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84393A - 旋转电机 - Google Patents

旋转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84393A
CN104584393A CN201380044804.5A CN201380044804A CN104584393A CN 104584393 A CN104584393 A CN 104584393A CN 201380044804 A CN201380044804 A CN 201380044804A CN 104584393 A CN104584393 A CN 1045843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winding
gap groove
armature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480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84393B (zh
Inventor
立木宏纪
坂上笃史
秋田裕之
井上正哉
桥本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5843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843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843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843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8Layout of windings or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1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arranged in slo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电机,对构成各相线圈的线圈的接线进行了改进,能抑制隙槽内的导体线间产生的电位差,抑制隙槽内的绝缘材料的厚度的增加,并且能够缩短绕组体间的过渡部的长度,实现高效率化和小型化。构成电枢绕组的U相线圈,备有在圆周方向绕约一周的4个第1至第4小线圈组(U101、U102、U201、U202)。该小线圈组是将收纳在分开360°电角的一对隙槽内的绕组体按圆周方向的排列顺序串联连接而形成的。U相线圈,是以将收纳在同一隙槽内的2个小线圈组连续地或每隔一个地定位的方式、将4个第1至第4小线圈组(U101、U102、U201、U202)串联连接而构成的。

Description

旋转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电动机、发电机等旋转电机,特别涉及电枢绕组的接线构造。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于作为电动机、发电机使用的旋转电机,要求其小型高输出和高质量化。这样的高输出的旋转电机中,由于被施加高电压,所以缠绕在电枢芯上的线圈之间产生的电位差增大,必须要有能承受该大电位差的绝缘材料的厚度。但是,如果增加绝缘材料的厚度而不改变电枢芯的形状,则由于绝缘材料厚度的增加,线圈的间隙相应地减少,导致旋转电机的效率降低。另外,如果增加绝缘材料的厚度而不改变线圈的间隙,则由于绝缘材料的厚度增加,电枢芯相应地大径化,导致旋转电机的大型化。
鉴于该状况,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各种抑制线圈间产生的电位差的方法。
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以往的旋转电机中,把各相线圈的端子侧环绕线圈收容在与收容着其它相线圈的隙槽不相邻的隙槽内,并且在收容着端子侧环绕线圈的隙槽的与端子侧环绕线圈在径方向相邻的位置,收容中性点侧的环绕线圈,该中性点侧环绕线圈相对于收容在该隙槽相邻的隙槽的与端子侧环绕线圈在圆周方向相邻的位置的环绕线圈位于中性点侧。由此,抑制在线圈端的环绕线圈间产生的电位差。
另外,专利文献2记载的以往的旋转电机中,在将分布绕法、且叠绕法的多个线圈串联连接而构成的各相绕组Y状接线而构成的定子绕组中,各相的绕组是将与输入端连接的第1线圈、与中性点连接的最末线圈以及多个中间线圈每相改变径向位置、并分别在圆周方向排成一列而构成的,各相的多个中间线圈之中的2个中间线圈配置成位于同相的第1线圈的圆周方向两侧,各相的第1线圈配置成,与相对于相邻的2个同相的中间线圈、在中间点侧电连接着的另一相的中间线圈或另一相的最末线圈在径方向上相邻。由此,缓和了同相及各相间的相邻线圈间的分担电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82379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788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1记载的以往的旋转电机中,存在不能抑制同相线圈间的电位差、收容在隙槽内的绝缘材料的厚度变厚的课题。
另外,专利文献2记载的以往的旋转电机中,各相的绕组是把在圆周方向排列的多个线圈串联连接而成的,所以,当采用2个以上的线圈收容在一个隙槽内的绕组构造、即所谓多层缠绕的绕组构造时,会发生与输入端侧连接的线圈和与中性点侧连接的线圈被收容在同一个隙槽内的情况。结果,线圈间的电位差最大,与施加电压相同,所以,存在不能抑制隙槽内的线圈间的电位差、使隙槽内线圈间绝缘的绝缘材料的厚度增厚的课题。
另外,专利文献2记载的以往的旋转电机中,连接线圈间的过渡部变长,而且,过渡部的过渡方向不是一个方向,所以,也存在绕组电阻增大、旋转电机的效率降低、并且由过渡部的重叠而导致旋转电机大径化的课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电机。该旋转电机中,对构成各相线圈的线圈的接线进行了改进,能够抑制隙槽内的导体线间产生的电位差,抑制隙槽内的绝缘材料的厚度的增大,并且,可缩短构成线圈的绕组体间的过渡部的长度,实现高效率化和小型化。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旋转电机,具有在圆环状的电枢铁心上安装电枢绕组而构成的电枢,在所述电枢铁心上以每极每相为q(其中q是2以上的自然数)的比例形成了隙槽。所述电枢绕组是通过将分布缠绕的绕组体以1隙槽间距沿圆周方向排列而构成的,所述绕组体是通过将导体线缠绕在相互分开1磁极间距的2个或3个所述隙槽内而构成的;构成所述电枢绕组的相线圈分别备有沿圆周方向绕一周的(2×q)个环绕线圈,所述环绕线圈是通过把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且分开360°电角的所述绕组体按圆周方向的排列顺序串联连接而形成的;所述相线圈分别是通过以将收纳在同一所述隙槽组内的2个上述环绕线圈连续地或者每隔一个地定位的方式、把所述(2×q)个环绕线圈串联连接而构成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构成电枢绕组的各个相线圈备有环绕线圈。该环绕线圈是把分开360°电角的绕组体按圆周方向的排列顺序串联连接而形成的。因此,连接绕组体之间的过渡部缩短,从而可抑制因过渡部的重叠而导致的大径化,可实现小型化。
各个相线圈,是以将收容在相同隙槽组内的环绕线圈连续地或者每隔一个地定位的方式,将全部的环绕线圈串联连接而构成的。因此,隙槽内的导体线间产生的电位差减小,从而能够减薄隙槽内导体线间的绝缘材料的厚度。结果,能够相应地加大导体线的导体部的截面面积,加大占空率,实现高效率化和散热性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的半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所用的电枢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所用的构成电枢铁心的铁心块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所用的构成电枢的电枢绕组的绕组组件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的构成绕组组件的绕组体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的构成绕组组件的绕组体的主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的构成绕组组件的绕组体的侧视图。
图9是从正面斜上方看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的构成绕组组件的绕组体的立体图。
图10是从轴方向另一端看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的端面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的构成电枢绕组的U相线圈的小线圈组的接线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的构成电枢绕组的U相线圈的小线圈组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的绕组组件的小线圈组的排列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相线圈的接线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相线圈的示意图。
图16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的组装方法的图。
图17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的组装方法的图。
图18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的组装方法的图。
图19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的组装方法的图。
图2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相线圈的接线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相线圈的示意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立体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W相线圈的接线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立体图。
图2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相线圈的接线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相线圈的示意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相线圈的示意图。
图2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的半剖视图。
图2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3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中所用的电枢的立体图。
图3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中所用的构成电枢铁心的铁心块的立体图。
图3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中的构成绕组组件的绕组体的立体图。
图3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中的构成绕组组件的绕组体的俯视图。
图3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中的把构成电枢绕组的绕组体收纳在隙槽内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3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中所用的构成电枢的电枢绕组的绕组组件的立体图。
图36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的组装方法的图。
图37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的组装方法的图。
图38是从轴方向另一端看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的端面图。
图3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相线圈的接线图。
图4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相线圈的示意图。
图4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供电部周围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4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相线圈的接线图。
图4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相线圈的示意图。
图4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相线圈的接线图。
图4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相线圈的示意图。
图4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之旋转电机中所用的电枢的立体图。
图4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之旋转电机中所用的构成电枢绕组的绕组体的立体图。
图4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接线部的俯视图。
图4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相线圈的接线图。
图5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相线圈的示意图。
图5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相线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旋转电机的优选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的半剖视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所用的电枢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所用的构成电枢铁心的铁心块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所用的构成电枢的电枢绕组的绕组组件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的构成绕组组件的绕组体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的构成绕组组件的绕组体的主视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的构成绕组组件的绕组体的侧视图。图9是从正面斜上方看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的构成绕组组件的绕组体的立体图。
图1和图2中,旋转电机100备有壳体1、电枢10和转子5。壳体1具有有底圆筒状的框架2和闭塞框架2的开口的端板3。电枢10以内嵌状态固定在框架2的圆筒部。转子5固定在旋转轴6上并可旋转地配设在电枢10的内周侧,旋转轴6经由轴承4可旋转地支承在框架2的底部和端板3。
转子5是备有转子铁心7和永磁铁8的永磁铁型转子。转子铁心7固定在贯穿轴心位置的旋转轴6上。永磁铁8埋设在转子铁心7的外周面侧,以预定的间距沿圆周方向排列,构成磁极。另外,转子5并不限定于永磁铁型转子,也可以采用把不绝缘的转子导体收纳在转子铁心的隙槽内并用短路环使两侧短路了的鼠笼型转子、把绝缘的导体线装在转子铁心的隙槽内的绕线型转子。
下面,参照图3至图9,具体说明电枢10的构造。
电枢10,如图3所示,备有电枢铁心11和装在电枢铁心11上的电枢绕组20。这里,为了便于说明,设转子5的极数p为8、电枢铁心11的隙槽数s为48个、电枢绕组20是三相绕组。即,每极每相的隙槽数q是2。
铁心块12,是将圆环状的电枢铁心11沿圆周方向等分分割了48份后的构造,如图4所示,铁心块12是将预定数目的电磁钢板叠置成一体而制成的,备有圆弧形断面的芯背部12a和从芯背部12a的内周壁面朝径方向内方伸出的齿12b。而且,电枢铁心11呈圆环状,是将齿12b朝着径方向内方、使芯背部12a的圆周方向侧面相互贴接、将48个铁心块12沿圆周方向排列并一体化而构成的。由圆周方向相邻的铁心块12构成的隙槽13,在内周侧开口,并以等角间距沿圆周方向排列着。齿12b形成为圆周方向宽度朝着径方向内方渐渐变窄的尖状,隙槽13的、垂直于电枢铁心11轴心的断面,是长方形。
绕组体22,如图6至图9所示,是龟壳形线圈。该龟壳形线圈,是将例如用釉质树脂绝缘覆盖并且没有连接部的连续的铜线、铝线等构成的长方形断面的导体线,使其长方形断面的长边构成的平面彼此相向、且在相向的该平面之间确保大致等于长方形断面短边长度的间隙d,并以大致六边形螺旋状地缠绕4圈而构成的。绕组体22,例如是将导体线扁立缠绕地呈螺旋状缠绕四圈而制成筒状的线圈体、然后用线圈成形机把线圈体成形为大致六边形而制成的。另外,绕组体22,也可以用弯折加工,一边把导体线弯折成大致六边形,一边卷绕成螺旋状地制成。
绕组体22,备有第1及第2直线部22a、22b和第1及第2线圈端22c、22d。第1及第2直线部22a、22b形成为相互分开6个隙槽角度间隔的2列,各列中隔开间隙d,在长方形断面的短边方向上各排列着4根。第1及第2线圈端22c、22d,在第1及第2直线部22a、22b的列间,将长度方向的一端相互间与另一端相互间交替地连接。另外,所谓6个隙槽角度间隔,是指连续6个齿12b的两侧的隙槽13的、隙槽中心间的间隔,相当于一个磁极间距。
第1线圈端22c,从一列第1直线部22a的一端,以预定的倾斜度,朝着另一列第2直线部22b侧、且朝着第1及第2直线部22a、22b的长度方向外方伸出,在第1及第2直线部22a、22b的列间的中央部(第1顶部22e),大致直角地弯折,在第1及第2直线部22a、22b的排列方向上变位距离d,然后,大致直角地弯折,以预定的倾斜度,朝着另一列第2直线部22b侧、且朝着第1及第2直线部22a、22b的长度方向内方伸出,与另一列第2直线部22b的一端连接。
同样地,第2线圈端22d,从另一列第2直线部22b的另一端,以预定的倾斜度,朝着一列第1直线部22a侧、且朝着第1及第2直线部22a、22b的长度方向外方伸出,在第1及第2直线部22a、222b的列间的中央部(第2顶部22f),大致直角地弯折,在第1及第2直线部22a、22b的排列方向上变位距离d,然后,大致直角地弯折,以预定的倾斜度,朝着一列第1直线部22a侧、且朝着第1及第2直线部22a、22b的长度方向内方伸出,与一列第1直线部22a的另一端连接。
这样构成的绕组体22中,第1及第2直线部22a、22b、以及第1及第2线圈端22c、22d,分别是使导体线的长方形断面的长边构成的平面相向、沿导体线的长方形断面的短边方向以大约2倍于短边长度(2d)的间距排列着的。另外,经由第1顶部22e及第2顶部22f而连接着的第1直线部22a和第2直线部22b,在排列方向上错开距离d。另外,绕组体22,备有绕组端22g和绕组端22h。绕组端22g从位于一列的排列方向的一端的第1直线部22a的另一端,朝长度方向伸出。绕组端22h从位于另一列的排列方向的另一端的第2直线部22b的另一端,朝长度方向伸出。
绕组组件21,如图5所示,是将绕组体22以1个隙槽间距沿圆周方向排列而构成的。而且,绕组组件21,如图3所示,是将以1个隙槽间距沿圆周方向排列的绕组体22分别收纳在跨越连续6个齿12b的一对隙槽13内而安装在电枢铁心11上的。绕组端22g,分别朝轴方向伸出,在绕组组件21的内径侧,以一个隙槽间距,沿圆周方向排列着。绕组端22h,分别朝轴方向伸出,在绕组组件21的外径侧,以一个隙槽间距,沿圆周方向排列着。然后,对绕组组件21的绕组端22g、22h,实施后述预定的接线处理,构成电枢绕组20。
下面,参照图10至图15,说明绕组组件21的接线方法。图10是从轴方向另一端侧看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的端面图。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的构成电枢绕组的U相线圈的小线圈组的接线图。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的构成电枢绕组的U相线圈的小线圈组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的绕组组件的小线圈组的排列状态的立体图。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相线圈的接线图。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相线圈的示意图。图10中,1、7、13…、43,是沿圆周方向依次分配给隙槽13的隙槽编号。
首先,图10中,U1-1A、U1-2A…、U1-8A和U1-1B、U1-2B…、U1-8B,是安装在隙槽编号(1+6n)(n是包含0的自然数)的隙槽13组内的、构成U1相的绕组体22的绕组端。U2-1A、U2-2A…、U2-8A、U2-2A和U2-1B、U2-2B…、U2-2B,是安装在隙槽编号(2+6n)的隙槽13组内的、构成U2相的绕组体22的绕组端。
另外,绕组体22,装在隙槽编号(3+6n)的隙槽组内,构成V1相。绕组体22,装在隙槽编号(4+6n)的隙槽组内,构成V2相。绕组体22,装在隙槽编号(5+6n)的隙槽组内,构成W1相。绕组体22,装在隙槽编号(6+6n)的隙槽组内,构成W2相。这里,为了便于说明,只示出了V1-1A、V1-2A、V1-1B、V1-2B(构成V1相的绕组体22的绕组端)、V2-1A、V2-2A、V2-1B、V2-2B(构成V2相的绕组体22的绕组端)、W1-1A、W1-2A、W1-1B、W1-2B(构成W1相的绕组体22的绕组端)、W2-1A、W2-2A、W2-1B、W2-2B(构成W2相的绕组体22的绕组端)。
下面,参照图11,说明构成U相线圈的第1到第4小线圈组U101、U102、U201、U202的接线方法。
把分开360°电角的绕组体22的U1-1B和U1-3A、U1-3B和U1-5A、U1-5B和U1-7A连接起来,制成第1小线圈组U101。同样地,把分开360°电角的绕组体22的U1-2B和U1-4A、U1-4B和U1-6A、U1-6B和U1-8A连接起来,制成第2小线圈组U102。同样地,把分开360°电角的绕组体22的U2-1B和U2-3A、U2-3B和U2-5A、U2-5B和U2-7A连接起来,制成第3小线圈组U201。同样地,把分开360°电角的绕组体22的U2-2B和U2-4A、U2-4B和U2-6A、U2-6B和U2-8A连接起来,制成第4小线圈组U202。
第1小线圈组U101,如图12所示,是把沿圆周方向分开360°电角排列的4个绕组体22按圆周方向的排列顺序串联连接而构成的。因此,连接着的绕组体22的绕组端22g、22h间的距离缩短,使绕组端22g延伸作为过渡部利用,能够将绕组体22相互连接起来。第2至第4小线圈组U102、U201、U202中,也是把沿圆周方向分开360°电角排列的4个绕组体22按圆周方向的排列顺序串联连接而构成的。第1至第4小线圈组U101、U102、U201、U202,分别是沿圆周方向在电枢铁心11上缠绕约一周(360°机械角)的环绕线圈。V相和W相线圈,也同样地构成(图未示)。另外,图13表示把分别由4个绕组体22串联而制成的12个小线圈组相互错开π/6电角的相位、即以一个隙槽间距排列的状态。
这样,实施方式1中,每极每相的隙槽数q为2,极数p为8,收纳在一个隙槽13内的绕组体22的个数是2,每1相的小线圈组数(2×q)是4,构成各小线圈组的串联连接的绕组体22的个数(p/2)是4。
下面,参照图14和图15,说明构成U相线圈的第1至第4小线圈组U101、U102、U201、U202间的接线方法。另外,V相线圈和W相线圈也同样地接线,其说明从略。
第1小线圈组U101和第2小线圈组U102,收纳在隙槽编号(1+6n)的隙槽组内。第3小线圈组U201和第4小线圈组U202,收纳在隙槽编号(2+6n)的隙槽组内。然后,U1-7B和U1-8B由过渡线71连接,第1小线圈组U101和第2小线圈组U102被串联连接。U2-7B和U2-8B由过渡线72连接,第3小线圈组U201和第4小线圈组U202被串联连接。并且,U1-2A和U2-1A由过渡线73连接,第1至第4小线圈组U101、U102、U201、U202被串联连接,从而制成了U相线圈。
即,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第1小线圈组U101和第2小线圈组U102,通过借助过渡线71把插入在分开电角π的隙槽13内的绕组体22相互连接而连结起来。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第3小线圈组U201和第4小线圈组U202,通过借助过渡线72把插入在分开π电角的隙槽13内的绕组体22相互连接而连结起来。另外,第1及第2小线圈组U101、U102和第3及第4小线圈组U201、U202,通过借助过渡线73把收纳在分开(π+π/6)电角的隙槽13内的绕组体22相互连接而连结起来。由此,制成将16个绕组体22串联连接的U相线圈。
这里,受制造条件的制约,也可以用过渡线71将U1-1A和U1-2A连接、用过渡线72将U2-1A和U2-2A连接、用过渡线73将U1-8B和U2-7B连接而制成U相线圈。
另外,过渡线71、72、73,由铜等的导体板制成,在缠绕在电枢铁心11上并沿圆周方向以一个隙槽间距排列的48个绕组体22的第2线圈端22d的轴方向外方,相互电绝缘,在圆周方向延伸。
这样制成的U相线圈、V相线圈和W相线圈,是在一个隙槽13内收纳了2个小线圈组的多层缠绕的绕组构造。然后,将U相线圈、V相线圈和W相线圈Y形接线,可得到电枢绕组20。该电枢绕组20,是整节距缠绕的分布缠绕三相交流绕组。另外,所谓分布缠绕的绕组,是指把导体线缠绕在分开2个隙槽以上的隙槽内而构成的绕组。即,分布缠绕的绕组,是从一个隙槽伸出的导体线以跨越连续2个以上的齿、进入另一个隙槽内的方式缠绕而成的绕组。
采用该接线的电枢绕组20的旋转电机100,通过向电枢绕组20供给预定的交流电力,作为8极、48隙槽的内转子型的三相马达工作。
另外,关于绕组体22的第1及第2绕组端22g、22h的焊接部之间的绝缘方式,例如可以采用在焊接部涂敷电绝缘性树脂的方法(未记载)。
这样构成的旋转电机100中,构成各相线圈的小线圈组,分别是把在圆周方向分开360°电角排列的4个绕组体22按圆周方向的排列顺序串联连接而构成的,所以,能够缩短连接绕组体22之间的过渡部的长度。因此,不会像专利文献2记载的以往的旋转电机一样线圈端朝轴方向扩大,从而能够实现小型化。另外,由于连接绕组体22之间的过渡部的长度缩短,所以,构成电枢绕组20的各相线圈的电阻降低,可实现高效率化。
另外,相线圈是将4个小线圈组串联连接而构成的。这时,由于将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2个小线圈组连续地连接,所以,能够减小在隙槽13内的导体线间产生的电位差。结果,能够减薄隙槽13内的导体线间的绝缘材料的厚度、例如覆盖导体线的绝缘覆盖膜的厚度,因此,能够相应地加大导体线的导体部的截面面积,加大占空率,期待高效率化和提高散热性。
另外,由于小线圈组相互间由在第2线圈端22d的轴方向外侧沿圆周方向延伸的过渡线71、72、73连接,所以,可抑制电枢绕组20的大径化。另外,只要变更构成过渡线71、72、73的导体板的形状、位置,就可以改变小线圈组的接线,所以,能够容易地应对电枢绕组20的设计变更。
可以确认,本实施方式1中,能够将隙槽13内的导体线间的电位差,抑制到最大为相间电压的48.4%。该电位差,通过算出在绕组体22的一匝中产生的电压下降、用全部的隙槽13计算并比较收纳在相同隙槽13内的导体线产生的电位差,采用最大的电位差。
下面,参照图16至图19,说明电枢10的组装方法。图16至图19分别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的组装方法的图。图16和图17表示电枢组装前的状态,图18表示电枢组装后的状态,图19放大表示电枢组装后的状态。另外,图17至图19,为了方便起见,绕组组件21中只示出了第1及第2直线部22a、22b。
首先,绕组组件21中,8根第1及第2直线部22a、22b的列,以大致等角间距,排列了48列。
接着,48个铁心块12,如图16和图17所示,以大致相等的角间距,沿圆周方向排列,以使各个齿12b位于绕组组件21的相邻的第1及第2直线部22a、22b的列间的径方向外方。接着,使沿圆周方向排列着的铁心块12,同时地朝径方向内方移动。这样,铁心块12的齿12b分别插入到相邻的第1及第2直线部22a、22b的列间,相邻铁心块12的圆周方向的侧面相互贴接,从而铁心块12朝径方向内方的移动被阻止,如图18和图19所示,绕组组件21被安装在了电枢铁心11上。然后,8根第1及第2直线部22a、22b,以其长方形断面的长边朝着圆周方向的方式在径方向排列成一列,收纳在各隙槽13内。
这样,使沿圆周方向排列的铁心块12朝内径侧移动,插入到绕组组件21内,从而,在径方向排列不整齐的第1及第2直线部22a、22b,借助相邻铁心块12的齿12b的间隔变狭窄的移动而排列整齐。另外,在径方向排列整齐了的第1及第2直线部22a、22b相互间的间隙,由于铁心块12的芯背部12a朝内径侧的移动而缩小、消失。这样,能够提高隙槽13内的导体线的占空率。另外,隙槽13内的导体线与铁心块12相接,能够提高通电时从作为发热体的绕组组件21向电枢铁心11传热的传热性能,因此能够抑制绕组组件21的温度上升,抑制电阻的增加。另外,铁心块12是以其相邻的齿12b间的间隔渐渐变窄的方式插入的,所以,电枢绕组20与铁心块12的接触面的滑动被抑制,能够防止导体线的绝缘覆盖膜损伤。
绕组体22构成为使第1及第2线圈端22c、22d在第1及第2顶部22e、22f沿径方向移动间隙d,该间隙d大致等于第1及第2直线部22a、22b的径方向尺寸。因此,通过使一个绕组体22与另一个绕组体22对准轴方向的高度位置,并在圆周方向向另一个绕组体22侧移动,能够无干扰地进行组装,能够提高绕组组件21的组装性。
在把铁心块12的齿12b从绕组组件21的外周侧插入到第1及第2直线部22a、22b的列间的工序中,由于是把尖状的齿12b从外径侧插入到第1及第2直线部22a、22b的各个列间,并朝径方向内方移动,所以,能够在第1及第2直线部22a、22b整齐地排列成一列的状态下组装出电枢10。
实施方式2
图2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相线圈的接线图。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相线圈的示意图。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立体图。
实施方式2中,第1小线圈组U101、第2小线圈组U102、第3小线圈组U201和第4小线圈组U202,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地构成。如图20所示,U1-7B和U2-1A由过渡线71连接,第1小线圈组U101和第3小线圈组U201被串联连接。同样地,U1-2A和U2-8B由过渡线72连接,第2小线圈组U102和第4小线圈组U202被串联连接。另外,U1-8B和U2-7B由过渡线73连接。由此,可得到从供电侧来看按照第1小线圈组U101、第3小线圈组U201、第2小线圈组U102、第4小线圈组U202的顺序连接着的U相线圈。该U相线圈,如图21所示,是把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小线圈组每隔一个地连接而构成的。
这样构成的U相线圈中,把绕组体22的导体线直接作为过渡线71、72使用,第1小线圈组U101和第3小线圈组U201被串联连接,第2小线圈组U102和第4小线圈组U202被串联连接。
另外,V相线圈和W相线圈,也同样地构成。如图22所示,U相线圈的U2-2A、V相线圈的V2-2A和W相线圈的W2-2A,由中性点过渡线74连接。由此,可得到由整节距缠绕的分布缠绕三相交流绕组构成的电枢绕组20A。该三相交流绕组,是将16个绕组体22串联连接着的U相线圈、V相线圈和W相线圈Y状接线而构成的。
该实施方式2中,也同样地,构成各相线圈的小线圈组(环绕线圈),分别是把在圆周方向分开360°电角排列的4个绕组体22按圆周方向的排列顺序串联连接而构成的,所以,能够缩短连接绕组体22之间的过渡部的长度,可实现小型化。
另外,相线圈是将4个小线圈组串联连接而构成的。这时,由于是将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2个小线圈组每隔一个地连接,所以,能够减小隙槽13内的导体线间产生的电位差。结果,能够减薄隙槽13内的导体线间的绝缘材料厚度、例如减薄覆盖导体线的绝缘覆盖膜的厚度,因此,能够相应地加大导体线的导体部的截面面积,加大占空率,期待高效率化和提高散热性。
另外,可以确认,该实施方式2中,能够将隙槽13内的导体线间的电位差,抑制到最大为相间电压的73.4%。该电位差,通过算出在绕组体22的一匝中产生的电压下降,用全部的隙槽13,计算并比较收纳相同隙槽13内的导体线产生的电位差,采用最大的电位差。
另外,中性点过渡线74,用铜等的导体板制成,在缠绕在电枢铁心11上并沿圆周方向以一个隙槽间距排列的48个绕组体22的第2线圈端22d的轴方向外方,与过渡线71、72、73电绝缘,在圆周方向延伸。
实施方式3
图2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W相线圈的接线图。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立体图。
该实施方式3中,如图23所示,将分开360°电角的绕组体22的W1-1B和W1-3A、W1-3B和W1-5A、W1-5B和W1-7A连接,制成第1小线圈组W101。同样地,将分开360°电角的绕组体22的W1-8B和W1-2A、W1-2B和W1-4A、W1-4B和W1-6A连接,制成第2小线圈组W102。同样地,将分开360°电角的绕组体22的W2-1B和W2-3A、W2-3B和W2-5A、W2-5B和W2-7A连接,制成第3小线圈组W201。同样地,将分开360°电角的绕组体22的W2-8B和W2-2A、W2-2B和W2-4A、W2-4B和W2-6A连接,制成第4小线圈组W202。
接着,用过渡线71将W1-7B和W2-1A连接,第1小线圈组W101和第3小线圈组W201被串联连接。同样地,用过渡线72将W1-8A和W2-6B连接,第2小线圈组W102和第4小线圈组W202被串联连接。另外,用过渡线73将W1-6B和W2-7B连接。由此,可得到从供电侧来看按照第1小线圈组W101、第3小线圈组W201、第2小线圈组W102、第4小线圈组W202的顺序连接着的W相线圈。该W相线圈,是把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小线圈组隔开一个地连接而构成的。
这样构成的W相线圈中,把绕组体22的导体线直接作为过渡线71、72使用,第1小线圈组W101和第3小线圈组W201串联连接,第2小线圈组W102和第4小线圈组W202串联连接。
另外,V相线圈也与上述的W相线圈同样地构成。U相线圈与上述实施方式2同样地构成。然后,如图24所示,U相线圈的U2-2A、V相线圈的V2-8A和W相线圈的W2-8A,由中性点过渡线74连接。由此,可以得到由整节距缠绕的分布缠绕三相交流绕组构成的电枢绕组20B。该三相交流绕组,是把分别由16个绕组体22串联连接着的U相线圈、V相线圈和W相线圈Y状接线而构成的。
采用该接线的电枢绕组20B的旋转电机中,小线圈组(环绕线圈)的末端在圆周方向汇集,能够进一步实现小型化。
另外,该实施方式3中,也同样地,构成各相线圈的小线圈组,分别是把在圆周方向分开360°电角排列着的4个绕组体22按圆周方向的排列顺序串联连接而构成的,所以,能够缩短连接绕组体22间的过渡部的长度,可实现小型化。
另外,相线圈是把4个小线圈组串联连接而构成的。这时,由于把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2个小线圈组每隔一个地连接,所以,能够减小隙槽13内的导体线间产生的电位差。结果,能够减薄隙槽13内的导体线间的绝缘材料的厚度、例如减薄覆盖导体线的绝缘覆盖膜的厚度,因此,能够相应地加大导体线的导体部的截面面积,加大占空率,期待高效率化和提高散热性。
实施方式4
图2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相线圈的接线图。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相线圈的示意图。
该实施方式4中,第1小线圈组U101、第2小线圈组U102、第3小线圈组U201和第4小线圈组U202,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地构成。然后,用过渡线71,将插入在分开(π-π/6)电角的隙槽13内的绕组体22的U1-7B和U2-1A连接,第1小线圈组U101和第3小线圈组U201被串联连接。同样地,用过渡线72,将插入在分开(π/6)电角的隙槽13内的绕组体22的U1-2A和U2-2A连接,第2小线圈组U102和第4小线圈组U202被串联连接。
并且,U1-1A和U1-8B由过渡线73连接。U2-7B和U2-8B由过渡线73连接。由此,制成将8个绕组体22串联连接着的2个副线圈并联连接而构成的U相线圈。该U相线圈的并联连接着的各副线圈中,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2个小线圈组,从供电侧看,连接在相同顺序的位置。即,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第1小线圈组U101和第2小线圈组U102被连接成位于从并联连接着的各副线圈的供电侧起第1个位置。同样地,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第3小线圈组U201和第4小线圈组U202被连接成位于从并联连接着的各副线圈的供电侧起第2个位置。
另外,V相线圈和W相线圈,与U相线圈同样地构成。U相线圈、V相线圈和W相线圈Y形接线,从而可以得到由整节距缠绕的分布缠绕三相交流绕组构成的电枢绕组。
该实施方式4中,也同样地,构成各相线圈的小线圈组(环绕线圈),分别是把在圆周方向分开360°电角排列着的4个绕组体22按圆周方向的排列顺序串联连接而构成的,所以,能够缩短连接绕组体22间的过渡部的长度,实现小型化。
另外,相线圈是把2个副线圈并联连接而构成的。该2个副线圈,是把收纳在一个隙槽组内的1个小线圈组和收纳在另一个隙槽组内的一个小线圈组串联连接而构成的。这时,在并联连接着的各副线圈中,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2个小线圈组连接成,从供电侧看,位于相同顺序的位置,所以,能够减小隙槽13内的导体线间产生的电位差。结果,能够减薄隙槽13内的导体线间的绝缘材料的厚度、例如覆盖导体线的绝缘覆盖膜的厚度,因此,能够相应地加大导体线的导体部的截面面积,加大占空率,期待高效率化和提高散热性。
另外,可以确认,本实施方式4中,能将隙槽13内的导体线间的电位差,抑制到最大为相间电压的46.9%。该电位差,通过算出绕组体22的一匝中产生的电压下降,用全部的隙槽13,计算并比较收纳在同一隙槽13内的导体线产生的电位差,采用最大的电位差。
实施方式5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相线圈的示意图。
该实施方式5中,设每极每相的隙槽数q为3,极数p为8,隙槽数s为72,收纳在一个隙槽13内的绕组体22的个数为2。因此,每1相的小线圈组数(2×q)是6,构成各小线圈组的串联连接着的绕组体22的个数(p/2)是4。绕组体22,是把导体线缠绕在位于在圆周方向上连续的9个齿的两侧的一对隙槽内、即缠绕在分开1磁极间距的一对隙槽内而构成的。
第1小线圈组U101和第2小线圈组U102,分别是把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4个绕组体22串联连接而构成的、并在电枢铁心上沿圆周方向缠绕约一周(机械角360°)的环绕线圈。第3小线圈组U201和第4小线圈组U202,分别是把收纳在与收纳着第1线圈组U101及第2小线圈组U202的隙槽组的圆周方向一侧相邻的隙槽组内的4个绕组体22串联连接而构成的、并在电枢铁心上沿圆周方向缠绕约一周(机械角360°)的环绕线圈。第5小线圈组U301和第6小线圈组U302,分别是把收纳在与收纳着第3小线圈组U201及第4小线圈组U202的隙槽组的圆周方向一侧相邻的隙槽组内的4个绕组体22串联连接而构成的、并在电枢铁心上沿圆周方向缠绕约一周(机械角360°)的环绕线圈。
然后,收纳在相互错开(π+π/9)电角的隙槽13内的第1小线圈组U101、第3小线圈组U201和第5小线圈组U301被串联连接。同样地,收纳在相互错开(π+π/9)电角的隙槽13内的第2小线圈组U102、第4小线圈组U202和第6小线圈组U302被串联连接。
并且,将第1小线圈组U101、第3小线圈组U201及第5小线圈组U301串联连接了的副线圈、以及将第2小线圈组U102、第4小线圈组U202及第6小线圈组U302串联连接了的副线圈,被并联连接。由此,制成将12个绕组体22串联连接着的2个副线圈并联连接而构成的U相线圈。在该U相线圈的并联连接着的各副线圈中,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2个小线圈组,从供电侧看,连接在相同顺序的位置。即,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第1小线圈组U101和第2小线圈组U102连接成,位于从并联连接着的各副线圈的供电侧起第1个位置。另外,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第3小线圈组U201和第4小线圈组U202连接成,位于从并联连接着的各副线圈的供电侧起第3个位置。另外,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第5小线圈组U301和第6小线圈组U302连接成,位于从并联连接着的各副线圈的供电侧起第2个位置。
另外,V相线圈和W相线圈,与U相线圈同样地构成。然后,U相线圈、V相线圈和W相线圈,呈Y形接线,从而可得到由整节距缠绕的分布缠绕三相交流绕组构成的电枢绕组。
该实施方式5中,也同样地,构成各相线圈的小线圈组(环绕线圈),分别是把在圆周方向上分开360°电角排列着的4个绕组体22按圆周方向的排列顺序串联连接而构成的,所以,能够缩短连接绕组体22间的过渡部的长度,实现小型化。
另外,相线圈是把2个副线圈并联连接而构成的,该副线圈是把收纳在各隙槽组内的一个一个小线圈组串联连接而制成的。这时,在并联连接着的各副线圈中,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2个小线圈组被连接成,从供电侧看,位于在相同顺序的位置,所以,能够减小隙槽13内的导体线间产生的电位差。结果,能够减薄隙槽13内的导体线间的绝缘材料的厚度、例如覆盖导体线的绝缘覆盖膜的厚度,因此,能够相应地加大导体线的导体部的截面面积,加大占空率,期待高效率化和提高散热性。
另外,可以确认,本实施方式5中,能够将隙槽13内的导体线间的电位差,抑制到最大为相间电压的46.9%。该电位差,通过算出绕组体22的一匝中产生的电压下降,用全部的隙槽13,计算并比较收纳在相同隙槽13内的导体线产生的电位差,采用最大的电位差。
上述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5中,绕组体22是把没有连接部的连续的导体线缠绕成螺旋状而构成的,但是,绕组体也可以是例如把由短导体连接而成的导体线缠绕成螺旋状而构成的。
实施方式6
图2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的半剖视图。图2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3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中所用的电枢的立体图。图3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中所采用的构成电枢铁心的铁心块的立体图。图3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中的构成绕组组件的绕组体的立体图。图3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中的构成绕组组件的绕组体的俯视图。图3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中的把构成电枢绕组的绕组体收纳在隙槽内的状态的示意图。图3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中所用的构成电枢的电枢绕组的绕组组件的立体图。图36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的组装方法的图。图37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的组装方法的图。图34中,1、2、6、7、8、12、13,是沿圆周方向依次对隙槽33分配的隙槽编号。
图28和图29中,旋转电机101,备有壳体1、电枢10A和转子5。壳体1具有有底圆筒状的框架2和闭塞框架2的开口的端板3。电枢10A以内嵌状态固定在框架2的圆筒部。转子5固定在旋转轴6上并可旋转地配设在电枢10A的内周侧,旋转轴6通过轴承4可旋转地支承在框架2的底部和端板3。另外,旋转电机101,除了用电枢10A代替电枢10这一点以外,其余的构造与上述实施方式1中的旋转电机100相同。
下面,参照图30至图35,具体说明电枢10A的构造。
电枢10A,如图30所示,备有电枢铁心30和装在电枢铁心30上的电枢绕组40。这里,为了便于说明,设极数p为10,电枢铁心30的隙槽数s为60个,电枢绕组40是三相绕组。即,每极每相的隙槽数q是2。
铁心块31是将圆环状的电枢铁心30沿圆周方向等分分割了30份后的构造,如图31所示,是将预定数目的电磁钢板叠置成一体而制成的,铁心块31备有圆弧形断面的芯背部31a和从芯背部31a的内周壁面朝径方向内方伸出的齿31b。电枢铁心30呈圆环状,是将齿31b朝着径方向内方、使芯背部31a的圆周方向的侧面相互贴合、将30个铁心块31沿圆周方向排列并一体化而构成的。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齿31b之间形成的隙槽33,向内周侧开口,并沿圆周方向以等角间距排列着。齿31b形成为圆周方向宽度朝着径方向内方渐渐变窄的尖状,隙槽33的、垂直于电枢铁心30轴心的断面,是长方形。
绕组体42,如图32和图33所示,例如是把用釉质树脂绝缘覆盖且没有连接部的连续的铜线、铝线等构成的直径d的圆形断面导体线39、缠绕成后述δ字形的线圈形状而制成的。另外,绕组体22,也可以用长方形断面的导体线代替圆形断面的导体线39。
绕组体42,是把导体线39缠绕成由第1直线部39a、第1线圈端部39e、第2直线部39b、第2线圈端部39f、第3直线部39c、第3线圈端部39g和第4直线部39d构成的δ字形线圈形状而制成的。该绕组体42,如图34所示,插入在相互分开6隙槽角度间隔(一个磁极间距)的3个隙槽33内。即,把第1直线部39a插入第1个隙槽33,把第2及第4直线部33b、33d插入第7个隙槽33,把第3直线部39c插入第13个隙槽33,从而绕组体42被装在了电枢铁心30上。
第1、第2及第3线圈端部39e、39f、39g,分别备有在径方向变位d的曲柄部。由此,第1、第2、第3及第4直线部39a、39b、39c、39d,将隙槽33内的径方向位置从外径侧变位到内径侧,同时插入到相互分开6隙槽角度间隔(一个磁极间距)的3个隙槽33内。而且,从插入到第1个隙槽33内的最外径位置的第1直线部39a,向电枢铁心30的一端侧伸出的导体线39的缠绕始端,成为绕组端39h。从插入到第7个隙槽33内的最内径位置的第4直线部49d,向电枢铁心30的一端侧伸出的导体线39的缠绕终端,成为绕组端39i。这些绕组端39h、39i,与其它的绕组体42、供电部、中性点等连接。
把这样构成的绕组体42以一个隙槽间距沿圆周方向配设60个,如图35所示,构成绕组组件41。这样构成的绕组组件41中,4根第1、第2、第3和第4直线部49a、39b、39c、39d的列,以大致等角间距沿圆周方向排列着60列。
组装电枢10A时,首先,30个铁心块31,如图36所示地,以大致等角间距沿圆周方向排列,以使各齿31b位于绕组组件41的相邻的第1、第2、第3和第4直线部39a、39b、39c、39d的列间的径方向外方。接着,使沿圆周方向排列的铁心块31同时地朝径方向内方移动。由此,铁心块31的各个齿31b,分别插入相邻的第1、第2、第3和第4直线部39a、39b、39c、39d的列间。
然后,相邻铁心块31的圆周方向的侧面相互贴接,阻止了铁心块31朝径方向内方的移动,如图37所示,绕组组件41被安装在了电枢铁心30上。在各隙槽33内,4个第1、第2、第3和第4直线部39a、39b、39c、39d,在径方向排成一列地被收纳。然后,对绕组组件41的绕组端29h、22i,实施后述预定的接线处理,构成电枢绕组40。由此,制成电枢10A。
下面,参照图38至图41,说明电枢绕组40的接线方法。图38是从轴方向另一端侧看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的端面图。图3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相线圈的接线图。图4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相线圈的示意图。图4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供电部周围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38中,1、7、13…、55,是沿圆周方向依次对隙槽33分配的隙槽编号。
首先,图38中,U1-1a、U1-2a…、U1-10a和U1-1b、U1-2b…、U1-10b,是装在隙槽编号(1+6n)(n是包含0的自然数)的隙槽33组的、构成U1相的绕组体42的绕组端42h、42i。U2-1a、U2-2a…、U2-10a和U2-1b、U2-2b…、U2-10b,是装在隙槽编号(2+6n)的隙槽13组的、构成U2相的绕组体42的绕组端42h、42i。
另外,绕组体42装在隙槽编号(3+6n)的隙槽组内,构成V1相。绕组体42装在隙槽编号(4+6n)的隙槽组内,构成V2相。绕组体42装在隙槽编号(5+6n)的隙槽组内,构成W1相。绕组体42装在隙槽编号(6+6n)的隙槽组内,构成W2相。这里,为了便于说明,只示出了V1-1a、V1-1b(构成V1相的绕组体42的绕组端)、V2-1a、V2-1b(构成V2相的绕组体42的绕组端)、W1-1a、W1-1b(构成W1相的绕组体42的绕组端)、W2-1a、W2-1b(构成W2相的绕组体42的绕组端)。
下面,参照图39,说明构成U相线圈的第1至第4小线圈组U101、U102、U201、U202的接线方法。另外,V相线圈、W相线圈也与U相线圈同样地接线,其说明从略。
用焊接等方式,将分开360°电角的绕组体42的U1-1b和U1-3a、U1-3b和U1-5a、U1-5b和U1-7a、U1-7b和U1-9a连接,制成第1小线圈组U101。同样地,用焊接等方式,将分开360°电角的绕组体42的U1-2b和U1-4a、U1-4b和U1-6a、U1-6b和U1-8a、U1-8b和U1-10a连接,制成第2小线圈组U102。另外,用过渡线U71,将插入到分开π电角的隙槽33内的绕组体42的U1-9b、U1-10b连接,制成将第1小线圈组101和第2小线圈组102串联连接而构成的U1相线圈。
同样地,用焊接等方式,将分开360°电角的绕组体42的U2-1b和U2-3a、U2-3b和U2-5a、U2-5b和U2-7a、U2-7b和U2-9a连接,制成第3小线圈组U201。同样地,用焊接等方式,将分开360°电角的绕组体42的U2-2b和U2-4a、U2-4b和U2-6a、U2-6b和U2-8a、U2-8b和U2-10a连接,制成第4小线圈组U202。另外,用过渡线72,将插入到分开π电角的隙槽33内的绕组体42的U2-1a、U2-2a连接,制成将第3小线圈组201和第4小线圈组202串联连接而构成的U2相线圈。
这样构成的第1、第2、第3和第4小线圈组U101、U102、U201、U202,分别是沿圆周方向在电枢铁心30上缠绕约一周(360°机械角)的环绕线圈。
使U2相线圈的U2-10b延伸,与插入在分开(π-π/6)电角的隙槽33内的绕组体42的U1-2a连接,制成将U1相线圈和U2相线圈串联连接而构成的U相线圈。另外,通过使U相线圈的末端即U1-1a为供电部、使U相线圈的末端即U2-9b为中性点,如图40所示,可得到从供电部朝着中性点、依次将第1小线圈组101、第2小线圈组102、第3小线圈组201、第4小线圈组202串联连接的U相线圈。
另外,图40中,U1-1、U1-2…、U1-10,是装在隙槽编号(1+6n)的隙槽组的绕组体42。U1-1,与绕组端42h插入在第1隙槽33内的绕组体42对应;U1-2,与绕组端42h插入在第7隙槽33内的绕组体42对应;U1-10,与绕组端42h插入在第55隙槽33内的绕组体42对应。U2-1、U2-2…、U2-10,是装在隙槽编号(2+6n)的隙槽组的绕组体42。U2-1,与绕组端42h插入在第2隙槽33内的绕组体42对应;U2-2,与绕组端42h插入在第8隙槽33内的绕组体42对应;U2-10,与绕组端42h插入在第56隙槽33内的绕组体42对应。
这样接线的电枢绕组40中,如图41所示,过渡线U71、V71、W71,相互电绝缘,并排列成在线圈端的内周侧沿圆周方向延伸。过渡线U72、V72、W72,相互电绝缘,并排列成在线圈端的外周侧沿圆周方向延伸。另外,是使构成U2-10b的导体线延伸而与U1-2a连接,但是,也可以用过渡线将U1-2a、U2-10b连接。
这里,U相线圈、V相线圈和W层线圈,是3个小线圈组收纳在一个隙槽33内的多层缠绕的绕组构造。而且,如图41所示,U2-9b、V2-9b、W2-9b由中性点过渡线74连接,可得到将U相线圈、V相线圈和W层线圈Y形接线而构成的电枢绕组40。电枢绕组40,是整节距缠绕的分布缠绕三相交流线圈。因此,旋转电机100A,是10极、60隙槽的内转子型的三相马达。另外,旋转电机100A中,每极每相的隙槽数q是2,极数p是10,收纳在一个隙槽33内的绕组体42的个数是3,每一相的小线圈组数(2×q)是4,构成各小线圈组的串联连接的绕组体22的数目(p/2)是5。
该实施方式6中,构成各相线圈的小线圈组,分别是把在圆周方向分开360°电角排列的5个绕组体42按圆周方向的排列顺序串联连接而构成的,所以,能够缩短连接绕组体42之间的过渡部的长度。因此,电枢绕组40的线圈端不会朝轴方向扩大,能够实现小型化。另外,由于连接绕组体42间的过渡部长度缩短,所以,构成电枢绕组40的各相线圈的电阻降低,可实现高效率化。
另外,相线圈是将4个小线圈组串联连接而构成的。这时,由于将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2个小线圈组连续地连接,所以,能够减小隙槽33内的导体线间产生的电位差。即,如图40中箭头所示,绕组体U1-1、U1-2插入在同一隙槽33内,绕组体U2-10、U2-9插入在同一隙槽33内,隙槽33内的导体线间产生的电位差虽然最大,但该电位差可被抑制到相电压的约一半。
另外,由于小线圈组相互间由过渡线U71、U72、V71、V72、W71、W72连接,所以,只要变更构成过渡线U71、U72、V71、V72、W71、W72的导体板的形状、位置,就能改变小线圈组的接线,因此能够容易地应对电枢绕组40的设计变更。
实施方式7
图4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相线圈的接线图。图4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相线圈的示意图。
图42和图43中,用焊接等方式,将分开360°电角的绕组体42的U1-1b和U1-3a、U1-3b和U1-5a、U1-5b和U1-7a、U1-7b和U1-9a连接,制成第1小线圈组U101。同样地,用焊接等方式,将分开360°电角的绕组体42的U1-6b和U1-8a、U1-8b和U1-10a、U1-10b和U1-2a、U1-2b和U1-4a连接,制成第2小线圈组U102。另外,用过渡线71,将插入到分开5π电角的隙槽33内的绕组体的U1-9b、U1-4b连接,制成将第1小线圈组101和第2小线圈组102串联连接而构成的U1相线圈。
同样地,用焊接等方式,将分开360°电角的绕组体42的U2-1b和U2-3a、U2-3b和U2-5a、U2-5b和U2-7a、U2-7b和U2-9a连接,制成第3小线圈组U201。同样地,用焊接等方式,将分开360°电角的绕组体42的U2-6b和U2-8a、U2-8b和U2-10a、U2-10b和U2-2a、U2-2b和U2-4a连接,制成第4小线圈组U202。另外,用过渡线72,将插入在分开5π电角的隙槽33内的绕组体的U2-6a、U2-1a连接,制成将第3小线圈组201和第4小线圈组202串联连接而构成的U2相线圈。
这样构成的第1、第2、第3和第4小线圈组U101、U102、U201、U202,分别是沿圆周方向在电枢铁心30上缠绕约一周(360°机械角)的环绕线圈。
使U2相线圈的U2-4b延伸,与插入在分开(2π-π/6)电角的隙槽33内的绕组体42的U1-6a连接,制成将U1相线圈和U2相线圈串联连接而构成的U相线圈。另外,通过使U相线圈的末端即U1-1a为供电部、使U相线圈的末端即U2-9b为中性点,如图43所示,可得到从供电部朝着中性点、依次将第1小线圈组101、第2小线圈组102、第4小线圈组202、第3小线圈组201串联连接而成的U相线圈。
另外,V相线圈、W相线圈,也与U相线圈同样地制作。其它的构造与上述实施方式6相同。
该实施方式7中,构成各相线圈的小线圈组,分别是把在圆周方向分开360°电角排列的5个绕组体42按圆周方向的排列顺序串联连接而构成的。另外,相线圈是把4个小线圈组串联连接而构成的,并且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2个小线圈组连续地连接着。另外,小线圈组相互间由过渡线连接。因此,该实施方式7,也能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6同样的效果。
该实施方式7中,第2小线圈组U102是把5个绕组体按照U1-4、U1-2、U1-10、U1-8、U1-6的顺序串联连接而构成的,第4小线圈组U202是把5个绕组体按照U2-4、U2-2、U2-10、U2-8、U2-6的顺序串联连接而构成的。因此,如图43中的箭头所示,绕组体U1-1、U1-10和绕组体U2-10、U2-9插入在同一隙槽33内,虽然隙槽33内的导体线间产生的电位差为最大,但是该电位差相比上述实施方式6中的最大电位差减小。
这样,通过改变构成小线圈组的绕组体的连接顺序,能够将隙槽33内的导体线间产生的最大电位差抑制得很小。这时,由于小线圈组间的接线是采用过渡线,所以,即使小线圈组间的接线距离变长,也能容易地接线。
实施方式8
图4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相线圈的接线图。图4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相线圈的示意图。
图44和图45中,用焊接等方式,将分开360°电角的绕组体42的U1-1b和U1-3a、U1-3b和U1-5a、U1-5b和U1-7a、U1-7b和U1-9a连接,制成第1小线圈组U101。同样地,用焊接等方式,将分开360°电角的绕组体42的U1-2b和U1-4a、U1-4b和U1-6a、U1-6b和U1-8a、U1-8b和U1-10a连接,制成第2小线圈组U102。
同样地,用焊接等方式,将分开360°电角的绕组体42的U2-2b和U2-4a、U2-4b和U2-6a、U2-6b和U2-8a、U2-8b和U2-10a连接,制成第3小线圈组U201。同样地,用焊接等方式,将分开360°电角的绕组体42的U2-1b和U2-3a、U2-3b和U2-5a、U2-5b和U2-7a、U2-7b和U2-9a连接,制成第4小线圈组U202。
这样构成的第1、第2、第3和第4小线圈组U101、U102、U201、U202,分别是沿圆周方向在电枢铁心30上缠绕约一周(360°机械角)的环绕线圈。
用过渡线71,将插入到分开(π+π/6)电角的隙槽33内的绕组体42的U1-9b、U2-1a连接,制成将第1小线圈组101和第4小线圈组202串联连接而构成的副线圈。另外,用过渡线72,将插入到分开(π-π/6)电角的隙槽33内的绕组体42的U1-2a、U2-10b连接,制成将第2小线圈组102和第3小线圈组201串联连接而构成的副线圈。
并且,U1-1a和U1-10b由过渡线73连接。U2-2a和U1-9b由过渡线73连接。由此,制成把10个绕组体42串联连接了的2个副线圈并联连接而成的U相线圈。而且,U1-1a和U1-10b的连接部,成为供电部。U2-2a和U1-9b的连接部,成为中性点。
该U相线圈的并联连接着的各副线圈中,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2个小线圈组,从供电侧看,连接在相同顺序的位置。即,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第1小线圈组101和第2小线圈组102分别连接成,位于从各副线圈的供电部起第1个位置。另外,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第3小线圈组201和第4小线圈组202分别连接成,位于从各副线圈的供电部起第2个位置。
另外,V相线圈、W相线圈也与U相线圈同样地构成。其它的构造与上述实施方式6相同。
实施方式8中,也同样地,构成各相线圈的小线圈组,分别是把在圆周方向分开360°电角排列的5个绕组体42按圆周方向的排列顺序串联连接而构成的,所以,能够缩短连接在绕组体42间的过渡部的长度,实现小型化。
另外,相线圈是将2个副线圈并联连接而构成的,该2个副线圈是将收纳在各隙槽组内的小线圈组一个一个地串联连接而制成的。这时,在并联连接着的各副线圈中,收纳在同一隙槽内的2个小线圈组连接成,从供电侧看,位于相同顺序的位置,所以,能够减小隙槽33内的导体线间产生的电位差。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6至8中,绕组体是把导体线缠绕成δ字形的线圈形状而制成的,但是,绕组体也可以是将导体线连续地缠绕多次、形成为δ字形的线圈形状而制成的。
实施方式9
图4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之旋转电机中所用的电枢的立体图。图4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之旋转电机中所用的构成电枢绕组的绕组体的立体图。图4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接线部的俯视图。图4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相线圈的接线图。图5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相线圈的示意图。
图46中,电枢10B备有电枢铁心30和装在电枢铁心30上的电枢绕组50。这里,为了便于说明,设极数p为10,电枢铁心30的隙槽数s为60个,电枢绕组50是三相绕组。即,每极每相的隙槽数q是2。
环绕线圈52,如图47所示,是把例如由被釉质树脂绝缘包裹且没有连接部的连续的铜线、铝线等构成的直径d的圆形断面的导体线39、波状缠绕地在电枢铁心30上缠绕约一周而制成的。另外,环绕线圈52,也可以采用长方形断面的导体线代替圆形断面的导体线39。
环绕线圈52,备有直线部52a和线圈端部52b。直线部52a,沿圆周方向以6个隙槽角度间隔(一个磁极间距)排列着10个。线圈端部52b,将相邻的直线部52a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相互之间与另一端部相互之间在圆周方向交替地连接。线圈端部52b,分别备有在径方向变位d的曲柄部。由此,10根直线部52a,将其径方向位置交替地改变为内径侧和外径侧,沿圆周方向排列着。环绕线圈52的缠绕始端是始端52c,缠绕末端是终端52d。
而且,将该环绕线圈52沿圆周方向以一个隙槽间距排列12个,制成环绕线圈组,把该环绕线圈组沿径方向排列2层,制成绕组组件51。这样制成的绕组组件51中,在径方向排成一列的4个直线部52a的列,以1个隙槽间距沿圆周方向排列了60列。
组装电枢10B时,30个铁心块31以大致等角间距沿圆周方向排列,以使各个齿31b分别位于绕组组件51的相邻的直线部52a的行间的径方向外方。接着,使排列在圆周方向的铁心块31同时地向径方向内方移动。这样,铁心块31的各个齿31b,分别插入到相邻的直线部52a的行间。然后,相邻的铁心块31的圆周方向的侧面相互贴接,阻止了铁心块31朝径方向内方的移动,由此,绕组组件51被安装在了电枢铁心30上。然后,对构成绕组组件51的环绕线圈52的始端52c和终端52d,实施后述的接线处理,从而构成电枢绕组50。由此,制成电枢10B。
下面,参照图48和图49,说明绕组组件51的接线方法。绕组组件51,是织入24个环绕线圈52而制成的。24根环绕线圈52的端部、即48根始端52c及终端52d,如图48所示,汇集在圆周方向的2磁极间距的范围内。
这里,为了说明接线方法,方便起见用5位字符列表示各环绕线圈52的始端52c和终端52d。字符列中的第1个数字,表示与始端52c及终端52d相连的直线部52a在隙槽33内的径方向位置。即,使与始端52c及终端52d相连的直线部52a收纳在从隙槽33内的外径侧起第1和第2个位置的情况为“1”,收纳在从隙槽33内的外径侧起第3和第4个位置的情况为“2”。字符列中的第2个字符,表示环绕线圈52所属的相。字符列中的第3个数字,表示收纳着环绕线圈52的隙槽组,设第1隙槽组为“1”,设第2隙槽组为“2”。字符列中的第4个数字为,在前3个字符列相同的环绕线圈52的组中,设与供电侧相连的环绕线圈52的始端52c及终端52d为“1”,设与供电侧相反侧相连的环绕线圈52的始端52c及终端52d为“2”。字符列中的第5个文字,设环绕线圈52的始端52c为“a”,设终端52d为“b”。
首先,用焊接等方式,将1U11b和2U11a连接,制成将2个环绕线圈52串联连接而成的2匝的第1小线圈组U101。用焊接等方式,将2U12a和1U12b连接,制成将2个环绕线圈52串联连接而成的2匝的第2小线圈组U102。接着,用过渡线71,将2U11b和2U12b连接,制成将第1及第2小线圈组U101、U102串联连接而构成的U1相线圈。
接着,用焊接等方式,将2U22a和1U22b连接,制成将2个环绕线圈52串联连接而成的2匝的第3小线圈组U201。用焊接等方式,将1U21b和2U21a连接,制成将2个环绕线圈52串联连接而成的2匝的第4小线圈组U202。接着,用过渡线U72,将1U22a和1U21a连接,制成将第3及第4小线圈组U201、U202串联连接而构成的U2相线圈。
接着,将1U12a和2U22b连接,制成将U1相线圈和U2相线圈串联连接而构成的U相线圈。然后,通过使U相线圈的末端1U11a为供电部、使U相线圈的末端2U21b为中性点,如图50所示,可得到从供电部朝着中性点、按照第1小线圈组U101、第2小线圈组U102、第3小线圈组U201、第4小线圈组U202的顺序串联连接的U相线圈。
另外,V相线圈和W相线圈,与U相线圈同样地构成。将U相线圈、V相线圈和W相线圈Y形接线,得到由整节距缠绕的分布缠绕三相交流绕组构成的电枢绕组50。
该实施方式9中,也同样地,相线圈是把4个第1至第4小线圈组U101、U102、U201、U202串联连接而构成的,将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小线圈组连续地连接,所以,可将隙槽33内的导体线间产生的电位差,抑制为相电压的约一半。
该实施方式9中,是将收纳在同一隙槽内的小线圈组连续地连接,但是,也可以将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小线圈组每隔一个地连接。即,按照第1小线圈组U101、第3小线圈组U201、第2小线圈组U102、第4小线圈组U202的顺序串联连接而构成相线图。
实施方式10
图5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相线圈的示意图。
该实施方式10中,第1小线圈组U101、第2小线圈组U102、第3小线圈组U201和第4小线圈组U202,与上述实施方式9同样地构成。然后,用过渡线71连接2U11b和1U22a,制成由第1小线圈组U101和第3小线圈U201串联连接着的副线圈。同样地,用过渡线72连接2U12b和1U21a,制成第2小线圈组U102和第4小线圈U202串联连接着的副线圈。
并且,1U11a和1U12a由过渡线73连接,2U22b和2U21b由过渡线73连接。由此,如图51所示,制成把由4个环绕线圈52串联连接的2个副线圈并联连接而构成的U相线圈。该U相线圈的并联连接的各副线圈中,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2个小线圈组,从供电侧看,连接在相同顺序的位置。即,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第1小线圈组U101和第2小线圈U102连接成,位于从并联连接着的各副线圈的供电侧起第1个位置。同样地,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第3小线圈组U201和第4小线圈U202连接成,位于从并联连接着的各副线圈供电侧起第2个位置。
另外,V相线圈和W相线圈,与U相线圈同样地构成。将U相线圈、V相线圈和W相线圈Y形接线,得到由整节距缠绕的分布缠绕三相交流绕组构成的电枢绕组。
该实施方式10中,也同样地,相线圈是将2个副线圈并联连接而构成的,该副线圈是将收纳在一方的隙槽组内的一个小线圈组和收纳在另一方的隙槽组内的一个小线圈组串联连接而制成的。这时,在并联连接着的各副线圈中,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2个小线圈组连接成,从供电侧看,位于相同顺序的位置,所以,能够减小隙槽13内的导体线间产生的电位差。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9、10中,是4个环绕线圈收纳在同一隙槽组中,但是,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环绕线圈的数目并不限定于4个,只要是(2×m)(m是2以上的自然数)个即可。而且,小线圈组,只要是将由沿径方向在隙槽内排成一列的(2×m)根导体线中的沿径方向相邻的导体线构成的2个环绕线圈串联连接而构成即可。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9、10中,隙槽是以每极每相2个的比例形成的,但是,隙槽也可以是以每极每相3个以上的比例形成。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内转子型的电动机,但将本发明用于外转子型的电动机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本申请用于电动机的情形,但是,将本申请用于发电机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是采用被绝缘覆盖的导体线来制作绕组体,但是,也可以对用未被绝缘覆盖的导体线制成的绕组体来实施绝缘覆盖处理。

Claims (5)

1.一种旋转电机,具有在圆环状的电枢铁心上安装电枢绕组而构成的电枢,在所述电枢铁心上以每极每相为q的比例形成了隙槽,其中q是2以上的自然数;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枢绕组是通过将分布缠绕的绕组体以1隙槽间距沿圆周方向排列而构成的,所述绕组体是通过将导体线缠绕在相互分开1磁极间距的2个或3个所述隙槽内而构成的;
构成所述电枢绕组的相线圈分别备有沿圆周方向绕一周的2×q个环绕线圈,所述环绕线圈是通过把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且分开360°电角的所述绕组体按圆周方向的排列顺序串联连接而形成的;
所述相线圈分别是通过以将收纳在同一所述隙槽组内的2个所述环绕线圈连续地或者每隔一个地定位的方式、把所述2×q个环绕线圈串联连接而构成的。
2.一种旋转电机,具有在圆环状的电枢铁心上安装电枢绕组而构成的电枢,在所述电枢铁心上以每极每相为q的比例形成了隙槽,其中q是2以上的自然数;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枢绕组是通过将分布缠绕的绕组体以1隙槽间距沿圆周方向排列而构成的,所述绕组体是通过将导体线缠绕在相互分开1磁极间距的2个或3个所述隙槽内而构成的;
构成所述电枢绕组的相线圈分别备有沿圆周方向绕一周的2×q个环绕线圈,所述环绕线圈是通过把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且分开360°电角的所述绕组体按圆周方向的排列顺序串联连接而形成的;
所述相线圈分别是通过将2个副线圈并联连接而构成的,所述副线圈是通过把收纳在不同的所述隙槽组内的q个所述环绕线圈串联连接而构成的;
收纳在同一所述隙槽组内的2个所述环绕线圈位于从所述2个副线圈各自的供电部数起的相同顺序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绕线圈的相互连接是利用由不同于所述导体线的另外部件制作的过渡线进行的。
4.一种旋转电机,具有在圆环状的电枢铁心上安装电枢绕组而构成的电枢,在所述电枢铁心上以每极每相为q的比例形成了隙槽,其中q是2以上的自然数;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枢绕组分别备有多个环绕线圈,所述环绕线圈是通过在由每1磁极间距的所述隙槽构成的隙槽组内将导体线按波状缠绕方式沿圆周方向缠绕一周、以便在所述隙槽内交替地位于径方向的内侧和外侧而形成的,所述导体线在各个所述隙槽内沿径方向每2m个排列成1列,其中m是2以上的自然数;
构成所述电枢绕组的相线圈分别备有m×q个小线圈组,所述小线圈组是通过将所述导体线在所述隙槽内在径方向相邻的所述环绕线圈相互串联连接而形成的;
所述相线圈分别是通过以将收纳在同一所述隙槽组内的m个所述小线圈组连续地或每隔一个地定位的方式、将所述m×q个小线圈组串联连接而构成的。
5.一种旋转电机,具有在圆环状的电枢铁心上安装电枢绕组而构成的电枢,在所述电枢铁心上以每极每相为q的比例形成了隙槽,其中q是2以上的自然数;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枢绕组分别备有多个环绕线圈,所述环绕线圈是通过在由每1磁极间距的所述隙槽构成的隙槽组内将导体线按波状缠绕方式沿圆周方向缠绕一周、以便在所述隙槽内交替地位于径方向内侧和外侧而形成的,所述导体线在各个所述隙槽内沿径方向每2m个排列成1列,其中m是2以上的自然数;
构成所述电枢绕组的相线圈分别备有将所述导体线在所述隙槽内在径方向相邻的所述环绕线圈相互串联连接而形成的m×q个小线圈组;
所述相线圈分别是将m个副线圈并联连接而构成的,所述副线圈是通过把收纳在不同的所述隙槽组内的q个所述小线圈组串联连接而构成的;
收纳在同一所述隙槽组内的m个所述小线圈组位于从所述m个副线圈各自的供电部数起的相同顺序位置。
CN201380044804.5A 2012-07-26 2013-07-17 旋转电机 Active CN1045843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65389 2012-07-26
JP2012-165389 2012-07-26
PCT/JP2013/069433 WO2014017361A1 (ja) 2012-07-26 2013-07-17 回転電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84393A true CN104584393A (zh) 2015-04-29
CN104584393B CN104584393B (zh) 2017-02-22

Family

ID=49997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4804.5A Active CN104584393B (zh) 2012-07-26 2013-07-17 旋转电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859764B2 (zh)
JP (1) JP5840295B2 (zh)
CN (1) CN104584393B (zh)
DE (1) DE112013003663T5 (zh)
WO (1) WO201401736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51775A (zh) * 2016-07-15 2019-03-08 株式会社电装 旋转电机的定子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89570B2 (ja) * 2012-07-03 2015-10-07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
US10250092B2 (en) * 2013-08-26 2019-04-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WO2015119105A1 (ja) * 2014-02-10 2015-08-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および回転電機の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JP2015159629A (ja) * 2014-02-21 2015-09-03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回転電機
JP6235504B2 (ja) * 2015-02-17 2017-11-22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分布巻のラジアルギャップ型モータおよびその巻線配置方法
JP6261809B2 (ja) * 2015-04-15 2018-01-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固定子および回転電機
CN108432097B (zh) * 2016-01-12 2020-03-27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用定子、旋转电机及车辆
WO2017154838A1 (ja) * 2016-03-09 2017-09-14 アスモ株式会社 モータ及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DE102016123067A1 (de) * 2016-11-30 2018-05-30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Stabwicklungsanordnung eines Stators oder eines Rotors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JP6508318B1 (ja) * 2017-12-25 2019-05-08 株式会社明電舎 回転機の固定子
GB2571107A (en) * 2018-02-16 2019-08-21 Rolls Royce Plc Metal coil fabrication
US10862376B2 (en) * 2018-08-07 2020-12-08 Makita Corporation Electric work machine
JP7170844B2 (ja) * 2019-03-22 2022-11-14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ステータ
US20210013786A1 (en) * 2019-07-08 2021-01-14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High frequency resonant linear machines
DE102019124462A1 (de) * 2019-09-11 2021-03-11 Valeo Siemens Eautomotive Germany Gmbh Stator mit Pins und einem nebeneinander liegenden Anschluss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DE102019126338A1 (de) * 2019-09-30 2021-04-01 Valeo Siemens Eautomotive Germany Gmbh Stator mit Pins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GB2588224B (en) * 2019-10-18 2023-04-19 Dyson Technology Ltd A stator assembly for an electric motor
KR102343403B1 (ko) 2019-12-04 2021-12-27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헤어핀 권선모터의 고정자 어셈블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DE102019134793A1 (de) * 2019-12-17 2021-06-17 Valeo Siemens Eautomotive Germany Gmbh Stator mit Pins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DE102019135426A1 (de) * 2019-12-20 2021-06-24 Valeo Siemens Eautomotive Germany Gmbh Stator mit versetzen Pins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JP2021158849A (ja) * 2020-03-27 2021-10-07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回転電機
US11824413B2 (en) 2021-07-07 2023-11-21 Rivian Ip Holdings, Llc Balanced winding layouts for electric motors
WO2023228734A1 (ja) * 2022-05-25 2023-11-30 ニデック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34592C1 (de) * 1997-08-09 1998-10-22 Bosch Gmbh Robert Elektrische Maschine, insbesondere Drehstrommaschine
EP1120884A2 (en) * 2000-01-27 2001-08-01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lternator
CN1499694A (zh) * 2002-09-18 2004-05-26 ��ʽ�����װ 顺序段联接电枢以及采用这种电枢的交流电机
JP2009033832A (ja) * 2007-07-25 2009-02-12 Aisin Aw Co Ltd モータ用ステータ
CN102097873A (zh) * 2009-12-10 2011-06-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车用旋转电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24319A (ja) * 2003-10-17 2005-05-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823797B2 (ja) 2006-07-26 2011-11-24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電動機
JP2009195011A (ja) * 2008-02-14 2009-08-27 Hitachi Ltd 車両用発電機
JP2009278845A (ja) 2008-05-19 2009-11-26 Toyota Motor Corp 三相交流回転電機
JP5385166B2 (ja) * 2010-01-22 2014-01-08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5691266B2 (ja) 2010-07-01 2015-04-0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固定子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34592C1 (de) * 1997-08-09 1998-10-22 Bosch Gmbh Robert Elektrische Maschine, insbesondere Drehstrommaschine
EP1120884A2 (en) * 2000-01-27 2001-08-01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lternator
CN1499694A (zh) * 2002-09-18 2004-05-26 ��ʽ�����װ 顺序段联接电枢以及采用这种电枢的交流电机
JP2009033832A (ja) * 2007-07-25 2009-02-12 Aisin Aw Co Ltd モータ用ステータ
CN102097873A (zh) * 2009-12-10 2011-06-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车用旋转电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51775A (zh) * 2016-07-15 2019-03-08 株式会社电装 旋转电机的定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3003663T5 (de) 2015-04-09
US9859764B2 (en) 2018-01-02
JP5840295B2 (ja) 2016-01-06
JPWO2014017361A1 (ja) 2016-07-11
US20150207374A1 (en) 2015-07-23
WO2014017361A1 (ja) 2014-01-30
CN104584393B (zh) 2017-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84393A (zh) 旋转电机
CN104584391B (zh) 旋转电机及其制造方法
CN105432000B (zh) 旋转电机
CN105122601B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
CN104620476B (zh) 旋转电机及其制造方法
CN104604104B (zh) 旋转电机
JP6120987B2 (ja) 電気機械の電機子
JP6305607B1 (ja) 回転電機
JP5888714B2 (ja) 回転電機および回転電機に用いられる電機子の製造方法
CN204391912U (zh) 交流发电机定子及定子绕组
JPWO2018185902A1 (ja) 回転電機
CN105226902A (zh) 交流发电机
CN204103618U (zh) 交流发电机定子绕组以及定子绕组用导线
US8637771B1 (en) Electromotive coil with improved conductor packing ratio
TW202318757A (zh) 電機的定子
JP6116327B2 (ja) 電気機械の電機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