此施药时间以2小时左右为最佳,此时相对密闭环境内的空气湿度增加不大,基本与闭棚后棚内的空气湿度相当,而植物叶片叶背面的吸收效果和防治效果则均为最佳,因植物体地上部的吸收主要以叶片吸收为主,而叶片吸收则又以叶背吸收为主,因此,叶背吸收的高与低则与整个防治效果的好与坏直接相关。
从表一也可以看出,每台机器可集成的超声波振荡装置360的振荡元件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配置,以综合性价比为标准,以每机超声波振荡装置的振荡元件数量为3~10个为较佳的数量,尤为较佳的是6~10个,雾化率以大于3.0kg/小时为佳。这样,一方面可以快速地形成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强度,进而提高施药效率,一方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能量及药液浪费。
3、超声波振荡装置的设置方式
无论超声波振荡装置360采用何种设置方式,对药液的雾化作用都是通过其振荡元件366对药液实施雾化作用实现的,如圆盘形状的陶瓷换能片是目前市场上超声波振荡装置常采用的振荡元件形式。而无论超声波振荡装置是采用多个独立的超声波振荡器还是采用一个集成式超声波振荡器,只要保证其振荡元件与药液接触,就可以使药液发生雾化作用。但对于超声波振荡装置设置在容器内直接与药液接触的方式来说,超声波振荡器最好选择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以便于清洗和控制药液。的结构形式可优选与其设置方式相配具体的,本申请超声波振荡装置优选以下这两种实施方式实现:
(1)、超声波振荡装置第一种设置方式:
如图23所示,将超声波振荡装置由一个超声波振荡器或由多个独立的超声波振荡器单元组成,设置在供液底盒的壁上,仅其振荡元件/陶瓷换能片透过供液底盒壁上的开孔与供液底盒的药液接触施加振荡作用。
具体的,如图23所示,在供液底盒的底壁上形成3~10个位于较低位置的开孔,或属于同一个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或属于不同超声波振荡器的3~10个超声波振荡元件(部分由于投影关系未示出)被设于供液底盒的底壁上,透过该些开孔与供液底盒中的药液接触并实施雾化作用,而其下部分则优选的位于底部风道中或能够与底部风道流体接触。进一步,为防止超声振荡能量在药液中的无序传递所造成的能量损耗,供液底盒的底壁上还形成隔断(如图23所示),但为保证药液在供液底盒内的流通效果,所谓隔断并不是完全隔断,而是在隔断上开有流通孔,使得各个振荡元件所对应的振荡区域之间的药液还能有一定的流通;
上述实施方式,可带来如下技术效果:
1)由于超声波振荡装置是设置在供液底盒的外部,非常便于超声波振荡元件的拆卸和更换,还便于根据需要启动超声波振荡器的个数。
2)超声波振荡装置可容易的设置在供液底盒的较低位置处,使得本装置不需要维持很高的药液液位,雾化效果好,且施药结束后无效药液量少。
3)超声波振荡装置非工作部分可设置在底部风道中,不但使超声波振荡装置得到良好的冷却,还使超声波振荡装置工作时所产生的废热被利用加热从底部风道供入风箱中提高动力气流的输入温度。
但上述方式的不足是对超声波振荡装置与供液底盒之间密封的要求很高,如果密封质量不好,容易造成药液泄漏。为此,本申请还提出第二种密封要求较低的实施方式:
(2)、超声波振荡装置第二种设置方式:
如图22所示,选择一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将其置于雾化室的供液底盒的内部的药液中使药液将其完全覆盖,且仅振荡元件如陶瓷换能片露出密封壳体与雾化室中的药液真正接触实施振荡作用。整体结构如下:
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360包括密封壳体360、液位控制件361以及3~10个超声波振荡元件366,该些振荡元件露出密封壳体与药液接触。
可见该种实施方式不必对药液容器开孔,不涉及与药液容器的密封难度问题,结构简单容易操作,且由于采用密封壳体集成设计,因此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及拆卸的方便性。但这种方式,由于整个超声波振荡装置设置于供液底盒内部的药液中,势必要求较高的液位才能保证超声波振荡装置的正常工作,且施药装置结束后容易残留药液,需要经常的清洗且也造成药液的浪费和药液资源的浪费。
(3)、超声波振荡装置的其它优化措施:
当超声波振荡装置被可拆卸的设置在供液底盒的内部的底部时,在所述供液底盒中沿液位高度方向上设置有导杆,使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其密封壳体可以滑动地安装在该导杆上,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供液底盒中还可以对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的密封壳体设置有增大或减小浮力的措施,以方便选择在不同目的和条件下对超声波振荡装置的使用方式。
(三)、控液稳效装置及其优化:
为解决上述超声波振荡装置第二种实施方式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特别针对第二种超声波振荡装置实施方式的改进,即设置一控液稳效装置430与超声波振荡装置配合工作,如图18~图21所示。此举不但能大大提高上述第二种超声波振荡装置设置方式的雾化效率,还能有效降低施药装置工作结束后的剩余药液残余量,从而实现真正的节能减排目的并使施药装置具有容易操作的简单结构。
如图18~图21所示本申请所提出的与设置在药液容器中的超声波振荡装置进行适配工作的控液稳效装置430如下:
1、控液稳效装置430的整体结构及基本工作原理:
——其包括一罩体,该罩体由顶壁431和外周壁4331围成一向下开放的腔体,用于罩在超声波振荡装置的上方;
——所述罩体的顶壁形成有与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的振荡元件数量及位置对应的开孔,如图25所示,每一开孔的下方由所述顶壁的内壁面向下延伸形成一两端开口的直通式筒体,如图19~图21所示,该筒体用于罩在与其对应的振荡元件的外周,由其两端开放的内腔构成其相应振荡元件的稳效腔432;
——所述筒体的外壁面4321与所述罩体外周壁的内壁面4331之间的腔体构成控液腔4330,所述控液腔为上端封闭的腔体,其顶面由所述罩体顶壁的非开孔区域构成,;
——所述罩体外周壁4331的下端面435与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的上端面之间形成一个或多个缝隙用作所述控液腔4330的控液缝隙434;
——如图22所示,筒体的下端面与所述振荡元件的外延面364之间也形成一个或多个缝隙用作所述稳效腔4320的供液缝隙4323;
——所述稳效腔供液缝隙的最高位置低于或等于所述控液腔控液缝隙开口的最高位置。
上述的控液稳效装置430是根据连通器原理和虹吸现象而设计的,具体的工作原理是:
如图52所示,当贮液箱300被打开向雾化室的供液底盒390提供药液时,药液首先流入控液稳效装置430及超声波振荡装置360与供液底盒390之间的空隙内,当药液先行充满控液稳效装置430及超声波振荡装置360的四周且药液液位达到略高于控液稳效装置430的控液缝隙434时,药液同时也通过控液稳效装置430上的控液缝隙进入控液腔及稳效腔中:
由于控液腔4330是控液稳效装置顶壁431的非开孔区域与控液稳效装置430的周壁(也即控液腔壁)4331以及直通筒外壁(也即稳效腔壁)4321之间形成的腔体,因此其腔内的上端面为密闭的,而下端面则通过控液缝隙434与空气相通,因此当供液底盒内的药液通过控液缝隙434进入该控液腔时,控液腔的上方将形成一密闭的空气腔,当控液腔的液位升高时,在液柱的压缩作用下密闭空气腔内的空气压力也将会升高,该压力会使药液不能完全充满其整个腔体。
而稳效腔432则不同,由于其腔体由直通的筒体构成(上下端面均与空气相通),且其下端与振荡元件的外延面364之间形成供液缝隙,因此进入控液腔中的药液又将有一部分流入稳效腔中,而稳效腔由于其上端是与外界空气连通的,其中的药液不会由于药液升高而使其上方的空气压力发生变化,也即当药液从稳效腔缝隙进入稳效腔时可以沿其腔体内壁自由上升而不会受阻于空气压力。
上述稳效腔、控液腔的设计使得稳效腔与控液稳效装置周围的药液形成了“连通器效果”,因此一旦当超声波振荡装置与控液稳效装置周围的药液液位高于控液腔的最高液位,稳效腔内的液位将与控液稳效装置周围的药液液位(即供液底盒凹腔内的液位)保持动态相同,且控液腔内的液位由于其上部形成有密闭的空气腔,在密封空气的压强作用下,控液腔内的液位势必会低于稳效腔内及控液稳效装置周围的液位。而供液底盒与超声波振荡器及稳效控液装置之间的空隙很小,所设间隙主要是为了保证超声波振荡装置散热的需要,填充在控液稳效装置及超声波振荡装置周围及与供液底盒内壁之间的药液量很少。因此,采用了稳效控液装置的超声波振荡装置就无需像现有技术那样必须供给大量的药液才能保证设置在容器内部的超声波振荡装置的安全有效的雾化作用,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施药装置工作结束后的剩余药液残余量并保证了超声波振荡装置的高效安全工作,而由于本申请将稳效腔供液缝隙的最高位置设计为低于或等于所述控液腔控液缝隙开口的最高位置。因此哪怕贮液箱停止了供液,甚至流道中已经没有了药液,只要供液底盒中的药液液位还高于控液缝隙的最高位置,由于连通器原理及虹吸作用药液仍能够进入稳效腔中保持与供液底盒中的药液液位相同从而维持其最佳工作液位,使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360从始至终都可以以最佳的状态雾化药液。而即便是液位到了停机液位不能使药液进入稳效腔,此时由于稳效腔内仍会保持一定的液位也不会导致“干振”。但此时的工作状态若持续下去无疑对超声波振荡装置是不利的,因此本申请将控液缝隙的最高位置设定为停机液位线,当超声波振荡装置上的检测元件361检测到供液底盒中的药液达到或低于控液缝隙的最低位置时即停止超声波振荡装置的工作。
对于上述的最佳液位,靠施药前人为进行选择或设置,其通常通过贮液箱药液流出的位置决定的。由上面的分析可见,本申请的进液缝隙时刻起进液作用,而控液缝隙在液位高或最佳时无作用,只在施药的结束阶段液位接近停机液位时才起作用,主要为了控制药液在最后停机后的药液残留量。最低或停机液位靠液位控制件361检测并实施停机保护;供液底盒的供液口3922的最低位置与供液底盒的391位置最好处在同一水平面上,供液口的最高位置低于控液缝隙的最低位置处,以保证进液缝隙在整个施药过程中随时有药液供应。
本申请控液稳效装置的上述技术效果,不但使其可以应用于采用超声波振荡器的施药装置,也可以用于其他任何采用超声波振荡器将其所在容器内液体雾化的场合,还可以用于其他任何采用上述原理需要对液位进行控制的场所。
基于上述的工作原理,本申请若能进一步采取如下优化措施,还会取得更佳的技术效果。
2、控液稳效装置的优化措施
(1)液位控制件的液位腔的设计
为能够使超声波振荡装置在停机液位线时停止超声波振荡装置的工作,如图22所示,本申请还优选的在超声波振荡装置上设置有液位控制件361,为保证该液位控制件的有效工作,控液稳效装置430还形成一液位腔以使液位控制件能够准确进行检测工作,该液位腔的工作原理也是利用连通器原理使其内的液位高度与稳效腔、控液稳效装置周围的药液液位(即容纳有超声波振荡装置及控液稳效装置的供液底盒的液位)相同,如图18~图21所示。基于该原理,液位腔的形成方式可有以下几种:
之一:如图18所示,在其罩体顶壁与液位控制件361对应的位置处形成一类似稳效腔结构的直通式筒体,利用其内腔形成液位控制件的液位腔437(下称“全筒式液位腔”);此种情况下,构成液位腔的直通式筒体与液位控制件的外沿面之间形成有类似供液缝隙的一个或多个进液缝隙(如图19所示);
之二:使罩体的外周壁在与液位控制件361对应的位置处形成一向控液腔凹进的半筒状凹部437,如图20、图21所示,利用该凹部的侧壁面与供液底盒的内壁面形成一可供超声波振荡装置液位控制件检测的液位腔(下称半筒式液位腔),该种液位腔又可根据其腔体的顶部是否被罩体的顶壁封闭分为半筒顶部开放式液位腔(如图20所示)和半筒顶部封闭式液位(如图21所示)。
对于上述的液位腔形成方式,控液稳效装置采用何种液位腔,优选与超声波振荡装置的液位控制件361的设置方式匹配,当液位控制件设置在超声波振荡装置的上端面的中间位置时,控液稳效装置就适合采用全筒式液位腔,若液位控制件设置在超声波振荡装置的上端面两侧时,就适合采用半筒式液位腔,而液位控制件的设置位置通常跟超声波振荡元件设置个数有关,下面列出几个优选的实施方式:
a、具有全筒液位腔的控液稳效装置430的实施方式:
如图22所示,无论是配合由三个、四个、五个、六个,还是十个超声波振荡元件组成的集成式超声波装置360,由于液位控制件设置在超声波振荡装置的上端面的中间位置,控液稳效装置就采用全筒式液位腔(如图18所示),与位于所述集成式超声波装置360表面的液位控制件361相对应的控液稳效装置430的液位腔437呈筒状,且是上下两端面都与空气相通的直通式。
b、具有半筒顶部开放式液位腔的控液稳效装置430的实施方式:如图22所示,无论是配合由三个、四个、五个、六个,还是十个超声波振荡元件组成的集成式超声波装置360的控液稳效装置430适合采用该方式,由于液位控制件设置在超声波振荡装置的上端面两侧,就采用半筒式液位腔(如图20、图21所示),但其顶部是开放式的,与位于所述集成式超声波装置360表面的液位控制件361相对应的控液稳效装置430的液位腔437呈半筒状,由于其上端面未被控液稳效装置430的顶壁封闭,因此其下端面及上端面仍然与空气相通(如图20所示)。
c、具有半筒顶部封闭式液位腔的控液稳效装置430:
如图22所示,无论是配合由三个、四个、五个、六个,还是十个超声波振荡元件组成的集成式超声波装置360的控液稳效装置430也适合采用该方式,由于液位控制件设置在超声波振荡装置的上端面两侧,就采用半筒式液位腔(如图20、图21所示),但其顶部是封闭式的,与位于所述集成式超声波装置360表面的液位控制件361相对应的控液稳效装置430的液位腔437呈半筒状。由于其上端面由控液稳效装置430的顶壁形成,因此所述液位腔的半筒与上、下端面仍与空气相通(如图21所示)。
由上述的几种液位腔构成方式可见,无论是哪一种,其上部都与外界空气相通,其底部都与稳效腔、控液腔周围的药液连通,因此液位控制件可利用连通器原理通过对液位腔的液位检测判断供液底盒中的药液及稳效腔中的药液液位是否处于停机液位线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控液稳效装置的装配方式:
控液稳效装置与超声波振荡装置的配合可通过与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360直接组成装配体实现也可通过控液稳效装置430与气流输送装置如导流罩410(如图10~图12所示)相连接或固定和/或与导流罩410的阻沫网等部件协同相连接或固定(如图17所示);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详细说明其具体实施方式:
a、控液稳效装置430与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360组成装配体,再与导流罩配套使用的形式:
如图24、图25所示,控液稳效装置430与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360通过位于控液稳效装置430上的连接机构436实现二者的相互配合连接成为一个装配体。
优选的,连接机构436为一卡爪结构,超声波振荡装置在其外周形成一向上的突沿与卡爪配合,使控液稳效装置被固定支撑并罩合在超声波振荡装置的上端面上。该种连接机构可使控液稳效装置430与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360的连接易安装、安装牢固、易拆卸、可重复的。
b、控液稳效装置430与导流罩410组成装配体与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360配套使用的吊装形式:
如图10、图11、图12、图17所示,将控液稳效装置可拆卸的固定在导流罩上,通过导流罩410与控液稳效装置430的设置位置配合使控液稳效装置以所需的控液缝隙、供液缝隙、进液缝隙吊装在超声波振荡装置的上端面上。
c、控液稳效装置430与导流罩410组成装配体与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360配套使用的固定装配形式:
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导流罩410上预设出控液稳效装置430的安装槽460,控液稳效装置430罩体的顶壁面的四周向外形成有外延面,该外延面刚好可以插入导流罩410上的安装槽460中,如图10、图12、图17所示,再将控液稳效装置与导流罩通过粘接或通过螺丝固定的方式组成装配体(插槽还要粘结或螺钉固定)。
d、控液稳效装置430与导流罩410及阻沫网449复合组成装配体与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360配套使用的形式:
如图16、17所示,第一步,先在控液稳效装置430与阻沫网449上设置相应的优化安装螺丝孔,通过螺丝使控液稳效装置430与阻沫网449先行固定;第二步,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导流罩410上预设出控液稳效装置430的安装槽460,将控液稳效装置430罩体的顶壁面板的四周向外的外延面插入控液稳效装置430的安装槽460中,第三步,将上述组件通过粘接或通过螺丝固定的方式组成装配体,再通过与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360进行位置的优化实现配套使用的目的。
控液稳效装置无论与谁组成组合体,但最终都还是要与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配套使用,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是由两个以上的超声波振荡元件所组成的集成体,也可以是所述集成体或不同的集成体之间组成的集成体,控液稳效装置可以根据所述不同的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的使用方式进行相互配套。
(3)控液缝隙、供液缝隙、进液缝隙的形成方式
根据上述的装配形势,控液稳效装置的控液缝隙及供液缝隙的构成方式可相应的优选以下实施方式:
a、对于控液稳效装置430与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360直接组成装配体或需要两者事先固定时:
控液缝隙优选的形成方式是:如图19所示,在沿向下开放的罩体外周壁(即控液腔壁)4331末端的一面或几面或每面都具有一个或多个豁口缝隙,以使得在控液稳效装置的外周壁的下端面与超声波振荡装置的端面贴合时,两者之间形成一个或多个控液缝隙434,而除形成控液缝隙434以外的其它部分侧壁的下端面刚好能罩住并贴合在超声波振荡装置的周向外沿上。
供液缝隙、进液缝隙的形成方式:由于与振荡元件366位置相对应的每一个稳效腔筒体(即稳效腔)可以罩在相应的振荡元件陶瓷换能片的外周(稳效腔筒体下端面内径均大于所对应的振荡元件如陶瓷换能片的外径),与液位控制件361位置相对应的筒体437(即液位腔)的下端面可以罩在相应的液位控制件的外周(其内径大于所对应的液位控制件的外径),为形成供液缝隙、进液缝隙,在构成稳效腔432及液位腔437的筒体的底端面上形成有多个优选2~6个豁口型的供液缝隙4323,使罩体罩在超声波振荡装置上时,构成稳效腔、进液腔的筒体与相应的振荡元件、液位控制件之间形成供液缝隙。
b、当控液稳效装置采用吊装的方式设置在超声波振荡装置的上方时:
控液缝隙、供液缝隙除可以采用上述的形成方式外,还可以直接由控液稳效装置与超声波振荡装置之间的安装缝隙形成,即两者上下的端面不接触,使控液腔的底端面(也即外周壁的底端面)、稳效腔的底端面(也即筒体的底端面)、液位腔的底端面与超声波振荡装置外周面、振荡元件或液位控制件的外延面之间被留有一定的安装间隙作为控液缝隙、稳效腔、液位腔的供液缝隙,从而不必在壁上专门加工进液豁口型的供液缝隙4323。
对于上述控液缝隙、供液缝隙、进液缝隙的形成方式,同时还需满足他们的位置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通过调整相应的腔体高度及配合的端面位置即可实现。
(4)其他优化措施
a、控液稳效装置的稳效腔根据需要,每个单独的腔可以是单层或单壁,也可以是复层或多壁的,从而可以使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的工作效率达到最优;
控液稳效装置的稳效腔,无论是单层的或单壁的,也无论是复层的或多壁的,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腔径和腔高,其单层的或单壁的所述腔和/或复层的或多壁的所述腔的最外侧最大腔的上端面腔径以10~25mm为宜,下端面腔径以15~35mm为宜,或者以稳效腔筒体下端面内径大于所对应的振荡元件如陶瓷换能片的外径1~10mm为宜,腔高以11~55mm不高于药液深度为宜;
b、控液稳效装置430上的控液缝隙434:其缝隙高度小于腔高,出于一般情况下的控液目的,以1~10mm之间为宜,本实施例优选为2mm;进一步优选的,控液缝隙434还可设置成可控或可调的:在允许范围内,通过调整控液稳效装置的吊挂高度或在超声波振荡装置上的支撑高度可实现对控液缝隙434的宽度或大小的调节和设置,以提高其使用方便程度和普适性。
3、上述控液稳效装置430可带来如下技术效果:
⑴、利用控液稳效装置430上的稳效腔432相对固定了超声振荡能量的作用药液范围,可有效阻止超声振荡能量在药液中的无序传递所造成的能量损耗,可有效提高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的超声振荡能力10﹪~30﹪,使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对药液药液雾化能力和雾化量得以稳定,从而达到稳效的目的。
⑵、控液稳效装置430在工作时,控液腔4330中自控液缝隙434以上部分被空气填充,药液仅存在于控液缝隙434和稳效腔432中。控液腔4330的使用,在工作结束时可使剩余的药液残余量降低至最低程度,剩余的药液残余量可控制在300ml以下。
⑶、供液底盒390中药液及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360所处的391的位置处,即使达到了停机时的最低液位值极限,控液缝隙434以下所填充的药液量不足300ml,但足可以达到降低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在工作时的温度和保护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相关组件不致损坏;
⑷、由于控液缝隙434、进液缝隙4323的设置,放置于供液底盒390中的控液稳效装置430与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360组成的装配体,当贮液箱药液通过供液底盒390的药液流道399流入供液底盒391位置时,药液就可通过控液缝隙434和供液缝隙4323进入稳效腔432(或4320)中,当最佳雾化药液位设定为高于控液腔控液缝隙最高位置的某一位置时,稳效腔中的液位高度就与设定的最佳雾化药液位始终保持一个动态的(工作时)或静态的(未工作时)平衡或相同的关系,从而使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能够始终保持在最佳的雾化工作状态当中,直至达到了停机时的最低液位极限而停止工作。
本施药装置由于采用上述控液稳效装置与超声波振荡装置的匹配结构,不但大大降低了超声振荡能量在药液中的无序传递所造成的能量损耗,使雾化效率大为提高,还通过上述物理结构上的巧妙配合实现了所供超声波振荡装置的药液液位的控制,使得本施药装置通过较小的供液就能实现高效的雾化,而解决了需要较大液位保证超声波振荡装置的正常工作而导致的药液的浪费。
对于上述控液稳效装置与超声波振荡装置的适配与优化,即便用在其他场合如加湿器,都一样能取得很好的技术效果,也就是说其发雾对象无论是药液还是溶液都不影响其上述技术效果的实现。
4、控液稳效装置430的应用范围:
控液稳效装置430不但可广泛适用于具有超声振荡雾化作用的各领域的施药装置中,还广泛用于以水为工作液体的空气加湿器装置中。
1)、农业领域:
利用本申请的在农业领域的农作物或农产品或农业设施针对病虫害的预防或控制或杀灭和/或除残留农药和/或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调节和/或场所的消毒等施放目的,有效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药的使用成本;
2)、空气污染治理与净化领域;
利用本申请在空气污染治理领域如私人或公共场所的房间或场所内针对对该环境内空气中的甲醛类、苯类、异味等污染物的去除目的空气净化目的,有效减少生物活性物的使用量,降低空气污染治理的成本;
3)、空气加湿领域:
利用本申请与空气加湿领域,可有效降低空气加湿器的制造成本,提高其工作效率,降低其工作能耗,实现节能减排;
4)、卫生领域:
利用本申请在其它环保领域如污药液处理、垃圾消纳场所垃圾的降解及异味消除、生物肥料或沼气生产、卫生消毒等领域中有关药品的应用,降低使用成本,有效避免二次污染的发生;
5)、其它领域:
利用本申请在其它任何需要进行液位控制或限制和/或其它任何需要进行液体总量或重量进行控制或限制和/或其它任何需要进行液体残留量控制或限制的任何设备和/或场所;
对于上述各领域,无论与本申请所提供的控液稳效装置所配套的超声波振荡装置的工作液体是药液还是水或是其他溶液,只要能够通过超声波振荡装置实现雾化的,本申请的控液稳效装置都可使用。
(四)、贮液箱
保证雾化室所供药液在一个合理的液位内对超声波振荡装置的雾化效果及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本申请优选的设置一贮液箱以保证根据需要对雾化室可控的供液。
如图1、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贮液箱包括一可贮液的容器、容器设有一较小的第一开口335和较大的第二开口337,其中较小的第一开口335设有药液供液控制装置330,较大的第二开口337可拆卸的密封有一大盖340,优选的,大盖340与第二开口337为螺纹配合,在第二开口337形成有圆筒形外螺纹壁,相应的大盖340形成有内螺纹壁使其如一个螺母拧紧在第二开口337圆筒形的螺纹壁上。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贮液箱的具体实施方式:
1、药液供液控制装置
为实现贮液箱对雾化室可控的供给待雾化的药液,本申请的贮液箱设置药液供液控制装置。
现有设计中,贮液箱的药液供液控制装置多是通过一个设置在贮液箱下方的顶杆与设置在贮液箱底壁上的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配合实现药液的供应。对于这种控制方式,由于顶杆多是固定设置在位于贮液箱下方的支撑底面上,当贮液箱落座到支撑底面上时,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就会在顶杆的作用下打开其液流入口,不具有可控性,这种不可控方式对于贮液箱的多功能化具有很大的弊端,如当贮液箱300被置入其支撑底面的初始阶段,由于受到顶杆339的顶起,总有从被暴露的液流孔中流出达到设定液位时才停止流出的这一部分药液先行流出。另外,当贮液箱设置加热设备和/或搅拌设备和/或扩繁设备时,由于无法灵活控制药液的供液时间,除非将贮液箱从施药装置上取下来,而实际使用中很少有使用者进行这样麻烦的操作。这使得一些加热过程和/或搅拌过程和/或扩繁过程因顶杆339使导杆的过早顶起就而不能充分的进行就被送给雾化室雾化。如我们经过大量的田间试验发现,对于现有施药装置,农民在使用农药过程中,普遍存在农药使用浓度不均的现象,如配制农药时没有充分的摇匀所配药液,致使施药效果差,药害时时发生。尽管现有技术也有采用药液搅拌装置,但仍然难以避免初始药液浓度不均的情况。
究其根本,造成现有技术这种技术问题的原因是用来控制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的顶杆位置及长度是不可控的,使得只要供液底盒落座到顶杆所在的支撑底面上,与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所控制的液流入口对应的顶杆就会作用于供液组件,使液流入口打开。同时,这种方式贮液箱的药液供应不但不能具有很好的可控性。因此,我们创造性的提出,对药液定位供液装置中的顶杆加以优化,以上问题就可得到统筹兼顾的解决。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出一种由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330和顶杆控制组件339X构成的药液供液控制装置,整体的结构设置如图26~图33、图52所示,位于贮液箱底部的第一开口335设置一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330,该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330形成一与雾化室供液流道连通的液流腔及液流入口、液流出口,药液定位供液装置至少其顶杆设置在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的下方,用于打开或关闭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330的液流入口,以实现对贮液箱药液的输出控制,但顶杆对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的作用是可控的。
1)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330
如图52所示,该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为一顶杆式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330,优选的,包括皮帽塞331、供液组件内导柱332、内弹簧333、限位导圈338、顶片334、液位定位豁口336以及围纳该些组件并形成液流腔及液流入口的壳体,具体的结构及工作关系如下:
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330由壳体的外壁与第一开口335密封连接,内壁形成液流腔,贮液箱底部的第一开口335是所述液流腔的进口形成液流入口,液位定位豁口336处的出口形成液流出口;皮帽塞331作用在液流入口上用于打开或关闭液流入口,皮帽塞331固定在内导柱332的上端,内导柱332下端穿过设于壳体内壁上的限位导圈338与接收外力的顶片334固定连接(包括一体形成的情形)。内导柱外周套设有内弹簧333,该弹簧可伸缩的设于液流入口的限位导圈与顶片之间。当顶片没有被施加顶起作用力时,内弹簧333自然向下伸开,皮帽塞331被向下拉伸液流入口被其密封,药液不能流出。当顶片被顶杆作用时,供液组件壳体中的供液组件内导片334将供液组件内弹簧333向上压缩,皮帽塞331、供液组件内导柱332、供液组件内导片334一同向上移动,内导柱顶开皮帽塞,药液流出,一直到供液底盒中的药液达到设定的最佳液位线高度时药液才自动停止流出。而当供液底盒的药液被施药装置所施放消耗致使液位下降到到低于最佳液位高度时,药液又从被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被暴露的液流入口流出,而当从贮液箱300中流出的药液量再次达到被设定的液位线高度时,药液又自动停止流出,如此循环往复。
如图52所示,本申请的最佳药液液位是根据药液最终从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液流腔流出的液流出口位置设定的,因为液流腔的液流出口与与供液底盒上的流道连通,而流道又与供液底盒内的药液流通,因此液流腔的液流出口的位置通常被用来设置供液底盒内的最佳药液液位。
由本申请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的上述设置来看,其打开与关闭取决于顶杆能否给顶片施加外力,下面所描述的顶杆控制组件使得本申请的顶杆的作用具有可控性。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2)顶杆控制组件
本申请在具有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330的同时,还辅以定位供液控制装置339X使顶杆的作用具有可控性。从操作的角度看,顶杆控制组件可通过手动控制也可通过自动控制,从发明原理来看,顶杆可加工成螺杆通过其本身的向上旋出或向下旋入改变其位于底部支撑面(也即供液底盒上部的上底面)上端的有效工作长度(也即顶杆顶端其与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的顶片之间的距离),也可加工成可折叠或可伸缩形式改变其顶端与顶片的距离,还可通过在顶杆上设一可拆卸的套帽使顶杆的作用可控,下面给出定位供液控制装置339X的几个优选实施例及使用方法:
实施方式1:
如图26和图27所示,所述自动定位供液控制装置339X其包括可升降的带螺纹的电动顶杆339、顶杆安装组件3391、3392、3393、3394、正反转驱动机构3395等部件,其中电动顶杆与顶杆安装组件螺纹配合,可转动的设置在顶杆安装组件上,其下侧端部与正反转驱动机构连接,由正反转驱动机构的电机的正转或反传实现可升降的带螺纹的电动顶杆339的升或降。优选的,可升降的带螺纹的电动顶杆339的升或降和/或降或升的螺距可以通过控制面板110上的功能控制开关111或相应按键来完成,这样就可以根据需要来实现顶杆对顶片的开启时机控制。另外,优选的,顶杆安装组件为一架体结构,使电动顶杆能够无摇晃稳定的升降。
为结构紧凑,还能保证包括设于供液底盒顶杆的下端需要伸出供液底盒的底部,进入到供液底盒下部的底部风道100中,而驱动该顶杆转动的驱动机构如驱动电机3395优选的设置在底部风道270中,一来简化整体结构,二来也可利用底部风道的风冷却电机并反过来加热底部风道中要送给风箱作为动力气流的风,以提高动力气流的温度。此时需要密封件保证顶杆与所穿过的供液底盒、底部风道的壁之间的密封。
上述的电动方式也可以由以下的手动实施方式实现:
实施例2:
这一实施例,如图28和图29所示,手动螺纹式定位供液控制装置339X其设有一顶杆升降手动控制装置,主要由螺纹杆3392、手动螺母式顶杆339组成,通过上下旋转位于螺纹杆3392上的手动螺母式顶杆339实现手动螺母式顶杆339的高与低来实现定量控制组件330中皮帽塞331的打开或关闭,从而实现所述药液箱中所述药液的流出或不流出;
实施例3:
这一实施例中,顶杆本身的长度并不能对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施加顶力,只有当在顶杆顶部套上帽套时才能对顶片施加作用力,这样如果不希望贮液箱一放置到供液底盒上时就有药液流出,只需将帽套取下即可。此时即便贮液箱放置到了供液底盒上,但由于顶杆的长度不能满足作用于顶片的需要,就不会使药液流出。
具体的,如图30和图31所示,所述手动帽套式定位供液控制装置339X顶杆升降手动控制装置由帽套内顶杆3398、套帽3397组成,通过插上或取下套与帽套内顶杆3398上的套帽3397来实现整个套帽顶杆的高与低,进而实现定量控制组件330中皮帽塞331的打开或关闭,从而实现所述药液箱中所述药液的流出或不流出。
实施例4:
如图32和图33所示,所述折叠式定位供液控制装置339X顶杆升降手动控制装置由折叠式顶杆3399组成,通过向上板起或向下放倒折叠式顶杆3399来实现定量控制组件330中皮帽塞331的打开或关闭,从而实现所述药液箱中所述药液的流出或不流出。
上述设计,无论是手动还是电动形式,顶杆都能够按照需求可控的对顶片施加作用或不施加作用,这一技术效果,使得本申请的贮液箱不但能够保证对雾化室的定位供液,也利于贮液箱本身多功能化的实现。另外,对于不同的药液而言,超声波振荡装置的最佳雾化药液液位可能各不相同,本申请的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的上述设计,也使得本申请的施药装置在进行施药措施的选择上变成可能。通常地,超声波振荡装置的最佳雾化药液液位在15~55mm的范围内。
除上述的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及顶杆控制组件外,本申请为保证超声波振荡装置的正常安全的工作及保证药液雾化量,本申请的药液供液控制装置还可设置最低液位检测器,以防止操作不当或控制失灵等情况下对雾化室供液不足导致超声波振荡器被烧坏。具体的如光学传感器等已知的传感器就可用作最低液位检测器。进一步的,为使本申请能具有高度自动化效果,减少人工操作,本施药装置还可将上述液位的检测手段与警报装置或药液的供应、超声波振荡装置、动力气流的供应关联起来通过微处理器实现全自动控制。例如,当达到最低液位时,最低液位传感器可以输出使相关部件关闭的信号。例如,超声波振荡装置可以被关掉,甚至还可以包括动力气流的送风扇。另外,最低液位传感器可以引起向使用者发出警告信号,例如可视警告如光和/或声响信号例如哔哔声。
进一步的,贮液箱也可设置一最高液位检测器。具体的控制方式可参照最低液位的控制方式。
2、贮液箱多功能的实现
除药液供液控制装置外,还优选在贮液箱上设置搅拌手段和/或扩繁手段,使其不但具有贮液及可控的向雾化室供液的功能,还具有搅拌和/或扩繁功能,从而提高超声波振荡装置雾化的效果。
1)、搅拌桨的设置
药液长时间的贮存容易发生沉淀或悬浮,从而影响药液的雾化及气态流的产生及药性的发挥,为此本申请优选的设一搅拌桨。如图7~图9所示,搅拌桨350由转轴353、套装在转轴上的轮毂、形成在轮毂上的桨叶351及驱动转轴转动的驱动电机359构成,优选的,为防止搅拌桨在搅拌的过程中出现涡流及加强搅拌桨的强度,还设置一连接各个桨叶的涡流圈352。
从可实施的角度看,搅拌桨可以独自的设置在容器的顶部、底部或侧壁上。但本申请优选的,如图6所示,将其设置在容器的底部与容器的大盖一体设置。
具体的,如图6~图9所示,搅拌桨的一端可转动的固定在大盖上伸进容器内。具体的,大盖形成一周向凸缘,凸缘的内侧形成有与药液容器第二开口337结合的螺纹,同时大盖的内侧的中间位置形成一可伸进容器开口内的凸台342,如图7、图9所示,搅拌桨350设置在该凸台342上,其转轴从大盖的凸台中穿过,与设置在大盖外侧的驱动电机359连接,而驱动电机的联轴器被较佳的至少部分容纳在大盖凸台背面形成的腔体以节省空间。
将搅拌桨和容器的大盖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可拆卸的整体部件,不但借用大盖的可拆卸性,巧妙实现了搅拌设备的可拆卸设置,还利用大盖巧妙的实现了搅拌桨的支撑,使得本发明的结构及工艺更为简单化,一举多效。
2)、扩繁桶的设置
除上述的搅拌桨外,为使本申请能够适用于生物药物,贮液箱药液容器内内还可以优选的设置一扩繁桶。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对生物活性物药物的施药方法及设备中将生物活性物的扩繁过程与施药过程通过同一提液圈并在同一容器内实现的做法,本发明创造性的提出在施药装置的贮液箱中设置一个扩繁装置实现生物活性物的扩繁作用,使扩繁过程可以单独进行不受限于施药过程从而保证生物活性物在施药前得到充分的扩繁,而为使施药装置的整体结构不因扩繁功能的增加而变得复杂庞大,本发明巧妙的将扩繁装置与贮液设备的功能合而为一使贮液器不但具有贮液供液功能,还具有扩繁功能。
如图44~图50所示,扩繁筒包括容纳有生物活性物载体379的筒体370、封头及设置在筒体下面的安装或连接结构375。其中扩繁筒筒体370优选的采用分体结构,由扩繁筒壳体371、372及扩繁筒下封头374、扩繁筒上封头373组成可拆卸的筒体结构。优选的,为进一步便于筒体的拆卸,本申请优选的如图44所示,壳体和下封头均为两半构成,其中左半壳体与左半下封头之间形成一体结构,右半下封头及右半壳体之间形成一体结构,两部分再以可拆卸结构组合在一起,具体的可拆卸的方式优选为:两者在配合处,一侧形成插槽,一侧形成插头,左、右半壳体、左、右半封头形成严密匹配的镶接在一起,而左右半壳体、左右半封头所形成的腔体的上口也与上封头373之间形成匹配对应的镶接结构;如此形成更简单的筒体结构。该结构非常适合扩繁筒内载体的安装于拆卸清洗。
另外,筒体可以是单桶单层结构,如图48所示,也可以是多桶复层结构,其内部可如图49所示采用层内无隔断,也可由如图48、图49所示,采用层内有隔断型的。
如图47~图50所示,填充于生物桨扩繁筒筒体370内的能促进生物活性物各组分生长繁殖的多孔性轻质载体379,优选为多孔性发泡聚氨酯材料构成的具有一定厚度的或环状体、或片状体、或块状体和/或火山岩材料和/或活性炭材料和/或其中的两种或多种材料组成的复合体。
为实现对生物活性物溶液的扩繁效果,如图47所示,生物桨壳体上具有多个规则的或不规则的镂空孔376,以方便所述生物活性物溶液的流入或流出。
工作时,扩繁筒370完全或部分地浸入多功能贮液箱的容器300内的生物活性物溶液中,使填充于扩繁筒370内的多孔性轻质载体379不断的被所述生物活性物溶液所淹没或冲刷,固载滞留于多孔性轻质载体379中的所述生物活性物溶液中的各种好氧、兼氧、厌氧等各生物活性物组分就可以得到快速的生长和繁殖,并不断的被冲刷到所述搅拌桨300的所述生物活性物溶液当中,当达到一定的时间后,多功能贮液箱容器中的生物活性物溶液的各生物活性物组分便可得到快速的扩繁,从而达到一个理想的有效生物当量。
而为使扩繁筒也能对药液具有一定的主动或被动的搅拌效果,本申请还可优选的在扩繁筒的上封头和/或下封头和/或壳体上局部或整体地形成一个或多个类似搅拌桨桨叶351结构的外突桨,使得扩繁筒无论是被单独设置还是与搅拌桨设置在一起,都能够被利用产生一定的搅拌作用。
筒体下面的安装结构375(如附图45所示)用来安装扩繁筒,或将其单独的固定在容器的内壁上,或将其固定在搅拌桨上或将其固定在容器的大盖上,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固定不是绝对的固定,包括可转动的固定,也包括允许扩繁筒在一定范围内活动的柔性固定方式。具体的安装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有很多现有技术都可以实现,在此不作赘述。但本申请后面的内容中将给出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
虽然从可实施的角度看,扩繁桶可以像搅拌桨那样通过其安装结构设置在容器的顶部、底部或侧壁上。但本申请优选的,如图39所示,将其设置在容器的底部与容器的大盖一体设置。具体设置方式可参照搅拌桨的设置方式。
将搅拌桨和/或扩繁筒安装在容器的大盖上,可以在不影响盖体封闭功能的同时,利用盖体的可拆卸性实现搅拌桨的可拆卸,同时还可借用盖体实现支撑固定而不用设置专门的支撑结构从而使本申请的施药装置的结构更为简化。
3)、扩繁桶与搅拌桨同时设置
当施药装置用于生物活性物药液的施药时,生物活性物的有效当量对生物药物的施药效果至关重要,尤其是对利用超声波振荡原理制备含有超微药物颗粒气态流的施药装置来说,使生物活性物在施药前得到很好的扩繁对提高施药装置的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另一方面,由于很多活性药液是将药物作为溶质与溶剂制成的溶液,长时间贮存容易发生沉淀或悬浮,从而影响药液的雾化及气态流的产生及药性的发挥,而本申请创造性的将该些功能结合到贮液箱上构成一多功能贮液箱来实现,使该多功能贮液箱既可以贮存药液并根据需要向气态流发生及输送装置输送扩繁后的药液,又可以使药液在储存及扩繁期间得到搅拌保证药液的均一性,并使其生物活性物得以在自然状态下快速扩繁。
如果仅需要实现搅拌桨及扩繁筒各自的功能,搅拌桨、扩繁筒可以各自或以一整体部件设置在容器的侧壁上,顶壁上、底壁上或容器300其它任何可以对药液产生其作用效果的位置处。但这些方式,需要在容器内形成两个安装结构,结构复杂化,因此本申请优选的将搅拌桨与扩繁筒形成一组合设置,扩繁筒不直接与容器内壁安装连接,具体的组合方式可以采用一体连接也可以采用异体连接。当搅拌桨350与扩繁筒370异体式连接时:搅拌桨350与扩繁筒370的轴心可以在同一条轴线上,也可以不在同一条轴线上,搅拌桨350与生物桨370可以安装在多功能扩繁器的容器内任何可以需要安装的部位;当搅拌桨350与扩繁筒370一体式连接,两者可以一整体结构安装在雾化室的任何可以需要安装的部位。
本发明多功能扩繁筒和搅拌桨同时设置在贮液箱的容器中,至少可以带来如下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将扩繁筒和搅拌桨配合使用,使得药液不是静态的浸入扩繁筒中,而是动态的进入扩繁筒中,这样不但保证溶液中的生物活性物得到最充分的扩繁,还使扩繁筒中的载体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从而使得本发明的多功能扩繁器的扩繁效果大大增强。而另一方面,搅拌浆的搅拌作用还使得多功能扩繁器中的药液不会发生沉淀、絮凝等现象,进一步保证以超微气态流形式施药的施药装置的超微药物气态流的产生及施药效果。
对于上述实施方式及技术效果,本申请还进一步优选的将扩繁筒、搅拌桨、容器大盖三者可拆卸的结合在一起,其中不但扩繁筒和搅拌桨可选择的结合在一起,大盖也可选择的与搅拌桨或扩繁筒或扩繁筒结合在一起。如此不但可以在不影响大盖封闭功能的同时,利用大盖的可拆卸性,实现搅拌桨、扩繁筒的可安装可拆卸,同时还可借用大盖实现支撑固定而不用设置专门的支撑结构从而使本申请的施药装置的结构更为简化。而扩繁筒、搅拌桨不但可以结合在一起形成一整体构件(简称为“生物浆”),还可根据单功能的需要仅选择扩繁筒或搅拌桨与容器的大盖结合,使本申请贮液箱不但可选择仅具有搅拌功能也可选择仅具有扩繁功能还可选择既具有搅拌功能又具有扩繁功能,从而使贮液箱不但以简单的结构拥有了多功能,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灵活的选择该些功能。
下面通过图例详细说明上述最优选的实施方式:
如图7~图9及图35~图50所示,容器第二开口优选的设置在容器的底部,大盖与容器开口被设置为可拆卸连接,为方便扩繁筒与搅拌桨的之间的安装与拆卸,且保证扩繁筒在随搅拌桨转动过程中能够牢固稳定的随搅拌桨转动,搅拌桨与扩繁筒优化为同轴设计且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形成一整体结构,而考虑搅拌桨与扩繁筒的功能需要,本申请优选的将扩繁筒设置在上面,搅拌桨设置在下面,且直接与转轴连接,但整体结构可转动、可拆卸的安装在大盖药液一侧,并伸进容器中。
具体的:
大盖与容器第二开口的可拆卸连接结构:
为从容器外可拆卸大盖,大盖形成一周向凸缘,由凸缘的内壁形成与容器第二口结合的螺纹,凸缘的内周、也即大盖内侧的中间位置向容器内凹进,形成一可伸进容器开口内的凸台342,搅拌桨与扩繁筒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可转动的支撑在大盖的凸台上,两者的转轴从大盖的凸台中穿过,与设置在大盖外侧的驱动电机359连接,而驱动电机被较佳的至少部分容纳在大盖凸台背面形成的凹腔中以节省空间。如图8、图9所示,除此之外,为实现转轴与容器盖体之间的相对转动并保证密封,盖体的螺纹连接处及与转轴的配合处设置有密封圈355、341及356,转轴穿过大盖的入、出口设置轴承3541、3542、3543,以保证转轴相对盖体的转动以及盖体对转轴的转动支撑,而为驱动转轴转动,转轴的末端还设置有一联轴器与驱动源电机的驱动轴连接,如此设计可方便电机的安装与设置。而优选的,生物桨370和/或搅拌桨350和/或驱动电机359的转速优选在50转/分钟以上,尤其100~200转/分钟为最好。根据使用需要,生物桨或搅拌桨电机359可以采用匀速电机,也可以采用变速电机,还可以采用正反转电机,以提高其广适性。
优选的,搅拌桨与扩繁筒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结构是:
一如图9、图45所示,用于搅拌桨与扩繁筒之间可拆卸连接的连接件353,其包括一可拆卸的套设在转轴顶端的轴筒部3531和从轴筒顶端向外延伸的喇叭口型的连接外凸缘3532,搅拌桨的轮毂可拆卸的套设在该连接件轴筒部的外周;扩繁筒底端的下封头上形成有环形卡钳结构形成的连接槽3751(如图45所示),该环形卡钳结构的连接槽在下封头对接的位置处部分由两个弹性倒T型内凸缘3752(如图45所示)构成,通过该些结构连接件的连接外凸缘可利用弹性倒T型内凸缘的弹性放置在连接槽中或将其取出。进一步优选的,自扩繁筒底端下封头环形卡钳结构的连接件或连接槽部分向上优选约20~30mm位置的扩繁筒左壳体371和扩繁筒右壳体372的镶接结构不完全紧固的设置在一起,如约20~30mm以上位置的扩繁筒左壳体371和扩繁筒右壳体372的镶接结构可进一步采用胶粘结固定,而连接件或连接槽向上约20~30mm位置的扩繁筒左壳体371和扩繁筒右壳体372的镶接结构不采用胶粘结紧固,而只利用镶接结构实现两者之间的对接。当需要将搅拌桨与扩繁筒连接时,可将搅拌桨与扩繁筒壳体连接件353的顶端喇叭口型的连接外凸缘,向上插入扩繁筒底端下封头环形卡钳结构的连接件的环形连接墙或连接槽,此时,未被粘结的20~30mm位置的扩繁筒左壳体371和扩繁筒右壳体372之间的子母口就会在受外力的情况下轻微张开,使搅拌桨与扩繁筒壳体连接件353的顶端喇叭口型的连接外凸缘3532可以很轻易地插入扩繁筒底端下盖上的环形卡钳结构375连接槽3571中,而该环形卡钳结构375的连接槽3751及其两端具有弹性倒T型的两个内凸缘3752就会将插入的连接件353的顶端喇叭口型的连接外凸缘3532钩住,两个连接体实现牢固固定,可保证转动时不发生松脱。
当要从搅拌桨上取下扩繁筒时,由于搅拌桨与扩繁筒连接件353的顶端喇叭口型的连接外凸缘其外径尺寸仅比扩繁筒底端的环形卡钳结构375的连接件或连接槽及其两端具有弹性倒T型的两个内凸缘的径向直径大1~2mm,可以很轻松地拽下,很容易实现相互脱离。
当仅需要扩繁筒与转轴及大盖连接时,将连接件先从转轴的顶端拆下,再将搅拌桨从转轴的顶端取下,最后再将连接件套设在转轴并与扩繁筒连接固定即可。
搅拌桨和/或扩繁筒与容器大盖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结构是:
如图8所示,在两者的转轴上设置两个上轴承:外联轴承3541、内联轴承3542,大盖的轴孔处设置一下轴承3543,几个轴承形成配合结构,转轴轴筒部3531从大盖的凸台中穿过,与至少部分设置在大盖外侧的联轴器358连接,该联轴器358与驱动电机359连接,各个转动部件之间设有密封,如转轴与搅拌桨间的上密封355、转轴与上联轴器358间的下密封356,以防止药液通过上联轴器358与搅拌桨电机轴上的下联轴器357配合联接时流入搅拌桨电机359及底座风道270内;优选的,联轴器的下部形成一扩腔,扩腔的内壁上形成齿轮结构,驱动电机的转轴通过与该齿轮结构配合,带动联轴器及搅拌桨和/或扩繁筒的转轴旋转;优选的,该扩腔罩扣在供液底盒上部内壁面的凸台上的中空圆壁形结构及相对应底座位置的圆壁形结构内,从而进一步防止了药液的流出及对其周围部件的侵蚀。
技术效果:当扩繁筒和搅拌桨结合在一起形成一整体部件--生物浆时,在搅拌浆被驱动旋转时,扩繁筒也被带动旋转,从而使扩繁筒不但具有了扩繁功能,还具有了搅拌功能,无疑增大了搅拌浆的搅拌深度,也使得整个多功能扩繁器的容器内的各个角落的药液都得到较好的搅拌效果,尤其是对于采用容易产生搅拌死角的非圆形截面容器的多功能扩繁器效果则更为显著。而另一方面,将扩繁筒和搅拌桨结合在一起形成一整体部件也使得多功能扩繁器的构造与制造工艺得到了极大的简化,使得本发明的多功能搅拌器不但具有更为简单的结构,功能还更为能强大,应用更为灵活:将扩繁筒和搅拌桨以可拆卸的结合方式固定在一起,不但使扩繁筒在需要其转动时可以与搅拌桨一起转动,还可以在不需要其转动时如扩繁筒需要拆卸、清洗、更换载体或容器内所贮药液不需要扩繁作用时将其拆掉,使得生物浆及采用该生物浆的多功能扩繁器对不同需求的药液的使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也使得本实施例的多功能生物器具有更广阔的适用范围,不但可用于生物活性物药液,也可用于非生物药液,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灵活。
多功能贮液箱的其他实施方式:贮液箱综合考虑上述实施方式的各自优缺点及施药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简化及驱动机构安装的简便性,为结构进一步简化需要,本申请还可直接将搅拌桨和扩繁筒合二为一个部件3500设置在贮液箱的容器大盖上,如图38所示,就是直接将整个生物桨370设计成一个变形的和/或大号的搅拌桨3500,其上同样具有可供药液流入或流出的镂空通道376和封头,生物活性物载体359填充于所述变形的和/或大号的搅拌桨3500的桨叶和/或桨体当中;当然也可以将扩繁筒和搅拌桨的功能合而为一到扩繁筒上,如图37所示,也可以在扩繁筒的上封头和/或下封头和/或壳体周面上设置搅拌桨叶。
(五)、关于气流输送方式
本申请动力气流的来源可以是空气流或其他气体流,如某一种药物气流。本申请优选的采用空气流。
为将作为动力气流气源的空气流从外界环境中引入,并将其优选的加热加压之后再输送到雾化室,使动力气流不但带走雾化室所产生的雾化药雾,还在携走雾化药雾的过程中与雾化药雾形成药粒粒度更小、分布更均一的超微药物颗粒气态流送出,本申请设置了气流输送组件,该气流输送组件分为动力气流输入组件和含有药物颗粒的气流输出组件(简称气流输出组件)两大部分,其中动力气流输入组件包括一内设有送风机200的风箱130,其设置在雾化室391的左侧,所提供的动力气流通过与其邻接的雾化室391左壁上的动力气流输入口154输入雾化室391内,而气流输出组件设置在上述的位于雾化室391顶部,以将动气气流与药液雾化药雾所形成的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送出到施药目标所在的环境内。
具体的,动力气流输入组件包括将动力气流供入雾化室内的动力源,如果不考虑动力气流的输入位置,该动力源可以是设置在雾化室上游的送风机,也可以是设置在雾化室下游的引风机或射流器,但考虑到前述的药液供入口、动力气流输入口、气态流输出口等综合优化设置所具有的技术效果,本实施例优选的在雾化室上游设置送风机200,该送风机200蜗壳的出风口153与上述动力气流输入口154对应,气流从该动力气流输入口送出的方向相对水平面的角度最好在-20度~20度之间。
进一步的,如图1、图2所示,本申请动力气流输入组件还优选的在风箱上外壳130的底部设有一与风箱流体连通的底部风道,该风道上开有至少一个进风口123,使风机转动时外界空气还可通过该些进风口进入底部风道内再进入风箱130内,从而增大了进风量。但本申请如此设置的目的还并不仅在于此,本申请创造性的赋予了风道其它重要的技术效果:将电器元件(如变压器362)、控制部件(如功能开关111、控制线路板700)、其它驱动源(如搅拌桨电机359)、负离子发生装置600等发热部位设置在该风道中,不但使本申请施药装置的电器元件及电路线路得到简化并避免被药液污染和发生短路现象,还可以使发热部件得到良好的散热,而该热量可以使进入该底部风道中的自然风能够被设置在风道中的该些发热部件的热量加热,进而在无需花费加热成本的情况下提高了动力气流输入雾化室的温度及药液的雾化效果,可谓一举多得。优选的,该底部风道以底座形式设置整个施药装置的下面,这样其又具有了支撑风机、雾化室等功能,进一步优选的,为便于内部元件的维修更换,底部风道采用分体结构,由一底盖120和底座100扣合而构成,底座的下面设有支脚121,优选的,支脚上可设有万向节等滑轮以方便施药装置的移动,再进一步优选的,支脚还可设计为可伸缩的支脚已根据施药对象调整施药装置的施药高度。
如图1、图3、图4所示,气流输出组件500设置在雾化室顶部的气态流输出口420处,以将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施加到施药目标所在的环境内。具体的优选方式,如图3、图4所示:包括一可转动的设置在导流罩气态流输出口420的喷头500或599及驱动喷头相对气态流输出口转动的驱动装置,具体的,喷头的底部形成一齿轮圈结构521,驱动装置包括一电机530及传动齿轮522,在电机的带动下,带动传动齿轮522转动,喷头齿轮圈521由于与传动齿轮啮合在一起,也被带动转动,从而可以实现360度全方位施药。当然,喷头的驱动装置并不限于该种驱动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可以使喷头转动的驱动结构。
喷头的可转动设计,极大的提高了施药范围,使得本装置能够保证无施药死角。而为进一步优化喷头对超微药物颗粒气态流的施药效果,本申请还巧妙的将喷头设计为一近似S形的喷头,如图51所示,大概分为三部分:与气态流输出口420可转动密封连接的气态流输入部分、气态流变向部分、气态流输出部分。该结构虽然不算复杂,但却巧妙解决了气态流输出时容易在施药装置附近造成大量药滴沉降问题,即:利用喷头内部流道方向的变化防止了较大液滴被动力气流裹挟带出后因重力作用迅速沉降到施药装置附近无法有效施加给施药目标的浪费且又造成施药装置表面被沉降药滴弄脏弄湿的弊端,可谓小改进,大收益。而为避免S型喷头流道方向变化对气流的输出动量及输出范围的消极影响,本申请还优选的将喷头进一步采取如下至少一的改进以获得更好的施药效果:
如图51所示,上述异形喷头,大概可分为三部分:气态流输入段(D1)、气态流变向段(D2)、气态流输出段(D3)等三部分,气态流从气态流输入口420进入异形喷头599,在流经气态流变向段和气态流输出段时,气态流的流向经过了变向角为5度角~30度角(用δ表示变向角,如图51所示)的至少两次方向改变。
如图51所示,599为所述异形喷头,420为喷头气态流输入口,555为喷头气态流输出口,D1为气态流输入段,D2为气态流变向段,D3为气态流输出段,δ1为气态流第一损耗变向角,δ2为气态流第二有效变向角,δ3为气态流流液角,A为气态流逃逸点,B为气态流流液点,d2为气态流逃逸中距,d1为气态流流液中距,Δd为气态流逃逸变距,E为气态流输入段气态流输入口内壁与气态流输出段末端上内壁气态流逃逸点A间的气态流远距点,F为气态流输入段气态流输入口内壁与气态流输出段末端下内壁气态流流液点B间的气态流远距点,N为异型喷头内壁内凸曲面凸顶点;L1为气态流输入方向切面线,L4为气态流输出段D3末端下内壁沿气态流流液点B点与气态流输入方向切面线L1的垂直切面线,L7为气态流输出段D3末端上内壁沿气态流逃逸点A点与气态流输入方向切面线L1的垂直切面线,L2为气态流输出段末端上内壁沿气态流逃逸点A点与L4的垂直切面线,L3为气态流输出段末端下内壁沿气态流流液点B点与L4的垂直切面线;L5为气态流输出段D3末端上内壁沿气态流逃逸点A点、异型喷头内壁内凸曲面凸顶点N点、气态流输入段气态流输入口内壁与气态流输出段末端上内壁气态流逃逸点A间的气态流远距点E点之间的切面线,L6为气态流输入段气态流输入口内壁与气态流输出段末端下内壁气态流流液点B间的气态流远距点F点、异型喷头内壁内凸曲面凸顶点N点之间的切面线,L8为气态流输出段末端下内壁气态流流液点B点沿下内壁向内的切面线;
假设气态流输出口420的截面积为S420,异形喷头气态流输出部分输出口555的截面积为S555;
当气态流的输送动力相同或一定时,气态流第一损耗变向角δ1越大,气态流的输出损耗就越多,而气态流从异形喷头气态流输出段的气态流输出口输出的距离就越近;气态流第二有效变向角δ2越大,气态流的有效输出就越多,气态流从异形喷头气态流输出段的气态流输出口输出的距离也越远;如d2>d1,且气态流逃逸变距Δd(Δd=d2﹣d1)越大,从气态流输出段D3末端上内壁沿气态流逃逸点A点逃逸出的气态流就越多,距喷头气态流输出段D3近气态流输出口的无效或浪费施药量同比增加,同时,累积在气态流输出段D3末端下内壁气态流流液点B间的被液化的气态流药液就越多,此时,如果没有合适的气态流流液角δ3,所述累积在气态流输出段D3末端下内壁气态流流液点B处的被液化的气态流药液就很容易从气态流输出段D3末端下内壁处的气态流流液点B点处流出喷头外,同样造成距喷头气态流输出段D3近气态流输出口的无效或浪费施药量的增加。
基于以上原因,在设计所述异形喷头时,主要从以下角度采取优化措施:1、整个喷头采用气态流输入段(D1)、气态流变向段(D2)、气态流输出段(D3)等三段式设计,不同区段发挥不同的功效;气态流变向段(D2)的前部分与所述气态流输入段(D1)的后部分呈后仰状,气态流变向段(D2)的后部分与气态流输出段(D3)的前部分呈前倾状,且所述气态流输入段(D1)、气态流变向段(D2)、气态流输出段(D3)的内壁面之间的过渡面为平滑曲面,以减少气态流输送时的阻力。
2、优化气态流第一损耗变向角δ1和气态流第二有效变向角δ2的角度:为兼顾减少气态流在气态流变向过程中的变向损耗量、增大从气态流输出段气态流输出口输出的有效气态流数量并将该气态流实现最远距离的输送,可对气态流第一损耗变向角δ1和气态流第二有效变向角δ2进行优化。
无论气态流第一损耗变向角δ1,还是气态流第二有效变向角δ2,都可以称之为变向角δ。当变向角δ=90°时,气态流从气态流输出口420流经气态流输入部分和气态流输出部分时,流向没有改变,气态流仍沿原来气态流输出口420的流经方向流出;当变向角δ>90°时,只是气态流输入部分和气态流输出部分发生了镜像的变化,喷头结构和气态流流向并未发生变化;当变向角δ=45°时(如图3所示),所述喷头就是常见的普通喷头500,气态流从气态流输出口420流经气态流输入部分和气态流输出部分时,气态流的流向只发生了一次90°的改变。
因此,优选的,气态流第一损耗变向角δ1≦90°,进一步优选在5度角~30度角之间;优选的,气态流第二有效变向角δ2≦90°,进一步优选在5度角~30度角之间。
3、气态流流液角δ3的优化措施:
为防止已累积在气态流输出段D3末端下内壁气态流流液点B处的被液化的气态流药液很容易地从气态流输出段D3末端下内壁处的气态流流液点B点处流出喷头外造成无效或浪费施药量的增加,可将气态流输出段D3末端气态流输出口的下内壁设在气态流输出段D3末端下内壁沿气态流流液点B点与气态流输入方向切面线L1的垂直切面线L4的下边位置,且使其以一定的角度逐渐向异型喷头内壁内凸曲面凸顶点N点延伸,这样,即使气态流输出段D3末端下内壁气态流流液点B处形成有液化的液滴,该液滴也会在重力作用下重新流入雾化室而不致被气态流裹挟带出喷头以外。
优选的,气态流流液角δ3≦90°,进一步优选在5度角~30度角之间。
4、气态流逃逸变距Δd的优化措施:
为防止和减少气态流从气态流输出段D3末端上内壁沿气态流逃逸点A点处逃逸,气态流逃逸中距d2比气态流流液中距d2越大越好,也即气态流逃逸变距Δd越大越好。
优选的,d2≥d1,Δd≧0。
5、其它优化措施:
整个喷头不仅采用气态流输入段(D1)、气态流变向段(D2)、气态流输出段(D3)等三段式设计,而且为保证尽可能少的气态流损失,不仅使所述气态流输入段(D1)、气态流变向段(D2)、气态流输出段(D3)的内壁面之间的过渡面采用平滑的曲面设计,而且从所述气态流输入段(D1)到气态流变向段(D2)再到气态流输出段(D3),整个平滑内曲面的截面积其大小基本保持相同或一致。
优选的,S555≥S420;
进一步优选的,在逃逸中距(d2)或流液中距(d1)部分或全部的长度范围内的异形喷头气态流输出段的内壁面采用麻面内壁。其原因是:当雾化的超微药物颗粒气态流流经喷头的气态流输出段的内壁时,总会有一部分雾化的超微药物颗粒气态流液化形成液滴,当喷头气态流输出段的内壁是光滑的内壁表面时,由于液滴与光滑的内壁表面之间阻力很小,容易被动力气流裹挟带出,从而落在喷头气态流输出部分输出口外,造成在距喷头气态流输出段的气态流输出口外近100cm的范围内无效药量的浪费;但是,在采用麻面内壁后,可能稍微增加了一些风阻,但由于液滴与麻面的内壁表面之间阻力的增大,液化了的液滴就不容易被动力气流裹挟带出,从而落在喷头气态流输出段气态流输出口外近100cm范围内的无效药量就会大大降低或杜绝。
上述喷头的设计,可防止水滴被风从出风口裹挟带出,造成在距出风口100cm的范围内无效药量的浪费,彻底消除该范围内可能出现的由于农药造成的植物体农药药害,真正实现绿色节能的使用效果,实际效果见下表二。
表二:不同类型喷头在距喷头输出口100cm范围内无效药液量的实验
上述优化措施使得本申请相对现有技术的施药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以下措施还会使本发明所设计的喷头优势效果更加明显:
如图3所示,喷头的气态流输出段气态流输出口还形成有气流栅511,优选的,气流栅为长条形状,且整体形成一外凸的出风弧面,以使气流获得更好的分配和更远距离的输出;优选的,喷头内部气态流输出段还设有一导向装置,该导向装置设有2~5个呈曲面的叶片,叶片的一端固定在喷头内壁上,另一端固定在一根轴上,该些叶片呈顺列布置,由于叶片之间所构成的流道的曲面引导作用,可带动气流旋转,使气流获得加速效果,有效的增加气态流的出风压力,使气流输出范围更大、施药更均匀。
本申请在考虑喷头可360度转动以及如何能够进一步获得范围更大、施药距离更远、浪费更小的喷头改进的同时,还优选的提出喷头还可以通过结合步进电机和控制电路板的选择,通过控制面板功能键的选择可以在0~360度的任意范围内根据需要以任意角度旋转;还优选的提出在施药口还设有一可转动的盖帽,使用时盖帽转动到不阻挡施药口气流流出的位置,如施药口的背后,以不影响气体流的输出,施药装置不使用时将其盖在出风口上,保护出风口,避免脏物、异物进入。
(六)离子或负离子发生器
本申请优选的使上述形成的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在被施加于施药目标所在环境之前带电,优选的,使上述形成的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在被施加于施药目标所在环境之前带有OHˉ或O3-负电荷,优选的,该带电过程可通过等离子或负离子发生器实现,所述等离子或负离子发生器设置在底部风道内,如图1所示。
三、本产品的使用目标
发明优选适用于相对封闭的施药环境,如农作物生长用保护设施或农产品储藏用冷库、保鲜库、气调库或农产品养殖用圈舍等一般都符合这要求,而对于本发明的施药目标并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即可以是确定施药目标,也可是不确定施药目标,而所述不确定施药目标可以是无固定形态的空气,如房间的甲醛处理,而所述确定施药目标为封闭环境内有固定形态的无生命体和/或有生命体,如农作物或农产品或农业设施等,如对农作物或农产品或农业设施的除虫和/或除病和/或除残留农药和/或消毒防疫和/或生长发育调节等。但就效果而言,本发明在农业领域尤其是农作物生长用保护设施或农产品储藏用冷库、保鲜库、气调库或农产品养殖用圈舍等农场所的施药效果最为显著,如对所述农业设施的施药目的是可以消毒和/或除病和/或除虫和/或免疫和/或生产无抗生素产品等目的。相比现有技术都具有优异性。
其所使用的药物在形态上可以为固剂或粉剂或悬浮剂或药液剂或油剂,所述农药或溶液在挥发性上可以具有挥发性也可以不具有挥发性;在属性上为化学活性物或生物活性物,生物活性物可包括有生物学活性的单种或多种单细胞生物(如微生物)或提取物或培养物或发酵物和/或有生物学活性的单种或多种蛋白质(如生物酶)或提取物或培养物或发酵物和/或单种或多种有生物学活性的单细胞生物和蛋白质或提取物或培养物或发酵物的复合体,而所述生物活性物药液的配置可以是厂家出厂前完成的配置,也可以是使用者布放前完成的配置;
所述施药目的为对封闭环境内空气进行消毒和/或除菌和/或除虫和/或除臭和/或除甲醛等空气净化目的,也可以是农作物或农产品或牲畜的除虫和/或除病和/或除残留农药和/或农产品的后熟处理和/或农作物的春化处理和/或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调节目的微肥、除草、杀虫、杀菌、消毒等目的。
四、下面以几个实施例说明其技术效果:
如图2、图54所示,下面以最简单的实施例为例说明本发明的工作方式。
实施例一、使用高效微生物溶液对保护地番茄灰霉病使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后果实去除农药残留的效果。
试验组:如图2所示的本发明施药装置;
该机包括以下组件:设有送风机及进风通道的动力气流的输入组件、由导流罩410和供液底盒390构成的雾化室、由10个超声振荡元件组成的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360、由动力气流和S型喷头599组成的含有药物颗粒的气态流的输出组件的气流输送装置、自动控制装置、生物桨(大盖340、搅拌桨350和含有载体379的扩繁筒370)及扩繁容器300。
其中:
多功能贮液箱包括容器300及设置在容器内的生物桨组件搅拌桨350、扩繁筒370以及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330和定位供液控制装置339X;
气流输送装置设有布置于底座上的气流输入口123、气流输送口555、S形喷头599、将外界气流引入机中的离心式风机;
外底座上装置的控制面板110、控制开关112、功能切换开关111,当启动时便伴有亮光、亮灯或声音第提示;
气源为空气;
流量控制设备为上述优选的手动帽套式定位供液装置330;
AC220V电源。
该实施例本发明工作方式如下:
第一步:生物活性物溶液中生物活性物的扩繁:
如图31所示,本实施例采用上述手动帽套式供液装置顶杆升降手动控制装置3390。
首先,将机器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并按照要求配好药液,并将药液加入容器300中,拧紧容器大盖340,确定容器300无漏液情况后,取下套与手动帽套式定位供液装置330帽套内顶杆3398上的套帽3397,将装有药液的容器300放入其在底座的容器位置上。此时,由于顶杆339被降低高度不起顶起作用,皮帽塞331就将供液液箱300中的液流孔密封,药液就不能从容器300中流出。将机器电源线142插入电源插板接通电源,将控制面板110上的控制开关112设定为2小时,功能开关111只选择搅拌桨和生物桨工作,2小时后,机器停止工作,生物活性物溶液中生物活性物的扩繁工作完成。
第二步:扩繁后生物活性物溶液的使用:
如图30所示,从机器上取下容器300,将手动帽套式定位供液装置330帽套内顶杆3398上的套帽3397套于其上,将上述装有扩繁2小时药液的容器300重新装入其在底座的容器位置上。此时,顶杆339顶起供液组件内顶片334,供液组件内顶片334使套在供液组件内导柱332上的供液组件内弹簧333向上压缩,推动固定于供液组件内顶片334上的供液组件内导柱332和皮帽塞331向上移动并被完全顶起,使容器300中的药液从被暴露的液流孔流出,流量控制装置打开,此时,皮帽塞331一直被顶杆339顶起,一直到贮液箱300中流出的药液量达到被设定的液位线高度时药液才自动停止流出,选择220v的电源档位,将机器上的电源线142插头插入220V电源接口,摁下总电源开关接通电源,选择功能开关111,使容器300中的搅拌桨和扩繁筒开始旋转并开始搅拌药液,将控制面板上的施药时间功能键设定为2小时,将出风口旋转角度功能键设定为360°旋转角度,将出风口旋转转速功能键设定为每12分钟旋转一圈的转速旋转,摁下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360电源开关接通电源,机器开始正常工作。此时,供液底盒390中的药液液位达到工作液位线,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360中的多个超声波振荡器单元开始工作,空气经气流输入口123由离心式引风机从第一气流输送口153处吹出并经第二气流输送口154经控制地进入贮液底盒中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360上部4~10cm处药雾形成的位置处。此时,经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360雾化的药液已开始形成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OHˉ负离子发生器产生的大量OHˉ负离子随同气流经离心风机被吹入与形成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的药液微粒开始进行负离子交换,随后,带负电荷的药液微粒与其它大量的OHˉ负离子一并最后从气流输送口555处被吹出。机器工作一定时间后,当供液底盒390中的药液位低于最低药液位时,容器300中的药液再次开始流入供液底盒390,直到供液底盒390中的药液位再次达到最大药液位时停止流入,如此往复流入,直至容器中的药液全部流入供液底盒为至。当供液底盒中的药液液位低于最低液位线时,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360自动断电停止工作,当达到2小时的设定时间时,机器自动断电停止全部工作。
对照组:现有技术为不具备生物桨的如图2所示相同机型的机器。
使用方法同上述工作方式。
实施例一:不同方法对高效微生物扩繁效果的影响:
高效微生物使用要求:在利用高效微生物除甲醛或除农药残留时,为了达到有效当量的高效微生物浓度,要求使用浓度为200倍的稀释量;为了降低使用成本,可利用本发明预先对较低浓度的高效微生物溶液(如400倍的稀释液)进行扩繁。
高效微生物溶液的配制:对照组与试验组配制方法相同;即高效微生物稀释400倍用量,即将10ml的ZN高效微生物用清药液4升稀释到供液箱中。
高效微生物溶液的扩繁:利用上述生物活性物溶液中生物活性物的扩繁方法对高效微生物溶液中的高效微生物进行扩繁,2小时后,分别检测所述高效微生物溶液中的高效微生物浓度。
高效微生物溶液的检测方法:计数仪直接计数的全数测定法。
计数仪直接计数的全数测定法:取定容稀释的单细胞微生物(细菌)悬液放置在细菌计数板上,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体积中的平均细胞数,换算出供测样品的细胞数。
每毫升原菌液含菌数﹦每小格平均菌数×4000000×稀释倍数,(计数板上每小格中菌液=1/4000000毫升)
表三不同方法对高效微生物扩繁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对照组和本发明都可以显著地促进高效微生物的快速扩繁和降低实际使用成本,但本发明较对照组可提高42.7%的扩繁效果,较对照组降低实际使用成本约22.7%。
实施例二、使用高效微生物溶液对保护地番茄灰霉病使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后果实去除农药残留的效果。
本实施例实验组设备:使用本发明上述图2所示的机器。
该机包括以下组件:设有送风机及进风通道的动力气流的输入组件、由导流罩410和供液底盒390构成的雾化室、由10个超声波振荡器单元组成的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360、由动力气流和S型喷头599组成的含有药物颗粒的气态流的输出组件的气流输送装置、控液稳效装置430、自动控制装置、搅拌桨350及贮液箱300。
其中:
贮液箱300及设置在贮液箱内的搅拌桨350、以及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330和定位供液控制装置339X;
气流输送装置设有布置于底座上的气流输入口123、气流输送口555、S形喷头599、将外界气流引入机中的离心式风机;
外底座上装置的控制面板110、控制开关112、功能切换开关111,当启动时便伴有亮光、亮灯或声音第提示;
气源为空气;
流量控制设备为上述优选的手动帽套式定位供液装置330;
AC220V电源。
实验组施药设备使用方法同上述实施例工作方式。
本实施例对照组使用设备:为市场上常见的DFH-16A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
使用DFH-16A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和本发明测定利用ZN高效微生物对保护地番茄灰霉病使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后果实去除农药残留的效果。
实施例二、不同施药装置利用高效微生物溶液对保护地番茄灰霉病使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后果实去除农药残留的效果:
分别采用DFH-16A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和本发明使用ZN高效微生物对保护地番茄灰霉病使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后去除农药残留的效果。其中,试验组按ZN高效微生物稀释200倍用量,即将15ml的ZN高效微生物用清水3升稀释到贮液箱中,放入本发明施药装置中进行施药;对照组同样按ZN高效微生物稀释200倍用量,即将75ml的ZN高效微生物用清水15升稀释到DFH-16A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中喷洒。分别于施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3天后3日内每日进行一次,测定农药残留的数值,并统计实际用药总量和稀释用药总量。
表四不同施用ZN高效微生物的方法对保护地番茄灰霉病施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后的果实农药残留效果比较
结果表明,DFH-16A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和本发明使用ZN高效微生物对保护地番茄灰霉病使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后去除农药残留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但本发明较DFH-16A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具有很明显的省药、省水的效果,省药省水各70﹪。
实施例三、使用DFH-16A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和本发明测定利用ZN高效微生物对室内装修除甲醛的效果。
本实施例实验组设备:使用本发明上述图2所示的机器。
该机包括以下组件:设有送风机及进风通道的动力气流的输入组件、由导流罩410和供液底盒390构成的雾化室、由10个超声波振荡器单元组成的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360、由动力气流和S型喷头599组成的含有药物颗粒的气态流的输出组件的气流输送装置、控液稳效装置430、自动控制装置、搅拌桨350及贮液箱300。
其中:
贮液箱300及设置在贮液箱内的搅拌桨350、以及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330和定位供液控制装置339X;
气流输送装置设有布置于底座上的气流输入口123、气流输送口555、S形喷头599、将外界气流引入机中的离心式风机;
外底座上装置的控制面板110、控制开关112、功能切换开关111,当启动时便伴有亮光、亮灯或声音第提示;
气源为空气;
流量控制设备为上述优选的手动帽套式定位供液装置330;
AC220V电源。
实验组施药设备使用方法同上述实施例工作方式。
本实施例对照组使用设备:为市场上常见的DFH-16A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
实施例三、不同施药装置利用ZN高效微生物对室内装修甲醛的去除效果:其中,试验组按ZN高效微生物稀释200倍用量,即将10ml的ZN高效微生物用清水2升稀释到贮液箱中,放入本发明施药装置中进行施药;对照组同样按ZN高效微生物稀释200倍用量,即将75ml的ZN高效微生物用清水15升稀释到DFH-16A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中喷洒。分别对刚完成装修的室内进行喷洒处理,共处理3天,每天处理一次,测定室内甲醛的数值,并统计实际用药总量和稀释用药总量。
表五不同施用ZN高效微生物的方法对室内装修甲醛的去除效果比较
结果表明,DFH-16A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和本发明施药装置使用ZN高效微生物对室内装修甲醛的去除效果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但本发明较DFH-16A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具有很明显的省药、省水的效果,省药省水效果各达86.7%。
实施例四:测试0.5%除虫菊素乳剂对保护地旺盛生长期黄瓜蚜虫的防治效果。
本实施例实验组设备:使用本发明上述图54所示的机器。
该机包括以下组件:设有送风机及进风通道的动力气流的输入组件、由导流罩410和供液底盒390构成的雾化室、由10个超声波振荡器单元组成的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360、由动力气流和S型喷头599组成的含有药物颗粒的气态流的输出组件的气流输送装置、自动控制装置、搅拌桨350、贮液箱300及多功能水箱302。
其中:
设置在贮液箱300上的大盖340及搅拌桨350、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330和定位供液控制装置339X;
气流输送装置设有布置于底座上的气流输入口123、气流输送口555、S形喷头599、将外界气流引入机中的离心式风机;
外底座上装置的控制面板110、控制开关112、功能切换开关111,当启动时便伴有亮光、亮灯或声音第提示;
气源为空气;
流量控制设备为上述优选的手动帽套式定位供液装置330;
AC220V电源。
使用方法同上述实施例工作方式,仅在工作结束后,使用多功能水箱中的水液对药液流道及供液底盒进行冲洗。
本实施例对照组设备:DFH-16A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
实施例四、不同施药装置利用0.5%除虫菊素乳剂对保护地旺盛生长期黄瓜蚜虫的防治效果:
本发明采用的方法:按0.5%除虫菊素乳剂稀释300倍用量,即将10毫升0.5%除虫菊素乳剂用清水3升稀释到贮液箱中,放入本发明施药装置中进行施药;现有技术使用DFH-16A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同样按0.5%除虫菊素750倍用量,即将20毫升0.5%除虫菊素乳剂用清水15升稀释到DFH-16A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中喷洒。
分别于药后1天和2天检查保护地黄瓜幼苗上的蚜虫活虫数,计算防治效果,并统计实际用药总量和稀释水剂药液用药总量。
本发明与常规背负式手动喷雾器施药器械在农业保护地设施中的应用及特点比较如下:
表六不同施药方法施药后保护地旺盛生长期黄瓜蚜虫的防治效果比较
结果表明,药后1天和药后2天,DFH-16A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和本发明对保护地黄瓜蚜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农药熏蒸器较DFH-16A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在具有相同药效的情况下,具有很明显的省药、省水的效果,省药62.5﹪,省水85﹪。
综上所述,本应用发明不仅操作简单,方便易行,雾滴粒谱较一致,而且形成的药物微粒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带负电荷的药物微粒子,附着能力强,空间内立体实现施药目的,可大幅降低药物的实际使用量达22.7﹪~86.7%,节能环保,实现了自动施药的全过程,不需要人工。具有简单易行、省药、省水、节能、环保等诸多优点。
而可以预料的是,当本发明采用本发明提出的各种优化措施后将比目前的实验结果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
最后说明:
1)在本申请说明书(包括说明书所有文字及所有附图)和技术方案中,术语“包括”和“容纳”以及其它类似表述意指“包括但是并不限于”,而且并不用于(并且不是)排除其它部分、添加物、构件或者步骤。
2)在本申请说明书(包括说明书所有文字及所有附图)和技术方案中,单数涵盖复数,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特别地,当使用“一”表示不定冠词而不是特指数量“一个”时,“一”应被理解为既包括复数形式又包括单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
3)本申请所公开的各种优选实施方式即便没有在同一实施例中阐述,也应该被理解成能够被应用于在这里描述的任何其它方面、实施例或者例子,除非与之不相容或在本文中被明确地排除在外,否则本申请所有没有穷尽的实施方式之间的组合或子组合都是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4)本文中描述了关于本发明的各种方面、概念和特征的各种优选实施方式,但是这些描述不是本发明所有实施方式的完全或详尽的清单,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该些描述并不表明这些特征是必需的,排他性的。本申请示例性优选方法或优选结构的描述不应被解读为仅限于该种实施方式,除非本申请说明书明确陈述为该种情况。

Claims (121)

1.一种施药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所需要施的药物以可雾化的药液形式存在;
通过超声波振荡原理使所述药液雾化;
向所述可雾化的药液提供动力气流,并利用该动力气流将雾化的药液带走并施加于施药目标所在的环境内;
所述动力气流的输送动力来自位于药液雾化场所上游的送风机和/或药液雾化场所下游的引风机和/或射流器;
至少在靠近药液液面的位置处设置一动力气流的进口;
在所述药液雾化场所的上游设置一送风机提供输送动力;
当采用射流器时,射流器本身采用的高速压缩引气流为药气流或空气流;
所述动力气流的气流来源为空气流;
所述动力气流的温度范围选择在5~30℃之间;
当施药目标所在环境的温度低于10℃时,动力气流高于环境温度的差值在5~20℃范围内;
所述动力气流提供给所述雾化的药液之前,可选择的经过一加热区域,该加热区域至少设置有需要散热的电器部件作为加热源;
所述电器部件至少包括有用于超声波振荡装置的稳压器,还包括贮液箱搅拌装置的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的电子元件、电路板;
该加热区域还可控的设有脉冲加热或电阻加热或PTC陶瓷片做为主动电加热部件。
2.如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含有超微药物颗粒气态流的流出路径上设置有加热手段。
3.如上述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手段为一个或多个能够发热的光源,该发热光源靠近气态流的输出口处。
4.如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药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射流器提供输送动力时,调节输入射流器的高速压缩引气流的温度调节气态流的输出温度。
5.如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的振荡工作频率被配置为在大于等于1.7MHz的频率下工作。
6.如上述权利要求5所述的施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的振荡工作频率为2.0~5MHz。
7.一种施药装置,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结构:
雾化发生装置,其包括一可容纳药液并为其提供雾化发生空间及所生成气态流输送通道的雾化室以及对所述药液实施雾化作用的超声波振荡装置,该超声波振荡装置的振荡元件被布置为与所述药液流体接触,以对所述药液实施振荡作用使其雾化;
气流输送组件,其包括动力气流输入组件和气流输出组件,其中动力气流输入组件在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不断的将所述药液雾化的同时,向所述雾化室不断的供应动力气流,所述气流输出组件,将所述动力气流与雾化药液形成的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带走并施加于施药目标所在的环境内;
在位于雾化室顶部的气态流输出口处设置所述气流输出组件,将雾化室生成的含有药物颗粒的气态流送出施药装置外;在风箱的底部设有一支撑在施药装置下部的底座,其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动力气流的入口,其内部形成有底部风道,且在该风道中设置有工作时有废热产生且需要散热的电器部件,该风道被可控的与所述风箱流体连通。
8.如上述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雾化发生装置的雾化室被设置在施药装置的中间位置,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设置在雾化室的底部;在所述雾化室与风箱相对的另一侧,所述雾化发生装置还设置一贮液箱,该贮液箱通过设置在与其邻接的雾化室右壁上的待雾化药液的供入口对所述雾化室供液;所述动力气流输入组件包括一设置在雾化室左侧的风箱,风箱上设有动力气流的进风格栅,风箱内设有送风机,风箱所提供的动力气流通过与其邻接的雾化室左壁上的动力气流输入口输入雾化室内。
9.如上述权利要求8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气流输入口略高于雾化药液的供入口,所述气态流输出口大致形成在导流罩顶部的中间位置,且气态流的输出口的轴线与动力气流输入口的轴线之间的角度在90度~130度之间。
10.如上述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部件包括有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的稳压器,电器部件还包括贮液箱所设搅拌装置的驱动电机及施药装置控制系统所需的电控元件及电路板。
11.如上述权利要求 8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室为上下两部分构成的分体结构,其中下部分为上开口的供液底盒,上部分为上下均开口的导流罩,两者可拆卸的上下结合在一起;供液底盒不但形成在导流罩的下部,还延伸在所述贮液箱的底部。
12.如上述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流罩为左右分体结构,由左、右壳体构成,所述导流罩的下端形成收紧口插进供液底盒内部使其外壁与供液底盒内壁紧贴在一起。
13.如上述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底盒为一梯形结构,与导流罩配合的部分位于梯形结构的下部,下部的内壁面形成一凹腔,用来作为设置超声波振荡装置及容纳雾化所需药液的室,而其上部由下部向上延伸到较高位置与贮液箱的底部配合,一方面用于支撑贮液箱及提供贮液箱部件所需的安装空间,一方面利用其内壁面形成与下部凹腔连通的供液流道以将贮液箱中提供的药液供给雾化室,所述供液流道为内壁光滑的流道。
14.如上述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底盒为单独部件或由所述底座上底面形成。
15.如上述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底盒为一单独构件,支撑在其下面的所述底座上顶面形成与供液底盒下底面对应的结构形状,两者结构吻合的贴合在一起。
16.如上述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为双层结构,其由左右两半壳体可拆卸的装配在一起,且其内壳体的前后壁设计为弧形内壁并使得导流罩的内壁向位于顶部的气态流输出口收敛。
17.如上述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流罩的内壳体上还形成有与雾化室内部连通的导流孔。
18.如上述权利要求12或16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从下向上分为三段:封液段、雾道段、出雾段,雾化室的药液供液口设置在封液段,动力气流的进气口设置在封液段与雾道段之间,气态流输出口设置在出雾段的端口。
19.如上述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导流罩内壁的雾道段形成有消沫肋,消沫肋沿所述导流罩内壁纵向设置,消沫肋的肋顶为尖顶,所述消沫肋形成在所述导流罩的左和/或右内壁上。
20.如上述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雾化室左壁的动力气流输入口的气流流出方向,设置有导流梳,导流梳的末端还形成一连接在各个导流梳末端的阻液堤,导流梳的末端或阻液堤的末端形成有多个向下的突尖部。
21.如上述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梳由水平导流梳部分和竖向导流梳部分构成,其中水平导流梳部分从导流罩的动力气流输入口的上方向雾化室内水平伸展20~35mm长度,再向供液底盒下方弯折延伸形成竖向导流梳部分。
22.如上述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室的内壁前设置有可拆卸的阻沫网。
23.如上述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沫网上形成有1~3×1~3mm²规格的小网格。
24.如上述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沫网形成在雾化室的前和/或后内壁上。
25.如上述权利要求12或22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阻沫网形成在雾化室导流罩左右壳体接缝位置的前内壁上。
26.如上述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为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其包括一个或多个超声波振荡单元,振荡单元被设置在一密封壳体内,每一超声波振荡单元设有一个或多个振荡元件,振荡元件的陶瓷换能片露出密封壳体与待雾化的药液接触以实施超声波振荡作用。
27.如上述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的振荡元件的总量控制为3-10个。
28.如上述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还设有液位控制件和稳压装置,其中所述液位控制件设置在密封壳体上,稳压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底部风道中。
29.如上述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药装置由一个或多个所述的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单独或组合设置。
30.如上述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被可拆卸的设置在供液底盒的外部的底部,其振荡元件通过供液底盒底壁上的开孔与所述供液底盒中的药液处于流体接触关系施加超声波振荡作用。
31.如上述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供液底盒的底壁上还形成一定高度的隔断,隔断上开有液流孔。
32.如上述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的背部位于底座内的底部风道中或能够与底部风道流体接触。
33.如上述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被可拆卸的设置在供液底盒的内部的底部,所述供液底盒中沿液位高度方向上设置有导杆,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的密封壳体可滑动地安装在该导杆上。
34.如上述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的密封壳体设置有增大或减小浮力措施。
35.如上述权利要求26或29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的振荡工作频率被配置为在大于1.7MHz的频率工作。
36.如上述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的振荡工作频率为2.0~5MHz。
37.如上述权利要求13或15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药装置设置一控液稳效装置,用于与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配合工作,该控液稳效装置其包括一罩体,该罩体由顶壁和外周壁围成一向下开放的腔体,用于罩在超声波振荡装置的上方;所述罩体的顶壁形成有与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的振荡元件数量及位置对应的开孔,每一开孔的下方由所述顶壁的内壁面向下延伸形成一两端开口的直通式筒体,该筒体用于罩在与其对应的振荡元件的外周,由其两端开放的内腔构成其相应振荡元件的稳效腔;所述筒体的外壁面与所述罩体外周壁的内壁面之间的腔体构成控液腔,所述控液腔为上端封闭的腔体,其顶面由所述罩体顶壁的非开孔区域构成;所述罩体外周壁的下端面与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的上端面之间形成一个或多个缝隙用作所述控液腔的控液缝隙;筒体的下端面与所述振荡元件的外延面之间形成一个或多个缝隙用作所述稳效腔的供液缝隙;所述稳效腔供液缝隙的最高位置低于或等于所述控液腔控液缝隙开口的最高位置。
38.如上述权利要求7或26 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应超声波振荡装置上设置的液位控制件,控液稳效装置还形成一液位腔,正常工作时其上部与外界空气相通,其底部与稳效腔、控液腔周围的药液连通。
39.如上述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液位控制件在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的中间位置时,所述液位腔的构成方式为:在所述控液稳效装置的罩体顶壁与液位控制件对应的位置处形成一稳效腔结构的直通式筒体,利用其内腔形成液位控制件的全筒式液位腔;构成液位腔的直通式筒体与液位控制件的外沿面之间形成有一个或多个进液缝隙。
40.如上述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液位控制件在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的周围位置时,所述液位腔的构成方式为:使罩体的外周壁在与液位控制件对应的位置处形成一向控液腔凹进的半筒状凹部,利用该凹部的侧壁面与供液底盒的内壁面形成一可供超声波振荡装置液位控制件检测的半筒式液位腔,该种液位腔又可根据其腔体的顶部是否被罩体的顶壁封闭分为半筒顶部开放式液位腔和半筒顶部封闭式液位腔。
41.如上述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液稳效装置或支撑在超声波振荡装置上或吊装在超声波振荡装置的上方与其形成配合体。
42.如上述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液稳效装置与超声波振荡装置通过位于控液稳效装置上的连接机构实现二者的相互配合连接成为一个装配体。
43.如上述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为一卡爪结构,超声波振荡装置在其外周形成一向上的突沿与卡爪配合,使控液稳效装置被固定支撑并罩合在超声波振荡装置的上端面上。
44.如上述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控液稳效装置可拆卸的固定在导流罩上,通过导流罩与控液稳效装置的设置位置配合使控液稳效装置以所需的控液缝隙、供液缝隙、进液缝隙吊装在超声波振荡装置的上端面上。
45.如上述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控液稳效装置与导流罩及阻沫网复合组成装配体与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配套使用。
46.如上述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液缝隙、供液缝隙的构成方式为在沿向下开放的罩体外周壁末端的一面或几面或每面形成有一个或多个豁口缝隙作为控液缝隙,在稳效腔的直通筒体末端的一面或几面或每面形成有一个或多个豁口缝隙作为稳效腔缝隙。
47.如上述权利要求46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控液缝隙为可控或可调的:在允许范围内,通过调整控液稳效装置的吊挂高度或在超声波振荡装置上的支撑高度可实现对控液缝隙的宽度或大小的调节和设置。
48.如上述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底盒的药液的最佳液位其根据药液从贮液箱设置的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的流出位置设定,停机液位靠超声波振荡装置的液位控制件检测并实施停机保护,所述供液底盒的供液口的最低位置与供液底盒的最低位置处在同一水平面上或稍高于供液底盒的最低位置,所述供液底盒的供液口的最高位置低于控液稳效装置的控液缝隙的最低位置处。
49.如上述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液箱与供液底盒之间形成有连通两者的流道,所述药液先注入贮液箱再由该流道供入供液底盒内。
50.如上述权利要求49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药装置还设有一多功能水箱,该多功能水箱与贮液箱之间也形成一流道。
51.如上述权利要求50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液箱与供液底盒之间的流道与多功能水箱与贮液箱之间的流道一体形成在供液底盒的内壁上,且沿着多功能水箱、贮液箱、供液底盒,高度依次降低,一方面可利用其为所述贮液箱提供热水以提高由贮液箱进入供液底盒的药液液温,另一方面可利用其内的水实现施药装置前和/或后的药道清洗功能。
52.如上述权利要求51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底盒为阶梯状,其较低部分形成容纳药液的凹槽并设置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从该较低部分所述供液底盒的底壁向上延伸于贮液箱、多功能水箱的底部,使得所述贮液箱、多功能水箱设于供液底盒的较高位置处。
53.如上述权利要求52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底盒的底壁形成可流体连通贮液箱、多功能水箱的流道。
54.如上述权利要求49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液箱上设有正反量度刻度,以方便使用。
55.如上述权利要求53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底盒上设置一可拆卸地复件,该复件拷贝供液底盒的内部形状,覆在供液底盒的内壁上。
56.如上述权利要求49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液箱包括一可贮液的容器、容器设有一较小的第一开口和较大的第二开口,其中较小的第一开口用于与所述供液底盒上的药液流道连通,较大的第二开口可拆卸的密封有一大盖。
57.如上述权利要求56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大盖与第二开口为螺纹配合,在第二开口形成有圆筒形外螺纹壁,相应的大盖形成有内螺纹壁使其如一个螺母拧紧在第二开口圆筒形的螺纹壁上。
58.如上述权利要求56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液箱与供液底盒之间的流道上设有药液供液控液装置,以使贮液箱的药液被可控的供给供液底盒。
59.如上述权利要求58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液供液控液装置包括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和顶杆控制组件,其中位于贮液箱底部的第一开口设置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该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形成一与雾化室供液流道连通的液流腔及液流口,顶杆控制组件包括一用于对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施加外力作用的顶杆,其设置在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的下方,被控制根据需要打开或关闭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控制的液流口。
60.如上述权利要求59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包括皮帽塞、供液组件内导柱、弹簧、限位导圈、顶片以及围纳组件并形成液流腔及液流口的壳体,具体的结构及工作关系如下:壳体的外壁与容器的第一开口密封连接,内壁形成液流腔,其出口形成液流口;皮帽塞作用在液流口上用于打开或关闭液流口,皮帽塞固定在内导柱的上端,内导柱下端穿过设于壳体内壁上的限位导圈与用于接收外力的顶片固定连接;内导柱外周套设有弹簧,该弹簧可伸缩的设于液流口的限位导圈与顶片之间。
61.如上述权利要求60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控制组件通过顶杆对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的作用的可控性通过增高或降低顶杆的有效高度实现。
62.如上述权利要求61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为螺杆式,通过手动或电动控制组件使螺杆向上旋出或向下旋入调节顶杆的有效高度。
63.如上述权利要求61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设计为可折叠式或可伸缩式或在顶杆顶部可拆卸的套装一可延长顶杆有效长度的套帽,顶杆的有效高度根据需要手动调整。
64.如上述权利要求49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液箱内设置有搅拌桨和/或扩繁筒。
65.如上述权利要求64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桨和/或扩繁筒可拆卸的设置在贮液箱的大盖上。
66.如上述权利要求65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繁筒和搅拌桨可拆卸地安装在一起并能以一整体结构和各自单独结构可拆卸的安装到贮液箱的大盖上。
67.如上述权利要求64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贮液箱中设置一电力驱动的搅拌桨,供液底盒上部内壁面与搅拌桨转轴相对的位置,向上隆起形成一中空圆壁形结构,搅拌桨转轴穿过中空圆壁形结构与设置在供液底盒下方的驱动电机驱动连接。
68.如上述权利要求67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供液底盒上部的内壁面还在中空圆壁形结构的外周形成一较低于中空圆壁形结构上端面的凸台,凸台的外周形成一与流道入口连通的环形槽道。
69.如上述权利要求68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槽道外周的供液底盒内壁面逐渐向环形槽道降低,而环形槽道也向流道入口逐渐降低,流道也向雾化室的供液口逐渐降低。
70.如上述权利要求69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槽道和流道的最低位置均设计为大于雾化室供液底盒的最高液位工作液位面,中空圆壁形结构的上端面高于环形槽道的最高位置。
71.如上述权利要求56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容器的第二开口及相应的大盖设置在贮液箱容器的底部。
72.如上述权利要求64或71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搅拌桨由转轴、密封件、套装在转轴上的轮毂、形成在轮毂上的桨叶及驱动转轴转动的驱动电机设置构成,搅拌桨转轴的上端可转动的固定在大盖上并伸进容器内,下端伸出大盖与设置在大盖外的驱动电机直接或间接连接。
73.如上述权利要求68-70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大盖形成一圆筒形周向凸缘,该凸缘的位置与上述的环形槽道相对,凸缘的内侧形成有与药液容器第二开口结合的圆筒形外螺纹壁,大盖的中间位置形成一可伸进容器开口内的凸台,凸台的背侧形成凹腔使其可扣合在供液底盒上部内壁面所形成的中空圆壁形结构上。
74.如上述权利要求72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搅拌桨支撑在大盖的凸台上,其转轴穿过大盖与设置在大盖外侧的驱动电机直接或间接转动连接。
75.如上述权利要求74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桨的驱动电机设置在底座的底部风道中。
76.如上述权利要求64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扩繁筒包括容纳有生物活性物载体的筒体、及设置在筒体下面的安装或连接结构。
77.如上述权利要求76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筒体上具有多个规则的或不规则的镂空孔。
78.如上述权利要求76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扩繁筒筒体由扩繁筒壳体、扩繁筒上封头、下封头形成可拆卸的筒体结构。
79.如上述权利要求78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繁筒筒体和下封头均为两半构成,其中左半壳体与左半下封头之间形成一体结构,右半下封头及右半壳体之间形成一体结构,两部分再以可拆卸结构组合在一起。
80.如上述权利要求79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左右半壳体及左右半下封头在相应的配合处一侧形成插槽,一侧形成插头,两者匹配的镶接在一起。
81.如上述权利要求76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下面的安装或连接结构用来将扩繁筒可拆卸的固定在容器的内壁上,或将其可拆卸的固定在搅拌桨上或将其可拆卸的固定在容器的大盖上。
82.如上述权利要求64或65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贮液箱容器第二开口及相应大盖设置在容器的底部,两者采用可拆卸密封连接结构,搅拌桨与扩繁筒为同轴设计且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形成一整体结构,扩繁筒可拆卸的设置在搅拌桨上方,搅拌桨可拆卸的设置在大盖上,扩繁筒、搅拌桨均被伸进容器中。
83.如上述权利要求82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其包括一可拆卸的套设在转轴顶端上的轴筒部和从轴筒部顶端向外延伸的喇叭口型的连接外凸缘,搅拌桨的轮毂可拆卸的套设在轴筒部的外周;位于扩繁筒底部的安装或连接结构在下封头的外壁形成弹性连接卡槽,连接外凸缘利用弹性卡槽的弹性可拆卸的固定在弹性连接卡槽中。
84.如上述权利要求83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槽的形成方式是:左、右下封头上对应的设有环状倒T型卡钳结构,结构形成不具有弹性的连接卡槽(3751),在左、右下封头对接的位置处对应的设有弹性倒T型内凸缘(3752),结构形成具有弹性的连接卡槽(3751),连接外凸缘可利用弹性倒T型内凸缘的弹性放置在连接槽中或将其取出。
85.如上述权利要求84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自扩繁筒底端下封头环形卡钳结构的连接件或连接槽部分向上20~30mm位置的扩繁筒左壳体(371)和扩繁筒右壳体(372)的镶接结构不完全紧固的设置在一起,20mm以上位置的扩繁筒左壳体(371)和扩繁筒右壳体的镶接结构可进一步采用胶粘结固定,而连接件或连接槽向上20~30mm位置的扩繁筒左壳体(371)和扩繁筒右壳体的镶接结构不采用胶粘结紧固,而只利用镶接结构实现两者之间的对接。
86.如上述权利要求82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搅拌桨或扩繁筒与容器大盖之间设置可拆卸连接结构:在两者共用的转轴上设置一上轴承,大盖的轴孔处设置一下轴承,两轴承形成配合结构,转轴从大盖的凸台中穿过,与设置在大盖外侧的联轴器连接,该联轴器与驱动电机连接。
87.如上述权利要求86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联轴器的下部形成一扩腔,扩腔的内壁上形成齿轮结构,驱动电机的转轴通过与该齿轮结构配合,带动联轴器及搅拌桨和/或扩繁筒的转轴旋转。
88.如上述权利要求87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联轴器扩腔的大小正好罩在供液底盒上部内壁面的凸台上的中空圆壁形结构内。
89.如上述权利要求82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扩繁筒和搅拌桨的功能合而为一到扩繁筒上,在扩繁筒的上封头和/或下封头和/或壳体周面上设置搅拌桨叶。
90.如上述权利要求82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扩繁筒和搅拌桨的功能合而为一到搅拌桨上,生物活性物载体填充于变形的和/或大号的搅拌桨的桨叶和/或桨体部分中,其桨叶和/或浆体上具有可供药液流入或流出的镂空通道。
91.如上述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流输送组件分为气流输入组件和气流输出组件两大部分,其中气流输入组件包括一内设有送风机(200)的风箱,其设置在雾化室的左侧,所提供的动力气流通过与其邻接的雾化室左壁上的动力气流输入口输入雾化室内,而气流输出组件设置在雾化室的顶部,将动力气流与雾化药雾所形成的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送出到施药目标所在的环境内。
92.如上述权利要求91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雾化室上游设置送风机,该送风机蜗壳的出风口(153)与上述动力气流输入口(154)对应,气流从该动力气流输入口送出的方向相对水平面的角度最好在-20度~20度之间。
93.如上述权利要求91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流输送组件还包括一底座形成的底部风道,该底部风道采用分体结构,由座体(120)和箱体(100)扣合而构成,座体的下面设有支脚。
94.如上述权利要求93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支脚上可设有万向节滑轮以方便施药装置的移动。
95.如上述权利要求94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支脚还可设计为可伸缩的支脚已根据施药对象调整施药装置的施药高度。
96.如上述权利要求93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风道中设置有用于施药装置的稳压器、功能开关(111)、控制线路板(700)、搅拌桨电机(359)、负离子发生装置发热电器部件。
97.如上述权利要求91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流输出组件(500)设置在雾化室顶部的气态流输出口(420)处,以将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施加到施药目标所在的环境内。
98.如上述权利要求88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输出组件包括一可转动的设置在导流罩气态流输出口(420)的喷头及驱动喷头相对气态流输出口转动的驱动装置。
99.如上述权利要求98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喷头的底部形成一齿轮圈结构,驱动装置包括一电机及传动齿轮,在电机的带动下,带动传动齿轮转动,喷头齿轮圈由于与传动齿轮啮合在一起,也被带动转动,从而可以实现360度全方位施药。
100.如上述权利要求98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大致分为三部分:气态流输入段(D1)、气态流变向段(D2)、气态流输出段(D3) ,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态流变向段(D2)的前部分与所述气态流输入段(D1)的后部分呈后仰状,气态流变向段(D2)的后部分与气态流输出段(D3)的前部分呈前倾状,且所述气态流输入段(D1)、气态流变向段(D2)、气态流输出段(D3)的内壁面之间的过渡面为平滑曲面。
101.如上述权利要求100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态流输入段(D1)至气态流变向段(D2)其形成后仰状,其气态流第一损耗变向角δ1≦90°。
102.如上述权利要求101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态流第一损耗变向角δ1在5度角~30度角之间。
103.如上述权利要求100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态流变向段(D2)至气态流输出段(D3)形成前倾状,其气态流第二有效变向角δ2≦90°。
104.如上述权利要求103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态流第二有效变向角δ2在5度角~30度角之间,气态流流液角δ3≦90°。
105.如上述权利要求104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态流流液角δ3在5度角~30度角之间,逃逸变距Δd≧0。
106.如上述权利要求100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气态流输入段(D1)到气态流变向段(D2)再到气态流输出段(D3),整个平滑内曲面的截面积其大小保持一致。
107.如上述权利要求100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喷头的气态流输出段(D3)的气态流输出口截面积大于或等于气态流输入段(D1)气态流输入口的截面积。
108.如上述权利要求100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逃逸中距(d2)或流液中距(d1)部分或全部的长度范围内的异形喷头气态流输出段的内壁面采用麻面内壁。
109.如上述权利要求100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喷头气态流输出段气态流流液点开始的下内壁面以一定的角度逐渐向异形喷头内壁内的凸曲面凸顶点处延伸。
110.如上述权利要求8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雾化室的气态流输出口或靠近输出口处还设置一引风机或一射流器产生引流效应。
111.如上述权利要求110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动力气流产生引流效应,从而既利用该动力气流的引流效应与所述雾化的药液形成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又利用该动力气流的引流效应实现所述雾化药液向所述施药目标环境的输出。
112.如上述权利要求111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气流或高速压缩气流为高速压缩空气流或高速压缩药气流。
113.如上述权利要求7-17、19-24、26-34、36、39-46、49-71、73-81、83-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注塑部件风箱(130)、底座上用于走线的穿线孔孔沿和控制面板处设有圆形或多边形或其它形状的外凸挡水突或挡水墙,以防止雾化的药液因液化而形成的药滴或滴水流入施药装置内部。
114.如上述权利要求7-17、19-24、26-34、36、39-46、49-71、73-81、83-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使上述形成的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在被施加于施药目标所在环境之前带有OHˉ或O³¯负电荷。
115.如上述权利要求114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有OHˉ或O³¯负电荷过程可通过等离子或负离子发生器实现,所述等离子或负离子发生器设置在底部风道内。
116.如上述权利要求91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为相对封闭的环境。
117.如上述权利要求116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封闭环境为农作物生长用大棚、温室、拱棚、农产品储藏用冷库、保鲜库、气调库、兽舍、饲舍、公共办公或私人居住场所、交通工具。
118.如上述权利要求116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环境内的施药目标为确定施药目标和/或不确定施药目标,所述不确定施药目标为封闭环境内的无固定形态的空气,所述确定施药目标为封闭环境内有固定形态的无生命体和/或有生命体。
119.如上述权利要求118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农用封闭环境内的确定施药目标为农作物或农产品或农业设施,包括蔬菜、瓜果、花卉、蘑菇、药材、烟草、茶叶、禽畜养殖。
120.如上述权利要求119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农作物或农产品的施药目的为除虫和/或除病和/或除残留农药和/或农产品的后熟处理和/或农作物的春化处理和/或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调节,对所述农业设施的施药目的是消毒和/或除病和/或除虫和/或免疫和/或生产无抗生素产品。
121.如上述权利要求117所述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公共办公和/或私人居住场所和/或交通工具环境内的确定施药目标为空气进行消毒和/或除菌和/或除虫和/或除臭和/或除甲醛空气净化。
CN201310605503.7A 2013-11-26 2013-11-26 一种施药装置及施药方法 Active CN1046636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05503.7A CN104663633B (zh) 2013-11-26 2013-11-26 一种施药装置及施药方法
PCT/CN2014/090027 WO2015078265A1 (zh) 2013-11-26 2014-10-31 施药装置及施药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05503.7A CN104663633B (zh) 2013-11-26 2013-11-26 一种施药装置及施药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63633A CN104663633A (zh) 2015-06-03
CN104663633B true CN104663633B (zh) 2018-07-27

Family

ID=53198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05503.7A Active CN104663633B (zh) 2013-11-26 2013-11-26 一种施药装置及施药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63633B (zh)
WO (1) WO20150782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68142B (zh) * 2013-11-26 2018-09-11 北京中献智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超声波振荡器的控液稳效装置
CN105772272B (zh) * 2016-03-22 2017-02-15 刘先国 一种环保健康绿色高压喷杀器
CN106386764B (zh) * 2016-10-27 2022-08-16 武汉航达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直升机农用喷洒设备
CN106489892A (zh) * 2016-10-31 2017-03-15 孙成军 防沉淀农用喷药机
CN107114338A (zh) * 2017-06-09 2017-09-01 合肥市川丘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撒药车
CN107223653A (zh) * 2017-06-09 2017-10-03 合肥市川丘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农药喷洒设备
CN107223652A (zh) * 2017-06-09 2017-10-03 合肥市川丘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农药喷洒装置
AT520470B1 (de) * 2017-09-18 2020-07-15 Zeta Biopharma Gmbh Heizvorrichtung für Rührköpfe
CN108041103A (zh) * 2017-12-08 2018-05-18 孙佳蔚 一种大棚虫害农药雾剂的制备方法及其混合加热喷雾机
CN108013016B (zh) * 2017-12-29 2020-09-08 江苏启晟生态农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农业用快速配药装置
CN108052134B (zh) * 2017-12-30 2023-05-12 利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数字化缓冲液配液系统及方法
CN107912409A (zh) * 2018-01-03 2018-04-17 李微 履带式自动打药机
CA3090134A1 (en) * 2018-02-02 2019-08-08 Apdn (B.V.I.)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cking the origin of cannabis products and cannabis derivative products
CN109100482B (zh) * 2018-07-13 2023-09-22 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可根据监测结果多方位调节的土壤研究装置
CN109744218A (zh) * 2019-01-29 2019-05-14 广西科技大学 一种移动载体上的可调单排杆式农药喷洒装置
FR3093085B1 (fr) * 2019-02-22 2021-03-12 Exel Ind Couvercle pour cuve comprenant un event pourvu d’un flotteur en serie avec une chicane
CN110849689B (zh) * 2019-11-29 2022-03-04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中药成份检验液的制取装置
CN111226891B (zh) * 2020-03-06 2023-08-25 山东农业大学 一种温室用精量雾化均匀施药系统及方法
CN112459505A (zh) * 2020-11-19 2021-03-09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组合式钢筋保护层定距装置
CN112704052B (zh) * 2020-12-10 2022-12-09 六夫丁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自动化现混式配药方法及配药系统
CN112690265B (zh) * 2020-12-24 2022-09-06 吉林农业大学 一种病虫害防治定时喷药装置及方法
CN112815438B (zh) * 2021-01-05 2022-03-11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实验室设备用加湿器
CN112811484B (zh) * 2021-01-14 2022-09-23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一种蟹塘喷洒式药品投放装置
CN112970708A (zh) * 2021-02-05 2021-06-18 程燕红 一种用于农业的种植的喷药设备
CN112931472B (zh) * 2021-03-26 2023-02-03 宿迁学院 一种果园自动仿形弥雾施药机
CN113100209B (zh) * 2021-04-22 2024-01-23 吴凯华 一种具有调节机构的园林喷洒设备及使用方法
CN113267615B (zh) * 2021-07-16 2021-09-24 东营金丰正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石油水份自动快速测定仪
CN114280285B (zh) * 2021-12-30 2022-06-21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水稻病虫防治药剂对甲壳类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装置
CN114409185B (zh) * 2021-12-31 2023-11-28 江苏世邦生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养殖水立体式循环净化系统
CN115024291B (zh) * 2022-05-25 2023-11-17 牛之朗(福建)供应链有限公司 一种牛周转运输专用牛蝇灭杀装置及其方法
CN115010325B (zh) * 2022-06-29 2023-04-28 安徽新宇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磷回收反应器
CN115380890B (zh) * 2022-09-20 2023-07-14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防飘失果树施药机
CN116870743A (zh) * 2023-09-05 2023-10-13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合金生产用原料混合设备
CN117509857A (zh) * 2023-12-29 2024-02-06 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重金属废水处理装置
CN117800440A (zh) * 2024-02-29 2024-04-02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石油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11606Y (zh) * 2004-04-30 2005-07-20 马伟博 超声雾化空气加湿器
JP2006149995A (ja) * 2004-11-26 2006-06-15 Yoshimi Sano 殺菌・消臭の手法
CN103371139A (zh) * 2012-04-20 2013-10-30 陈田来 一种高效布药方法及高效布药器
CN203791114U (zh) * 2013-11-26 2014-08-27 陈田来 适用于超声波振荡器的控液稳效装置及其应用装置
CN203884514U (zh) * 2013-11-26 2014-10-22 陈田来 一种施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26368A (ja) * 1990-01-23 1991-10-07 Kenji Kondo フラックス噴霧装置
FR2745684A1 (fr) * 1996-03-08 1997-09-12 Begouen Jean Paul Soufflant autonome pour lutter contre les animaux sous-terrains
CN1062183C (zh) * 1996-04-17 2001-02-21 蒋弘 用于空气消毒的超声波雾化装置
CN2614089Y (zh) * 2003-01-28 2004-05-05 鞍山市钢都医疗器械厂 热风多功能超声波雾化器
CN2877298Y (zh) * 2006-02-24 2007-03-14 姚红 生物型超声波空气处理器
CN2879668Y (zh) * 2006-04-18 2007-03-21 红河森菊生物有限责任公司 超声波杀菌灭虫器
US7712249B1 (en) * 2007-11-16 2010-05-11 Monster Mosquito Systems, Llc Ultrasonic humidifier for repelling insects
GB2458162A (en) * 2008-03-07 2009-09-09 Reckitt Benckiser Air cleaner
CN102845402B (zh) * 2012-04-20 2013-12-25 北京中献智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农药的高效布药方法及农药高效布药器
CN203245080U (zh) * 2013-05-10 2013-10-23 南通德祺五金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带存水口的超声波雾化器
CN103486675B (zh) * 2013-10-09 2016-04-20 浙江二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湿法去除室内空气颗粒物的方法和装置
CN203735328U (zh) * 2013-11-26 2014-07-30 北京中献智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浆、多功能扩繁器及生物施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11606Y (zh) * 2004-04-30 2005-07-20 马伟博 超声雾化空气加湿器
JP2006149995A (ja) * 2004-11-26 2006-06-15 Yoshimi Sano 殺菌・消臭の手法
CN103371139A (zh) * 2012-04-20 2013-10-30 陈田来 一种高效布药方法及高效布药器
CN203791114U (zh) * 2013-11-26 2014-08-27 陈田来 适用于超声波振荡器的控液稳效装置及其应用装置
CN203884514U (zh) * 2013-11-26 2014-10-22 陈田来 一种施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78265A1 (zh) 2015-06-04
CN104663633A (zh) 2015-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63633B (zh) 一种施药装置及施药方法
CN203884514U (zh) 一种施药装置
CN104663639B (zh) 一种生物桨、多功能扩繁器及生物施药装置
CN203735328U (zh) 一种生物浆、多功能扩繁器及生物施药装置
CN203737463U (zh) 喷头、气流输出组件、空气加湿器及施药装置
CN102845402B (zh) 一种农药的高效布药方法及农药高效布药器
CN203791114U (zh) 适用于超声波振荡器的控液稳效装置及其应用装置
CN104668142B (zh) 一种适用于超声波振荡器的控液稳效装置
CN202941320U (zh) 一种高效布药器
CN209498339U (zh) 一种林业病虫害农药喷洒装置
CN203735322U (zh) 一种供液控制装置及其施药装置
CN206024979U (zh) 一种手持式农药喷洒装置
CN102845406B (zh) 一种生物活性物的高效布放方法及生物活性物高效布放器
CN102948345B (zh) Co 2增效型温室气化式施药装置
CN103371139A (zh) 一种高效布药方法及高效布药器
CN205409293U (zh) 一种园林植被养护用喷雾器
CN110959597A (zh) 一种便于喷雾式农药机械设备
CN210248105U (zh) 一种农用打药高效率喷洒装置
CN203735323U (zh) 一种便携式弥雾机
CN206978514U (zh) 一种新型农业喷药装置
CN105880065B (zh) 一种便携式喷洒机
CN215327786U (zh) 一种肉羊粪便回收发酵制肥装置
CN108541692A (zh) 一种园林用农药喷雾除虫装置
CN207854635U (zh) 一种大棚种植用浇灌装置
CN208798427U (zh) 一种立体式中药材育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Chen Tianlai

Inventor after: Chen Yonghong

Inventor after: Wang Pinshu

Inventor after: Lv Rongbo

Inventor after: Wang Weiqing

Inventor after: Yue Jin

Inventor after: Qiao Yan

Inventor after: Yuan Zhiqiang

Inventor after: Zhang Jinliang

Inventor after: Xia Fei

Inventor before: Chen Tianlai

Inventor before: Zhang Lizhen

Inventor before: Lv Rongbo

Inventor before: Dunbaohong

Inventor before: Ma Guojiang

Inventor before: Chen Yongho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03

Address after: 100088 No. 1, Madian South Village,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Applicant after: ZHONG XIAN ZHI N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94, 25, Qian Long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Chen Tianlai

Applicant before: Chen Yonghon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205, Building 7, No. 1 Madian South Village,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8

Patentee after: Beijing Zhongzhilinji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8 Madian,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No.1 South Village

Patentee before: ZHONG XIAN ZHI N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21

Address after: Section 3, No. 6 Tucheng Road, Jimenqiao Wes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8

Patentee after: Beijing Zhong Xi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Zhong Guo

Address before: Room 205, Building 7, No. 1 Madian South Village,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8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Zhongzhilinjia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Zhong G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