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3715A - 触摸窗和包括该触摸窗的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触摸窗和包括该触摸窗的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23715A
CN104423715A CN201410461394.0A CN201410461394A CN104423715A CN 104423715 A CN104423715 A CN 104423715A CN 201410461394 A CN201410461394 A CN 201410461394A CN 104423715 A CN104423715 A CN 1044237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ng
sensing electrode
electrode
substrate
sens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6139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23715B (zh
Inventor
许在鹤
姜文淑
权度烨
柳志昌
朴性奎
尹硕杓
李圭璘
李镇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Innote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Inno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3010917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119608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3012617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175361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4000816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302818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Inno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Innotek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4237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37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237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37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触摸窗,该触摸窗包括:基板,在该基板中限定有第一有源区域和第二有源区域;第一感测电极,设置在第一有源区域上以感测位置;以及第二感测电极,设置在第二有源区域上以感测位置。第一感测电极包括与构成第二感测电极的材料不同的材料。

Description

触摸窗和包括该触摸窗的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触摸窗以及包括该触摸窗的显示器。
背景技术
近来,触摸面板已应用于各种电器,该触摸面板通过输入装置(诸如记录笔或手指)对显示在显示器上的图像的触摸来执行输入功能。
触摸面板通常可以分为电阻式触摸面板和电容式触摸面板。在电阻式触摸面板中,通过检测当将压力施加至输入装置时根据电极之间的连接的电阻变化来检测触摸点的位置。在电容式触摸面板中,通过检测电极之间当用户的手指触摸电容性触摸面板时的电容变化来检测触摸点的位置。当考虑到制造方案的便利性和感测能力时,电容式触摸面板近来已经在较小型触摸面板中受到关注。同时,对柔性触摸面板的需求近来有所增长。具体地,通过提供柔性的或可弯曲的触摸面板可以扩展用户的体验。
发明内容
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改进的可靠性的触摸窗以及一种包括该触摸窗的显示器。
另外,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的触摸窗以及一种包括该触摸窗的显示器。
另外,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改进的可靠性的触摸窗以及一种包括该触摸窗的显示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触摸窗的平面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触摸窗的平面图。
图3是沿图2的线I-I’所得到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了图2的部分A的放大视图。
图5是沿图4的线II-II’所得到的截面图。
图6和图7是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触摸窗的视图。
图8至图11是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触摸窗的视图。
图12至图16是示出了根据各个实施例的触摸窗的截面图。
图17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触摸窗的平面图。
图18是沿图17的线III-III’所得到的截面图。
图19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触摸窗的平面图。
图20是沿图19的线IV-IV’所得到的截面图。
图21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触摸窗的平面图。
图22是沿图21的线V-V’所得到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3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触摸窗的平面图。
图24是沿图23的线VI-VI’所得到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5是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触摸窗的分解透视图。
图26是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触摸窗中包括的一个基板的一个表面的平面图。
图27是示出了图26的部分A的放大视图。
图28是沿图27的线VII-VII’所得到的截面图。
图29至图34是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触摸窗的放大视图。
图35是沿图34的线VIII-VIII’所得到的截面图。
图36是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触摸窗的放大视图。
图37是沿图36的线IX-IX’所得到的截面图。
图38是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触摸窗的放大视图。
图39是沿图38的线X-X’所得到的截面图。
图40是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触摸窗中包括的另一基板的一个表面的平面图。
图41是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触摸窗的分解透视图。
图42是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触摸窗的分解透视图。
图43是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触摸窗的分解透视图。
图44是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触摸窗中包括的一个基板的一个表面的平面图。
图45是示出了图44的部分B的放大视图。
图46至图54是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触摸窗的放大视图。
图55是沿图54的线XX-XX’所得到的截面图。
图56是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触摸窗的放大视图。
图57是沿图56的线XXX-XXX’所得到的截面图。
图58是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触摸窗的分解透视图。
图59是示出了在其中根据实施例的触摸窗设置在驱动部上的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60至图61是说明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触摸窗的视图。
图62至图65是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触摸窗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对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中,应当理解,当层(或膜)、区域、图案或结构被提及位于另一基板、另一个层(或膜)、另一区域、另一衬垫(pad)或另一图案“上”或“下面”时,该层(或膜)、区域、图案或结构可以“直接地”或“间接地”位于其他基板、层(或膜)、区域、衬垫或图案上,或者还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中间层。参考附图描述了这样的层的位置。
出于方便或清楚的目的,可以放大、省略或者示意性地绘出附图中所示的每个层(膜)、区域、图案或结构的厚度和尺寸。此外,所绘制的每个层(膜)、区域、图案或结构的尺寸不完全反映实际尺寸。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
参考图1至图4,触摸窗10包括具有有源区域AA和无源区域UA的基板100,在有源区域AA中感测输入装置(例如,手指)的位置,无源区域UA设置在有源全域AA的外围部分。
在此情况下,感测电极200可以形成在有源区域AA中,以使得可以感测输入装置。将感测电极200彼此电连接的导线300可以形成在无源区域UA中。此外,连接至导线300的外部电路可以置于无源区域UA中。
参照图1,无源区域UA可以围绕有源区域AA。有源区域AA可以包括四个侧边,并且无源区域UA可以设置在所有四个侧边处。换言之,无源区域UA可以围绕有源区域AA的边缘。
然而,实施例不限于此,而是无源区域UA可以设置在有源区域AA的仅一个侧边处。
此外,无源区域UA可以设置在有源区域AA的四个侧边中的三个侧边处。换言之,无源区域UA可以设置在除了有源区域AA的一个侧边之外的有源区域AA的其余侧边处。
另外,无源区域UA可以设置在有源区域AA的四个侧边中的仅两个侧边处。
可以根据无源区域UA的各种布置来以不同的方式在触摸窗中形成弯曲区域。
基板100可以包括各种材料以支撑在其上形成的感测电极200、导线300和电路板。基板100可以包括玻璃基板或塑料基板。具体地,基板100可以包括诸如钠钙玻璃或铝硅玻璃的化学钢化玻璃、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聚酰亚胺(PI)的塑料、或者蓝宝石。
蓝宝石具有优良的电特性(诸如介电常数),使得可以显著地提高触摸响应速度并且可以容易实现诸如悬停(hovering)的空间触摸。悬停是指即使在与显示器间隔开短的距离的位置处也能识别坐标的技术。
外部虚拟层(dummy layer)形成在基板100的无源区域UA中。外部虚拟层可以涂覆有具有预定颜色的材料,使得从外部无法看到导线300和将导线300连接到外部电路的印刷电路板。可以通过涂覆具有预定颜色的材料来形成外部虚拟层。外部虚拟层可以具有适于其期望外观的颜色。例如,外部虚拟层包括黑色颜料以呈现黑色。此外,可以通过各种方案在外部虚拟层中形成期望的标志。可以通过沉积方案、印刷方案和湿涂方案来形成外部虚拟层。
基板100的有源区域AA包括第一有源区域1AA和第二有源区域2AA。第二有源区域2AA可以设置在第一有源区域1AA的侧边处。第二有源区域2AA可以设置在第一有源区域1AA的两个侧边处。
在第一有源区域1AA中设置有第一感测电极210。第一感测电极210可以感测由诸如手指的输入装置进行的触摸。
第一感测电极210可以沿第二方向延伸(在附图中向左)。虽然附图示出了第一感测电极210沿第二方向延伸,但是实施例不限于此。因此,第一感测电极210可以沿与第二方向交叉的第一方向延伸。此外,第一感测电极210可以包括分别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两种类型的感测电极。
第一感测电极210可以包括第一材料。第一材料可以包括金属氧化物,诸如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氧化铜、氧化锡、氧化锌或氧化钛。由于第一材料不阻碍光透射,因此上述的第一材料在可见性方面具有优点。然而,当基板弯曲或弯折时,第一材料可能物理上易于受冲击。
此后,将第二感测电极220设置在第二有源区域2AA中。第二感测电极220可以感测由诸如手指的输入装置进行的触摸。
第二感测电极220可以沿第二方向延伸(在附图中向左)。虽然附图示出了第二感测电极220沿第二方向延伸,但是实施例不限于此。因此,第二感测电极220可以包括分别在第一方向上和第二方向上的两种类型的感测电极。
第二感测电极220可以包括与构成第一感测电极210的材料不同的材料。换言之,第二感测电极220可以包括与第一材料不同的第二材料。例如,第二材料可以包括纳米导线(nano-wire)、碳纳米管(CNT)、石墨烯或者各种金属。第二材料具有柔性属性以便于使基板弯折和弯曲。然而,第二材料由于光反射而在可见性方面具有缺点。
参照图3,第二有源区域2AA可以从第一有源区域1AA弯曲。换言之,第二有源区域2AA可以弯曲。设置在第二有源区域2AA中的第二感测电极220包括具有柔性属性的第二材料,使得第二有源区域2AA可以在没有对第二感测电极220造成物理损坏的情况下弯曲。
同时,在第一有源区域1AA与第二有源区域2AA之间限定了边界部分BA。边界部分BA设置在第一有源区域1AA与第二有源区域2AA之间的边界处。第一感测电极210和第二感测电极22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设置在边界部分BA中。换言之,仅第一感测电极210可以设置在边界部分BA中。此外,第一感测电极210和第二感测电极220二者都可以设置在边界部分BA中。
例如,参照图4和图5,仅第二感测电极220可以设置在边界部分BA中。
具体地,第二感测电极220可以包括第一感测部分221和第二感测部分222。
第一感测部分221设置在第二有源区域2AA上。第二感测部分222从第一感测部分221延伸并且设置在边界部分BA中。第二感测部分222的端部与第一感测电极210接触。第二感测部分222与第一感测电极210接触,使得第二感测部分222可以与第一感测电极210电连接。
在此情况下,第一感测部分221和第二感测部分222可以包括彼此不同的图案。如图4所示,与第一感测部分221不同,第二感测部分222可以具有暴露透明基板100的顶面的图案。具体地,随着第二感测部分222接近第一感测电极210,暴露透明基板100的顶面的区域可以增加。换言之,随着第二感测部分222接近第一有源区域1AA,暴露基板100的顶面的区域可以增加。因此,第二感测部分222可以朝向第一感测电极210变得逐渐透明。因此,第二感测部分222的图案可以具有渐变效果。例如,第二感测部分222可以具有锯齿形图案。然而,实施例不限于此,并且第二感测部分222可以具有各种图案,以随着第二感测部分222接近第一感测电极210而更多地暴露基板100的顶面。
因此,可以去除在第二感测电极220与第一感测电极210之间的边界,其中,第二感测电极220包括在可见性方面具有相对缺点的第二材料,第一感测电极210包括在可见性方面具有相对优点的第一材料。
同时,第一感测部分221和第二感测部分222可以在电极密度方面彼此不同。第二感测部分222可以具有比第一感测部分221更小的电极密度。换言之,随着第二感测部分222接近第一感测电极210,第二感测部分222的第二材料的量减少得更多,使得可以减小在可见性方面具有缺点的第二材料与在可见性方面具有优点的第一材料之间的不均匀性。
因此,可以减少用户由于第一感测电极210与第二感测电极220之间的材料的差异而在边界部分BA处感觉到的不均匀性。换言之,可防止用户由于第一材料与第二材料之间的光学特性的差异而看到边界部分BA。
同时,无源区域UA设置在第二有源区域2AA的侧边处。换言之,无源区域UA与第二有源区域2AA相邻设置。
导线300可以形成在无源区域UA中,以将感测电极200彼此电连接。
导线300可以包括呈现优良导电性的金属。例如,导线300可以包括铬(Cr)、镍(Ni)、铜(Cu)、铝(Al)、银(Ag)、钼(Mo)及上述金属的合金。特别地,导线300可以包括可以通过印刷工艺来容易地形成的各种金属膏材料。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6和图7描述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触摸窗。以下将省略与以上描述的结构和部件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和部件的细节。图6和图7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触摸窗的视图。
参照图6,第一感测电极210和第二感测电极220二者都可布置在边界部分BA中。换言之,第一感测电极210和第二感测电极220可以在边界部分BA中彼此重叠。
具体地,第一感测电极210包括第三感测部分211和第四感测部分212。第三感测部分211设置在第一有源区域1AA中,并且第四感测部分212可以从第三感测部分211延伸,使得第四感测部分212可以设置在边界部分BA中。
另外,第二感测电极220包括第一感测部分221和第二感测部分222。第一感测部分221可以设置在第二有源区域2AA中,并且第二感测部分222可以从第一感测部分221延伸,使得第二感测部分222可以设置在边界部分BA中。
因此,第二感测部分222和第四感测部分212二者都可以设置在边界部分BA中。换言之,第二感测部分222可以与第四感测部分212重叠。
在此情况下,包括在可见性方面具有相对优点的第二材料的第二感测部分222具有与图4所示的上述图案相同或相似的图案,使得可以在边界部分BA中改进可见性。换言之,即使第二感测部分222与第四感测部分212重叠,也可以防止由构成第二感测部分222和第四感测部分212的材料的差异而导致的不均匀性。
同时,参照图7,第二感测部分222可以设置在边界部分BA中并且可以包括多个孔h。孔h可以暴露透明基板100的顶面。换言之,可以朝向第一感测电极210来增加孔的数量。具体地,可以朝向第一有源区域1AA来增加孔的密度。因此,可以通过孔来减小在可见性方面具有优点的第一感测电极210与在可见性方面具有相对缺点的第二感测电极220之间的不均匀性。
在此情况下,第一感测电极210和第二感测电极220彼此重叠的结构可以形成在边界部分BA中。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8和图9描述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触摸窗。以下将省略与以上描述的结构和部件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和部件的细节。图8和图9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触摸窗的视图。
参照图8,第二有源区域2AA可以从第一有源区域1AA弯曲。换言之,第二有源区域2AA可以弯曲。设置在第二有源区域2AA中的第二感测电极220包括具有柔性属性的第二材料,使得第二有源区域2AA可以在没有对第二感测电极220造成物理损坏的情况下弯曲。
边界部分BA被限定在第一有源区域1AA与第二有源区域2AA之间。边界部分BA设置在第一有源区域1AA与第二有源区域2AA之间的边界处。
第一感测电极210和第二感测电极220可以设置在边界部分BA中。,第一感测电极210的至少部分和第二感测电极220的至少部分可以垂直地布置在边界部分BA中。换言之,第一感测电极210的至少部分和第二感测电极220的至少部分可以在边界部分BA中彼此垂直地接触。
边界部分BA可以包括图案PA。图案PA可以暴露基板100的顶面。换言之,图案PA可以具有暴露基板100的孔。虽然图9示出了图案PA具有矩形形状,但是实施例不限于此。因此,如图10所示,图案PA可以具有锯齿形(zigzag)形状。此外,图案PA可以具有各种形状,诸如圆形或多边形。此外,虽然图9示出了一个图案PA,但是实施例不限于此。因此,可以在边界部分BA中设置多个图案PA。
第二感测电极220可以设置在图案PA中。因此,第二感测电极220的一部分可以与基板100的顶面直接接触。
具体地,参照图11,第一感测电极210可以包括第三感测部分211和第四感测部分212。第三感测部分211设置在第一有源区域1AA中。第四感测部分212从第三感测部分211延伸,使得第四感测部分212设置在边界部分BA中。第四感测部分212的端部与第二感测电极220接触。第四感测部分212与第二感测电极220接触,使得第四感测部分212可以与第二感测电极220电连接。
在此情况下,第三感测部分211和第四感测部分212可以具有互不相同的图案PA。如图10所示,第四感测部分212可以具有与第三感测部分211不同的、暴露透明基板100的顶面的图案PA。
因此,第二感测电极220可以包括第一感测部分221和第二感测部分222。第一感测部分221设置在第二有源区域2AA中。第二感测部分222从第一感测部分221延伸,使得第二感测部分222设置在边界部分BA中。第二感测部分222可以与第四感测部分212接触。第二感测部分222可以设置在第四感测部分212的图案PA中。
因此,可以防止由在边界部分BA处的第一感测电极210与第二感测电极220之间的材料的差异而导致的在第一感测电极210和第二感测电极220之间与基板100的粘附强度上的差异。因此,可以防止感测电极从柔性触摸窗分层,使得可以改进触摸窗的可靠性。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2至图16描述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触摸窗。以下将省略与以上描述的结构和部件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和部件的细节。
参照图12至图13,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触摸窗的第二感测电极220可以包括基座(base)220a和在基座220a上设置的电极220b。电极220b可以设置在基座220a上。电极220b在基座220a的上部处实际执行电功能。
基座220a包括光敏材料。基座220a包括光敏材料,使得可以通过曝光和显影工艺来形成第二感测电极220。
电极220b可以包括纳米导线。电极220b可以包括金属纳米导线。
纳米导线设置在第二感测电极220上。可以仅在距第二感测电极200的上部1μm的距离处的区域D中设置纳米导线。优选地,纳米导线可以仅存在于距第二感测电极220的上部100nm的距离处的区域D中。
可以朝向基座220a的表面来增加纳米导线的密集度(concentration)。在此情况下,纳米导线的密集度可以是在相同体积内存在的纳米导线的数量。此外,可以随着电极220b逐渐远离基板100而增加纳米导线的密集度。
第二感测电极220可以包括光敏纳米导线膜。由于第二感测电极220由光敏纳米导线膜形成,所以可以减小第二感测电极220的厚度。换言之,即使第二感测电极220包括纳米导线,也可以减小第二感测电极220的整体厚度。根据相关技术,如果电极部分包括纳米导线,则为了防止纳米导线被氧化,必须附加地实施覆盖涂覆(over-coating)工艺。因此,工艺复杂,而且触摸窗的厚度增加。
同时,参照图12,纳米导线可以仅设置在第二感测电极220的上部。因此,基座220a可以将第一感测电极210接合至第二感测电极220。
同时,参照图13,纳米导线可以仅设置在第二感测电极220的下部。在此情况下,虽然在附图中没有示出,但是可以在第一感测电极210与第二感测电极220之间插入附加的粘合层(adhesive layer)。
参照图14,第二感测电极220可以包括纳米导线。例如,第二感测电极220可以包括光敏纳米导线膜。通过在光敏膜中设置纳米导线来形成光敏纳米导线膜,使得即使没有设置覆盖涂覆层也可以防止纳米导线被氧化。此外,光敏纳米导线膜在厚度方面是有利的。如果第二感测电极220包括光敏纳米导线膜,则可以通过曝光和显影工艺容易地进行图案化工艺。
第二感测电极200包括第一感测部分221和从第一感测部分221延伸并且设置在边界部分BA中的第二感测部分220。在此情况下,随着第二感测部分222接近于第一感测电极210,第二感测部分222中包括的纳米导线的密度可以减小。换言之,随着第二感测部分222接近于第一感测电极210,第二感测部分222中包括的纳米导线的数量可以减小。换言之,随着第二感测部分222接近于第一有源区域1AA,纳米导线的数量可以减小。
此后,参照图15,在根据第五实施例的触摸窗中,细微突出部212a可以包括在第一感测电极210中。具体地,细微突出部212a可以设置在第一感测电极210的与第二感测电极220接触的顶面上。换言之,细微突出部212a可以设置在边界部分BA中所设置的第四感测部分212的顶面上。因此,第四感测部分212的顶面可以具有比第三感测部分211的顶面的粗糙度更大的粗糙度。因此,提高了第一感测电极210与第二感测电极220之间的粘合强度。
同时,细微突出部212a可以执行抗反射功能,使得可以防止看到感测电极200的图案。在此情况下,细微突出部212a可以设置在第四感测部分212以及第三感测部分211的顶面上。换言之,细微突出部212a可以设置在第一感测电极210的整个顶面上。
此外,参照图16,第二感测部分222和第四感测部分212设置在边界部分BA中。设置在边界部分BA中的第二感测部分222的厚度t可以比第一感测部分221的厚度T更薄。随着第二感测部分222逐渐远离第一感测部分221,第二感测部分222的厚度t可以减小。换言之,随着第二感测部分222接近第一感测电极210,第二感测部分222的厚度可以减小。
类似地,随着第四感测部分212逐渐远离第三感测部分211,在边界区域BA中设置的第四感测部分212的厚度可以减小。换言之,随着第四感测部分212接近于第二感测电极220,第四感测部分212的厚度可以减小。
已描述与具有下述结构的触摸窗有关的实施例,在该结构中,边界部分BA插入第一有源区域1AA与第二有源区域2AA之间并且各种类型的感测电极设置在边界部分BA中。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在第一有源区域1AA与第二有源区域2AA之间的不同类型的连接结构。
下面将省略与以上描述的结构和部件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和部件的细节。图17至图24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各种触摸窗的视图。
参照图17和图18,第二有源区域2AA可以设置在第一有源区域1AA的侧边处。因此,第一有源区域(1AA)的两个侧边都可以弯曲。
参照图19至图20,第二有源区域2AA可以设置在第一有源区域1AA的侧边处。可以仅在第一有源区域1AA的一个侧边处设置第二有源区域2AA。因此,基板100的与第一有源区域1AA相邻的仅一个侧边可以弯曲。无源区域UA可以设置在有源区域AA的三个侧边处。换言之,可以在除了有源区域AA的一个侧边之外的有源区域AA的侧边处设置无源区域UA。
参照图21和图22,第一有源区域1AA可以设置在第二有源区域2AA的侧边处。可以在第二有源区域2AA的两个侧边处都设置第一有源区域1AA。
参照图23和图24,可以设置多个第一有源区域1AA和多个第二有源区域2AA。因此,第二有源区域2AA可以设置在各第一有源区域1AA之间。此外,第一有源区域1AA可以设置在各第二有源区域2AA之间。
因此,可以确保柔性触摸窗的结构上的多样性。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25和图26更详细地描述该触摸窗。参照图25,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触摸窗中,基板100包括保护基板110,第一基板120和第二基板130。
保护基板110设置在触摸窗的最上部处。保护基板110可以保护在保护基板110下面设置的部件。保护基板110可以包括玻璃基板、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或聚酰亚胺(PI)的塑料基板、或者蓝宝石,但是本实施例不限于此。换言之,保护基板110可以包括具有能够执行保护功能的强度的各种材料。
第一基板120可以设置在保护基板110下面。第一基板120可以支撑形成在其上的第一感测电极210和第一导线310。第一基板120可以包括玻璃基板、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或聚酰亚胺(PI)的塑料基板、或者蓝宝石。
参照图26,第一感测电极210可以设置在第一基板120上。具体地,第一感测电极210可以设置在第一基板120的有源区域1AA和有源区域2AA中。换言之,第一感测电极210可以设置在第一有源区域1AA和第二有源区域2AA中。第一感测电极210可以检测输入装置的位置。具体地,当由输入装置进行的触摸发生时,第一感测电极210可以传送电信号。
第一感测电极210可以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感测电极210包括第三感测部分211和第四感测部分212。第三感测部分211可以设置在第一有源区域1AA上。第四感测部分212可以设置在第二有源区域2AA上。
第三感测部分211和第四感测部分212可以具有彼此对应的图案。换言之,第三感测部分211和第四感测部分212可以具有相同的图案。
参照图26,虽然第一感测电极210以菱形形状示出,但是本实施例不限于此。因此,第一感测电极210可以具有各种形状,诸如包括三角形或四边形的多边形、圆形、椭圆形、线形或H形。
第一感测电极210可以具有在0.01μm至20μm的范围内的厚度。
第三感测部分211和第四感测部分212可以包括互不相同的材料。具体地,第三感测部分211和第四感测部分212可以包括具有互不相同的属性的材料。
例如,第三感测部分211可以包括第一材料。第一材料可以包括金属氧化物,诸如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氧化铜、氧化锡、氧化锌或氧化钛。第一材料不阻碍光透射,所以第一材料在可见性方面非常有利。然而,随着基板弯曲或弯折,第一材料可能易于被物理损坏。
第四感测部分212可以包括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例如,第二材料可以包括各种材料,诸如纳米导线、碳纳米管或石墨烯。具体地,第二材料可以包括纳米导线设置在光敏材料中的光敏纳米导线膜。此外,第四感测部分212可以包括第二材料,并且可以设置成网格形状。第二材料具有柔性属性以便于使基板弯折和弯曲。然而,第二材料由于光反射而可能在可见性方面具有缺点。
相反,第三感测部分211可以包括第二材料,而第四感测部分212可以包括第一材料。
第一有源区域1AA中的第三感测部分211或第四感测部分212包括第一材料,使得可以保持第一有源区域1AA上的可见性。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可以确保具有优良弯曲属性和优良可见性二者的触摸窗。
同时,附加地设置连接电极250以将第三感测部分211电连接至第四感测部分212。
具体地,参照图27和图28,连接电极250可以从第四感测部分212延伸。因此,连接电极250可以包括第二材料。换言之,连接电极250可以包括与第四感测部分121的材料相同的材料。连接电极250从第四感测部分121延伸以与第三感测部分211接触。
同时,参照图29,本实施例不限于此,并且连接电极250从第四感测部分121延伸,使得连接电极250可以设置在第三感测部分211的一部分中。在此情况下,连接电极250可以设置在第三感测部分211的顶面上。
此外,参照图30,连接电极250从第四感测部分212延伸,使得连接电极250可以设置在第三感测部分211的整个表面上。在此情况下,连接电极250可以设置在第三感测部分211的顶面上。因此,设置在第三感测部分211的顶面上的连接电极250可以具有与第三感测部分211的图案相同的图案。
同时,参照图31,连接电极250从第四感测部分212延伸,使得连接电极250可以仅设置在第三感测部分211的一部分处。换言之,连接电极250可以仅设置在第三感测部分211的最小区域处。在此情况下,连接电极250可以具有直线图案。
同时,参照图32,连接电极250可以从第三感测部分211延伸。因此,连接电极250可以包括第一材料。换言之,连接电极250可以包括与第三感测部分211的材料相同的材料。连接电极250从第三感测部分211延伸以与第四感测部分212接触。
参照图33,连接电极250从第三感测部分211延伸,使得连接电极250可以设置在第四感测部分212的一部分处。连接电极250可以设置在第四感测部分212的顶面上。
参照图34和图35,连接电极250可以包括第一连接电极251和第二连接电极252。第一连接电极251可以包括第一材料。第一连接电极251可以从第三感测部分211延伸。第二连接电极252可以包括第二材料。第二连接电极252可以从第四感测部分212延伸。第一连接电极251可以垂直地与第二连接电极252接触。
参照图36和图37,连接电极250可以包括第一连接电极251和第二连接电极252。第一连接电极251可以设置在第四感测部分212的整个表面上。第一连接电极251可以包括与第三感测部分211的材料相同的材料。此外,第一连接电极251可以具有与第四感测部分212的图案相同的图案。第二连接电极252可以从第四感测部分212延伸。第二连接电极252可以与第三感测部分211连接。第二连接电极252可以垂直地与第三感测部分211接触。
参照图38和图39,连接电极250可以包括第一连接电极251和第二连接电极252。第一连接电极251可以设置在第四感测部分212上。第一连接电极251可以设置在第四感测部分212的一部分上。换言之,如图38所示,第一连接电极251可以部分地设置在第四感测部分212的顶面上。第二连接电极252可以从第四感测部分212延伸。第二连接电极252可以与第三感测部分211连接。第二连接电极252可以垂直地与第三感测部分211接触。
参照图25和图40,第二基板130可以设置在保护基板110下面。第二基板130可以支撑形成在其上的第二感测电极220和第二导线320。第二基板130可以包括玻璃基板、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或聚酰亚胺(PI)的塑料基板、或者蓝宝石,但是本实施例不限于此。换言之,第二基板130可以包括足以实现第二感测电极220和第二导线的各种材料。
参照图40,第二感测电极220可以设置在第二基板130上。具体地,第二感测电极220可以设置在第二基板130的有源区域中。换言之,第二感测电极220可以设置在第一有源区域1AA和第二有源区域2AA中。第二感测电极220可以感测输入装置的位置。具体地,当触摸输入装置时,第二感测电极220可以接收电信号。
第二感测电极220可以沿着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第二感测电极220包括第一感测部分221和第二感测部分222。第一感测部分221可以设置在第一有源区域1AA上。第二感测部分222可以设置在第二有源区域2AA上。
第一感测部分221和第二感测部分222可以包括彼此对应的图案。具体地,第一感测部分221和第二感测部分222可以具有相同的图案。
参照图40,虽然第二感测电极220以菱形形状示出,但是本实施例不限于此。因此,第二感测电极220可以具有各种形状,诸如包括三角形或四边形的多边形、圆形、椭圆形、线形或H形。
第二感测电极220可以具有在0.01μm至20μm的范围内的厚度。
第一感测部分221和第二感测部分222可以包括互不相同的材料。具体地,第一感测部分221和第二感测部分222可以包括具有互不相同的属性的材料。
例如,第一感测部分221可以包括第一材料。第一材料可以包括金属氧化物,诸如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氧化铜、氧化锡、氧化锌或氧化钛。由于上述的第一材料不能阻碍光透射,所以第一材料在可见性方面具有优点。然而,随着基板弯曲或弯折,第一材料可能容易地被物理损坏。
第二感测部分222可以包括与第一材料不同的第二材料。例如,第二材料可以包括纳米导线、碳纳米管(CNT)、石墨烯或各种金属。特别地,第二材料可以包括通过将纳米导线设置在光敏材料中而形成的光敏纳米导线膜。此外,包括第二材料的第二感测部分222可以设置成网格形状。第二材料具有柔性属性以便于使基板弯折和弯曲。然而,第二材料由于光反射而在可见性方面具有缺点。
同时,第一感测部分212可以包括第二材料,并且第二感测部分222可以包括第一材料。
在第一有源区域1AA中,第一感测部分212或第二感测部分222包括第一材料,使得在第一有源区域1AA之上可以确保可见性。
同时,参照图41,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触摸窗可以包括在保护基板110上设置的第一感测电极210和在第二基板130上设置的第二感测电极220。换言之,保护基板110可以包括顶面110a和底面110b,并且第一感测电极210可以设置在底面110b上。换言之,第一感测电极210可以设置在盖基板(cover substrate)上以减小触摸窗的厚度。此外,可以确保具有各种结构的触摸窗。
还可以在保护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30之间插入绝缘层以防止第一感测电极210与第二感测电极220电短路。
参照图42,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触摸窗可以包括在同一基板上设置的第一感测电极210和第二感测电极220。具体地,第一感测电极210和第二感测电极220可以设置在同一基板的两个表面上。因此,可以在第一基板120的顶面120a上设置第一感测电极210,并且可以在第一基板120的底面120a上设置感测电极220。因此,可以减小触摸窗的厚度,并且可以确保各种结构。
参照图43,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触摸窗可以包括在同一基板上设置的第一感测电极210和第二感测电极220。具体地,第一感测电极210和第二感测电极220可以设置在同一基板的一个表面上。因此,第一感测电极210和第二感测电极220二者可以都设置在第一基板120的顶面120a上。因此,可以减小触摸窗的厚度,并且可以确保各种结构。
具体地,参照图44和图45,还可以在第一感测电极210与第二感测电极220之间插入绝缘部分270。因此,即使第一感测电极210和第二感测电极220设置在同一平面上,也可以防止第一感测电极210和第二感测电极220彼此电短路。
参照图45,在第一感测电极210的第三感测部分211与第四感测部分212之间插入连接电极250。连接电极250可以从第四感测部分212延伸。绝缘部分270可以设置在连接电极250上,并且第二感测电极220可以跨越绝缘部分270设置。
参照图46至图48,连接电极250被设置成互不相同的形状,各绝缘部分270分别设置在各连接电极250上,并且第二感测电极220可以跨越绝缘部分270设置。
参照图49和图50,连接电极250从第三感测部分211延伸,并且绝缘部分270设置在连接电极250上。第二感测电极220可以跨越绝缘部分270设置。
同时,参照图51和图53,连接电极250可以包括第一连接电极251和第二连接电极252。绝缘部分270设置在第一连接电极251和第二连接电极252上,第二感测电极220可以跨越绝缘部分270设置。
同时,参照图54和图55,第一感测电极210和第二感测电极220设置在基板120上。第一感测电极210和第二感测电极220可以直接与基板120接触。在此情况下,连接电极250可以与第一感测电极210电连接。绝缘部分270插入第二感测电极220与连接电极250之间。在此情况下,连接电极250可以设置在基板120的最上部处。因此,在形成第一感测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之后,可以形成连接电极250。
同时,参照图56和图57,连接电极250可以设置在基板120的最下部处。因此,在形成连接电极250之后,可以形成绝缘部分270、第二感测电极220和第一感测电极210。
参照图58,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触摸窗包括第一基板120、在第一基板120上的第一感测电极210、设置在第一基板120的底面上的电介质层131、以及设置在电介质层131上的第二感测电极220。
在此情况下,电介质层131的厚度T2可以小于厚度T1。具体地,电介质层131的厚度T2可以在第一基板120的厚度T1的0.05倍至0.5倍的范围内。例如,第一基板120的厚度T1可以是0.05nm,而电介质层131的厚度T2可以是0.005nm。
电介质层131可以直接形成在基板120的底面上。换言之,可以通过在第一基板120的底面上直接涂覆电介质材料来形成电介质层131。此后,可以在电介质层131上形成第二感测电极220。
可以由于电介质层131而确保触摸窗的厚度较薄,使得可以提高透光率。可以防止第一感测电极210或第二感测电极220的破裂。因此,可以改进触摸窗的弯曲特性和可靠性。
同时,参照图59,触摸窗10可以设置在驱动部20上。触摸窗10和驱动部20彼此接合以构成装置。
驱动部20可以包括光模块和显示面板。
显示面板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场致发射显示器、等离子显示面板(PDP)、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和电泳显示器(EPD)。因此,可以配置各种类型的显示面板。
光模块可以包括用以沿着显示面板的方向输出光的光源。例如,光源可以包括发光二极管(LE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LCD可以包括多个液晶装置。当根据从外部向LCD施加的电信号改变内部分子的布置时,液晶装置可以具有预定模式的定向。
驱动部使得从光模块输出的光能够通过显示面板,以使得光能够以互不相同的图案折射。
此外,虽然在附图中没有示出,但是驱动部还可以包括在显示面板上布置的偏振滤光器和滤色器。
此外,驱动部可以仅包括光模块而没有显示面板。例如,驱动部可以仅包括下述光模块,该光模块包括针对每个像素而被独立驱动的光源。
此外,驱动部可以仅包括显示面板而没有光模块。例如,显示面板可以将嵌入其中的光模块包括在场致发射显示器、PDP、OLED和EPD中。
触摸窗可以设置在驱动部上。具体地,触摸窗可以容纳在盖壳体中并且设置在驱动部上。触摸窗可以与驱动部接合。具体地,触摸面板和驱动部可以通过光学透明粘合剂(OCA)而彼此接合。然而,本实施例不限于此。触摸窗可以具有在没有粘合剂的情况下电极直接形成在驱动部上的外挂式(on-cell)结构、或者触摸窗设置在驱动部中的内嵌式(in-cell)结构。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60和图61来描述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图60和图61是用于说明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截面图。将在以下省略与以上描述的结构和部件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和部件的细节。相同的附图标记分配给相同的元件。
参照图60和图61,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可以与显示面板700形成为一体。换言之,可以省去用于支撑至少一个感测电极的基板。
具体地,至少一个感测电极可形成在显示面板700的至少一个表面上。显示面板700包括第一基板701和第二基板702。换言之,至少一个感测电极可以形成在第一基板701或第二基板702的至少一个表面上。
如果显示面板700是液晶显示面板,则显示面板700可以具有下述结构,在该结构中,包括薄膜晶体管和像素电极的第一基板701与包括滤色层(color filter layer)的第二基板702接合,同时在第一基板701和第二基板702之间插入液晶层。
此外,显示面板700可以是具有下述晶体管上滤色器(COT)型结构的液晶显示面板,在该COT结构中,薄膜晶体管、滤色器和黑色矩阵形成在第一基板701上,并且第二基板702与第一基板701接合,同时液晶层插入第二基板702与第一基板701之间。换言之,薄膜晶体管可以形成在第一基板701上,保护层可以形成在薄膜晶体管上,以及滤色层可以形成在保护层上。此外,像素电极形成在基板701上、同时与薄膜晶体管接触。在此情况下,可以省去黑色矩阵,并且公共电极可以执行黑色矩阵的功能,以便提高孔径比并简化掩模工艺(mask process)。
此外,如果显示面板700是液晶显示面板,则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用以从显示面板700的背面提供光的背光单元。
如果显示面板700是有机场致发光面板,则显示面板700包括不需要附加光源的自发射装置。显示面板700包括在第一基板701上形成的薄膜晶体管和与薄膜晶体管接触的有机发光装置。有机发光装置可以包括阳极、阴极以及在阳极与阴极之间形成的有机发光层。此外,还可以在有机发光装置上形成用作用于封装的封装基板的第二基板702。
在此情况下,可以在上基板的顶面上形成至少一个感测电极。虽然附图示出感测电极形成在第二基板702的顶面上,但是如果第一基板701是上基板,则可以在第一基板701的顶面上形成至少一个感测电极。
参照图60,第一感测电极210可以形成在显示面板700的顶面上。此外,可以形成与第一感测电极210连接的第一导线。包括第二感测电极和第二导线的触摸基板105可以形成在包括第一感测电极210的显示面板700上。第一粘合层66可以插入触摸基板105与显示面板700之间。
虽然图60示出第二感测电极220形成在触摸基板105的顶面上,并且盖基板400设置在触摸基板105之上,同时第二粘合层67插入触摸基板105与盖基板400之间,但是本实施例不限于此。第二感测电极220可以形成在触摸基板105的背面上。在此情况下,触摸基板105可以用作盖基板。
换言之,实施例不限于图60所示的结构,而是可以采用各种结构,只要第一感测电极210形成在显示面板700的顶面上,用于支撑感测电极220的触摸基板105设置在显示面板上,并且触摸基板与显示面板700接合即可。
此外,触摸基板105可以包括偏振片(polarizing plate)。换言之,第二电极220可以形成在偏振片的顶面或背面上。因此,第二电极可以与偏振片形成为一体。
此外,可以与触摸基板105分开地设置偏振片。在此情况下,偏振片可以设置在触摸基板105下面。例如,偏振片可以插入触摸基板105与显示面板700之间。此外,偏振片可以设置在触摸基板105之上。
偏振片可以是线偏振片(line polarizing plate)或抗反射偏振片。例如,如果显示面板700是液晶显示面板,则偏振片可以是线偏振片。此外,如果显示面板700是有机场致发光面板,则偏振片可以是抗反射偏振片。
参照图61,第一感测电极210和第二感测电极220可以形成在显示面板700的顶面上。此外,与第一感测电极210连接的第一导线和与第二感测电极220连接的第二导线可以形成在显示面板700的顶面上。
此外,绝缘层600可以形成在第一感测电极210上并且暴露第二感测电极220。还可以在绝缘层600上形成桥电极(bridge electrode)230以连接感测电极220。
然而,本实施例不限于图61所示的结构,第一感测电极210以及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可以形成在显示面板700的顶面上,并且绝缘层可以形成在第一感测电极210和第一导线上。第二感测电极220可以形成在绝缘层上,并且还可以设置连接部分以将第二感测电极220与第二导线进行连接。
此外,第一感测电极210、第二感测电极220以及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可以形成在显示面板700的顶面的有源区域中。第一感测电极210可以与第二感测电极220间隔开,或者被设置成与第二感测电极220相邻。换言之,可以省去绝缘层或桥电极。
换言之,本实施例不限于图61所示的结构,而是可以采用各种结构,只要在没有用于支撑感测电极的附加基板的情况下将第一感测电极210和第二感测电极220形成在显示面板700上即可。
盖基板400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700上,同时粘合层68插入盖基板400与显示面板700之间。在此情况下,偏振片可以插入显示面板700与盖基板400之间。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62至图65描述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内嵌式结构)。
图62至图65是说明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截面图。下面将省略与以上所述的前述实施例的结构和部件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和部件的细节。相同的附图标记分配给相同的元素。
参照图62至图65,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可以包括与显示面板形成为一体的触摸窗。换言之,可以省去用于支撑至少一个感测电极的基板,或可以省去用于支撑感测电极的所有基板。
设置在有源区域中的用于感测触摸的感测电极和用于向感测电极施加电信号的导线可以形成在显示面板内部。具体地,至少一个感测电极或至少一条导线可以形成在显示面板内部。
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701和第二基板702。在此情况下,第一感测电极210和第二感测电极220中的至少一个被插入第一基板701与第二基板702之间。换言之,至少一个感测电极可以形成在第一基板701或第二基板702的至少一个表面上。
参照图62至图64,第一感测电极210、第二感测电极220以及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可以插入第一基板701与第二基板702之间。换言之,第一感测电极201、第二感测电极220以及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内部。
参照图62,第一感测电极210和第一导线形成在显示面板的第一基板701的顶面上,并且第二感测电极220和第二导线可以形成在第二基板702的背面上。参照图63,第一感测电极210、第二感测电极220以及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可以形成在第一基板701的顶面上。绝缘层620可以插入第一感测电极210与第二感测电极220之间。参照图64,第一感测电极210和第二感测电极220可以形成在第二基板702的背面上。绝缘层630可以插入第一感测电极210与第二感测电极220之间。
参照图65,第一感测电极210和第一导线可以插入第一基板701与第二基板702之间。此外,第二感测电极220和第二导线可以形成在触摸基板106上。包括第一基板701和第二基板702的触摸基板106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上。换言之,第一感测电极210和第一导线设置在显示面板内部,并且第二感测电极220和第二导线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外部。
第一感测电极210和第一导线可以形成在第一基板701的顶面或第二基板702的背面上。此外,可以在触摸基板106与显示面板之间插入粘合层。在此情况下,触摸基板105可以用作盖基板。
虽然图65示出了第二感测电极220形成在触摸基板106的背面上的结构,但是本实施例不限于此。第二感测电极220可以形成在触摸基板106的顶面上,并且还可以在触摸基板106与粘合层之间插入盖基板。
换言之,本实施例不限于图65所示的结构,而是第一感测电极210和第一导线设置在显示面板内部,并且第二感测电极220和第二导线设置在显示面板外部。
此外,触摸基板106可以是偏振片。换言之,第二感测电极220可以形成在偏振片的顶面或背面上。因此,第二感测电极可以与偏振片形成为一体。
此外,偏振片还可以与触摸基板106分开设置。在此情况下,偏振片可以设置在触摸基板106下面。例如,偏振片可以插入触摸基板106与显示面板之间。此外,偏振片可以设置在触摸基板106的上部。
如果显示面板是液晶显示面板,并且如果感测电极形成在第一基板701的顶面上,则感测电极可以与薄膜晶体管(TFT)或像素电极一起形成。此外,如果感测电极形成在第二基板702的背面,则可以在感测电极上形成滤色层,或者可以在滤色层上形成感测电极。如果显示面板是有机场致发光面板,并且如果感测电极形成在第一基板701的顶面上,则感测电极可以与薄膜晶体管或有机发光装置一起形成。
在本说明书中,任何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实施例”等的提及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所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这样的短语出现在本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不一定都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当结合任意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应当认为,结合实施例中的其他实施例实现这样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能力范围内。
虽然参考多个说明性实施例描述了实施例,但应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想到会落入本公开内容的原理的精神和范围内的许多其他变型和实施例。更具体地,可以在本公开内容、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对主题组合布置的组成部分和/或布置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除了组成部分和/或布置的改变和修改之外,替选用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也将变得明显。

Claims (10)

1.一种触摸窗,包括:
基板,在所述基板中限定有第一有源区域和第二有源区域;
第一感测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有源区域上以感测位置;以及
第二感测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有源区域中以感测位置,
其中,所述第一感测电极包括与构成所述第二感测电极的材料不同的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窗,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有源区域与所述第二有源区域之间的边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感测电极和所述第二感测电极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边界部分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窗,其中,所述边界部分包括图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摸窗,其中,所述边界部分暴露所述基板的顶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窗,其中,所述第二感测电极包括第一感测部分和第二感测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摸窗,其中,所述第二感测部分设置在所述边界部分中,并且包括暴露所述基板的顶面的图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摸窗,其中,所述第二感测部分设置在所述边界部分中,并且所述第二感测部分的电极密度小于所述第一感测部分的电极密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摸窗,其中,所述第二感测部分设置在所述边界部分中,并且包括多个孔。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摸窗,其中,所述第二感测部分设置在所述边界部分中并且包括纳米导线,并且所述纳米导线的密度朝向所述第一有源区域减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窗,其中,所述第一感测电极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有源区域中的第三感测部分和设置在边界部分中的第四感测部分。
CN201410461394.0A 2013-09-11 2014-09-11 触摸窗和包括该触摸窗的显示器 Active CN1044237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30109176A KR102119608B1 (ko) 2013-09-11 2013-09-11 터치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KR10-2013-0109176 2013-09-11
KR10-2013-0126176 2013-10-22
KR1020130126176A KR102175361B1 (ko) 2013-10-22 2013-10-22 터치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0140008165A KR102302818B1 (ko) 2014-01-23 2014-01-23 터치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KR10-2014-0008165 2014-01-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3715A true CN104423715A (zh) 2015-03-18
CN104423715B CN104423715B (zh) 2019-07-23

Family

ID=52625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61394.0A Active CN104423715B (zh) 2013-09-11 2014-09-11 触摸窗和包括该触摸窗的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483132B2 (zh)
CN (1) CN10442371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06231A1 (en) * 2016-07-04 2018-01-11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Touch substrate,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CN107924087A (zh) * 2015-08-25 2018-04-17 Jxtg能源株式会社 带触控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US10409433B2 (en) 2016-07-29 2019-09-10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apable of preventing a signal line connected to mesh-shaped touch sensors from fracturing in a bending area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87807B1 (ko) * 2014-04-17 2020-12-0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디바이스
KR20160027679A (ko) * 2014-09-02 2016-03-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288820B1 (ko) * 2015-01-16 2021-08-1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터치 윈도우 및 터치 디바이스
KR102339300B1 (ko) 2015-04-06 2021-12-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플렉서블 터치 스크린 표시장치
US10409426B2 (en) * 2015-04-14 2019-09-1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otion based capacitive sensor system
KR102032630B1 (ko) 2015-06-26 2019-10-15 알프스 알파인 가부시키가이샤 입력 장치
US10671222B2 (en) * 2015-09-30 2020-06-02 Apple Inc. Touch sensor pattern for edge input detection
US11036318B2 (en) 2015-09-30 2021-06-15 Apple Inc. Capacitive touch or proximity detection for crown
KR102537305B1 (ko) * 2015-10-22 2023-05-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477813B1 (ko) 2015-11-30 2022-12-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EP3388927A4 (en) * 2015-12-11 2019-08-07 Alps Alpine Co., Ltd. CAPACITIVE SENSOR
JP6509371B2 (ja) 2015-12-11 2019-05-08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式センサ
KR102470684B1 (ko) * 2016-03-31 2022-11-24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KR102243967B1 (ko) 2016-05-12 2021-04-26 알프스 알파인 가부시키가이샤 입력 장치
TWI698784B (zh) * 2018-03-14 2020-07-11 日商阿爾卑斯阿爾派股份有限公司 透明電極構件、層積透明電極構件及靜電電容式感測器
KR20210011781A (ko) 2019-07-23 2021-0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메탈 메쉬 터치 전극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20210058528A (ko) * 2019-11-14 2021-05-2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1543902B2 (en) * 2020-11-27 2023-01-03 Tpk Advanced Solutions Inc. Touch panel and touch device
US11640210B2 (en) * 2020-11-27 2023-05-02 Tpk Advanced Solutions Inc. Touch panel and touch devic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52301A (zh) * 2009-12-11 2012-08-29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薄型显示器和电阻膜式触摸面板的安装结构、带有表面突起的电阻膜式触摸面板单元、及带有背面突起的薄型显示器单元
JP3181649U (ja) * 2012-11-30 2013-02-14 恆▲コウ▼科技股▲分▼有限公司 タッチパネル
CN103677384A (zh) * 2012-09-07 2014-03-26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触控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20384B1 (ko) * 2011-06-30 2013-10-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가요성 표시 패널 및 상기 가요성 표시 패널을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20130003215A (ko) 2011-06-30 2013-01-0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용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KR101274123B1 (ko) 2011-07-01 2013-06-13 한국과학기술원 압저항 방식 터치스크린 패널
KR101355179B1 (ko) 2012-01-13 2014-01-27 (주)삼원에스티 터치패널센서
KR101905789B1 (ko) * 2012-05-10 2018-10-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이를 구비한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KR101810049B1 (ko) 2013-04-26 2018-01-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가요성 표시 패널 및 상기 가요성 표시 패널을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52301A (zh) * 2009-12-11 2012-08-29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薄型显示器和电阻膜式触摸面板的安装结构、带有表面突起的电阻膜式触摸面板单元、及带有背面突起的薄型显示器单元
CN103677384A (zh) * 2012-09-07 2014-03-26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触控面板
JP3181649U (ja) * 2012-11-30 2013-02-14 恆▲コウ▼科技股▲分▼有限公司 タッチパネル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4087A (zh) * 2015-08-25 2018-04-17 Jxtg能源株式会社 带触控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WO2018006231A1 (en) * 2016-07-04 2018-01-11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Touch substrate,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US10416821B2 (en) 2016-07-04 2019-09-17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Touch substrate,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US10409433B2 (en) 2016-07-29 2019-09-10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apable of preventing a signal line connected to mesh-shaped touch sensors from fracturing in a bending area
US11036340B2 (en) 2016-07-29 2021-06-15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US11347341B2 (en) 2016-07-29 2022-05-31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US11614818B2 (en) 2016-07-29 2023-03-28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483132B2 (en) 2016-11-01
US20150070312A1 (en) 2015-03-12
CN104423715B (zh) 2019-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23715A (zh) 触摸窗和包括该触摸窗的显示器
CN105630260B (zh) 包括触摸传感器的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EP2846236B1 (en) Touch window and touch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204314857U (zh) 触摸屏和包括触摸屏的触摸装置
CN104793783B (zh) 触摸窗
TWI664560B (zh) 層疊構造體、觸摸面板、帶觸摸面板的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110262687B (zh) 触摸面板
US9626062B2 (en) Touch sen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2052059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CN104714690A (zh) 触摸面板
EP2960760B1 (en) Touch panel with a printing layer of a certain surface roughness
CN105630226A (zh) 触摸窗
KR20130020313A (ko) 터치센서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4808879A (zh) 触摸窗和触摸装置
US20190146631A1 (en) Touch window and display with the same
CN104731429A (zh) 触摸面板
CN104850288A (zh) 触摸窗以及具有触摸窗的触摸装置
TW201514802A (zh) 觸控螢幕以及包含其之觸控裝置
KR20200007110A (ko) 표시 장치
US9817497B2 (en) Flexible touch window with reduced thickness mesh electrode layer
US10198113B2 (en) Touch window
CN105874410B (zh) 触摸窗和包含该触摸窗的显示设备
CN105094407A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KR102547399B1 (ko) 표시 장치
CN104898909A (zh) 触摸窗和包括该触摸窗的触摸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