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03660A - 透镜驱动装置和摄像机组件 - Google Patents

透镜驱动装置和摄像机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03660A
CN104603660A CN201380045558.5A CN201380045558A CN104603660A CN 104603660 A CN104603660 A CN 104603660A CN 201380045558 A CN201380045558 A CN 201380045558A CN 104603660 A CN104603660 A CN 1046036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lens holder
pedestal
imaging
dri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555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冈井久晃
横田浩
安河内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6036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036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9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for automatic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a remote control mechanis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 G03B3/10Power-operated focus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1/00Propulsion systems in which a rigid body is moved along a path due to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a magnetic field travelling along the path
    • H02K41/02Linear motors; Sectional motors
    • H02K41/035DC motors; 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2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4Lorentz force motors, e.g. voice coil motors
    • H02K41/0356Lorentz force motors, e.g. voice coil motors moving along a straight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G03B2205/0069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using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e.g. voice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能够以低成本来更高精度地决定摄像透镜的相对于摄像元件的位置。在透镜保持部件(1)设置有保持部件锥形面(12),在基座(3)设置有保持部件锥形卡合面(31),在透镜保持部件(1)由基座(3)支承时,保持部件锥形面(12)与保持部件锥形卡合面(31)卡合。

Description

透镜驱动装置和摄像机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实现自动聚焦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和具备该透镜驱动装置、具有自动聚焦功能的摄像机组件。
背景技术
现在,便携电话机等便携终端多装载有具备能够实现自动聚焦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所谓的致动器)的、小型的摄像机组件,具有摄像功能。
在现有的摄像机组件中,主要按以下的要领进行无限远的初始聚焦位置调整(即,无限远的聚焦位置的搜索)。
首先,在基板上安装摄像元件、摄像元件罩、透镜驱动装置等。接着,将保持有摄像透镜的透镜筒从透镜驱动装置的上表面组装到透镜保持部件。之后,使摄像元件动作,通过摄像透镜和摄像元件对适当的图像进行摄像,并且调整透镜筒的高度,使得摄像透镜位于使得该图像看起来最鲜明的(聚焦)位置。
另外,透镜筒的高度的调整例如按以下的要领进行。
在透镜筒的外壁侧面和透镜保持部件的内壁侧面分别设置相互卡合的螺纹牙。而且,通过将透镜筒的螺纹牙拧入透镜保持部件的螺纹牙,将透镜筒组装到透镜保持部件。在进行该拧入时,能够根据透镜筒的螺纹牙的拧入量调整透镜筒(进而摄像透镜)的相对于摄像元件的高度。
另一方面,已知有不如上述那样进行无限远的初始聚焦位置调整而结构性地决定摄像透镜的相对于摄像元件的高度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这样的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摄像机组件中,透镜筒的腿的底部与传感器罩的上表面或构成透镜驱动装置的底部的基座(包括与传感器罩一体地形成的部件)的上表面抵接。由此,能够通过摄像机组件的结构决定与无限远的初始聚焦位置对应的摄像透镜的位置。
而且,已知有如下技术:在具备音圈电动机(以下,称为“VCM”)类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像机组件中,为了实现小型化,不使用透镜筒而将摄像透镜保持在透镜保持部件的内壁。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这样的技术。根据专利文献2中的摄像装置,能够实现与已有的透镜筒的厚度相应的、摄像装置的小型化。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摄像装置,按以下的要领进行无限远的初始聚焦位置调整。
首先,通过管芯焊接和引线接合法将图像传感器安装在基板上,在该处安装下部筒后,在下部筒的上表面组装透镜驱动装置。在该组装工序中,将嵌合有多个透镜而构成的摄像透镜配置在IR(红外线)截止滤光片上,通过摄像透镜将检查光聚光于图像传感器的受光面。测定此时的图像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根据测定结果调整图像传感器与摄像透镜的间隔,使得焦点恰当。这样进行无限远的初始聚焦位置调整。调整后,以维持通过调整决定的图像传感器与摄像透镜的间隔的状态,将摄像透镜嵌入到透镜保持部件,通过粘接剂进行固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0-134409号公报(2010年6月17日公开)”
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7-121849号公报(2007年5月17日公开)”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摄像机组件的性能除了依赖于部件(摄像透镜和摄像元件等)单体的性能以外,还依赖于部件的尺寸偏差和组装的精度等。因此,对于摄像机组件的组装工序,要求高的精度。另外,关于组装的精度,优选摄像透镜的光轴与摄像元件的受光面的中心的位置偏移小,此外优选摄像透镜的光轴与摄像元件的法线平行。
在本说明书中,“位置偏移”是指关于与被收容在透镜保持部件中的摄像透镜的光轴垂直的方向上的位置偏移。
同样,在本说明书中“中心”是指构成关于与被收容在透镜保持部件的摄像透镜的光轴垂直的方向上的中心的部分,在面的情况下该“中心”为点,在立体的情况下该“中心”为线。例如在该光轴的方向上延伸的圆筒的部件的情况下,该“中心”为轴(轴心)。而且,在中空的部件的情况下,存在相当于该“中心”的位置为空间的情况。
此处,“摄像元件的法线”在令摄像元件的受光面为几何学的面时相当于其法线,优选通过受光面的中心。此外,“摄像透镜的光轴与摄像元件的法线的角度偏移”是指摄像透镜的光轴与摄像元件的受光面所形成的角度不是所期望(即,90°)的状态,等于摄像透镜中的倾斜的偏移。
另外,摄像透镜的光轴与摄像元件的受光面的中心的位置偏移量由摄像元件的受光面的中心与传感器罩的中心的位置偏移量、传感器罩的中心与透镜驱动装置的基座的中心的位置偏移量、基座的中心与透镜保持部件的中心的位置偏移量、和透镜保持部件的中心与摄像透镜的中心的位置偏移量的总和来表示。
此外,摄像透镜的光轴与摄像元件的法线的角度偏移量(前倾)是组装摄像元件、基板、传感器罩、基座、透镜保持部件和摄像透镜时的角度偏移量,能够解释为摄像透镜的倾斜。
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摄像机组件不具备用于决定基座的中心与透镜保持部件的中心的位置关系的结构。因此,如果基座和透镜保持部件中的部件的尺寸和/或组装的精度不够充分,则存在摄像透镜的光轴与摄像元件的受光面的中心的位置偏移量变大,不能充分发挥摄像机组件的性能的问题。
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摄像装置被认为虽然能够使图像传感器与摄像透镜的间隔为一定,但是不具备用于决定摄像透镜的光轴与摄像元件的受光面的中心的位置关系的结构。因此,只要不是所有的部件的尺寸和/或组装的精度充分,就存在摄像透镜的光轴与摄像元件的受光面的中心的位置偏移量变大,不能充分发挥摄像机组件的性能的问题。
此外,摄像透镜的光轴与摄像元件的法线的角度偏移量依赖于组装精度。因此,如果不使用高精度的组装装置,则存在角度偏移量变大(摄像透镜倾斜),不能充分发挥摄像机组件的性能的问题。
而且,在为将摄像透镜保持在透镜驱动装置的透镜保持部件的内壁的结构的情况下,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摄像装置,如上所述那样需要进行无限远的初始聚焦位置调整,该调整复杂。因此,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摄像装置的制造时,需要使用高精度的组装装置,因此产生制造成本变高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低成本来更高精度地决定摄像透镜的相对于摄像元件的位置的透镜驱动装置和具备该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像机组件。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式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第一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将摄像透镜收容于内部的透镜保持部件和构成底部且支承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的基座,该第一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透镜保持部件设置有保持部件锥形面,该保持部件锥形面为从上述基座的上表面侧向底面侧去直径变小的锥形形状,上述基座设置有与上述保持部件锥形面卡合的保持部件锥形卡合面,在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由上述基座支承时,上述保持部件锥形面与上述保持部件锥形卡合面卡合。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第二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将摄像透镜收容于内部的透镜保持部件和构成底部且支承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的基座,该第一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基座是环状的部件,上述透镜保持部件设置有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在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的底部形成,该第二突出部在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的侧面的外壁形成,在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由上述基座支承时,上述第一突出部贯通由上述基座规定的空间,上述第二突出部与上述基座的上表面抵接以抑制上述摄像透镜的倾斜。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够提供能够以低成本来更高精度地决定摄像透镜的相对于摄像元件的位置的透镜驱动装置和具备该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像机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机组件的结构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101具备透镜保持部件1、驱动部2、基座3和上部罩4。
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关于透镜驱动装置101,将上部罩4侧表述为“上(即,上部、上方等)”,将基座3侧表述为“下(即,下部、下方等)”。
透镜保持部件1为圆筒状的部件,以能够将摄像透镜50收容于内部的方式构成。透镜保持部件1的轴(透镜保持部件的中心)与摄像透镜50的光轴La一致。
透镜保持部件1的上表面(顶面)的开口11a的直径比透镜保持部件1的底面的开口11b小。其理由是为了将摄像透镜50容易地保持在透镜保持部件1的上表面的内壁,并且限制入射到摄像透镜50的光的直径(即,作为孔径光阑发挥作用)。
此外,图1所示的摄像透镜50是由多个透镜构成的透镜单元。不过,摄像透镜50也可以由一个透镜构成。
驱动部2是使透镜保持部件1在被收容于透镜保持部件1的内部的摄像透镜50的光轴La的方向上变位的部件。
具体而言,驱动部2具备驱动线圈21、永久磁铁22、上板弹簧23a和下板弹簧23b、以及磁轭24。
驱动线圈21安装在透镜保持部件1的侧面的外壁。
永久磁铁22以与驱动线圈21相对的方式设置,构成磁路。
上板弹簧23a的一端安装在透镜保持部件1的上表面的外壁,另一端安装在磁轭24的上表面。下板弹簧23b的一端安装在透镜保持部件1的侧面的外壁,另一端安装在基座3的上表面。
磁轭24是筒状的部件,构成驱动部2的侧面。磁轭24被固定在基座3上。
驱动线圈21和永久磁铁22产生电磁力。上板弹簧23a和下板弹簧23b根据该电磁力使透镜保持部件1在摄像透镜50的光轴La方向上变位。这样,在驱动部2,能够实现透镜保持部件1的变位。
基座3构成透镜驱动装置101的底部。换言之,在基座3上设置有透镜保持部件1、驱动部2和上部罩4。
此外,基座3以能够支承透镜保持部件1的方式构成。关于利用基座3实现的透镜保持部件1的支承的详细情况后述。
上部罩4设置在磁轭24的上表面,构成透镜驱动装置101的上表面。在上部罩4,为了确保入射到摄像透镜50的光的光路而设置有开口41。另外,也可以为磁轭24具有上部罩4的功能而省略上部罩4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开口41设置在磁轭24)。
透镜驱动装置101可以说是VCM型的透镜驱动装置。
此处,透镜保持部件1设置有保持部件锥形面12。保持部件锥形面12为从基座3的上表面侧向底面侧去直径变小的锥形形状。
另一方面,基座3设置有与保持部件锥形面12卡合的保持部件锥形卡合面31。具体而言,保持部件锥形卡合面31具有与作为保持部件锥形面12设置的锥形正相反(对称)的形状,可以说是与锥形的空间邻接的面。
而且,在透镜驱动装置101中,透镜保持部件1由基座3支承,此时,保持部件锥形面12与保持部件锥形卡合面31抵接,由此,保持部件锥形面12与保持部件锥形卡合面31卡合。
由此,能够将透镜保持部件1相对于基座3固定。此外,在被固定时,基座3的中心与透镜保持部件1的中心的位置关系被唯一地决定,并且透镜保持部件1的相对于基座3的倾斜也被唯一地决定。
其结果是,在使透镜驱动装置101与摄像元件(详细情况后述)等组合而构成摄像机组件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摄像透镜50的光轴La与摄像元件的受光面的中心的位置偏移量的降低。此外,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够实现摄像透镜50的光轴La与摄像元件的法线的角度偏移量的降低。因此,能够更高精度地决定摄像透镜50的相对于摄像元件的位置。
在透镜驱动装置101中,透镜保持部件1与基座3通过作为相互对称的形状的锥形部而抵接和卡合。
此外,根据图1,基座3为环状的部件。
进一步,透镜保持部件1在透镜保持部件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突出部13,在透镜保持部件1的侧面的外壁设置有第二突出部14。
而且,在透镜驱动装置101,透镜保持部件1由基座3支承,此时第一突出部13贯通由基座3构成的空间,第二突出部14与基座3的上表面抵接以抑制摄像透镜50的倾斜。
更具体而言,第一突出部13贯通作为由基座3构成的空间的基座3的中空部分。此外,第二突出部14根据与基座3的上表面抵接的面的倾斜角度来调整透镜保持部件1的倾斜,由此实现摄像透镜50的倾斜的抑制。
其结果是,在将透镜驱动装置101与摄像元件等组合而构成摄像机组件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摄像透镜50的光轴La与摄像元件的法线的角度偏移量的降低。而且,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可靠地使第一突出部13与覆盖摄像元件的传感器罩(详细情况后述)抵接,凭借该抵接,能够更可靠地进行摄像透镜50的相对于摄像元件的位置的决定。因此,能够更高精度地决定摄像透镜的相对于摄像元件的位置。
此外,透镜驱动装置101不必进行无限远的初始聚焦位置调整,就能够足够高精度地决定摄像透镜50的相对于摄像元件的位置。因此,不需要使用高精度的组装装置,能够期待摄像机组件的制造成本的降低。
另外,透镜驱动装置101虽然具有保持部件锥形面12、保持部件锥形卡合面31、第一突出部13和第二突出部14的全部,但是并不一定这样全部具有。即,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也可以为至少具备保持部件锥形面12和保持部件锥形卡合面31的结构,还可以为至少具备第一突出部13和第二突出部14的结构。
此外,为了便于图示和说明,在图1表示透镜驱动装置101的透镜保持部件1收容有摄像透镜50的结构,但是透镜驱动装置101不过是能够在透镜保持部件1收容摄像透镜50的装置。换言之,摄像透镜50并不包括在透镜驱动装置101的构成要素中。这在后述的透镜驱动装置102~104也相同。
而且,透镜驱动装置101在基座3的底面设置有凸部32。
凸部32的具体的说明后述。
[实施方式2]
图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2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102在未设置凸部32而设置有凹部33的方面与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101不同。
凹部33与凸部32同样地设置在基座3的底面。
凹部33的具体的说明后述。
关于作为透镜驱动装置的作用效果,在透镜驱动装置102中也能够获得与透镜驱动装置101相同的作用效果。
[实施方式3]
图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101和图2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102不具备透镜筒。即,透镜驱动装置101和透镜驱动装置102均为不使用透镜筒,而将摄像透镜50保持在透镜保持部件1的内壁的结构。
另一方面,图3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103具备透镜筒6。
透镜筒6为圆筒状的部件,被收容于透镜保持部件7的内部,且将摄像透镜50收容于内部。
此处,透镜保持部件7是圆筒状的部件,收容并保持用于收容摄像透镜50的透镜筒6。透镜保持部件7设置有保持部件锥形面12、第一突出部13和第二突出部14,在这方面与透镜保持部件1相同。
另外,在图3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103中,将透镜筒6与透镜保持部件7组合而成的形状与透镜保持部件1的形状大致相同,但是并不限定于此。
关于将在内部收容有摄像透镜50的透镜筒6收容于透镜保持部件7的内部的结构,也可以说是“在透镜保持部件的内部收容摄像透镜”的结构的一个例子。
透镜保持部件7的上表面的开口71a的直径与透镜保持部件7的底面的开口71b大致相同。另一方面,透镜筒6被插入为圆筒状的透镜保持部件7的中空部分。而且,透镜筒6的上表面的开口61a的直径比透镜筒6的底面的开口61b小。其理由是为了将摄像透镜50容易地保持在透镜筒6的上表面的内壁,并且限制入射到摄像透镜50的光的直径(即,作为孔径光阑发挥作用)。
此外,图3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103与透镜驱动装置101同样地在基座3的底面设置有凸部32,但是该凸部32的外形为锥形形状,在这方面与透镜驱动装置101不同。
凸部32的具体的说明后述。
关于作为透镜驱动装置的作用效果,在透镜驱动装置103也能够获得与透镜驱动装置101相同的作用效果。
[实施方式4]
图4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结构的截面图。
在透镜驱动装置的说明之前要说明图4所示的摄像透镜51为大致圆锥台的形状,换言之外形为锥形形状,在这方面与图1~图3所示的摄像透镜50不同。在图4中,将摄像透镜51的光轴表示为光轴Lb。透镜保持部件1的轴(透镜保持部件的中心)与摄像透镜51的光轴Lb一致。
图4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104在透镜保持部件1的内壁设置有与摄像透镜51的外形卡合的透镜卡合面15,在这方面与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101不同。
具体而言,透镜卡合面15具有与作为摄像透镜51的外壁设置的锥形正相反(对称)的形状,可以说是与锥形的空间相邻的面。
而且,在透镜驱动装置104,摄像透镜51的外壁通过透镜保持部件1被保持,此时,摄像透镜51的外壁与透镜卡合面15抵接,由此,摄像透镜51的外壁与透镜卡合面15卡合。
由此,能够将摄像透镜51相对于透镜保持部件1固定。此外,在被固定时,透镜保持部件1的中心与摄像透镜51的中心的位置关系被唯一地决定,并且摄像透镜51的相对于透镜保持部件1的倾斜也被唯一地决定。
其结果是,在使透镜驱动装置104与摄像元件(详细情况后述)等组合而构成摄像机组件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摄像透镜51的光轴Lb与摄像元件的受光面的中心的位置偏移量的降低。此外,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够实现摄像透镜51的光轴Lb与摄像元件的法线的角度偏移量的降低。因此,能够更高精度地决定摄像透镜51的相对于摄像元件的位置。
[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
图4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104为不具备透镜筒的结构,但是也可以为具备透镜筒的结构。即,能够将透镜驱动装置104的特征性结构应用于具备透镜筒的透镜驱动装置。
例如,能够将摄像透镜51的外形的结构进一步应用于透镜筒6的外形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透镜筒6的外形为锥形形状,在透镜保持部件7的内壁设置与透镜筒6的外形卡合的筒卡合面(未图示)。
由此,能够将透镜筒6相对于透镜保持部件7固定。此外,在被固定时,透镜保持部件7的中心与透镜筒6的中心的位置关系被唯一地决定,并且透镜筒6的相对于透镜保持部件7的倾斜也被唯一地决定。
[摄像机组件]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机组件的结构的截面图。
另外,此处,主要参照图5、对使用透镜驱动装置101(参照图1)构成摄像机组件的例子进行说明。另一方面,在使用透镜驱动装置102~104(参照图2~图4)中的任一结构构成摄像机组件的例子进行说明的情况下,每次对使用透镜驱动装置102~104的任一个进行明示。
图5所示的摄像机组件200具备透镜驱动装置101、摄像元件(传感器)112、传感器罩113、基板114、接合线115和红外线截止滤光片116。
摄像元件112是接收通过在透镜驱动装置101的透镜保持部件1的内部收容的摄像透镜50的光的元件。作为摄像元件112,能够使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元件)传感器、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膜半导体)传感器等。摄像元件112以摄像元件112的受光面的中心112c位于摄像透镜50的光轴La上的方式配置(其中,省略受光面自身的图示)。
传感器罩113是覆盖摄像元件112的部件。传感器罩113避开摄像元件112的受光面,覆盖摄像元件112。
传感器罩113具备腿部1131和腿部1132。腿部1131载置于基板114。腿部1132载置于摄像元件112的上表面(除受光面以外)。由此,摄像元件112与传感器罩113的上表面的间隔被固定为唯一的距离。
基板114是安装摄像元件112和传感器罩113的基板。接合线115是实现摄像元件112与基板114的电连接的部件。外环线截止滤光片116是具有遮断红外线的功能的滤光片,设置在摄像透镜50与摄像元件112的受光面之间。
此处,传感器罩113在基座3的与凸部32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凹部132。凹部132是与凸部32正相反(对称)的形状,在将透镜驱动装置101装载在传感器罩113时,与凸部32卡合。具体而言,凸部32被无间隙地插入到凹部132。
由此,能够正确地进行透镜驱动装置101与传感器罩113的对位。其结果是,能够在摄像机组件200实现摄像透镜50的光轴La与摄像元件112的受光面的中心112c的位置偏移量的降低。此外,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够实现摄像透镜50的光轴La与摄像元件112的法线的角度偏移量的降低。因此,能够更高精度地决定摄像透镜50的相对于摄像元件112的位置。
另外,在基座3的底部设置有凹部33的透镜驱动装置102(参照图2)的情况下,如果在传感器罩113,代替凹部132设置与凹部33正相反(对称)的形状、即在将透镜驱动装置102装载在传感器罩113时与凹部33卡合的凸部(未图示),则能够获得与上述相同的作用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具体而言,传感器罩113的凸部被无间隙地插入在凹部33。
此外,在凸部32的外形为锥形的透镜驱动装置103(参照图3)的情况下,如果在凹部132的内壁设置与凸部32的外形卡合的凸部卡合面(未图示),则能够获得与上述相同的作用效果。具体而言,外形具有锥形的凸部32被无间隙地插入到具有凸部卡合面的凹部132。由此可知,“凸部卡合面”是具有与设置在凸部32的锥形正相反(对称)的形状的面。
而且,凸部32的外形为锥形形状,在凹部132具有凸部卡合面的情况下,能够将透镜驱动装置103相对于传感器罩113固定。此外,在被固定时,传感器罩113的中心与透镜驱动装置103的中心的位置关系被唯一地决定,并且透镜驱动装置103的相对于传感器罩113的倾斜也被唯一地决定。
透镜保持部件1的第一突出部13的部分与传感器罩113的上表面抵接。此外,如果无视凸部32和凹部132的存在,则传感器罩113的上表面与基座3的底面抵接。进一步,第一突出部13本来就贯通由基座3构成的空间,其前端与基座3的底面相比位于下部。
以上,根据基座3、第一突出部13和传感器罩113的上表面的位置关系,在第一突出部13与传感器罩113的上表面抵接时,透镜保持部件1由传感器罩113以从基座3抬起的状态保持。此时,透镜保持部件1被抬起至第一突出部13的前端成为基座3的底面的高度。其中,在不具备第一突出部13的透镜保持部件,还考虑该透镜保持部件不被抬起的情况。
[总结]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将摄像透镜收容于内部的透镜保持部件;和构成底部且支承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的基座,该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透镜保持部件设置有保持部件锥形面,该保持部件锥形面为从上述基座的上表面侧向底面侧去直径变小的锥形形状,上述基座设置有与上述保持部件锥形面卡合的保持部件锥形卡合面,在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由上述基座支承时,上述保持部件锥形面与上述保持部件锥形卡合面卡合。
根据上述结构,在透镜保持部件由基座支承时,保持部件锥形面与保持部件锥形卡合面卡合。由此,能够将透镜保持部件相对于基座固定。此外,在被固定时,基座的中心与透镜保持部件的中心的位置关系被唯一地决定,并且透镜保持部件的相对于基座的倾斜也被唯一地决定。
其结果是,在使透镜驱动装置与摄像元件等组合而构成摄像机组件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摄像透镜的光轴与摄像元件的受光面的中心的位置偏移量的降低。此外,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够实现摄像透镜的光轴与摄像元件的法线的角度偏移量的降低。因此,能够更高精度地决定摄像透镜的相对于摄像元件的位置。
此外,根据上述结构,不必进行无限远的初始聚焦位置调整,就能够足够高精度地决定摄像透镜的相对于摄像元件的位置。因此,不需要使用高精度的组装装置,能够期待摄像机组件的制造成本的降低。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将摄像透镜收容于内部的透镜保持部件;和构成底部且支承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的基座,该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基座是环状的部件,上述透镜保持部件设置有:在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的底部形成的第一突出部;和在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的侧面的外壁形成的第二突出部,在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由上述基座支承时,上述第一突出部贯通由上述基座规定的空间,上述第二突出部与上述基座的上表面抵接以抑制上述摄像透镜的倾斜。
根据上述结构,在透镜保持部件由基座支承时,第二突出部与基座的上表面抵接,以抑制摄像透镜的倾斜。
其结果是,在将透镜驱动装置与摄像元件等组合而构成摄像机组件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摄像透镜的光轴与摄像元件的法线的角度偏移量的降低。而且,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可靠地使第一突出部与覆盖摄像元件的传感器罩抵接,凭借该抵接,能够更可靠地进行摄像透镜的相对于摄像元件的位置的决定。因此,能够更高精度地决定摄像透镜的相对于摄像元件的位置。
此外,根据上述结构,不必进行无限远的初始聚焦位置调整,就能够足够高精度地决定摄像透镜的相对于摄像元件的位置。因此,不需要使用高精度的组装装置,能够期待摄像机组件的制造成本的降低。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中,上述基座为环状的部件,上述透镜保持部件设置有在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的底部形成的第一突出部,在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由上述基座支承时,上述第一突出部贯通由上述基座规定的空间。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中,上述透镜保持部件设置有在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的侧面的外壁形成的第二突出部,在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由上述基座支承时,上述第二突出部与上述基座的上表面抵接以抑制上述摄像透镜的倾斜。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不具备被收容于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的内部且将上述摄像透镜收容于内部的透镜筒,上述摄像透镜的外形为锥形形状,上述透镜保持部件在内壁设置有与上述摄像透镜的外形卡合的透镜卡合面。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将摄像透镜相对于透镜保持部件固定。此外,在被固定时,透镜保持部件的中心与摄像透镜的中心的位置关系被唯一地决定,并且摄像透镜的相对于透镜保持部件的倾斜也被唯一地决定。
其结果是,在使透镜驱动装置与摄像元件等组合而构成摄像机组件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摄像透镜的光轴与摄像元件的受光面的中心的位置偏移量的降低。此外,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够实现摄像透镜的光轴与摄像元件的法线的角度偏移量的降低。因此,能够更高精度地决定摄像透镜的相对于摄像元件的位置。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具备被收容于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的内部且将上述摄像透镜收容于内部的透镜筒,上述透镜筒的外形为锥形形状,上述透镜保持部件在内壁设置有与上述透镜筒的外形卡合的筒卡合面。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将透镜筒相对于透镜保持部件固定。此外,在被固定时,透镜保持部件的中心与透镜筒的中心的位置关系被唯一地决定,并且透镜筒的相当于透镜保持部件的倾斜也被唯一地决定。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摄像机组件具备: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元件,其接收通过在上述透镜驱动装置的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的内部收容的上述摄像透镜的光;和覆盖上述摄像元件的传感器罩。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摄像机组件中,上述透镜驱动装置的上述基座搭载于上述传感器罩,上述基座在与上述传感器罩相对的面设置有凸部,上述传感器罩在与上述凸部相对的位置设置有与该凸部卡合的凹部。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摄像机组件中,上述透镜驱动装置的上述基座搭载于上述传感器罩,上述基座在与上述传感器罩相对的面设置有凹部,上述传感器罩在与上述凹部相对的位置设置有与该凹部卡合的凸部。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正确地进行透镜驱动装置与传感器罩的对位。其结果是,在摄像机组件,能够实现摄像透镜的光轴与摄像元件的受光面的中心的位置偏移量的降低。此外,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够实现摄像透镜的光轴与摄像元件的法线的角度偏移量的降低。因此,能够更高精度地决定摄像透镜的相对于摄像元件的位置。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摄像机组件中,上述凸部的外形为锥形形状,上述凹部在内壁设置有与上述凸部的外形卡合的凸部卡合面。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将透镜驱动装置相对于传感器罩固定。此外,在被固定时,传感器罩的中心与透镜驱动装置的中心的位置关系被唯一地决定,并且透镜驱动装置的相对于传感器罩的倾斜也被唯一地决定。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摄像机组件包括: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元件,其接收通过在上述透镜驱动装置的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的内部收容的上述摄像透镜的光;和覆盖上述摄像元件的传感器罩,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的第一突出部与上述传感器罩的上表面抵接,在上述第一突出部与上述传感器罩的上表面抵接时,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由上述传感器罩以从上述基座抬起的状态保持。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降低起因于由组装精度的偏差产生的光轴偏移的光学特性的劣化,实现摄像元件和摄像透镜所具有的原有的性能的小型的摄像机组件。
此外,本发明的各方式还能够如以下那样表现。
透镜保持部件的腿部(第一突出部)构成为从基座的下表面伸出。由此,在将透镜驱动装置组装至传感器罩时,能够使透镜保持部件的腿部可靠地与传感器罩抵接,能够高精度地安装透镜,达到不需要无限远的初始聚焦位置调整的程度。
此外,在透镜保持部件的腿部的外壁面设置有锥形面(保持部件锥形面),透镜保持部件的锥形面与设置在基座的内壁面的锥形(保持部件锥形卡合面)卡合。由此,能够使透镜保持部件的腿部的外壁面的锥形面与基座的内壁面的锥形卡合,从而高精度地使基座的中心与透镜保持部件的中心一致,还能够对透镜保持部件的倾斜进行修正。
此外,在透镜保持部件的外周侧面设置有凸部(第二突出部),该凸部与基座的上表面抵接。由此,即使透镜保持部件的腿部不与基座抵接,还能够修正透镜保持部件的相对于基座的倾斜。
此外,透镜单元(摄像透镜)的外周侧面形成为圆锥的一部分的形状,与透镜单元的外周侧面不卡合而嵌合的锥形面(透镜卡合面)设置在透镜保持部件的内壁侧面。由此,能够使透镜保持部件的外周侧面的锥形与透镜保持部件的内壁面的锥形卡合,从而使透镜单元的中心与透镜保持部件的中心一致。
此外,在设置在透镜单元的物体侧的作为承受面的锥形面,卡合有透镜保持部件的锥形面。由此,在透镜保持部件直接保持透镜单元的结构的透镜驱动装置中,能够通过在透镜保持部件的锥形面使透镜保持部件与透镜单元卡合而使透镜单元的光学中心与透镜保持部件的光轴中心一致。
此外,透镜驱动装置的基座下表面的凸部与传感器罩的上表面的凹部卡合,决定基座与传感器罩的位置。由此,能够使透镜驱动装置的基座下表面的凸部与传感器罩的上表面的凹部卡合,决定基座与传感器罩的位置,使传感器罩的中心与基座的中心一致。
此外,透镜驱动装置的基座下表面的凹部与传感器罩的上表面的凸部卡合,决定基座与传感器罩的位置。由此,能够使透镜驱动装置的基座下表面的凹部与传感器罩的上表面的凸部卡合,决定基座与传感器罩的位置,使传感器罩的中心与基座的中心一致。
此外,设置在透镜驱动装置的基座下表面的凸部或凹部的锥形面与设置在传感器罩的上表面的凸部或凹部的锥形面卡合,决定基座与传感器罩的位置(凹部的锥形面为凸部卡合面)。由此,能够使设置在透镜驱动装置的基座下表面的凸部或凹部的锥形面与设置在传感器罩的上表面的凸部或凹部的锥形面卡合,决定基座与传感器罩的位置,使传感器罩的中心与基座的中心一致。
[附记事项]
在VCM单独的性能评价(透镜保持部件的相对于基座的TILT评价)中,透镜保持部件的一部分必须与基座抵接,第一突出部的在锥形面的抵接或在第二突出部的抵接是必须的。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将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方法适当地进行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于能实现自动聚焦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的透镜驱动装置和具备该透镜驱动装置、具有自动聚焦功能的摄像机组件。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透镜保持部件
2     驱动部
3     基座
6     透镜筒
7     透镜保持部件
12    保持部件锥形面
13    第一突出部
14    第二突出部
15    透镜卡合面
31    保持部件锥形卡合面
32    凸部
33    凹部
50    摄像透镜
51    摄像透镜
101    透镜驱动装置
102    透镜驱动装置
103    透镜驱动装置
104    透镜驱动装置
112    摄像元件
113    传感器罩
132    凹部
200    摄像机组件
La    光轴
Lb    光轴

Claims (11)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包括:将摄像透镜收容于内部的透镜保持部件;和构成底部且支承所述透镜保持部件的基座,该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保持部件设置有保持部件锥形面,该保持部件锥形面为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侧向底面侧去直径变小的锥形形状,
所述基座设置有与所述保持部件锥形面卡合的保持部件锥形卡合面,
在所述透镜保持部件由所述基座支承时,所述保持部件锥形面与所述保持部件锥形卡合面卡合。
2.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包括:将摄像透镜收容于内部的透镜保持部件;和构成底部且支承所述透镜保持部件的基座,该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是环状的部件,
所述透镜保持部件设置有:在所述透镜保持部件的底部形成的第一突出部;和在所述透镜保持部件的侧面的外壁形成的第二突出部,
在所述透镜保持部件由所述基座支承时,所述第一突出部贯通由所述基座规定的空间,所述第二突出部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抵接以抑制所述摄像透镜的倾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为环状的部件,
所述透镜保持部件设置有在所述透镜保持部件的底部形成的第一突出部,
在所述透镜保持部件由所述基座支承时,所述第一突出部贯通由所述基座规定的空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保持部件设置有在所述透镜保持部件的侧面的外壁形成的第二突出部,
在所述透镜保持部件由所述基座支承时,所述第二突出部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抵接以抑制所述摄像透镜的倾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驱动装置不具备被收容于所述透镜保持部件的内部且将所述摄像透镜收容于内部的透镜筒,
所述摄像透镜的外形为锥形形状,
所述透镜保持部件在内壁设置有与所述摄像透镜的外形卡合的透镜卡合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驱动装置具备被收容于所述透镜保持部件的内部且将所述摄像透镜收容于内部的透镜筒,
所述透镜筒的外形为锥形形状,
所述透镜保持部件在内壁设置有与所述透镜筒的外形卡合的筒卡合面。
7.一种摄像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
摄像元件,其接收通过在所述透镜驱动装置的所述透镜保持部件的内部收容的所述摄像透镜的光;和
覆盖所述摄像元件的传感器罩。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驱动装置的所述基座搭载于所述传感器罩,
所述基座在与所述传感器罩相对的面设置有凸部,
所述传感器罩在与所述凸部相对的位置设置有与该凸部卡合的凹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驱动装置的所述基座搭载于所述传感器罩,
所述基座在与所述传感器罩相对的面设置有凹部,
所述传感器罩在与所述凹部相对的位置设置有与该凹部卡合的凸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的外形为锥形形状,
所述凹部在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凸部的外形卡合的凸部卡合面。
11.一种摄像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
摄像元件,其接收通过在所述透镜驱动装置的所述透镜保持部件的内部收容的所述摄像透镜的光;和
覆盖所述摄像元件的传感器罩,
所述透镜保持部件的第一突出部与所述传感器罩的上表面抵接,
在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传感器罩的上表面抵接时,所述透镜保持部件由所述传感器罩以从所述基座抬起的状态保持。
CN201380045558.5A 2012-08-31 2013-07-30 透镜驱动装置和摄像机组件 Pending CN10460366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92492 2012-08-31
JP2012-192492 2012-08-31
PCT/JP2013/070639 WO2014034360A1 (ja) 2012-08-31 2013-07-30 レンズ駆動装置、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03660A true CN104603660A (zh) 2015-05-06

Family

ID=50183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5558.5A Pending CN104603660A (zh) 2012-08-31 2013-07-30 透镜驱动装置和摄像机组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301305A1 (zh)
JP (1) JPWO2014034360A1 (zh)
CN (1) CN104603660A (zh)
TW (1) TW201413317A (zh)
WO (1) WO201403436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76153A (zh) * 2016-04-27 2018-12-21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摄像组件和摄像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62536B2 (ja) * 2014-01-08 2018-01-17 新光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TWI696878B (zh) * 2019-08-01 2020-06-21 大陸商廣州立景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攝影裝置與攝影裝置的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50853A (ja) * 2001-02-22 2002-09-06 Ricoh Co Ltd レンズ保持装置
JP3887208B2 (ja) * 2001-10-29 2007-02-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070024A (ja) * 2002-08-07 2004-03-04 Mitsui Chemicals Inc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用成形基板
JP4273247B2 (ja) * 2003-03-13 2009-06-03 シコ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4530163B2 (ja) * 2005-03-31 2010-08-25 セイコー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焦点調節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2008026504A (ja) * 2006-07-20 2008-02-07 Seiko Instruments Inc レンズ駆動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並びに電子機器
JP5295875B2 (ja) * 2008-11-06 2013-09-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並びに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レンズ位置決め方法
EP2357503B1 (en) * 2008-11-28 2018-10-24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Lens unit and infrared lens unit for mounting on vehicle
JP5464596B2 (ja) * 2010-02-26 2014-04-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2012002979A (ja) * 2010-06-16 2012-01-05 Panasonic Corp レンズ鏡筒、撮像装置および携帯端末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76153A (zh) * 2016-04-27 2018-12-21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摄像组件和摄像装置
CN109076153B (zh) * 2016-04-27 2020-12-01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摄像组件和摄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4034360A1 (ja) 2016-08-08
TW201413317A (zh) 2014-04-01
WO2014034360A1 (ja) 2014-03-06
US20150301305A1 (en) 2015-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080808A1 (en) Anti-shake compensation structure for auto-focus
WO2009142149A1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US8289409B2 (en) Compact camera module with lens array
JP5224142B2 (ja) 撮像装置
US8594493B2 (en) Image photographing device having function for compensating for hand vibration
KR101184913B1 (ko) Ois 액추에이터 및 ois 액추에이터가 구비된 카메라 모듈
US9507128B2 (en) Lens assembly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5579902A (zh) 相机模块以及制造所述相机模块的方法
TWI696010B (zh)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KR20170102244A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카메라 탑재 장치
JP2014142542A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レンズ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2007121853A (ja) 撮像装置
CN104428711A (zh) 相机模块
CN103650472A (zh) 摄像机模块
US10009535B2 (en)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and camera-equipped electronic device
CN104603660A (zh) 透镜驱动装置和摄像机组件
JP2007104288A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組立方法
JP5435409B2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ユニット、撮像装置及びアクチュエータユニットの調整方法
KR101298454B1 (ko) 카메라 모듈
JP2011221244A (ja) レンズ組立体及びそのレンズの組立方法
WO2023036122A1 (zh) 光学驱动组件、光学镜头及其组装方法以及摄像模组、电子设备
KR101308619B1 (ko) 렌즈 광축 정렬을 위한 소형 카메라 액추에이터의 조립방법
CN112731610B (zh) 光学镜头及其组装方法和摄像模组
JP2007121745A (ja) 撮像装置
US20230217114A1 (en) Camera actuator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