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80043A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80043A
CN117580043A CN202210945243.7A CN202210945243A CN117580043A CN 117580043 A CN117580043 A CN 117580043A CN 202210945243 A CN202210945243 A CN 202210945243A CN 117580043 A CN117580043 A CN 1175800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evice
network element
access
internet
thin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4524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游洋
时书锋
宗在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4524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8004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1469 priority patent/WO202403215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5800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800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8Access secu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能够实现终端设备接入物联网,可以应用于4G系统、5G系统、以及未来的通信系统,如6G系统等领域。该方法包括: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向数据管理网元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数据管理网元的第一响应消息,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建立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其中,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物联网的标识,第二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物联网的标识,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授权信息,第一授权信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被授权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第二终端设备为物联网的物联网管理节点。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意设备与网络相连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管等功能,对物联网的管理成为下一阶段网络增强的目标。随着移动通信网络规模、新技术等的发展,终端设备的种类越来越丰富,终端设备具体如何接入物联网,还有待研究。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能够实现终端设备接入物联网。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包括: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向数据管理网元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数据管理网元的第一响应消息,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建立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其中,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物联网的标识,第二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物联网的标识,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授权信息,第一授权信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被授权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第二终端设备为物联网的物联网管理节点。
基于第一方面提供的通信方法,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物联网的标识,并发给数据管理网元,数据管理网元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获得第一授权信息并发给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第一授权信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被授权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第一授权信息并建立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第二终端设备为物联网的物联网管理节点。如此,可以创建物联网,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接入物联网。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二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一响应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二授权信息,第二授权信息指示第二终端设备被授权作为物联网管理节点。
如此,第二终端设备未连接物联网,第二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那么从数据管理网元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中也可以包括第二授权信息,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基于第二授权信息建立第二终端设备与物联网的连接,从而可以实现第一终端设备请求通过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物联网。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建立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可以包括: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物联网的标识、和物联网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建立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如此,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物联网的标识和物联网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可获得第二终端设备,从而可以建立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物联网的标识从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获取物联网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例如,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为第一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与第一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不同,第一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从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中存储的第二终端设备的上下文获取物联网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响应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标识和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建立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后,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物联网的标识、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标识或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向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一关联消息。其中,第一关联消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一关联消息用于指示建立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
如此,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查找第二终端设备的上下文,将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存储在第二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中。可适用于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不是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例如是第二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建立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后,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向第一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二关联消息。其中,第二关联消息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二关联消息用于指示建立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
例如,第一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查找第一终端设备的上下文,将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存储在第一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中。可适用于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不是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例如是第二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在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第一请求消息之前,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三请求消息,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向数据管理网元发送第四请求消息,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数据管理网元的第二响应消息,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建立物联网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其中,第三请求消息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第四请求消息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二响应消息可以包括第二授权信息和物联网的信息,第二授权信息指示第二终端设备被授权作为物联网管理节点。如此,第二终端设备可作为物联网网元节点与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建立连接。
可选地,物联网的信息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物联网的类型、物联网的接入方式、物联网的第一有效时长和允许标识信息。
可选地,物联网的类型可以为封闭物联网或开放物联网。
可选地,封闭物联网可指示物联网允许被授权的终端设备和被授权的末端设备接入、且不允许未被授权的终端设备和未被授权的末端设备接入。开放物联网可指示物联网允许任一个终端设备和任一个末端设备接入。也就是说,允许任意设备接入该物联网,无需网络侧授权。
可选地,物联网的接入方式可以为直接接入方式、或间接接入方式。
可选地,直接接入方式可指示直接与核心网建立连接的方式,也就是说,物联网网关节点可以通过直接与核心网建立连接的方式接入物联网。
可选地,间接接入方式指示通过物联网管理节点与核心网建立连接的方式,也就是说,物联网网关节点可以通过物联网管理节点与核心网建立连接的方式接入物联网。
可选地,物联网的第一有效时长可以为该物联网的有效时长。
可选地,允许标识信息可指示允许接入物联网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和/或允许接入物联网的一个或多个末端设设备的标识。
可选地,第三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所标识的终端设备对应的角色信息、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所标识的终端设备对应的角色信息、和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所标识的终端设备对应的有效时长信息。
可选地,第四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物联网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被包括在第二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例如,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是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存储第二终端设备的上下文,可从第二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中获取物联网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建立物联网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后,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三响应消息。其中,第三响应消息可以包括第二授权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三响应消息还可以包括:参数配置信息,参数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物联网的标识、物联网的类型、物联网的接入方式、和物联网的第二有效时长,参数配置信息可以是根据物联网的信息确定的。如此,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参数配置信息管理物联网。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建立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后,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四响应消息。其中,第四响应消息可以包括第一授权信息。如此,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通知第一终端设备其被授权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与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终端标识所标识的终端设备对应的角色信息、与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终端标识所标识的终端设备对应的能力信息、与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终端标识所标识的终端设备对应的有效时长信息。
可选地,若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则第一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与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角色信息、与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能力信息、和与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有效时长信息。
例如,与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角色信息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请求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与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能力信息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具有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的能力。与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有效时长信息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请求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的时长。
可选地,若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则第一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与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角色信息、与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能力信息、和与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有效时长信息。
例如,与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角色信息可指示第二终端设备请求作为物联网管理节点。与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能力信息可指示第二终端设备具有作为物联网管理节点的能力。与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有效时长信息可指示第二终端设备请求作为物联网管理节点的时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二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与第二请求消息中包含的终端标识所标识的终端设备对应的角色信息。
可选地,若第二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则第二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与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角色信息。
可选地,若第二请求消息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则第二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与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角色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根据获取的第一请求消息,向数据管理网元发送第二请求消息,第二请求消息中包括的信息与第一请求消息中包括的信息可以相同或不同。
例如,若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物联网的标识和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则第二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物联网的标识和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
例如,若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物联网的标识、与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能力信息、和与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有效时长信息,则第二请求消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物联网的标识,或者,第二请求消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物联网的标识、与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能力信息、和与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有效时长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响应消息还可以包括:物联网的信息。如此,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根据物联网的信息确定参数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四响应消息还可以包括:参数配置信息。如此,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参数配置信息管理物联网。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四响应消息。其中,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第四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授权信息,第一授权信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被授权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在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之前,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物联网的标识,第一请求消息还包括物联网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其中,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通过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物联网。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向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其中,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通过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接入物联网。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四响应消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第四响应消息。其中,第四响应消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被授权通过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物联网。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四响应消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第四响应消息。其中,第四响应消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被授权通过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接入物联网。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与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终端标识所标识的终端设备对应的角色信息、与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终端标识所标识的终端设备对应的能力信息、与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终端标识所标识的终端设备对应的有效时长信息。
可选地,若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则第一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与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角色信息、与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能力信息、和与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有效时长信息。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第一方面中对应的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四响应消息还可以包括:参数配置信息,参数配置信息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第一方面中对应的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第二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包括:第二终端设备向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第四响应消息。其中,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物联网的标识。第四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授权信息,第一授权信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被授权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第四响应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二授权信息,第二授权信息指示第二终端设备被授权作为物联网管理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二终端设备向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之前,第三方面提供的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第四响应消息后,第三方面提供的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五响应消息。其中,第五响应消息可以包括第一授权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三方面提供的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向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三请求消息,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第三响应消息。其中,第三请求消息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三响应消息包括第二授权信息,第二授权信息指示第二终端设备被授权作为物联网管理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三请求消息还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所标识的终端设备对应的角色信息、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所标识的终端设备对应的角色信息、和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所标识的终端设备对应的有效时长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三响应消息还包括参数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请求消息还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与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终端标识所标识的终端设备对应的角色信息、与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终端标识所标识的终端设备对应的能力信息、与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终端标识所标识的终端设备对应的有效时长信息。第一请求消息的具体实现可参照上述第一方面中对应的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四响应消息还包括:物联网的参数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参数配置信息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第一方面中对应的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第三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包括:数据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第二请求消息,数据管理网元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获得第一授权信息,数据管理网元向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一响应消息。其中,第二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物联网的标识。签约信息是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获取的,签约信息指示允许第一终端设备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第一授权信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被授权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授权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二请求消息还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一响应消息还包括第二授权信息,第二授权信息指示第二终端设备被授权作为物联网管理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在数据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第二请求消息之前,第四方面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数据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第四请求消息,数据管理网元根据第二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获得第二授权信息,数据管理网元向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二响应消息。其中,第四请求消息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二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是根据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获取的,第二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指示允许第二终端设备作为物联网管理节点。第二响应消息包括第二授权信息和物联网的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四请求消息包括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数据管理网元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获得第一授权信息后,第四方面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数据管理网元根据物联网的标识,向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三关联消息。其中,第三关联消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数据管理网元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获得第一授权信息后,第四方面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数据管理网元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向第一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四关联消息。其中,第四关联消息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和/或物联网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二请求消息还包括与第二请求消息中包含的终端标识所标识的终端设备对应的角色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为第一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情况下,第一响应消息还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响应消息还包括:物联网的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物联网的信息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第一方面中对应的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第四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发送模块、接收模块和处理模块。
其中,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请求消息。发送模块,用于向数据管理网元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数据管理网元的第一响应消息。处理模块,用于建立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其中,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物联网的标识,第二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物联网的标识,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授权信息,第一授权信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被授权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第二终端设备为物联网的物联网管理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二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一响应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二授权信息,第二授权信息指示第二终端设备被授权作为物联网管理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物联网的标识、和物联网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建立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物联网的标识从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获取物联网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响应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标识和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发送模块,还用于根据物联网的标识、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标识或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向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一关联消息。其中,第一关联消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一关联消息用于指示建立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发送模块,还用于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向第一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二关联消息。其中,第二关联消息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二关联消息用于指示建立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三请求消息。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数据管理网元发送第四请求消息。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数据管理网元的第二响应消息。处理模块,还用于建立物联网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其中,第三请求消息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第四请求消息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二响应消息可以包括第二授权信息和物联网的信息,第二授权信息指示第二终端设备被授权作为物联网管理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物联网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被包括在第二终端设备的上下文。
需要说明的是,物联网的信息、第三请求消息、第四请求消息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中对应的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发送模块,还用于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三响应消息。其中,第三响应消息可以包括第二授权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发送模块,还用于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四响应消息。其中,第四响应消息可以包括第一授权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请求消息、第二请求消息、第一响应消息、第四响应消息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中对应的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可以分开设置,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模块中,即收发模块。本申请对于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第五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该存储模块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处理模块执行该程序或指令时,使得第五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可以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第五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可以是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也可以是可设置于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中的芯片(系统)或其他部件或组件,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此外,第五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
其中,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四响应消息。其中,第一请求消息包括通信装置的标识,第四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授权信息,第一授权信息指示通信装置被授权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物联网的标识,第一请求消息还包括物联网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发送模块,还用于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其中,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通过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物联网。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其中,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通过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接入物联网。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第四响应消息。其中,第四响应消息指示通信装置被授权通过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物联网。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第四响应消息。其中,第四响应消息指示通信装置被授权通过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接入物联网。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请求消息、第四响应消息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中对应的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可以分开设置,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模块中,即收发模块。本申请对于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第六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处理模块和存储模块,该存储模块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处理模块执行该程序或指令时,使得第六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可以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第六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可以是第一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可设置于第一终端设备的芯片(系统)或其他部件或组件,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此外,第六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
其中,发送模块,用于向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第四响应消息。其中,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物联网的标识。第四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授权信息,第一授权信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被授权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通信装置的标识,第四响应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二授权信息,第二授权信息指示通信装置被授权作为物联网管理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发送模块,还用于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五响应消息。其中,第五响应消息可以包括第一授权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三请求消息。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第三响应消息。其中,第三请求消息可以包括通信装置的标识。第三响应消息包括第二授权信息,第二授权信息指示通信装置被授权作为物联网管理节点。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请求消息、第三响应消息、第一请求消息、第四响应消息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第三方面提供的方法中对应的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可以分开设置,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模块中,即收发模块。本申请对于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第七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处理模块和存储模块,该存储模块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处理模块执行该程序或指令时,使得第七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可以执行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第七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可以是第二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可设置于第二终端设备的芯片(系统)或其他部件或组件,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此外,第七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第三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发送模块、接收模块和处理模块。
其中,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第二请求消息。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获得第一授权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向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一响应消息。其中,第二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物联网的标识。签约信息是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获取的,签约信息指示允许第一终端设备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第一授权信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被授权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授权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二请求消息还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一响应消息还包括第二授权信息,第二授权信息指示第二终端设备被授权作为物联网管理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第四请求消息。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第二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获得第二授权信息。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二响应消息。其中,第四请求消息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二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是根据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获取的,第二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指示允许第二终端设备作为物联网管理节点。第二响应消息包括第二授权信息和物联网的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四请求消息包括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发送模块,还用于根据物联网的标识,向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三关联消息。其中,第三关联消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发送模块,还用于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向第一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四关联消息。其中,第四关联消息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和/或物联网的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请求消息、第一响应消息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中对应的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可以分开设置,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模块中,即收发模块。本申请对于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第八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该存储模块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处理模块执行该程序或指令时,使得第八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可以执行第四方面所述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第八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可以是数据管理网元,也可以是可设置于数据管理网元的芯片(系统)或其他部件或组件,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此外,第八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第四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如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方法被执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九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收发器。该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或输入/输出端口。所述收发器可以用于该通信装置与其他设备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输入端口可用于实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所涉及的接收功能,输出端口可用于实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所涉及的发送功能。
在本申请中,第九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可以为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或数据管理网元,或者设置于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或数据管理网元内部的芯片或芯片系统。
此外,第九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十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如第五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和如第六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和如第八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该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如第七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
或者,该通信系统包括如第五方面所述的用于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通信装置、和第六方面所述的用于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方法的通信装置、和如第八方面所述的用于实现如第四方面所述方法的通信装置。该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如第七方面所述的用于实现如第三方面所述方法的通信装置。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逻辑电路和输入/输出端口。其中,逻辑电路用于实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所涉及的处理功能,输入/输出端口用于实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所涉及的收发功能。具体地,输入端口可用于实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所涉及的接收功能,输出端口可用于实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所涉及的发送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实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所涉及功能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方法被执行。
第十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方法被执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的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架构的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网络架构的示意图;
图4a-图4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些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WLAN)、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有线网络、车到任意物体(vehicle to everything,V2X)通信系统、设备间(device-to-device,D2D)通信系统、车联网通信系统、第4代(4th generation,4G)移动通信系统,如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access,WiMAX)通信系统,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如新空口(newradio,NR)系统,以及未来的通信系统,如第六代(6th generation,6G)移动通信系统等。
本申请将围绕可包括多个设备、组件、模块等的系统来呈现各个方面、实施例或特征。应当理解和明白的是,各个系统可以包括另外的设备、组件、模块等,并且/或者可以并不包括结合附图讨论的所有设备、组件、模块等。此外,还可以使用这些方案的组合。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地”、“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的一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概念。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of)”,“相应的(corresponding,relevant)”和“对应的(corresponding)”有时可以混用,应当指出的是,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首先以图1中示出的通信系统为例详细说明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示例性地,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所适用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包括数据管理网元、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和终端设备。其中,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其中,上述数据管理网元位于上述通信系统的网络侧,可用于为终端设备等提供网络服务。示例性地,数据管理网元可负责签约数据、物联网相关信息的管理。示例性地,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可以是个人物联网网络(personal IoT network,PIN)等。在5G通信系统中,该数据管理网元可以是统一数据管理(unified data management,UDM)网元。或者,数据管理网元可以是物联网管理网元或PIN网元。如此,可由UDM网元实现下述方法实施例中数据管理网元的功能,或者,可由物联网网元(或PIN网元)实现下述方法实施例中数据管理网元的功能。
其中,上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位于上述通信系统的网络侧,可用于为终端设备等提供网络服务。示例性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主要用于移动性管理和接入管理等。该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是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在5G移动通信系统中,该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是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网元,主要进行移动性管理、接入鉴权/授权等功能。此外,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还可以负责在终端与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function,PCF)网元间传递用户策略。
其中,上述终端设备为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终端或可设置于该终端的芯片或芯片系统。本申请中的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终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终端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无人机、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客户前置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CPE)、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物联网终端、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中的终端或者未来演进网络中的终端等。
又例如,本申请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智慧物流中的快递终端(例如可监控货物车辆位置的设备、可监控货物温湿度的设备等)、智慧农业中的无线终端(例如可收集禽畜的相关数据的可穿戴设备等)、智慧建筑中的无线终端(例如智慧电梯、消防监测设备、以及智能电表等)、智能医疗中的无线终端(例如可监测人或动物的生理状态的可穿戴设备)、智能交通中的无线终端(例如智能公交车、智能车辆、共享单车、充电桩监测设备、智能红绿灯、以及智能监控以及智能停车设备等)、智能零售中的无线终端(例如自动售货机、自助结账机、以及无人便利店等)。又例如,本申请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作为一个或多个部件或者单元而内置于车辆的车载模块、车载模组、车载部件、车载芯片或者车载单元,车辆通过内置的所述车载模块、车载模组、车载部件、车载芯片或者车载单元可以实施本申请提供的方法。
可选的,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可以适用于目前正在讨论的通信网络,也可以适用于未来的其他网络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示例性的,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的示意图。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可以适用于图2所示的网络架构中。
如图2所示,该网络架构中可以包括物联网和核心网(core network,CN)。
示例性地,物联网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和终端设备2,还可以包括末端设备。
其中,终端设备1可以是该物联网的物联网管理节点,物联网管理节点也可以称为个人物联网网络管理功能(PIN element management capability,PEMC)设备,可以通过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或非3GPP(non-3GPP)接入技术接入核心网,可以独立接入并注册到核心网。
终端设备2可以是该物联网的物联网网关节点,物联网网关节点也可以称为个人物联网网络网关功能(PIN element gateway capability,PEGC)设备,可以通过3GPP或non-3GPP接入技术接入核心网。终端设备2可以独立接入并注册到核心网,或者,终端设备2可通过物联网管理节点与核心网建立连接。物联网管理节点与物联网网关节点之间可基于PC5接口建立连接。
末端设备可以是该物联网的物联网成员,物联网成员也可以称为个人物联网网络成员设备。末端设备可与物联网网关节点建立连接,可基于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接口或蓝牙等non-3GPP接入技术通过物联网网关节点接入核心网。与终端设备2连接的末端设备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1、和终端设备2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图1中对终端设备的阐述。
其中,上述末端设备可以是具备无线收发功能的终端、或也可以是不具备无线收发功能的终端、或请可设置于该终端的芯片或芯片系统。末端设备为具备无线收发功能的终端时,末端设备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图1中对终端设备的阐述,此处不再赘述。末端设备为不具备无线收发功能的终端时,末端设备可以为non-3GPP设备或归属于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的设备。例如,本申的实施例中的末端设备可以是工业控制(industrialcontrol)中的不具备无线收发功能的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不具备无线收发功能的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不具备无线收发功能的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不具备无线收发功能的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不具备无线收发功能的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不具备无线收发功能的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不具备无线收发功能的终端、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或不具备无线收发功能的可穿戴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网络中的不具备无线收发功能的终端等。
又例如,本申请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智慧物流中的不具备无线收发功能的终端(例如可监控货物车辆位置的设备、可监控货物温湿度的设备等)、智慧农业中的不具备无线收发功能的终端(例如可收集禽畜的相关数据的可穿戴设备等)、智慧建筑中的不具备无线收发功能的终端(例如智慧电梯、消防监测设备、以及智能电表等)、智能医疗中的不具备无线收发功能的终端(例如可监测人或动物的生理状态的可穿戴设备)、智能交通中的不具备无线收发功能的终端(例如智能公交车、智能车辆、共享单车、充电桩监测设备、智能红绿灯、以及智能监控以及智能停车设备等)、智能零售中的不具备无线收发功能的终端(例如自动售货机、自助结账机、以及无人便利店等)。
需要说明的是,核心网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下述图3a或图3b中对应的阐述。
示例性地,图3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架构的示意图,图3a中以终端设备1、终端设备2以及末端设备通过3GPP接入技术接入核心网为例对图2所示的网络架构进行阐述。
图3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网络架构的示意图。图3b中以终端设备1、终端设备2以及末端设备通过non-3GPP接入技术接入核心网为例对图2所示的网络架构进行阐述。
如图3a所示,终端设备1、终端设备2以及末端设备通过3GPP接入技术接入核心网时,终端设备1、终端设备2以及末端设备可以通过(无线)接入网设备接入核心网、或者可以直接与核心网网元(例如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交互。
如图3b所示,终端设备1、终端设备2以及末端设备通过non-3GPP接入技术接入核心网时,终端设备1、终端设备2以及末端设备可以通过non-3GPP接入点(access point,AP)和non-3GPP接入网关接入核心网、或者可以直接与核心网网元(例如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交互。
示例性地,non-3GPP AP可以是WLAN AP。
示例性地,non-3GPP接入技术可以包括非可信non-3GPP接入技术和可信的non-3GPP接入技术。终端设备1、终端设备2以及末端设备通过非可信non-3GPP接入技术或可信的non-3GPP接入技术接入核心网。
例如,非可信non-3GPP接入技术对应的非可信non-3GPP接入网关可以是non-3GPP转换功能(non-3GPP interworking function,N3IWF)或下一代接入网关(nextgeneration packet data gateway,ngPDG)等。
例如,可信的non-3GPP接入技术对应的可信non-3GPP接入网关可以可信WLAN接入网关(trusted Non-3GPP gateway function,TNGF)等。
可选地,终端设备1、终端设备2以及末端设备还可以通过有线网络接入技术接入核心网。网络架构与图3b类似,可将图3b中的non-3GPP AP替换为有线网络接入网设备,non-3GPP接入网关替换为有线网络接入网关。
示例性地,有线网络接入网设备可以是有线接入网(fixed access network,FAN)设备,有线网络接入网关可以是有线接入网关功能(wireline access gateway function,W-AGF)。
如图3a或图3b所示,核心网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一个或多个网元:用户面网元、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会话管理网元、数据管理网元、应用网元、和策略控制网元。可选地,图3a或图3b所示的网络架构还可以包括数据网络。
下面对核心网中的各个网元、数据网络、和接入网设备分别进行说明。
1、用户面网元:作为和数据网络的接口,完成用户面数据转发、基于会话/流级的计费统计,带宽限制等功能。即分组路由和转发以及用户面数据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service,QoS)处理等。在5G通信系统中,该用户面网元可以是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function,UPF)网元。
2、数据网络:可用于提供例如运营商服务、互联网接入或第三方服务,包含服务器,服务器端实现视频源编码、渲染等。在5G移动通信系统中,该数据网络可以是数据网络(data network,DN)。
3、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具体实现可参照上述图1中对应的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4、会话管理网元:主要用于会话管理(例如创建、删除等)、维护会话上下文及用户面转发管道信息、用户设备的网络互连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分配和管理、选择可管理用户平面功能、策略控制和收费功能接口的终结点以及下行数据通知等。
在5G通信系统中,该会话管理网元可以是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function,SMF)网元,完成终端IP地址分配,UPF选择,及计费与QoS策略控制等。
5、数据管理网元的具体实现可参照上述图1中对应的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6、应用网元:可用于提供各种业务服务,能够通过网络开放功能(networkexposure function,NEF)网元与核心网交互,以及能够和策略管理框架交互进行策略管理。在5G移动通信系统中,该应用网元可以是应用功能(application function,AF)网元、或时间敏感网络应用功能(time sensitive network application function,TSNAF)网元,表示第三方或运营商的应用功能,是5G网络获取外部应用数据的接口,主要用于传递应用侧对网络侧的需求。
7、策略控制网元:包括用户签约数据管理功能、策略控制功能、计费策略控制功能、服务质量控制等,用于指导网络行为的统一策略框架,为控制面功能网元(例如AMF,SMF网元等)提供策略规则信息等。
在5G移动通信系统中,该策略控制网元可以是PCF。
8、接入网设备:上述接入网设备也可以称为接入设备或无线接入网设备,接入网设备能够管理无线资源,为终端设备提供接入服务,完成数据在终端设备和核心网之间的转发,接入网设备也可以理解为网络中的基站。
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接入网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的任意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通信设备。该接入网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home evolved NodeB,HeN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TP)或者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andreception point,TRP)等,还可以为5G,如NR系统中的gNB,或传输点(TRP或TP),5G系统中的基站的一个或一组(包括多个天线面板)天线面板,或者,还可以为构成gNB或传输点的网络节点,如基带单元(BBU),或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等,还可以为卫星、或无人机等。
在一些部署中,gNB可以包括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DU。gNB还可以包括有源天线单元(active antenna unit,AAU)。C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D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比如,CU负责处理非实时协议和服务,实现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的功能。DU负责处理物理层协议和实时服务,实现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和物理(physical,PHY)层的功能。AAU实现部分物理层处理功能、射频处理及有源天线的相关功能。RRC层的信息由CU生成,最终会经过DU的PHY层封装变成PHY层信息,或者,由PHY层的信息转变而来。因而,在这种架构下,高层信令如RRC层信令,也可以认为是由DU发送的,或者,由DU+AAU发送的。可以理解的是,接入网设备可以为包括CU节点、DU节点、AAU节点中一项或多项的设备。此外,可以将CU划分为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中的接入网设备,也可以将CU划分为核心网(core network,CN)中的接入网设备,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适用于图1-图3b所示的通信系统或网络架构中,具体实现可以参考下述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应当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案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通信系统中,相应的名称也可以用其他通信系统中的对应功能的名称进行替代。
应理解,图1-图3b仅为便于理解而示例的简化示意图,该通信系统或网络架构中还可以包括其他网络设备,和/或,其他网元,图1-图3b中未予以画出。
下面将结合图4a-图5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进行具体阐述。其中,本申请各实施例之间涉及的动作,术语等均可以相互参考,不予限制。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对象名称或参数名称等只是一个示例,具体实现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名称,不予限制。
示例性地,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4a所示,该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401,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获取第一请求消息。
示例性地,第一请求消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物联网的标识。该第一请求消息请求将第一终端设备接入物联网的标识对应的物联网。
可选地,上述S401之前,可以建立第二终端设备与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关联关系,第二终端设备与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关联关系建立详见下述图5所示的方法。
可选地,第一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该第一请求消息还可以请求将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物联网的标识对应的物联网。
可选地,第一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末端设备的标识。该第一请求消息还可以请求将末端设备接入物联网的标识对应的物联网。
可选地,末端设备的标识可用于标识与第一终端设备连接的末端设备。结合图2,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1,末端设备与终端设备1连接,末端设备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示例性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的临时标识或永久标识。
示例性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可以为第二终端设备的临时标识或永久标识。
例如,临时标识可以包括5G-全球唯一临时UE标识(globally unique temporaryUE identity,GUTI),永久标识可以包括用户永久标识符(subscription permanentidentifier,SUPI)。
可选地,物联网的标识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标识中的至少一个、以及物联网的名称。
例如,本申请中,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描述为:为第二终端设备服务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类似地,第一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描述为:为第一终端设备服务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或附着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与第一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是同一个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也可以是不同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与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终端标识所标识的终端设备对应的角色信息、与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终端标识所标识的终端设备对应的能力信息、与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终端标识所标识的终端设备对应的有效时长信息。
可选地,若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则第一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与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角色信息、与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能力信息、和与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有效时长信息。
可选地,若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则第一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与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角色信息、与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能力信息、和与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有效时长信息。
可选地,若第一请求消息包括末端设备的标识,则第一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与末端设备对应的角色信息、与末端设备的对应的能力信息、和与末端设备对应的有效时长信息。
本申请中,与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角色信息可称为第一角色请求信息,与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角色信息可称为第二角色请求信息,与末端设备对应的角色信息可称为第三角色请求信息。
本申请中,与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能力信息可称为第一能力指示信息,与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能力信息可称为第二能力指示信息,与末端设备对应的能力信息可称为第三能力指示信息。
本申请中,与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有效时长信息可称为第一有效时长信息,与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有效时长信息可称为第二有效时长信息,与末端设备对应的有效时长信息可称为第三有效时长信息。
例如,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的情况下,第一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一能力指示信息、第一角色请求信息、和第一有效时长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例如,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的情况下,第一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二能力指示信息、第二角色请求信息、和第二有效时长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例如,第一请求消息包括末端设备的标识的情况下,第一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三能力指示信息、第三角色请求信息、和第三有效时长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可选地,第一能力指示信息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具有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的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能力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的能力,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一项或多项:具有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的能力、具有作为物联网管理节点的能力、和具有作为物联网成员的能力。
可选地,第二能力指示信息可指示第二终端设备具有作为物联网管理节点的能力。
可选地,第三能力指示信息可指示末端设备具有作为物联网成员的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能力指示信息和第三能力指示信息与第一能力指示信息类似。第二能力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的能力,第三能力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末端设备的能力,第二能力指示信息和第三能力指示信息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一项或多项:具有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的能力、具有作为物联网管理节点的能力、和具有作为物联网成员的能力。
可选地,第一角色请求信息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请求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
例如,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第一角色请求信息,第一请求消息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请求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接入物联网。
可选地,第二角色请求信息可指示第二终端设备请求作为物联网管理节点。
例如,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第二角色请求信息,第一请求消息可指示第二终端设备请求作为物联网管理节点接入物联网。
可选地,第三角色请求信息可指示末端设备请求作为物联网成员。
例如,第一请求消息包括末端设备的标识和第三角色请求信息,第一请求消息可指示第末端设备请求作为物联网成员接入物联网。
可选地,第一角色请求信息、第二角色请求信息和第三角色请求信息均可以是可选的。
例如,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不请求角色,可以由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能力、或网络需求、或第一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为第一终端设备分配角色,具体参照下述S402中的阐述。第二终端设备和末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类似,不一一阐述。
可选地,第一有效时长信息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请求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的时长。
例如,第一有效时长信息可指示N小时、N分钟,或者具体的时间段,如12:00到15:00。
可选地,第二有效时长信息可指示第二终端设备请求作为物联网管理节点的时长。
可选地,第三有效时长信息可指示末端设备请求作为物联网成员的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有效时长信息和第三有效时长信息的具体实现方式与第一有效时长信息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402,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向数据管理网元发送第二请求消息。相应地,数据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第二请求消息。
示例性地,第二请求消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物联网的标识。
可选地,若第一请求消息还包括末端设备的标识,第二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末端设备的标识。
可选地,若第一请求消息还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二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
示例性地,假设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物联网的标识,第一请求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请求通过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物联网,若上述S401之前已经建立第二终端设备与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关联关系且保持连接,则第二请求消息可以不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若第二终端设备未连接物联网,则第二请求消息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用于请求建立第二终端设备与物联网的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终端设备与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关联关系建立详见下述图5所示的方法。
可选地,第二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与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终端标识所标识的终端设备对应的角色信息、与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终端标识所标识的终端设备对应的能力信息、与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终端标识所标识的终端设备对应的有效时长信息。
示例性地,第二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第一能力指示信息、第二能力指示信息、第一角色请求信息、第二角色请求信息、第一有效时长信息、第二有效时长信息、第三能力指示信息、第三角色请求信息、和第三有效时长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获取的第一请求消息,向数据管理网元发送第二请求消息,第二请求消息中包括的信息与第一请求消息中包括的信息可以相同或不同。
例如,若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末端设备的标识和物联网的标识,则第二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末端设备的标识和物联网的标识。
例如,若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末端设备的标识、物联网的标识和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则第二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末端设备的标识、物联网的标识和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
例如,若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物联网的标识、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一角色请求信息、和第二角色请求信息,则第二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物联网的标识、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一角色请求信息、和第二角色请求信息。
例如,若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物联网的标识、第一能力指示信息、和第一有效时长信息,则第二请求消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物联网的标识,或者,第二请求消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物联网的标识、第一能力指示信息、和第一有效时长信息。也就是说,即使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收到第一能力指示信息和第一有效时长信息,也可以不向数据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能力指示信息和第一有效时长信息。第二能力指示信息、第二有效时长信息、第三能力指示信息和第三有效时长信息均类似,此处不一一阐述。
可选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存储接收的第一请求消息中的内容,如第一能力指示信息和第一有效时长信息等。
可选地,第二请求消息包括第一能力指示信息,上述S402可以包括:若第一能力指示信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具有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的能力,则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向数据管理网元发送第二请求消息。
可选地,假设第一请求消息不包括第一角色请求信息,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根据第一能力指示信息(假设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能力指示信息)获得第一角色请求信息,或者,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也可以不获取第一角色请求信息,或者,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直接为第一终端设备分配角色(例如根据网络需求,如物联网中已有物联网管理节点,可以将第一终端设备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获得第一角色请求信息,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为第一终端设备分配角色。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二角色请求信息、末端设备的第三角色请求信息与此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从数据管理网元获取第一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若第一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指示允许第一终端设备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则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分配第一终端设备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
也就是说,第一角色请求信息可以来自于第一终端设备或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
例如,第一能力指示信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具有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的能力,则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第一能力指示信息确定第一角色请求信息,该第一角色请求信息用于请求将第一终端设备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
S403,数据管理网元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获得第一授权信息。
示例性地,第一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可以是数据管理网元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获取的。
例如,数据管理网元中存储第一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数据管理网元收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后,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获取第一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
示例性地,第一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可以指示允许第一终端设备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
示例性地,第一授权信息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被授权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
也就是说,若第一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指示允许第一终端设备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则第一授权信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被授权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否则第一授权信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未被授权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可用于指示是否授权第一终端设备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是否授权第一终端设备作为物联网管理节点、和/或是否授权第一终端设备作为物联网成员。
也就是说,第一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可指示授权第一终端设备作为哪种角色,例如物联网网关节点、物联网管理节点、和/或物联网成员。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S403可以包括:数据管理网元还可以根据第一能力指示信息和/或第一角色请求信息,获得第一授权信息。
示例性地,数据管理网元可以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和第一终端设备的角色请求,确定是否授权第一终端设备的作为其请求的角色(物联网网关节点)。
例如,若第一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指示允许第一终端设备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第一角色请求信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请求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则授权第一终端设备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若第一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指示不允许第一终端设备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则不授权第一终端设备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
或者,数据管理网元可以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和第一能力指示信息,确定授权第一终端设备作为哪种角色。
例如,第一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指示允许第一终端设备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第一能力指示信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具有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的能力,则授权第一终端设备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若第一能力指示信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不具有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的能力,和/或第一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指示不允许第一终端设备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则不授权第一终端设备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
或者,数据管理网元可以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第一能力指示信息和第一终端设备的角色请求,确定是否授权第一终端设备的作为其请求的角色。
例如,第一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指示允许第一终端设备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第一能力指示信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具有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的能力,第一角色请求信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请求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则授权第一终端设备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若第一能力指示信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不具有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的能力,和/或第一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指示不允许第一终端设备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则不授权第一终端设备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二请求消息还包括末端设备的标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数据管理网元根据末端设备的签约信息获得第三授权信息。
例如,末端设备的签约信息可以是数据管理网元根据末端设备的标识获取的。
例如,数据管理网元中存储末端设备的签约信息,数据管理网元收到末端设备的标识后,根据末端设备的标识获取末端设备的签约信息。
示例性地,末端设备的签约信息可以指示允许末端设备作为物联网成员。
也就是说,若末端设备的签约信息指示允许末端设备作为物联网成员,则第三授权信息指示末端设备被授权作为物联网成员,否则第三授权信息指示末端设备未被授权作为物联网成员。
一些实施例中,末端设备的签约信息可用于指示是否授权末端设备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是否授权末端设备作为物联网管理节点、和/或是否授权末端设备作为物联网成员。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数据管理网元根据末端设备的签约信息获得第三授权信息,可以包括:数据管理网元还可以根据第三能力指示信息和/或第三角色请求信息,获得第三授权信息。具体实现方式与上述数据管理网元还可以根据第一能力指示信息和/或第一角色请求信息获得第一授权信息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管理网元根据末端设备的第三角色请求信息获得第三授权信息。
例如,第三角色请求信息指示末端设备请求作为物联网成员,则授权末端设备作为物联网成员。也就是说,若末端设备请求作为物联网成员,则数据管理网元直接授权其作为物联网成员,可以不考虑末端设备的签约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二请求消息还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数据管理网元根据第二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获得第二授权信息。
示例性地,第二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可以是数据管理网元根据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获取的。
例如,数据管理网元中存储第二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数据管理网元收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后,根据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获取第二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
示例性地,第二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可以指示允许第二终端设备作为物联网管理节点。
示例性地,第二授权信息指示第二终端设备被授权作为物联网管理节点。
也就是说,若第二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指示允许第二终端设备作为物联网管理节点,则第二授权信息指示第二终端设备被授权作为物联网管理节点,否则第二授权信息指示第二终端设备未被授权作为物联网管理节点。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可用于指示是否授权第二终端设备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是否授权第二终端设备作为物联网管理节点、和/或是否授权第二终端设备作为物联网成员。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数据管理网元根据第二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获得第二授权信息,可以包括:数据管理网元还可以根据第二能力指示信息和/或第二角色请求信息,获得第二授权信息。具体实现方式与上述数据管理网元还可以根据第一能力指示信息和/或第一角色请求信息获得第一授权信息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如此,若第一终端设备请求通过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物联网,且第二终端设备未连接物联网,数据管理网元还可以判断是否授权第二终端设备作为物联网管理节点。
可选地,数据管理网元根据第二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获得第二授权信息,与上述数据管理网元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获得第一授权信息,可以同时执行,或者可以单独执行。
示例性地,若第一终端设备请求通过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物联网,且第二终端设备未连接物联网,可触发建立第二终端设备与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关联关系。
例如,网络侧可以并行处理第二终端设备与物联网连接的建立以及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物联网这两个事件。例如,上述S402中第二请求消息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S403中数据管理设备获取第二授权信息,下述S404中第一响应消息包括与第二终端设备相关的信息(例如第二授权信息),下述S405中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建立物联网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
又例如,网络侧可以先处理第二终端设备与物联网连接的建立这一事件,再处理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物联网这一事件。例如,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执行上述S401后,触发执行下述图5所示的方法(建立第二终端设备与物联网连接),然后再执行S402-S405,S402-S405中不包括与第二终端设备与物联网连接的建立相关的实现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数据管理网元根据物联网的信息,确定是否允许第一终端设备接入物联网标识对应的物联网。
可选地,物联网的信息可以为数据管理网元接收的物联网的标识对应的物联网的相关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物联网的信息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物联网的类型、物联网的接入方式、物联网的第一有效时长和允许标识信息。
例如,数据管理网元中存储物联网的信息,数据管理网元收到物联网的标识后,根据物联网的标识获取物联网的信息。
一些实施例中,物联网的类型可以为封闭物联网或开放物联网。
示例性地,封闭物联网可指示物联网允许被授权的终端设备和被授权的末端设备接入、且不允许未被授权的终端设备和未被授权的末端设备接入。
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和末端设备需要经过网络侧授权才可以接入该物联网。
示例性地,允许标识信息可指示允许接入物联网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和/或允许接入物联网的一个或多个末端设设备的标识。
例如,若物联网的类型为封闭物联网,则物联网的信息还可以包括允许标识信息。
示例性地,假设物联网的类型为封闭物联网,数据管理网元可以根据允许标识信息确定是否允许第一终端设备接入物联网标识对应的物联网。
若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属于允许标识信息指示的标识中的一个,则第一终端设备被允许接入物联网标识对应的物联网。若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不属于允许标识信息指示的标识,则第一终端设备不被允许接入物联网标识对应的物联网。
示例性地,开放物联网可指示物联网允许任一个终端设备和任一个末端设备接入。也就是说,开放物联网表示允许任意设备接入该物联网,无需网络侧授权。
例如,若物联网的类型为封闭物联网,则数据管理网元确定允许第一终端设备接入物联网标识对应的物联网。
一些实施例中,物联网的接入方式可以为直接接入方式、或间接接入方式。
例如,物联网的接入方式可指示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的终端设备接入物联网的方式。
可选地,物联网管理节点接入物联网时可不考虑物联网的接入方式。
可选地,直接接入方式可指示直接与核心网建立连接的方式,也就是说,物联网网关节点可以通过直接与核心网建立连接的方式接入物联网。
可选地,间接接入方式指示通过物联网管理节点与核心网建立连接的方式,也就是说,物联网网关节点可以通过物联网管理节点与核心网建立连接的方式接入物联网。
示例性地,假设物联网的接入方式为直接接入方式,第二请求消息请求将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物联网,则数据管理网元确定不允许第一终端设备接入物联网标识对应的物联网,若第二请求消息请求将第一终端设备直接接入物联网,则数据管理网元确定允许第一终端设备接入物联网标识对应的物联网。
示例性地,假设物联网的接入方式为间接接入方式,第二请求消息请求将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物联网,则数据管理网元确定允许第一终端设备接入物联网标识对应的物联网,若第二请求消息请求将第一终端设备直接接入物联网,则数据管理网元不确定允许第一终端设备接入物联网标识对应的物联网。
示例性地,数据管理网元根据物联网的类型、物联网的接入方式、和允许标识信息,确定是否允许第一终端设备接入物联网标识对应的物联网的具体示例可参照上述对应示例的结合,此处不再赘述。
一些实施例中,物联网的第一有效时长可以为该物联网的有效时长。
例如,与第一有效时长信息类似,物联网的第一有效时长可以为N小时、N分钟,或者具体的时间段,如12:00到15:00。
可选地,数据管理网元可以根据物联网的第一有效时长确定第一终端设备接入物联网的有效时长。
例如,将第一有效时长和第一有效时长信息指示的时长中较小的时长较大或较小作为第一终端设备接入物联网的有效时长。
S404,数据管理网元向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一响应消息。相应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数据管理网元的第一响应消息。
示例性地,第一响应消息可以包括第一授权信息。
可选地,第一响应消息还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第二授权信息、第三授权信息、物联网的信息、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标识、和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
或者,示例性地,第一响应消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还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第二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末端设备的签约信息、物联网的信息、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标识、和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
如此,数据管理网元可以通知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第一授权信息,或者向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由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获得第一授权信息。例如,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可执行上述S403中对应的动作,对应地,S403可以为可选的步骤。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获得第二授权信息和第三授权信息与之类似,不一一阐述。
可选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获得第一授权信息,可以包括: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还可以根据第一能力指示信息和/或第一角色请求信息,获得第一授权信息。例如,由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获得第一授权信息情况下,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收到第一能力指示信息和第一有效时长信息,可以不向数据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能力指示信息和第一有效时长信息。
示例性地,若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标识和/或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若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不是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则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标识和/或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确定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
示例性地,第一授权信息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被授权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
可选地,若第一终端设备请求通过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物联网,且第二终端设备未连接物联网,则数据管理网元向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的第一响应消息可以包括与第二终端设备相关的信息,例如第二授权信息、或第二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可适用于网络侧并行处理第二终端设备与物联网连接的建立以及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物联网这两个事件的场景。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请求消息还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二请求消息还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对应的,第一响应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二授权信息。该第二授权信息可指示第二终端设备被授权作为物联网管理节点。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请求消息还包括末端设备的标识,第二请求消息还包括末端设备的标识,对应的,第一响应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三授权信息。该第三授权信息可指示末端设备被授权作为物联网管理节点。
S405,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建立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
示例性地,第二终端设备为物联网的物联网管理节点。也就是说,第二终端设备为第一请求消息中物联网的标识对应的物联网的物联网管理节点。
示例性地,第一授权信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被授权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建立第一终端设备与物联网管理节点的关联关系,以便于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二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建立连接、或者通过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与核心网建立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建立末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
如此,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建立末端设备与物联网管理节点的关联关系,以便于末端终端设备通过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建立连接、或者通过第一终端设备和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与核心网建立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S405可以包括: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物联网的标识、和物联网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建立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
示例性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物联网的标识和物联网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获得第二终端设备,从而可以建立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
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建立末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可以包括: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末端设备的标识、物联网的标识、和物联网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建立末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
示例性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物联网的标识和物联网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获得第二终端设备,从而可以建立末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末端设备作为物联网成员接入物联网。
可选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建立第一终端设备与末端设备的关联关系。
示例性地,若第一请求消息来自于第一终端设备且第一请求消息包括末端设备的标识,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建立第一终端设备与末端设备的关联关系。
或者,示例性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末端设备对应的服务器的末端设备的标识和该末端设备当前接入的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并建立第一终端设备与末端设备的关联关系。
一些实施例中,物联网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被包括在第二终端设备的上下文。
示例性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为服务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存储第二终端设备的上下文。
例如,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将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和/或末端设备的标识,存储在第二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中。
示例性地,假设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与第一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为相同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存储第二终端设备的上下文。
例如,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将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和/或末端设备的标识存储在第二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中,将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存储在第一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中。
可选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在第一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中,根据第一授权信息将第一终端设备标记为物联网网关节点。
可选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在第一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中,根据第三授权信息将末端设备标记为物联网网关节点。
例如,服务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为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情况下,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在第二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中标识第一终端设备的角色和/或第二终端设备的角色。
或者,另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物联网的标识从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获取物联网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
也就是说,物联网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可以是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物联网的标识从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获得的。
例如,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物联网的标识、和物联网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确定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然后将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存储在第一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中。
示例性地,假设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为服务第一终端设备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与第一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为不同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例如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为第二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则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下述步骤一和步骤二。
步骤一,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向第二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上下文请求。相应地,第二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上下文请求。
可选地,上下文请求可以包括物联网的标识,用于请求第二终端设备的上下文。
步骤二,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向第二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上下文响应。相应地,第二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上下文响应。
可选地,上下文响应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上下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S405可以包括:在第一授权信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被授权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则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建立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
可选地,第一授权信息可以是从数据管理网元接收的,或者,第一授权信息可以是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是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获得的,具体实现与上述S403类似,将数据管理网元替换为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建立末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可以包括:在第三授权信息指示末端设备被授权作为物联网成员,则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建立末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
可选地,第三授权信息可以是从数据管理网元接收的,或者,第三授权信息可以是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是根据末端设备的签约信息获得的,具体实现与上述S403中数据管理网元根据末端设备的签约信息获得第一授权信息类似,将数据管理网元替换为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此处不再赘述。
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建立物联网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
示例性地,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第二授权信息,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第二授权信息建立物联网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
可选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建立物联网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可在上述S405之前执行。
示例性地,若第一终端设备请求通过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物联网,且第二终端设备未连接物联网,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根据第二授权信息建立物联网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可适用于网络侧并行处理第二终端设备与物联网连接的建立以及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物联网这两个事件的场景。
基于图4a所示的方法,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物联网的标识,并发给数据管理网元,数据管理网元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获得第一授权信息并发给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第一授权信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被授权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第一授权信息并建立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第二终端设备为物联网的物联网管理节点。如此,可以创建物联网,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接入物联网。
示例性地,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4b所示的方法以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二终端设备向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物联网的标识为例对上述图4a所示的方法进行阐述。
如图4b所示,该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401a,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五请求消息。相应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五请求消息。
可选地,第五请求消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该第五请求消息请求通过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物联网。
可选地,第五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末端设备的标识。
一些实施例中,第五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与第五请求消息中包含的终端标识所标识的终端设备对应的角色信息、与第五请求消息中包含的终端标识所标识的终端设备对应的能力信息、与第五请求消息中包含的终端标识所标识的终端设备对应的有效时长信息。第五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第一能力指示信息、第一角色请求信息、第一有效时长信息、第三能力指示信息、第三角色请求信息、和第三有效时长信息。
示例性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连接(例如PC5连接),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一终端设备的相关信息,还可发送其连接的末端设备的标识以及末端设备的相关信息,请求将末端设备通过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物联网。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一能力指示信息、第一角色请求信息、第一有效时长信息、末端设备的标识、第三能力指示信息、第三角色请求信息、和第三有效时长信息等的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S401中对应的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S401b,第二终端设备向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相应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请求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请求消息的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S401中对应的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如此,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或附着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例如,第一请求消息请求将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物联网。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或附着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与第一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是同一个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也可以是不同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
可选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该第一请求消息请求建立第二终端设备与物联网的关联关系。
可选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五请求消息之前,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建立第二终端设备与物联网的关联关系(例如对应下述图5所示的方法),例如图5所示的方法在上述S401a之前执行。
可选地,若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五请求消息,请求通过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物联网,且第二终端设备未连接物联网,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的第五请求消息可触发第二终端设备向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请求建立第二终端设备与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关联关系。
示例性地,网络侧可以并行处理第二终端设备与物联网连接的建立以及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物联网这两个事件。例如,上述S401b中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下述S402a中第二请求消息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下述S403a中数据管理设备获取第二授权信息,下述S404a中第一响应消息包括与第二终端设备相关的信息(例如第二授权信息),下述S405a中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建立物联网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
或者,示例性地,网络侧可以先处理第二终端设备与物联网连接的建立这一事件,再处理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物联网这一事件。例如,第一终端设备执行上述S401a后,触发执行下述图5所示的方法(建立第二终端设备与物联网连接),然后再执行S401b-S405a,S401b-S405a中不包括与第二终端设备与物联网连接的建立相关的实现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第二终端设备与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之间可以通过接入网设备交互,例如,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的内容,接入网设备向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转发上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的内容。
一些实施例中,在S401a之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注册到核心网。
示例性地,第一终端设备向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注册请求,注册请求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向数据管理网元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和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标识,数据管理网元存储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和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标识,数据管理网元向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反馈注册响应,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注册响应。
可选地,第一终端设备注册到核心网的过程中,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还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分配临时标识。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为第一终端设备的临时标识,在S401b之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临时标识获取第一终端设备的永久标识。
示例性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临时标识查找第一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从第一终端设备的上下文获取第一终端设备的永久标识。
可选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中存储第一终端设备的上下文,或者,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从服务第一终端设备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中获取第一终端设备的上下文。
示例性地,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临时标识获得服务第一终端设备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标识,若服务第一终端设备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标识为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自身的标识,则从自身获取第一终端设备的上下文;若服务第一终端设备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标识与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自身的标识不同,则服务第一终端设备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标识查找服务第一终端设备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从服务第一终端设备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中获取第一终端设备的上下文。
可选地,若服务第一终端设备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为第一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向第一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请求第一终端设备的上下文,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来自第一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第一终端设备的上下文。
类似地,第一请求消息中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可以为第二终端设备的临时标识或永久标识,若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为第二终端设备的临时标识,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根据第二终端设备的临时标识获取第二终端设备的永久标识。
示例性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根据第二终端设备的临时标识查找第二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从第二终端设备的上下文获取第二终端设备的永久标识。
S402a,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向数据管理网元发送第二请求消息。相应地,数据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第二请求消息。
示例性地,第二请求消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物联网的标识。
可选地,若第一请求消息还包括末端设备的标识,第二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末端设备的标识。
可选地,若第一请求消息还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二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
可选地,若第一终端设备请求通过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物联网,且第二终端设备未连接物联网,则第二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该第二请求消息请求建立第二终端设备与物联网的连接。可适用于网络侧并行处理第二终端设备与物联网连接的建立以及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物联网这两个事件的场景。
可选地,第二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与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终端标识所标识的终端设备对应的角色信息、与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终端标识所标识的终端设备对应的能力信息、与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终端标识所标识的终端设备对应的有效时长信息。
关于第二请求消息、以及S402a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S402,此处不再赘述。
S403a,数据管理网元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获得第一授权信息。
关于第一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第一授权信息以及S403a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S403,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二请求消息包括末端设备的标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数据管理网元根据末端设备的签约信息获得第三授权信息。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S403中对应的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二请求消息还包括末端设备的标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数据管理网元根据第二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获得第二授权信息。
可选地,若数据管理网元从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的第二请求消息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请求建立第二终端设备与物联网的连接,则数据管理网元根据第二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获得第二授权信息。可适用于网络侧并行处理第二终端设备与物联网连接的建立以及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物联网这两个事件的场景。
S404a,数据管理网元向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一响应消息。相应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数据管理网元的第一响应消息。
示例性地,第一响应消息可以包括第一授权信息。
可选地,第一响应消息还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第二授权信息、第三授权信息、和物联网的信息。
或者,示例性地,第一响应消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还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第二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末端设备的签约信息、和物联网的信息。
关于第一授权信息、第二授权信息、第三授权信息、物联网的信息、第一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第一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第二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末端设备的签约信息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S404中对应的阐述,此处不再赘述。S404a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S404,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若数据管理网元从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的第二请求消息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请求建立第二终端设备与物联网的连接,则数据管理网元向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的第一响应消息包括与第二终端设备相关的信息,例如第二授权信息、或第二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可适用于网络侧并行处理第二终端设备与物联网连接的建立以及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物联网这两个事件的场景。
S405a,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建立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
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建立末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S405中对应的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建立物联网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S405中对应的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若从数据管理网元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中包括第二授权信息,则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第二授权信息建立物联网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可适用于网络侧并行处理第二终端设备与物联网连接的建立以及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物联网这两个事件的场景。
需要说明的是,S405a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S405,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S406a和S408a,或者,S407a和S408a。以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为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第一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为第一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为例。
S406a,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向第一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二关联消息。相应地,第一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第二关联消息。
可选地,第二关联消息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物联网的标识中的一项或多项、以及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
例如,第二关联消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或者,第二关联消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物联网的标识,或者,第二关联消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物联网的标识。
可选地,第二关联消息可用于指示建立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
示例性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获得第一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
示例性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判断第一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与自身是否相同,若不相同,则指示第一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建立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若相同,则不执行S406a和S408a。
S407a,数据管理网元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向第一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四关联消息。相应地,第一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数据管理网元的第四关联消息。
可选地,第四关联消息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物联网的标识中的一项或多项、以及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
例如,第四关联消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或者,第四关联消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物联网的标识,或者,第四关联消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物联网的标识。
可选地,第四关联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二授权信息。
一些实施例中,数据管理网元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获得第一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确定第一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与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是否相同,若不相同,则向第一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四关联消息,若相同,则不执行S407a和S408a。
也就是说,可以由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或数据管理网元指示第一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建立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限定上述S406a的执行顺序,例如上述S406a可以在上述S405a之后执行,或者上述S406a可以在S404a之后执行。本申请不限定上述S407a的执行顺序,例如上述S407a可以在上述S403a之后执行。
S408a,第一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建立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
可选地,第一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物联网的标识中的一项或多项、以及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建立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
例如,第一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获取第一终端设备的上下文,第一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将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和/或物联网的标识存储在第一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中。
可选地,第一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在第一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中,根据第二授权信息将第二终端设备标记为物联网管理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S409a,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六响应消息。相应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第六响应消息。
可选地,第六响应消息可以包括第一授权信息。
可选地,第六响应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二授权信息、第三授权信息和/或参数配置信息。
示例性地,第一请求消息还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第六响应消息还包括第二授权信息,第二授权信息指示第二终端设备被授权作为物联网管理节点。
可选地,若从数据管理网元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中包括第二授权信息,则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六响应消息包括第二授权信息。可适用于网络侧并行处理第二终端设备与物联网连接的建立以及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物联网这两个事件的场景。
可选地,参数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物联网的标识、物联网的类型、物联网的接入方式、和物联网的第二有效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物联网的信息,物联网的参数配置信息可以是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物联网的信息确定的,物联网的参数配置信息可以是物联网的信息。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下述S505中对应的阐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限定上述S409a的执行顺序,例如,S409a可以在上述S404a或S405a之后执行,不限定S409a与S406a之间的先后顺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S410a,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五响应消息。相应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第五响应消息。
可选地,第五响应消息可以包括第一授权信息。
可选地,第五响应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三授权信息和/或参数配置信息。
可选地,参数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物联网的标识、物联网的类型、物联网的接入方式、和物联网的第二有效时长。
例如,发给第二终端设备的参数配置信息与发给第二终端设备的参数配置信息课可以相同。
可选地,数据管理网元根据物联网的第一有效时长和第一时长信息确定第一终端设备接入物联网的有效时长。
例如,将第一有效时长和第一有效时长信息指示的时长中较大或较小的时长作为物联网的第二有效时长,仅为示例。
如此,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接入物联网,还可以根据参数配置信息管理物联网,例如根据第二有效时长确定与物联网断开连接的时间。
基于图4b所示的方法,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二终端设备向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物联网的标识,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物联网的标识,并发给数据管理网元,数据管理网元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获得第一授权信息并发给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第一授权信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被授权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第一授权信息并建立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第二终端设备为物联网的物联网管理节点。如此,可以创建物联网,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通过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物联网。
示例性地,图4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4c所示的方法以第一终端设备直接向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物联网的标识为例对上述图4a所示的方法进行阐述。
如图4c所示,该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401c,第一终端设备向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相应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请求消息。
可选地,第一请求消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物联网的标识。
可选地,第一请求消息可以是注册请求消息、接入请求消息、上行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NAS)传输消息、或会话建立请求消息等,本申请对此不限定。
例如,第一请求消息可请求通过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接入物联网,或第一请求消息可请求直接接入物联网。
可选地,第一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末端设备的标识。
可选地,第一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与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终端标识所标识的终端设备对应的角色信息、与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终端标识所标识的终端设备对应的能力信息、与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终端标识所标识的终端设备对应的有效时长信息。
例如,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的情况下,第一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一能力指示信息、第一角色请求信息、和第一有效时长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例如,第一请求消息包括末端设备的标识的情况下,第一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三能力指示信息、第三角色请求信息、和第三有效时长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一能力指示信息、第一角色请求信息、第一有效时长信息、末端设备的标识、第三能力指示信息、第三角色请求信息、和第三有效时长信息等的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S401中对应的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设备与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之间可以通过接入网设备交互,例如,第一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的内容,接入网设备向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转发上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的内容。
一些实施例中,在S401c之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S401d,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物联网的标识。
可选地,上S401d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物联网的标识。相应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物联网的标识。
示例性地,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发送广播消息,该广播消息包括物联网的标识,还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和/或物联网的参数配置信息等。
示例性地,末端设备可以接收该广播消息,获取物联网的标识。
或者,可选地,上述S401d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从自身存储的用户配置信息获得物联网的标识。用户配置信息中的物联网的标识可以是人工配置的。
可选地,在S401d之前,可以建立第二终端设备与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关联关系,第二终端设备获得物联网的标识,例如图5所示的方法在上述S401c之前执行。第二终端设备与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关联关系建立详见下述图5所示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在S401c之前、或者在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物联网的标识之前,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注册到核心网,可参照上述S401a中对应的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一些实施例中,若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为第一终端设备的临时标识,在S401c之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临时标识获取第一终端设备的永久标识,具体可参照上述S401b中对应的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S402b,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向数据管理网元发送第二请求消息。相应地,数据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第二请求消息。
示例性地,第二请求消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物联网的标识。
可选地,若第一请求消息还包括末端设备的标识,第二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末端设备的标识。
可选地,第二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与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终端标识所标识的终端设备对应的角色信息、与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终端标识所标识的终端设备对应的能力信息、与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终端标识所标识的终端设备对应的有效时长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第二请求消息以及S402b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S402,此处不再赘述。
S403b,数据管理网元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获得第一授权信息。
关于第一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第一授权信息以及S403a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S403,此处不再赘述。
S404b,数据管理网元向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一响应消息。相应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数据管理网元的第一响应消息。
示例性地,第一响应消息可以包括第一授权信息。
可选地,第一响应消息还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第三授权信息、物联网的信息、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标识、和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
或者,示例性地,第一响应消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还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第二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末端设备的签约信息、物联网的信息、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标识、和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响应消息、S404b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S404,此处不再赘述。
S405b,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建立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
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建立末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S405中对应的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S405b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S405,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S406b和S408b,或者,S407b和S408b。以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为第一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为第二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为例。
S406b,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物联网的标识、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标识或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向第二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一关联消息。相应地,第二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第一关联消息。
可选地,第一关联消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
可选地,第一关联消息可以还包括末端设备的标识。
可选地,第一关联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一授权信息和/或第三授权信息。
例如,若第一关联消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则第一关联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一授权信息。
例如,若第一关联消息包括末端设备的标识,则第一关联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三授权信息。
可选地,第一关联消息可用于指示建立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和/或指示建立末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
示例性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物联网的标识或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从第二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中获得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
一些实施例中,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确定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与自身是否相同,若不相同,则向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一关联消息,若相同,则不执行S406b和S408b。
S407b,数据管理网元根据物联网的标识,向第二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三关联消息。相应地,第二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第一关联消息。
可选地,第三关联消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
可选地,第三关联消息可以还包括末端设备的标识。
可选地,第三关联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一授权信息和/或第三授权信息。
例如,若第三关联消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则第三关联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一授权信息。
例如,若第三关联消息包括末端设备的标识,则第三关联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三授权信息。
一些实施例中,数据管理网元根据物联网的标识获得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确定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与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是否相同,若不相同,则向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三关联消息,若相同,则不执行S407b和S408b。
可选地,数据管理网元根据物联网的标识、和物联网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对应关系获得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并根据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获得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
也就是说,可以由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或数据管理网元指示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建立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限定上述S406b的执行顺序,例如上述S406b可以在上述S405b之后执行,或者上述S406b可以在S404b之后执行。本申请不限定上述S407b的执行顺序,例如上述S407b可以在上述S403b之后执行。
S408b,第二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建立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
可选地,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建立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
例如,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将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存储在第二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中。
可选地,第二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在第二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中,根据第一授权信息将第一终端设备标记为物联网网关节点。
可选地,第二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建立末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
例如,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将末端设备的标识存储在第二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中。
可选地,第二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在第二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中,根据第三授权信息将末端设备标记为物联网网关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S409b,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四响应消息。相应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第四响应消息。
可选地,第四响应消息可以包括第一授权信息。
可选地,第四响应消息可以包括第三授权信息和/或参数配置信息。
示例性地,第一响应消息包括末端设备的标识,则第四响应消息包括第三授权信息。
可选地,参数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物联网的标识、物联网的类型、物联网的接入方式、和物联网的第二有效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物联网的信息,物联网的参数配置信息可以是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物联网的信息确定的,物联网的参数配置信息可以是物联网的信息。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下述S505中对应的阐述。
如此,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接入物联网,还可以根据参数配置信息管理物联网,例如根据第二有效时长确定与物联网断开连接的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限定上述S409b的执行顺序,例如,S409b可以在上述S404b或S405b之后执行,不限定S409b与S406b之间的先后顺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S410b,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相应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
可选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还可以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如下一项或多项:末端设备的标识、第一授权信息、和第三授权信息。相应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如下一项或多项:末端设备的标识、第一授权信息、和第三授权信息。
示例性地,第二终端设备可以记录收到的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等。
如此,第二终端设备后续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消息时,可以指示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和/或末端设备的标识为目标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限定S409b与S410b之间的先后顺序。
基于图4c所示的方法,第一终端设备向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物联网的标识,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物联网的标识,并发给数据管理网元,数据管理网元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获得第一授权信息并发给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第一授权信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被授权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第一授权信息并建立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第二终端设备为物联网的物联网管理节点。如此,可以创建物联网,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直接接入物联网。
示例性地,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5对建立物联网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进行阐述,图5所示的方法可在上述图4a所示的方法、图4b所示的方法、和图4c所示的方法之前执行,或者,图5所示的方法(S502-S506)可在图4b所示的S401b与S402a之间执行,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的第五请求消息(对应上述S401b)触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三请求消息,从而触发建立物联网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
如图5所示,该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501,第二终端设备向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三请求消息。相应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三请求消息。
示例性地,第三请求消息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
可选地,第三请求消息可以是注册请求消息、接入请求消息、上行非接入层传输消息、或会话建立请求消息等,本申请对此不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与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角色信息、与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角色信息、和与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有效时长信息。
例如,第三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第二能力指示信息、第二角色请求信息、和第二有效时长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能力指示信息、第二角色请求信息、和第二有效时长信息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S401中对应的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第二终端设备与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之间可通过接入网设备进行交互,本申请实施例不具体阐述。
S502,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向数据管理网元发送第四请求消息。相应地,数据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第四请求消息。
示例性地,第四请求消息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
示例性地,第四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标识、第二能力指示信息、第二角色请求信息、和第二有效时长信息。
可选地,假设第三请求消息不包括第二角色请求信息,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根据第二能力指示信息(假设第三请求消息包括第二能力指示信息)获得第二角色请求信息,或者,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也可以不获取第二角色请求信息,或者,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直接为第二终端设备分配角色(例如根据网络需求,如还没有物联网管理节点,将第二终端设备作为物联网管理节点),获得第二角色请求信息。
也就是说,第二角色请求信息可以来自于第二终端设备或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
例如,第二能力指示信息指示第二终端设备具有作为物联网管理节点的能力,则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第二能力指示信息确定第二角色请求信息,该第二角色请求信息用于请求将第二终端设备作为物联网管理节点。
可选地,数据管理网元可以存储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标识,例如建立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
S503,数据管理网元根据第二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获得第二授权信息。
示例性地,第二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可以是数据管理网元根据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获取的。
关于S503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S403中对应的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S504,数据管理网元向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二响应消息。相应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数据管理网元的第二响应消息。
示例性地,第二响应消息可以包括第二授权信息和物联网的信息。
或者,示例性地,第二响应消息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
也就是说,数据管理网元可以通知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第二授权信息,或者向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二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由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第二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获得第二授权信息,对应地,S503可以为可选的步骤。
可选地,物联网的信息是数据管理网元根据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获取的。例如,第二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可以包括物联网的信息,如此,数据管理网元可以根据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获取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物联网的相关信息。
可选地,物联网的信息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物联网的类型、物联网的接入方式、物联网的第一有效时长和允许标识信息。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S404中对应的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S505,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建立物联网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
示例性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第二授权信息和物联网的信息,建立物联网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物联网的信息确定物联网的参数配置信息。
可选地,参数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物联网的标识、物联网的类型、物联网的接入方式、和物联网的第二有效时长。
示例性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为物联网分配标识,获得物联网的标识。
可选地,物联网的标识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和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或称为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标识中的至少一个、以及物联网的名称。
示例性地,物联网的第二有效时长可以是物联网的信息中的第一有效时长。例如,若物联网的信息包括物联网的第一有效时长,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直接将第一有效时长作为物联网的有效时长。
示例性地,物联网的第二有效时长可以是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第二有效时长信息确定的。例如,若第三请求消息包括第二有效时长信息,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可将第二有效时长信息指示的时长作为物联网的有效时长。
示例性地,物联网的第二有效时长可以是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第一有效时长和第二有效时长信息确定的。例如,将第一有效时长和第二有效时长信息指示的时长中较大或较小的时长作为物联网的第二有效时长,仅为示例。
示例性地,物联网的第二有效时长可以是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直接分配的。可适用于物联网的信息不包括物联网的第一有效时长的情况。
可选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可将物联网的标识存储在第二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中,建立物联网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和/或,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可将参数配置信息和第二授权信息存储在第二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中,建立物联网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
S506,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三响应消息。相应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第三响应消息。
可选地,第三响应消息可以包括第二授权信息。
可选地,第三响应消息还可以包括参数配置信息。
如此,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三响应消息后,可作为物联网网元节点与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建立连接,交互信令,还可以根据参数配置信息与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建立连接。
基于图5所示的通信方法,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并发给数据管理网元,数据管理网元根据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获取第二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根据第二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获得授权第二终端设备作为物联网管理节点(第二授权信息),将第二授权信息通过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给第二终端设备,如此第二终端设备可作为物联网网元节点与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建立连接。
本申请中,除特殊说明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可以互相参考。在本申请中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实施方式/实施方法/实现方法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实施方式/实施方法/实现方法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实施方式/实施方法/实现方法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实施方式、实施方法、或实现方法。以下所述的本申请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以上结合图1-图5详细说明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以下结合图6-图7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
图6为可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通信装置600可以是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或数据管理网元,也可以是应用于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或数据管理网元中的芯片或者其他具有相应功能的部件。如图6所示,通信装置600可以包括处理器601。可选地,通信装置6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602和收发器603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中,处理器601可以与存储器602和收发器603中的一个或多个耦合,如可以通过通信总线连接,处理器601也可以单独使用。
下面结合图6对通信装置600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处理器601是通信装置600的控制中心,可以是一个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处理器601是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其中,处理器601可以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602内的软件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602内的数据,执行通信装置600的各种功能。
在具体的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6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6中所示的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通信装置600也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6中所示的处理器601和处理器604。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处理器(single-CPU),也可以是一个多核处理器(multi-CPU)。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通信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可选地,存储器60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通信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通信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通信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602可以和处理器601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存在,并通过通信装置600的输入/输出端口(图6中未示出)与处理器601耦合,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示例性地,输入端口可用于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由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或数据管理网元执行的一项或多项接收功能,输出端口可用于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由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或数据管理网元执行的一项或多项发送功能。
其中,存储器602可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软件程序,并由处理器601来控制执行。上述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收发器603,用于与其他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例如,通信装置600为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时,收发器603可以用于与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或数据管理网元。又例如,通信装置600为第一终端设备时,收发器603可以用于与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和/或第二终端设备等通信。又例如,通信装置600为第二终端设备时,收发器603可以用于与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和/或第一终端设备等通信。又例如,通信装置600为数据管理网元时,收发器603可以用于与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通信。
此外,收发器603可以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图6中未单独示出)。其中,接收器用于实现接收功能,发送器用于实现发送功能。收发器603可以和处理器601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存在,并通过通信装置600的输入/输出端口(图6中未示出)与处理器601耦合,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6中示出的通信装置6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该通信装置的限定,实际的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其中,上述图4a-图5中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或数据管理网元的动作可以由图6所示的通信装置600中的处理器601调用存储器60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分别指令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或数据管理网元执行,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当通信装置为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或数据管理网元时,通信装置600可分别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或数据管理网元所涉及的任一种或多种可能的设计方式。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图7仅示出了该通信装置的主要部件。
该通信装置700可以包括发送模块701、和接收模块702,还可以包括处理模块703。
例如,该通信装置700是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时,通信装置700可以包括发送模块701、处理模块703、和接收模块702。
例如,该通信装置700是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设备时,通信装置700可以包括发送模块701和接收模块702,还可以包括处理模块703。
例如,该通信装置700是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二终端设备时,通信装置700可以包括发送模块701和接收模块702,还可以包括处理模块703。
例如,该通信装置700是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数据管理网元时,通信装置700可以包括发送模块701、处理模块703、和接收模块702。
该通信装置700可以是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或数据管理网元。发送模块701,也可以称为发送单元,用以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由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或数据管理网元执行的任一项或多项发送功能。接收模块702,也可以称为接收单元,用以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由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或数据管理网元执行的任一项或多项接收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发送模块701和接收模块702可以分开设置,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模块中,即收发模块。本申请对于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具体限定。该收发模块可以由收发电路、收发机、收发器或者通信接口构成。
可选地,通信装置700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图7中未示出),该存储模块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处理模块703执行该程序或指令时,使得通信装置700可以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处理模块703,可以用于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由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或数据管理网元任一项或多项执行的一项或多项处理功能。该处理模块703可以为处理器。
在本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700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模块”可以指特定ASIC,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逻辑电路,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在一个简单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该通信装置700可以采用图6所示的通信装置600的形式。
比如,图6所示的通信装置600中的处理器601可以通过调用存储器602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通信方法被执行。
具体地,图7中的处理模块703和存储模块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6中所示的通信装置600中的收发器603来实现。图7中的处理模块703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6所示的通信装置600中的处理器601调用存储器602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700可执行上述通信方法,因此其所能获得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图7所示出的通信装置700可适用于图1所示出的系统中,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所述的通信方法中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功能。
其中,接收模块702,用于接收第一请求消息。发送模块701,用于向数据管理网元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接收模块702,还用于接收来自数据管理网元的第一响应消息。处理模块703,用于建立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其中,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物联网的标识,第二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物联网的标识,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授权信息,第一授权信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被授权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第二终端设备为物联网的物联网管理节点。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通信装置700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图4a-图5所示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图7所示出的通信装置700可适用于图1所示出的系统中,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所述的通信方法中第一终端设备的功能。
其中,发送模块701,用于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接收模块702,用于接收第四响应消息。其中,第一请求消息包括通信装置的标识,第四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授权信息,第一授权信息指示通信装置被授权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通信装置700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图4a-图5所示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图7所示出的通信装置700可适用于图1所示出的系统中,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所述的通信方法中第二终端设备的功能。
其中,发送模块701,用于向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接收模块702,用于接收来自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第四响应消息。其中,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物联网的标识。第四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授权信息,第一授权信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被授权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通信装置700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图4a-图5所示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图7所示出的通信装置700可适用于图1所示出的系统中,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所述的通信方法中数据管理网元的功能。
其中,接收模块702,用于接收来自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第二请求消息。处理模块703,用于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签约信息,获得第一授权信息。发送模块701,用于向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一响应消息。其中,第二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物联网的标识。签约信息是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获取的,签约信息指示允许第一终端设备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第一授权信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被授权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授权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通信装置700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图4a-图5所示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第一终端设备、和数据管理网元。该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
其中,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动作,第一终端设备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的动作,数据管理网元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数据管理网元的动作,第二终端设备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设备的动作,具体执行方法和过程可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逻辑电路和输入/输出端口。其中,逻辑电路可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所涉及的处理功能,输入/输出端口可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所涉及的收发功能。
示例性地,输入端口可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所涉及的接收功能,输出端口可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所涉及的发送功能。
示例性的,通信装置600中的处理器可用于进行,例如但不限于,基带相关处理,通信装置600中的收发器可用于进行,例如但不限于,射频收发。上述器件可以分别设置在彼此独立的芯片上,也可以至少部分的或者全部的设置在同一块芯片上。例如,处理器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模拟基带处理器和数字基带处理器。其中,模拟基带处理器可以与收发器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数字基带处理器可以设置在独立的芯片上。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在同一块芯片上集成的器件越来越多,例如,数字基带处理器可以与多种应用处理器(例如但不限于图形处理器,多媒体处理器等)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之上。这样的芯片可以称为系统芯片(system on chip)。将各个器件独立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还是整合设置在一个或者多个芯片上,往往取决于产品设计的具体需要。本发明实施例对上述器件的具体实现形式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所涉及功能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被执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被执行。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如电路)、固件或其他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加载或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为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合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半导体介质可以是固态硬盘。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但也可能表示的是一种“和/或”的关系,具体可参考前后文进行理解。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1)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第一请求消息;其中,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物联网的标识;
所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向数据管理网元发送第二请求消息;其中,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和所述物联网的标识;
所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所述数据管理网元的第一响应消息;其中,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授权信息,所述第一授权信息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被授权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
所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建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其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所述物联网的物联网管理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二请求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响应消息还包括第二授权信息,所述第二授权信息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被授权作为所述物联网管理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建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包括:
所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物联网的标识、和所述物联网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建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所述物联网的标识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获取所述物联网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响应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其中,所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建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所述物联网的标识、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标识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一关联消息;其中,所述第一关联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关联消息用于指示建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建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二关联消息;其中,所述第二关联消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和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二关联消息用于指示建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第一请求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三请求消息;其中,所述第三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
所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向所述数据管理网元发送第四请求消息;其中,所述第四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
所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所述数据管理网元的第二响应消息;其中,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包括第二授权信息和所述物联网的信息,所述第二授权信息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被授权作为所述物联网管理节点;
所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建立所述物联网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被包括在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上下文。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建立所述物联网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三响应消息;其中,所述第三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第二授权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响应消息还包括:参数配置信息,参数配置信息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所述物联网的标识、所述物联网的类型、所述物联网的接入方式、和所述物联网的第二有效时长,所述参数配置信息是根据所述物联网的信息确定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建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四响应消息;其中,所述第四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授权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还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终端标识所标识的终端设备对应的角色信息、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终端标识所标识的终端设备对应的能力信息、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终端标识所标识的终端设备对应的有效时长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包含的终端标识所标识的终端设备对应的角色信息。
1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单元或模块。
1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其中,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物联网的标识;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第四响应消息;其中,所述第四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授权信息,所述第一授权信息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被授权作为物联网网关节点。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还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四响应消息还包括第二授权信息,所述第二授权信息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被授权作为物联网管理节点。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五响应消息;其中,所述第五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授权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5-18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三请求消息;其中,所述第三请求消息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接入或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第三响应消息;其中,所述第三响应消息包括第二授权信息,所述第二授权信息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被授权作为所述物联网管理节点。
2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2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被执行。
CN202210945243.7A 2022-08-08 2022-08-08 通信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75800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45243.7A CN117580043A (zh) 2022-08-08 2022-08-08 通信方法及装置
PCT/CN2023/101469 WO2024032157A1 (zh) 2022-08-08 2023-06-20 通信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45243.7A CN117580043A (zh) 2022-08-08 2022-08-08 通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80043A true CN117580043A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50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45243.7A Pending CN117580043A (zh) 2022-08-08 2022-08-08 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80043A (zh)
WO (1) WO202403215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368341A1 (en) * 2020-08-10 2021-11-25 Ching-Yu LIAO Secure access for 5g iot devices and servi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32157A1 (zh) 2024-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41212B2 (ja) 仮想化されたモバイルコアネットワークへの接続
WO2021136211A1 (zh) 授权结果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AU2019383599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obtaining capability information of terminal
WO2022033558A1 (zh) 一种中继管理方法及通信装置
US20230354463A1 (en) State Transition of Wireless Device
US20220052955A1 (en) Communications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20240015630A1 (en) Routing Between Networks Based on Identifiers
US20240022952A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in Non-Public Network
CN116723507B (zh) 针对边缘网络的终端安全方法及装置
CN113518475B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20225463A1 (en) Communications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5996378A (zh) 鉴权方法及装置
CN117580043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7221884B (zh) 基站系统信息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6528234B (zh) 一种虚拟机的安全可信验证方法及装置
CN115499470B (zh) 一种智能电表数据的存储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6887009B (zh) 基于5g网络的端云一体视频结构化方法及系统
CN117439819B (zh) 一种pdu机柜安全监控方法
US20240154883A1 (en) Sixth generation (6g)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functions
WO2023197737A1 (zh) 报文发送方法、pin管理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WO2024012230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7956544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6980218A (zh) 一种楼宇设备的生命周期管控SaaS系统及方法
CN116996985A (zh) 一种基于边缘网络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7336167A (zh) 一种物联网设备的配网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