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53377A - 打印装置及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打印装置及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553377A CN104553377A CN201410525670.5A CN201410525670A CN104553377A CN 104553377 A CN104553377 A CN 104553377A CN 201410525670 A CN201410525670 A CN 201410525670A CN 104553377 A CN104553377 A CN 10455337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et material
- perform
- print processing
- cpu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23—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 H04N1/2307—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04N1/2369—Selecting a particular reproducing mode from amongst a plurality of modes, e.g. paper saving or normal, or simplex or duplex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2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pying both sides of an original or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1—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2—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15/234—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by inverting and refeeding the image receiving material with an image on one face to the recording member to transfer a second image on its second face, e.g. by using a duplex tray; Details of duplex trays or inverte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75—Remote control machines, e.g. by a host
- G03G15/5083—Remote control machines, e.g. by a host for schedul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11—Improving printing performance
- G06F3/1212—Improving printing performance achieving reduced delay between job submission and print star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11—Improving printing performance
- G06F3/1215—Improving printing performance achieving increased printing speed, i.e. reducing the time between printing start and printing end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53—Configuration of print job parameters, e.g. using UI at the clien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40—Details not directly involved in printing, e.g. machine management, management of the arrangement as a whole or of its constitutive pa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2—Image hardcopy reproduc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1—Digital copier; digital 'photocopi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Dot-Matrix Printers And Others (AREA)
- Recor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Printing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印装置及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基于在前作业的类型,决定是否在在前作业与后续作业之间继续双面循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片材的一面或两面上打印图像的打印装置以及该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当在记录纸(片材)上进行双面打印时,已知一种双面循环打印方法,在该双面循环打印方法中,为了提高生产率,在数张片材的第一面上进行了图像形成之后,交替在片材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上进行图像形成(参照日本特公平第07-037304号公报)。
近年,诸如已迅速被广泛使用的彩色复印机等的很多图像形成装置包括针对黄色、品红色、青色以及黑色的四色的感光部件及调色剂盒。
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打印图像数据被转换成四色的记录激光束,并且用各记录激光束照射相应颜色的感光部件,以在其上形成相应的静电潜像。然后,使用从各调色剂盒供给的调色剂进行调色剂显影,并且在中间转印带上进行可视化图像的一次转印。在下文中,将从打印图像数据的转换到一次转印为止的一系列处理称为图像处理。
随后,开始从片材箱给送片材。当给送的片材到达作为二次转印位置的位置时,调色剂图像被从中间转印带转印到片材上。通过定影单元对片材施加压力和热来将片材上的调色剂定影。在双面打印的情况下,在片材的第一面上定影了调色剂之后,切换输送路径,并且片材被翻转,然后被输送到双面打印片材输送路径。
之后,类似于第一面而进行第二面的成像处理,片材被从双面打印片材输送路径再给送到第二转印位置,并进行二次转印及调色剂的定影。在进行双面循环打印的情况下,后续作业等待被输入,直到作业的最后片材到达双面打印片材输送路径为止,由此提高包括后续作业的作业的双面打印的总生产率。
然而,当进行贯穿多个作业的双面循环打印时,包括后续作业的作业的双面打印的生产率提高,然而在前作业的最后片材的第二面的打印的完成却会被延迟。另一方面,当以不贯穿多个作业进行的方式来进行双面循环打印时,如果输入大量的、各个的页数都很少的待打印双面打印作业,则打印的生产率显著下降。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打印单元,其用于执行第一打印处理以及第二打印处理,在所述第一打印处理中,在通过执行第一作业在片材的第一面及第二面上打印了图像之后,通过执行要在所述第一作业之后执行的第二作业开始在片材上打印图像,在所述第二打印处理中,在通过执行所述第一作业在片材的第一面上打印了图像之后并且在所述片材的第二面上打印图像之前,开始在要在所述第一作业之后执行的所述第二作业的片材上打印图像;以及控制单元,其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作业的类型决定使所述打印单元执行所述第一打印处理,还是使所述打印单元执行所述第二打印处理。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例示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结构的框图。
图2是例示图1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示例的截面图。
图3是例示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例示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例示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A及图6B是各自例示在循环图像形成期间给送片材的顺序的示意图。
图7A及图7B例示了图像形成处理定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系统结构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图1是例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结构的框图。下面将详细说明控制包括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扫描器、打印机以及网络接口单元的控制器的硬件结构。
在图1中,主控制器401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402、总线控制器403以及各种接口(I/F)控制器电路。CPU 402及总线控制器403控制由整个装置进行的操作,并且CPU 402基于从只读存储器(ROM)404读取的程序进行图像形成控制。
在该程序中,还写有对经由网络从外部信息处理设备(个人计算机(PC))的设备驱动器(打印机驱动器)接收的页面描述语言(PDL)编码数据进行解释、并光栅化为光栅图像数据(成像)的操作。CPU 402执行该程序,由此通过使用硬件资源来实现基于对应于各种应用的软件的处理。
总线控制器403是控制从各个I/F传送数据输入/输出的单元,并且进行总线调停或控制直接存储器访问(direct memory access,DMA)数据传送。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406连接到主控制器401,并用作CPU 402操作的工作区域或累积图像数据的区域。
压缩器/解压缩器(CODEC)408利用例如改进的霍夫曼(modifiedHuffman,MH)、改进的相对元素地址指定(modified relative elementaddress designate,MR)、二次改进的相对元素地址指定(modified modifiedrelative element address designate,MMR)、联合二值图像专家组(JointBi-level Image experts Group,JBIG)或联合图像专家组(Joint PhotographicExperts Group,JPEG)方法,来压缩累积在DRAM 406中的光栅图像数据,并且反过来将压缩并累积的编码数据解压缩为光栅图像数据。CODEC 408经由未示出的I/F被连接到主控制器401,并且在CODEC 408与DRAM 406之间的数据传送被总线控制器403控制,并通过使用DMA技术来进行。
图形处理器(GRAPHICS)424对DRAM 406中累积的光栅图像数居进行图像旋转、图像缩放、彩色空间变换以及二值化处理。图形处理器424经由未示出的I/F连接到主控制器401,并且在图形处理器424与DRAM 406之间的数据传送由总线控制器403控制,并通过使用DMA技术来进行。
网络控制器411经由未示出的I/F连接到主控制器401,并且经由连接器412连接到外部网络。在此,典型网络是以太网(注册商标)网络。
用于扩展板的连接的扩展连接器414以及输入/输出(I/O)控制单元416被连接到通用高速总线415。典型的通用高速总线是外设组件互连(PCI)总线。I/O控制单元416包括异步串行通信控制器417,该异步串行通信控制器417具有用于向扫描器和打印机的CPU发送控制命令以及从扫描器和打印机的CPU接收控制命令的两个信道。I/O控制单元416经由I/O总线418连接到扫描器I/F电路426及打印机I/F电路430。
屏I/F 421连接到液晶显示器(LCD)控制器420,并且包括用于在操作单元上的液晶显示屏幕上提供显示的I/F、以及用于经由硬键及触摸屏键提供输入的键输入I/F。连接器427和连接器432分别连接到扫描器和打印机,并且包括异步串行I/F 428和433、以及视频I/F 429和434。
扫描器I/F电路426经由连接器427连接到图2中所示的扫描器301,并且还经由扫描器总线441连接到主控制器401。扫描器I/F电路426还具有对从扫描器301接收的图像进行特定处理的功能。此外,扫描器I/F电路426具有向扫描器总线441输出基于从扫描器301发送的视频控制信号而生成的控制信号的功能。通过总线控制器403控制从扫描器总线441至DRAM 406的数据传送。
打印机I/F电路430经由连接器432连接到图2所示的打印机313,并且还经由打印机总线431连接到主控制器401。打印机I/F电路430具有对从主控制器401输出的图像数据进行特定处理并将其输出到打印机313的功能。此外,打印机I/F电路430具有向打印机总线431输出基于从打印机313发送的视频控制信号而生成的控制信号的功能。
由总线控制器403控制在DRAM 406上光栅化的光栅图像数据至打印机313的传送,并通过使用DMA技术经由打印机总线431及视频I/F434来进行。已经说明了通过上述硬件资源来构成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器的示例。可选地,也可以采用连接了例如图2所示的片材处理设备等的其他设备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2是例示图1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示例的截面图。在该实施例中,说明了具有复印机、打印机以及传真机的功能的多功能外围设备(MFP)的示例。
在图2中,MFP包括扫描器301、原稿给送器(document feeder,DF)302、具有四色鼓的用于打印记录的打印机313、片材给送台(sheetfeed deck)314以及整理器315。
首先,将说明主要由扫描器301进行的扫描操作。DF 302被配设为能够在未示出的主体的稿台玻璃的垂直方向上可旋转,并且能够用作压板。
在原稿定位板上设置原稿并读取的情况下,将原稿放置在原稿定位板307上,并且关闭DF 302。然后,在开/关传感器检测到已盖上原稿定位板307之后,配设在扫描器301的外壳内的反射型原稿尺寸检测传感器检测所设置的原稿的尺寸。在检测尺寸时,利用来自光源310的光照射原稿,并且经由扫描反射器311及透镜312,通过电荷耦合器件(CCD)343扫描图像。然后,图像被转换为数字信号,经历期望的图像处理,并被转换为激光记录信号。转换后的记录信号被存储在参照图1说明的控制器中包括的存储器中。
在将原稿设置在DF 302上以自动输送并读取原稿的图像的情况下,原稿被面朝上放置在DF 302的原稿设置单元303的托盘上。然后原稿有无传感器304检测已设置了原稿。响应于该检测,片材给送辊305及输送带306旋转以输送原稿,并且原稿被设置在原稿定位板307的特定位置上。之后,类似于在原稿定位板307上进行的读取,读取图像,并将读取的图像存储在控制器中包括的存储器中。
在读取完成后,输送带306再次旋转以将原稿输送到图2的右侧,并经由排出侧配设的输送辊308将原稿排出到原稿排出托盘309。在存在多个原稿的情况下,原稿被输送以从原稿定位板307排出到图2的右侧,并且同时,经由片材给送辊305从左侧给送后续原稿并继续读取。上述是由扫描器301进行的操作。接下来,将说明主要由打印机313进行的打印操作。
参照图1说明的控制器中包括的存储器中临时存储的记录信号(打印图像数据)被传送到打印机313,并在激光记录单元中被转换成黄色、品红色、青色及黑色的四色记录激光束。
然后,利用各记录激光束照射各颜色的感光部件316以在其上形成各静电潜像。然后,使用从各个调色剂盒317供给的调色剂进行调色剂显影,并且在中间转印带321上进行可视化图像的一次转印。
随后,中间转印带321顺时针旋转。当从片材箱318或片材给送台314给送的片材通过给送片材输送路径319到达作为二次转印位置的位置320时,图像从中间转印带321转印到片材上。
转印了图像的片材上的调色剂通过定影单元322在其上施加压力和热而定影。随后,片材通过排出输送路径被输送,然后被排出到面朝下中心托盘323,或翻转并被排出到整理器315的排出口324,或者排出到面朝上侧托盘325。侧托盘325是仅在未附装整理器315的情况下能够排出片材的排出口。
挡板326及327用于在输送路径之间进行切换以在排出口之间进行切换。在双面打印的情况下,在片材通过定影单元322之后,挡板327在输送路径之间切换。然后,片材被翻转并向下输送,并且通过双面打印片材输送路径350再次被给送到位置320。由此,实现双面操作。
通过使用在包括双面打印片材输送路径350、位置320以及定影单元322的输送路径中的部件来进行双面循环控制。对A4或信件(LTR)尺寸的片材进行5张片材循环控制,而对大于A4或LTR尺寸的片材进行3张片材循环控制。接下来,说明由整理器315进行的操作。
整理器315根据由用户指定的功能对打印过的片材进行后处理。具体地,整理器315具有诸如订钉(一个或两个位置装订)、穿孔(两个或三个孔)以及鞍式装订(saddle stitch binding)的功能。附图标记330指示手动给送托盘,其用于给送标准尺寸片材或特定尺寸片材。此外,手动给送托盘330也用于给送厚纸。
图2所示的MFP具有两个排出托盘328。根据用户的设置,将通过至整理器315的排出口324的片材例如针对复印、打印及传真的各功能而分类至排出托盘328。
图3是例示用于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在图1所示的DRAM 406中准备用于后续片材的打印图像数据和打印设置数据时执行的片材给送请求处理的示例。通过使图1中所示的CPU 402使用图1中所示的硬件资源执行基于流程图的控制程序,来实现各步骤。为了便于解释,处理起始于S102。然而,事实是,S102是后述的S101中的确定处理之后的处理。下面将详细说明CPU 402确定作业的类型并进行控制以执行要由打印机313执行的第一双面打印处理或第二双面打印处理的示例。
在S102中,CPU 402获取存储在DRAM 406中的片材的打印设置数据,并将打印设置数据中包含的双面或单面、片材尺寸及片材朝向的设置值与之前紧接的给送片材的设置值进行比较。
然后,作为CPU 402提供的比较结果,如果在设置值之间存在差异,则确定双面循环不可继续。在这种情况下,在给送新片材之前,为了将输送路径上存在的所有片材排出到装置外,执行双面循环中止处理(S103),并且处理流程进行到S104。
另一方面,当在S102中CPU 402确定能够执行双面循环时,CPU 402向打印机313发送片材给送执行请求,并且在S104中将后续给送的片材的参数通知给打印机313。然后,CPU 402增加在其自身的存储器中保持的要经历双面循环的片材的数量(S105)。接下来,打印机313接收片材给送执行请求,并且当CPU 402确定能够给送后续片材时,CPU 402请求打印机313发送片材给送执行请求状态,并从打印机313接收片材给送执行请求状态(S106)。
然后,确定片材给送执行请求状态是否指示片材的双面或单面设置是“双面”(S107)。在此,当CPU 402确定片材给送执行请求状态指示“双面”(S107)时,CPU 402将片材登记至其自身的存储器中保持的再给送等待片材队列,即,将片材置于再给送等待状态(S108)。当CPU402确定片材给送执行请求状态不指示“双面”(S107)时,CPU 402进行到S109。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作为涉及打印处理的作业类型,有复印、PDL打印、FAX接收打印等。如果作业类型是“复印”,则涉及到扫描器301进行的原稿扫描操作,并且由此假定用户就在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
以这种方式,在用户就在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的情况下,如果由用户正执行的作业的最后片材的打印的完成被延迟,则用户将进行等待,由此降低了用户便利性。
由于该原因,CPU 402确定片材是否是正执行的作业的最后片材(S109)。在此,当CPU 402确定片材是正执行的作业的最后片材时,CPU 402进一步确定作业类型是否是作为循环中止作业对象的“复印”(S110)。在此,当CPU 402确定作业类型是“复印”时,由于即使存在后续作业也不进行贯穿多个作业的双面循环,因此执行循环中止处理(S100)。
另一方面,当在S110中CPU 402确定正执行的作业类型不是“复印”时,为了提高多个作业的打印的总生产率,进行控制以执行贯穿包括后续作业的多个作业的双面循环打印。
由此,在由同一用户正在执行多个连续复印作业的情况下,具有使就在图像形成装置附近的用户等待尽可能短时间的效果。
另一方面,当在S110中CPU 402确定作业类型不是“复印”时,CPU 402进行到S111。在同一用户输入的连续作业之间继续双面循环,并且在该用户输入的最后作业的最后片材处中止双面循环。在双面循环打印中,能够连续给送到输送路径上以在其第一面上形成图像的片材数量取决于输送路径长度、片材尺寸以及片材朝向。该数量被称为要经历循环的片材的最大数量。
接下来,CPU 402确定保持在存储器中的、要经历双面循环的片材的数量是否小于要经历循环的片材的最大数量(S111)。在此,当CPU 402确定要经历双面循环的片材的数量小于要经历循环的片材的最大数量时,由于仍可以向输送路径给送片材,因此CPU 402进行到S101。然后,CPU 402确定在DRAM 406中是否存储了用于后续片材的打印图像数据(是否存在接下来要给送的片材)(S101)。
另一方面,当在S111中,CPU 402确定要经历双面循环的片材的数量已达到要经历循环的片材的最大数量时,CPU 402向打印机313发送针对在再给送等待片材队列中登记的第一片材的片材再给送执行请求(S112)。然后,CPU 402减少存储器中保持的要经历双面循环的片材的数量(S113)。
当打印机313接收到片材再给送执行请求时,打印机313将片材再给送执行请求状态通知给CPU 402,经由打印机I/F电路430从主控制器401获取图像数据,并且进行针对第二面的成像处理。在完成了针对第二面的成像处理并且片材已到达双面打印片材输送路径350之后,打印机313执行片材再给送,并进行到片材的第二面上的二次转印。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要经历双面循环的片材的数量已经达到要经历循环的片材的最大数量,所以片材已到达双面打印片材输送路径350,并且由此在针对第二面的成像处理完成之后立即执行片材再给送。
接下来,当CPU 402从打印机313接收到片材再给送执行请求状态时(S114),CPU 402进行到S101,并且确定用于后续片材的打印图像数据是否已存储在DRAM 406中。以这种方式,打印机313开始为后续片材给送做准备。
由此,当于在前作业之后进行后续作业的双面打印时,在后续作业的双面打印完成前经过的时间段可以被缩短。
图4是例示用于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当从打印机313接收到页面完成状态通知时执行的页面完成接收处理的示例。通过使图1中所示的CPU 402使用图1中所示的硬件资源执行基于流程图的控制程序来实现各步骤。
当打印机313完成了在片材的一面上的图像形成时,打印机313将页面完成状态通知给CPU 402。在片材到达双面打印片材输送路径350的时点,打印机313将双面打印片材的第一面的页面完成状态通知给CPU402。此外,在各片材到达排出输送路径的时点,打印机313将单面打印片材的第一面以及双面打印片材的第二面的页面完成状态通知给CPU402。
首先,CPU 402由接收的页面完成状态的页码参数识别片材,并且确定片材是否处于再给送等待状态,即,片材是否已被登记在再给送等待片材队列中(S201)。在此,当CPU 402确定片材处于再给送等待状态时,CPU 402向打印机313发送片材再给送执行请求(S202),并且减少存储器中保持的要经历双面循环的片材的数量(S203)。
然后,CPU 402接收从打印机313发送的片材再给送执行请求状态(S204)。接下来,CPU 402确定用于后续片材的打印图像数据是否已存储在DRAM 406中(S205)。在此,当确定用于后续片材的打印图像数据没有存储在DRAM 406中时,本处理结束。另一方面,当确定用于后续片材的打印图像数据已存储在DRAM 406中时,执行图3中所示的片材给送请求处理(S206),并且本处理结束。
图5是例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将说明当不继续双面循环时执行的双面循环中止处理的示例。
通过使CPU 402执行基于流程图的控制程序来实现该控制方法。通过使图1中所示的CPU 402使用图1中所示的硬件资源执行基于流程图的控制程序来实现各步骤。
首先,在不继续双面循环的情况下,由于在输送路径中存在的所有片材都已被排出到装置外部之后才给送新片材,因此CPU 402确定是否存在等待再给送的片材(S301)。
接下来,在S302中,CPU 402向打印机313发送片材再给送执行请求。然后,在S303中CPU 402减少要经历双面循环的片材的数量,在S304中从打印机313接收片材再给送执行请求状态,并且返回到S301。
另一方面,在S301中,当CPU 402确定不存在等待再给送的片材时,在从打印机313向CPU 402通知了指示所有各片材都已被排出到装置外部的页面完成状态之后(S305),本处理结束。
图6A及图6B是各自例示了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循环图像形成期间给送片材的顺序的示意图。下面将说明进行控制以执行第一双面打印处理及第二双面打印处理的示例。第一双面打印处理是连续在片材的第一面上进行打印并且还交替在第二面和第一面上进行打印的处理。第二双面打印处理是交替在第一面和第二面上进行打印的处理。
图6A例示了在三张片材循环的情况下给送片材的顺序,并且图6B例示了在五张片材循环的情况下给送片材的顺序。此外,在图6A及图6B中,片材上书写的数字1至5各自指示片材是第几张片材。
如图6A所示,在双面图像形成中,在进行三张片材循环图像形成的情况下,给送第一张片材的正面,然后不是再给送第一张片材的背面,而是进行控制以使得给送第二张片材的正面。然后,再给送之前给送的第一张片材的背面,接着给送第三张片材的正面,并且由此进行控制使得交替进行片材背面再给送和片材正面给送。
另一方面,如图6B所示,在双面图像形成中,在进行五张片材循环图像形成的情况下,给送第一张片材的正面,然后不是再给送第一张片材的背面,而是进行控制使得给送第二张片材的正面。此外,与三张片材循环不同,接下来不是再给送第一张片材的背面,而是给送第三张片材的正面。然后,再给送之前给送的第一张片材的背面,接着给送第四张片材的正面,并且由此进行控制使得交替进行片材背面再给送和片材正面给送。
以这种方式,要经历循环的片材的数量变为三或五的理由是为了在同一片材路径上对不同尺寸的片材高效地进行双面图像形成。
图7A和图7B例示了在根据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形成处理定时。下面将参照图7A及图7B,以双面一张片材打印作业为例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在图7A及图7B中,作业1表示复印作业,并且作业2表示PDL打印作业。假定在作业1的最后片材的第一面上正在进行图像形成处理的同时,完成了作业2的打印图像数据的准备。此外,从装置的结构的观点来看,成像、片材给送(或片材再给送)、二次转印、定影以及双面打印输送(或片材排出到装置外部)的处理不与这些处理相同的各处理并行执行。
例如,在图7A中,在正进行作业1的最后片材的第一面的成像处理的同时,不能进行作业2的最后片材的第一面的成像处理。此外,在图7B中,在正进行作业1的最后片材的第二面的片材再给送处理的同时,不能进行作业2的最后片材的第一面的片材给送处理。
图7A例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控制方法,即,在作业1与作业2之间连续进行双面循环打印处理的方法。在图7A中,以作业1的最后片材的第一面、作业2的最后片材的第一面、作业1的最后片材的第二面以及作业2的最后片材的第二面的顺序,在各面上进行图像形成处理。
由于要经历双面循环的片材的数量尚未达到要经历循环的片材的最大数量,因此作业1的最后片材的第二面的成像处理等待,直至作业1的最后片材的第一面的双面打印输送完成为止才开始,即,直至作业1的最后片材到达双面打印片材输送路径350(T101)。类似地,在作业2的最后片材的第一面的双面打印输送完成之后开始作业2的最后片材的第二面的成像处理(T102)。T103及T104分别表示作业1与作业2的最后片材被排出到装置外部的时刻。
图7B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即,在作业1与作业2之间不继续双面循环打印处理的方法。在作业7B中,由于在前的作业1是复印作业,因此不对作为后续作业的作业2继续双面循环。
由此,以作业1的最后片材的第一面、作业1的最后片材的第二面、作业2的最后片材的第一面以及作业2的最后片材的第二面的顺序,在各面上进行图像形成处理。
针对作业1的最后片材的第二面,尽管在对作业1的最后片材的第一面的成像处理完成之后立即执行成像处理,理所当然地,直至作业1的最后片材到达双面打印片材输送路径350之前不能进行片材再给送处理(T201)。其结果是,作业1的最后片材至装置外部的排出的完成时刻(T202)比图7A中的作业1的结束时刻T103早了成像处理时间段。
虽然在作业1的最后片材的第二面的成像处理完成之后立即执行作业2的最后片材的第一面的成像处理,然而如上所述,由于片材给送处理与片材再给送处理不能彼此并行执行,因此在T205开始作业2的最后片材的第一面的片材给送。此外,由于作业2是PDL打印作业,因此为了尽可能长地继续双面循环,在对最后片材的第一面的双面打印输送完成之后开始第二面的成像处理(T203)。其结果是,作业2的最后片材至装置外部的排出的完成时刻是T204。
根据本实施例,即使于在前特定类型作业之后执行其他类型作业的双面打印的情况下,也能够缩短在后续作业的双面打印完成之前经过的时间段。
其他实施例
另外,可以通过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介质(例如,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执行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的功能的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来实现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以及还可以利用由通过例如读出并执行来自存储介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的功能的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来执行的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的各实施例。计算机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或其他电路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并且可以包括独立的计算机或独立的计算机处理器的网络。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以例如从网络或存储介质被提供给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例如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分布式计算系统的存储器、光盘(诸如压缩光盘(CD)、数字通用光盘(DVD)或蓝光光盘(BD)TM)、闪存设备以及存储卡等中的一个或更多个。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当被赋予最宽的解释,以涵盖所有这种变型以及等效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5)
1.一种打印装置,该打印装置包括:
打印单元,其用于执行第一打印处理以及第二打印处理,在所述第一打印处理中,在通过执行第一作业在片材的第一面及第二面上打印了图像之后,通过执行要在所述第一作业之后执行的第二作业开始在片材上打印图像,在所述第二打印处理中,在通过执行所述第一作业在片材的第一面上打印了图像之后并且在所述片材的第二面上打印图像之前,开始在要于所述第一作业之后执行的所述第二作业的片材上打印图像;以及
控制单元,其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作业的类型,决定使所述打印单元执行所述第一打印处理,还是使所述打印单元执行所述第二打印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作业的类型是复印作业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使所述打印单元执行所述第一打印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作业的类型不是复印作业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使所述打印单元执行所述第二打印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打印装置,所述打印装置还包括:
用于双面打印的输送路径,
其中,在所述打印单元执行所述第二打印处理的情况下,在所述打印单元通过执行所述第一作业在片材的第一面上打印了图像之后,所述打印单元将所述片材输送到用于双面打印的所述输送路径,并且在所述片材正存在于用于双面打印的所述输送路径上的同时,所述打印单元在所述第二作业的片材上打印图像。
5.一种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执行第一打印处理以及第二打印处理,在所述第一打印处理中,在通过执行第一作业在片材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上打印了图像之后,通过执行要在所述第一作业之后执行的第二作业开始在片材上打印图像,在所述第二打印处理中,在通过执行所述第一作业在片材的第一面上打印了图像之后并且在所述片材的第二面上打印图像之前,开始在要于所述第一作业之后执行的所述第二作业的片材上打印图像;以及
基于所述第一作业的类型,决定要执行所述第一打印处理,还是要执行所述第二打印处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213597 | 2013-10-11 | ||
JP2013213597A JP2015074208A (ja) | 2013-10-11 | 2013-10-11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553377A true CN104553377A (zh) | 2015-04-29 |
CN104553377B CN104553377B (zh) | 2017-08-22 |
Family
ID=52809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52567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53377B (zh) | 2013-10-11 | 2014-10-08 | 打印装置及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225875B2 (zh) |
JP (1) | JP2015074208A (zh) |
CN (1) | CN10455337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758025B1 (ja) * | 2014-04-30 | 2015-08-05 | 株式会社Pfu | 画像読取装置 |
JP7206861B2 (ja) * | 2018-11-30 | 2023-01-1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065101B2 (ja) * | 1999-10-25 | 2008-03-1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両面画像記録方法及び装置 |
US4935786A (en) * | 1989-06-28 | 1990-06-19 |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uplex printing |
JP2957856B2 (ja) | 1993-07-21 | 1999-10-06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磁気テープ装置 |
JP3392734B2 (ja) * | 1997-10-27 | 2003-03-3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US6064840A (en) * | 1999-05-26 | 2000-05-16 | Xerox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duplex copy jobs by shifting copy sheet into an available pitch to create a skipped pitch between copy sets |
JP2007058027A (ja) * | 2005-08-26 | 2007-03-08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994884B2 (ja) * | 2006-03-22 | 2012-08-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JP4332549B2 (ja) * | 2006-11-29 | 2009-09-1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046717B2 (ja) * | 2007-04-10 | 2012-10-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8090284B2 (en) * | 2008-06-23 | 2012-01-03 |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control method |
US8662657B2 (en) * | 2011-04-08 | 2014-03-04 | Xerox Corporation | Print process for duplex printing with alternate imaging order |
CN102825925B (zh) * | 2011-06-16 | 2015-03-11 |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双面打印控制方法和装置、双面打印系统 |
JP5847501B2 (ja) * | 2011-09-07 | 2016-01-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録媒体 |
JP6041482B2 (ja) * | 2011-12-01 | 2016-12-0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2013
- 2013-10-11 JP JP2013213597A patent/JP2015074208A/ja active Pending
-
2014
- 2014-10-08 CN CN201410525670.5A patent/CN10455337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10-08 US US14/509,937 patent/US922587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5074208A (ja) | 2015-04-20 |
CN104553377B (zh) | 2017-08-22 |
US20150103366A1 (en) | 2015-04-16 |
US9225875B2 (en) | 2015-12-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060103881A1 (en) | Image forming system | |
US7859703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program recorded thereon | |
US20120081759A1 (en)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of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 |
US6859290B2 (en) |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displaying the capacity of data of image to be formed | |
CN102774146B (zh) | 打印装置及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 |
CN105391896B (zh) | 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4553377A (zh) | 打印装置及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 |
JP4318199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複写装置 | |
US7742187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program recorded thereon | |
JP4266602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JP3589547B2 (ja) | 複写システム | |
JP2004325490A (ja) | 画像印字装置 | |
JP2007078832A (ja)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 |
JP200012756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 |
JP2006229553A (ja) | ジョブ制御システム | |
JP2008203602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0358127A (ja) | 連結複写システム | |
JP3666197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1053941A (ja) | 画像形成装置連結システム | |
JPH07154541A (ja) | 画像記録装置 | |
JP2001103256A (ja) |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 |
US9936090B2 (en) | Print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for the print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 |
JP2001069286A (ja) | 連結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2002142050A (ja)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2006195723A (ja)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22 Termination date: 20191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