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41979B - 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41979B
CN104441979B CN201410488514.6A CN201410488514A CN104441979B CN 104441979 B CN104441979 B CN 104441979B CN 201410488514 A CN201410488514 A CN 201410488514A CN 104441979 B CN104441979 B CN 1044419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medium
delivery section
head
tape deck
reco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8851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41979A (zh
Inventor
原平
佐佐木恒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4419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419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419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419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2Rollers
    • B41J13/03Rollers driven, e.g. feed rollers separate from plat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7Conveyor belts or like feed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2Platens
    • B41J11/06Flat page-size platens or smaller flat platens having a greater size than line-size platen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其抑制随着被记录介质的输送而引起的辊痕附着等的输送不良。所述记录装置具备:向被记录介质(P)喷出油墨的头部(12);对所述被记录介质(P)进行输送的输送部(9、10),输送部(9、10)具备:驱动辊(5、6),其以与被记录介质(P)的第一面(17)接触的方式被设置并对该被记录介质(P)产生输送力;送风部(7、8),其通过从被记录介质(P)的第二面(16)侧对驱动辊(5、6)施加风压从而将该被记录介质(P)压贴在该驱动辊(5、6)上。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使用了如下的记录装置,即,利用具有驱动辊的输送部来对被记录介质进行输送的记录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利用如下的输送部来对被记录介质进行输送的记录装置,所述输送部具有驱动辊并且由对被记录介质进行夹持的辊对构成。
如上文所述,现有的记录装置一般是使用具有驱动辊并且由对被记录介质进行夹持的辊对构成的输送部来对被记录介质进行输送的。特别是,在这种辊对中,通常使用从动辊被配置于被记录介质的记录面侧,而驱动辊被配置于记录面侧的相反侧的辊对。
然而,在上述这种现有的记录装置中,由于用辊对夹持被记录介质,从而有时会产生辊痕附着于被记录介质上等的输送不良。
特别是,存在由于从动辊的痕迹附着在被记录介质的记录面侧而导致记录质量下降的情况。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527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随着被记录介质的输送而引起的辊痕附着等的输送不良。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第一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头部,其向被记录介质喷出油墨;输送部,其对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输送,所述输送部具备:驱动辊,其以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第一面接触的方式被设置并对该被记录介质产生输送力;送风部,其通过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第二面侧向所述驱动辊施加风压从而将该被记录介质压贴在该驱动辊上。
根据本方式,所述输送部通过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第二面侧从所述送风部向设置有所述驱动辊的位置送风,从而利用风压而将该被记录介质压贴在该驱动辊上,并且通过使该驱动辊进行旋转从而对该被记录介质进行输送。即,能够在不用辊对夹持被记录介质的条件下对该被记录介质进行输送。因此,能够抑制随着被记录介质的输送而引起的辊痕的附着等的输送不良。特别是,通过将所述第二面设为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记录面,从而能够防止从动辊的痕迹附着在被记录介质的记录面侧的情况。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式中,所述输送部在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具备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其中,所述第一输送部被配置于所述头部的所述输送方向上游侧,所述第二输送部被配置于所述头部的所述输送方向下游侧。
根据本方式,所述输送部在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隔着所述头部而被设置于两侧。因此,由于能够在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于所述头部的两侧将该被记录介质压贴在所述驱动辊上,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卡纸等的输送不良。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式中,所述输送部中的第一输送部被设置于对通过所述头部而被实施记录的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安置的安置部与所述头部之间,所述送风部为吹出离子的风扇或吹出暖风的风扇。
此处,“安置部”是指,为了将进行记录的被记录介质输送到头部而对该被记录介质进行安置的部分。例如,被称为对卷筒状的被记录介质进行安置的安置部或对单页状的被记录介质进行安置的供纸(馈送)托盘及供纸(馈送)盒等部件相当于安置部。
根据本方式,所述第一输送部被设置于对通过所述头部而被实施记录的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安置的安置部与所述头部之间,并且所述送风部为吹出离子的风扇或吹出暖风的风扇。即,相对于所述头部在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游侧设置有吹出离子的风扇或吹出暖风的风扇。因此,通过在用所述头部进行记录之前,利用所述离子而对所述被记录介质的静电进行去除,从而能够提高记录质量,或者,能够通过所述暖风而对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加热。因此,能够通过使该第一输送部兼具所述被记录介质的静电去除部或加热部的功能而实现低成本化。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式至第三方式中的任一个方式中,所述输送部中的第二输送部被设置于所述头部与对通过所述头部而被实施了记录的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回收的回收部之间,所述送风部为吹出暖风的风扇。
此处,“回收部”是指,为了对被实施了记录的被记录介质进行回收而对该被记录介质进行收卷或者堆叠的部件。例如,被称为对卷筒状的被记录介质进行收卷的收卷部或对单页状的被记录介质进行堆叠的排出用接收部、排纸(排出)托盘及排纸(排出)盒等部件相当于回收部。
根据本方式,所述第二输送部被设置于所述头部与对通过所述头部而被实施了记录的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回收的回收部之间,所述送风部为吹出暖风的风扇。即,相对于所述头部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下游侧设置有吹出暖风的风扇。因此,能够在通过所述头部而进行了记录之后利用所述暖风而使被喷出在所述被记录介质上的油墨中的挥发成分进行挥发。因此,能够通过使该输送部兼具所述油墨的干燥部的功能而实现低成本化。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式至第四方式中的任一个方式中,具备前处理部,所述前处理部使对油墨的渗透进行抑制的前处理剂附着于所述被记录介质上,所述头部向附着有所述前处理剂的所述被记录介质喷出油墨而进行记录,所述输送部中的第一输送部被设置于对通过所述头部而被实施记录的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安置的安置部与所述头部之间,所述前处理部被设置于所述安置部与所述第一输送部之间或者被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部与所述头部之间。
根据本方式,所述第一输送部被设置于对通过所述头部而被实施记录的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安置的安置部与所述头部之间,所述前处理部被设置于所述安置部与所述第一输送部之间或者被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部与所述头部之间。即,相对于所述头部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游侧设置有所述第一输送部与所述前处理部,所述前处理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输送部而被设置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游侧或下游侧。因此,能够按照所述前处理的内容,将所述前处理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输送部而设置在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游侧或下游侧。
例如,在所述被记录介质为布帛并且使用所述记录装置来实施印染记录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将所述前处理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输送部而设置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游侧从而提高记录质量。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式至第五方式中的任一个方式中,具备后处理部,所述后处理部使后处理剂附着在通过所述头部而被实施了记录的所述被记录介质上,所述输送部中的第二输送部被设置于所述头部与对通过所述头部而被实施了记录的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回收的回收部之间,所述后处理部被设置于所述头部与所述第二输送部之间或者被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部与所述回收部之间。
根据本方式,所述第二输送部被设置于所述头部与对通过所述头部而被实施了记录的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回收的回收部之间,所述后处理部被设置于所述头部与所述第二输送部之间或者被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部与所述回收部之间。即,相对于所述头部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下游侧设置有所述第二输送部与所述后处理部,所述后处理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输送部而被设置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游侧或下游侧。因此,能够按照所述后处理的内容,将所述后处理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输送部而设置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游侧或下游侧。作为所述后处理剂,能够按照对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记录面的凹凸进行平坦化、保护记录面免受臭氧、光或水等的影响、赋予较高光泽等目的而使用各种后处理剂。
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六方式中,所述后处理剂为光油墨水。
根据本方式,所述后处理剂为光油墨水。因此,通过将所述后处理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输送部而设置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游侧,从而能够在所述油墨彻底干燥之前使所述后处理剂进行附着,由此能够提高记录质量。
本发明的第八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六方式中,所述后处理剂为液体层压剂。
根据本方式,由于所述后处理剂为液体层压剂,因此能够对记录后的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层压。另外,能够按照液体层压剂的种类,而将所述后处理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输送部而配置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游侧或下游侧。
本发明的第九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式至第八方式中的任一个方式中,所述送风部向离开所述头部的方向进行送风。
根据本方式,所述送风部向离开所述头部的方向进行送风。因此,能够抑制从所述送风部送出的风扰乱从所述头部被喷出的油墨的方向的情况。
本发明的第十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式至第九方式中的任一个方式中,具备:所述被记录介质的支承部,其被设置于由所述输送部实施输送的输送路径上;传感器,其对相对于所述支承部的所述被记录介质的翘起进行检测。
根据本方式,具备对相对于所述支承部的所述被记录介质的翘起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因此,能够通过该传感器而对所述被记录介质的翘起进行检测。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十方式中,能够在所述传感器检测出所述被记录介质的翘起的情况下对所述送风部的风量进行变更。
根据本方式,能够在所述传感器检测出所述被记录介质的翘起的情况下对所述送风部的风量进行变更。因此,能够通过实施如下的简单的动作,即,在由所述传感器检测出所述被记录介质的翘起的情况下对所述送风部的风量进行变更(减弱)从而放松所述被记录介质向所述驱动辊的压贴的动作,从而消除该翘起。
本发明的第十二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利用送风部而将被记录介质压贴在驱动辊上,并通过使该驱动辊进行旋转从而对该被记录介质进行输送。
根据本方式,利用送风部而将被记录介质压贴在驱动辊上,并通过使该驱动辊进行旋转从而对该被记录介质进行输送。即,能够在不用辊对夹持被记录介质的条件下对该被记录介质进行输送。因此,能够抑制随着被记录介质的输送而引起的辊痕的附着等的输送不良。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概要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框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概要侧视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概要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记录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记录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图1、图2)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记录装置1的概要侧视图。
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在输送方向A上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输送,并将被记录介质P从被记录介质P的安置部14起,经由作为被记录介质P的支承部的压印板2、压印板3及压印板4而输送至被记录介质P的收卷部15。即,从安置部14至收卷部15为止为记录装置1中的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路径,压印板2、压印板3及压印板4为被设置在该输送路径上的被记录介质P的支承部。在此,安置部14的位置相当于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安置的安置位置35,收卷部15的位置相当于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回收的回收位置36。另外,安置部14向旋转方向C进行旋转从而将被记录介质P输出,收卷部15向旋转方向C进行旋转从而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收卷。
另外,虽然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为能够对卷筒状的被记录介质P实施记录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这种结构,也可以为能够对单页状的被记录介质P实施记录的结构。在为能够对单页状的被记录介质P实施记录的结构的情况下,被记录介质P的安置部14例如为被称为所谓的供纸(馈送)托盘及供纸(馈送)盒等的部件,虽然被记录介质P的回收位置36为收卷部15的位置,但作为收卷部15以外的回收部的示例,例如存在被称为所谓的排出用接收部、排纸(排出)托盘及排纸(排出)盒等的部件。
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在压印板2与压印板3之间设置有驱动辊5,在驱动辊5的上部设置有作为送风部的风扇7。风扇7能够向朝向驱动辊5的方向D进行送风。而且,能够通过该风压而将被记录介质P压贴在驱动辊5上。通过这种结构,由驱动辊5和风扇7构成了第一输送部9。
作为其他的表达方式,第一输送部9具备:驱动辊5,其被设置于与被记录介质P的第一面17(记录面的相反侧的面)接触的位置处并对该被记录介质P产生输送力;作为送风机的风扇7,其通过从被记录介质P的第二面16(记录面)侧对驱动辊5施加风压从而将该被记录介质P压贴在该驱动辊5上。
此外,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在压印板3与压印板4之间设置有驱动辊6,并且在驱动辊6的上部设置有作为送风部的风扇8。风扇8能够向朝向驱动辊6的方向E进行送风。而且,能够通过该风压而将被记录介质P压贴在驱动辊6上。根据这种结构,通过驱动辊6和风扇8而构成了第二输送部10。
作为其他的表达方式,第二输送部10具有:驱动辊6,其被设置于与被记录介质P的第一面17接触的位置处并且对该被记录介质P作用输送力;作为送风部的风扇8,其通过从被记录介质P的第二面16侧朝向驱动辊6进行送风从而通过风压而将该被记录介质P压贴在该驱动辊6上。
如上文所述,本实施例的第一输送部9及第二输送部10能够在不用辊对夹持被记录介质P的条件下对该被记录介质P进行输送。因此,抑制了随着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而产生的辊痕的附着等的输送不良。特别是,成为如下的结构,即,能够防止从动辊的痕迹附着在被记录介质P的记录面侧的情况。
此外,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在与压印板3对置的一侧具有作为头部的记录头12。记录装置1在通过滑架11而使记录头12在与输送方向A交叉的方向B上进行往复移动的同时,使油墨从记录头12的油墨喷出面F向被记录介质P喷出从而形成所需的图像。
另外,虽然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具备在进行往复移动的同时进行记录的记录头12,但也可以为如下的记录装置,即,具备在与输送方向A交叉的方向上设置了多个喷出油墨的喷嘴的所谓的行式头的记录装置。
此处,“行式头”是指,以在与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A交叉的交叉方向上所形成的喷嘴的区域能够覆盖所述被记录介质P的所述交叉方向整体的方式被设置,并且被用于将记录头或被记录介质中的一方固定而使另一方进行移动从而形成图像的记录装置中的记录头。此外,行式头的所述交叉方向上的喷嘴的区域也可以不覆盖记录装置所处理的全部被记录介质P的所述交叉方向整体。
此外,在滑架11上具备传感器13,所述传感器13对被记录介质P相对于压印板3的翘起进行检测。因此,能够通过该传感器13而对被记录介质P的翘起进行检测。通过对被记录介质P的翘起进行检测,从而能够对被记录介质P与记录头12之间的干涉、该翘起部分的记录图像的品质的下降等进行抑制。另外,虽然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在滑架11上具备传感器13,但也可以在其他的位置处具备该传感器13。此外,不具备该传感器13的结构也被包含在本发明中。
此处,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能够在传感器13检测出被记录介质P的翘起的情况下对风扇7及风扇8的风量进行变更。通过这种结构,能够在传感器13检测出被记录介质P的翘起的情况下对风扇7及风扇8的风量进行变更(减弱),从而放松被记录介质P向驱动辊5及驱动辊6的压贴。而且,成为能够通过实施这种简单的动作从而解除该翘起的结构。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具备向被记录介质P喷出油墨而进行记录的记录头12,输送部(第一输送部9及第二输送部10)在输送方向A上隔着记录头12而被设置于两侧(在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设置第一输送部9,在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设置第二输送部10)。因此,由于能够在输送方向A上于记录头12的两侧将该被记录介质P压贴在驱动辊(在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压贴在驱动辊5上,在搬送方向A的下游侧压贴在驱动辊6)上,因此有效地抑制了卡纸等输送不良。但是,本发明也包括在输送方向A上仅在记录头12的一侧设置有输送部的结构。
如上述的说明,本实施例的第一输送部9被设置在对通过记录头12而被实施记录的被记录介质P进行安置的安置位置35(安置部14的位置)与记录头12之间。
在此,第一输送部9的风扇7为吹出离子的风扇。作为其他的表达方式,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相对于记录头12于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上游侧设置有吹出离子的风扇。因此,通过在由记录头12进行记录之前利用所述离子来对被记录介质P的静电进行去除从而能够提高记录质量。因此,通过使该第一输送部9兼具被记录介质P的静电去除部的功能,从而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另外,虽然吹出离子的风扇的具体的实施例为在本实施例中被使用的风扇,但可列举出离子产生器与风扇为一体的离子去除器。然而,并不限定于离子去除器。此外,具有吹出离子的风扇以外的风扇的结构也包括在本发明中。
另外,虽然本实施例的第一输送部9的风扇7为吹出离子的风扇,但也可以为吹出暖风的风扇。如为这种结构,则能够使该第一输送部9兼具被记录介质P的加热部的功能,从而无需另外具备加热部,因此能够实现低成本化。
如上述说明,本实施例的第二输送部10被设置在记录头12与对通过记录头12而被实施了记录的被记录介质P进行回收的回收位置36(收卷部15的位置)之间。
在此,第二输送部10的风扇8为吹出暖风的风扇。作为其他的表达方式,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相对于记录头12于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下游侧设置有吹出暖风的风扇。因此,能够在由记录头12而进行了记录之后,通过所述暖风而使被喷出在被记录介质P上的油墨中的挥发成分进行挥发。因此,通过使该第二输送部10兼具所述油墨的干燥部的功能,从而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另外,虽然吹出暖风的风扇的具体的实施例为在本实施例中被使用的风扇,但可列举出在内部具有发热体的风扇。然而,并不限定于这种风扇。此外,具有吹出暖风的风扇以外的风扇的结构也包括在本发明中。
此外,如图1所示,第一输送部9的风扇7及第二输送部10的风扇8向离开记录头12的方向进行送风。具体而言,风扇7朝向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而向方向D进行送风,风扇8朝向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而向方向E进行送风。因此,抑制了从风扇7及风扇8所送出的风扰乱从记录头12被喷出的油墨的方向的情况。另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风扇7及风扇8以使风向与记录头所存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流通的方式进行送风,但也可以以使风向与记录头所存在的方向交叉的方向流通的方式进行送风。但是,风扇7及风扇8中的至少一方的送风方向为朝向记录头12的方向的结构也包括在本发明中。
接下来,对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的电结构进行说明。
图2为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的框图。
在控制部18中,设置有负责记录装置1的整体的控制的CPU(central processunit:中央处理器)19。CPU19经由系统总线20而连接有对CPU19所执行的各种控制程序或维护序列等进行存储的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21、和能够对数据进行临时存储的RAM(Random-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22。
此外,CPU19经由系统总线20而与用于对记录头12进行驱动的头驱动部23相连接。
此外,CPU19经由系统总线20而与用于驱动下述电机的电机驱动部24相连接,所述下述电机包括:用于使滑架11进行移动的滑架电机25、作为安置部14的驱动源的输出电机26、作为驱动辊5的驱动源的输送电机27、作为驱动辊6的驱动源的输送电机28、作为收卷部15的驱动源的收卷电机29。
此外,CPU19经由系统总线20而与用于对风扇7及风扇8进行驱动的风扇驱动部30相连接。
并且,CPU19经由系统总线20而与输入输出部31相连接,输入输出部31连接于传感器13、作为向记录装置1输入记录数据等的外部装置的PC32。
实施例2(图3)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实施例2的记录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图3图示了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的概要侧视图。另外,与上述实施例共同的结构部件用同样的符号来表示,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另外,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具有前处理部33,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的记录装置1为相同的结构。
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能够使用布帛以作为被记录介质而进行印染记录,并且在输送方向A上于安置部14和风扇7之间具备前处理部33,所述前处理部33能够涂敷对油墨的渗透进行抑制的前处理剂。因此,风扇7也具有作为使由前处理部33所涂敷的前处理剂干燥的干燥部的功能。由于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前处理剂以在干燥的状态下记录油墨作为前提,因而采用了这种结构。然而,并不限定于这种结构,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即,在使用以在干燥之前的状态下记录油墨作为前提的前处理剂的情况等,根据前处理剂的种类等,在输送方向A上于风扇7与记录头12之间设置前处理部33。此外,也可以为在作为被记录介质的布帛以外的介质上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
作为其他的表达方式,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具备前处理部33,所述前处理部33使对油墨的渗透进行抑制的前处理剂附着在被记录介质P上,记录头12向附着有前处理剂的被记录介质P喷出油墨而进行记录,第一输送部9被设置于对通过记录头12而实施记录的被记录介质P进行安置的安置位置35与记录头12之间,前处理部33被设置于安置位置35与第一输送部9之间或者被设置于第一输送部9与记录头12之间。
即,第一输送部9与前处理部33相对于记录头12而被设置于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并且前处理部33相对于第一输送部9而被设置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游侧或下游侧。
因此,能够根据前处理的内容,而将前处理部33相对于第一输送部9而设置于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上游侧或下游侧。
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能够使用布帛以作为被记录介质而进行印染记录,并且成为通过将前处理部33相对于第一输送部9而设置于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上游侧从而提高记录质量的结构。
实施例3(图4)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实施例3的记录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图4图示了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的概要侧视图。另外,与上述实施例共同的结构部件用相同的符号来表示,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另外,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具有后处理部34,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的记录装置1为相同的结构。
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在输送方向A上于风扇8与收卷部15之间具备后处理部34,所述后处理部34能够涂敷作为液体层压剂的后处理剂。因此,风扇8不仅兼具有作为油墨的干燥部的功能,还具有作为使由后处理部34所涂敷的后处理剂干燥的干燥部的功能。由于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后处理剂以在成为油墨已干燥的状态后被涂敷的情况作为前提,从而采用了这种结构。但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即,使用以在油墨干燥之前的状态下进行涂敷的情况作为前提的后处理剂的情况等,根据后处理剂的种类等,在输送方向A上于记录头12与风扇8之间设置后处理部34。
作为其他的表达方式,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具备:记录头12,其向被记录介质P喷出油墨而进行记录;后处理部34,其使后处理剂附着于通过记录头12而被实施了记录的被记录介质P上,第二输送部10被设置于记录头12与对通过记录头12而被实施了记录的被记录介质P进行回收的回收位置36(收卷部15的位置)之间,后处理部34被设置于记录头12与第二输送部10之间或者被设置于第二输送部10与回收位置36之间。
即,相对于记录头12在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下游侧设置有第二输送部10与后处理部34,后处理部34相对于第二输送部10而被设置于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上游侧或下游侧。
因此,能够按照后处理的内容,将后处理部34相对于第二输送部10而设置于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上游侧或下游侧。作为所述后处理剂,能够根据对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记录面的凹凸进行平坦化、保护记录面免受臭氧、光或水的影响、赋予较高的光泽度等目的,而使用各种后处理剂。
例如,在实施记录作为后处理剂的透明光油的后处理的情况下,通过将后处理部34相对于第二输送部10而设置于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游侧,从而能够在油墨彻底干燥之前使后处理剂进行附着,由此能够提高记录质量。
此外,如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那样,在实施使作为后处理剂的液体层压剂进行附着的后处理的情况下,能够对记录后的被记录介质P进行层压。此外,能够按照液体层压剂的种类,将后处理部34相对于第二输送部10而设置于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上游侧或下游侧。
记录方法的实施例(图5)
接下来,对使用了实施例1的记录装置1的记录方法的实施例进行说明。详细而言,对包括对被记录介质P的翘起进行检测并去除该翘起为止的流程在内的记录方法进行说明。
图5为本实施例的记录方法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10中,用户将被记录介质P安置在记录装置1上。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用户通过将卷筒状的被记录介质P安装在安置部14上,并在输送方向A上输送被记录介质P后使风扇7及风扇8进行送风,从而将被记录介质P安置于记录装置1上。另外,此时,风扇7的离子产生器及风扇8的发热体可以处于电源依然为断开(OFF)的状态。
接下来,在步骤S20中,从PC32向记录装置1输入记录数据。
另外,在步骤S10中风扇7的离子产生器的电源处于断开(OFF)的情况下,在本步骤中将风扇7的离子产生器的电源置于导通(ON)。
接下来,在步骤S30中,执行基于所述记录数据的记录。在该记录中,使记录头12进行往复移动从而实施记录。
另外,在步骤S10中风扇8的发热体的电源处于断开(OFF)的情况下,在本步骤中将风扇8的发热体的电源置于导通(ON)。
随着该记录,针对记录头12的往复移动中的每一次记录扫描,在步骤S40中,通过传感器13而对被记录介质P的翘起进行检测。
在步骤S40中通过传感器13而检测出被记录介质P的翘起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50,对风扇7及风扇8的风量进行调节。另外,该风量的调节的控制是通过控制部18来实施的,在本实施例中,在检测出被记录介质P的翘起的情况下,停止对风扇7及风扇8的驱动。如此,通过从利用风压而将被记录介质P压贴在压印板3上的情况进行释放,从而消除被记录介质P的翘起。然后,返回至步骤S40,再度实施被记录介质P的翘起的检测(被记录介质P的翘起已被消除的确认)。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在检测出被记录介质P的翘起的情况下,使风扇7及风扇8双方的驱动停止,但也可以采用使某一方的驱动停止的结构,此外,也可以采用不使驱动停止而使风量减弱的结构。
特别是,若采用不停止风扇7的驱动而停止风扇8的驱动从而使被记录介质P的翘起消除的结构,则能够抑制消除被记录介质P的翘起时的被记录介质P的位置偏移,所以为优选。另外,在这种结构中,从风扇8送出的风的风向为垂直方向的结构尤其能够抑制消除被记录介质P的翘起时的被记录介质P的位置偏移,从而更加优选。
在步骤S40中通过传感器13而未检测出被记录介质P的翘起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60,在控制部18中对在步骤S20中所输入的记录数据的记录是否全部被实施,从而记录已结束进行判断。
而且,在步骤S60中未被判断为记录已结束的情况下,返回至步骤S30。另外,从步骤S30至步骤S60的流程针对记录头12的往复移动中的每一次记录扫描而被实施,直至判断为在步骤S20中所输入的记录数据的记录全部被实施从而记录已结束为止。而后,在判断为记录已结束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记录方法结束。
对上述的说明进行归纳,从实施例1至3的记录装置1的特征在于,使用送风部(风扇7及风扇8)而将被记录介质P压贴在驱动辊5、6上,并通过使该驱动辊5、6进行旋转从而对该被记录介质P进行输送。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在不用辊对夹持被记录介质P的条件下对该被记录介质P进行输送。因此,能够抑制随着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而引起的辊痕附着等的输送不良。
符号说明
1:记录装置;2:压印板;3:压印板;4:压印板;5:驱动辊;6:驱动辊;7:风扇(送风部);8:风扇(送风部);9:第一输送部;10:第二输送部;11:滑架;12:记录头;13:传感器;14:安置部;15:收卷部;16:被记录介质P的第二面;17:被记录介质P的第一面;18:控制部;19:CPU;20:系统总线;21:ROM;22:RAM;23:头驱动部;24:电机驱动部;25:滑架电机;26:输出电机;27:输送电机;28:输送电机;29:收卷电机;30:风扇驱动部;31:输入输出部;32:PC;33:前处理部;34:后处理部;35:安置位置;36:回收位置;P:被记录介质。

Claims (9)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头部,其向被记录介质喷出油墨;
输送部,其对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输送;
所述被记录介质的支承部,其被设置于由所述输送部实施输送的输送路径上;
传感器,其对相对于所述支承部的所述被记录介质的翘起进行检测,
所述输送部具备:
驱动辊,其以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第一面接触的方式被设置并对该被记录介质产生输送力;
送风部,其通过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第二面侧向所述驱动辊施加风压从而将该被记录介质压贴在该驱动辊上,
并且,能够在所述传感器检测出所述被记录介质的翘起的情况下对所述送风部的风量进行变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部在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具备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其中,所述第一输送部被配置于所述头部的所述输送方向上游侧,所述第二输送部被配置于所述头部的所述输送方向下游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部中的第一输送部被设置于安置部与所述头部之间,所述安置部对通过所述头部而被实施记录的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安置,
所述送风部为吹出离子的风扇或吹出暖风的风扇。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部中的第二输送部被设置于所述头部与回收部之间,所述回收部对通过所述头部而被实施了记录的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回收,
所述送风部为吹出暖风的风扇。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前处理部,所述前处理部使对油墨的渗透进行抑制的前处理剂附着于所述被记录介质上,
所述头部向附着有所述前处理剂的所述被记录介质喷出油墨而进行记录,
所述输送部中的第一输送部被设置于安置部与所述头部之间,所述安置部对通过所述头部而被实施记录的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安置,
所述前处理部被设置于所述安置部与所述第一输送部之间,或者被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部与所述头部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后处理部,所述后处理部使后处理剂附着在通过所述头部而被实施了记录的所述被记录介质上,
所述输送部中的第二输送部被设置于所述头部与回收部之间,所述回收部对通过所述头部而被实施了记录的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回收,
所述后处理部被设置于所述头部与所述第二输送部之间,或者被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部与所述回收部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处理剂为光油墨水。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处理剂为液体层压剂。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部向离开所述头部的方向进行送风。
CN201410488514.6A 2013-09-24 2014-09-22 记录装置 Active CN1044419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97065A JP6213725B2 (ja) 2013-09-24 2013-09-24 記録装置
JP2013-197065 2013-09-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41979A CN104441979A (zh) 2015-03-25
CN104441979B true CN104441979B (zh) 2017-10-24

Family

ID=52690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88514.6A Active CN104441979B (zh) 2013-09-24 2014-09-22 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80703B2 (zh)
JP (1) JP6213725B2 (zh)
CN (1) CN1044419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90505B2 (ja) * 2016-06-29 2020-11-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6805577B2 (ja) * 2016-06-29 2020-12-2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
JP6790884B2 (ja) * 2017-02-06 2020-11-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6822259B2 (ja) * 2017-03-24 2021-01-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6822260B2 (ja) * 2017-03-24 2021-01-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31326A (zh) * 2010-08-31 2012-05-0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记录介质翘起检测装置和喷墨记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17287A (ja) * 1995-02-07 1996-08-27 Canon Inc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0062259A (ja) * 1998-08-19 2000-02-29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2103598A (ja) * 2000-07-26 2002-04-0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プリンタ
JP2003285959A (ja) * 2002-03-29 2003-10-07 Seiko Epson Corp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2007152785A (ja) 2005-12-06 2007-06-21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569540B2 (ja) * 2006-08-10 2010-10-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搬送機構及び液滴吐出装置
JP2010110926A (ja) * 2008-11-04 2010-05-20 Seiko Epson Corp 乾燥装置、記録装置、及びターゲットの乾燥方法
JP2011051119A (ja) * 2009-08-31 2011-03-17 Riso Kagaku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2013039820A (ja) * 2011-08-19 2013-02-28 Fujifilm Corp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31326A (zh) * 2010-08-31 2012-05-0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记录介质翘起检测装置和喷墨记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180703B2 (en) 2015-11-10
JP2015063031A (ja) 2015-04-09
US20150085045A1 (en) 2015-03-26
CN104441979A (zh) 2015-03-25
JP6213725B2 (ja) 2017-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41979B (zh) 记录装置
KR102007631B1 (ko) 수성 잉크젯 프린터의 이미지 표면 제조 시스템 및 방법
US10744794B2 (en) Inkjet printing-lamination inline system and method
JP5363539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884021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1020376A (ja) 印刷物のシーズニング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953981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condensation on printheads in a print zone within an aqueous inkjet printer
CN104786673B (zh) 记录装置及被记录介质向输送路径的导入方法
JP201116182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及び方法
JP2006076202A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電界付与方法
US11014349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ouble-sided printing to a recording medium
KR20210118732A (ko) 인쇄 장치, 인쇄 시스템 및 인쇄 방법
US20160193828A1 (en) Piezoelectric element drive circuit and state detection method, and image recording device
US20190083999A1 (en) Inkjet printing-lamination inline system and method
JP2012116066A (ja)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画像記録方法
JP6481343B2 (ja) 乾燥装置、印刷装置、及び、乾燥方法
CN106364160A (zh) 液体喷出装置
JP5147798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方法
JP2010221419A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ヘッド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6062822B2 (ja) 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媒体搬送方法
CN106346952A (zh) 液体喷出装置
JP2011068034A (ja) 印刷用紙シーズニング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4786654B (zh) 记录装置
DE102019208576A1 (de) Bogendruckmaschine mit einer Befeuchtungseinrichtung
CN216474254U (zh) 一种瓦楞纸板蒸汽加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