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96970A - 一种含噻唑锌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噻唑锌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96970A
CN104396970A CN201410631061.8A CN201410631061A CN104396970A CN 104396970 A CN104396970 A CN 104396970A CN 201410631061 A CN201410631061 A CN 201410631061A CN 104396970 A CN104396970 A CN 1043969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gent
bacterial classification
acid
bacterial
zinc thiaz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3106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96970B (zh
Inventor
郭世俭
李俊
戴金贵
许丹倩
曹小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XINNONG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XINNON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XINNONG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XINNON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63106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969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969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969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969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969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涉及一种农用杀菌剂,特别是一种含噻唑锌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一种含噻唑锌的杀菌组合物,其含有有效成分A和B,其中A为噻唑锌,B为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B选自联苯吡菌胺、氟唑菌苯胺、氟唑环菌胺、氟唑菌酰胺、吡噻菌胺、噻呋酰胺、氟啶酰菌胺和吡唑萘菌胺的至少一种。该杀菌组合物制成的制剂能有效延缓抗性,同时防治细菌、卵菌和真菌病害,高效、低毒、低残留,对环境相容性好、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含噻唑锌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涉及一种农用杀菌剂,特别是一种含噻唑锌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背景技术
在农作物的实际生产中,作物往往会遇到多种细菌、卵菌或真菌的侵染而得各种疾病,防治这些病害除了必要的农业措施外,使用杀菌剂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多数情况下,一种杀菌剂的活性往往不能满足农业生产中常常面临的多种细菌、卵菌或真菌同时危害时的需要,并且重复使用单种杀菌剂会导致病菌对该种或其相似杀菌剂产生耐药性或抗药性。因此,为了扩大杀菌谱、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用药量、延缓耐药性或抗药性的产生,对杀菌剂进行复配是一种有效而切实的途径。另外,农药作为农业病虫害主要的控制手段,是农产品是否安全的主要因素,如果使用剂量不合理、使用时期不正确都将存在安全隐患,比如粮食、水果、蔬菜等,尤其是一些分散的、生产面积小的作物,如生姜、大蒜、蓝莓、猕猴桃、芒果、桑、苗木、茶树、三七、白术、菊等,由于这些小作物科研部门研究的很少,相关农业资料生产企业研发投入少,农药经营者对这些小作物更是不清楚病虫害发生规律,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农户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和使用经验,缺乏相关控制标准。农户自行使用农药,乱用药、任意混用农药、甚至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的案例时有发生,这不仅加剧对环境的污染,也加大残留的风险,食品安全受到严峻的挑战。因此,生产高效的、安全的、抗药性低的、方便使用的农药组合物将具有重大意义,特别的,病害防治对农户而言,难度要高于虫害和草害的防治,研发新型高效的杀菌组合物具有更加突出的地位。
噻唑锌(Zinc Thiazole,Zn Thiodiazole)是噻二唑类有机锌杀菌剂,化学名称为:双(2-氨基-1,3,4-噻二唑-5-硫醇)锌,化学结构式如下:
噻唑锌是防治农作物细菌性病害的新一代安全、高效、低毒有机锌农用杀菌剂,对部分真菌有良好的效果,主要应用于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柑橘溃疡病等。
针对噻唑锌安全性好,可混性强的特点,为了扩大其杀菌谱,延缓抗性的产生,便于农民用药和产品推广,选择噻唑锌与其它活性化合物组合,对同时防治多种农业植物病害具有重要的意义。发明专利(ZL2010102820929)公开了噻唑锌与多种杀菌活性化合物的组合物;发明专利(ZL201210361641)公开了噻唑锌与中生菌素的组合物;CN101796955A公开了噻唑锌与咪鲜胺的组合物。虽然这些杀菌组合物具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但对卵菌和真菌的防治效果仍不如人意。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SDHI)杀菌剂通过作用于呼吸链上的复合物Ⅱ即琥珀酸脱氢酶复合物(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特异性地中断该酶活性结构域SDHB中铁硫蛋白Ip中的的结构铁硫簇[3Fe-4S]到泛醌之间的电子传递,从而影响病原真菌的呼吸,阻碍其能量代谢,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导致其死亡,从而达到杀菌目的。该类杀菌剂具有作用特异,药效强、作用持久的特点,但其作用位点单一,易产生抗性。随着该类杀菌剂的广泛使用,其抗性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该类杀菌剂使用的瓶颈。因此将SDHI杀菌剂与其他作用机制不同,无交互抗性的药剂混配,对于保护该药剂,延缓抗药性的产生有重要意义。下面简要介绍几种SDHI杀菌剂:
1、联苯吡菌胺(bixafen)化学名称为:2-氰基-3-苯基-3-氨基丙烯酸乙酯,已知于CN102448307,属于吡唑酰胺类杀真菌剂,主要用于防治叶枯病、锈病等病害,对植物生理有积极的作用,可增强抗逆性、提高产量,具有高效、微毒、广谱、低残留、对环境友好的特点。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2、氟唑菌苯胺(penflufen)化学名称为: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已知于CN102469786,属吡唑酰胺类杀菌剂,对丝核菌属(Rhizoctonia spp.)和黑粉菌属(Ustilago spp.)等引起的马铃薯黑痣病、小麦纹枯病、水稻纹枯病、油菜菌核病、小麦散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玉米小斑病等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用于种子处理防治种传、土传担子菌和子囊菌病害的防控。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3、氟唑环菌胺(sedaxane)化学名称为:N-[2-(1,1'-二环丙基)-2-苯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已知于CN102919232,属吡唑酰胺类杀菌剂,用作小麦、大麦、燕麦、黑小麦、油菜和大豆等的种子处理剂。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4、氟唑菌酰胺(fluxapyroxad)化学名称为:3-(二氟甲基)-1-甲基-N-(3',4',5'-三氟[1,1'-联苯]-2-基)-1H-吡唑-4-甲酰胺,已知于CN 102919261,属于羧酰胺类杀菌剂,作为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发挥作用,对真菌病害有广谱的防治作用。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5、吡噻菌胺(penthiopyrad)化学名称为:(RS)-N-[2-(1,3-二甲基丁基)-3-噻酚基]-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已知于CN101473827,属吡唑或酰胺类杀菌剂,不仅对锈病、菌核病有优异的活性,对灰霉病、白粉病和苹果黑星病也显示出良好的活性。它与现在使用的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对作物、人类、环境安全,可混性佳。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6、噻呋酰胺(Thifluzamide)化学名称为:2',6'-二溴-2-甲基-4'-三氟甲氧基-4-三氟甲基-1,3-噻二唑-5-羟酰苯胺,已知于CN101755825,对丝核菌属、柄锈菌属、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伏革菌属、核腔菌属等致病真菌均有活性,尤其对担子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如纹枯病、立枯病等有特效。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7、氟啶酰菌胺(Fluopicolide)化学名称为:2,6-二氯-N-{[3-氯-5-(三氟甲基)-2-吡啶]甲基}苯甲酰胺,已知于CN 102106355,主要用于防治卵菌纲病原菌引起的病害如葡萄霜霉病和马铃薯晚疫病、葡萄霜霉病等。具有活性高、作用机理独特、内吸活性好、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等特点。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8、吡唑萘菌胺(isopyrazam)化学名称3-二氟甲基-1-甲基-N-[1,2,3,4-四氢-9-(1-甲基乙基)-1,4-亚甲基萘-5-基]-1 H-吡唑-4-甲酰胺,已知于CN 102771502,能有效处理番茄、茄子、黄瓜等作物上引起根腐病、枯萎病的丝核菌属等土壤真菌,此外对担子菌纲也特别有效。它是有一种新的活性物质,低毒,对水体及环境造成污染,具有非常高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SDHI杀菌剂对病原真菌具有作用特异,药效强、作用持久的特点,但其作用位点单一,易产生抗性,不宜单独使用。噻唑锌在细菌病害控制上表现优异,兼有补锌壮苗的作用,持效性佳,但对真菌的防治效果不如人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农作物病害综合防治和安全生产问题,并着眼于SDHI杀菌剂与噻唑锌的抗性预防,及单一杀菌活性化合物不能同时防治多种病害的问题,SDHI杀菌剂与噻唑锌组合经大量实验,从现有SDHI杀菌剂中选出合适的药剂,与噻唑锌进行复配。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杀菌组合物,该杀菌组合物具有低毒低残留、抗性风险低、防治谱广、适用作物宽的特点,能明显减少SDHI与噻唑锌的使用量及使用次数,延缓抗性、减少残留。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上述杀菌组合物的制剂,设计了适合于该组合物的制剂方法,能极大程度发挥药剂的作用,减少药剂使用量。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上述杀菌组合物和制剂的应用,以指导正确用药,减少药剂乱用滥用。
为了实现上述的第一个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杀菌组合物,包含有效成分A和B,其中A为噻唑锌,B为SDHI杀菌剂。
SDHI杀菌剂都是对线粒体呼吸链中的琥珀酸脱氢酶具有抑制作用的杀菌剂,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中,SDHI杀菌剂选自联苯吡菌胺(bixafen)、氟唑菌苯胺(penflufen)、氟唑环菌胺(sedaxane)、氟唑菌酰胺(fluxapyroxad)、吡噻菌胺(penthiopyrad)、噻呋酰胺(thifluzamide)、氟啶酰菌胺(fluopicolide)和吡唑萘菌胺(isopyrazam)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选择噻唑锌与SDHI杀菌剂组合形成复配剂,不仅具有减少用药量、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满足农业生产一药多治的经济效益,而且为农户提供了高效的、安全的、抗药性低的、方便使用的农药组合物,具有显著降低环境污染、减少劳动力、降低农业生产难度的社会效益。
所述的有效成分A和B的质量比为A∶B=1∶100~100∶1。
所述的有效成分A和B以特定质量比存在时,增效效应非常显著。因此有效成分A和B质量比优选为1∶8~80∶1,最优选质量比为1∶5~10∶1。
为了实现上述的第二个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杀菌组合物制剂,该制剂包括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和制剂用辅料,其有效成分总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90%,优选为5%~60%。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加入制剂用辅料,可制成各种制剂,其剂型包括可湿性粉剂、粉剂、种子处理干粉剂、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水分散粒剂、颗粒剂、悬乳剂、微囊悬浮剂、种子处理悬浮剂、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悬浮种衣剂。
所述制剂用辅料包括湿润剂、分散剂、增稠剂、溶剂、防冻剂、防腐剂、崩解剂、稳定剂、成膜剂、成囊剂、pH酸碱调节剂、消泡剂、着色剂、填料和水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湿润剂选自EO/PO嵌段聚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牛油脂乙氧基铵盐、烷基萘磺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和酰基谷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分散剂选自萘磺酸缩合物钠盐、苯酚磺酸缩合物钠盐、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木质素磺酸钠、亚甲基二萘磺酸钠、丙烯酸均聚物钠盐、高分子聚羧酸盐、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钠盐、EO/PO嵌段聚醚和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钠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增稠剂选自黄原胶、硅酸铝镁、羧甲基纤维素钠、淀粉磷酸酯钠、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和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溶剂选自二甲苯、油酸甲酯、脂肪酸甲酯、大豆油、松脂基植物油、生物柴油和重芳烃溶剂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异丙醇和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防腐剂选自卡松、甲醛、水杨酸苯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和山梨酸钾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崩解剂选自氯化钠、硫酸铵、硫酸钠、氯化铵和可溶性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稳定剂选自环氧大豆油、环氧氯丙烷、亚磷酸三苯酯、缩水甘油醚和季戊四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成膜剂选自聚乙烯醇、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乙二醇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羧甲基纤维素、阿拉伯树胶、黄原胶和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囊壁材料为聚脲树脂:是由异氰酸酯单体与多元醇或者多元胺通过界面聚合反应而制得;异氰酸酯包括甲苯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多苯基多次亚甲基多异氰酸酯、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等;
所述pH酸碱调节剂选自柠檬酸、冰醋酸、盐酸、氨水、三乙醇胺、氢氧化钠、三乙胺和二乙烯三胺中的一种;
所述消泡剂选自有机硅消泡剂和/或聚醚消泡剂;
所述着色剂选自氧化铁、氧化钛和偶氮染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填料选自高岭土、硅藻土、滑石粉、轻质碳酸钙和白炭黑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水为去离子水或蒸馏水。
本发明所描述的制剂可用通用方法制备,因此本发明还包括所述组合物制剂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的第三个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所述杀菌组合物或杀菌组合物制剂有非常好的杀菌活性,对植物病原细菌、卵菌和真菌非常有效,例如用于防治下列病菌:病原细菌中的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欧氏杆菌属(Erwinia)、劳尔氏杆菌属(Ralstonia)、棒形杆菌属(Clavibacter);
病原真菌中的子囊菌:黑星菌属(Venturia)、白粉菌(Erysiphales)、赤霉属(Gibberella)、核盘菌属(Sclerotinia);
病原真菌中的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黑粉菌属(Ustilago)、锈菌(Uredinales);
卵菌中的霜霉菌(Peronosporales):疫霉属(Phytophthora)、腐霉属(Pythium)、单轴霉属(Plasmopara);
病原真菌中的半知菌类(Deuteromyces):丝核菌属(Rhizoctonia)、镰刀菌属(Fusarium)、葡萄孢属(Botrytis)、梨孢属(Pyricularia)、尾孢属(Cercospora)、离蠕孢属(Bipolaris)、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在本发明范围内,这里公开所指的作物优选以下种类:禾谷类小麦、大麦、水稻、高粱;果树类苹果、梨、桃、柑橘、葡萄、荔枝、香蕉、桂圆、芒果、枇杷;蔬菜类黄瓜、西瓜、吊瓜、丝瓜、甜瓜、菠菜、芹菜、番茄、辣椒、茄子、姜、葱、蒜、韭菜、甘蓝、大白菜、草莓、莴笋、菜豆、豇豆、蚕豆、萝卜、胡萝卜、马铃薯、山药、芋、莲藕、荸荠、茭白、甘薯;糖料植物类甜菜、甘蔗;油料作物类大豆、花生、油菜、芝麻、向日葵;或诸如烟草、茶。这种列举并不表示具有任何限制。
所述杀菌组合物或杀菌组合物制剂用于作物病原细菌、卵菌和真菌病害的综合治理,对下列作物病害特别有效: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菌种引起的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烟草野火病、茄科青枯病等;
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菌种引起的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黄瓜细菌性叶枯病、甘蓝黑腐病、柑橘溃疡病等;
欧氏杆菌属(Erwinia)菌种引起的大白菜软腐病、梨火疫病等;
劳尔氏杆菌属(Ralstonia)菌种引起的番茄、花生青枯病等;
棒形杆菌属(Clavibacter)菌种引起的番茄溃疡病;
疫霉属(Pyhtophthora)菌种引起的马铃薯、番茄的疫病等;
霜霉菌(Peronosporales)引起的葡萄霜霉病等;
白粉菌(Erysiphales)引起的烟草、芝麻、向日葵及瓜类等白粉病等;
赤霉属(Gibberella)菌种引起的大、小麦及玉米等多种禾本科植物赤霉病、水稻恶苗病;
黑星菌属(Venturia)菌种引起的苹果的黑星病等;
核盘菌属(Sclerotinia)菌种引起的多种植物菌核病;
黑粉菌属(Ustilago)菌种引起的小麦散黑粉病等;
葡萄孢属(Botrytis)菌种引起的多种植物的灰霉病等;
梨孢属(Pyricularia)菌种引起的稻瘟病;
尾孢属(Cercospora)菌种引起的甜菜褐斑病、花生褐斑病;
离蠕孢属(Bipolaris)菌种引起的玉米小斑病、水稻胡麻叶斑病;
丝核菌属(Rhizoctonia)菌种引起的棉花立枯病和水稻纹枯病;
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菌种引起的苹果、梨、棉花、葡萄、冬瓜、黄瓜、辣椒、茄子等多种果树和蔬菜的炭疽病。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使用的方法包括对要处理的植物或其生长场所、或种子、或其它繁殖材料,以混合施用包含有效活性杀菌量的式Ⅰ和式Ⅱ活性化合物。可在真菌、卵菌或细菌侵染材料、植物或种子之前或之后施用。
本文所用术语“生长场所”包括生长处理植物、或播种栽培植物种子的田地,或种子埋置于土壤中的场所。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以其本身浓缩物形式或以一般的常规制剂形式使用,根据靶标病害的性质不同采用浇灌、喷雾、弥雾、拌种、撒施或涂抹方法,其施用总有效活性剂量随天气条件、作物状态或施用方法而变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由不同作用机制的有效成分组成,可有效减缓病害的抗药性产生,大大降低SDHI杀菌剂及噻唑锌单独使用带来的抗性风险;
2.增效明显,可充分发挥SDHI杀菌剂及噻唑锌对真菌、卵菌或细菌性等病害的防治功效,及其良好的保护性能;
3.可同时防治细菌、卵菌及真菌性病害,并且防治效果非常好,真正做到了一药多治,减少用药次数,从而起到综合防治的效果;
4.通过复配可减少药剂的使用量,减轻农药对环境的压力,有效解决农作物的安全生产问题,同时降低成本;
5.可显著改善作物的耐受性,对作物的安全性更高;
6.可通过补充微量元素,从而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抗逆性和抗病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和实例进行说明,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有基于本发明基本思想和原则内所做的任何修改和变动,都属于本发明请求保护的范围。
制备实施例:
下列用语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活性化合物A(噻唑锌)与杀菌活性化合物B以特定混合比例构成的组合物。
实施例1:35%联苯吡菌胺·噻唑锌可湿性粉剂
将35%活性化合物(20.0%噻唑锌和15.0%联苯吡菌胺)、十二烷基硫酸钠3.0%、木质素磺酸钠4.0%、白炭黑2.0%、高岭土58.0%充分混合,再通过超细粉碎至一定粒径,得可湿性粉剂。可湿性粉剂中含35%含量活性化合物。
实施例2:50%氟唑菌苯胺·噻唑锌可湿性粉剂
将50%活性化合物(35.0%噻唑锌和15.0%氟唑菌苯胺组合物)、高分子聚羧酸盐3%、滑石粉1.0%、轻质碳酸钙5.0%、高岭土46.0%充分混合,再通过超细粉碎至一定粒径,得可湿性粉剂。可湿性粉剂中含50%含量活性化合物。
实施例3:60%吡噻菌胺·噻唑锌可湿性粉剂
将60%活性化合物(10.0%噻唑锌和50.0%吡噻菌胺组合物)、萘磺酸缩合物钠盐3.0%、高分子聚羧酸盐5.0%、滑石粉2.0%、轻质碳酸钙5.0%、高岭土25.0%充分混合,再通过超细粉碎至一定粒径,得可湿性粉剂。可湿性粉剂中含60%含量活性化合物。
实施例4:40%氟唑环菌胺·噻唑锌种子处理干粉剂
将40%活性化合物(20.0%噻唑锌和20.0%氟唑环菌胺组合物)、EO/PO嵌段聚醚3.0%、萘磺酸缩合物钠盐2.0%、滑石粉2.0%、轻质碳酸钙5.0%、硅藻土48.0%充分混合,再通过超细粉碎至一定粒径,得干粉剂。干粉剂中含40%含量活性化合物。
实施例5:50%吡唑萘菌胺·噻唑锌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
将50%活性化合物(20.0%噻唑锌和30.0%吡唑萘菌胺组合物)、EO/PO嵌段聚醚7.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0%、聚乙烯醇1%、硫酸钠5.0%、黄原胶1.0%、高岭土31.0%充分混合,再投入到气流粉碎机粉碎至一定粒径,即得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该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中含50%含量活性化合物,产品粒径为120--200目。
实施例6:60%氟唑环菌胺·噻唑锌水分散粒剂
60%活性化合物(20.0%噻唑锌和40.0%氟唑环菌胺组合物)、脂肪醇聚氧乙烯醚4.0%、木质素磺酸盐3.0%、氯化钠15.0%、聚乙烯醇2.0%、高岭土16.0%充分混合,再通过气流粉碎,造粒成型得水分散粒剂。水分散粒剂中含60%含量活性化合物,产品粒径为80-120目。
实施例7:50%氟唑菌酰胺·噻唑锌水分散粒剂
将50%活性化合物(20.0%噻唑锌和30.0%氟唑菌酰胺组合物)、EO/PO嵌段聚醚7.0%、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5.0%、硫酸钠6.0%、黄原胶1.0%、高岭土31.0%充分混合,再投入到高剪切均质乳化剂中高速剪切粗磨和均质,再泵至砂磨机中砂磨,砂磨至一定粒径,再造粒成型得水分散粒剂。水分散粒剂中含50%含量活性化合物,产品粒径为80-120目。
实施例8:25%噻呋酰胺·噻唑锌悬乳剂
25%活性化合物(20.0%噻唑锌和5.0%噻呋酰胺组合物)制备方法∶将40.0%噻唑锌、EO/PO嵌段聚醚1.0%、苯酚磺酸缩合物钠盐2.0%、丙烯酸均聚物钠盐1.0%、乙二醇2.0%、黄原胶0.3%、聚醚消泡剂0.1%、去离子水54.6%充分混合,再投入到高剪切均质乳化剂中高速剪切粗磨和均质,再泵至砂磨机中砂磨,砂磨至一定粒径,再过滤后即得悬浮剂。悬浮剂中含40.0%噻唑锌,D90粒径为3-5微米。再将50.0%的40.0%噻唑锌悬浮剂、噻呋酰胺5.0%、二甲苯8.0%、丙烯酸均聚物钠盐3.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0%、乙二醇3.0%、黄原胶0.1%、聚醚消泡剂0.1%、去离子水补至100%,充分混合,高速剪切,均质乳化、过滤即制得悬乳剂,悬乳剂含25%含量的活性化合物。
实施例9:25%氟啶酰菌胺·噻唑锌微囊悬浮剂
25%活性化合物(10.0%噻唑锌和15.0%氟啶酰菌胺组合物)制备方法:将噻唑锌10.0%、氟啶酰菌胺15.0%、烷基萘磺酸盐1.0%、酰基谷胺酸盐2.0%、有机硅消泡剂0.1%、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PAPI 3%与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 2%、阿拉伯胶(5%)水溶液10%,去离子水40.46%充分混合,再投入到砂磨机中砂磨,砂磨至D90粒径为3-5微米。开启搅拌(维持700转/min),然后将砂磨好的悬浮液升温至60℃,同时缓慢加入三乙醇胺0.04%,维持稳定的囊壁材料固化温度8小时,后加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1.0%、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1.0%、尿素2.0%、丙三醇2.0%、硅酸铝镁(2%)水溶液10%、适量的稀盐酸水溶液调PH值至6.5左右、防腐剂甲醛0.1%、有机硅消泡剂0.3%,搅拌均匀,即制得25%活性化合物。
实施例10:35%氟唑菌酰胺·噻唑锌种子处理悬浮剂
将35%活性化合物(20.0%噻唑锌和15.0%氟唑菌酰胺组合物)、烷基萘磺酸盐2.0%、酰基谷胺酸盐1.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3.0%、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2.0%、聚乙烯醇2.0%、季戊四醇1.0%、乙二醇2.0%、有机硅消泡剂0.1%、去离子水补至100%,投入到高剪切均质乳化机中高速剪切25分钟,再泵至砂磨机中砂磨60分钟,过滤后即得35%活性化合物种子处理悬浮剂。
实施例11:35%氟唑菌苯胺·噻唑锌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
35%活性化合物(30.0%噻唑锌和5.0%氟唑菌苯胺组合物)制备方法:将噻唑锌50.0%、聚醚消泡剂0.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5.0%、甲苯二异氰酸酯4.0%、去离子水40.5%充分混合,再投入砂磨机中砂磨,砂磨至一定粒径,再过滤后即得悬浮剂。悬浮剂中含50.0%噻唑锌,D90粒径为3-5微米。再将60.0%的50.0%噻唑锌悬浮剂、氟唑菌苯胺5.0%、酰基谷胺酸盐3.0%、苯酚磺酸缩合物钠盐2.0%、聚乙烯醇1.0%、丙三醇2.0%、去离子水补至100%,投入到高剪切均质乳化机中升温至70℃,乳化速度为1200转/分,高速剪切25分钟,温浴120分钟,适量的冰醋酸水溶液调PH值至6.0-6.5、过滤后即得35%活性化合物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
实施例12:16%吡噻菌胺·噻唑锌悬浮种衣剂
将16%活性化合物(15.0%噻唑锌和1.0%吡噻菌胺组合物)、烷基萘磺酸盐1.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0%、丙烯酸均聚物钠盐1.0%、羧甲基纤维素1.0%、尿素3.0%、黄原胶0.2%、有机硅消泡剂0.1%、偶氮染料0.2%、去离子水74.5%充分混合,再投入到高剪切均质乳化剂中高速剪切粗磨和均质,再泵至砂磨机中砂磨,砂磨至一定粒径,再过滤后即得悬浮种衣剂。该悬浮种衣剂中含16%含量活性化合物,D90粒径为3-5微米。
实施例13:45%联苯吡菌胺·吡噻菌胺·噻唑锌悬浮种衣剂
将45%活性化合物(20.0%噻唑锌、5.0%联苯吡菌胺和15.0%吡噻菌胺组合物)、萘磺酸盐4.0%、高分子聚羧酸盐3.0%、聚醋酸乙烯酯3.0%、乙二醇3.0%、羧甲基纤维素0.2%、聚醚消泡剂0.1%、氧化钛0.2%、去离子水41.5%充分混合,再投入到高剪切均质乳化剂中高速剪切粗磨和均质,再泵至砂磨机中砂磨,砂磨至一定粒径,再过滤后即得悬浮种衣剂。悬浮种衣剂中含45%含量活性化合物,D90粒径为3-5微米。
生物测定实施例
生物测定实例1:
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活性试验
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6.2-2006》菌丝生长速率法。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计算EC50,依据Wadley法计算增效比率SR,评价联合作用。SR大于1.5为增效作用,SR介于0.5~1.5为相加作用,SR小于0.5为拮抗作用。
(以下实例中均采用本实例中的DPS计算EC50和Wadley方法评价混配联合作用)
试验结果表明∶噻唑锌与噻呋酰胺、氟唑菌苯胺混配对水稻纹枯病病原菌都有协同增效作用,在所测范围1∶10~80∶1内,混用的效果较好,尤其噻唑锌与噻呋酰胺配比在1∶5~10∶1,噻唑锌与氟唑菌苯胺配比在1∶5~20∶1时,增效显著,可有效降低用量(见表1、2)。
表1、噻唑锌与噻呋酰胺混配对水稻纹枯病室内毒力测定
处理 配比 实测EC50(mg/L) 理论EC50(mg/L) 增效比率(SR)
A噻唑锌 1:0 247.21 247.21 1.00
B噻呋酰胺 0:1 0.85 0.85 1.00
A∶B 1:10 0.57 0.93 1.64
A∶B 1:5 0.49 1.02 2.08
A∶B 1:2 0.58 1.27 2.19
A∶B 1:1 0.72 1.69 2.35
A∶B 10:1 4.22 9.04 2.14
A∶B 20:1 9.53 16.70 1.75
A∶B 40:1 17.92 30.64 1.71
A∶B 80:1 31.98 54.00 1.69
表2、噻唑锌与氟唑菌苯胺混配对水稻纹枯病室内毒力测定
处理 配比 实测EC50(mg/L) 理论EC50(mg/L) 增效比率(SR)
A噻唑锌 1:0 249.27 249.27 1.00
B氟唑菌苯胺 0:1 1.24 1.24 1.00
A∶B 1:10 0.81 1.36 1.68
A∶B 1:5 0.72 1.49 2.06
A∶B 1:2 0.84 1.86 2.21
A∶B 1:1 1.03 2.47 2.40
A∶B 10:1 5.69 12.99 2.28
A∶B 20:1 12.03 23.68 1.97
A∶B 40:1 24.46 42.40 1.73
A∶B 80:1 44.73 71.85 1.61
生物测定实例2:
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活性试验
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6.11-2008》盆栽法。
试验结果表明∶噻唑锌与氟唑菌酰胺、吡唑萘菌胺、氟唑环菌胺混配活性明显提高,尤其噻唑锌与氟唑菌酰胺、吡唑萘菌胺、氟唑环菌胺配比都在1∶5~10∶1时增效显著(见表3、4、5)。
表3、噻唑锌与氟唑菌酰胺混配对黄瓜白粉病菌毒力
处理 配比 实测EC50(mg/L) 理论EC50(mg/L) 增效比率(SR)
A噻唑锌 1:0 372.92 372.92 1.00
B氟唑菌酰胺 0:1 1.29 1.29 1.00
A∶B 1:10 0.87 1.42 1.63
A∶B 1:5 0.77 1.55 2.01
A∶B 1:1 1.08 2.57 2.38
A∶B 10:1 6.59 13.72 2.08
A∶B 20:1 14.58 25.34 1.74
A∶B 80:1 49.53 81.84 1.65
表4、噻唑锌与吡唑萘菌胺混配对黄瓜白粉病菌毒力
处理 配比 实测EC50(mg/L) 理论EC50(mg/L) 增效比率(SR)
A噻唑锌 1:0 376.48 376.48 1.00
B吡唑萘菌胺 0:1 1.47 1.47 1.00
A∶B 1:10 0.98 1.62 1.65
A∶B 1:5 0.91 1.76 1.94
A∶B 1:1 1.31 2.93 2.24
A∶B 10:1 7.11 15.56 2.19
A∶B 20:1 16.57 28.63 1.73
A∶B 80:1 55.57 90.73 1.63
表5、噻唑锌与氟唑环菌胺混配对黄瓜白粉病菌毒力
处理 配比 实测EC50(mg/L) 理论EC50(mg/L) 增效比率(SR)
A噻唑锌 1:0 366.41 366.41 1.00
B氟唑环菌胺 0:1 0.98 0.98 1.00
A∶B 1:10 0.69 1.08 1.56
A∶B 1:5 0.61 1.18 1.93
A∶B 1:1 0.87 1.95 2.25
A∶B 10:1 5.11 10.50 2.05
A∶B 20:1 11.17 19.54 1.75
A∶B 80:1 40.18 65.39 1.63
生物测定实例3:
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活性试验
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1156.9-2008》叶片法;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1156.10-2008》盆栽法。
试验结果表明∶噻唑锌与联苯吡菌胺、吡噻菌胺混配活性明显提高,尤其噻唑锌与联苯吡菌胺配比在1∶5~20∶1,噻唑锌与吡噻菌胺配比在1:5~10:1时增效显著(见表6、7)。
表6、噻唑锌与联苯吡菌胺混配对黄瓜灰霉病菌毒力
处理 配比 实测EC50(mg/L) 理论EC50(mg/L) 增效比率(SR)
A噻唑锌 1:0 1303.05 1303.05 1.00
B氟唑环菌胺 0:1 1.12 1.12 1.00
A∶B 1:10 0.79 1.23 1.56
A∶B 1:5 0.72 1.34 1.87
A∶B 1:2 0.78 1.68 2.15
A∶B 1:1 1.00 2.24 2.23
A∶B 10:1 6.42 12.22 1.90
A∶B 20:1 12.34 23.12 1.87
A∶B 80:1 54.78 84.88 1.55
表7、噻唑锌与吡噻菌胺混配对黄瓜灰霉病菌毒力
处理 配比 实测EC50(mg/L) 理论EC50(mg/L) 增效比率(SR)
A噻唑锌 1:0 1303.05 1303.05 1.00
B吡噻菌胺 0:1 5.61 5.61 1.00
A∶B 1:10 4.04 6.17 1.53
A∶B 1:5 3.42 6.73 1.97
A∶B 1:2 4.09 8.40 2.05
A∶B 1:1 5.55 11.17 2.01
A∶B 10:1 30.11 59.16 1.96
A∶B 20:1 67.53 108.47 1.61
A∶B 80:1 210.73 338.00 1.60
生物测定实例4:
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活性测定
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1156.3-2006》平皿叶片法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1156.7-2006》盆栽法。
试验结果表明∶噻唑锌与氟啶酰菌胺混配活性明显提高,有很好的增效作用,尤其配比在1∶5~10∶1时增效显著(见表8)。
表8、噻唑锌与氟啶酰菌胺混配对黄瓜霜霉病菌毒力
处理 配比 实测EC50(mg/L) 理论EC50(mg/L) 增效比率(SR)
A噻唑锌 1:0 130.30 130.30 1.00
B氟啶酰菌胺 0:1 0.85 0.85 1.00
A∶B 1:10 0.58 0.93 1.61
A∶B 1:5 0.51 1.02 2.00
A∶B 1:1 0.77 1.69 2.19
A∶B 10:1 4.19 8.78 2.09
A∶B 20:1 9.13 15.79 1.73
A∶B 80:1 29.49 45.24 1.53
生物测定实例5:
当归根腐病菌(Fusarium avenaceum(Fr.)Sacc)活性测定
试验方法∶参照大豆根腐病室内生测试验方法。
试验结果表明∶噻唑锌与吡噻菌胺混配活性明显提高,有很好的增效作用,尤其配比在1∶5~10∶1时增效显著(见表9)。
表9、噻唑锌与吡噻菌胺混配对当归根腐病菌毒力
处理 配比 实测EC50(mg/L) 理论EC50(mg/L) 增效比率(SR)
A噻唑锌 1:0 36.5 36.5 1.00
B吡噻菌胺 0:1 8.7 8.7 1.00
A∶B 1:10 5.78 9.35 1.62
A∶B 1:5 4.59 9.96 2.17
A∶B 1:1 5.79 14.05 2.43
A∶B 10:1 13.27 28.28 2.13
A∶B 20:1 17.43 31.68 1.82
A∶B 80:1 21.54 35.11 1.63
田间试验实施例
噻唑锌可以制成多种剂型,以下田间试验实施例均采用20%悬浮剂(SC)进行混合试验。20%噻唑锌SC为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选自杀菌活性化合物B的8种化合物同为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作用原理相同,在田间表现出相同或效果,因此,田间试验实施例中仅对部分活性化合物进行举例证明其效果,并不代表其他化合物不具有此田间试效果。
1.24%噻呋酰胺SC+20%噻唑锌SC:
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纹枯病
试验方法∶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7980.105-2004》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防治水稻纹枯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7980.20-2000》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2.62.5%氟啶酰菌胺SC+20%噻唑锌SC:
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霜霉病
试验方法: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7980.110-2004》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防治黄瓜霜霉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7980.26-2000》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3.5%联苯吡菌胺EC+20%噻唑锌SC:
防治小麦白粉病、细菌性叶枯病
试验方法:防治小麦白粉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7980.22-2000》进行田间试验;防治小麦细菌性叶枯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7980.105-2004》进行田间试验。
4.10%氟唑菌酰胺SC+20%噻唑锌SC:
防治番茄灰霉病、疮痂病
试验方法:番茄灰霉病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GB/T 17980.28-2000》进行田间试验;番茄疮痂病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GB/T 17980.102-2004》进行田间试验。
5.20%吡噻菌胺DP+20%噻唑锌SC:
防治小麦白粉病、细菌性叶枯病
试验方法:防治小麦白粉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7980.22-2000》进行田间试验;防治小麦细菌性叶枯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7980.105-2004》进行田间试验。
6.15%氟唑菌苯胺DP+20%噻唑锌SC:
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霜霉病
试验方法: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7980.110-2004》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防治黄瓜霜霉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7980.26-2000》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7、10%吡唑萘菌胺SC+20%噻唑锌SC∶
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白粉病
试验方法: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7980.110-2004》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防治黄瓜白粉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7980.30-2000》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8、50%氟唑环菌胺SC+20%噻唑锌SC∶
防治葡萄霜霉病、白粉病
试验方法:防治葡萄霜霉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7980.122-2004》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防治葡萄白粉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7980.121-2004》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9.20%噻唑锌SC+5%联苯吡菌胺EC+20%吡噻菌胺DP∶
防治玉米大小斑病
试验方法:按照GB/T17980.107-2004进行试验
活性物质 有效成分处理剂量 防治效果(%)
A∶20%噻唑锌SC 300克/公顷 46.28
B∶5%联苯吡菌胺EC 80克/公顷 67.23
C∶20%吡噻菌胺DP 40克/公顷 65.61
A+B 300+80克/公顷 73.70
A+C 300+40克/公顷 72.69
B+C 80+40克/公顷 75.33
A+B+C 300+80+40克/公顷 83.04
10、20%噻唑锌SC+15%氟唑菌苯胺DP+50%氟唑环菌胺SC:
防治大豆根腐病
试验方法:按照GB/T17980.88-2004进行试验
活性物质 有效成分处理剂量 防治效果(%)
A∶20%噻唑锌SC 200克/公顷 50.08.
B∶15%氟唑菌苯胺DP 150克/公顷 56.55
C∶50%氟唑环菌胺SC 150克/公顷 57.31
A+B 200+150克/公顷 60.40
A+C 200+150克/公顷 62.25
B+C 150+150克/公顷 60.89
A+B+C 200+150+150克/公顷 73.90
上述田间试验中申请人采用的是两种组分或三种“桶混”的方式进行,之所以采用这种方式,原因在于这些试验目的是在海量杀菌活性化合物中找到可以与噻唑锌具有协同增效效果的组分,且完成于本申请复配组合物制备实施例之前,本领域技术人员均理解“桶混”是制备复配组合物的明确技术指引,申请人正是在这样的技术指引下实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达到了所预期的技术效果,所最终制备的复配组合物不但具有单一制剂的稳定性,且具有上述数据所显示的优秀的杀菌性能。
虽然本发明中特选的杀菌活性化合物A和B均为已知化合物,且各组分的杀菌性能和杀菌谱已经被本领域技术人员基本了解,但是将上述化合物复配以实现对SDHI类杀菌剂和噻唑锌的有效延缓抗性,并能明显增效,保证一药多治的效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则是非显而易见的。申请人在寻适宜复配组分的试验过程付出了大量的创造性劳动,并经过了无数次的生物测验和药效试验,本申请所限定的杀菌组合物的试验结果令人鼓舞。

Claims (10)

1.一种含噻唑锌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有效成分A和B,其中A为噻唑锌,B为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B选自联苯吡菌胺、氟唑菌苯胺、氟唑环菌胺、氟唑菌酰胺、吡噻菌胺、噻呋酰胺、氟啶酰菌胺和吡唑萘菌胺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分A和B的质量比为A∶B=1∶100~100∶1,优选为1∶8~80∶1,最优选为1∶5~10∶1。
3.一种杀菌组合物制剂,其特征在于:该制剂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和制剂用辅料,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杀菌组合物占总量的1~90%,优选为5~6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剂用辅料选自湿润剂、分散剂、增稠剂、溶剂、防冻剂、防腐剂、崩解剂、稳定剂、成膜剂、成囊剂、pH酸碱调节剂、消泡剂、着色剂、填料和水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制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湿润剂选自EO/PO嵌段聚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牛油脂乙氧基铵盐、烷基萘磺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和酰基谷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分散剂选自萘磺酸缩合物钠盐、苯酚磺酸缩合物钠盐、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木质素磺酸钠、亚甲基二萘磺酸钠、丙烯酸均聚物钠盐、高分子聚羧酸盐、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钠盐、EO/PO嵌段聚醚和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钠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增稠剂选自黄原胶、硅酸铝镁、羧甲基纤维素钠、淀粉磷酸酯钠、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和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溶剂选自二甲苯、油酸甲酯、脂肪酸甲酯、大豆油、松脂基植物油、生物柴油和重芳烃溶剂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异丙醇和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防腐剂选自卡松、甲醛、水杨酸苯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和山梨酸钾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崩解剂选自氯化钠、硫酸铵、硫酸钠、氯化铵和可溶性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稳定剂选自环氧大豆油、环氧氯丙烷、亚磷酸三苯酯、缩水甘油醚和季戊四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成膜剂选自聚乙烯醇、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乙二醇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羧甲基纤维素、阿拉伯树胶、黄原胶和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囊壁材料为聚脲树脂:是由异氰酸酯单体与多元醇或者多元胺通过界面聚合反应而制得;异氰酸酯包括甲苯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多苯基多次亚甲基多异氰酸酯、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等;
所述pH酸碱调节剂选自柠檬酸、冰醋酸、盐酸、氨水、三乙醇胺、氢氧化钠、三乙胺和二乙烯三胺中的一种;
所述消泡剂选自有机硅消泡剂和/或聚醚消泡剂;
所述着色剂选自氧化铁、氧化钛和偶氮染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填料选自高岭土、硅藻土、滑石粉、轻质碳酸钙和白炭黑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水为去离子水或蒸馏水。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制剂,其特征在于:剂型为可湿性粉剂、粉剂、种子处理干粉剂、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水分散粒剂、颗粒剂、悬浮剂、悬乳剂、微囊悬浮剂、种子处理悬浮剂、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或者悬浮种衣剂。
7.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杀菌组合物或权利要求3~6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制剂的用途,其特征在于:该杀菌组合物或杀菌组合物制剂用于防治植物病原细菌、卵菌和真菌病害。
8.根据权利要求7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病原细菌、卵菌和真菌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
1)病原细菌中的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欧氏杆菌属(Erwinia)、劳尔氏杆菌属(Ralstonia)、棒形杆菌属(Clavibacter);
2)病原真菌中的子囊菌:黑星菌属(Venturia)、白粉菌(Erysiphales)、赤霉属(Gibberella)核盘菌属( Sclerotinia );
3)病原真菌中的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黑粉菌属(Ustilago)、锈菌(Uredinales);
4)卵菌中的霜霉菌(Peronosporales ):疫霉属(Phytophthora)、腐霉属(Pythium)、单轴霉属(Plasmopara);
5)病原真菌中的半知菌类(Deuteromyces):丝核菌属 (Rhizoctonia)、镰刀菌属(Fusarium)、葡萄孢属(Botrytis)、梨孢属(Pyricularia)、尾孢属(Cercospora)、离蠕孢属(Bipolaris)、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9.根据权利要求7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作物包含:
1)禾谷类:小麦、大麦、水稻、高粱;
2)果树类:苹果、梨、桃、柑橘、葡萄、荔枝、香蕉、桂圆、芒果、枇杷;
3)蔬菜类:黄瓜、西瓜、吊瓜、丝瓜、甜瓜、菠菜、芹菜、番茄、辣椒、茄子、姜、葱、蒜、韭菜、甘蓝、大白菜、草莓、莴笋、菜豆、豇豆、蚕豆、萝卜、胡萝卜、马铃薯、山药、芋、莲藕、荸荠、茭白、甘薯;
4)糖料植物类:甜菜、甘蔗;
5)油料作物类:大豆、花生、油菜、芝麻、向日葵;
6)或烟草、茶。
10.根据权利要求7的用途,其特征在于作物病原细菌和真菌病害包含:
1)假单胞菌属菌种引起的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烟草野火病或茄科青枯病;
2)黄单胞菌属菌种引起的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黄瓜细菌性叶枯病、甘蓝黑腐病或柑橘溃疡病;
3)欧氏杆菌属菌种引起的大白菜软腐病或梨火疫病;
4)劳尔氏杆菌属菌种引起的番茄或花生青枯病;
5)棒形杆菌属菌种引起的番茄溃疡病;
6)疫霉属菌种引起的马铃薯或番茄的疫病、晚疫病;
7)霜霉菌引起的葡萄霜霉病;
8)白粉菌引起的烟草、芝麻、向日葵及瓜类的白粉病;
9)赤霉属菌种引起的大、小麦或玉米多种禾本科植物赤霉病、水稻恶苗病;
10)黑星菌属菌种引起的苹果的黑星病;
11)核盘菌属菌种引起的多种植物菌核病;
12)黑粉菌属菌种引起的小麦散黑粉病;
13)葡萄孢属菌种引起的多种植物的灰霉病;
14)梨孢属菌种引起的稻瘟病;
15)尾孢属菌种引起的甜菜褐斑病或花生褐斑病;
16)离蠕孢属菌种引起的玉米小斑病或水稻胡麻叶斑病;
17)丝核菌属菌种引起的棉花立枯病或水稻纹枯病;
18)炭疽菌属菌种引起的苹果、梨、棉花、葡萄、冬瓜、黄瓜、辣椒或茄子的炭疽病。
CN201410631061.8A 2014-11-11 2014-11-11 一种含噻唑锌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Active CN1043969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31061.8A CN104396970B (zh) 2014-11-11 2014-11-11 一种含噻唑锌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31061.8A CN104396970B (zh) 2014-11-11 2014-11-11 一种含噻唑锌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96970A true CN104396970A (zh) 2015-03-11
CN104396970B CN104396970B (zh) 2018-10-30

Family

ID=52634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31061.8A Active CN104396970B (zh) 2014-11-11 2014-11-11 一种含噻唑锌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96970B (zh)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57148A (zh) * 2015-06-22 2015-10-07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氟唑菌酰胺和噻唑锌的杀菌组合物
CN105638330A (zh) * 2015-12-14 2016-06-08 高阳 一种基于生物实验课防治黄瓜细菌性叶枯病的方法
CN106489716A (zh) * 2015-09-08 2017-03-15 无锡南理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抗胡麻叶斑病育种方法
CN106962367A (zh) * 2017-05-11 2017-07-21 佛山市盈辉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噻唑锌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7047573A (zh) * 2017-02-22 2017-08-18 浙江大学 纳米噻唑锌单剂、复配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7156159A (zh) * 2017-05-15 2017-09-15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种子处理助剂
CN107517982A (zh) * 2016-06-20 2017-12-29 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含噻唑锌和联苯吡嗪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WO2018114409A1 (en) * 2016-12-19 2018-06-28 Basf Se High load granular dinotefuran formulation with reduced eye irritancy
CN108353914A (zh) * 2018-03-27 2018-08-03 蔡志浩 一种水稻病害防治药物
CN108419805A (zh) * 2018-05-23 2018-08-21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氟唑菌酰羟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8935489A (zh) * 2017-05-17 2018-12-07 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含噻唑锌和精苯霜灵的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CN109122700A (zh) * 2017-06-16 2019-01-04 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含噻唑锌和唑嘧菌胺的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CN109221152A (zh) * 2018-10-18 2019-01-18 浙江海正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唑菌酰胺和噻菌铜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47338A (zh) * 2017-07-14 2019-01-22 江苏新农化工有限公司 含噻唑锌和苯并烯氟菌唑的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CN109380304A (zh) * 2018-11-28 2019-02-26 吉林大学 一种抗植物腐烂病的氧化物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9418277A (zh) * 2017-08-21 2019-03-05 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含噻唑锌和氟噻唑吡乙酮的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CN112546278A (zh) * 2020-09-18 2021-03-26 广州卡士德汽车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冷熏除味杀菌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6955A (zh) * 2009-12-31 2010-08-11 青岛星牌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复配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CN101953346A (zh) * 2010-09-15 2011-01-26 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含噻唑锌的杀菌组合物
CN102300460A (zh) * 2009-01-30 2011-12-28 拜尔农作物科学股份公司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用于防治白粉菌原发感染的用途
CN103704221A (zh) * 2013-12-26 2014-04-09 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的方法
CN103766352A (zh) * 2013-12-26 2014-05-07 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促进植物繁殖材料发育的方法
CN104642346A (zh) * 2013-11-19 2015-05-27 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噻唑锌的高效杀菌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0460A (zh) * 2009-01-30 2011-12-28 拜尔农作物科学股份公司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用于防治白粉菌原发感染的用途
CN101796955A (zh) * 2009-12-31 2010-08-11 青岛星牌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复配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CN101953346A (zh) * 2010-09-15 2011-01-26 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含噻唑锌的杀菌组合物
CN104642346A (zh) * 2013-11-19 2015-05-27 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噻唑锌的高效杀菌组合物
CN103704221A (zh) * 2013-12-26 2014-04-09 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的方法
CN103766352A (zh) * 2013-12-26 2014-05-07 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促进植物繁殖材料发育的方法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57148A (zh) * 2015-06-22 2015-10-07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氟唑菌酰胺和噻唑锌的杀菌组合物
CN106489716A (zh) * 2015-09-08 2017-03-15 无锡南理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抗胡麻叶斑病育种方法
CN105638330A (zh) * 2015-12-14 2016-06-08 高阳 一种基于生物实验课防治黄瓜细菌性叶枯病的方法
CN107517982A (zh) * 2016-06-20 2017-12-29 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含噻唑锌和联苯吡嗪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CN107517982B (zh) * 2016-06-20 2020-10-02 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含噻唑锌和联苯吡嗪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WO2018114409A1 (en) * 2016-12-19 2018-06-28 Basf Se High load granular dinotefuran formulation with reduced eye irritancy
CN107047573A (zh) * 2017-02-22 2017-08-18 浙江大学 纳米噻唑锌单剂、复配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7047573B (zh) * 2017-02-22 2019-03-26 浙江大学 纳米噻唑锌单剂、复配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6962367A (zh) * 2017-05-11 2017-07-21 佛山市盈辉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噻唑锌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7156159A (zh) * 2017-05-15 2017-09-15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种子处理助剂
CN108935489A (zh) * 2017-05-17 2018-12-07 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含噻唑锌和精苯霜灵的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CN109122700A (zh) * 2017-06-16 2019-01-04 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含噻唑锌和唑嘧菌胺的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CN109247338A (zh) * 2017-07-14 2019-01-22 江苏新农化工有限公司 含噻唑锌和苯并烯氟菌唑的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CN109418277A (zh) * 2017-08-21 2019-03-05 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含噻唑锌和氟噻唑吡乙酮的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CN108353914A (zh) * 2018-03-27 2018-08-03 蔡志浩 一种水稻病害防治药物
CN108419805A (zh) * 2018-05-23 2018-08-21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氟唑菌酰羟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9221152A (zh) * 2018-10-18 2019-01-18 浙江海正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唑菌酰胺和噻菌铜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80304A (zh) * 2018-11-28 2019-02-26 吉林大学 一种抗植物腐烂病的氧化物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9380304B (zh) * 2018-11-28 2020-12-01 吉林大学 一种抗植物腐烂病的氧化物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2546278A (zh) * 2020-09-18 2021-03-26 广州卡士德汽车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冷熏除味杀菌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96970B (zh) 2018-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96970B (zh) 一种含噻唑锌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CN106922708A (zh) picarbutrazox与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的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CN105432625B (zh) 双唑锌与甾醇脱甲基抑制剂类(DMIs)杀菌剂的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CN102204541B (zh) 一种含有肟菌酯的增效杀菌组合物
CN104222116B (zh) 含噻森铜的农用杀菌组合物
CN104170826A (zh) 一种含氟唑菌苯胺与酰胺类的杀菌组合物
CN105454249A (zh) 含2-巯基苯并噻唑锌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CN103385250A (zh) 一种含氟唑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3749452A (zh) 一种拌种剂
CN103444783B (zh) 一种含氟唑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2027937A (zh) 一种含叶菌唑与三唑类的杀菌组合物
CN101653132B (zh) 一种含氟啶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5394050B (zh) 2-巯基苯并噻唑锌与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sdhi)杀菌剂的组合物
CN105638683A (zh) 一种含噻森铜的农用杀菌组合物
CN104585220B (zh) 一种含噻唑锌和氰烯菌酯的农用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CN101664033A (zh) 一种含乙嘧酚的杀菌剂组合物
CN103416410A (zh) 一种含氟唑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2640757B (zh) 含有肟菌酯的复配农药杀菌组合物
CN102113489B (zh) 一种含有叶菌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3385244A (zh) 一种含氟唑菌酰胺与硫代氨基甲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
CN103563971A (zh) 一种含硅氟唑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
CN102771488B (zh) 一种含异噻唑啉酮的杀菌组合物
CN102007929A (zh) 一种含有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5454250A (zh) 2-巯基苯并噻唑锌与线粒体细胞色素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的组合物
CN102119699B (zh) 一种含氟啶胺与咪鲜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