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55573B - 卷取装置以及具备该卷取装置的纱线卷取机 - Google Patents

卷取装置以及具备该卷取装置的纱线卷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55573B
CN104555573B CN201410504016.6A CN201410504016A CN104555573B CN 104555573 B CN104555573 B CN 104555573B CN 201410504016 A CN201410504016 A CN 201410504016A CN 104555573 B CN104555573 B CN 1045555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switching mechanism
package
maintaining part
devi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0401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55573A (zh
Inventor
重山昌澄
山田修司
泽田晴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5555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555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555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555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40Arrangements for rotating packages
    • B65H54/54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cores or formers at winding stations; Securing cores or formers to driving members
    • B65H54/553Both-ends support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3/00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 B65H63/02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responsive to reduction in material tension, failure of supply, or breakage, of material
    • B65H63/024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responsive to reduction in material tension, failure of supply, or breakage, of material responsive to breakage of materials
    • B65H63/036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responsive to reduction in material tension, failure of supply, or breakage, of material responsive to breakage of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detecting or sensing elements with other devices, e.g. stopping devices for material advancing or winding mechanism
    • B65H63/0364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responsive to reduction in material tension, failure of supply, or breakage, of material responsive to breakage of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detecting or sensing elements with other devices, e.g. stopping devices for material advancing or winding mechanism by lifting or raising the package away from the driving roll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卷取装置以及具备该卷取装置的纱线卷取机。卷取装置(13)具备:卷装保持部(71),其将供纱线(10)卷取的卷装(45)保持为能够旋转;切换机构(80),其使卷装保持部从将纱线卷取于卷装的位置亦即卷取位置朝与卷取位置分离的位置亦即分离位置移动;以及控制部(30),其在切换机构使卷装保持部从分离位置移动到卷取位置之后使切换机构动作。

Description

卷取装置以及具备该卷取装置的纱线卷取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卷取装置以及具备该卷取装置的纱线卷取机。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纤维机械,例如,在日本特开2011-37608号公报中公开如下结构:具备用于将纱线卷绕于卷装保持部所保持的筒管而形成卷装的卷取装置。该卷取装置具备:将筒管或者卷装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卷装保持部、与卷装接触使该卷装旋转的接触辊、以及以转动轴为中心使卷装保持部转动由此使卷装的位置移动的切换机构(驱动机构)。在配置于卷取装置的上游侧的纱线存留装置的存留量比规定量少的情况下,对切换机构进行控制使卷装保持部朝从接触辊分离的分离位置移动。由此,向卷装卷绕的卷取速度被减慢,因此能够使纱线存留装置的存留量增加。
在上述的卷取装置中,若在规定的时刻内卷装保持部未从接触辊分离,则在纱线存留装置中无法确保适当的存留量,从而可能生成具有不良情况的卷装。另外,若卷装保持部未从接触辊分离规定的距离,则卷装的表层可能产生不良情况,例如,形成毛纱(摺れ玉)。因此,期望使切换机构如下稳定地进行动作:在规定的时刻内使切换机构可靠地动作、以卷装保持部从接触辊可靠地分离规定的距离的方式使切换机构动作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使卷装保持部从接触辊分离的切换机构稳定地动作的卷取装置以及具备该卷取装置的纱线卷取机。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卷取装置具备:卷装保持部,其将供纱线卷取的卷装保持为能够旋转;切换机构,其使卷装保持部从将纱线卷取于卷装时的位置亦即卷取位置朝从卷取位置分离的位置亦即分离位置移动;以及控制部,其在切换机构使卷装保持部从分离位置移动到卷取位置之后使切换机构动作。
在该结构的卷取装置中,在切换机构使卷装保持部从分离位置移动到卷取位置时,若切换机构未返回初始状态,则在进行接下来的动作时可能产生不良情况。即,可能无法在规定的时刻内使切换机构可靠地动作,或以可靠地确保规定的分离量的方式使切换机构动作。在上述结构的卷取装置中,在切换机构使卷装保持部移动了时,控制部使切换机构动作,从而使切换机构复原成初始状态。因此,能够在规定的时刻内使切换机构可靠地动作,另外,能够使卷装保持部可靠地移动至分离位置。其结果,能够使切换机构稳定地动作。
在一实施方式中,作为分离位置,设定有第一位置、以及相比第一位置更远离卷取位置的第二位置。在该情况下,切换机构可以具有:第一切换机构,其使卷装保持部从卷取位置朝第一位置移动;以及第二切换机构,其使第一切换机构移动,从而使卷装保持部从卷取位置朝第二位置移动。
在上述的结构的卷取装置中,在第二切换机构使卷装保持部移动到第二位置后,因某些重要因素,存在第二切换机构未返回使卷装保持部朝第二位置移动前的初始状态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即使使第一切换机构动作,也无法使卷装保持部朝设想的第一位置移动。原因是与第二切换机构连动的第一切换机构的位置从原点位置偏移。在上述一实施方式的卷取装置中,控制部使第一切换机构动作从而使第一切换机构复原成初始状态。即,使第一切换机构动作,从而使第一切换机构的位置复原成原点位置。另外,第二切换机构与第一切换机构连动,因此通过使第一切换机构动作,从而能够使第二切换机构复原成初始状态。由此,能够使第一切换机构的位置可靠地返回原点位置。在该状态下,若使第一切换机构动作,则能够使卷装保持部朝设计时设想的第一位置移动。其结果,能够在规定的时刻内使第一切换机构可靠地动作,另外,能够使卷装保持部可靠地移动至第一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切换机构使卷装保持部从卷取位置朝第一位置移动之前,控制部可以使第二切换机构复原成初始状态。
根据该结构的卷取装置,在欲使卷装保持部朝第一位置移动的时刻内,能够使卷装保持部朝第一位置可靠地移动。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切换机构也可以具有:单向驱动缸,其使卷装保持部从卷取位置朝第二位置移动;以及弹性部件,其使卷装保持部从第二位置朝卷取位置移动。
在上述的结构的卷取装置中,在第二切换机构的单向驱动缸使卷装保持部朝第二位置移动后,因某些重要因素,存在第二切换机构的弹性部件未返回使卷装保持部朝第二位置移动前的初始状态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即使使第一切换机构动作,也无法使卷装保持部朝设想的第一位置移动。在上述一实施方式的卷取装置中,控制部使第一切换机构动作从而使第一切换机构复原成初始状态。即,使第一切换机构动作,从而能够使第一切换机构的位置复原成原点位置。另外,第二切换机构与第一切换机构连动,因此通过使第一切换机构动作,从而能够使第二切换机构的弹性部件复原成初始状态。由此,能够使第一切换机构的位置可靠地返回原点位置。在该状态下,若使第一切换机构动作,则能够使卷装保持部朝设想的第一位置移动。其结果,能够在规定的时刻内使第一切换机构可靠地动作,另外,能够使卷装保持部可靠地移动至第一位置。
根据该结构的卷取装置,能够廉价地构成使卷装保持部从卷取位置朝第二位置移动的第二切换机构。
在一实施方式中,卷取装置还可以具备接触辊,当卷装保持部处于卷取位置时,该接触辊与卷装接触并旋转。
在一实施方式中,纱线卷取机可以具备:上述卷取装置;纱线存留装置,其配置于卷取装置的上游侧,对从喂纱装置供给的纱线进行存留;以及接头装置,其进行将来自纱线存留装置的纱线与来自卷取装置的纱线接合的接头动作。在该情况下,当在纱线存留装置对纱线的存留量进行调节时,控制部可以使卷装保持部朝第一位置移动,当在接头装置进行接头动作时,控制部可以使卷装保持部朝第二位置移动。
根据该结构的纱线卷取机,即便在纱线存留装置的纱线的存留量减少的情况下,通过使卷装保持部朝第一位置移动,从而也使纱线从纱线存留装置退绕的速度相对变慢而使纱线的存留量增加。另外,即便在产生断纱等的情况下,通过使卷装保持部朝第二位置移动,从而也能够防止纱线的纱线端缠绕于卷装的附近的部件。在上述的结构的纱线卷取机中,控制部在为了进行接头装置的接头动作而使卷装保持部从卷取位置朝第二移动位置移动后,与纱线存留装置的纱线的存留量无关地使第一切换机构动作(实施打开/关闭控制),而使第二切换机构复原成初始状态。由此,当为了对纱线存留装置的纱线的存留量进行调节而使卷装保持部从卷取位置朝第一位置移动时,第二切换机构必定成为初始状态。其结果,能够在规定的时刻内使卷装保持部可靠地移动至第一位置,因此能够对纱线的存留量可靠地进行调节。并且,能够不使卷装保持部移动设想距离而减少产生卷装的表层损坏等的不良情况。
在一实施方式中,在接头装置进行接头动作之后且在纱线存留装置对纱线的存留量进行调节之前的期间,控制部可以使第二切换机构复原成初始状态。
根据该结构的纱线卷取机,能够对纱线的存留量可靠地进行调节,并且能够减少产生卷装的表层破坏等的不良情况。
在一实施方式中,可以在接头装置进行接头动作之后,经过规定时间后控制部使第二切换机构复原成初始状态。
根据该结构的纱线卷取机,能够通过简单的设定使第一切换机构稳定地动作。
在一实施方式中,纱线存留装置可以具备纱线存留辊,该纱线存留辊将纱线卷绕于该纱线存留辊的外周面并进行旋转由此临时存留纱线。
在一实施方式中,纱线卷取机可以还具备横动引导件,该横动引导件设置为独立于与卷装接触并旋转的接触辊,并且使卷绕于卷装的纱线横动。在该情况下,可以当通过第一切换机构使卷装保持部移动到第一位置时,纱线配置于能够通过横动引导件进行横动的位置,当通过第二切换机构使卷装保持部移动到第二位置时,纱线配置于无法通过横动引导件进行横动的位置,而在卷装形成条形卷儿(棒卷)。
根据该纱线卷取机,即便在卷绕于纱线存留辊的纱线的量减少的情况下,通过使卷装保持部从卷取位置朝第一位置移动,从而也能够以超过将纱线从纱线存留辊退绕的速度的速度卷绕纱线,而使纱线存留辊的纱线的存留量增加。另外,即便在产生断纱等的情况下,通过使卷装保持部从卷取位置朝第二位置移动,从而在卷装形成条形卷儿,因此也能够防止纱线端缠绕于卷装的附近的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纺纱机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纺纱机所包含的纺纱单元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纺纱机的主要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图1的纺纱机所包含的卷取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卷绕时的卷取装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调节存留量时的卷取装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接头动作时的卷取装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未复原成原点的卷取装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单元控制器的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元件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附图的尺寸比率与所说明的未必一致。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上游”以及“下游”是指纺纱时细纱(纱线)10的行进方向上的上游以及下游。
如图1所示,纺纱机(纱线卷取机)1具备:多个纺纱单元2、接头台车3、风箱4、以及原动机箱5。多个纺纱单元2排列为一列,各纺纱单元2生成细纱10并将其卷取于卷装45。接头台车3在细纱10被切断的纺纱单元2中进行接头动作。在风箱4收纳有用于在纺纱单元2的各部分产生吸引流以及/或者旋转流等的空气供给源等。在原动机箱5收纳有用于向纺纱单元2的各部分供给动力的原动机等。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各纺纱单元2从上游朝向下游按顺序具备牵伸装置7、气流纺纱装置(喂纱装置)9、纱线存留装置12以及卷取装置13作为主要的结构。牵伸装置7设置于纺纱机1所具备的框架6的上端附近。从牵伸装置7输送来的纤维束8被气流纺纱装置9纺纱。在气流纺纱装置9生成的细纱10经由纱线存留辊21而被卷取装置13卷取,由此形成卷装45。以下,将筒管48与卷绕于该筒管48的细纱10的纱线层合并而得的部件称为卷装45。
牵伸装置7将棉条15延伸而形成纤维束8。该牵伸装置7具备:后辊对16、第三辊对17、装备了龙带18的中辊对19、以及前辊对20四个辊对。各辊对16、17、19、20的下辊基于来自原动机箱5的动力、或者配置于各纺纱单元2的未图示的电动马达的动力而被驱动。各辊对16、17、19、20被驱动为使旋转速度不同。其结果,从上游侧供给的棉条15被延伸而成为纤维束8,并向下游侧的气流纺纱装置9输送纤维束8。
气流纺纱装置9利用旋转气流对纤维束8加捻,从而生成细纱10。气流纺纱装置9省略详细的说明、图示,但具备纤维引导部、旋转气流产生喷嘴以及中空导轴体。纤维引导部将从牵伸装置7输送的纤维束8向形成于气流纺纱装置9的内部的纺纱室引导。旋转气流产生喷嘴配置于纤维束8的路径的周围,使纺纱室内产生旋转气流。纺纱室内的纤维束8的纤维端通过该旋转气流被反转而进行旋转。中空导轴体将细纱10从纺纱室向气流纺纱装置9的外部引导。气流纺纱装置9的驱动以及停止由单元控制器30(参照图3)控制。
在气流纺纱装置9的下游设置有纱线存留装置12。纱线存留装置12具备:纱线存留辊21、纱线钩挂部件22、上游侧引导件23、电动马达25、下游侧引导件26以及存留量传感器27。
纱线钩挂部件22在钩挂有细纱10的状态下与纱线存留辊21一体地旋转,从而朝该纱线存留辊21的外周面引导细纱10。纱线钩挂部件22以能够相对于纱线存留辊21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于纱线存留辊21。
纱线存留辊21将细纱10卷绕于其外周面,从而临时存留细纱10。纱线存留辊21通过由单元控制器30控制的电动马达25驱动而以恒定的旋转速度旋转。在该结构中,被纱线钩挂部件22引导至纱线存留辊21的外周面的细纱10通过纱线存留辊21旋转而以紧固在该纱线存留辊21的方式卷绕,来拉动比纱线存留装置12靠上游侧的细纱10。由此,能够从气流纺纱装置9连续地拉出细纱10。
存留量传感器27以非接触式对卷绕于纱线存留辊21的细纱10的存留量进行检测,并将该检测信号发送至单元控制器30。
上游侧引导件23配置于纱线存留辊21的略微上游侧。上游侧引导件23相对于纱线存留辊21的外周面适当地引导细纱10。上游侧引导件23防止从气流纺纱装置9传播来的细纱10的捻接传递至比该上游侧引导件23靠下游侧的位置。
在纺纱机1的框架6的前面侧(工作人员通道侧)且在气流纺纱装置9与纱线存留装置12之间的位置设置有清纱器52。清纱器52对行进的细纱10的粗细以及/或者细纱10中含有的异物的有无进行监视。清纱器52在检测出细纱10的纱疵的情况下,将纱疵检测信号发送至单元控制器30。
单元控制器30若接收纱疵检测信号,则立即使来自气流纺纱装置9的旋转气流产生喷嘴的压缩空气的喷出停止。由此,旋转气流停止而纤维束8的加捻停止,并且纤维束8向气流纺纱装置9的导入也停止。进而,在气流纺纱装置9纤维的连续状态被断开,从而细纱10被切断。然后,单元控制器30进一步使牵伸装置7等停止。
单元控制器30向接头台车3发送控制信号,使接头台车3行进至该纺纱单元2。然后,单元控制器30再次驱动气流纺纱装置9等,使接头台车3进行接头动作,在该纺纱单元2重新开始卷取。此时,纱线存留装置12在气流纺纱装置9重新开始纺纱之后重新开始卷绕之前的期间,使从气流纺纱装置9连续地被送出的细纱10滞留于纱线存留辊21而使细纱10松弛。
如图2所示,接头台车3具备:捻接器(接头装置)43、吸管44以及吸嘴46。若某纺纱单元2产生断纱或者剪纱,则基于来自单元控制器30的控制信号,驱动行驶轮42,而使接头台车3在固定于框架6的导轨41(参照图1)上行驶至该纺纱单元2后停止来进行接头动作。
吸管44能够以轴为中心沿上下方向转动。吸管44吸入且捕捉从气流纺纱装置9送出的纱线端(上纱),并将其向捻接器43引导。吸嘴46能够以轴为中心沿上下方向转动。吸嘴46从支承于卷取装置13的卷装45吸引且捕捉纱线端(下纱),并将其向捻接器43引导。省略捻接器43的详细的说明,但基于旋转气流使纱线端彼此捻接从而能够对上纱与下纱进行接头。
如图4以及图5所示,卷取装置13具备:卷装保持部71、第一切换机构(切换机构)60、第二切换机构(切换机构)80、接触辊91、横动装置93以及作为控制部的单元控制器30(参照图3)。卷取装置13使第一切换机构60以及第二切换机构80动作,从而使卷装保持部71朝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移动。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是分别被预先设定的位置。
此外,在以下的记载中,基于图4以及图5所示的状态下的卷装保持部71的上下关系,存在各部分的位置关系的说明中使用包含“上”、“下”的概念的语句的情况。另外,在各部分的位置关系的说明中使用包含“前”、“后”的概念的语句的情况下,将纺纱机1的正面侧(图5的左侧)作为“前”,将纺纱机1的背面侧(图6的右侧)作为“后”。另外,在图5至图8所示的卷装保持部71的侧视图中,在附图中省略近前侧的夹持臂75a的图示。
接触辊91以与卷装45的外周面接触的状态旋转。横动装置93具备能够对细纱10进行引导的横动引导件76。卷取装置13通过利用驱动单元(未图示)使横动引导件76往复移动同时利用电动马达(未图示)驱动接触辊91,从而使与接触辊91接触的卷装45旋转,使细纱10一边横动一边卷取于卷装45。
如图4以及图5所示,卷装保持部71是将卷装45保持为能够旋转的部分,并具有固定于框架6的固定部73、以及相对于固定部73能够前后转动的转动部75。
固定部73固定于位于接触辊91的下方的框架6。具体而言,通过设置于固定部73的螺纹固定部73a将固定部73螺纹固定于框架6。
在固定部73的下部固定部73b的下端设置有一对旋转连杆73d、73d。旋转连杆73d、73d夹着下部固定部73b而由沿厚度方向(纺纱单元2的配置方向)贯通的旋转轴73c连结。在一方的旋转连杆73d的从旋转轴73c沿旋转径向分离的规定位置连结有在后段详述的第一切换机构60的壳体的下端60a。在另一方的旋转连杆73d的从旋转轴73c沿旋转径向分离的位置连结有在后段详述的第二切换机构80所包含的单向驱动缸81的活塞杆82的前端82a。在下部固定部73b的上端连结有单向驱动缸81的壳体的上端81a。
转动部75支承于固定部73,并能够绕支承轴(转动轴)70转动。转动部75具有主体部75f以及两条夹持臂(夹持臂75a以及夹持臂75b)。
主体部75f以能够相对于固定在固定部73的支承轴70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支承轴70。换言之,主体部75f以能够相对于框架6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框架6。在主体部75f的后端部75g连结有在后段详述的第一切换机构60的活塞杆61的前端。
夹持臂75a以及75b相互大致平行地延伸,以夹着卷装45的方式对其进行保持。夹持臂75a以及75b与主体部75f一体地形成。即,夹持臂75a以及75b与主体部75f一体地相对于支承轴70转动。
将筒管支架75c分别设置于夹持臂75a以及夹持臂75b。筒管支架75c设置于相互对置的位置。一方的筒管支架75c经由轴承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夹持臂75a。另一方的筒管支架75c经由轴承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夹持臂75b。卷装保持部71由两个筒管支架75c、75c夹持卷装45,来保持卷装45。卷装45与两个筒管支架75c、75c一体地基于接触辊91的驱动力而相对于转动部75旋转。
夹持臂75a被开闭轴75d轴支承,设置为以相对于夹持臂75b接近或者分离的方式绕开闭轴75d能够转动。夹持臂75a被未图示的内置弹簧朝与夹持臂75b接近的方向施力。
在夹持臂75a的上端部安装有从筒管支架75c的位置进一步朝上方延伸的操作杆75e。当将筒管48或者卷装45相对于筒管支架75c与75c装卸时,操作操作杆75e。
第一切换机构60是使卷装45与接触辊91适当地接触的机构。第一切换机构60构成为复动型气动气缸,如图4所示,具备活塞杆61、固定于该活塞杆61的活塞62、接压口63、反压口64、以及升降口68作为主要的结构。
在第一切换机构60所具备的壳体内从接压口63以及反压口64供给空气。若向接压口63与反压口64供给的空气的气压存在差,则空气按压活塞62而驱动活塞杆61。若将活塞杆61朝上方按压,则主体部75f的后端部75g被抬起,从而转动部75以支承轴70为中心朝纺纱单元2的正面侧(图5的左方向)转动,进而卷装45朝从接触辊91分离的方向移动。另一方面,若将活塞杆61朝下方按压,则主体部75f的后端部75g被朝下方拉动,从而卷装保持部71以支承轴70为中心朝纺纱单元2的背面侧(图5的右方)转动,进而卷装45被推压于接触辊91。接压口63与设置于风箱4内的接压用压缩空气源65连接。反压口64经由减压阀67而与接压用压缩空气源65连接。
第一切换机构60使卷装保持部71从将细纱10卷取于卷装45时的位置亦即卷取位置(图5所示的转动部75的位置)朝从卷取位置分离的位置亦即第一位置(分离位置:图6所示的转动部75的位置)移动。换言之,第一切换机构60使卷装45从卷取位置朝第一位置移动。
在该第一切换机构60所具备的壳体内从升降口68供给压缩空气。升降口68连接于第一压缩空气源69。升降口68为了使活塞杆61稍微朝上方移动,而与反压口64分开设置。在升降口68与第一压缩空气源69之间配置有电磁阀(未图示),通过单元控制器30对是否向升降口68供给压缩空气进行控制。
若将压缩空气供给至升降口68,则如图6所示,活塞杆61被稍微朝上方(图6所示的距离L11)按压,从而主体部75f的后端部75g被稍微抬起。夹持臂75a与75b以支承轴70为中心朝纺纱单元2的正面侧(图6的左方向)稍微转动,从而使卷装45从接触辊91稍微分离(图6所示的距离L12)。上述的卷装保持部71(卷装45)的移动在对细纱10的卷取速度进行微调对纱线存留装置12的细纱10的存留量进行调节时使用。此外,当通过第一切换机构60使卷装保持部71从卷取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时,维持横动引导件76与细纱10的卡合。即,在通过横动引导件76使细纱10横动的状态下,在卷装45卷绕有细纱10。
第二切换机构80使卷装保持部71从卷取位置(图5所示的转动部75的位置)朝第二位置(分离位置:图7所示的转动部75的位置)移动。第二位置是向比上述的第一位置(分离位置:图6所示的转动部75的位置)更远离卷取位置的位置。换言之,第二切换机构80使卷装45从卷取位置朝第二位置移动。如图2以及图4所示,第二切换机构80具有使卷装保持部71从卷取位置朝第二位置移动的单向驱动缸81、以及使卷装保持部71从第二位置朝卷取位置移动的弹簧(弹性部件)84。单向驱动缸81具备活塞杆82、固定于该活塞杆82的活塞83、以及口86作为主要的结构。在口86与第二压缩空气源89之间配置有电磁阀(未图示),通过单元控制器30对是否向口86供给压缩空气进行控制。
在单向驱动缸81所具备的壳体内从口86供给压缩空气。若在口86供给压缩空气而将活塞杆82朝壳体拉入,则如图7所示那样旋转连杆73d绕旋转轴73c(图7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伴随着该旋转,第一切换机构60的壳体的下端60a被旋转连杆73d推起。由此,第一切换机构60整体以比较大的行程(图7所示的距离L21)向上方被推起。其结果,主体部75f的后端部75g以比较大的行程被向上推起。夹持臂75a与75b以支承轴70为中心朝纺纱单元2的正面侧(图7的左方向)较大地转动,而使卷装45从接触辊91分离较大(图7所示的距离L22)。距离L22比距离L12长。
基于上述第二切换机构80的卷装保持部71(卷装45)的移动在产生断纱之后不久以及/或者在捻接器43进行接头动作之前使用。在通过第二切换机构80使卷装保持部71从卷取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横动引导件76与细纱10的卡合脱离。即,不通过横动引导件76使细纱10横动,因此在卷装45形成条形卷儿。
图3所示的单元控制器30是执行卷取装置13的各种控制处理的部分,并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ROM(Read Only Memory)、RAM(Random Access Memory)、以及硬盘等构成。单元控制器30的各种控制处理构成为将例如储存于ROM的程序加载到RAM上由CPU执行的软件。此外,单元控制器30的进行各种控制处理的部分也可以构成为硬件。
单元控制器30为了在规定的时刻内使卷装保持部71(卷装45)朝卷取位置、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的任一位置移动,而对第一切换机构60以及第二切换机构80进行控制。换言之,单元控制器30为了在规定的时刻内使卷装保持部71从卷取位置分离而对第一切换机构60或者第二切换机构80进行控制。在以下的说明中,也将使第一切换机构60或者第二切换机构80动作从而使卷装保持部71从卷取位置分离的控制称为“分离控制”。在本实施方式的分离控制中,如后所述,存在使卷装保持部71从卷取位置朝第一位置移动的控制亦即“提升控制”、与从卷取位置朝第二位置移动的控制亦即“后退(退避)控制”。
当使卷装45以与接触辊91接触的状态旋转并且使细纱10一边横动一边卷取于卷装45时,单元控制器30使卷装保持部71位于卷取位置。
单元控制器30在对细纱10的卷取速度进行调节而对纱线存留装置12的细纱10的存留量进行调节时,使第一切换机构60动作,从而使卷装保持部71从卷取位置朝第一位置移动(提升控制)。
单元控制器30在产生断纱之后不久以及/或者捻接器43进行接头动作之前,使第二切换机构80动作,从而使卷装保持部71从卷取位置朝第二位置移动(后退控制)。
在本实施方式的卷取装置13中,在第二切换机构80使卷装保持部71从第二位置朝卷取位置移动后,单元控制器30使第一切换机构60动作从而使第二切换机构80复原成初始状态。所谓初始状态是指第二切换机构80使卷装保持部71从卷取位置朝第二位置移动前的第二切换机构80的状态(图5所示的第二切换机构80的状态)。以下,将该单元控制器30的控制也称为“复位控制”。在本实施方式的单元控制器30中,使第一切换机构60动作而使第一切换机构60返回原点位置(图5所示的第一切换机构60的位置),由此使第二切换机构80复原成初始状态。
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在第二切换机构80的弹簧84收缩的状态下,换言之,在第二切换机构80不处于初始状态的状态下,单元控制器30使第一切换机构60动作。此时,旋转连杆73d处于能够绕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状态,因此旋转连杆73d能够通过第一切换机构60的动作而绕顺时针方向旋转。通过该旋转连杆73d的旋转,第一切换机构60的壳体的下端60a朝下方移动。即,第一切换机构60的位置朝原点位置(图5所示的第一切换机构60的位置)移动。与该移动同时地,第二切换机构80的活塞杆82的前端82a朝图8所示的右方移动,从而弹簧84被朝右方拉动。由此,第二切换机构80复原成图5所示的初始状态。
基于以上说明的单元控制器30的复位控制在第一切换机构60使卷装保持部71朝第一位置移动前实施。进一步详细而言,上述复位控制在捻接器43进行接头动作之后接下来纱线存留装置12对细纱10的存留量进行调节之前的期间实施。换言之,复位控制在进行后退控制之后并在进行接下来的提升控制之前的期间实施。
使用图9的流程图对该复位控制进行说明。单元控制器30在细纱10被切断的情况等需要进行接头动作的情况下,使第二切换机构80动作,而使卷装保持部71朝第二位置移动(步骤S1)。单元控制器30若确认卷装保持部71移动到第二位置,则使接头台车3移动至规定位置,使捻接器43执行接头动作(步骤S2)。
接下来,单元控制器30对接头动作后(也可以为后退控制实施后),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例如,为30秒)进行判定(步骤S3),若判定为经过了规定时间(步骤S3:是),则执行复位控制(步骤S4)。复位控制的第一切换机构60的动作可以为一次也可以为多次。另外,复位控制的第一切换机构60的动作可以连续也可以间歇。
然后,单元控制器30对从存留量传感器27发送来的检测信号进行监视,而对纱线存留装置12的细纱10的存留量是否在规定量以下进行判定(步骤S5)。单元控制器30若判定为纱线存留装置12的细纱10的存留量为规定量以下(步骤S5:是),则执行提升控制(步骤S6)。
接下来,对上述的卷取装置13以及具备了该卷取装置13的纺纱机1所带来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卷取装置13中,在第二切换机构80使卷装保持部71移动后,单元控制器30使第二切换机构80复原成初始状态。具体而言,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卷取装置13中,在单元控制器30进行后退控制后,必定进行复位控制。进一步具体而言,单元控制器30在实施后退控制后,与纱线存留装置12的细纱10的存留量无关地执行使第一切换机构60动作的(实施打开/关闭控制)复位控制。由此,第二切换机构80必定复原成初始状态。其结果,能够在规定的时刻内使卷装保持部71可靠地从卷取位置移动(提升)至第一位置。即,能够使第一切换机构60稳定地动作,从而能够可靠地进行基于第一切换机构的提升。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卷取装置13的第二切换机构80中,如图5所示,使用弹簧84作为使卷装保持部71从第二位置朝卷取位置移动的部件。在使卷装保持部71从卷取位置朝第二位置移动时弹簧84成为收缩的状态(参照图7)。利用弹簧84从收缩的状态欲返回原来的状态(参照图5)的弹力,能够使卷装保持部71从第二位置返回卷取位置。
然而,如图8所示,即便在卷装保持部71返回了卷取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引起第二切换机构80的弹簧84保持收缩的状态,换言之,第二切换机构80未完全返回初始状态的状态。在上述的状态下,在通过单元控制器30实施了提升控制的情况下,存在第一切换机构60的动作被第二切换机构80吸收的担忧。即,第一切换机构60的壳体的下端60a处于能够移动的状态(旋转连杆73d能够绕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状态),因此即使使第一切换机构60动作,也存在无法将设想的位移量赋予转动部75的主体部75f的担忧。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卷取装置13中,通过单元控制器30使第一切换机构60动作,由此使第一切换机构60返回原点位置,使第二切换机构80复原成初始状态。即,在图8所示的第二切换机构80不处于初始状态的状态(弹簧84收缩的状态)下,若使第一切换机构60动作,则旋转连杆73d处于能够绕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状态,因此旋转连杆73d能够绕顺时针方向旋转。第一切换机构60的壳体的下端60a通过该旋转连杆73d的旋转而朝下方移动。换言之,第一切换机构60朝原点位置(图5所示的第一切换机构60的位置)移动。与该移动同时地,第二切换机构80的活塞杆82的前端82a朝图8所示的右方移动,而弹簧84被朝右方拉动。由此,能够使第二切换机构80复原成图5所示的初始状态。其结果,能够在规定的时刻内使卷装保持部71可靠地从卷取位置移动(提升)至第一位置。即,能够使第一切换机构60稳定地动作。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卷取装置13中,列举使卷装保持部71从卷取位置朝分离位置(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移动的切换机构由第一切换机构60与第二切换机构80构成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该例子。例如,使卷装保持部71从卷取位置朝分离位置移动的切换机构可以由一个或者三个以上切换机构构成。即便在该情况下,若通过使至少一个切换机构动作,从而实施使全部的切换机构返回初始状态的复位控制,则能够使卷装从接触辊分离的切换机构稳定地动作。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卷取装置13中,列举第一切换机构60构成为复动型气动气缸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该例,例如,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二切换机构80相同,第一切换机构也可以构成为具有使卷装保持部从卷取位置朝第一位置移动的单向驱动缸以及使卷装保持部从第一位置朝卷取位置移动的弹簧(弹性部件)。即便为上述的结构,通过使第一切换机构的单向驱动缸动作,从而也能够使第一切换机构返回初始状态。其结果,能够在规定的时刻内使卷装保持部可靠地从卷取位置移动(提升)至第一位置。即,能够使第一切换机构稳定地动作,能够可靠地进行基于第一切换机构的提升。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单元控制器30中,列举在进行后退控制后、在经过规定时间后,实施复位控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该例。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存留量传感器27对纱线存留辊21的细纱10的存留量成为规定量(与用于实施提升控制的存留量不同)进行检测,单元控制器30基于来自存留量传感器27的信号,实施复位控制。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纺纱机1以及纺纱单元2中,通过卷绕一定量的细纱10并对其进行存留的纱线存留辊21而从气流纺纱装置9拉出细纱10。但是,也可以通过输送辊与夹持辊从气流纺纱装置拉出细纱。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纺纱机1以及纺纱单元2中,在检测出纱疵时使气流纺纱装置9的旋转气流停止而执行细纱10的切断。但是,也可以使用刀具进行细纱的切断。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纺纱机1以及纺纱单元2中,以细纱10从上部的牵伸装置7朝向下部的卷取装置13向下行进的方式配置纱线通道。但是,也可以以细纱由下向上行进的方式配置纱线通道。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纺纱机1以及纺纱单元2中,横动装置93的横动引导件76在多个纺纱单元2共同被驱动。但是,纺纱单元的各部分(例如,牵伸装置、气流纺纱装置、纱线卷取装置等)也可以在各纺纱单元2中独立地被驱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管理纺纱机1整体的控制的单元控制器30执行卷取装置13的各种控制处理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例如,也可以将卷取装置13的各种控制处理专用的控制器设置于卷取装置13。

Claims (11)

1.一种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卷装保持部,其将供纱线卷取的卷装保持为能够旋转;
切换机构,其使所述卷装保持部从将所述纱线卷取于所述卷装时的位置亦即卷取位置朝从所述卷取位置分离的位置亦即分离位置移动;以及
控制部,其在所述切换机构使所述卷装保持部从所述分离位置移动到所述卷取位置之后使所述切换机构动作,
在所述切换机构使所述卷装保持部从所述分离位置移动到所述卷取位置之后,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切换机构动作,以使所述切换机构复原成所述切换机构使所述卷装保持部从所述卷取位置朝所述分离位置移动之前的状态亦即所述切换机构的初始状态,
作为所述分离位置,设定有第一位置、以及相比所述第一位置更远离所述卷取位置的第二位置,
所述切换机构具有:
第一切换机构,其使所述卷装保持部从所述卷取位置朝所述第一位置移动;以及
第二切换机构,其使所述第一切换机构移动,从而使所述卷装保持部从所述卷取位置朝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并且从所述第二位置朝所述卷取位置移动,
在所述第二切换机构使所述卷装保持部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卷取位置之后,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第一切换机构动作,以使所述第二切换机构复原成所述第二切换机构使所述卷装保持部从所述卷取位置朝所述第二位置移动之前的状态亦即所述第二切换机构的初始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切换机构使所述卷装保持部从所述卷取位置朝所述第一位置移动之前,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第二切换机构复原成所述初始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切换机构具有:
单向驱动缸,其使所述卷装保持部从所述卷取位置朝所述第二位置移动;以及
弹性部件,其使所述卷装保持部从所述第二位置朝所述卷取位置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接触辊,当所述卷装保持部处于所述卷取位置时,该接触辊与所述卷装接触并旋转。
5.一种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卷取装置;
纱线存留装置,其配置于所述卷取装置的上游侧,对从喂纱装置供给的所述纱线进行存留;以及
接头装置,其进行将来自所述纱线存留装置的所述纱线与来自所述卷取装置的所述纱线接合的接头动作,
当在所述纱线存留装置对所述纱线的存留量进行调节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卷装保持部朝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当在所述接头装置进行所述接头动作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卷装保持部朝所述第二位置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接头装置进行所述接头动作之后且在所述纱线存留装置对所述纱线的存留量进行调节之前的期间,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第二切换机构复原成所述初始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接头装置进行所述接头动作之后,经过规定时间后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第二切换机构复原成所述初始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接头装置进行所述接头动作之后,经过规定时间后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第二切换机构复原成所述初始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存留装置具备纱线存留辊,该纱线存留辊将所述纱线卷绕于该纱线存留辊的外周面并进行旋转由此临时存留所述纱线。
10.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横动引导件,该横动引导件设置为独立于与所述卷装接触并旋转的接触辊,并且使卷绕于所述卷装的所述纱线横动,
当通过所述第一切换机构使所述卷装保持部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纱线配置于能够通过所述横动引导件进行横动的位置,
当通过所述第二切换机构使所述卷装保持部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纱线配置于无法通过所述横动引导件进行横动的位置,而在所述卷装形成条形卷儿。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横动引导件,该横动引导件设置为独立于与所述卷装接触并旋转的接触辊,并且使卷绕于所述卷装的所述纱线横动,
当通过所述第一切换机构使所述卷装保持部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纱线配置于能够通过所述横动引导件进行横动的位置,
当通过所述第二切换机构使所述卷装保持部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纱线配置于无法通过所述横动引导件进行横动的位置,而在所述卷装形成条形卷儿。
CN201410504016.6A 2013-10-16 2014-09-26 卷取装置以及具备该卷取装置的纱线卷取机 Active CN1045555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15452A JP2015078037A (ja) 2013-10-16 2013-10-16 巻取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糸巻取機
JP2013-215452 2013-10-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55573A CN104555573A (zh) 2015-04-29
CN104555573B true CN104555573B (zh) 2019-03-29

Family

ID=51570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04016.6A Active CN104555573B (zh) 2013-10-16 2014-09-26 卷取装置以及具备该卷取装置的纱线卷取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862825B1 (zh)
JP (1) JP2015078037A (zh)
CN (1) CN104555573B (zh)
IN (1) IN2014DE0282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110486A1 (de) * 2015-06-30 2017-01-05 Rieter Ingolstadt Gmbh Spinnstelle einer Spinnmaschine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Spinnstel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448823A (zh) * 1941-12-24
US4149679A (en) * 1978-04-10 1979-04-17 Barber-Colman Company Package lift device
DE19625513A1 (de) * 1996-06-26 1998-01-02 Schlafhorst & Co W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von Kreuzspulen
EP1256540A3 (en) * 2001-05-11 2003-07-16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Yarn winding machine and yarn winding method
JP2011037608A (ja) 2009-08-17 2011-02-24 Murata Machinery Ltd 繊維機械
JP2013063809A (ja) * 2011-09-15 2013-04-11 Murata Machinery Ltd 糸巻取ユニット及び糸巻取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78037A (ja) 2015-04-23
EP2862825A1 (en) 2015-04-22
IN2014DE02821A (zh) 2015-06-26
EP2862825B1 (en) 2016-08-17
CN104555573A (zh) 2015-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10849B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CN103010843B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JP5287992B2 (ja) 糸巻取装置
CN103014942B (zh) 纺纱机
CN102995175B (zh) 纱线卷绕单元、纱线卷绕机及摇架装置
CN103014961B (zh) 纺纱单元及纺纱机
CN102190208B (zh) 纱线卷绕机
CN103010823B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CN103014936B (zh) 纺纱机
CN103848285B (zh) 纱线卷绕机以及纱线引出方法
CN105473480B (zh) 纱线拉出装置、纱线卷取装置以及接头方法
CN103848287A (zh) 纱线卷取机以及具备纱线卷取机的纤维机械
CN104828648B (zh) 筒管放置装置及纱线卷绕机
JP2014218375A (ja) 綾巻きパッケージを製造する繊維機械の作業箇所を運転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3014957B (zh) 纱线蓄留装置、纺纱单元及纺纱机
CN102992100B (zh) 摇架、卷取单元以及纱线卷取机
CN104555574B (zh) 纱线卷取机
CN104555573B (zh) 卷取装置以及具备该卷取装置的纱线卷取机
CN106241495A (zh) 纱线卷取机以及纺纱机械
CN104828646B (zh) 落纱装置以及具备该落纱装置的纱线卷取机
CN105648588B (zh) 接头装置、纱线卷取机以及接头方法
CN104129679B (zh) 纱线卷绕机
CN104444576B (zh) 纱线卷绕机
CN103526349B (zh) 纱线蓄留装置、纺织单元及纺织机
CN104514058B (zh) 纤维机械的作业台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