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71222A - 一种车载温度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温度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71222A
CN104571222A CN201510042603.2A CN201510042603A CN104571222A CN 104571222 A CN104571222 A CN 104571222A CN 201510042603 A CN201510042603 A CN 201510042603A CN 104571222 A CN104571222 A CN 1045712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ode
pin
resistance
vehicle
temperature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4260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冬青
张文岚
黄清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04260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71222A/zh
Publication of CN1045712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712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载温度控制器,包括前壳和后壳,前壳和后壳连接后形成一空腔,空腔内设有左导风支架和右导风支架,左导风支架和右导风支架上设有前导风散热组件和后导风散热组件,前导风散热组件和后导风散热组件之间设有制冷组件,空腔内设有控制前导风散热组件、后导风散热组件和制冷组件的控制电路板。发明采用太阳能对供电电池进行充电,单独锂供电电池储电,供电电池满时,控制电路板自动停止充电,当车内环境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时,利用半导体在电偶的两端即可分别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可以实现制冷的或者制热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车载温度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温度控制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一种便捷的交通工具。为了让用户有一个舒适的乘车环境,汽车内装有车载空调,且车载空调采用车载空调控制器控制,实现对车内环境调节。
上述车载空调控制器主要实现制冷控制,具体制冷控制过程为:车载空调控制器与设置在车内的机械式拨动开关相连,当拨码开关被拨至某一个档位时,车载空调控制器控制车载空调的冷凝风机和压缩机工作,将车内温度调节至与档位相对应的温度。
虽然现有车载空调控制器可以依据档位控制方式实现制冷功能,但是这种方式无法依据温度进行实时控制,智能化程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以根据适时的温度调节,当温度过高时自动制冷,温度过低时自动制热的车载温度控制器。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载温度控制器,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和后壳连接后形成一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左导风支架和右导风支架,所述左导风支架和右导风支架上设有前导风散热组件和后导风散热组件,所述前导风散热组件和后导风散热组件之间设有制冷组件,所述空腔内设有控制所述前导风散热组件、后导风散热组件和制冷组件的控制电路板。
作为本发明车载温度控制器的一种改进,所述空腔内设有至少一个供电电池。
作为本发明车载温度控制器的一种改进,所述前壳的前侧设有一控制面板,所述控制电路板安装在所述前壳内侧对应所述控制面板的位置,所述左导风支架和右导风支架均由两个隔板隔开,形成三个安装框架,分别用于安装前导风散热组件、后导风散热组件和制冷组件。
作为本发明车载温度控制器的一种改进,所述前导风散热组件包括前风扇和前金属散热片,所述前风扇安装在所述前金属散热片上,所述前金属散热片对应所述前风扇的一侧间隔设有多块前散热鳍片。
作为本发明车载温度控制器的一种改进,所述后导风散热组件包括后风扇和后金属散热片,所述后风扇安装在所述后金属散热片上,所述后金属散热片对应所述后风扇的一侧间隔设有多块后散热鳍片。
作为本发明车载温度控制器的一种改进,所述制冷组件包括一EVA片,所述EVA片的中部设有一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内安装一制冷片。
作为本发明车载温度控制器的一种改进,所述供电电池为可充电供电电池,所述供电电池的充电方式采用太阳能充电。
作为本发明车载温度控制器的一种改进,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有主控电路、温度检测电路、送风电路和冷气片驱动电路。
作为本发明车载温度控制器的一种改进,所述主控电路包括主控IC,所述主控IC上设有48个引脚,分别为引脚1~引脚48,引脚24连接开关SW1的一个接线端连接,引脚23连接开关SW2的一个接线端连接,引脚22连接开关SW3的一个接线端连接,引脚21连接开关SW4的一个接线端连接,引脚20连接开关SW5的一个接线端连接,所述开关SW1、开关SW2、开关SW3、开关SW4和开关SW5的另一个接线端接地,引脚29和引脚30连接U1,引脚38电连接一继电器J1,在引脚38电连接继电器J1的电路上并联有电阻R1、电阻R2和电容C1,电阻R2和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引脚42分别电连接电容C2和电容C3,电容C2和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引脚43接地,引脚47分别电连接电阻R3和电阻R4,R3的另一端接电极,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温度检测电路包括温度继电器J2,所述温度继电器J2上设有引脚1、引脚2和引脚3,引脚2和引脚3通过一电阻R5并联,引脚1接地;
所述送风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和三极管Q3,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6与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7与保险丝F1电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3的基极电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8与保险丝F1电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3的基极的连接电路上设有一电阻R9,电阻R9的另一个接线端接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集电极分别通过电动机M1、二极管D1和电容C4与保险丝F1电连接;
所述冷气片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6和三极管Q7,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电阻R10接地,三极管Q4的基极与第一开关管连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分别与三极管Q5的发射极和继电器J3的一个接线端电连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电连接,在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的连接电路上设有电阻R11和电阻R12,电阻R11的另一个接线端接三极管Q5的基极,电阻R12的另一个接线端接三极管Q6的基极,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阻R13与第二开关管连接,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继电器J3的一个接线端和三极管Q7的集电极电连接,三极管Q7的基极通过电阻R14接地。
作为本发明车载温度控制器的一种改进,所述主控IC的型号为121CX-0010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采用太阳能对供电电池进行充电,单独锂供电电池储电,供电电池满时,控制电路板自动停止充电,当车内环境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时,利用半导体在电偶的两端即可分别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可以实现制冷的或者制热目的。本发明还具有以下特点:1)该设备无压缩机,无需用车本身供电电池,不用制冷剂,利用高性能半导体制冷芯片制冷,安全环保;2)没有滑动部件,可靠性高,基本属于免维护,噪声低;3)体积小、重量轻、应用在一些空间受到限制的以及密封、振动或转动等压缩机无法工作场合;4)功耗低,节约能源,采用温度控制,初步设置为室内温度达到38度开始制冷,低于28度停止工作,室内温度低于10度开始制热,达到20度停止工作;5)安装方向无限制;6)汽车停止时,系统工作照常;7)效率高、系统简单、使用寿命长、维护费用低;8)出风口温差在5℃左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主控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是温度检测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是送风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是冷气片驱动电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名称:1、前壳 2、后壳 3、空腔 4、前导风散热组件 5、后导风散热组件 6、制冷组件 7、控制电路板 8、供电电池 9、左导风支架 10、右导风支架 11、控制面板 41、前风扇 42、前金属散热片 43、前散热鳍片 51、后风扇 52、后金属散热片 53、后散热鳍片 61、EVA片 62、安装框 63、制冷片 。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就根据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车载温度控制器,包括前壳1和后壳2,前壳1和后壳2连接后形成一空腔3,空腔3内设有左导风支架9和右导风支架10,左导风支架9和右导风支架10上设有前导风散热组件4和后导风散热组件5,前导风散热组件4和后导风散热组件5之间设有制冷组件6,空腔3内设有控制前导风散热组件4、后导风散热组件5和制冷组件6的控制电路板7。
优选的,空腔3内设有至少一个供电电池8。
优选的,前壳1的前侧设有一控制面板11,控制电路板7安装在前壳1内侧对应控制面板11的位置,左导风支架9和右导风支架10均由两个隔板12隔开,形成三个安装框架13,分别用于安装前导风散热组件4、后导风散热组件5和制冷组件6。
优选的,前导风散热组件4包括前风扇41和前金属散热片42,前风扇41安装在前金属散热片42上,前金属散热片42对应前风扇的一侧间隔设有多块前散热鳍片43。
优选的,后导风散热组件5包括后风扇51和后金属散热片52,后风扇51安装在后金属散热片52上,后金属散热片52对应后风扇的一侧间隔设有多块后散热鳍片53。
优选的,制冷组件6包括一EVA片61,EVA片61的中部设有一安装框62,安装框62内安装一制冷片63。EVA片有很好的耐低温性能,其热分解温度较低,约为230℃左右,随着分子量的增大, EVA片的软化点上升,加工性和塑件表面光泽性下降,但强度增加,冲击韧性和耐环境应力开裂性提高。
优选的,供电电池8为可充电供电电池,供电电池8的充电方式采用太阳能充电。无需用车本身供电电池,不用制冷剂,利用高性能半导体制冷芯片制冷,安全环保。
优选的,控制电路板7上设有主控电路、温度检测电路、送风电路和冷气片驱动电路。
如图3所示,所述主控电路包括主控IC,所述主控IC上设有48个引脚,分别为引脚1~引脚48,引脚24连接开关SW1的一个接线端连接,引脚23连接开关SW2的一个接线端连接,引脚22连接开关SW3的一个接线端连接,引脚21连接开关SW4的一个接线端连接,引脚20连接开关SW5的一个接线端连接,所述开关SW1、开关SW2、开关SW3、开关SW4和开关SW5的另一个接线端接地,引脚29和引脚30连接U1,引脚38电连接一继电器J1,在引脚38电连接继电器J1的电路上并联有电阻R1、电阻R2和电容C1,电阻R2和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引脚42分别电连接电容C2和电容C3,电容C2和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引脚43接地,引脚47分别电连接电阻R3和电阻R4,R3的另一端接电极,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
如图4所示,所述温度检测电路包括温度继电器J2,所述温度继电器J2上设有引脚1、引脚2和引脚3,引脚2和引脚3通过一电阻R5并联,引脚1接地。
如图5所示,所述送风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和三极管Q3,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6与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7与保险丝F1电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3的基极电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8与保险丝F1电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3的基极的连接电路上设有一电阻R9,电阻R9的另一个接线端接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集电极分别通过电动机M1、二极管D1和电容C4与保险丝F1电连接。
如图6所示,所述冷气片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6和三极管Q7,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电阻R10接地,三极管Q4的基极与第一开关管12连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分别与三极管Q5的发射极和继电器J2的一个接线端电连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电连接,在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的连接电路上设有电阻R11和电阻R12,电阻R11的另一个接线端接三极管Q5的基极,电阻R12的另一个接线端接三极管Q6的基极,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阻R13与第二开关管13连接,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继电器J2的一个接线端和三极管Q7的集电极电连接,三极管Q7的基极通过电阻R14接地。
优选的,主控IC的型号为121CX-00100。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结构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范围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车载温度控制器,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和后壳连接后形成一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设有左导风支架和右导风支架,所述左导风支架和右导风支架上设有前导风散热组件和后导风散热组件,所述前导风散热组件和后导风散热组件之间设有制冷组件,所述空腔内设有控制所述前导风散热组件、后导风散热组件和制冷组件的控制电路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温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设有至少一个供电电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温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的前侧设有一控制面板,所述控制电路板安装在所述前壳内侧对应所述控制面板的位置,所述左导风支架和右导风支架均由两个隔板隔开,形成三个安装框架,分别用于安装前导风散热组件、后导风散热组件和制冷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温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导风散热组件包括前风扇和前金属散热片,所述前风扇安装在所述前金属散热片上,所述前金属散热片对应所述前风扇的一侧间隔设有多块前散热鳍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温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导风散热组件包括后风扇和后金属散热片,所述后风扇安装在所述后金属散热片上,所述后金属散热片对应所述后风扇的一侧间隔设有多块后散热鳍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温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组件包括一EVA片,所述EVA片的中部设有一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内安装一制冷片。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温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池为可充电供电电池,所述供电电池的充电方式采用太阳能充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温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有主控电路、温度检测电路、送风电路和冷气片驱动电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温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包括主控IC,所述主控IC上设有48个引脚,分别为引脚1~引脚48,引脚24连接开关SW1的一个接线端连接,引脚23连接开关SW2的一个接线端连接,引脚22连接开关SW3的一个接线端连接,引脚21连接开关SW4的一个接线端连接,引脚20连接开关SW5的一个接线端连接,所述开关SW1、开关SW2、开关SW3、开关SW4和开关SW5的另一个接线端接地,引脚29和引脚30连接U1,引脚38电连接一继电器J1,在引脚38电连接继电器J1的电路上并联有电阻R1、电阻R2和电容C1,电阻R2和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引脚42分别电连接电容C2和电容C3,电容C2和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引脚43接地,引脚47分别电连接电阻R3和电阻R4,R3的另一端接电极,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温度检测电路包括温度继电器J2,所述温度继电器J2上设有引脚1、引脚2和引脚3,引脚2和引脚3通过一电阻R5并联,引脚1接地;
所述送风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和三极管Q3,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6与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7与保险丝F1电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3的基极电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8与保险丝F1电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3的基极的连接电路上设有一电阻R9,电阻R9的另一个接线端接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集电极分别通过电动机M1、二极管D1和电容C4与保险丝F1电连接;
所述冷气片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6和三极管Q7,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电阻R10接地,三极管Q4的基极与第一开关管连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分别与三极管Q5的发射极和继电器J3的一个接线端电连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电连接,在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的连接电路上设有电阻R11和电阻R12,电阻R11的另一个接线端接三极管Q5的基极,电阻R12的另一个接线端接三极管Q6的基极,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阻R13与第二开关管连接,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继电器J3的一个接线端和三极管Q7的集电极电连接,三极管Q7的基极通过电阻R14接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载温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IC的型号为121CX-00100。
CN201510042603.2A 2015-01-28 2015-01-28 一种车载温度控制器 Pending CN1045712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42603.2A CN104571222A (zh) 2015-01-28 2015-01-28 一种车载温度控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42603.2A CN104571222A (zh) 2015-01-28 2015-01-28 一种车载温度控制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71222A true CN104571222A (zh) 2015-04-29

Family

ID=53087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42603.2A Pending CN104571222A (zh) 2015-01-28 2015-01-28 一种车载温度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7122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89566A (zh) * 2015-08-13 2015-10-21 孙伟 车辆燃油温度控制装置
CN105630878A (zh) * 2015-12-17 2016-06-01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显示应用程序服务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89566A (zh) * 2015-08-13 2015-10-21 孙伟 车辆燃油温度控制装置
CN105630878A (zh) * 2015-12-17 2016-06-01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显示应用程序服务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95077B1 (ko) 이중 방식의 냉각제 배관을 가진 열관리 시스템
CN102088108B (zh) 带有空调系统的机动车动力电池
CN104723893A (zh) 一种电池加热系统及电动汽车
KR20110081622A (ko) 전기자동차 및 전기자동차의 배터리 냉각 방법
CN204020489U (zh) 车载太阳能半导体制冷空调装置
CN101216226B (zh) 太阳能汽车温度调节器
CN201633497U (zh) 一种电动汽车空调采暖装置
CN102832655A (zh) 车辆用充发电系统
CN102285308A (zh) 车载太阳能辅助双温空调系统
CN100589685C (zh) 一种电动汽车车载充电器的冷却装置和方法
CN203246285U (zh) 一种汽车用制冷降温系统
CN202593595U (zh) 太阳能空调蓄能婴儿车
CN203046811U (zh) 车载太阳能空调机组
CN104571222A (zh) 一种车载温度控制器
CN101808874B (zh) 储能器的冷却方法
CN202703307U (zh) 一种电动汽车及其动力电池箱
KR20110002541A (ko) 차량용 무시동 냉난방장치
CN201703331U (zh) 车载太阳能辅助双温空调系统
CN204488421U (zh) 风力驱动的汽车空调器
CN204263879U (zh) 一种车载太阳能温控系统装置
CN106739927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供电的直流压缩机空调系统
CN203518101U (zh) 汽车车内气温冷却装置
CN203331784U (zh) 一种车载太阳能半导体制冷装置
CN202685983U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系统集成装置
CN202178348U (zh) 机动车动力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