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19486B - 双机服务器系统及系统背板 - Google Patents

双机服务器系统及系统背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19486B
CN101419486B CN2008101801764A CN200810180176A CN101419486B CN 101419486 B CN101419486 B CN 101419486B CN 2008101801764 A CN2008101801764 A CN 2008101801764A CN 200810180176 A CN200810180176 A CN 200810180176A CN 101419486 B CN101419486 B CN 1014194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er
boards
server master
service interface
back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8017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19486A (zh
Inventor
朱海培
杜宇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Symante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Symante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Symante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18017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194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194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194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194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194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 Sources (AREA)
  • Multi Proc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机服务器系统和系统背板,该系统包括:系统背板、两个服务器主板和分别对应于所述两个服务器主板的两组业务接口板;所述两个服务器主板之间通过所述系统背板连接,并且所述两组业务接口板通过所述系统背板与对应的服务器主板连接。应用本发明实施例,使得两个服务器主板之间以及两个服务器主板与对应业务接口板之间能够通过系统背板统一连接,由于无需使用物理连接,因此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双机服务器系统及系统背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机服务器系统和系统背板。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用户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以及科学计算的复杂性增高,而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的发展无法满足上述不断增长的需求,于是集群服务器技术应运而生。集群服务器技术是将两台或两台以上的服务器连接成一个集群服务器系统,使整个系统能够像一台服务器那样工作。采用集群服务器系统是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网络中心的数据处理能力及服务能力。 
在集群服务器系统中,双机服务器系统的应用最为广泛。无论在银行、电信、政府、电力、石油、新闻出版、生产制造等行业,凡涉及关键业务应用的领域,采用双机服务器系统都是一个提升系统性能和可靠性的重要解决方案。 
发明人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过程中发现,现有的双机服务器系统主要由两个单独的服务器组成,每个服务器采用独立的电源模块供电和独立的风扇组散热,在各服务器内部,业务卡通过PCI-E(PeripheralComponent Interconnect-Express,新一代外设部件互连标准)接口直接与服务器主板连接;在两个服务器之间,通过FE(100兆)/GE(1000兆)接口卡外连线连接。由此可知,现有的双机服务器系统,由于服务器之间通过外部连线的方式构成集群通道,即两个服务器之间的服务器主板需要通过外部的物理连线相连,并且业务卡直接与每个服务器内的服务器主板相连,无法支持热插拔,因此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机服务器系统和系统背板,以提高双机服务器系统的可靠性。
为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机服务器系统,包括:系统背板、两个服务器主板和分别对应于所述两个服务器主板的两组业务接口板;所述两个服务器主板之间通过所述系统背板连接,并且所述两组业务接口板通过所述系统背板与对应的服务器主板连接;其中, 
所述系统背板上设置有两个服务器主板接口,所述两个服务器主板接口用于供所述两个服务器主板接入所述系统背板; 
所述系统背板上设置有两组插槽,所述两组插槽用于供所述两组业务接口板插入所述系统背板。 
一种系统背板,所述系统背板用于如前所述的双机服务器系统中,所述系统背板上设置两个服务器主板接口和分别对应于所述两个服务器主板接口的两组业务接口板插槽, 
所述两个服务器主板接口用于分别连接两个服务器主板,所述两组业务接口板插槽用于分别连接对应所述两个服务器主板的两组业务接口板。 
由以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双机服务器系统包括一个系统背板、两个服务器主板和分别对应于两个服务器主板的两组业务接口板,其中服务器主板和业务接口板通过系统背板相互连接,实现通信功能。应用本发明实施例,使得两个服务器主板之间以及两个服务器主板与对应业务接口板之间能够通过系统背板统一连接,由于无需使用物理连接,因此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双机服务器系统的第一实施例框图; 
图2为本发明双机服务器系统的第二实施例框图; 
图3为本发明系统背板的实施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机服务器系统和系统背板,双机服务器系统包括一个系统背板、两个服务器主板和分别对应于两个服务器主板的两组业务接口板,其中服务器主板和业务接口板通过系统背板相互连接以实现通信功能,提高了系统稳定性。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并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系统的实施例公开的是包含两个服务器主板的双机服务器系统,该系统能够改善现有双机服务器系统仅由两个独立的服务器通过物理连接组成,可靠性不高的缺陷,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广泛应用于银行、电信、电力等对双机服务器系统需求较大的行业。 
本发明双机服务器系统的第一实施例框图如图1所示,该双机服务器系统包括系统背板100、第一服务器主板210、第二服务器主板220、第一组业务接口板310和第二组业务接口板320,其中两个服务器主板和两组业务接口板通过该系统背板100相互连接,下面对它们之间的连接进行详细描述: 
其中,第一服务器主板210和第二服务器主板220均直接连接到系统背板100上,系统背板100上可以设置服务器主板接口,以供服务器主板进行连接,因此连接到系统背板100上的第一服务器主板210和第二服务器主板220之间的FE/GE集群通道就可以通过系统背板100连通,提高了系统可靠性。 
与第一服务器主板210相对应的是第一组业务接口板310,与第二服务器主板220相对应的是第二组业务接口板320,每一组业务接口板均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包含数量不等的业务接口板。在系统背板100上设置有两组插槽,分别供第一组业务接口板310和第二组业务接口板320与系统背板100连接。由于两组业务接口板均通过插槽与系统背板100连接,而非直接与对应的服务器主板相连,因此业务接口板可以方便地实现热插拔。 
由上述本发明系统的第一实施例可知,本发明实施例将现有的双机服务器系统中的两台独立服务器融合为一体,通过系统背板连接服务器主板和业务接口板,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而且由于服务器主板和业务接口板完全分离,因此业务接口板能够支持热插拔功能,使得整个系统可以方便地在现场进行在线升级和更换,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本发明双机服务器系统的第二实施例框图如图2所示,该双机服务器系统包括系统背板100、第一服务器主板210、第二服务器主板 220、第一组业务接口板310、第二组业务接口板320、第一电源410、第二电源420、风扇组500以及机箱600,其中两个服务器主板和两组业务接口板通过该系统背板100相互连接,该实施例详细示出了系统背板、服务器主板、业务接口板和电源之间的线路连接关系,具体描述如下: 
其中,第一服务器主板210和第二服务器主板220均直接连接到系统背板100上,系统背板100上可以设置服务器主板接口,以供服务器主板进行连接,因此连接到系统背板100上的第一服务器主板210和第二服务器主板220之间的FE/GE集群通道(如图2中所示的第一服务器主板210和第二服务器主板220之间的虚线连接即为FE/GE集群通道的示意)就可以通过系统背板100连通,提高了系统可靠性。 
与第一服务器主板210相对应的是第一组业务接口板310,与第二服务器主板220相对应的是第二组业务接口板320,每一组业务接口板均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包含数量不等的业务接口板。在系统背板100上设置有两组插槽,分别供第一组业务接口板310和第二组业务接口板320与系统背板100连接。由于两组业务接口板均通过插槽与系统背板100连接,而非直接与对应的服务器主板相连,因此业务接口板可以方便地实现热插拔。如图2中所示,以第一组业务接口板310为例,该第一组业务接口板310与第一服务器主板210对应,因此第一组业务接口板插入系统背板100上的插槽后,第一组业务接口板310中的每一个业务接口板均实现了通过系统背板100与第一服务器主板210之间的总线连接,如图2中所示的每一个业务接口板与第一服务器主板210之间的双向箭头连接,即每一个业务接口板与服务器主板之间的PCI-E信号通过系统背板100的连接进行总线信号传输。 
在系统背板100上还设置有第一电源410和第二电源420,用于为第一服务器主板210和第二服务器主板220进行供电。其中,第一电源410和第二电源420均直接与系统背板100相连,系统背板100上控制第一电源410和第二电源420的控制线路同时分别与第一服务器主板210和第二服务器主板220相连,由此系统背板100可以通过 该控制电路,控制第一电源410和第二电源420为两个服务器主板进行供电,并对电源进行统一管理,而无需为每个服务器主板分别分配电源,实现了服务器主板之间电源的共用,节约了系统成本同时降低了系统功耗。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仅示出了两个电源,实际上根据需要也可以进一步设置两个以上的电源,只要这些电源均由控制电路统一控制为服务器主板供电即可。 
进一步,在系统背板100上还设置有风扇组500,用于为该系统背板100、第一服务器主板210和第二服务器主板220,以及第一组业务接口板310和第二组业务接口板320进行散热。由于服务器主板和业务接口板均连接到系统背板100上,实际上使得现有技术中的两台独立服务器集成为一体,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无需再为每台服务器配置单独的风扇组用于散热,而是为整个系统集中设置风扇组进行统一散热,节约了系统成本同时降低了系统功耗。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仅示出了一个风扇组500,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在系统背板100上设置多个风扇组,以达到统一为整个系统散热的目的即可。 
另外,为了保持整个系统外观完整性,为该系统设置一个机箱600,背板100及其上设置的电源和风扇组、第一服务器主板210和第二服务器主板220、以及第一组业务接口板310和第二组业务接口板320均置于该机箱600内,进一步为了减小机箱600的体积,可以设置第一服务器主板210和第二服务器主板220之间上下平行排列,两个服务器主板与系统背板100之间垂直排列,两组业务接口板通过系统背板100分别与对应服务器主板的总线相连。 
由上述本发明系统的第二实施例可知,本发明实施例将现有的双机服务器系统中的两台独立服务器融合为一体,设置在一台机箱内,机箱内系统背板连接服务器主板和业务接口板,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而且由于服务器主板和业务接口板完全分离,因此业务接口板能够支持热插拔功能,使得整个系统可以方便地在现场进行在线升级和更换,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并且由于系统中的电源和风扇组均实现共用,因此降低了系统的总成本和总功耗。
与本发明双机服务器系统的实施例相对应,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该双机服务器系统的系统背板。 
本发明系统背板的实施例框图如图3所示,该系统背板包括:第一服务器主板接口10和第二服务器主板接口20,对应于第一服务器主板接口10第一业务接口板插槽30和对应于第二服务器主板接口20的第二业务接口板插槽40;进一步,该系统背板上还包括第一电源50和第二电源60,以及风扇组70。 
结合前述双机服务器系统的实施例,该系统背板上的第一服务器主板接口10用于连接第一服务器主板,第二服务器主板接口20用于连接第二服务器主板,第一业务接口板插槽30用于连接第一组业务接口板,第二业务接口板插槽40用于连接第二组业务接口板,第一电源50和第二电源60通过系统背板上的控制线路的统一控制对两个服务器主板进行供电,风扇组70集中为两个服务器主板和两组业务接口板和两个电源进行散热。本发明的系统背板实施例为双机服务器融为一体提供了必要支持,由于系统背板连接了服务器主板和业务接口板,因此能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仅示出了两个电源和一组风扇组,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可以在该系统背板上设置两个以上的电源和一个以上的风扇组。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可知,本发明实施例中两个服务器主板之间以及两个服务器主板与对应业务接口板之间能够通过系统背板统一连接,由于无需使用物理连接,因此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由于实现了业务接口板的热插拔,因此可以支持现场更换和扩容,方便维护;并且由于两组服务器主板之间可以共用电源和风扇组,因此节约了系统成本,降低了系统功耗;进一步,由于系统背板、服务器主板和业务接口板设置在一个机箱内,减小了系统体积,便于移动。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发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发明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

Claims (10)

1.一种双机服务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系统背板、两个服务器主板和分别对应于所述两个服务器主板的两组业务接口板;
所述两个服务器主板之间通过所述系统背板连接,并且所述两组业务接口板通过所述系统背板与对应的服务器主板连接;其中,
所述系统背板上设置有两个服务器主板接口,所述两个服务器主板接口用于供所述两个服务器主板接入所述系统背板;
所述系统背板上设置有两组插槽,所述两组插槽用于供所述两组业务接口板插入所述系统背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服务器主板之间的集群通道通过所述系统背板传输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组业务接口板与其对应的服务器主板通过所述系统背板传输信号,所述业务接口板支持热插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至少两个电源,所述至少两个电源与所述系统背板和所述两个服务器主板相连,所述系统背板控制所述电源为所述两个服务器主板供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系统背板上的风扇组,用于对所述系统背板、服务器主板和业务接口板散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箱,所述系统背板、服务器主板和业务接口板固定在所述机箱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服务器主板平行设置,所述两个服务器主板与所述系统背板垂直设置。
8.一种系统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背板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机服务器系统中,所述系统背板上设置有两个服务器主板接口和分别对应于所述两个服务器主板接口的两组业务接口板插槽,
所述两个服务器主板接口用于分别连接两个服务器主板;
所述两组业务接口板插槽用于分别连接对应所述两个服务器主板的两组业务接口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背板上还设置有至少两个电源,所述电源用于为所述两个服务器主板供电。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背板上还设置有风扇组,用于对所述系统背板、服务器主板和业务接口板散热。
CN2008101801764A 2008-11-28 2008-11-28 双机服务器系统及系统背板 Active CN1014194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801764A CN101419486B (zh) 2008-11-28 2008-11-28 双机服务器系统及系统背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801764A CN101419486B (zh) 2008-11-28 2008-11-28 双机服务器系统及系统背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19486A CN101419486A (zh) 2009-04-29
CN101419486B true CN101419486B (zh) 2012-01-04

Family

ID=40630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801764A Active CN101419486B (zh) 2008-11-28 2008-11-28 双机服务器系统及系统背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194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9098B (zh) * 2009-08-04 2013-04-03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器
CN101996123B (zh) * 2009-08-17 2012-10-31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多主板控制电源风扇的服务器
CN104238638A (zh) * 2013-06-17 2014-1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化的计算存储融合系统
CN105577389A (zh) * 2014-10-17 2016-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口卡及控制方法
CN105939279B (zh) * 2015-08-19 2019-02-19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流量处理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25972Y (zh) * 2004-09-08 2005-09-14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刀锋服务器的连结架构
CN2790078Y (zh) * 2005-04-09 2006-06-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设备背板
CN1901530A (zh) * 2005-07-24 2007-01-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25972Y (zh) * 2004-09-08 2005-09-14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刀锋服务器的连结架构
CN2790078Y (zh) * 2005-04-09 2006-06-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设备背板
CN1901530A (zh) * 2005-07-24 2007-01-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19486A (zh) 2009-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19486B (zh) 双机服务器系统及系统背板
CN101118453B (zh) 刀片机箱及配置容纳机箱管理模块的刀片机箱的方法
US7558973B2 (en) Blade server equipped with hot plug function
EP2830257B1 (en) Atca backplane
CN111221390A (zh) 一种兼容分时连接CPU和Tri mode卡的背板及实现方法
CN209821735U (zh) 一种4u8节点的可扩展计算型服务器
CN103180797A (zh) 服务器系统及其外接卡扩展设备
WO2016018296A1 (en) Multi-bay apparatus
CN101924682B (zh) 一种高级电信计算架构交换系统、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11427833A (zh) 服务器集群
CN108733610B (zh) 一种交换板及刀片服务器
CN202453809U (zh) 一种大功率服务器配电结构
CN213482784U (zh) Arm集群服务器
CN104063023A (zh) 一种Grantley平台的主板
CN114500410A (zh) 一种背板交换系统
CN101247534B (zh) 扩展mch的方法、mch、应用该mch的方法和系统
CN103677152A (zh) 存储服务器及其机架系统
US7299312B2 (en)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1047460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console server architecture
EP2897325B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440023A (zh) 基于atca的业务板扩展方法及系统
CN109992060B (zh) 层叠式多路服务器系统及服务器
CN206977451U (zh) 一种基于PCIeX1的1000兆5路交换机网卡
WO2017193721A1 (zh) 一种模块化路由器
CN102857348A (zh) 供电系统、方法及通信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HUAWEI DIGITAL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CHENGDU HUAWEI SYMANTEC TECHNOLOGIES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611731 Chengdu high tech Zone, Sichuan, West Park, Qingshui River

Patentee after: HUAWEI DIGITAL TECHNOLOGIES (CHENG DU) Co.,Ltd.

Address before: 611731 Chengdu high tech Zone, Sichuan, West Park, Qingshui River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HUAWEI SYMANTEC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25

Address after: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after: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Address before: 611731 Qingshui River District, Chengdu hi tech Zone, Sichu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HUAWEI DIGITAL TECHNOLOGIES (CHENG DU)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