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19966A - 口罩 - Google Patents

口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19966A
CN104519966A CN201380042184.1A CN201380042184A CN104519966A CN 104519966 A CN104519966 A CN 104519966A CN 201380042184 A CN201380042184 A CN 201380042184A CN 104519966 A CN104519966 A CN 1045199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ven fabric
fabric plate
main body
body portion
mask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218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19966B (zh
Inventor
神山龙一
柴田彰
武田英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5199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199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199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199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18/00Breathing masks or helmets, e.g.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chemical agents or for use at high altitudes or incorporating a pump or compressor for reducing the inhalation effort
    • A62B18/02Masks
    • A62B18/025Halfmas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protecting only a particular body part
    • A41D13/11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 A41D13/1107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A41D13/1115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with a horizontal pleated pocke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5/00Inhalators
    • A61M15/08Inhaling devices inserted into the no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5/00Inhalators
    • A61M15/08Inhaling devices inserted into the nose
    • A61M15/085Fixing mean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6Respiratory or anaesthetic mas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23/00Filters for breathing-protection purposes
    • A62B23/02Filters for breathing-protection purposes for respirators
    • A62B23/025Filters for breathing-protection purposes for respirators the filter having substantially the shape of a mas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02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of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32B5/022Non-woven fab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20All layers being fibrous or filamentar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02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on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24Permeability to gases, adsorp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571/00Protective equipment

Abstract

口罩主体部(20)由内侧无纺布片(30)、含香料无纺布片(40)、外侧无纺布片(50)以及覆盖片(60)构成。在佩戴口罩时,内侧无纺布片(30)配置于佩戴者侧。在含香料无纺布片(40)中包含具有香味的微囊。内侧无纺布片(30)设定为与外侧无纺布片(40)相比透气性高(透气阻力低)。由此,能够在提高捕集性的同时使透气性提高。

Description

口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戴于佩戴者的面部的口罩的构造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下述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口罩,具有含有薄荷醇的由微多孔中空纤维形成的纤维状物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3-2096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此,为了提高口罩的捕集性(例如,细菌飞沫过滤效率BFE),需要降低配置于口罩外侧的外侧无纺布片的透气性(增大透气阻力)。另一方面,若降低外侧无纺布片的透气性,则佩戴者会感到呼吸困难。因此,能够以高水平兼顾口罩的捕集性和透气性双方的外侧无纺布片的开发持续进行。本发明的发明人员在开发外侧无纺布片的同时,对配置于佩戴者侧的内侧无纺布片也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发现,通过使内侧无纺布片的透气性比外侧无纺布片的透气性高,从香料产生的香味易于到达佩戴者的鼻孔粘膜,难以感到呼吸困难。
因此,本申请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高水平兼顾口罩的捕集性和透气性的新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具备覆盖佩戴者的至少口和鼻的口罩主体部。此外,一般情况下,设置有佩戴口罩主体部的佩戴部件。作为佩戴部件,例如使用挂于佩戴者的耳朵的耳挂部、套在佩戴者的头部的头带部等。口罩主体部具有内侧无纺布片、外侧无纺布片以及设置于内侧无纺布片与外侧无纺布片之间的含香料无纺布片,且以在佩戴口罩时内侧无纺布片配置于佩戴者侧的方式层叠。
含香料无纺布片包含含有香料的微囊。作为微囊,使用能够通过以手拍打、以手揉搓等施加外力而容易破坏的囊。作为香料,能够使用各种香料。例如,能够使用对鼻炎、过敏等引起的喷嚏、鼻涕、鼻塞有效的薄荷醇。
而且,内侧无纺布片的透气性设定为比外侧无纺布片的透气性高(透气阻力小)。此外,外侧无纺布片的透气性在口罩的捕集性不下降的范围内提高。
在本发明中,内侧无纺布片的透气性设定得比外侧无纺布片的透气性高,因此通过含香料无纺布片所包含的微囊的破坏而产生的香味易于到达佩戴者的鼻孔粘膜,佩戴者难以感到呼吸困难。
在本发明的其他的方案中,外侧无纺布片构成为,平均纤维直径1~3μm、基重2~5g/m2并被驻极体化的无纺布片。
在本方案中,能够容易地得到以高水平兼顾口罩的捕集性以及透气性的口罩。
在本发明的其他的方案中,内侧无纺布片与含香料无纺布片之间的摩擦阻力比内侧无纺布片与外侧无纺布片之间的摩擦阻力小。摩擦阻力例如能够通过选择内侧无纺布片所包含的原材料而变化。
在本方案中,在通过以手揉搓等对口罩主体部施加外力时,含香料无纺布片所包含的微囊中的、面向内侧无纺布片的区域中所存在的微囊容易被破坏。
在本发明的其他的方案中,含香料无纺布片由无纺布片和含有香料的微囊构成,该微囊涂敷于所述无纺布片的、面向内侧无纺布片的区域。
在本方案中,微囊配置于面向内侧无纺布片的区域,因此从香料产生的香味易于到达佩戴者的鼻孔粘膜。
此外,通过将本方案的构成和上述的、内侧无纺布片与含香料无纺布片之间的摩擦阻力比内侧无纺布片与外侧无纺布片之间的摩擦阻力小的构成组合,产生更优异的效果。即,能够容易地破坏微囊,并且能够在易于破坏的位置配置微囊。
在本发明的其他的方案中,口罩主体部具有将内侧无纺布片、含香料无纺布片以及外侧无纺布片接合的上侧接合区域和下侧接合区域。而且,在口罩主体部的上侧接合区域以及下侧接合区域,在含香料无纺布中不包含微囊。
在本方案中,在形成上侧接合部以及下侧接合部时,能够防止含有香料的微囊意外地被破坏。
在本发明的其他的方案中,由在口罩主体部的上侧被折回的内侧无纺布片的上侧折回部分规定上侧接合区域。另外,由在口罩主体部的下侧被折回的下侧折回部分规定下侧接合区域。
在本方案中,能够容易地规定上侧接合区域以及下侧接合区域,能够容易地进行在含香料片中嵌入(涂敷)含有香料的微囊的作业。
在本发明的其他的方案中,口罩主体部具有在口罩制造过程中被轧辊按压的按压区域。而且,在口罩主体部的按压区域,在含香料无纺布中不包含微囊。
在本方案中,在口罩制造工序中,能够防止在被轧辊按压时,含有香料的微囊意外地被破坏。
在本发明的其他的方案中,口罩主体部具有通过右侧接合部将右侧耳挂部接合的右侧接合区域以及通过左侧接合部将左侧耳挂部接合的左侧接合区域。而且,在口罩主体部的右侧接合区域以及左侧接合区域,在含香料无纺布片中不包含微囊。
在本方案中,在形成右侧接合部以及左侧接合部时,能够防止含有香料的微囊意外地被破坏。
在本发明的其他的方案中,口罩主体部构成为,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多条褶皱,并且在佩戴口罩时成为立体状。
在本方案中,在佩戴口罩时,上下方向的中央的褶皱配置于从佩戴者的面部离开的位置。由此,能够防止含有香料的微囊直接接触佩戴者的皮肤。
通过参照本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而能够立刻理解本发明的其他的目的、特征以及效果。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口罩中,能够以高水平兼顾口罩的捕集性与透气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从非佩戴面侧观察一实施方式的口罩的非佩戴状态的图。
图2是从佩戴面侧观察一实施方式的口罩的非佩戴状态的图。
图3是从佩戴面侧观察一实施方式的口罩的佩戴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非佩戴时的口罩主体部的状态的图。
图5是表示佩戴时的口罩主体部的状态的图。
图6是制造一实施方式的口罩的制造装置的一例的概要构成图。
图7是图1的VII-VII线剖视图。
图8是说明接合区域的图。
图9是说明按压区域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上以及以下所记载的追加的构成或方法步骤能够分别与用于提供以及制造改进的口罩的其他特征以及方法、用于使用该改进的口罩的方法、以该方法使用的装置相独立地或者与之组合地进行使用。参照附图对将这些追加的特征以及方法步骤组合使用的本发明的代表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以下的详细说明仅仅是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展示用于实现本发明的优选适用例的详细信息,并不限制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仅由权利要求书决定。因此,以下的详细说明中的特征或方法步骤的组合在广义上并不是实现本发明所必须的,就与附图的附图标记一同记述的详细说明而言,仅仅是展示本发明的代表形态。
参照图1~图5对本发明的口罩的一实施方式10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0构成为假定使用一次~数次的一次性口罩。
图1是从非佩戴面20Y侧(与佩戴面20X相反侧的一面侧)观察一实施方式的口罩10的非佩戴状态的图,图2是从佩戴面20X侧观察一实施方式的口罩10的非佩戴状态的图。图3是从佩戴面20X侧观察一实施方式的口罩10的佩戴状态的图。图4是表示非佩戴时的口罩主体部20的状态的图,图5是表示佩戴时的口罩主体部20的状态的图。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方向”以如下方式定义。
“第一方向X”表示口罩主体部20的长边方向(宽度方向),在口罩佩戴状态下,与佩戴者的左右方向(称为“左右方向”)对应。“右侧”以及“左侧”这样的记述表示在佩戴状态下,从佩戴者侧观察的“右侧”以及“左侧”。
另外,“第二方向Y”表示与口罩主体部20的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高度方向),在口罩佩戴状态下,与佩戴者的上下方向(称为“上下方向”)对应。“上侧”以及“下侧”这样的记述表示在佩戴状态下,从佩戴者侧观察的“上侧”以及“下侧”。
另外,“第三方向Z”表示口罩主体部20的前后方向,在口罩佩戴状态下,与佩戴者的前后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对应。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0由口罩主体部20、左侧耳挂部70、右侧耳挂部80构成。口罩主体部20是覆盖佩戴者的口、鼻的部件。左侧耳挂部70以及右侧耳挂部80是挂于佩戴者的左耳以及右耳的部件。
口罩主体部20具有沿第一方向X(左右方向)延伸的多条褶(褶皱),形成为褶皱式的口罩主体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由上边20a、下边20b、左边20c、右边20d形成为方形的薄片,沿与上边20a以及下边20b平行的(与第一方向X平行的)多条折回线21a~21j依次折回。由此,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多条褶20B~20J沿第二方向Y(上下方向)配置。
此外,定形部90被沿折回线21a折回的折回片20A与褶20B保持。在佩戴口罩时,定形部90通过使口罩主体部20的上端部与佩戴者的面部的凹凸形状对应来减少口罩主体部20与佩戴者的面部之间的间隙。定形部90容易弯曲,另外,优选具有维持弯曲后的形状的刚性。作为定形部90,例如使用由合成树脂或金属等形成的薄板。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定形部90,如图1所示,通过利用虚线所示的上侧接合部24和黑点所示的接合部将折回片20A与褶20B接合,来保持定形部90。
另外,通过折回线21j而折回的折回片20K通过下侧接合部25而与褶20J接合。
在口罩主体部20中,比上侧接合部24靠上侧的区域26A(例如,比上侧接合部24中最下侧的接合部24a靠上侧的区域)与本发明的“上侧接合区域”对应。上侧接合区域26A也能够由折回片20A来规定。另外,比下侧接合部25靠下侧的区域26C(例如,比下侧接合部25中最上侧的接合部25a靠下侧的区域)与本发明的“下侧接合区域”对应。下侧接合区域26C也能够由折回片20K来规定。上侧区域26A与下侧区域26C之间的区域26B与本发明的“含香料区域”对应。上侧接合区域26A、下侧接合区域26C、含香料区域26B参照图7。
相邻的褶在沿第一方向X的两端部通过后述的左侧接合部22以及右侧接合部23而被接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左侧耳挂部70以及右侧耳挂部80单独地形成,在配置于口罩主体部20的佩戴面20X上的状态下,接合于口罩主体部20。此外,也能够将口罩主体部20与左侧耳挂部70以及右侧耳挂部80一体地形成。例如,能够通过折回一块薄片来形成口罩主体部20与左侧耳挂部70以及右侧耳挂部80相连接的口罩10。
左侧耳挂部70以及右侧耳挂部80由薄片形成。作为形成左侧耳挂部70以及右侧耳挂部80的薄片,优选使用伸缩性较高的无纺布片。例如使用纤维直径21μm、基重73~77g/m2、透气阻力0.04822kPa·s/m的聚丙烯(PP)/聚氨酯无纺布片。
左侧耳挂部70具有基部71和从基部71延伸并形成开口70a的缘部(耳挂部)73。基部71沿第二方向Y延伸。左侧耳挂部70配置在口罩主体部20的佩戴面20X上的沿第一方向X的左侧。而且,左侧耳挂部70的基部71的一部分通过左侧接合部22接合于口罩主体部20。
右侧耳挂部80与左侧耳挂部70一样,具有基部81和从基部81延伸并形成开口80a的缘部(耳挂部)82。基部81沿第二方向Y延伸。右侧耳挂部80配置在口罩主体部20的佩戴面20X上的沿第一方向X的右侧。而且,右侧耳挂部80的基部81的一部分通过右侧接合部23接合于口罩主体部20。
在口罩主体部20中,比左侧接合部22靠左侧的区域28A与本发明的“左侧接合区域”对应。左侧接合区域也能够由左侧耳挂部70的基部71来规定。另外,比右侧接合部23靠右侧的区域28B与本发明的“右侧接合区域”对应。右侧接合区域也能够由右侧耳挂部80的基部81来规定。
接下来,对佩戴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0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图1、图2所示的状态下,将沿第二方向Y的两端的褶20B、20J的中央部沿第二方向Y拉拽。由此,如图5所示,口罩主体部20的褶20B~20J的沿第一方向X的中央部沿第二方向Y扩开。同时,中央的褶20F与两端的褶20B以及褶20J之间的、沿第三方向Z(前后方向)的间隔变大。即,口罩主体部20成为立体形状。
另外,如图3所示,将左侧耳挂部70以及右侧耳挂部80沿第一方向X(左右方向)折回。即,将左侧耳挂部70的缘部72沿第一方向X向左侧折回。由此,左侧耳挂部70的、比左侧接合部22靠缘部72侧的部分在左侧接合部22的部位被折回。另外,将右侧耳挂部80的缘部82沿第一方向X向右侧折回。由此,右侧耳挂部80的、比右侧接合部23靠缘部82侧的部分在右侧接合部23的部位被折回。
然后,将左侧耳挂部70的开口70a挂于佩戴者的左耳,将右侧耳挂部80的开口80a挂于佩戴者的右耳。
此时,左侧接合部22被左侧耳挂部70的、被折回的部分的一部分所覆盖。另外,右侧接合部23被右侧耳挂部80的、被折回的部分的一部分所覆盖。由此,在佩戴口罩时,能够防止左侧接合部22以及右侧接合部23与佩戴者的皮肤直接接触。
此外,在产生香味的情况下,在佩戴口罩10之前,通过以手揉搓口罩主体部10等来加以外力,破坏后述的含香料无纺布片40所包含的微囊(micro capsule)。
接下来,参照图7对口罩主体部20的构成进行说明。图7是图1的VII-VII线剖视图。此外,在图7中,为了简化说明,没有图示口罩主体部20的褶20B~20J。
口罩主体部20是将内侧无纺布片30、含有香料的含香料无纺布片40、起过滤作用的外侧无纺布片(过滤用无纺布片)50以及覆盖片60层叠而构成的。此外,在佩戴口罩时,内侧无纺布片30配置于佩戴者侧,覆盖片60配置于与佩戴者相反侧(非佩戴侧)。
作为含香料无纺布片40,使用纤维直径20.5μm、基重22.5~27.5g/m2的聚丙烯(PP)纺粘无纺布片,并包含含有香料的微囊。作为微囊,使用通过用手拍打、用手揉搓等施加外力就能够容易地破坏的囊。作为香料,能够使用各种香料。例如,能够使用对鼻炎、过敏等引起的喷嚏、鼻涕、鼻塞有效的薄荷醇。
作为外侧无纺布片50,使用含有聚丙烯纤维且被驻极体(electret)化(驻极体处理)的无纺布片。通过该驻极体化,对聚丙烯纤维表面提供规定量的正电荷或负电荷,从而产生电介质极化。即,能够对含有聚丙烯纤维的无纺布片进行希望的驻极体化。作为该外侧无纺布片50,典型地能够使用由熔喷法(也称为“熔吹法”)制造的熔喷无纺布片(也称为“熔吹无纺布片”),再有能够使用平均纤维直径1~3μm、基重2~5g/m2、透气阻力0.124kPa·s/m的材料。该情况下的外侧无纺布片50是对至少含有聚丙烯纤维的无纺布片进行驻极体化而得到的,该无纺布片可以仅由聚丙烯纤维构成,或者也可以构成为在聚丙烯纤维的基础上进一步添加纤维、例如聚乙烯纤维而成的无纺布片。
作为覆盖无纺布片60,与外侧无纺布片50一样,使用含有聚丙烯纤维且被驻极体化的无纺布片。该覆盖无纺布片60的驻极体化处理能够适当地与外侧无纺布片50一同进行或是与外侧无纺布片50独立地进行。作为该覆盖无纺布片60,典型地能够使用由水刺法制造的水刺无纺布片、由热风法制造的热风无纺布片、由纺粘法制造的纺粘无纺布片或由针刺法制造的针刺无纺布片,再有优选平均纤维直径15~30μm、基重18~50g/m2的材料。该情况下的覆盖无纺布片60是对至少含有聚丙烯纤维的无纺布片进行驻极体化而得到的,该无纺布片可以仅由聚丙烯纤维构成,或者也可以构成为在聚丙烯纤维的基础上进一步添加纤维、例如聚乙烯纤维而成的无纺布片。
作为内侧无纺布片30,与外侧无纺布片50以及覆盖无纺布片60不同,使用没有进行驻极体化的无纺布片。作为内侧无纺布片30,典型地优选使用含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以及聚乙烯纤维并由加压辊进行点塑(point bond)加工而成的低密度的点塑无纺布片(例如,纤维直径15.412μm、基重30g/m2、透气阻力0.0533kPa·s/m、厚度或层叠高度0.20mm以上的无纺布片)。与佩戴者的面部(皮肤)直接接触那样的构成的内侧无纺布片30优选用作触感良好的无纺布片。此外,根据需要,能够使用被驻极体化的聚丙烯制无纺布片作为内侧无纺布片30。
本发明的发明人员实施了用于确认本实施方式的口罩主体部20的透气性以及捕集性的定量的性能评估。在进行该评估时,测定了与透气性评估有关的透气度(cc/cm2/sec)和与捕集性评估有关的捕集效率(%)。关于透气度的测定,使用已知的弗雷泽型试验机,在预先规定的规定条件下测定了通过各评估片的空气量(cc/cm2/sec)。另外,关于捕集效率的测定,基于ASTM(American Society of Testingand Materials,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F2101所规定的实验方法测定了细菌飞沫过滤效率BFE(bacterial filtration efficiency)(%)。
根据评估结果确认到,关于外侧无纺布片50,通过使其平均纤维直径为比覆盖无纺布片60小的1~3μm,另外使其基重为比覆盖无纺布片60小的2~5g/m2,从而能够将口罩透气性提高至透气度成为70(cc/cm2/sec)的水平,并且能够将口罩捕集性提高至捕集效率的基准值成为90(%)的水平。
关于覆盖无纺布片60,确认到,通过使其平均纤维直径为比外侧无纺布片50大的15~30μm,另外使其基重为比外侧无纺布片50大的18~50g/m2,从而能够将口罩透气性提高至透气度成为70(cc/cm2/sec)的水平,并且能够将口罩捕集性提高至捕集效率的基准值成为90(%)的水平。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0通过使用平均纤维直径1~3μm、基重2~5g/m2的被驻极体化的无纺布片作为外侧无纺布片50,并且使用平均纤维直径15~30μm、基重18~50g/m2的被驻极体化的无纺布片作为覆盖无纺布片60,而能够实现以高水平兼顾口罩透气性以及口罩捕集性的口罩构造。另外,根据需要,能够在选用平均纤维直径1~3μm、基重2~5g/m2的被驻极体化的无纺布片作为外侧无纺布片50的基础上,采用平均纤维直径以及基重均超过上述数值范围(平均纤维直径:1~3μm、基重:2~5g/m2)的、被驻极体化的无纺布片作为覆盖无纺布片60。在该情况下,通过抑制被驻极体化的外侧无纺布片50的平均纤维直径以及基重而能够提高口罩捕集性,另一方面通过相对地提高被驻极体化的覆盖无纺布片60的平均纤维直径以及基重,从而能够确保口罩透气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聚烯烃类纤维中的聚丙烯纤维来构成外侧无纺布片50以及覆盖无纺布片60的无纺布片,因此可提供能够特别容易地进行驻极体化处理并且在成本方面优秀的廉价的口罩。此外,根据需要,也可以使用聚丙烯纤维以外的聚烯烃类纤维、例如聚乙烯纤维、聚1-丁烯纤维等构成外侧无纺布片50以及覆盖无纺布片60。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记述了口罩主体部20具备内侧无纺布片30、含香料无纺布片40、外侧无纺布片50以及覆盖无纺布片60的口罩,但本发明的口罩主体部只要至少具备内侧无纺布片30、含香料无纺布片40以及外侧无纺布片50即可。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无纺布片30与含香料无纺布片40之间的摩擦阻力设定得比含香料无纺布片40与外侧无纺布片50之间的摩擦阻力小。由此,在通过以手揉搓等对口罩主体部20施加外力时,易于破坏含香料无纺布片40所包含的微囊中的、配置于面对内侧无纺布片30的区域内的微囊。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含硅的粘接剂使内侧无纺布片30含有用于提高触感的丝蛋白,由此降低内侧无纺布片30与含香料无纺布片40之间的摩擦阻力。
此外,作为使内侧无纺布片30与含香料无纺布片40之间的摩擦阻力降低的方法,能够使用除此以外的方法。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含有香料的微囊涂敷于构成含香料无纺布片40的无纺布片的、面对内侧无纺布片30的区域。
在靠近佩戴者的面部的区域配置微囊的情况下,与在距离佩戴者的面部较远的区域配置微囊的情况相比,在微囊被破坏时,从香料产生的香味更易到达佩戴者的鼻孔粘膜。
由此,本实施方式具备微囊配置于香味易于传递的区域的构成和容易破坏配置于香味易于传递的区域的微囊的构成。
此外,微囊也能够包含在构成含香料无纺布片40的无纺布片中。
通过图6对制造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0的制造装置的概要进行说明。此外,箭头L表示薄片的搬送方向。
从辊(roller)111~114送出的内侧无纺布片121、含香料无纺布片122、外侧覆盖片123以及覆盖无纺布片124由层叠装置130层叠。
接下来,通过横向密封装置140实施横向密封(上侧接合部24以及下侧接合部25)。
接下来,通过褶皱形成装置150形成多条褶(20B~20J)。
接下来,通过端部切断(end cut)装置160,以规定的长度(沿搬送方向L的长度)进行切断而形成口罩主体部20。
接下来,通过耳挂部接合装置170,在口罩主体部20上分别通过左侧接合部22以及右侧接合部23接合左侧耳挂部70以及右侧耳挂部80。
在此,如图7所示,以含香料无纺布片40、外侧覆盖片50以及覆盖无纺布片60的上侧的部分被内侧无纺布覆盖片30夹持的方式,将内侧无纺布片30的上侧部分折回(上侧折回片20A)。另外,以含香料无纺布片40、外侧覆盖片50以及覆盖无纺布片60的下侧的部分被内侧无纺布覆盖片30夹持的方式,将内侧无纺布片30的下侧的部分折回(下侧折回片20K)。
而且,通过横向密封装置150,上侧折回片20A通过上侧接合部24而与含香料无纺布片40、外侧覆盖片50以及覆盖无纺布片60的上侧的部分接合,另外,下侧折回片20K通过下侧接合部25而与含香料无纺布片40、外侧覆盖片50以及覆盖无纺布片60的下侧的部分接合。
在该接合时,存在含香料无纺布片40所含的微囊被破坏的隐患。
因此,优选构成为,在存在被破坏的隐患的区域,在含香料无纺布片40中不包含微囊。
例如构成为,在形成上侧接合部24的口罩主体部20的上侧接合区域26A(参照图7)以及形成下侧接合部25的口罩主体部20的下侧接合区域26C(参照图7),微囊不包含于含香料无纺布片30,在上侧接合区域26A与下侧接合区域26C之间的区域(口罩主体部20的含香料区域)26B,微囊包含于含香料无纺布片40。
此外,口罩主体部20的上侧接合区域26A规定为比上侧接合部24靠上侧的区域、例如比上侧接合部24中的形成于最下侧的上侧接合部24a靠上侧的区域。或者,也可以将上侧折回片20A存在的区域规定为上侧接合区域26A。
同样地,口罩主体部20的下侧接合区域26B规定为比下侧接合部25靠下侧的区域、例如比下侧接合部25中的形成于最上侧的下侧接合部25a靠下侧的区域。或者,也可以将下侧折回片20K存在的区域规定为下侧接合区域26C。
另外,在利用耳挂部接合装置170将左侧耳挂部70以及右侧耳挂部80分别通过左侧接合部22以及右侧接合部23接合于口罩主体部20时,存在含香料无纺布片40所包含的微囊被破坏的隐患。
因此,例如,在形成左侧接合部22的口罩主体部20的左侧接合区域28A(参照图2)以及形成右侧接合部23的口罩主体部20的右侧接合区域28B(参照图2),优选以微囊不包含于含香料无纺布片30的方式构成。
此外,口罩主体部20的左侧接合区域28A规定为比左侧接合部22靠左侧的区域。或者,也可以将左侧耳挂部70的基部71存在的区域规定为左侧接合区域28A。
同样地,口罩主体部20的右侧接合区域28B规定为比右侧接合部23靠右侧的区域。或者,也可以将右侧耳挂部80的基部81存在的区域规定为右侧接合区域28B。
另外,如图9所示,在口罩的制造工序中的搬送线上,为了防止皱纹的产生而设置有按压薄片的轧辊(nip roll)180。在通过该轧辊180进行按压时,存在含香料无纺布片40所包含的微囊被破坏的隐患。
因此,例如优选构成为在口罩主体部20的、被轧辊180按压的按压区域27A以及27C,微囊不包含于含香料无纺布片40。
本申请发明并不限于实施方式说明的构成,能够进行种种变更、追加、削减。
实施方式说明的构成能够单独使用,也能够将适当选择的多个进行组合使用。
此外,本申请发明也可以构成为以如下为目的的发明,在具有由包含含有香料的微囊的含香料无纺布片构成的口罩主体部的口罩中,防止含香料无纺布片所包含的微囊以意外的形态被破坏。
即,本申请发明可以采取如下的形态(形态1):
“一种口罩,其具备覆盖佩戴者的至少口和鼻的口罩主体部,该口罩的特征在于,
所述口罩主体部构成为,具有内侧无纺布片、外侧无纺布片、以及设置于所述内侧无纺布片与所述外侧无纺布片之间并包含含有香料的微囊的含香料无纺布片,并且在佩戴口罩时所述内侧无纺布片配置于佩戴者侧,
在口罩主体部的规定的区域,在所述含香料无纺布片中不包含所述微囊。”
另外,本申请发明可以采取如下的形态(形态2):
“根据形态1的口罩,作为所述口罩主体部的规定区域而设置有以下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即,前述的、口罩主体部的上侧接合区域以及下侧接合区域、或者口罩主体部的按压区域、或者口罩主体部的右侧接合区域以及左侧接合区域中的至少一个。”
附图标记说明
10 口罩
20 口罩主体部
20a~20d 缘部
20B~20J 褶(褶皱)
20X 佩戴面(背面)
20Y 非佩戴面(表面)
21a~21j 折回线
22 左侧接合部
23 右侧接合部
23 上侧接合部
24 下侧接合部
26A 上侧接合区域
26B 含香料区域
26C 下侧接合区域
27A 上侧按压区域
27B 含香料区域
27C 下侧按压区域
28A 左侧接合区域
28B 右侧接合区域
30 内侧无纺布片
40 含香料无纺布片
50 外侧无纺布片
60 覆盖片
70 左侧耳挂部
71 基部
80 右侧耳挂部
81 基部
90 定形部
111~114 辊
121 内侧无纺布片
122 含香料无纺布片
123 外侧无纺布片
124 覆盖片
130 层叠装置
140 横向密封装置
150 褶皱形成装置
160 端部切断装置
170 耳挂部接合装置
X 第一方向(左右方向)
Y 第二方向(上下方向)
Z 第三方向(前后方向)

Claims (9)

1.一种口罩,具备覆盖佩戴者的至少口和鼻的口罩主体部,所述口罩的特征在于,
所述口罩主体部构成为,具有内侧无纺布片、外侧无纺布片、以及设置于所述内侧无纺布片与所述外侧无纺布片之间的含香料无纺布片,并且在佩戴口罩时所述内侧无纺布片配置于佩戴者侧,
所述含香料无纺布片包含含有香料的微囊,
所述内侧片的透气性设定为比所述外侧无纺布片的透气性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无纺布片构成为,平均纤维直径1~3μm、基重2~5g/m2并被驻极体化的无纺布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无纺布片与所述含香料无纺布片之间的摩擦阻力比所述含香料无纺布片与所述外侧无纺布片之间的摩擦阻力小。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含香料无纺布片由无纺布片和所述微囊构成,其中,所述微囊涂敷于所述无纺布片的、面向所述内侧无纺布片的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口罩主体部具有上侧接合区域和下侧接合区域,
所述内侧无纺布片、所述含香料无纺布片以及所述外侧无纺布片在所述上侧接合区域和所述下侧接合区域内接合,
在所述口罩主体部的上侧接合区域以及所述下侧接合区域,在所述含香料无纺布片中不包含所述微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无纺布片在所述口罩主体部的上侧具有被折回的上侧折回部分,并且在所述口罩主体部的下侧具有被折回的下侧折回部分,
由所述内侧无纺布片的所述上侧折回部分规定所述上侧接合区域,由所述内侧无纺布片的所述下侧折回部分规定所述下侧接合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口罩主体部具有在口罩制造过程中被轧辊按压的按压区域,
在所述口罩主体部的所述按压区域,在所述含香料无纺布中不包含所述微囊。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
具备挂于佩戴者的右耳的右侧耳挂部和挂于佩戴者的左耳的左侧耳挂部,所述右侧耳挂部在所述口罩主体部的右侧接合区域内与所述口罩主体部接合,所述左侧耳挂部在所述口罩主体部的左侧接合区域内与所述口罩主体部接合,
在口罩主体部的所述右侧接合区域以及所述左侧接合区域,在所述含香料无纺布片中不包含所述微囊。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口罩主体部构成为,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多条褶皱,并且在佩戴口罩时成为立体状。
CN201380042184.1A 2012-08-10 2013-08-02 口罩 Active CN1045199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79050 2012-08-10
JP2012-179050 2012-08-10
JP2012287902A JP6068135B2 (ja) 2012-08-10 2012-12-28 マスク
JP2012-287902 2012-12-28
PCT/JP2013/071062 WO2014024805A1 (ja) 2012-08-10 2013-08-02 マス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19966A true CN104519966A (zh) 2015-04-15
CN104519966B CN104519966B (zh) 2017-05-24

Family

ID=50068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2184.1A Active CN104519966B (zh) 2012-08-10 2013-08-02 口罩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068135B2 (zh)
KR (1) KR102078070B1 (zh)
CN (1) CN104519966B (zh)
WO (1) WO201402480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17554A (zh) * 2016-01-23 2016-06-01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能够释放水份及氧气的颗粒式防窒息急救口罩
CN105617555A (zh) * 2016-01-23 2016-06-01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能够释放水份及氧气的管道式防窒息急救口罩
CN113091987A (zh) * 2021-03-29 2021-07-09 山东大学 柔性微胶囊驻极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79974B2 (ja) * 2014-05-27 2018-02-14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のマスク
KR101585517B1 (ko) 2015-09-15 2016-01-14 이창복 보건용 마스크
KR101843899B1 (ko) * 2017-10-20 2018-03-30 주식회사 에이피엠엔지니어링 마스크 테스트 수단 결합 장치
KR102541052B1 (ko) * 2017-12-01 2023-06-08 주식회사 엘지생활건강 마스크
JP2018066107A (ja) * 2018-01-18 2018-04-26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のマスク
CA3151352A1 (en) * 2019-09-30 2021-04-08 Victoria BRIDEWELL Nonwoven water-soluble composite structure
EP4129420A4 (en) * 2020-04-03 2023-08-23 Zuiko Corporation MASK AND ITS PRODUCTION PROCESS
JP7386756B2 (ja) * 2020-05-29 2023-11-27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マスク
JP7477429B2 (ja) 2020-11-09 2024-05-01 理 伊藤 マスクの製造装置及びマスクの製造方法
KR102387116B1 (ko) 2021-03-02 2022-04-15 친환경대한민국 주식회사 와이어리스 보건 의료 마스크 및 그 제조방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89591A (ja) * 1994-09-21 1996-04-09 Sanemu Package Kk マスク及びマスクの芳香調整方法
JP2004215793A (ja) * 2003-01-10 2004-08-05 Rohto Pharmaceut Co Ltd マスクの使用方法
CN2661235Y (zh) * 2003-10-16 2004-12-08 宣德医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香囊的口罩
JP3668849B2 (ja) * 2003-03-28 2005-07-0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マスク用有害物質除去材を備えたマスク、及び、そのマスク用有害物質除去材の保管方法
CN2708943Y (zh) * 2004-04-07 2005-07-13 遂昌县文照竹炭有限公司 光触媒抗菌医用防护口罩
JP2008017957A (ja) * 2006-07-12 2008-01-31 Aroma Space:Kk 芳香発生マスクの製造方法
CN201235156Y (zh) * 2008-02-28 2009-05-13 邢迁 辅助预防和治疗心脏疾病的口罩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09666A (ja) 1987-02-27 1988-08-31 帝三製薬株式会社 メント−ル含有マスク
CA2080247A1 (en) * 1990-04-26 1991-10-27 Stephen N. Mcewen Pump mounting apparatus for filtration system
JP3150339U (ja) * 2009-02-25 2009-05-07 玉川衛材株式会社 マスク用液剤含浸シート及びマスク
JP5436262B2 (ja) * 2010-02-19 2014-03-0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マスク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89591A (ja) * 1994-09-21 1996-04-09 Sanemu Package Kk マスク及びマスクの芳香調整方法
JP2004215793A (ja) * 2003-01-10 2004-08-05 Rohto Pharmaceut Co Ltd マスクの使用方法
JP3668849B2 (ja) * 2003-03-28 2005-07-0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マスク用有害物質除去材を備えたマスク、及び、そのマスク用有害物質除去材の保管方法
CN2661235Y (zh) * 2003-10-16 2004-12-08 宣德医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香囊的口罩
CN2708943Y (zh) * 2004-04-07 2005-07-13 遂昌县文照竹炭有限公司 光触媒抗菌医用防护口罩
JP2008017957A (ja) * 2006-07-12 2008-01-31 Aroma Space:Kk 芳香発生マスクの製造方法
CN201235156Y (zh) * 2008-02-28 2009-05-13 邢迁 辅助预防和治疗心脏疾病的口罩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17554A (zh) * 2016-01-23 2016-06-01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能够释放水份及氧气的颗粒式防窒息急救口罩
CN105617555A (zh) * 2016-01-23 2016-06-01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能够释放水份及氧气的管道式防窒息急救口罩
CN105617555B (zh) * 2016-01-23 2018-11-02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能够释放水份及氧气的管道式防窒息急救口罩
CN105617554B (zh) * 2016-01-23 2019-04-12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能够释放水份及氧气的颗粒式防窒息急救口罩
CN113091987A (zh) * 2021-03-29 2021-07-09 山东大学 柔性微胶囊驻极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50042212A (ko) 2015-04-20
KR102078070B1 (ko) 2020-02-17
JP2014054509A (ja) 2014-03-27
JP6068135B2 (ja) 2017-01-25
WO2014024805A1 (ja) 2014-02-13
CN104519966B (zh) 2017-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19966A (zh) 口罩
CN102046242B (zh) 口罩
KR102145265B1 (ko) 기능성 패션마스크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03789197U (zh) 卫生口罩
CN202552239U (zh) 一种平面折叠口罩
JP5175789B2 (ja) 衛生マスク用複合不織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072597B (zh) 口罩
US20150173436A1 (en) Conformable face mask
JPWO2014003156A1 (ja) マスク
JP2014223227A (ja) プリーツ型衛生マスク
JP4594181B2 (ja) マスク
WO2017110943A1 (ja) マスク
KR20230155403A (ko) 마스크
CN107734987A (zh) 口罩
KR20190000374U (ko) 마스크
CN113208207B (zh) 口罩
JP6245927B2 (ja) マスク
JP2020183586A (ja) マスク
JP6621334B2 (ja) プリーツ型衛生マスク
CN214283419U (zh) 口罩
JP6293340B1 (ja) マスク
JP2020056123A (ja) マスク
KR20180080861A (ko) 마스크
CN215455596U (zh) 一种口罩
KR102339663B1 (ko) 입 냄새 제거 기능성 마스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