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14593A - 柴油机 - Google Patents

柴油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14593A
CN104514593A CN201410455553.6A CN201410455553A CN104514593A CN 104514593 A CN104514593 A CN 104514593A CN 201410455553 A CN201410455553 A CN 201410455553A CN 104514593 A CN104514593 A CN 1045145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fuel
diesel engine
aggegation
fuel in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5555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14593B (zh
Inventor
长谷川谕
森本达也
宫田雄介
山口隆志
后藤英之
内藤庆太
山本信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5145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145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145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145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9/00Lubrication means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M1/00 - F01M7/00
    • F01M9/06Dip or splash lubr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发动机油进入燃料喷射泵柴油机。在该柴油机中,燃料喷射箱(2)与缸体座(1)形成一体,在燃料喷射箱(2)中容置有燃料喷射泵(3)和燃料喷射凸轮轴(4),燃料喷射凸轮轴(4)架设在燃料喷射泵(3)的下侧,通过连通路(5)连通曲轴箱(6)和燃料喷射箱(2),连通路(5)配置在燃料喷射箱(2)的缸体部(9)侧,因曲轴箱(6)内的曲轴(7)而飞溅的发动机油经由连通路(5)进入燃料喷射箱(2)内,该柴油机具有出口上方檐部(8),出口上方檐部(8)在连通路(5)的位于上侧的连通路出口(5a)的上方,从燃料喷射箱(2)的缸体部(9)侧的箱壁(2a)突出。

Description

柴油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柴油机,详细地说,涉及能够抑制发动机油进入燃料喷射泵的柴油机。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柴油机,具有缸体座、燃料喷射箱、燃料喷射泵、燃料喷射凸轮轴、连通路,缸体座具有曲轴箱、缸体部,燃料喷射箱与缸体座形成一体,在燃料喷射箱中容置有燃料喷射泵和燃料喷射凸轮轴,燃料喷射凸轮轴架设在燃料喷射泵的下侧,通过连通路连通曲轴箱和燃料喷射箱,连通路配置在燃料喷射箱的缸体部侧,因曲轴箱内的曲轴而飞溅的发动机油经由连通路进入燃料喷射箱内(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根据此发动机,具有能够在不设置强制润滑装置的情况下,润滑燃料喷射凸轮的优点。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柴油机中,不具有限制燃料喷射箱内的油雾量的装置,因此存在问题。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6-17047号公报(参照图1~图3)
《问题点》发动机油有可能进入燃料喷射泵。
在专利文献1的柴油机中,由于不存在限制燃料喷射箱内的油雾量的装置,所以若发动机旋转速变高,因曲轴而飞溅的发动机油增加,则燃料喷射箱内的油雾量过量,发动机油有可能进入燃料喷射泵。
此时,存在油进入燃料喷射泵的柱塞室,而发动机油所含有的碳等堵塞燃料喷嘴等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发动机油进入燃料喷射泵的柴油机。
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特征如下。
如图2A所示,一种柴油机,具有缸体座1、燃料喷射箱2、燃料喷射泵3、燃料喷射凸轮轴4和连通路5,缸体座1具有曲轴箱6和缸体部9,燃料喷射箱2与缸体座1形成一体,在燃料喷射箱2中容置有燃料喷射泵3和燃料喷射凸轮轴4,燃料喷射凸轮轴4架设在燃料喷射泵3的下侧,通过连通路5将曲轴箱6内和燃料喷射箱2连通,连通路5配置在燃料喷射箱2的缸体部9侧,曲轴箱6内的因曲轴7而飞溅的发动机油经由连通路5进入燃料喷射箱2内,其特征在于,如图2A、图2B所示,所述柴油机具有出口上方檐部8,出口上方檐部8在连通路5的位于上侧的连通路出口5a的上方,从燃料喷射箱2的缸体部9侧的箱壁2a突出。
技术方案1的发明具有如下的效果。
《效果》能够抑制油雾进入燃料喷射泵。
如图2A、图2B所示,所述柴油机具有出口上方檐部8,出口上方檐部8在连通路5的位于上侧的连通路出口5a的上方,从燃料喷射箱2的缸体部9侧的箱壁2a突出,因此,即使发动机旋转速变高,因曲轴7而飞溅的发动机油增加,从连通路出口5a向上方飞溅的发动机油也由于出口上方檐部8返回连通路出口5a,从而抑制燃料喷射箱2内的发动机油扩散,避免出现在燃料喷射箱2内油雾量过量的缺陷,由此能够抑制发动机油进入燃料喷射泵3。
技术方案2的柴油机具有出口上方立板部10,出口上方立板部10沿着燃料喷射凸轮轴4的架设方向配置在出口上方檐部8的下方空间8a和燃料喷射凸轮轴4之间。
技术方案2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效果之上,具有如下的效果。
《效果》能够抑制发动机油进入燃料喷射泵。
如图2A、图2B所示,具有出口上方立板部10,出口上方立板部10沿着燃料喷射凸轮轴4的架设方向配置在出口上方檐部8的下方空间8a和燃料喷射凸轮轴4之间,因此,从连通路出口5a向出口上方檐部8的下方空间8a飞溅的发动机油被出口上方立板部10遮挡,从而抑制油雾向燃料喷射凸轮轴4侧扩散,避免出现在燃料喷射箱2内油雾量过量的缺陷,由此能够抑制发动机油进入燃料喷射泵3。
技术方案3的柴油机将燃料喷射凸轮轴4的架设方向作为前后方向,连通路5配置在燃料喷射箱2的前后方向端部的靠近缸体部9的位置,将连通路5侧作为前侧,将相反侧作为后侧,所述柴油机具有立壁部11,立壁部11在出口上方立板部10的后侧,沿着燃料喷射凸轮轴4的架设方向配置在燃料喷射箱2的缸体部9侧的箱壁2a和燃料喷射凸轮轴4之间。
技术方案3的发明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效果之上,具有如下的效果。
《效果》能够抑制发动机油进入燃料喷射泵。
如图1所示,具有立壁部11,立壁部11在出口上方立板部10的后侧,如图4所示,沿着燃料喷射凸轮轴4的架设方向配置在燃料喷射箱2的缸体部9侧的箱壁2a和燃料喷射凸轮轴4之间,因此,从出口上方檐部8的下方空间8a向后侧扩散的油雾被立壁部11遮挡,从而抑制油雾向燃料喷射凸轮轴4侧扩散,避免出现在燃料喷射箱2内油雾量过量的缺陷,由此能够抑制发动机油进入燃料喷射泵3。
技术方案4的柴油机具有延长檐部12,该延长檐部12形成在出口上方檐部8的后侧,并且从燃料喷射箱2的缸体部9侧的箱壁2a向立壁部11突出。
技术方案4的发明在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效果之上,具有如下的效果。
《效果》能够抑制油雾进入燃料喷射泵。
如图1所示,具有延长檐部12,该延长檐部12形成在出口上方檐部8的后侧,并且从燃料喷射箱2的缸体部9侧的箱壁2a向立壁部11突出,因此,如图4所示,从出口上方檐部8的下方空间8a向后侧扩散的油雾被延长檐部12遮挡,从而抑制油雾向燃料喷射箱2的上部扩散,避免出现在燃料喷射箱2内油雾量过量的缺陷,由此能够抑制发动机油进入燃料喷射泵3。
技术方案5的柴油机具有油凝集通路13、凝集油接收槽14、积油部15和后部油引导槽16,油凝集通路13由被燃料喷射箱2的缸体部9侧的箱壁2a和立壁部11夹持的空间形成,与出口上方檐部8的下方空间8a连通,凝集油接收槽14形成在油凝集通路13的内底部,积油部15形成在燃料喷射凸轮轴4的下方,通过立壁部11与凝集油接收槽14隔开,后部油引导槽16沿着燃料喷射箱2的宽度方向配置在积油部15的后侧,从出口上方檐部8的下方空间8a进入油凝集通路13的油雾在油凝集通路13中凝集,凝集油17从凝集油接收槽14经由后部油引导槽16供给至积油部15。
技术方案5的发明在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效果之上,具有如下的效果。
《效果》能够抑制燃料喷射凸轮磨损。
如图1所示,从出口上方檐部8的下方空间8a进入油凝集通路13的油雾在油凝集通路13中凝集,凝集油17从凝集油接收槽14经由后部油引导槽16供给至积油部15,因此,如图3所示,能够通过积油部15的凝集油17润滑燃料喷射凸轮4a。
技术方案6的柴油机具有前部堤坝18,前部堤坝18沿着燃料喷射箱2的宽度方向配置在积油部15的前缘,凝集在积油部15中的凝集油17能够从前部堤坝18溢出。
技术方案6的发明在技术方案5的发明的效果之上,具有如下的效果。
《效果》能够抑制发动机油进入燃料喷射泵。
如图1、图3、图4所示,具有前部堤坝18,前部堤坝18沿着燃料喷射箱2的宽度方向配置在积油部15的前缘,凝集在积油部15中的凝集油17从前部堤坝18溢出,因此,如图3所示,不用担心在积油部15凝集过量的凝集油17的情况,能够抑制由于凝集油17的扩散而在燃料喷射箱2内产生过量的油雾的缺陷,抑制发动机油进入燃料喷射泵3。
技术方案7的柴油机的前部堤坝18的溢出面18a设置在比燃料喷射凸轮4a的朝向正下方的凸轮尖端4b的下端低的位置。
技术方案7的发明在技术方案6的发明的效果之上,具有如下的效果。
《效果》能够抑制发动机油进入燃料喷射泵。
如图3、图4所示,前部堤坝18的溢出面18a设置在比燃料喷射凸轮4a的朝向正下的凸轮尖端4b的下端低的位置,因此,如图3所示,难于出现积油部15中的凝集油17因凸轮尖端4b而飞溅的缺陷,能够抑制由于凝集油17的扩散而在燃料喷射箱2内产生过量的油雾的缺陷,抑制发动机油进入燃料喷射泵3。
技术方案8的柴油机具有油排出引导面19,油排出引导面19在前部堤坝18的前侧配置在燃料喷射凸轮轴4的下方,朝向连通路出口5a向下倾斜。
技术方案8的发明在技术方案6或技术方案7的发明的效果之上,具有如下的效果。
《效果》能够抑制发动机油进入燃料喷射泵。
如图1、图2A所示,具有油排出引导面19,油排出引导面19在前部堤坝18的前侧,配置在燃料喷射凸轮轴4的下方,朝向连通路出口5a向下倾斜,因此,从前部堤坝18溢出的凝集油17通过油排出引导面19迅速向连通路出口5a排出,能够抑制由于凝集油17扩散而在燃料喷射箱2内产生过量的油雾的缺陷,抑制发动机油进入燃料喷射泵3。
技术方案9的柴油机具有工作装置20和后部油供给孔21,工作装置20安装在燃料喷射箱2的箱后壁2b上,借助来自燃料喷射凸轮轴4的输出进行动作,后部油供给孔21设置在燃料喷射箱2的箱后壁2b上,用于从后部油引导槽16向工作装置20供给凝集油17。
技术方案9的发明在技术方案5中技术方案8中任一项的发明的效果之上,具有如下的效果。
《效果》能够润滑工作装置。
如图1、图3所示,后部油供给孔21设置在燃料喷射箱2的箱后壁2b上,从后部油引导槽16向工作装置20供给凝集油17,因此能够润滑工作装置20。
技术方案10的柴油机具有后部堤坝22,后部堤坝22沿着燃料喷射箱2的宽度方向配置在后部油引导槽16和积油部15之见的边界处。
技术方案10的发明在技术方案9的发明的效果之上,具有如下的效果。
《效果》抑制向工作装置供给的油中断。
如图1、图3、图5所示,具有后部堤坝22,后部堤坝22沿着燃料喷射箱2的宽度方向配置在后部油引导槽16和积油部15的边界处,因此,如图3所示,即使由于发动机倾斜而燃料喷射箱2的前方向下倾斜,后部油引导槽16内的凝集油17也被后部堤坝22阻挡,因此,能够持续向工作装置20供给凝集油17,抑制向工作装置20供给的油中断。
技术方案11的柴油机具有连通间隙23,连通间隙23形成在后部堤坝22的与缸体部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用于连通后部油引导槽16和积油部15。
技术方案11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0的发明的效果之上,具有如下的效果。
《效果》能够润滑燃料喷射凸轮。
如图1、图5所示,具有连通间隙23,连通间隙23形成在后部堤坝22的反缸体部侧的端部,用于将后部油引导槽16和积油部15连通,因此,即使存在后部堤坝22,后部油引导槽16中的凝集油17也能够经由连通间隙23向积油部15供给,从而能够通过积油部15的凝集油17润滑燃料喷射凸轮4a。
技术方案12的柴油机积油部15的内底面朝向连通间隙23向下倾斜。
技术方案12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1的发明的效果之上,具有如下的效果。
《效果》在发动机再启动时能够润滑工作装置。
如图6、图7所示,积油部15的内底面朝向连通间隙23向下倾斜,因此,即使发动机以保持倾斜的状态停止,燃料喷射箱2为前方向下倾斜状或者为缸体部9侧向下倾斜状,积油部15中的凝集油17也会借助自重而从连通间隙23经由后部油引导槽16和后部油供给孔21供给至工作装置20,能够抑制在发动机停止后向工作装置20供给的油中断,从而能够在发动机再启动时润滑工作装置20。
技术方案13的柴油机后部油引导槽16的内底面朝向缸体部9侧向下倾斜。
技术方案13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1或技术方案12的发明的效果之上,具有如下的效果。
《效果》在发动机再启动时能够润滑工作装置。
如图5所示,后部油引导槽16的内底面朝向缸体部9侧向下倾斜,因此,即使发动机以保持倾斜的状态停止,燃料喷射箱2为缸体部9侧向下倾斜状,积油部15中的凝集油17也会借助自重而从连通间隙23经由后部油引导槽16和后部油供给孔21供给至工作装置20,能够抑制在发动机停止后向工作装置20供给的油中断,从而能够在发动机再启动时润滑工作装置20。
技术方案14的柴油机具有轴流风机24,轴流风机24安装在燃料喷射凸轮轴4上,积油部15中的凝集油17借助旋转的燃料喷射凸轮4a的风压而被雾化,油雾通过轴流风机24的风供给至风下游侧的燃料喷射凸轮4a。
技术方案14的发明在技术方案5至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的发明的效果之上,具有如下的效果。
《效果》能够润滑燃料喷射凸轮。
如图1、图3所示,具有轴流风机24,轴流风机24安装在燃料喷射凸轮轴4上,积油部15中的凝集油17借助旋转的燃料喷射凸轮4a的风压而被雾化,油雾通过轴流风机24的风供给至下游侧的燃料喷射凸轮4a,因此能够润滑燃料喷射凸轮4a。
技术方案15的柴油机具有下垂片8b,下垂片8b从出口上方檐部8的突出端朝向连通路出口5a向下引出。
技术方案15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14中任一项的发明的效果之上,具有如下的效果。
《效果》能够抑制发动机油进入燃料喷射泵。
如图2B所示,具有下垂片8b,下垂片8b从出口上方檐部8的突出端朝向连通路出口5a向下引出,因此从连通路出口5a向出口上方檐部8的下方空间8a飞溅的发动机油被下垂片8b遮挡,从而抑制油雾向燃料喷射凸轮轴4侧扩散,避免出现在燃料喷射箱2内油雾量过量的缺陷,由此能够抑制发动机油进入燃料喷射泵3。
技术方案16的柴油机具有入口檐部25,入口檐部25在连通路5的位于下侧的连通路入口5b,从连通路5的反缸体部侧壁5c向缸体部9侧突出。
技术方案16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15中任一项的发明的效果之上,具有如下的效果。
《效果》能够抑制发动机油进入燃料喷射泵。
如图2A所示,具有入口檐部25,入口檐部25在连通路5的位于下侧的连通路入口5b,从连通路5的反缸体部侧壁5c向缸体部9侧突出,因此,因曲轴7而飞溅的发动机油被入口檐部25挡回,难于进入连通路5,从而抑制在燃料喷射箱2内扩散,避免出现在燃料喷射箱2内油雾量过量的缺陷,能够抑制发动机油进入燃料喷射泵3。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柴油机的主要部分横截面俯视图。
图2A是图1的II-II线剖视图,图2B是出口上方檐部的变形例的纵截面。
图3是图1的III-III线剖视图。
图4是图1的IV-IV线剖视图。
图5是图1的V-V线剖视图。
图6是从右前部向斜下方观察图1的发动机使用的燃料喷射箱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7是从右后部向斜下方观察图1的发动机使用的燃料喷射箱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8是图1的发动机使用的缸体座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缸体座
2  燃料喷射箱
2a  缸体部侧的箱壁
2b  箱后壁
3  燃料喷射泵
4  燃料喷射凸轮轴
4a  燃料喷射凸轮
4b  凸轮尖端
5  连通路
5a  连通路出口
5b  连通路入口
5c  反缸体部侧壁
6  曲轴箱
7  曲轴
8  出口上方檐部
8a  下方空间
8b  下垂片
9  缸体部
10  出口上方立板部
11  立壁部
12  延长檐部
13  油凝集通路
14  凝集油接收槽
15  积油部
16  后部油引导槽
17  凝集油
18  前部堤坝
18a  溢出面
19  油排出引导面
20  工作装置
21  后部油供给孔
22  后部堤坝
23  连通间隙
24  轴流风机
25  入口檐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柴油机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立式的直列多缸柴油机。
该发动机的概要如下。
如图8所示,在缸体座1上一体形成有燃料喷射箱2。在缸体座1上,在缸体部9直线排列配置有多个缸体孔30,缸体部9的下侧形成为曲轴箱6。
如图3所示,在缸体座1的前部安装有定时传动箱26,在定时传动箱26内容置有定时传动装置27。定时传动装置27通过定时传动齿条从曲轴7向燃料喷射凸轮轴4和气门凸轮轴(图外)传递动力。在定时传动箱26内还容置有机械调速器28。机械调速器28位于调速杆29和燃料喷射泵3之间,调节控制燃料喷射泵3,来维持由调速杆29设定的发动机转速。
该发动机的主要结构如下。
如图2A所示,发动机具有缸体座1、燃料喷射箱2、燃料喷射泵3、燃料喷射凸轮轴4和连通路5,缸体座1具有曲轴箱6和缸体部9,燃料喷射箱2与缸体座1形成一体,在燃料喷射箱2中容置有燃料喷射泵3和燃料喷射凸轮轴4,燃料喷射凸轮轴4架设在燃料喷射泵3的下侧,通过连通路5连通曲轴箱6和燃料喷射箱2,连通路5配置在燃料喷射箱2的缸体部9侧,因曲轴箱6内的曲轴7而飞溅的发动机油经由连通路5进入燃料喷射箱2内。
由此,能够在不设置强制润滑装置的情况下,对燃料喷射凸轮4a进行润滑。
如图2A、图2B所示,发动机具有出口上方檐部8,出口上方檐部8在连通路5的位于上侧的连通路出口5a的上方,从燃料喷射箱2的缸体部9侧的箱壁2a突出。
因此,即使发动机旋转速变高,因曲轴7而飞溅的发动机油增加,从连通路出口5a向上方飞溅的发动机油也会由于出口上方檐部8而返回连通路出口5a,从而能够抑制燃料喷射箱2内的发动机油的扩散,避免出现燃料喷射箱2内油雾量过量的缺陷,由此能够抑制发动机油进入燃料喷射泵3。
如图2A所示,发动机具有出口上方立板部10,出口上方立板部10沿着燃料喷射凸轮轴4的架设方向配置在出口上方檐部8的下方空间8a和燃料喷射凸轮轴4之间。
因此,从连通路出口5a飞溅至出口上方檐部8的下方空间8a的发动机油被出口上方立板部10遮挡,从而抑制油雾向燃料喷射凸轮轴4侧扩散,避免出现燃料喷射箱2内油雾量过量的缺陷,由此能够抑制发动机油进入燃料喷射泵3。
如图1所示,在将燃料喷射凸轮轴4的架设方向作为前后方向的情况下,连通路5配置在燃料喷射箱2的前后方向端部的靠近缸体部9侧的位置,在将连通路5侧作为前侧,其相反侧作为后侧时,形成如下的结构。
如图1所示,发动机具有立壁部11,立壁部11在出口上方立板部10的后侧,如图4所示,在燃料喷射箱2的缸体部9侧的箱壁2a和燃料喷射凸轮轴4之间,沿着燃料喷射凸轮轴4的架设方向配置。
因此,从出口上方檐部8的下方空间8a向后侧扩散的油雾被立壁部11遮挡,从而抑制油雾向燃料喷射凸轮轴4侧扩散,避免出现燃料喷射箱2内油雾量过量的缺陷,由此抑制发动机油进入燃料喷射泵3。
如图1所示,发动机具有延长檐部12,该延长檐部12形成在出口上方檐部8的后侧,并且从燃料喷射箱2的缸体部9侧的箱壁2a向立壁部11突出。
因此,如图4所示,从出口上方檐部8的下方空间8a向后侧扩散的油雾被延长檐部12遮挡,从而抑制油雾向燃料喷射箱2的上部扩散,避免出现燃料喷射箱2内油雾量过量的缺陷,由此能够抑制发动机油进入燃料喷射泵3。
如图1所示,发动机具有油凝集通路13、凝集油接收槽14、积油部15和后部油引导槽16。
如图4所示,油凝集通路13由被燃料喷射箱2的缸体部9侧的箱壁2a和立壁部11夹持的空间形成,与出口上方檐部8的下方空间8a连通。
凝集油接收槽14形成在油凝集通路13的内底部。
积油部15形成在燃料喷射凸轮轴4的下方,通过立壁部11与凝集油接收槽14隔开。
如图5所示,后部油引导槽16在积油部15的后侧沿着燃料喷射箱2的宽度方向配置。
如图1所示,从出口上方檐部8的下方空间8a进入油凝集通路13的油雾在油凝集通路13中凝集,凝集油17从凝集油接收槽14经由后部油引导槽16供给至积油部15。
因此,如图3所示,能够通过积油部15内的凝集油17对燃料喷射凸轮4a进行润滑。
如图1、图3、图4所示,发动机具有前部堤坝18,前部堤坝18在积油部15的前缘,沿着燃料喷射箱2的宽度方向配置,聚积在积油部15中的凝集油17从前部堤坝18溢出。
因此,如图3所示,不用担心在积油部15中聚积过量的凝集油17的情况,能够抑制由于凝集油17扩散而在燃料喷射箱2内产生过量的油雾的缺陷,能够抑制发动机油进入燃料喷射泵3。
如图3、图4所示,前部堤坝18的溢出面18a设置在比燃料喷射凸轮4a的朝向正下方的凸轮尖端4b的下端低的位置。
因此,如图3所示,难于出现积油部15的凝集油17由于凸轮尖端4b而飞溅的缺陷,能够抑制由于凝集油17扩散而在燃料喷射箱2内产生过量的油雾的缺陷,能够抑制发动机油进入燃料喷射泵3。
如图1、图2A所示,发动机具有油排出引导面19,油排出引导面19在前部堤坝18的前侧,配置在燃料喷射凸轮轴4的下方,朝向连通路出口5a向下倾斜。
因此,从前部堤坝18溢出的凝集油17通过油排出引导面19快速地向连通路出口5a排出,能够抑制由于凝集油17扩散而在燃料喷射箱2内产生过量的油雾的缺陷,能够抑制发动机油进入燃料喷射泵3。
如图1、图3所示,发动机具有工作装置20和后部油供给孔21。
工作装置20安装在燃料喷射箱2的箱后壁2b上,借助来自燃料喷射凸轮轴4的输出而进行动作。
后部油供给孔21设置在燃料喷射箱2的箱后壁2b上,从后部油引导槽16向工作装置20供给凝集油17。
因此,能够润滑工作装置20。
如图1、图3、图5所示,发动机具有后部堤坝22,后部堤坝22在后部油引导槽16和积油部15之间的边界处沿着燃料喷射箱2的宽度方向配置。
如图3所示,即使因发动机倾斜而燃料喷射箱2的前方向下倾斜,后部油引导槽16内的凝集油17也能够被后部堤坝22挡住,因此能够持续向工作装置20供给凝集油17,抑制向工作装置20供给的油中断。
如图1、图5所示,发动机具有连通间隙23,连通间隙23形成在后部堤坝22的与缸体部侧相反一侧的端部,将后部油引导槽16和积油部15连通。
因此,即使具有后部堤坝22,后部油引导槽16的凝集油17也能够经由连通间隙23供给至积油部15,从而能够通过积油部15的凝集油17润滑燃料喷射凸轮4a。
如图6、图7所示,积油部15的内底面朝向连通间隙23向下倾斜。
因此,即使发动机倾斜状地停止,燃料喷射箱2为前方向下倾斜状或者缸体部9侧向下倾斜状,积油部15的凝集油17也会借助自重而从连通间隙23经由后部油引导槽16和后部油供给孔21供给至工作装置20,从而能够抑制发动机停止后向工作装置20供给的油中断,由此能够在发动机再启动时润滑工作装置20。
图6、图7的凝集油17的箭头表示发动机停止后的凝集油17借助自重而流动的方向,发动机运转中的凝集油17的流动如图1所示。
如图5所示,后部油引导槽16的内底面朝向缸体部9侧向下倾斜。
因此,即使发动机倾斜状地停止,燃料喷射箱2为缸体部9侧向下倾斜状,积油部15的凝集油17也会借助自重而从连通间隙23经由后部油引导槽16和后部油供给孔21供给至工作装置20,从而能够抑制在发动机停止后向工作装置20供给的油中断,由此能够在发动机再启动时润滑工作装置20。
图5的凝集油17的箭头表示发动机停止后的凝集油17借助自重而进行流动的方向。
如图1、图3所示,发动机具有轴流风机24,轴流风机24安装在燃料喷射凸轮轴4上,积油部15的凝集油17通过旋转的燃料喷射凸轮4a的风压而被雾化,油雾借助轴流风机24的风而供给至风下游侧的燃料喷射凸轮4a。
因此,能够润滑燃料喷射凸轮4a。
图2A的出口上方檐部8仅为平板形状,但是出口上方檐部8可以如图2B那样变形。
图2B中的出口上方檐部8具有下垂片8b,下垂片8b从出口上方檐部8的突出端向连通路出口5a朝下引出。
在该变形例的情况下,从连通路出口5a向出口上方檐部8的下方空间8a飞溅的发动机油被下垂片8b和出口上方立板部10二者二次遮挡,从而抑制油雾向燃料喷射凸轮轴4侧扩散,避免出现燃料喷射箱2内油雾量过量的缺陷,由此能够抑制发动机油进入燃料喷射泵3。
如图2A所示,发动机具有入口檐部25,入口檐部25在位于连通路5下侧的连通路入口5b,从连通路5的反缸体部侧壁5c(与缸体部一侧相反一侧的侧壁)向缸体部9侧突出。
因此,由于曲轴7而飞溅的发动机油,在入口檐部25返回,难于进入连通路5,从而抑制在燃料喷射箱2内的扩散,避免出现燃料喷射箱2内油雾量过量的缺陷,由此能够抑制发动机油进入燃料喷射泵3。

Claims (16)

1.一种柴油机,具有缸体座(1)、燃料喷射箱(2)、燃料喷射泵(3)、燃料喷射凸轮轴(4)和连通路(5),缸体座(1)具有曲轴箱(6)和缸体部(9),燃料喷射箱(2)与缸体座(1)形成一体,在燃料喷射箱(2)中容置有燃料喷射泵(3)和燃料喷射凸轮轴(4),燃料喷射凸轮轴(4)架设在燃料喷射泵(3)的下侧,通过连通路(5)将曲轴箱(6)内和燃料喷射箱(2)连通,连通路(5)配置在燃料喷射箱(2)的缸体部(9)侧,曲轴箱(6)内的因曲轴(7)而飞溅的发动机油经由连通路(5)进入燃料喷射箱(2)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柴油机具有出口上方檐部(8),出口上方檐部(8)在连通路(5)的位于上侧的连通路出口(5a)的上方,从燃料喷射箱(2)的缸体部(9)侧的箱壁(2a)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柴油机具有出口上方立板部(10),出口上方立板部(10)沿着燃料喷射凸轮轴(4)的架设方向配置在出口上方檐部(8)的下方空间(8a)和燃料喷射凸轮轴(4)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柴油机,其特征在于,
将燃料喷射凸轮轴(4)的架设方向作为前后方向,连通路(5)配置在燃料喷射箱(2)的前后方向端部的靠近缸体部(9)侧的位置,将连通路(5)侧作为前侧,将相反侧作为后侧,
所述柴油机具有立壁部(11),立壁部(11)在出口上方立板部(10)的后侧,沿着燃料喷射凸轮轴(4)的架设方向配置在燃料喷射箱(2)的缸体部(9)侧的箱壁(2a)和燃料喷射凸轮轴(4)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柴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柴油机具有延长檐部(12),该延长檐部(12)形成在出口上方檐部(8)的后侧,并且从燃料喷射箱(2)的缸体部(9)侧的箱壁(2a)向立壁部(11)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柴油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柴油机具有油凝集通路(13)、凝集油接收槽(14)、积油部(15)和后部油引导槽(16),
油凝集通路(13)由被燃料喷射箱(2)的缸体部(9)侧的箱壁(2a)和立壁部(11)夹持的空间形成,与出口上方檐部(8)的下方空间(8a)连通,
凝集油接收槽(14)形成在油凝集通路(13)的内底部,
积油部(15)形成在燃料喷射凸轮轴(4)的下方,通过立壁部(11)与凝集油接收槽(14)隔开,
后部油引导槽(16)沿着燃料喷射箱(2)的宽度方向配置在积油部(15)的后侧,
从出口上方檐部(8)的下方空间(8a)进入油凝集通路(13)的油雾在油凝集通路(13)中凝集,凝集油(17)从凝集油接收槽(14)经由后部油引导槽(16)供给至积油部(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柴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柴油机具有前部堤坝(18),前部堤坝(18)沿着燃料喷射箱(2)的宽度方向配置在积油部(15)的前缘,凝集在积油部(15)中的凝集油(17)能够从前部堤坝(18)溢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柴油机,其特征在于,
前部堤坝(18)的溢出面(18a)设置在比燃料喷射凸轮(4a)的朝向正下方的凸轮尖端(4b)的下端低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柴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柴油机具有油排出引导面(19),油排出引导面(19)在前部堤坝(18)的前侧配置在燃料喷射凸轮轴(4)的下方,并朝向连通路出口(5a)向下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柴油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柴油机具有工作装置(20)和后部油供给孔(21),
工作装置(20)安装在燃料喷射箱(2)的箱后壁(2b)上,借助来自燃料喷射凸轮轴(4)的输出进行动作,
后部油供给孔(21)设置在燃料喷射箱(2)的箱后壁(2b)上,用于从后部油引导槽(16)向工作装置(20)供给凝集油(17)。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柴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柴油机具有后部堤坝(22),后部堤坝(22)沿着燃料喷射箱(2)的宽度方向配置在后部油引导槽(16)和积油部(15)之间的边界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柴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柴油机具有连通间隙(23),连通间隙(23)形成在后部堤坝(22)的与缸体部一侧相反一侧的端部,用于连通后部油引导槽(16)和积油部(15)。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柴油机,其特征在于,积油部(15)的内底面朝向连通间隙(23)向下倾斜。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柴油机,其特征在于,后部油引导槽(16)的内底面朝向缸体部(9)侧向下倾斜。
14.根据权利要求5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柴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柴油机具有轴流风机(24),轴流风机(24)安装在燃料喷射凸轮轴(4)上,积油部(15)中的凝集油(17)借助旋转的燃料喷射凸轮(4a)的风压而被雾化,油雾通过轴流风机(24)的风供给至风下游侧的燃料喷射凸轮(4a)。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柴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柴油机具有下垂片(8b),下垂片(8b)从出口上方檐部(8)的突出端朝向连通路出口(5a)向下引出。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柴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柴油机具有入口檐部(25),入口檐部(25)在连通路(5)的位于下侧的连通路入口(5b),从连通路(5)的反缸体部侧壁(5c)向缸体部(9)侧突出。
CN201410455553.6A 2013-09-30 2014-09-09 柴油机 Active CN1045145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03010 2013-09-30
JP2013203010A JP6026380B2 (ja) 2013-09-30 2013-09-30 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14593A true CN104514593A (zh) 2015-04-15
CN104514593B CN104514593B (zh) 2018-06-22

Family

ID=52790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55553.6A Active CN104514593B (zh) 2013-09-30 2014-09-09 柴油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026380B2 (zh)
KR (1) KR102156449B1 (zh)
CN (1) CN10451459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23426A (zh) * 2015-09-11 2017-08-08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发动机的燃料泵安装结构
CN108026803A (zh) * 2015-09-04 2018-05-11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气缸体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96823B2 (ja) 2019-08-23 2023-06-23 株式会社安藤・間 自動運転式建設機械制御システム、及び自動運転式建設機械制御方法
JP2024051769A (ja) * 2022-09-30 2024-04-11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エンジン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05315U (zh) * 1985-12-21 1987-07-04
JP2006009726A (ja) * 2004-06-28 2006-01-12 Kubota Corp 縦型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
JP2006017047A (ja) * 2004-07-02 2006-01-19 Kubota Corp 多気筒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
CN101725386A (zh) * 2009-12-23 2010-06-09 无锡华源凯马发动机有限公司 飞溅润滑立式单缸风冷柴油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97162U (zh) * 1980-12-06 1982-06-15
IT1182547B (it) * 1985-07-26 1987-10-05 Corint Srl Pompa pneumatica a palette a funzionamento e con lubrificazione intermittente
DE3529420C1 (de) * 1985-08-16 1986-09-04 Daimler-Benz Ag, 7000 Stuttgart Kraftstoffeinspritzpumpe mit einem Drehzahlregler
JP2011069237A (ja) * 2009-09-24 2011-04-07 Kubota Corp 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05315U (zh) * 1985-12-21 1987-07-04
JP2006009726A (ja) * 2004-06-28 2006-01-12 Kubota Corp 縦型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
JP2006017047A (ja) * 2004-07-02 2006-01-19 Kubota Corp 多気筒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
CN101725386A (zh) * 2009-12-23 2010-06-09 无锡华源凯马发动机有限公司 飞溅润滑立式单缸风冷柴油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26803A (zh) * 2015-09-04 2018-05-11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气缸体
CN108026803B (zh) * 2015-09-04 2020-08-18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气缸体
CN107023426A (zh) * 2015-09-11 2017-08-08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发动机的燃料泵安装结构
CN107023426B (zh) * 2015-09-11 2019-07-30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发动机的燃料泵安装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26380B2 (ja) 2016-11-16
KR20150037505A (ko) 2015-04-08
CN104514593B (zh) 2018-06-22
KR102156449B1 (ko) 2020-09-15
JP2015068249A (ja) 2015-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14593A (zh) 柴油机
US5103782A (en) Oil pan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2400736A (zh) 一种发动机正时链条系统的润滑结构
CN101389832A (zh) 内燃机的油底壳结构
JP2019507839A (ja) 4ストロークエンジンにおける定量一方向オイルエア潤滑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5190121A (en) Two phase compressor lubrication
CN201771569U (zh) 一种发动机正时链条系统的润滑结构
US20150096527A1 (en) Engine oil pan
CN105201681A (zh) 一种罩盖
US10378397B2 (en) Lubrication structur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17048763A (ja) 潤滑オイルの供給装置
US20020170524A1 (en) Cylinder block assembly with increased lubricant capacity
CN205089475U (zh) 一种罩盖
CN113803130A (zh) 一种利用凸轮轴传动齿轮作为油泵的机油润滑结构和方法
CN201941803U (zh) 机车用互补型内滑润变速箱
CN104806372A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盖、汽车发动机及相应的汽车
US1713872A (e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US10450910B2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04084646A (ja) 内燃機関
CN102251869A (zh) 燃料泵挺杆/滚子随动件的润滑
JP2020063731A (ja) 頂部に給気弁を備えたエンジンのシリンダーオイル注油システム
KR20130119757A (ko) 선박용 메인엔진 및 섬프탱크 일체형 구조
RU2603697C1 (ru) Двигатель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CN209724480U (zh) 增压器回油盖板
CN213331212U (zh) 一种集成正时链条喷油嘴的机油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