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86611A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86611A
CN111486611A CN202010336221.1A CN202010336221A CN111486611A CN 111486611 A CN111486611 A CN 111486611A CN 202010336221 A CN202010336221 A CN 202010336221A CN 111486611 A CN111486611 A CN 1114866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mount
refrigerant
circulation circuit
liquid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3622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明辉
吴喜兆
潘李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cquay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cquay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cquay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cquay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3622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8661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4866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866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25B43/006Accumu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空调系统包括:循环回路(101),所述循环回路(101)中具有压缩机(1)、油分离器(2)、四通阀(3)、室外热交器(4)、节流组件(5)、液阀(6)、室内热交器(7)、气阀(8)以及汽液分离器(9),制冷剂在所述循环回路(101)中循环流动;以及储液组件(102),所述储液组件(102)与所述循环回路(101)连接,并存储所述制冷剂,所述储液组件(102)调节所述循环回路(101)中循环流动的所述制冷剂的量。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多联机空调系统是指,一台室外机通过配管连接两台或两台以上室内机,其中,室外机可以采用风冷换热形式,室内机可以采用直接蒸发换热形式。
随着多联机技术的发展,多联机应用也越发普遍,近年来,多联机市场占到整个中央空调市场的50%以上。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请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发明内容
在多联机空调系统中,往往需要在现场进行制冷剂的匹配,即,在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安装现场,对多联机空调系统进行调试,以向多联机空调系统中注入适量的制冷剂。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由于现场条件有限,存在制冷剂注入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当制冷剂的量过少时,空调系统的制冷和制热效果受到影响,并且会引发空调系统的排气温度过高和回油不畅等问题;当制冷剂的量过多时,也会影响空调系统的性能,并且造成空调系统高压过高和压缩机回液等问题,严重影响系统的可靠性;此外,对于多联机之外的其他空调系统,也可能存在制冷剂的量不适当这样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或其他类似的问题,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空调系统中,在制冷剂的循环回路之外,设置有储液组件,该储液组件能够调节循环回路中循环流动的制冷剂的量,由此,使得循环回路中的制冷剂保持适当的量,从而既保证了空调系统的制冷和制热效果,也保护了空调系统,提高了空调系统的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
循环回路101,所述循环回路101中具有压缩机1、油分离器2、四通阀3、室外热交器4、节流组件5、液阀6、室内热交器7、气阀8以及汽液分离器9,制冷剂在所述循环回路101中循环流动;以及
储液组件102,所述储液组件102与所述循环回路101连接,并存储所述制冷剂,所述储液组件102调节所述循环回路101中循环流动的所述制冷剂的量。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其中,所述储液组件102具有供制冷剂流入的进液侧以及供制冷剂流出的排气侧,所述进液侧连接于所述节流组件5与液阀6之间,所述排气侧连接于所述四通阀3与所述汽液分离器9之间,所述储液组件102调节所述循环回路101中的制冷剂的量。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其中,所述储液组件102包括:
储液罐11,其储存所述制冷剂;
进液管111,其位于所述储液组件102的所述进液侧,所述进液管111的一端与所述储液罐11的进液端口连接,所述进液管111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节流组件5与所述液阀6之间;
排气管112,其位于所述储液组件102的所述排气侧,所述排气管112的一端与所述储液罐11的排气端口连接,所述排气管112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四通阀3与所述汽液分离器9之间;
进液阀10,其设置于所述进液管111,用于控制通过所述进液管111流入所述储液罐11的制冷剂的流量;以及
排气阀12,其设置于所述排气管112,用于控制通过所述排气管112流出所述储液罐11的制冷剂的流量。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其中,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
判断单元,其判断在所述循环回路101中循环流动的所述制冷剂的量;
控制单元,其根据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控制所述进液阀10和/或所述排气阀12的开闭程度。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其中,当所述判断结果为在所述循环回路101中循环流动的所述制冷剂的量少于第一需求量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进液阀10和/或所述排气阀12的开闭程度,使经由所述排气管112从所述储液罐11排出的制冷剂的量多于经由所述进液管111流入所述储液罐11的制冷剂的量。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其中,当所述判断结果为在所述循环回路101中循环流动的所述制冷剂的量少于第一需求量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进液阀10保持关闭,并使所述排气阀12打开或增加所述排气阀12的打开量。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其中,当所述判断结果为在所述循环回路101中循环流动的所述制冷剂的量多于第二需求量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进液阀10和/或所述排气阀12的开闭程度,使经由所述排气管112从所述储液罐11排出的制冷剂的量少于经由所述进液管111流入所述储液罐11的制冷剂的量。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其中,当所述判断结果为在所述循环回路101中循环流动的所述制冷剂的量多于第二需求量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进液阀10打开或增加所述进液阀10的打开量,并使所述排气阀12打开。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系统包括:
循环回路101,所述循环回路101中具有压缩机1、油分离器2、四通阀3、室外热交器4、节流组件5、液阀6、室内热交器7、气阀8以及汽液分离器9,制冷剂在所述循环回路101中循环流动;以及
储液组件102,所述储液组件102与所述循环回路101连接,并存储有所述制冷剂,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从所述循环回路101中流入所述储液组件102的所述制冷剂的量和/或从所述储液组件102流出到所述循环回路101中的所述制冷剂的量。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其中,当判断为在所述循环回路101中循环流动的所述制冷剂的量少于第一需求量时,控制从所述储液组件102流出到所述循环回路101中的制冷剂的量多于从所述循环回路101流入所述储液组件102的制冷剂的量。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其中,当判断为在所述循环回路101中循环流动的所述制冷剂的量多于第二需求量时,控制从所述储液组件102流出到所述循环回路101中的制冷剂的量少于从所述循环回路101流入所述储液组件102的制冷剂的量。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之一在于: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系统中,在制冷剂的循环回路之外,设置有储液组件,该储液组件能够调节循环回路中循环流动的制冷剂的量,由此,使得循环回路中的制冷剂保持适当的量,从而既保证了空调系统的制冷和制热效果,也保护了空调系统,提高了空调系统的可靠性。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申请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申请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条款的范围内,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附图或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它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此外,在附图中,类似的标号表示几个附图中对应的部件,并可用于指示多于一种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对应部件。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一个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流程的一个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一个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本申请的前述以及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在说明书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申请的特定实施方式,其表明了其中可以采用本申请的原则的部分实施方式,应了解的是,本申请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本申请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全部修改、变型以及等同物。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各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这些实施方式只是示例性的,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上”、“下”等用于对不同元素从称谓上进行区分,但并不表示这些元素的空间排列或时间顺序等,这些元素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列出的术语的一种或多个中的任何一个和所有组合。术语“包含”、“包括”、“具有”等是指所陈述的特征、元素、元件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元素、元件或组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单数形式“一”、“该”等包括复数形式,应广义地理解为“一种”或“一类”而并不是限定为“一个”的含义;此外术语“所述”应理解为既包括单数形式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此外术语“根据”应理解为“至少部分根据……”,术语“基于”应理解为“至少部分基于……”,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
第一方面的实施例
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图1是该空调系统的一个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空调系统100包括:循环回路101和储液组件102。
循环回路101中具有压缩机1、油分离器2、四通阀3、室外热交器4、节流组件5、液阀6、室内热交器7、气阀8以及汽液分离器9,制冷剂在循环回路101中循环流动。
储液组件102存储制冷剂。储液组件102与循环回路101连接,用于调节循环回路101中循环流动的制冷剂的量。例如,储液组件102可以吸收循环回路101中的部分制冷剂,从而使循环回路101中循环流动的制冷剂的量减少;或者,储液组件102中存储的制冷剂可以被注入到循环回路101中,从而使循环回路101中循环流动的制冷剂的量增加。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在空调系统的循环回路之外,设置有储液组件,该储液组件能够调节循环回路中循环流动的制冷剂的量,由此,使得循环回路中的制冷剂保持适当的量,从而既保证了空调系统的制冷和制热效果,也保护了空调系统,提高了空调系统的可靠性。
如图1所示,在循环回路101中,各部件可以按照如下顺序依次连接,从而形成供制冷剂循环流动的回路:压缩机1、油分离器2、四通阀3、室外热交器4、节流组件5、液阀6、室内热交器7、气阀8、四通阀3、汽液分离器9、压缩机1。
例如,压缩机1的排气端与油分离器2的进气端相连,油分离器2的出气端与四通阀3的第一端(例如,入口端)相连,四通阀3的第二端(例如,C端)与室外热交器4的一端相连,室外热交器4的另一端连接节流组件5的一端,节流组件5的另一端与液阀6的一端连接;室内热交器7连接在气阀8的一端与液阀6的另一端之间;气阀8的另一端连接四通阀3的第三端(例如,H端),四通阀3的第四端(例如,S端)连接汽液分离器9的入口端,汽液分离器9的出口端与压缩机1的入口端连接(例如,通过铜管连接)。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中,室内热交器7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室内热交器7可以并联连接在气阀8与液阀6之间,由此,该空调系统可以形成为多联机空调系统。此外,本申请可以不限于此,室内热交器7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另外,如图1所示,油分离器2的出液端可以与汽液分离器9的入口端和出口端连接。
在制冷模式下,循环回路101中,制冷剂循环流动的路径如下:制冷剂从压缩机1的排气端进入油分离器2,进过油分离器2的分离,气态的制冷剂从油分离器2的出气端进入四通阀3的第一端(例如,入口端),并从四通阀3的第二端(例如,C端)流向室外热交器4,在室外热交器4中,气态的制冷剂与室外环境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制冷剂从室外热交器4进入节流组件5,经过节流组件5节流的制冷剂通过液阀6进入室内热交器7,在室内热交器7中,制冷剂与室内的环境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制冷剂通过气阀8和四通阀3的第三端(例如,H端)进入四通阀3,并从四通阀3的第四端(例如,S端)流出,进入汽液分离器9,汽液分离器9所分离出的气态的制冷剂进入压缩机1,压缩机1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后,从排气端排出制冷剂,由此,制冷剂在循环回路101中完成一个循环。
在制热模式下,循环回路101中,制冷剂循环流动的路径如下:制冷剂从压缩机1的排气端进入油分离器2,进过油分离器2的分离,气态的制冷剂从油分离器2的出气端进入四通阀3的第一端(例如,入口端),并从四通阀3的第三端(例如,H端)流向气阀8和室内热交器7,在室内热交器7中,制冷剂与室内环境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制冷剂经由液阀6从室内热交器7流出,通过节流组件5节流后的制冷剂进入室外热交器4,在室外热交器4中,制冷剂与室外的环境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制冷剂通过四通阀3的第二端(例如,C端)进入四通阀3,并从四通阀3的第四端(例如,S端)流出,进入汽液分离器9,汽液分离器9所分离出的气态的制冷剂进入压缩机1,压缩机1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后,从排气端排出制冷剂,由此,制冷剂在循环回路101中完成一个循环。
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关于制冷剂在循环回路101中进行循环流动的细节,可以参照相关技术。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储液组件102可以具有供制冷剂流入的进液侧102A以及供制冷剂流出的排气侧102B,进液侧102A连接于节流组件5与液阀6之间,排气侧102B连接于四通阀3与汽液分离器9之间。由此,储液组件102调节循环回路101中的制冷剂的量。
如图1所示,储液组件102包括:储液罐11,进液管111,排气管112,进液阀10以及排气阀12。
储液罐11储存制冷剂。
进液管111位于储液组件102的进液侧102A,进液管111的一端与储液罐11的进液端口连接,进液管111的另一端连接于节流组件5与液阀6之间。
排气管112位于储液组件102的排气侧102B,排气管112的一端与储液罐11的排气端口连接,排气管112的另一端连接于四通阀3与汽液分离器9之间,例如,排气管112的另一端连接于四通阀3的第四端与汽液分离器9之间。
进液阀10设置于进液管111,用于控制通过进液管111流入储液罐11的制冷剂的流量。
排气阀12设置于排气管112,用于控制通过排气管112流出储液罐11的制冷剂的流量。
如图1所示,空调系统100还可以包括:判断单元103和控制单元104。
在一些实施例中,判断单元103可以判断在循环回路101中循环流动的制冷剂的量与需求量的关系,例如,判断单元103可以根据循环回路101中的排气温度,和/或排气压力,和/或吸气过热度,和/或冷凝器过冷度等参数进行判断。
比如,若排气温度较高(例如,排气温度高于第一排气温度阈值),和/或排气压力较低(例如,排气压力低于第一排气压力阈值),和/或吸气过热度较大(例如,吸气过热度大于第一吸气过热度阈值),和/或冷凝器过冷度较小(例如,冷凝器过冷度小于第一冷凝器过冷度阈值),则判断为在循环回路101中循环流动的制冷剂的量少于第一需求量,即,空调系统100处于缺少制冷剂的状态。
又比如,若排气温度较低(例如,排气温度低于第二排气温度阈值,其中,第二排气温度阈值小于第一排气温度阈值),和/或排气压力较高(例如,排气压力高于第二排气压力阈值,其中,第二排气压力阈值大于第一排气压力阈值),和/或吸气过热度较小(例如,吸气过热度小于第二吸气过热度阈值,其中,第二吸气过热度阈值小于第一吸气过热度阈值),和/或冷凝器过冷度较大(例如,冷凝器过冷度大于第二冷凝器过冷度阈值,其中,第二冷凝器过冷度阈值大于第一冷凝器过冷度阈值),则判断为在循环回路101中循环流动的制冷剂的量多于第二需求量,即,空调系统100处于制冷剂较多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的上述举例中:排气过热度是指排气温度减去排气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吸气过热度是指吸气温度减去吸气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冷凝器过冷度是指冷凝温度减去冷凝器出口的温度。其中,冷凝器未在图1中示出,该冷凝器可以被设置于循环回路101中,该冷凝器在循环回路101中的设置位置和与其它部件的连接方式可以参考相关技术。
此外,以上通过举例的方式列出了判断单元103进行判断时使用的参数,本实施例可以不限于此,判断单元103也可以基于其它的参数和/或使用其它的方法来判断循环回路101中循环流动的制冷剂的量与需求量的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04根据判断单元103的判断结果,控制进液阀10和/或排气阀12的开闭程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判断单元103的判断结果为在循环回路101中循环流动的制冷剂的量少于第一需求量时,控制单元104控制进液阀10和/或排气阀12的开闭程度,使经由排气管112从储液罐11排出的制冷剂的量多于经由进液管111流入储液罐11的制冷剂的量。
例如,当判断结果为在循环回路101中循环流动的制冷剂的量少于第一需求量时,控制单元104控制进液阀10保持关闭,并使排气阀12打开或增加排气阀12的打开量,由此,储液罐11与空调系统100的低压侧连通,储液罐11中的液态的制冷剂缓慢变为气态的制冷剂,气态的制冷剂通过排气阀12进入到循环回路101中,控制单元104保持排气阀12的打开状态为第一预定时间后,关闭排气阀12,由判断单元103再次判断在循环回路101中循环流动的制冷剂的量,如果判断结果为在循环回路101中循环流动的制冷剂的量仍然少于第一需求量,则使排气阀12再次打开。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判断单元103的判断结果为在循环回路101中循环流动的制冷剂的量多于第二需求量时,控制单元103控制进液阀10和/或排气阀12的开闭程度,使经由排气管112从储液罐11排出的制冷剂的量少于经由进液管111流入储液罐11的制冷剂的量。
例如,当判断结果为在循环回路101中循环流动的制冷剂的量多于第二需求量时,控制单元104控制进液阀10打开或增加进液阀10的打开量,并使排气阀12打开,其中,进液阀10的打开程度可以大于排气阀12的打开程度,由此,通过进液管111进入储液罐11的制冷剂的量多于通过排气管112流出储液罐11的制冷剂的量,循环回路101中循环流动的制冷剂的一部分被吸收到储液罐11中,从而减少了循环回路101中的冷媒的量。
此外,控制单元104保持排气阀12和进液阀10的打开状态为第二预定时间后,关闭排气阀12和进液阀10,由判断单元103再次判断在循环回路101中循环流动的制冷剂的量,如果判断结果为在循环回路101中循环流动的制冷剂的量仍然多于第二需求量,则使排气阀12和进液阀10再次打开。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需求量和第二需求量分别是循环回路101中循环流动的制冷剂的量的下限值和上限值,该第一需求量和第二需求量可以根据对空调系统100的制冷和制热效果的要求以及对空调系统100的可靠性的要求而设定,此外,还可以进一步根据空调系统100的工况来设定该第一需求量和第二需求量。
下面,以一个实例来说明图1的空调系统100控制流程。
图2是空调系统100的控制流程的一个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控制流程包括:
操作21、空调系统100运行,使得制冷剂在循环回路101中循环流动;
操作22、判断单元103判断循环回路101中循环流动的制冷剂的量与第一需求量和第二需求量的关系,如果制冷剂的量少于第一需求量,流程进行到操作23,如果制冷剂的量多于第二需求量,流程进行到操作24,如果制冷剂的量多于第一需求量且少于第二需求量,则流程进行到操作25;
操作23、控制单元104控制进液阀10和/或排气阀12的开闭程度,使经由排气管112从储液罐11排出的制冷剂的量多于经由进液管111流入储液罐11的制冷剂的量;
操作24、控制单元103控制进液阀10和/或排气阀12的开闭程度,使经由排气管112从储液罐11排出的制冷剂的量少于经由进液管111流入储液罐11的制冷剂的量;
操作25、控制单元103控制进液阀10和/或排气阀12的开闭程度不变,使经由排气管112从储液罐11排出的制冷剂的量等于经由进液管111流入储液罐11的制冷剂的量,例如,控制单元103关闭进液阀10和排气阀12;
操作26、操作23持续第一预定时间之后,在操作26中,关闭进液阀10和排气阀12,操作26之后,再次回到操作22,判断单元103判断循环回路101中循环流动的制冷剂的量与第一需求量和第二需求量的关系;
操作27、操作24持续第二预定时间之后,在操作27中,关闭进液阀10和排气阀12,操作27之后,再次回到操作22,判断单元103判断循环回路101中循环流动的制冷剂的量与第一需求量和第二需求量的关系;
操作28、判断操作25是否持续了第三预定时间,如果判断为否,回到操作25,即,保持操作25,如果判断为是,流程返回到操作22,判断单元103判断循环回路101中循环流动的制冷剂的量与第一需求量和第二需求量的关系;由此,制冷剂的量适当的情况下,能够以第三预定时间为周期,定期地判断制冷剂的量是否适当,从而能够进行及时地调节循环回路101中制冷剂的量。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在向空调系统充入制冷剂的过程中,制冷剂的量可以不必精确匹配,因此,节省了匹配制冷剂的时间;并且,循环回路中循环流动的制冷剂的量可以由储液组件进行调节,由此,循环回路中的制冷剂的量能够被动态地调节,既保证了空调系统的制冷和制热效果,也保护了空调系统,提高了空调系统的可靠性。
第二方面的实施例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用于控制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空调系统。
图3是该控制方法的一个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控制方法包括:
操作31、控制从循环回路中流入储液组件的制冷剂的量和/或从储液组件流出到循环回路中的制冷剂的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操作31中,当判断为在循环回路中循环流动的制冷剂的量少于第一需求量时,控制从储液组件流出到循环回路中的气态制冷剂的量多于从循环回路流入储液组件的液态制冷剂的量。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操作31中,当判断为在循环回路中循环流动的制冷剂的量多于第二需求量时,控制从储液组件流出到循环回路中的气态制冷剂的量少于从循环回路流入储液组件的液态制冷剂的量。
关于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详细说明,可以参照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对于空调系统100的说明。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控制从循环回路中流入储液组件的制冷剂的量和/或从储液组件流出到循环回路中的制冷剂的量,由此,使得循环回路中的制冷剂保持适当的量,从而既保证了空调系统的制冷和制热效果,也保护了空调系统,提高了空调系统的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程序,其中当空调系统的控制单元中执行该程序时,该程序使得计算机在控制单元中执行上面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有计算机可读程序的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可读程序使得计算机在控制单元中执行上面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的控制方法。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控制单元可直接体现为硬件、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二者组合。例如,图中所示的功能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和/或功能框图的一个或多个组合,既可以对应于计算机程序流程的各个软件模块,亦可以对应于各个硬件模块。这些软件模块,可以分别对应于图中所示的各个步骤。这些硬件模块例如可利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将这些软件模块固化而实现。
软件模块可以位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移动磁盘、CD-ROM或者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可以将一种存储介质耦接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或者该存储介质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该软件模块可以存储在图像编码装置或图像解码装置的存储器中,也可以存储在可插入图像编码装置或图像解码装置的存储卡中。
针对图中描述的功能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和/或功能框图的一个或多个组合,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本申请所描述功能的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或者其任意适当组合。针对图中描述的功能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和/或功能框图的一个或多个组合,还可以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与DSP通信结合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其它这种配置。
以上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这些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并不是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对本申请做出各种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也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
循环回路(101),所述循环回路(101)中具有压缩机(1)、油分离器(2)、四通阀(3)、室外热交器(4)、节流组件(5)、液阀(6)、室内热交器(7)、气阀(8)以及汽液分离器(9),制冷剂在所述循环回路(101)中循环流动;以及
储液组件(102),所述储液组件(102)与所述循环回路(101)连接,并存储所述制冷剂,所述储液组件(102)调节所述循环回路(101)中循环流动的所述制冷剂的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液组件(102)具有供制冷剂流入的进液侧以及供制冷剂流出的排气侧,所述进液侧连接于所述节流组件(5)与液阀(6)之间,所述排气侧连接于所述四通阀(3)与所述汽液分离器(9)之间,所述储液组件(102)调节所述循环回路(101)中的制冷剂的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液组件(102)包括:
储液罐(11),其储存所述制冷剂;
进液管(111),其位于所述储液组件(102)的所述进液侧,所述进液管(111)的一端与所述储液罐(11)的进液端口连接,所述进液管(111)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节流组件(5)与所述液阀(6)之间;
排气管(112),其位于所述储液组件(102)的所述排气侧,所述排气管(112)的一端与所述储液罐(11)的排气端口连接,所述排气管(112)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四通阀(3)与所述汽液分离器(9)之间;
进液阀(10),其设置于所述进液管(111),用于控制通过所述进液管(111)流入所述储液罐(11)的制冷剂的流量;以及
排气阀(12),其设置于所述排气管(112),用于控制通过所述排气管(112)流出所述储液罐(11)的制冷剂的流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
判断单元,其判断在所述循环回路(101)中循环流动的所述制冷剂的量;
控制单元,其根据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控制所述进液阀(10)和/或所述排气阀(12)的开闭程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判断结果为在所述循环回路(101)中循环流动的所述制冷剂的量少于第一需求量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进液阀(10)和/或所述排气阀(12)的开闭程度,使经由所述排气管(112)从所述储液罐(11)排出的制冷剂的量多于经由所述进液管(111)流入所述储液罐(11)的制冷剂的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判断结果为在所述循环回路(101)中循环流动的所述制冷剂的量少于第一需求量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进液阀(10)保持关闭,并使所述排气阀(12)打开或增加所述排气阀(12)的打开量。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判断结果为在所述循环回路(101)中循环流动的所述制冷剂的量多于第二需求量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进液阀(10)和/或所述排气阀(12)的开闭程度,使经由所述排气管(112)从所述储液罐(11)排出的制冷剂的量少于经由所述进液管(111)流入所述储液罐(11)的制冷剂的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判断结果为在所述循环回路(101)中循环流动的所述制冷剂的量多于第二需求量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进液阀(10)打开或增加所述进液阀(10)的打开量,并使所述排气阀(12)打开。
9.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
循环回路(101),所述循环回路(101)中具有压缩机(1)、油分离器(2)、四通阀(3)、室外热交器(4)、节流组件(5)、液阀(6)、室内热交器(7)、气阀(8)以及汽液分离器(9),制冷剂在所述循环回路(101)中循环流动;以及
储液组件(102),所述储液组件(102)与所述循环回路(101)连接,并存储有所述制冷剂,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从所述循环回路(101)中流入所述储液组件(102)的所述制冷剂的量和/或从所述储液组件(102)流出到所述循环回路(101)中的所述制冷剂的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判断为在所述循环回路(101)中循环流动的所述制冷剂的量少于第一需求量时,控制从所述储液组件(102)流出到所述循环回路(101)中的制冷剂的量多于从所述循环回路(101)流入所述储液组件(102)的制冷剂的量。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判断为在所述循环回路(101)中循环流动的所述制冷剂的量多于第二需求量时,控制从所述储液组件(102)流出到所述循环回路(101)中的制冷剂的量少于从所述循环回路(101)流入所述储液组件(102)的制冷剂的量。
CN202010336221.1A 2020-04-24 2020-04-24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14866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36221.1A CN111486611A (zh) 2020-04-24 2020-04-24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36221.1A CN111486611A (zh) 2020-04-24 2020-04-24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86611A true CN111486611A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11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36221.1A Pending CN111486611A (zh) 2020-04-24 2020-04-24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86611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2748A (zh) * 2011-11-29 2014-06-04 株式会社电装 储液器
CN104541113A (zh) * 2012-12-14 2015-04-22 夏普株式会社 制冷循环系统和具有该制冷循环系统的空气调节机
CN104676944A (zh) * 2013-11-28 2015-06-03 合肥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冷媒调节方法
CN104879940A (zh) * 2015-05-14 2015-09-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987537A (zh) * 2015-02-05 2016-10-05 佛山市禾才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变负荷的控制方法
CN109798689A (zh) * 2019-03-01 2019-05-24 广东纽恩泰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系统容量调节方法
CN110145889A (zh) * 2019-06-12 2019-08-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系统、空调器及空调器系统控制的方法
CN210123209U (zh) * 2019-06-12 2020-03-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系统、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2748A (zh) * 2011-11-29 2014-06-04 株式会社电装 储液器
CN104541113A (zh) * 2012-12-14 2015-04-22 夏普株式会社 制冷循环系统和具有该制冷循环系统的空气调节机
CN104676944A (zh) * 2013-11-28 2015-06-03 合肥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冷媒调节方法
CN105987537A (zh) * 2015-02-05 2016-10-05 佛山市禾才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变负荷的控制方法
CN104879940A (zh) * 2015-05-14 2015-09-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798689A (zh) * 2019-03-01 2019-05-24 广东纽恩泰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系统容量调节方法
CN110145889A (zh) * 2019-06-12 2019-08-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系统、空调器及空调器系统控制的方法
CN210123209U (zh) * 2019-06-12 2020-03-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系统、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30098072A1 (en)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9916106B (zh) 一种能够控制润滑油温度的热泵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09269138B (zh) 一种防止压缩机回液的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348333B (zh) 制冷装置的室外机以及具备该室外机的制冷装置
CN107421072B (zh) 空调器及其防高温控制方法
CN113405243A (zh)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9373636B (zh) 一种防止液击的系统及方法
EP1643195A2 (en) Multi-unit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9405366B (zh) 空调循环系统、空调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空调
CN111486611A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894112B (zh) 高落差安全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
US11892216B2 (en) Refrigeration system with direct expansion refrigeration mode and refrigerant pumping energy-efficiency mode and control method of refrigeration system
CN114353383B (zh) 空气源热泵机组控制方法及空气源热泵机组
CN113645809B (zh) 冷却装置、空调系统和冷却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2728817A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9978429U (zh) 一种能够控制润滑油温度的热泵空调机组
JP7243313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KR102032183B1 (ko) 공기 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8195005B (zh) 一种三管制水源多联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3551390A (zh) 空调器的压缩机回油控制方法
CN218154581U (zh) 热泵空调系统
CN219037061U (zh) 空调系统
CN113237242B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7493678B2 (ja) 冷凍装置の室外機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冷凍装置
CN115235138B (zh) 三管制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三管制空调系统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