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41113B - 制冷循环系统和具有该制冷循环系统的空气调节机 - Google Patents

制冷循环系统和具有该制冷循环系统的空气调节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41113B
CN104541113B CN201380042739.2A CN201380042739A CN104541113B CN 104541113 B CN104541113 B CN 104541113B CN 201380042739 A CN201380042739 A CN 201380042739A CN 104541113 B CN104541113 B CN 1045411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ervoir
refrigerant
pressure side
flow
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273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41113A (zh
Inventor
上野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5411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411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411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411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5/00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refrigera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4Refrigeration circuit bypassing means
    • F25B2400/0415Refrigeration circuit bypassing means for the receiv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6Recei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23Receiver valv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制冷循环系统和空气调节机,能够使制冷剂容易流动且以最适合的制冷剂量循环。本发明使调整在制冷剂回路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的流量调整部与节流装置并列连接,流量调整部包括:储液器,贮存制冷剂;高压侧的连接管,连接制冷剂回路中的节流装置的高压侧和储液器;低压侧的连接管,连接制冷剂回路中的节流装置的低压侧和储液器;以及高压侧和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分别设置在各连接管上,调整制冷剂的流量,储液器设置在比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高的位置上,利用贮存在储液器内的制冷剂的势能,使储液器内的制冷剂容易向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流动。

Description

制冷循环系统和具有该制冷循环系统的空气调节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循环系统和具有该制冷循环系统的空气调节机,该制冷循环系统具有调整在制冷剂回路内循环的制冷剂量的流量调整部。
背景技术
在空气调节机等的制冷循环系统中,在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中,在制冷剂回路内流动的最适合的制冷剂量不同。为了使制冷剂以最适合的制冷剂量循环,并列设置节流装置,并且设置贮存制冷剂的储液器并在其两侧设置流量调整装置,可以将制冷剂贮存在储液器内或使制冷剂从储液器返回制冷剂回路。
以往,具有这种流量调整部的制冷循环系统适合应用于多室形的空气调节系统中。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那样,多室形的空气调节系统连接压缩机、四通阀、室外热交换器、主膨胀阀、以及多个室内机而形成制冷循环系统,上述多个室内机在四通阀和主膨胀阀之间并联、并分别借助分流用膨胀阀具有室内热交换器。
并且,在室外热交换器和主膨胀阀之间通过第一膨胀阀、在主膨胀阀和分流用膨胀阀之间通过第二膨胀阀连接储液器,并且在压缩机的流出侧设置用于检测送出制冷剂温度的送出温度传感器,根据多个室内机的运转台数和送出温度来控制第一膨胀阀和第二膨胀阀的阀开度。
按照上述结构,可以适当地保持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循环量,防止因制冷剂不足产生的送出温度上升或能力不足。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2-156166号
但是,虽然制冷剂量可变的难易程度因储液器和膨胀阀的位置关系而不同,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制冷循环系统中关于这方面没有公开任何内容。
特别是在室内机为两台以上的多室形的空气调节系统中,例如在两台中的一台运转的状态和两台都运转的状态下,在制冷剂回路内流动的制冷剂量差异很大。
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因储液器的位置关系而产生的制冷剂量的流动难易程度的差非常微小,所以不需要特别注意,但是在室内机为一台的制冷循环系统中,由于与室内机为两台的制冷循环系统相比制冷剂量的可变量少,所以即使产生制冷剂滞留等,而使流道内的流动难易程度不同并产生微小的差,也会对性能产生较大影响。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制冷循环系统和具有该制冷循环系统的空气调节机,即使在具有一台室内机的制冷循环系统中,也能够使制冷剂容易流动且以最适合的制冷剂量循环。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循环系统,利用配管依次连接压缩机、四通阀、凝结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构成制冷剂流动的方向有正向和反向两个方向的可逆循环的制冷剂回路,调整在所述制冷剂回路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的流量调整部与所述节流装置并列设置,所述流量调整部包括:储液器,利用从所述节流装置前后的高压侧向低压侧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来贮存制冷剂;高压侧的连接管,连接所述制冷剂回路中的节流装置的高压侧和所述储液器;低压侧的连接管,连接所述制冷剂回路中的节流装置的低压侧和所述储液器;以及高压侧和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分别安装在各连接管上,用于调整制冷剂的流量,所述制冷循环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设置在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的高度以上的高度位置,且所述储液器设置在高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的高度以上的高度位置,从所述储液器到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为止的连接管的最下位置设置成低于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并且高于从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到所述制冷剂回路中的所述节流装置的低压侧分流部为止的连接管的最下位置,从所述储液器到高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为止的连接管的最下位置设置成低于高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并且高于从高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到所述制冷剂回路中的所述节流装置的高压侧分流部为止的连接管的最下位置。
在上述结构中,由于储液器设置在比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的高度高的位置上,所以利用贮存在储液器内的制冷剂具有的势能,储液器内的制冷剂容易向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流动。
在此,“储液器在比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的高度高的位置”是指储液器侧的基准位置和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的基准位置的高度尺寸差在零以上。为了利用贮存在储液器内的制冷剂具有的势能,使制冷剂容易从储液器侧流出,原本需要使从储液器到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的高低差在零以上。即,如果更准确地定义“储液器在比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的高度高的位置”,则“储液器”是指与储液器连接的连接管的连接口,“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是指从储液器连接至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的连接管的连接口。
但是,作为高度的基准位置,当连接管的连接口位于与储液器的底面或流量调整装置的底面大体相同位置时等,可以使储液器侧的基准位置为储液器的底面,此外,可以使流量调整装置侧的基准位置为流量调整装置的底面。可以通过上述基准位置的组合,采用各种高度基准。图3和图4的h1~h8举例说明了各种高度基准。
在上述储液器和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的位置关系结构的基础上,优选的是,当从储液器到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的连接管的最下位置低于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的高度基准位置时,采用使该连接管的最下位置尽量接近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的高度基准位置的结构。
在上述结构中,由于贮存在储液器内的液体制冷剂向从储液器到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的连接管流动,所以当整个上述连接管配置在比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高的位置上时,储液器内的制冷剂容易向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流动。
因此,虽然整个上述连接管配置在比流量调整装置高的位置时没有问题,但是在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的结构上、例如当上述连接管的连接口向下突出时或为了便于配管布局,有时需要将连接管配置在低于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的高度基准位置的位置上。
在这种情况下,该连接管的最下位置比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的高度基准位置低,如果上述差大,则在连接管内容易产生制冷剂的液体滞留。在此,在容易产生制冷剂的液体滞留的连接管中,优选的是,使上述最下位置尽量接近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的高度基准位置。
在此,作为流量调整装置的高度基准位置,原本可以将从连接口的高度作为基准,但是也可以将流量调整装置的底面作为基准。图3和图4中将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的高度基准表示为J1~J4。
并且,如果在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中使从所述储液器到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的连接管的最下位置高于从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到所述制冷剂回路中的所述节流装置的低压侧分流部的连接管的最下位置,则在从储液器到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的连接管中,液体制冷剂不容易贮存,此外,在成为低压的气体和液体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而流动的分流部侧的连接管中,制冷剂容易流动。
另外,在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中,到达低压侧分流部的连接管的高度的基准位置是从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的连接口的高度,但是也可以将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的底面作为基准。图3和图4所示的L1~L4表示到达低压侧分流部的连接管的高度的基准位置。
此外,在从储液器到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的低压侧的连接管中,可以将低压侧的连接管的始端部相对于垂直方向倾斜设置,以使储液器内的制冷剂容易流动。
上述结构中,在与储液器的底面连接的低压侧的连接管的始端部与纵向设置的流量调整装置的下方突出的配管连接的配管结构中,从储液器的底面出口沿垂直方向延伸的连接管在中途极端U形折返并与流量调整装置连接。因此,流道阻力过大而使制冷剂难以流动。
在此,通过至少使储液器的低压侧的连接管的始端部相对于垂直方向倾斜而形成平缓的流道,使制冷剂容易流动。当然不仅可以使储液器的低压侧的连接管的始端部相对于垂直方向倾斜,也可以使与储液器连接的高压侧的连接管相对于垂直方向倾斜。
在上述配管的倾斜结构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使所述储液器自身相对于垂直方向倾斜设置。按照上述结构,由于储液器也倾斜,所以储液器内部的制冷剂容易从连接管的连接口流出。
当制冷剂的流动方向有正向和反向两个方向的可逆循环系统时,即,当在制冷剂回路的压缩机的流出侧流道内具有切换为室内热交换器侧或室外热交换器侧的四通阀时,上述结构的制冷循环系统能够应用于配置在储液器两侧的第一流量调整装置和第二流量调整装置的两者的配管结构中。
此外,当制冷循环系统为非可逆循环系统时,即,例如具有不具备四通阀而只能进行制冷运转的制冷剂回路时,只要将本发明应用于储液器的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中即可。
这种制冷循环系统可以应用于安装在冰箱内的制冷循环系统,如果应用于空气调节机,则能够以最适合的制冷剂量有效地进行运转。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具有流量调整部的制冷循环系统中,由于将贮存制冷剂的储液器设置在比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高的位置上,所以储液器内的制冷剂容易向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流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制冷运转时制冷剂的流动的制冷循环系统图。
图2是表示同一制热运转时制冷剂的流动的制冷循环系统图。
图3是表示制冷运转时等正向的制冷剂的流动的流量调整部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制热运转时等反向的制冷剂的流动的流量调整部的示意图。
图5是在储液器上连接有一根连接管的流量调整部的示意图。
图6是在储液器上连接有一根倾斜状态的连接管的流量调整部的示意图。
图7是在倾斜的储液器上连接有两根连接管的流量调整部的示意图。
图8是在倾斜的储液器上连接有一根连接管的流量调整部的示意图。
图9是在非可逆循环中的储液器的上部连接有入口侧的连接管、在下部连接有出口侧的连接管的流量调整部的示意图。
图10是在储液器上连接有具有曲率半径大的弯曲部的连接管的流量调整部的示意图。
图11的(a)是连接有两根连接管的储液器的结构图,(b)是连接有一根连接管的储液器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室内机
2 室外机
3 制冷剂配管
4 压缩机
5 四通阀
6 室外热交换器
7 节流装置
8 室内热交换器
10 制冷剂回路
11 开关阀
13 流量调整部
14 储液器
15 第一流量调整装置
16 第二流量调整装置
21、22、23、24 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将本发明应用于空气调节机的制冷循环系统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制冷运转时制冷剂的流动的制冷循环系统图,图2是表示制热运转时制冷剂的流动的制冷循环系统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利用制冷剂配管3连接一个室内机1和一个室外机2,并且在室外机2一侧具有:压缩机4、切换制冷剂的流道的四通阀5、室外热交换器6和节流装置7,在室内机1内具有室内热交换器8。
在上述制冷循环系统中,制冷运转时,如图1所示,从压缩机4送出的制冷剂从四通阀5通过室外热交换器6、节流装置7、室内热交换器8返回压缩机4而成为正向流动。此外,制热运转时,如图2所示,从压缩机4送出的制冷剂从四通阀5通过室内热交换器8、节流装置7、室外热交换器6返回压缩机4而成为反向流动。
因此,在制冷循环系统内,制冷运转时,室外热交换器6作为凝结器发挥功能,室内热交换器8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制热运转时,室内热交换器8作为凝结器发挥功能,室外热交换器6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
由此,制冷运转时和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循环系统是可逆循环的制冷剂回路,制冷剂回路10使制冷剂的流动方向沿压缩机4、四通阀5、凝结器、节流装置7、蒸发器的顺序流动。
另外,在本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带有开关阀11的旁路12与室外热交换器6并列连接,使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剂的一部分返回压缩机侧,但是也可以是不具备上述带有开关阀的旁路的制冷剂回路。
并且,流量调整部13与节流装置7并列连接,该流量调整部13调整在制冷剂回路10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上述流量调整部13包括:储液器14,利用从节流装置7前后的高压侧向低压侧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来贮存制冷剂;高压侧的连接管21、23,连接制冷剂回路10的节流装置7的高压侧分流部和储液器14;低压侧的连接管22、24,连接所述制冷剂回路10的节流装置7的低压侧分流部和储液器14;以及高压侧和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15、16,分别安装在连接管21~24之间,调整制冷剂的流量。
连接管21连接储液器14和第一流量调整装置15。连接管22连接储液器14和第二流量调整装置16。连接管23连接第一流量调整装置15和制冷剂回路10的节流装置7的室外热交换器侧的分流部。连接管24连接第二流量调整装置16和制冷剂回路10的节流装置7的室内热交换器侧的分流部。
流量调整部13根据压缩机4的送出温度等控制两个流量调整装置15、16的开度,使制冷剂贮存在储液器14或使制冷剂返回制冷剂回路10,从而适当地保持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循环量。
储液器14是能够收容制冷剂的筒状的容器,在其底面连接有来自第一流量调整装置15的连接管21和来自第二流量调整装置16的连接管22。
如图3所示,在制冷运转循环等制冷剂从右向左流动时,第一流量调整装置15作为高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发挥功能,第二流量调整装置16作为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发挥功能。如图4所示,在制热运转循环等制冷剂从左向右流动时,第二流量调整装置16作为高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发挥功能,第一流量调整装置15作为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发挥功能。
上述流量调整装置15、16与膨胀阀和节流装置同样具有如下功能:通过使制冷剂通过的开口的面积可变来调整进入储液器14的制冷剂量。
节流装置7调整制冷剂回路10的凝结、蒸发压力。因此,在上述流道的前后产生压力差。利用上述压力差,使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凝结并贮存在流量调整部13的储液器14内或者使储液器14内的制冷剂返回制冷剂回路。
图3是如制冷、除霜运转循环的制冷剂向正向流动时的流量调整部13的示意图,图4是如制热运转循环的制冷剂向反向流动时的流量调整部13的示意图。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流量调整部13中,储液器14设置在高于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的位置上,利用贮存在储液器14内的制冷剂具有的势能,使储液器14内的制冷剂容易向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流动。
如图3所示,当制冷剂向正向流动时,在流量调整部13内,第二流量调整装置16成为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如图4所示,制冷剂向反向流动时,在流量调整部13中,第一流量调整装置15成为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因此,在本例这样的可逆循环的流量调整部13中,储液器14设置在比两个流量调整装置15、16高的位置上。
在图3和图4中,储液器14在比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高的位置是指,储液器14一侧的基准位置和流量调整装置15、16的基准位置的高度尺寸差在零以上。作为储液器14一侧的基准位置可以采用储液器14的连接管的连接口或储液器的底面。作为流量调整装置的基准位置可以以流量调整装置的连接口19或流量调整装置的底面作为基准。
图3和图4中举例说明了各种高度基准。在本例中采用后述的高度基准h1、h5。
如图3所示,当制冷剂正向流动时,第二流量调整装置16成为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举例说明上述高度基准,
h1:从流量调整装置16的向上的连接口17到储液器侧的向上的连接口18的高度,
h2:从流量调整装置16的向上的连接口17到储液器14的底面14a的高度,
h3:从流量调整装置16的底面16a到储液器14的向上的连接口18的高度,
h4:从流量调整装置16的底面16a到储液器14的底面14a的高度。
如图4所示,当制冷剂反向流动时,第一流量调整装置15成为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举例说明上述高度基准,
h5:从流量调整装置15的横向的连接管连接口19到储液器侧的向上的连接管连接口20的高度,
h7:从流量调整装置15的横向的连接管连接口19到储液器14的底面14a的高度,
h6:从流量调整装置15的底面15a到储液器14的向上的连接口20的高度,
h8:从流量调整装置15的底面15a到储液器14的底面14a的高度。
在上述储液器14和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15或流量调整装置16的位置关系结构的基础上,使从连接储液器14和流量调整装置15、16的连接管21、22的最下位置到各流量调整装置15、16的基准位置的高度尽量小,并且使上述最下位置高于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15、16中的制冷剂回路10的分流部侧的连接管23、24的最下位置。
虽然当与储液器14连接的连接管21、22的整体高于流量调整装置15、16的连接口17、19时,液体制冷剂容易流动,但是如图3和图4所示,在流量调整装置15、16的结构上,例如当上述连接管向下突出时或为了便于配管布局,有时需要将连接管21、22设置在比流量调整装置15、16的连接口低的位置上。
在这种情况下,连接管21、22的最下位置比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15、16的连接口低,如果上述差变大,则连接管21、22内容易产生制冷剂的液体滞留。因此,尽可能使容易产生制冷剂的液体滞留的连接管21、22的上述最下位置接近流量调整装置15、16的基准位置。
流量调整装置15、16中的连接管21、22的高度的基准位置原本可以将连接口的高度作为基准,但是也可以将各流量调整装置的底面作为基准。
如图3所示,当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为从右向左的正向时,由于第二流量调整装置16成为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所以将上述流量调整装置16中的高度基准表示为J1、J2。J1是从向上的连接口17到连接管22的最下位置的高度,J2是从流量调整装置16的底面16a到上游配管22的最下位置的高度。
如图4所示,当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为从左向右的反向时,由于第一流量调整装置15成为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所以将上述流量调整装置15中的高度基准表示为J3、J4。J3是从流量调整装置15的底面15a到连接管22的最下位置的高度,J4是从横向的连接口19到连接管21的最下位置的高度。
并且,如果使连接管21、22的最下位置高于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15、16的分流部侧的连接管23、24的最下位置,则液体制冷剂不容易滞留在连接管21、22内,此外制冷剂容易向成为低压的气体和液体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的分流部侧的连接管23、24流动。
另外,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15、16的连接管的高度的基准位置成为从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15、16的连接口25、26的高度,但是也可以将流量调整装置15、16的底面15a、16a作为基准。
如图3所示,当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从右向左时,由于第二流量调整装置16成为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所以将上述流量调整装置16的连接管的高度基准位置表示为L1、L2。L1是从连接口26到连接管24的最下位置的高度,L2是从流量调整装置16的底面16a到连接管24的最下位置的高度。
如图4所示,当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为从左向右的反向时,由于第一流量调整装置15成为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所以将上述流量调整装置15的连接管的高度基准位置表示为L3、L4。L3是从流量调整装置的底面15a到连接管23的最下位置的高度,L4是从向上的连接口25到连接管23的最下位置的高度。
在图1所示的制冷运转循环的制冷剂回路10中,从压缩机4送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在作为凝结器的室外热交换器6内进行热交换之后,通过节流装置7被减压而成为气体制冷剂,并且进入作为蒸发器的室内热交换器8,在此进行热交换后返回压缩机4。
在图2所示的制热运转循环的制冷剂回路10中,从压缩机4送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在作为凝结器的室内热交换器8中进行热交换之后,通过节流装置7被减压而成为气体制冷剂,并且进入作为蒸发器的室外热交换器6,在此进行热交换后返回压缩机4。
在制冷运转循环和制热运转循环过程中,在流量调整部13中,高压的液体制冷剂进入高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15、16,被减压(减压的程度因流量调整装置的开度而不同)并以液体制冷剂的状态贮存在储液器14内。另一方面,储液器14内的液体制冷剂从连接口进入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15、16,被减压而成为气体和液体的混合制冷剂并返回制冷剂回路10。
此时,由于储液器14设置在比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15、16高的位置上,所以利用贮存在储液器内的制冷剂具有的势能,储液器14内的制冷剂容易向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15、16流动。
此外,由于从储液器14到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15、16的连接管21、22的最下位置尽量接近流量调整装置15、16的连接口17、19的高度位置,所以从储液器14送出的液体制冷剂不容易滞留。
并且,由于储液器14的连接管21、22的最下位置高于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15、16的分流部侧的连接管23、24的最下位置,所以液体制冷剂不容易滞留在连接管21、22内,而且容易向分流部侧的连接管23、24流动,在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15、16减压而成为低压的气体和液体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向所述分流部侧的连接管23、24流动。
图5到图9中表示变形例。在图3和图4所示的例子中,在储液器14上连接有两根连接管,但是本例中,利用一根连接管28进出储液器14,上述分流连接管28a、28b分别与流量调整装置15、16连接。储液器14和流量调整装置15、16的高度位置关系与图3、图4所示的例子相同。
图6是在储液器14上连接有一根倾斜状态的配管的流量调整部的示意图。图6中,当连接管28笔直时,在从纵向放置的流量调整装置15、16的下侧进入的配管结构中,从储液器14到流量调整装置15、16的流道成为流道极端U形折返的结构,所以流道阻力过大而使制冷剂难以流动。在此,使连接管28相对于垂直方向倾斜,从而使制冷剂容易流动。可以适当地选择倾斜程度。
图7是在倾斜的储液器14上连接有两根相对于垂直方向倾斜的状态的连接管21、22的流量调整部的示意图。在上述例子中,将两根连接管21、22与储液器14连接,并且储液器14也向相同的方向倾斜,从而使制冷剂容易流动。
图8是在倾斜的储液器14上连接有一根连接管28的流量调整部的示意图。在上述例子中,将一根连接管28与储液器14连接,并且储液器14也向相同方向倾斜,从而使制冷剂容易流动。
图9是在非可逆循环的储液器14的上部连接有来自高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15的连接管29、在储液器14的下部连接有到达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16的连接管31的流量调整部的示意图。是制冷专用的、在储液器14的上部连接连接管29并在储液器14的下部连接连接管31的例子。
当制冷剂的流动为一个方向的制冷循环时,例如是制冷专用空调时,作为储液器14可以使用入口侧与上侧连接、出口侧与下侧连接的储液器。
在此,在制冷剂回路10中压缩机4的冷却用油与制冷剂一起循环。油比制冷剂比重大,所以在制冷剂和油进入到储液器14内的情况下,由于油比制冷剂比重大,所以贮存在储液器14的下方。
因此,需要防止在储液器14内产生油滞留。在本例中,由于采用储液器14的入口侧与上侧连接、出口侧与下侧连接的结构,所以能够防止油滞留在储液器14内。
在此,配管的连接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例如,图3中,可以使两根配管中的一根为倾斜状态,或使两根连接管向相互相反的方向倾斜而成为八字形。
此外,如图10所示,当连接管21、22具有弯曲部时,可以采用弯曲部上的曲率半径R大的弯曲管,而采用制冷剂容易流动的结构。
此外,如图11的(a)、(b)所示,可以是如下结构:储液器14的底面和连接在储液器14的连接管21、22或连接管28的连接口大体位于相同位置。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所述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适当地分别使公开的技术方法与不同的实施方式进行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制冷循环系统,利用配管依次连接压缩机、四通阀、凝结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构成制冷剂流动的方向有正向和反向两个方向的可逆循环的制冷剂回路,调整在所述制冷剂回路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的流量调整部与所述节流装置并列设置,所述流量调整部包括:储液器,利用从所述节流装置前后的高压侧向低压侧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来贮存制冷剂;高压侧的连接管,连接所述制冷剂回路中的节流装置的高压侧和所述储液器;低压侧的连接管,连接所述制冷剂回路中的节流装置的低压侧和所述储液器;以及高压侧和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分别安装在各连接管上,用于调整制冷剂的流量,
所述制冷循环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储液器设置在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的高度以上的高度位置,且所述储液器设置在高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的高度以上的高度位置,
从所述储液器到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为止的连接管的最下位置设置成低于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并且高于从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到所述制冷剂回路中的所述节流装置的低压侧分流部为止的连接管的最下位置,
从所述储液器到高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为止的连接管的最下位置设置成低于高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并且高于从高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到所述制冷剂回路中的所述节流装置的高压侧分流部为止的连接管的最下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储液器到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的低压侧的连接管中,低压侧的连接管的始端部相对于垂直方向倾斜设置,以使储液器内的制冷剂容易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相对于垂直方向倾斜设置。
4.一种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系统。
CN201380042739.2A 2012-12-14 2013-12-12 制冷循环系统和具有该制冷循环系统的空气调节机 Active CN1045411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73683 2012-12-14
JP2012273683A JP6087611B2 (ja) 2012-12-14 2012-12-14 冷凍サイクル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PCT/JP2013/083327 WO2014092152A1 (ja) 2012-12-14 2013-12-12 冷凍サイクル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41113A CN104541113A (zh) 2015-04-22
CN104541113B true CN104541113B (zh) 2017-07-11

Family

ID=50934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2739.2A Active CN104541113B (zh) 2012-12-14 2013-12-12 制冷循环系统和具有该制冷循环系统的空气调节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087611B2 (zh)
CN (1) CN104541113B (zh)
WO (1) WO20140921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96690B (zh) * 2015-06-04 2017-12-1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和空调器系统
EP3315875B1 (en) * 2015-06-24 2019-02-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Heat source apparatus
JP6437120B2 (ja) * 2015-08-05 2018-12-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チリングユニット
JP6472527B2 (ja) * 2015-08-28 2019-02-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6494778B2 (ja) * 2015-10-08 2019-04-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US10830515B2 (en) * 2015-10-21 2020-11-10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refrigerant in vapor compression system
SE542633C2 (sv) * 2016-05-17 2020-06-23 Lars Friberg Evolution Ab Anordning för snabbavfrostning utan kompressorstopp av förångaren i en luft-vatten-värmepump och för att köra värmepumpen vid extremt låga förångartemepraturer och vid extremt lågalaster
CN106524606A (zh) * 2016-10-12 2017-03-22 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冷媒循环量的调节装置、系统及方法
CN106482379A (zh) * 2016-10-25 2017-03-08 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及其制冷系统
CN106766324A (zh) * 2016-11-14 2017-05-31 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207556037U (zh) * 2017-09-08 2018-06-29 开利公司 储液器及具有其的热泵系统
CN108507207A (zh) * 2017-09-30 2018-09-07 约克(无锡)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09579341A (zh) * 2018-12-20 2019-04-05 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co2热泵系统
WO2020174530A1 (ja) * 2019-02-25 2020-09-03 Ats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冷媒制御システム、及び冷却システム
CN111486611A (zh) * 2020-04-24 2020-08-04 深圳麦克维尔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944613B (zh) * 2021-01-29 2022-11-1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调
CN112944617B (zh) * 2021-01-29 2022-09-0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调
CN113324351B (zh) * 2021-06-28 2023-03-1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组分可调控的二氧化碳混合工质制冷/热泵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97847A (ja) * 1988-10-03 1990-04-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多室対応分離形空気調和機
NO890076D0 (no) * 1989-01-09 1989-01-09 Sinvent As Luftkondisjonering.
JPH05306839A (ja) * 1992-04-30 1993-11-19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冷凍装置
JPH10132394A (ja) * 1996-10-31 1998-05-22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
JPH11248266A (ja) * 1998-03-05 1999-09-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及び凝縮器
JP3940253B2 (ja) * 2000-07-13 2007-07-0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及びそのレシーバ
JP2002156166A (ja) * 2000-11-20 2002-05-31 Fujitsu General Ltd 多室形空気調和機
JP2011521194A (ja) * 2008-05-14 2011-07-21 キャリア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冷媒蒸気圧縮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充填管理
JP5410114B2 (ja) * 2009-02-20 2014-02-0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19161A (ja) 2014-06-30
WO2014092152A1 (ja) 2014-06-19
JP6087611B2 (ja) 2017-03-01
CN104541113A (zh) 2015-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41113B (zh) 制冷循环系统和具有该制冷循环系统的空气调节机
CN104024752B (zh) 室外机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CN102365510B (zh) 空调热水供给复合系统
CN104884876B (zh) 制冷循环装置及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5190199B (zh) 空调装置
CN104797893B (zh) 空气调节装置
US9631826B2 (en) Combined air-conditioning and hot-water supply system
CN104704303B (zh) 热泵装置
CN102889707B (zh) 复式空调及控制复式空调中制冷剂循环的方法
CN105180513A (zh) 具有多种运行模式的热泵系统
CN104534732B (zh) 空调器
CN105283719A (zh) 冷冻装置的除霜系统以及冷却单元
CN102057244B (zh) 用于换热器中的集成流分离器及抽空容积设备
CN101084404A (zh) 具有水加热的冷却剂系统
CN101147033A (zh) 具有辅助水加热的热泵系统
CN105247302A (zh) 空调装置
CN104813117B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02721149A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6415153A (zh) 制冷循环装置
CN105899884B (zh) 热源侧单元以及空调装置
CN106104170A (zh) 制冷循环装置
CN105627612B (zh) 室外机冷媒管路系统、空调器及空调器的制冷控制方法
CN108224837A (zh) 空调器系统
CN106482379A (zh) 空调及其制冷系统
CN107850354A (zh) 用于组合自由冷却和机械冷却的液体循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