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09502A - 垂钓用渔线轮 - Google Patents

垂钓用渔线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09502A
CN104509502A CN201410342203.9A CN201410342203A CN104509502A CN 104509502 A CN104509502 A CN 104509502A CN 201410342203 A CN201410342203 A CN 201410342203A CN 104509502 A CN104509502 A CN 1045095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spool
axle
patchhole
interv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4220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09502B (zh
Inventor
池袋哲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5095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095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095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095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垂钓用渔线轮,其可以提高卷线筒相对于卷线筒轴的定位精度,并且可以确实地固定卷线筒和卷线筒轴。本双轴承渔线轮10由渔线轮主体11、卷线筒20和卷线筒14构成。卷线筒轴20设置于渔线轮主体11且自如转动。卷线筒14安装于卷线筒轴20且不可相对于卷线筒轴转动。卷线筒14具有插入孔64d。卷线筒轴14穿过插入孔64d。卷线筒轴20具有被安装部120。被安装部120穿过插入孔64d,相对插入孔64d配置。被安装部具有第1区域R1和第2区域R2。第1间隔D1设置于第1区域R1和插入孔64d之间。较第1间隔D1小的第2间隔D2设置于第2区域R2和插入孔64d之间。

Description

垂钓用渔线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垂钓用渔线轮。
背景技术
垂钓用渔线轮,例如,双轴承渔线轮具有渔线轮主体;安装于渔线轮主体,且自如转动的卷线筒;以及安装于卷线筒轴,且不能相对于卷线筒轴转动的卷线筒(参考专利文献1以及2)。卷线筒具有用于供卷线筒轴穿过的插入孔。卷线筒轴具有相对插入孔的区域(插入区域)。另外,卷线筒轴在插入区域形成为同一直径大小。卷线筒的插入孔和卷线筒轴的插入区域之间形成有所定的间隙,该间隙配置有粘接剂。
在该类型的双轴承渔线轮中,首先,将与卷线筒轴同一直径大小的插入区域涂覆粘接剂。然后,将卷线筒轴穿过卷线筒的插入孔。接着,将卷线筒轴的插入区域配置于插入孔的内部。最后,卷线筒轴的插入区域和卷线筒的插入孔之间的间隙中的粘接剂硬化,卷线筒轴被固定于卷线筒。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7-97474号
【专利文献2】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1-225633号
发明内容
在现有的双轴承渔线轮中,通过将卷线筒轴的插入区域穿过卷线筒的插入孔,使两者之间的间隙中的粘接剂硬化,从而使卷线筒轴固定于卷线筒。该情况下,因卷线筒轴的插入区域穿过卷线筒的插入孔,涂覆在卷线筒轴的插入区域的粘接剂有可能自上述间隙被挤出。因此,粘接剂在该间隙上不能均一地配置。另一方面,为使粘接剂均一配置于该间隙,若对该间隙进行设定,间隙的尺寸则不得不变大,在半径方向上,沿卷线筒轴的卷线筒定位的精度降低。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卷线筒相对于卷线筒轴定位的精度,且可以确实地将卷线筒和卷线筒轴固定的垂钓用渔线轮。
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垂钓用渔线轮具有渔线轮主体、卷线筒轴和卷线筒。卷线筒轴安装于渔线轮主体且自如转动。卷线筒安装于卷线筒轴且不可相对于卷线筒轴转动。卷线筒具有插入孔。卷线筒轴穿过插入孔。卷线筒轴具有插入区域。插入区域穿过插入孔,相对插入孔配置。插入区域具有第1区域、第2区域。第1区域和插入孔之间设置有第1间隔。第2区域和插入孔之间设置有较第1间隔小的第2间隔。
本垂钓用渔线轮中,卷线筒轴的插入区域相对插入孔配置。其次,插入区域的第1区域和插入孔之间设置有第1间隔。再者,插入区域的第2区域和插入孔之间设置有较第1间隔小的第2间隔。即,以插入区域的第2区域和插入孔之间的第2间隙较插入区域的第1区域和插入孔之间的第1间隔小的形式,形成卷线筒轴的插入区域。
此时,通过将固定剂,例如粘接剂配置于第1间隔和第2间隔之间,使插入区域(包含第1区域及第2区域的区域)可以固定于插入孔。特别是,在本垂钓用渔线轮的第1区域,可以将卷线筒和卷线筒轴确实地固定。另外,因插入区域的第2区域和插入孔之间的第2间隔较插入区域的第1区域和插入孔之间的第1间隔小,在第2区域中,卷线筒相对于卷线筒轴的半径方向的定位精度(以下称为“卷线筒定位精度”)可以得到提高。
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本发明技术方案2中的垂钓用渔线轮上,第2区域设置于插入区域的两端部。
此时,因第2区域设置于插入区域的两端部,将卷线筒轴的插入区域插入卷线筒的插入孔时,固定剂,例如粘接剂被插入区域的两端部的第2区域阻挡,不易沿卷线筒轴的方向被挤出。这样,可以确实地将所定的粘接剂保持在插入区域的两端部的第2区域之间(沿卷线筒轴的方向的空间)。即,可以将插入区域确实地固定于插入孔。此外,第2区域和插入孔之间的第2间隔的固定剂,例如粘接剂也有助于插入区域和插入孔的固定。
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本发明技术方案3中的垂钓用渔线轮上,设置于插入区域的两端部的第2区域之间设置有第1区域。
此时,设置于插入区域的两端部的第2区域之间设置有第1区域。另外,第1区域和插入孔之间的第1间隔较第2区域和插入孔之间的第2间隔大。这样,将卷线筒轴的插入区域插入卷线筒的插入孔时,固定剂,例如粘接剂被第2区域阻挡,不易沿卷线筒轴的方向被挤出,这样,可以确实地将所定的粘接剂保持在第1区域和插入孔之间的第1间隔(>第2间隔)。此外,第2区域和插入孔之间的第2间隔的固定剂,例如粘接剂也有助于插入区域和插入孔的固定。
在技术方案1至3的任一项的基础上,本发明技术方案4中的垂钓用渔线轮上,通过第1间隔的固定剂,第1区域固定于插入孔。第2区域使卷线筒沿半径方向定位,且通过第2间隔的固定剂固定于插入孔。
此时,插入区域和插入孔的固定主要在第1区域进行,插入区域和插入孔的辅助固定在第2区域进行。另外,卷线筒相对于卷线筒轴的半径方向的定位在第2区域进行。这样,可以提高卷线筒定位精度,且可以确实地固定卷线筒和卷线筒轴。
在技术方案2至4的任一项的基础上,本发明技术方案5中的垂钓用渔线轮上,插入区域还可以有第3区域。设置于插入区域的两端部的第2区域之间设置有多个第1区域。第3区域设置于多个第1区域之间。较第1间隔大的第3间隔设置于第3区域和插入孔之间。
此时,第3区域设置于多个第1区域之间,较第1间隔大的第3间隔设置于第3区域和插入孔之间。这样,可以将第1区域和插入孔之间的第1间隔的剩余的固定剂,例如粘接剂保持在第3区域和插入孔之间的第3间隔(>第1间隔)。这样,将卷线筒轴的插入区域插入卷线筒的插入孔时,被第2区域阻挡的粘接剂沿卷线筒轴的方向更加不易被挤出。另外,沿卷线筒轴的方向上,可以使设置于第2区域之间的第1间隔和第3间隔中填满粘接剂。即,可以提高卷线筒相对于卷线筒轴的定位精度,同时可以更确实地固定卷线筒和卷线筒轴。
在技术方案5的基础上,本发明技术方案6中的垂钓用渔线轮上,第3区域通过第3间隔的固定剂固定于插入孔。第3间隔的固定剂包含自第1间隔进入第3间隔的固定剂。
此时,固定剂,例如粘接剂可以自第1区域和插入孔之间的第1间隔进入第3区域和插入孔之间的第3间隔。即,构成第3间隔的第3区域具有存留剩余粘接剂的功能。这样,可以将粘接剂填满第1间隔和第3间隔,更确实地固定卷线筒和卷线筒轴。
发明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垂钓用渔线轮,其可以提高卷线筒相对于卷线筒轴的定位精度,并且可以确实地固定卷线筒和卷线筒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双轴承渔线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双轴承渔线轮的右视图。
图3为沿图2中的剖面线Ⅲ-Ⅲ剖切的剖面图。
图4为沿图2的剖面线Ⅳ-Ⅳ剖切的剖面图。
图5为卷线筒单元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6为卷线筒单元的剖面图。
图7为卷线筒轴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8为卷线筒轴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卷线筒单元的剖面图。
图10A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卷线筒单元的剖面图。
图10B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卷线筒的轴安装部的侧视图。
图10C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卷线筒轴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9 卷线筒单元
11 渔线轮主体
14 卷线筒
10 双轴承渔线轮
20 卷线筒轴
14 卷线筒
14d 轴安装部
64d 插入孔
114 凹口部
114a 开口端部
114b 第1抵接部
114c 第2抵接部
115 轴主体部
116 突出销
117 槽部
120 被安装部
120a 销安装孔
214b 折弯部
214c 第3抵接部
214d 第4抵接部
R1 第1区域
R2 第2区域
R3 第3区域
D1 第1间隙
D2 第2间隙
D3 第3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1.渔线轮的整体结构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双轴承渔线轮10为用于抛饵的双轴承渔线轮。该渔线轮包括渔线轮主体11;配置于渔线轮主体11的侧面,驱动卷线筒转动的手柄12;配置于手柄12的渔线轮主体11一侧,用于调整曳力(卸力)的星形曳力器13;由卷线筒14及卷线筒轴20构成的卷线筒单元9。
手柄12具有臂部12a、和安装于臂部12a的两端且转动自如的把手12b。臂部12a安装于驱动轴30的顶端,且相对于驱动轴不可转动,由螺母28固定连接于驱动轴30。手柄12配置于在后面提到的第2侧罩16b。
2.渔线轮主体的结构
渔线轮主体11,例如为镁合金等的轻金属制成的部件。如图1至图4所示,渔线轮主体11具有框架15、安装于框架15的两侧面的第1侧罩16a及第2侧罩16b、轴支承部35。卷线筒14通过卷线筒轴安装于渔线轮主体11的内部,且转动自如。第1侧罩16a安装于第1侧板15a,覆盖第1侧板15a的外侧,且可拆卸。第2侧罩16b螺纹固定于第2侧板15b,覆盖第2侧板15b的外侧。
如图1至图4所示,框架15内配置有:卷线筒14;离合器操作部件17,其用于在通过拇指控制卷线筒轴放线时放置拇指;匀线机构18,其用于将渔线均匀的卷入卷线筒14内。
另外,在框架15和第2侧罩16b之间设置有:齿轮机构19;离合器机构21;离合器控制机构22;曳力机构23;抛饵控制机构24。
齿轮机构19用于将来自手柄12的旋转力传递至卷线筒14及匀线机构18。如图4所示,齿轮机构19具有驱动轴30、固定于驱动轴30的驱动齿轮31、与驱动齿轮31啮合的筒状的小齿轮32。驱动轴30安装于第2侧板15b及第2侧罩16b,且转动自如。辊型的单向离合器50禁止驱动轴30向放线方向转动(逆转)。辊型的单向离合器50安装于第2侧罩16b和驱动轴30之间。驱动齿轮31安装于驱动轴30,通过曳力机构23与驱动轴30相连接。
离合器机构21用于连接和断开卷线轴14和手柄12。离合器控制机构22用于,响应离合器操作部件17的操作而控制离合器机构21。如图3所示,离合器控制机构22具有离合器拨叉45,其使小齿轮32沿卷线筒轴20的方向移动。离合器操作部件17被操作至离合器断开位置后,离合器拨叉45将小齿轮32移动到离合器断开位置。另外,离合器控制结构22具有图未示的离合器返回机构,其与卷线筒的收线方向的转动连动,使离合器机构21离合器接通。
如图1所示,离合器操作部件17配置于第1侧板15a及第2侧板15b之间的后部的卷线筒14的后方。离合器操作部件17与离合器控制结构22相连接。通过使离合器操作部件17滑动,离合器机构21切换为接通状态或断开状态。曳力机构23用于制动卷线筒14的放线方向的转动。抛饵控制机构24用于调整卷线筒14的转动时的阻力。
卷线筒制动装置26通过离心力的作用防止抛饵时的渔线缠绕在一起。卷线筒制动装置26配置于框架15和第1侧罩16a之间。如图3所示,卷线筒制动装置26具有制动鼓66、转动部件62、多个(例如6个)制动片64。在制动片64的直径方向内侧,制动鼓66被轴支承部35支承。转动部件62采取压入卷线筒轴20等适当的固定方法与其连接,并可一体转动。制动片64安装于转动部件62,可以以与卷线筒轴20不同的轴为中心进行摇动。卷线筒制动装置26上,卷线筒14旋转时,制动片64受离心力的作用而摇动,与制动鼓66接触。通过这样,制动卷线筒14的旋转。
如图3及图4所示,小齿轮32贯通第2侧板15b,向卷线筒轴20方向延伸。小齿轮32为卷线筒轴20贯通其中心的筒状部件。小齿轮32安装在第2侧板15b及第2侧罩16b,并可相对于第2侧板15b及第2侧罩16b自如转动,且在轴方向移动自如。小齿轮32被轴承52及轴承54所支承。小齿轮32的一端(图4左端)形成有与离合销21a接合的接合槽32a。由该小齿轮21和离合销21a构成离合器机构21。离合器控制结构22将小齿轮21在接通位置或断开位置移动。
如图3及图4所示,框架15具有第1侧板15a、与第1侧板15a隔开所定的间隔并相对配置的第2侧板15b、将第1侧板15a及第2侧板15b的前后以及下部一体连接的多个(例如3个)连接部15c。下侧的连接部15c一体地形成安装钓竿的钓竿安装部15d。第1侧板15a的中央部上,以卷线筒轴20的轴心C为中心形成圆形的开口部15e。轴支承部与开口部15e相连接,且可拆卸。
如图3及图4所示,卷线筒单元9主要由卷线筒14、卷线筒轴20构成。卷线筒14安装于卷线筒轴,可与之一体转动。例如,卷线筒14设置于第1侧板15a和第2侧板15b之间。卷线筒14受渔线轮主体11的支承并可自如转动。
卷线筒14具有卷线胴部14b、凸缘部14a、连接部14c、轴安装部14d。卷线胴部14b呈筒状,渔线缠绕在其外周部分。凸缘部14a设置于卷线胴部14b的两端部。连接部14c与卷线胴部14b、轴安装部14d相连接。连接部14c呈圆环状。连接部14c与卷线胴部14b、轴安装部14d形成一体。
轴安装部14d为用于将卷线筒14安装于卷线筒轴20的部分。轴安装部14d设置于卷线胴部14b的内周部分。具体来说,轴安装部14d在连接部14c的内周部分与连接部14c形成一体。轴安装部14d呈圆筒状。即,轴安装部14d具有插入卷线筒轴20的插入孔64d(参照图6)。卷线筒轴20穿过轴安装部14d的插入孔64d,卷线筒14安装于卷线筒轴20,且与之可一体转动。
如图5及图6所示,轴安装部14d具有缺口部114。缺口部114设置于轴安装部14d的端部。另外,缺口部114沿卷线筒轴20的方向开口而形成缺口部。例如,缺口部114在轴安装部14d的端部,切口成凹状。例如,缺口部114的凹部具有开口端部114a、第1抵接部114b、第2抵接部114c。开口端部114a为朝向沿卷线筒轴20的方向开口的部分。第1抵接部114b为在凹状的缺口部114上相对的一对壁部。突出部在卷线筒轴20的转动方向上,抵接于第1抵接部114b。第2抵接部114c为凹状的缺口部114的底部。在沿卷线筒轴20的方向上,后面提到的突出销116抵接于第2抵接部114c。
卷线筒轴20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渔线轮主体11。卷线筒14安装于卷线筒轴20。例如,卷线筒轴20由非磁性金属制成。如图3及图4所示,卷线筒轴20贯通于第2侧板15b,向第2侧罩16b的外侧延伸。
如图4、图5及图6所示,卷线筒轴20具有轴主体部115、突出销116。轴主体部115的一端(图4左端)被轴承收装部35a通过轴承38a所支承,并可自如转动。轴主体部115的第2侧罩16b向外侧延伸的另一端(图4右端)由轴承38b支承在形成于第2侧罩16b的突部16d上,并可自如转动。
如图4所示,轴主体部115的中间部形成有大径部20a。构成离合器机构21的离合销21a沿直径方向贯通于大径部20a的贯通的第2侧板15b的部分。离合销21a的两端分别自卷线筒轴20的外周表面突出。
另外,如图6、图7及图8所示,大径部20a具有被安装部120(插入区域的一例)。被安装部120设置于大径部20a的外周部分。被安装部120安装有卷线筒14的轴安装部14d(参照图6)。更具体地说,轴安装部14d对着轴安装部14d的插入孔64d配置于被安装部120。
被安装部120具有设置于卷线筒轴20的直径方向的销安装孔120a。例如,销安装孔120a为沿卷线筒轴20的直径方向贯通的贯通孔。具体来说,在后面提到的被安装部120的第2区域R2上,销安装孔120a于直径方向贯通卷线筒轴20。销安装孔120a上安装有突出销116。例如,突出销116铆接固定于销安装孔120a。
如图6所示,突出销116自被安装部120(轴主体部115的外周部分)向外侧突出。突出销116较被安装部120的轴主体部115的直径长。突出销116安装于销安装孔120a的状态下,突出销116的两端部分别自被安装部120的外周部分突出。突出销116的两端部与卷线筒14的轴安装部14d上的缺口部114相接合。
另外,如图7及图8所示,被安装部120具有第1区域R1、第2区域R2、第3区域R3。第1区域R1、第2区域R2、第3区域R3涂覆有固定剂,例如粘接剂。另外,图8放大了表示后面提到的第1间隙D1至第3间隙D3的实际间隙。
第1区域R1为用于将卷线筒14粘接固定于卷线筒轴20的区域。第1区域R1在被安装部120的外周部分呈环状。多个第1区域R1,例如两个第1区域R1,沿着卷线筒轴20的方向,以所定的间隔设置于被安装部120的外周部分。另外,两个第1区域R1设置于两个第2区域R2之间。第1区域R1和第2区域R2之间,形成台阶。第1区域R1的直径较第2区域R2的直径小。
第1领域R1和卷线筒14的插入孔64d之间,形成有第1间隙D1(第1间隔的一例)。第1间隙D1配置有粘接剂。第1间隙D1较后面提到的第2间隙D2大。例如,第1间隙D1设定为0.05mm。例如,粘接剂涂覆于第1区域R1、第2区域R2、第3区域R3的状态下,通过将卷线筒轴20穿过卷线筒14的插入孔64d,使粘接剂配置于第1间隙D1。粘接剂配置于第1间隙D1的方式,将在后面提到的“3.卷线筒单元的组装以及固定”中详细说明。
第2区域R2为主要用于将卷线筒14在半径方向定位的区域。第2区域R2也是涂覆粘接剂的区域。第2区域R2在被安装部120的外周部分呈环状。多个第2区域R2,例如两个第2区域R2,沿着卷线筒轴20的方向,以所定的间隔设置于被安装部120的外周部分。具体来说,两个第2区域R2形成于被安装部120的两端部。第2区域R2的直径较第1区域大的直径大。
第2区域R2和卷线筒14的插入孔64d之间,形成有第2间隙D2(第2间隙的一例)。因第2间隙D2为用于将卷线筒14在半径方向定位的第2区域R2周围的间隙,故为微小间隙。第2间隙D2上配置有粘接剂。第2间隙D2较第1间隙D1小。例如,第2间隙D2设定为0.01mm以下。例如,粘接剂涂覆于第1区域R1、第2区域R2、第3区域R3的状态下,通过将卷线筒轴20穿过卷线筒14的插入孔64d,包含第1间隙D1的剩余粘接剂在内的粘接剂配置于第2间隙D2。粘接剂配置于第2间隙D2的方式,将在后面提到的“3.卷线筒单元的组装以及固定”中详细说明。
第3区域R3为粘接剂主要存留的区域。第3区域R3也是粘接剂涂覆的区域。例如,第3间隙D3存留有自第1间隙D1排出的剩余粘接剂。第3区域R3为被安装部120的外周部分呈环状的环状槽。第3区域R3设置于两个第2区域R2之间。更具体地说,第3区域R3设置于两个第2区域R1之间。第3区域R3和第1区域R1之间形成台阶。第3区域R3的直径较第1区域R1的直径以及第2区域R2的直径小。
第3区域R3和卷线筒14的插入孔64d之间,形成有第3间隙D3(第3间隔的一例)。第3间隙D3较第1间隙D1大。具体来说,第3间隙D3较第1间隙D1及第2间隙D2大。第3间隙D3配置有粘接剂。例如,第3间隙D3设定为0.15mm。例如,粘接剂涂覆于第1区域R1、第2区域R2、第3区域R3的状态下,通过将卷线筒轴20穿过卷线筒14的插入孔64d,包含第1间隙D1的剩余粘接剂在内的粘接剂配置于第3间隙D3。粘接剂配置于第3间隙D3的方式,将在后面提到的“3.卷线筒单元的组装以及固定”中详细说明。
另外,在此,第1间隙D1、第2间隙D2以及第3间隙D3根据卷线筒轴20的被安装部120(第1区域R1、第2区域R2以及第3区域R3)的外周表面与卷线筒14的插入孔64d的内周表面之间的半径方向的距离而定义。
3.卷线筒单元的组合以及固定
首先,将粘接剂涂覆于卷线筒轴20的被安装部120上的第1区域R1、第2区域R2、第3区域R3。接着,自卷线筒14的轴安装部14d的一端一侧朝向另一端一侧,卷线筒轴20穿过卷线筒14的轴安装部14d的插入孔64d。接着,卷线筒轴20的突出销116(两端部)与卷线筒14的轴安装部14d的缺口部114相接合。具体来说,突出销116与缺口部114的第1抵接部114b以及第2抵接部114c相抵接。这样,沿着卷线筒轴20的方向(卷线筒轴20的轴方向)以及卷线筒轴20的转动方向上,卷线筒14相对于卷线筒轴20定位。接着,该状态下,将卷线筒轴20的被安装部120的两端部,即被安装部120的第2区域R2对着轴安装部14d的插入孔64d的两端部配置。这样,在以卷线筒轴20为基准的半径方向,卷线筒14相对于卷线筒轴20定位。这样,第2区域R2周围的第2间隙D2成为微小间隙。
另外,如在此所示的,粘接剂涂覆于第1区域R1、第2区域R2、第3区域R3的状态下,卷线筒轴20穿过卷线筒14的轴安装部14d上的插入孔64d时,作用于粘接剂的剪切力使粘接剂均一地填满第1间隙D1。这样,可以使第1领域R1周围形成的第1间隙D1具有用于粘接卷线筒14的轴安装部14d的插入孔64d与卷线筒轴20的被安装部120的空间(粘接空间)的功能。接着,第1间隙D1上余留的剩余粘接剂进入第3间隙D3,填满第3间隙D3。这样,第3区域R3的周围形成的第3间隙D3不仅为粘接空间,还具有剩余粘接剂的存留空间的功能。接着,粘接剂被第2区域R2所阻拦,存留于两个第2区域R2之间(第1间隙D1以及第3间隙D3)。接着,两个第2区域R2之间(第1间隙D1以及第3间隙D3)余留的剩余粘接剂自第1间隙D1被挤入第2间隙D2,填满第2间隙D2。这样,第2间隙D2被粘接剂均一地填满。从而使得第2区域R2的周围形成的第2间隙D2具有粘接空间的功能。
综上所述,第1间隙D1具有粘接空间的功能。第2间隙D2具有用于将卷线筒14相对于第2区域R2的卷线筒轴20在半径方向定位的空间的功能,且具有粘接空间的功能。第3间隙D3具有粘接空间的功能,且具有自第1间隙D1进入的剩余粘接剂的存留空间的功能。
这样,粘接剂配置于卷线筒14的插入孔64d和卷线筒轴20的被安装部120之间。经过所定的时间,粘接剂硬化,卷线筒14固定于卷线筒轴20。
4.特征
(A-1)本双轴承渔线轮10由渔线轮主体11、卷线筒20和卷线筒14构成。卷线筒轴20设置于渔线轮主体11且自如转动。卷线筒14安装于卷线筒轴20且相对于卷线筒轴不可转动。卷线筒14具有插入孔64d。卷线筒轴14穿过插入孔64d。卷线筒轴20具有被安装部120。被安装部120穿过插入孔64d,相对插入孔64d配置。被安装部具有第1区域R1和第2区域R2。第1间隔D1设置于第1区域R1和插入孔64d之间。较第1间隔D1小的第2间隔D2设置于第2区域R2和插入孔64d之间。
本双轴承渔线轮10中,卷线筒轴20的被安装部120相对插入孔64d配置。其次,被安装部120的第1区域R1和插入孔64d之间设置有第1间隔D1。另外,被安装部120的第2区域R2和插入孔64d之间设置有较第1间隔D1小的第2间隔D2。即,以被安装部120的第2区域R2和插入孔64d之间的第2间隙D2较被安装部120的第1区域R1和插入孔64d之间的第1间隔D1小的形式,形成卷线筒轴20的被安装部120。
此时,通过将固定剂,例如粘接剂配置于第1间隔D1和第2间隔D2之间,使被安装部120(包含第1区域及第2区域的部分)可以固定于插入孔64d。特别是,本双轴承渔线轮10的第1区域R1上,可以将卷线筒14和卷线筒轴20确实地固定。另外,因被安装部120的第2区域R2和插入孔64d之间的第2间隔D2较被安装部120的第1区域R1和插入孔64d之间的第1间隔D1小,在第2区域R2上,卷线筒14相对于卷线筒轴20的半径方向的定位精度(以下称为“卷线筒14定位精度”)可以得到提高。
(B-1)本双轴承渔线轮10中,第2区域R2设置于被安装部120的两端部。
此时,因第2区域R2设置于被安装部120的两端部,将卷线筒轴20的被安装部120插入卷线筒14的插入孔64d时,固定剂,例如粘接剂被被安装部120的两端部的第2区域R2阻挡,不易沿卷线筒轴20的方向被挤出。这样,可以确实地将所定的粘接剂保持在被安装部120的两端部的第2区域R2之间(沿卷线筒轴的方向的空间)。即,可以将被安装部120确实地固定于插入孔64d。此外,第2区域R2和插入孔64d之间的第2间隔D2的固定剂,例如粘接剂也有助于被安装部120和插入孔64d的固定。
(C-1)本双轴承渔线轮10中,设置于被安装部120的两端部的第2区域R2之间设置有第1区域R1。
此时,设置于被安装部120的两端部的第2区域R2之间设置有第1区域R1。另外,第1区域R1和插入孔64d之间的第1间隔D1较第2区域R2和插入孔64d之间的第2间隔D2大。这样,将卷线筒轴20的被安装部120插入卷线筒14的插入孔64d时,固定剂,例如粘接剂被第2区域R2阻挡,不易沿卷线筒轴20的方向被挤出,这样,可以确实地将所定的粘接剂保持在第1区域R1和插入孔64d之间的第1间隔D1(>第2间隔D2)。即,可以确实地将被安装部120固定于插入孔64d。此外,第2区域R2和插入孔64d之间的第2间隔D2的固定剂,例如粘接剂也有助于被安装部120和插入孔64d的固定。
(D-1)本双轴承渔线轮10中,通过第1间隔D1的固定剂,第1区域R1固定于插入孔64d。第2区域R2使卷线筒14沿半径方向定位,且通过第2间隔D2的固定剂固定于插入孔64d。
此时,被安装部120和插入孔64d的固定主要在第1区域R1进行,被安装部120和插入孔64d的辅助固定在第2区域R2进行。另外,卷线筒14相对于卷线筒轴20的半径方向的定位在第2区域R2进行。这样,可以提高卷线筒14定位精度,且可以确实地固定卷线筒14和卷线筒轴20。
(E-1)本双轴承渔线轮10中,被安装部120还可以有第3区域R3。设置于被安装部120的两端部的第2区域R2之间设置有多个第1区域R1。第3区域R3设置于多个第1区域R1之间。较第1间隔D1大的第3间隔D3设置于第3区域R3和插入孔64d之间。
此时,第3区域R3设置于多个第1区域R1之间,较第1间隔D1大的第3间隔D3设置于第3区域R3和插入孔64d之间。这样,可以将第1区域R1和插入孔64d之间的第1间隔D1的剩余的固定剂,例如粘接剂保持在第3区域R3和插入孔64d之间的第3间隔D3(>第1间隔D1)。这样,将卷线筒轴20的被安装部120插入卷线筒14的插入孔64d时,被第2区域R2阻挡的粘接剂,沿卷线筒轴20的方向更加不易被挤出。另外,沿卷线筒轴20的方向上,可以使设置于第2区域R2之间的第1间隔D1和第3间隔D3中填满粘接剂。即,可以提高卷线筒14相对于卷线筒轴20的定位精度,同时可以更确实地固定卷线筒14和卷线筒轴20。
(F-1)本双轴承渔线轮10中,第3区域R3通过第3间隔D3的固定剂固定于插入孔64d。第3间隔D3的固定剂包含自第1间隔D1进入第3间隔D3的固定剂。
此时,固定剂,例如粘接剂可以自第1区域R1和插入孔64d之间的第1间隔D1进入第3区域R3和插入孔64d之间的第3间隔D3。即,构成第3间隔D3的第3区域R3具有存留剩余粘接剂的功能。这样,可以将粘接剂填满第1间隔D1和第3间隔D3,更确实地固定卷线筒14和卷线筒轴20。
<第2实施方式>
在第2实施方式中,卷线筒轴20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除了卷线筒轴20的结构,因其他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此省略说明。其次,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以相同的符号标注。另外,在此省略的结构以第1实施方式的说明为准。
1.卷线筒轴的结构
如图9所示,卷线筒轴20具有轴主体部115、突出销116。例如,轴主体部115的大径部20a的被安装部120具有设置于卷线筒轴20的直径方向的安装孔120a。销安装孔120a为沿卷线筒轴20的直径方向,设置于被安装部120的有底孔部。突出销116安装于销安装孔120a。
突出销116自轴主体部115的外周表面向外侧突出。突出销116较被安装部120的轴主体部115的直径短,较销安装孔120a的深度长。在突出销116安装在销安装孔120a的状态下,突出销116的一端部,自卷线筒轴20的外周表面突出,突出销116的另一端部配置于销安装孔120a的内部。例如,突出销116铆接固定于销安装孔120a。
2.特征
(A-2)以这样的形式构成双轴承渔线轮10,可以获得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A-1)~(F-1)同样的效果。
<第3实施方式>
第3实施方式中,卷线筒单元9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除去卷线筒单元9的结构,因其他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此省略说明。其次,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以相同的符号标注。另外,在此省略的结构以第1实施方式的说明为准。
1.卷线筒单元的结构
如图10A至图10C所示,卷线筒单元9主要由卷线筒14、卷线筒轴20构成。卷线筒14具有卷线胴部14b、凸缘部114a、轴安装部14d。
轴安装部14a具有安装部主体214a、折弯部214b。安装部主体214a呈筒状。折弯部214b为将沿卷线筒轴20的方向上的安装部主体214a的一端部向内周一侧弯折的部分。换句话说,折弯部214b通过将安装部主体214a的一端部朝向卷线筒轴20的一侧,部分弯折而形成。折弯部214b具有第3抵接部214c、第4抵接部214d。第3抵接部214c在卷线筒轴20的转动方向上与缺口部114抵接。第4抵接部214d在沿卷线筒轴20的方向上与缺口部114抵接。
卷线筒轴20具有轴主体部115、槽部117、被安装部120。沿卷线筒轴20的方向,槽部117设置于轴主体部115的外周部分。槽部117具有一对第1壁部117a、第2壁部117b。一对第1壁部117a在卷线筒轴20的转动方向上彼此相对设置。第2壁部117b为连接一对第1壁部117a的壁部。具体来说,第2壁部117b为形成槽部117的端部的壁部。
槽部117包括缺口部114。缺口部114为设置于槽部117的被安装部120的部分。在沿卷线筒轴20的方向上,缺口部114设置于卷线筒轴20的被安装部120的端部。缺口部114具有一对第1抵接部114b(一对第1壁部117a的一部分)、第2抵接部114c(第2壁部117b)。
如图10A及图10C所示,第1抵接部114b为第1壁部117a的一部分。具体来说,第1抵接部114b可以为被安装部120的端部且第1壁部117a的端部。在卷线筒轴20的转动方向上,折弯部214b的第3抵接部214c抵接于第1抵接部114b。第2抵接部114c为第2壁部117b。在沿卷线筒轴20的方向上,折弯部214b的第4抵接部214d抵接于第2抵接部114c。
2.特征
(A-3)以这样的形式构成双轴承渔线轮10,可以获得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A-1)~(F-1)同样的效果。
<其他实施方式>
(a)在上述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中,展示了以铆接固定突出销116的例,任意的突出销116的固定方式均可。例如,将突出销116粘接固定于销安装孔120a也可以。另外,销安装孔120a形成有内螺纹部,突出销116形成有外螺纹部,将突出销116旋合固定于销安装孔120a也可以。这样的结构也可以获得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b)在上述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中,展示了将突出销116设置于卷线筒轴20的例,将突出销116安装于卷线筒14也可以。此时,与上述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中同样的销安装孔120a形成于卷线筒14的轴安装部14d。另外,如上述第3实施方式,与突出销116接合的槽部117(凹口部114)形成于卷线筒轴20。这样的结构也可以获得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行业中的可用性
本发明可在垂钓用渔线轮中广泛应用。

Claims (6)

1.一种垂钓用渔线轮,其包括:
渔线轮主体;
安装于所述渔线轮主体且自如转动的卷线筒轴;
具有插入所述卷线筒轴的插入孔,安装于所述卷线筒轴且相对于该所述卷线筒轴不可转动的卷线筒,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线筒轴具有插入所述插入孔,并相对所述插入孔配置的插入区域;
所述插入区域具有第1区域和第2区域;
所述第1区域和所述插入孔之间设置有第1间隔;
所述第2区域和所述插入孔之间设置有较所述第1间隔小的第2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钓用渔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区域设置于所述插入区域的两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垂钓用渔线轮,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插入区域的两端部的所述第2区域之间设置有所述第1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垂钓用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第1间隔的固定剂,所述第1区域固定于所述插入孔;
所述第2区域使所述卷线筒沿半径方向定位,且通过所述第2间隔的固定剂固定于所述插入孔。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垂钓用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区域还具有第3区域;
设置于所述插入区域的两端部的所述第2区域之间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第1区域;
所述第3区域设置于多个所述第1区域之间;
较所述第1间隔大的所述第3间隔设置于所述第3区域和所述插入孔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垂钓用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区域通过所述第3间隔的固定剂固定于所述插入孔;
所述第3间隔的固定剂包含自所述第1间隔进入所述第3间隔的固定剂。
CN201410342203.9A 2013-09-30 2014-07-17 垂钓用渔线轮 Active CN1045095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03881A JP2015065914A (ja) 2013-09-30 2013-09-30 釣用リール
JP2013-203881 2013-09-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09502A true CN104509502A (zh) 2015-04-15
CN104509502B CN104509502B (zh) 2018-07-24

Family

ID=52739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42203.9A Active CN104509502B (zh) 2013-09-30 2014-07-17 垂钓用渔线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301513B2 (zh)
JP (1) JP2015065914A (zh)
KR (1) KR20150037478A (zh)
CN (1) CN104509502B (zh)
TW (1) TWI6076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84497B2 (ja) * 2015-03-24 2018-02-28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両軸受型リール
JP2018113919A (ja) * 2017-01-19 2018-07-26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JP1653953S (zh) * 2019-10-25 2020-03-02
JP1653952S (zh) * 2019-10-25 2020-03-02
JP1653950S (zh) * 2019-10-25 2020-03-02
US11671686B1 (en) 2020-09-18 2023-06-06 Apple Inc. Camera module subcomponents attached via vertically-spread adhesiv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70331A (en) * 1992-02-18 1994-12-06 Shimano Inc. Baitcasting reel having openable and closable lid
JPH1028500A (ja) * 1996-07-18 1998-02-03 Mamiya Op Co Ltd 両軸受リール
JPH11262347A (ja) * 1998-03-18 1999-09-28 Daiwa Seiko Inc 両軸受型リール
JP2000014287A (ja) * 1998-06-30 2000-01-18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両軸受型リール
US6032894A (en) * 1998-05-14 2000-03-07 Johnson Worldwide Assoicates, Inc. Cartridge spool system for bait cast fishing reel
JP2006034195A (ja) * 2004-07-28 2006-02-09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リー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34574B2 (ja) * 1997-06-20 2004-06-07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JP3585373B2 (ja) * 1997-12-10 2004-11-04 株式会社シマノ 部品組立体
US6412723B1 (en) * 1999-01-13 2002-07-02 Daiwa Seiko, Inc. Reel for fishing
JP2002058399A (ja) * 2000-08-22 2002-02-26 Shimano Inc 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ロック機構
JP2003319742A (ja) * 2002-05-07 2003-11-11 Shimano Inc 両軸受リールの回転支持構造
JP4384936B2 (ja) * 2004-05-11 2009-12-16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JP4785448B2 (ja) * 2005-07-20 2011-10-05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り用リール部品
JP2007097474A (ja) 2005-10-04 2007-04-19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リールのスプール
JP4863928B2 (ja) * 2007-05-21 2012-01-25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スプール
JP4870101B2 (ja) * 2008-02-12 2012-02-08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5270441B2 (ja) * 2009-04-28 2013-08-21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
JP2011019428A (ja) * 2009-07-14 2011-02-03 Shimano Inc 両軸受リールのレバードラグ機構
US8746604B2 (en) * 2011-03-04 2014-06-10 Shimano Inc. Fishing reel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70331A (en) * 1992-02-18 1994-12-06 Shimano Inc. Baitcasting reel having openable and closable lid
JPH1028500A (ja) * 1996-07-18 1998-02-03 Mamiya Op Co Ltd 両軸受リール
JPH11262347A (ja) * 1998-03-18 1999-09-28 Daiwa Seiko Inc 両軸受型リール
US6032894A (en) * 1998-05-14 2000-03-07 Johnson Worldwide Assoicates, Inc. Cartridge spool system for bait cast fishing reel
JP2000014287A (ja) * 1998-06-30 2000-01-18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両軸受型リール
JP2006034195A (ja) * 2004-07-28 2006-02-09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リー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090824A1 (en) 2015-04-02
KR20150037478A (ko) 2015-04-08
JP2015065914A (ja) 2015-04-13
TWI607699B (zh) 2017-12-11
US9301513B2 (en) 2016-04-05
CN104509502B (zh) 2018-07-24
TW201511675A (zh) 2015-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09501A (zh) 垂钓用渔线轮的卷线筒单元
CN104509502A (zh) 垂钓用渔线轮
CN103081875B (zh) 钓鱼用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与钓鱼用渔线轮
US7159813B2 (en) Spool braking device and dual bearing reel having the same
TWI589226B (zh) 雙軸承捲線器的捲筒制動裝置及雙軸承捲線器
US9468199B2 (en) Reel part for fishing reel
JP2015065913A5 (zh)
CN104041469A (zh) 钓鱼用渔线轮的棘轮部件
CN104509504A (zh) 双轴承渔线轮
CN104737997A (zh) 双轴承渔线轮的小齿轮以及双轴承渔线轮
JP2015065914A5 (zh)
JP2016002062A (ja) 両軸受リール及び両軸受リールのクラッチ機構
US9282731B2 (en) Dual-bearing reel spool braking device
US9510576B2 (en) Spinning reel
JP2016002062A5 (zh)
KR20130037633A (ko) 낚시용 릴의 릴 본체 및 낚시용 릴
US20040104291A1 (en) Fishing reel component
CN103081876B (zh) 钓鱼用渔线轮及渔线轮主体与该渔线轮主体的制造方法
CN104247696A (zh) 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和双轴承绕线轮
CN106070111A (zh) 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
TWI613963B (zh) 雙軸承捲線器的捲線器本體
KR20140128231A (ko) 싱글 베어링 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