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46351B - 一种抗菌陶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菌陶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46351B
CN104446351B CN201410728373.0A CN201410728373A CN104446351B CN 104446351 B CN104446351 B CN 104446351B CN 201410728373 A CN201410728373 A CN 201410728373A CN 104446351 B CN104446351 B CN 1044463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ramic
waste
hard particles
boron
mix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2837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46351A (zh
Inventor
臧树良
邓桂春
钱玉琴
王永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N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QUAN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N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QUAN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41072837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46351B/zh
Priority to CN201510318686.3A priority patent/CN1049262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463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463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463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463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4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ing of minerals
    • Y02P40/60Production of ceramic materials or ceramic elements, e.g. substitution of clay or shale by alternative raw materials, e.g. ashes

Landscapes

  • Compositions Of Oxide Ceram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抗菌陶瓷,主要由混合物A、陶瓷粘土、高岭石、钾长石、石英砂、二硼化钛和废陶瓷硬质颗粒混合而成。如此,本发明利用硼元素作为抗菌因子,进行各组分的合理配比,形成制作陶瓷的原料,成品陶瓷整体长久释放抗菌因子,具有明显的长久抗菌、杀菌作用,克服传统抗菌方式所带来的工艺复杂、成本高,抗菌效果不足、不持久等缺陷;并且在实际生产中,可利用工业废料硼泥作为硼元素的原料,用量大,废物利用和解决硼泥污染效果明显,因而,本发明具有长久抗菌效果的同时,还解决了硼泥污染环境的问题,绿色环保,成本低,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抗菌陶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陶瓷。
背景技术
陶瓷烧制工艺已为公知,如中国发明专利CN98126482.4公开一种陶瓷制品生产新工艺,将坯件烘干后煅烧而成,将10%-50%的 玻璃粉与90%-50%的集料粉混合均匀后加水润湿半干压成型制坯,再将坯件在800 -850℃温度下煅烧。集料粉为瓷粉、陶粉、石英石粉、花岗石粉、砖粉或其它火成岩粉等凡具有坚硬、在850℃以下不 分解、不发生晶形转变、在常温下与水不起化学作用、与熔融玻璃在冷凝过程中粘 结牢固的物料均可作集料用。石英砂粉虽有晶形转变,仍可作集料用。制坯后可用水 玻璃掺水成浆代替釉浆上釉,也可用现行工艺制备的釉浆上釉。制坯可将混匀的玻璃粉与集料粉加水润湿后半干压成型制坯,或加入掺有水玻璃的水润湿后半干压成型制坯。
我国是陶瓷生产和消费大国,目前建筑陶瓷年产量达6.5亿平方米以上,陶瓷洁具6000万件左右,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环境的改变,人们已不满足于传统陶瓷的美观、耐用等一般功能,更希望具有杀菌、消毒、除臭等功能。
辽宁省硼化工占全国总量的90%,而在硼砂的生产过程中,用碳碱法每生产1吨硼砂要产生4吨硼泥,碳铵法每生产1吨要产生7吨硼泥,而堆放的硼泥污染的土地面积是其堆放面积的3倍,使所污染的土地成为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如何解决硼泥污染或者进一步的加以利用,成为多年困扰相关领域的一大难题。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长久抗菌效果的同时,还解决了硼泥污染环境的问题,绿色环保,成本低,实用性强的抗菌陶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抗菌陶瓷,主要由混合物A、陶瓷粘土、高岭石、钾长石、石英砂、二硼化钛和废陶瓷硬质颗粒按照重量份数比24.5-45:15-25:10-20:5-10:5-10:5-10:10-20混合而成;所述混合物A主要由B2O3、MgO、CaO、Fe2O3、SiO2和Na2O按照重量份数比0.8-2.5:30-40:0.15-8.1:2.5-13.4:10-20:0.1-1.3混合而成;所述废陶瓷硬质颗粒的粒度目数为20目以上。
还包括水,上述混合物A、陶瓷粘土、高岭石、钾长石、石英砂、二硼化钛、废陶瓷硬质颗粒和水按照重量份数比24.5-36:15-25:10-20: 5-10:5-10:5-10:10-20:9-10.5混合。
上述混合物A、陶瓷粘土、高岭石、钾长石、石英砂、二硼化钛、废陶瓷硬质颗粒和水按照重量份数比31-33:18-22:13-17:6.5-8.5:6.5-8.5: 6.5-8.5:13-17:9.5-10混合;上述B2O3、MgO、CaO、Fe2O3、SiO2和Na2O按照重量份数比1.3-2:33-37:3-5:6-9:13-17:0.6-0.8混合;上述废陶瓷硬质颗粒的粒度目数为100-200目。
上述混合物A为含水量20-30wt%的硼泥,上述混合物A、陶瓷粘土、高岭石、钾长石、石英砂、二硼化钛和废陶瓷硬质颗粒按照重量份数比35-45: 15-25:10-20:5-10:5-10:5-10:10-20混合。
上述混合物A、陶瓷粘土、高岭石、钾长石、石英砂、二硼化钛和废陶瓷硬质颗粒按照重量份数比40.5-43:18-22:13-17:6.5-8.5:6.5-8.5: 6.5-8.5:13-17混合;上述废陶瓷硬质颗粒的粒度目数为100-200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抗菌陶瓷,突破传统陶瓷配方的构成形式,利用硼元素作为抗菌因子,进行各组分的合理配比,形成制作陶瓷的原料,成品陶瓷整体长久释放抗菌因子,具有明显的长久抗菌、杀菌作用,克服传统采用抗菌剂附着陶瓷表面的抗菌方式所带来的工艺复杂、成本高,抗菌效果不足、不持久等缺陷;并且在实际生产中,可利用工业废料硼泥作为硼元素的原料,用量大,废物利用和解决硼泥污染效果明显,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抗菌陶瓷,其具有长久抗菌效果的同时,还解决了硼泥污染环境的问题,绿色环保,成本低,实用性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本发明的一种抗菌陶瓷,主要由混合物A、陶瓷粘土、高岭石、钾长石、石英砂、二硼化钛和废陶瓷硬质颗粒按照重量份数比24.5-45:15-25:10-20:5-10:5-10:5-10:10-20混合而成;所述混合物A主要由B2O3、MgO、CaO、Fe2O3、SiO2和Na2O按照重量份数比0.8-2.5:30-40:0.15-8.1:2.5-13.4:10-20:0.1-1.3混合而成;所述废陶瓷硬质颗粒的粒度目数为20目以上。目前国内外的抗菌材料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银系为主的抗菌剂,成本昂贵;第二类是TiO2微粒子光催化抗菌剂,需进行光照使TiO2激活水中溶解的氧成为活性氧自由基来起到抗菌作用;第三类是具有远红外辐射功能的抗菌材料如Fe、Mn、Cr、Zr等的氧化物。而传统的陶瓷抗菌技术大致是将抗菌剂固定在载体上或采用溶胶-凝胶法,在陶瓷表面上镀抗菌薄膜。但每种抗菌材料或方法都各有缺陷。近年来国内外功能型陶瓷研究不断升温,但论起功能和特点,均因材料昂贵、工艺繁杂,只能对陶瓷制品有特殊要求的少数科研、卫生部门使用,生产批量少。本发明研制的抗菌陶瓷基体、载体及抗菌材料工艺,可使任何一件陶瓷制品都具备抗菌功能,体现了化学材料与微生物学科的融合,以及制陶技术与分析科学的结合,多学科互补性,将微生物学(细菌、病毒、抗杀菌机理)与化学制剂、陶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体是,本发明利用硼元素作为抗菌因子,进行各组分的合理配比,形成制作陶瓷的原料,成品陶瓷整体长久释放抗菌因子,具有明显的长久抗菌、杀菌作用,克服传统采用抗菌剂附着陶瓷表面的抗菌方式所带来的工艺复杂、成本高,抗菌效果不足、不持久等缺陷;并且在实际生产中,可利用工业废料硼泥作为硼元素的原料,用量大,废物利用和解决硼泥污染效果明显。其中陶瓷粘土具有粘性,为整个陶瓷配方提供了所需的粘性,利于成型,如果陶瓷粘土过少会导致粘度不足,而陶瓷粘土过多会影响陶瓷成品的硬度;高岭石可提高陶瓷成品的韧性,如果高岭石过少会导致陶瓷成品韧性不足,陶瓷成品易碎,而高岭石过多会又会影响陶瓷成品的强度;钾长石和石英砂具有晶型体,作为瓷料,可保证陶瓷成品的硬度,与体现耐高温性能的二硼化钛进行合理混合配比,三者在微观结构上相辅相成,使陶瓷成品具有高的强度和耐高温性能;废陶瓷硬质颗粒在可调节陶瓷成品的陶瓷性能的同时,还具有废物利用效果,但是废陶瓷硬质颗粒过多会影响陶瓷成品的品相和品质。
优选地,当混合物A中不含水时,配方中还包括水,混合物A、陶瓷粘土、高岭石、钾长石、石英砂、二硼化钛、废陶瓷硬质颗粒和水按照重量份数比24.5-36: 15-25:10-20:5-10:5-10: 5-10:10-20:9-10.5混合制得坯体浆料。
为了达到更加优越的抗菌效果,优选地,当混合物A中不含水时,上述混合物A、陶瓷粘土、高岭石、钾长石、石英砂、二硼化钛、废陶瓷硬质颗粒和水按照重量份数比31-33:18-22:13-17:6.5-8.5:6.5-8.5: 6.5-8.5:13-17:9.5-10混合;上述B2O3、MgO、CaO、Fe2O3、SiO2和Na2O按照重量份数比1.3-2:33-37:3-5:6-9:13-17:0.6-0.8混合;上述废陶瓷硬质颗粒的粒度目数为100-200目,优选为150-180目,废陶瓷硬质颗粒的粒度更易筛选,且陶瓷更加细腻。
实施例一:
当配方中加入的水与混合物A的重量比小于1:4,或大于3:7时,无论混合物A、陶瓷粘土、高岭石、钾长石、石英砂、二硼化钛和废陶瓷硬质颗粒取多少份进行配比搅拌,均难以形成均匀、相应湿度、可供模具成型的坯体浆料,或无法烧制成陶瓷。故舍弃水与混合物A的重量比小于1:4,或大于3:7的配比。
实施例二:
分别取混合物A10、15和24份,陶瓷粘土15、20和25份,高岭石10、15和20份,钾长石5、8和10份,石英砂5、8和10份,二硼化钛5、8和10份,废陶瓷硬质颗粒10、15和20份,以及水9、10和10.5份,进行搅拌制成三组坯体浆料,将三组坯体浆料置于石膏模具中成型半成品坯体,然后脱模、晾干、施釉,放入窑内分别以5℃/min、8℃/min和10℃/min的升温速度,用1210℃、1250℃和1290℃,对三组坯体浆料烧制13、14和15小时。冷却出窑制成陶瓷成品。抗菌性能测试不明显,镜检结果表明,菌落总数无明显降低。故舍弃混合物A所占份数较低的配比。
实施例三:
分别取混合物A37、45和50份,陶瓷粘土15、20和25份,高岭石10、15和20份,钾长石5、8和10份,石英砂5、8和10份,二硼化钛5、8和10份,废陶瓷硬质颗粒10、15和20份,以及水9、10和10.5份,进行配比搅拌,均难以形成均匀、相应湿度、可供模具成型的坯体浆料,或无法烧制成陶瓷。故舍弃硼泥所占份数较高的配比。
实施例四:
按照重量份数取B2O30.8、1.3、1.4、1.6、1.8、2和2.5份,MgO30、32、33、34、35、37和40份,CaO0.15、1.45、2.75、4、5.2、6.5和8.1份,Fe2O32.5、4、6、7.5、9、11和13.4份,SiO210、12、13、14、15、17和20份,以及Na2O0.1、0.4、0.6、0.7、0.8、1.0和1.3混合在一起制成七组混合物A;分别取混合物A24.5、27、29.5、31、32、33和36份,陶瓷粘土15、16.5、18、20、22、23和25份,高岭石10、12、13、15、17、18和20份,钾长石5、6、6.5、8、8.5、9和10份,石英砂5、6、6.5、8、8.5、9和10份,二硼化钛5、6、6.5、8、8.5、9和10份,废陶瓷硬质颗粒10、12、13、15、17、18和20份,以及水9、9.4、9.7、10、10.15、10.3和10.5份,进行混合搅拌制成七大组坯体浆料,每大组又分成三个小组,将21小组坯体浆料分别置于石膏模具中成型半成品坯体,然后脱模、晾干、施釉,放入窑内,每个大组中的三个小组分别以5℃/min、8℃/min和10℃/min的升温速度,用1210℃、1250℃和1290℃,对坯体浆料烧制13、14和15小时。冷却出窑制成陶瓷成品。抗菌性能测试效果显著,镜检结果表明,菌落总数明显降低。
由于硼泥主要由B2O3、MgO、CaO、Fe2O3、SiO2和Na2O按照重量份数比0.8-2.5:30-40:0.15-8.1:2.5-13.4:10-20:0.1-1.3混合而成,所以优选地,混合物A为含水量20-30wt%的硼泥,上述混合物A、陶瓷粘土、高岭石、钾长石、石英砂、二硼化钛和废陶瓷硬质颗粒按照重量份数比35-45: 15-25:10-20:5-10:5-10:5-10:10-20混合。制作陶瓷时,工业废料硼泥用量大,废物利用和解决硼泥污染效果明显,具有长久抗菌效果的同时,还解决了硼泥污染环境的问题。而且硼泥本身含有硅、铁、钙、镁等,具有有粘性和瓷性,可增强陶瓷粘土、高岭石、钾长石、石英砂、二硼化钛的性能,并可使废陶瓷硬质颗粒充分发挥陶瓷作用。
为了达到更加优越的抗菌效果,优选地,混合物A、陶瓷粘土、高岭石、钾长石、石英砂、二硼化钛和废陶瓷硬质颗粒按照重量份数比40.5-43:18-22:13-17:6.5-8.5:6.5-8.5: 6.5-8.5:13-17混合;上述废陶瓷硬质颗粒的粒度目数为100-200目,优选为150-180目,废陶瓷硬质颗粒的粒度更易筛选,且陶瓷更加细腻。
实施例五:
当工业废料硼泥的含水量低于20wt%或高于30wt%时,无论硼泥、陶瓷粘土、高岭石、钾长石、石英砂、二硼化钛和废陶瓷硬质颗粒取多少份进行配比搅拌,均难以形成均匀、相应湿度、可供模具成型的坯体浆料,或无法烧制成陶瓷。故舍弃含水量低于20wt%或高于30wt%的硼泥配比。
实施例六:
分别取含水量20wt%、25wt%和30wt%的工业废料硼泥20、25和33份,陶瓷粘土15、20和25份,高岭石10、15和20份,钾长石5、8和10份,石英砂5、8和10份,二硼化钛5、8和10份,以及废陶瓷硬质颗粒10、15和20份,进行搅拌制成三组坯体浆料,将三组坯体浆料置于石膏模具中成型半成品坯体,然后脱模、晾干、施釉,放入窑内分别以5℃/min、8℃/min和10℃/min的升温速度,用1210℃、1250℃和1290℃,对三组坯体浆料烧制13、14和15小时。冷却出窑制成陶瓷成品。抗菌性能测试不明显,镜检结果表明,菌落总数无明显降低。故舍弃硼泥所占份数较低的配比。
实施例七:
分别取含水量20wt%、25wt%和30wt%的工业废料硼泥47、50和100份,陶瓷粘土15、20和25份,高岭石10、15和20份,钾长石5、8和10份,石英砂5、8和10份,二硼化钛5、8和10份,以及废陶瓷硬质颗粒10、15和20份,进行配比搅拌,均难以形成均匀、相应湿度、可供模具成型的坯体浆料,或无法烧制成陶瓷。故舍弃硼泥所占份数较高的配比。
实施例八:
分别取工业废料硼泥35、38、40、40.5、41.7、43和45份,陶瓷粘土15、16.5、18、20、22、23和25份,高岭石10、12、13、15、17、18和20份,钾长石5、6、6.5、8、8.5、9和10份,石英砂5、6、6.5、8、8.5、9和10份,二硼化钛5、6、6.5、8、8.5、9和10份,以及废陶瓷硬质颗粒10、12、13、15、17、18和20份,进行混合搅拌制成七大组坯体浆料,每大组又分成三个小组,将21小组坯体浆料分别置于石膏模具中成型半成品坯体,然后脱模、晾干、施釉,放入窑内,每个大组中的三个小组分别以5℃/min、8℃/min和10℃/min的升温速度,用1210℃、1250℃和1290℃,对坯体浆料烧制13、14和15小时。冷却出窑制成陶瓷成品。抗菌性能测试效果显著,镜检结果表明,菌落总数明显降低。
当混合物A 为硼泥时,一种生产新型抗菌陶瓷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粉碎废陶瓷材料并筛选出粒度目数为20目以上的上述废陶瓷硬质颗粒;将上述硼泥、陶瓷粘土、高岭石、钾长石、石英砂、二硼化钛和废陶瓷硬质颗粒按照重量份数比35-45:15-25:10-20:5-10:5-10:5-10:10-20混合在一起并搅拌均匀制成坯体浆料;
(2)将上述坯体浆料置于相应形状内腔的石膏模具中直至成型;
(3)将成型的上述坯体浆料脱模制成半成品坯体;
(4)对上述半成品坯体进行施釉;
(5)将施釉后的上述半成品坯体烧制成陶瓷成品。
优选地,在上述步骤(1)中,当上述硼泥的含水量高于30wt%时,在与上述陶瓷粘土、高岭石、钾长石、石英砂、二硼化钛和废陶瓷硬质颗粒混合之前,加入无水氯化钙,并同时进行加热来对硼泥进行除水,直至含水量为20-30wt%;当上述硼泥的含水量低于20wt%时,加入适量水将含水量调试至20-30wt%。
优选地,在上述步骤(5)中,烧制上述半成品坯体的时间为13-15小时,此时间范围与瓷体的稳定期相契合,时间过短会导致瓷体物理性能不佳,时间过长会影响陶瓷成品的陶瓷性能,为了提高效果,此时间范围可优选为13.5-14小时;烧制温度为1210-1290℃,此温度范围为根据本发明的配方得出的适宜制瓷温度范围,温度过低会导致陶瓷成品硬度和亮度不足,温度过高又会影响陶瓷成品的陶瓷性能,为了提高效果,此温度范围优选为1245-1250℃;烧制时升温速度为5-10℃/min,此升温速度范围为根据本发明的配方得出的适宜升温速度范围,升温过慢会影响陶瓷成品的陶瓷性能,而升温过快又会导致瓷体易碎裂,严重影响陶瓷成品的质量,为了提高效果,此升温速度范围优选为7-8℃/min,为了保证陶瓷成品的烧制质量,根据本发明的配方,烧成收缩率控制在小于1.15。
当混合物A 只是单纯包含B2O3、MgO、CaO、Fe2O3、SiO2和Na2O时,一种生产新型抗菌陶瓷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粉碎废陶瓷材料并筛选出粒度目数为20目以上的上述废陶瓷硬质颗粒;将B2O3、MgO、CaO、Fe2O3、SiO2和Na2O按照重量份数比0.8-2.5:30-40:0.15-8.1:2.5-13.4:10-20:0.1-1.3混合在一起制成混合物A;将上述混合物A、陶瓷粘土、高岭石、钾长石、石英砂、二硼化钛、废陶瓷硬质颗粒和水按照重量份数比24.5-36:15-25:10-20:5-10:5-10: 5-10:10-20:9-10.5混合在一起并搅拌均匀制成坯体浆料;
(2)将上述坯体浆料置于相应形状内腔的石膏模具中直至成型;
(3)将成型的上述坯体浆料脱模制成半成品坯体;
(4)对上述半成品坯体进行施釉;
(5)将施釉后的上述半成品坯体烧制成陶瓷成品。
优选地,在上述步骤(5)中,烧制上述半成品坯体的时间为13-15小时,此时间范围与瓷体的稳定期相契合,时间过短会导致瓷体物理性能不佳,时间过长会影响陶瓷成品的陶瓷性能,为了提高效果,此时间范围可优选为13.5-14小时;烧制温度为1210-1290℃,此温度范围为根据本发明的配方得出的适宜制瓷温度范围,温度过低会导致陶瓷成品硬度和亮度不足,温度过高又会影响陶瓷成品的陶瓷性能,为了提高效果,此温度范围优选为1245-1250℃;烧制时升温速度为5-10℃/min,此升温速度范围为根据本发明的配方得出的适宜升温速度范围,升温过慢会影响陶瓷成品的陶瓷性能,而升温过快又会导致瓷体易碎裂,严重影响陶瓷成品的质量,为了提高效果,此升温速度范围优选为7-8℃/min,为了保证陶瓷成品的烧制质量,根据本发明的配方,烧成收缩率控制在小于1.15。
本发明的抗菌陶瓷,为了解决硼泥污染环境的问题,优选采用工业废料硼泥作为混合物A,也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人工配制混合物A。
本发明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Claims (5)

1.一种抗菌陶瓷,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混合物A、陶瓷粘土、高岭石、钾长石、石英砂、二硼化钛和废陶瓷硬质颗粒按照重量份数比24.5-45:15-25:10-20:5-10:5-10:5-10:10-20混合而成;所述混合物A主要由B2O3、MgO、CaO、Fe2O3、SiO2和Na2O按照重量份数比0.8-2.5:30-40:0.15-8.1:2.5-13.4:10-20:0.1-1.3混合而成;所述废陶瓷硬质颗粒的粒度目数为20目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陶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上述混合物A、陶瓷粘土、高岭石、钾长石、石英砂、二硼化钛、废陶瓷硬质颗粒和水按照重量份数比24.5-36:15-25:10-20:5-10:5-10: 5-10:10-20:9-10.5混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菌陶瓷,其特征在于:上述混合物A、陶瓷粘土、高岭石、钾长石、石英砂、二硼化钛、废陶瓷硬质颗粒和水按照重量份数比31-33:18-22:13-17:6.5-8.5:6.5-8.5: 6.5-8.5:13-17:9.5-10混合;上述B2O3、MgO、CaO、Fe2O3、SiO2和Na2O按照重量份数比1.3-2:33-37:3-5:6-9:13-17:0.6-0.8混合;上述废陶瓷硬质颗粒的粒度目数为100-200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陶瓷,其特征在于:上述混合物A为含水量20-30wt%的硼泥,上述混合物A、陶瓷粘土、高岭石、钾长石、石英砂、二硼化钛和废陶瓷硬质颗粒按照重量份数比35-45: 15-25:10-20:5-10:5-10:5-10:10-20混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菌陶瓷,其特征在于:上述混合物A、陶瓷粘土、高岭石、钾长石、石英砂、二硼化钛和废陶瓷硬质颗粒按照重量份数比40.5-43:18-22:13-17:6.5-8.5:6.5-8.5: 6.5-8.5:13-17混合;上述废陶瓷硬质颗粒的粒度目数为100-200目。
CN201410728373.0A 2014-12-05 2014-12-05 一种抗菌陶瓷 Active CN1044463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28373.0A CN104446351B (zh) 2014-12-05 2014-12-05 一种抗菌陶瓷
CN201510318686.3A CN104926279B (zh) 2014-12-05 2014-12-05 抗菌陶瓷的生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28373.0A CN104446351B (zh) 2014-12-05 2014-12-05 一种抗菌陶瓷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18686.3A Division CN104926279B (zh) 2014-12-05 2014-12-05 抗菌陶瓷的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46351A CN104446351A (zh) 2015-03-25
CN104446351B true CN104446351B (zh) 2015-08-19

Family

ID=5289320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28373.0A Active CN104446351B (zh) 2014-12-05 2014-12-05 一种抗菌陶瓷
CN201510318686.3A Active CN104926279B (zh) 2014-12-05 2014-12-05 抗菌陶瓷的生产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18686.3A Active CN104926279B (zh) 2014-12-05 2014-12-05 抗菌陶瓷的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44463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0699A (zh) * 2015-05-04 2015-08-26 安徽省亚欧陶瓷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二硼化钛晶须增强的陶瓷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74904B (zh) * 2015-09-09 2018-06-12 潮州市华中陶瓷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吸水性强的抗菌陶瓷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03162A (zh) * 2015-12-30 2016-04-20 黄群好 含中药提取物的抗菌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04988A (zh) * 2017-03-17 2017-06-30 泉州理工职业学院 一种生产铁精粉废渣透水砖的方法
CN109095886A (zh) * 2018-10-09 2018-12-28 揭阳市腾晟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陶瓷原料
CN109437924B (zh) * 2018-12-25 2022-03-22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抗菌陶瓷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29575A (zh) * 2019-06-13 2019-09-13 厦门东顺涂料有限公司 一种抗病毒水漆
CN112250305A (zh) * 2020-10-26 2021-01-22 辽宁大学 一种基于硼泥的抗菌陶瓷釉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645689A (zh) * 2021-01-05 2021-04-13 福建省德化鑫东宝瓷业有限公司 利用废弃原料制得的陶瓷花盆及其制备工艺
CN112640689B (zh) * 2021-01-05 2023-07-14 福建省德化鑫东宝瓷业有限公司 透气型陶瓷花盆及其制备工艺
CN113072302A (zh) * 2021-03-23 2021-07-06 辽宁大学 一种含有硼泥的陶瓷釉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180991A (zh) * 2021-12-22 2022-03-15 湖南华联瓷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耐磨釉面的生产工艺及釉料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82957A (zh) * 2013-09-29 2014-01-01 陈春水 一种抗菌卫生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41439A (zh) * 2013-12-04 2014-03-19 佛山市新战略知识产权文化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陶瓷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03698A (zh) * 2014-05-14 2014-08-27 德化恒忆陶瓷艺术股份有限公司 能量瓷及其制造工艺
CN104058795A (zh) * 2014-04-30 2014-09-24 福建省嘉顺艺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抗菌陶瓷茶具及其制作工艺
CN104072097A (zh) * 2014-06-20 2014-10-01 德化恒忆陶瓷艺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改变水质的养生瓷及其制造工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82957A (zh) * 2013-09-29 2014-01-01 陈春水 一种抗菌卫生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41439A (zh) * 2013-12-04 2014-03-19 佛山市新战略知识产权文化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陶瓷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58795A (zh) * 2014-04-30 2014-09-24 福建省嘉顺艺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抗菌陶瓷茶具及其制作工艺
CN104003698A (zh) * 2014-05-14 2014-08-27 德化恒忆陶瓷艺术股份有限公司 能量瓷及其制造工艺
CN104072097A (zh) * 2014-06-20 2014-10-01 德化恒忆陶瓷艺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改变水质的养生瓷及其制造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保健抗菌陶瓷瓷质砖的研制;刘颖等;《江苏陶瓷》;20011231;第34卷(第4期);全文 *
抗菌陶瓷的制备工艺及抗菌性能;杨荣兴等;《桂林工学院学报》;20000430;第20卷(第2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26279A (zh) 2015-09-23
CN104446351A (zh) 2015-03-25
CN104926279B (zh) 2017-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46351B (zh) 一种抗菌陶瓷
CN107935555B (zh) 一种镍铁渣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55575B (zh) 粉煤灰印染污泥地质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35331B (zh) 一种利用红砖废料生产的釉面砖及其生产方法
CN102786298A (zh) 镁质瓷坯料、镁质瓷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36340A (zh) 一种仿古青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75155A (zh) 一种超低温快烧玻化陶瓷砖的制备方法
CN101624282A (zh) 重结晶陶瓷的配方及其制造方法
CN103951387A (zh) 一种利用陶瓷废料及废渣生产的园林景观烧结砖
CN105152675B (zh) 一种耐污易清洁陶瓷透水砖的制备方法
CN102765968B (zh) 利用废弃陶瓷生产优质瓷釉的制作工艺
CN101353248A (zh) 利用建筑卫生陶瓷冷加工废渣生产多孔砖的方法
CN106365673A (zh) 低温速烧轻质日用陶瓷及其制作工艺
CN102180650B (zh) 以低硅高铁尾矿为主要原料的瓷质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95416A (zh) 一种氮化硼和硅微粉复合的陶瓷喷嘴及其制作方法
CN104591689A (zh) 用废旧陶瓷生产重结晶陶瓷制品的方法
CN104211377B (zh) 一种利用陶瓷废泥渣制备陶瓷工艺品的工艺
CN107140945B (zh) 一种利用两种废渣复合制备的高强度瓷质建筑陶瓷仿古砖
CN108298816A (zh) 一种陶瓷坯釉料及其制作方法
KR101383646B1 (ko) 현무암 석분슬러지를 이용한 경량골재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7266032A (zh) 印染废弃物生产烧结砖/砌块的方法
CN107266027A (zh) 一种利用陶瓷废渣制备多孔材料的方法
CN110183209A (zh) 一种利用陶瓷辊棒废料和城市污泥制备烧结透水砖的方法
CN100534946C (zh) 用昆明大板桥杉松园高钙页岩生产页岩烧结砖的方法
CN104496514B (zh) 一种利用稀土尾砂制备的渗水砖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