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19582A - 商用货船 - Google Patents

商用货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19582A
CN104619582A CN201380047052.8A CN201380047052A CN104619582A CN 104619582 A CN104619582 A CN 104619582A CN 201380047052 A CN201380047052 A CN 201380047052A CN 104619582 A CN104619582 A CN 1046195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e
flare
shape
wave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705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19582B (zh
Inventor
山本虎卓
秋林秀聪
藤田智
木村校优
池田刚大
藤井昭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i Yi ace Shipbui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Engineering and Shipbui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Engineering and Shipbui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i Engineering and Shipbuild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6195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195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195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195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1/00Hydrodynamic or hydrostatic features of hulls or of hydrofoils
    • B63B1/02Hydrodynamic or hydrostatic features of hulls or of hydrofoils deriving lift mainly from water displacement
    • B63B1/04Hydrodynamic or hydrostatic features of hulls or of hydrofoils deriving lift mainly from water displacement with single hull
    • B63B1/06Shape of fore part
    • B63B1/063Bulbous bow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70/00Maritime or waterways transport
    • Y02T70/10Measures concerning design or construction of watercraft hulls

Abstract

关于商用货船(1)的船体的船长方向,在包括船头端(Pf)与从船头垂线(F.P.)向后方船体的垂线间长度的3%的第一位置(Ps1)之间的第一区域(Ra)中,将垂直于船头方向的横截面的上述船头外飘(3)的上方形状形成为具有下方部分(31、32)和上方部分(34)的形状,所述下方部分(31、32)在比计划满载吃水线(W.L.)靠上的位置从下方朝向上方向外侧扩展,所述上方部分(34)在比该下方部分(31、32)靠上的位置从侧方到上方向内侧弯曲。由此,将撞击船头外飘的下侧的波浪沿着船头外飘的形状向上方引导,从而减小波浪对船头外飘的冲击和波浪中阻力增加。

Description

商用货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能够抑制波浪中的阻力增加的船头外飘的商用货船。
背景技术
如图9所示,在以往的商用货船1X的船头中,为了保护设置于上甲板的系泊装置等,而在计划满载吃水线W.L. 的上方设置使波浪向下方返回或横向退避的形状的船头外飘3X,进而在上甲板2上设置舷墙8而使船头部的高度增高,使得从船头方向入射来的波浪不会冲到上甲板2上。另外,在图9中省略了计划满载吃水线W.L.以下的船体形状。
但是,当该商用货船在航行过程中遇到波浪时,该波浪的一部分向船头方向反射,或因该波浪所导致的船体运动而产生新的波浪,因此,与在静水中航行的情况相比,在波浪中推进阻力增加,从而发生波浪中阻力增加。由于该波浪中阻力增加而造成船速降低,或用于维持预定航海速率的发动机输出增加,因此,减少该波浪中阻力增加成为商用货船航行中的节能对策方面重要的课题。
另一方面,以往的商用货船可以分类为高速货船、中速货船、低速庞大货船等。该高速货船为集装箱船或冷冻集装箱船等垂线间长度Lpp为100m-250m左右且方形系数Cb为0.50-0.70左右的比较窄的船型,是弗劳德数Fn为0.20-0.35左右的以高速航行的船舶,中速货船为散装货轮等垂线间长度Lpp为150m-300m左右且方形系数Cb为0.75-0.90左右的中等程度的船型,是弗劳德数Fn为0.14-0.20左右的以中速航运的航行的船舶。并且,低速庞大货船为油轮等垂线间长度Lpp为150m-400m左右且方形系数Cb为0.80-0.90左右的比较宽的船型,是弗劳德数Fn为0.12-0.18左右的以低速航行的船舶。
与其中的中速货船相关联,本申请的发明人们例如如日本的专利第4744329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为了抑制或降低波浪中阻力增加,而提出了形成有比铅直线向船体中心侧收缩的凹部的船舶,并且例如如日本的专利第4722072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提出了相对于垂直方向设定船头外飘的倾斜角的船舶,另外例如如日本的专利第4721836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提出了在船头外飘的上升部使倾斜角大致垂直并且在比其靠上方的位置外飘的形状以逐渐扩展的形状形成的船舶。
另外,虽然本申请的发明人们没有参与,但是例如如日本特开2012-17089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以同时减少波浪阻力和风压阻力的影响为目的,提出了如下的船头形状和船舶:构成船头部的船体长度方向截面的外形的船头轮廓具有在比吃水线靠下方的区域中具有最末端部的下部船头轮廓、和遍及比吃水线靠上方的整个区域向船尾方向后倾的上部船头轮廓,构成船头部的船体宽度方向截面的外形的船体横切面形状具有遍及比吃水线靠上方的整个区域地向内侧倾斜的负外飘角。
但是在该船舶中存在如下问题:水面上的形状与下方相比后退并且宽度变窄,难以使停泊用的船锚从船头部的水面上下降。并且,由于该船头形状的水面上的船体形状和水面下的船体形状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若想要采用该船舶的船头形状,则存在如下问题:不只是变更船头外飘的形状,还需要包括水面下在内的船体形状整体的大幅度的形状变更。
并且,在高速货船的情况下,由于是比较窄的船型,因此在浪高小的波浪中,波浪中阻力增加减少,但是在浪高大的波浪中,特别是在船长与波浪长度大致相同的情况下,波浪造成的船体运动变大,而产生船头外飘的部分冲进波浪中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在现有技术的朝向上方向扩大的船头外飘中,存在如下问题:由于使撞击船头外飘的波浪向下侧返回,因而波浪中阻力增加变大,并且船头外飘也容易损伤。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74432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72207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72183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2-170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另一方面,在现有技术中有这样的技术思想:为了保护上甲板上的系泊装置等,为了尽量避免波浪冲到上甲板上,而使入射来的波浪向下方返回,但是本申请的发明人们通过众多的水槽实验等想到这样的见解:为了实现船头外飘处的波浪冲击的减小和波浪中阻力增加的减小,将波浪向船头部的上部引导来释放波浪的力是有效的。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状况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这样的船头外飘形状的商用货船:能够将撞击船头外飘的波浪沿着船头外飘的形状向上方引导,从而能够减小波浪对船头外飘的冲击和波浪中阻力增加。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商用货船构成为,关于船体的船长方向,在包括船头端与从船头垂线向后方船体的垂线间长度的3%的第一位置之间的第一区域中,将垂直于船头方向的横截面的上述船头外飘的上方形状形成为具有下方部分和上方部分的形状,所述下方部分在比计划满载吃水线靠上的位置从下方朝向上方向外侧扩展,所述上方部分在比该下方部分靠上的位置从侧方到上方向内侧弯曲。
现有技术的船头外飘是上方扩展而与上甲板连接的形状,撞击船头外飘下侧的波浪沿着向上方扩展的船头外飘的形状而向下方或侧方飞溅,与此相对,根据本构成,在航行时波浪小、几乎没有波浪冲到上甲板上的可能性、波浪中阻力增加少的海况条件下,能够利用船头外飘的下方部分切分波浪来航行。并且,在波浪大的海况条件下,由于能够将到达船头外飘的上方部分的波浪沿着船头外飘的形状顺畅地向上方引导,因此能够减小波浪对船头外飘的冲击,还能够减少波浪中阻力增加。另外,这些效果能够通过波浪中的水槽实验来确认。
在上述商用货船中,将侧视观察时的上述船头外飘的船头轮廓的上方形状形成为具有下部倾斜线部和上部弯曲部的形状,在以计划满载吃水线漂浮时,所述下部倾斜线部在比计划满载吃水线靠上的位置从下方朝向上方向前上方倾斜,所述上部弯曲部在比该下部倾斜线部靠上方的位置直到上方向后方弯曲,这时,由于能够利用该上部弯曲部分将从船头外飘的前方入射来的波浪从船头外飘的前方向上方顺畅地引导,因此波浪对船头外飘的冲击减小,波浪中阻力增加也减少。
并且,关于针对从前方吹来的风的阻力,通过设置上部弯曲部,使得空气流从船头外飘的前方顺畅地向上方流动,因此,能够抑制船头外飘前部的上方处的涡流的产生,能够减小风压阻力。
在上述的商用货船中,关于船体的船长方向,在包括从船头垂线向后方船体的垂线间长度的2%的第二位置与上述第一位置之间的第二区域中,将上述船头外飘的横截面的形状形成为,在上述下方部分与上述上方部分之间设置有在以计划满载吃水线漂浮时相对于垂直线向上方的外侧方向的倾斜为正负5度优选为3度以内的角度的侧面部分,这时能够获得以下效果。
也就是说,利用该侧面部分,能够确保船头外飘内部的容积大,利用该侧面部分,容易将入射的波浪顺畅地向上方引导,沿着该侧面部分上升来的波浪由于其上的上方部分而不会向船体的左右方向分散,而能够顺畅地向上方引导,因此能够减小波浪对船头外飘的冲击,能够减少波浪中阻力增加。并且,在该侧面部分,即使在因船体运动而造成船头部冲入波浪中时,由于水线面积几乎没有变化,因此也能够进一步减小波浪对船头外飘的冲击。
在上述商用货船中,将上述船头外飘的侧视观察时的船头轮廓的形状形成为,在上述下部倾斜线部与上述上部弯曲部之间设置有在以计划满载吃水线漂浮时相对于垂直线向上方的后方向的倾斜为正负10度优选为5度以内的角度的上部倾斜线部,这时能够获得以下效果。
根据该构成,能够在下部倾斜线部的周边将小波浪向左右切分,能够防止静水中的阻力增加。并且,利用上部倾斜线部,能够将从前方入射来的比较小的波浪向下方引导,并能够将比较大的波浪向上方引导。并且,即使在因船体运动而造成船头外飘冲入波浪中时,由于水线面积的变化小,因此也能够减小对船头外飘的冲击。
在上述商用货船中,在将与上述上方部分的上部连接的外飘顶板设置于比上甲板靠上的位置时,能够将从船头外飘的上部部分上升来的波浪引导到外飘顶板上,并使其在外飘顶板上的后侧向侧方落下,从而能够避免波浪冲到上甲板上。
在上述商用货船中,当构成为在上述外飘顶板上设置用于将冲到上述外飘顶板上的波浪排除到侧方的防波部件时,由于能够在冲到外飘顶板上的波浪到达货物部分之前,将该波浪从外飘顶板上排除到船体的侧方,因此能够防止因冲到外飘顶板上的波浪损伤货物等。
在该上述的商用货船中,特别是在集装箱船和冷冻集装箱船等方形系数Cb为0.50-0.70左右的比较窄的船型、且是弗劳德数Fn为0.20-0.35左右的以高速航行的高速货船中,能够进一步发挥其效果。另外,这些集装箱船和冷冻集装箱船等通常形成为垂线间长度Lpp为100m-250m左右。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商用货船,当在波浪中航行时,由于能够将撞击船头外飘的下侧的波浪沿着船头外飘的形状顺畅地向上方引导,因此能够减小波浪对船头外飘的冲击和波浪中阻力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商用货船中的船头外飘的形状的船头部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船头外飘的横截面的形状的正视图。
图3是表示船头外飘的侧面部分的倾斜的正视图。
图4是表示图1的船头外飘的侧面观察时的形状的侧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图2所示的船头外飘的下方部分的下侧部的水平截面形状的俯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图2所示的船头外飘的下方部分的上侧部的水平截面形状的俯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图2所示的船头外飘的侧面部分的水平截面形状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船头外飘的防波部件的船头外飘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现有技术的船舶的船头外飘的形状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商用货船进行说明。如图1-图7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商用货船1构成为,关于船体的船长方向,在包括船头端Pf与从船头垂线F.P.向后方船体的垂线间长度Lpp的3%(优选4%、更加优选5%,以下同样)的第一位置Ps1之间R1的第一区域Ra(=Pf-Pa)中,垂直于船头方向的横截面的船头外飘3的上方形状形成为具有下方部分31、32和上方部分34的形状,所述下方部分31、32在比计划满载吃水线W.L.靠上的位置从下方朝向上方向外侧扩展,所述上方部分34在比该下方部分31、32靠上的位置从侧方到上方向内侧弯曲。进而构成为,将上方部分34和与局部设置的侧面部分33的上部连接的外飘顶板30设置于比上甲板2靠上的位置,从而覆盖船头外飘3的上方。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的商用货船1中,如图1和图4所示,以下方部分31的下端的最末端作为船头轮廓从船头垂线F.P.向前方且向上方开始离开的点,并且使下方部分31的下端与计划满载吃水线W.L.平行。
另外,在图1中,船头阀门4设置于比计划满载吃水线W.L.靠下的位置,但是在本发明中,关于比计划满载吃水线W.L.靠下的船体形状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具有船头阀门4,也可以不具有船头阀门4。
图2表示船体的船头侧的横截面。在该图2中,上甲板2设置于船体的上侧,在下侧由船底5、船底5两侧的船底弯曲部6以及侧方的船侧外板7构成船体。
并且,如图2所示,垂直于船头方向的横截面(Y-Z面)的船头外飘3的上方形状形成为具有下方部分31、32、侧面部分33以及上方部分34的形状,在以计划满载吃水线W.L.漂浮时,下方部分31、31在比计划满载吃水线W.L. 靠上方的位置从下方朝向上方向外侧扩展,侧面部分33根据需要而局部设置,上方部分34从侧方到上方向内侧弯曲且与外飘顶板30连接。另外,船头外飘3的横截面形状在下方部分31、32的下侧部31处形成为向外侧凹陷的形状,在下方部分31、32的上侧部32处形成为直线状或向外侧凸出的形状。与以曲面形成的情况相比,在形成为直线状时工作性提高。
在比较小的浪高的航行时,利用该下方部分31、32能够良好地切开波浪从而防止阻力增加,并且,利用其上方的侧面部分33能够确保船头外飘3的内部容积大,并且,能够顺畅地将入射来的波浪向上方引导,利用其上方的上方部分,使得沿该侧面部分上升来的大的波浪不会向船体的左右方向分散,从而能够顺畅地向上方引导。
关于船体的船长方向,在包括从船头垂线向后方船体的垂线间长度的2%,优选1%、更加优选0.5%的第二位置Ps2与第一位置Ps1之间R2的第二区域Rb(=Pc-Pb)中,该侧面部分33设置于下方部分31、32与上方部分34之间。另外,在图1和图2中,使第一区域Ra的后端的点Pa与第二区域Rb的后端的点Pb一致,但是也可以为不同的点。另外,在图2中,图示的第一区域Ra与第二区域Rb的范围是与外飘顶板30相关地示出的。
另外,如图3所示,该侧面部分33优选形成为,在以计划满载吃水线W.L.漂浮时,相对于垂直线Lv1向上方的外侧方向的倾斜为正负5度(degree),优选为3度以内的角度α,由此,能够容易地确保船头外飘3的内部容积更大。并且,在该大致铅直的侧面部分33中,即使在船头外飘3因船体运动而冲入到波浪中时,由于水线面积基本没有变化,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波浪对船头外飘3的冲击。
进而,利用其上方的上方部分34,使得沿着该侧面部分33上升来的波浪不会向船体的左右方向分散,而能够引导至外飘顶板30上,因此,能够减小波浪对船头外飘3的冲击,能够减少波浪中阻力增加。优选的是,在以横截面观察时,该外飘顶板30与上方部分34在船头外飘3的前方部分以光滑的曲线而没有角部的方式连接,但是也可以在船头外飘3的后方部分以产生考虑了船头外飘3内部的有效利用的程度的角部的方式连接。
另外,如图3所示,优选的是,上方部分34的弯曲部分的形状形成为,其弯曲(半径等)从船头外飘3的前方朝向后方逐渐增大,即形成为弯曲情况变缓,由此,在船头外飘3的前方受到的波浪流到外飘顶板30上,在船头外飘3的略微后方的侧面受到的波浪沿着船头外飘3的侧面向侧方分散,能够减少到达外飘顶板30的后方的波浪。
该上方部分34的弯曲部分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椭圆形,并非一定限定为圆形,但是在该弯曲部分以圆形形成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其半径R34是该部分(前后方向位置相同)的横截面中的最大宽度Ba(图1、图2)的10%以上且50%以下。即,使得R34max=0.5×Ba、R34min=0.10×Ba。由此能够容易地且平衡良好地实现船头外飘3的内部容积的确保和波浪分散的效果。另外,在上方部分34的弯曲部分不是圆形的情况下优选的是,上方部分34的弯曲部分收纳在上述的半径R34max的最大圆与半径R34min的最小圆之间。
并且,关于该船头外飘3的形状,如图4所示,将侧视观察时(Y方向)的船头外飘3的船头轮廓的上方形状形成为具有下部倾斜线部35和上部弯曲部37的形状,在以计划满载吃水线W.L.漂浮时,下部倾斜线部35在比计划满载吃水线W.L.靠上的位置从下方朝向上方向前上方倾斜,上部弯曲部37在比该下部倾斜线部35靠上方的位置直到上方向后方弯曲。该上部弯曲部37在其上侧与外飘顶板30连接。由此,利用该上部弯曲部37,能够将从船头外飘3的前方入射来的波浪顺畅地引导到上方的外飘顶板30,因此,波浪对船头外飘3的冲击减小,波浪中阻力增加也减少。
另外,如图4所示,将船头外飘3的侧视观察时的船头轮廓的形状形成为,在下部倾斜线部35与上部弯曲部37之间设置有上部倾斜线部36,在以计划满载吃水线W.L.漂浮时,所述上部倾斜线部36相对于垂直线Lv2向上方的后方向的倾斜为正负10度优选是5度以内的角度β。由此,从前方入射来的比较小的波浪能够通过下部倾斜船部35向下方引导,比较大的波浪能够通过上部倾斜船部36向上方引导,即使在因大的船体运动造成船头外飘3冲入波浪中时,由于水线面积的变化小,因此也能够减小对船头外飘3的冲击。
另外,如图4所示,在以计划满载吃水线W.L.漂浮时,以前方成为上方的角度为正,下部倾斜线部35相对于水平线(Lh1)的角度γ为正10度以上且30度以下,优选为10度以上25度以下。通过为该10度以上,能够在下部倾斜线部35的周边将浪高小的波浪高效地向左右切分,从而能够防止小浪高中的阻力增加。另外,通过为该30度以下,关于船头外飘3的内部容积,能够确保适合于实际使用的容积。
并且,上部弯曲部37的弯曲部分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椭圆形,并非一定限定为圆形,而在该弯曲部分以圆形形成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其半径R37是计划满载吃水线W.L.与外飘顶板30的最高位置的高度Ha的10%以上且40%以下,优选是15%以上且30%以下。即,使得R37max=0.40×Ha、R37min=0.10×Ha。由此,能够容易地且平衡良好地实现船头外飘3的内部容积的确保与波浪向外飘顶板30分散的效果。另外,在上部弯曲部37不是圆形的情况下优选的是,上部弯曲部37收纳在上述的半径R37max的最大圆与半径R37min的最小圆之间。
并且优选的是,在下部倾斜线部35与上部倾斜线部36交叉的部分以圆弧等曲线设置带有圆度的下部弯曲部38,从而以平滑地连续的方式连接。该下部弯曲部38的半径R38是计划满载吃水线W.L.与外飘顶板30的最高位置的高度Ha的10%以上且40%以下,优选是10%以上且30%以下。即,使得R38max=0.40×Ha、R38min=0.10×Ha。由此来使波浪切开良好。另外,在下部弯曲部38不是圆形的情况下优选的是,下部弯曲部38收纳在上述的半径R38max的最大圆与半径R38min的最小圆之间。
另外,在图2和图4所示的船体结构中形成为,图2的下方部分31、32的下侧部分31包含图4的第一倾斜线部35,图2的下方部分31、32的上侧部分32包含图4的上部倾斜线部36的下侧,图2的上方部分34包含图4的上部弯曲部37,但是未必需要完全一致。
并且,关于该船头外飘3的形状,俯视的形状,即水平截面形状以如下方式构成。
如图5所示,就在船头外飘3的横截面(图2)中形成为凹形形状的下方部分31、32的下侧部31的水平截面形状(h2-h4:在图5中以h3例示)而言,关于船体的船长方向(X方向),俯视观察时,直线Lc31与船长方向(X方向)所构成的角度δf31为5度以上且30度以内,更加优选为10度以上且25度以内,直线Lc31是连结从船头垂线F.P.向后方船体的垂线间长度Lpp的3%的第一位置Ps1处的船体的外侧位置Qa31与下方部分31、32的下侧部31的最末端位置Pf31的直线。
由此,通过将使船头外飘3的下侧部31的形状为窄的形状,能够使从前方入射到船头外飘3的波浪,特别是浪高比较小的波浪沿着该下侧部31向左右流动,从而能够减小浪高小时的阻力增加量。
并且,如图6所示,就在船头外飘3的横截面(图2)中形成为直线状或凸形形状的下方部分31、32的上侧部32的水平截面形状(h5-h7:在图5中以h6例示)而言,关于船体的船长方向(X方向),在俯视观察时,直线Lc32与船长方向(X方向)构成的角度δf32为10度以上且40度以内,更加优选为15度以上且35度以内,所述直线Lc32为连结从船头垂线F.P.向后方船体的垂线间长度Lpp的3%的第一位置Ps1处的船体的外侧位置Qa32与下方部分31、32的上侧部32的最末端位置Pf32的直线。
由此,通过使船头外飘3的上侧部32的形状为比较窄的形状,能够使从前方入射到船头外飘3且上升至上侧的波浪,特别是浪高比较高的波浪沿着该上侧部32向后方上侧流动,从而引导至外飘顶板30,能够在浪高比较高时减小对船头外飘3的冲击和波浪中阻力增加量。
并且,如图7所示,包含侧面部分(h8、h9的后方部分)33的水平截面形状(图7中以h8例示)也与下方部分31、32同样,关于船体的船长方向(X方向),在俯视观察时,直线Lc33与船长方向(X方向)构成的角度δf33为20度以上且40度以内,更加优选为25度以上且35度以内,所述直线Lc33为连结从船头垂线F.P.向后方船体的垂线间长度Lpp的3%的第一位置Ps1处的船体的外侧位置Qa33与侧面部分33的最末端位置Pf33的直线。
由此,通过使船头外飘3的侧面部分33的形状为适当的形状,能够使从前方入射到船头外飘3的波浪,特别是浪高比较高的波浪沿着该侧面部分33向上方流动,能够降低浪高较高时的波浪中阻力增加量。
进而,如图8所示,为了将冲到外飘顶板30上的波浪排除到侧方,而构成为在外飘顶板30上设置防波部件30a。由此,在冲到外飘顶板30上的波浪到达货物部分之前,能够排除到侧方,因此,能够防止因冲到外飘顶板30上的波浪损伤货物。
关于该防波部件30a的形状,能够在外飘顶板30上使从前方流来的水流向侧方而排出到船体侧面并防止水流入外飘顶板30的后方即可,以在俯视观察向前方凸出的圆弧、椭圆弧、U字形状等带有曲率的形状、或前方尖的V字形状、横截的一字形状等直线形状、或者所述形状的组合等形成。并且优选的是,相对于外飘顶板30,将上侧形成为前方倾斜,从而使水难以越过该防波部件30a。
根据上述构成的商用货船1,由于能够将入射来并撞击船头外飘3的下侧的波浪沿着船头外飘3的形状引导至上方的外飘顶板30,因此能够减小波浪对船头外飘3的冲击,还能够降低波浪中阻力增加。
特别是在集装箱船和冷冻集装箱船等为垂线间长度Lpp为100m-250m左右、方形系数Cb为0.50-0.70左右的比较窄的船型、弗劳德数Fn为0.20-0.35左右的以高速航行的高速船中,对于波浪长度λ与船长L大致相同的(λ/L≒1)的波浪,波浪中阻力增加量(系数Raw)大约减小5%左右,能够进一步发挥其效果。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商用货船由于能够将入射来并撞击船头外飘下侧的波浪沿着船头外飘的形状向上方引导,因此能够减小波浪对船头外飘的冲击,还能够降低波浪中阻力增加,因此能够作为众多的商用货船使用。
附图标记说明
1、1X  商用货船
2  上甲班
3  船头外飘
8  舷墙
30  外飘顶板
31、32  下方部分
33  侧面部分
34  上方部分
35  下部倾斜线部
36  上部倾斜线部
37  上部弯曲部
38  下部弯曲部
Ba  横截面中的最大宽度
F.P.  船头垂线
Ha  计划满载吃水线与外飘顶板最高位置之间的高度
Lpp  垂线间长度
Lv1、Lv2  垂直线
Lh1  水平线
Pa  第一区域的后端
Pb  第二区域的后端
Pc  第二区域的前端
Pf  船头外飘的最末端
Ps1  第一位置
Ps2  第二位置
Ra  第一区域
Rb  第二区域
W.L.  计划满载吃水线
α、β、γ、δf31、δf32、δf33  角度。

Claims (5)

1. 一种商用货船,其特征在于,关于船体的船长方向,在包括船头端与从船头垂线向后方船体的垂线间长度的3%的第一位置之间的第一区域中,
将垂直于船头方向的横截面的上述船头外飘的上方形状形成为具有下方部分和上方部分的形状,所述下方部分在比计划满载吃水线靠上的位置从下方朝向上方向外侧扩展,所述上方部分在比该下方部分靠上的位置从侧方到上方向内侧弯曲。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用货船,其特征在于,
将侧视观察时的上述船头外飘的船头轮廓的上方形状形成为具有下部倾斜线部和上部弯曲部的形状,在以计划满载吃水线漂浮时,所述下部倾斜线部在比计划满载吃水线靠上的位置从下方朝向上方向前上方倾斜,所述上部弯曲部在比该下部倾斜线部靠上方的位置直到上方向后方弯曲。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商用货船,其特征在于,
关于船体的船长方向,在包括从船头垂线向后方船体的垂线间长度的2%的第二位置与上述第一位置之间的第二区域中,将上述船头外飘的横截面的形状形成为,
在上述下方部分与上述上方部分之间设置有在以计划满载吃水线漂浮时相对于垂直线向上方的外侧方向的倾斜为正负5度以内的角度的侧面部分。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商用货船,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船头外飘的侧视观察时的船头轮廓的形状形成为,在上述下部倾斜线部与上述上部弯曲部之间设置有在以计划满载吃水线漂浮时相对于垂直线向上方的后方向的倾斜为正负10度以内的角度的上部倾斜线部。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商用货船,其特征在于,
将与上述上方部分的上部连接的外飘顶板设置在比上甲板靠上的位置。
CN201380047052.8A 2012-09-11 2013-09-09 商用货船 Active CN1046195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99701 2012-09-11
JP2012199701A JP5986856B2 (ja) 2012-09-11 2012-09-11 商用貨物船
PCT/JP2013/074275 WO2014042127A1 (ja) 2012-09-11 2013-09-09 商用貨物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19582A true CN104619582A (zh) 2015-05-13
CN104619582B CN104619582B (zh) 2017-06-09

Family

ID=50278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7052.8A Active CN104619582B (zh) 2012-09-11 2013-09-09 商用货船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986856B2 (zh)
KR (1) KR102114711B1 (zh)
CN (1) CN104619582B (zh)
WO (1) WO2014042127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21615A (zh) * 2017-08-23 2017-12-29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 一种高操控性和耐波性的船首及高性能船舶
CN107848601A (zh) * 2015-08-24 2018-03-27 三井造船株式会社 船舶
WO2018218752A1 (zh) * 2017-05-27 2018-12-06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极地甲板运输船
CN110234566A (zh) * 2017-01-06 2019-09-13 三井易艾斯造船有限公司 船舶
CN112758273A (zh) * 2019-11-05 2021-05-07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大型lng船艏部外飘拍击的结构布置方法
CN113697032A (zh) * 2021-09-18 2021-11-26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双燃料散货船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80384A (zh) * 2016-01-04 2016-04-13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船艏节能减阻导流罩
CN107826208A (zh) * 2017-10-26 2018-03-23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 一种艏岛式半潜船船型
RU203094U1 (ru) * 2020-10-26 2021-03-22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Центр технологии судостроения и судоремонта" (АО "ЦТСС") Рыбопромысловое судно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91883A (ja) * 2002-03-29 2003-10-15 Mitsui O S K Lines Ltd 船 舶
KR20090034004A (ko) * 2007-10-02 2009-04-07 삼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선박의 고무 구상선수
CN102348598A (zh) * 2009-01-27 2012-02-08 Stxosv设计有限公司 船舶的前体形式
CN202193169U (zh) * 2011-08-18 2012-04-18 东莞杰腾造船有限公司 一种蛋型船艏
JP2012096756A (ja) * 2010-11-05 2012-05-24 Shin Kurushima Dockyard Co Ltd 肥大船の船首形状
CN102514681A (zh) * 2011-12-23 2012-06-27 深圳市海斯比船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附有消波-阻尼翼的斧形艏高速艇船型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66087A (en) * 1980-10-14 1982-04-22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Bow shape
JP2918952B2 (ja) * 1990-01-29 1999-07-12 秀明 宮田 二段前部甲板を有する船舶
JP3174157B2 (ja) * 1992-07-24 2001-06-1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小型船舶の上部構造
US20070137553A1 (en) * 2005-12-21 2007-06-21 Murray Steven V Center bow shade cover for a center console boat
KR20100065912A (ko) * 2008-12-09 2010-06-17 삼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선수부가 보호되는 선박
JP5782250B2 (ja) * 2010-06-10 2015-09-24 ジャパンマリンユナイテッド株式会社 船首形状及び船舶
KR20140106110A (ko) * 2013-02-26 2014-09-03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선박의 선수 커버유닛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91883A (ja) * 2002-03-29 2003-10-15 Mitsui O S K Lines Ltd 船 舶
KR20090034004A (ko) * 2007-10-02 2009-04-07 삼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선박의 고무 구상선수
CN102348598A (zh) * 2009-01-27 2012-02-08 Stxosv设计有限公司 船舶的前体形式
JP2012096756A (ja) * 2010-11-05 2012-05-24 Shin Kurushima Dockyard Co Ltd 肥大船の船首形状
CN202193169U (zh) * 2011-08-18 2012-04-18 东莞杰腾造船有限公司 一种蛋型船艏
CN102514681A (zh) * 2011-12-23 2012-06-27 深圳市海斯比船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附有消波-阻尼翼的斧形艏高速艇船型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48601A (zh) * 2015-08-24 2018-03-27 三井造船株式会社 船舶
CN107848601B (zh) * 2015-08-24 2019-09-10 三井易艾斯造船有限公司 船舶
CN110234566A (zh) * 2017-01-06 2019-09-13 三井易艾斯造船有限公司 船舶
WO2018218752A1 (zh) * 2017-05-27 2018-12-06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极地甲板运输船
CN107521615A (zh) * 2017-08-23 2017-12-29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 一种高操控性和耐波性的船首及高性能船舶
CN112758273A (zh) * 2019-11-05 2021-05-07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大型lng船艏部外飘拍击的结构布置方法
CN112758273B (zh) * 2019-11-05 2022-08-05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大型lng船艏部外飘拍击的结构布置方法
CN113697032A (zh) * 2021-09-18 2021-11-26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双燃料散货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50054713A (ko) 2015-05-20
CN104619582B (zh) 2017-06-09
KR102114711B1 (ko) 2020-05-26
JP2014054878A (ja) 2014-03-27
WO2014042127A1 (ja) 2014-03-20
JP5986856B2 (ja) 2016-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19582A (zh) 商用货船
US7658159B2 (en) Foreship arrangement for a vessel of the displacement type
EP2945845B1 (en) Fast ship
CN108349570B (zh) 船舶
KR102356489B1 (ko) 개선된 선체 형상을 갖는 선박
CN103998332B (zh) 钢船或者轻合金船
EP2571750B1 (en) Double-ended trimaran ferry
JP6687673B2 (ja) 風圧抵抗の少ない船舶
JP4009643B2 (ja) 船舶の船首形状
US4372240A (en) Surface ship having improved speed and maneuverability
RU2527244C1 (ru) Кормовая оконечность двухвального судна
EP2603420B1 (en) Full form ship's hull with reduced wave making resistance
WO2018150912A1 (ja) 船体構造
JP2013099988A (ja) 輸送用船舶
JP2007069834A (ja) 船舶
JP7194466B1 (ja) 船底への衝撃を低減させる船底構造を有する船首バルブ付き船舶
JP2019172178A (ja) 船舶
JP6774087B1 (ja) 海洋浮体構造物の船体
JP2023130867A (ja) 船舶
KR20100048482A (ko) 횡동요 감소를 위한 활주형선 선형을 갖는 고속보트
JP2003182682A (ja) 超高速船型及び超高速船
JP2019089443A (ja) 船舶
GB2481581A (en) Boat monohull with central hull portion and two lateral hull portions
JP2018202954A (ja) 船舶、及び船舶の操船方法
JPWO2018123028A1 (ja) 船首形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215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Mitsui Yi ace Shipbuild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i Shipbuilding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