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40599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40599B
CN104640599B CN201280075911.XA CN201280075911A CN104640599B CN 104640599 B CN104640599 B CN 104640599B CN 201280075911 A CN201280075911 A CN 201280075911A CN 104640599 B CN104640599 B CN 1046405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stream
connector
wall
flow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591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40599A (zh
Inventor
上田泰央
高桥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rum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erum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rumo Corp filed Critical Terum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6405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405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405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405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02Access sites
    • A61M39/04Access sites having pierceable self-sealing members
    • A61M39/045Access sites having pierceable self-sealing members pre-slit to be pierced by blunt instru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10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10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 A61M39/1011Locking means for securing connection; Additional tamper safet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22Valves or arrangement of valves
    • A61M39/26Valves closing automatically on disconnecting the line and opening on reconnection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7/00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 F16L37/28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with fluid cut-off means
    • F16L37/38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with fluid cut-off means with fluid cut-off means in only one of the two pipe-end fitting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连接器(10)在主体(38)内设有:具有能够供输液剂流入或流出的流路的第1端口(24)、第2端口(26)、第3端口(28);将第1端口(24)与第2端口(26)的流路之间连通的内部流路(52);和与内部流路(52)相连的贯穿孔(76)。此外,在内部流路(52)上设有上游侧壁面(92),该上游侧壁面能够将从第1端口(24)流入到内部流路(52)中的输液剂向贯穿孔(76)引导,且使靠贯穿孔(76)的输液剂的流路截面积比第1端口(24)的流路截面积狭小。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在对患者进行输液的输液管线中,将多条导管彼此连接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在对患者进行输液的情况下,连接多条导管来构筑从输液袋连至患者的输液管线,且多条导管彼此经由连接器而连接。另外,在输液中也存在如下情况:相对于向患者供给主要输液剂的主管线,而从其他管线供给其他输液剂,并在连接器中将其混合而向患者引导。该情况下,使用能够混入多种输液剂的具有三向端口的连接器(参照日本特表2010-505551号公报)。
关于日本特表2010-505551号公报所公开的连接器,在主体中具有构成主管线的流路的第1及第2端口和构成其他管线的流路的第3端口。由于需要插入连接其他管线的凸连接器,所以在第3端口的内部,在从将第1及第2端口的流路间连通的内部流路(主管线的流路)错开的位置上设有与该内部流路相连的空间部。
在第3端口的空间部中,在没有连接其他管线的凸连接器的状态(第3端口的封闭状态)下,会产生流体即输液剂(或空气等)停滞的现象。停滞于这样的空间部中的流体(以下也称为停滞流体)尤其可能在医疗设备中导致各种不良情况。
例如,在对患者供给输液剂之前,虽然实施了用输液剂填满输液管线内而将空气排出的作业,但存在气泡(空气)停滞于空间部中的可能性,在将输液剂向患者供给时,残余的气泡有可能与输液剂一起向患者导入。另外,在供给高营养化的液体来作为输液剂的情况下,有可能因该液体停滞于空间部,而导致细菌在连接器内增殖,且将该细菌向患者导入。而且,在更换对患者供给的药液的情况下,有可能由于在以前的药液残留于空间部的状态下供给接下来的药液,而导致混入不同药液并向患者导入。
为了消除上述那样的不良情况,将连接器构成为,通过在内部流路上设置壁部(流体流导向部),而由壁部将输液剂向空间部引导来促进停滞流体的排出。
然而,设于内部流路上的壁部以比较弱的流动力将输液剂向空间部引导。因此,引导到空间部中的输液剂只会对充满于空间部的一部分停滞流体带来影响,而达不到将停滞流体从空间部充分排出的程度。其结果是,在空间部中,有可能停滞流体仍旧残留而引起上述的不良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通过简单的结构而能够将停滞于空间部的流体高效地排出,由此,能够提高输液的安全性,且良好地供给所希望的流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主体;第1端口、第2端口、第3端口,其设于上述主体,并具有能够供流体流入或流出的流路;内部流路,其设于上述主体内,并将上述第1端口与上述第2端口的流路间连通;空间部,其设于上述第3端口内,并与上述内部流路相连;以及壁面,其设于上述内部流路上,能够将从上述第1端口流入到上述内部流路中的流体向上述空间部引导,并且使靠上述空间部的上述流体的流路截面积比上述第1端口的流路截面积狭小。
根据上述结构,连接器具有能够将从第1端口流入到内部流路中的流体向空间部引导、并且使靠空间部的流体的流路截面积比第1端口的流路截面积狭小的壁面,由此,能够在流路截面积狭小的部位使从内部流路朝向空间部的流体的流势增加。即,将从第1端口流入到内部流路中的流体通过壁面向比第1端口的流路截面积狭小的部位引导,由此,流速加速并引导到空间部。因此,在空间部内,能够通过流势增加的流体来促进停滞流体的流动,而能够容易地将该停滞流体从空间部排出。由此,例如,在使用连接器来构筑供输液剂流通的输液管线的情况下,能够大幅提高输液的安全性,能够良好地向患者投放输液剂。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上述壁面设在从上述内部流路的轴向中央部朝向上述第3端口侧延伸的鼓出部上,并与上述第1端口的流路相对。
像这样,连接器具有与第1端口的流路相对的壁面,由此,能够不大幅改变内部流路的形状等而在内部流路上简单地形成将流体的流路截面积缩小的部位。
另外,也可以是,上述壁面相对于上述第1端口的流路轴向而在大致正交方向上相对。
像这样,壁面相对于第1端口的流路轴向而在大致正交方向上相对,由此,能够在第1端口的流路附近配置壁面。因此,能够容易地将从第1端口的流路流出的流体向空间部引导。
另外,优选的是,上述鼓出部具有与上述壁面相连并且朝向上述内部流路的轴向中央部切缺而成的切缺部。
像这样,连接器具有与壁面相连并且朝向内部流路的轴向中央部切缺而成的切缺部,由此,即使通过壁面而形成流体的流路截面积缩小的部位,也能够在第3端口与凸连接器的连接状态下经由切缺部而容易地将凸连接器的内部与内部流路连通。由此,即使在将凸连接器与连接器连接的状态下,也能够使从第1端口流入的流体顺畅向第2端口地流通。
而且,优选的是,上述鼓出部具有与上述第2端口的流路相对的下游侧壁面,上述下游侧壁面从上述壁面的上部相连并且朝向上述第2端口的流路的底面倾斜。
像这样,下游侧壁面朝向第2端口的流路的底面倾斜,由此,能够使从空间部流出的流体沿着下游侧壁面顺畅地流动。
另外,也可以是,上述壁面的上部与上述第1端口的流路的形成高度相比突出。
像这样,壁面的上部与第1端口的流路的形成高度相比突出,由此,第1端口的流路的上部侧的壁部与壁面之间的间隔能够充分狭小,能够简单地缩小内部流路中的靠空间部的截面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适用了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输液组件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图1的连接器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2的连接器的外壳的立体图。
图4是在图2的连接器中表示凸连接器的未连接状态的侧面剖视图。
图5A是图3的外壳的VA-VA线剖视图,图5B是图3的外壳的VB-VB线剖视图,图5C是图5A的外壳的VC-VC线剖视图。
图6是在图2的连接器中表示凸连接器的连接状态的侧面剖视图。
图7是表示变形例的连接器的外壳的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连接器,基于与能够适用连接器的输液组件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的说明。此外,连接器当然不限定适用于输液组件。
如上所述,连接器10具有在对患者进行输液的输液管线中,将多条导管12彼此连接的功能,例如,适用于图1所示那样的输液组件14。该输液组件14的上游侧与未图示的输液袋连接,并且下游侧与未图示的留置针连接,构筑为从输液袋向患者投放输液剂的输液管线。
作为在输液组件14中流通的输液剂,包括药液、补充用电解质液、生理盐水等能够向生物体投放的全部流体。另外,在输液剂为药液的情况下,能够选择例如镇静药、静脉麻醉药、麻醉类镇痛药、局部麻醉药、非去极化肌松药、升压药、降压药、冠状血管扩张药、利尿药、抗心率不齐药、支气管扩张药、止血剂、维他命剂、抗生素、脂肪乳剂等各种药剂。
在输液组件14的导管12上设有例如能够视觉辨认从输液袋供给的输液剂的流量的点滴筒16、调整输液剂的流量的流量调节器18、排出(或供给)存在于输液管线中的空气的通气孔过滤器(air vent filter)20、封闭导管12的夹子22等。此外,输液组件14当然不限定于图1所示的结构,除上述部件以外,也能够适用配设在输液管线上的各种部件(例如,输液泵和/或逆止阀等)。
输液组件14的导管12是具有挠性的管体,并构成输液剂的流路。连接器10在适用于上述那样的输液组件14的情况下,例如,配置在流量调节器18与通气孔过滤器20之间。即,连接器10以能够供输液剂流通的方式连接在从点滴筒16向下游延伸的第1导管12a与向通气孔过滤器20的上游延伸的第2导管12b之间。另外,连接器10为相对于由第1导管12a和第2导管12b构成的主管线,而能够供构成为其他管线的第3导管12c连接的三端口连接器。
此外,连接器10不限定于上述的配设位置,能够配设在输液组件14的所希望部位。另外,不仅可以在输液组件14(输液管线)上配设一个连接器10,也可以配设多个连接器10。
以下,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连接器10具有:供构成主管线的第1导管12a连接的第1端口24、供构成同一主管线的第2导管12b连接的第2端口26、和供构成其他管线的第3导管12c连接的第3端口28。第1及第2端口24、26设于在内部具有输液剂流路的外壳30(壳体)上。第3端口28通过由与外壳30独立的部件构成的盖32(盖体)、支承体34(参照图4)及阀体36构成,通过使各部件组装到外壳30上而构筑。
外壳30和盖32通过相互连接而构成为连接器10的主体38,该主体38在内部具有输液剂的流路38a(参照图4)。支承体34及阀体36收纳在该主体38内,仅阀体36的上表面从盖32的开口部40露出。
考虑成形加工的容易性和低成本化等,使连接器10的外壳30、盖32及支承体34由树脂材料成形。作为该树脂材料,优选适用比导管12具有刚性的材料,能够列举例如聚乙烯、聚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等聚烯烃、聚氨酯、聚酰胺、聚酯、聚碳酸酯、聚丁二烯、聚氯乙烯等。
如图2及图3所示,外壳30在中央部上具备有底筒状的连接器基部42,第1端口24及第2端口26与该连接器基部42的侧周面连结。第1端口24形成为大致圆筒状,从连接器基部42朝向主管线的上游以直线状延伸。在该第1端口24的内部,沿轴向延伸设有能够供输液剂流通的第1端口流路44。
第1端口24构成为朝向延伸端平缓地缩颈的凸型的鲁尔接头(Luer taper),并插入到第1导管12a的管内(内腔)。另外,在第1端口24的与连接器基部42接近的外周面上,沿周向形成有突起部46。通过进入第1导管12a直至越过该突起部46,而使第1导管12a和第1端口24液密地连接。
另一方面,第2端口26在第1端口24的隔着连接器基部42的相反侧,以与第1端口24相同的形状形成,并从连接器基部42朝向主管线的下游以直线状延伸。在该第2端口26的内部,沿轴向延伸设有能够供输液剂流通的第2端口流路48。即,第1及第2端口24、26以使彼此的轴心一致且以直线状排列成一列的方式形成,伴随着该情况,第1及第2端口流路44、48也以直线状连通。连接器10将该以直线状相连的第1及第2端口流路44、48作为主管线的流路(以下,称为主管线流路50),能够使在主管线流路50中流动的第1输液剂顺畅地流通。
有底圆筒状的连接器基部42在其侧周面上具有将第1及第2端口24、26连结支承的厚度。在连接器基部42的内部形成有将第1端口流路44与第2端口流路48之间连通的内部流路52。内部流路52承担主管线流路50的一部分,以将主管线流路50以直线状相连的方式延伸设置。另外,在内部流路52的轴向中央部上,形成有将第1输液剂的流通沿上下方向(盖32的连接方向)诱导的引导壁部54。之后详述该引导壁部54。
另一方面,连接器基部42的上部侧构成为用于安装盖32及支承体34的安装部56。安装部56包括:将连接器基部42的上表面切缺成圆形状而形成、且在中心部分使内部流路52露出的圆形状的露出口58;形成为平坦状且将露出口58的周围包围的配置部60;和在配置部60的外侧形成在第1及第2端口24、26的基础部上的卡挂壁62及槽部64。构成为在配置部60上配置支承体34,并在卡挂壁62上将盖32的卡定爪66卡定。
露出口58的直径形成得比内部流路52的宽度大,内部流路52以将该露出口58的中央部切缺成槽状的方式延伸。在构成内部流路52的一对侧壁52a、52a与露出口58的开口边缘之间,形成有以规定角度倾斜的止挡部59。止挡部59具有如下功能:在将凸连接器100向第3端口28插入时,通过限制阀体36的规定以上的弹性变形而防止凸连接器100贯穿阀体36的狭缝86。
第3端口28如上述那样是由盖32、支承体34及阀体36构成的连接端子,通过连接固定在安装部56上,而相对于第1及第2端口24、26的轴向设在正交方向上。即,连接器10构成为第3端口28的分支角度相对于主管线流路50为90°的T端口连接器。在第3端口28上连接有第3导管12c的凸连接器100(插入体)。
如图2及图4所示,盖32形成为将阀体36收纳于内部、且能够与第3导管12c的凸连接器100连接的外形。该盖32具有:与连接器基部42连接的下部侧的凸缘部68、和从凸缘部68向上方以规定长度延伸的端子部70。
凸缘部68以将连接器基部42的配置部60覆盖的外径形成。在凸缘部68的周缘的隔着端子部70的规定的对称位置上,连设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一对卡定爪66。一对卡定爪66形成为彼此间隔比一对卡挂壁62稍短的钩状,并构成为,通过嵌入到连接器基部42的槽部64内而卡挂在卡挂壁62上。
端子部70形成为直径小于凸缘部68的筒状,在其内部沿轴向(上下方向)形成有孔部72。在该孔部72的上部侧形成有向径向内侧缩小的开口部40,在开口部40的下侧,设有直径大于开口部40且能够收纳支承体34及阀体36的收纳部74。
开口部40构成为,通过被从端子部70的上缘部向下侧突出的环状的突起部70a包围,而具有规定的内径(能够供阀体36插入的内径)。另外,在端子部70的外周面上形成有鲁尔锁定(Luer Lock)方式的用于螺合凸连接器的螺旋状的突条70b。
在此,作为输液组件14的其他管线,参照图4对与连接器10连接的第3导管12c的凸连接器100进行说明。该凸连接器100适用例如由ISO标准化的滑动鲁尔(Slip Luer)方式的凸连接器。具体而言,凸连接器100具有向连接器10(盖32)内部插入的插入筒102。
插入筒102沿轴向直线状地延伸,成为在与连接器10连接时,前端部(图4中的下端部)将阀体36的狭缝86压扩的结构。在该插入筒102的内部,形成有能够供从第3导管12c供给的第2输液剂流通的流通路104。也就是说,流通路104构成为其他管线的流路(以下,称为其他管线流路110)。
另外,插入筒102的外周面形成为朝向前端部缩径的锥面102a。即,插入筒102形成为,以规定量插入到连接器10内的位置处的主体部的外径与盖32的开口部40的内径一致,且前端部的外径比主体部稍小。伴随着向连接器10内的前进,插入筒102的锥面102a与开口部40嵌合,从而实现与第3端口28(盖32、支承体34、阀体36)的连接。
此外,与第3端口28连接的凸连接器当然不限定于上述的滑动鲁尔方式的凸连接器100。例如,如在图4中用虚线所示那样,也可以适用设有将插入筒102的周围包围的连接筒106,且使设于连接筒106的内周面上的螺旋状的突起108与盖32的突条70b螺合的鲁尔锁定方式的凸连接器100A。
另一方面,第3端口28的支承体34具有在从内部流路52隔开规定间隔的位置上支承阀体36的功能。即,在第3端口28与凸连接器100的连接中,需要供凸连接器100(插入筒102)插入一定以上量的空间部。支承体34在其上部支承阀体36,并且由沿上下延伸的贯穿孔76构筑上述空间部。
支承体34具有:配置在连接器基部42的配置部60上的檐部78、和从该檐部78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支承筒80。另外,支承筒80的上部构成为外径比主体部分形成得小的保持部82,在该保持部82的外侧嵌合阀体36的固定部84。
贯穿孔76将檐部78及支承筒80的内部贯穿而形成。该贯穿孔76在支承体34配置于配置部60的状态下与露出口58连通。贯穿孔76构成为第3端口28内的流路,使第2输液剂从其他管线流路110向主管线流路50流通。也就是说,主体38内的流路38a由第1及第2端口流路44、48、内部流路52、及该贯穿孔76构成。另外,贯穿孔76能够供随着插入筒102的插入而与该插入筒102发生弹性变形的阀体36移动,贯穿孔76及开口部40构成为能够允许阀体36的位移的空间。
第3端口28的阀体36与其他部件不同而由弹性材料成形,由此,具有随着凸连接器100的插入而能够弹性变形的弹力。构成阀体36的弹性材料没有特别限定,能够列举例如聚丁二烯类、腈类、氯丁类等合成橡胶、聚异戊二烯等天然橡胶、或氨酯橡胶、硅橡胶、氟橡胶等热固化性弹性体、热塑性弹性体、或其他弹性体等。
阀体36在中央部上具有基于凸连接器100的插入及脱离而开闭的狭缝86,具有通过该狭缝86的开闭而将其他管线流路110连通及截断的功能。阀体36形成为具有比较厚的膜厚的圆盘状,该阀体36具有:被盖32及支承体34挟持的外侧的固定部84、和与固定部84连设的内侧的变形部88。在变形部88的上部形成有插入到开口部40内的上部鼓出部88a。
狭缝86沿变形部88的上下贯穿而形成,在上部鼓出部88a收纳于开口部40的状态(未弹性变形的状态)下成为封闭状态。该狭缝86随着凸连接器100的压入,通过变形部88与固定部84发生相对位移(弹性变形)而逐渐地开口。
第3端口28在未插入有凸连接器100的状态下,变形部88下侧的贯穿孔76成为空洞状,注液(priming)前的空气或在主管线流路50中流通的第1输液剂等会产生滞留于贯穿孔76中的停滞流体。因此,连接器10构成为,在内部流路52上具有引导壁部54,由此将从第1端口流路44流入的第1输液剂向贯穿孔76侧引导而将停滞流体排出。以下,更具体地说明该内部流路52和引导壁部54的结构。
如图3及图5A~图5C所示,内部流路52为截面形成为大致方形并沿轴向延伸的通路,与延伸至连接器基部42内的截面圆形状的第1及第2端口流路44、48相连并且通过露出口58而上部侧开口。该内部流路52具有沿轴向延伸的一对侧壁52a、52a及底壁52b,在轴向两端具有成为内部流路52与第1及第2端口流路44、48的边界部的端壁52c、52c。内部流路52的端壁52c具有比第1及第2端口流路44、48的截面积大的面积,在其中央部上形成(贯穿设置)有第1及第2端口流路44、48。
引导壁部54以将内部流路52沿轴向(即,上游及下游)截断的方式形成。该引导壁部54由鼓出部90构成,该鼓出部90从内部流路52的轴向中央部向第1端口24侧以厚壁形成。鼓出部90与构成内部流路52的一对侧壁52a、52a、底壁52b连续设置。另外,鼓出部90从底壁52b越过第1及第2端口流路44、48的贯穿设置位置而向上方突出。而且,止挡部59的中央底部形成为与鼓出部90的上表面正好相连。
在鼓出部90的第1端口流路44侧立起设置有将从第1端口流路44流入的第1输液剂向贯穿孔76引导的上游侧壁面92,在第2端口流路48侧形成有将流入到贯穿孔76的第1输液剂或停滞流体向第2端口流路44引导的下游侧壁面94。另外,在上游侧壁面92上形成有将宽度方向中央部朝向上方切缺而成的切缺槽96(切缺部)。
上游侧壁面92立起设置于第1端口流路44与内部流路52的边界(端壁52c)附近。该上游侧壁面92形成为包围切缺槽96的平坦状,且相对于第1端口流路44的轴心正交。因此,在内部流路52的与第1端口流路44的连通部位,形成有由一对侧壁52a、52a、底壁52b、端壁52c及上游侧壁面92构成且容积充分小的流入空间53。
流入空间53是夹在第1端口流路44与贯穿孔76之间的第1输液剂用流路,相对于第1端口流路44的截面积S1,流入空间53的截面积S2狭小,由此,具有使第1输液剂向贯穿孔76迅猛地流动的功能。也就是说,通过将鼓出部90的上游侧壁面92立起设置于端壁52c的附近位置,而使流入空间53的截面积S2充分地狭小。尤其是,上游侧壁面92的上部侧与第1端口流路44的形成高度相比突出,由此,与端壁52c相对,流入空间53的靠贯穿孔76的截面积S2变小。
第1端口流路44的截面积S1与流入空间53的截面积S2之比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将截面积S2相对于截面积S1的比例设定为75%以下。例如,在第1端口流路44的内径φ(直径)以2mm形成的连接器10的情况下,将端壁52c与上游侧壁面92的间隔D设定为大约0.8mm。在该设定中,第1端口流路44的截面积S1为3mm2以上,流入空间53的截面积S2为大约2mm2。通过这样的关系的成立,能够不使从第1端口流路44流入到流入空间53中的第1输液剂堵塞而充分地加快其流速,从流入空间53向贯穿孔76内引导的第1输液剂的流势大幅增加。
另外,切缺槽96在侧视(参照图5B)下,其上部侧将鼓出部90切缺至内部流路52的轴向中央部附近而形成,从鼓出部90的上表面描绘平滑的曲面并与上游侧壁面92的下部相连。即,切缺槽96在鼓出部90的上表面上具有开口96a,并且在上游侧壁面92上具有开口96b。该切缺槽96在连接器10与凸连接器100的连接状态下,具有将流入到流入空间53中的第1输液剂向插入筒102的流通路104内引导的功能。
与上游侧壁面92相连的切缺槽96的宽度W优选考虑连接器10的尺寸和第1输液剂的流量等而适当地设定,尤其是,可以形成得比第1端口流路44的开口(内径φ)狭小(参照图5C)。由此,切缺槽96内的截面积狭小,在连接器10与凸连接器100的未连接状态下,虽然从第1端口流路44流入到流入空间53中的第1输液剂的一部分朝向切缺槽96,但是该部分沿着切缺槽96而流速加快。另外,第1输液剂的其他部分通过流入空间53(上游侧壁面92)而流速加快。因此,第1输液剂被迅猛地向贯穿孔76引导。
另外,在使粘性高的第1输液剂向连接器10流通的情况下,第1输液剂在第1端口流路44中,轴心侧的速度较快、而内表面侧的速度较慢地流动。然而,当在第1端口流路44的内表面侧流动的第1输液剂流入到流入空间53时,会与上游侧壁面92正好相对(碰撞),其流速通过流入空间53的狭小的截面积S2而容易加快。
另一方面,设于上游侧壁面92的相反侧的鼓出部90的下游侧壁面94形成为锥面状,能够将从贯穿孔76或插入筒102的流通路104流动的第1或第2输液剂顺畅地向第2端口流路48引导。此外,下游侧壁面94的形状当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形成为与第2端口流路48的轴线正交的壁面。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基本以上述那样构成,以下,对其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4,对不连接第3导管12c、而仅将第1及第2导管12a、12b与连接器10连接的情况进行详述。
也就是说,连接器10的第1端口24上连接有第1导管12a,第2端口26上连接有第2导管12b,第3端口28通过阀体36成为封闭状态。因此,第3端口28内的贯穿孔76的、阀体36下侧的空间部的容积变大。
在主管线中流通的第1输液剂从第1导管12a向第1端口24流入。该第1输液剂通过第1端口流路44而在连接器基部42内直线地移动,并向内部流路52的上游侧的流入空间53流入。然后,通过立起设置于内部流路52上的上游侧壁面92,而其移动被向上方(第3端口28侧)引导。
如上所述,流入空间53的截面积S2形成得比第1端口流路44的截面积S1狭小。因此,从第1端口流路44流入到流入空间53中的第1输液剂在流入空间53中流速加快。由此,第1输液剂从流入空间53朝向贯穿孔76迅猛地流入,从而使贯穿孔76的流体(包含第1输液剂及停滞流体)整体产生较大的流动(流体的湍流)。
即,向贯穿孔76迅猛地流入的第1输液剂在贯穿孔76内均匀地流动,促进内部流体的搅拌。因此,即使在贯穿孔76中存在停滞流体,停滞流体也会被搅拌而与第1输液剂简单地混合。该第1输液剂在包含停滞流体的状态下从贯穿孔76越过鼓出部90而向内部流路52的下游侧移动。由此,容易地将停滞流体从贯穿孔76排出。
从贯穿孔76移动到内部流路52的第1输液剂沿着倾斜的下游侧壁面94顺畅地向第2端口流路48流动。然后,第1输液剂经由第2端口流路48内而被供给至第2导管12b内,从而从第2导管12b向患者投放。
接下来,参照图6,对第1~第3导管12a~12c与连接器10连接的情况进行详述。在第3端口28与凸连接器100的连接状态下,插入筒102将阀体36的变形部88压入到贯穿孔76的下侧。由此,变形部88发生弹性变形(位移)直至被鼓出部90上部的止挡部59限制为止。因此,变形部88的底面位移至鼓出部90的接近位置,流入空间53的上部通过变形部88而成为大致封闭状态。另一方面,形成于变形部88上的狭缝86通过变形部88的弹性变形,而在内部流路52的轴向中央部上成为开口状态。
切缺至鼓出部90的轴向中央部而成的切缺槽96,其上表面侧的开口96a与狭缝86局部重合(相对)。因此,从第1端口流路44流入到流入空间53中的第1输液剂从上游侧壁面92的开口96b进入切缺槽96,沿着切缺槽96向插入筒102的流通路104流入。此时,由于切缺槽96的宽度形成得比第1端口流路44狭小,所以能够加快第1输液剂的流速而使第1输液剂迅猛地向流通路104流入。
在流通路104中,由于经由第3导管12c来供给第2输液剂,所以第1输液剂和第2输液剂在流通路104内容易合流。然后,混合后的第1及第2输液剂基于流体的流动,从流通路104向内部流路52的下游侧流动,并沿着下游侧壁面94被顺畅地向第2端口流路48引导,进而经由第2导管12b向患者投放。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具有使靠贯穿孔76的截面积S2比第1端口流路44的截面积S1狭小的上游侧壁面92,由此,能够使从截面积S2狭小的流入空间53朝向贯穿孔76的第1输液剂的流势增加。因此,在贯穿孔76内,能够通过流势增加的第1输液剂来促进流体的流动,而容易地将停滞流体从贯穿孔76排出。由此,连接器10能够大幅提高输液的安全性,能够对患者良好地投放输液剂。
在该情况下,上游侧壁面92与第1端口流路44相对,由此,能够不大幅改变连接器10内(内部流路52)的形状等地,在内部流路52上简单地形成截面积缩小的流入空间53。而且,由于上游侧壁面92相对于第1端口流路44的轴向而在大致正交方向上相对,所以能够在第1端口流路44的附近配置上游侧壁面92,能够容易地将从第1端口流路44流出的第1输液剂向贯穿孔76引导。
另外,连接器10具有与上游侧壁面92相连并且朝向内部流路52的轴向中央部切缺而成的切缺槽96,由此,即使通过上游侧壁面92而形成流入空间53,也能够经由切缺槽96而容易地将凸连接器100的其他管线流路110与主管线流路50(内部流路52)连通。由此,即使在连接器10上连接有凸连接器100的状态下,也能够使从第1端口24流入的第1输液剂顺畅地向第2端口26流通。
而且,上游侧壁面92从内部流路52的底壁52b延伸设置至使贯穿孔76位移的阀体36的底面附近,由此,在第3端口28上连接有凸连接器100、且阀体36发生位移的状态下,流入空间53实质上被阀体36封闭。因此,流入到流入空间53中的第1输液剂通过切缺槽96流速加快而被顺畅地向流通路104引导。
此外,设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中的引导壁部54不限定于上述的结构,当然能够适用各种结构。例如,如图7所示,引导壁54A也可以将比本实施方式的切缺槽96浅的切缺槽97形成于鼓出部90。即,鼓出部90的上表面侧的切缺槽97的开口97a形成于与本实施方式的开口96a相同的位置,但形成于上游侧壁面92上的切缺槽97的开口97b被切缺至上游侧壁面92的高度方向大致中间部。因此,能够将上游侧壁面92的平坦部分扩大,能够通过上游侧壁面92良好地承接从第1端口流路44流入的第1输液剂,并使其向上方流动。由此,能够将流入到流入空间53中的第1输液剂更加迅猛地向贯穿孔76引导。
上述中,对于本发明列举了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4)

1.一种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具有:
主体(38);
第1端口(24)、第2端口(26)、第3端口(28),其设于所述主体(38)上,并具有能够供流体流入或流出的流路;
内部流路(52),其设于所述主体(38)内,并将所述第1端口(24)与所述第2端口(26)的流路间连通;
空间部,其设于所述第3端口(28)内,并与所述内部流路(52)相连;以及
壁面(92),其设于所述内部流路(52)上,能够将从所述第1端口(24)流入到所述内部流路(52)中的流体向所述空间部引导,并且使靠所述空间部的所述流体的流路截面积比所述第1端口(24)的流路截面积狭小,
所述壁面(92)设在从所述内部流路(52)的轴向中央部朝向所述第3端口(28)侧延伸的鼓出部(90)上,并与所述第1端口(24)的流路相对,
所述鼓出部(90)具有与所述壁面(92)相连并且朝向所述内部流路(52)的轴向中央部切缺而成的切缺部(96、9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壁面(92)相对于所述第1端口(24)的流路轴向而在大致正交方向上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
所述鼓出部(90)具有与所述第2端口(26)的流路相对的下游侧壁面(94),
所述下游侧壁面(94)从所述壁面(92)的上部相连并且朝向所述第2端口(26)的流路的底面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壁面(92)的上部与所述第1端口(24)的流路的形成高度 相比突出。
CN201280075911.XA 2012-09-28 2012-09-28 连接器 Active CN1046405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2/075039 WO2014049819A1 (ja) 2012-09-28 2012-09-28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40599A CN104640599A (zh) 2015-05-20
CN104640599B true CN104640599B (zh) 2017-05-24

Family

ID=50387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5911.XA Active CN104640599B (zh) 2012-09-28 2012-09-28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046153B2 (zh)
EP (1) EP2902072B1 (zh)
JP (1) JP5905591B2 (zh)
CN (1) CN104640599B (zh)
AU (1) AU2012390698B2 (zh)
WO (1) WO20140498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46157B2 (en) * 2010-09-28 2018-08-14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Connector
US10195418B2 (en) 2014-10-10 2019-02-05 Nxstage Medical, Inc. Pinch clamp devices, methods, and systems
DE102015205517A1 (de) * 2015-03-26 2016-09-29 B. Braun Melsungen Ag Medizinische Fluidsteuervorrichtung für ein medizinisches Fluidleitungssystem
WO2017051536A1 (ja) * 2015-09-24 2017-03-30 テルモ株式会社 医療用コネクタ
WO2017090878A1 (ko) * 2015-11-26 2017-06-01 이현우 수액세트용 유량 조절장치
KR101817149B1 (ko) * 2015-11-26 2018-01-11 이현우 수액세트용 유량 조절장치
IT201600075597A1 (it) * 2016-07-19 2018-01-19 Borla Ind Componente di flusso particolarmente per linee medicali per emodialisi
JP2020099440A (ja) * 2018-12-20 2020-07-02 株式会社トップ コネクタ
KR20220142426A (ko) * 2020-02-17 2022-10-21 도레이 카부시키가이샤 액세스 포트
CN113262392B (zh) * 2021-04-25 2022-08-09 泰尔茂医疗产品(杭州)有限公司 连接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8546A (zh) * 2006-03-03 2007-09-05 舍伍德服务股份公司 液体共注装置
CN101534882A (zh) * 2006-10-05 2009-09-16 贝克顿·迪金森公司 血管进入装置的流体流动引导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78607A (en) 1987-07-31 1993-01-12 Lynn Lawrence A Blood aspiration assembly septum and blunt needle aspirator
AU748632B2 (en) * 1998-05-29 2002-06-06 Weston Harding Luer receiver and method for fluid transfer
JPH11342209A (ja) * 1998-06-03 1999-12-14 Nippon Sherwood Medical Industries Ltd 医療用活栓
IL127900A (en) 1999-01-01 2001-12-23 Elcam Plastic Kibbutz Bar Am Blood sampling/injecting valve
US8585661B2 (en) 2003-07-09 2013-11-19 Jmc Co., Ltd. Mixture injection port
JP4556701B2 (ja) * 2005-02-17 2010-10-06 株式会社ジェイ・エム・エス 流路切換装置
JP4820703B2 (ja) * 2006-04-28 2011-11-24 日本シャーウッド株式会社 液体混注具
EP2689798B1 (en) * 2011-03-24 2015-10-28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Connecter assembly, male connecter, and female connecter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8546A (zh) * 2006-03-03 2007-09-05 舍伍德服务股份公司 液体共注装置
CN101534882A (zh) * 2006-10-05 2009-09-16 贝克顿·迪金森公司 血管进入装置的流体流动引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02072B1 (en) 2018-12-12
AU2012390698B2 (en) 2018-05-10
US20150190623A1 (en) 2015-07-09
US10046153B2 (en) 2018-08-14
CN104640599A (zh) 2015-05-20
EP2902072A4 (en) 2016-06-08
EP2902072A1 (en) 2015-08-05
JP5905591B2 (ja) 2016-04-20
AU2012390698A1 (en) 2015-04-09
JPWO2014049819A1 (ja) 2016-08-22
WO2014049819A1 (ja) 2014-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40599B (zh) 连接器
CN104640596B (zh) 连接器
CN104640597B (zh) 连接器
CN103826693B (zh) 连接器
CN104640598B (zh) 阀体及具有该阀体的连接器
US7036537B2 (en) Bulk compounder manifold
CN103857436B (zh) 用于多种药物流体给药的阀
US7563243B2 (en) Manifold hub for patient fluid administration
RU2637620C2 (ru) Клапан для устройства переноса
CN100569313C (zh) Y三通连接器及制造其的方法
WO2016200859A1 (en) Adapter assembly for enteral feeding
JP6240245B2 (ja) コネクタ
CN106659879A (zh) 用于多种药物流体的施用的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