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39778A - 零件开口的撑开工件 - Google Patents

零件开口的撑开工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39778A
CN104439778A CN201410640693.0A CN201410640693A CN104439778A CN 104439778 A CN104439778 A CN 104439778A CN 201410640693 A CN201410640693 A CN 201410640693A CN 104439778 A CN104439778 A CN 1044397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ing rod
part opening
ring bush
workpiece
o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4069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39778B (zh
Inventor
李玲
向建华
武红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ECC South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South Aviat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South Aviat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South Aviat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64069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397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397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397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397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397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37/00Auxiliary devices or process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to a procedure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零件开口的撑开工件,包括:环形衬套(10),在轴向上具有零件开口伸入端(11)和支撑端,零件开口伸入端(11)上设置有多个切口(12),多个切口(12)中至少有两个切口(12)在环形衬套(10)的径向上相对设置;口径调节装置(20),调节零件开口伸入端(11)的直径,在口径调节装置(20)的作用下,零件开口伸入端(11)具有径向扩张状态。本发明的零件开口的撑开工件能够提高零件的连接质量。

Description

零件开口的撑开工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零件装配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零件开口的撑开工件。
背景技术
目前,图1所示的第一钣金件1′、图2所示的第二钣金件2′和图3所示的第三钣金件3′组成钣金结构,该钣金结构的开口与图4所示的机加件5′的通孔对接,由于钣金结构的开口因焊接而收缩,开口的半径尺寸沿周向不一致并与机加件5′的通孔尺寸不一致,进而造成零件连接质量的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提高零件连接质量的零件开口的撑开工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零件开口的撑开工件,包括:环形衬套,在轴向上具有零件开口伸入端和支撑端,零件开口伸入端上设置有多个切口,多个切口中至少有两个切口在环形衬套的径向上相对设置;口径调节装置,调节零件开口伸入端的直径,在口径调节装置的作用下,零件开口伸入端具有径向扩张状态。
进一步地,切口的延伸方向与环形衬套的轴向平行。
进一步地,多个切口在环形衬套的周向上均匀间隔分布。
进一步地,切口具有轴向延伸段和扩张段,扩张段位于轴向延伸段和支撑端之间。
进一步地,口径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杆,穿设在调节杆的内部并且在该环形衬套的轴向上延伸,调节杆在环形衬套的轴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调节杆的外周面具有第一导向段和/或环形衬套的内周面具有第二导向段,第一导向段的直径和/或第二导向段的直径在由零件开口伸入端至支撑端的方向上逐渐减少,调节杆在环形衬套的轴向上可移动地设置,调节杆具有使该调节杆的外周面挤压环形衬套的内周面的挤压状态,当调节杆处于挤压状态时,零件开口伸入端处于径向扩张状态。
进一步地,第二导向段形成零件开口伸入端,调节杆的第一端具有在该调节杆的径向上贯通的避让通槽。
进一步地,口径调节装置包括:驱动件,驱动调节杆在环形衬套的轴向上移动,驱动件包括螺母,调节杆具有与螺母配合的外螺纹段。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零件开口的撑开工件还包括:基座,支撑端固定在基座上,基座具有穿设调节杆的穿设通孔。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零件开口的撑开工件还包括:防转动结构,防止调节杆在周向上转动。
进一步地,防转动结构包括:设置在调节杆的外周面上且沿调节杆的轴向延伸的限位凹槽;固定在环形衬套上的限位件,限位件具有伸入限位凹槽的限位部。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于多个切口中至少有两个切口在环形衬套的径向上相对设置,因此,能够将零件开口伸入端伸入到背景技术中描述的钣金结构的开口内,在环形衬套的径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切口可以容纳钣金结构的开口内部的挡板。通过控制口径调节装置能够使零件开口伸入端处于径向扩张状态,进而将钣金结构的开口进行径向扩张,以使钣金结构的开口的直径扩大到焊接之前的尺寸并与机加件的通孔直径相等的状态,进而提高钣金结构与机加件的连接质量。由上述分析可知,本发明的零件开口的撑开工件能够提高零件的连接质量。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背景技术中的第一钣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背景技术中的第二钣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背景技术中的第三钣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背景技术中的机加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零件开口的撑开工件的实施例的环形衬套和基座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将图5的零件开口的撑开工件应用到零件安装的剖视示意图。
其中,上述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0、环形衬套;11、零件开口伸入端;12、切口;13、轴向延伸段;14、扩张段;20、口径调节装置;21、调节杆;22、驱动件;23、避让通槽;24、限位凹槽;25、限位件;30、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零件开口的撑开工件包括环形衬套10和口径调节装置20。环形衬套10在轴向上具有零件开口伸入端11和支撑端,零件开口伸入端11上设置有多个切口12,多个切口12中至少有两个切口12在环形衬套10的径向上相对设置。口径调节装置20调节零件开口伸入端11的直径,在口径调节装置20的作用下,零件开口伸入端11具有径向扩张状态。
应用本实施例的零件开口的撑开工件,由于多个切口12中至少有两个切口12在环形衬套10的径向上相对设置,因此,能够将零件开口伸入端11伸入到背景技术中描述的钣金结构的开口内,在环形衬套10的径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切口12可以容纳钣金结构的开口内部的挡板。通过控制口径调节装置20能够使零件开口伸入端11处于径向扩张状态,进而将钣金结构的开口进行径向扩张,以使钣金结构的开口的直径扩大到焊接之前的尺寸并与机加件的通孔直径相等的状态,进而提高钣金结构与机加件的连接质量。由上述分析可知,本实施例的零件开口的撑开工件能够提高零件的连接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环形衬套10还具有恢复原状的恢复状态,环形衬套10在自身弹性的作用下处于恢复状态。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实现环形衬套10的重复利用。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切口12的延伸方向与环形衬套10的轴向平行。由于切口12沿环形衬套10的轴向延伸,因此,环形衬套10的位于切口12两侧的部分的受力更均匀,避免造成环形衬套10的损坏。此外,作为可行的实施方式,切口12也可以不沿环形衬套10的轴向延伸,可以是斜切口。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切口12在环形衬套10的周向上均匀间隔分布。采用上述结构,环形衬套10的相邻两个切口12之间的部分受力基本一致。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切口12具有轴向延伸段13和扩张段14,扩张段14位于轴向延伸段13和支撑端之间。由于设置了扩张段14,能够避免切口12在扩大时撕裂该切口12与支撑端之间的部分,避免损坏环形衬套10,并且能够增大切口12的扩大尺寸。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扩张段14为圆形径向通孔,圆形轴向通孔不仅便于加工,而且能够进一步避免切口12在扩大时撕裂该切口12与支撑端之间的部分。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环形衬套10的外周面呈圆柱状。采用上述结构,便于零件开口伸入端11伸入钣金结构的开口的内部。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口径调节装置20包括调节杆21,调节杆21穿设在调节杆21的内部并且在该环形衬套10的轴向上延伸,调节杆21在环形衬套10的轴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调节杆21的外周面具有第一导向段和/或环形衬套10的内周面具有第二导向段,第一导向段的直径和/或第二导向段的直径在由零件开口伸入端11至支撑端的方向上逐渐减少,调节杆21在环形衬套10的轴向上可移动地设置,调节杆21具有使该调节杆21的外周面挤压环形衬套10的内周面的挤压状态,当调节杆21处于挤压状态时,零件开口伸入端11处于径向扩张状态。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与零件开口伸入端11至支撑端的方向相同。
通过将调节杆21沿零件开口伸入端11至支撑端的方向上移动,能够使得零件开口伸入端11处于径向扩张状态。调节杆21还具有使该调节杆21的外周面与环形衬套10的内周面相分离的分离状态,通过将调节杆21沿支撑端至零件开口伸入端11的方向上移动时,调节杆21处于分离状态,此时,环形衬套10不再受到来自调节杆21的挤压力而处于恢复状态。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向段形成零件开口伸入端11,调节杆21的第一端具有在该调节杆21的径向上贯通的避让通槽23。采用上述结构,在调节杆21沿零件开口伸入端11至支撑端的方向上移动的位移量一定时,零件开口伸入端11的扩张尺寸最大。背景技术中描述的钣金结构的开口内部的挡板能够伸入避让通槽23的内部,避免调节杆21与钣金结构的开口内部的挡板相干涉。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口径调节装置20包括驱动件22,驱动件22驱动调节杆21在环形衬套10的轴向上移动,驱动件22包括螺母,调节杆21具有与螺母配合的外螺纹段。通过转动螺母,即可实现调节杆21在环形衬套10的轴向上移动,钣金结构的开口内部的挡板能够防止调节杆21转动。此外,作为可行的实施方式,驱动件22可以是驱动缸,或者采用人工驱动。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零件开口的撑开工件还包括基座30,支撑端固定在基座30上,基座30具有穿设调节杆21的穿设通孔。螺母抵顶在基座30上,基座30具有安装通孔,安装通孔的轴向与环形衬套10的轴向相同。
本实施例的零件开口的撑开工件还包括防转动结构,防转动结构防止调节杆21在周向上转动。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防转动结构包括设置在调节杆21的外周面上且沿调节杆21的轴向延伸的限位凹槽24和固定在环形衬套10上的限位件25,限位件25具有伸入限位凹槽24的限位部。限位件25为螺钉并且穿设在扩张段14的内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零件开口的撑开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环形衬套(10),在轴向上具有零件开口伸入端(11)和支撑端,所述零件开口伸入端(11)上设置有多个切口(12),所述多个切口(12)中至少有两个切口(12)在所述环形衬套(10)的径向上相对设置;
口径调节装置(20),调节所述零件开口伸入端(11)的直径,在所述口径调节装置(20)的作用下,所述零件开口伸入端(11)具有径向扩张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撑开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口(1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环形衬套(10)的轴向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撑开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切口(12)在所述环形衬套(10)的周向上均匀间隔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撑开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口(12)具有轴向延伸段(13)和扩张段(14),所述扩张段(14)位于所述轴向延伸段(13)和所述支撑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撑开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口径调节装置(20)包括:
调节杆(21),穿设在所述调节杆(21)的内部并且在该环形衬套(10)的轴向上延伸,所述调节杆(21)在所述环形衬套(10)的轴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调节杆(21)的外周面具有第一导向段和/或所述环形衬套(10)的内周面具有第二导向段,所述第一导向段的直径和/或所述第二导向段的直径在由所述零件开口伸入端(11)至所述支撑端的方向上逐渐减少,所述调节杆(21)在所述环形衬套(10)的轴向上可移动地设置,所述调节杆(21)具有使该调节杆(21)的外周面挤压所述环形衬套(10)的内周面的挤压状态,当所述调节杆(21)处于所述挤压状态时,所述零件开口伸入端(11)处于所述径向扩张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撑开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段形成所述零件开口伸入端(11),所述调节杆(21)的第一端具有在所述该调节杆(21)的径向上贯通的避让通槽(2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撑开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口径调节装置(20)包括:
驱动件(22),驱动所述调节杆(21)在所述环形衬套(10)的轴向上移动,所述驱动件(22)包括螺母,所述调节杆(21)具有与所述螺母配合的外螺纹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撑开工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座(30),所述支撑端固定在所述基座(30)上,所述基座(30)具有穿设所述调节杆(21)的穿设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撑开工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防转动结构,防止所述调节杆(21)在周向上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撑开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动结构包括:
设置在所述调节杆(21)的外周面上且沿所述调节杆(21)的轴向延伸的限位凹槽(24);
固定在所述环形衬套(10)上的限位件(25),所述限位件(25)具有伸入所述限位凹槽(24)的限位部。
CN201410640693.0A 2014-11-13 2014-11-13 零件开口的撑开工件 Active CN1044397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40693.0A CN104439778B (zh) 2014-11-13 2014-11-13 零件开口的撑开工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40693.0A CN104439778B (zh) 2014-11-13 2014-11-13 零件开口的撑开工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39778A true CN104439778A (zh) 2015-03-25
CN104439778B CN104439778B (zh) 2016-08-31

Family

ID=52886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40693.0A Active CN104439778B (zh) 2014-11-13 2014-11-13 零件开口的撑开工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3977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22665A (zh) * 2015-04-07 2015-06-24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薄壁管扩口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7327450A (zh) * 2016-04-28 2017-11-0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管件总成和车辆转向系统的防尘罩组件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37759A2 (en) * 1983-09-23 1985-04-17 The British Petroleum Company p.l.c. Energy storage flywheels
US20020043093A1 (en) * 2000-10-16 2002-04-18 Michael Barjesteh Hydraulically powered flaring hand tool
CN200963793Y (zh) * 2006-09-22 2007-10-24 江苏兴利来特钢有限公司 管用膨胀器
CN201582266U (zh) * 2009-12-25 2010-09-15 赵庆义 植入式膨胀螺丝
CN201751042U (zh) * 2010-06-23 2011-02-23 浙江嘉兴亚达不锈钢制造有限公司 管件扩口模具
CN201862701U (zh) * 2010-10-25 2011-06-15 合肥华信电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钢管加工涨口的装置
CN202516952U (zh) * 2012-03-23 2012-11-07 十堰巨迪金属管业有限公司 金属管件端口的扩口装置
CN202639866U (zh) * 2012-02-29 2013-01-02 重庆宗学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膨胀变径工艺堵组件
CN103357770A (zh) * 2013-07-17 2013-10-23 中山市奥美森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胀头组件
DE102012010793A1 (de) * 2012-06-01 2013-12-05 Eads Deutschland Gmbh Umformwerkzeug zum Aufweiten einer Öffnung mit einer Aufweitvorrrichtung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37759A2 (en) * 1983-09-23 1985-04-17 The British Petroleum Company p.l.c. Energy storage flywheels
US20020043093A1 (en) * 2000-10-16 2002-04-18 Michael Barjesteh Hydraulically powered flaring hand tool
CN200963793Y (zh) * 2006-09-22 2007-10-24 江苏兴利来特钢有限公司 管用膨胀器
CN201582266U (zh) * 2009-12-25 2010-09-15 赵庆义 植入式膨胀螺丝
CN201751042U (zh) * 2010-06-23 2011-02-23 浙江嘉兴亚达不锈钢制造有限公司 管件扩口模具
CN201862701U (zh) * 2010-10-25 2011-06-15 合肥华信电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钢管加工涨口的装置
CN202639866U (zh) * 2012-02-29 2013-01-02 重庆宗学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膨胀变径工艺堵组件
CN202516952U (zh) * 2012-03-23 2012-11-07 十堰巨迪金属管业有限公司 金属管件端口的扩口装置
DE102012010793A1 (de) * 2012-06-01 2013-12-05 Eads Deutschland Gmbh Umformwerkzeug zum Aufweiten einer Öffnung mit einer Aufweitvorrrichtung
CN103357770A (zh) * 2013-07-17 2013-10-23 中山市奥美森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胀头组件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22665A (zh) * 2015-04-07 2015-06-24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薄壁管扩口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4722665B (zh) * 2015-04-07 2017-06-23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薄壁管扩口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7327450A (zh) * 2016-04-28 2017-11-0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管件总成和车辆转向系统的防尘罩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39778B (zh) 2016-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34702U (zh) 轴承拆卸工具
CN104439778A (zh) 零件开口的撑开工件
CN103775486B (zh) 一种轴向径向减震式旋转关节
RU2018128936A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для насаживания подшипника на цапфу валка и для снятия подшипника с цапфы валка
JP2010127281A (ja) 貫通孔用インサート及びその方法
CN206305488U (zh) 一种薄型外齿圈工件自动胀紧夹具
CN204639656U (zh) 一种密封环车削加工工装
CN104708589A (zh) 用于拉长螺栓的张紧装置
CN104455003B (zh) 减重销式滚子轴承保持架
CN105526360A (zh) 机械密封机构
CN104475792A (zh) 离心滚珠夹紧夹具
CN211360701U (zh) 一种涨紧夹具
CN210967046U (zh) 薄壁胀紧工装
CN201736003U (zh) 一种轴承拆卸装置
RU175789U1 (ru) Узел крепления подшипника качения на конце вала
CN203892724U (zh) 一种用于异形截面管材支撑和转动的管夹
CN207104421U (zh) 气缸体缸孔中心的定位装置
CN101780631A (zh) 一种轴承拆卸装置
CN108622795B (zh) 一种不易损坏的吊架
CN205904665U (zh) 一种汽轮机轴封风机叶轮拆卸装置
CN105291317B (zh) 一种外径可变的圆柱形模具
CN204941422U (zh) 光杆密封器
EP4235135A3 (en) Auto-adjust cylinder used with bead width adjusting apparatus
JP2015232337A (ja) ダストシールによる密封構造
WO2017197373A1 (en) Shaped pressure die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12002 Dong Jiaduan, Zhuzhou, Hunan

Patentee after: China Hangfa South Indust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412002 Dong Jiaduan, Zhuzhou, Hunan

Patentee before: China Southern Airlines Industry (Group)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