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92475B - 一种微‑介孔ZSM‑5/Pd‑γ‑Al2O3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介孔ZSM‑5/Pd‑γ‑Al2O3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92475B
CN104492475B CN201410724674.6A CN201410724674A CN104492475B CN 104492475 B CN104492475 B CN 104492475B CN 201410724674 A CN201410724674 A CN 201410724674A CN 104492475 B CN104492475 B CN 1044924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oporous
zsm
composite catalyst
micro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2467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92475A (zh
Inventor
褚睿智
孟献梁
吴国光
岳恩伟
程婷婷
周雨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Priority to CN20141072467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924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924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924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924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924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一种微‑介孔ZSM‑5/Pd‑γ‑Al2O3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属于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的预处理方法,是解决现有技术在合成微‑介孔催化材料尤其是两种不同体系的催化材料的复合方法,和对介孔Pd‑γ‑Al2O3孔径分布和表面酸强度进行调控的问题。其制备方法包括:首先采用浸渍法制备介孔Pd‑γ‑Al2O3,然后利用预处理液在加热回流条件下对介孔Pd‑γ‑Al2O3催化剂进行预处理;最后与沸石合成液按一定固液比混合,并使沸石混合液在合成ZSM‑5的常规晶化条件下晶化。该技术特点是形成了微孔ZSM‑5膜均匀稳定包裹介孔Pd‑γ‑Al2O3的结构,材料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该复合催化剂在煤焦油加氢催化脱硫反应中表现出较理想的加氢脱硫活性以及耐硫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微-介孔ZSM-5/Pd-γ-Al2O3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微-介孔ZSM-5/Pd-γ-Al2O3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煤焦油作为煤化工中煤制油的主要产物,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煤焦油中的硫在加氢处理过程中生成气体硫化氢,从而降低反应氢分压,影响催化剂的使用周期和加氢饱和能力。加氢原料进行脱硫处理后,不仅可以使装置运转周期延长,而且还会大大增加煤焦油馏分转化率,且可生产硫氮含量较低、芳烃含量高的柴油馏分,增加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针对煤焦油的特殊性,需要开发煤焦油加氢脱硫耐硫专用催化剂。将一种微孔分子筛与另一种介孔材料的复合受到越来越广泛关注。微孔-介孔复合材料具有微孔和介孔双模型孔分布,结合了介孔材料的孔道优势与微孔分子筛的强酸性和高水热稳定性,可使两种材料优势互补、协同作用,这能适当满足多功能催化的目的,以满足在煤化工等领域上的应用。现有报道中的微介孔复合催化材料,用于复合过程中的材料在复合前未能进行预处理,这样严重影响了其复合程度的好坏;并且所用的介孔材料一般为介孔型的分子筛,该类介孔分子筛的水热稳定性和酸性较差,且孔壁处于无定形状态,这严重的阻碍了它的推广和应用。
文献CN1393403报道采用分步晶化合成方法合成中微孔复合分子筛组合物,用于重油加工。该合成方法先以常规方法配制合成微孔分子筛的反应混合物凝胶,然后再在30~300℃条件下进行第一阶段的晶化,晶化3~300小时后,调整反应混合物的酸碱度PH值为9.5~12,并加入合成中孔分子筛所用的模板剂,再在30~170℃自压下进行第二阶段的水热晶化,晶化时间为15~480小时,得到中微孔复合分子筛组合物,但分子筛的合成过程中的中间还要调节PH值,并且采用一釜合成法制得复合分子筛,反应时间过长,合成方法也较为复杂。
文献CN101691228报道采用二次晶化法制得一种微介孔复合分子筛。该合成方法先是将含铝组分、氢氧化钠和含硅组分混合均匀,形成硅铝水凝胶;再在90~100℃下搅拌,20~30℃下陈化硅铝水凝胶;然后将硅铝水凝胶加入到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水溶液中混合均匀,调节PH至9~10;再将上述物料装入密封的晶化釜中,在100~110℃下晶化48~72h,过滤洗涤干燥后在500~550℃下煅烧8~10h;最后将经过煅烧的物料加水混合均匀后,进行二次晶化得到微介孔复合分子筛。该方法制得的微介孔材料水热稳定性较好,但为同种材料的微介孔材料,且得出的材料的晶型不佳。
文献CN103626201报道了一种降低卷烟有害成分的微介孔核壳复合分子筛的制备方法。该法是将模板剂加入醇水比为1:1~4:3的溶液中,然后加入沸石分子筛,超声分散0.5~2h,滴加入沸石分子筛质量1~1.5倍的正硅酸乙酯于沸石分子筛,在室温下搅拌24~48h,在常温下用乙醇提取模板剂,得到微介孔核壳复合分子筛。虽然该法操作简单, 但为机械混合,未能进行晶化反应,无法形成分子筛的有序晶相。
文献CN1132904报道了一种含ZSM-5系列分子筛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用于改善油品的低温流动性和粘度性质。该方法将ZSM-5分子筛、氧化铝、助挤剂、水和胶溶剂混合均匀,挤压成型,经干燥、焙烧火花制得载体,然后负载活性组分和锆组分,再经干燥、焙烧活化制得催化剂。该法制备用了混合法,但其中的ZSM-5与氧化铝等材料只是简单混合,不能起到两种材料协同作用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微-介孔ZSM-5/Pd-γ-Al2O3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解决使微孔-介孔复合材料具有微孔和介孔双模型孔分布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采用10%~50%的TPAOH预处理液以固液比(g/ml)为1:3~1:15混合浸泡,再经纯度为80%~99.9%的乙醇,以固液比(g/ml)为1:1~1:10浸泡预处理的Pd-γ-Al2O3,与SiO2/Al2O3摩尔比为20~150的ZSM-5分子筛合成液进行复合,控制Pd-γ-Al2O3的加入量,控制晶化方式以及晶化时间,在水热条件下,控制ZSM-5分子筛在预处理完成的Pd-γ-Al2O3上生长,形成微介孔复合催化剂;
所述的复合催化剂的组成为:
(i)固体酸组分是:ZSM-5分子筛重量百分含量为20~60%;γ-氧化铝,重量百分含量为40~80%;
(ii)活性金属组分是钯金属,重量百分含量为0.5~5%;
(iii)助催化剂成分是II族金属氧化物中的CaO、MgO和IVB族金属氧化物中ZrO2或IIIB族的CeO2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II族金属氧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0.2~5%,B族金属氧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0.2~5%;
工艺过程具体步骤如下:
(1)介孔Pd-γ-Al2O3制备:将介孔γ-氧化铝粉末投入到钯金属盐和助催化剂金属盐混合溶液中,20~60℃下浸渍2~20h,60~100℃下蒸干、再经90~120℃下干燥5~20h、350~700℃高温煅烧制得介孔Pd-γ-Al2O3材料;
(2)Pd-γ-Al2O3预处理:
预处理剂为: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四丙基溴化铵(TPAOBr)、1,6-己二胺或正丁胺中的一种,将其与水混合配成质量百分含量的预处理液,其中预处理剂占总质量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50%;
预处理方法分为预处理剂浸泡和无水乙醇浸泡两步过程,即首先将制得的Pd-γ-Al2O3颗粒和质量浓度为10%~50%的预处理液以固液比(g/ml)为1:3~1:15混合,在40~200℃下加热回流条件下浸泡3~8h,洗涤、过滤;然后用纯度为80%~99.9%的乙醇,以固液比(g/ml)为1:1~1:10浸泡18~30h,再经洗涤、过滤、20~120℃干燥得到预处理后产品;
(3)微-介孔ZSM-5/Pd-γ-Al2O3复合:
ZSM-5分子筛合成液组成为:
(i)以摩尔百分比100SiO2:(0.67~5)Al2O3:(7~10)Na2O:(15~30)TPAOH: (2000~3500)H2O,配制ZSM-5分子筛合成液;
(ii)硅源为硅溶胶、正硅酸乙酯或水玻璃中的至少一种;
(iii)铝源为硝酸铝、硫酸铝或氢氧化铝中的至少一种;
(iiii)模板剂为TPAOH、正丁胺或1,6-己二胺中的至少一种。
将预处理后的Pd-γ-Al2O3和ZSM-5分子筛合成液以固液质量比(g/ml)为5%~40%混合,优选为5%~30%,更优范围为10%~25%;轻微搅拌均匀后加入到晶化釜中;在120~180℃晶化温度下晶化8~72h,再经洗涤,过滤、90~120℃干燥,350~600℃焙烧,得到最终产品。
介孔γ-Al2O3的孔径范围为10~20nm,比表面积范围为300~400m2.g-1,孔容范围为0.8~2cm3.g-1
所述的钯金属原料是氯化钯或硝酸钯,IIA族、IVB族和IIIB族金属氧化物原料是金属氧化物、硝酸盐或确氢氧化物。
复合催化剂的晶化方式为一段式升温或两段式升温,其中一段式升温即直接升到晶化温度进行反应,而两段式升温即在120℃时晶化2~6h,然后再升至所需晶化温度进行反应。其中以两段式升温,晶化时间为24h时为最优。
所述的ZSM-5分子筛前驱体溶液的摩尔配比为100SiO2:(0.67~5)Al2O3:(7~10)Na2O:(15~30)TPAOH:(2000~3500)H2O;其中摩尔比以100SiO2:Al2O3:9Na2O:20TPAOH:3000H2O为最优。
所述的Pd-γ-Al2O3需要进行预处理,其中预处理剂分为4种,分别为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四丙基溴化铵(TPAOBr)、1,6-己二胺或正丁胺中的一种,最优的是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
所述的模板剂是以氢氧化钠为碱源,以TPAOH、正丁胺或1,6-己二胺中的一种;上述原料按所需的配比制成前驱体溶液,调节溶液PH值在12~13之间;
所用试剂均为实验室用化学纯试剂,其中硅源中的SiO2含量为40%重量百分比,模板剂溶液中的模板剂含量为25%重量百分比。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利用预处理过后的Pd-γ-Al2O3与ZSM-5分子筛前驱体溶液相结合,成功的制备出新型微-介孔ZSM-5/Pd-γ-Al2O3复合催化材料,使之更有效的应用于催化反应。
由于传统的催化剂γ-Al2O3酸性较弱,无法有效的进行催化反应;而ZSM-5分子筛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以及中强酸性,但由于孔道微小,使其容易因为孔道堵塞而失活,大大降低了使用寿命。
该微孔-介孔复合材料具有微孔和介孔双模型孔分布,结合了介孔材料γ-Al2O3的孔道优势与微孔分子筛ZSM-5的强酸性和高水热稳定性,使得两种材料优势互补、协同作用,这能适当满足多功能催化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所生成微-介孔ZSM-5/Pd-γ-Al2O3复合催化剂的X射线衍射(XRD)图谱。
图2是所生成微-介孔ZSM-5/Pd-γ-Al2O3复合催化剂扫描电镜(SEM)图谱。
图3是所生成微-介孔ZSM-5/Pd-γ-Al2O3复合催化剂的孔径分布图谱。
图4是所生成微-介孔ZSM-5/Pd-γ-Al2O3复合催化剂的热稳定图。
图5是所生成微-介孔ZSM-5/Pd-γ-Al2O3复合催化剂的水热稳定图。
图6是不同预处理剂所生成的微-介孔ZSM-5/Pd-γ-Al2O3复合催化剂的X射线衍射(XRD)图谱。
图7是不同预处理方法所生成的微-介孔ZSM-5/Pd-γ-Al2O3复合催化剂的X射线衍射(XRD)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该制备方法采用10%~50%的TPAOH预处理液以固液比(g/ml)为1:3~1:15混合浸泡,再经纯度为80%~99.9%的乙醇,以固液比(g/ml)为1:1~1:10浸泡预处理的Pd-γ-Al2O3,与SiO2/Al2O3摩尔比为20~150的ZSM-5分子筛合成液进行复合,控制Pd-γ-Al2O3的加入量,控制晶化方式以及晶化时间,在水热条件下,控制ZSM-5分子筛在预处理完成的Pd-γ-Al2O3上生长,形成微介孔复合催化剂;
所述的复合催化剂的组成为:
(i)固体酸组分是:ZSM-5分子筛重量百分含量为20~60%;γ-氧化铝,重量百分含量为40~80%;
(ii)活性金属组分是钯金属,重量百分含量为0.5~5%;
(iii)助催化剂成分是II族金属氧化物中的CaO、MgO和IVB族金属氧化物中ZrO2或IIIB族的CeO2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II族金属氧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0.2~5%,B族金属氧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0.2~5%;
工艺过程具体步骤如下:
(1)介孔Pd-γ-Al2O3制备:将介孔γ-氧化铝粉末投入到钯金属盐和助催化剂金属盐混合溶液中,20~60℃下浸渍2~20h,60~100℃下蒸干、再经90~120℃下干燥5~20h、350~700℃高温煅烧制得介孔Pd-γ-Al2O3材料;
(2)Pd-γ-Al2O3预处理:
预处理剂为: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四丙基溴化铵(TPAOBr)、1,6-己二胺或正丁胺中的一种,将其与水混合配成质量百分含量的预处理液,其中预处理剂占总质量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50%;
预处理方法分为预处理剂浸泡和无水乙醇浸泡两步过程,即首先将制得的Pd-γ-Al2O3颗粒和质量浓度为10%~50%的预处理液以固液比(g/ml)为1:3~1:15混合,在40~200℃下加热回流条件下浸泡3~8h,洗涤、过滤;然后用纯度为80%~99.9%的乙醇,以固液比(g/ml)为1:1~1:10浸泡18~30h,再经洗涤、过滤、20~120℃干燥得到预处理后产品;
(3)微-介孔ZSM-5/Pd-γ-Al2O3复合:
ZSM-5分子筛合成液组成为:
(i)以摩尔百分比100SiO2:(0.67~5)Al2O3:(7~10)Na2O:(15~30)TPAOH:(2000~3500)H2O,配制ZSM-5分子筛合成液;
(ii)硅源为硅溶胶、正硅酸乙酯或水玻璃中的至少一种;
(iii)铝源为硝酸铝、硫酸铝或氢氧化铝中的至少一种;
(iiii)模板剂为TPAOH、正丁胺或1,6-己二胺中的至少一种。
将预处理后的Pd-γ-Al2O3和ZSM-5分子筛合成液以固液质量比(g/ml)为5%~40%混合,优选为5%~30%,更优范围为10%~25%;轻微搅拌均匀后加入到晶化釜中;在120~180℃晶化温度下晶化8~72h,再经洗涤,过滤、90~120℃干燥,350~600℃焙烧,得到最终产品。
介孔γ-Al2O3的孔径范围为10~20nm,比表面积范围为300~400m2.g-1,孔容范围为0.8~2cm3.g-1
所述的钯金属原料是氯化钯或硝酸钯,IIA族、IVB族和IIIB族金属氧化物原料是金属氧化物、硝酸盐或确氢氧化物。
复合催化剂的晶化方式为一段式升温或两段式升温,其中一段式升温即直接升到晶化温度进行反应,而两段式升温即在120℃时晶化2~6h,然后再升至所需晶化温度进行反应。其中以两段式升温,晶化时间为24h时为最优。
所述的ZSM-5分子筛前驱体溶液的摩尔配比为100SiO2:(0.67~5)Al2O3:(7~10)Na2O:(15~30)TPAOH:(2000~3500)H2O;其中摩尔比以100SiO2:Al2O3:9Na2O:20TPAOH:3000H2O为最优。
所述的Pd-γ-Al2O3需要进行预处理,其中预处理剂分为4种,分别为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四丙基溴化铵(TPAOBr)、1,6-己二胺或正丁胺中的一种,最优的是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
所述的模板剂是以氢氧化钠为碱源,以TPAOH、正丁胺或1,6-己二胺中的一种;上述原料按所需的配比制成前驱体溶液,调节溶液PH值在12~13之间;
所用试剂均为实验室用化学纯试剂,其中硅源中的SiO2含量为40%重量百分比,模板剂溶液中的模板剂含量为25%重量百分比。
实施例1:为不经预处理制取复合催化剂样品,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制备ZSM-5前驱体溶液,取40克的NaOH溶入去离子水中,将水溶液倒入250mL的容量瓶中,滴加去离子水至标线,反复摇晃混合均匀,配置出2mol/L氢氧化钠溶液。将0.75g的硝酸铝溶解于18g的去离子水中,剧烈搅拌下,缓慢加入15g硅溶胶得到溶液A;称取9.72g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加入5.80g去离子水和16.27g的TPAOH溶液,得到溶液B;然后在机械搅拌下将B溶液缓缓滴加到A溶液中,继续剧烈搅拌2h得到硅铝比为100的ZSM-5前驱体溶液。其后在室温下陈化12h,后PH值调制13。
最后将Pd-γ-Al2O3样品分别加入到30g的ZSM-5前驱体溶液中,其中ZSM-5:Pd-γ-Al2O3(质量比)为40:60,搅拌均匀后加入到晶化釜中。分两段进行晶化,即先在120℃晶化4h,再在180℃晶化24h。再经过滤、洗涤,至pH值小于9。然后100℃下干 燥24h,在空气气氛中以1℃/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50℃下焙烧6h。
实施例2:为以TPAOH为预处理剂进行预处理制备复合催化剂样品。
对TPAOH为预处理剂的预处理的具体处理方法如下:取10g制得的Pd-γ-Al2O3浸泡在25%(重量)TPAOH溶液中,固液比(g/ml)为1:10,在冷凝回流下加热到100℃反应4小时后,用蒸馏水洗涤2~3次,然后浸入到无水乙醇(纯度>99.5%)中处理24小时,然后进行过滤,用蒸馏水洗涤三次,然后干燥待用。其它与实施例1同。
对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所制得的最终ZSM-5/Pd-γ-Al2O3复合催化剂分别记为A1为无预处理;A2为TPAOH预处理两种样品。
将这两种样品进行表征,采用XRD衍射仪测定样品的物相及相对结晶度,XRD测试的物性指标如图6。由图6可见不经预处理工艺制备的样品仅有氧化铝特征峰,而ZSM-5特征峰没有出现。说明将ZSM-5和氧化铝两种不同体系的材料进行复合制备时,一定条件的预处理操作是必要的。
实施例3:使用方法:取10g制得的Pd-γ-Al2O3浸泡在25%(重量)TPAOH溶液中,固液比(g/ml)为1:10,在冷凝回流下加热到100℃反应4h后,用蒸馏水洗涤2~3次,然后浸入到无水乙醇,纯度>99.5%中处理24h,再经过滤,蒸馏水洗涤三次、干燥待用。其它与实施1同。
实施例4:使用方法中对比实施例3所提供的方法及内容的不同之处在于:取10g制得的Pd-γ-Al2O3浸泡在25%(重量)TPAOH溶液中,固液比g/ml为1:10,在冷凝回流下加热到100℃反应4h后,用蒸馏水洗涤2~3次,然后干燥待用。其它与实施例1同。
实施例5:使用方法中对比实施例3所提供的方法及内容的不同之处在于:取10g制得的Pd-γ-Al2O3在室温下浸泡在25%(重量)TPAOH溶液中4h,固液比(g/ml)为1:10,然后过滤干燥待用。其它与实施例1同。
上述实施例3、实施例4和实施例5中,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这三种方法预处理的Pd-γ-Al2O3与ZSM-5进行复合,所得样品分别记为B1,B2,B3。
将这三种样品进行表征,采用比表面积吸附仪测定样品的比表面积及孔结构,采用XRD衍射仪测定样品的物相及相对结晶度,其比表面积吸附仪测试的物性指标如表1,XRD测试的物性指标如图7。
表1
实施例6:将实施例中A2样品制备方法中的ZSM-5:Pd-γ-Al2O3,质量比改为30:70,其它工艺过程与实施2同,制得提供的复合催化剂,记为C1。
实施例7:将实施例中A2样品制备方法中的ZSM-5:Pd-γ-Al2O3,质量比改为40:60,其它工艺过程与实施2同,制得提供的复合催化剂,记为C2。
实施例8:将实施例中A2样品制备方法中的ZSM-5:Pd-γ-Al2O3,质量比改为50:50,其它工艺过程与实施2同,制得提供的复合催化剂,记为C3。
上述实施例6、实施例7和实施例8中,采用实施例2的工艺过程将A2样品制备方法中的ZSM-5:Pd-γ-Al2O3(质量比)分别改为30:70,40:60,50:50,制得的复合催化剂,记为C1,C2,C3。比表面积吸附仪测试的物性指标如表2。
表2
实施例9:将实施例中A2样品制备方法中的硅溶胶的加入量改为7.5g,将n(SiO2):n(Al2O3)改为50:1,其它工艺过程与实施2同,制得提供的复合催化剂,记为D1。
实施例10:将实施例中A2样品制备方法中的硅溶胶的加入量改为15g,将n(SiO2):n(Al2O3)改为100:1,其它工艺过程与实施2同,制得提供的复合催化剂,记为D2。
实施例11:将实施例中A2样品制备方法中的硅溶胶的加入量改为22.5g,将n(SiO2):n(Al2O3)改为150:1,其它工艺过程与实施2同,制得提供的复合催化剂,记为D3。
上述实施例9、实施例10和实施例11中,将A2样品制备方法中的硅溶胶的加入量分别改为7.5g,15g和22.5g,即将n(SiO2):n(Al2O3)分别改为50:1,100:1,150:1,其它工艺过程与实施1同,制得的复合催化剂样品,记为D1,D2,D3。其XRD图证明得到了目标复合材料,比表面积吸附仪测试的物性指标如表3。说明本发明可以制备不同硅铝比条件下的复合材料。
表3

Claims (7)

1. 一种微-介孔ZSM-5/Pd-γ-Al2O3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该制备方法采用10%~50%的预处理液以固液比g/mL为1:3~1:15混合浸泡Pd-γ-Al2O3,再经纯度为80%~99.9%的乙醇,以固液比g/mL为1:1~1:10浸泡预处理的Pd-γ-Al2O3,再与SiO2/Al2O3摩尔比为20~150的ZSM-5分子筛合成液进行复合,控制Pd-γ-Al2O3的加入量,控制晶化方式以及晶化时间,在水热条件下,控制ZSM-5分子筛在预处理完成的Pd-γ-Al2O3上生长,形成微介孔复合催化剂;
所述的复合催化剂的组成为:
(i)固体酸组分是:ZSM-5分子筛,重量百分含量为20~60 %;γ-氧化铝,重量百分含量为40~80 %;
(ii)活性金属组分是钯金属,重量百分含量为0.5~5 %;
(iii)助催化剂成分是IIA族金属氧化物中的CaO、MgO和IVB族金属氧化物中ZrO2或IIIB族的CeO2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IIA族金属氧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0.2~5 %,B族金属氧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0.2~5 %;
工艺过程具体步骤如下:
(1)介孔Pd-γ-Al2O3制备:将介孔γ-氧化铝粉末投入到钯金属盐和助催化剂金属盐混合溶液中,20~60 ℃下浸渍2~20 h,60~100 ℃下蒸干、再经90~120 ℃下干燥5~20 h、350~700 ℃高温煅烧制得介孔Pd-γ-Al2O3材料;
(2)Pd-γ-Al2O3预处理:
预处理剂为: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四丙基溴化铵(TPAOBr)、1,6-己二胺或正丁胺中的一种,将其与水混合配成质量百分含量的预处理液,其中预处理剂占总质量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50%;
预处理方法分为预处理剂浸泡和无水乙醇浸泡两步过程,即首先将制得的Pd-γ-Al2O3颗粒和质量浓度为10%~50%的预处理液以固液比g/mL为1:3~1:15混合,在40~200 ℃下加热回流条件下浸泡3~8 h,洗涤、过滤;然后用纯度为80%~ 99.9%的乙醇,以固液比g/mL为1:1~1:10浸泡18~30 h,再经洗涤、过滤、20~120℃干燥得到预处理后产品;
(3)微-介孔ZSM-5/ Pd-γ-Al2O3复合:
ZSM-5分子筛合成液组成为:
(i)以摩尔配比100SiO2:(0.67~5)Al2O3:(7~10)Na2O:(15~30)模板剂:(2000~3500)H2O,配制ZSM-5分子筛合成液;
(ii)硅源为硅溶胶、正硅酸乙酯或水玻璃中的至少一种;
(iii)铝源为硝酸铝、硫酸铝或氢氧化铝中的至少一种;
(iiii)模板剂为TPAOH、正丁胺或1,6-己二胺中的至少一种;
将预处理后的Pd-γ-Al2O3和ZSM-5分子筛合成液以固液质量体积比g/mL为5 %~40 %混合;轻微搅拌均匀后加入到晶化釜中;在120~180 ℃晶化温度下晶化8~72h,再经洗涤,过滤、90~120 ℃干燥,350~600℃焙烧,得到最终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介孔ZSM-5/Pd-γ-Al2O3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介孔γ-Al2O3的孔径范围为10~20nm,比表面积范围为300~400 m2.g-1,孔容范围为0.8~2cm3.g-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介孔ZSM-5/Pd-γ-Al2O3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钯金属原料是氯化钯或硝酸钯,IIA族、IVB族和IIIB族金属氧化物原料是金属氧化物、硝酸盐或氢氧化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介孔ZSM-5/Pd-γ-Al2O3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复合催化剂的晶化时间为8~72h,晶化温度不能高于180℃,晶化方式为一段式升温或两段式升温,其中一段式升温即直接升到晶化温度进行反应,而两段式升温即在120 ℃时晶化2~6h,然后再升至所需晶化温度进行反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介孔ZSM-5/Pd-γ-Al2O3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ZSM-5分子筛前驱体溶液的摩尔配比为100SiO2:(0.67~5)Al2O3:(7~10)Na2O:(15~30)TPAOH:(2000~3500)H2O。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介孔ZSM-5/Pd-γ-Al2O3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Pd-γ-Al2O3需要进行预处理,其中预处理剂分为4种,分别为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四丙基溴化铵(TPAOBr)、1,6-己二胺或正丁胺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介孔ZSM-5/Pd-γ-Al2O3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用试剂均为实验室用化学纯试剂,其中硅源中的SiO2含量为40%重量百分比。
CN201410724674.6A 2014-12-03 2014-12-03 一种微‑介孔ZSM‑5/Pd‑γ‑Al2O3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44924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24674.6A CN104492475B (zh) 2014-12-03 2014-12-03 一种微‑介孔ZSM‑5/Pd‑γ‑Al2O3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24674.6A CN104492475B (zh) 2014-12-03 2014-12-03 一种微‑介孔ZSM‑5/Pd‑γ‑Al2O3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92475A CN104492475A (zh) 2015-04-08
CN104492475B true CN104492475B (zh) 2017-04-05

Family

ID=52933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24674.6A Active CN104492475B (zh) 2014-12-03 2014-12-03 一种微‑介孔ZSM‑5/Pd‑γ‑Al2O3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924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79473B (zh) * 2016-07-06 2019-03-15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纳米零价铁/碳纳米管/沸石杂化介孔分子筛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261118B (zh) * 2018-09-03 2022-02-08 扬州大学 一种铈、锆双金属改性sba-15脱硫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CN111530494B (zh) * 2020-05-15 2023-11-10 洛阳市科创石化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内核为分子筛的复合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41618B (zh) * 2020-06-29 2023-06-20 润泰化学(泰兴)有限公司 用于合成2,2,4-三甲基-1,3-戊二醇双异丁酸酯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3457721B (zh) * 2021-07-21 2022-11-15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高温缺氧催化燃烧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555044B (zh) * 2022-10-10 2024-02-09 无锡威孚环保催化剂有限公司 一种催化剂在氢内燃机NOx污染物去除中的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72205A (en) * 1995-10-25 1999-10-26 Abb Lummus Global Inc. FCC process using binary molecular sieves having a core and shell of different structures and compositions
CN101007283A (zh) * 2007-01-26 2007-08-01 江苏工业学院 Zsm-5分子筛改性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521257A (zh) * 2013-10-25 2014-01-22 连云港阳方催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zsm-5分子筛改性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15538B2 (en) * 2001-12-05 2006-10-03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Ethylbenzene conversion catalyst and proces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72205A (en) * 1995-10-25 1999-10-26 Abb Lummus Global Inc. FCC process using binary molecular sieves having a core and shell of different structures and compositions
CN101007283A (zh) * 2007-01-26 2007-08-01 江苏工业学院 Zsm-5分子筛改性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521257A (zh) * 2013-10-25 2014-01-22 连云港阳方催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zsm-5分子筛改性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92475A (zh) 2015-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92475B (zh) 一种微‑介孔ZSM‑5/Pd‑γ‑Al2O3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AU2020100373A4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ssz-13 molecular sieve by using fly ash
CN101643219B (zh) 一种纳米zsm-5分子筛的制备方法
CN114558612B (zh) 多级孔ZSM-5分子筛封装Pt-Ni双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4556125B (zh) 一种同晶复合分子筛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435235A (zh) 一种介孔Zn-ZSM-5分子筛及低成本制备方法
CN105032478A (zh) 一种用于f-t合成中间馏分油异构降凝的催化剂与其专用的核壳结构复合分子筛
CN106669778A (zh) 一种轻油型加氢裂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49474B (zh) 一种含磷的zsm-5分子筛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21449B (zh) 一种NaY型分子筛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46268B (zh) 一种mor/zsm-35复合分子筛及其合成方法
CN109607563A (zh) 锌改性多级孔zsm-5纳米沸石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44721A (zh) 一种改性y型分子筛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038627A (zh) 一种多级孔zsm-5分子筛锚定钯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
CN108439427A (zh) 一种原位合成富含介孔NaY分子筛的方法
CN106946267B (zh) 一种eu-1分子筛及其合成方法
CN102463135B (zh) Eu-1/mor复合分子筛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57453B (zh) 一种利用fcc废催化剂制备ssz-13分子筛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04549459A (zh) 一种复合分子筛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07344113A (zh) 一种生产高芳潜石脑油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712374B (zh) 一种空心usy分子筛的制备方法
CN106946274B (zh) 一种Beta/ZSM-12复合分子筛及其合成方法
CN103449465B (zh) 高岭土微球原位晶化β分子筛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14651A (zh) 一种小晶粒NaY分子筛的制备方法
CN106946270B (zh) 一种Beta/EU-1复合分子筛及其合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21116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Jiangsu

Applicant after: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221116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University, Jiangsu, China,

Applicant before: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