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55073B - 电磁离合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磁离合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55073B
CN104455073B CN201410458849.3A CN201410458849A CN104455073B CN 104455073 B CN104455073 B CN 104455073B CN 201410458849 A CN201410458849 A CN 201410458849A CN 104455073 B CN104455073 B CN 1044550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member
armature
locked portion
sticking department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5884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55073A (zh
Inventor
藤井则行
铃木邦彦
宅野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TEK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TEK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8915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0601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8916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6398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8916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0602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JTEKT Corp filed Critical JTEK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4550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550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550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550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1/00Clutches in which the members have interengaging parts
    • F16D11/14Clutches in which the members have interengaging parts with clutching members movable only axial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Details of mechanically-actuated clutches not specific for one distinct type
    • F16D23/02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ation, also for power-operated clutches
    • F16D23/04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ation, also for power-operated clutches with an additional friction clutch
    • F16D23/06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ation, also for power-operated clutches with an additional friction clutch and a blocking mechanism preventing the engagement of the main clutch prior to synchronis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7/0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 F16D27/1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with an electromagnet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i.e. without collecting rings
    • F16D27/118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with an electromagnet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i.e. without collecting rings with interengaging jaws or gear teet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1/00Clutches in which the members have interengaging parts
    • F16D2011/002Clutches in which the members have interengaging parts using an external and axially slidable sleeve for coupling the teeth of both coupling components toge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1/00Clutches in which the members have interengaging parts
    • F16D2011/006Locking or detent means, i.e. means to keep the clutch in engaged condi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1/00Clutches in which the members have interengaging parts
    • F16D2011/008Clutches in which the members have interengag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f the teeth forming the inter-engaging parts; Details of shape or structure of these tee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磁离合器装置,包括:啮合构件(2、2A);电磁线圈(3);电枢(4);圆筒形凸轮构件(5);以及锁定部(19)。凸轮构件(5)设置有被锁定部(19)锁定在不同轴向位置处的多个被锁定部(51、52、81、82、83、84),使得所述多个被锁定部彼此相邻地形成在周向方向上;凸轮构件(5)由于电枢(4)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轴向运动而仅旋转第一预定角度,并且由于电枢(4)从第二位置到第一位置的运动而进一步仅旋转第二预定角度;并且当锁定部(19)的锁定从所述多个被锁定部中的一个转移至周向相邻的另一个而使得锁定部(19)将所述另一个锁定在不同轴向位置时,第二啮合部与第一啮合部啮合。

Description

电磁离合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电磁线圈的磁力操作的电磁离合器装置。
背景技术
已经描述了一种构造成通过电磁装置在扭矩的传递与中断之间切换的离合器装置(参见日本特许申请公报No.2001-80385(JP 2001-80385 A)、日本特许申请公报No.2010-164175(JP 2010-164175 A)、日本特许申请公报No.2010-254058(JP 2010-254058 A))。
JP 2001-80385 A中描述的驱动力切换机构设置在车辆的驱动力传递路径中并且用作用于在两轮驱动状态与四轮驱动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离合器装置。驱动力切换机构包括致动器、齿条和套筒,致动器包括电动马达和减速器,齿条用于将致动器的输出齿轮的旋转转化成轴向移动,套筒由于齿条的轴向运动而与第一旋转构件和第二旋转构件花键接合。当第一旋转构件以能够传递扭矩的方式连接至第二旋转构件时,电流供应至电动马达以使齿条通过由减速器减速的输出齿轮的旋转轴向地移动,从而使套筒与第一旋转构件和第二旋转构件花键接合。由此,车辆的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路径被切换,使得车辆的驱动状态从两轮驱动状态切换至四轮驱动状态。
此外,JP 2010-164175 A中描述的齿式离合器包括用于保持激励线圈的轭状件、电枢和带轮,电枢被磁力吸向轭状件侧,带轮通过片簧的偏压力与电枢一体地旋转,并且构造成使得扭矩通过形成在轭状件和电枢的相应的面向表面上的土丘形齿部之间的啮合而被传递。
JP 2010-254058 A中描述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包括:致动器,该致动器包括电动马达和减速器;小齿轮,该小齿轮由致动器旋转地驱动;变速杆,该变速杆通过与小齿轮啮合的齿条齿轮被轴向地驱动;以及联接套筒,该联接套筒在联接状态与非联接状态之间切换,在联接状态中,联接套筒与离合器齿轮通过安装在变速杆中的变速叉的往复运动而啮合,在非联接状态中,联接套筒与离合器齿轮分离。联接套筒和离合器齿轮构成啮合离合器机构。在联接套筒与离合器齿轮啮合的情况下,获得驱动力传递至前轮和后轮的四轮驱动状态。当联接套筒与离合器齿轮分离时,获得驱动力仅传递至前轮的两轮驱动状态。此外,用于将变速杆和变速叉沿联接套筒联接至离合器齿轮的联接方向偏压的弹簧设置在变速杆与壳体构件之间。
在四轮驱动状态切换至两轮驱动状态时,小齿轮由电动马达旋转地驱动,使得联接套筒与离合器齿轮克服弹簧的偏压力啮合。此外,在两轮驱动状态切换至四轮驱动状态时,变速叉变为自由状态,使得联接套筒通过弹簧的偏压力压靠在离合器齿轮的端面上,并且当联接套筒的旋转与离合器齿轮的旋转同步时,联接套筒与离合器齿轮通过弹簧的偏压力啮合。
发明内容
在此期间,在车辆以两轮驱动状态在诸如潮湿路面之类的低μ道路上行驶时车轮组件打滑的情况下,必须将两轮驱动状态迅速切换至四轮驱动状态以使车辆的运行稳定。然而,JP 2001-80385 A中描述的技术可能导致如下问题:电动马达的转子的旋转被减速并且从输出齿轮输出,并且输出齿轮的旋转通过齿条转化成轴向移动,使得套筒轴向移动,这可能造成向四轮驱动状态的切换并不一定迅速执行。鉴于此,已经要求这样一种电磁离合器装置:其能够在第一旋转构件联接至第二旋转构件的联接状态与第一旋转构件与第二旋转构件能够相对于彼此旋转的非联接状态之间迅速切换。
应当指出的是,在JP 2010-164175 A中描述的齿离合器中,当齿部通过电枢的轴向运动彼此直接啮合时,可以在联接状态与非联接状态之间迅速切换。然而,在这样构造的离合器中,例如,难以传递诸如车辆的驱动力之类的大扭矩。
此外,在车辆以两轮驱动状态在诸如潮湿路面之类的低μ道路上行驶时车轮组件打滑的情况下,必须将两轮驱动状态迅速切换至四轮驱动状态以使车辆的运行稳定。然而,在JP 2010-254058 A中描述的技术中,直到联接套筒的旋转与离合器齿轮的旋转彼此同步才执行向四轮驱动状态的切换,这可能导致向四轮驱动状态的切换并不一定迅速执行。即使在一对旋转构件相对于彼此旋转的情况下,也要求能够将所述一对旋转构件立即联接至彼此的电磁离合器装置。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磁离合器装置,该电磁离合器装置能够实现大扭矩传递能力并且能够提高能够相对于彼此旋转的第一旋转构件和第二旋转构件的联接状态与非联接状态之间的切换的响应性。
此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磁离合器装置,该电磁离合器装置能够提高能够相对于彼此旋转的第一旋转构件和第二旋转构件从非联接状态向联接状态切换的响应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电磁离合器装置为这样一种电磁离合器装置:其构造成将第一旋转构件以能够传递扭矩的方式连接至第二旋转构件,并且包括:啮合构件,所述啮合构件包括与形成在所述第一旋转构件中的第一啮合部啮合的第二啮合部,所述啮合构件以能够轴向移动但不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连接至所述第二旋转构件;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通过电流的施加而产生磁力;电枢,所述电枢由于所述磁力而轴向移动;圆筒形凸轮构件,所述圆筒形凸轮构件使所述啮合构件轴向移动,使得所述第二啮合部与所述第一啮合部啮合;以及锁定部,所述锁定部设置成不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轴向移动并且不能够相对于所述电枢旋转。所述凸轮构件设置有被所述锁定部锁定在不同轴向位置的多个被锁定部,使得所述多个被锁定部彼此相邻地形成在周向方向上;所述凸轮构件由于所述电枢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轴向移动而仅旋转第一预定角度,并且所述凸轮构件由于所述电枢从所述第二位置到所述第一位置的移动而进一步仅旋转第二预定角度;并且当所述锁定部的锁定从所述多个被锁定部中的一个被锁定部转移至与所述一个被锁定部周向相邻的另一个被锁定部而使得所述锁定部将所述另一个被锁定部锁定在不同轴向位置时,所述第二啮合部与所述第一啮合部啮合。
根据以上方面,可以提高能够相对于彼此旋转的第一旋转构件和第二旋转构件的联接状态与非联接状态之间的切换的响应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电磁离合器装置为这样一种电磁离合器装置:其构造成将第一旋转构件以能够传递扭矩的方式连接至第二旋转构件,并且包括:啮合构件,所述啮合构件包括与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构件中的第一啮合部啮合的第二啮合部,所述啮合构件以能够轴向移动但不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连接至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通过电流的施加而产生磁力;电枢,所述电枢由于所述磁力而轴向移动;偏压构件,所述偏压构件沿所述第二啮合部与所述第一啮合部啮合的方向偏压所述啮合构件;以及挤压机构,所述挤压机构包括锁定部和圆筒形凸轮构件,所述锁定部由于所述电枢的轴向移动而抵抗所述偏压构件的偏压力挤压所述啮合构件,以使所述啮合构件轴向移动,所述锁定部设置成相对于支撑所述电磁线圈的壳体不能够轴向移动并且不能够相对地旋转,并且所述圆筒形凸轮构件设置有被所述锁定部锁定在不同轴向位置的多个被锁定部,所述挤压机构构造成使得:响应于所述电枢的轴向移动,所述锁定部的锁定从所述多个被锁定部中的一个被锁定部转移至置于不同轴向位置的另一个被锁定部。当所述凸轮构件响应于所述电枢的轴向移动而移动至与所述啮合构件相反的一侧时,所述第二啮合部由于所述偏压构件的偏压力而与所述第一啮合部啮合。
根据以上方面,可以提高能够相对于彼此旋转的第一旋转构件和第二旋转构件从非联接状态向联接状态的切换的响应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磁离合器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示出了电枢的立体图;
图3为示出了设置在第二壳体构件中的多个锁定部的立体图;
图4A为凸轮构件的平面图;
图4B为示出了凸轮构件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5A为描述在凸轮构件旋转和由于电枢的轴向运动而轴向移动时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5B为描述在凸轮构件旋转和由于电枢的轴向运动而轴向移动时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5C为描述在凸轮构件旋转和由于电枢的轴向运动而轴向移动时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5D为描述在凸轮构件旋转和由于电枢的轴向运动而轴向移动时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5E为描述在凸轮构件旋转和由于电枢的轴向运动而轴向移动时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6A为示出了第一旋转构件的多个齿轮齿与啮合构件的多个齿轮齿之间的非联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6B为示出了第一旋转构件的所述多个齿轮齿与啮合构件的所述多个齿轮齿之间的联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6C为图6B中的一部分B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磁离合器装置的剖视图;
图8为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凸轮构件的立体图;
图9A为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凸轮构件和电枢以及锁定部的操作说明图;
图9B为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凸轮构件和电枢以及锁定部的操作说明图;
图9C为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凸轮构件和电枢以及锁定部的操作说明图;
图9D为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凸轮构件和电枢以及锁定部的操作说明图;
图10A为描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在凸轮构件旋转并且由于电枢的轴向运动而沿轴向方向轴向移动时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10B为描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在凸轮构件旋转并且由于电枢的轴向运动而轴向移动时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10C为描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在凸轮构件旋转并且由于电枢的轴向运动而轴向移动时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10D为描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在凸轮构件旋转并且由于电枢的轴向运动而轴向移动时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10E为描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在凸轮构件旋转并且由于电枢的轴向运动而轴向移动时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11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电磁离合器装置的剖视图;
图12为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枢的立体图;
图13为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设置在第二壳体构件中的多个锁定部的立体图;
图14为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凸轮构件的立体图;
图15A为挤压机构的立体图并且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凸轮构件以及电枢的挤压突起和锁定部;
图15B为挤压机构的立体图并且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凸轮构件以及电枢的挤压突起和锁定部;
图15C为挤压机构的立体图并且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凸轮构件以及电枢的挤压突起和锁定部;
图15D为挤压机构的立体图并且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凸轮构件以及电枢的挤压突起和锁定部;
图16A为凸轮构件、电枢的挤压突起、以及锁定部的示意图,用以描述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挤压机构的操作;
图16B为凸轮构件、电枢的挤压突起、以及锁定部的示意图,用以描述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挤压机构的操作;
图16C为凸轮构件、电枢的挤压突起、以及锁定部的示意图,用以描述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挤压机构的操作;
图16D为凸轮构件、电枢的挤压突起、以及锁定部的示意图,用以描述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挤压机构的操作;
图17A为凸轮构件、电枢的挤压突起、以及锁定部的示意图,用以描述挤压机构在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电磁离合器装置从非联接状态切换至联接状态时的操作;
图17B为凸轮构件、电枢的挤压突起、以及锁定部的示意图以描述挤压机构在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电磁离合器装置从非联接状态切换至联接状态时的操作;
图17C为凸轮构件、电枢的挤压突起、以及锁定部的示意图以描述挤压机构在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电磁离合器装置从非联接状态切换至联接状态时的操作;
图17D为凸轮构件、电枢的挤压突起、以及锁定部的示意图以描述挤压机构在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电磁离合器装置从非联接状态切换至联接状态时的操作;
图18为示出了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电磁离合器装置的放大图;
图19为示出了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电磁离合器装置的放大图;
图20为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电磁离合器装置及其附近区域的剖视图;
图21A为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旋转构件的平面图和剖视图;
图21B为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旋转构件的平面图和剖视图;
图21C为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旋转构件的平面图和剖视图;
图22A为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摩擦构件的平面图;
图22B为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摩擦构件的平面图;
图22C为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摩擦构件的外周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23A为键的平面图;
图23B为键的侧视图;
图23C为键的立体图;
图24A为描述电磁离合器装置的操作的操作说明图;
图24B为描述电磁离合器装置的操作的操作说明图;以及
图24C为描述电磁离合器装置的操作的操作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磁离合器装置及其附近区域的剖视图。例如,电磁离合器装置用于间歇地传递诸如车辆的发动机之类的驱动源的驱动力。
电磁离合器装置1将第一旋转构件11以能够传递扭矩的方式连接至第二旋转构件12。第一旋转构件11和第二旋转构件12具有共同的旋转轴线O以通过壳体10以相对可旋转的方式同轴地支撑。壳体10由第一壳体构件101和第二壳体构件102构成,并且第一壳体构件101和第二壳体构件102通过多个螺栓100(图1中仅示出了一个螺栓100)固定至彼此。
第一旋转构件11由设置在第一旋转构件11与第一壳体构件101之间的滚珠轴承16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第一旋转构件11整体上包括:轴部117,该轴部117由滚珠轴承16支撑;悬伸部116,该悬伸部116形成为从轴部117的端部径向向外悬伸;圆筒部113,该圆筒部113从悬伸部116的外端沿着旋转轴线O朝向第二旋转构件12延伸;以及齿轮凸缘部114,该齿轮凸缘部114形成为从圆筒部113的末端进一步径向向外悬伸并且用作第一啮合部。多个齿轮齿115沿齿轮凸缘部114的周向方向形成在齿轮凸缘部114中。
第二旋转构件12形成为具有插入孔120的圆筒形状,插入孔120形成为使得从形成在第二壳体构件102中的开口102a插入的轴13穿过插入孔120,并且花键接合至轴13的外周花键部13a的内周花键部12a形成在插入孔120的内表面上。第二旋转构件12和轴13由于内周花键部12a与外周花键部13a之间的花键接合而不能够相对于彼此旋转,并且第二旋转构件12与轴13的轴向相对运动由卡环14调节。密封构件15设置成在轴13的外周表面与第二壳体构件102的开口102a的内表面之间进行密封。
第二旋转构件12的一个轴向端部通过设置在第一旋转构件11的圆筒部113的内侧上的滚珠轴承17支撑,并且第二旋转构件12的另一轴向端部通过设置在第二旋转构件12与第二壳体构件102之间的滚珠轴承18支撑。滚珠轴承17、18配合至第二旋转构件12的外周表面,并且外周花键部12b在滚珠轴承17与滚珠轴承18之间形成在第二旋转构件12的外周表面上以与旋转轴线O平行。电磁离合器装置1设置在第二旋转构件12的外周表面与壳体10之间。
电磁离合器装置1包括:啮合构件2,该啮合构件2连接至第二旋转构件12以相对于第二旋转构件12能够轴向地移动但不能够相对地旋转;电磁线圈3,该电磁线圈3用于通过电流的施加而产生磁力;电枢4,该电枢4通过电磁线圈3的磁力轴向移动;圆筒形凸轮构件5,该圆筒形凸轮构件5向外接合至第二旋转构件12;多个锁定部19,所述多个锁定部19设置成不能够相对于第一旋转构件11轴向移动并且不能够相对于电枢4旋转;滚动轴承6,该滚动轴承6设置在啮合构件2与凸轮构件5之间;弹性构件7,该弹性构件7朝向凸轮构件5弹性地挤压啮合构件2;以及作为偏压构件的锥形盘簧301,该锥形盘簧301朝向与电磁线圈3相反的一侧偏压电枢4。
凸轮构件5设置在滚动轴承6与电枢4以及所述多个锁定部19之间以通过滚动轴承6接收弹性构件7的挤压力作为从啮合构件2朝向所述多个锁定部19的轴向偏压力。锁定部19形成为比第二壳体构件102的与电枢4轴向相对的面向表面更靠近凸轮构件5突出的突起。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锁定部19与第二壳体构件102一体地形成,但所述多个锁定部19也可以与第二壳体构件102分开形成。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滚动轴承6由推力滚针轴承构成。弹性构件7通过将一对锥形盘簧71、72设置成面向彼此来构造,并且弹性构件7设置在啮合构件2的第一旋转构件11侧上。锥形盘簧71与啮合构件2的轴向端面接触,并且锥形盘簧72与滚珠轴承17的内圈171的轴向端面接触,滚珠轴承17由内圈171、外圈172以及多个球形滚动元件173构成。
啮合构件2总体上包括:圆筒部21,该圆筒部21具有花键接合至第二旋转构件12的外周花键部12b的内周花键部21a;以及齿轮凸缘部22,该齿轮凸缘部22形成为从圆筒部21的第一旋转构件11侧端径向向外悬伸并且用作第二啮合部。啮合构件2连接至第二旋转构件12以相对于第二旋转构件12能够轴向移动但不能够相对地旋转,并且当啮合构件2朝向第一旋转构件11移动时,齿轮凸缘部22与第一旋转构件11的齿轮凸缘部114啮合。
多个齿轮齿23沿齿轮凸缘部22的周向方向形成在齿轮凸缘部22中,并且所述多个齿轮齿23与齿轮凸缘部114的所述多个齿轮齿115啮合。图1中相对于旋转轴线O的上侧示出了啮合构件2的齿轮凸缘部22不与第一旋转构件11的齿轮凸缘部114啮合的状态(非联接状态)。图1中相对于旋转轴线O的下侧示出了啮合构件2的齿轮凸缘部22与第一旋转构件11的齿轮凸缘部114啮合的状态(联接状态)。
响应于电枢4的轴向运动,凸轮构件5沿着旋转轴线O轴向地挤压啮合构件2,使得啮合构件2的齿轮凸缘部22与第一旋转构件11的齿轮凸缘部114啮合。之后将描述凸轮构件5挤压啮合构件2的挤压机构的细节。
电磁线圈3通过围绕由树脂制成的线筒31缠绕绕组32形成,由控制器(未图示)供应的电流流过该绕组32。电磁线圈3通过由诸如铁之类的铁磁材料制成的环形轭状件30保持,并且轭状件30由第二壳体构件102支撑。轭状件30具有多个孔30a,与旋转轴线O平行地设置的柱状销300配合至所述多个孔30a,并且销300的一端插入到孔30a中。此外,第二壳体构件102具有多个孔102b,销300的另一端配合至所述多个孔102b。
图2为示出了电枢4的立体图。电枢4整体上包括:环形盘形主体40,该环形盘状主体40在其中央处具有通孔4a,第二旋转构件12穿过该通孔4a;以及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六个)挤压突起41,所述多个挤压突起41从通孔4a的内周表面朝向主体40的中央部突出。在主体40中,被多个销300(图1中示出的)穿过的销插入孔4b围绕通孔4a形成在多个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位置)。挤压突起41的与凸轮构件5(之后描述)的第一被锁定部51和第二被锁定部52的轴向端面51a、52a相对的面向表面41a形成为相对于主体40的厚度方向(与旋转轴线O平行的方向)倾斜的倾斜表面。
如图1所示,电枢4被设置在主体40与轭状件30之间的锥形盘簧301沿远离轭状件30的方向弹性地挤压。当没有电流施加至电磁线圈3时,电枢4与第二壳体构件102的接纳部102c由于锥形盘簧301的挤压力而抵接,并且当电流施加至电磁线圈3时,电枢4被电磁线圈3的磁力吸向轭状件30。
此外,电枢4相对于第二壳体构件102和轭状件30的旋转通过穿过销插入孔4b的所述多个销300管控,使得电枢4相对于电磁线圈3能够轴向地移动但不能够相对地旋转。电枢4被所述多个销300引导以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轴向地移动,在第一位置中,电枢4与第二壳体构件102的接纳部102c抵接,在第二位置中,电枢4与轭状件30抵接。锥形盘簧301使电枢4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偏压。图1中相对于旋转轴线O的上侧示出了电枢4置于第一位置的状态,并且图1中相对于旋转轴线O的下侧示出了电枢4置于第二位置的状态。
图3为示出了设置在第二壳体构件102中的所述多个锁定部19及其附近区域的立体图。
第二壳体构件102具有通孔102d,第二旋转构件12穿过该通孔102d,并且所述多个锁定部19从通孔102d的内周表面朝向第二旋转构件12突出,并且也沿着旋转轴线O朝向凸轮构件5突出。所述多个锁定部19沿着通孔102d的周向方向以固定的间隔设置,并且锁定部19的数目与电枢4的挤压突起41的数目相同。与电枢4的挤压突起41的面向表面41a类似,锁定部19形成为使得锁定部19的与凸轮构件5(之后描述)的第一被锁定部51和第二被锁定部52的轴向端面51a、52a相对的末端面19a形成为相对于与旋转轴线O平行的方向倾斜的倾斜表面。
图4A为沿着旋转轴线O从所述多个锁定部19那一侧观察到的凸轮构件5的平面图,并且图4B为示出了凸轮构件5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在凸轮构件5中,被锁定部19锁定在不同轴向位置处的多个被锁定部形成为在周向方向上彼此相邻。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被锁定部由第一被锁定部51和第二被锁定部52构成,并且第一被锁定部51和第二被锁定部52在周向方向上交替地形成。凸轮构件5的与滚动轴承6接触的基端面5a形成为与平行于旋转轴线O的方向垂直的平坦表面。第一被锁定部51形成在比第二被锁定部52更靠近基端面5a的位置。
如图4A所示,十二个第一被锁定部51和十二个第二被锁定部52在周向方向上交替地形成在凸轮构件5中。当从图4A中示出的方向观察凸轮构件5时,轴向突出的壁部53形成在第二被锁定部52和沿顺时针方向与第二被锁定部52相邻的第一被锁定部51之间。壁部53用作将第一被锁定部51和第二被锁定部52划分的分隔壁。壁部53的在周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面中的一个端面面向第一被锁定部51作为第一壁面53b,并且另一端面面向第二被锁定部52作为第二壁面53c。壁部53的在凸轮构件5的轴向方向上的端面53a倾斜成使得壁部53的第一壁面53b侧比壁部53的第二壁面53c侧更靠近基端面5a设置。
第一被锁定部51的轴向端中的轴向端面51a以及第二被锁定部52的轴向端中的轴向端面52a形成为相对于凸轮构件5的周向方向倾斜。更具体地,第一被锁定部51的轴向端面51a为倾斜的平坦表面,使得第一被锁定部51的第二被锁定部52侧比第一被锁定部51的壁部53侧更靠近基端面5a设置,并且第二被锁定部52的轴向端面52a为倾斜的平坦表面,使得第二被锁定部52的壁部53侧比第二被锁定部52的第一被锁定部51侧更靠近基端面5a设置。
周向方向上的壁面50a形成在第一被锁定部51的轴向端面51a的与壁部53相对的端与第二被锁定部52的轴向端面52a的与壁部53相对的端之间。壁面50a形成为与旋转轴线O平行的平坦表面作为第一被锁定部51与第二被锁定部52之间的阶梯表面。形成在第一被锁定部51的轴向端面51a与壁面50a之间的角度为锐角。
此外,第二被锁定部52的轴向端面52a以与第一被锁定部51的轴向端面51a相对于凸轮构件5的周向方向倾斜的角度相同的角度相对于凸轮构件5的周向方向倾斜,并且形成在轴向端面52a与壁部53的第二壁面53c之间的角度为锐角。
电枢4的挤压突起41的面向表面41a以及锁定部19的末端面19a与第一被锁定部51的轴向端面51a以及第二被锁定部52的轴向端面52a抵接。电枢4的面向表面41a与轴向端面51a、52a的在凸轮构件5的径向方向上的外部抵接,并且锁定部19的末端面19a与轴向端面51a、52a的在凸轮构件5的径向方向上的内部抵接。凸轮构件5由于弹性构件7而接收轴向偏压力,轴向端面51a、52a以该轴向偏压力压靠在电枢4的挤压突起41以及锁定部19上。
图5A至图5E为描述在凸轮构件5旋转以及由于电枢4的轴向运动而轴向移动时的操作的示意图。电磁离合器装置1构造成使得:凸轮构件5由于电枢4从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运动而仅旋转第一预定角度;凸轮构件5由于电枢4从第二位置至第一位置的运动而进一步仅旋转第二预定角度;并且锁定部19的锁定从所述多个被锁定部中的一个被锁定部转移至与所述一个被锁定部周向相邻的另一被锁定部,使得锁定部19将所述另一被锁定部锁定在不同轴向位置,并且由此,齿轮凸缘部22的所述多个齿轮齿23与齿轮凸缘部114的所述多个齿轮齿115啮合。下面更具体地参照图5A至图5E来描述电磁离合器装置1。
图5A示出了锁定部19锁定第一被锁定部51并且电枢4置于第一位置的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中,第一被锁定部51的轴向端面51a通过弹性构件7的偏压力压靠在锁定部19的末端面19a上,并且还与电枢4的挤压突起41的面向表面41a相对。此外,锁定部19与壁面50a抵接,并且电枢4的挤压突起41在凸轮构件5的周向方向上远离壁面50a的位置与轴向端面51a相对。
图5B示出了电流施加至电磁线圈3并且电枢4从图5A中示出的第一状态移动至第二位置的第二状态。电枢4的挤压突起41的面向表面41a与轴向端面51a在从第一状态转变至第二状态的过程中抵接,并且挤压突起41朝向啮合构件2挤压和移动凸轮构件5。此外,在第二状态中,由于凸轮构件5的运动,锁定部19与壁面50a抵接的状态被释放。
图5C示出了第三状态,其中,由于第一被锁定部51的轴向端面51a与电枢4的挤压突起41的面向表面41a之间的滑动,凸轮构件5沿箭头A方向仅旋转第一预定角度。由于凸轮构件5的旋转,壁面50a与电枢4的挤压突起41的侧表面41b(挤压突起41的周向端面)抵接。
也就是说,当电枢4沿轴向方向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电枢4朝向啮合构件2挤压凸轮构件5并且使凸轮构件5仅旋转第一预定角度。第一预定角度为对应于电枢4的挤压突起41的侧表面41b与壁面50a之间的间隙的距离d1的角度,如图5A和图5B所示。
当电枢4置于第二位置时,锁定部19的末端面19a与第二被锁定部52的轴向端面52a通过间隙相对。也就是说,当电枢4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凸轮构件5旋转第一预定角度并且挤压突起41与壁面50a抵接,并且锁定部19的末端面19a与和第一被锁定部51相邻的第二被锁定部52的轴向端面52a相对。
图5D示出了第四状态,其中,电磁线圈3的电流施加被停止,并且电枢4位于从第二位置返回至第一位置的过程中。在第四状态中,锁定部19的末端面19a与第二被锁定部52的轴向端面52a抵接。当锁定部19的末端面19a与第二被锁定部52的轴向端面52a抵接时,朝向箭头A方向的旋转力施加至凸轮构件5,但凸轮构件5向箭头A方向的旋转通过电枢4的挤压突起41的侧表面41b相对于壁面50a的抵接来管控。
图5E示出了第五状态,其中,电枢4返回至第一位置,凸轮构件5沿箭头A方向旋转直到壁部53的第二壁面53c与锁定部19的侧表面19b抵接为止。在第五状态中,由于锁定部19的末端面19a与接收弹性构件7的偏压力的凸轮构件5的第二被锁定部52的轴向端面52a之间的滑动,凸轮构件5相对于锁定部19旋转第二预定角度。由此,锁定部19锁定第二被锁定部52。第二预定角度为对应于图5D中示出的第三状态中的壁部53的第二壁面53c与锁定部19之间的距离d2的角度。
也就是说,当电枢4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凸轮构件5进一步仅旋转第二预定角度,并且由此,锁定部19锁定与第一被锁定部51相邻的第二被锁定部52。如上所述,第一被锁定部51和第二被锁定部52设置在凸轮构件5的轴向方向上的不同位置中,并且从基端面5a到第二被锁定部52的轴向端面52a的距离d3(图5A中示出)比从基端面5a到第一被锁定部51的轴向端面51a的距离d4(图5A中示出)更长。因此,凸轮构件5由于从图5A中示出的第一状态到图5E中示出的第五状态的转变而轴向移动,并且啮合构件2移动成使得齿轮凸缘部22与第一旋转构件11的齿轮凸缘部114啮合。由此,啮合构件2的齿轮凸缘部22与第一旋转构件11的齿轮凸缘部114啮合,从而实现了扭矩能够在第一旋转构件11与第二旋转构件12之间传递的联接状态。
当电枢4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并且然后在第一旋转构件11和第二旋转构件12进入联接状态之后进一步返回至第一位置时,锁定部19锁定第一被锁定部51,使得第一旋转构件11的齿轮凸缘部114与啮合构件2的齿轮凸缘部22之间的啮合被释放,从而使第一旋转构件11和第二旋转构件12进入非联接状态。
电枢4和凸轮构件5在从联接状态转变至非联接状态时的操作与参照图5描述的操作类似。也就是说,电枢4从图5E中示出的状态轴向移动以朝向啮合构件2挤压凸轮构件5,使得第二被锁定部52的轴向端面52a在挤压突起41的面向表面41a上滑动,直到挤压突起41的侧表面41b与壁部53的第二壁面53c抵接为止,并且因此,凸轮构件5仅旋转第一预定角度。此时,锁定部19的末端面19a与壁部53的端面53a相对。
当电枢4返回至第一位置时,壁部53的端面53a以及第一被锁定部51的轴向端面51a在锁定部19的末端面19a上滑动,使得凸轮构件5仅旋转第二预定角度,并且锁定部19锁定第一被锁定部51。在这种情况下,第二预定角度是对应于在挤压突起41的侧表面41b与壁部53的第二壁面53c抵接的状态下壁面50a与锁定部19之间的距离的角度。
因此,当电枢4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时,锁定部19锁定第一被锁定部51的状态与锁定部19锁定第二被锁定部52的状态被切换。当锁定部19锁定第二被锁定部52时,齿轮凸缘部22的所述多个齿轮齿23与齿轮凸缘部114的所述多个齿轮齿115啮合。当锁定部19锁定第一被锁定部51时,齿轮凸缘部22的所述多个齿轮齿23与齿轮凸缘部114的所述多个齿轮齿115之间的啮合被释放。
图6A至图6C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一旋转构件11的齿轮凸缘部114的所述多个齿轮齿115以及啮合构件2的齿轮凸缘部22的所述多个齿轮齿23。图6A为示出了非联接状态的示意图,图6B为示出了联接状态的示意图,并且图6C为图6B中的一部分B的放大图。
在图6A中示出的非联接状态中,第一旋转构件11的所述多个齿轮齿115不与啮合构件2的所述多个齿轮齿23啮合,使得第一旋转构件11和第二旋转构件12能够相对于彼此旋转。
当啮合构件2被凸轮构件5挤压并且朝向第一旋转构件11移动时,啮合构件2的所述多个齿轮齿23进入第一旋转构件11的所述多个齿轮齿115之间内,如图6B中所示,使得齿轮齿115与齿轮齿23啮合以使齿轮齿115与齿轮齿23处于联接状态。
在联接状态中,当扭矩从第一旋转构件11传递至第二旋转构件12时,啮合构件2的齿轮齿23的齿侧23a由于扭矩而接收来自第一旋转构件11的齿轮齿115的齿侧115a的压力P,如图6C中所示。由于压力P,周向分力P1和轴向分力P2施加至啮合构件2。
周向分力P1变为通过啮合构件2传递至第二旋转构件12的扭矩,并且轴向分力P2通过滚动轴承6传递至凸轮构件5。由此,凸轮构件5被朝向锁定部19挤压。然而,凸轮构件5的第二被锁定部52的轴向端面52a与锁定部19的末端面19a抵接,使得凸轮构件5的轴向运动被管控。也就是说,锁定部19通过啮合构件2、滚动轴承6和凸轮构件5接收轴向分力P2,从而管控凸轮构件5的轴向运动。
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可以获得下列操作/工作效果。
啮合构件2随着电枢4的轴向运动从第一位置轴向移动至第二位置以与第一旋转构件11啮合。因此,与电动马达和减速器用作用于操作离合器装置的致动器的情况相比,可以立即执行联接状态与非联接状态之间的切换。也就是说,提高了切换的响应性。
啮合构件2由于第一旋转构件11与第二旋转构件12之间的扭矩传递而接收的轴向分力P2被锁定部19通过凸轮构件5接收。这实现了大的扭矩传递能力,从而使得例如可以传递诸如车辆的驱动力之类的大扭矩。
凸轮构件5构造成使得第一被锁定部51的轴向端面51a以及第二被锁定部52的轴向端面52a相对于周向方向倾斜,使得轴向端面51a、52a由于电枢4的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轴向运动而在挤压突起41的面向表面41a上滑动,并且因此,凸轮构件5仅旋转第一预定角度。此外,凸轮构件5构造成使得第一被锁定部51的轴向端面51a、第二被锁定部52的轴向端面52a以及壁部53的端面53a相对于周向方向倾斜,使得第一被锁定部51的轴向端面51a、第二被锁定部52的轴向端面52a以及壁部53的端面53a由于电枢4的从第二位置到第一位置的轴向运动而在锁定部19的末端面19a上滑动,并且因此,凸轮构件5仅旋转第二预定角度。也就是说,由于凸轮构件5因电枢4的轴向运动而旋转,因此可以在没有用于使凸轮构件5旋转的诸如马达之类的旋转驱动机构的情况下执行锁定部19锁定第一被锁定部51的状态与锁定部19锁定第二被锁定部52的状态之间的切换。这使得可以减小电磁离合器装置1的尺寸并且可以降低电磁离合器装置1的成本。
弹性构件7设置在啮合构件2的第一旋转构件11侧上,并且弹性构件7的偏压力作用成将啮合构件2与第一旋转构件11隔开并且经由滚动轴承6朝向锁定部19以及电枢4的挤压突起41挤压凸轮构件5。由此,第一旋转构件11的齿轮凸缘部114与啮合构件2的齿轮凸缘部22之间的啮合在锁定部19锁定第一被锁定部51时立即释放。此外,第一被锁定部51的轴向端面51a、第二被锁定部52的轴向端面52a以及壁部53的端面53a相对于挤压突起41的面向表面41a以及锁定部19的末端面19a的滑动允许凸轮构件5旋转。
在锁定部19锁定凸轮构件5的第二被锁定部52并且电磁线圈3的电流施加被停止的情况下,啮合构件2与第一旋转构件11啮合。因此,在联接状态下并非必须持续电磁线圈3的电流施加。这使得可以减小电磁离合器装置1操作时的功率消耗和热量产生。
接下来将参照图7至图10来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图7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电磁离合器装置1A的剖视图。在图7中,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电磁离合器装置1的构成部件的功能基本相同的功能的构成部件具有与电磁离合器装置1中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去对其的重复描述。
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电磁离合器装置1A的第一旋转构件11A、啮合构件2A和凸轮构件5的构型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磁离合器装置1的第一旋转构件11、啮合构件2和凸轮构件5的构型不同。
第一旋转构件11A整体上包括轴部117、悬伸部116、从悬伸部116的外端沿旋转轴线O朝向第二旋转构件12延伸的圆筒部113、以及设置在圆筒部113的外周上的用作第一啮合部的花键部118。多个花键凹槽在花键部118中形成为与旋转轴线O平行。
啮合构件2A整体上包括:圆筒部21;凸缘部24,该凸缘部24形成为从圆筒部21的第一旋转构件11A侧端径向向外悬伸;以及圆筒形花键部25,该圆筒形花键部25从凸缘部24的外周端朝向第一旋转构件11A延伸。多个花键凹槽在花键部25的内表面上形成为与旋转轴线O平行。
啮合构件2A的花键部25形成为具有比第一旋转构件11A的花键部118更大的直径。当啮合构件2A朝向第一旋转构件11A轴向移动时,啮合构件2A的花键部25与第一旋转构件11A的花键部118啮合,并且由此,第一旋转构件11A以能够传递扭矩的方式连接至第二旋转构件12。
图8为示出了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凸轮构件5的立体图。在凸轮构件5的位于与其基端面8a——该基端面8a与滚动轴承6抵接——相反的一侧上的端部中,形成有被锁定部19锁定的六组第一被锁定部81至第四被锁定部84。当从旋转轴线O的方向沿顺时针方向观察凸轮构件5时,每组中的第一被锁定部81至第四被锁定部84构造成使得第二被锁定部82形成为与第一被锁定部81相邻,第三被锁定部83形成为与第二被锁定部82相邻,并且第四被锁定部84形成为与第三被锁定部83相邻。第四被锁定部84的与第三被锁定部83相对的端部中形成有轴向突出的壁部85。
第一被锁定部81至第四被锁定部84设置在凸轮构件5的轴向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并且第二被锁定部82比第一被锁定部81更远离基端面8a,第三被锁定部83比第二被锁定部82更远离基端面8a,并且第四被锁定部84比第三被锁定部83更远离基端面8a。
第一被锁定部81至第四被锁定部84的各自的轴向端面81a至84a相对于凸轮构件5的周向方向倾斜。更具体地,第一被锁定部81的轴向端面81a倾斜成使得第一被锁定部81的在第二被锁定部82侧上的端部更靠近基端面8a,第二被锁定部82的轴向端面82a倾斜成使得第二被锁定部82的在第三被锁定部83侧上的端部更靠近基端面8a,第三被锁定部83的轴向端面83a倾斜成使得第三被锁定部83的在第四被锁定部84侧上的端部更靠近基端面8a,并且第四被锁定部84的轴向端面84a倾斜成使得第四被锁定部84的在壁部85侧上的端部更靠近基端面8a。
壁部85的轴向端面85a沿与轴向端面81a至84a相同的方向倾斜。此外,壁部85的在其周向方向上的一个壁面85b面向第四被锁定部84。
图9A至图9D为各自示出了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凸轮构件5和电枢4以及锁定部19的操作说明图。应当指出的是,在图9A至图9D中,除了所述多个锁定部19之外,省去了第二壳体构件102。
凸轮构件5和电枢4在锁定部19锁定第一被锁定部81的状态转变至锁定部19锁定第二被锁定部82的状态时的操作与参照图5A和图5C至图5E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操作相同。也就是说,图9A示出了锁定部19锁定第一被锁定部81的第一状态,并且图9B示出了电枢4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第三状态。此外,图9C示出了电枢4位于从第二位置返回至第一位置的过程中的第四状态,并且图9D示出了锁定部锁定第二被锁定部82的第五状态。
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凸轮构件5包括设置在不同轴向位置处的四个被锁定部(第一被锁定部81至第四被锁定部84),因此电磁线圈3的电流施加以及电磁线圈3的电流施加的停止被执行三次。由此,电枢4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三次,使得凸轮构件5从锁定部19锁定第一被锁定部81的位置旋转至锁定部19锁定第四被锁定部84的位置。
在锁定部19锁定第一被锁定部81并且啮合构件2A的花键部25不与第一旋转构件11A的花键部118啮合的情况下,使得电磁离合器装置1A处于非联接状态。此外,在锁定部19锁定第四被锁定部84的状态下,啮合构件2A的花键部25与第一旋转构件11A的花键部118啮合,使得电磁离合器装置1A处于联接状态。锁定部19锁定第二被锁定部82的状态与锁定部19锁定第三被锁定部83的状态为啮合构件2A的花键部25的轴向末端侧的一部分花键接合至第一旋转构件11A的花键部118的不完全啮合状态。也就是说,在该实施方式中,当电枢4重复从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运动多次时,啮合构件2A的花键部25与第一旋转构件11A的花键部118啮合。
图10为描述在锁定部19锁定第四被锁定部84的状态转变至锁定部19锁定第一被锁定部81的状态并且电磁离合器装置1A从联接状态切换至非联接状态时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10A示出了锁定部19锁定第四被锁定部84并且电枢4置于第一位置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锁定部19与第四被锁定部84的轴向端面84a以及壁部85的周向壁面85b抵接。
图10B示出了电枢4移动至第二位置的状态。在电枢4从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运动过程中,电枢4的挤压突起41朝向啮合构件2A挤压和移动凸轮构件5。由于凸轮构件5的运动,锁定部19与壁部85的周向壁面85b抵接的状态被释放。
图10C示出了如下状态:由于第四被锁定部84的轴向端面84a与电枢4的挤压突起41的面向表面41a之间的滑动,凸轮构件5沿箭头A方向仅旋转第一预定角度。由于凸轮构件5的旋转,壁部85的轴向壁面85b与电枢4的挤压突起41的侧表面41b抵接。
图10D示出了电枢4位于从第二位置返回至第一位置的过程中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锁定部19的末端面19a与壁部85的轴向端面85a抵接,并且朝向箭头A方向的旋转力施加至凸轮构件5。
图10E示出了电枢4返回至第一位置并且凸轮构件5沿箭头A方向旋转直到锁定部19锁定第一被锁定部81为止的状态。在从图10C中示出的状态向图10D中示出的状态转变的过程中,凸轮构件5主要在轴向方向上移动,使得啮合构件2A的花键部25与第一旋转构件11A的花键部118之间的啮合被释放。
根据该实施方式,除了第一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操作/工作效果之外,还可以获得下列效果。也就是说,通过将电枢4的轴向运动重复多次,啮合构件2A沿啮合构件2A与第一旋转构件11A啮合的方向分阶段移动。因此,即使在啮合构件2A移动比电枢4的移动距离(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轴向移动距离)更长的距离以在非联接状态与联接状态之间切换的情况下,仍可以使啮合构件2A与第一旋转构件11A啮合。由此,可以使啮合构件2A的花键部25与第一旋转构件11A的花键部118之间的啮合长度增加,从而使得可以获得大的扭矩传递能力。
应当指出的是,该实施方式应对的是凸轮构件5包括设置在不同轴向位置处的四个被锁定部(第一被锁定部81至第四被锁定部84)的情况。然而,如果多个被锁定部形成在至少三个不同的轴向位置中,则可以获得该实施方式的操作/工作效果。
以上已经基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电磁离合器装置1、1A。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而是能够在不偏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改型执行。例如,出于除传递车辆的驱动力的目的之外的目的,也可以使用电磁离合器装置1、1A。
图11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磁离合器装置及其附近区域的剖视图。
该实施方式中的电磁离合器装置1将第二旋转构件12以能够传递扭矩的方式联接至第一旋转构件11B。第二旋转构件12和第一旋转构件11B具有共同的旋转轴线O以通过壳体10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被同轴地支撑。壳体10由第一壳体构件101和第二壳体构件102构成,并且第一壳体构件101和第二壳体构件102通过多个螺栓103(图11中仅示出了一个螺栓103)固定至彼此.
第一旋转构件11B通过设置在第一旋转构件11B与第一壳体构件101之间的滚珠轴承16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第一旋转构件11B整体上包括:轴部121,该轴部121由滚珠轴承16支撑;悬伸部122,该悬伸部122形成为从轴部121的端部径向向外悬伸;圆筒部123,该圆筒部123从悬伸部122的外端沿旋转轴线O朝向第二旋转构件12延伸;凸缘部124,该凸缘部124形成为从圆筒部123的末端径向向外进一步悬伸;以及花键部125,该花键部125形成在凸缘部124的外周中。
第二旋转构件12整体上包括:圆筒部110,该圆筒部110具有插入孔11a,该插入孔11a形成为使得从形成在第二壳体构件102中的开口102a插入的轴100穿过该插入孔11a;凸缘部111,该凸缘部111形成为从圆筒部110的外周表面径向向外悬伸;以及花键部112,该花键部112用作形成在凸缘部111的外周中的第一啮合部。花键接合至轴100的外周花键部100a的内周花键部11b形成在插入孔11a的内表面上。第二旋转构件12和轴100连接为由于内周花键部11b与外周花键部100a之间的花键接合而不能够相对于彼此旋转,并且第二旋转构件12与轴100的轴向相对运动由卡环100c管控。设置密封构件100d以在轴100的外周表面与第二壳体构件102的开口102a的内表面之间进行密封。
第二旋转构件12的设置在第二旋转构件12的在其轴向方向上的第一旋转构件11B侧端上的一端小直径部110b由设置在第一旋转构件11B的圆筒部123的内侧上的滚珠轴承17支撑,并且设置在第二旋转构件12的更靠近第二壳体构件102的开口102a的那端上的另一端小直径部110c由设置在第二旋转构件12与第二壳体构件102之间的滚珠轴承18支撑。具有比一端小直径部110b和另一端小直径部110c更大的外径的大直径部110a形成在一端小直径部110b与另一端小直径部110c之间,并且凸缘部111设置在大直径部110a的更靠近一端小直径部110b的那端上。电磁离合器装置1设置在第二旋转构件12的外周表面与壳体10之间。
电磁离合器装置1包括:啮合构件2B,该啮合构件2B连接至第一旋转构件11B以相对于第一旋转构件11B能够轴向移动但不能够相对地旋转;电磁线圈3,该电磁线圈3用于通过电流的施加而产生磁力;电枢4,该电枢4由于电磁线圈3的磁力而轴向移动;偏压构件7,该偏压构件7用于沿轴向偏压啮合构件2B;以及挤压机构1a,该挤压机构1a用于通过电枢4的轴向运动而抵抗偏压构件7的偏压力挤压啮合构件2B以使啮合构件2B轴向移动。
啮合构件2B整体上包括:圆筒部21,该圆筒部21向外与第二旋转构件12的圆筒部110中的大直径部110a接合;凸缘部22,该凸缘部22形成为从圆筒部21的更靠近第二旋转构件按12的凸缘部111的那端径向向外悬伸;圆筒部23,该圆筒部23从凸缘部22的外端沿旋转轴线O朝向第一旋转构件11B延伸;以及花键部24,该花键部24形成在圆筒部23的内周中并且用作第二啮合部。
啮合构件2B的凸缘部22的面向第二旋转构件12的凸缘部111的面向表面22a以及第二旋转构件12的凸缘部111的面向啮合构件2B的凸缘部22的面向表面111a在如图11中相对于旋转轴线O的下侧示出的第二旋转构件12和第一旋转构件11B的联接状态下通过间隙轴向地面向彼此。在该实施方式中,面向表面111a、22a都为与旋转轴线O的径向方向平行的平面,并且当啮合构件2B由于凸轮构件5(将在之后描述)的轴向运动而朝向第一旋转构件11B被挤压时,面向表面22a压靠在面向表面111a上以在面向表面111a上摩擦地滑动。
啮合构件2B的花键部24始终与设置在第一旋转构件11B中的花键部125啮合,使得啮合构件2B相对于第一旋转构件11B的旋转被管控。此外,由于啮合构件2B的沿啮合构件2B远离第一旋转构件11B的方向的轴向运动,花键部24与设置在第二旋转构件12中的花键部112啮合。当啮合构件2B的花键部24与第一旋转构件11B的花键部125以及第二旋转构件12的花键部112啮合时,第二旋转构件12通过啮合构件2B以能够传递扭矩的方式连接至第一旋转构件11B。也就是说,啮合构件2B的花键部24始终与第一旋转构件11B啮合,并且当啮合构件2B轴向移动时,花键部24还与第二旋转构件12啮合,并且由此,第二旋转构件12以能够传递扭矩的方式连接至第一旋转构件11B。
图11中相对于旋转轴线O的上侧示出了啮合构件2B的花键部24不与第二旋转构件12的花键部112啮合的状态(非联接状态),并且图11中相对于旋转轴线O的下侧示出了啮合构件2B的花键部24与第二旋转构件12的花键部112啮合的状态(联接状态)。
偏压构件7沿啮合构件2B的花键部24与第二旋转构件12的花键部112啮合的方向偏压啮合构件2B。在该实施方式中,偏压构件7由沿着旋转轴线O的方向设置的多个锥形盘簧70构成。然而,偏压构件7可以由诸如螺旋弹簧或橡胶之类的弹性体构成。此外,偏压构件7的沿着旋转轴线O的一个轴向端与卡环75抵接,该卡环75配合至第一旋转构件11B的圆筒部123的外周,并且偏压构件7的另一轴向端与啮合构件2B的圆筒部23的轴向端面23a抵接,使得啮合构件2B的圆筒部23朝向第二旋转构件12的凸缘部111被挤压。
电磁线圈3通过围绕由树脂制成的线筒31缠绕绕组32而形成,由控制器(未图示)供应的电流流过该绕组32。电磁线圈3通过由诸如铁之类的铁磁材料制成的环形轭状件30保持,并且轭状件30由第二壳体构件102支撑。轭状件30具有多个孔30a,与旋转轴线O平行地设置的柱状销300配合至所述多个孔30a,并且销300的一端插入到孔30a中。此外,第二壳体构件102具有多个孔102b,销300的另一端配合至所述多个孔102b。
图12为示出了电枢4的立体图。电枢4整体上包括:环形盘状主体40,该环形盘状主体40在其中央处具有通孔4a,第二旋转构件12穿过该通孔4a;以及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六个)挤压突起41,所述多个挤压突起41从通孔4a的内周表面朝向主体40的中央部突出。在主体40中,被多个销300(图11中示出的)穿过的销插入孔4b围绕通孔4a形成在多个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位置)。挤压突起41的与凸轮构件5(之后描述)的第一被锁定部51至第四被锁定部54的轴向端面51a至54a相对的面向表面41a形成为相对于主体40的厚度方向(与旋转轴线O平行的方向)倾斜的倾斜表面。
如图11所示,电枢4通过设置在主体40与轭状件30之间的锥形盘簧301沿远离轭状件30的方向被弹性地挤压。当没有电流施加至电磁线圈3时,电枢4与第二壳体构件102的接纳部102c由于锥形盘簧301的挤压力而抵接,并且当电流施加至电磁线圈3时,电枢4通过电磁线圈3的磁力被吸向轭状件30。此外,电枢4相对于第二壳体构件102和轭状件30的旋转由穿过销插入孔4b的所述多个销300管控。因此,电枢4被所述多个销300引导以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中,电枢4与第二壳体构件102的接纳部102c抵接,在第二位置中,电枢4接近轭状件30。图11中相对于旋转轴线O的上侧示出了电枢4置于第二位置的状态,并且图11中相对于旋转轴线O的下侧示出了电枢4置于第一位置的状态。
挤压机构1a包括:锁定部19,该锁定部19设置成不能够相对于第二旋转构件12轴向移动并且不能够相对于电枢4相对地旋转;以及圆筒形凸轮构件5,该圆筒形凸轮构件5包括被锁定部19锁定在不同轴向位置处的多个被锁定部(前面提及的第一被锁定部51至第四被锁定部54)。挤压机构1a构造成使得响应于电枢4的轴向运动,锁定部19锁定所述多个被锁定部中的设置在不同轴向位置处的另一被锁定部。
凸轮构件5向外与第二旋转构件12的圆筒部110中的大直径部110a以及啮合构件2B接合。啮合构件2B和凸轮构件5松驰地配合至第二旋转构件12的圆筒部110,并且相对于第二旋转构件12能够轴向地移动且能够相对地旋转。滚动轴承6设置在啮合构件2B与凸轮构件5之间。在该实施方式中,滚动轴承6由推力滚针轴承构成。啮合构件2B比滚动轴承6更靠近第一旋转构件11B设置,并且凸轮构件5比滚动轴承6更靠近锁定部19设置。
凸轮构件5提供滚动轴承6接收偏压构件7的挤压力作为从啮合构件2B朝向多个锁定部19的轴向偏压力。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锁定部19与第二壳体构件102一体地形成,但所述多个锁定部19也可以与第二壳体构件102分开形成。
响应于电枢4的轴向运动,凸轮构件5沿着旋转轴线O在啮合构件2B的花键部24与第二旋转构件12的花键部112之间的啮合被释放的方向上轴向地挤压啮合构件2B。
图13为示出了设置在第二壳体构件102中的所述多个锁定部19的立体图。
第二壳体构件102具有通孔102d,第二旋转构件12穿过该通孔102d,并且所述多个锁定部19从通孔102d的内周表面朝向第二旋转构件12突出,并且也沿着旋转轴线O朝向凸轮构件5突出。所述多个锁定部19沿着通孔102d的周向方向以固定的间隔设置,并且锁定部19的数目与电枢4的挤压突起41的数目相等。与电枢4的挤压突起41的面向表面41a类似,锁定部19形成为使得锁定部19的与凸轮构件5(之后描述)的被锁定部51至被锁定部54的轴向端面51a至54a相对的末端面19a形成为相对于与旋转轴线O平行的方向倾斜的倾斜表面。
图14为示出了凸轮构件5的立体图。在凸轮构件5中,被锁定部19锁定在不同轴向位置的多个被锁定部形成为在周向方向上彼此相邻。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被锁定部由第一被锁定部51至第四被锁定部54构成。在与和滚动轴承6抵接的基端面5a相反的端部中,沿着周向方向形成有六组第一被锁定部51至第四被锁定部54。
当从旋转轴线O的方向沿顺时针方向观察凸轮构件5时,每组中的第一被锁定部51至第四被锁定部54构造成使得第二被锁定部52形成为与第一被锁定部51相邻,第三被锁定部53形成为与第二被锁定部52相邻,并且第四被锁定部54形成为与第三被锁定部53相邻。第四被锁定部54的与第三被锁定部53相对的端部中形成有轴向突出的壁部55。
第一被锁定部51至第四被锁定部54设置在凸轮构件5的轴向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第二被锁定部52比第一被锁定部51更远离基端面5a,第三被锁定部53比第二被锁定部52更远离基端面5a,并且第四被锁定部54比第三被锁定部53更远离基端面5a。
第一被锁定部51至第四被锁定部54的各自的轴向端面51a至54a相对于凸轮构件5的周向方向倾斜。更具体地,第一被锁定部51的轴向端面51a倾斜成使得第一被锁定部51的在第二被锁定部52侧上的端部更靠近基端面5a,第二被锁定部52的轴向端面52a倾斜成使得第二被锁定部52的在第三被锁定部53侧上的端部更靠近基端面5a,第三被锁定部53的轴向端面53a倾斜成使得第三被锁定部53的在第四被锁定部54侧上的端部更靠近基端面5a,并且第四被锁定部54的轴向端面54a倾斜成使得第四被锁定部54的在壁部55侧上的端部更靠近基端面5a。
壁部55的轴向端面55a沿与轴向端面51a至54a相同的方向倾斜。此外,壁部55的在其周向方向上的一个侧面55b面向第四被锁定部54。
电枢4的挤压突起41的面向表面41a以及锁定部19的末端面19a与第一被锁定部51至第四被锁定部54的轴向端面51a至54a抵接。电枢4的面向表面41a与轴向端面51a至54a的在凸轮构件5的径向方向上的外部抵接,并且锁定部19的末端面19a与轴向端面51a至54a的在凸轮构件5的径向方向上的内部抵接。凸轮构件5由于偏压构件7而接收轴向偏压力,轴向端面51a至54a以该轴向偏压力压靠在电枢4的挤压突起41以及锁定部19上。
当锁定部19锁定第一被锁定部51时,锁定部19的末端面19a与基端面5a之间的距离最短。此外,当锁定部19锁定第四被锁定部54时,锁定部19的末端面19a与基端面5a之间的距离最长。
当锁定部19锁定第一被锁定部51时,啮合构件2B的花键部24与第二旋转构件12的花键部112啮合,如图11中相对于旋转轴线O的下侧所示出的。当锁定部19锁定第四被锁定部54时,啮合构件2B的花键部24与第二旋转构件12的花键部112之间的啮合被释放,如图11中相对于旋转轴线O的上侧所示出的。在锁定部19锁定第二被锁定部52或第三被锁定部53的状态下,啮合构件2B的花键部24与第二旋转构件12的花键部112的一部分啮合。
接下来将参照图15和图16来描述挤压机构1a的操作。
图15A至图15D为各自示出了电枢4和凸轮构件5的立体图,除了所述多个锁定部19之外,没有示出第二壳体构件102。图16A至图16D为各自示出了从其在径向方向上的外侧观察凸轮构件5时的状态以及电枢4的挤压突起41和锁定部19的示意图。
图15A和图16A示出了锁定部19锁定第一被锁定部51并且电枢4置于第一位置的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中,第一被锁定部51的轴向端面51a通过偏压构件7的偏压力被压靠在锁定部19的末端面19a上,并且还与电枢4的挤压突起41的面向表面41a相对。此外,锁定部19与第一被锁定部51的周向侧表面51b抵接,并且电枢4的挤压突起41在凸轮构件5的周向方向上远离侧表面51b的位置与轴向端面51a相对。第一被锁定部51的侧表面51b为形成在第一被锁定部51与第二被锁定部52之间的阶梯表面,并且为与凸轮构件5的轴向方向平行的平面。形成在第一被锁定部51的轴向端面51a与侧表面51b之间的角度为锐角。
图15B和图16B示出了电流施加至电磁线圈3并且电枢4从图15A和图16A中示出的第一状态移动至第二位置的第二状态。电枢4的挤压突起41的面向表面41a与轴向端面51a在从第一状态转移至第二状态的过程中抵接,并且挤压突起41朝向啮合构件2B挤压凸轮构件5。此外,在第二状态中,锁定部19相对于第一被锁定部51的侧表面51b的抵接状态被释放,并且由于第一被锁定部51的轴向端面51a与电枢4的挤压突起41的面向表面41a之间的滑动,凸轮构件5沿箭头A方向仅旋转第一预定角度。由于凸轮构件5的旋转,第一被锁定部51的侧表面51b与电枢4的挤压突起41的侧表面41b抵接。
也就是说,当电枢4从第一位置轴向地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电枢4执行朝向啮合构件2B挤压凸轮构件5的挤压操作以使凸轮构件5朝向啮合构件2B移动并且使凸轮构件5仅旋转第一预定角度。第一预定角度为对应于电枢4的挤压突起41与第一被锁定部51的侧表面51b之间的间隙的距离d1的角度,如图16A所示。
当电枢4置于第二位置时,锁定部19的末端面19a与轴向端面52a通过末端面19a与第二被锁定部52之间的间隙相对。也就是说,当电枢4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凸轮构件5旋转第一预定角度,挤压突起41与侧表面51b抵接,并且锁定部19的末端面19a与和第一被锁定部51相邻的第二被锁定部52的轴向端面52a相对。
图15C和图16C示出了第三状态,其中,电磁线圈3的电流施加被停止,并且电枢4位于从第二位置返回至第一位置的过程中。在第三状态中,锁定部19的末端面19a与第二被锁定部52的轴向端面52a抵接。当锁定部19的末端面19a与第二被锁定部52的轴向端面52a抵接时,朝向箭头A方向的旋转力施加至凸轮构件5,但凸轮构件5朝向箭头A方向的旋转通过电枢4的挤压突起41的侧表面41b相对于第一被锁定部51的侧表面51b的抵接来管控。
图15D和图16D示出了第四状态,其中,电枢4返回至第一位置,并且凸轮构件5沿箭头A方向旋转,直到第二被锁定部52的周向侧表面52b与锁定部19的侧表面19b抵接为止。在第四状态中,由于锁定部19的末端面19a与接收偏压构件7的偏压力的凸轮构件5的第二被锁定部52的轴向端面52a之间的滑动,凸轮构件5相对于锁定部19旋转第二预定角度。由此,锁定部19锁定第二被锁定部52。第二预定角度为对应于图16C中示出的第三状态中的第二被锁定部52的侧表面52b与锁定部19之间的距离d2的角度。也就是说,当电枢4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凸轮构件5进一步仅旋转第二预定角度,并且由此,锁定部19锁定与第一被锁定部51相邻的第二被锁定部52。
挤压机构1a构造成使得当电枢4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多次时,凸轮构件5使啮合构件2B抵抗偏压构件7的偏压力轴向移动。在该实施方式中,设置了以阶梯方式形成在凸轮构件5中的四个被锁定部(第一被锁定部51至第四被锁定部54)。鉴于此,当电磁线圈3的电流施加以及电磁线圈3的电流施加的停止被执行三次以使得电枢4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三次时,凸轮构件5从锁定部19锁定第一被锁定部51的位置旋转至锁定部19锁定第四被锁定部54的位置。
如图16A所示,当从基端面5a到第一被锁定部51的轴向端面51a的距离被视为距离d3并且从基端面5a到第四被锁定部54的轴向端面54a的距离被视为距离d4时,距离d4比距离d3更长,并且凸轮构件5在与距离d4与距离d3之间的差值对应的范围内轴向地往复运动。
图17A至图17D为示意图,描述了在锁定部19锁定第四被锁定部54的状态转移至锁定部19锁定第一被锁定部51的状态以使得电磁离合器装置1从非联接状态切换至联接状态时的操作。
图17A示出了锁定部19锁定第四被锁定部54并且电枢4置于第一位置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锁定部19与第四被锁定部54的轴向端面54a以及壁部55的周向侧表面55b抵接。
图17B示出了电枢4移动至第二位置的状态。在电枢4从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运动过程中,挤压突起41由于挤压操作而朝向啮合构件2B挤压和移动凸轮构件5。此时,如图11中相对于旋转轴线O的上侧示出的,啮合构件2B的凸缘部22的面向表面22a轴向地压靠在第二旋转构件12的凸缘部111的面向表面111a上。由此,在第二旋转构件12和第一旋转构件11B以转速差相对于彼此旋转的情况下,面向表面22a、111a在彼此上摩擦地滑动,从而产生使第二旋转构件12的旋转与第一旋转构件11B的旋转同步的摩擦扭矩。
更具体地,在啮合构件2B的凸缘部22的面向表面22a由于凸轮构件5随着电枢4的挤压操作而进行的轴向运动而压靠在第二旋转构件12的凸缘部111的面向表面111a上时,产生摩擦扭矩。也就是说,电枢4在锁定部19锁定第一被锁定部51之前执行挤压凸轮构件5的挤压操作,以使摩擦扭矩减小第二旋转构件12与第一旋转构件11B之间的转速差。
此外,当锁定部19与壁部55的周向侧表面55b抵接的状态通过挤压操作释放时,凸轮构件5沿箭头A方向仅旋转第一预定角度。
第二旋转构件12的凸缘部111的面向表面111a为本发明的“第二旋转构件侧上的第一摩擦表面”的一个方面,并且啮合构件2B的凸缘部22的面向表面22a为本发明的“第一旋转构件侧上的第二摩擦表面”的一个方面。此处,“第二旋转构件侧上的第一摩擦表面”包括形成在设置成与第二旋转构件12一体地旋转的构件中的摩擦表面以及形成在第二旋转构件12中的摩擦表面,并且“第一旋转构件侧上的第二摩擦表面”包括形成在设置成与第一旋转构件11B一体地旋转的构件(啮合构件2B)中的摩擦表面以及形成在第一旋转构件11B中的摩擦表面。例如,形成在设置成不能够相对于第二旋转构件12旋转的构件中的第一摩擦表面以及形成在第一旋转构件11B中的第二摩擦表面在彼此上摩擦地滑动以产生摩擦扭矩。
图17C示出了电枢4在从第二位置返回至第一位置的过程中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锁定部19的末端面19a与壁部55的轴向端面55a抵接,并且朝向箭头A方向的旋转力施加至凸轮构件5。
图17D示出了电枢4返回至第一位置并且锁定部19沿箭头A方向旋转以锁定第一被锁定部51的状态。在从图17C中示出的状态向图17D中示出的状态转移的过程中,凸轮构件5贯穿对应于距离d3与距离d4之间的差的范围主要在轴向方向上移动,使得啮合构件2B的花键部24与第二旋转构件12的花键部112啮合。
同样地,当凸轮构件5沿与电枢4由于磁力而轴向移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轴向移动时,啮合构件2B的花键部24与第二旋转构件12的花键部112由于偏压构件7的偏压力而啮合。更具体地,当锁定部19相对于第一被锁定部51至第四被锁定部54中的形成在最远离啮合构件2B的位置的第四被锁定部54的锁定被释放并且锁定部19锁定形成在最靠近啮合构件2B的位置的第一被锁定部51时,花键部24与第二旋转构件12的花键部112由于偏压构件7的偏压力而啮合,以形成第二旋转构件12以能够传递扭矩的方式连接至第一旋转构件11B的联接状态。
也就是说,当第二旋转构件12与第一旋转构件11B之间的联接状态转移至非联接状态时,电枢4必须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三次。然而,当非联接状态转移至联接状态时,电枢4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仅一次。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获得下列操作/工作效果。
啮合构件2B随着电枢4从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轴向运动而轴向移动以与第一旋转构件11B啮合。因此,与电动马达和减速器用作用于操作离合器装置的致动器的情况相比,例如,可以立即执行联接状态与非联接状态之间的切换。也就是说,提高了切换的响应性。
在电磁离合器装置1中,在从第二旋转构件12与第一旋转构件11B之间的非联接状态向联接状态转移的过程中,啮合构件2B的凸缘部22的面向表面22a轴向地压靠在第二旋转构件12的凸缘部111的面向表面111a上,从而产生使第二旋转构件12的旋转与第一旋转构件11B的旋转同步的摩擦扭矩。因此,与没有摩擦扭矩产生的情况相比,啮合构件2B的花键部24与第二旋转构件12的花键部112平滑地啮合。这使得可以立即执行从非联接状态向联接状态的切换,并且提高了从非联接状态向联接状态的切换的响应性。此外,通过使电枢4从锁定部19锁定第四被锁定部54的状态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一次,花键部24与第二旋转构件12的花键部112由于偏压构件7的偏压力而啮合。这使得可以充分地提高从非联接状态向联接状态的切换的响应性。
由于凸轮构件5的第一被锁定部51至第四被锁定部54的轴向端面51a至54a相对于周向方向倾斜,因此轴向端面51a至54a由于电枢4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轴向运动而在挤压突起41的面向表面41a上滑动,并且因此,凸轮构件5仅旋转第一预定角度。此外,当电枢4从第二位置轴向地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凸轮构件5由于轴向端面51a至54a的倾斜而旋转第二预定角度。也就是说,由于凸轮构件5因电枢4的轴向运动而旋转,因此可以在无需用于使凸轮构件5旋转的诸如马达之类的任何旋转驱动机构的情况下将锁定部19相对于第一被锁定部51至第四被锁定部54的相应的锁定状态从一个状态相继切换至另一状态。这使得可以减小电磁离合器装置1的尺寸并且可以降低电磁离合器装置1的成本。
偏压构件7设置在第一旋转构件11B与啮合构件2B之间,使得啮合构件2B通过偏压构件7的偏压力被朝向第二旋转构件12偏压,并且凸轮构件5通过滚动轴承6被朝向锁定部19以及电枢4的挤压突起41挤压。由此,啮合构件2B的花键部24与第二旋转构件12的花键部112在锁定部19锁定第一被锁定部51时立即啮合。此外,第一被锁定部51至第四被锁定部54的轴向端面51a至54a以及壁部55的轴向端面55a相对于挤压突起41的面向表面41a以及锁定部19的末端面19a的滑动允许凸轮构件5旋转。
在锁定部19锁定凸轮构件5的第一被锁定部51并且电磁线圈3的电流施加被停止的状态下,啮合构件2B与第二旋转构件12啮合。因此,在联接状态下并非必须持续电磁线圈3的电流施加。这使得可以减小电磁离合器装置1操作时的功率消耗和热量产生。
凸轮构件5包括设置在不同轴向位置处的第一被锁定部51至第四被锁定部54,并且能够在对应于形成在最远离啮合构件2B的位置中的第四被锁定部54与形成在最靠近啮合构件2B的位置中的第一被锁定部51之间的轴向距离的范围内轴向地移动。这使得可以增加啮合构件2B的花键部24与第二旋转构件12的花键部112之间的啮合的轴向长度。这使得可以例如传递诸如车辆的驱动力之类的大扭矩。
当凸轮构件5沿与电枢4由于磁力而轴向移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轴向移动时,啮合构件2B的花键部24与第二旋转构件12的花键部112啮合。也就是说,偏压构件7偏压啮合构件2B的方向与锥形盘簧301偏压电枢4的方向相同。因此,在啮合构件2B的花键部24与第二旋转构件12的花键部112由于偏压构件7的偏压力而啮合时,锥形盘簧301的偏压力不干扰啮合构件2B的运动。这使得可以提高从非联接状态向联接状态的切换的响应性。
应当指出的是,该实施方式应对的是凸轮构件5包括设置在其轴向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的四个被锁定部(第一被锁定部51至第四被锁定部54)的情况。然而,如果多个被锁定部形成在轴向方向上的至少三个不同位置中,则可以获得该实施方式的操作/工作效果。
接下来将参照图18来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图18为示出了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啮合构件2B、第二旋转构件12以及第一旋转构件11B的基本部分的放大图。应当指出的是,与图11类似,图18中相对于旋转轴线O的上侧示出了非联接状态,并且图18中相对于旋转轴线O的下侧示出了联接状态。此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具有与第三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构成部件的功能相同的功能的构成部件具有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构成部件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去对其重复描述。
该实施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在第二旋转构件12、第一旋转构件11B和啮合构件2B的形状方面不同。
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第二旋转构件12的凸缘部111设置有肋部113,该肋部113形成为从凸缘111的外端沿与旋转轴线O平行的方向朝向第一旋转构件突出。花键部112形成在肋部113的外周中。此外,凸缘部111的外周表面111b相对于与旋转轴线O平行的方向倾斜,并且形成为渐缩形表面,该渐缩形表面的外径从更靠近啮合构件2B的凸缘部22的一侧朝向更靠近花键部112的一侧逐渐增大。
此外,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第一旋转构件11B设置有圆筒形小直径管状部126,该圆筒形小直径管状部126形成为在第二旋转构件12的肋部113内朝向凸缘部111突出并且具有比圆筒部123更小的外径。
此外,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啮合构件2B的圆筒部23的形状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啮合构件2B的圆筒部23的形状不同,并且径向向内凸出的凸出部231形成在圆筒部23的凸缘部22侧端中。凸出部231的内周表面231a形成为相对于旋转轴线O倾斜的渐缩形表面,该渐缩形表面以平行的方式面向第二旋转构件12的凸缘部111的外周表面111b。
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参照图17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在从非联接状态向联接状态转移的过程中,当电枢4执行将凸轮构件5朝向啮合构件2B挤压的挤压操作时,啮合构件2B的凸出部231的内周表面231a由于凸轮构件5的轴向运动而压靠在第二旋转构件12的凸缘部111的外周表面111b上,使得内周表面231a在外周表面111b上摩擦地滑动,从而产生摩擦扭矩。该摩擦扭矩使第二旋转构件12的旋转与第一旋转构件11B的旋转同步。第二旋转构件12的凸缘部111的外周表面111b为本发明的第一摩擦表面的一个方面,并且啮合构件2B的凸出部231的内周表面231a为本发明的第二摩擦表面的一个方面。
应当指出的是,在该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旋转构件12的凸缘部111的外周表面111b在啮合构件2B的凸出部231的内周表面231a上摩擦地滑动时,第二旋转构件12的凸缘部111的面向表面111a不与啮合构件2B的凸缘部22的面向表面22a接触。也就是说,电枢4的挤压操作施加的挤压力被接收,使得啮合构件2B的凸出部231的内周表面231a与第二旋转构件12的凸缘部111的外周表面111b抵接。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在彼此上摩擦地滑动的第二旋转构件12的凸缘部111的外周表面111b以及啮合构件2B的凸出部231的内周表面231a形成为渐缩形表面。因此,除了与第三实施方式类似的操作/工作效果之外,与第三实施方式相比,还增加了第二旋转构件12的凸缘部111的外周表面111b(第一摩擦表面)从啮合构件2B的凸出部231的内周表面231a(第二摩擦表面)接收的接触压力。这使得可以进一步增加摩擦扭矩,从而导致从非联接状态向联接状态的切换的响应性进一步提高。
接下来将参照图19来描述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图19为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啮合构件2B、第二旋转构件13以及第一旋转构件11B的基本部分的放大图。应当指出的是,与图11和图18类似,图19中相对于旋转轴线O的上侧示出了非联接状态,并且图19中相对于旋转轴线O的下侧示出了联接状态。此外,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具有与第三实施方式或第四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构成部件的功能相同的功能的构成部件具有与第三实施方式或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构成部件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去对其重复描述。
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二旋转构件13与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二旋转构件12在形状方面不同,并且构造成包括圆筒形固定构件130以及从第二旋转构件13的外周表面径向向外突出的移动构件131。移动构件131设置成相对于固定构件130能够轴向移动但不能够相对地旋转。移动构件131还能够相对于第一旋转构件11B沿旋转轴线O轴向移动。
花键接合至轴100的外周花键部100a的内周花键部130a形成在固定构件130的内周表面上。固定构件130的内周花键部130a花键接合至轴100的外周花键部100a,使得固定构件130与轴100的相对旋转被管控,并且固定构件130的轴向相对运动由卡环100c管控。因此,固定构件130固定至轴100。
此外,外周花键部130b沿旋转轴线O形成在固定构件130的外周表面上。外周花键部130b在外周花键部130b的轴向方向上的一个位置中设置有用于限制移动构件131的轴向运动范围的锁定突起130c。
移动构件131整体上包括:圆筒部132,该圆筒部132设置有花键接合至固定构件130的外周花键部130b的内周花键部132a;圆形板部133,该圆形板部133呈环状盘形并且从圆筒部132的第一旋转构件11B侧端径向向外延伸;肋部134,该肋部134从圆形板部133的外端沿与旋转轴线O平行的方向朝向第一旋转构件11B突出;以及花键部135,该花键部135形成在肋部134的外周中。
移动构件131能够轴向移动但由于内周花键部132a与固定构件130的外周花键部130b之间的花键接合而不能够相对于固定构件130相对地旋转。此外,当圆筒部132被锁定突起130c锁定时,移动构件131的朝向凸轮构件5的轴向运动被管控。
当移动构件131的花键部135花键接合至啮合构件2B的花键部125时,第二旋转构件13以能够传递扭矩的方式连接至第一旋转构件11B。
圆形板部133的外周表面133b相对于与旋转轴线O平行的方向倾斜,并且形成为渐缩形表面,该渐缩形表面的外径从更靠近啮合构件2B的凸缘部22的一侧朝向更靠近花键部135的一侧逐渐增大。此外,肋部134的内周表面134a相对于与旋转轴线O平行的方向倾斜,并且形成为内径朝向圆形板部133逐渐减小的渐缩形表面。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旋转构件11B的小直径管状部126的外周表面126a形成为以平行的方式面向移动构件131的肋部134的内周表面134a的渐缩形表面。
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参照图17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在从非联接状态向联接状态转移的过程中,当电枢4执行朝向啮合构件2B挤压凸轮构件5的挤压操作时,凸出部231的内周表面231a由于啮合构件2B的轴向运动而压靠在圆形板部133的外周表面133b上。此外,当圆形板部133的外周表面133b接收此时的挤压力时,移动构件131朝向第一旋转构件11B轴向移动,使得肋部134的内周表面134a压靠在第一旋转构件11B的小直径管状部126的外周表面126a上。
由此,在电枢4在第二旋转构件12和第一旋转构件11B以转速差相对于彼此旋转时执行挤压操作的情况下,啮合构件2B的凸出部231的内周表面231a在移动构件131的圆形板部133的外周表面133b上摩擦地滑动,并且移动构件131的肋部134的内周表面134a在第一旋转构件11B的小直径管状部126的外周表面126a上摩擦地滑动,从而产生使第二旋转构件12的旋转与第一旋转构件11B的旋转同步的摩擦扭矩。
移动构件131的圆形板部133的外周表面133b以及肋部134的内周表面134a为本发明的第一摩擦表面的一个方面。此外,啮合构件2B的凸出部231的内周表面231a以及第一旋转构件11B的小直径管状部126的外周表面126a为本发明的第二摩擦表面的一个方面。
根据第五实施方式,摩擦扭矩还在移动构件131的肋部134的内周表面134a与第一旋转构件11B的小直径管状部126的外周表面126a之间产生。因此,除了与第四实施方式类似的操作/工作效果之外,与第四实施方式相比还可以进一步增大摩擦扭矩,从而使得可以进一步提高从非联接状态向联接状态切换的响应性。
接下来将参照图20至图24来描述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在图20至图24中,具有与第三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构成部件的功能相同的功能的构成部件具有与第三实施方式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去对其重复描述。
图20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电磁离合器装置1B及其附近区域的剖视图。在第三实施方式至第五实施方式中,第二旋转构件12、13以不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花键接合至轴100,并且第一旋转构件11B通过电磁离合器装置1以能够传递扭矩的方式连接至第二旋转构件12、13。然而,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旋转构件14以不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花键接合至轴100,并且啮合构件2C连接至第二旋转构件14以相对于第二旋转构件14能够轴向移动但不能够相对地旋转。电磁离合器装置1B将第二旋转构件14以能够传递扭矩的方式连接至第一旋转构件15,该第一旋转构件15同轴地设置有第二旋转构件14并且通过壳体10以可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撑。
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至第五实施方式中,第二旋转构件12、13与第一旋转构件11B直接接触。然而,在该实施方式中,环形摩擦构件8设置在啮合构件2C与第一旋转构件15之间,并且摩擦构件8通过在预定范围内与啮合构件2C弹性接合的多个键9接收朝向第一旋转构件15的挤压力,从而产生摩擦构件8与第一旋转构件15之间的摩擦扭矩。啮合构件2C通过设置在啮合构件2C与第二旋转构件14(之后描述)的凸缘部143之间的多个螺旋弹簧200被轴向偏压,并且所述多个键9通过键弹簧900弹性地压靠在啮合构件2C上。下面详细描述这些构件中的每个构件的构型。
第一旋转构件15通过设置在第一旋转构件15与第一壳体构件101之间的滚珠轴承16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第一旋转构件15整体上包括:轴部151,该轴部151由滚珠轴承16支撑;凸缘部152,该凸缘部152形成为从轴部151的第二旋转构件14侧端径向向外突出;花键部153,该花键部153用作形成在凸缘部152的外周中的第一啮合部;以及圆筒部154,该圆筒部154从凸缘部152的在第二旋转构件14侧(与轴部151相反的一侧)上的轴向端进一步朝向第二旋转构件14延伸。
圆筒部154的外径形成为比凸缘部152的外径更小,并且圆筒部154的外周表面154a在摩擦构件8上摩擦地滑动,从而产生使第一旋转构件5的旋转与第二旋转构件14的旋转同步的摩擦扭矩。也就是说,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旋转构件15的圆筒部154的外周表面154a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摩擦表面。
啮合构件2C整体上包括:圆筒部25,该圆筒部25设置有花键部251,该花键部251形成在圆筒部25的内周表面上以用作与第一旋转构件15的花键部153啮合的第二啮合部;以及环形被挤压部26,该环形被挤压部26形成在圆筒部25的一个轴向端中以向内突出。滚动轴承6与被挤压部26的在啮合构件2C的轴向方向上的一个端面抵接,并且多个螺旋弹簧200与被挤压部26的另一端面抵接。螺旋弹簧200朝向凸轮构件5偏压啮合构件2C,并且响应于电枢4的轴向运动,凸轮构件5抵抗螺旋弹簧200的偏压力朝向第一旋转构件15轴向地移动啮合构件2C。
图21示出了第二旋转构件14。图21A为示出了沿着旋转轴线O从第一旋转构件15侧观察到的第二旋转构件14的轴向端面的视图,图21B为沿着图21A中的线A-A截取的剖视图,并且图21C为示出了沿着旋转轴线O从与第一旋转构件15侧相反的一侧(更靠近第二壳体构件102的开口102a的一侧)观察到的第二旋转构件14的轴向端面的视图。
第二旋转构件14具有有带底的圆筒形状,其中,容纳轴100的一个端部的轴容纳孔14a形成在中央部中。花键接合至轴100的外周花键部100a的内周花键部14b形成在轴容纳孔14a的内表面上。第二旋转构件14和轴100由于内周花键部14b与外周花键部100a之间的花键接合而以不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连接,并且第二旋转构件14与轴100的轴向相对运动由卡环100c管控。
第二旋转构件14整体上包括:圆筒部140,轴容纳孔14a形成在该圆筒部140中;底部141,该底部141具有轴容纳孔14a的轴向底面14c;凸台部142,该凸台部142从底部141的与底面14c相反的表面轴向突出;凸缘部143,该凸缘部143形成为从圆筒部140的外周表面140a径向向外突出;以及花键部144,该花键部144形成在凸缘部143的外周中。
圆筒部140包括:大直径部140a,凸轮构件5向外接合至该大直径部140a;以及小直径部140b,该小直径部140b形成在圆筒部140的与底部141相反的端部中,以通过滚珠轴承18被支撑。凸缘部143形成为从大直径部140a径向向外突出,并且凸缘部5向外与大直径部140a的比凸缘部143更靠近小直径部140b的部分接合。凸轮构件5松驰地配合至圆筒部140的大直径部140a,并且相对于第二旋转构件14能够轴向移动且能够相对地旋转。
凸缘部143具有多个弹簧容纳孔143a,所述多个螺旋弹簧200中的每个螺旋弹簧的一端容纳在所述多个弹簧容纳孔143a中的一个弹簧容纳孔中,并且所述多个弹簧容纳孔143a形成为朝向小直径部140b敞开。此外,凸缘部143具有环形键弹簧容纳部143b,环形键弹簧容纳部143b容纳键弹簧900,并且键弹簧容纳部143b形成为朝向凸台部142敞开。此外,凸缘部143包括多个键容纳凹槽143c,所述多个键容纳凹槽143c形成为从凸缘部143的外周表面径向向内挖空。键容纳凹槽143c中的每个键容纳凹槽在其中容纳键9的端部。
键弹簧容纳部143b形成在凸缘部143的沿第二旋转构件14的周向方向的整个外周上。键容纳凹槽143c与键弹簧容纳部143b连通,使得一端容纳在键容纳凹槽143c中的键9从键弹簧900接收朝向第二旋转构件14的径向向外方向的偏压力。
在该实施方式中,三个键容纳凹槽143c在周向方向上每隔固定的间隔形成在凸缘部143中,并且九个弹簧容纳孔143a形成在三个键容纳凹槽143c之间。也就是说,三个弹簧容纳孔143a形成在沿周向方向彼此相邻的一对键容纳凹槽143c之间。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多个(两个)键弹簧900容纳在键弹簧容纳部143b中。键弹簧900中的每个键弹簧为例如由C形弹簧钢制成的弹性构件,并且在键弹簧900中的每个键弹簧通过所述多个键9弹性变形以减小直径的情况下容纳在键弹簧容纳部143b中。
啮合构件2C的花键部251花键接合至第二旋转构件14的花键部144。由于花键接合,啮合构件2C连接至第二旋转构件14以相对于第二旋转构件14能够轴向移动但不能够相对地旋转。
图22示出了摩擦构件8。图22为沿旋转轴线O从第二旋转构件14的凸缘部143侧观察到的摩擦构件8的轴向端面的视图,图22B为沿图22A中的线B-B截取的剖视图,并且图22为从凸缘部143侧观察到的摩擦构件8的外周的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摩擦构件8具有向外与第一旋转构件15的圆筒部154接合的环形形状,并且摩擦构件8的内周表面8a与第一旋转构件15的圆筒部154的外周表面154a相对。外周表面154a为形成为相对于与旋转轴线O平行的轴向方向倾斜的渐缩形表面,使得其外径朝向圆筒部154的轴向末端侧减小。摩擦构件8的内周表面8a是形成为与圆筒部154的外周表面154a平行的渐缩形表面。
摩擦构件8能够相对于第一旋转构件15轴向移动,并且当内周表面8a轴向压靠在圆筒部154的外周表面154a上时,在摩擦构件8与第一旋转构件15之间产生摩擦扭矩。也就是说,在该实施方式中,摩擦构件8的内周表面8a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摩擦表面。
此外,其中容纳有键9的端部的键容纳凹槽8b形成在摩擦构件8中。在该实施方式中,三个键容纳凹槽8b在周向方向上以固定的间隔形成为与形成在第二旋转构件14的凸缘部143中的三个键容纳凹槽143c对应。此外,设置有多个花键齿811的花键部81形成在摩擦构件8的外周中。花键齿811中的每个花键齿具有一对倒角表面811a,所述一对倒角表面811a在与旋转轴线O平行的轴向方向上从键容纳凹槽8b侧上的齿侧的中央部以中央部作为顶点对称地倾斜。
图23示出了键9。图23A为键9的侧视图,图23B为从凸轮构件5侧观察到的轴向端面的视图,并且图23C为键9的立体图。
键9整体上包括:基部90,该基部90具有矩形实心形状;以及突起部91,该突起部91形成为从基部90的与啮合构件2C的圆筒部21相对的外表面90a朝向啮合构件2C的圆筒部21突出。突起部91形成为平面,该平面的在突起部91的突出方向上的末端面91a与基部90的外表面90a平行。此外,在突起部91的在键9的与旋转轴线O平行的纵向方向上的两端中,突起部91的末端面91a通过倾斜表面91b、91c连接至基部90的外表面90a。形成在基部90的外表面90a与倾斜表面91b、91c中的每个倾斜表面之间的角度为钝角,并且在图23A中示出的侧视图中突起91形成为钟形。
键9设置成使得基部90的在纵向方向上的一个端面90d与摩擦构件8的键容纳凹槽8b的轴向底面8c相对,并且基部90的在纵向方向上的另一端面90e与啮合构件2C的被挤压部26相对。突起部91的倾斜表面91b形成为比末端面91a更靠近所述一个端面90d,并且倾斜表面91c形成为比末端面91a更靠近所述另一端面90e。
此外,形成为朝向外表面90a挖空的中空部90c相对于外表面90a形成在键9的基部90的背侧上的内表面90b上。如图20所示,所述多个键弹簧900配合在中空部90c中。
如图20所示,与键9的突起部91弹性接合的凹部250形成在啮合构件2C的花键部251中。凹部250形成为使得构成啮合构件2C的花键部251的多个花键头部251b的径向高度在轴向方向上部分地降低。
所述多个键9与啮合构件2C在啮合构件2C的轴向运动范围中的花键部251不与第一旋转构件15的花键部153啮合的预定范围内弹性接合。更具体地,键9的突起部91在锁定部19锁定凸轮构件5的第一被锁定部51的状态下弹性地锁定啮合构架2C的凹部250。在锁定部19锁定凸轮构件5的第三被锁定部53或第四被锁定部54的状态下,所述多个键9由于啮合构件2C的轴向运动而沿第二旋转构件14的径向方向向内移动,使得键9的突起部91与啮合构件2C的凹部250分离。也就是说,由于啮合构件2C的从啮合构件2C的花键部251不与第一旋转构件15的花键部153啮合的预定范围向花键部251、153彼此啮合的位置的轴向运动,键9的突起部91与啮合构件2C的凹部250分离。
当锁定部19锁定凸轮构件5的第一被锁定部51的第一状态(参见图16A)转移至电枢4朝向啮合构件2C挤压凸轮构件5的第二状态时,摩擦构件8的内周表面8a轴向压靠在第一旋转构件15的圆筒部154的外周表面154a上,从而产生使第一旋转构件15的旋转与第二旋转构件14的旋转同步的摩擦扭矩。也就是说,即使在第一旋转构件15的转速与第二旋转构件14的转速之间存在转速差的情况下,该转速差也通过摩擦扭矩而减小,从而导致啮合构件2c的花键部251平滑地花键接合至第一旋转构件15的花键部153。
图24A至图24C为描述电磁离合器装置1B的操作的操作说明图。
图24A示出了啮合构件2C设置在啮合构件2C的轴向运动范围中的花键部251不与第一旋转构件15的花键部153啮合的预定范围内并且第一旋转构件15和第二旋转构件14能够相对于彼此旋转的非联接状态。在非联接状态中,键9的突起部91配合至啮合构件2C的凹部250。啮合构件2C的凹部250具有与突起部91的末端面91a相对的底面250a、与突起91的一个倾斜表面91b相对的倾斜表面250b、以及与突起部91的另一倾斜表面91c相对的倾斜表面250c。
图24B示出了如下状态:电枢4在非联接状态下朝向啮合构件2C挤压凸轮构件5,并且由于键9的突起部91与啮合构件2C的凹部250之间的配合,键9的基部90的在纵向方向上的一个端面90d压靠在摩擦构件8的键容纳凹槽8b的底面8c上。
摩擦构件8通过所述多个键9接收电枢4的轴向挤压力,使得内周表面8a压靠在第一旋转构件15的圆筒部154的外周表面154a上以产生摩擦扭矩。当啮合构件2C进一步轴向移动时,电枢4的轴向挤压力被倒角表面811a接收,从而增大摩擦扭矩。之后,啮合构件2C的花键部251花键接合至摩擦构件8的花键部81。摩擦构件8的键容纳凹槽8b构造成使得键容纳凹槽8b的在摩擦构件8的周向方向上的宽度w1比键9的基部90的在周向方向上的宽度w2更宽,使得啮合构件2C的花键部251在键9的一端容纳在键容纳凹槽8b中的状态下花键接合至花键部81。键容纳凹槽8b的宽度w1(参见图22A)与键9的基部90的宽度w2(参见图23B)之间的差与花键部81的花键节距的半段对应。
图24C为第一旋转构件15与第二旋转构件14的联接状态,在联接状态中,啮合构件2C朝向第一旋转构件15进一步轴向移动,并且花键部251与第一旋转构件15的花键部153啮合。
在从图24B示出的状态至图24C中示出的状态转移的过程中,键9径向向内移动以在摩擦构件8的键容纳凹槽8b以及第二旋转构件14的键容纳凹槽143c内远离啮合构件2C的圆筒部25移动,使得键9的突起部91与啮合构件2C的凹部250分离。也就是说,由于突起91的倾斜表面91c与啮合构件2C的凹部250的倾斜表面250c的抵接,键9抵抗键弹簧900的偏压力径向向内移动。
此外,当电枢4从图24C中示出的联接状态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进一步往复运动并且锁定部19锁定凸轮构件5的第一被锁定部51时,啮合构件2C由于螺旋弹簧200的偏压力而朝向锁定部19轴向移动。由此,啮合构件2C的花键部251与第一旋转构件15的花键部153之间的啮合被释放,从而使第一旋转构件15和第二旋转构件14处于非联接状态。
根据上述第六实施方式,由于摩擦构件8的内周表面8a通过所述多个键9轴向压靠在第一旋转构件15的圆筒部154的外周表面154a上以产生摩擦扭矩,因此可以在第一旋转构件15的旋转与第二旋转构件14的旋转同步之后使啮合构件2C的花键部251与第一旋转构件15的花键部153啮合。因此,即使在第一旋转构件15和第二旋转构件14以转速差相对于彼此旋转的情况下,仍可以从非联接状态平顺地转移至联接状态。
此外,在摩擦扭矩产生在摩擦构件8与第一旋转构件15之间之后,所述多个键9与啮合构件2C的凹部250由于啮合构件2C朝向第一旋转构件15的进一步运动而分离。因此,可以在不干扰啮合构件2C的轴向运动的情况下使啮合构件2C的花键部251与第一旋转构件15的花键部153啮合。
以上已经基于第三实施方式至第六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电磁离合器装置1。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并且能够在不偏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改型执行。例如,出于除传递车辆的驱动力的目的之外的目的,也可以使用电磁离合器装置1。

Claims (23)

1.一种电磁离合器装置,构造成将第一旋转构件以能够传递扭矩的方式连接至第二旋转构件,所述电磁离合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啮合构件(2、2A),所述啮合构件(2、2A)包括与形成在所述第一旋转构件(11、11A)中的第一啮合部啮合的第二啮合部,所述啮合构件(2、2A)以能够轴向移动但不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连接至所述第二旋转构件(12);
电磁线圈(3),所述电磁线圈(3)通过电流的施加而产生磁力;
电枢(4),所述电枢(4)由于所述磁力而轴向移动;
圆筒形凸轮构件(5),所述圆筒形凸轮构件(5)使所述啮合构件(2、2A)轴向移动,使得所述第二啮合部与所述第一啮合部啮合;以及
锁定部(19),所述锁定部(19)设置成不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11、11A)轴向移动并且不能够相对于所述电枢(4)旋转,其中:
所述凸轮构件(5)设置有被所述锁定部(19)锁定在不同轴向位置的多个被锁定部(51、52、81、82、83、84),使得所述多个被锁定部(51、52、81、82、83、84)彼此相邻地形成在周向方向上;
所述凸轮构件(5)由于所述电枢(4)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轴向移动而仅旋转第一预定角度,并且所述凸轮构件(5)由于所述电枢(4)从所述第二位置到所述第一位置的移动而进一步仅旋转第二预定角度;并且
当所述锁定部(19)的锁定从所述多个被锁定部(51、52、81、82、83、84)中的一个被锁定部转移至与所述一个被锁定部周向相邻的另一个被锁定部(51、52、81、82、83、84)而使得所述锁定部(19)将所述另一个被锁定部(51、52、81、82、83、84)锁定在不同轴向位置时,所述第二啮合部与所述第一啮合部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离合器装置,其中:
所述凸轮构件(5)构造成使得所述多个被锁定部(51、52、81、82、83、84)中的每个被锁定部的轴向端面(51a、52a、81a、82a、83a、84a)形成为在周向方向上倾斜,并且所述凸轮构件(5)接收轴向偏压力,所述轴向端面(51a、52a、81a、82a、83a、84a)以所述轴向偏压力压靠在所述锁定部(19)上;
所述电枢(4)包括挤压突起(41),所述挤压突起(41)通过与所述凸轮构件(5)的所述轴向端面(51a、52a、81a、82a、83a、84a)抵接而朝向所述啮合构件(2、2A)挤压所述凸轮构件(5);并且
所述凸轮构件(5)由于所述轴向端面(51a、52a、81a、82a、83a、84a)与所述挤压突起(41)之间的滑动而旋转所述第一预定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离合器装置,其中:
当接收所述偏压力的所述凸轮构件(5)的所述轴向端面(51a、52a、81a、82a、83a、84a)在所述锁定部(19)上滑动时,所述凸轮构件(5)相对于所述锁定部(19)旋转所述第二预定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离合器装置,其中:
当所述电枢(4)置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锁定部(19)与所述被锁定部(51、52、81、82、83、84)的在所述凸轮构件(5)的周向方向上的壁面(50a)以及所述被锁定部(51、52、81、82、83、84)的所述轴向端面(51a、52a、81a、82a、83a、84a)抵接;并且
当所述电枢(4)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凸轮构件(5)旋转所述第一预定角度,使得所述挤压突起(41)与所述壁面(50a)抵接并且所述锁定部(19)与所述另一个被锁定部(51、52、81、82、83、84)的所述轴向端面(51a、52a、81a、82a、83a、84a)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离合器装置,还包括:
滚动轴承(6),所述滚动轴承(6)设置在所述啮合构件(2、2A)与所述凸轮构件(5)之间;以及
弹性构件(7),所述弹性构件(7)朝向所述凸轮构件(5)弹性地挤压所述啮合构件(2、2A),其中:
所述凸轮构件(5)通过所述滚动轴承(6)从所述啮合构件(2、2A)接收所述弹性构件(7)的挤压力作为所述偏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离合器装置,还包括:
偏压构件(301),所述偏压构件(301)将所述电枢(4)从所述第二位置偏压至所述第一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离合器装置,其中:
所述电枢(4)相对于所述电磁线圈(3)能够轴向移动但不能够相对地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离合器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被锁定部(51、52、81、82、83、84)包括各自被所述锁定部(19)锁定在不同轴向位置的第一被锁定部和第二被锁定部;
所述第一被锁定部和所述第二被锁定部在周向方向上交替地形成,并且当所述电枢(4)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多次时,所述锁定部(19)锁定所述第一被锁定部的状态与所述锁定部(19)锁定所述第二被锁定部的状态被切换;并且
当所述锁定部(19)锁定所述第二被锁定部时,所述第一啮合部与所述第二啮合部啮合,并且当所述锁定部(19)锁定所述第一被锁定部时,所述第一啮合部与所述第二啮合部之间的啮合被释放。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离合器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被锁定部(81、82、83、84)形成在所述凸轮构件(5)的轴向方向上的至少三个不同位置处;并且
当所述电枢(4)重复从所述第一位置至所述第二位置的移动多次时,所述啮合构件(2A)的所述第二啮合部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的所述第一啮合构件啮合。
10.一种电磁离合器装置,构造成将第一旋转构件以能够传递扭矩的方式连接至第二旋转构件,所述电磁离合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啮合构件(2B、2C),所述啮合构件(2B、2C)包括与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构件(12、13、14)中的第一啮合部啮合的第二啮合部,所述啮合构件(2B、2C)以能够轴向移动但不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连接至所述第一旋转构件(11B、15);
电磁线圈(3),所述电磁线圈(3)通过电流的施加而产生磁力;
电枢(4),所述电枢(4)由于所述磁力而轴向移动;
偏压构件(7),所述偏压构件(7)沿所述第二啮合部与所述第一啮合部啮合的方向偏压所述啮合构件(2B、2C);以及
挤压机构(1a),所述挤压机构(1a)包括锁定部(19)和圆筒形凸轮构件(5),所述锁定部(19)由于所述电枢(4)的轴向移动而抵抗所述偏压构件(7)的偏压力挤压所述啮合构件(2B、2C),以使所述啮合构件(2B、2C)轴向移动,所述锁定部(19)设置成相对于支撑所述电磁线圈(3)的壳体(10)不能够轴向移动并且不能够相对地旋转,并且所述圆筒形凸轮构件(5)设置有被所述锁定部(19)锁定在不同轴向位置的多个被锁定部(51、52、53、54),所述挤压机构(1a)构造成使得:响应于所述电枢(4)的轴向移动,所述锁定部(19)的锁定从所述多个被锁定部(51、52、53、54)中的一个被锁定部转移至置于不同轴向位置的另一个被锁定部(51、52、53、54),其中:
当所述凸轮构件(5)响应于所述电枢(4)的轴向移动而移动至与所述啮合构件(2B、2C)相反的一侧时,所述第二啮合部由于所述偏压构件(7)的偏压力而与所述第一啮合部啮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磁离合器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被锁定部(51、52、53、54)形成在所述凸轮构件(5)的轴向方向上的至少三个不同位置处;并且
所述啮合构件(2B、2C)构造成使得:当所述锁定部(19)锁定所述多个被锁定部(51、52、53、54)中的形成在最远离所述啮合构件(2B、2C)的位置中的被锁定部(54)的状态被释放而使得所述锁定部(19)锁定形成在最靠近所述啮合构件(2B、2C)的位置中的被锁定部(51)时,所述第二啮合部由于所述偏压构件(7)的偏压力而与所述第一啮合部啮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电磁离合器装置,其中:
在所述凸轮构件(5)中,所述多个被锁定部(51、52、53、54)在周向方向上彼此相邻地形成;
当所述电枢(4)从第一位置轴向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电枢(4)朝向所述啮合构件(2B、2C)挤压所述凸轮构件(5),以使所述凸轮构件(5)仅旋转第一预定角度;并且
当所述电枢(4)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凸轮构件(5)进一步旋转第二预定角度,使得所述锁定部(19)的锁定从所述多个被锁定部(51、52、53、54)中的一个被锁定部转移至在周向方向上与所述一个被锁定部相邻的另一个被锁定部(51、52、53、54)。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磁离合器装置,其中:
当所述电枢(4)置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锁定部(19)与所述被锁定部(51、52、53、54)的轴向端面(51a、52a、53a、54a)和周向侧面抵接,并且所述电枢(4)的所述挤压突起(41)在远离所述凸轮构件(5)的周向方向上的所述侧面的位置与所述轴向端面(51a、52a、53a、54a)相对;并且
当所述电枢(4)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凸轮构件(5)旋转所述第一预定角度,使得所述挤压突起(41)与所述侧面抵接并且所述锁定部(19)的顶端面(19a)与所述另一个被锁定部(51、52、53、54)的轴向端面(51a、52a、53a、54a)相对。
14.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电磁离合器装置,其中:
所述啮合构件(2B、2C)的所述第二啮合部始终与所述第一啮合构件啮合;并且
当所述啮合构件(2B、2C)轴向移动时,所述第二啮合部还与所述第二旋转构件啮合,使得所述第一旋转构件以能够传递扭矩的方式连接至所述第二旋转构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磁离合器装置,其中:
所述挤压机构(1a)包括锁定部(19),所述锁定部(19)设置成不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旋转构件(12、13、14)轴向移动并且不能够相对于所述电枢(4)旋转;
所述电磁离合器装置(1)能够在所述第一旋转构件(11B、15)以能够传递扭矩的方式连接至所述第二旋转构件(12、13、14)的联接状态与非联接状态之间切换;并且
在随着所述凸轮构件(5)的由于所述电枢(4)的轴向移动而进行的轴向移动从所述非联接状态向所述联接状态切换的过程中,产生摩擦扭矩以使所述第一旋转构件(11B、15)的旋转与所述第二旋转构件(12、13、14)的旋转同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磁离合器装置,其中:
当第一旋转构件(11B、15)侧上的第二摩擦表面由于所述凸轮构件(5)的轴向移动而轴向压靠在第二旋转构件(12、13、14)侧上的第一摩擦表面上时,产生所述摩擦扭矩。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磁离合器装置,其中:
所述电枢(4)在所述锁定部(19)锁定所述另一个被锁定部(51、52、53、54)之前执行朝向所述啮合构件(2B、2C)挤压所述凸轮构件(5)的挤压操作;并且
所述第二摩擦表面由于所述挤压操作而压靠在所述第一摩擦表面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磁离合器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摩擦表面形成在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旋转构件(12、13、14)轴向移动的摩擦构件中;并且
所述摩擦构件通过接合及分离构件接收朝向所述第二旋转构件(12、13、14)的挤压力,所述接合及分离构件与所述啮合构件(2B、2C)在所述啮合构件(2B、2C)的能够轴向移动的范围内的所述第二啮合部与所述第一啮合部不啮合的预定范围内弹性地接合。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磁离合器装置,其中:
所述接合及分离构件和所述啮合构件(2B、2C)构造成使得形成在所述接合及分离构件和所述啮合构件(2B、2C)中的任一者中的凸部与形成在所述接合及分离构件和所述啮合构件(2B、2C)中的另一者中的凹部弹性地接合;并且
所述凸部由于所述啮合构件(2B、2C)从所述预定范围到所述第二啮合部与所述第一啮合部啮合的位置的轴向移动而与所述凹部分离。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磁离合器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摩擦表面形成在所述啮合构件(2B、2C)中。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磁离合器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摩擦表面和所述第二摩擦表面是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倾斜的渐缩形表面。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磁离合器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旋转构件(15)包括圆筒形固定构件并包括移动构件,所述移动构件径向向外突出并且设置成相对于所述固定构件能够轴向移动但不能够相对地旋转;并且
所述移动构件布置在所述第二旋转构件(14)与所述啮合构件(2C)之间。
2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磁离合器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被锁定部(51、52、53、54)形成在所述凸轮构件(5)的轴向方向上的至少三个不同位置处。
CN201410458849.3A 2013-09-12 2014-09-10 电磁离合器装置 Active CN1044550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89159A JP6206019B2 (ja) 2013-09-12 2013-09-12 電磁クラッチ装置
JP2013-189160 2013-09-12
JP2013-189161 2013-09-12
JP2013189161A JP6163988B2 (ja) 2013-09-12 2013-09-12 電磁クラッチ装置
JP2013189160A JP6206020B2 (ja) 2013-09-12 2013-09-12 電磁クラッチ装置
JP2013-189159 2013-09-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55073A CN104455073A (zh) 2015-03-25
CN104455073B true CN104455073B (zh) 2018-08-03

Family

ID=51492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58849.3A Active CN104455073B (zh) 2013-09-12 2014-09-10 电磁离合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9458892B2 (zh)
EP (1) EP2881606B1 (zh)
CN (1) CN1044550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209441A1 (de) * 2014-05-19 2015-11-1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ynchronisationsvorrichtung
JP6384124B2 (ja) * 2014-05-27 2018-09-05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駆動力伝達装置
US20160025152A1 (en) * 2014-07-22 2016-01-28 Borealis Technical Limited Clutch for non-engine powered vehicle drive wheel
CN107061688A (zh) * 2016-01-13 2017-08-18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差速齿轮
US10190667B2 (en) * 2016-03-02 2019-01-29 Jtekt Corporation Power transmission interrupting device and limited-slip differential
US10941816B2 (en) * 2016-03-28 2021-03-09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Driving force connecting/disconnecting device
JP6740712B2 (ja) 2016-05-25 2020-08-1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駆動力断接装置
JP6763813B2 (ja) * 2017-03-29 2020-09-30 武蔵精密工業株式会社 噛み合い式クラッチ機構
CN107131223B (zh) * 2017-05-31 2023-03-07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离合齿圈、离合器及洗衣机
EP3425228B1 (en) * 2017-07-08 2022-06-01 Goodrich Actuation Systems Limited Torque limiter assembly
CN107701680A (zh) * 2017-10-06 2018-02-16 东莞市松研智达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间歇传动的双驱动离合器
IT201700113917A1 (it) * 2017-10-10 2019-04-10 Fpt Ind Spa Accoppiamento frontale
JP6933099B2 (ja) * 2017-11-16 2021-09-08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断続装置
CN109990058A (zh) * 2017-12-29 2019-07-09 长沙盈擎驱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变速箱
DE102018120116B3 (de) * 2018-08-17 2019-12-12 Knorr-Bremse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Zahnhaltebremse für eine Tür für ein Fahrzeug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Zahnhaltebremse
CN210034218U (zh) * 2019-03-15 2020-02-07 精进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齿嵌式电磁离合器
CN111089123B (zh) * 2020-01-06 2021-08-24 蓝思智能机器人(长沙)有限公司 双轴设备
DE102020112345A1 (de) * 2020-05-07 2021-11-1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Schaltvorrichtung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0145A (zh) * 1996-05-23 1998-04-29 易通公司 具有滚珠斜滑道驱动器的变速箱换档变速机构
US6827661B2 (en) * 2002-02-28 2004-12-07 Tochigi Fuji Sangyo Kabushiki Kaisha Clutch system and differential with same
CN1769731A (zh) * 2004-10-14 2006-05-10 博格华纳公司 具有可调组件间隙的离合器
WO2012099244A1 (ja) * 2011-01-21 2012-07-26 Ntn株式会社 回転伝達装置
CN102667212A (zh) * 2009-11-18 2012-09-12 伊斯帕诺-絮扎公司 用于动力传输单元的用于分离负载轴的装置
CN102852996A (zh) * 2011-06-28 2013-01-0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磁接合装置
CN103016564A (zh) * 2011-09-26 2013-04-03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电磁离合器
CN103047315A (zh) * 2011-10-13 2013-04-17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电磁离合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61582B2 (ja) * 1999-07-14 2010-05-1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駆動力切換機構
DE10235906A1 (de) 2002-08-06 2004-02-19 Zf Sachs Ag Drehmomentübertragungsvorrichtung in einem Kraftfahrzeug
WO2005106272A1 (ja) 2004-04-27 2005-11-10 Hitachi, Ltd. ロック機構を有するクラッチ装置
JP5020903B2 (ja) * 2008-07-30 2012-09-05 アイシン・エーアイ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
JP5326593B2 (ja) * 2009-01-19 2013-10-30 シンフォニア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電磁連結装置及び自動扉装置
JP2010254058A (ja) 2009-04-23 2010-11-11 Univance Corp 4輪駆動車用駆動力伝達装置
DE102010026942B4 (de) * 2010-07-12 2016-02-18 Maschinenfabrik Mönninghoff Gmbh & Co. Kg Schaltkupplung
JP5786678B2 (ja) * 2011-09-01 2015-09-30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駆動力伝達装置
US9284995B2 (en) * 2013-01-09 2016-03-15 Dana Automotive Systems Group, Llc Electromagnetic axle disconnect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0145A (zh) * 1996-05-23 1998-04-29 易通公司 具有滚珠斜滑道驱动器的变速箱换档变速机构
US6827661B2 (en) * 2002-02-28 2004-12-07 Tochigi Fuji Sangyo Kabushiki Kaisha Clutch system and differential with same
CN1769731A (zh) * 2004-10-14 2006-05-10 博格华纳公司 具有可调组件间隙的离合器
CN102667212A (zh) * 2009-11-18 2012-09-12 伊斯帕诺-絮扎公司 用于动力传输单元的用于分离负载轴的装置
WO2012099244A1 (ja) * 2011-01-21 2012-07-26 Ntn株式会社 回転伝達装置
CN102852996A (zh) * 2011-06-28 2013-01-0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磁接合装置
CN103016564A (zh) * 2011-09-26 2013-04-03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电磁离合器
CN103047315A (zh) * 2011-10-13 2013-04-17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电磁离合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81606A3 (en) 2016-01-06
US9689438B2 (en) 2017-06-27
US9458892B2 (en) 2016-10-04
EP2881606A2 (en) 2015-06-10
US20160363173A1 (en) 2016-12-15
US20150068862A1 (en) 2015-03-12
CN104455073A (zh) 2015-03-25
EP2881606B1 (en) 2017-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55073B (zh) 电磁离合器装置
CN106715944B (zh) 动力传递装置
JP6240687B2 (ja) クラッチ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CN104220775B (zh) 旋转传递装置
CA1066919A (en) Shift dog for transmission
WO2013062063A1 (ja) 動力伝達装置
CN107850139B (zh) 具有前向游隙和反向游隙的可控联轴器组件
JP2015517070A (ja) カップリング・制御アセンブリ
US11402006B2 (en) Differential device
US9664280B2 (en) Driveline for a vehicle
JP2007032835A (ja) 改良されたギアレスロック差動装置
US8151958B2 (en) Power transmitting device
JP6163988B2 (ja) 電磁クラッチ装置
JP2011231671A (ja) スタータ
JP6206019B2 (ja) 電磁クラッチ装置
CN111133213B (zh) 自由轮离合器
JP2008057692A (ja) スプリングの配置構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クラッチ装置
JP2007056996A (ja) 変速機の油圧式作動装置
JP2019157923A (ja) 無段変速機の前後進切換機構
JP6206020B2 (ja) 電磁クラッチ装置
KR101983797B1 (ko) 클러치 기능을 갖는 모션블록의 동력 전달 구조
JP5887914B2 (ja) スタータ
EP1274949B1 (en) Multi-directional coupling
RU2401956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инамического соединения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вращательного движения между валами
JPH04105258U (ja) 変速装置のシフト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