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27096B - 车辆中的高压电线的配置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辆中的高压电线的配置构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627096B CN104627096B CN201410645635.7A CN201410645635A CN104627096B CN 104627096 B CN104627096 B CN 104627096B CN 201410645635 A CN201410645635 A CN 201410645635A CN 104627096 B CN104627096 B CN 10462709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r
- vehicle
- tension bus
- extension component
- arrange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7—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e.g. sheaths or armouring
- H01B7/18—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wear, mechanical force or pressure; Sheaths; Armouring
- H01B7/20—Metal tubes, e.g. lead sheath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9/00—Power cabl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06—Details thereof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903/00—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HEVS
- Y10S903/902—Prime movers comprising electrical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motors
- Y10S903/903—Prime movers comprising electrical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motors having energy storing means, e.g. battery, capacitor
- Y10S903/904—Compon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v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中的高压电线的配置构造,包括:延伸部件,其沿车辆的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延伸;多个隔板,其设在所述延伸部件的延伸方向的所述延伸部件的多个部位;高压电线,其从所述车辆的行驶用电池伸出;以及管,其插入有所述高压电线且由所述延伸部件包围。所述管的长边方向的所述管的多个部位通过焊接而安装于所述隔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中的高压电线的配置构造。
背景技术
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或者电动汽车那样的电动车中,成为行驶用电动机的电源的行驶用电池的体积比较大。
因此,为了确保车厢内空间大,大多情况下,将行驶用电池配置在地板的下方、车辆后部的行李舱的下方,并将逆变器及行驶用电动机配置在车身的前部空间、或者、车身的后部空间(参照专利文献1)。
并且,将用于从行驶用电池向逆变器供给高压电源的高压电线从地板的下方配置到车身的前部空间或者后部空间。
在此情况下,为了保护高压电线而使其避免车辆碰撞时的冲击,或在高压电线上装上专用的保护部件(保护件),或使用在碰撞时不会切断的高强度的高压电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470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高压电线上装上专用的保护部件的现有技术中,车辆碰撞时的高压电线的保护不充分,且为了确保高压电线的布线空间,车辆的布局的自由度受到制限。另外,在使用高强度的高压电线的情况下,为了确保高压电线的布线空间,车辆的布局的自由度受到制限,另外,高压电线的成本增加。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车辆碰撞时的高压电线的保护、还能够确保车辆的布局的自由度、并在降低高压电线的成本方面有利的车辆中的高压电线的配置构造。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的1个技术方案局面,提供一种车辆中的高压电线的配置构造,其中,所述车辆中的高压电线的配置构造包括:
延伸部件,其沿车辆的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延伸;
隔板,其设在所述延伸部件的延伸方向的所述延伸部件的多个部位;
高压电线,其从所述车辆的行驶用电池伸出;以及
管,其插入有所述高压电线,并由所述延伸部件包围,
所述管的长边方向的所述管的多个部位通过焊接而安装于所述隔板。
也可以是,在所述延伸部件形成有使所述管向由所述延伸部件包围的空间的外插通的插通口。
也可以是,所述插通口位于比所述车辆的撑杆箱的前端部靠后方的位置。
也可以是,所述插通口位于比所述车辆的仪表板靠前方的位置。
也可以是,所述隔板沿着所述延伸部件的所述延伸方向延伸。
也可以是,所述隔板沿与所述延伸部件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将所述管与所述延伸部件之间的空间分隔。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车辆的碰撞时高压电线除了由管保护之外还由隔板和延伸部件这两者保护,因此,有利于实现高压电线的保护。
另外,由于利用作为无用空间的延伸部件的内部来布线高压电线,因此,有利于实现高压电线的布线空间的缩小、确保车辆的布局的自由度。
另外,由于高压电线除了由管保护之外还由隔板和延伸部件这两者保护,因此,作为高压电线,可以不使用高价的高强度的高压电线,有利于降低高压电线的成本。
根据本发明,能够将高压电线连同管一起从由延伸部件包围的空间内向空间外引导,有利于实现高压电线的保护。
根据本发明,插通口由在碰撞时难以压坏的刚性高的车身的部分保护,有利于实现车辆的碰撞时的高压电线的保护。
根据本发明,在被供给电池的电力的被供给电力部配置于仪表板前方的车身前部空间的情况下,能够缩短被供给电力部与插通口的距离。因而,能够缩短从管的端部暴露的高压电线的部分,有利于车辆的碰撞时实现高压电线的保护。
根据本发明,不论隔板的形状如何,有利于实现高压电线的保护。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车辆碰撞时的高压电线的保护、还能够确保车辆的布局的自由度、并在降低高压电线的成本方面有利的车辆中的高压电线的配置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第1实施方式的高压电线的配置构造的车辆的概略侧视图。
图2是应用了第1实施方式的高压电线的配置构造的车辆的概略俯视图。
图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高压电线的配置构造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高压电线的配置构造的俯视图。
图5是安装有隔板(bulk head)的金属管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高压电线的配置构造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7是图5的AA线剖视图。
图8是图4的BB线剖视图。
图9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高压电线的配置构造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图2说明应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0的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0是将发动机和行驶用电动机这双方用作驱动源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此外,本发明除了应用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之外,还能够广泛应用于包含以电动机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汽车、以发动机及电动机这双方作为驱动源的混合动力车辆的电动车。
在图1、图2中,附图标记12表示车身,附图标记14表示前轮,附图标记16表示后轮,附图标记18表示前部座位,附图标记20表示后部座位,附图标记22表示方向盘。
车身12具有在车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沿车辆10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侧梁24。侧梁24是沿车辆10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延伸部件。
如图8所示,侧梁24由下方部件24A和上方部件24B来构成,且呈闭合截面构造,其中,下方部件24A是被形成为向上方的开放状、并在宽度方向的两侧具有凸缘部;上方部件24B是被焊接在下方部件24A的两侧的凸缘部2402上。此外,侧梁24也存在开放截面构造,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侧梁24是闭合截面构造的情况和开放截面构造的情况这两者。
如图4、图5、图7、图8所示,在沿各侧梁24的长边方向隔开间隔的多个部位,通过焊接来固定作为侧梁24的加强部件而发挥功能的隔板26,提高了侧梁24的刚性。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隔板是指,将闭合截面构造或者开放截面构造对于压缩力或者拉伸力的强度进行加强的加强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隔板26作为加强部件发挥功能,其对于从与侧梁24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作用于侧梁24的压缩力或者拉伸力,对侧梁24的强度进行加强。
在本实施方式中,隔板26沿着侧梁24的延伸方向延伸形成,隔板26通过在沿下方部件24A的长边方向隔开间隔的多个部位进行焊接而安装于下方部件24A的内侧面。
更详细地说明,如图8所示,下方部件24A具有:底壁2410;以及从底壁2410的两侧竖起并连接于两侧的凸缘部2402的2个侧壁2412、2414。
隔板26在沿侧梁24的长边方向隔开间隔的多个部位被焊接于侧梁24的底壁2410和一个侧壁2414。图中附图标记2610、2612表示焊接部位。
因此,隔板26作为加强部件发挥功能,其对于以附图标记F1、F2示出的压缩力或者拉伸力,对侧梁24的强度进行加强。
如图1所示,在一对侧梁24的靠近前部的部位,设有将车身12的前部空间Sf与车厢内分隔的仪表板28,从仪表板28的后端向后方设有地板面板30。
在车身12的前部空间Sf中,设有发动机、行驶用电动机2、逆变器4以及构成车辆10的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动力传递系统、空调系统的部件。逆变器4相当于被行驶用电池34的电力来供给的被供给电力部。
如图2所示,在车身12的靠近前方的部位,沿车宽度方向隔开间隔地设有对前轮14的悬架装置进行支承的呈筒型(炮塔状)的一对撑杆箱32。
如图1、图2所示,在一对侧梁24之间,在地板面板30的下方设有行驶用电池34。
行驶用电池34具有扁平的长方体形状,借助未图示的安装部件安装在一对侧梁24之间。
行驶用电池34从车宽度方向的一侧伸出有高压电线36,经由该高压电线36向逆变器4供给高压直流电力。高压直流电力由逆变器4转换成三相交流电力并供给至行驶用电动机2,由此,驱动行驶用电动机2。
接着,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高压电线的配置构造。
在本实施方式的高压电线的配置构造中,高压电线36被插入于金属管(管)38,利用侧梁24和隔板26来配置插入有该高压电线36的金属管38。
详细地说明,如图1所示,侧梁24包括:中间部2410;前部2414;以及后部2418。中间部2410在车辆10的前后方向的中间位于车厢的下方。前部2414经由弯曲部2412连接于中间部2410的前端,并在比中间部2410高的位置沿前后方向延伸。后部2418经由弯曲部2416连接于中间部2410的后端,在比中间部2410高的位置沿前后方向延伸。
如图8所示,高压电线36被插入于金属管38,插入有高压电线36的金属管38的沿金属管38的长边方向隔开间隔的多个部位被焊接于隔板26,金属管38被侧梁24包围并且使金属管38的长边方向沿着侧梁24的长边方向来配置。图7的附图标记3810、3812表示金属管38与隔板26的焊接部位。
更详细而言,插入有高压电线36的金属管38如图1所示,穿过侧梁24的弯曲部2412,并在前部2414的后端部位和中间部2410的靠近前方部位的区间配置。
如图3、图4所示,在侧梁24上设有第1插通口40和第2插通口42,该第1插通口40和第2插通口42使插入有高压电线36的金属管38从由侧梁24包围的空间(内部空间)外向空间内、或者从空间内向空间外插通。
通过形成第1、第2插通口40、42,从而有利于将插入有高压电线36的金属管38简单地配置于侧梁24。
另外,能够将高压电线36连同金属管38一起从由侧梁24包围的空间内向空间外引导,更有利于实现高压电线36的保护。换言之,能够使高压电线36连同金属管38一起从第1、第2插通口40、42向侧梁24的外侧突出,这样地使金属管38突出,更有利于实现位于侧梁24的外部的高压电线36的保护。
第1插通口40贯通形成于与行驶用电池34的伸出有高压电线36的侧部部位相对置的下方部件24A的部位。
金属管38的长边方向的一个端部3802从第1插通口40突出到侧梁24的侧方,一个端部3802插入到行驶用电池34的罩的内部,从一个端部3802突出的高压电线36的端部电气连接于行驶用电池34。
第2插通口42贯通形成于位于逆变器4的附近的上方部件24B的部位。
如图6所示,金属管38的长边方向的另一个端部3804从第2插通口42突出到侧梁24的上方,从另一个端部3804突出的高压电线36的端部电气连接于逆变器4。
如图3、图4所示,第2插通口42位于比撑杆箱32的前端部32A靠后方的位置。
此处,在车辆10的前后方向上位于比撑杆箱32靠前方的位置的车身12的部分,由于从车身12的前方输入的碰撞载荷的作用下压坏,从而构成了有效地吸收碰撞载荷的吸收能量区。
另一方面,撑杆箱32位于比吸收能量区偏向后方的位置,由于是支承悬架装置的部分,所以刚性高,另外,位于从撑杆箱32向后方的车身12的部分为了实现保护车厢内的成员,也被构成为刚性比吸能区的刚性高。
因此,位于比撑杆箱32的前端部32A靠后方的位置的第2插通口42被由在碰撞时难以压坏的刚性高的车身12的部分所保护,有利于实现车辆10的碰撞时的高压电线36的保护。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2插通口42位于比车辆10的仪表板28靠前方的位置。
因此,通过使第2插通口42与配置于车身12的前部空间Sf的逆变器4接近,如图3、图4所示,能够使从金属管38的端部3804暴露的高压电线36的部分短缩,有利于在车辆10的碰撞时实现高压电线36的保护。
这样利用侧梁24及隔板26将插入有高压电线36的金属管38延伸地设在行驶用电池34与逆变器4之间。
因此,金属管38的长边方向的至少一部分上,长边方向的多个部位被焊接于隔板26,并由侧梁24包围并且使金属管38的长边方向沿着侧梁24的长边方向来配置。
在配置高压电线36时,也可以预先将高压电线36插入于金属管38,并将插入有该高压电线36的金属管38借助隔板26安装于侧梁24。
或者,也可以预先将金属管38借助隔板26安装于侧梁24,之后,将高压电线36插入于金属管38。
在将金属管38安装于侧梁24之后将高压电线36插入于金属管38的情况下,金属管38形成高压电线36的布线空间。因此,通过将高压电线36插入于金属管38这种简单的操作,能够进行高压电线36的引线作业、或者高压电线36的更换作业,有利于实现作业的效率化。
而且,金属管38具有从第1插通口40、第2插通口42突出的部分3802、3804。因此,有利于实现高压电线36的引线作业、或者高压电线36的更换作业的效率化。
根据本实施方式,将插入有高压电线36的金属管38的长边方向的多个部位焊接于隔板26而由侧梁24来包围金属管38。
因此,在车辆10的碰撞时,高压电线36除了由金属管38保护之外,还由隔板26和侧梁24这两者保护。因此,与如以往那样仅在高压电线36上装上保护部件、或使用高强度的高压电线36的情况相比较,极其有利于实现高压电线36的保护。
另外,利用作为无用空间的侧梁24的内部来布线高压电线36。因此,高压电线36的布线空间被缩小,有利于确保车辆10的布局的自由度。
另外,高压电线36除了由金属管38保护之外,还由隔板26和侧梁24这两者保护,因此,作为高压电线36,可以不使用高价的高强度的高压电线36,有利于降低高压电线36的成本。
接着,说明第2实施方式。
第2实施方式的隔板的形状、配置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其他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此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对于不同的部分重点地说明。
图9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高压电线的配置构造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仅示出了侧梁24的下方部件24A,省略了上方部件24B的图示。
隔板44通过分别沿侧梁24的长边方向隔开间隔的多个部位焊接而固定,作为侧梁24的加强部件发挥功能,提高了侧梁24的刚性。
隔板44由钢制的板材构成。隔板44沿与侧梁24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将金属管38与侧梁24之间的空间分隔。换言之,隔板44构成了对将金属管38包围的侧梁24的空间进行分隔的分隔壁。
更详细地说明,各隔板44以沿着下方部件24A及上方部件24B的内侧面的截面形状的轮廓来形成,其外周缘4402被焊接于下方部件24A的底壁2410和侧壁2412、2414,在图9中,附图标记4410、4412、4414表示焊接部位。
因此,隔板44由于外周缘4402被焊接于下方部件24A的内侧面,从而作为加强部件发挥功能,该加强部件对于以附图标记F1、附图标记F2示出的压缩力或者拉伸力的侧梁24的强度进行了加强。
在各隔板44上形成有使插入有高压电线36的金属管38插通的插通孔4404。
插通于这些插通孔4404的金属管38的外周面与插通孔4404的缘部被焊接,因此,金属管38的多个部位被熔接于隔板44。
在这样的第2实施方式中,也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插通有高压电线36的金属管38覆盖的延伸部件是沿车辆10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侧梁24的情况。
但是,延伸部件不限定于侧梁24,延伸部件例如也可以是沿车辆10的前后方向延伸并在其延伸方向的多个部位设有隔板26的侧底框、或者、沿车辆10的左右方向延伸并在其延伸方向的多个部位设有隔板26的横梁等。
另外,延伸部件若是侧梁24、横梁等那样的形成车身12的骨架部件的部件,则更有利于实现车辆10的碰撞时的高压电线36的保护。
另外,经由高压电线连接于行驶用电池34的被供给电力部只要是被供给行驶用电池34的电力的部件即可,不限定于逆变器4。
此外,作为管的一个例子示出了金属管38,但是,只要是具有预定的强度的管且能够熔接于隔板26的管即可,材质不限定于金属。
Claims (6)
1.一种车辆中的高压电线的配置构造,其中,
所述车辆中的高压电线的配置构造包括:
延伸部件,其沿车辆的前后方向或者左右方向延伸;
多个隔板,其沿所述延伸部件的延伸方向设在所述延伸部件的多个部位;
高压电线,其从所述车辆的行驶用电池伸出;以及
管,其插入有所述高压电线,并由所述延伸部件包围,
所述管的长边方向的所述管的多个部位通过焊接而安装于所述隔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中的高压电线的配置构造,其中,
在所述延伸部件上形成有使所述管向由所述延伸部件包围的空间的外侧插通的插通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中的高压电线的配置构造,其中,
所述插通口位于比所述车辆的撑杆箱的前端部靠后方的位置,所述撑杆箱呈筒型、对前轮的悬架装置进行支承。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中的高压电线的配置构造,其中,所述插通口位于比所述车辆的仪表板靠前方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电线的配置构造,其中,
所述隔板沿着所述延伸部件的所述延伸方向延伸。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电线的配置构造,其中,
所述隔板沿与所述延伸部件的所述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将所述管与所述延伸部件之间的空间分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234584 | 2013-11-13 | ||
JP2013234584 | 2013-11-13 | ||
JP2014-028338 | 2014-02-18 | ||
JP2014028338A JP6307919B2 (ja) | 2013-11-13 | 2014-02-18 | 車両における高圧電線の配設構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627096A CN104627096A (zh) | 2015-05-20 |
CN104627096B true CN104627096B (zh) | 2017-04-12 |
Family
ID=51893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645635.7A Active CN104627096B (zh) | 2013-11-13 | 2014-11-12 | 车辆中的高压电线的配置构造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576701B2 (zh) |
EP (1) | EP2873566B1 (zh) |
JP (1) | JP6307919B2 (zh) |
CN (1) | CN104627096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848546B2 (en) * | 2021-02-01 | 2023-12-19 | Magna Powertrain Of America, Inc. | High voltage wire protection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s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09426B (zh) * | 2015-09-15 | 2018-03-13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电动车辆 |
DE102016117903A1 (de) * | 2016-09-22 | 2018-03-22 |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 Karosserieteil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derartigen Karosserieteilanordnung |
JP6642409B2 (ja) * | 2016-12-19 | 2020-02-05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ワイヤハーネスにおける保護部材の保持構造 |
JP6702203B2 (ja) * | 2017-01-19 | 2020-05-27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電線保護部材 |
DE102018213518A1 (de) * | 2018-08-10 | 2020-02-13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Leitungsanordnung, Bauteilanordnung und Arbeitsvorrichtung |
DE102019109177A1 (de) * | 2019-04-08 | 2020-10-08 | Man Truck & Bus Se | Achslenker für eine Radaufhängung |
CN111755156B (zh) * | 2020-07-09 | 2021-08-27 | 安徽凌宇电缆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抗冲击型光伏电缆 |
WO2023031950A1 (en) * | 2021-09-06 | 2023-03-09 | Tvs Motor Company Limited | A vehicle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68351A (en) * | 1996-02-09 | 1997-09-16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Conduit housing for vehicle engine compartment having a flexible lip that extends into airflow sealing engagement with the radiation |
CN102136706A (zh) * | 2009-12-24 | 2011-07-27 |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 车辆用导电路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418784A (en) * | 1987-07-14 | 1989-01-23 | Mazda Motor | Side sill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
DE19738249A1 (de) | 1997-09-02 | 1999-03-11 | Daimler Benz Ag | Lenker, insbesondere für eine Radaufhängung eines Kraftfahrzeuges |
JP4151181B2 (ja) | 1999-12-10 | 2008-09-17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車両用計器盤内電気配線構造 |
JP2004224156A (ja) * | 2003-01-22 | 2004-08-12 | Honda Motor Co Ltd | 車両用電力ケーブル保持構造 |
JP4894629B2 (ja) | 2007-05-29 | 2012-03-14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自動車のロッカー補強構造 |
JP4877400B2 (ja) * | 2009-08-05 | 2012-02-15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構築物への配線方法 |
JP2011097692A (ja) * | 2009-10-28 | 2011-05-12 | Yazaki Corp | ワイヤハーネス |
JP5917806B2 (ja) * | 2011-01-21 | 2016-05-18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プロテクタの製造方法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
JP2013047029A (ja) * | 2011-08-29 | 2013-03-07 | Mitsubishi Motors Corp | 車両における高圧電線の配設構造 |
JP6080350B2 (ja) | 2011-10-31 | 2017-02-15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ワイヤハーネス |
JP5915250B2 (ja) | 2012-02-23 | 2016-05-11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配索構造および該配索構造の形成方法 |
JP5957783B2 (ja) * | 2012-09-03 | 2016-07-27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ワイヤハーネス |
-
2014
- 2014-02-18 JP JP2014028338A patent/JP630791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11-12 US US14/539,870 patent/US9576701B2/en active Active
- 2014-11-12 CN CN201410645635.7A patent/CN104627096B/zh active Active
- 2014-11-13 EP EP14192946.3A patent/EP2873566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68351A (en) * | 1996-02-09 | 1997-09-16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Conduit housing for vehicle engine compartment having a flexible lip that extends into airflow sealing engagement with the radiation |
CN102136706A (zh) * | 2009-12-24 | 2011-07-27 |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 车辆用导电路径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848546B2 (en) * | 2021-02-01 | 2023-12-19 | Magna Powertrain Of America, Inc. | High voltage wire protection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873566B1 (en) | 2016-10-26 |
US9576701B2 (en) | 2017-02-21 |
JP2015117004A (ja) | 2015-06-25 |
JP6307919B2 (ja) | 2018-04-11 |
CN104627096A (zh) | 2015-05-20 |
EP2873566A1 (en) | 2015-05-20 |
US20150129275A1 (en) | 2015-05-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627096B (zh) | 车辆中的高压电线的配置构造 | |
CN110239627B (zh) | 车辆后部构造 | |
US11077881B2 (en) | Lowe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 | |
CN109263455B (zh) | 车身前部结构 | |
JP6669803B2 (ja) | 電動車両の車体前部構造 | |
CN104995051B (zh) | 电动汽车 | |
US9637172B2 (en) | Vehicle body structure for automobile | |
US8764104B2 (en) | Structure of front section of vehicle body | |
JP5966824B2 (ja) | トラック形電動車両のフレーム構造 | |
CN103359172B (zh) | 车辆的车身前部结构 | |
CN109421806B (zh) | 车辆后部结构 | |
CN105313982B (zh) |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 |
CN103282226B (zh) | 燃料电池车辆 | |
CN103707928B (zh) | 带有用于至少一个商用车构件的容纳容器的框架承载结构 | |
CN109204551A (zh) | 车身前部结构 | |
CN107264252A (zh) | 具备行驶用马达的车辆 | |
CN206417082U (zh) | 电动汽车的车身底部 | |
CN103253120B (zh) | 车辆后部结构 | |
CN110077469B (zh) | 车身构造 | |
JP2021112969A (ja) | 車両構造 | |
JP2020090270A (ja) | 車両の車体構造物 | |
CN105151134A (zh) | 一种轻型货车及其白车身结构 | |
CN204586750U (zh) | 车载电池的安装结构 | |
CN210852643U (zh) | 车辆的后纵梁加强结构和车辆 | |
CN202071785U (zh) | 具有至少一条高压线的混合动力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No. 21, No. 3, Dingmu, No. 1, Toshiba,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