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32424B - 一种摩擦假捻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摩擦假捻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32424B
CN104532424B CN201510016345.0A CN201510016345A CN104532424B CN 104532424 B CN104532424 B CN 104532424B CN 201510016345 A CN201510016345 A CN 201510016345A CN 104532424 B CN104532424 B CN 1045324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le
axles
groups
friction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1634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32424A (zh
Inventor
王建德
杨晓平
钱凤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HONGYUAN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HONGYUAN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HONGYUAN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HONGYUAN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1634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3242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324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324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324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324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擦假捻装置及其运行方法,包括相互平行、各自保持同步的两组轴,每根轴上安装有摩擦盘,每组轴中的一根传动轴上设有摩擦轮,两个所述摩擦轮之间由龙带穿过驱动两组轴异向转动,两组轴还通过同步机构实现同向转动。本发明通过两组轴上的摩擦轮及龙带实现两组摩擦盘的异向捻向,通过另一同步机构实现同向捻向,可根据工艺需要设定,灵活方便;此外改变捻向时,龙带保持同方向传动,无需改变方向,通过摩擦轮与轴的联接方式来实现假捻器的反向旋转,适合后道加工同捻向丝或异捻向丝的合股或不合股的单根丝的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摩擦假捻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假捻变形机。
背景技术
化学纤维制造过程中,将丝进行假捻变形处理的假捻变形机通常都具有大量重复锭位,其中每锭由多个加工单元处理至少一根丝线。各加工单元包括原丝架、热箱、冷却板、摩擦假捻装置和卷绕装置,它们安装在机架上,形成每锭的丝线流程,丝线在卷曲变形区内拉伸和卷曲变形,再被卷绕成丝线筒子。流程内的任何单元都影响着丝的品质,通常一台假捻变形机的常规机器整机有200以上个锭位,大量重复锭位丝线品质的一致性是机器的关键,它体现了机台状态及纺丝工艺水平。
假捻变形机是通过摩擦假捻装置进行变形的。现有技术中,摩擦假捻装置由分别位于等边三角形三个顶点上的三根相互平行的轴组成,每三根轴间通过齿形带带动而同时旋转,轴向相继安装一套分别相互重叠的盘,这些盘同方向旋转,它们均对同一纱线进行捻转,丝从盘中间位置穿过,通过盘的旋转给长丝加捻。
假捻变形机生产时,每根丝穿过一个假捻器进行变形,再进入下个单元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变形丝最后卷绕成丝筒而形成成品。当用户生产花色合股丝时,假捻变形机上相邻的2根丝穿过2个假捻器进行变形,变形后的2根丝合股再经过机台后面流程,最后卷绕成一个丝筒。通常相邻2根丝穿过的2个假捻器(4.1、4.2)分上下两层排列,如图1所示。假捻器的捻向(旋转方向)通过两套传动装置传动,由不同的传动和控制系统分别控制,转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根据工艺需要设定。但这样的假捻器上下排列机器高度较高,占用空间大,且相邻锭位的两根丝的冷却区(3.1、3.2)长度差异大,从而丝线冷却不一致,造成成品丝品质上的差异。
假捻器的捻向(轴的旋转方向)改变时,如由S(Z)捻改为Z(S)捻时,龙带改变转向,通过龙带正反转来实现捻向改变。机器由于锭数较多,龙带较长通常有三十多米,龙带一旦改变方向,会上下窜动,需重新调整以保证龙带平稳运转,而调整工作细致烦琐,工作量大。
已存在的另一种假捻器为双丝假捻器,该假捻器由6根相互平行的轴组成,每3根轴组成1组,整个假捻器为2组。每组3根轴轴向分别安装相互重叠的同方向旋转的盘,给一根丝进行加捻,两组盘的旋转方向相反。假捻变形机上生产花色合股丝时,相邻的两根丝穿过一个假捻器进行变形,变形后的两根丝合股再经过机台后面流程进行生产。如图2所示,这样机器高度降低,相领锭位两根丝的冷却长度3基本一致,两根丝差异小、品质一致,但两根丝的捻向只能异向,因此局限于生产异捻向丝的合股,不可生产同捻向丝的花色合股丝及两根同品质(特别是捻向)的单丝。如果后道需求不合股的丝,需进行单丝生产时,由于一个假捻器2组的捻向不同,只有1组假捻装置用于生产,产量上损失一半锭量,产能减半。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捻向相同或相反、且龙带运行平稳的摩擦假捻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技术方案:一种摩擦假捻装置,包括相互平行、各自保持同步的两组轴,每根轴上安装有摩擦盘,每组的摩擦盘沿同一个方向旋转,给一根丝线加捻(S捻或Z捻);每组轴中的一根传动轴上设有摩擦轮,两个所述摩擦轮之间由龙带穿过驱动两组轴异向转动,两组轴还可通过同步机构实现同向转动。故两组轴上的摩擦盘对应给两根丝线分别加捻时,捻向可相同或不同。
优选的,所述同步机构包括同步带传动、带传动、链传动或齿轮传动。
进一步,每组轴中的一根传动轴上设有齿形轮,两组轴对应的齿形轮由同步带实现同向转动。
进一步,每组轴包括位于等边三角形顶点上的三根轴且同组的轴由一根皮带保持同步。
进一步,所述摩擦轮活动紧固在对应的所述传动轴上;紧固时两摩擦轮之间穿过的龙带驱动两组轴异向转动;任意脱开一个摩擦轮后,龙带给予另一摩擦轮动力,通过同步机构实现两组轴同向转动;改变捻向时龙带运动方向不变,将原本工作的摩擦轮脱开,原本脱开的摩擦轮紧固在轴上即可。
上述摩擦假捻装置的运行方法,包括以下运行方法:
(1)相同捻向时,龙带驱动第一组轴上的摩擦轮转动,第一组轴通过同步机构带动第二组轴同向转动;两组轴同时改变捻向时,龙带驱动第二组轴上的摩擦轮并通过同步机构带动第一组轴同向转动;
(2)异向捻向时,同步机构不工作,由龙带穿过两组轴的摩擦轮之间同时驱动两组轴异向转动。
进一步,所述摩擦轮通过螺钉紧固在轴上,相同捻向时,通过摩擦轮的脱开或紧固实现龙带对其中一组轴的单独驱动。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两组轴上的摩擦轮及龙带实现两组摩擦盘的异向捻向,通过另一同步机构实现同向捻向,可根据工艺需要设定,灵活方便;此外改变捻向时,龙带保持同方向传动,无需改变方向,通过摩擦轮与轴的联接方式来实现假捻器的反向旋转,适合后道加工同捻向丝或异捻向丝的合股或不合股的单根丝的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上下双排假捻器用于假捻变形机中的侧面示意图;
图2为双丝假捻器位于同一排用于假捻变形机中的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摩擦假捻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摩擦假捻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摩擦轮的紧固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实施例:如图3、4所示,一种摩擦假捻装置,包括相互平行的六根轴24、25、26;27、28、29,分成两组,分别位于两个等边三角形顶点上,每组轴24、25、26;27、28、29由一根围绕在其外周呈等边三角形的皮带保持同步。每根轴24、25、26;27、28、29上安装有多个对丝线进行加捻的摩擦盘,它们相互重叠沿轴向排列,每组轴24、25、26;27、28、29上的摩擦盘同一个方向旋转,给一根丝线加捻(S捻或Z捻),两组对应给两根丝线分别加捻,捻向可相同或不同。每组轴24、25、26、27、28、29中有一根作为传动轴25、29,两根传动轴25、29上分别通过螺钉30安装有对应的摩擦轮20、19,摩擦轮20;19在轴上可通过螺钉30的旋紧及旋松实现紧固及脱开,如图5所示。摩擦轮20;19可通过一根在两个摩擦轮20、19之间穿过、同时与两个摩擦轮20、19的辊面接触的龙带31进行传动,实现两根传动轴25、29的异向转动;此外,轴25、27也可作为传动轴,其上设有对应的齿形轮13、15,可通过一根同步带14实现同向转动。整个假捻装置的传动动力来源于龙带31,龙带31通过传动摩擦轮19、20而带动整个假捻装置的轴24、25、26;27、28、29转动。
相同捻向的实现:轴25、27为传动轴,脱开摩擦轮20上的螺钉30使传动轴25上的摩擦轮20与轴脱开,龙带31穿过摩擦轮19、20时驱动摩擦轮19、20,摩擦轮20通过轴承在轴上空转,摩擦轮20不带动任何一根轴转,假捻器六根轴24、25、26;27、28、29的转动由摩擦轮19带动,摩擦轮19通过传动轴29带动整组轴27、28、29转动,传动轴27上安装的齿形轮15跟随轴27转动,再通过同步带14带动另一传动轴25上的齿形轮13转动,齿形轮13带动传动轴25组上的所有轴24、25、26转动,两组六根轴24、25、26、27、28、29转向相同,分别经过两组轴24、25、26、27、28、29加捻的两根丝获得相同捻向。
若假捻器需改变捻向,两组轴必须改变旋转方向:拧紧摩擦轮20上的螺钉30,同时脱开摩擦轮19上的螺钉30,整个假捻器的转动由摩擦轮20带动,此时假捻器的转动方向与由摩擦轮19带动的假捻器转向相反。
异向捻向的实现:轴25、29为传动轴,缷下同步带14,同时拧紧摩擦轮19、20上的螺钉30分别固定于轴29、25上,龙带31在摩擦轮19、20之间穿过同时带动两摩擦轮19、20转动,从而轴29、25使得两组轴24、25、26;27、28、29得到相反的转向,因此给丝线加上相反的捻向。
摩擦轮19、20对应与轴29、25并不限于上述的螺钉30联接方式,它也可以通过其它机械方式固定联接。另一方面,本发明并不仅限于用同步带14传动,对于专业技术人员其它传动方法是众所同知的,同样也可以用其他传动机构,如摩擦皮带传动等。带轮13、15和同步带14在整个假捻器上的位置也不仅限于图示位置,它在整个假捻器的位置上下可以任意布置。
图2为使用了本实施摩擦假捻装置用于假捻变形机中的一侧面示意图。丝线1.1;1.2首先从原丝架的一个丝饼16中通过导丝装置11抽出,对应经过位于原丝架旁的第一喂入装置17,相继通过由机架上的热箱2、冷却板3和摩擦假捻装置4,丝线1.1;1.2分别在对应的摩擦假捻装置4中假捻后,下接对应的第二喂入装置12,故第一喂入装置17与第二喂入装置12之间构成假捻卷曲变形区,丝线1先由热箱2加热变形后进入冷却板3冷却,再进入到假捻器,丝线在该区域内进行卷曲变形。卷曲变形后的丝线1.1;1.2进入第二喂入装置12后合股成一根丝线1,由第二喂入装置12继续向下延伸进入下热箱18进行定型处理,第二喂入装置12与第三喂入装置13之间为定型区,丝线1通过第三喂入装置13后进入到卷绕装置。摩擦假捻装置4给丝线1.1;1.2加捻,丝线1.1;1.2获得相同或不同的捻向。采用了双丝摩擦假捻装置后,冷却板尺寸一致,保证各丝道的丝线品质一致,且机器高度降低。

Claims (6)

1.一种摩擦假捻装置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摩擦假捻装置包括相互平行、各自保持同步的两组轴,每根轴上安装有摩擦盘,每组轴中的一根传动轴上设有摩擦轮,两个所述摩擦轮之间由龙带穿过驱动两组轴异向转动,两组轴还通过同步机构实现同向转动;
运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相同捻向时,龙带驱动第一组轴上的摩擦轮转动,第二组轴上的摩擦轮与轴脱开空转,第一组轴通过同步机构带动第二组轴同向转动;两组轴同时改变捻向时,第一组轴上的摩擦轮与轴脱开空转,龙带驱动第二组轴上的摩擦轮并通过同步机构带动第一组轴同向转动;
(2)异向捻向时,同步机构不工作,由龙带穿过两组轴的摩擦轮之间同时驱动两组轴异向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假捻装置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机构包括带传动、链传动或齿轮传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擦假捻装置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每组轴中的一根传动轴上设有齿形轮,两组轴对应的齿形轮由同步带实现同向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假捻装置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每组轴包括位于等边三角形顶点上的三根轴且同组的轴由一根皮带保持同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假捻装置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轮活动紧固在对应的传动轴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假捻装置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轮通过螺钉紧固在轴上。
CN201510016345.0A 2015-01-13 2015-01-13 一种摩擦假捻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Active CN1045324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16345.0A CN104532424B (zh) 2015-01-13 2015-01-13 一种摩擦假捻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16345.0A CN104532424B (zh) 2015-01-13 2015-01-13 一种摩擦假捻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32424A CN104532424A (zh) 2015-04-22
CN104532424B true CN104532424B (zh) 2017-09-12

Family

ID=52848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16345.0A Active CN104532424B (zh) 2015-01-13 2015-01-13 一种摩擦假捻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324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02555B (zh) * 2017-01-19 2019-03-12 南通芙嘉图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双锭轴假捻器传动结构
CN109652878A (zh) * 2019-01-25 2019-04-19 绍兴华裕纺机有限公司 三轴盘式假捻器的优化方法及其优化结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40712B1 (de) * 1994-01-18 1998-04-22 TEMCO TEXTILMASCHINENKOMPONENTEN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lternativen aufbringen eines s- oder z-dralls auf ein garn
CN2491465Y (zh) * 2001-05-25 2002-05-15 国营宜昌纺织机械厂 直接捻线机上加捻锭子
CN1944726A (zh) * 2006-10-17 2007-04-11 盐城市南星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抱合无扭矩丝的假捻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4530081U (zh) * 2015-01-13 2015-08-05 无锡宏源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摩擦假捻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606983A (en) * 1945-01-29 1948-08-24 Cuprum Sa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wool-like artificial filaments
DE2249263B1 (de) * 1972-10-07 1973-12-20 Skf Kugellagerfabriken Gmbh, 8720 Schweinfurt Falschdraht-aggregat
JPH1121731A (ja) * 1997-07-03 1999-01-26 Teijin Seiki Co Ltd 仮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40712B1 (de) * 1994-01-18 1998-04-22 TEMCO TEXTILMASCHINENKOMPONENTEN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lternativen aufbringen eines s- oder z-dralls auf ein garn
CN2491465Y (zh) * 2001-05-25 2002-05-15 国营宜昌纺织机械厂 直接捻线机上加捻锭子
CN1944726A (zh) * 2006-10-17 2007-04-11 盐城市南星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抱合无扭矩丝的假捻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4530081U (zh) * 2015-01-13 2015-08-05 无锡宏源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摩擦假捻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32424A (zh) 2015-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863280A (en) Method of crimping filaments
CN104532424B (zh) 一种摩擦假捻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CN209082245U (zh) 一种无限长制绳机
CN204939711U (zh) 假捻变形机
CN112921460A (zh) 一种加弹机及其原丝线生产工艺
CN107916472A (zh) 一种在线加捻长丝装置及方法
CN216237461U (zh) 一种轻网高弹涤纶dty生产用的加弹机
US4038811A (en) Apparatus for continuously drawing and texturing core and effect yarns
CN103911713B (zh) 纺丝拉伸装置
CN102277660B (zh) 一种一步法倍捻机
US2378211A (en)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of cuproammonium rayon
US2968909A (en) Producing dual torque yarn
US3041706A (en)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cold-drawable textile filaments
CN103290584A (zh) 一种包覆丝机
CN204530081U (zh) 一种摩擦假捻装置
CN109056395A (zh) 一种无限长制绳机及其工作方法
CN102041595A (zh) 一种纱线加工机器
CN209481910U (zh) 长纤维变形设备
CN208104618U (zh) 假捻倍捻机的传动装置
CN207074581U (zh) 卧式主动缠绕机及其对绞缠绕包带机
CN201520846U (zh) 一种数字化包覆丝机的控制系统
CN206721413U (zh) 一种纺织细纱处理设备
CN101591827A (zh) 一种新型并列复合纱线纺纱设备及纺纱方法
US3686853A (en) Apparatus for the rolling or twisting of yarn or ribbon-like structures about their longitudinal axis
CN110219077A (zh) 一种高性能化纤丝节能加弹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