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54078B - 线束用固定件及安装有线束用固定件的线束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线束用固定件及安装有线束用固定件的线束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54078B
CN104554078B CN201410532947.7A CN201410532947A CN104554078B CN 104554078 B CN104554078 B CN 104554078B CN 201410532947 A CN201410532947 A CN 201410532947A CN 104554078 B CN104554078 B CN 1045540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harness
band
fixture
inserting hole
wound ar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3294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54078A (zh
Inventor
山口善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5540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540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540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5407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2/00Friction-grip releasable fastenings
    • F16B2/02Clam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by positive means other than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 F16B2/06Clam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by positive means other than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external, i.e. with contracting action
    • F16B2/08Clam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by positive means other than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external, i.e. with contracting action using ban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5/0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 F16B5/06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clamps or clips
    • F16B5/0685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to strips or ba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826Assembling or joining
    • Y10T29/49838Assembling or joining by string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sertion Pins And Rivets (AREA)
  • Package Frames And Binding Band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的线束用固定件和安装有该线束用固定件的线束的适宜的制造方法,能够容易且切实地区别使用中心型和偏移型。该线束用固定件包括:基部,突出设置有夹紧部;缠绕带,从基部的两端部中的一个端部延伸并缠绕于线束;以及多个卡定部,形成在缠绕带的表面上。在基部设置有第一带插通孔,该第一带插通孔在与夹紧部的突出设置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贯通基部的两端部,并且具有与缠绕带的卡定部卡定的第一卡定突部,并且,在夹紧部和基部设置有第二带插通孔,该第二带插通孔沿夹紧部的突出方向贯通,并且具有与缠绕带的卡定部卡定的第二卡定突部。

Description

线束用固定件及安装有线束用固定件的线束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在线束的外周且将突出设置的夹紧部固定在车身面板和车载设备等的安装部上而进行使用的线束用固定件、及安装有该线束用固定件的线束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为了将被配置在车辆内的线束固定在车身面板和车载设备等的安装部上,利用线束用固定件。例如像日本特开平8-275346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该线束用固定件将基部与缠绕在线束上的缠绕带的一个端部一体形成,另一方面,在该基部上突出设置有夹紧部,该夹紧部嵌入到车身面板等所设置的嵌合孔等安装部中而进行卡定固定。而且,通过使缠绕带从另一个端部插通于贯穿设置于基部的带插通孔,并使突出设置在带插通孔内的卡定片卡定于缠绕带的卡定槽,能够将线束扎紧为不能松弛。
此外,这种线束用固定件是夹紧部的中心轴通过线束的大致中心的被称作所谓中心型的线束用固定件,一般被广泛使用。
然而,在线束用固定件的安装部附近存在障碍物或线束过粗的情况下,有时出现利用中心型的线束用固定件难以安装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用夹紧部的中心轴偏离线束的大致中心的所谓偏移型的线束用固定件,能够避开障碍物。然而,这种做法必须准备线束组装位置不同的中心型和偏移型这两种线束用固定件,不仅部件数量增多,而且存在成本增加的可能性。
因此,提出一种线束用固定件,例如像日本特开平9-166245号公报(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那样,构成为具有如下结构:通过将缠绕带的前端部插入到中心型用带插通孔中而构成中心型的线束用固定件,另一方面,通过将缠绕带的前端部插入到偏移型用带插通孔中而构成偏移型的线束用固定件。
然而,在上述结构的线束用固定件中,虽然在中心型和偏移型中插入缠绕带的前端部的带插通孔的入口不同,但是缠绕带的前端部突出的带插通孔的出口共用等、在中心型和偏移型中带插通孔共用化。因此,防止中心型和偏移型的组装错误是极其困难的。
而且,在将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线束用固定件作为偏移型的固定件使用时,由于线束配置为向缠绕带的前端部侧偏移,因此担心在线束固定后对线束的前端部进行切割的刀具与线束发生干扰,不能说是优选的解决方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7534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1662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上述情况为背景而完成,其解决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且切实地进行中心型和偏移型的使用区分、结构新颖的线束用固定件。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有所述线束用固定件的线束的制造方法。
线束用固定件所涉及的本发明的第一方式,其特征在于,包括:基部,突出设置有夹紧部;缠绕带,从所述基部的两端部中的一个端部延伸并缠绕于线束,所述基部的两端部位于将所述夹紧部夹持在中间的两侧;以及多个卡定部,形成在所述缠绕带的表面上并沿延伸方向并列设置,在所述基部设置有第一带插通孔,该第一带插通孔在与所述夹紧部的突出设置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从所述基部的两端部中的一个端部朝向另一个端部贯通,并且具有与所述缠绕带的所述卡定部卡定的第一卡定突部,并且,在所述夹紧部和所述基部设置有第二带插通孔,该第二带插通孔沿该夹紧部的突出方向贯通,并且具有与所述缠绕带的所述卡定部卡定的第二卡定突部。
根据本方式的线束用固定件,由于第一带插通孔形成为在与夹紧部的突出设置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从基部的两个端部中的一个端部朝向另一个端部贯通,因此通过将缠绕带插通到第一带插通孔,能够使夹紧部的中心轴位于通过线束的大致中心的位置,从而能够将线束用固定件作为中心型的固定件来使用。而且,由于第二带插通孔形成为在夹紧部的突出方向上分别贯通夹紧部和基部,因此通过将缠绕带插通到第二带插通孔,能够使夹紧部的中心轴相对于线束的中心偏移,从而能够将线束用固定件作为偏移型的固定件来使用。
总之,根据本方式的线束用固定件,由于同时具备相互独立的第一带插通孔和第二带插通孔,通过从插通缠绕带的两个带插通孔中选择一个,能够切实地将线束用固定件作为中心型和偏移型两种类型区别使用。特别是,由于能够避免如现有结构那样、同一带插通孔在中心型和偏移型中共用,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切实地区别使用,能够防止组装错误。
而且,在构成偏移型的情况下,线束配置为不向缠绕带的前端部偏移,因此在线束固定后,对缠绕带的前端部进行切割的刀具不会与线束发生干扰。
线束用固定件所涉及的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是,在第一方式所记载的线束用固定件中,所述缠绕带的前端部从所述基部侧的开口部插入到所述第二带插通孔,所述缠绕带的前端部从所述夹紧部侧的开口部突出到外部。
根据本方式,在作为偏移型使用时,缠绕带的前端部从夹紧侧的开口部突出到外部。因此,在将夹紧部固定在车身面板等的安装部上时,能够避免缠绕带的前端部突出到线束的配置空间侧,从而能够切实地防止作为偏移型使用时容易成为问题的、缠绕带的前端部和线束的干扰。
安装有线束用固定件的线束的制造方法所涉及的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是,其特征在于,作为上述线束用固定件使用第一方式所述的线束用固定件,并且该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安置工序,将所述线束用固定件安置在将所述第一带插通孔或所述第二带插通孔中的一个带插通孔的出口封闭的夹具上;以及捆束固定工序,将所述线束载置在所述线束用固定件上,缠绕所述缠绕带并将所述缠绕带插通到所述第一带插通孔或所述第二带插通孔中的另一个带插通孔,从而将所述线束用固定件捆束固定于所述线束。
根据本方式,通过使用将第一带插通孔或第二带插通孔中的一个带插通孔的出口封闭的夹具,将线束用固定件捆束固定于线束。因此,假设误认了应该插入缠绕带的带插通孔,由于出口被夹具封闭,因此不会错误地进行捆束固定。因此,能够切实地防止中心型和偏移型的安装错误。
根据本发明,由于同时具备相互独立的第一带插通孔和第二带插通孔,通过从插通缠绕带的两个插通孔中选择一个,能够切实地将线束用固定件作为中心型和偏移型两种类型区别使用。特别是,由于能够避免如现有结构那样、同一带插通孔在中心型和偏移型中共用,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切实地区别使用,从而能够防止组装错误。而且,在构成偏移型的情况下,线束配置为不向缠绕带的前端部偏移,因此在线束固定后,对缠绕带的前端部进行切割的刀具不会与线束发生干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用固定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II-II剖面放大图。
图3是用于说明使用图1所示的线束用固定件扎紧并固定线束的状态的立体图(作为中心型使用的情况)。
图4是图3的主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使用图1所示的线束用固定件扎紧并固定线束的状态的立体图(作为偏移型使用的情况)。
图6是图5的主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安装有图1所示线束用固定件的线束的制造方法的立体图(作为中心型使用的情况)。
图8是图7的主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安装有图1所示线束用固定件的线束的制造方法的立体图(作为偏移型使用的情况)。
图10是图9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图1和图2表示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用固定件10。
如图1所示,线束用固定件10构成为包括:基部14,突出设置有夹紧部12;以及缠绕带20,从基部14的两端部中的一个端部16a延伸而缠绕到线束18,该基部14的两端部位于将夹紧部12夹持在中间的两侧。众所周知,线束用固定件10由合成树脂材料一体形成,缠绕带20能够弯曲变形。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上方是指图2中的上方,下方是指图2中的下方,前方是指图2中的左侧,后方是指图2中的右侧。
如图1所示,缠绕带20形成为长方形剖面的细长的平板形状。在缠绕带20的表面22上设置有多个沿宽度方向以大致恒定的矩形剖面形状呈直线延伸的、作为卡定部的槽部24,槽部24在缠绕带20的延伸方向上相互隔开预定距离而并列设置。另外,槽部24以不抵达缠绕带20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长度尺寸构成。
如图1和图2所示,线束用固定件10的基部14构成为包括:筒状部26,在上方开口且呈筒状延伸;以及盖体30,覆盖筒状部26的开口部28。筒状部26包含底壁32和从底壁32的两侧立起的一对侧壁部34a、34b,并构成为呈筒状延伸。在基部14的两端部中的一个端部16a,在底壁32上形成有被切开呈大致矩形形状的切口部36,另一方面,在切口部36的中央部分设置有卡合片38,该卡合片38形成为宽度比切口部36稍窄的大致矩形形状且以大致三角形剖面形状向后方突出,卡合片38能够沿上下方向弯曲变形。卡合片38的上表面40与筒状部26的底壁32的上表面42齐平,另一方面,在卡合片38的上表面40突出设置有沿与卡合片38的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大致梯形剖面形状的第一卡定突部4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一卡定突部44在卡合片38的突出方向上隔开预定间距地设置。另外,第一卡定突部44的前表面46形成为随着朝向后方而逐渐向上方突出的锥面,另一方面,第一卡定突部44的后表面47形成为在卡定片38上直立的垂直面。
盖体30设置在筒状部26的一对侧壁34a、34b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另一方面,盖体30在基部14的两端部中的另一个端部16b侧被切除。而且,在盖体30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在盖体30的长度方向全长范围突出设置有以三角形剖面形状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加强肋48,进而,在盖体30的前方侧设置有将盖体30在宽度方向全长范围呈大致矩形形状切开的通孔50。
而且,经由筒状部26的一对侧壁34a、34b和被设置在盖体30上的加强肋48,缠绕带20与基部14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中的一个端部16a连接。缠绕带20在基端部52形成为壁厚最薄,在基端部52能够轻易弯曲。
在以上述方式形成的基部14中,由筒状部26和盖体30构成第一带插通孔54。即,第一带插通孔54在与夹紧部12的突出设置方向正交的方向(图2中左右方向)上从基部14的两端部中的一个端部16a朝向另一个端部16b贯通,并且在第一带插通孔54内设置有与缠绕带20的槽部24卡定的第一卡定突部44。
另一方面,如图1和图2所示,在基部14的下表面56突出设置有用于将线束18固定在车身面板和车载设备等上的夹紧部12。夹紧部12构成为具备:设置在突出基端部上的圆盘状的盘部58、和设置在突出端部上的卡定头60。卡定头60具备:大致矩形形状的卡定柱62;以及一对卡定翼部64、64,设置在卡定柱62的前端部,并呈箭头状折回而突出设置。此处,盘部58用于与未图示的安装部抵接,另一方面,一对卡定翼部64被设置为用于插入到安装部的夹紧保持孔中而进行防脱。
在夹紧部12的中央部分、即在图2的上下方向上与基部14的通孔50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沿夹紧部12的突出方向贯通的通孔66。而且,在被通孔66隔开的、夹紧部12的突出端部即卡定柱62的一侧(图2中左侧)设置有呈大致矩形形状切开的切口部68,另一方面,在切口部68的中央部分设置有卡合片70,该卡合片70形成为宽度比切口部68稍窄的矩形形状且以大致三角形剖面形状向后方突出。卡合片70能够沿图2的左右方向弯曲变形。卡合片70的内表面72形成为与通孔66的内表面74齐平,另一方面,在卡合片70的内表面72突出设置有沿与卡合片70的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大致梯形形状的第二卡定突部7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卡定突部76在卡合片70的突出方向上隔开预定距离地设置。另外,第二卡定突部76的上表面78形成为随着朝向下方而向后方逐渐突出的锥面,另一方面,第二卡合部76的下表面79形成为在卡合片70上直立的垂直面。
在以上述方式形成的线束用固定件10的夹紧部12和基部14设置有沿夹紧部12的突出方向贯通的通孔50和通孔66。即,由通孔50和通孔66构成第二带插通孔80,在第二带插通孔80内设置有与缠绕带20的槽部24卡定的第二卡定突部76。
如图3~图6所示,将上述结构的线束用固定件10扎紧并固定在线束18上。首先,如图3和图4所示,针对将线束用固定件10作为中心型来使用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在将缠绕带20缠绕于线束18后,将缠绕带20的前端部82从基部14的两端部中的另一个端部16b朝向一个端部16a而插通于第一带插通孔54,直至缠绕带20无间隙地扎紧在线束18上,使缠绕带20的前端部82从第一带插通孔54突出。此时,第一卡定突部44与缠绕带20的某个槽部24卡定。即,由于第一卡定突部44的前表面46形成为锥面且第一卡定突部44被设置在能够沿上下方向弯曲变形的大致三角形剖面形状的卡合片38上,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缠绕带20插入到第一带插通孔54。另一方面,由于第一卡定突部44的后表面47形成为垂直面,因此第一卡定突部44相对于缠绕带20的槽部24的卡定作用仅在从第一带插通孔54拔出缠绕带20的方向上发挥功能,以不能解除的方式将缠绕带20扎紧并卡定。另外,在线束用固定件10固定后切断缠绕带20的前端部82,从而能够防止与其它部件接触。
由此,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线束用固定件10将缠绕带20插通于第一带插通孔54,该第一带插通孔54在与夹紧部12的突出设置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从基部14的两端部中的一个端部16a朝向另一个端部16b贯通,从而如图4所示,能够使夹紧部12的中心轴84位于通过线束18的大致中心86的位置,因此能够将线束用固定件10作为中心型的固定件来使用。
接下来,如图5和图6所示,针对将线束用固定件10作为偏移型的固定件来使用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在将缠绕带20缠绕于线束18后,将缠绕带20的前端部82从基部14侧的通孔50的开口部88插通到第二带插通孔80,直至缠绕带20无间隙地扎紧在线束18上,使缠绕带20的前端部82从夹紧部12侧的通孔66的开口部90突出。此时,第二卡定突部76与缠绕带20的某个槽部24卡定。即,由于第二卡定突部76的上表面78形成为锥面且第二卡定突部76被设置在能够沿左右方向弯曲变形的大致三角形剖面形状的卡合片70上,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缠绕带20插入到第二带插通孔80。另一方面,由于第二卡定突部76的下表面79形成为垂直面,因此第二卡定突部76相对于缠绕带20的槽部24的卡定作用仅在从第二带插通孔80拔出缠绕带20的方向上发挥功能,以不能解除的方式将缠绕带20扎紧并卡定。另外,在将线束用固定件10固定后切断缠绕带20的前端部82,从而能够防止与其它部件接触。
由此,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线束用固定件10将缠绕带20插通于在夹紧部12的突出设置方向上分别贯通夹紧部12和基部14的第二带插通孔80,从而如图6所示,能够使夹紧部12的中心轴84相对于线束18的中心86向一侧偏离而偏移,因此能够将线束用固定件10作为偏移型的固定件使用。
而且,由于缠绕带20的前端部82从夹紧部12侧的开口部90向外部突出,因此在将夹紧部12固定到车身面板等的安装部上时,能够避免缠绕带20的前端部82突出到线束18的配置空间侧,因此能够切实地防止成为在现有结构中作为偏移型使用时的问题的、缠绕带20的前端部82和线束18的干扰。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线束用固定件10,由于同时具备相互独立的第一带插通孔54和第二带插通孔80,通过从插通缠绕带20的两个带插通孔54和80中选择一个,能够切实地将线束用固定件10作为中心型和偏移型两种类型区别使用。特别是,由于能够避免如现有结构那样、同一带插通孔在中心型和偏移型中共用,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切实地区别使用,从而防止组装错误。
接下来,利用图7~图10说明安装有本实施方式的线束用固定件10的线束92的制造方法。首先,如图7和图8所示,针对将线束用固定件10作为中心型来使用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将中心型用夹具94安置在作业用固定件96上。在作业用固定件96上贯通设置通孔98,并插通未图示的螺栓,从而将中心型用夹具94固定在作业用固定件96上。作业用固定件96能够使被固定的中心型用夹具94例如沿纵向或横向旋转或沿上下方向移动,从而能够在所希望的朝向和位置上调整、固定中心型用夹具94。中心型用夹具94形成为大致块形状,例如由聚丙烯(PP)、聚酰胺(PA)等合成树脂利用射出成型等而一体形成。在中心型用夹具94的上部形成有沿长度方向以恒定的大致凸字形剖面形状延伸且在两方向和上方开口的切口部100、和设置为与切口部100的下方连接且沿长度方向以恒定的大致矩形剖面形状延伸并在后方开口的切口部102。接着,将线束用固定件10从基部14的两端部中的一个端部16a侧插入到切口部100、切口部102的后方开口部104内,并且线束用固定件10的夹紧部12与被设置在切口部102的前端部上的壁部106(参照图8)抵接,从而将线束用固定件10安置在预定的位置。其结果是,如图8所示,作为第一带插通孔54的出口的基部14的两端部中的一个端部16a侧敞开,另一方面,作为第二带插通孔80的出口的夹紧部12侧的开口部90被中心型用夹具94的大致块形状的下部108封闭。这样一来,通过将线束用固定件10安置在将第二带插通孔80的出口封闭的夹具上,完成安置工序。
接着,将线束18载置在线束用固定件10的基部14上,在将缠绕带20缠绕在线束18上后,将缠绕带20的前端部82插通于第一带插通孔54,从而将线束用固定件10捆束固定于线束18,由此,完成捆束固定工序。此时,假设将第二带插通孔80误认作应该插通缠绕带20的第一带插通孔54,由于第二带插通孔80的出口即夹紧部12侧的开口部90被中心型用夹具94封闭,因此不会错误地捆束固定。因此,能够切实地防止中心型和偏移型的安装错误。
接下来,如图9和图10所示,针对将线束用固定件10作为偏移型的固定件来使用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将偏移型用夹具110安置在作业用固定件96上。偏移型用夹具110形成为大致块形状,例如由聚丙烯(PP)、聚酰胺(PA)等合成树脂利用射出成型等而一体形成。在偏移型用夹具110的上部形成有沿长度方向以恒定的大致矩形剖面形状延伸且在两方向和上方开口的切口部112、和设置为与切口部112的下方连接且沿长度方向以恒定的大致倒凸字形剖面形状延伸而在后方开口的切口部114。接着,将线束用固定件10从基部14的两端部中的一个端部16a侧插入到切口部112、切口部114的后方开口部116中,并且线束用固定件10的基部14和夹紧部12与被设置在切口部114的前端部上的壁部118(参照图10)抵接,从而将线束用固定件10安置在预定的位置。而且,在偏移型用夹具110中,在配置有夹紧部12侧的开口部90的位置贯通设置有在下方开口的通孔120。其结果是,如图10所示,作为第二带插通孔80的出口的夹紧部12侧的开口部90敞开,另一方面,作为第一带插通孔54的出口的基部14的两端部中的一个端部16a侧被偏移型用夹具110的壁部118封闭。这样一来,通过将线束用固定件10安置在将第一带插通孔54的出口封闭的夹具上,完成安置工序。
接着,如图9和图10所示,将线束18载置在线束用固定件10的基部14上,在将缠绕带20缠绕在线束18上后,将缠绕带20的前端部82插通到第二带插通孔80,从而将线束用固定件10捆束固定于线束18,由此,完成捆束固定工序。此时,假设第一带插通孔54误认作应该插通缠绕带20的第二带插通孔80,由于第一带插通孔54的出口即基部14的两个端部中的一个端部16a侧被偏移型用夹具110封闭,因此不会错误地捆束固定。因此,能够切实地防止中心型和偏移型的安装错误。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内容仅是示例,本发明并不以任何形式限定于解释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的记载。例如卡合片38、70和卡定突部44、76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例示的实施方式,只要能够将线束用固定件10扎紧并固定于线束18,则可以选择任意的形状。

Claims (3)

1.一种线束用固定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基部,突出设置有夹紧部;
缠绕带,从所述基部的两端部中的一个端部延伸并缠绕于线束,所述基部的两端部位于将所述夹紧部夹持在中间的两侧;以及
多个卡定部,形成在所述缠绕带的表面上并沿延伸方向并列设置,
在所述基部设置有第一带插通孔,该第一带插通孔在与所述夹紧部的突出设置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从所述基部的所述两端部中的一个端部朝向另一个端部贯通,并且具有与所述缠绕带的所述卡定部卡定的第一卡定突部,并且,
在所述夹紧部和所述基部设置有第二带插通孔,该第二带插通孔沿该夹紧部的突出方向贯通,并且具有与所述缠绕带的所述卡定部卡定的第二卡定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用固定件,其中,
所述缠绕带的前端部从所述基部侧的开口部插入到所述第二带插通孔,所述缠绕带的前端部从所述夹紧部侧的开口部突出到外部。
3.一种安装有线束用固定件的线束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线束用固定件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用固定件,并且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
安置工序,将所述线束用固定件安置在将所述第一带插通孔或所述第二带插通孔中的一个带插通孔的出口封闭的夹具上;以及
捆束固定工序,将所述线束载置在所述线束用固定件上,缠绕所述缠绕带并将所述缠绕带插通到所述第一带插通孔或所述第二带插通孔中的另一个带插通孔,从而将所述线束用固定件捆束固定于所述线束。
CN201410532947.7A 2013-10-10 2014-10-10 线束用固定件及安装有线束用固定件的线束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540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12408 2013-10-10
JP2013212408A JP2015077013A (ja) 2013-10-10 2013-10-10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固定具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用固定具が取り付けられた固定具付ワイヤ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54078A CN104554078A (zh) 2015-04-29
CN104554078B true CN104554078B (zh) 2017-01-18

Family

ID=52808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3294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54078B (zh) 2013-10-10 2014-10-10 线束用固定件及安装有线束用固定件的线束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102183A1 (zh)
JP (1) JP2015077013A (zh)
CN (1) CN1045540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77048A (ja) 2014-10-03 2016-05-1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バンドクリップ
JP6867137B2 (ja) * 2016-10-21 2021-04-28 大和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取付部品
US10953824B2 (en) * 2017-03-16 2021-03-23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Wire routing structure
US11117724B2 (en) * 2019-03-19 2021-09-14 Hellermanntyton Corporation Adjustable cable tie hea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44695A (en) * 1961-04-24 1964-08-18 Gilbert G Budwig Mounting device
US5326055A (en) * 1993-06-14 1994-07-05 Dek, Inc. Universal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iding clip
EP1108899B1 (en) * 1995-09-19 2004-09-22 Daiwa Kasei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lexible retaining leg for clamping means
JPH09166245A (ja) * 1995-12-14 1997-06-24 Kansei Corp バンドクリップ
DE19828007C1 (de) * 1998-06-24 1999-12-16 Raymond A & Cie Anordnung von Befestigungselementen für die Halterung von mit Kabelbändern umspannten Bündeln
US6378814B1 (en) * 2000-09-11 2002-04-30 Multilink, Inc. Communication cable clip
US6355887B1 (en) * 2001-02-09 2002-03-12 Arlington Industries, Inc. Cable support
CN1973137B (zh) * 2004-04-09 2011-01-12 艾利丹尼森公司 插入式紧固件以及具有插入式紧固件的线缆扎带
US20050253027A1 (en) * 2004-05-17 2005-11-17 Paul Gaudron Conduit anchor
JP5008982B2 (ja) * 2004-11-05 2012-08-22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ハーネスバンド
US20070023586A1 (en) * 2005-07-28 2007-02-01 Hellermann Tyton Corporation Harness clamp tie
US7594629B2 (en) * 2006-06-09 2009-09-29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Clip for fastening an article to a panel
DE202008008961U1 (de) * 2008-07-02 2008-10-09 Gmeilbauer, Engelbert Befestigungsbinder
JP2012095434A (ja) * 2010-10-26 2012-05-1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バンドクリップ
US8559782B2 (en) * 2010-11-11 2013-10-15 The Boeing Company Conductor assembly, conductor spacer and associated method of separating conducto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102183A1 (en) 2015-04-16
JP2015077013A (ja) 2015-04-20
CN104554078A (zh) 2015-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54078B (zh) 线束用固定件及安装有线束用固定件的线束的制造方法
US9698523B2 (en) Connector and wire harness
US9653894B2 (en) Wire harness and connector
US4787795A (en) Push-in fastener
US9738229B2 (en) Carrier bar and carrier bar assembly structure
JP2007022299A (ja) 自動車用フロアマットの固定具
RU2668270C2 (ru) Универсальный кронштейн для датчик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US9156419B2 (en) Bumper attachment structure
US20170327061A1 (en) Wire harness attachment structure and wiring unit
US20190039149A1 (en) Device for securing a data carrier to a tool holder, tool holder and tool system
US8517626B2 (en) Reflective road marker
JP7491795B2 (ja) 浴槽ファスナアセンブリ
US11371691B2 (en) Waterproof decorative lamp
US20200316608A1 (en) Holder for placing analysis plates, and analysis kit
US20150096779A1 (en) Wire harness protector
JPWO2018168399A1 (ja) 電線配索構造
CN109263565A (zh) 用于将远程信息处理模块紧固到机动车辆车顶的系统
US20190223561A1 (en) Slider and Slide Fastener
US20170074299A1 (en) Band
EP1767399A1 (en) Headlight assembly system in automotive vehicles
JP2022185272A (ja) コネクタ
CN208169257U (zh) 用于将照明装置的电子控制壳体组装在照明装置的壁上的组装系统和照明装置
JP6239425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クランプ、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内張部材の固定方法
JP6690924B2 (ja) コルゲートチューブ保持具、及び、保持具付きコルゲートチューブ
CN102619850A (zh) 卡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118

Termination date: 201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