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36930A - 一种通信连接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连接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36930A
CN104536930A CN201510023612.7A CN201510023612A CN104536930A CN 104536930 A CN104536930 A CN 104536930A CN 201510023612 A CN201510023612 A CN 201510023612A CN 104536930 A CN104536930 A CN 1045369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cpu
board
orthogonal connector
qp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2361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志安
叶丰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pur Beijing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spur Beijing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pur Beijing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spur Beijing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2361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36930A/zh
Publication of CN1045369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369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63Device-to-bus coupling
    • G06F13/409Mechanical coup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连接方法及系统,上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CPU板卡上设置预设数目CPU设备;各个CPU设备之间通过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相互连接,其中,每个CPU设备均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各个CPU设备的第三端口通过正交连接器与输入输出板卡即IO板卡相连,实现了既使CPU效能发挥到最大化,又降低了PCB的成本。还具备以下优点:具有相当的便捷性和实用性,便于操作,QPI拓扑的可变化性强;对于CPU板卡材质要求较常用的低,即成本降低;对于CPU板卡的板厚和PCB层数要求降低;对于布线要求降低。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连接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连接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各大网络公司、政府、金融机构等都对服务器产生了较大需求,在服务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控制生产成本成为服务器厂商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在控制生产成本问题上,PCB(Pr inted Circui t Board,印刷线路板)材质成本是制约生产厂商一大难题。在PCB板设计上既要节省材质成本,同时又要实现其上CPU效能最大化,这在客观上使得很难做到二者兼得。
如图1所示,在CPU板卡上包括CPU0、CPU1、CPU2、CPU3;CPU0包括QPI(Quick Path Interconnect,快速通道互联)端口1、QPI端口2、QPI端口0;CPU1包括QPI端口1、QPI端口2、QPI端口0;CPU2包括QPI端口1、QPI端口2、QPI端口0;CPU3包括QPI端口1、QPI端口2、QPI端口0。
CPU0的QPI端口2与CPU1的QPI端口1连接;CPU1的QPI端口2与CPU2的QPI端口1连接;CPU2的QPI端口2与CPU3的QPI端口1连接;CPU3的QPI端口2与CPU0的QPI端口1连接。
CPU0的QPI端口0与CPU2的QPI端口0相连;CPU1的QPI端口0与CPU3的QPI端口0相连。
上述CPU板卡上CPU0、CPU1、CPU2、CPU3的连接方式,尽管实现CPU效能最大化,但是在PCB板设计上具有以下缺点:
1、对CPU板卡材质要求比较高、成本高;
2、对CPU板卡厚度、PCB层数要求也比较高;
3、对布线要求也比较高;
4、QPI拓扑变化性不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连接方法及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连接方法。上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CPU板卡上设置预设数目CPU设备;
各个CPU设备之间通过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相互连接,其中,每个CPU设备均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
各个CPU设备的第三端口通过正交连接器与输入输出板卡即IO板卡相连。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通信连接系统,包括CPU板卡、正交连接器、IO板卡;其中,所述CPU板卡通过所述正交连接器与所述IO板卡相连;
所述CPU板卡,用于设置预设数目CPU设备;
各个CPU设备之间通过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相互连接,其中,每个CPU设备均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
各个CPU设备的第三端口通过正交连接器与输入输出板卡即IO板卡相连。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连接方法及系统,实现了既使CPU效能发挥到最大化,又降低了PCB的成本。还具备以下优点:具有相当的便捷性和实用性,便于操作,QPI拓扑的可变化性强;对于CPU板卡材质要求较常用的低,即成本降低;对于CPU板卡的板厚和PCB层数要求降低;对于布线要求降低。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CPU板卡设计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通信连接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通信连接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通信连接方法处理流程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通信连接方法处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通信连接系统结构示意图,包括CPU0、CPU1、CPU2、CPU3;CPU0包括QPI(Quick Path Interconnect,快速通道互联)端口1、QPI端口2、QPI端口0;CPU1包括QPI端口1、QPI端口2、QPI端口0;CPU2包括QPI端口1、QPI端口2、QPI端口0;CPU3包括QPI端口1、QPI端口2、QPI端口0。
CPU0的QPI端口2与CPU1的QPI端口1连接;CPU1的QPI端口2与CPU2的QPI端口1连接;CPU2的QPI端口2与CPU3的QPI端口1连接;CPU3的QPI端口2与CPU0的QPI端口1连接(也即4个CPU的QPI端口1和端口2相互连接)。
CPU0的QPI端口0;CPU1的QPI端口0;CPU2的QPI端口0;CPU3的QPI端口0通过正交连接器与IO板卡相连。
所述正交连接器位于背板Backplane中。
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通信连接系统结构示意图,包括CPU0、CPU1、CPU2、CPU3;其中,CPU0、CPU1、CPU2、CPU3位于CPU板卡上。
CPU0包括QPI(Quick Path Interconnect,快速通道互联)端口1、QPI端口2、QPI端口0;CPU1包括QPI端口1、QPI端口2、QPI端口0;CPU2包括QPI端口1、QPI端口2、QPI端口0;CPU3包括QPI端口1、QPI端口2、QPI端口0。
CPU0的QPI端口2与CPU1的QPI端口1连接;CPU1的QPI端口2与CPU2的QPI端口1连接;CPU2的QPI端口2与CPU3的QPI端口1连接;CPU3的QPI端口2与CPU0的QPI端口1连接(也即4个CPU的QPI端口1和端口2相互连接)。
CPU0的QPI端口0通过正交连接器0、CPU1的QPI端口0通过正交连接器1、CPU2的QPI端口0通过正交连接器2、CPU3的QPI端口0通过正交连接器3分别与IO板卡相连。
所述正交连接器0、正交连接器1、正交连接器2、正交连接器3位于背板Backplane中。
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通信连接方法处理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CPU板卡上设置预设数目CPU设备;
预设数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例如:4个),在此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步骤402:各个CPU设备之间通过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相互连接,其中,每个CPU设备均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
步骤403:各个CPU设备的第三端口通过正交连接器与输入输出板卡即IO板卡相连;
所述正交连接器位于背板Backplane中。
步骤404:数据通信时,通过对应的CPU设备的第三端口将数据包发送至所述正交连接器;其中,所述数据包中携带了数据包内容、目的地址信息;
步骤405:所述正交连接器将所述数据包发送至所述IO板卡;
步骤406:所述IO板卡根据所述数据包中携带的目的地址信息,通过所述正交连接器将所述数据包发送至对应的CPU设备。
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通信连接方法处理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CPU板卡上设置预设数目CPU设备;
步骤502:各个CPU设备之间通过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相互连接,其中,每个CPU设备均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
步骤503:各个CPU设备的第三端口分别通过对应的正交连接器与输入输出板卡即IO板卡相连;
所述各个CPU设备的第三端口分别与对应的正交连接器连接。
各个正交连接器均位于背板Backplane中。
步骤504:数据通信时,通过对应的CPU设备的第三端口将数据包发送至对应的正交连接器;其中,所述数据包中携带了数据包内容、目的地址信息;
步骤505:所述正交连接器将所述数据包发送至所述IO板卡;
步骤506:所述IO板卡根据所述数据包中携带的目的地址信息,通过对应的正交连接器将所述数据包发送至对应的CPU设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连接系统,包括CPU板卡、正交连接器、IO板卡;其中,所述CPU板卡通过所述正交连接器与所述IO板卡相连;
所述CPU板卡,用于设置预设数目CPU设备;
各个CPU设备之间通过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相互连接,其中,每个CPU设备均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
各个CPU设备的第三端口通过正交连接器与输入输出板卡即IO板卡相连。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连接方法及系统,实现了既使CPU效能发挥到最大化,又降低了PCB的成本。还具备以下优点:具有相当的便捷性和实用性,便于操作,QPI拓扑的可变化性强;对于CPU板卡材质要求较常用的低,即成本降低;对于CPU板卡的板厚和PCB层数要求降低;对于布线要求降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通信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CPU板卡上设置预设数目CPU设备;
各个CPU设备之间通过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相互连接,其中,每个CPU设备均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
各个CPU设备的第三端口通过正交连接器与输入输出板卡即IO板卡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交连接器位于背板Backplane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数据通信时,通过对应的CPU设备的第三端口将数据包发送至所述正交连接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包中携带了数据包内容、目的地址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交连接器将所述数据包发送至所述IO板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O板卡根据所述数据包中携带的目的地址信息,通过所述正交连接器将所述数据包发送至对应的CPU设备。
7.一种通信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CPU板卡上设置预设数目CPU设备;
各个CPU设备之间通过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相互连接,其中,每个CPU设备均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
各个CPU设备的第三端口分别通过对应的正交连接器与输入输出板卡即IO板卡相连,其中,各个CPU设备的第三端口分别与对应的正交连接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数据通信时,通过对应的CPU设备的第三端口将数据包发送至对应的正交连接器;其中,所述数据包中携带了数据包内容、目的地址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交连接器将所述数据包发送至所述IO板卡;
所述IO板卡根据所述数据包中携带的目的地址信息,通过对应的正交连接器将所述数据包发送至对应的CPU设备。
10.一种通信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CPU板卡、正交连接器、IO板卡;其中,所述CPU板卡通过所述正交连接器与所述IO板卡相连;
所述CPU板卡,用于设置预设数目CPU设备;
各个CPU设备之间通过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相互连接,其中,每个CPU设备均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
各个CPU设备的第三端口通过正交连接器与输入输出板卡即IO板卡相连。
CN201510023612.7A 2015-01-16 2015-01-16 一种通信连接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045369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23612.7A CN104536930A (zh) 2015-01-16 2015-01-16 一种通信连接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23612.7A CN104536930A (zh) 2015-01-16 2015-01-16 一种通信连接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36930A true CN104536930A (zh) 2015-04-22

Family

ID=52852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23612.7A Pending CN104536930A (zh) 2015-01-16 2015-01-16 一种通信连接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3693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3255A (zh) * 2017-05-08 2017-12-01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服务器互联拓扑结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1363A (zh) * 2011-06-30 2011-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节点、系统及方法
CN102497308A (zh) * 2011-11-30 2012-06-13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多槽位交换机
CN103116559A (zh) * 2013-02-22 2013-05-22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互联服务器系统的设计方法
CN104063023A (zh) * 2014-06-20 2014-09-24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Grantley平台的主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1363A (zh) * 2011-06-30 2011-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节点、系统及方法
CN102497308A (zh) * 2011-11-30 2012-06-13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多槽位交换机
CN103116559A (zh) * 2013-02-22 2013-05-22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互联服务器系统的设计方法
CN104063023A (zh) * 2014-06-20 2014-09-24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Grantley平台的主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3255A (zh) * 2017-05-08 2017-12-01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服务器互联拓扑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25319B2 (en) Rack server system
US10010007B2 (en) Multi-slot plug-in card
CN207234816U (zh) 一种srio和以太网的vpx交换板
CN205353873U (zh) 基于vpx架构的加固笔记本
WO2023185495A1 (zh) 一种主板、处理器板卡和计算系统
US20120084476A1 (en) Advanced telecommunications computing architecture exchange system, advanced telecommunications computing architecture exchange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205263801U (zh) 一种pcie信号的切换板卡
EP2800301B1 (en) Fabric card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CN104536930A (zh) 一种通信连接方法及系统
CN105204670A (zh) 一种基于fpga实现多单元服务器usb-ps2键鼠接口互转的方法
CN205229926U (zh) 一种64路服务器上处理器协同互连板
CN104951022A (zh) 一种刀片服务器的背板连接系统和方法
US20080257594A1 (en) Printed board assembly and a method
CN207503207U (zh) 用于多接口的综合测试系统
JP2008004062A (ja) 拡張可能なコンピューター間切替え装置
CN105027518B (zh) 用于通信设备的互连系统
WO2018184592A1 (zh) 一种充电电路及其充电方法
CN115098422A (zh) 一种基于NVLink总线的多GPU交互系统及服务器
CN210270889U (zh) 智能分析扩展设备及服务器
CN210742934U (zh) 一种多gpu互连的装置
TW201414103A (zh) 高速傳輸介面電路及其設計方法
EP2897325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209911966U (zh) 接口板装置
CN105260490A (zh) 电路布局装置以及电路布局方法
CN116991488B (zh) 一种芯片板卡和服务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