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70655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570655B CN104570655B CN201410458846.XA CN201410458846A CN104570655B CN 104570655 B CN104570655 B CN 104570655B CN 201410458846 A CN201410458846 A CN 201410458846A CN 104570655 B CN104570655 B CN 10457065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ias
- image
- control device
- developing bias
- image carri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G03G15/0266—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amount of charg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G03G15/0283—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power to the sensitising devic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65—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potential of the developing electro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Develop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带电部件与像载体的表面接触或者靠近设置,使像载体的表面带电。带电偏压电源对带电部件施加直流电压的带电偏压。显影部件与像载体的表面相向设置,在像载体的表面显影调色剂像。显影偏压电源对显影部件施加重叠有交流电压与直流电压的显影偏压。控制装置控制带电偏压电源以及显影偏压电源。在将显影于像载体表面的调色剂像转印在被转印体上的图像形成处理开始以前,控制装置控制带电偏压电源,执行使像载体表面带电的前带电控制。在图形成处理开始以后,控制装置控制带电偏压电源以及显影偏压电源,执行后带电控制,以使像载体的表面电位与显影偏压之间的电位差成为能够防止发生图像不良的有效电位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复印机以及打印机等机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使用电子照相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按照如下步骤来进行图像形成处理:使形成于感光鼓表面的静电潜像通过调色剂显影;使所显影的调色剂像转印在记录介质上;进行定影。
近年来,作为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感光鼓带电的方式,例如,将辊型带电器与感光鼓接触或靠近配置以使感光鼓带电的接触带电方式被广泛采用。通常,感光鼓的表面由有机光导材料(OPC:Organic Photo Conductor)构成,带电器由导电性橡胶转印辊构成。
例如,有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接触式带电器,其使感光鼓表面带电;带电器的电压施加部件;显影装置,其由曝光器(光学系统)使所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成调色剂像;转印-分离装置,其使调色剂像转印在纸张上;表面电位检测部件,其用于测定感光鼓表面的电位。该图像形成装置由表面电位检测部件来测定感光鼓的表面电位,并反馈控制向带电器施加的电压。
然而,使用接触带电方式的带电器难以在短时间内使由OPC构成的感光鼓表面的电位达到额定电位。通常,在实际的图像形成处理开始以前,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先进行施加带电偏压(前带电处理)的处理。而且,为了缩短从收到用户的印刷指示到印刷结束的时间(最短印刷时间),通常,如果通过前带电处理使感光鼓的表面电位达到了能够使图像形成的电位,那么即使是在其达到目标表面电位之前,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开始对第1张纸张进行图像形成处理。
在感光鼓的表面电位还未达到目标表面电位的状态下就开始图像形成处理的情况下,该时间点的感光鼓的表面电位与显影偏压的电位差比额定的电位差小。在这种情况下,在第1张用于印刷的纸张上,会发生在未形成图像的空白区域附着调色剂的现象,即所谓的灰雾。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抑制像载体的带电不足、防止因灰雾导致图像不良的现象发生。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带电部件,带电偏压电源,显影部件,显影偏压电源,控制装置。带电部件,与像载体的表面接触或者靠近设置,使上述像载体的表面带电。带电偏压电源,对上述带电部件施加直流电压的带电偏压。显影部件,与上述像载体的表面相向设置,在上述像载体的表面显影调色剂像。显影偏压电源,对上述显影部件施加重叠有交流电压与直流电压的显影偏压。控制装置,控制上述带电偏压电源以及上述显影偏压电源。在使显影于上述像载体表面的上述调色剂像转印在被转印体上的图像形成处理开始以前,上述控制装置控制上述带电偏压电源,执行使上述像载体表面带电的前带电控制。在上述图形成处理开始以后,上述控制装置控制上述带电偏压电源以及上述显影偏压电源,执行后带电控制,以使上述像载体的表面电位与上述显影偏压之间的电位差成为能够防止图像不良现象发生的有效电位差。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带电部件,带电偏压电源,显影部件,显影偏压电源,控制装置。带电部件,与像载体的表面接触或者靠近设置,使上述像载体的表面带电。带电偏压电源,对上述带电部件施加直流电压的带电偏压。显影部件,与上述像载体的表面相向设置,在上述像载体的表面显影调色剂像。显影偏压电源,对上述显影部件施加重叠有交流电压与直流电压的显影偏压。控制装置,控制上述带电偏压电源以及上述显影偏压电源。在使显影于上述像载体表面的上述调色剂像转印在被转印体上的图像形成处理开始以前,上述控制装置控制上述带电偏压电源,执行使上述像载体表面带电的前带电控制。在上述图形成处理开始以后,上述控制装置控制上述带电偏压电源,施加额定的上述带电偏压,即,第1带电偏压,同时,控制上述显影偏压电源,执行施加第3显影偏压的后带电控制,该第3显影偏压的频率比额定的上述显影偏压的第1显影偏压中的交流电压的频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部的侧面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装置等的框图。
图4是说明在由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装置来控制图像形成部的过程中,各部件所被施加的电位和时间的关系的图。
图5是说明在由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装置来控制图像形成部的过程中,各部件所被施加的电位和时间的关系的图。
图6是说明在由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装置来控制图像形成部的过程中,各部件所被施加的电位和时间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3来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图1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构造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像形成部5的侧面示意图。图3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装置8的框图。
如图1所示,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呈大致箱型形状的装置主体2的内部设有:收纸部3,图像形成部5,定影装置6,出纸部7,控制装置8。收纸部3用于收装纸张S。图像形成部5用于使调色剂像转印在由收纸部3供应到传送通路4的纸张S上。定影装置6用于使转印后的调色剂像定影在纸张S上。出纸部7是定影后的纸张S的排送场所。控制装置8集中控制各部分。
由控制装置8控制图像形成部5,例如,基于由个人电脑发送的图像数据进行黑白图像处理。图像形成部5具有:调色剂盒10、感光鼓11、带电辊12、曝光器13、显影辊14、转印辊15、分离针16、清洁装置17以及除电设备18(参照图2)。调色剂盒10用于收装补充用调色剂(显影剂(黑色))。带电辊12、曝光器13、显影辊14、转印辊15、分离针16、清洁装置17以及除电设备18按照转印顺序(参照图1所示箭头X)配置在作为像载体的感光鼓11的周围。
如图2所示,感光鼓11具有鼓轴20和感光层21。鼓轴20呈圆筒状,用铝等导电性材料制成。感光层21涂布于鼓轴20的外周面上。感光鼓11沿着纸张S的与传送方向呈直角的宽度方向(图2纸面的深度方向)延伸设置,并通过并未图示的驱动装置来对其转动驱动。感光层21由毒性小且易于批量生产的带正电的单层有机光导材料(OPC)形成。此外,感光层21的层厚为20~30μm。
作为带电部件的带电辊12,与感光鼓11的表面(感光层21)接触设置。带电辊12使感光体11的表面以规定极性以及电位均匀带电(所谓接触带电方式)。带电辊12具有带电轴22和带电橡胶层23。带电轴22由实心圆筒状的导电性材料制成。导电性带电橡胶层23形成于带电轴22的外周面上。带电辊12与感光鼓11平行设置,通过并未图示的驱动装置来对其转动驱动。带电橡胶层23由在均聚氯醇橡胶等上配合例如离子导电剂形成。此外,带电橡胶层23的层厚为1~3mm。
与感光鼓11隔着带电辊12,在感光鼓11的相反侧设置有刷辊12a。刷辊12a与带电辊12的表面接触并转动,以除去带电辊12表面的附着物。
另外,带电辊12与带电偏压电源24连接(参照图3)。带电偏压电源24通过对带电辊12施加直流(DC)电压的带电偏压使感光鼓11的感光层21带电。
如图1所示,曝光器13一边用多棱镜等偏光器(并未图示)对光源(并未图示)所放射的各光束进行偏光扫描,一边使光束于感光鼓11结像。因而,于感光鼓11的表面(感光层21)形成静电潜像。
如图2所示,作为显影部件的显影辊14,隔着规定间隔与感光鼓11的表面相向配置。显影辊14使形成于感光鼓11表面的静电潜像附着上由调色剂盒10供应的调色剂。显影辊14与感光鼓11平行设置,用并未图示的驱动装置来对其转动驱动。显影辊14构成为在非磁性的圆筒状的套管内固定有相互为不同极性的磁石(并未图示)。此外,在显影辊14的下方相向地设置有用于搅拌、传送调色剂的一对传送螺杆14a(参照图1)。
另外,显影辊14与显影偏压电源25连接。显影偏压电源25包括交流(AC)电源和直流(DC)电源,其对显影辊14施加重叠有交流电压和直流电压的显影偏压。显影辊14通过所施加的显影偏压在感光鼓11的表面(感光层21)显影调色剂像。
转印辊15与感光鼓11的表面相向设置。转印辊15使被传送的纸张S与感光鼓11压接,从而使显影于感光鼓11表面的调色剂像转印在纸张S上。转印辊15具有转印轴26和转印橡胶层27。转印轴26由导电性材料形成。导电性转印橡胶层27形成于转印轴26的外周面上。
此外,转印辊15与转印偏压电源28连接(参照图3)。转印偏压电源28对转印辊15施加转印偏压。由于转印偏压的极性与带电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反,因此感光鼓11上的调色剂像被吸引向施加了转印偏压的转印辊15的方向,并被转印在被传送到感光鼓11与转印辊15之间的纸张S上。作为被转印体的纸张S,并不局限于纸制记录介质,还可以包含树脂胶片以及OHP(Over head Projector)投影胶片等记录介质。
分离针16与感光鼓11表面相向设置,使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张S离开感光鼓。分离针16呈大致梳齿装,用不锈钢等导电性材料形成。分离针16配置为多个针状顶端部朝向感光鼓11的状态。由于分离针16的顶端部呈针状,所以易于从顶端部发生放电。
此外,分离针16与分离偏压电源30连接(参照图3)。分离偏压电源30对分离针16施加分离偏压。分离针16通过所施加的分离偏压使粘贴于感光鼓11表面的纸张S离开感光鼓11。
清洁装置17除去残留于转印后的感光鼓11表面的调色剂。清洁装置17于外壳31的内部具有清洁刮板32和排放螺杆33。清洁刮板32与感光鼓11的表面(感光层21)滑接。排放螺杆33用于排放所除去的调色剂(废弃调色剂)。
清洁刮板32,例如由聚氨酯橡胶形成,呈向感光鼓11的轴方向延伸的板状。清洁刮板32的上端侧固定于呈L字形状的板架34。清洁刮板32的下端侧与感光鼓11的外周面在感光鼓的转动方向相接触。此外,板架34固定于外壳31内。清洁刮板32通过并未图示的加压部件按压感光鼓11,以除去残留于感光鼓11表面的调色剂等附着物。此外,也可以不使用加压部件,而是通过清洁刮板32自身的弹性力量来按压感光鼓11。
排放螺杆33相对于清洁刮板32设置于感光鼓11的转动方向的上游侧。排放螺杆33的轴方向一端连接有废弃调色剂回收容器(并未图示)。此外,通过用并未图示的驱动方法转动驱动排放螺杆33,使废弃调色剂排放至废弃调色剂回收容器。
为了除去残留于感光鼓11的感光层21的电荷,由除电设备18对感光鼓11的表面进行光照射。
如图1所示,定影装置6具有加热辊6a和加压辊6b。加热辊6a设置于纸张S的调色剂像转印侧,可以转动驱动。加压辊6b与加热辊6a相向设置,被动转动。被转印于纸张S表面的调色剂像,通过与加热辊6a接触而使其熔化,并通过从纸张S的背面加压而使其定影于纸张S。
如图3所示,控制装置8具有CPU40、存储器41、总线42、界面43。存储器41由ROM(只读存储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快速存储器等构成。总线42用于连接CPU40和存储器41。界面43与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部分连接。
CPU40按照存储于存储器41的各程序执行运算处理。存储器41存储有控制图像形成处理所必要的程序以及其他用于集中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的程序。此外,存储器41还预先存储有感光鼓11的表面电位的目标值(以下称“目标电位”)、带电偏压、显影偏压、转印偏压以及分离偏压等额定值等。
界面43与曝光器13、带电偏压电源24、显影偏压电源25、转印偏压电源28以及分离偏压电源30等(以下称“电源等”)连接。因而,可以由控制装置8向电源等发送各种控制信号。即,控制装置8通过由CPU40执行存储于存储器41的各程序等,来控制电源等。此外,虽然并未图示,但是界面43与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部分连接,并在控制装置8和各部分之间发送接收各种控制信号。
在这里,参照图1以及图2说明图像形成装置1的动作。图像形成装置1在接通电源后,开始执行各种参数的初始化等。而且,由与图像形成装置1连接的个人电脑等输入图像数据,图像形成装置1(控制装置8)在收到开始印刷的指示后,按照如下方式执行图像形成处理。
带电辊12使感光鼓11(感光层21)的表面带电。然后,曝光器13对应于图像数据在感光鼓11表面进行曝光(参照箭头P),从而形成静电潜像。该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辊14显影成调色剂像。通过对转印辊15施加转印偏压(负极性),使调色剂像转印在从收纸部3传送到传送通路4的纸张S上。调色剂像通过定影装置6定影于纸张S。定影有调色剂像的纸张S通过一对排纸辊7a排至出纸部7。此外,通过清洁装置17除去残留于转印后的感光鼓11的感光层21的调色剂,并通过除电设备18除去残留于感光层21的电荷。
接下来,参照图4说明由控制装置8控制图像形成部5的过程。在这里,图4是说明在由控制装置8控制图像形成部5的过程中,对各部件施加的电位与时间的关系的图。图4所示的电位值未必是准确的,其只是大致表示电位的极性以及变化。
通常,由于由OPC构成的感光鼓11的感光层21的表面电位不容易上升,因而在图像形成处理开始以前对带电辊12施加带电偏压。在图像形成处理开始以前使感光鼓11带电的处理称为“前带电处理”。例如,如图4所示,在作为前带电处理使感光鼓11转动2圈(R1,R2)的情况下,感光鼓11的表面电位在其每转一圈时呈阶梯式上升。而且,在这个例子中,在感光鼓11转动2圈后开始图像形成处理。
此外,考虑到起动需要时间,为了做好开始图像形成处理的准备,通常在图像形成处理开始以前(前带电处理中)开始向显影辊14施加显影偏压。例如,如图4所示,自前带电处理开始时起,在感光鼓11大致转动了1.5圈后(距离图像形成处理开始大致半圈之前)开始施加显影偏压。
在这里,在对带电辊12施加带电偏压的前带电处理结束(开始图像形成处理)的时间点,感光鼓11的表面电位,例如,上升到图4中虚线L所示的电位。这时的感光鼓11的表面电位虽然没有上升到目标电位,但已经达到能够执行图像形成处理的电位。但是,在感光鼓11的表面电位与目标电位相距甚远的情况下,在该时间点的感光鼓11的表面电位与显影偏压的电位差A比额定的电位差的额定电位差B显著减小。因此,在图像形成处理时,有时会发生调色剂从显影辊14向感光鼓11侧移动并附着于纸张S的未形成图像的空白区域的现象(以下称“灰雾”)。
因此,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装置8,为了防止因灰雾导致图像不良现象发生而执行前带电控制和后带电控制。具体来说,在图像形成处理开始以前,控制装置8控制带电偏压电源24,执行使感光鼓11表面带电的前带电控制。另外,在图像形成处理开始以后,控制装置8控制带电偏压电源24以及显影偏压电源25,执行后带电控制,即,使感光鼓11的表面电位与显影偏压的电位差变为能够防止图像不良现象发生的有效电位差C。下面,详细说明控制装置8所执行的各控制过程。
例如,接通电源并向图像形成装置1发出印刷指示后,图像形成装置1(控制装置8)在开始图像形成处理之前先执行前带电处理。控制装置8为了开始前带电处理而执行前带电控制。控制装置8控制驱动装置,使感光鼓11、带电辊12、显影辊14、转印辊15分别转动。此外,作为前带电控制,控制装置8控制带电偏压电源24输出额定的带电偏压的第1带电偏压(例如1200V左右)。从而开始前带电处理,如图4中实线所示,感光鼓11的表面电位在其每转动一圈时呈阶梯式上升。另外,在感光鼓11大致转动1.5圈后,控制装置8控制显影偏压电源25输出额定的显影偏压的第1显影偏压。
感光鼓11转动2圈(R1,R2)后,前带电处理(前带电控制)结束,控制装置8开始已经说明过的图像形成处理。控制装置8在开始图像形成处理的同时开始后带电控制。作为后带电控制,控制装置8控制显影电压电源25以继续施加第1显影偏压,同时,控制装置8控制带电偏压电源24以施加比第1带电偏压高的第2带电偏压。
通过替代第1带电偏压而施加第2带电偏压,使感光鼓11的表面电位达到或者接近于目标电位。因此,例如即便是在前带电处理中发生了感光鼓11的带电不足现象,也能够通过这样使感光鼓11的表面电位接近于额定值(目标电位)。此外,图像形成开始时(R3)的感光鼓11的表面电位与第1显影偏压的电位差变为有效电位差C。有效电位差C的值比额定电位差B的值稍微低一点。
例如,在将感光鼓11的目标电位设定为410V、第1显影偏压设定为290V、额定电位差B设定为120V的情况下,感光鼓11的表面电位优选为在350V以上且在450V以下(目标电位±40V的范围内)。有效电位差C例如优选为在60V以上。有效电位差C的值设定在不会发生因灰雾导致图像不良现象的值的范围内,例如,可以根据实验结果以及经验判断来设定。
此外,第1带电偏压、第2带电偏压以及第1显影偏压的各个值,以及额定电位差B、有效电位差C预先存储于存储器41。带电偏压是指包含第1带电偏压以及第2偏压在内的所有施加于带电辊12的偏压。同样,显影偏压是指包含第1显影偏压在内的所有施加于显影辊14的偏压。
在从图像形成处理开始到感光鼓11转动1圈(R3(共计转动的第3圈))为止的过程中,控制装置8执行施加第2带电偏压的后带电控制。自图像形成处理开始时起,在感光鼓11转动1圈之后,控制装置8控制带电偏压电源24,以输出第1带电偏压来替代第2带电偏压(R4)。在这个时间点,感光鼓11为带电到目标电位的状态。
采用上面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通过控制装置8所执行的后带电控制,使感光鼓11的表面电位与(第1的)显影偏压的电位差变成有效电位差C。由于有效电位差C的值设定在不会发生因灰雾导致图像不良现象的值的范围内,所以能够确保形成良好的图像。
此外,采用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例如,即便是在前带电控制(处理)中发生了感光鼓的带电不足现象,也能够在从图像形成处理开始到感光鼓11转动1圈(1周)为止的过程中,使有效电位差C接近于额定电位差B。因此,即使是对于第1张纸张S,也能够形成无灰雾的适宜的图像。
另外,采用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由于在感光鼓11的表面,即在感光层21使用了带正电的单层有机光导材料,所以能够在带电工序中抑制产生臭氧,同时还能够形成高解像度的图像。还有,由于采用了单层结构,所以还能够简化生产工序。
此外,感光鼓11在前带电控制(处理)中的转动圈数,并不局限于2圈,在考虑到最短印刷时间的基础之上,可以设定为1圈以上的任意圈数。在上面的第1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控制装置8在从图像形成处理开始到感光鼓11转动1圈(1周)为止的过程中执行了后带电控制,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从图像形成处理开始到感光鼓11转动2圈以上的过程中执行后带电控制。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5说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图5是表示在由控制装置8控制图像形成部5的过程中,施加于各部件的电位与时间的关系的图。此外,图5所示的电位值未必准确,其只是大致表示电位的极性以及变化。对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用与第1实施方式中相同的标记进行表示并省略其说明。
例如,图像形成装置1在接通电源并收到印刷指示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一样,作为前带电控制,控制装置8控制带电偏压电源24输出第1带电偏压。接下来,在感光鼓11大致转动1.5圈后,控制装置8控制显影偏压电源25输出比第1显影偏压低的第2显影偏压。此外,第2显影偏压的值预先存储于存储器41。显影偏压是指包含第1显影偏压以及第2显影偏压在内的所有施加于显影辊14的偏压。
感光鼓11转动2圈(R1,R2)后前带电控制(处理)结束,控制装置8开始已经说明过的图像形成处理。控制装置8在开始图像形成处理的同时,执行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后带电控制。作为后带电控制,控制装置8控制带电偏压电源24以继续施加第1带电偏压,同时,控制装置8控制显影偏压电源25以继续施加第2显影偏压。控制装置8在从图像形成处理开始到感光鼓11转动1圈(R3)为止的过程中,执行施加第2显影偏压的后带电控制。自图像形成处理开始时起,在感光鼓11转动1圈后,控制装置8控制显影电源25,以输出第1显影偏压来替代第2显影偏压(R4)。
从图像形成处理开始到感光鼓11转动1圈(R3)为止的过程中,感光鼓11的表面电位虽为能够执行图像形成的电位,但其比目标电位低。在这种状态下,假设,在对显影辊14施加第1显影偏压的情况下,由于电位差A(参照图4)比额定电位差B显著减小,所以会发生灰雾。从这个层面上来讲,由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对显影辊14施加了比第1显影偏压低的第2显影偏压,所以在图像形成开始时(R3)的感光鼓11的表面电位与第2显影偏压的有效电位差D,与额定电位差B(例如120V)为大致相同的值(准确来说为比额定电位差B稍微低一点的值)。
采用以上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图像形成装置1,由于对显影辊14施加了比第1显影偏压低的第2显影偏压,例如,即便是于前带电控制(处理)中发生了感光鼓11的带电不足现象,也能够通过这样使感光鼓11的表面电位与第2显影偏压的电位差变成有效电位差D。因此,能够有效防止图像不良(灰雾)现象发生。
此外,在上面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控制装置8控制显影偏压电源25,以在图像形成处理开始之前输出(施加)第2显影偏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像如下这样:控制装置8控制显影偏压电源25,在感光鼓11大致转动1.5圈时输出第1显影偏压,然后在感光鼓11又转动了0.5圈后、图像形成处理开始时输出第2显影偏压(参照图5所示显影偏压的虚线部分)。即,只要至少在图像形成处理开始以后的带电控制时施加第2显影偏压即可。
另外,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一样,感光鼓11在前带电控制(处理)中的转动圈数可以设定为1圈以上的任意圈数。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后带电控制也可以在从图像形成处理开始到感光鼓11转动2圈以上的过程中执行。
<第3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6说明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图6是表示在由控制装置8控制图像形成部5的过程中,施加于各部件的电位与时间的关系的图。此外,图6所示电位值未必准确,其只是大致表示电位的极性以及变化。对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用与第1实施方式中相同的标记进行表示并省略其说明。
例如,图像形成装置1在接通电源并收到打印指示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相同,作为前带电控制,控制装置8控制带电偏压电源24,以输出第1带电偏压。接下来,在感光鼓11大致转动1.5圈后,控制装置8控制显影偏压电源25输出第3显影偏压,该第3显影偏具有比第1显影偏压中的交流电压的频率高的频率。此外,第1显影偏压的交流电压的频率,例如为2600Hz,第3显影偏压的交流电压的频率,例如为2800Hz。第3显影偏压的值预先存储于存储器41。显影偏压是指包含第1显影偏压以及第3显影偏压在内的所有施加于显影辊14的偏压。
感光鼓11转动2圈(R1,R2)后前带电控制(处理)结束,控制装置8开始已经说明过的图像形成处理。控制装置8在开始图像形成处理的同时,执行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后带电控制。作为后带电控制,控制装置8控制带电偏压电源24以继续施加第1带电偏压,同时,控制装置8控制显影偏压电源25以继续施加第3显影偏压。控制装置8在从图像形成处理开始到感光鼓11转动1圈(R3)为止的过程中,执行施加第3显影偏压的后带电控制(参照图6的箭头E)。而且,自图像形成处理开始时起,在感光鼓11转动1圈后,控制装置8控制显影电源25输出第1显影偏压来替代第3显影偏压(参照图6箭头F)。
采用以上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显影辊14被施加了比第1显影偏压频率高的第3显影偏压。像这样,通过提高交流电压的频率,可以在短时间内切换调色剂从显影辊14向感光鼓11的移动和调色剂从感光鼓11被拉回显影辊14的移动。因此,调色剂在向感光鼓11侧移动之前被拉回显影辊14侧。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图像不良(灰雾)现象发生。
此外,在以上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控制装置8控制显影偏压电源25,以在图像形成处理开始之前输出(施加)第3显影偏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像如下这样:控制装置8控制显影偏压电源25,在感光鼓11大致转动1.5圈后输出第1显影偏压,然后在感光鼓11又转动了0.5圈后,图像形成处理开始时输出第3显影偏压。即,只要至少在图像形成处理开始以后的带电控制时施加第3显影偏压即可。
另外,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一样,感光鼓11于前带电控制(处理)的转动圈数可以设定为1圈以上的任意圈数。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后带电控制也可以在从图像形成处理开始到感光鼓11转动2圈以上的过程中执行。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虽然带电辊12自由转动地与感光鼓11的表面(感光层21)接触,但是其未必一定要与感光鼓11的表面接触。即,只要能够保证在带电辊12与感光鼓11之间有放电可能区域,那么即使两者不接触(靠近)也无所谓。在这里,靠近是指感光鼓11的表面(感光层21的外周面)与带电辊12的表面(带电橡胶层23的外周面)例如为间隔5~100μm的状态。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黑白图像处理装置1,但并不局限于此,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彩色打印机。在这种情况下,优选设置中间转印带以及二次转印部等。
由于上述各实施方式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因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附加了技术上的各种优选限定,但只要是没有特别限定本发明的记载,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就不局限于此。此外,对于上述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可以将其置换为适宜的、现有的构成要素,并且,也可以进行包含将其与其他的现有构成要素组合使用在内的各种变形,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中的记载并非是对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发明内容的限定。
Claims (8)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
带电部件,其与像载体的表面接触设置,使所述像载体的表面带电;
带电偏压电源,其对所述带电部件施加直流电压的带电偏压;
显影部件,其与所述像载体的表面相向设置,于所述像载体的表面显影调色剂像;
显影偏压电源,其对所述显影部件施加重叠有交流电压和直流电压的显影偏压;
控制装置,其控制所述带电偏压电源以及所述显影偏压电源,
在使显影于所述像载体表面的所述调色剂像转印在被转印体上的图像形成处理开始以前,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带电偏压电源,执行使所述像载体的表面带电的前带电控制,
在所述图像形成处理开始以后,所述控制装置执行如下后带电控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显影偏压电源,以施加额定的所述显影偏压的第1显影偏压,同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带电偏压电源,以施加比额定的所述带电偏压的第1带电偏压高的第2带电偏压,使所述像载体的表面电位与所述显影偏压之间的电位差变成能够防止发生图像不良的有效电位差。
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带电部件,其与像载体的表面接触设置,使所述像载体的表面带电;
带电偏压电源,其对所述带电部件施加直流电压的带电偏压;
显影部件,其与所述像载体的表面相向设置,于所述像载体的表面显影调色剂像;
显影偏压电源,其对所述显影部件施加重叠有交流电压和直流电压的显影偏压;
控制装置,其控制所述带电偏压电源以及所述显影偏压电源,
在使显影于所述像载体表面的所述调色剂像转印在被转印体上的图像形成处理开始以前,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带电偏压电源,执行使所述像载体的表面带电的前带电控制,
在所述图像形成处理开始以后,所述控制装置执行如下后带电控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带电偏压电源,以施加额定的所述带电偏压的第1带电偏压,同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显影偏压电源,以施加比额定的所述显影偏压的第1显影偏压低的第2显影偏压,使所述像载体的表面电位与所述显影偏压之间的电位差变成能够防止发生图像不良的有效电位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显影偏压电源,以在所述图像形成处理开始以前施加所述第2显影偏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效电位差设定在60V以上。
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
带电部件,其与像载体的表面接触设置,使所述像载体的表面带电;
带电偏压电源,其对所述带电部件施加直流电压的带电偏压;
显影部件,其与所述像载体的表面相向设置,于所述像载体的表面显影调色剂像;
显影偏压电源,其对所述显影部件施加重叠有交流电压和直流电压的显影偏压;
控制装置,其控制所述带电偏压电源以及所述显影偏压电源,
在使显影于所述像载体表面的所述调色剂像转印在被转印体上的图像形成处理开始以前,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带电偏压电源,执行使所述像载体的表面带电的前带电控制,
在所述图像形成处理开始以后,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带电偏压电源,施加额定的所述带电偏压的第1带电偏压,同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显影偏压电源,执行施加第3显影偏压的后带电控制,该第3显影偏压具有比额定的所述显影偏压的第1显影偏压中的交流电压的频率高的频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显影偏压电源,以从所述图像形成处理开始以前施加第3显影偏压。
7.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载体设置为能够转动,
所述控制装置在从所述图像形成处理开始到所述像载体转动一圈为止的过程中执行后带电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载体的表面由带正电的单层有机光导体形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212582 | 2013-10-10 | ||
JP2013212582 | 2013-10-10 | ||
JP2014138247A JP6260476B2 (ja) | 2013-10-10 | 2014-07-04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4-138247 | 2014-07-0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570655A CN104570655A (zh) | 2015-04-29 |
CN104570655B true CN104570655B (zh) | 2017-03-29 |
Family
ID=52809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45884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70655B (zh) | 2013-10-10 | 2014-09-10 | 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329521B2 (zh) |
JP (1) | JP6260476B2 (zh) |
CN (1) | CN10457065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72359B (zh) * | 2017-08-02 | 2020-09-01 |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图像形成方法及装置 |
JP6643293B2 (ja) * | 2017-10-18 | 2020-02-1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7282545B2 (ja) * | 2019-02-26 | 2023-05-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20181055A (ja) | 2019-04-24 | 2020-11-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40179A (zh) * | 2009-03-17 | 2010-09-22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3309191A (zh) * | 2012-03-15 | 2013-09-18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1327830C (en) * | 1988-08-29 | 1994-03-15 | Hiroki Ohba | Method of deelectrification in an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
JPH09106142A (ja) | 1995-10-12 | 1997-04-22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像担持体の帯電装置及び帯電方法 |
US5970279A (en) * | 1997-06-02 | 1999-10-1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H11272048A (ja) * | 1998-03-25 | 1999-10-08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2116587A (ja) * | 2000-10-06 | 2002-04-19 | Kyocera Mita Corp | 画像形成機のエージング方法 |
JP2002169359A (ja) * | 2000-12-04 | 2002-06-14 | Konic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125015B2 (ja) * | 2001-02-19 | 2008-07-2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6694110B2 (en) * | 2001-02-19 | 2004-02-1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variable waiting time conveyance feature |
JP5777687B2 (ja) * | 2012-11-28 | 2015-09-0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
2014
- 2014-07-04 JP JP2014138247A patent/JP626047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09-09 US US14/480,917 patent/US9329521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09-10 CN CN201410458846.XA patent/CN10457065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40179A (zh) * | 2009-03-17 | 2010-09-22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3309191A (zh) * | 2012-03-15 | 2013-09-18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260476B2 (ja) | 2018-01-17 |
US9329521B2 (en) | 2016-05-03 |
CN104570655A (zh) | 2015-04-29 |
US20150104207A1 (en) | 2015-04-16 |
JP2015096934A (ja) | 2015-05-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570655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JP2016057582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7991844A (zh) | 粉盒 | |
CN106527086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JP2009080460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4035305A (zh) | 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 |
JP2013228491A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CN106527072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JP200633760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7885563B2 (en) | Development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346695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9015351A (ja) | 画像形成方法 | |
JP427749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8682228B2 (en) | Developer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 |
JP2015075678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714816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6172591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417776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とそ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
JP200512181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方法 | |
JPS58174974A (ja) | 現像器 | |
JP4238550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方法 | |
JP4349051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24039447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S63316074A (ja) | 転写材分離装置 | |
JP2007065423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29 Termination date: 2020091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