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85220A - 一种含噻唑锌和氰烯菌酯的农用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噻唑锌和氰烯菌酯的农用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85220A
CN104585220A CN201410840984.4A CN201410840984A CN104585220A CN 104585220 A CN104585220 A CN 104585220A CN 201410840984 A CN201410840984 A CN 201410840984A CN 104585220 A CN104585220 A CN 1045852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gent
useful compositions
agriculturally useful
zinc thiazole
cyan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4098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85220B (zh
Inventor
郭世俭
范坤成
李俊
戴金贵
许丹倩
曹小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XINNONG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XINNON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XINNONG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XINNON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84098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852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85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852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852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852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涉及一种农用组合物,特别是一种含噻唑锌和氰烯菌酯的农用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一种含噻唑锌和氰烯菌酯的农用组合物,该农用组合物包含有效成分A和有效成分B,有效成分A为噻唑锌,有效成分B为氰烯菌酯。该农用组合物还可包含一种有效成分C,该有效成分C为选自噻虫嗪、呋虫胺、戊唑醇或噁霉灵中的任一种。该农用组合物可制成的剂型,能有效延缓抗性,可用于防治作物病原细菌、卵菌和真菌病害,含有噻虫嗪或呋虫胺的农用组合物还可同时防治病虫害,主要用于作物种子和土壤处理,高效、低毒、低残留,对环境相容性好、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含噻唑锌和氰烯菌酯的农用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涉及一种农用组合物,特别是一种含噻唑锌和氰烯菌酯的农用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背景技术
噻唑锌(Zinc Thiazole,Zn Thiodiazole)是噻二唑类有机锌杀菌剂,化学名称为:双(2-氨基-1,3,4-噻二唑-5-硫醇)锌,化学结构式如下:
(CAS No:3234-62-6)
噻唑锌是本申请人自主研发创制的新农药(ZL00132119.6),是防治农作物细菌性病害的新一代高效、低毒有机锌农用杀菌剂,对部分真菌有良好的预防效果,主要应用于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柑橘溃疡病等细菌性病害的防治。
噻唑锌不仅杀菌,还具有良好的促根壮苗作用,这个特征用于种子处理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用于番茄、大蒜、花生等作物的灌根或喷淋来防治细菌病害和促进根系生长,大量的试验进一步验证了噻唑锌可以用于土壤或种子处理,效果优于氯溴异氰尿酸、三氯异氰尿酸、咪鲜胺等。
噻唑锌在细菌病害控制上表现优异,兼有补锌壮苗的作用,持效性佳,但作用方式单一,单独使用抗药性风险高。针对噻唑锌安全性好,可混性强的特点,为了扩大其杀菌谱,延缓抗性的产生,便于农民用药和产品推广,选择噻唑锌与其它活性化合物组合,对防治种子或土壤的病害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氰烯菌酯属2-氰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原药外观为白色固体粉末;熔点123-124℃;蒸汽压(25℃)为4.5*105Pa;难溶于水、石油醚、甲苯,易溶于氯仿、丙酮、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在酸性、碱性介质中稳定,对光稳定。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CAS No:88107-27-1)
氰烯菌酯是一种专化性强的新型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内吸等作用,对镰刀菌属的禾谷镰刀菌、串珠镰刀菌、尖孢镰刀菌等均有很高的生物活性,适用于小麦赤霉病、水稻恶苗病和西瓜枯萎病等作物病害的有效防治,对古巴假霜霉引起的黄瓜霜霉病,水稻黄单胞菌引起的水稻白叶枯病、辣椒炭疽菌引起的辣椒炭疽病、贝伦格葡萄座腔菌引起的油菜菌核病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氰烯菌酯与苯并咪唑类、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和芳烃类5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没有交互抗性,说明该药剂具有新颖的作用机制。
氰烯菌酯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如具有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发育、生根壮苗提高成活率的作用,可用作种子或土壤杀菌处理剂,但持效性不佳。研究表明,小麦赤霉病菌、水稻恶苗病菌对氰烯菌酯均有中等到高等的抗性风险,不宜单独使用。
噻虫嗪化学名为3-(2-氯-1,3-噻唑-5-基甲基)-5-甲基-1,3,5-恶二嗪-4-基叉(硝基)胺,是一种全新结构的第二代烟碱类高效低毒杀虫剂,对害虫具有胃毒、触杀及内吸活性,用于叶面喷雾及土壤灌根处理。其施药后迅速被内吸,并传导到植株各部位,对刺吸式害虫如蚜虫、飞虱、叶蝉、粉虱等有良好的防效。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CAS No:153719-23-4)
呋虫胺化学名为1-甲基-2-硝基-3-(四氢-3-呋喃甲基)胍,为日本三井公司研发的烟碱类杀虫剂。该药剂主要作用于昆虫神经传递系统,使害虫引起麻痹从而发挥杀虫作用,具有触杀、胃毒、和根部内吸性强、速效高、杀虫谱广等特点。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CAS No:165252-70-0)
戊唑醇化学名为(RS)-1-(4-氯苯基)-4,4-二甲基-3-(1H-1,2,4三唑-1-基甲基)戊-3-醇,属三唑类杀菌剂,是甾醇脱甲基抑制剂,主要用于重要经济作物的种子处理或叶面喷洒的高效杀菌剂,可有效地防治禾谷类作物的多种锈病、白粉病、网斑病、根腐病、赤霉病,黑穗病及种传轮斑病及水稻纹枯病等。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CAS No:107534-96-3)
噁霉灵作为常用土壤杀菌处理剂,对土壤真菌、镰刀菌、根壳菌、丝核菌、腐霉菌、苗腐菌、伏革菌等病原菌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对立枯病、烂秧病、猝倒病、枯萎病、黄萎病、菌核病、炭疽病、疫病、干腐病、黑星病、菌核软腐病、苗枯病、茎枯病、叶枯病、沤根、连作重茬障碍有良好效果,同时具有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发育、生根壮苗提高成活率的作用。对人、畜、鱼、鸟类均有较好的安全性。可适用于谷类、油料、蔬菜、棉花、烟草、小麦、瓜类、果树、花卉、草坪、林业苗木等。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CAS No:10004-44-1)
种子处理是植保产品应用的第一步,也是作物解决方案中的重要一步,可以减少作物植保产品的使用次数,简化解决方案。噻虫嗪、呋虫胺、戊唑醇或噁霉灵若单独用于种子处理,则该种子处理剂目的比较单一,要么杀虫、要么杀真菌,综合作用的效果较差,且易产生抗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用组合物。该发明将两类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即噻二唑类杀菌剂噻唑锌与2-氰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氰烯菌酯相组合,或在此基础上加入噻虫嗪、呋虫胺、戊唑醇或噁霉灵中的任一种,并加工成生产上容易使用的制剂,可用于防治种子或土壤的病虫害。与所述杀菌剂或杀虫剂单独使用相比较,具有明显增效,且生物活性高,保护作用明显,扩大抗菌、杀虫谱,单位面积上总的用药量下降,大大降低了施药成本,同时在更大程度上延缓病原物抗药性产生和发展,降低了有害生物对单一杀菌剂或杀虫剂产生抗性的风险,延长了组合物中各组分的使用寿命,从而实现经济、高效、环保的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上述农用组合物的制剂,设计了适合于该组合物的制剂方法,能极大程度发挥药剂的作用,减少药剂使用量。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上述农用组合物和制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指导正确用药,减少药剂乱用滥用。
为了实现上述的第一个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含噻唑锌和氰烯菌酯的农用组合物,包含有效成分A和有效成分B,有效成分A为噻唑锌,有效成分B为氰烯菌酯。
本发明将噻唑锌与氰烯菌酯复配使用,不但能有效延缓病原物对其产生抗药性,还可扩大杀菌谱,一次防治多种重要水稻病害(包括水稻白叶枯病、细条病、恶苗病等),同时能充分发挥噻唑锌和氰烯菌酯的保护作用,解决种子或土壤的细菌、卵菌和真菌病害的问题,预防苗期病害,促进根系生长,培育壮苗,对绝大部分作物都适用,安全性非常高,并且可降低农产品残留风险,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
所述的噻唑锌与氰烯菌酯的质量比为1:100~100:1,优选质量比为1:50~80:1,最优选为1:5~10:1。
一种含噻唑锌和氰烯菌酯的农用组合物,其活性组分包含噻唑锌和氰烯菌酯,还包含一种有效成分C,该有效成分C为选自噻虫嗪、呋虫胺、戊唑醇或噁霉灵中的任一种。噻唑锌、氰烯菌酯与有效成分C的质量比为1~100∶1~100∶1~100,优选为1~50∶1~50∶1~50,最优选为1~25∶1~25∶1~25。将噻唑锌与氰烯菌酯复配,再辅以噻虫嗪、呋虫胺、戊唑醇或噁霉灵,用于农作物的种子处理,能充分发挥噻唑锌和氰烯菌酯的保护作用的同时,杀灭多种有害生物,降低农产品残留风险,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的第二个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农用组合物制剂,该制剂包括所述的农用组合物和制剂用辅料,所述的农用组合物占总质量的0.5%~90%,优选为5%~60%,余量为农药上可接受的载体和助剂。
所述组合物可以制备成农业上可以接受的固体状或液体状制剂。这类制剂可通过混合活性成分与合适的辅助成分用已知的方法制备。固体状制剂包括粉状的可湿性粉剂、粉剂、种子处理干粉剂、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水分散粒剂、颗粒剂,液体状制剂包括悬浮剂、悬乳剂、微囊悬浮剂、种子处理悬浮剂、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悬浮种衣剂。
所述制剂用辅料包括湿润剂、分散剂、增稠剂、溶剂、防冻剂、防腐剂、崩解剂、稳定剂、成膜剂、成囊剂、pH酸碱调节剂、消泡剂、着色剂、填料和水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湿润剂选自EO/PO嵌段聚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牛油脂乙氧基铵盐、烷基萘磺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和酰基谷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分散剂选自萘磺酸缩合物钠盐、苯酚磺酸缩合物钠盐、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木质素磺酸钠、亚甲基二萘磺酸钠、丙烯酸均聚物钠盐、高分子聚羧酸盐、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钠盐、EO/PO嵌段聚醚和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钠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增稠剂选自黄原胶、硅酸铝镁、羧甲基纤维素钠、淀粉磷酸酯钠、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和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溶剂选自二甲苯、油酸甲酯、脂肪酸甲酯、大豆油、松脂基植物油、生物柴油和重芳烃溶剂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异丙醇和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防腐剂选自卡松、甲醛、水杨酸苯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和山梨酸钾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崩解剂选自氯化钠、硫酸铵、硫酸钠、氯化铵和可溶性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稳定剂选自环氧大豆油、环氧氯丙烷、亚磷酸三苯酯、缩水甘油醚和季戊四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成膜剂选自聚乙烯醇、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乙二醇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羧甲基纤维素、阿拉伯树胶、黄原胶和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囊壁材料为聚脲树脂:是由异氰酸酯单体与多元醇或者多元胺通过界面聚合反应而制得;异氰酸酯包括甲苯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多苯基多次亚甲基多异氰酸酯、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等;
所述pH酸碱调节剂选自柠檬酸、冰醋酸、盐酸、氨水、三乙醇胺、氢氧化钠、三乙胺和二乙烯三胺中的一种;
所述消泡剂选自有机硅消泡剂和/或聚醚消泡剂;
所述着色剂选自氧化铁、氧化钛和偶氮染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填料选自高岭土、硅藻土、滑石粉、轻质碳酸钙和白炭黑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水为去离子水或蒸馏水。
本发明所描述的制剂可用通用方法制备,因此本发明还包括所述组合物制剂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的第三个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所述农用组合物和农用组合物制剂可同时防治作物的细菌、卵菌和真菌病害,且含有噻虫嗪或呋虫胺的农用组合物还可同时防治病虫害,防治效果是令人惊喜的。
例如用于防治下列病菌:病原细菌中的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欧氏杆菌属(Erwinia)、劳尔氏杆菌属(Ralstonia)、棒形杆菌属(Clavibacter);
病原真菌中的子囊菌:黑星菌属(Venturia)、白粉菌(Erysiphales)、赤霉属(Gibberella)、核盘菌属(Sclerotinia);
病原真菌中的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黑粉菌属(Ustilago)、锈菌(Uredinales);
卵菌中的霜霉菌(Peronosporales):疫霉属(Phytophthora)、腐霉属(Pythium)、单轴霉属(Plasmopara);
病原真菌中的半知菌类(Deuteromyces):丝核菌属(Rhizoctonia)、镰刀菌属(Fusarium)、葡萄孢属(Botrytis)、梨孢属(Pyricularia)、尾孢属(Cercospora)、离蠕孢属(Bipolaris)、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在本发明范围内,这里公开所指的作物优选以下种类:禾谷类小麦、大麦、水稻、高粱;果树类苹果、梨、桃、柑橘、葡萄、荔枝、香蕉、桂圆、芒果、枇杷;蔬菜类黄瓜、西瓜、吊瓜、丝瓜、甜瓜、菠菜、芹菜、番茄、辣椒、茄子、姜、葱、蒜、韭菜、甘蓝、大白菜、草莓、莴笋、菜豆、豇豆、蚕豆、萝卜、胡萝卜、马铃薯、山药、芋、莲藕、荸荠、茭白、甘薯;糖料植物类甜菜、甘蔗;油料作物类大豆、花生、油菜、芝麻、向日葵;或诸如烟草、茶。这种列举并不表示具有任何限制。
所述农用组合物或农用组合物制剂用于作物病原细菌、卵菌和真菌病害的综合治理,对下列作物病害特别有效: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菌种引起的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烟草野火病、茄科青枯病等;
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菌种引起的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黄瓜细菌性叶枯病、甘蓝黑腐病、柑橘溃疡病等;
欧氏杆菌属(Erwinia)菌种引起的大白菜软腐病、梨火疫病等;
劳尔氏杆菌属(Ralstonia)菌种引起的番茄、花生青枯病等;
棒形杆菌属(Clavibacter)菌种引起的番茄溃疡病;
疫霉属(Pyhtophthora)菌种引起的马铃薯、番茄的疫病等;
霜霉菌(Peronosporales)引起的葡萄霜霉病等;
白粉菌(Erysiphales)引起的烟草、芝麻、向日葵及瓜类等白粉病等;
赤霉属(Gibberella)菌种引起的大、小麦及玉米等多种禾本科植物赤霉病、水稻恶苗病;
黑星菌属(Venturia)菌种引起的苹果的黑星病等;
核盘菌属(Sclerotinia)菌种引起的多种植物菌核病;
黑粉菌属(Ustilago)菌种引起的小麦散黑粉病等;
葡萄孢属(Botrytis)菌种引起的多种植物的灰霉病等;
梨孢属(Pyricularia)菌种引起的稻瘟病;
尾孢属(Cercospora)菌种引起的甜菜褐斑病、花生褐斑病;
离蠕孢属(Bipolaris)菌种引起的玉米小斑病、水稻胡麻叶斑病;
丝核菌属(Rhizoctonia)菌种引起的棉花立枯病和水稻纹枯病;
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菌种引起的苹果、梨、棉花、葡萄、冬瓜、黄瓜、辣椒、茄子等多种果树和蔬菜的炭疽病。
含有噻虫嗪或呋虫胺的农用组合物还可同时防治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甲虫目和同翅目害虫,主要用于防治小麦、水稻、棉花、蔬菜、果树、烟叶等多种作物上的蚜虫、叶蝉、飞虱、蛴螬、马铃薯甲虫、线虫、地面甲虫、潜叶蛾、蓟马、粉虱等害虫及对多种类型化学农药产生抗性的害虫,并对蜚蠊、白蚁、家蝇等卫生害虫有高效。
本发明的农用组合物使用的方法包括对要处理的植物或其生长场所、或种子、或其它繁殖材料,以混合施用包含有效活性杀菌量的有效成分A和有效成分B。可在真菌、卵菌或细菌侵染材料、植物或种子之前或之后施用。
本文所用术语“生长场所”包括生长处理植物、或播种栽培植物种子的田地,或种子埋置于土壤中的场所。
本发明的农用组合物可以以其本身浓缩物形式或以一般的常规制剂形式使用,根据靶标病害的性质不同采用浇灌、喷雾、弥雾、拌种、撒施或涂抹方法,其施用总有效活性剂量随天气条件、作物状态或施用方法而变化。
本发明所述的农用组合物或农用组合物制剂主要用于作物种子和土壤处理。
本发明的农用组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有显著效果和优点:
1、能有效减少药剂的使用量,延缓抗性产生,降低药剂经济成本,减少污染环境。
2、扩大了有效杀菌谱,同时对作物发生的细菌、卵菌和真菌性病害起到很好的预防或治疗效果,且含有噻虫嗪或呋虫胺的农用组合物还可同时防治病虫害,减少了施药次数和劳动量,从而起到综合防治的效果。
3、有良好的增效作用,可充分发挥噻唑锌和氰烯菌酯对作物病害的防治功效,及其良好的保护性能,并可通过补充微量元素,从而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抗逆性和抗病性。
4、针对水稻苗期两大重要病害恶苗病及白叶枯病防效优异。
5、不仅在速效性与持效性上表现优越,同时有良好的壮苗靓果的功效,有利于提高作物对病虫害的抗性及耐害性,增强补偿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有基于本发明基本思想和原则内所做的任何修改和变动,都属于本发明请求保护的范围。
制备实施例
实施例1:悬浮剂制备
将40%活性化合物(20.0%噻唑锌和20.0%氰烯菌酯组合物)、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0%、烷基萘磺酸盐3.0%、亚甲基二萘磺酸钠1.0%、黄原胶0.05%、硅酸铝镁0.6%、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2.3%、丙三醇2.0%、水杨酸苯酯0.4%、有机硅消泡剂0.1%、去离子水补至100%,投入到高剪切均质乳化机中高速剪切20分钟,再输至砂磨机中,循环砂磨1-3次即得含40%活性化合物的悬浮剂。
实施例2:微囊悬浮剂制备
将噻唑锌10.0%、氰烯菌酯15.0%、烷基萘磺酸盐2.0%、酰基谷胺酸盐1.0%、有机硅消泡剂0.1%、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PAPI 3%与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 2%、阿拉伯胶(5%)水溶液10%,去离子水40.46%充分混合,再投入到砂磨机中砂磨,砂磨至D90粒径为3-5微米。开启搅拌(维持700转/min),然后将砂磨好的悬浮液升温至60℃,同时缓慢加入三乙醇胺0.04%,维持稳定的囊壁材料固化温度8小时,后加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1.0%、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1.0%、尿素2.0%、丙三醇2.0%、硅酸铝镁(2%)水溶液10%、适量的稀盐酸水溶液调PH值至6.5左右、防腐剂甲醛0.1%、有机硅消泡剂0.3%,搅拌均匀,即制得含25%活性化合物的微囊悬浮剂。
实施例3:水分散粒剂制备
60%活性化合物(20.0%噻唑锌、25.0%氰烯菌酯和15.0%噻虫嗪组合物)、木质素磺酸盐3.0%、萘磺酸盐3.0%、硫酸铵15.0%、黄原胶1.0%、滑石粉1.0%、高岭土17.0%充分混合,再通过气流粉碎,造粒成型得水分散粒剂。水分散粒剂中含60%含量活性化合物,产品粒径为80-120目。
实施例4:可湿性粉剂制备
将35%活性化合物(20.0%噻唑锌和15.0%氰烯菌酯组合物)、十二烷基硫酸钠4.0%、木质素磺酸钠5.0%、白炭黑2.0%、高岭土56.0%充分混合,再通过超细粉碎至一定粒径,得可湿性粉剂。可湿性粉剂中含35%含量活性化合物。
实施例5:悬浮种衣剂制备
将30%活性化合物(18.0%噻唑锌和12.0%氰烯菌酯组合物)、烷基萘磺酸盐2.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0%、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2.0%、阿拉伯树胶2.0%、丙三醇3.0%、黄原胶0.2%、氧化铁0.2%、有机硅消泡剂0.1%、去离子水57.5%充分混合,再投入到高剪切均质乳化剂中高速剪切粗磨和均质,再泵至砂磨机中砂磨,砂磨至一定粒径,再过滤后即得悬浮种衣剂。悬浮种衣剂中含30%含量活性化合物,D90粒径为3-5微米。
实施例6:悬浮种衣剂制备
将30%活性化合物(10.0%噻唑锌、10.0%氰烯菌酯、10.0%噻虫嗪组合物)、烷基萘磺酸盐2.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0%、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2.0%、阿拉伯树胶2.0%、丙三醇3.0%、黄原胶0.2%、氧化铁0.2%、有机硅消泡剂0.1%、去离子水57.5%充分混合,再投入到高剪切均质乳化剂中高速剪切粗磨和均质,再泵至砂磨机中砂磨,砂磨至一定粒径,再过滤后即得悬浮种衣剂。悬浮种衣剂中含30%含量活性化合物,D90粒径为3-5微米。
实施例7:悬浮种衣剂制备
将30%活性化合物(10.0%噻唑锌、10.0%氰烯菌酯、10.0%呋虫胺组合物)、烷基萘磺酸盐2.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0%、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2.0%、阿拉伯树胶2.0%、丙三醇3.0%、黄原胶0.2%、氧化铁0.2%、有机硅消泡剂0.1%、去离子水57.5%充分混合,再投入到高剪切均质乳化剂中高速剪切粗磨和均质,再泵至砂磨机中砂磨,砂磨至一定粒径,再过滤后即得悬浮种衣剂。悬浮种衣剂中含30%含量活性化合物,D90粒径为3-5微米。
实施例8:悬浮种衣剂制备
将30%活性化合物(14.5%噻唑锌、14.5%氰烯菌酯、1.0%戊唑醇组合物)、烷基萘磺酸盐2.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0%、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2.0%、阿拉伯树胶2.0%、丙三醇3.0%、黄原胶0.2%、氧化铁0.2%、有机硅消泡剂0.1%、去离子水57.5%充分混合,再投入到高剪切均质乳化剂中高速剪切粗磨和均质,再泵至砂磨机中砂磨,砂磨至一定粒径,再过滤后即得悬浮种衣剂。悬浮种衣剂中含30%含量活性化合物,D90粒径为3-5微米。
实施例9:悬浮种衣剂制备
将30%活性化合物(10.0%噻唑锌、10.0%氰烯菌酯、10.0%噁霉灵组合物)、烷基萘磺酸盐2.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0%、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2.0%、阿拉伯树胶2.0%、丙三醇3.0%、黄原胶0.2%、氧化铁0.2%、有机硅消泡剂0.1%、去离子水57.5%充分混合,再投入到高剪切均质乳化剂中高速剪切粗磨和均质,再泵至砂磨机中砂磨,砂磨至一定粒径,再过滤后即得悬浮种衣剂。悬浮种衣剂中含30%含量活性化合物,D90粒径为3-5微米。
实施例10:种子处理干粉剂制备
将40%活性化合物(15.0%噻唑锌、15.0%氰烯菌酯和10.0%呋虫胺组合物)、萘磺酸缩合物钠盐2.0%、滑石粉2.0%、羧甲基纤维素0.5%、轻质碳酸钙5.0%、硅藻土50.5%充分混合,再通过超细粉碎至一定粒径,得种子处理干粉剂。种子处理干粉剂中含40%含量活性化合物。
实施例11: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制备
将25%活性化合物(10.0%噻唑锌、10.0%氰烯菌酯和5.0%戊唑醇组合物)、EO/PO嵌段聚醚7.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0%、聚乙烯醇1%、硫酸钠5.0%、黄原胶1.0%、高岭土31.0%充分混合,再投入到气流粉碎机粉碎至一定粒径,即得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该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中含25%含量活性化合物,产品粒径为120-200目。
实施例12:种子处理悬浮剂
将35%活性化合物(20.0%噻唑锌和15.0%氰烯菌酯组合物)、烷基萘磺酸盐2.0%、苯酚磺酸缩合物钠盐1.0%、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1.0%、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2.0%、聚乙烯醇2.0%、丙三醇2.0%、有机硅消泡剂0.1%、去离子水补至100%,投入到高剪切均质乳化机中高速剪切25分钟,再泵至砂磨机中砂磨60分钟,过滤后即得含35%活性化合物的种子处理悬浮剂。
实施例13: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制备
将噻唑锌50.0%、聚醚消泡剂0.5%、烷基萘磺酸盐1.0%、酰基谷胺酸盐2.0%、去离子水46.5%充分混合,再投入砂磨机中砂磨,砂磨至一定粒径,再过滤后即得悬浮剂。悬浮剂中含50.0%噻唑锌,D90粒径为3-5微米。再将40.0%的50.0%噻唑锌悬浮剂、氰烯菌酯5.0%、10.0%噁霉灵、苯酚磺酸缩合物钠盐1.0%、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1.0%、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1.0%、丙三醇2.0%、去离子水补至100%,投入到高剪切均质乳化机中升温至70℃,乳化速度为1200转/分,高速剪切25分钟,温浴120分钟,过滤后即得含35%活性化合物的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
实施例14:悬乳剂制备
将噻唑锌50.0%、EO/PO嵌段聚醚2.0%、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3.0%、丙烯酸均聚物钠盐1.0%、丙三醇2.0%、黄原胶0.3%、山梨酸钾0.1%、聚醚消泡剂0.1%、去离子水41.5%充分混合,再投入到高剪切均质乳化剂中高速剪切粗磨和均质,再泵至砂磨机中砂磨,砂磨至一定粒径,再过滤后即得悬浮剂。悬浮剂中含50%噻唑锌,D90粒径为3-5微米。再将10.0%的50.0%噻唑锌悬浮剂、氰烯菌酯20.0%、油酸甲酯15.0%、牛油脂乙氧基铵盐3.0%、脂肪醇乙氧基化合物4.0%、丙三醇2.0%、羧甲基纤维素钠0.3%、聚醚消泡剂0.1%、去离子水15.6%充分混合,高速剪切,均质乳化、过滤即制得悬乳剂,悬乳剂含25%含量的活性化合物。
生物测定实施例
下面结合具体的生物测定对本发明的毒力做一定说明,但本发明的作用范围不限于下述生物测定实施例。
生物测定实例1:
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病菌(Erwinia carotovora pv.carotovora Dye)活性试验
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1156.16-2008》,浊度法。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计算EC50,依据Wadley法计算增效比率SR,评价联合作用。SR大于1.5为增效作用,SR介于0.5~1.5为相加作用,SR小于0.5为拮抗作用。
(以下实例中均采用本实例中的DPS计算EC50和Wadley方法评价混配联合作用)
结果表明:噻唑锌与氰烯菌酯配比在1:50和80:1之间有增效作用,可降低使用成本,延缓抗性产生;尤其在1:5~10:1时增效作用明显(见表1)。噻唑锌与氰烯菌酯复配的基础上,再辅以噻虫嗪、呋虫胺、戊唑醇或噁霉灵中的一种时(见表2),存在增效作用。
表1、噻唑锌与氰烯菌酯混配对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病菌毒力
处理 配比 实测EC50(mg/L) 理论EC50(mg/L) 增效比率(SR)
A噻唑锌 1:0 15.26 15.26 1.00
B氰烯菌酯 0:1 794.00 794.00 1.00
A:B 1:50 256.23 396.88 1.55
A:B 1:10 86.45 140.80 1.63
A:B 1:5 44.06 83.53 1.90
A:B 1:1 14.34 29.94 2.09
A:B 10:1 8.25 16.75 2.03
A:B 40:1 9.35 15.63 1.67
A:B 80:1 9.58 15.45 1.61
表2、噻唑锌、氰烯菌酯混配、以及噻虫嗪、呋虫胺、戊唑醇或噁霉灵中的一种对十字花科
蔬菜软腐病病菌毒力
处理 配比 实测EC50(mg/L) 理论EC50(mg/L) 增效比率(SR)
A噻唑锌 1:0 15.26 15.26 1.00
B氰烯菌酯 0:1 794.00 794.00 1.00
A:B 1:1 14.34 29.94 2.09
噻虫嗪 0:1 5783.02 5783.02 1.00
呋虫胺 0:1 7921.65 7921.65 1.00
戊唑醇 0:1 631.00 631.00 1.00
噁霉灵 0:1 520.54 520.54 1.00
A:B:噻虫嗪 1:1:1 15.34 28.61 1.86
A:B:呋虫胺 1:1:1 16.12 28.63 1.78
A:B:戊唑醇 1:1:1 15.97 28.04 1.76
A:B:噁霉灵 1:1:1 16.35 27.91 1.71
测定实例2:
水稻恶苗病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活性试验
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1156.1-2006》,凹玻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1156.2-2006》,平皿法。
结果表明:噻唑锌与氰烯菌酯配比在1:50和80:1之间有增效作用,可降低使用成本,延缓抗性产生;尤其在1:5~10:1时增效作用明显(见表3)。
表3、噻唑锌与氰烯菌酯混配对水稻恶苗病病菌毒力
处理 配比 实测EC50(mg/L) 理论EC50(mg/L) 增效比率(SR)
A噻唑锌 1:0 597.25 597.25 1.00
B氰烯菌酯 0:1 0.31 0.31 1.00
A:B 1:50 0.21 0.32 1.51
A:B 1:10 0.21 0.34 1.62
A:B 1:5 0.19 0.37 1.96
A:B 1:1 0.31 0.62 2.00
A:B 10:1 1.74 3.39 1.95
A:B 40:1 7.95 12.45 1.57
A:B 80:1 15.81 24.11 1.52
生物测定实例3:
小麦赤霉病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活性试验
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1156.1-2006》,凹玻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1156.2-2006》,平皿法。
结果表明:噻唑锌与氰烯菌酯配比在1:50和80:1之间有增效作用,可降低使用成本,延缓抗性产生;尤其在1:5~10:1时增效作用明显(见表4)。
表4、噻唑锌与氰烯菌酯混配对小麦赤霉病病菌毒力
处理 配比 实测EC50(mg/L) 理论EC50(mg/L) 增效比率(SR)
A噻唑锌 1:0 621.37 621.37 1.00
B氰烯菌酯 0:1 0.23 0.23 1.00
A:B 1:50 0.15 0.23 1.56
A:B 1:10 0.16 0.25 1.58
A:B 1:5 0.14 0.28 1.97
A:B 1:1 0.24 0.46 1.92
A:B 10:1 1.32 2.52 1.91
A:B 40:1 5.79 9.29 1.60
A:B 80:1 11.51 18.09 1.57
田间试验实施例
噻唑锌和氰烯菌酯均可配制成多种剂型,本试验采用20%噻唑锌SC与25%氰烯菌酯SC进行混合试验。田间试验仅对活性化合物的部分防治对象进行试验,并不代表该组合物在其他病害上不适用。
1、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及水稻恶苗病
试验方法∶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纹枯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7980.19-2000》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防治水稻恶苗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7980.104-2004》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见表5)。
表5、噻唑锌、氰烯菌酯复配对水稻白叶枯病及恶苗病的防治效果
2、防治西瓜枯萎病及西瓜细菌性角斑病
试验方法∶防治西瓜枯萎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7980.113-2004》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防治西瓜细菌性角斑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7980.110-2004》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见表6)。
表6、噻唑锌、氰烯菌酯复配对西瓜枯萎病及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治效果
3、防治小麦赤霉病及小麦叶枯病
试验方法∶防治小麦赤霉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1464.15-2007》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防治小麦叶枯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7980.19-2000》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见表7)。
表7、噻唑锌、氰烯菌酯复配对小麦赤霉病及叶枯病的防治效果
生物防治实施例
1、防治大豆蝼蛄、大豆根腐病
本实验共设13个处理,重复4次,按照随机区组排列方式进行小区排列,小区面积为4m×3.5m,共计52个小区。所用大豆品种为春华18,每穴播2粒种子,播种密度为30万株/hm2。播种前按处理剂量进行拌种,要求药剂均匀包在种子上。播种15天后,每个小区随机取5个点,每个点20穴,调查各穴出苗数以计算出苗率。在大豆出苗后30天调查一次大豆根腐病,记录调查总株数、病株数及病情指数,计算病株率和防效。
大豆根腐病分级标准:
0级:主根须根健全,无病斑,根瘤多;
1级:主根上有零星病斑,但不连片,须根上无病斑;
2级:主根病斑连片,但小于根部周长的l/4,须根略有发病;
3级:主根病斑大于根部周长的1/4,但小于l/2,须根病斑较多,但不成片;
4级:主根病斑大于周长的1/2,但小于3/4,须根病斑成片,部分须根脱落;
5级:整个根部均有病斑包围,根部腐烂,须根近无。
防效计算方法
病株率(%)=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级值)×100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大豆蝼蛄的调查方法:在调查大豆根腐病的同时调查各个小区内的蝼蛄数量,每个小区在取完大豆植株样本后,在相同取样点挖0.2m2见方,深度为20cm的调查样方,统计样方内蝼蛄的数量,每个小区随机取5点。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蝼蛄数量-处理区蝼蛄数量)/空白对照区蝼蛄数量×100。
实验结果与分析
表8、各组试验药剂处理防治大豆蝼蛄、大豆根腐病的试验效果
结果分析:由表8可知,各处理药剂对出苗率无影响,说明对大豆种子是安全的,复配种子处理剂防治大豆根腐病的效果比较显著,且复配制剂的效果显著优于单剂,不仅显著提高了对于大豆根腐病的效果,而且降低了使用成本。该组合物还可用于防治大豆蝼蛄,扩大了防治谱。
2、防治玉米金针虫、玉米大斑病
试验设13个处理,每处理面积33.5平米,3次重复,随机排列。玉米品种为先玉335,高感玉米大斑病品种,玉米条播,每个小区种植10行,每行播20粒。播种后15天,每个小区随机取5行,调查各行出苗数以计算出苗率。玉米抽雄吐丝期记录调查总株数、病株数及病情指数,计算病株率和防效。
试验调查按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107部分:杀菌剂防治玉米大小斑病(GB/T17980.107-2004)进行。
分级标准:
0级:全株叶片无病斑;
1级:植株仅下部叶片有少量病斑,占叶面积5%以下;
3级:植株叶片有中量病斑,占叶面积的6%-10%;
5级:植株下部叶片有多量病斑,上部有少量病斑,占叶面积的11%-25%;
7级:植株上部和下部均有大量病斑,占叶面积26%-50%;
9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51%以上。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级值)×100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金针虫的调查方法:每个小区在玉米苗附近随机取5点,每点挖0.2m2见方,深度为20cm的调查样方,统计样方内金针虫的数量。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金针虫数量-处理区金针虫数量)/空白对照区金针虫数量×100。
表9、各组试验药剂处理防治玉米金针虫、玉米大斑病的试验效果
结果与分析:噻唑锌·氰烯菌酯·呋虫胺复配种子处理对玉米出苗均没有影响,出苗期与清水对照基本相当,差异不明显,出苗比清水对照整齐,玉米苗生长健壮,叶色较绿。播种30天后调查,各处理从外观上看均没有明显差异。玉米7-8叶期,对各处理进行根系病情和根系发育调查,从根系发育情况看,各处理间有明显的差异,用噻唑锌·氰烯菌酯·呋虫胺复配种子处理的玉米根系生长发达,表现在毛细根数量增加,根系加长,鲜重明显高于对照,可防治金针虫。用30%噻唑锌·氰烯菌酯·呋虫胺复配种子处理防治玉米大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和较长的持效期,在整个玉米大斑病发生期无需施药,前中期防效无显著差异,后期防效提高,持效期延长(见表9)。
3、防治黄瓜蔓枯病
本实验设13个处理,重复4次,按照随机区组排列方式进行小区排列,共计52个小区,播种前按处理剂量进行拌种,要求药剂均匀包在种子上。播种15天后调查出苗率。黄瓜第一次采瓜前记录调查总株数、病株数及病情指数,计算病株率和防效。分级方法(按症状类型分级):
0级:无病斑;
1级:茎基部有病变,病斑不超过茎圈1/3,或地上部茎蔓、叶片发病面积占全株表面积的3%以下;
3级::茎基部病斑超过茎圈1/3但不超过茎圈1/2,或地上部茎蔓、叶片发病面积占全株表面积的4%-10%;
5级:茎基部病斑超过茎圈1/2但不超过茎圈2/3,或地上部茎蔓、叶片发病面积占全株面积的11%-20%;
7级:茎基部病斑环绕茎一周,或地上部茎蔓、叶片呈现凋萎,发病面积占全株面积的21%-35%;
9级:全部枯死。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级值)×100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实验结果与分析
表10、各组试验药剂处理防治黄瓜蔓枯病的试验效果
结果分析:由表10可知,各处理药剂对出苗率无影响,说明对黄瓜种子是安全的,各复配种子处理剂防治黄瓜蔓枯病的效果比较显著,且复配制剂的效果显著优于单剂,不仅显著提高了对于黄瓜蔓枯病的效果,而且降低了使用成本。
4、防治番茄叶霉病
本实验设13个处理,重复4次,按照随机区组排列方式进行小区排列,共计52个小区,播种前按处理剂量进行拌种,要求药剂均匀包在种子上。播种15天后调查出苗率。番茄坐果期调查总株数、病株数及病情指数,计算病株率和防效。番茄叶霉病病叶分级标准: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11%~20%;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21%~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0%以上。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级值)×100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实验结果与分析
表11 各组试验药剂处理防治番茄叶霉病的试验效果
结果分析:由表11可知,各处理药剂对出苗率无影响,说明对番茄种子是安全的,各复配种子处理剂防治番茄叶霉病的效果比较显著,且复配制剂的效果显著优于单剂,不仅显著提高了对于番茄叶霉病的效果,而且降低了使用成本。
虽然本发明中特选的杀菌或杀虫活性化合物均为已知化合物,且各组分的杀菌、杀虫性能和杀菌、杀虫谱已经被本领域技术人员基本了解,但是上述化合物的复配不仅能延缓氰烯菌酯和噻唑锌抗药性的产生,还可充分发挥一药多治的效果,并能明显增效,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则是非显而易见的。申请人在寻适宜复配组分的试验过程付出了大量的创造性劳动,并经过了无数次的生物测定和药效试验,本申请所限定的农用组合物的试验结果令人鼓舞。

Claims (9)

1.一种含噻唑锌和氰烯菌酯的农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农用组合物包含有效成分A和有效成分B,有效成分A为噻唑锌,有效成分B为氰烯菌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噻唑锌和氰烯菌酯的农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分噻唑锌和氰烯菌酯的质量比为1∶100~100∶1,优选为1∶50~80∶1,最优选为1∶5~1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噻唑锌和氰烯菌酯的农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农用组合物还可包含一种有效成分C,有效成分C为选自噻虫嗪、呋虫胺、戊唑醇或噁霉灵中的任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噻唑锌和氰烯菌酯的农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分A、有效成分B和有效成分C的质量比为1~100∶1~100∶1 ~100,优选为1~50∶1~50∶1~50,最优选为1~25∶1~25∶1~ 25。
5.一种农用组合物制剂,其特征在于:该制剂包括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农用组合物和制剂用辅料,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农用组合物占总量的0.5~90%,优选为5~6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农用组合物制剂,其特征在于:制剂用辅料包括湿润剂、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防腐剂、崩解剂、稳定剂、成膜剂、消泡剂、着色剂、填料和水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农用组合物制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湿润剂选自EO/PO嵌段聚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牛油脂乙氧基铵盐、烷基萘磺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和酰基谷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分散剂选自萘磺酸缩合物钠盐、苯酚磺酸缩合物钠盐、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木质素磺酸钠、亚甲基二萘磺酸钠、丙烯酸均聚物钠盐、高分子聚羧酸盐、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钠盐、EO/PO嵌段聚醚和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钠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增稠剂选自黄原胶、硅酸铝镁、羧甲基纤维素钠、淀粉磷酸酯钠、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和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溶剂选自二甲苯、松脂基植物油、油酸甲酯和重芳烃溶剂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异丙醇和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成膜剂选自聚乙烯醇、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乙二醇、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羧甲基纤维素、阿拉伯树胶、黄原胶和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囊壁材料为聚脲树脂;
所述pH酸碱调节剂选自柠檬酸、冰醋酸、盐酸、氨水、三乙醇胺和二乙烯三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崩解剂选自氯化钠、硫酸铵、硫酸钠和可溶性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防腐剂选自卡松、甲醛、水杨酸苯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和山梨酸钾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稳定剂选自环氧大豆油、环氧氯丙烷、亚磷酸三苯酯、缩水甘油醚和季戊四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消泡剂选自有机硅消泡剂和/或聚醚消泡剂;
所述着色剂选自氧化铁、氧化钛和偶氮染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填料选自高岭土、硅藻土、滑石粉、轻质碳酸钙和白炭黑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水为去离子水或蒸馏水。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农用组合物制剂,其特征在于:剂型为可湿性粉剂、粉剂、种子处理干粉剂、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水分散粒剂、颗粒剂、悬浮剂、悬乳剂、微囊悬浮剂、种子处理悬浮剂、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或悬浮种衣剂。
9.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农用组合物或权利要求5~8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农用组合物制剂的用途,其特征在于:该农用组合物或农用组合物制剂用于防治作物病原细菌、卵菌和真菌病害,含有噻虫嗪或呋虫胺的农用组合物还可同时防治病虫害。
CN201410840984.4A 2014-12-30 2014-12-30 一种含噻唑锌和氰烯菌酯的农用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Active CN1045852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40984.4A CN104585220B (zh) 2014-12-30 2014-12-30 一种含噻唑锌和氰烯菌酯的农用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40984.4A CN104585220B (zh) 2014-12-30 2014-12-30 一种含噻唑锌和氰烯菌酯的农用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85220A true CN104585220A (zh) 2015-05-06
CN104585220B CN104585220B (zh) 2016-10-19

Family

ID=53111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40984.4A Active CN104585220B (zh) 2014-12-30 2014-12-30 一种含噻唑锌和氰烯菌酯的农用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8522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14799A (zh) * 2016-12-23 2017-05-10 庆阳敦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玉米种衣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94431A (zh) * 2016-11-24 2018-06-01 四川利尔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8471708A (zh) * 2016-04-28 2018-08-31 住化农业资材株式会社 种子用包覆材料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8070A (zh) * 2000-12-15 2001-08-15 浙江新农化工有限公司 噻二唑类金属络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584329A (zh) * 2009-04-01 2009-11-25 陕西蒲城县美邦农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含氰烯菌酯与丙森锌的增效杀菌组合物
CN101953346A (zh) * 2010-09-15 2011-01-26 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含噻唑锌的杀菌组合物
CN104642346A (zh) * 2013-11-19 2015-05-27 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噻唑锌的高效杀菌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8070A (zh) * 2000-12-15 2001-08-15 浙江新农化工有限公司 噻二唑类金属络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584329A (zh) * 2009-04-01 2009-11-25 陕西蒲城县美邦农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含氰烯菌酯与丙森锌的增效杀菌组合物
CN101953346A (zh) * 2010-09-15 2011-01-26 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含噻唑锌的杀菌组合物
CN104642346A (zh) * 2013-11-19 2015-05-27 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噻唑锌的高效杀菌组合物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71708A (zh) * 2016-04-28 2018-08-31 住化农业资材株式会社 种子用包覆材料
CN108094431A (zh) * 2016-11-24 2018-06-01 四川利尔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614799A (zh) * 2016-12-23 2017-05-10 庆阳敦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玉米种衣剂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85220B (zh) 2016-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96970A (zh) 一种含噻唑锌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CN106922708A (zh) picarbutrazox与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的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CN105961399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488950A (zh) 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申嗪霉素与噻虫嗪的悬浮种衣剂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432625A (zh) 双唑锌与甾醇脱甲基抑制剂类(DMIs)杀菌剂的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CN101828557A (zh) 一种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和己唑醇复配杀菌剂
CN104222116A (zh) 含噻森铜的农用杀菌组合物
CN103988845A (zh) 一种杀菌混合物
CN106922694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8719300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4585220B (zh) 一种含噻唑锌和氰烯菌酯的农用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CN105394050B (zh) 2-巯基苯并噻唑锌与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sdhi)杀菌剂的组合物
CN106922695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4488896A (zh) 含甲磺酰菌唑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CN105454250B (zh) 2‑巯基苯并噻唑锌与线粒体细胞色素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的组合物
CN103988843B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3999870B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8522519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6922697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6922693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6922722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6922720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6922721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6922698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4488897A (zh) 含甲磺酰菌唑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