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70664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70664A
CN104570664A CN201410531736.1A CN201410531736A CN104570664A CN 104570664 A CN104570664 A CN 104570664A CN 201410531736 A CN201410531736 A CN 201410531736A CN 104570664 A CN104570664 A CN 1045706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printing
recording chart
toner
transfer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3173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古河邦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5706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706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9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with means for preconditioning the paper base before the transf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54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即使在平滑性低的记录纸中,凹部和凸部也都能够确保充分的转印性。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的动作的控制部(10)包括:基于记录纸的纸种而设定转印次数以及转印电压的转印动作设定部(107);以及存储了转印动作设定用表(T1)的ROM(102)。转印动作设定部(107)参照在ROM(102)中存储的转印动作设定用表(T1),为了选择一次印刷或者两次印刷的其中一个作为其印刷处理,设定对于记录纸的纸种的转印条件。图像形成装置(1)根据记录纸的纸种而执行上述的一次印刷或者两次印刷。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形成于像承载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纸从而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转印部(成像单元)将形成于像承载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纸之后,通过定影部对记录纸进行加热/加压,从而使调色剂像在记录纸上定影,并进行图像形成。近年来,由于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形成的图像已成为高精细的图像,因此针对成为图像形成的对象的记录纸,也在使用着多个种类的记录纸。记录纸的种类有普通纸、厚纸、压纹纸等,但各自的纸面状态不同,在纸面比较平坦的普通纸上形成的图像较良好,另一方面,在凹凸差大的压纹纸中成为浓淡强烈的图像。
对此,要求在压纹纸那样的表面凹凸差大的记录纸中也能够形成良好的图像。并且,作为用于与记录纸的种类无关地防止画质劣化的图像形成装置,提出了在中间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具备多个二次转印辊的图像形成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中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结构为在对压纹纸那样的凹凸差大的记录纸转印调色剂时,为了优化调色剂在凹部中的转印性,具备多个二次转印辊。并且,使配置在下游侧的二次转印辊中的电解强度大于配置在上游侧的二次转印辊,从而使调色剂以两级方式转印到记录纸上。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046331号公报
但是,专利文献1中的图像形成装置排列配置两个二次转印辊,通过一次的记录纸传送,进行两次调色剂向记录纸的转印。因此,有时通过上游侧的二次转印辊已经被转印到记录纸上的调色剂通过下游侧的二次转印辊带电为相反极性,在下游侧的转印位置中,反而被拽到中间转印带侧。从而,在上游侧的二次转印辊中被转印到记录纸的调色剂图像中,有时会产生调色剂的脱落。
发明内容
鉴于这样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平滑性低的记录纸中凹部和凸部也都能够确保充分的转印性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在具有生成与要形成的图像相应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部、和承载基于在该图像处理部中生成的图像数据的调色剂图像而转印到记录纸的成像部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记录纸中凹凸差大于预定值时,将所述成像部对所述记录纸转印调色剂图像的转印动作进行两次,并且,使所述成像部执行第一次的转印动作的第1转印条件不同于使所述成像部执行第二次的转印动作的第2转印条件,在所述成像部的第一次的转印动作中形成基于第1图像数据的调色剂图像,另一方面,在所述成像部的第二次的转印动作中形成基于第2图像数据的调色剂图像。
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也可以还包括:转印动作设定部,基于所述记录纸的凹凸差,设定所述成像部的转印次数和转印条件;以及记录纸种类确定部,确定所述记录纸的种类,所述转印动作设定部根据由所述记录纸种类确定部所设定的信息来确定所述记录纸的凹凸差,并设定所述成像部的转印次数和转印条件。
此外,也可以还包括:转印动作设定部,基于所述记录纸的凹凸差,设定所述成像部的转印次数和转印条件;以及纸面状态检测部,检测所述记录纸的纸面状态,所述转印动作设定部基于由所述纸面状态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记录纸的凹凸差,设定所述成像部的转印次数和转印条件。
此外,也可以包括:转印动作设定部,基于所述记录纸的凹凸差,设定所述成像部的转印次数和转印条件;以及转印调色剂量检测部,检测转印后的所述记录纸上的调色剂量,所述转印动作设定部根据由所述转印调色剂量检测部检测出的对所述记录纸的转印调色剂量来确定所述记录纸的凹凸差,并基于已确定的该凹凸差来设定所述成像部的转印次数和转印条件。
此外,也可以包括:转印动作设定部,基于所述记录纸的凹凸差,设定所述成像部的转印次数和转印条件;以及残留调色剂量检测部件,检测转印后在所述成像部残留的调色剂量,所述转印动作设定部根据由所述残留调色剂量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成像部的残留调色剂量来确定所述记录纸的凹凸差,并基于已确定的该凹凸差来设定所述成像部的转印次数和转印条件。
在上述的任一个图像形成装置中,也可以包括:定影部,对被转印到所述记录纸上的调色剂像进行定影,在将对所述记录纸转印调色剂图像的转印动作进行两次时,在第一次的转印动作后将所述记录纸上的调色剂在所述定影部中进行定影之后,进行第二次的转印动作。
在上述的任一个图像形成装置中,也可以将所述第1图像数据以及第2图像数据设为相同的图像数据。
此外,与所述第1图像数据相比,所述第2图像数据也可以减小调色剂浓度。此时,也可以是所述调色剂为多个颜色的调色剂,并且,所述第2图像数据减小按照所述第1图像数据而由所述成像部承载的调色剂的浓度,即在所述成像部中的像承载表面侧的层上形成的调色剂的浓度。此外,也可以是所述调色剂为多个颜色的调色剂,并且,所述第2图像数据减小按照所述第1图像数据而由所述成像部承载的调色剂的浓度,即在所述成像部的所述记录纸侧上形成的调色剂的浓度。
根据本发明,根据记录纸的凹凸差来设定转印动作的次数,并且能够最佳地设定该转印条件,因此即使在压纹纸等的平滑性低的记录纸中凹部和凸部也都能够确保充分的转印性。从而,在平滑性低的(表面的凹凸差大的)记录纸的转印中,能够抑制在记录纸的凹部和凸部中基于不同的转印性而产生的浓度不匀和色彩的变化。即,即使是在凹部和凸部中转印性不同的记录纸,也能够抑制凹部和凸部中的浓度差或色差,因此能够提高在记录纸上形成的图像的浓度或色彩的再现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概略结构图。
图3是表示被传送到转印区域的记录纸的状态的图,(a)表示转印区域上游的记录纸的状态,(b)表示已传送到转印区域的记录纸的状态,(c)以及(d)表示转印区域下游的记录纸的状态。
图4是表示对记录纸的转印调色剂量和转印电压的关系的图,(a)表示对记录纸的凸部的转印调色剂量,(b)对记录纸的凹部的转印调色剂量。
图5是表示转印调色剂量和转印电压的关系的图,(a)以及(b)都是表示对凹凸差小的记录纸的转印调色剂量和转印电压的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对凹凸差大的记录纸的转印调色剂量和转印电压的关系的图。
图7是表示转印动作设定用表的内容的图。
图8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控制部周边的结构的概略方框图。
图9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印刷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对压纹纸C1转印调色剂时的状态变化图,(a)以及(b)表示第一次的转印动作中的状态变化,(c)以及(d)表示第二次的转印动作中的状态变化。
图11是对压纹纸C3转印调色剂时的状态变化图,(a)以及(b)表示第一次的转印动作中的状态变化,(c)以及(d)表示第二次的转印动作中的状态变化。
图12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控制部周边的结构的概略方框图。
图13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印刷动作的流程图。
图14是对压纹纸C3转印调色剂时的另一例的状态变化图,(a)以及(b)表示第一次的转印动作中的状态变化,(c)以及(d)表示第二次的转印动作中的状态变化。
图15是对压纹纸C3转印调色剂时的另一例的状态变化图,(a)以及(b)表示第一次的转印动作中的状态变化,(c)以及(d)表示第二次的转印动作中的状态变化。
图16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控制部周边的结构的概略方框图。
图17是表示纸种设定用表的内容的图。
图18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印刷动作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另一例的纸种设定用表的内容的图。
图20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控制部周边的结构的概略方框图。
图21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印刷动作的流程图。
图22是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另一例的概略结构图。
图23是表示图22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印刷动作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1、1a 图像形成装置
2 装置主体
3 图像读取部
4 供纸部
5 成像单元
6 定影部
7 排纸托盘
8 调色剂补给装置
11 调色剂浓度检测器
31 扫描仪部
32 自动原稿传送部(ADF)
33 原稿台
34 光源部
35 图像传感器
36 成像透镜
37 镜组
38 原稿放置托盘
39 原稿排出托盘
40 原稿传送机构
41 转出辊
42 分离辊对
43~46 传送辊对
51 成像部
52 曝光部
53 中间转印带
54 一次转印辊
55 驱动辊
56 从动辊
57 二次转印辊
58 清洁器部
59 加热辊
60 加压辊
61 感光体鼓
62 带电器
63 显影器
64 清洁器部
71 排纸辊对
101 CPU
102 ROM
103 RAM
104 图像处理部
105 图像存储器
106 输入输出接口
110 通信网络
113 图像读取控制部
114 供纸控制部
115 曝光控制部
116 转印控制部
117 定影控制部
118 传送控制部
119 纸面状态检测器
120 浓度检测器
121 图像检查器
具体实施方式
1.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
参照附图说明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图1是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表示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概略图。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从原稿读取图像的图像读取部3、容纳要形成图像的记录纸的供纸部4、在将调色剂图像成像后将该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从供纸部4供应的记录纸上的成像单元5、对通过成像单元5转印到记录纸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的定影部6、在定影部6中定影而形成了图像的记录纸被排出的排纸托盘7、对成像单元5内的显影部63供应调色剂的调色剂补给装置8、接受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操作的操作面板9。在该图像形成装置1中,在其装置主体2上部设置图像读取部3,并且在装置主体2内部,如图1所示那样,从下侧起依次分别设置供纸部4、成像单元5、定影部6。
排纸托盘7为了接受在定影部6中进行图像记录后被排纸的记录纸而被设置在装置主体2的上游,并且供纸部4可插拔地构成在装置主体2中的成像单元5的下游侧。通过这样构成,在供纸部4所容纳的记录纸被供应到装置主体2内部后进行上升传送,从而在配置在供纸部4的上部的成像单元5以及定影部5中形成了图像之后,被排出到在图像读取部3的下侧的空间(凹陷空间)设置的排纸托盘7。
在装置主体2上部设置的图像读取部3包括读取来自原稿的图像的扫描仪部31、和设置在扫描仪部31的上部且将原稿一张一张传送到扫描仪部31的自动原稿传送部(ADF:Auto Document Feeder)32。扫描仪部31包括在上面侧具有压板玻璃(未图示)的原稿台33、对原稿照射光的光源(发光部)34、将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光电变换为图像数据的图像传感器(受光部)35、使反射光在图像传感器35上成像的成像透镜36、使来自原稿的反射光依次反射而入射到成像透镜36的镜组37。或者,ADF32包括原稿放置托盘38和原稿排出托盘39,并且在扫描仪部31的上面侧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原稿台33进行开闭。
在该图像读取部3中,当读取原稿台33的压板玻璃(未图示)上的原稿时,从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的光源34对原稿照射光,其反射光经由镜组37以及成像透镜36在图像传感器35上成像。由此,图像传感器35生成基于来自原稿的反射光的电信号,并作为图像数据来输出。另一方面,当读取在原稿放置托盘38上放置的原稿时,固定的光源34以及镜组37被固定在原稿台33内部的预定位置上,并且原稿通过由多个辊等构成的原稿传送机构40被传送到读取位置。从而,通过对由原稿传送机构40传送的原稿照射来自光源装置34的光,其反射光在图像传感器35上成像,并输出图像数据。
成像单元5包括生成Y(黄)、M(品红)、C(青)、K(黑)各色的调色剂图像的成像部51、在成像部51各自的下方设置的曝光部52、通过与在水平方向上排列的各色的成像部51抵接从而从成像部51被转印各色的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53、以与成像部51夹持中间转印带53的方式分别相对于各色的成像部51在上侧相对的位置上设置的一次转印辊54、使中间转印带53转动的驱动辊55、驱动辊55的旋转通过中间转印带53进行传递从而旋转的从动辊56、在隔着中间转印带53与驱动辊55相对的位置上设置的二次转印辊57、在隔着中间转印带53与从动辊56相对的位置上设置的清洁器部58。
成像部51包括与中间转印带53的外周面抵接的感光体鼓61、通过电晕放电使感光体鼓61的外周面带电的带电部62、使搅拌带电的调色剂附着在感光体鼓61的外周面上的显影部63、去除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3之后残留在感光体鼓61的外周面上的调色剂的清洁器部64。这时,感光体鼓61被设置在隔着中间转印带53而与一次转印辊54相对的位置上,并且沿图1中的顺时针的方向旋转。并且,在感光体鼓61的周围,沿着感光体鼓61的旋转方向顺序配置着一次转印辊54、清洁器部64、带电部62、以及显影部63。
此外,中间转印带53例如由具有导电性的环状的带构件构成,通过以无松弛的状态被缠绕在驱动辊55以及从动辊56上,从而随着驱动辊55的旋转,在图1中沿逆时针的方向转动。并且,在中间转印带53的周围,沿着中间转印带53的旋转方向,顺序配置着二次转印辊57、清洁器部58、YMCK各色的成像部51。
定影部6包括具有为了使记录纸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而进行加热的卤素灯等的加热辊59、与加热辊59一起夹持记录纸而对记录纸进行加压的加压辊60。另外,加热辊59也可以通过电磁感应使得在其表面产生涡电流,从而加热辊59表面被加热。此外,在中间转印带53的上侧,关于YMCK各色,配置有容纳了对显影部63补给的调色剂的调色剂补给装置8。调色剂补给装置8与YMCK各色对应配置,并且经由未图示的调色剂传送构件与YMCK各色的显影部63连接,通过该调色剂传送构件向显影部63补给调色剂。
作为一张一张取出在供纸部4中容纳的记录纸的供纸机构,包括从最上层起转出在供纸部4中容纳的记录纸的转出辊41、将已转出的记录纸一张一张进行分离的分离辊对42。此外,供纸部4内的记录纸通过转出辊41以及分离辊对42的旋转驱动,从最上层的记录纸起一张一张向主传送路径R0被送出。
在主传送路径R0中,在成像单元5的上游侧配置有传送辊对(定时辊对)43,在比定影部6还要下游侧,配置有排出印刷完的记录纸的排纸辊对71。即,从供纸部4向主传送路径R0供纸的记录纸,通过传送辊对43的旋转驱动,在将中间转印带53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纸的定时,被传送到中间转印带53和二次转印辊57的夹紧(ニップ)区域(转印区域)。此外,印刷完的记录纸通过排纸辊对71的旋转驱动被排出至排纸托盘7。
进而,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装置主体2内,设置有用于使单面印刷后的记录纸正反反转而进行双面印刷的循环传送路径R1。并且,通过排纸辊对71构成为能够正反旋转,从而通过排纸辊对71的正转,使记录纸排出至装置主体2外的排纸托盘7,另一方面,通过排纸辊对71的反转,使记录纸转回(逆送)后经由循环传送路径R1再次传送到主传送路径R0。此外,在循环传送路径R1上,还连接着与定影部6的下游侧中的主传送路径R0连接的中转传送路径R2。
在循环传送路径R1中,在与中转传送路径R2的连接部的下游侧配置有传送辊对44,在传送辊对44的进一步下游侧配置有传送辊对45,在比与主传送路径R0的连接部还要上游侧配置有传送辊对46。即,在排纸辊对71的旋转停止的状态下,通过传送辊对44进行旋转驱动,已在定影部6定影的传送纸经由中转传送路径R2从主传送路径R0被传送到循环传送路径R1。另一方面,在排纸辊对71的反转的同时传送辊对44进行旋转驱动,从而已通过排纸辊对71转回的记录纸被传送到循环传送路径R1。此外,在循环传送路径R1中,通过传送辊对45、46进行旋转驱动,从而记录纸在循环传送路径R1上传送之后被再次传送到主传送路径R0。
此外,如图1所示,在装置主体2的正面侧(前面侧)设置有操作面板9。并且,用户一边看该操作面板9的显示画面等一边进行键操作,从而能够针对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种功能中选择的功能进行设定操作,或者指示图像形成装置1执行作业。
2.印刷动作
简单说明图像形成装置1的印刷动作。图像形成装置1通过操作面板9或者外部终端,接收开始信号或图像信号等从而开始印刷动作。如果印刷动作开始,则从供纸部4转出的记录纸沿着主传送路径R0被传送到图像转印部5。在该图像转印部5中的YMCK各色的成像部51中,从曝光部52对通过带电部62带电的感光体鼓61的表面照射激光,形成与YMCK各色的图像对应的静电潜影。通过显影部63带电的调色剂移动到形成了该静电潜影的感光体鼓61的表面,在感光体鼓61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并且,感光体鼓61的表面所承载的调色剂图像在与中间转印带53接触时,通过一次转印辊54的静电力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3,因此在中间转印带53的表面上形成YMCK各色重叠的调色剂图像。另一方面,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了中间转印带53的感光体鼓61中残留的未转印调色剂通过清洁器部64被刮下,从感光体鼓61上被去除。
中间转印带53通过驱动辊55以及从动辊56而进行旋转,从而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3的调色剂图像移动至与二次转印辊57抵接的转印位置,转印到被传送至主传送路径R0上的转印位置的记录纸上。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的中间转印带53中残留的未转印调色剂通过清洁器部58被刮下,从中间转印带53上被去除。此外,在与二次转印辊57的抵接位置上被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被传送到定影部6。这时,在单面载有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记录纸通过定影部6的定影位置,通过加热辊59加热以及在加压辊60中以高温被加压,从而未定影调色剂像在纸面上定影。
2-1.单面印刷和双面印刷
在单面印刷的情况下,调色剂像定影后(单面印刷后)的记录纸在通过了定影部6之后,通过排纸辊对71的旋转驱动(正转)而被排出至排纸托盘7。另一方面,在双面印刷的情况下,通过排纸辊对71被传送到排纸托盘7侧的单面印刷后的记录纸通过排纸辊对71的反转而转回,从而被传送到循环传送路径R1。这时,在循环传送路径R1中,传送辊对44~46进行旋转驱动,从而记录纸再次反转后返回到主传送路径R0。并且,记录纸通过主传送路径R0,从而图像转印部5以及定影部6使调色剂像转印以及定影在记录纸的另一面(调色剂像尚未定影的面)之后,通过排纸辊对71的旋转驱动(正转),将双面印刷后的记录纸排出至排纸托盘7。
2-1.一次印刷和两次印刷
此外,将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后述,在记录纸的纸面的凹凸差大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1对同一纸面实施两次印刷处理。这时,调色剂像定影后的记录纸通过定影部6的定影位置时,当第一次通过定影部6的情况下,排纸辊对71的旋转被停止,并且传送辊对44进行旋转驱动。从而,进行了第一次的图像形成的记录纸从主传送路径R0通过中转传送路径R2,被传送到循环传送路径R1。并且,在循环传送路径R1中,传送辊对44~46进行旋转驱动,从而记录纸再次返回到主传送路径R0。由此,图像转印部5以及定影部6使调色剂像进一步转印以及定影在记录纸的调色剂定影面上。如此,进行了第二次的图像形成的记录纸在通过了定影部6之后,通过排纸辊对71的旋转驱动(正转)被排出至排纸托盘7。
进而,在对记录纸的双面实施两次印刷处理的情况下,首先,记录纸通过主传送路径R0而对记录纸的单面(正面)进行第一次的印刷处理时,如上所述,停止排纸辊对71,并且使传送辊对44~46旋转驱动。由此,调色剂定影后的记录纸经由中转传送路径R2而被传送到循环传送路径R1之后,通过主传送路径R0,对记录纸的调色剂定影面(正面)实施第二次的印刷处理。然后,使排纸辊对71正转后使其反转,为了在通过主传送路径R0时使记录纸反转而通过排纸辊对71使记录纸转回。
然后,在排纸辊对71的反转的同时,将传送辊对44~46旋转驱动,从而通过排纸辊对71进行了转回的记录纸在循环传送路径R1中反转后被传送到主传送路径R0。由此,记录纸通过主传送路径R0,从而对没有进行图像形成的记录纸的另一面(反面)进行第一次的印刷处理。如果对于该记录纸的另一面的第一次的印刷处理结束,则图像形成装置1停止排纸辊对71,并且使传送辊对44~46旋转驱动,从而经由中转传送路径R2以及循环传送路径R1将记录纸再次传送到主传送路径R0。并且,如果对双面进行了两次印刷的记录纸通过定影部6,则排纸辊对71进行旋转驱动(正转),从而双面印刷后的记录纸被排出至排纸托盘7。
3.记录纸的凹凸差和转印电压
图像形成装置1基于记录纸表面的凹凸差来决定对记录纸实施一次印刷以及两次印刷的哪一种。并且,图像形成装置1在执行两次印刷的情况下,在第一次的印刷处理和第二次的印刷处理之间变更二次转印辊57中的转印电压。以下,与一次印刷以及两次印刷的选择基准等一起,参照附图说明记录纸的凹凸差与二次转印辊57中的转印电压的关系。
当被传送到由中间转印带53以及二次转印辊57夹着的转印区域(转印夹紧区域)的记录纸301,如图3(a)所示那样在表面形状上具有凸部302和凹部303时,凸部302和凹部303的各自与中间转印带53的间隔不同。因此,如图3(b)所示,附着了带电的调色剂(显影剂)530的中间转印带53的表面与记录纸301的凸部302接触,另一方面,中间转印带53的表面与记录纸301的凹部303成为非接触状态。即,在转印区域中,通过二次转印辊57被施加电压的记录纸301在与中间转印带53接触时,在记录纸301的凹部303与中间转印带53的表面之间形成空气层304。
若记录纸301的凸部302的最高点(顶点位置)与凹部303的最低点(底部位置)的高度(凹凸差)大,则空气层304的层厚变大,因此对于凸部302以及凹部303各自最佳的转印电压不同。并且,随着记录纸301的凹凸差变大,对于凸部302以及凹部303各自最佳的转印电压的差也会变大。另外,中间转印带53表面上的调色剂530带负电,记录纸301通过施加了转印电压的二次转印辊57,在转印区域产生正电荷。并且,在记录纸301上的正电荷与调色剂530之间库伦力作用,调色剂531被吸引而转印到记录纸301表面。
当对二次转印辊57的转印电压为与记录纸301的凸部302和中间转印带53表面的距离匹配的值的情况下,如图3(c)所示,中间转印带53的表面上的与凸部302相对的调色剂531通过库伦力被吸引到记录纸301上从而转印到记录纸301上。此外,凹部303与中间转印带53表面之间的空气层304作为绝缘层发挥作用,由于不会对与凹部303相对的调色剂532施加充分的库伦力,因此该调色剂532不会被转印到记录纸301上,成为中间转印带53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即,在记录纸301的凹部303中,若要得到足以吸引中间转印带53上的调色剂532的库伦力,则与凸部302匹配的、对二次转印辊57的转印电压较低。
另一方面,当对二次转印辊57的转印电压成为与记录纸301的凹部303和中间转印带53表面的距离匹配的电压值的情况下,如图3(d)所示,与凹部303相对的调色剂533被转印到记录纸301上。此外,如图3(a)所示,在转印区域(转印夹紧区域)跟前(上游侧)中,凸部302和中间转印带53的距离变得比凹部303和中间转印带53的距离短,因此会产生从记录纸301的凸部302向中间转印带53的放电。从而,与凸部302对应的调色剂534在转印区域跟前中带正电而被传送到转印区域,因此在转印区域中不会被转印到记录纸301,成为中间转印带53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
对记录纸301的凸部302以及凹部303各自的转印调色剂量与对二次转印辊57的转印电压成为如图4(a)以及(b)所示的关系。另外,在图4(a)以及(b)中,对记录纸301的转印调色剂量表示在对记录纸301印刷固态图像(ベタ画像)时被转印的调色剂量密度[g/m^2]。这时,关于记录纸301的凸部302,如图4(a)所示,随着转印电压增加至Va2,转印调色剂量增加,另一方面,如果转印电压超过Va2而增加,则转印调色剂量骤然减少。即,在将转印电压设为电压值Va2时,对凸部302的转印调色剂量成为最大。从而,通过将转印电压设为电压值Va1以上Va3以下(Va1<Va2<Va3)的范围的值,凸部302中的调色剂转送量成为调色剂转送量Th1(5[g/m^2])以上,该调色剂转送量Th1是成为良好的图像的调色剂转送量。
另一方面,关于记录纸301的凹部303,如图4(b)所示,随着转印电压增加至Vb2(Vb1<Vb2),转印调色剂量增加,另一方面,如果转印电压超过Vb2而增加,则转印调色剂量骤然减少。即,在将转印电压设为电压值Vb2时,对凹部303的转印调色剂量成为最大。从而,通过将转印电压设为电压值Vb1以上Vb3以下(Vb1<Vb2<Vb3、Va1<Vb1、Va3<Vb3)的范围的值,从而凹部303中的转印调色剂量成为转印调色剂量Th1(5[g/m^2])以上,该转印调色剂量Th1是成为良好的图像的转印调色剂量。
在对于记录纸301的凸部302以及凹部303各自的转印电压的关系成为上述那样时,如果记录纸301的凹凸差ΔD变大,则使对凹部303的转印调色剂量成为最大的电压值Vb2变大,同时设为转印调色剂量Th1以上的电压范围Vb1~Vb3变宽。另一方面,在转印区域中,由于凸部302始终与中间转印带53接触,因此与记录纸301的凹凸差ΔD无关地,使对凸部302的转印调色剂量成为最大的电压值Va2是固定的值。同样地,使对凸部302的转印调色剂量成为转印调色剂量Th1以上的电压范围Va1~Va3也固定不变。
因此,当记录纸301的凹凸差ΔD较小的情况下,如图5(a)以及(b)所示,在凸部302以及凹部303各自中成为转印调色剂量Th1以上的电压范围Va1~Va3、Vb1~Vb3相互重叠。即,使凸部302成为良好的图像的最低转印电压Va1以及最高转印电压Va3、和使凹部303成为良好的图像的最低转印电压Vb1以及最高转印电压Vb3的关系成为如Va1<Vb1<Va3<Vb3那样的关系。因此,当记录纸301的凹凸差ΔD较小的情况下,通过将转印电压设为电压值Vb1以上Va3以下的范围,从而凸部302以及凹部303各自中的转印调色剂量都可实现足够的量,可获得良好的图像。
另外,关于凹凸差ΔD小时的转印电压,在例如图5(a)以及(b)成为Vb1<Va3的关系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对凸部302的最高转印电压Va3和对凹部303的最低转印电压Vb1的平均值(Va3+Vb1)/2,也可以是对凸部302以及凹部303各自的转印调色剂量成为最大的电压值Va2、Vb2的平均值(Va2+Vb2)/2。此外,在如图5(b)那样成为Vb1≤Va2<Va3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对凸部302的转印调色剂量成为最大的电压值Va2。
此外,当记录纸301的凹凸差ΔD较大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在凸部302以及凹部303各自中成为转印调色剂量Th1以上的电压范围Va1~Va3、Vb1~Vb3在图形上成为分离的位置的电压范围。即,使凸部302成为良好的图像的最高转印电压Va3与使凹部303成为良好的图像的最低转印电压Vb1的关系成为如Va3<Vb1的关系。因此,当记录纸301的凹凸差ΔD较大的情况下,将对凸部302的转印电压设为电压值Vb2,另一方面,将对凹部303的转印电压设为电压值Va2,对记录纸301执行两次转印电压不同的印刷处理,从而凸部302以及凹部303各自中的转印调色剂量都可实现足够的量,可获得良好的图像。
例如,使对记录纸301的凸部302的转印调色剂量成为最大时的转印电压(Va2)成为1200[V],并且使对凸部302的转印调色剂量成为5[g/m^2]以上的转印电压(Va1~Va3)成为1000[V]以上1400[V]以下的范围。这时,在凹凸差设为20μm的普通纸的情况下,使对凹部303的转印调色剂量成为最大时的转印电压(Vb2)成为1400[V],并且使对凹部303的转印调色剂量成为5[g/m^2]以上的转印电压(Vb1~Vb3)成为1200[V]以上1600[V]以下的范围。因此,例如将转印电压设为1300[V],从而通过一次的印刷处理就能够将对凸部302以及凹部303各自的转印调色剂量设为足以成为良好的图像的量。
此外,在将凹凸差设为60μm的压纹纸的情况下,使对凹部303的转印调色剂量成为最大时的转印电压(Vb2)成为2300[V],并且使对凹部303的转印调色剂量成为5[g/m^2]以上的转印电压(Vb1~Vb3)成为2000[V]以上2600[V]以下的范围。因此,将凸部302的印刷时的转印电压设为1200[V],另一方面,将凹部303的印刷时的转印电压设为2300[V],对记录纸301执行两次印刷处理,从而能够将对凸部302以及凹部303各自的转印调色剂量设为足以成为良好的图像的量。
进而,在将凹凸差设为80μm的压纹纸的情况下,使对凹部303的转印调色剂量成为最大时的转印电压(Vb2)成为2900[V],并且使对凹部303的转印调色剂量成为5[g/m^2]以上的转印电压(Vb1~Vb3)成为2400[V]以上3400[V]以下的范围。因此,将凸部302的印刷时的转印电压设为1200[V],另一方面,将凹部303的印刷时的转印电压设为2900[V],对记录纸301执行两次印刷处理,从而能够将对凸部302以及凹部303各自的转印调色剂量设为足以成为良好的图像的量。
4.转印动作设定用表
如上所述,与记录纸301的凹凸差ΔD的大小无关地,凸部302中的最佳的转印电压为电压范围Va1~Va3且固定,相对于此,根据记录纸301的凹凸差ΔD的大小,凹部303中的最佳的转印电压会变化。因此,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1为了将形成于记录纸301上的调色剂图像设为均匀的良好图像,配合凹凸差ΔD的大小而决定成像单元5中的调色剂转印动作的次数(转印次数)与二次转印辊57中的转印电压。并且,图像形成装置1为了决定相对于记录纸301的凹凸差ΔD的转印次数与转印电压,具有图7所示的转印动作设定用表T1。
如图7所示,转印动作设定用表T1关于凹凸差ΔD小于D3(D3>0)的记录纸,存储为将其纸种设为[普通纸A1~A3],将转印次数设定为一次,关于凹凸差ΔD为D3以上且小于D6(D6>D3)的记录纸,存储为将其纸种设为[厚纸B1~B3],将转印次数设定为两次,关于凹凸差ΔD为D6以上的记录纸,存储为将其纸种设为[压纹纸C1~C3],将转印次数设定为两次。
另外,普通纸A1~A3、厚纸B1~B3、压纹纸C1~C3分别成为凹凸差按照A1、A2、A3、B1、B2、B3、C1、C2、C3的顺序变大的纸种。即,在转印动作设定用表T1中,凹凸差ΔD小于D1(D1>0)的记录纸被设为[普通纸A1],凹凸差ΔD为D1以上且小于D2(D1<D2<D3)的记录纸被设为[普通纸A2],凹凸差ΔD为D2以上且小于D3的记录纸被设为[普通纸A3]。同样地,凹凸差ΔD为D3以上且小于D4(D4>D3)的记录纸被设为[厚纸B1],凹凸差ΔD为D4以上且小于D5(D4<D5<D6)的记录纸被设为[厚纸B2],凹凸差ΔD为D5以上且小于D6的记录纸被设为[厚纸B3]。同样地,凹凸差ΔD为D6以上且小于D7(D7>D6)的记录纸被设为[压纹纸C1],凹凸差ΔD为D7以上且小于D8(D6<D7<D8)的记录纸被设为[压纹纸C2],凹凸差ΔD为D8以上的记录纸被设为[压纹纸C3]。
并且,转印动作设定用表T1对于普通纸A1~A3,将转印次数设为一次,并且作为该一次的转印动作中的转印电压(二次转印辊57中的转印电压)而存储电压值Vx1~Vx3(Vx1<Vx2<Vx3)。即,在凹凸差ΔD成为最小的普通纸A1中,将转印电压设为最低的电压值Vx1,在凹凸差ΔD成为最大的普通纸A3中,将转印电压设为最高的电压值Vx3。另外,对普通纸A1设定的转印电压Vx1成为与对凸部302使转印调色剂量成为最大的转印电压Va1(参照图5)相等的值。
此外,转印动作设定用表T1对于厚纸B1~B3以及压纹纸C1~C3,分别将转印次数设为两次,并且作为第一次的转印动作中的转印电压(二次转印辊57中的转印电压)而存储电压值Vx1(=Va1)。此外,对于厚纸B1~B3,分别作为第二次的转印动作中的转印电压(二次转印辊57中的转印电压)而存储电压值Vy1~Vy3(Vx3<Vy1<Vy2<Vy3)。进而,对于压纹纸C1~C3,分别作为第二次的转印动作中的转印电压(二次转印辊57中的转印电压)而存储电压值Vy4~Vy6(Vy3<Vy4<Vy5<Vy6)。即,在凹凸差ΔD成为最小的厚纸B1中,将第二次的转印动作中的转印电压设为最低的电压值Vy1,在凹凸差ΔD成为最大的压纹纸C3中,将转印电压设为最高的电压值Vy6。另外,在以下,将第一次的转印动作中的转印电压称为“第一次转印电压”,将第二次的转印动作中的转印电压“第二次转印电压”。
在该转印动作设定用表T1中,例如关于纸种[普通纸A1~A3]、[厚纸B1~B3]、[压纹纸C1~C3],从0[μm]起以10[μm]间隔设定凹凸差ΔD。即,关于D1、D2、D3、…、D8分别设为10[μm]、20[μm]、30[μm]、…、80[μm]。这时,例如关于凹凸差ΔD小于30[μm]的普通纸A1~A3,将转印次数设为一次,并且将对普通纸A1的转印电压Vx1设为1200[V],将对普通纸A2的转印电压Vx2设为1250[V],将对普通纸A3的转印电压Vx3设为1300[V]。
另一方面,关于凹凸差ΔD为30[μm]以上的厚纸B1~B3以及压纹纸C1~C3,将转印次数设为两次,并且将第一次转印电压Vx1设为1200[V]。并且,关于厚纸B1~B3,例如将对厚纸B1的第二次转印电压Vy1设为1500[V],将对厚纸B2的第二次转印电压Vy2设为1700[V],将对厚纸B3的第二次转印电压Vy3设为2000[V]。进而,关于压纹纸C1~C3,例如将对压纹纸C1的第二次转印电压Vy4设为2300[V],将对压纹纸C2的第二次转印电压Vy5设为2600[V],将对压纹纸C3的第二次转印电压Vy6设为2900[V]。
以下的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共同地具备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结构,基于转印动作设定用表T1,并基于记录纸的纸种,设定其转印次数和转印电压。并且,以下的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关于其转印次数和转印电压的设定动作而不同,因此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详细说明与转印次数和转印电压(以下,称为“转印条件”)的设定相关的结构以及处理动作。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控制部周边的结构的概略方框图,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印刷动作的流程图。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图8所示的结构的控制部10,通过该控制部10,控制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部,执行对记录纸的印刷动作或从原稿的图像读取动作等的各种动作。该控制部10包括执行各种运算处理或控制的CPU(中央处理单元)101、存储控制程序等的ROM(只读存储器)102、临时存储运算数据的RAM(随机存取存储器)103、生成成为使转印部5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基础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部104、临时存储在图像处理部104中得到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存储器105、在与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部之间进行信号的发送接收的输入输出接口106、基于记录纸的纸种来设定转印次数以及转印电压的转印动作设定部107。
这样构成的控制部10如果接收到与操作面板9接受的操作相应的信号,则CPU101识别基于在操作面板9中接受的操作的动作。同样地,控制部10如果通过输入输出接口106接收到经由LAN(局域网)等的通信网络110而从外部终端等发送的信号,则识别在外部终端中指定的动作。由此,CPU101从ROM102读出基于经由操作面板9或者外部终端而指定的动作的控制程序,CPU101基于该控制程序而动作。
这时,CPU101基于从ROM102读出的控制程序,对驱动控制图像读取部3、供纸部4、曝光部52、成像单元5、定影部6、以及各辊对43~46、71的每一个的图像读取控制部113、供纸控制部114、曝光控制部115、成像控制部116、定影控制部117、以及传送控制部118分别输出信号。从而,图像形成装置1通过从控制部10对图像读取控制部113、供纸控制部114、曝光控制部115、成像控制部116、定影控制部117、以及传送控制部118分别提供信号,从而根据所指定的动作,图像读取部3、供纸部4、曝光部52、成像单元5、定影部6、以及各辊对43~46、71分别驱动。
此外,控制部10将图7所示的转印动作设定用表T1存储在ROM102。并且,转印动作设定部107参照存储在ROM102中的转印动作设定用表T1,为了选择一次印刷或者两次印刷的其中一个作为其印刷处理,设定对于记录纸的纸种的转印条件。通过该转印动作设定部107设定的转印次数分别被通知给曝光控制部115、成像控制部116、定影控制部117、以及传送控制部118,并且通过转印动作设定部107设定的转印电压被通知给成像控制部116。从而,基于在转印动作设定部107中设定的转印条件,图像读取部3、供纸部4、曝光部52、成像单元5、定影部6、以及各辊对43~46、71分别驱动,从而图像形成装置1根据记录纸的纸种而执行上述的一次印刷或者两次印刷。
以下,参照图9的流程图说明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控制部10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印刷动作。另外,关于以下的印刷动作,为了简化其说明,说明单面印刷中的动作。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通过操作面板9或者外部终端的其中一个来指定在供纸部4中容纳的记录纸的纸种。并且,控制部10在RAM103中,与供纸部4分别对应地存储其容纳的记录纸的纸种。
控制部10如果从操作面板9或者经由通信网络110而连接的外部终端的其中一个接收到用于指示印刷开始的印刷开始指令信号,则开始图像形成装置1的印刷动作。通过印刷动作的开始,首先,控制部10对供纸控制部114发出指示以使其从供纸部4供应记录纸(步骤1)。由此,记录纸从供纸部4被供纸到主传送路径R0。接着,控制部10在图像处理部104中生成要在记录纸上印刷的图像的图像数据,并临时存储到图像存储器105(步骤2)。
然后,控制部10将存储到图像存储器105的图像数据转发至曝光控制部115,以执行基于曝光部52的曝光动作,并且对转印控制部116发出指令,以执行基于成像单元5的转印动作(步骤3)。这时,转印动作设定部107确认在RAM103中存储的记录纸(被传送到主传送路径R0的记录纸)的纸种。并且,转印动作设定部107基于已确认的纸种,参照ROM102的转印动作设定用表T1,设定成像单元5中的转印次数和转印电压。从而,在转印控制部116中被提供由转印动作设定部107设定的转印电压,因此成像单元5中的二次转印辊57的转印电压被设定为与记录纸的纸种相应的电压值。此外,控制部10通过传送控制部118使传送辊对43旋转驱动,将从供纸部4供纸的记录纸传送到成像单元5的转印区域。
如果曝光部52的曝光动作以及成像单元5的转印动作分别执行,则在通过了转印区域的记录纸上被转印基于图像数据的调色剂图像。并且,在表面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通过主传送路径R0而被传送到定影部6。这时,控制部10通过定影控制部117使定影部6执行加热动作以及加压动作,从而使调色剂图像在记录纸上定影(步骤4)。图像形成装置1通过步骤3以及步骤4的转印动作以及定影动作,执行对记录纸的第一次的印刷处理。
如果步骤4中的定影动作完成,则控制部10确认在转印动作设定部107中设定的转印次数是否为两次(步骤5)。在转印次数被设定为两次的情况下(步骤5中“是”),控制部10通过传送控制部118使传送辊对44旋转驱动,从而将通过了定影部6的记录纸通过中转传送路径R2而传送到循环传送路径R1(步骤6)。这时,传送控制部118通过使传送辊对45、46分别旋转驱动,从而将从中转传送路径R2被传送的记录纸传送到主传送路径R0。
在如上所述而记录纸被循环传送到主传送路径R0时,图像处理部104生成用于在记录纸上进行第二次转印的图像数据,并临时存储到图像存储器105(步骤7)。这时,图像处理部104为了将在步骤3的第一次的转印动作中未转印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形成与步骤2中的图像数据(第一次转印用图像数据)不同的图像数据(第二次转印用图像数据)。这时,第二次转印用图像数据由相对于第一次转印用图像数据以与记录纸的纸种中的凹凸差ΔD的大小相应的比例减少后的值构成。另外,关于第一次转印用图像数据和第二次转印用图像数据的关系将在后述。
然后,控制部10与步骤3同样地,将第二次转印用图像数据转发至曝光控制部115,以执行基于曝光部52的曝光动作,并且对转印控制部116发出指令,以执行基于成像单元5的转印动作(步骤8)。这时,通过转印动作设定部107设定的第二次转印电压被提供给转印控制部116,从而在成像单元5中,对二次转印辊57施加与记录纸的纸种相应的第二次转印电压。此外,控制部10通过传送控制部118使传送辊对43旋转驱动,将从循环传送路径R1被传送的记录纸传送到成像单元5的转印区域。
如果这样对记录纸执行成像单元5中的第二次的转印动作,则与步骤4同样地,控制部10通过定影控制部117使定影部6执行加热动作以及加压动作,从而使调色剂图像在记录纸上定影(步骤9)。图像形成装置1通过步骤8以及步骤9的转印动作以及定影动作,执行对记录纸的第二次的印刷处理。
如果该第二次的印刷处理结束,则控制部10使排纸辊对71旋转驱动(正转),从而将通过了定影部6的记录纸从主传送路径R0排出至排纸托盘7(步骤10)。此外,在由转印动作设定部107设定的转印次数为一次的情况下(步骤5中“否”),由于已通过步骤3以及步骤4完成了一次的印刷处理,因此同样转移到步骤10,记录纸通过排纸辊对71的旋转而被排出至排纸托盘7。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在进行两次印刷处理动作时的、第一次转印用图像数据和第二次转印用图像数据的关系。图10(a)~(d)是对压纹纸C1转印调色剂时的状态变化图,图11(a)~(d)是对压纹纸C3转印调色剂时的状态变化图。
在印刷纸种为“压纹纸C1”的记录纸301a时,作为转印条件,转印次数被设定为两次。这时,在第一次的转印动作中,首先,如图10(a)所示,在中间转印带53的表面上,基于印刷图像的图像数据(第一次图像数据),被转印了黄色的调色剂Ty1和品红色的调色剂Tm2、Tm3。这时,调色剂Tm3层叠在调色剂Ty1上,并且调色剂Tm2在中间转印带53的表面上与调色剂Ty1相邻而层叠。
在转印区域中的中间转印带53表面与记录纸301a的凹部303之间,基于记录纸301a的凹凸差ΔD而形成空气层304(参照图3(b))。并且,对二次转印辊57施加的第一次的转印电压设为适合记录纸301a的凸部302的值Vx1。从而,在通过了中间转印带53的转印区域的记录纸301a的表面上,如图10(b)所示,在凸部302中被转印与中间转印带53表面上的调色剂Ty1、Tm2、Tm3相同层厚的调色剂Ty1a、Tm2a、Tm3a。
另一方面,在记录纸301a的凹部303,如图10(b)所示,虽然被转印与中间转印带53表面上的调色剂Tm3相同层厚的调色剂Tm3c,但关于中间转印带53表面上的调色剂Ty1、Tm2,仅被转印作为其一部分的Ty1c、Tm2c。即,在对记录纸301a转印了调色剂的中间转印带53的表面,在与记录纸301a的凹部303对应的位置上,残留着作为调色剂Ty1、Tm2的一部分的Ty1b、Tm2b。
接着,在执行完第一次的转印动作后的第二次的转印动作中,图像形成装置1基于记录纸301a的凹凸差ΔD,预测在调色剂转印后在中间转印带53表面上残留的调色剂的层厚。然后,生成与已预测的层厚匹配的第二次转印图像数据,使得基于层叠至预测的层厚的调色剂的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3上。从而,如图10(c)所示,在中间转印带53的表面上,基于第二次图像数据而转印黄色的调色剂Ty4和品红色的调色剂Tm5。即,在中间转印带53的表面上层叠的调色剂Ty4、Tm5分别成为与在图10(b)所示的中间转印带53的表面上残留的调色剂Ty1b、Tm2b相同的层厚。
对二次转印辊57施加的第二次的转印电压设为适合记录纸301a的凹部303的值Vy4。从而,在通过了中间转印带53的转印区域的记录纸301a表面上,如图10(d)所示,在凹部303转印与中间转印带53表面上的调色剂Ty4、Tm5相同层厚的调色剂Ty4c、Tm5c。另一方面,在记录纸301a的凸部302,如图10(d)所示,没有转印调色剂Ty4、Tm5。因此,在对记录纸301a转印了调色剂的中间转印带53的表面上,在与记录纸301a的凸部302对应的位置,残留着作为调色剂Ty4、Tm5的一部分的调色剂Ty4b、Tm5b。
在基于凹凸差ΔD比纸种“压纹纸C1”还要大的纸种“压纹纸C3”的记录纸301b被印刷时也同样,作为转印条件而转印次数被设定为两次。这时,在第一次的转印动作中,首先,如图11(a)所示,在中间转印带53的表面上,基于印刷图像的图像数据(第一次图像数据),转印了黄色的调色剂Ty6和品红色的调色剂Tm7、Tm8。另外,图11(a)中的调色剂Ty6、Tm7、Tm8相当于图10(a)中的调色剂Ty1、Tm2、Tm3。
记录纸301b中,凹部303与中间转印带53表面之间的空气层304的层厚变大,因此在第一次的转印动作中,如图11(b)所示,与记录纸301a相比,转印到凹部303的调色剂量较少。即,对二次转印辊57施加的第一次的转印电压成为适合记录纸301b的凸部302的值Vx1,因此在记录纸301b表面上,如图11(b)所示,凹部303中只转印了成为中间转印带53表面上的调色剂Tm7、Tm8的一部分的调色剂Tm7c、Tm8c。
另一方面,在记录纸301b的凸部302中,转印与记录纸301a的中间转印带53表面上的调色剂Ty6、Tm7、Tm8相同层厚的调色剂Ty6a、Tm7a、Tm8a。从而,在对记录纸301b转印了调色剂的中间转印带53的表面上,在与记录纸301b的凹部303对应的位置,残留着作为调色剂Ty6、Tm7、Tm8的一部分的调色剂Ty6b、Tm7b、Tm8b。这时,在调色剂Ty6b上层叠了调色剂Tm8b,且成为与调色剂Ty6b相同的层厚。
接着,在第二次的转印动作中,图像形成装置1基于记录纸301b的凹凸差ΔD,预测在调色剂转印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53表面上的调色剂的层厚,并生成第二次图像数据。从而,如图11(c)所示,在中间转印带53的表面上,基于第二次图像数据,转印黄色的调色剂Ty9和品红色的调色剂Tm10、Tm11。即,在中间转印带53的表面上层叠的调色剂Ty9、Tm10、Tm11分别成为与在图11(b)所示的中间转印带53的表面上残留的调色剂Ty6b、Tm7b、Tm8b相同的层厚。
对二次转印辊57施加的第二次的转印电压设为适合记录纸301b的凹部303的值Vy6。从而,在通过了中间转印带53的转印区域的记录纸301b表面上,如图11(d)所示,在凹部303转印与中间转印带53表面上的调色剂Ty9、Tm10、Tm11相同的层厚的调色剂Ty9c、Tm10c、Tm11c。另一方面,在记录纸301b的凸部302,如图11(d)所示,没有转印调色剂Ty9、Tm10、Tm11。因此,在对记录纸301b转印了调色剂的中间转印带53的表面上,在与记录纸301b的凸部302对应的位置,残留着作为调色剂Ty9、Tm10、Tm11的一部分的调色剂Ty9b、Tm10b、Tm11b。
<第2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控制部周边的结构的概略方框图,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印刷动作的流程图。另外,在图12的结构中,关于与图8的结构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详细的说明。此外,在图13的流程图中也同样,关于与图9的流程图相同的动作流程,附加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结构为,对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参照图8)追加了用于测定从供纸部4向主传送路径R0供纸的记录纸表面的凹凸差ΔD的纸面状态检测器119。该纸面状态检测器119例如被设置在主传送路径R0中的传送辊对43的记录纸传送方向上游侧,从而能够在传送到成像单元5的转印区域之前检测出从供纸部4供纸的记录纸的凹凸差ΔD。此外,控制部10在CPU101中接收基于纸面状态检测器119的记录纸的凹凸差ΔD的检测结果。
纸面状态检测器119是光学式的检测器,由发光元件和光接收元件构成,其中,该发光元件由对记录纸表面斜向照射可见光或者红外光的发光二极管等组成,该光接收元件由接收来自记录纸表面的反射光的光电二极管等组成。该纸面状态检测器119测定来自记录纸的反射光量的变化量,并基于该反射光量的变化量来检测记录纸的凹凸差ΔD,将该检测结果作为电信号(电压值)输出到控制部10。
以下,参照图13的流程图说明具有该纸面状态检测器119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印刷动作。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通过纸面状态检测器119检测记录纸的凹凸差ΔD,从而确定记录纸的纸种。另外,关于该记录纸的纸种的确定动作以外的动作,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印刷动作(参照图9)相同。
控制部10如果收到印刷开始指令信号而开始图像形成装置1的印刷动作,则通过供纸控制部114使从供纸部4供应记录纸(步骤1)。由此,如果记录纸从供纸部4被传送到主传送路径R0,则当记录纸通过了基于纸面状态检测器119的检测位置时,纸面状态检测器119检测记录纸的凹凸差ΔD,并通知给控制部10(步骤101)。然后,控制部10将在图像处理部104中生成的图像数据暂时存储到图像存储器105之后(步骤2),将该图像数据转发到曝光控制部115,并且为了使成像单元5执行转印动作,对转印控制部116提供指令(步骤3)。
在步骤3中,转印动作设定部107不同于第1实施方式,基于在步骤101中从纸面状态检测器119接收的凹凸差ΔD,参照ROM102的转印动作设定用表T1,设定成像单元5中的转印次数和转印电压。从而,在步骤3的转印动作中,对二次转印辊57施加与由纸面状态检测器119检测出的记录纸的凹凸差ΔD相应的转印电压。并且,如果定影部6使记录纸的调色剂图像在纸面上定影(步骤4),则控制部10基于在转印动作设定部107中设定的转印条件,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步骤5以后的动作。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为具有纸面状态检测器119的结构,从而能够测定记录纸的凹凸差ΔD而设定转印条件。因此,不需要如第1实施方式那样预先将记录纸的纸种通知给图像形成装置1,图像形成装置1能够对成为印刷对象的每个记录纸确定纸种后自动地设定最佳的转印条件而进行印刷。此外,通过纸面状态检测器119构成为将发光元件以及光接收元件分别配置成一列的行传感器,从而能够一次性地检测出记录纸的主扫描方向的凹凸。这时,通过记录纸在纸面状态检测器119的检测区域上被传送,纸面状态检测器119能够矩阵状地检测出记录纸的凹凸,因此在控制部10中,识别出凸部302以及凹部303(参照图3(a))的准确的位置。
如上所述,将纸面状态检测器119作为行传感器而矩阵状地检测出了记录纸的凹凸的情况下,在将转印条件中的转印次数设为两次时,配合在纸面状态检测器119中检测出的凹部303(参照图3(a))而形成第二次图像数据。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将纸面状态检测器119作为行传感器的情况下的、进行第二次印刷处理动作时的、第一次转印用图像数据和第二次转印用图像数据的关系。图14(a)~(d)是表示对压纹纸C3转印调色剂时的状态变化图。
在基于纸种“压纹纸C3”的记录纸301b被印刷时,作为转印条件而转印次数被设定为两次。这时,在第一次的转印动作中,首先,如图14(a)所示,在中间转印带53的表面上,基于印刷图像的图像数据(第一次图像数据)而转印了黄色的调色剂Ty12和品红色的调色剂Tm13、Tm14。另外,图14(a)中的调色剂Ty12、Tm13、Tm14相当于图10(a)中的Ty1、Tm2、Tm3。
记录纸301b在第一次的转印动作中,如在第1实施方式中也说明的那样,被转印到凹部303的调色剂量较少(参照图11(b))。即,对二次转印辊57施加的第一次的转印电压成为适合记录纸301b的凸部302的值Vx1,因此在记录纸301b的表面上,如图11(b)所示,在凹部303只转印成为中间转印带53表面上的调色剂Tm13、Tm14的一部分的调色剂Tm13c、Tm14c。另一方面,在记录纸301b的凸部302上转印与记录纸301a的中间转印带53表面上的调色剂Ty12、Tm13、Tm14相同的层厚的调色剂Ty12a、Tm13a、Tm14a。从而,在对记录纸301b转印了调色剂的中间转印带53的表面上,在与记录纸301b的凹部303对应的位置,残留着作为调色剂Ty12、Tm13、Tm14的一部分的调色剂Ty12b、Tm13b、Tm14b。
接着,在第二次的转印动作中,图像形成装置1确认通过纸面状态检测器119检测出的凸部302以及凹部303各自的位置,为了使与凸部302以及凹部303分别相应的调色剂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3表面,生成第二次图像数据。关于该第二次图像数据,对于凸部302形成基于在记录纸301b中被转印到最上层的颜色的调色剂的图像数据,另一方面,对于凹部303形成基于在中间转印带53中残留的调色剂的图像数据。
从而,如图14(c)所示,在中间转印带53的表面上,基于第二次图像数据而转印黄色的调色剂Ty15和品红色的调色剂Tm16、Tm17。即,调色剂Ty15、Tm16分别在中间转印带53的表面上被层叠在与记录纸301b的凸部302以及凹部303双方对应的位置上,以便成为与在图14(b)所示的中间转印带53的表面上残留的调色剂Ty12b、Tm13b相同的层厚。此外,在调色剂Ty15上层叠的调色剂Tm17在中间转印带53的表面上被层叠在与记录纸301b的凹部303对应的位置上,以便成为与在中间转印带53的表面上残留的调色剂Tm14b相同的层厚。
对二次转印辊57施加的第二次的转印电压设为适合记录纸301b的凹部303的值Vy6。从而,在通过了中间转印带53的转印区域的记录纸301b表面上,如图14(d)所示,在凹部303转印与中间转印带53表面上的调色剂Ty15、Tm16、Tm17相同的层厚的调色剂Ty15c、Tm16c、Tm17c。因此,在对记录纸301b转印了调色剂的中间转印带53的表面上,在与记录纸301b的凸部302对应的位置,残留着作为调色剂Ty15、Tm16的一部分的调色剂Ty15b、Tm16b。由此,由于配合记录纸的凹凸而形成第二次转印用图像数据,因此能够使在第二次的转印动作后残留的调色剂量成为少量。
由于能够通过纸面状态检测器119准确地检测出记录纸上的凹凸位置,因此不仅能够可靠地确定记录纸的纸种,而且在将转印条件中的转印次数设为两次的情况下,能够将第一次转印用图像数据和第二次转印用图像数据设为与凸部302和凹部303(参照图3(a))相匹配的图像数据。即,第一次转印用图像数据成为表示只转印到记录纸的凸部302的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数据,另一方面,第二次转印用图像数据成为表示只转印到记录纸的凹部303的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数据。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此时的第一次转印用图像数据和第二次转印用图像数据的关系。图15(a)~(d)是对压纹纸C3转印调色剂时的状态变化图。
在第一次的转印动作中,首先,如图15(a)所示,在中间转印带53的表面上,基于印刷图像的图像数据(第一次图像数据)而转印了黄色的调色剂Ty18、Ty19和品红色的调色剂Tm20~Tm23。这时,调色剂Ty18、Ty19空出间隔而被层叠在中间转印带53表面。并且,与调色剂Ty19相邻的调色剂Tm20与Tm21空出间隔而被层叠在中间转印带53表面。进而,调色剂Tm22、Tm23分别被层叠在调色剂Ty18、Ty19上。即,中间转印带53中与记录纸301b的凸部302对应的位置上分别层叠着调色剂Ty18、Ty19、Tm20~Tm23,在与凹部303对应的位置上没有层叠调色剂。
并且,对二次转印辊57施加的第一次的转印电压成为适合记录纸301b的凸部302的值Vx1。因此,在第一次的转印动作中,与凸部302对应地层叠在中间转印带53表面的调色剂Ty18、Ty19、Tm20~Tm23分别如图15(b)所示那样被转印到记录纸301b的表面。即,在记录纸301b表面中,只在凸部302上转印调色剂Ty18、Ty19、Tm20~Tm23。
接着,在第二次的转印动作中,如图15(c)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在中间转印带53的表面上,基于印刷图像的图像数据(第二次图像数据)而转印了黄色的调色剂Ty24和品红色的调色剂Tm25、Tm26。这时,调色剂Ty24、Tm25空出间隔而被层叠在中间转印带53表面。并且,调色剂Tm26被层叠在调色剂Ty24上。即,在中间转印带53中与记录纸301b的凹部303对应的位置上分别层叠着调色剂Ty24、Tm25、Tm26,在与凸部302对应的位置上没有层叠调色剂。此外,通过将图15(a)的调色剂Ty18、Ty19、Tm20~Tm23与图15(c)的调色剂Ty24、Tm25、Tm26进行组合,从而在中间转印带53中形成与图14(a)的调色剂Ty12、Tm13、Tm14同等的调色剂图像。
对二次转印辊57施加的第二次的转印电压设为适合记录纸301b的凹部303的值Vy6。从而,在通过了中间转印带53的转印区域的记录纸301b表面上,如图15(d)所示,在凹部303转印中间转印带53表面上的调色剂Ty24、Tm25、Tm26。如此,通过将第一次转印用图像数据以及第二次转印用图像数据分别设为与记录纸的凸部以及凹部相匹配的图像数据,从而在第一次以及第二次各自的转印动作中,能够进一步减少残留在中间转印带53的调色剂量。
<第3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控制部周边的结构的概略方框图,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印刷动作的流程图。另外,在图16的结构中,关于与图8的结构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详细的说明。此外,在图18的流程图中也同样,关于与图9的流程图相同的动作流程附加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结构为对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参照图8)追加了用于测定通过了成像单元5的记录纸中的转印调色剂量的浓度检测器120。该浓度检测器120例如被设置在主传送路径R0中的成像单元5的记录纸传送方向下游侧,从而能够检测在成像单元5中转印了调色剂图像后的记录纸的转印调色剂量。此外,控制部10在CPU101中,接收基于浓度检测器120的记录纸的转印调色剂量的检测结果。进而,控制部10在ROM102中存储表示记录纸的纸种和转印调色剂量的关系的纸种设定用表T2a。
浓度检测器120是光学式的检测器,由发光元件和光接收元件构成,其中,该发光元件由对记录纸表面斜向照射可见光或者红外光的发光二极管等组成,该光接收元件由接收来自记录纸表面的反射光的光电二极管等组成。浓度检测器120例如按每预定间隔测定记录纸上的调色剂量(调色剂浓度),通过成为比在前后所测定的调色剂量还要小的值的调色剂量的平均值等,算出记录纸的凹部303(参照图3(a))中的转印调色剂量。这样,当浓度检测器120检测出记录纸的凹部303中的转印调色剂量时,控制部10通过CPU101接收从浓度检测器120输出的转印调色剂量。
此外,如图17所示,在ROM102中与转印动作设定用表T1一并存储的纸种设定用表T2a对于由上述的浓度检测器120检测出的转印调色剂量Ma决定记录纸的纸种。即,转印动作设定部107通过参照纸种设定用表T2a,在基于来自浓度检测器120的转印调色剂量Ma确认了记录纸的纸种之后,通过参照转印动作设定用表T1,基于已确认的纸种来设定转印条件。
这时,如果由浓度检测器120检测出的转印调色剂量Ma较多,则判定为记录纸的凹凸差ΔD小的纸种,如果由浓度检测器120检测出的转印调色剂量较少,则判定为记录纸的凹凸差ΔD小的纸种。如图17所示,在纸种设定用表T2a中,转印调色剂量Ma成为Ma1以上的记录纸被设为“普通纸A1”,转印调色剂量Ma为Ma2(Ma2<Ma1)以上且少于Ma1的记录纸被设为“普通纸A2”,转印调色剂量Ma为Ma3(Ma3<Ma2)以上且少于Ma2的记录纸被设为“普通纸A3”。同样地,转印调色剂量Ma为Ma4(Ma4<Ma3)以上且少于Ma3的记录纸被设为“厚纸B1”,转印调色剂量Ma为Ma5(Ma5<Ma4)以上且少于Ma4的记录纸被设为“厚纸B2”,转印调色剂量Ma为Ma6(Ma6<Ma5)以上且少于Ma5的记录纸被设为“厚纸B3”。同样地,转印调色剂量Ma为Ma7(Ma7<Ma6)以上且少于Ma6的记录纸被设为“压纹纸C1”,转印调色剂量Ma为Ma8(0<Ma8<Ma7)以上且少于Ma7的记录纸被设为“压纹纸C2”,转印调色剂量Ma少于Ma8的记录纸被设为“压纹纸C3”。
以下,参照图18的流程图说明具有该浓度检测器120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印刷动作。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不同于第1实施方式,通过浓度检测器120检测记录纸的转印调色剂量,从而确定记录纸的纸种。另外,关于该记录纸的纸种的确定动作以外的动作,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印刷动作(参照图9)相同。
控制部10如果收到印刷开始指令信号而开始图像形成装置1的印刷动作,则通过供纸控制部114使从供纸部4供应记录纸(步骤1)。然后,控制部10将在图像处理部104中生成的图像数据暂时存储到图像存储器105之后(步骤2),经由转印控制部116使成像单元5执行转印动作(步骤3)。这时,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对二次转印辊57施加的转印电压与记录纸的纸种无关地被设为一定的电压值Vx1(=Va1,参照图5以及图7)。
如果步骤3中的转印动作结束,则在成像单元5中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将通过浓度检测器120的检测区域,因此通过浓度检测器120检测转印调色剂量Ma,并输出到控制部10(步骤151)。并且,控制部10的转印动作设定部107基于从浓度检测器120接收的转印调色剂量Ma,参照ROM102的纸种设定用表T2a,确定记录纸的纸种或者凹凸差ΔD(步骤152)。
然后,如果定影部6使记录纸的调色剂图像在纸面上定影(步骤4),则转印动作设定部107参照转印动作设定用表T1,基于在步骤152中确定的记录纸的纸种或者凹凸差ΔD,确认转印次数是否被设定为两次(步骤5)。并且,控制部10基于根据已确定的记录纸的纸种或者凹凸差ΔD而设定的转印条件,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步骤5以后的动作。
另外,浓度检测器120也可以检测中间转印带53的转印后的残留调色剂量。即,浓度检测器120沿着中间转印带53的调色剂图像传送方向被配置在比与二次转印辊57的转印区域还要下游侧。由此,浓度检测器120通过测定中间转印带53表面的调色剂量,能够检测出在与二次转印辊57的转印区域中未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上的残留调色剂量。这时,已转印到记录纸的凸部302(参照图3(a))的调色剂不会残留在中间转印带53。因此,在检测中间转印带53表面的残留调色剂量的情况下,能够更加准确地检测出由于记录纸的凹凸差ΔD而未被转印的调色剂量。
在设为如此通过浓度检测器120检测中间转印带53的残留调色剂量时,控制部10取代图17的纸种设定用表T2a,而将图19的纸种设定用表T2b存储到ROM102。图19的纸种设定用表T2b表示由浓度检测器120检测出的残留调色剂量Mb和记录纸的纸种的关系,残留调色剂量Mb越多,则设为凹凸差ΔD越大的记录纸的纸种。
在纸种设定用表T2b中,如图19所示,残留调色剂量Mb少于Mb1(0<Mb1)的记录纸被设为“普通纸A1”,残留调色剂量Mb为Mb1以上且少于Mb2(Mb1<Mb2)的记录纸被设为“普通纸A2”,残留调色剂量Mb为Mb2以上且少于Mb3(Mb2<Mb3)的记录纸被设为“普通纸A3”。同样地,残留调色剂量Mb为Mb3以上且少于Mb4(Mb3<Mb4)的记录纸被设为“厚纸B1”,残留调色剂量Mb为Mb4以上且少于Mb5(Mb4<Mb5)的记录纸被设为“厚纸B2”,残留调色剂量Mb为Mb5以上且少于Mb6(Mb5<Mb6)的记录纸被设为“厚纸B3”。同样地,残留调色剂量Mb为Mb6以上且少于Mb7(Mb6<Mb7)的记录纸被设为“压纹纸C1”,残留调色剂量Mb为Mb7以上且少于Mb8(Mb7<Mb8)的记录纸被设为“压纹纸C2”,残留调色剂量Mb为Mb8以上的记录纸被设为“压纹纸C3”。
当图像形成装置1按照图18的流程图进行印刷动作时,如果步骤3中的转印动作结束,则在成像单元5中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后的中间转印带53将通过浓度检测器120的检测区域,因此通过浓度检测器120检测残留调色剂量Mb,并输出到控制部10(步骤151)。并且,控制部10的转印动作设定部107基于从浓度检测器120接收的残留调色剂量Mb,参照ROM102的纸种设定用表T2b来确定记录纸的纸种或者凹凸差ΔD(步骤152)。由此,在步骤5中,由转印动作设定部107参照转印动作设定用表T1,基于已在步骤152中确定的记录纸的纸种或者凹凸差ΔD,确定是否已将转印次数设定为两次。
<第4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图2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控制部周边的结构的概略方框图,图2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印刷动作的流程图。另外,在图20的结构中,关于与图8的结构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详细的说明。此外,在图21的流程图中也同样,关于与图9的流程图相同的动作流程附加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2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结构为,对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参照图8)追加了用于读取在通过了成像单元5的记录纸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检查器121。该图像检查器121例如被设置在主传送路径R0中的定影部6的记录纸传送方向下游侧,从而读取通过定影部6定影的记录纸上的调色剂图像,并输出检查用图像数据。此外,控制部10在CPU101中,接收基于图像检查器121的在记录纸上形成的图像的检查用图像数据。进而,控制部10在ROM102中存储表示记录纸的纸种和残留调色剂量的关系的纸种设定用表T2b(参照图19)。
图像检查器121是光学式的检查器,具有与图像读取部3的扫描仪部31(参照图2)同样的结构,且具备对记录纸照射光的光源(发光部)、和将来自记录纸的反射光光电变换为图像数据的图像传感器(光接收部)。图像检查器121与上述扫描仪部31同样,通过接收来自在主传送路径R0上传送的记录纸的反射光,从而取得每一行的图像数据,结果,将基于在记录纸上形成的图像的矩阵状的图像数据输出到控制部10。
以下,参照图21的流程图说明具有该图像检查器121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印刷动作。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比较基于印刷用的源图像的图像数据(原稿数据)和来自图像检查器121的图像数据(检查数据),并基于该比较结果来确定记录纸的纸种。这时,在基于记录纸的纸种的转印条件中转印次数成为两次时,基于原稿数据和检查数据的差分值来判断在记录纸上成为调色剂的转印不足的区域,并生成与该不足量相应的第二次转印用图像数据。
控制部10如果收到印刷开始指令信号而开始图像形成装置1的印刷动作,则通过供纸控制部114使从供纸部4供应记录纸(步骤1)。然后,控制部10将在图像处理部104中生成的图像数据暂时存储到图像存储器105之后(步骤2),经由转印控制部116使成像单元5执行转印动作(步骤3)。这时,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地,对二次转印辊57施加的转印电压与记录纸的纸种无关地被设为一定的电压值Vx1(=Va1,参照图5以及图7)。并且,当成像单元5对记录纸转印了调色剂图像之后,定影部6使记录纸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步骤4)。
如果步骤4中的定影动作结束,则在定影部6中调色剂图像已定影的记录纸将通过图像检查器121的检测区域,因此图像检查器121生成检查数据并输出到控制部10(步骤201)。这时,控制部10的转印动作设定部107比较从图像检查器121接收的检查数据和印刷用的原稿数据,并算出残留调色剂量Mb。并且,转印动作设定部107基于残留调色剂量Mb,参照ROM102的纸种设定用表T2b而确定记录纸的纸种或者凹凸差ΔD(步骤202)。
然后,转印动作设定部107参照转印动作设定用表T1,基于在步骤202中确定的记录纸的纸种或者凹凸差ΔD,确定转印次数是否已设定为两次(步骤5)。并且,控制部10基于根据已确定的记录纸的纸种或者凹凸差ΔD而设定的转印条件,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步骤5以后的动作。这时,当转印次数已设定为两次的情况下,在步骤7中,图像处理部104基于根据上述检查数据和原稿数据的差分值而得到的图像数据,生成第二次转印用图像数据。
通过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设为具有图像检查器121的结构,确认通过第一次的转印动作而在记录纸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从而能够准确地判定没有转印调色剂的区域。因此,不仅能够可靠地判定是否需要第二次的转印动作,还能够准确地识别记录纸的凹部303(参照图3(a))的位置,并将第二次转印用图像数据设为与没有转印调色剂的凹部303相匹配的图像数据。即,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在形成第二次转印图像数据时,生成用于转印在记录纸的凹部303中不足的调色剂的图像数据。
<图像形成装置的另一结构例>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如图2的结构那样,设为在定影部6的下游侧使主传送路径R0分支而设置中转传送路径R2的结构,但也可以取代该中转传送路径R2,而如图2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a那样,在成为成像单元5和定影部6之间的位置上使主传送路径R0分支而设置中转传送路径R3。该中转传送路径R3在传送辊对45的上游侧与循环传送路径R1连接。关于该中转传送路径R3的结构以外的结构,由于与图2的结构相同因而省略。
具备图22的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1a根据基于记录纸的纸种而设定的转印条件,将其转印次数设为两次的情况下,停止定影部6的旋转动作,并且使传送辊对45旋转。由此,通过成像单元5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经由中转传送路径R3从主传送路径R0被传送到循环传送路径R1。然后,在循环传送路径R1上传送的记录纸被再次传送到主传送路径R0,从而在成像单元5中执行第二次的转印。
关于这样由记录纸的传送路径R0、R1、R3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1a的印刷动作,举出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确定了其记录纸的纸种的情况下的动作为例,以下简单地进行说明。图23是表示图22所示的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1a中的印刷动作的流程图。另外,在图22的流程图中也同样,关于与图9的流程图相同的动作流程附加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23的流程所示,本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a如果开始印刷动作,则在从供纸部4供应记录纸之后,生成印刷用的图像数据,并在成像单元5中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步骤1~步骤3)。在成像单元5中进行了转印动作之后且在进行定影部6中的定影动作之前,图像形成装置1a确认基于转印条件的转印次数是否为两次(步骤5)。并且,在转印次数被设定为一次的情况下(步骤5中“否”),图像形成装置1a使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通过主传送路径R0而传送到定影部6,在使调色剂图像定影之后(步骤251),排纸至排纸托盘7(步骤10)。
另一方面,当转印次数被设定为两次的情况下(步骤5中“是”),经由中转传送路径R3将记录纸传送到循环传送路径R1之后,生成第二次转印用图像数据,并在成像单元5中对于被再次传送到主传送路径R0的记录纸进行第二次的转印动作(步骤6~步骤8)。如果步骤8中的转印动作结束,则图像形成装置1a在定影部6中使记录纸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之后(步骤251),将记录纸排纸至排纸托盘7(步骤10)。
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在两次印刷处理中重复转印动作和定影动作,但在执行第二次的印刷处理时,调色剂图像在记录纸上定影,因而没有形成图像的记录纸的电阻值将变化。因此,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需要将第二次的转印动作中对二次转印辊57施加的转印电压设为与调色剂图像已定影的记录纸的电阻值相应的电压值。本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a相对于该图像形成装置1,能够与第一次以及第二次各自的转印动作无关地,将对二次转印辊57施加的转印电压设为与本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a没有形成图像的记录纸相匹配的电压值。
另一方面,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在第二次的转印动作中,调色剂图像已定影的记录纸将通过循环传送路径R1以及主传送路径R0。因此,以记录纸上的调色剂图像稳定地形成的状态被传送,因而能够防止与各传送路径R0~R2的接触等所导致的图像劣化。
关于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印刷动作,例举单面印刷进行了说明,但关于记录纸的双面的各个面,基于与各实施方式中的单面印刷同样的流程图进行印刷处理,并在正面的印刷完成后,通过排纸辊对71使记录纸转回而反转,从而也能够执行与记录纸的纸种相匹配的双面印刷。
作为本申请发明中的图像形成装置,只要是执行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的转印动作的装置,则可以是具有复印功能、扫描仪功能、打印机功能、传真功能的MFP(多功能外围设备),也可以是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此外,各部的结构不限于图示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申请发明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生成与要形成的图像相应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部、和承载基于在该图像处理部中生成的图像数据的调色剂图像而转印到记录纸的成像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记录纸中凹凸差大于预定值时,将所述成像部对所述记录纸转印调色剂图像的转印动作进行两次,并且,
使所述成像部执行第一次的转印动作的第1转印条件不同于使所述成像部执行第二次的转印动作的第2转印条件,
在所述成像部的第一次的转印动作中形成基于第1图像数据的调色剂图像,另一方面,在所述成像部的第二次的转印动作中形成基于第2图像数据的调色剂图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转印动作设定部,基于所述记录纸的凹凸差,设定所述成像部的转印次数和转印条件;以及
记录纸种类确定部,确定所述记录纸的种类,
所述转印动作设定部根据由所述记录纸种类确定部所设定的信息来确定所述记录纸的凹凸差,并设定所述成像部的转印次数和转印条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转印动作设定部,基于所述记录纸的凹凸差,设定所述成像部的转印次数和转印条件;以及
纸面状态检测部,检测所述记录纸的纸面状态,
所述转印动作设定部基于由所述纸面状态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记录纸的凹凸差,设定所述成像部的转印次数和转印条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印动作设定部,基于所述记录纸的凹凸差,设定所述成像部的转印次数和转印条件;以及
转印调色剂量检测部,检测转印后的所述记录纸上的调色剂量,
所述转印动作设定部根据由所述转印调色剂量检测部检测出的对所述记录纸的转印调色剂量来确定所述记录纸的凹凸差,并基于已确定的该凹凸差来设定所述成像部的转印次数和转印条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印动作设定部,基于所述记录纸的凹凸差,设定所述成像部的转印次数和转印条件;以及
残留调色剂量检测部件,检测转印后在所述成像部残留的调色剂量,
所述转印动作设定部根据由所述残留调色剂量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成像部的残留调色剂量来确定所述记录纸的凹凸差,并基于已确定的该凹凸差来设定所述成像部的转印次数和转印条件。
6.如权利要求1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影部,对被转印到所述记录纸上的调色剂像进行定影,
在将对所述记录纸转印调色剂图像的转印动作进行两次时,
在第一次的转印动作后将所述记录纸上的调色剂在所述定影部中进行定影之后,进行第二次的转印动作。
7.如权利要求1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第1图像数据以及第2图像数据设为相同的图像数据。
8.如权利要求1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第1图像数据相比,所述第2图像数据减小调色剂浓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色剂是多个颜色的调色剂,并且,
所述第2图像数据减小按照所述第1图像数据而由所述成像部承载的调色剂的浓度,即在所述成像部中的像承载表面侧的层上形成的调色剂的浓度。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色剂是多个颜色的调色剂,并且,
所述第2图像数据减小按照所述第1图像数据而由所述成像部中承载的调色剂的浓度,即在所述成像部的所述记录纸侧上形成的调色剂的浓度。
CN201410531736.1A 2013-10-10 2014-10-10 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045706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13161 2013-10-10
JP2013213161A JP2015075709A (ja) 2013-10-10 2013-10-10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70664A true CN104570664A (zh) 2015-04-29

Family

ID=53000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31736.1A Pending CN104570664A (zh) 2013-10-10 2014-10-10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5075709A (zh)
CN (1) CN10457066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09465A (zh) * 2017-06-22 2019-01-01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以及图像记录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98953B2 (ja) * 2015-11-16 2018-10-0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852475B2 (ja) * 2017-03-13 2021-03-3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装置、ジョブ管理方法およびジョブ管理プログラム
JP2019074617A (ja) * 2017-10-16 2019-05-1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16062A (ja) * 1989-09-29 1991-05-1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236375A (zh) * 2007-01-29 2008-08-06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9080148A (ja) * 2007-09-25 2009-04-1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33167A (ja) * 2011-08-03 2013-02-1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71095A (ja) * 2012-02-17 2013-09-0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86156A (ja) * 2012-03-06 2013-09-19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16062A (ja) * 1989-09-29 1991-05-1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236375A (zh) * 2007-01-29 2008-08-06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9080148A (ja) * 2007-09-25 2009-04-1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33167A (ja) * 2011-08-03 2013-02-1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71095A (ja) * 2012-02-17 2013-09-0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86156A (ja) * 2012-03-06 2013-09-19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09465A (zh) * 2017-06-22 2019-01-01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以及图像记录方法
CN109109465B (zh) * 2017-06-22 2020-07-28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以及图像记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75709A (ja) 2015-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0391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image clarity using clear toner
US10931844B2 (en) Image inspection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100890970B1 (ko) 화상 처리 장치, 화상 판독 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US20160269598A1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CN104570664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727037A (zh) 复印设备
JP2013197860A (ja) 印刷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681386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foreign matter detection method
US957819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sync signals for duplex scanning
CN102377896B (zh) 图像扫描仪、图像形成设备和信息生成方法
JP5197311B2 (ja) 記録材判別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3501399A (zh) 图像读取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7933034B2 (en) Image data processing circu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06873324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20150037056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7020188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070932B2 (ja) 画像検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404475B (zh) 图像扫描仪和图像形成设备
US20220191333A1 (en) Image control apparatus,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US20210067647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gram
JP2019097134A (ja)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EP3751257A1 (en) Image clarity evaluation device and method
JP708761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色見本版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94664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12221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function to measure gloss lev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