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13675B - 一种重油加氢转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重油加氢转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13675B
CN104513675B CN201310522955.9A CN201310522955A CN104513675B CN 104513675 B CN104513675 B CN 104513675B CN 201310522955 A CN201310522955 A CN 201310522955A CN 104513675 B CN104513675 B CN 1045136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or
reaction
hydrogen
oil
cataly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2295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13675A (zh
Inventor
龙军
王子军
侯焕娣
董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Processing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Processing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Processing,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Processing
Priority to CN20131052295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136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136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136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136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136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GCRACKING HYDROCARBON OILS;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e.g. BY DESTRUCTIVE HYDROGENATION, OLIGOMERISATION, POLYMERISATION; RECOVERY OF HYDROCARBON OIL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GASES; REFINING MIXTURES MAINLY CONSISTING OF HYDROCARBONS; REFORMING OF NAPHTHA; MINERAL WAXES
    • C10G69/00Treatment of hydrocarbon oils by at least one hydrotreatment process and at least one other conversion process
    • C10G69/02Treatment of hydrocarbon oils by at least one hydrotreatment process and at least one other conversion process plural serial stages only
    • C10G69/06Treatment of hydrocarbon oils by at least one hydrotreatment process and at least one other conversion process plural serial stages only including at least one step of thermal cracking in the absence of hydr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GCRACKING HYDROCARBON OILS;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e.g. BY DESTRUCTIVE HYDROGENATION, OLIGOMERISATION, POLYMERISATION; RECOVERY OF HYDROCARBON OIL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GASES; REFINING MIXTURES MAINLY CONSISTING OF HYDROCARBONS; REFORMING OF NAPHTHA; MINERAL WAXES
    • C10G67/00Treatment of hydrocarbon oils by at least one hydrotreatment process and at least one process for refining in the absence of hydrogen only
    • C10G67/02Treatment of hydrocarbon oils by at least one hydrotreatment process and at least one process for refining in the absence of hydrogen only plural serial stages onl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GCRACKING HYDROCARBON OILS;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e.g. BY DESTRUCTIVE HYDROGENATION, OLIGOMERISATION, POLYMERISATION; RECOVERY OF HYDROCARBON OIL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GASES; REFINING MIXTURES MAINLY CONSISTING OF HYDROCARBONS; REFORMING OF NAPHTHA; MINERAL WAXES
    • C10G65/00Treatment of hydrocarbon oils by two or more hydrotreatment processes only
    • C10G65/02Treatment of hydrocarbon oils by two or more hydrotreatment processes only plural serial stages only
    • C10G65/10Treatment of hydrocarbon oils by two or more hydrotreatment processes only plural serial stages only including only cracking step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一种重油加氢转化方法,包括:(1)重油或重油与氢气进入第一反应器,在热裂化反应条件下进行热裂化反应;(2)第一反应器的反应产物、临氢热裂化催化剂和氢气进入第二反应器,在较低温度下进行临氢热裂化反应;(3)第二反应器反应产物分离得到轻质产品、重质产品和渣油;其中第二反应器的反应温度比第一反应器的反应温度低5~5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显著提高了重油转化率和轻质油收率,提高了重馏分油的轻质化率。

Description

一种重油加氢转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质烃油原料改质方法,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重油在不同反应条件下临氢热裂化实现轻质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开采原油的不断变重、市场对轻质燃料油需求不断增加以及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各炼厂对渣油轻质化技术越来越关注。渣油轻质化方法有热加工和催化加工两大类。
CN101463267A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减粘裂化来加工重油,实现重油轻质化的方法,该方法是将减粘原料先进行减压蒸馏得到重馏分油和>540℃的减压渣油,接着将重循环油先进行减粘裂化然后将其与>540℃减压渣油在分馏塔底混合,混合物料再进行减粘裂化。该方法可以提高减粘裂化转化率,提高减粘渣油的黏度和安定性,但重油轻质转化率较低,仅为10~30%。专利CN101724450A公开了一种供氢剂和渣油混合后在压力15~40MPa、温度300~500℃条件下共处理0.2~5小时的改质方法,该方法中供氢溶剂可以给重油中结焦前身物的裂解反应提供氢,防止其结焦;可以处理劣质原料,且生焦率较低。
热加工具有原料适应性强的优点,但其重油裂化转化率低,轻质油收率低。催化加工利用催化剂降低裂化反应活化能,提高裂化反应速率,提高重油裂化转化率和轻质油收率。CN101993723A公开了一种劣质重油改质方法和装置,其依托催化裂化装置,设置劣质重油改质反应器,利用积炭待生催化剂作为热载体形成流化态的劣质重油改质工艺,该工艺可以提高重油转化过程轻质油收率,但其只适合低重金属(Ni+V)含量的劣质重油原料的二次加工。US5300212公开了一种劣质重油加氢改质工艺方法,该方法是重油原料、氢气及催化剂在两个反应器内实现转化,具体方法是原料油和磷酸钼为前躯体的分散型催化剂先进入第一个浆态床加氢反应器,在343~482℃、50~5000psi条件下进行转化反应,反应产物经分离后进入第二个沸腾床加氢反应器,在343~399℃、800~4000psi、负载型催化剂作用下进行转化,反应产物进入蒸馏塔,得到<524℃馏分和>524℃馏分,其中<524℃馏分作为产品,>524℃重馏分循环回第二个反应器。该工艺方法可实现劣质重油的改质,但该方法第一个反应器采用分散型催化剂,第二个反应器采用负载型催化剂,第一个反应器带出的催化剂颗粒容易堵塞第二个反应器重负载型催化剂的孔道或覆盖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引起催化剂的失活,影响整个过程的操作周期。
重油体系结构、组成非常复杂,其不同结构单元、不同组分轻质化路径及需要的反应条件不同,对于较易转化组分如含有长链烷基、环烷基结构的组分只发生裂化反应即可实现轻质化;而对于芳环结构,尤其是稠环芳烃则需要芳环先饱和再裂化才可以实现芳环数的减少、稠环芳烃的轻质化。因此,如果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进行反应,必然难以达到较佳的改质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重油各种组分转化性质不同,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双反应区的重油临氢热裂化与加氢裂化结合的方法增产轻质馏分油。
本发明提供的重油加氢转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重油或重油与氢气进入第一反应器,在热裂化反应条件下进行热裂化反应;(2)第一反应器的反应产物、临氢热裂化催化剂和氢气进入第二反应器,在较低温度下进行临氢热裂化反应;(3)第二反应器反应产物分离得到轻质产品、重质产品和渣油;其中第二反应器的反应温度比第一反应器的反应温度低5~50℃。优选第二反应器的压力比第一反应器高2~13MPa。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中,所述的第一反应器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400~480℃、优选420~460℃,反应压力为0.1~20MPa、优选5~12MPa,体积空速为0.5~3.0h-1、优选0.7~2h-1,氢气对重油体积比为0~3000Nm3/m3、优选300~1500Nm3/m3,催化剂加入量为0~10000μg/g、优选100~2000μg/g;所述的第二反应器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380~440℃、优选400~430℃,反应压力为11~30MPa、优选12~25MPa,体积空速为0.1~2.0h-1、优选0.2~0.8h-1,氢气对渣油体积比为500~4000Nm3/m3、优选800~2000Nm3/m3,催化剂加入量为1000~50000μg/g、优选2000~30000μg/g。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中,所述的临氢热裂化催化剂为:含有金属组元和非金属组元,以催化剂的总重量为基准,该催化剂含有2-15重量%的金属元素和85-98重量%的非金属元素,其中,以金属元素的重量为基准,95重量%以上的所述金属元素为V、Ni以及镧系金属元素和/或第ⅥB族金属元素;以非金属元素的重量为基准,95重量%以上的所述非金属元素为C和S,还含有少量的H和N,且至少部分所述S与所述金属元素以该金属元素的硫化物形式存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采用反应苛刻度不同的两个反应器进行热裂化,第一反应器实现重油中易转化组分的转化,反应产物进入第二反应器继续反应,其中难转化组分即含有稠环芳环结构组分的在第二反应器中轻质化,显著提高了重油转化率和轻质油收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在改质劣质重渣油时,在基本不生焦的情况下,可以最大限度获取重油轻质转化率和液体产品收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重油加氢转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HR1为第一反应器,HR2为第二反应器,D1为分离设备,1为第一反应器原料管线,3为催化剂管线,4为氢气管线,2、5、6~9为物料管线。
附图2为临氢热裂化催化剂A2的SEM照片;
附图3为临氢热裂化催化剂A3的SEM照片;
附图4为临氢热裂化催化剂A5的SEM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的重油加氢转化方法,包括:(1)重油或重油与氢气进入第一反应器,在热裂化反应条件下进行热裂化反应;(2)第一反应器的反应产物、临氢热裂化催化剂和氢气进入第二反应器,在较低温度下进行临氢热裂化反应;(3)第二反应器反应产物分离得到轻质产品、重质产品和渣油;其中第二反应器的反应温度比第一反应器的反应温度低5~50℃。
所述的第一反应器操作条件为:反应温度为400~480℃、优选420~460℃,反应压力为0.1~20MPa、优选5~12MPa,体积空速为0.5~3.0h-1、优选0.7~2h-1,氢气对重油原料体积比为0~3000Nm3/m3、优选300~1500Nm3/m3;所述的第二反应器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380~440℃、优选400~430℃,反应压力为11~30MPa、优选12~25MPa,体积空速为0.1~2.0h-1、优选0.2~0.8h-1,氢气对渣油原料体积比为500~4000Nm3/m3、优选800~2000Nm3/m3,临氢热裂化催化剂加入量为1000~50000μg/g、优选2000~30000μg/g。
优选地,第一反应器中加入临氢热裂化催化剂,临氢热裂化催化剂加入量为10~10000μg/g、更优选100~2000μg/g。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反应器的压力比第一反应器的压力高2~13MPa。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反应器反应产物至少分离出沸点>420℃的渣油,部分渣油返回第二反应器中继续反应,其余渣油外甩。
优选地,所述的外甩渣油进行固液分离得到液相和富含催化剂的固相,所述的液相返回第二反应器中继续反应。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中,所述的临氢热裂化催化剂含有金属组元和非金属组元,以催化剂的总重量为基准,该催化剂含有2-15重量%的金属元素和85-98重量%的非金属元素,其中,以金属元素的重量为基准,95重量%以上的所述金属元素为V、Ni以及镧系金属元素和/或第ⅥB族金属元素;以非金属元素的重量为基准,95重量%以上的所述非金属元素为C和S,还含有少量的H和N,且至少部分所述S与所述金属元素以该金属元素的硫化物形式存在。
优选地,所述的临氢热裂化催化剂的平均粒径为0.01~200微米、更优选0.2~50微米。
优选地,所述的临氢热裂化催化剂的微观结构为片层结构,其长度尺寸为20nm~200nm,厚度1nm~20nm。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中,所述的重油原料是指原油中馏程>500℃的馏分,或密度大于1.0g/cm3或金属(Ni+V)含量大于200μg/g的石油烃油,原料选自重质原油、原油蒸馏得到的残渣油、催化裂化油浆、煤焦油、乙烯焦油、页岩油、稠油、油砂沥青、固定床及沸腾床渣油加氢尾油、煤液化尾油以及炼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重质物料。
步骤(1)中第一反应器中可以临氢条件下,或不存在氢气的条件下进行热裂化反应,操作条件为:反应温度为400~480℃,优选420~460℃,反应压力为0.1~20MPa,优选5~12MPa,体积空速为0.5~3.0h-1,优选0.7~2.0h-1,氢气对新鲜原料体积比为0~3000,优选300~1500。
步骤(1)中可以加入或不加入临氢热裂化催化剂,优选添加临氢热裂化催化剂,催化剂加入量为0~10000μg/g,优选100~2000μg/g。所述的临氢热裂化催化剂组成为含有2-15重量%的V、Ni以及镧系金属元素和/或第ⅥB族金属和85-98重量%的C、S及少量的H和N,且其中的S与金属元素以该金属元素的硫化物形式存在,所述的临氢热裂化催化剂的平均粒径为0.01~200微米、优选0.5~50微米。所述的临氢热裂化催化剂的微观结构优选为片层堆积体,最小单元体片层长度尺寸为40nm~50nm,厚度1nm~20nm。
步骤(1)对重油原料进行预处理,实现重油体系中易裂化组分的轻质化。步骤(1)控制重油轻质化率为20~80%,优选30~70%,再优选40~60%。所述的轻质化率是指原料中>500℃馏分转化为<500℃馏分的质量收率,计算公式为=(1-产物中500℃+收率/原料500℃+含量)×100%。根据原料性质与反应条件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调整反应条件(反应温度、停留时间)来控制重油轻质化率,例如在提高反应温度和停留时间可以提高重油的轻质化率。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中,步骤(2)第一反应器的反应产物引入第二反应器中继续反应,在氢气、临氢热裂化催化剂存在下重油中较难转化的稠环芳烃进一步加氢轻质化,第二反应器的操作条件为:反应温度为380~440℃、优选400~430℃,反应压力为11~30MPa、优选12~25MPa,体积空速为0.1~2.0h-1、优选0.2~0.8h-1,氢气对新鲜原料体积比为500~4000、优选800~2000。优选地,第二反应区反应温度比第一反应区低5~50℃,优选同时第二反应器的压力比第一反应器的压力高2~13MPa。
第二反应器中加入临氢热裂化催化剂,所述的临氢热裂化催化剂可以与第一反应器中的临氢热裂化催化剂相同或不同。所述的临氢热裂化催化剂的加入量相对于第二反应器中的渣油原料为1000~50000μg/g、优选2000~30000μg/g。
步骤(3)分离第二反应器的反应产物,可以为热高分、热低分、冷高分、冷低分、闪蒸、常压蒸馏、减压蒸馏等一种或几种分离方式的组合,只要将步骤(2)的临氢热裂化反应产物分为轻质产品、重质产品和渣油,其中所述的轻质产品为馏程范围在初馏点~350℃的馏分,包括:C5~180℃的汽油馏分、180℃~350℃的柴油馏分,所述的重质产品的馏程范围在350-524℃,包括350℃~420℃轻蜡油馏分和420℃~524℃的重蜡油馏分。所述渣油为沸点>524℃馏分。
步骤(3)中分离出为沸点>524℃的渣油,优选将部分渣油外甩,外甩渣油的量为总渣油的6~10wt%;其余渣油循环回第二反应器中继续反应。
更优选部分外甩渣油进入固液分离单元,分离为液相和富含催化剂的固相,分离出的液相返回第二反应器中继续反应,固相排出反应器。所述的固相分离单元可以是旋分分离器、离心机、抽提-过滤装置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可以将外甩尾渣分离为富含油相的液体和富含催化剂的固相。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中,所述的临氢热裂化催化剂为一种重油临氢改质催化剂,以催化剂的总重量为基准,该催化剂含有2-15重量%的金属元素和85-98重量%的非金属元素,其中,以金属元素的重量为基准,95重量%以上的所述金属元素为V、Ni以及镧系金属元素和/或第ⅥB族金属元素;以非金属元素的重量为基准,95重量%以上的所述非金属元素为C和S,且至少部分所述S与所述金属元素以该金属元素的硫化物形式存在。所述第ⅥB族金属元素可以为任何的第ⅥB族金属元素,如Cr、Mo和W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第ⅥB族金属元素为Mo和/或W,所述镧系金属优选为La、Ce、Pr和Nd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中,所述的临氢热裂化催化剂组成优选为Mo-Ni-V-La、Mo-Ni-V-Ce、Mo-Ni-V、W-Ni-V-Ce。以催化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催化剂中V的含量为0.1-5.0重量%,Ni的含量为0.05-4.0重量%,镧系金属元素的含量为0-5.0重量%,第ⅥB族金属元素的含量为0-15.0重量%,且镧系金属元素和第ⅥB族金属元素的总含量为1-20重量%。
所述的临氢热裂化催化剂的平均粒径为0.01~200微米、优选0.5~50微米。更优选的微粒状临氢热裂化催化剂的微观结构优选为片层堆积结构,所述的片层长度尺寸为40纳米~50纳米,厚度1纳米~20纳米。临氢热裂化催化剂采用优选采用片层状小颗粒催化剂,具有催化剂添加量少、重油转化率高、馏分油收率高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中,所述的临氢热裂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金属源和非金属源在溶剂存在下以及硫化反应条件下与硫化剂接触,得到临氢热裂化催化剂。其中,所述金属源为含有V、Ni以及镧系金属元素和/或第ⅥB族金属元素的物质,所述非金属源为含有碳元素的物质,所述金属源、非金属源和硫化剂的用量使得接触后所得固体产物中含有2-15重量%的金属元素和85-98重量%的非金属元素,且以金属元素的重量为基准,95重量%以上的所述金属元素为V、Ni以及镧系金属元素和/或第ⅥB族金属元素;以非金属元素的重量为基准,95重量%以上的所述非金属元素为C和S。
所述金属源可以以任何适宜的形式提供,如以该金属源中金属元素的有机物和/或无机物的形式提供,优选地,如以金属元素的氧化物、无机盐、有机酸盐和有机螯合物中至少一种的形式提供,具体地,所述金属元素的无机盐可以为硝酸盐、硫酸盐、盐酸盐和碳酸盐中的至少一种,或者为该金属元素的含氧酸盐,如钨酸盐、钼酸盐,所述金属元素的有机酸盐可以为油酸盐、环烷酸盐以及更具体的,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四羰基镍和六羰基钒等,所述有机螯合物例如可以为金属源中金属的多元配位化合物,其配位体包括六齿、八齿或十齿配体,这些配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化合物:EDTA、DTPA、EDPA。
所述非金属源可以以含碳元素的任何物质的形式提供,如所述非金属源可以以原油、重油、油砂沥青、沥青质、炭黑、石墨粉、煤粉、焦炭和活性炭中至少一种的形式提供。
为了使金属源和非金属源混合的更加均匀,所述接触优选在搅拌条件下进行,搅拌速度300~1200rpm,且所述接触的条件使得接触后所得固体产物中金属元素的硫化物形成为大小为5-50纳米的颗粒,优选为10-30纳米。
当所述活性炭为经过酸处理的活性炭时,能够得到更好的催化效果的催化剂。优选地,所述处理活性炭的方法包括去离子水洗涤、盐酸洗涤和硝酸氧化等方法。
所述溶剂的加入是为了使反应体系更均匀,当非金属源为液态时,可以同时兼具溶剂的功能,因此,优选地,所述非金属源可以与溶剂一起,共同以原油、馏分油、渣油和稠油中至少一种的形式提供。而当非金属源为固态时,所述溶剂的加入量也可以在很大范围内变化,例如,所述溶剂与金属源中金属元素的重量比可以为10-1000:1,优选为20-200:1,进一步优选为20-100:1
使用本领域常规的硫化反应条件和硫化剂即可实现本发明,优选地,所述硫化剂为升华硫、二硫化碳、高硫重油、硫醇和二甲基硫醚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硫化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250-400℃,压力为5.0-10.0MPa,时间为15-480分钟,搅拌速率300~1200rpm;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硫化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300-380℃,压力为6.0-8.0MPa,时间为30-240分钟,最优选为60-240分钟,搅拌速率500~1000rpm。其中,所述压力为氢初压。本制备方法中可将原料配好需陈化0~36h,优选1~24h。
优选情况下,所述的临氢热裂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中还包括去除反应后的产物中的溶剂,如,当所述溶剂为水时,优选将反应后的产物进行过滤。当所述溶剂为溶剂油时,本发明的方法优选还包括用甲苯对反应后的产物进行抽提,抽提的目的是去除其中的溶剂油以及非金属源中部分未反应的有机物。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中,所述的微观结构为片层堆积的临氢热裂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为:将含有金属Ni、V、VI族和镧系金属的有机金属化合物溶于有机溶剂中,然后加入硫化剂,可流动的含碳物质,并在600rpm~1000rpm转速搅拌10min~30min,陈化12~16小时,然后快速升温至硫化温度进行硫化反应,硫化条件是温度为350-360℃,压力为6.0-8.0MPa,时间为60-80分钟。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但本发明并不因此而受到任何限制。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重油加氢转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重油或重油与氢气预混后经第一反应器原料管线1进入第一反应器HR1,在加入或不加入临氢热裂化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在第一反应器HR1中实现重油中易转化组分的轻质化;第一反应器的反应产物经管线2与催化剂预混后,和氢气进入第二反应器HR2中进行临氢热裂化反应,实现重油较难转化组分即含有稠环芳环结构组分的轻质化;第二反应器HR2的反应产物经管线6进入分离设备D1中分离为轻质产品经管线7引出、重质产品经管线8引出和渣油经管线9排出装置。
下面通过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但本发明并不因此而受到任何限制。
实施例和对比例中,采用的重油原料取自塔河炼油厂,其性质见表1。从表1中可见,重油原料密度大,氢碳原子比低,残炭值高达25.9wt%,沥青质含量高达21wt%,金属含量高,属于一般常规改质方法难以处理的劣质原料。
实施例中的临氢热裂化催化剂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在高压釜内,将5.89g钼酸铵((NH4)6Mo7O24·4H2O)、7.40g硝酸镍(Ni(NO3)2·6H2O)、1.78g氧化钒(V2O5)、4.8g硝酸镧(La(NO3)3·6H2O),与300mL水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81.2g先后经过浓度均为2mol/L的盐酸和硝酸处理的活性炭和7.8g的硫化剂(升华硫),在300rpm转速下搅拌30min,陈化8h,然后在300℃、7.0MPa(氢初压)、高速搅拌(300rpm)的条件下硫化120min,产物经过滤、干燥后得到催化剂A1,催化剂A1的元素组成分析列于表2。粒度测定结果表明催化剂A1的平均粒径为10μm,TEM分析结果表明,金属元素硫化物的平均粒径为45nm。
将43.7g环烷酸钼(Mo占10.3重量%)、30.8g环烷酸钨(W占8.78重量%)、6.2g四羰基镍(Ni占33.73重量%)、6.5g六羰基钒(V占23.29重量%)、25.3g异辛酸稀土(La占4.8重量%,Ce占7.1重量%)、17.7g硫化剂(DMDS)和295mL的渣油(科威特减压渣油)依次加入500mL的高压釜内,在800rpm转速下搅拌30min,陈化14h,然后搅拌在370℃、6.0MPa(氢初压)、高速搅拌(800rpm)的条件下硫化60min,产物经离心分离、甲苯抽提、真空干燥得到催化剂A2,催化剂A2的元素组成列于表2。粒度测定结果表明催化剂A2的平均粒径为1μm,TEM分析结果表明,金属元素硫化物的平均粒径为20nm,附图2为催化剂A2的扫描电镜照片,显示催化剂A2形貌为片层结构的层状堆积体,片层结构长度为60~100nm,厚度为2~10nm。
将5.7g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含量8.7%)、3.6g辛酸镍、2.9g环烷酸钒、2.8g环烷酸镨、100mL回炼油、5.6g硫化剂(升华硫)和88g原油依次加入到500mL高压釜内,在1000rpm转速下搅拌45min,陈化16h,然后在350℃、8.0MPa(氢初压)、高速搅拌(1000rpm)的条件下硫化80min,产物经过滤、真空干燥后得到催化剂A3,催化剂A3的元素组成列于表2。粒度测定结果表明,催化剂A3的平均粒径为0.5μm,TEM分析结果表明,金属元素硫化物的平均粒径为10nm,附图3为催化剂A3的扫描电镜照片,显示催化剂A3形貌为片层结构的层状堆积体,片层结构长度为40~50nm,厚度为2~10nm。
将30.4g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Mo占5.7重量%)、30.4g四羰基镍(Ni占33.73重量%)、6.5g六羰基钒(V占23.29重量%)、28.2g环烷酸铈(Ce占8.6重量%)、4.9g硫化剂(升华硫)、200mL的溶剂油(加氢柴油)和57.2g稠油沥青质(青川3#天然沥青,C含量88.9%,H含量7.2%,S含量5.8%,N含量1.1%)依次加入到500mL的高压釜内,300rpm转速下搅拌20min,陈化4h,然后在350℃、8.0MPa(氢初压)、高速搅拌(500rpm)的条件下硫化210min,产物经离心分离、甲苯抽提、真空干燥得到催化剂A4,催化剂A4的元素组成列于表2。粒度测定结果表明催化剂A4的平均粒径为5μm,TEM分析结果表明,金属元素硫化物的平均粒径为12nm。
将30.4g环烷酸钨(W占8.78重量%)、30.4g四羰基镍(Ni占33.73重量%)、6.5g六羰基钒(V占23.29重量%)、28.2g环烷酸铈(Ce占8.6重量%)、4.9g硫化剂(升华硫)、200mL的回炼油和57.2g石油焦,依次加入到500mL的高压釜内,500rpm转速下搅拌20min,陈化2h,然后在350℃、8.0MPa(氢初压)、高速搅拌(500rpm)的条件下硫化210min,产物经离心分离、甲苯抽提、真空干燥得到催化剂A5,催化剂A5的元素组成列于表2。粒度测定结果表明,催化剂平均粒径20μm,TEM分析结果显示金属元素硫化物的平均粒径为50nm。附图4为催化剂A5的扫描电镜照片,显示催化剂A5的形貌呈微球状。
临氢热裂化催化剂组成见表2。其中,催化剂中各种元素的含量由X射线荧光光谱方法测得,通过X射线能谱测定元素的价态,根据结果判断催化剂中金属元素的存在形式;催化剂的平均粒径由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硫化物的平均粒径通过高分辨率的扫描和透射电镜分析得到。
加氢裂化过程使用的催化剂是Chevron公司的ICR-117(含分子筛的NiW催化剂)。
实施例1-7说明本发明提供的重油催化转化方法的轻质化效果。生焦倾向以测定生成油中甲苯不溶物含量来衡量。为对比不同工艺方法的改质效果差异,定义单位生焦裂化率=>500℃渣油裂化率/缩合率(甲苯不溶物产率),可以反映工艺对裂化和缩合反应的选择性,该值大说明该工艺在促进裂化的同时可以抑制结焦。
实施例1~7
实施例1~7说明在双反应区渣油的轻质化效果。生焦倾向以测定生成油中甲苯不溶物含量来衡量。
实验流程图如附图1所示,将渣油原料/渣油和氢气通过泵输送到预热炉,预热至330℃进入第一反应器进行反应,第一反应器的反应产物与催化剂、氢气进入第二反应器,第二反应区的反应产物进入分离单元D1,分离出<500℃的馏分油产品和>500℃未转化重油,分析测定生成油中甲苯不溶物含量,根据<500℃馏分油收率计算重油原料中>500℃渣油的裂化率。实验条件及反应结果列于表3。
对比例1~4
本试验是采用单反应区的重油改质对照实施例。对比试验采用间歇式反应釜,催化剂B是油溶性Mo为前躯体的分散型催化剂。将渣油原料或渣油原料、催化剂前躯体、硫化剂、氢气一起进入反应釜进行反应,反应产物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液体产物经气相色谱分析得到<500℃馏分油>500℃未转化重油收率。反应条件及反应结果列于表4。
表1重油原料性质
项目 数值
密度(20℃)/(g·cm-3) 1.0378
w(残炭)/% 25.9
w(元素)/%
C 85.64
H 10.00
S 3.1
N 0.6
w(四组分)/%
饱和分 15.8
芳香分 37.1
胶质 25.7
沥青质 21.4
w(金属)/(μg·g-1)
Ca 19.1
Fe 18.3
Ni 58
V 395
模拟蒸馏馏程/℃
初馏点 393
5% 457
10% 486
表2催化剂组成数据
表3实施例1~7操作条件与反应结果
表中催化剂浓度均以金属计。
表4对比例1~4实验条件及结果数据
对比例1 对比例2 对比例3 对比例4
操作条件
反应温度/℃ 470 450 440 430
反应压力/MPa 0.1 7 7 10
空速/h-1 1.0 0.5 1.0 1.0
氢油体积比/(Nm3/m3) 0 700 1000 1200
催化剂 B B
催化剂浓度(总金属计)/(μg·g-1) 0 0 500 1000
<500℃产物收率/% 59.5 65.1 68.0 69.6
>500℃渣油转化率/% 54.0 60.3 63.6 65.5
甲苯不溶物/% 33.7 10.6 6.21 5.25
单位生焦裂化率 1.6 5.7 10.2 12.5
从表3、4中数据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双反应区重油改质工艺,可以大大提高重油转化率及馏分油收率,实施例1、2是渣油原料先经热处理使易转化组分转化实现转化率25%~40%,再在第二反应区进行进一步转化,最终实现<500℃产物收率>65%,>500℃渣油裂化转化率>60%,甲苯不溶物收率<0.7%;相比对比例1的纯热转化反应,<500℃产物收率提高了15个百分点,>500℃渣油裂化转化率提高了16个百分点,甲苯不溶物收率下降33个百分点。
实施例3相比对比例2,<500℃产物收率提高10个百分点,>500℃渣油裂化转化率提高了11个百分点,甲苯不溶物收率下降9个百分点。
对比例3、4是渣油在一种油溶性的Mo催化剂前躯体作用下进行了浆态床加氢反应结果,其<500℃产物收率<68%,>500℃渣油裂化转化率<65%,甲苯不溶物收率>5%;而本发明方法实施例4~7中<500℃产物收率>77%,>500℃渣油裂化转化率>75%,甲苯不溶物收率<2%,效果均优于对比例3、4。

Claims (11)

1.一种重油加氢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重油或重油与氢气进入第一反应器,在热裂化反应条件下进行热裂化反应;(2)第一反应器的反应产物、临氢热裂化催化剂和氢气进入第二反应器,在较低温度下进行临氢热裂化反应;(3)第二反应器反应产物分离得到轻质产品、重质产品和渣油;其中第二反应器的反应温度比第一反应器的反应温度低5~50℃;所述的临氢热裂化催化剂含有金属组元和非金属组元,以催化剂的总重量为基准,该催化剂含有2-15重量%的金属元素和85-98重量%的非金属元素,其中,以金属元素的重量为基准,95重量%以上的所述金属元素为V、Ni以及镧系金属元素和/或第ⅥB族金属元素;以非金属元素的重量为基准,95重量%以上的所述非金属元素为C和S,还含有少量的H和N,且至少部分所述S与所述金属元素以该金属元素的硫化物形式存在。
2.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反应器操作条件为:反应温度为400~480℃,反应压力为0.1~20MPa,体积空速为0.5~3.0h-1,氢气对重油原料体积比为0~3000Nm3/m3;所述的第二反应器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380~440℃,反应压力为11~30MPa,体积空速为0.1~2.0h-1,氢气对渣油原料体积比为500~4000Nm3/m3,临氢热裂化催化剂加入量为1000~50000μg/g。
3.按照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反应器中加入临氢热裂化催化剂,临氢热裂化催化剂加入量为10~10000μg/g。
4.按照权利要求2或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反应器的压力比第一反应器的压力高2~13MPa。
5.按照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反应器操作条件为:反应温度为420~460℃,反应压力为5~12MPa,体积空速为0.7~2h-1,氢气对重油原料体积比为300~1500Nm3/m3,临氢热裂化催化剂加入量为100~2000μg/g;所述的第二反应器操作条件为:反应温度为400~430℃,反应压力为12~25MPa,体积空速为0.2~0.8h-1,氢气对渣油原料体积比为800~2000Nm3/m3,临氢热裂化催化剂加入量为2000~30000μg/g。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反应器反应产物至少分离出沸点>420℃的渣油,部分渣油返回第二反应器中继续反应,其余渣油外甩。
7.按照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甩渣油进行固液分离得到液相和富含催化剂的固相,所述的液相返回第二反应器中继续反应。
8.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临氢热裂化催化剂的平均粒径为0.01~200微米。
9.按照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临氢热裂化催化剂的平均粒径为0.2~50微米。
10.按照权利要求8或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临氢热裂化催化剂的微观结构为片层结构,其长度尺寸为20nm~200nm,厚度1nm~20nm。
11.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重油原料为馏程>500℃的馏分,或密度大于1.0g/cm3或金属Ni和V含量大于200μg/g的石油烃油。
CN201310522955.9A 2013-09-27 2013-10-29 一种重油加氢转化方法 Active CN1045136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22955.9A CN104513675B (zh) 2013-09-27 2013-10-29 一种重油加氢转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49953 2013-09-27
CN2013104499531 2013-09-27
CN201310522955.9A CN104513675B (zh) 2013-09-27 2013-10-29 一种重油加氢转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13675A CN104513675A (zh) 2015-04-15
CN104513675B true CN104513675B (zh) 2017-01-11

Family

ID=5278954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22955.9A Active CN104513675B (zh) 2013-09-27 2013-10-29 一种重油加氢转化方法
CN201310523167.1A Active CN104513674B (zh) 2013-09-27 2013-10-29 一种重油临氢转化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23167.1A Active CN104513674B (zh) 2013-09-27 2013-10-29 一种重油临氢转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45136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79028A (zh) * 2015-07-16 2015-11-25 北京世纪合辉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骨关节的保健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88330B (zh) * 2021-03-15 2023-01-13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一种重质油的热裂解耦合温和加氢的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10361A (en) * 1987-05-18 1989-03-07 Mobil Oil Corporation Resid hydrotreating process using lanthana-alumina-aluminum phosphate catalyst
CN102037101A (zh) * 2008-05-20 2011-04-27 Ifp新能源公司 整合有直馏和转化瓦斯油加氢转化步骤的多级渣油加氢转化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631C (zh) * 2000-11-08 2003-10-0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劣质重、渣油的工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10361A (en) * 1987-05-18 1989-03-07 Mobil Oil Corporation Resid hydrotreating process using lanthana-alumina-aluminum phosphate catalyst
CN102037101A (zh) * 2008-05-20 2011-04-27 Ifp新能源公司 整合有直馏和转化瓦斯油加氢转化步骤的多级渣油加氢转化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13674B (zh) 2017-01-18
CN104513674A (zh) 2015-04-15
CN104513675A (zh) 2015-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67315B (zh) 使用加氢处理阶段和加氢裂解阶段之间的分离由含重质烃进料制备重质燃料型燃料的方法
CN104560177B (zh) 一种重质烃油加氢转化方法
WO2014183429A1 (zh) 一种非均相煤基油品悬浮床加氢方法
KR20110085838A (ko) 수소전환공정을 위한 첨가물과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사용방법
Nguyen et al. Hydrodemetallization of heavy oil: Recent progress, challenge, and future prospects
CN104513675B (zh) 一种重油加氢转化方法
CN106311341A (zh) 一种重油浆态床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催化剂和其应用
CN104560173B (zh) 一种重油加氢转化方法
CN106609149B (zh) 一种渣油和煤焦油全馏分加氢方法
CN104560176B (zh) 一种重油加氢转化方法
CN104910961B (zh) 煤直接液化循环供氢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60174B (zh) 一种重油加氢转化方法
Du et al. Structural and compositional evolution of coal tar toluene insoluble during slurry-phase hydrocracking
CN102989486B (zh) 重油加氢改质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重油加氢改质方法
CN103059915B (zh) 一种劣质重油的加氢改质方法
CN104560163B (zh) 一种重油临氢转化方法
CN102989495B (zh) 一种重油加氢改质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重油加氢改质方法
CN104560183B (zh) 一种重油临氢转化方法
CN106513049B (zh) 一种具有超高抑焦性能的重油加氢纳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560170B (zh) 一种重油临氢转化方法
CN1123633C (zh) 一种重、渣油加氢减粘方法
CN112221519B (zh) 乙烯裂解焦油高压液相加氢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789027B (zh) 一种重油加氢改质方法
CN107867993A (zh) 一种有机钼盐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85928B (zh) 一种含氧化铁矿石的重油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