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75395B - 粉粒体清洗装置 - Google Patents

粉粒体清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75395B
CN104475395B CN201410558811.3A CN201410558811A CN104475395B CN 104475395 B CN104475395 B CN 104475395B CN 201410558811 A CN201410558811 A CN 201410558811A CN 104475395 B CN104475395 B CN 1044753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ways
flow
dust
supply mea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5881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75395A (zh
Inventor
张春晓
马场和弘
藤冈秀村
长谷川和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ni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Unite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475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753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753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753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B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BY SIEVING, SCREENING, SIFTING OR BY USING GAS CURRENTS; SEPARATING BY OTHER DRY METHODS APPLICABLE TO BULK MATERIAL, e.g. LOOSE ARTICLES FIT TO BE HANDLED LIKE BULK MATERIAL
    • B07B7/00Selective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carried by, or dispersed in, gas currents
    • B07B7/04Selective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carried by, or dispersed in, gas currents by impingement against baffle separators

Landscapes

  • Combined Means For Separation Of Soli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从粉粒体和粉尘的混合物中高效率去除粉尘的粉粒体清洗装置。解决的手段是,具备具有第1平台(11)和第2平台(12)的输送构件(5)、与第1平台(11)相对面配置的冲突构件(6)、以及与第2平台(12)相对面配置的排气装置(10),产生从第1平台(11)流向冲突构件(6)的气流和从第2平台(12)流向排气装置(10)的气流,首先,借助于从第1平台(11)流向冲突构件(6)的气流,使粉粒体与粉尘的混合物向冲突构件(6)冲击,从粉粒体上将粉尘剥离,其后利用从第2平台(12)向排气装置(10)流动的气流,将粉粒体与粉尘分离。

Description

粉粒体清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粉粒体与粉尘的混合物中去除粉尘的粉粒体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在树脂成型时,通常使作为原料的树脂的粉粒体熔融,利用注射模塑成型或挤压成型等方法成型。
作为树脂的粉粒体,有例如利用粉碎等方法加工成的粉末、颗粒等形状的粉粒体。在这样的粉粒体中,由于粉碎等方法产生的微粉、粉粒体,在输送时混入的杂质等的粉尘会有混入。而这些粉尘对成型产品的加工有影响。
因此作为去除粉尘的装置,有专利(例如专利文献1)提出了例如从颗粒状物体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依序设置第1空气清洗平台、垂直文丘里(Venturi)区域、以及第2空气清洗平台,分别夹着第1空气清洗平台和第2空气清洗平台设置导入侧通风孔和排出侧通风孔的除尘机。
如果采用这种除尘机,颗粒状物体首先借助于在第1空气清洗平台从导入侧通风孔通过第1空气清洗平台的孔(hole以及slot;孔洞和狭缝)吹向排出侧通风孔的气流进行净化。
其后,通过垂直文丘里区域落下时,借助于通过垂直文丘里区域向上吹的气流进一步净化。
最后,在第2空气清洗平台,与在第1空气清洗平台一样,借助于从导入侧通风孔通过第2空气清洗平台的孔吹向排出侧通风孔的气流进行净化。
在先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5035331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除尘机中,在第1空气清洗平台和第2空气清洗平台上,有两种孔(hole和slot;孔洞和狭缝)混合存在。
孔洞有使从颗粒状物体中分离粉尘的气流发生,狭缝有使将颗粒状物体向偏转板加速的气流发生。也就是说,孔洞(hole)与狭缝(slot)分别有不同方向的气流发生。
为此,有时候在第1空气清洗平台和第2空气清洗平台上,不同方向的气流相互干涉发生紊流。在这种情况下,一度从颗粒状物体中分离出的粉尘由于紊流而再度附着在颗粒状物体上,发生不能够高效率地去除粉尘的不理想的情况。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从粉粒体与粉尘的混合物中高效率地去除粉尘的粉粒体清洗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问题,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是一边输送粉粒体与粉尘的混合物,一边从所述混合物中去除所述粉尘的粉粒体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引导所述混合物的输送的第1导向构件、与所述第1导向构件相连地设置于所述混合物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引导所述混合物的输送的第2导向构件、与所述第1导向构件相对面配置,冲撞所述混合物的冲突构件、在所述冲突构件的相反侧,与所述第1导向构件相对面配置,发生向着所述第1导向构件和所述第2导向构件的气流的第1送风手段、以及在所述第1送风手段的相反侧,与所述第2导向构件相对面配置,将来自所述第1送风手段的气流向外部排出的排气装置,所述第1导向构件具备控制来自所述第1送风手段的气流,使其向着所述冲突构件流动的第1气流控制部,所述第2导向构件具备控制所述第1送风手段的气流,使其向着所述排气装置流动的第2气流控制部。
采用这样的结构,从第1送风手段流向第1导向构件的气流,可在第1导向构件的第1气流控制部的控制下流向冲突构件。又,从第1送风手段流向第2导向构件的气流,可在第2导向构件的第2气流控制部的控制下流向排气装置。
也就是说,第1送风手段发生气流时,在第1导向构件只发生流向冲突构件的气流,在第2导向构件只发生流向排气装置的气流。
因此,首先,混合物被引向第1导向构件,同时借助于流向冲突构件的气流向冲突构件冲击。借助于此,以物理方式将粉粒体上附着的粉尘剥离。
接着,从第1导向构件向第2导向构件输送的混合物,在被引向第2导向构件的同时曝露于流向排气装置的气流中。借助于此,可将比较轻的粉尘和比较重的粉粒体分离开,气流只将粉尘向排气装置输送。
其结果,能够高效地从粉粒体和粉尘的混合物中去除粉尘。
又,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导向构件倾斜着配置,同时相对于所述输送方向上游侧端部,所述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配置于下方,所述第2导向构件以比所述第1导向构件小的斜度倾斜配置,同时相对于所述输送方向上游侧端部,所述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配置于下方。
采用这样的结构,在第1导向构件中,与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相对地设置冲突构件,则能够借助于向着冲突构件流动的气流和倾斜使粉粒体加速,同时能够可靠地使其向冲突构件冲击。
而且在第2导向构件中,利用比第1导向构件小的倾斜度的倾斜,能够一边比较缓慢地输送粉粒体,一边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将其曝露于流向排气装置的气流中。
因此,在第1导向构件中,能够以更高的效率将粉尘从粉粒体上剥离开,在第2导向构件中,能够以更高的效率将粉尘与粉粒体分离。
又,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具备:与所述第2导向构件相连地设置于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允许所述粉粒体以自己重量的自由落下的自重下落部、以及可发生流向所述粉粒体的自重下落方向的相反方向的气流的第2送风手段。
采用这样的结构,在自重下落部中,粉粒体一边以自己的重量落下,一边使自己曝露于第2送风手段发生的流向自由下落方向的相反方向的气流中。
因此,粉粒体的落下方向与被去除的粉尘的运送方向相反。
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将在第2导向构件中没能够去除的粉尘与粉粒体分离。
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中还具有如下特征,即所述自重下落部具有滑动自如地设置于所述自重下落方向的正交方向上,能够使所述自重下落部的开口截面积均匀变化的可动壁。
采用这样的结构,通过使可动壁滑动,能够均匀地改变自重下落部的开口截面积。
因此,能够不改变来自第2送风手段的风量,只要使可动壁滑动,就能够在整个自重下落部均匀改变通过开口截面积的气流的每单位截面积的风量。
其结果是,能够实现更高效率的分离。
又,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装置具备排气口、围绕所述排气口周围设置的排气管道、以及设置于所述排气管道,允许所述粉尘通过,同时对所述粉粒体的通过加以限制的限制构件。
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使排气口周围被排气管道包围,在排气管道上设置限制构件。
因此,从粉粒体中分离的粉尘借助于流向排气装置的气流,通过限制构件从排气管道被送往排气口。
另一方面,粉粒体即使被流向排气装置的气流送往排气装置,也可被限制构件所限制,不能进入排气管道和排气口。
其结果是,能够在将粉粒体留下的同时,只将粉尘从排气装置排出。
又,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具备去除所述混合物的静电的除电装置。
采用这样的结构,可在粉粒体和粉尘带有静电的情况下,能够去除粉粒体和粉尘上的静电。
因此,即使是粉粒体与粉尘由于带静电而互相吸附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将粉尘从粉粒体上剥离下来。
又,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送风手段和所述第2送风手段可分别独立地对送风量进行控制。
采用这样的结构,则能够根据粉粒体与粉尘的种类容易地进行控制。
又,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5~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具备所述第1导向构件、所述第2导向构件、所述第1送风手段、所述第2送风手段、所述排气管道、以及收容所述自重下落部的筐体,所述筐体与所述第1导向构件、所述第2导向构件、所述排气管道、以及所述自重下落部之间形成使来自所述第1送风手段以及所述第2送风手段的气流通过的间隙,在第1导向构件、所述第2导向构件、所述排气管道、以及所述自重下落部,配置于所述间隙的密封部件在任意位置上设置,所述密封部件可对从所述第1送风手段和所述第2送风手段流向所述间隙的气流进行控制。
采用这样的结构,筐体与第1导向构件、第2导向构件、排气管道、以及自重下落部之间,形成使来自第1送风手段和第2送风手段的气流通过的间隙,在第1导向构件、第2导向构件、排气管道、以及自重下落部,将配置于间隙的密封部件设置于任意位置。
而且,密封部件对从第1送风手段和第2送风手段流向间隙的气流进行控制。
因此,例如在第2送风手段与排气管道相邻配置的情况下,如在筐体与排气管道之间的间隙中设置密封部件,则能够截断从第2送风手段流向排气管道的通过间隙流动的气流。
又,例如在第1导向构件、第2导向构件以及自重下落部中,如在第1导向构件、第2导向构件以及自重下落部与筐体之间的间隔中设置密封部件,则能够控制通过第1导向构件、第2导向构件以及自重下落部与筐体之间的间隙的气流,防止粉粒体和粉尘堆积于间隙中。
其结果是,能够高效率地去除粉尘。
如上所述,采用权利要求1、则能够高效率地去除粉粒体与粉尘的混合物中的粉尘。
又,采用权利要求2,则在第1导向构件中,能够高效率地将从粉粒体上剥离粉尘,则在第2导向构件中,能够更高效率地将粉尘与粉粒体分离。
又,采用权利要求3,则能够进一步分离在第2导向构件中不能够去除的粉尘和粉粒体。
又,采用权利要求4,则能够实现更高效率的分离。
又,采用权利要求5,则能够在留下粉粒体的同时只将粉尘从排气装置排出。
又,采用权利要求6,则即使是由于粉粒体与粉尘带有静电而互相吸附的情况下,也能够将粉尘从粉粒体上容易地剥离。
又,采用权利要求7,则能够根据粉粒体与粉尘的种类容易地控制气流。
又,采用权利要求8,则能够更高效率地去除粉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粉粒体清洗装置的一个例子、即清洗机的正剖面图。
图2是表示从A方向观看图1所示的第1平台的侧面图。
图3是表示从B方向观看图1所示的第2平台的侧面图。
符号说明
1 清洗机
2 外壳
6 冲突构件
7 可动壁
8 第1空气导入口
9 第2空气导入口
10 排气装置
11 第1平台
12 第2平台
13 垂直部
22 气流偏转板
27 冲孔金属板
31 排气口
32 排气管道
33 翼片
41 除电针
S 密封部件
具体实施形态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粉粒体清洗装置的一个例子,即清洗机的正剖面图。图2是表示从A方向观看图1所示的第1平台的侧面图。图3是表示从B方向观看图1所示的第2平台的侧面图。还有,图1~图3中所述的方向都以各图中所示的方向箭头为基准。
清洗机1如图1所示,是一边从上向下输送粉粒体与粉尘的混合物,一边从混合物中去除粉尘的装置,其具备作为筐体的一个例子的外壳2、将混合物引入外壳2内的材料导入构件3、以及接收被去除粉尘的粉粒体的材料排出构件4。
外壳2形成为下侧开放的大致为盒子形状的构件,在其上壁贯通形成材料供给口15和3个除电针插通孔16。
材料供给口15形成于外壳2的左侧,形成为俯视看来大致为圆形的形状。
各除电针插通孔16俯视看来包围着材料供给口15周围,以相互之间保持大约120°的间隔配置。
在外壳2内设置引导混合物的输送的输送构件5、作为第1送风手段的一个例子的第1空气导入口8、冲突构件6、排气装置10、可动壁7、作为第2送风手段的一个例子的第2空气导入口9、以及作为3个除电装置的一个例子的除电针41。
输送构件5配置于外壳2内的左侧,该左侧形成开放式的大致为U字形的形状。又,输送构件5的上端部被螺丝固定于外壳2的左侧内表面,输送构件5的下端部被螺丝固定于材料排出构件4的左侧内表面。又,输送构件5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与外壳2的内侧空间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其后端部与外壳2和材料排出构件4的后侧内表面接碰,其前端部与外壳2和材料排出构件4的前侧的内表面接碰。
又,输送构件5具备作为第1导向构件的一个例子的第1平台11、作为第2导向构件的一个例子的第2平台12、垂直部13、固定部14。
第1平台11在输送构件5的上端部设置,相对于左端部,右端部配置于下方,形成倾斜配置。
又,第1平台11如图2所示,形成为大致矩形平板状,在其上端部形成多个冲孔20,在其下端部形成第1通风孔21。
各冲孔20为圆孔,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上相互保持间隔并列配置。
第1通风口21在第1平台11的前后方向的几乎整个长度上大约形成矩形。又,在第1通风口21内设置前后成1对的支持板23、以及3片作为第1气流控制部的一个例子的气流偏转板22。
两支持板23形成于第1通风口21的前后方向两端缘,形成为从第1平台11连续地向下方延伸的侧面看来大致为矩形的形状。
各气流偏转板22的前后方向长度形成为与第1通风口21的前后方向长度大致相同。
又,各气流偏转板22分别具备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大致为矩形的偏转部24、以及从偏转部24的前后方向两端缘向下方延伸的侧面看来大致为矩形的被支持部25。
又,各气流偏转板22,各自通过螺丝被支持部25固定在支持板23上,越往右方越向下倾斜的固定于第1平台11上(参照图1)。
借助于此,将各气流偏转板22,在上下方向上相互保持间隔的并列配置,并且使各偏转部24相互之间大致平行。进而言之,各气流偏转板22,其上端部(输送方向上游侧端部)将第1通风口21封闭,其下端部(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使第1通风口21开放地倾斜状配置。又,各气流偏转板22在从上方投影时完全覆盖第1通风口21。
还有,各气流偏转板22,通常用螺丝固定使其不能相对于第1平台11相对转动,但是通过将螺丝松动,则能够相对于第1平台11摇动,调节气流的方向。
第2平台12,如图1所示倾斜设置,即与第1平台11的下端部相连地配置于第1平台11的下方,以比第1平台11小的斜度(相对于水平方向成锐角的倾斜角度)相对于左端部将右端部配置于下方。
又,第2平台12如图3所示,形成为大致矩形平板状,又在第2平台12上形成第2通风口26。
第2通风口26在第2平台12的前后方向的几乎整个长度上大致形成为矩形。又,在第2通风口26内设置作为第2气流控制部的一个例子的冲孔金属板27。
冲孔金属板27形成为前后方向两端部向上方屈曲的大致为矩形的平板状。又,冲孔金属板27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以及上下方向的长度大致与第2通风口26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以及上下方向的长度相同。
又,在冲孔金属板27上形成无数个大致为正六角形的冲孔28。
各冲孔28,形成为粉粒体不能够通过的尺寸,相互保持间隔斜交错的配置。
而且冲孔金属板27其前后方向两端部用螺丝固定于第2平台12上,将第2通风口26全部覆盖。
垂直部13,如图1所示,接着第2平台12的下端部配置于第2平台12的下方,沿着上下方向(垂直方向)设置。垂直部13形成为没有开口的平板形状。
固定部14倾斜设置,接着垂直部13的下端部配置于垂直部13的下方,相对于右端部,左端部配置于下方。又,固定部14的左端部用螺丝固定于材料排出构件4的左侧内表面。
第1空气导入口8在正面看来配置于输送构件5、外壳2的左壁以及材料排出构件4的左壁所区隔的区域内。换而言之,第1空气导入口8配置于第1平台11和第2平台12的左斜下方。又,第1空气导入口8正面看来形成为圆形,贯通外壳2的后壁。第1空气导入口8上连接向外壳2内送入空气用的鼓风机(未图示)。
冲突构件6是向左斜下方延伸的平板,配置于输送构件5的上方,与第1平台11保持间隔相对配置。
冲突构件6的上端部在材料供给口15的右端缘的下方,被固定于外壳2的上壁。又,冲突构件6的下端部向右斜下方屈曲,与第1平台11的第1通风口21在左右方向上相对配置。
排气装置10配置于外壳2的右侧上方,与第2平台12保持间隔相对配置。
又,排气装置10具备排气口31、排气管道32以及作为多个限制构件的一个例子的翼片33。
排气口31形成于外壳2的右侧上方,贯通外壳2的后壁形成正面看来为圆形的形状。在排气口31上通过排气管(未图示)连接集尘构件(未图示)。
排气管道32形成为剖面大致为L字形的形状。进而言之,排气管道32由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垂直部分、连接于垂直部分的下端部并向右斜下方延伸的倾斜部分、以及接着倾斜部分下端部向右方延伸的水平部分构成。
又,排气管道32的上端部用螺丝固定于外壳2的上侧内表面,排气管道32的右端部用螺丝固定于外壳2的右侧内表面。借助于此,排气管道32与外壳2的上壁和外壳2的右壁一起,围绕排气口31的周围设置。
又,排气管道32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大致与外壳2的内侧空间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相同。又,在排气管道32的垂直部分和倾斜部分形成第3通风口34。
第3通风口34在排气管道32的垂直部分和倾斜部分以相当于其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的几乎全部尺寸贯通形成。
翼片33是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屈曲板,形成为左端部向上方屈曲的剖面大致为钩形的形状。
又,各翼片33设置于排气管道32的左端部,在上下方向上相互保持间隔并列配置。各翼片33的右端部固定于排气管道32的左端部。各翼片33的左端部配置于第2通风口26与第3通风口34之间,在从第2通风口26向第3通风口34的方向上大致完全覆盖着第3通风口34配置。
可动壁7具备壁构件35和上下成1对的支持轴36。
壁构件35是沿着上下方向从排气管道32的下端部延伸到材料排出构件4的上端部的平板。又,壁构件35与输送构件5的垂直部13在左右方向上对置。又,壁构件35的上端部滑动自如地与排气管道32的下端部接触。壁构件35与输送构件5的垂直部13一起,构成接受粉粒体以自重下落的自由下落部。
支持轴36在其外周面上形成螺纹牙,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又,支持轴36的左端部通过垫圈用螺帽38固定于壁构件35的右端面。又,支持轴36的右端部贯通外壳2的右壁,用螺帽39固定于外壳2的右壁。
借助于此,可动壁7通常在外壳2上固定,同时通过松动固定支持轴36的右端部的螺帽39,能够使壁构件35在左右方向上滑动。壁构件35通过一边维持沿着上下方向的姿势一边滑动,使形成于与垂直部13之间的自重下落部的开口截面积均匀变化。
还有,可动壁7的壁构件35,从正面看来,可在第2空气导入口9的左端缘的左侧,垂直部13的右端缘的右侧的范围内滑动。
第2空气导入口9,形成从正面看来配置于排气管道32的下方,而且是配置于比可动壁7的壁构件35更靠右方,于外壳2的后侧内表面,从正面看来大致形成贯通的圆形。除第1空气导入口8的鼓风机(未图示)之外,在第2空气导入口9,连接着向外壳2内输送空气用的鼓风机(未图示)。各鼓风机(未图示)分别被独立的控制。借助于此,可分别独立的控制从第2空气导入口9送风的送风量和从第1空气导入口8送风的送风量。
各除电针41是用金属等导电性材料构成的针,分别插通各除电针插通孔16。又,左侧的除电针41的前端在第1平台11的上端的上方保持微小间隔相对面配置,右侧的除电针41的前端在第2平台12的上方保持微小间隔相对面配置。还有,也可以吹入离子风代替除电针41。
材料导入构件3形成为从材料供给口15的周缘部向上方延伸的大致为圆筒状的形状。用气动方法向材料导入构件3输送粉粒体与粉尘的混合物。
材料排出构件4连接于外壳2的下端部设置,并且完全覆盖外壳2的下方。又,材料排出构件4正面看来形成大致为台形,其左右两侧壁倾斜,越往下方开口截面积越小。
下面对清洗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为了用清洗机1清洗粉粒体,从第1空气导入口8以及第2空气导入口9向外壳2内送入空气,使外壳2内发生气流。
从第1空气导入口8送入的空气被引入利用输送构件5、外壳2的左壁,外壳2的前壁、外壳2的后壁、以及材料排出构件4的左壁区隔形成的空间,从第1通风口21和第2通风口26吹出。也就是说,第1空气导入口8发生向着第1通风口21和第2通风口26的气流。
从第1通风口21吹出的空气在气流偏转板22的作用下越往右方越向下方偏转。在第1通风口21的右侧,相对面配置冲突构件6的下端部,因此从第1通风口21吹出的空气与冲突构件6的下端部发生干涉。也就是说,气流偏转板22控制第1通风口21来的气流使其流向冲突构件6。
另一方面,从第2通风口26吹出的空气通过冲孔金属板27的冲孔28,向上吹向右上方的排气装置10。也就是说,冲孔金属板27控制使第2通风口26来的气流流向排气装置10。
又,从第2空气导入口9送入的空气被引入利用壁构件35、排气管道32的水平部分、外壳2的右壁、外壳2的前壁、以及外壳2的后壁区隔形成的空间,绕到壁构件35的下方,从下方通过垂直部13与壁构件35之间。也就是说,第2空气导入口9发生从下方向上方吹,通过垂直部13与壁构件35之间的气流。
而且从第2通风口26吹出的空气和从第2空气导入口9送入的空气从各翼片33之间吹入排气管道32,从排气口31排向外部。也就是说,排气装置10将第1空气导入口8来的气流排出到外部。
外壳2内发生的气流被分为从第1通风口21流向冲突构件6的气流、从第2通风口26流向排气装置10的气流、从下方向上方通过垂直部13与壁构件35之间流向排气装置10的气流这三种气流。
接着,通过材料导入构件3将粉粒体与粉尘的混合物引入外壳2内。
被引入外壳2内的混合物首先由冲突构件6引向第1平台11的上端部。
于是,混合物借助于第1平台11倾斜和从第1通风口21流向冲突构件6的气流,一边向右斜下方加速,一边向冲击构件6的下端部冲击。以此用物理方式将附着于粉粒体的粉尘剥离开来。
然后,冲击冲突构件6的混合物被引向第2平台12上端部。
于是,混合物曝露于从第2通风口26流向排气装置10的气流中。借助于此,将混合物分离为比较轻的粉尘与比较重的粉粒体。
这时,粉粒体的重量比粉尘的重量重得多的情况下,只有粉尘会被气流向上卷,被送往排气装置10,排出到外部。
另一方面,上述的是粉粒体的重量比粉尘的重量大的情况,但在粉尘的重量与粉粒体的重量之差比较小的情况下,有时候粉粒体也会与粉尘一起被气流向上卷。
在这种情况下,与比较重的粉粒体相比,比较轻的粉尘更容易跟着气流。因此,粉尘会与气流一起从翼片33上方绕入排气管道32内,从排气口31排向外部。另一方面,粉粒体比较不容易跟着气流,因此不能够像粉尘那样绕过翼片33进入排气管道32内,而是会与翼片33发生冲突向下方跌落。也就是说,翼片33允许粉尘进入排气管道32内,同时限制粉粒体进入排气管道32。
还有,通过第1平台11和第2平台12的混合物在通过的过程中与除电针41的前端接触。借助于此,在粉粒体和粉尘带有静电的情况下能够将粉粒体和粉尘的静电加以去除。
而且,在第2平台12与粉尘分离的粉粒体则在自重的作用下由上往下通过垂直部13与可动部7之间落下。
这时,粉粒体曝露于从下方向上方通过垂直部13与壁构件35之间向排气装置10流动的气流中。也就是说,在自重下落部,粉粒体的输送方向与气流方向相反。
借助于此,可将在第2平台12没能去除的粉尘与粉粒体分离,完成粉粒体的清洗。
清洗后的粉粒体由材料排出构件4收集,容纳于未图示的材料容器中。而且在其后,清洗后的粉粒体被使用于成型加工。
还有,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输送构件5、排气管道32以及可动壁7与外壳2的前壁或后壁之间形成间隙,在该间隙内,在规定的位置上设置限制气流通过的密封部件S。
密封部件S由例如金属薄板形成。又,密封部件S设置于排气管道32的水平部分、第2平台12的上端部(输送方向上游侧端部)、垂直部13的下端部(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固定部14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以及壁构件35的下端部。
设置于排气管道32的水平部分的密封部件S,从下方覆盖着排气口31配置,从正面看来其右端部与排气管道32的右端部重叠配置,其左端部配置为向上下方向投影时与排气口31的左端部重叠配置,设置于排气管道32的水平部分的前后方向的两端部。
第2空气导入口9来的气流被设置于排气管道32的水平部分的密封部件S截断。
设置于第2平台12的上端部的密封部件S形成为沿着第2平台12的厚度方向(右上方向)的正面看来大致为矩形的形状,设置于第2平台12的前后方向两端部。
设置于垂直部13的下端部的密封部件S形成为沿着垂直部13的厚度方向(左右方向)的正面看来大致为矩形的形状,设置于垂直部13的前后方向两端部。
固定部14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设置的密封部件S形成为沿着固定部14的厚度方向(右下方向)的正面看来大致为矩形的形状,设置于固定部14的前后方向两端部。
从空气导入口8来的气流的一部分在第2平台12的上端部、垂直部13的下端部、以及设置于固定部14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的密封部件S的控制下,均匀通过外壳2的前壁或后壁与输送构件5之间。
设置于壁构件35的下端部的密封部件S形成为沿着壁构件35的厚度方向(左右方向)延伸的正面看来大致为矩形的形状,设置于壁构件35的前后方向两端部。
从第2空气导入口9来的气流的一部分在壁构件35的下端部设置的密封部件S的控制下,均匀通过外壳2的前壁或后壁与壁构件35之间。
还有,密封部件S除了上面所述以外,也设置于第1平台11的左端部与外壳2的左壁之间以及壁构件35的上端部与排气管道32的下端部之间。这些密封部件S也与上述密封部件S一样对通过间隙的气流进行控制。
如果采用这种清洗机1,则从第1空气导入口8流向第1平台11的气流在第1平台11的气流偏转板22的控制下流向冲突构件6。又,从第1空气导入口8流向第2平台12的气流在第2平台12的冲孔金属板27的控制下流向排气装置10。
也就是说,第1空气导入口8正在发生气流时,在第1平台11只发生流向冲突构件6的气流,在第2平台12只发生流向排气装置10的气流。
因此,首先,混合物被引向第1平台11,同时借助于流向冲突构件6的气流向冲突构件6冲击。借助于此,用物理方式将附着于粉粒体上的粉尘剥离。
接着,从第1平台11向第2平台12输送的混合物被引向第2平台12,同时曝露于流向排气装置10的气流。借助于此,混合物被分离为比较轻的粉尘与比较重的粉粒体,气流只将粉尘向排气装置10输送。
其结果是,能够高效率地从粉粒体与粉尘的混合物中去除粉尘。
又,如果采用这种清洗机1,则在第1平台11,与第1通风口21相对地设置冲突构件6。因此能够利用流向冲突构件6的气流,并且借助于第1平台11的倾斜使粉粒体加速,同时能够使其确实与冲突构件6冲撞。
又,在第2平台12,利用其比第1平台倾斜度小的倾斜,将粉粒体以比较缓慢的速度输送,同时能够使其在比较长的时间里曝露于流向排气装置10的气流中。
因此,在第1平台11,能够以更高的效率从粉粒体上剥离粉尘,在第2平台12能够以更高的效率将粉尘与粉粒体分离。
又,如果采用这种清洗机1,则在自重下落部(输送构件5的垂直部13、可动壁7的壁构件35、以及它们之间),粉粒体在自重的作用下落下同时曝露于从下方流向上方的气流中。
因此,粉粒体的落下方向与被去除的粉尘的输送方向相反。
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分离在第2平台12中不能去除的粉尘与粉粒体。
又,如果采用这种清洗机1,则通过使可动壁7滑动,能够均匀改变自重下落部的开口截面积。
因此,不改变来自第2平台12的风量,只要使可动壁7滑动,就能够在整个自重下落部均匀改变通过开口截面积的气流的每单位截面积的风量。
其结果是,能够以更高的效率进行分离。
又,如果采用这种清洗机1,则排气口31其周围被排气管道32所包围,在排气管道32设置多个翼片33。
因此,从粉粒体上分离的粉尘可以借助于流向排气装置10的气流从上方绕过翼片33进入排气管道32,从排气管道32被送往排气口31。
另一方面,粉粒体即使被流向排气装置10的气流送往排气装置10,也由于冲击翼片33,进入排气管道32和排气口31会受到限制。
其结果是,能够将粉粒体留下而同时只将粉尘从排气装置10去除。
又,如果采用这种清洗机1,则由于设置除电针41,使其与第1平台11和第2平台12相对,因此在粉粒体和粉尘带电的情况下,能够去除粉粒体和粉尘的静电。
因此即使是粉粒体与粉尘借助于静电相互吸引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从粉粒体上剥离粉尘。
又,如果采用这种清洗机1,则第1空气导入口8和第2空气导入口9分别独立控制送风量。
因此能够容易地根据粉粒体与粉尘的种类控制气流。
又,如果采用这种清洗机1,则在外壳2的前壁或后壁与第1平台11、第2平台12、排气管道32、垂直部13、以及壁构件35之间形成使第1空气导入口8和第2空气导入口9来的气流通过的间隙,在第1平台11、第2平台12、排气管道32、垂直部13、以及壁构件35,设置配置于间隙的密封部件S。
而且密封部件S对从第1空气导入口8和第2空气导入口9流向间隙的气流进行控制。
因此,借助于外壳2与排气管道32之间的密封部件S,能够截断从第2空气导入口9流向排气管道32通过间隙流动的气流。
又,在第1平台11、第2平台12、垂直部13、以及壁构件35,保持间隔在第1平台11、第2平台12、垂直部13、以及壁构件35与外壳2之间设置密封部件S,因此能够控制通过第1平台11、第2平台12、垂直部13、以及壁构件35与外壳2之间的间隙的气流,能够防止粉粒体与粉尘堆积在间隙、间隙附近的外壳2的内表面、以及间隙的近旁各部件构成的角等上。
特别是在自重下落部,有时候通过垂直部13与壁构件35之间自由下落的粉尘进入垂直部13和壁构件35与外壳2的前壁或后壁构成的角。进入角中的粉尘不容易随着通过垂直部13与壁构件35之间从下方向上吹的气流飘动,因此有时候与粉粒体一起落下。
但是借助于通过垂直部13和壁构件35与外壳2之间的间隙的气流,能够防止粉尘进入角中,能够使粉尘随着通过垂直部13与壁构件35之间从下方向上方吹的气流飘动,能够高效率地去除粉尘。

Claims (7)

1.一种粉粒体清洗装置,是一边输送粉粒体与粉尘的混合物,一边从所述混合物中去除所述粉尘的粉粒体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引导所述混合物的输送的第1导向构件,所述第1导向构件倾斜地设置,相对于所述混合物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端部,所述混合物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配置于下方、
与所述第1导向构件的下端部相连地设置于所述第1导向构件的下方处于所述混合物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引导所述混合物的输送的第2导向构件,所述第2导向构件以比所述第1导向构件小的斜度倾斜配置,相对于所述混合物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端部,所述混合物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配置于下方、
与所述第1导向构件相对面配置,冲撞所述混合物的冲突构件、
在所述冲突构件的相反侧,与所述第1导向构件相对面配置,发生向着所述第1导向构件和所述第2导向构件的气流的第1送风手段、以及
在所述第1送风手段的相反侧,与所述第2导向构件相对面配置,将来自所述第1送风手段的气流向外部排出的排气装置,
所述第1导向构件具备控制来自所述第1送风手段的气流,使其向着所述冲突构件流动的第1气流控制部,其中所述第1气流控制部只设置于所述第1导向构件,
所述第2导向构件具备控制所述第1送风手段的气流,使其向着所述排气装置流动的第2气流控制部,其中所述第2气流控制部只设置于所述第2导向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粒体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装置,具备
排气口、
围绕所述排气口周围设置的排气管道、以及
设置于所述排气管道,允许所述粉尘通过,同时对所述粉粒体的通过加以限制的限制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粉粒体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与所述第2导向构件相连地设置于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允许所述粉粒体以自己重量的自由落下的自重下落部、以及
可发生流向所述粉粒体的自重下落方向的相反方向的气流的第2送风手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粉粒体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重下落部具有滑动自如地设置于所述自重下落方向的正交方向上,能够使所述自重下落部的开口截面积均匀变化的可动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粉粒体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送风手段和所述第2送风手段分别独立地对送风量进行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粉粒体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去除所述混合物的静电的除电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3-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粉粒体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所述第1导向构件、所述第2导向构件、所述第1送风手段、所述第2送风手段、所述排气管道、以及收容所述自重下落部的筐体,
所述筐体与所述第1导向构件、所述第2导向构件、所述排气管道、以及所述自重下落部之间形成使来自所述第1送风手段以及所述第2送风手段的气流通过的间隙,
在第1导向构件、所述第2导向构件、所述排气管道、以及所述自重下落部,配置于所述间隙的密封部件在任意位置上设置,
所述密封部件可对从所述第1送风手段和所述第2送风手段流向所述间隙的气流进行控制。
CN201410558811.3A 2009-04-10 2010-04-07 粉粒体清洗装置 Active CN1044753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JP2009-096448 2009-04-10
JP2009096448A JP4951019B2 (ja) 2009-04-10 2009-04-10 粉粒体洗浄装置
CN201010161261.3A CN101856654B (zh) 2009-04-10 2010-04-07 粉粒体清洗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61261.3A Division CN101856654B (zh) 2009-04-10 2010-04-07 粉粒体清洗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75395A CN104475395A (zh) 2015-04-01
CN104475395B true CN104475395B (zh) 2017-04-12

Family

ID=4294294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61261.3A Active CN101856654B (zh) 2009-04-10 2010-04-07 粉粒体清洗装置
CN201410558811.3A Active CN104475395B (zh) 2009-04-10 2010-04-07 粉粒体清洗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61261.3A Active CN101856654B (zh) 2009-04-10 2010-04-07 粉粒体清洗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951019B2 (zh)
CN (2) CN1018566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22451B (zh) * 2013-09-23 2015-07-15 宁波斯曼尔电器有限公司 粉尘分离收集装置
TWI758442B (zh) * 2018-03-21 2022-03-21 美商沛力創股份有限公司 具遠端排放的小型除塵裝置
CN108636806B (zh) * 2018-05-30 2024-01-30 河北苹乐面粉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清粉机匀料箱的匀料结构
CN112403903A (zh) * 2020-10-26 2021-02-26 广东维杰物料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物料淘洗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861248A (en) * 1930-01-03 1932-05-31 Albert H Stebbins Air classifier
DE1932312A1 (de) * 1969-06-26 1971-01-21 Hauni Werke Koerber & Co Kg Vorrichtung zum pneumatischen Heraussichten von Tabakrippen aus einem Gemisch von Tabakblatteilen und Tabakrippen
CN86202162U (zh) * 1986-04-15 1987-04-22 孟庆升 吸风式固体颗粒干法分选机
JPS63168078U (zh) * 1987-04-20 1988-11-01
US5035331A (en) * 1989-08-14 1991-07-30 Paulson Jerome I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ving dust and debris from particulate product
JP2807875B2 (ja) * 1996-06-12 1998-10-08 エム・エル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合成樹脂ペレットの微粉除去装置
JP2000070860A (ja) * 1998-09-02 2000-03-07 Nippon Alum Co Ltd フロス分離器
JP3542303B2 (ja) * 1999-06-11 2004-07-14 株式会社日本アルミ フロス分離器
ES2415878T3 (es) * 2005-01-13 2013-07-29 Panasonic Corporation Dispositivo de lavado en seco
CN2848375Y (zh) * 2005-07-11 2006-12-20 江苏智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物料就地分选机
JP2008080282A (ja) * 2006-09-28 2008-04-10 Earth Technica:Kk 分粒分級装置
CN200954502Y (zh) * 2006-09-30 2007-10-03 江苏科行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工业废渣专用超细选粉机进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75395A (zh) 2015-04-01
CN101856654B (zh) 2015-05-13
JP4951019B2 (ja) 2012-06-13
CN101856654A (zh) 2010-10-13
JP2010247012A (ja) 2010-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75395B (zh) 粉粒体清洗装置
US8931641B2 (en) Dedusting apparatus with offset discharge
US20070289902A1 (en) Compact dedusting apparatus
US7621975B2 (en) Compact deduster with cyclonic air recycling
KR102061717B1 (ko) 과립형 폴리실리콘을 분급 및 탈진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8640879B2 (en) Inclined chute sorter
US20100233044A1 (en) Desulfurization-denitration apparatus for exhaust gas
EP3693091B1 (en) Color-sorting machine
PL226958B1 (pl) Urzadzenie dopneumatycznej separacji podcisnieniowej materiałów masowych
JP5594059B2 (ja) キャップ供給装置
EP2123368B1 (en) Particulate material dedusting apparatus
CN108838089B (zh) 除粉器及除粉系统
US11278934B2 (en) Dedusting apparatus having air knives and ionizing wires
US801611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parating plastic film from waste
EP1970130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parating plastic film from waste
US8833563B1 (en) Dedusting apparatus with dual offset discharge ports
CN105521945A (zh) 一种茶叶振动风选机
CN105363676A (zh) 矿物分选装置和矿物生产线
JP5603128B2 (ja) 分離装置
US20080307603A1 (en) Infeed Device for Dedusting Apparatus
CN104401764A (zh) 物料输送系统和选矿生产线
CN214690550U (zh) 一种数片机用的除尘装置
KR102208061B1 (ko) 계단형 배플판 및 이를 적용한 분진 분리기
CN207872632U (zh) 一种无滑槽卧式色选机
CN208943757U (zh) 一种集尘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