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04298B - 混合无线广域网和无线局域网的发现和操作 - Google Patents

混合无线广域网和无线局域网的发现和操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04298B
CN104604298B CN201380045210.6A CN201380045210A CN104604298B CN 104604298 B CN104604298 B CN 104604298B CN 201380045210 A CN201380045210 A CN 201380045210A CN 104604298 B CN104604298 B CN 1046042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wlan
communication channel
network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521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04298A (zh
Inventor
M·文卡塔查拉姆
P·K·贾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pple Inc
Original Assignee
Int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l Corp filed Critical Intel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054875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2550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042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042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042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042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用于在移动无线设备之间建立设备到设备(D2D)通信信道的技术。该技术包括:识别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位于相邻位置;在第一UE和第二UE中的一个UE处,从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无线广域网(WWAN)上操作的演进分组核心(EPC),接收网络辅助的邻近性发现信息;基于从EPC接收到的该网络辅助的邻近性发现信息,在第一UE和第二UE之间建立设备到设备(D2D)通信。

Description

混合无线广域网和无线局域网的发现和操作
背景技术
随着诸如智能电话和平板设备之类的移动无线设备的使用变得越来越普及,对由这些设备使用的有限数量的无线频谱的需求也增加了,导致在许可的频谱中的无线网络拥塞。此外,对诸如音频流和视频流之类的高带宽应用的增加的使用加大了超出可用频谱的能力范围的需求。特别是在诸如大城市和大学之类的高密度和高使用位置,这种情形尤其严重。一种预测估计移动互联网业务从2010年到2015年将增长20倍。
无线架构、硬件设计和处理器速度的提高,显著地增加了无线设备在其使用可用频谱方面的效率。但是,在当前可用的电池技术条件下,可用带宽的发送更大数量的每秒每赫兹的比特的能力可能达到了上限。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来考虑以下的详细描述时,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这些附图通过例子的方式,一起示出了本发明的特征,并且其中:
图1根据一个例子,示出了用于通过3GPP上的邻近性发现,以经由无线局域网(WLAN)进行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框图;
图2根据一个例子,示出了用于通过3GPP网络上的邻近性发现,以经由直接连接进行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框图;
图3根据一个例子,示出了用于通过非3GPP网络上的邻近性发现,以通过WLAN进行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框图;
图4根据一个例子,示出了用于通过非3GPP网络上的邻近性发现,以经由直接连接进行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框图;
图5示出了用于提供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网络中的通信的例子的框图;
图6根据一个例子,示出了用于经由3GPP WWAN连接进行拉模式(pull mode)的邻近性发现的流程图;
图7根据一个例子,示出了用于经由3GPP WWAN连接进行推模式(push mode)的邻近性发现的流程图;
图8根据一个例子,示出了用于描绘在混合无线网络中建立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9根据一个例子,示出了用于建立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网络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根据一个例子,示出了一种移动无线设备。
现在将参照所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且本文中将使用特定的语言来描述它们。然而,应该理解,其并不旨在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在公开和描述本发明之前,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本文中所公开的具体结构、处理步骤或者材料,而是可以扩展到其等同物,如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还应当理解的是,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仅是用于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是限制性的。
规定
如本文所使用的,词语“基本上”指代动作、特性、性质、状态、结构、条目或结果的完全或几乎完全的范围或程度。例如,一物体“基本上”被包覆,可能指的是该物体被完全地包覆,或者被几乎完全地包覆。与绝对完全性的精确的可允许偏差度在一些情况下取决于具体的上下文。但是,一般而言,接近完全将具有与获得绝对和全面完全时相同的总体结果。当以负面含义使用“基本上”来指代完全或几乎完全地缺少动作、特性、性质、状态、结构、条目或结果时,其同等地适用。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词语D2D指代设备到设备通信。该设备可能是能够在一个或多个射频频带中通信的无线设备。该无线设备可能是诸如智能电话、平板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之类的移动无线设备或者其它类型的计算设备。该无线设备还可以是被配置为无线地通信的简化计算设备(例如,传感器)。被配置为无线地通信的传感器通常指代为机器。关于对等(P2P)通信和机器到机器(M2M)通信,本申请可以同义地使用词语D2D。
示例性实施例
下面提供了技术实施例的初始概述,随后进一步详细描述了特定的技术实施例。这种初始的概括旨在帮助读者更快速地理解本技术,而不是旨在标识本技术的关键特征或者本质特征,也不旨在限制所声明的主题的保护范围。
所传输的无线数据量的指数性增加,使得在使用许可的频谱来为无线设备(例如,智能电话和平板设备,仅举出几个例子)提供无线通信服务的无线广域网(WWAN)中产生拥塞。这种拥塞在诸如城市位置和大学之类的高密度和高使用位置中尤其特别明显。
一种用于提供额外的带宽容量的技术,将使用诸如无线局域网(WLAN)标准之类的低功耗无线通信标准来在无线频谱的许可部分或未许可部分中执行设备到设备(D2D)通信。将WLAN标准用于设备之间的D2D通信,可以显著地减少在WWAN中的潜在瓶颈点(例如,eNodeB和核心网络(CN)服务器)处使用的带宽的量。由于D2D通信可以减少或者消除经由eNodeB和/或CN的通信,因此其可以使无线接入网络(RAN)和CN空闲,以用于通过更远距离的通信(例如,在WWAN蜂窝间通信中)。
词语D2D通信还可以称为ProSe通信,其可以被规定为:相邻的两个UE的依靠这两个UE之间建立的通信路径的通信。可以在这两个UE之间直接建立通信路径,或者经由WWAN或WLAN网络节点进行路由。
具有ProSe能力的UE是支持ProSe发现和/或ProSe通信的UE。被配置为执行D2D通信的UE可以是具有ProSe能力的UE。
具有ProSe能力的网络是支持ProSe发现和/或ProSe通信的网络。
ProSe群组通信涉及相邻的两个或更多UE的依靠这些UE之间建立的共同通信路径的一对多(one-to-many)ProSe通信。
ProSe广播通信是相邻的所有授权的UE之间的依靠这些UE之间建立的共同通信路径的一对全部(one-to-all)ProSe通信。
很多类型的无线设备能够经由许可的频谱(例如,通过蜂窝网络)和经由未许可的频谱(例如,经由WiFi热点)进行通信。WiFi是针对在未许可频谱(其包括2.4、3.7和5GHz频带)中进行通信的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标准集所提供的通用名称。该标准集包括1999年发布的用于5GHz和3.7GHz频带中的通信的IEEE 802.11a标准、同样在1999年发布的用于2.4GHz频带中的通信的IEEE 802.11b标准、2003年发布的用于经由正交频分复用(OFDM)和/或直接序列扩频(DSSS)在2.4GHz范围内进行通信的IEEE 802.11g标准、以及2009年发布的用于使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在2.4GHz和5GHz频带中进行通信的IEEE802.11n标准。
使用诸如WiFi或蓝牙之类的标准来提供可以由双模式设备进行访问的无线局域网(WLAN),其中双模式设备还能够访问诸如IEEE 802.16标准(其通常称为WiMAX(全球微波互联接入))和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之类的蜂窝网络标准。IEEE 802.16标准的版本包括IEEE 802.16e-2005、IEEE 802.16-2009和IEEE 802.16m-2011。3GPP标准的版本包括3GPP LTE、2008年的第四季度的版本8、2011年的第一季度的3GPP LTE改进版本10、以及2012年的第一季度的版本11的预发布版。
但是,某些类型的无线广域网(WWAN)标准(例如,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版本8、9、10或11)并未被完全地设计为提供D2D通信。需要针对物理层(PHY)、媒体访问控制(MAC)层,对这些标准做出显著的改变,以支持D2D检测、分布式调度和干扰管理。
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可以是使用WLAN标准来在双模式设备之间提供D2D通信,其中双模式设备包括WWAN无线装置和WLAN无线装置。例如,可以使用WLAN标准(例如,蓝牙或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或IEEE 802.15标准)来完成D2D通信。在这些标准之中,IEEE 802.11标准可以用于通过最大距离来提供D2D通信。但是,取决于所期望的系统建立和架构,包括无线广域网(WWAN)和无线局域网(WLAN)的混合网络,可以包括能由WWAN来辅助的、经由蓝牙或者IEEE 802.11或IEEE 802.15标准的D2D通信。也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WLAN标准和其它低功率无线通信标准。
为了无线设备能与另一个无线设备直接地或间接地通信,通常发生三种操作。第一,可以在无线设备之间传输辅助邻近性发现的信息。典型地,这种通信经由WWAN或WLAN网络进行路由。第二,可以基于接收到的邻近性发现信息,在两个设备之间发生邻近性检测。第三,可以在这些无线设备之间建立直接的D2D通信链路。
在接收到邻近性发现信息之前,无线设备典型地并不了解彼此,并且因此不能够进行通信。用于传输邻近性发现信息的一种方式是通过使用单独的通信信道。例如,可以使用先前建立的网络连接(例如,WWAN连接),来向位于彼此的附近范围之内的至少两个无线设备传输该邻近性发现信息。例如,被配置为使用WWAN 3GPP LTE标准进行操作的用户设备(UE)或者被配置为使用WWAN IEEE 802.16标准进行操作的移动站(MS),可以经由WWAN来向该UE或者MS传输邻近性发现信息。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将词语“邻近性”规定成能够使两个无线设备经由直接的D2D通信链路进行通信的距离。实际的距离取决于用于形成该D2D通信链路的通信的类型。例如,与IEEE 802.15.4-2006标准相比,(2012年发布的)标准中的IEEE 802.16n可以传输更远的距离。
可以将UE手动地或者自动地配置为能被其它网络和/或UE发现。可以基于WWAN网络中的位置了解(例如,3GPP演进型分组系统(EPS)或IEEE 802.16配置的WWAN),来确定一个UE相对于另一个UE的邻近性。能被其它网络和/或UE发现的能力使得WWAN或WLAN网络能够向两个或更多UE通知(当它们位于彼此的附近范围之内时)。
配置UE可被发现的过程可以称为ProSe发现,其可以规定为用于识别一个UE位于另一个UE的附近的过程。可以使用特定类型的WWAN网络(例如,演进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络(E-UTRAN)或其它期望的类型的WWAN)来执行ProSe发现。ProSe发现可以是开放的或者受限制的。在开放的ProSe发现中,可以在无需发现来自UE的显式准许的情况下,完成这种发现。仅当发现了来自UE的显式准许时,才可能发生受限制的ProSe发现。可利用其来发现UE的网络可以称为ProSe网络。
这种邻近性发现信息可以包括用于允许至少两个无线设备(例如,UE)使用设备到设备通信来直接地进行通信所需要的信息。例如,该邻近性发现信息可以包括:位于另一个UE的附近的UE的识别信息、针对相邻UE的IP地址、网关和子网掩码、以及所选择的在其上进行通信的信道。另外,还可以传输可选信息。例如,还可以传输针对每一个UE的对等(P2P)群组id和P2P接口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
可以向两个UE传输该邻近性发现信息,以提供能用于使这些UE能够经由D2D通信来直接地通信的信息。当这些UE是同一个公众陆地移动网络(PLMN)的成员时,或者当它们是不同的PLMN的成员时,可以传输该邻近性发现信息。例如,第一UE的用户可以是运营商A处的订户。第二UE的用户可以是运营商B处的订户。当第一UE和第二UE位于彼此的附近范围之内时(即使当它们是不同的PLMN的成员时),可以向这些UE中的每一个传输邻近性发现信息。每一个移动网络的运营商可以授权UE来发现作为其它PLMN的成员的其它UE。
在一个实施例中,运营商可以对用于发现在其它PLMN上操作的UE的能力进行收费。例如,如果用户想要能够检测其它PLMN中的UE,并与这些UE形成D2D通信链路,则可以收取每月附加费。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这些UE中的一个选择为针对D2D通信的群组所有者。可以经由WWAN,向位于另一个UE的附近的每一个UE传输邻近性检测信息。替代地,可以使用WWAN来向群组所有者UE传输邻近性检测信息。随后,群组所有者UE可以使用该邻近性检测信息,与位于附近的一个或多个UE建立控制信道,并向相邻的UE发送期望的邻近性发现信息。
取决于系统架构和设计方案,可以以数种不同的方式来完成网络辅助的邻近性发现、邻近性检测和D2D通信的操作。图1-4示出了可以用于邻近性发现、检测和D2D通信的不同架构的例子。这些例子并不是限制性的。如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使用额外的架构。
针对参照图1-4的上下文,提供了对3GPP架构的简短讨论。图5提供了3GPP LTE网络的一个例子,如3GPP版本8、9、10和11规范中所描述的。在3GPP LTE网络中,UE 550A-B可以经由无线接入网络(RAN)510来与演进型分组核心(EPC)560通信。该RAN可以包括诸如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E-UTRAN或eUTRAN)或UTRAN模块之类的传输节点,其表示为eNodeB512A和512B。该RAN可以与EPC通信。该EPC可以包括服务网关(S-GW)520和移动性管理实体(MME)530。该EPC还可以包括分组数据网络(PDN)网关(P-GW)542,以将S-GW耦接到PDN(例如,互联网580、内联网或者其它类似的网络)。外部服务器(例如,由移动网络运营商(MNO)操作的服务器547)可以经由P-GW在演进型分组系统(EPS)之外进行连接。S-GW可以为与该RAN相关联的UE提供P2P互联网网络接入和标准网络接入。S-GW和MME可以彼此之间经由电缆、电线、光纤和/或传输硬件(例如,路由器或中继器)进行直接通信。在该例子中,eNodeB512A-B分别经由LTE无线链路515A-B连接到UE 550A-B。可以使用诸如X2链路之类的回程链路514来连接这些eNB。典型地,通过eNB之间的宽带有线连接或光纤连接来形成X2链路。可以经由S1类型连接524A-B和526A-B来进行eNB 512A-B、S-GW 520和MME 530之间的连接。在3GPP技术规范(TS)36.410版本8(2008-12-11)、9(2009-12-10)和10(2011-03-23)中描述了S1接口,该文献是公众可获得的。
EPC 560还可以包括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PCRF)节点544,其可以用于接近实时地确定该无线网络中的移动网络运营商(MNO)的策略规则。PCRF节点可以根据期望,访问订户数据库和其它特殊的功能(例如,计费系统)。可以增加额外的策略,以便接近实时地识别MNO何时可以配置网络来在至少两个无线设备之间形成D2D连接。如本文中所使用的,MNO是无线网络服务提供商。这些无线设备可以均处于该MNO的网络之中。替代地,这些无线设备中的一个可以在另一个MNO的网络中操作。
EPC 560还可以包括接入网络发现和选择功能(ANDSF)546。ANDSF的目的是辅助UE550A-B来发现除了3GPP接入网络(例如,HSPA或LTE)之外还可以用于数据通信的非3GPP接入网络(例如,IEEE 802.11或IEEE 802.16),以及向UE提供用于监管与这些网络的连接的规则。
在理解3GPP网络的基本架构的基础上,给出了能用于提供网络辅助的邻近性发现、邻近性检测和D2D通信的操作的各种各样的系统架构的例子,如图1-4中所示。
在图1所示出的例子中,UE 1和UE 2均被配置为与WWAN通信。在该例子中,WWAN接入基于包括版本8、9、10和11的3GPP LTE标准。可以经由与WWAN接入的控制平面连接,从EPC向UE1和UE2传输网络辅助的邻近性和发现信息。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WWAN接入可以基于3GPP。可以由具有至少一个eNodeB的RAN来提供3GPP接入,如先前所讨论的。该eNodeB可以是诸如宏节点之类的高功率节点,该高功率节点被配置为发送和接收来自通过数公里距离的UE的信号。替代地,eNodeB可以是诸如微小区、微微小区、毫微微小区、家庭eNodeB等之类的低功率节点(LPN)。该LPN可以被配置为与通过小于一公里的距离的UE通信。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在以下节点的一个或多个中,在3GPP网络中实现邻近性检测功能(PDF),这些节点包括:a)eNodeB;b)MME;c)ANDSF;以及d)移动网络运营商(MNO)中的新的邻近性服务器。在图1中,将PDF示出为位于ANDSF之内,但其并不旨在是限制性的。该PDF可以被配置为向UE1和UE2传输网络辅助的邻近性发现信息。该PDF还可以位于其它节点处,所述其它节点允许该PDF与WWAN网络中的UE通信。在一个实施例中,该ANDSF可以包括在UE的附近可用的WLAN网络的列表,以及能用于辅助该UE加快与这些WLAN网络的连接的信息。
邻近性发现信息可以包括:UE能用于检测邻近性和经由WLAN来执行D2D通信的信息。每一个UE处的D2D模块可以被配置为与3GPP网络中的PDF通信,或者与MNO进行通信。
在一个实施例中,邻近性发现信息可以包括群组所有者状态。PDF可以识别群组所有者状态,并经由WWAN将其从PDF传输给所选择的UE。群组所有者状态指定所选择的UE将是与一个或多个其它UE进行D2D通信的主UE(master)。群组所有者状态可以由PDF来确定。如将理解的,将一个UE指定成群组所有者,可以基于该UE与RAN的信号强度、基于该UE的能力、可以在3GPP网络中的两个或更多UE之间随机地选择、或者基于其它期望的度量。群组所有者UE可以被配置为:使用ProSe群组通信,在D2D通信信道上与多个其它UE通信。
在一个例子中,针对群组所有者的网络辅助的邻近性发现信息,还可以包括:针对UE1和UE2的标识值、以及该D2D通信将于其上发生的WLAN通信信道。例如,该WLAN通信信道可以是被选择用于经由IEEE 802.11通信标准、IEEE 802.15通信标准或者蓝牙标准、或者用于在UE1和UE2之间形成D2D通信链路的另一个WLAN标准来进行通信的信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针对D2D发现的UE标识值可以是3GPP特定的,或者可以形成新的标识。在后续的段落中提供了若干标识值的例子。这些例子并不旨在是限制性的。如将理解的,还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UE标识值。
IMSI:国际移动用户标识。在一个例子中,UE2可以使用其IMSI来构建SSID(服务集标识)值。由于需要IMSI对其私密性进行保护,因此其可以使用单向安全散列函数来进行编码(或者根据IMSI来导出新的标识)。该私密性可以是受保护的,或者以IMSI的逆工程的方式来导出新的标识是非常困难的。
IMEI:国际移动台设备标识。IMEI格式是由3GPP规定的。例如,在3GPP技术规范(TS)23.003V11.2.0(2012-06)的第6部分中提供了一种定义。
MAC ID:在该例子中,信标可以包括UE 2的MAC ID,该MAC ID是UE1将知道的。为了MAC ID的私密性保护,需要安全机制就位(inplace),如先前参照IMSI所讨论的。
MSISDN:移动用户综合业务数字网号码。这是存储在移动通信设备的订户识别模块(SIM)卡中的电话号码。可以将MSISDN号码使用作为UE ID。可以规定与当前的10个数字限制相比具有更长长度的MSISDN。
TMSI/P-TMSI/M-TMSI/S-TMSI/LMSI/TLL1:该临时移动用户标识(TMSI)是无线通信设备和网络之间最通常发送的标识。TMSI可以位于分组交换域(/p)中,TMSI/M是32位的二进制编号,其是全球唯一临时标识(GUTI)的一部分,并专门地用于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E-UTRAN)。TMSI/S包括移动性管理实体码(MMEC)和M-TMSI。事实上,其仅仅是GUTI的较短的变型。LMSI是本地移动订户标识,其可以充当为指向针对具体的IMSI的数据库记录的指针。TLLI(临时逻辑链路标识符)用于GSM和GPRS服务中。其提供用于UE和SGSN(服务GPRS支持节点)之间的通信的信令地址。在3GPP TS 23.003的第2部分中规定了这些标识的结构和格式。这些是由MSC/SGSN/MME分配给UE的各种本地标识。要使用的TLLI由UE基于P-TMSI(本地或外来TLLI)来构建,或者直接构建(随机TLLI)。这些本地标识可以用于UE属于同一运营商,并且出现在相同的MSC/SGSN/MME区域中的情况。
GUTI:全球唯一临时UE标识(GUTI)格式在3GPP TS 23.003的第2.8节中规定。
接入网络标识:在某些D2D场景中,设备可以充当接入网络,并且可以广播接入网络标识符。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规定针对D2D的新的接入网络标识,并使用作为UE ID。
D2D-APN:可以向每一个UE分配专用的D2D接入点名称(D2D-APN)。
新标识:针对D2D发现,可以向UE提供新的标识。该标识可以内部映射到IMSI,以实现计费目的。在一个例子中,可以基于网络接入标识符(NAI)、统一资源标识符(URI)或者完全资格域名(FQDN),来格式化新的标识。例如,如将理解的是,可以使用IMSI、MSISDN、IMEI、MAC ID或者另一种期望的标识符,对NAI/URI进行修饰。
针对群组所有者的网络辅助的邻近性发现信息还可以包括:a)P2P群组基本服务集标识(BSSID);b)针对UE1的对等(P2P)接口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和针对UE2的P2P接口MAC地址。可以可选地根据UE1 ID和/或UE2 ID来导出P2P群组BSSID和针对各个UE的P2P接口MAC地址。在后续的段落中将更充分地讨论该内容。
在另一个例子中,针对非群组所有者UE(即,未被PDF指定为群组所有者的UE)的网络辅助的邻近性发现信息可以包括:a)UE1 ID;b)UE2 ID;c)该D2D通信将于其上发生的WLAN通信信道;d)针对UE1的P2P接口MAC地址;以及e)针对UE2的P2P接口MAC地址。像群组所有者一样,可以根据UE1 ID和UE2 ID来导出P2P接口MAC地址。
一旦经由WWAN网络接收到邻近性检测信息,就可以基于在各个UE处接收到的邻近性发现信息来执行邻近性检测。例如,群组所有者UE可以针对邻近性发现信息中标识的其它UE来进行扫描。该UE可以在WLAN通信信道上进行扫描。非群组所有者UE可以在该WLAN通信信道上进行监听。在一个实施例中,群组所有者UE可以在该通信信道上发送P2P群组BSSID。非群组所有者UE可以被配置为:在WLAN通信信道上,针对P2P群组BSSID进行扫描。
在图1所示出的例子中,UE1(群组所有者)可以经由WLAN向UE2发送P2P群组BSSID。随后,UE1可以在该通信信道上,经由WLAN与UE2通信。该WLAN可以基于包括蓝牙、IEEE802.11、IEEE 802.15的标准或者另一种WLAN标准,如先前所讨论的。
一旦WWAN网络向UE传输了邻近性发现信息,并且在控制平面上执行了邻近性检测,则可以在数据平面中,在UE1和UE2之间建立D2D通信链路。在图1的例子中,经由WLAN接入来形成D2D通信链路,其中该WLAN接入可以充当WLAN接入点(AP)。该WLAN AP可以是信任的WLAN AP,或者是非信任的WLAN AP。
图2示出了另一种示例性架构,以提供网络辅助的邻近性发现、邻近性检测和D2D通信的操作。在图2的例子中,可以如先前参照图1所讨论的,向群组所有者UE(即,UE1)和非群组所有者UE(即,UE2)传输该网络辅助的邻近性发现信息。替代地,可以将UE2指派作为群组所有者,UE1可以是非群组所有者,如先前所讨论的。可以经由控制平面连接,在UE1和UE2之间直接地执行图2中的邻近性检测操作。
例如,使用直接型Wi-Fi(Wi-Fi direct)或蓝牙,UE1(群组所有者)可以在先前在邻近性发现信息中接收到的WLAN通信信道上进行扫描,并且UE2可以在邻近性发现信息中接收到的WLAN通信信道上进行监听,以确认该邻近性。在一个实施例中,UE1可以经由该WLAN通信信道,直接向UE2发送P2P群组BSSID。UE2可以在该WLAN通信信道上,针对P2P群组BSSID进行扫描。随后,在UE1和UE2处,可以分别使用UE1 ID和UE2 ID来构建P2P接口MAC地址。随后,UE1可以经由数据平面连接,使用直接型Wi-Fi、蓝牙或者另一种WLAN D2D接口,直接地与UE2通信。可以基于在网络辅助的邻近性发现信息传输期间接收到的信息,来识别为了在UE1和UE2之间形成直接D2D通信所使用的D2D接口的类型。
图3示出了一种额外的示例性架构,以提供网络辅助的邻近性发现、邻近性检测和D2D通信的操作。在图3的例子中,可以向群组所有者UE(即,UE1或UE2)和非群组所有者UE(即,UE2或UE1)传输该网络辅助的邻近性发现信息。在该例子中,可以经由WLAN接入点,来传输该网络辅助的邻近性发现信息。这两个UE先前均被配置为与WLAN接入点通信。WLAN接入点可以被配置为直接与EPC通信,如图3中所示。在一个例子中,WLAN接入点可以直接与WWAN接入点集成在一起。例如,IEEE 802.11接入点(AP)可以与eNodeB集成在一起。AP和eNB的集成,允许UE在与EPC相连的控制平面中与EPC通信,如图3中所示。经由WLAN接入点传输的网络辅助的邻近性发现信息可以包括先前参照图1所讨论的相同信息。
可以经由WLAN接入点,在UE1和UE2之间执行邻近性检测操作,如图3中所示。例如,使用直接型Wi-Fi、蓝牙、IEEE 802.15或者另一种WLAN通信方案,UE1(群组所有者)可以在先前在邻近性发现信息中接收到的WLAN通信信道上进行扫描,并且UE2可以在邻近性发现信息中接收的WLAN通信信道上进行监听,以确认该邻近性。在一个实施例中,UE1可以经由该WLAN通信信道,直接向UE2发送P2P群组BSSID。UE2可以在该WLAN通信信道上,针对P2P群组BSSID进行扫描。随后,在UE1和UE2处,可以分别使用UE1 ID和UE2 ID来构建P2P接口MAC地址。随后,UE1可以使用直接型Wi-Fi、蓝牙、IEEE 802.15或者另一种WLAN D2D接口,与UE2直接地通信以形成数据平面连接。可以基于在网络辅助的邻近性发现信息传输期间接收到的信息,来识别为了经由WLAN接入点在UE1和UE2之间形成D2D通信所使用的D2D接口的类型。在图3中,经由WLAN接入点来形成D2D通信信道。例如,WLAN接入点可以是能用于在UE1和UE2之间形成数据平面连接,以实现D2D通信的IEEE 802.11AP。可以使用信任的或者非信任的AP来主办(host)该D2D通信。
图4示出了另一种示例性架构,以提供网络辅助的邻近性发现、邻近性检测和D2D通信的操作。在图4的例子中,可以经由控制平面通信,向群组所有者UE(即,UE1或UE2)和非群组所有者UE(即,UE2或UE1)传输该网络辅助的邻近性发现信息。在该例子中,可以经由与WWAN接入点(例如,eNodeB)通信的控制平面,来传输该网络辅助的邻近性发现信息,如先前在图1和图2的示例性架构中所讨论的。WWAN接入点(例如,eNodeB)可以被配置为与EPC直接地通信,如图4中所示。经由WWAN接入点传输的网络辅助的邻近性发现信息,可以包括先前参照图1所讨论的相同信息。可以在控制平面中,在UE1和UE2之间直接执行图4中的邻近性检测操作。
例如,使用直接型Wi-Fi或蓝牙,UE1(群组所有者)可以在先前在邻近性发现信息中接收到的WLAN通信信道上进行扫描,并且UE2可以在邻近性发现信息中接收到的WLAN通信信道上进行监听,以确认该邻近性。在一个实施例中,UE1可以经由该WLAN通信信道,直接向UE2发送P2P群组BSSID。UE2可以在该WLAN通信信道上,针对P2P群组BSSID进行扫描。随后,在UE1和UE2处,可以分别使用UE1 ID和UE2 ID来构建P2P接口MAC地址。随后,UE1可以经由数据平面,使用直接型Wi-Fi、蓝牙或者另一种WLAN D2D接口,与UE2直接地通信。可以基于在网络辅助的邻近性发现信息传输期间接收到的信息,来识别为了在UE1和UE2之间形成D2D通信所使用的D2D接口的类型。
图6示出了用于经由3GPP WWAN连接进行邻近性发现的示例性流程图,如图2中所示。图6的流程图表示拉模型,其中UE1可以请求邻近性检测功能来检查邻近性。应当注意的是,3GPP网络可以决定两个UE中的哪一个UE是群组所有者。
在图6的流程图中,第一UE(例如,在该例子中的UE1)可以请求邻近性检测功能(PDF)来检测邻近性602。如先前所讨论的,该PDF可以位于eNodeB、MME、ANDSF、MNO中的邻近性服务器、或者允许该PDF与WWAN网络中的UE通信的另一种节点。在接收到该请求之后,PDF可以定期地进行检查604。该周期性的速率取决于系统设计方案和运营商选择。可以按照从每隔几毫秒到每隔几秒的速率,来进行邻近性检查。在该例子中,示出了针对邻近性的三种检查。但是,这并不旨在是限制性的。可以执行任意数量的针对邻近性的检查。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基于3GPP LTE规范配置的WWAN,来提供允许UE1和UE2来识别它们处于相邻位置所需要的信息。可以取决于PDF在哪里实现,经由不同的协议来传输该信息。
例如,当PDF位于eNB处时,则可以使用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当PDF位于MME处时,则可以使用从MME到RAN的经由S1接入点的通信,接下来从RAN中的该eNB向各个UE发送RRC消息。替代地,当PDF位于MME中时,那么可以使用非接入层(NAS)层来与UE1和UE2通信。当PDF位于ANDSF中时,那么可以使用由开放移动联盟(OMA)所指定的设备管理协议来在PDF和各个UE之间进行通信。当PDF位于服务器中时(例如,可在MNO核心中操作的过顶(overthe top)(OTT)服务器),那么可以使用基于标准化的规范的编程语言,例如,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可扩展标记语言(XML)、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或者另一种期望的语言。
当另一个UE被识别为具有该请求的UE的附近范围之内的位置时,那么PDF可以确定将位于彼此的附近范围之内的UE中的哪一个指定为P2P群组所有者。如先前所讨论的,将UE选择为P2P群组所有者,可以基于UE与该RAN的信号强度、基于UE的能力、可以在3GPP网络中的两个或更多UE之间进行随机地选择,或者该选择可以基于其它期望的度量,如应当理解的。
在步骤606和607中,可以向每一个UE指示邻近性。邻近性的指示可以包括:针对群组所有者606和非群组所有者607的网络辅助的邻近性发现信息,如先前参照图1-4所讨论的。
在步骤608中,P2P群组所有者(在该例子中,UE1)可以在WLAN通信信道上发送P2PGroup BSSID。关于该WLAN通信信道的信息是在步骤607中接收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P2PGroup BSSID传输为P2P信息元素(IE)的一部分,以帮助UE2通过直接型WiFi连接来发现它。在步骤610中,非群组所有者(UE2)可以在该WLAN通信信道上,针对P2PGroup BSSID进行扫描。关于该WLAN通信信道的信息是在步骤606中接收的。替代地,P2PGroup BSSID可以由3GPP网络发送,或者可以使用UE1(UE1 ID)的标识来构建,所述UE1 ID是由3GPP网络提供的。UE1 ID可以是UE2先验已知的。
在步骤612中,UE1可以定位UE2,并且可以在UE1和UE2之间建立诸如直接型WiFi链路之类的直接链路。如在步骤614和616中所示,在建立直接型WiFi链路的过程中,UE1和UE2可以使用UE1 ID和UE2 ID来构建P2P接口MAC地址,其中UE1ID和UE2ID分别是在步骤607和606期间传输的。P2P接口MAC地址可以是根据由3GPP网络所发送的UE ID导出的虚拟MAC地址。替代地,3GPP网络可以显式地向两个UE传输P2P接口MAC地址。使用该P2P接口MAC地址,可以开始UE1和UE2之间的D2D通信,如方框618中所示。
图7示出了用于经由如图2中所示3GPP WWAN连接进行邻近性发现的另一种示例性流程图。图7的流程图表示推模型,其中,PDF可以识别何时发生邻近性,并将该信息推送给位于彼此的附近范围之内的UE。
在图7的例子中,PDF可以被配置为执行定期邻近性检查704,以识别UE何时位于彼此的附近范围之内,如先前所讨论的。一旦识别到邻近性,则PDF可以确定应当将哪个UE指定成P2P群组所有者。在该例子中,UE2被指定成P2P群组所有者。在步骤706中,向UE2传输针对P2P群组所有者的网络辅助的邻近性发现信息。在步骤707中,向UE1传输针对非群组所有者的邻近性发现信息。
在步骤708中,P2P群组所有者(UE2)可以随后基于在步骤706中接收到的信息,在WLAN通信信道上发送P2PGroup BSSID。随后,非群组所有者(UE1)可以基于在步骤707中接收到的信息,在WLAN通信信道上针对该P2PGroup BSSID进行扫描。
在步骤712中,UE2可以定位UE1,并建立直接型WiFi链路。在步骤714和716中,UE1和UE2可以使用分别在步骤707和706中接收到的UE1 ID和UE2 ID来构建P2P接口MAC地址。一旦构建了P2P接口MAC地址,就可以开始D2D通信,如步骤718中所示。
虽然图6和图7的示例性流程图包括用于在UE1和UE2之间构建直接型WiFi D2D连接的例子,但其并不旨在是限制性的。还可以使用其它WLAN规范来形成D2D连接,这些规范包括但不限于:蓝牙和基于IEEE 802.15的规范,如先前所讨论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被配置为建立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用户设备(UE)。该UE包括在该UE上操作的设备到设备(D2D)模块,其被配置为与邻近性检测功能(PDF)模块通信,其中该PDF模块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无线广域网通信。该D2D模块被配置为:从PDF模块接收另一个UE位于该UE附近的指示;从PDF模块接收网络辅助的邻近性发现信息,可以使用该网络辅助的邻近性发现信息与所述另一个UE建立包括D2D通信信道的D2D通信;从PDF模块接收对等(P2P)群组所有者状态;以及基于P2P群组所有者状态,使用所述网络辅助的邻近性发现信息,在D2D通信信道上与所述另一个UE建立D2D通信。
在该UE上操作的D2D模块还可以被配置为:当接收到P2P群组所有者的状态时,在D2D通信信道的WLAN通信信道上发送对等(P2P)群组(P2PGroup)基本服务集标识(BSSID);以及当接收到P2P非群组所有者的状态时,在D2D通信信道上针对P2PGroup BSSID进行扫描。
该D2D模块还可以被配置为:构建针对该UE和所述另一个UE的对等(P2P)接口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该D2D模块还可以被配置为:使用针对该UE的UE标识(ID)值和针对所述另一个UE的UE ID值,来构建P2P接口MAC。
在一个实施例中,针对该UE的UE ID值和针对所述另一个UE的UE ID可以是基于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来构建的:国际移动用户标识(IMSI)、国际移动台设备标识(IMEI)、媒体访问控制(MAC)标识(ID)、移动用户综合业务数字网号码(MSISDN)、临时移动用户标识(TMSI)、全球唯一临时标识(GUTI)、本地移动用户标识(LMSI)、临时逻辑链路标识符(TLLI)、接入网络标识(ASN)、D2D接入点名称(APN)、以及用于映射到IMSI以实现计费目的的新标识。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D2D模块还可以被配置为:使用所述P2P接口MAC地址与所述另一个UE建立D2D通信,以允许该UE和所述另一个UE经由D2D通信来通信。该D2D模块可以被配置为:在D2D通信信道上与所述另一个UE建立D2D通信,以使该UE在不利用WWAN中的eNodeB或者无线局域网(WLAN)接入点的情况下,能够与所述另一个UE通信。
图8提供了用于描绘在混合无线网络中建立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方法800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使用无线广域网(WWAN)来识别第一用户设备(UE)与第二UE的邻近性的步骤,如方框810中所示。可以向第一UE和第二UE传输网络辅助的邻近性发现信息,如方框820中所示。该邻近性发现信息可以包括D2D通信信道,其中在该D2D通信信道上,可以建立第一UE和第二UE之间的D2D连接。可以在该D2D通信信道处,使用基于无线局域网(WLAN)的D2D格式,在第一UE和第二UE之间建立D2D通信链路。
方法800还可以包括:使用与WWAN通信的WLAN,来识别第一UE和第二UE的邻近性。额外的操作包括:使用邻近性检测功能(PDF),来选择第一UE和第二UE中的一个作为对等(P2P)群组所有者。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基于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来生成针对第一UE的标识(UE1 ID)和针对第二UE的标识(UE2 ID):国际移动用户标识(IMSI)、国际移动台设备标识(IMEI)、媒体访问控制(MAC)标识(ID)、移动用户综合业务数字网号码(MSISDN)、临时移动用户标识(TMSI)、全球唯一临时标识(GUTI)、本地移动用户标识(LMSI)、临时逻辑链路标识符(TLLI)、接入网络标识(ASN)、D2D接入点名称(APN)、以及用于映射到IMSI以实现计费目的的新标识。
可以构建对等(P2P)接口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该MAC地址可以是根据UE1 ID和UE2 ID导出的用于在第一UE和第二UE之间建立D2D通信链路的虚拟MAC地址。
可以使用第一UE和第二UE经由WWAN接收到的所述网络辅助的邻近性发现信息,来检测第一UE和第二UE之间的邻近性,其中,该WWAN是基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版本8、9、10或11的WWAN。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从第一UE和第二UE中的被选择作为对等(P2P)群组所有者的一个UE发送对等群组(P2PGroup)基本服务集标识(BSSID),以及由第一UE和第二UE中的未被选择作为P2P群组所有者的一个UE针对P2PGroup BSSID进行扫描,来检测第一UE和第二UE之间的邻近性。
方法800还可以包括:在D2D通信信道上发送P2PGroup BSSID,以及在D2D通信信道上针对该P2PGroup BSSID进行扫描。
传输网络辅助的邻近性发现信息的操作还可以包括:向第一UE和第二UE中的被选择作为群组所有者的一个UE发送以下信息:由邻近性检测功能所选择的群组所有者状态;标识(ID)值(UE ID);以及D2D通信信道中心频率和带宽。
向群组所有者传输网络辅助的邻近性发现信息的操作还可以包括传输以下信息:对等群组(P2PGroup)基本服务集标识(BSSID);针对被选择作为该群组所有者的UE的对等(P2P)接口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以及针对第一UE和第二UE中的未被选择作为群组所有者的一个UE的P2P接口MAC地址。在一个实施例中,针对每一个UE的P2P接口MAC地址是根据针对该UE所导出的UE标识(ID)值来导出的。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向第一UE和第二UE中的未被选择作为群组所有者的一个UE发送网络辅助的邻近性发现信息。向非群组所有者发送的信息可以包括:由邻近性检测功能所选择的群组所有者状态;用户设备(UE)标识(ID)值;以及D2D通信信道中心频率和带宽。可以向非群组所有者发送的额外信息还可以包括:用针对被选择作为群组所有者的UE的对等(P2P)接口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以及针对第一UE和第二UE中的未被选择作为群组所有者的一个UE的P2P接口MAC地址。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公开了用于建立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方法900,如图9的流程图中所描绘的。该方法包括:识别位于相邻位置的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的操作,如方框910中所示。额外的操作包括:在第一UE和第二UE中的一个UE处,从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无线广域网(WWAN)上操作的演进型分组核心(EPC)接收网络辅助的邻近性发现信息,如方框920中所示。另外的操作涉及:基于从EPC接收到的网络辅助的邻近性发现信息,使用直接型WiFi在第一UE和第二UE之间建立设备到设备(D2D)通信,如方框930中所示。
方法900还可以包括:在第一UE和第二UE中的一个UE处,从在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上操作的邻近性发现功能(PDF)模块接收所述网络辅助的邻近性发现信息:在EPC中操作的移动性管理实体(MME)和接入网络发现和选择功能(ANDSF)。
可以构建针对第一UE和第二UE的对等(P2P)接口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还可以构建针对第一UE的第一UE ID值和针对第二UE的第二UE值。基于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来构建各个UE ID值:国际移动用户标识(IMSI)、国际移动台设备标识(IMEI)、媒体访问控制(MAC)标识(ID)、移动用户综合业务数字网号码(MSISDN)、临时移动用户标识(TMSI)、全球唯一临时标识(GUTI)、本地移动用户标识(LMSI)、临时逻辑链路标识符(TLLI)、接入网络标识(ASN)、D2D接入点名称(APN)、以及用于映射到IMSI以实现计费目的的新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等(P2P)接口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是根据第一UE ID和第二UE ID导出的用于在第一UE和第二UE之间建立D2D通信链路的虚拟MAC地址。
图10提供了移动设备(例如,用户设备(UE)、移动站(MS)、移动无线设备、移动通信设备、平板计算机、手持装置或其它类型的移动无线设备)的一种示例性视图。该移动设备可以包括一付或多付天线,所述天线被配置为与基站(BS)、演进型节点B(eNB)或者其它类型的无线广域网(WWAN)接入点通信。该移动设备可以被配置为使用至少一种无线通信标准来通信,其中所述至少一种无线通信标准包括3GPP LTE、WiMAX、高速分组接入(HSPA)、蓝牙和WiFi。该移动设备可以针对每一个无线通信标准,使用单独的天线进行通信,或者针对多个无线通信标准,使用共享的天线进行通信。该移动设备可以在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个域网(WPAN)和/或无线广域网(WWAN)中通信。
此外,图10还提供了可以用于移动设备的音频输入和输出的话筒和一个或多个扬声器的视图。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CD)屏,或者是诸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之类的其它类型的显示屏。该显示屏可以配置成触摸屏。该触摸屏可以使用电容式、电阻式或者其它类型的触摸屏技术。应用处理器和图形处理器可以耦合到内部存储器,以提供处理和显示能力。非易失性存储器端口还可以用于向用户提供数据输入/输出选项。该非易失性存储器端口还可以用于扩展移动设备的存储器能力。键盘可以与移动设备集成在一起,或者无线地连接到移动设备以提供额外的用户输入。还可以使用触摸屏来提供虚拟键盘。
应当理解的是,将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功能单元中的多个功能单元标记为模块,以便更具体地强调它们的实现独立性。例如,可以将模块实现为包括定制VLSI电路或者门阵列的硬件电路、诸如逻辑芯片、晶体管或其它分立组件之类的现成半导体。还可以用诸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编程阵列逻辑、可编程逻辑器件等等之类的可编程硬件器件来实现模块。
还可以使用由各种类型的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来实现模块。所标识的可执行代码的模块可以例如包括一个或多个物理或逻辑计算机指令块,可以将其例如组织为对象、过程或函数。然而,所标识的模块的可执行文件不需要物理地存储在一起,而可以包括存储在不同的位置的不同指令,当将这些不同的指令逻辑地联合在一起时,其包括该模块并实现针对该模块的所陈述的目的。
事实上,可执行代码的模块可以是单一指令,或者是多条指令,甚至可以分布在若干不同的代码段上、分布在不同的程序之间、以及跨越若干存储器设备来分布。类似地,本文中将可操作数据识别和示出为位于模块内,并可以用任何适当的形式来体现,以及用任何适当类型的数据结构来组织。可以将可操作数据收集作为单一数据集,或者可以分布在不同的位置上(其通过不同的存储设备),并且可以至少部分地仅作为电子信号,存在于系统或网络上。这些模块可以是无源的或有源的,其包括可用于执行期望的功能的代理。
各种技术或者其某些方面或部分,可以采用嵌入在非临时性有形介质中的程序代码(即,指令)的形式,该有形介质诸如软盘、CD-ROM、硬盘、固态驱动器、固态存储器、或者任何其它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当将该程序代码装载到诸如计算机之类的机器中并由该机器执行时,该机器成为用于实践各种技术的装置。词语非临时性包括任何类型的有形介质。在程序代码在可编程计算机上进行执行的情况下,计算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由处理器可读取的存储介质(其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或存储单元)、至少一个输入设备、以及至少一个输出设备。可以实现或者使用本文中所描述的各种技术的一个或多个程序,可以利用应用程序接口(API)、可重用控件等等。这些程序可以用高级过程语言或者面向对象编程语言来实现,以与计算机系统通信。但是,如果期望的话,也可以使用汇编语言或机器语言来实现这些程序。无论如何,该语言可以是编译的或者解释的语言,并与硬件实现相结合。
贯穿本说明书对“一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引用,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所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之中。因此,在遍及本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或者“在实施例中”不必全部指代相同的实施例。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为了方便起见,可以在通用列表中给出多个条目、结构元素、组成元素和/或材料。但是,这些列表应被解释为如同该列表中的每个成员均单独地被标识为独立且唯一的成员一样。因此,除非有相反信息,否则该列表中没有任何单独的成员可以仅仅基于它们出现在共同组中而被解释为与相同列表中的任何其它成员实质上等同。另外,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和例子在本文中可以指代其各个组成部分连同替代物。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例子和替代物不应被解释为彼此的事实上的等同物,而应被解释为本发明的单独的且自主的表示。
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以任何适当的方式,对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进行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透彻理解,提供了大量的特定细节,例如,材料、紧固件、大小、长度、宽度、形状等等的例子。但是,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基础上实践本发明,或者使用其它的方法、组件、材料等等来实践本发明。在其它实例中,为了避免模糊本发明的方面,没有详细地示出或描述公知的结构、材料或操作。
虽然前述的例子在一个或多个具体的应用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原理,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基础上,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概念的情况下,对实现的形式、用法和细节做出各种修改。因此,除了如由权利要求书在以下所阐述的,本发明并不旨在是限制性的。

Claims (23)

1.一种可操作为在无线局域网WLAN中执行对等P2P通信的第一用户设备UE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使得所述第一UE进行以下操作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识别来自演进型分组核心EPC的网络辅助发现信息,所述网络辅助发现信息指示所述第一UE位于第二UE的附近,其中,所述网络辅助发现信息包括P2P服务集标识SSID、群组所有者状态、以及用于P2P发现和通信的通信信道;
与在所述第一UE附近的所述第二UE建立直接连接,其中,所述直接连接是基于包括在所述网络辅助发现信息中的所述群组所有者状态和所述P2P SSID而建立的;以及
使用所述第一UE和所述第二UE之间的所述直接连接,在所述通信信道上向所述第二UE发送P2P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还使得所述第一UE进行以下操作:
当从所述EPC接收到的所述群组所有者状态指示所述第一UE是群组所有者时,在所述通信信道上发送包括所述P2P SSID的P2P信息元素IE;以及
与在所述通信信道上从所述第一UE接收所述P2P IE的所述第二UE建立所述直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还使得所述第一UE进行以下操作:
当从所述EPC接收到的所述群组所有者状态指示所述第一UE不是群组所有者时,在所述通信信道上接收包括所述P2P SSID的P2P信息元素IE;以及
与在所述通信信道上向所述第一UE发送所述P2P IE的所述第二UE建立所述直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P2P SSID是使用与所述第一UE相关联的第一标识符和与所述第二UE相关联的第二标识符来生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符是使用所述第一UE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标识IMSI来创建的,而所述第二标识符是使用所述第二UE的第二IMSI来创建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UE是具有ProSe能力的并且能够使用WLAN的UE。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UE包括天线、触摸感应显示屏、扬声器、话筒、图形处理器、应用处理器、内部存储器、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端口。
8.一种可操作为在无线局域网WLAN中执行对等P2P通信的第一用户设备UE,所述第一UE包括被配置为进行以下操作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识别来自演进型分组核心EPC的网络辅助发现信息,所述网络辅助发现信息指示所述第一UE位于第二UE的附近,其中,所述网络辅助发现信息包括P2P服务集标识SSID、群组所有者状态、以及用于P2P发现和通信的通信信道;
与在所述第一UE附近的所述第二UE建立直接连接,其中,所述直接连接是基于包括在所述网络辅助发现信息中的所述群组所有者状态和所述P2P SSID而建立的;以及
使用所述第一UE和所述第二UE之间的所述直接连接,在所述通信信道上向所述第二UE发送P2P通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第一UE,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还被配置为进行以下操作:
当从所述EPC接收到的所述群组所有者状态指示所述第一UE是群组所有者时,在所述通信信道上发送包括所述P2P SSID的P2P信息元素IE;以及
与在所述通信信道上从所述第一UE接收所述P2P IE的所述第二UE建立所述直接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第一UE,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还被配置为进行以下操作:
当从所述EPC接收到的所述群组所有者状态指示所述第一UE不是群组所有者时,在所述通信信道上接收包括所述P2P SSID的P2P信息元素IE;以及
与在所述通信信道上向所述第一UE发送所述P2P IE的所述第二UE建立所述直接连接。
11.至少一个非临时性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具有包含于其上的指令,所述指令用于在第一用户设备UE处执行对等P2P通信,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得所述第一UE执行以下各项操作:
使用所述第一UE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来识别网络辅助发现信息,所述网络辅助发现信息指示在无线局域网WLAN中所述第一UE位于第二UE的附近,其中,所述网络辅助发现信息包括P2P服务集标识SSID、群组所有者状态、以及用于P2P发现和通信的通信信道;
使用所述第一UE的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来建立与在所述第一UE附近的所述第二UE的直接连接,其中,所述直接连接是基于包括在所述网络辅助发现信息中的所述群组所有者状态和所述P2P SSID而建立的;以及
使用所述第一UE的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在所述通信信道上,使用所述第一UE和所述第二UE之间的所述直接连接来发送与所述第二UE的P2P通信。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至少一个非临时性机器可读存储介质,还包括当由所述第一UE的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进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当从EPC接收到的所述群组所有者状态指示所述第一UE是群组所有者时,在所述通信信道上发送包括所述P2P SSID的P2P信息元素IE;以及
与在所述通信信道上从所述第一UE接收所述P2P IE的所述第二UE建立所述直接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至少一个非临时性机器可读存储介质,还包括当由所述第一UE的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进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当从EPC接收到的所述群组所有者状态指示所述第一UE不是群组所有者时,在所述通信信道上接收包括所述P2P SSID的P2P IE;以及
与在所述通信信道上向所述第一UE发送所述P2P IE的所述第二UE建立所述直接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至少一个非临时性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当被包括在P2P群组中时,所述第一UE与P2P接口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相关联。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至少一个非临时性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P2P SSID是使用与所述第一UE相关联的第一标识符和与所述第二UE相关联的第二标识符来生成的,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符是使用所述第一UE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标识IMSI来创建的,而所述第二标识符是使用所述第二UE的第二IMSI来创建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至少一个非临时性机器可读存储介质,还包括当由所述第一UE的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进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从演进型分组核心EPC中的ProSe网络单元接收网络辅助发现信息,所述网络辅助发现信息指示在所述WLAN中所述第一UE位于所述第二UE的附近。
17.一种可操作为在无线局域网WLAN中发起对等通信P2P通信的ProSe网络单元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使得所述ProSe网络单元进行以下操作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检测在所述WLAN中第一用户设备UE与第二UE的接近度;以及
通过向所述第一UE和所述第二UE中的每一个发送网络辅助发现信息,在所述第一UE和所述第二UE之间触发P2P发现和通信,所述网络辅助发现信息包括针对所述第一UE和所述第二UE中的每一个的通信信道、P2P服务集标识SSID和群组所有者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UE或者所述第二UE被配置为基于包括在所述网络辅助发现信息中的所述群组所有者状态和所述P2P SSID,与所述第一UE或者所述第二UE中的一个建立直接连接,所述网络辅助发现信息是在所述第一UE或者所述第二UE处接收到的,
其中,所述第一UE或者所述第二UE被配置为使用所述第一UE和所述第二UE之间的所述直接连接,在所述通信信道上执行与所述第一UE或者所述第二UE中的一个的P2P通信。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还使得所述ProSe网络单元针对所述第一UE或者所述第二UE中的至少一个生成P2P接口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当被包括在P2P群组中时,所述第一UE与P2P接口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相关联。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P2P SSID是使用与所述第一UE相关联的第一标识符和与所述第二UE相关联的第二标识符来生成的。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符是使用所述第一UE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标识IMSI来创建的,而所述第二标识符是使用所述第二UE的第二IMSI来创建的。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接收所述网络辅助发现信息的所述第一UE和所述第二UE是具有ProSe能力的并且能够使用WLAN的UE。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ProSe网络单元包括在演进型分组核心EPC中。
CN201380045210.6A 2012-09-28 2013-06-27 混合无线广域网和无线局域网的发现和操作 Active CN1046042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48752.4A CN110225506B (zh) 2012-09-28 2013-06-27 混合无线广域网和无线局域网的发现和操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631,037 US8917708B2 (en) 2012-09-28 2012-09-28 Discovery and operation of hybrid wireless wide area an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US13/631,037 2012-09-28
PCT/US2013/048020 WO2014051790A1 (en) 2012-09-28 2013-06-27 Discovery and operation of hybrid wireless wide area an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48752.4A Division CN110225506B (zh) 2012-09-28 2013-06-27 混合无线广域网和无线局域网的发现和操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04298A CN104604298A (zh) 2015-05-06
CN104604298B true CN104604298B (zh) 2019-07-19

Family

ID=5038512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48752.4A Active CN110225506B (zh) 2012-09-28 2013-06-27 混合无线广域网和无线局域网的发现和操作
CN201380045210.6A Active CN104604298B (zh) 2012-09-28 2013-06-27 混合无线广域网和无线局域网的发现和操作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48752.4A Active CN110225506B (zh) 2012-09-28 2013-06-27 混合无线广域网和无线局域网的发现和操作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8917708B2 (zh)
EP (1) EP2901764B1 (zh)
JP (2) JP6034496B2 (zh)
KR (2) KR101841384B1 (zh)
CN (2) CN110225506B (zh)
HK (1) HK1210355A1 (zh)
WO (1) WO201405179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65501B2 (en) * 2008-07-07 2018-12-25 Apple Inc. Medium access control for wireless systems
US8812657B2 (en) 2010-04-15 2014-08-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Network-assisted peer discovery
CN103037448B (zh) * 2011-09-30 2015-05-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内容发布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5163398B (zh) 2011-11-22 2019-01-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连接建立方法和用户设备
US9451648B2 (en) * 2012-04-10 2016-09-20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WO2013181421A2 (en) * 2012-05-31 2013-12-0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d2d) mobility in wireless systems
US8917708B2 (en) 2012-09-28 2014-12-23 Intel Corporation Discovery and operation of hybrid wireless wide area an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US8923880B2 (en) 2012-09-28 2014-12-30 Intel Corporation Selective joinder of user equipment with wireless cell
US20150282142A1 (en) * 2012-10-05 2015-10-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network assisted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US9999080B2 (en) * 2012-10-14 2018-06-12 Lg Electronics Inc. Device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CN103931264B (zh) * 2012-10-29 2017-12-01 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 通信连接建立方法和终端
WO2014070434A1 (en) 2012-11-01 2014-05-08 Intel Corporation Network assisted device-to-device discovery for peer-to-peer applications
KR102129828B1 (ko) * 2012-11-01 2020-07-06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Wlan 근접 서비스(wlan prose)를 가능하게 하기 위한 방법들
US9532224B2 (en) * 2012-11-05 2016-12-27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device-to-device discovery and apparatus thereof
KR20140063476A (ko) * 2012-11-16 2014-05-2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단말간 디스커버리를 위한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JP5945961B2 (ja) * 2012-12-26 2016-07-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機器
US9432960B2 (en) * 2013-01-08 2016-08-30 Htc Corporation Method of handling proximity servi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954635B1 (en) 2013-02-19 2021-07-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rame structure for filter bank multi-carrier (fbmc) waveforms
US9462567B2 (en) * 2013-03-01 2016-10-04 Intel IP Corporation Network-level device proximity detection
US20160277889A1 (en) * 2013-03-21 2016-09-2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terminal,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ntrol device
US20140301270A1 (en) * 2013-04-05 2014-10-09 Kerstin Johnsson Identifiers for proximity services
US9609144B2 (en) * 2013-05-03 2017-03-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policy control and charging for D2D services
KR102043006B1 (ko) * 2013-05-14 2019-11-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UEs간 통신 방법
KR102332880B1 (ko) * 2013-05-14 2021-11-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바이스-투-디바이스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아이피 세션 연속성 시스템 및 방법
US9210536B2 (en) * 2013-05-21 2015-12-08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US9654960B2 (en) * 2013-05-31 2017-05-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rver-assisted device-to-device discovery and connection
US9647735B2 (en) * 2013-05-31 2017-05-09 Intel IP Corporation Hybrid digital and analog beamforming for large antenna arrays
US10904326B2 (en) * 2013-06-28 2021-01-26 Apple Inc. Network assisted device-to-device discovery for peer-to-peer applications
CN105359557B (zh) * 2013-07-04 2019-03-15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接近服务的中继控制方法及其设备
JP6117033B2 (ja) * 2013-07-09 2017-04-19 京セラ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ユーザ端末
US20160119769A1 (en) * 2013-07-09 2016-04-2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Proximity service
FR3008574B1 (fr) * 2013-07-15 2015-09-04 Thales Sa Procede de gestion d'au moins une connexion virtuelle dynamique entre un terminal mobile et un reseau de communication, produits programme d'ordinateur et reseau de communication associes
US9832597B2 (en) * 2013-08-04 2017-11-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arting device-to-device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155501B2 (ja) * 2013-08-06 2017-07-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TWI612839B (zh) * 2013-08-09 2018-01-21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使用者設備及其裝置對裝置通訊選擇方法
JP6555258B2 (ja) * 2013-10-30 2019-08-0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ProSe Function、UE及び方法
CN105706390B (zh) * 2013-10-30 2020-03-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执行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US20150124646A1 (en) * 2013-11-01 2015-05-07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JP6252172B2 (ja) 2013-12-27 2017-12-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US20150201025A1 (en) * 2014-01-10 2015-07-16 Brentwood Equities Ltd Establish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electronic devices
TWI533741B (zh) * 2014-01-23 2016-05-1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支援點對點連線之無線通訊裝置與方法
US9294904B2 (en) * 2014-01-31 2016-03-22 Sony Corporation IMS/RCS Wi-Fi direct support
CN106134237B (zh) * 2014-03-24 2020-03-03 Lg电子株式会社 确定由终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的设备对设备(d2d)操作的小区覆盖范围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终端
EP3123663A1 (en) * 2014-03-27 2017-02-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edirecting billing in radio network
CN105025444A (zh) * 2014-04-16 2015-1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设备到设备发现业务的方法及终端
WO2015167305A1 (ko) * 2014-05-01 2015-11-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에 의해 수행되는 d2d(device-to-device) 동작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EP3158827B1 (en) * 2014-06-18 2018-05-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common identifier for a wireless device in at least two different types of networks
CN105246066A (zh) * 2014-07-11 2016-01-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网络共享的设备到设备的通信方法及系统
US20160037386A1 (en) * 2014-07-30 2016-02-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ling bandwidth on client basis in wlan
JP6451977B2 (ja) * 2014-08-01 2019-01-16 富士通コネクテッド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プログラム
KR102073902B1 (ko) 2014-08-07 2020-02-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에 의해 수행되는 d2d(device-to-device) 동작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US9456331B2 (en) * 2014-08-22 2016-09-27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s of discovering devices for network formation
US9628485B2 (en) 2014-08-28 2017-04-18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acilitating peering between devi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JP6454509B2 (ja) * 2014-10-08 2019-01-16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0154532B2 (en) * 2014-10-16 2018-12-11 Kyocera Corporation User terminal, relay apparatus, and processor
US9642041B2 (en) * 2014-11-20 2017-05-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er-assisted seamless mobility for peer-to-peer data traffic
US10791452B2 (en) 2014-12-17 2020-09-29 Alcatel Lucent Public safety/security UE communication framework for prose via presence information
WO2016104849A1 (ko) * 2014-12-26 2016-06-30 두산중공업 주식회사 무선랜 d2d 정보 전달 단말 및 방법
EP3255952B1 (en) * 2015-02-06 2020-06-03 Sony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WO2016159850A1 (en) * 2015-03-31 2016-10-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roximity service
US9894698B2 (en) 2015-05-13 2018-02-13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discovery method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CN111294740B (zh) * 2015-06-05 2021-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KR102340917B1 (ko) * 2015-06-12 2021-12-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그 연결 방법
KR102152130B1 (ko) * 2015-07-30 2020-09-07 소니 모바일 커뮤니케이션즈 인크. 모바일 핫스팟
BR112018002682B1 (pt) * 2015-08-13 2023-12-26 Telecom Italia S.P.A Método para habilitar serviços de proximidade de rede intermóveis, e, rede móvel
KR102470455B1 (ko) * 2016-02-01 2022-11-2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기기, 디스플레이장치 및 그들의 제어방법
US9854611B2 (en) * 2016-03-31 2017-12-26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Group network acquisition
CN109155960A (zh) * 2016-04-27 2019-01-04 远程信息处理发展中心 用于网络流量切分的系统和方法
EP3451784A4 (en) 2016-05-13 2019-05-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A WIRELESS CONNECTION
US10375562B2 (en) 2016-08-31 2019-08-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Exchanging a recommendation of a set of D2D rat types for a proximity-based service and searching for a binary code that identifies a proximity-based service on at least one D2D rat type in accordance with a D2D rat sequence
CN106455128B (zh) * 2016-11-14 2020-07-28 上海龙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US10848992B2 (en) * 2017-02-21 2020-11-24 Sony Corporation Data communication by virtual network boosting using proxy nodes in wireless networks
EP3583792B1 (en) 2017-03-02 2021-01-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lan d2d interworing with lte prose
KR102269320B1 (ko) * 2017-04-28 2021-06-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근접 디스커버리 방법
AU2017435947B2 (en) 2017-10-16 2021-07-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obility management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8055284B (zh) * 2018-01-05 2021-06-04 上海大学 一种基于Wi-Fi Direct的D2D链路上的数据转发方法
US11671329B2 (en) 2018-04-04 2023-06-06 Arista Networks, Inc. Computation of network flooding topologies
GB2573010B (en) * 2018-04-20 2021-06-16 Motor Record Ltd Peer to pee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218399B2 (en) * 2018-06-20 2022-01-04 Arista Networks, Inc. Embedded area abstraction
US11818780B2 (en) 2018-08-10 2023-11-14 Ipcom Gmbh & Co. Kg Communication system link establishment
US10813041B2 (en) * 2018-11-09 2020-10-20 Sony Corporation Propagating discovery assistance request and response
KR102011666B1 (ko) * 2018-12-28 2019-08-19 주식회사 온페이스 5G 소형셀을 이용한 D-to-D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10248375B (zh) * 2019-07-25 2021-11-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无线接入点
CN110312211A (zh) * 2019-07-31 2019-10-0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220386397A1 (en) * 2019-11-14 2022-12-01 Singapor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Design Device-to-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11296948B2 (en) 2020-01-09 2022-04-05 Arista Networks, Inc. Topology partition detection
US11832324B2 (en) 2021-04-07 2023-11-28 Cisco Technology, Inc.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in hybrid network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3198A (zh) * 2002-06-24 2005-08-31 诺基亚公司 借助于蜂窝网络的终端特设连网
WO2011109941A1 (en) * 2010-03-11 2011-09-15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setup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40415B2 (en) * 2003-05-30 2008-10-21 Ixia Virtual network addresses
US20070264991A1 (en) 2006-05-15 2007-11-15 Microsoft Corporation Services near me: discovering and connecting to available wireless services utilizing proximity discovery
JP4764811B2 (ja) * 2006-12-14 2011-09-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および通信経路管理方法
US20110082939A1 (en) * 2009-10-02 2011-04-07 Michael Peter Montemurro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proxy discovery and negotiations between network entities to establish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US8594684B2 (en) * 2009-12-18 2013-11-26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for bearer establishment in a radio access network
US9485069B2 (en) * 2010-04-15 2016-11-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proximity detection signal for peer discovery
US9351143B2 (en) * 2010-06-01 2016-05-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homed peer-to-peer network
US8792900B2 (en) * 2010-09-23 2014-07-29 Nokia Corporation Autonomous unlicensed band reuse in mixed cellular and device-to-device network
KR101826327B1 (ko) * 2011-08-02 2018-02-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와이파이 피투피 그룹의 생성 방법
KR20130063615A (ko) * 2011-12-07 2013-06-1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셀룰러 이동통신 시스템 기반의 디바이스 투 디바이스 통신을 위한 통신 자원 제어 방법
US8849203B2 (en) * 2012-06-27 2014-09-30 Alcatel Lucent Discovering proximity devices in broadband networks
US10791451B2 (en) * 2012-07-27 2020-09-2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Proximity service discovery using a licensed frequency spectrum
US8917708B2 (en) 2012-09-28 2014-12-23 Intel Corporation Discovery and operation of hybrid wireless wide area an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3198A (zh) * 2002-06-24 2005-08-31 诺基亚公司 借助于蜂窝网络的终端特设连网
WO2011109941A1 (en) * 2010-03-11 2011-09-15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setup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Feasibility Study for Proximity Services (ProSe)(Release 12);3GPP TSG SA;《3GPP TR 22.803》;20120831;第5.1.2,5.1.9,5.1.10,5.2.7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51790A1 (en) 2014-04-03
CN110225506A (zh) 2019-09-10
HK1210355A1 (zh) 2016-04-15
EP2901764A4 (en) 2016-07-06
US9386617B2 (en) 2016-07-05
US20140092885A1 (en) 2014-04-03
JP6301429B2 (ja) 2018-03-28
EP2901764B1 (en) 2020-10-21
KR101681854B1 (ko) 2016-12-01
KR20160137687A (ko) 2016-11-30
JP2015528675A (ja) 2015-09-28
JP6034496B2 (ja) 2016-11-30
KR101841384B1 (ko) 2018-03-22
US8917708B2 (en) 2014-12-23
KR20150038329A (ko) 2015-04-08
CN110225506B (zh) 2022-08-05
EP2901764A1 (en) 2015-08-05
US20150110052A1 (en) 2015-04-23
JP2017055423A (ja) 2017-03-16
CN104604298A (zh) 2015-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04298B (zh) 混合无线广域网和无线局域网的发现和操作
CN104025475B (zh) 装置到装置(d2d)通信机制
EP2810461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rtner network sharing architecture
CN108055691B (zh) 用于发现网络信息的方法、设备以及接入点
JP6574236B2 (ja) Ueベースのネットワークサブスクリプション管理
CN105144789B (zh) 在蜂窝网络上通信非蜂窝接入网信息的装置、系统以及方法
CN104272707A (zh) 支持邻近发现过程的方法和装置
JP2012525045A (ja) ワイヤレスネットワーク環境内で認証情報を発見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10213340A5 (zh)
US20170006536A1 (e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network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isolated e-utran operation for public safety
CN104247505A (zh) 用于利用anqp服务器能力增强andsf的系统和方法
US10158996B2 (en) Enabling cellular access
CN108702650A (zh) 建立lwa-wlan通信
Waltari et al. Prongle: lightweight communication over unassociated wi-fi
CN115320428B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US20170325159A1 (en) Extension of access network discovery and selection function (andsf) to support ad-hoc network selection
CN117580043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3055342A1 (en) Enabling distributed non-access stratum termin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1035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08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Apple Inc.

Address before: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before: INTEL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