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12947B - 钓鱼用电动卷线器 - Google Patents
钓鱼用电动卷线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412947B CN104412947B CN201410425007.8A CN201410425007A CN104412947B CN 104412947 B CN104412947 B CN 104412947B CN 201410425007 A CN201410425007 A CN 201410425007A CN 104412947 B CN104412947 B CN 10441294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erating portion
- fishing
- purpose electric
- plane
- re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10000003811 fing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9
- 210000003813 thumb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41000251468 Actinopterygii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10000001015 abdome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5224 forefing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7—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motor-drive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钓鱼用电动卷线器,其具有驱动马达的输出调节操作性良好的操作部件。本发明所涉及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具有:卷筒(7),卷绕钓线;驱动马达,设置于卷线器主体,对卷筒(7)进行旋转驱动;及操作部件(40),支承在左右侧板(5A)、(5B)之间且可以旋转,调节驱动马达的输出。操作部件(40)具有平面状操作部(42)和形成在该平面状操作部的至少一侧的侧部的抵接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钓鱼用电动卷线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钓鱼用电动卷线器,例如像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公开有以下构成:使对卷筒进行卷收操作(连续地对驱动马达的输出进行可变操作)的操作部件为杆式,支承在卷线器主体一侧的侧板上且可以回转。
另外,最近小型化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也已经产品化,以能够在手持状态下进行操作。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以下构成:将圆筒状的操作部件(度盘式的操作部件)以可向前后方向旋转的方式支承在收纳有控制驱动马达的控制部的控制盒的后方。根据如此构成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由于能够进行以下操作,即在用手柄相反侧的手握持卷线器主体的状态下,直接用拇指抵住操作部件向前后方向滚动,所以能够在手持钓竿的状态下调节驱动马达的输出。另外,在该专利文献2中,还公开有在圆筒状操作部件的表面局部形成有杆部的构成(专利文献2的图31)。并且,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有操作部件以平面状构成的技术(专利文献3的图17)。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第2977978号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12-01069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国特开2013-005737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中存在以下问题:在用一只手握持卷线器主体、用另一只手握持钓竿的状态下,由于无法调节驱动马达的输出,所以操作性差。例如,在大鱼上钩时或者将钓竿安装于杆固定件的时候,由于用一只手握持卷线器主体、用另一只手握持卷线器主体前方的钓竿,所以在此状态下无法在一瞬间对驱动马达进行旋转驱动。
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度盘式操作部件中存在以下问题:虽然能够解决专利文献1的课题,但是难以用手指捏着进行准确的旋转操作。在此情况下,如专利文献2的图31所示,即使其构成是在圆筒部分的表面局部形成有杆部,也由于只是使进行滚动操作的圆筒状部的局部突出,所以留有以下课题:难以确实地用手指捏着该部分进行稳定的旋转操作,并且手指的稳定性也不安稳,难以进行微妙的旋转操作。
并且,根据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平面状操作部件(专利文献3的图17),虽然能够解决上述专利文献2的课题,但由于是由单纯向外方突出的平面构成的,所以存在以下新的课题:为了操作该操作部件而放置的手指容易向左右偏移掉下,难进行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钓鱼用电动卷线器,其具有驱动马达的输出调节操作性良好的操作部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具有:卷筒,设置在卷线器主体的左右侧板之间,卷绕钓线;驱动马达,设置于所述卷线器主体,对所述卷筒进行旋转驱动;及操作部件,支承在所述左右侧板之间且可以旋转,调节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件具有平面状操作部和形成在所述平面状操作部的至少一侧的侧部的抵接部。
根据本发明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由于调节驱动马达输出的操作部件具有平面状操作部,所以可捏着该部分进行操作,可实现驱动马达的输出调节操作性的提高。另外,当将手指放置在平面状的操作部时,由于在其侧部形成有手指抵住的抵接部,所以手指在操作部上的稳定性安稳,所放置的手指不会向左右偏离掉下,可实现微妙的旋转操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解决专利文献1~3中存在的课题,可得到具有驱动马达的输出调节操作性良好的操作部件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俯视图。
图2是从手柄侧观察图1所示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侧视图。
图3是从后方侧观察图1所示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后视图。
图4是局部性表示图1所示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内部机构的俯视图。
图5是从侧方观察图1所示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内部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6是控制盒及操作部件的中央位置的剖视图。
图7是沿图4的A-A线的剖视图。
图8是操作部件的立体图。
图9是操作部件的主视图。
图10是表示在一同握持钓竿和卷线器主体的状态下将手指放置在平面状操作部的状态的图。
图11是表示在用一只手一同握持钓竿和卷线器主体的同时操作平面状操作部且用另一只手握持钓竿的状态的图。
图12是表示捏着平面状操作部进行操作的状态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操作部件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钓鱼用电动卷线器;5-卷线器主体;5A、5B-左右侧板;6-手动手柄;7-卷筒;8-驱动马达;40-操作部件;42-平面状操作部;43-抵接部;45-度盘状操作部;102-控制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至图9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图1是俯视图,图2是从手柄侧观察的侧视图,图3是从后方侧观察的后视图,图4是局部性表示内部机构的俯视图,图5是从侧方观察内部驱动机构的示意图,图6是控制盒及操作部件的中央位置的剖视图,图7是沿图4的A-A线的剖视图,图8是操作部件的立体图,图9是操作部件的主视图。
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定义为图1及图2中所记载的方向。
如图1所示,本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1具有卷线器主体5,其具备在左右框架3a、3b上安装左右盖板4a、4b而构成的左右侧板5A、5B。在构成卷线器主体5的一个侧板(右侧板5B)侧,设置有进行卷收操作的手动手柄6,在左右侧板5A、5B之间,卷绕钓线的卷筒7被支承为可以旋转轴即卷筒轴7a(参照图7)为中心进行旋转。另外,在左右框架之间形成有卷线器脚5a,用于将卷线器主体安装在钓竿R(参照图10~图12)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卷筒7前方侧的左右侧板5A、5B之间保持有驱动马达8,根据手动手柄6的卷收操作以及驱动马达8的旋转驱动,卷筒7介由动力传递机构10向收线方向被旋转驱动。
关于所述驱动马达8,既可以是设置在卷筒7内部的构成,也可以如本第一实施方式所示,通过设置在卷筒7的前方,从而能够确保卷筒7的卷线量的同时尽可能地使卷线器主体5小型化。另外,由于本发明是以下结构,即在一定程度的大鱼上钩时,可以在一边用一只手握持卷线器主体、用另一只手握持卷线器主体前方的钓竿一边稳定地对操作部件进行操作,并且在操作部件上具有可用手指捏着进行稳定操作的杆部,因此优选将这样的操作部件应用在比较大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上。具体而言,与本发明相关的操作部件优选被应用在具备可卷绕300m以上5号PE线的卷筒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上。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10可由具备以下功能的公知的动力传递机构来构成,即具备将驱动马达8的旋转驱动力减速而传递至卷筒7侧的功能(通过减速机构12及传动带13(参照图4)等来完成);即使驱动马达8进行旋转驱动也不会使手动手柄6连带旋转的功能;及防止手动手柄6反转的功能(包括棘轮14)等。另外,关于这样的动力传递机构10,既可以配设在左侧板5A侧,也可以配设在右侧板5B侧,或者也可以分开分别配设于左右侧板。另外,在图4中,符号16是与手柄6结合的手柄轴,符号18是支承于手柄轴16且可旋转的传动齿轮,符号20是啮合于传动齿轮18的小齿轮,它们构成前述的动力传递机构10。另外,图中的符号21是公知的泄力机构,钓鱼时钓线从卷筒7放出时对卷筒7的旋转施以泄力,在卷线器主体5与手柄6之间设有星形的泄力调节把手(星形泄力器)22,用于调节泄力机构21产生的泄力。
在所述卷筒7前方的左右侧板5A、5B之间设置有公知的匀绕机构23,其具备将钓线均匀地卷绕于卷筒7的功能。另外,在构成卷线器主体5的左右侧板5A、5B之间的卷筒7的上方,配设有盒子形的控制盒102,其中收纳有控制驱动马达8的控制部100(具有控制基板100A、100B)。本实施方式的控制盒102构成为与构成卷线器主体的左右侧板5A、5B的表面呈齐平面状。
收纳在所述控制盒102中的控制部100具备控制基板(微型电子计算机)及电路基板,控制基板上安装有: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控制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动作;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储存有用于测量线长或对驱动马达的输出进行可变控制的各种程序、设定信息等;及作为临时存储区的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等,电路基板上安装有各种驱动电路,控制基板与各工作元件之间收发信号,以控制动作。另外,虽然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100如图6所示通过将控制基板100A及电路基板100B配置在上下方向上而构成,但是也可以将它们用一块基板构成。
所述卷线器主体5内配设有公知的离合机构30(参照图5),通过使所述小齿轮20在轴向上移动,从而将卷筒7切换为收线状态/自由旋转状态。该离合机构30具备位于动力传递机构10而连接断开来自手动手柄6及驱动马达8的动力传递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右侧板5B侧。在构成该离合机构30的离合板31上卡合有:离合分离切换部件32,将动力传递从接合状态切换至分离状态;及离合接合切换部件33,将动力传递从分离状态切换至接合状态。
本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合分离切换部件32呈桥架设置在卷筒7后方侧的左右侧板5A、5B之间的构成,能够在拇指按压卷筒7的同时进行操作,构成为从图3所示的状态通过将拇指放置在成为其表面的操作部32a上并向下方进行压下操作,从而将离合机构30从接合状态切换至分离状态。该离合分离切换部件32通过与所述离合板31卡合的分配保持弹簧35而被分配保持在图5所示的离合接合位置和离合分离位置(未图示)之间。
另外,本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合接合切换部件33设置在右侧板5B侧,通过所述分配保持弹簧35而被分配保持为可在离合接合位置和离合分离位置之间摆动。此时,离合接合切换部件33在离合接合状态下,如图2、图5所示,与右侧板5B的表面呈大致齐平面状,在离合分离状态下,则从右侧板5B的表面突出。优选该离合接合切换部件33设置在被卷绕的钓线的侧方且稍后方侧,以便能够从用拇指指肚对卷绕于卷筒7的钓线进行拇指按压操作的状态容易地进行接合操作(以左侧板的后端侧为支点拇指易于够到)。
另外,离合接合切换部件33除了上述进行摆动的机械式以外,也可以由电气式(例如利用螺线管的部件)构成。而且,也可以由与离合分离切换部件32一体的部件构成。
所述卷线器主体5设置有用于对驱动马达8供电的供电部38。该供电部38形成在左侧板5A前方侧的下面区域,在该供电部38上安装有可装拆的便携式蓄电池(未图示),或者安装有从放在脚边的蓄电池、设置于钓鱼船的电源部进行供电的供电线38a(参照图12)。
所述控制盒102如图7所示,具备相对于卷筒7在上方从其旋转轴(作为该旋转轴,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驱动马达8配置在卷筒7的外侧,所以卷筒轴7a符合条件,但是在驱动马达8配置在卷筒7内部的别的实施方式中,由于不存在卷筒轴7a,所以马达8的旋转轴符合条件)附近覆盖匀绕机构23及驱动马达8的大小。
另外,在控制盒102的后方部分配置有调节驱动马达8的输出的操作部件40。本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部件40被支承轴41支承在左右侧板之间且可以旋转,操作部件40沿着所述控制盒102的后端缘102a配设。所述支承轴41配设为与卷筒轴7a大致平行,由此操作部件40呈也向卷筒侧露出的状态,构成为除前后方向(图1所示的俯视)以外还可以向上下方向(图3所示的后视)进行旋转操作。另外,操作部件40也可以是以下构成,在控制盒102的后端缘102a朝向前方形成有凹陷部,且支承为可相对于控制盒旋转。
所述操作部件40在被支承在左右侧板之间的状态下在其中央区域具备平面状的操作部42,还具备抵接部43,其形成在平面状操作部42的至少一侧的侧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在两侧部),手指(拇指)放置于平面状操作部42时由该手指抵住。
平面状操作部42以板状形成且表面呈平坦状,以可放置拇指指肚程度的大小(抵接部之间的宽度W为12~30mm左右;参照图9)形成。另外,在手指放置在平面状操作部42上时,抵接部43是限制手指在轴向上移动的部件即可,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平面状操作部42的两侧一体形成大致圆筒状的部件45而构成,大致圆筒状的部件45产生相对于该平面状操作部42的表面变高的台阶。具体而言,优选抵接部的厚度T(参照图6)例如为1~6mm左右,由此,可使放置在操作部上的手指的稳定性安稳。
拇指抵住形成在平面状操作部42两侧的大致圆筒状的部件45的表面可向前后方向滚动,大致圆筒状的部件45具备可进行旋转操作的作为度盘状操作部的功能(以下称度盘状操作部45)。优选度盘状操作部45的轴向长度L为3~15mm左右,以便可使拇指从下方侧(从卷筒表面)抵住而容易地向上下方向进行旋转操作,或者从上方侧按压而容易地向前后方向进行旋转操作。另外,在这样的构成中,优选在度盘状操作部45的表面形成有在整个周向上连续的凹凸45a等,由此,不会使抵住的手指滑动,可容易且稳定地进行旋转操作。
虽然平面状操作部42也可以单纯作为平坦面而构成,但是优选如图8、图9所示在表面形成有凹部42a,以便在放置手指后其稳定性安稳。因此,凹部的周围42b呈隆起状态,当手指放置在凹部42a时指肚部稳定,可实现操作性提高。另外,优选在所述凹部42a的表面形成有用于抑制滑动提高操作性的单元(滑动抑制部),例如如图所示,形成沿着支承轴方向的多个突起42c,或者预先进行高摩擦部件等(未图示)的着膜。由此,可抑制手指在表面滑动,从而可进行稳定的操作。并且,关于周围42b的缘部42b′,优选在剖视下呈弯曲面。即,通过呈这样的弯曲面,从而在使放置在凹部42a的手指移到后方对平面状操作部42进行推上操作时手指的接触性变好,操作性提高。
另外,如图6及图7所示,优选平面状操作部42如下配设,在驱动马达8的输出为0时,与控制盒102的表面为大致同一方向。通过呈这样的配置形态,在驱动马达的输出为0的状态(等待魚碰钩的状态)下,可以使拇指直接放置在平面状操作部42上,还可以发挥作为拇指座的功能。
考虑到操作性,优选所述度盘状操作部45如上所述形成在平面状操作部42的两侧,关于平面状操作部42,优选形成为从度盘状操作部45的表面向径向外方突出的大小。由此,变得易于用手指容易地捏着平面状操作部42,同时变得易于在拇指按压卷筒的同时容易地进行推上操作。另外,如图9所示,通过使平面状操作部42构成为随着向顶端过度而轴向宽度减小,从而可不易导致缠线并且使手指的接触性良好,能够使旋转操作易于进行。此外,关于平面状操作部42的高度H(从支承轴41的中心到顶端缘的高度,参照图9),优选设定为10~20mm左右。这是因为如果是10mm以上,则在驱动马达的速度从0到最大为止能够容易地捏住,并且如图11所示,即使在使速度最大(推得最大时)时也能够容易地捏住,通过设定于20mm以下,从而即使在拇指按压卷筒时也能够不阻碍该操作。
在上述构成中,构成度盘状操作部45的大致圆筒状是指以下概念:既可以是内部实心的,也包括整体或局部存在空洞部的圆筒状。而且关于其外形,当然可以是准确的圆筒形状,而且也可以是形成有图示的凹凸45a、或者形成有可使手指顶住的突起部(未图示)的外形。或者,也可以具备轴向中间部分鼓出或凹入等在轴向上拇指指肚能够抵接可进行旋转操作的外形。另外,旋转表面既可以是从控制盒102的表面突出,也可以是大致呈齐平面状。
如图1所示,在所述支承轴41上设置有检测平面状操作部42及度盘状操作部45的操作角度的检测单元,具体为角度传感器110,其根据支承轴41的旋转位置输出操作位置信号。即,角度传感器110根据平面状操作部42(度盘状操作部45)的操作位置而输出操作信号,驱动马达8的输出可根据各操作部的操作位置进行调节。另外,角度传感器110只要具备分别根据平面状操作部42、度盘状操作部45的操作角度而生成信号的功能即可,例如,具备根据各操作部件的操作量输出电阻值变化的电位差计的角度传感器,安装有磁铁并根据旋转位置检测出磁场变化的角度传感器,具备根据操作量生成脉冲的编码器的角度传感器等,可应用各种构造的角度传感器。
所述支承轴41被支承为与所述卷筒7的旋转轴(卷筒轴7a)大致平行且可以旋转,并且由于操作部件40沿着控制盒102的后端缘配设,所以平面状操作部42及度盘状操作部45可在大致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上变位。尤其由于平面状操作部42因抵接部43而处于凹下的状态,所以使拇指抵接于平面状操作部42的表面时拇指的位置不会较大地横向偏离,对于卷线器主体的重心、施加在供电部38上的力(因被供电线拉拽的力或便携式蓄电池的重量负荷等,以钓竿R的长度方向轴为中心,旋转负荷所产生的力)而产生的扭转负荷,避免了操作性降低的情况。此时,考虑到使平面状操作部42旋转时的手指(拇指)位置的横向偏离,关于上述大致平行的范围,相对于卷筒7的旋转轴如果在±30°的范围内即可。即,如果在±30°范围内,则在握持卷线器主体5的状态下即使自由地旋转操作部42,手指(拇指)的位置也很难在横向上偏离,不会出现握持保持卷线器主体时平衡变差的情况。
如上所述,在控制盒102中收纳有对驱动马达8的驱动进行控制的控制部100(参照图6),根据平面状操作部42(或度盘状操作部45)的旋转操作量而调节驱动马达8的输出。此时,控制部100被设定为,通过向前方对平面状操作部42、度盘状操作部45进行回转操作,从而使驱动马达8的输出上升。由此,在频繁地反复进行使离合分离来放出钓线以及使离合接合来卷绕钓线的操作(在对钓钩组件施加张紧力的状态下进行采取水底立起(在海底附近的通常所说的底钓中根据水深而调节放线量)的操作)时,通过将拇指直接伸向前方进行将平面状操作部42、度盘状操作部45推上的操作,从而可在转瞬间进行收线操作,可实现操作性提高。
上述平面状操作部42(或度盘状操作部45)的旋转操作量与驱动马达8的输出的关系是任意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使平面状操作部42、度盘状操作部45的基准位置(如图6、图7所示,平面状操作部42与控制盒102的表面呈大致齐平面状的位置)为马达的输出值0,而向前方大致旋转操作120°时,马达输出变为最大。当然,也可以设定为向后方旋转操作平面状操作部42、度盘状操作部45时使驱动马达8的输出上升。
在所述控制盒102的表面设置有显示所放出的钓线长度(线长信息)等的显示部(液晶显示部)120,而且,在其周围配设有可设定各种信息的多个操作按钮121a、121b。该操作按钮121a、121b具有接收来自垂钓者的各种信息的功能,例如,使投入的钓钩组件在所希望的深度停止的深度信息,改变驱动马达8的输出的可变范围的输出范围设定信息等。
另外,在所述框架上配设有可检测卷绕于卷筒7的钓线的放出量的线长计测装置(未图示)。该线长计测装置在卷筒7以钓线的放出/卷收而被旋转驱动时,例如通过安装在旋转部分的磁铁和对其进行检测的磁传感器来检测实际的旋转量、旋转方向,生成该检测信号,并在所述控制部100计算后显示在显示部120。
下面,参照图10至图12,对上述构成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本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调节驱动马达8的输出的操作部件40由于具备平面状操作部42及形成在平面状操作部42两侧的两个度盘操作部45,所以可根据情况进行马达输出的调节操作,在操作性的对应方面是优异的构成。即,在设想到手持状态、将钓竿设置在杆固定件上的置竿状态,或者进行频繁地采取水底立起的操作(反复进行断开离合放出钓线、连接离合稍微卷绕钓线的操作的操作)、设想到钓钩组件收回模式(卷筒的高速卷收)时,可以根据情况而选择对于该垂钓者来说操作性简单的平面状操作部42或度盘状操作部45。
例如,在一同握持钓竿R和卷线器主体5的状态下(等待魚碰钩的状态)下或者在将钓竿安装在杆固定件上形成置竿的状态下等,如图10所示,可以使握持卷线器主体5的手的拇指抵住平面状操作部42的表面,可以发挥作为拇指座的功能。此时,由于在平面状操作部42的两侧存在抵接部43,并且可使指肚部位于平面状操作部42的凹部42a,所以可抑制手指向左右方向晃动,从而稳定性变好。
而且,在此状态下鱼上钩从而对卷筒7进行卷收驱动时,通过使放置在平面状操作部42上的拇指移向后方,如图11所示直接进行将平面状操作部42推上的操作,能够容易地对卷筒进行卷收驱动。尤其在用另一只手(右手)握持卷线器主体5前方的钓竿R的状态下,由于不松开该右手便能够进行卷收操作,所以在大鱼上钩时或者在将钓竿安装于杆固定件的时候鱼碰钩时等,不松开握持钓竿R的右手便能在一瞬间过渡到卷收操作,并且左右方向的晃动也因抵接部43而消除,所以卷收调节操作的可靠性提高。
此时,除了上述形态以外,还可以通过如下方法进行卷筒的卷收操作:使放在平面状操作部42上的手指移到左右的任一方,抵住度盘状操作部45直接进行旋转操作。即,在一边用一只手握持卷线器主体一边进行卷筒的卷收操作时,可以根据垂钓者的喜好而进行推上平面状操作部42的操作或者滚动度盘状操作部45的操作,从而可实现操作性提高。
另外,在用一只手握持卷线器主体的状态下一边用拇指按压卷筒一边用另一只手对钓竿进行翘竿操作或者在进行逗鱼操作的状况下出现鱼讯时等,通过使手指由卷筒抵住平面状操作部42的缘部42b′,或者抵住度盘状操作部45的表面,直接向上方进行旋转操作,还能够迅速过渡到卷收操作。
并且,由于平面状操作部42以平面状形成,所以如图12所示,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捏着该部分进行操作,可进行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现有的杆式操作部件同样的驱动马达的输出调节,可实现操作性提高。尤其由于平面状操作部42从度盘状操作部45的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且形成在左右侧板的中央区域,所以实际上无需用眼睛看便可易于凭感觉捏到,并且可实现操作时的稳定化。
在以上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虽然将平面状操作部42设置在左右侧板的中央区域,且在其左右两侧方设有度盘状操作部45,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构成。以下,如第二、第三实施方式所示,平面状操作部42位于左右侧板之间的哪个位置都可以,而且度盘状操作部45可以是设置在平面状操作部42左右的任一方,或者没有必要在左右两方都设置。即,平面状操作部42的设置位置及度盘状操作部的设置位置以及其有无并非用于达到本发明目的的必须构成。
图1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俯视图。如图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其操作部件40的方式与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即,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度盘状操作部45位于操作部件40的左侧,平面状操作部42位于该度盘状操作部45的右侧。度盘状操作部45和平面状操作部42进行一体旋转。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度盘状操作部45设置在平面状操作部42的左右两侧,而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平面状操作部42的左侧只设置一个度盘状操作部45。此时,度盘状操作部45的轴向尺寸设定为比第一实施方式的度盘状操作部45的轴向尺寸长,而且,平面状操作部42的轴向尺寸设定为比第一实施方式的平面状操作部42的轴向尺寸短。另外,度盘状操作部45的位置和平面状操作部42的位置也可以是左右颠倒的。此外,除此之外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图14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如图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其操作部件40的方式与前述的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不同。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左右的度盘状操作部45、45之间的平面状操作部42不是第一、第二实施方式那样的杆状,是通过将支承轴41的表面以平面形成而实现的。此时,平面状操作部42与度盘状操作部45的边界及/或支承轴上的圆柱状部分与平面部分的台阶部分形成抵接部43。而且,也可以是在平面状操作部42的表面形成有凹凸状的滑动抑制部。另外,如上所述,虽然平面状操作部42是通过使支承轴41的表面为平面而形成的,但是也可以通过将平面状的部件安装于支承轴41而分体构成。根据如此构成,由于操作部件40小型且重量轻,所以设计自由度增大,还可以有助于卷线器主体小型化。此外,除此之外的构成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相同。
图15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如图所示,此构成例所表示的操作部件40虽然在中央具有平面状操作部42、其两侧具有度盘状操作部45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但是平面状操作部42安装为相对于操作部件40装拆自如。
如上构成的平面状操作部42如图15中分别用两点划线和实线所表示的那样,通过紧固螺钉、压入等各种机械手段而相对于操作部件40装拆自如。如此,由于平面状操作部42相对于操作部件40可以装拆,所以可根据使用者(垂钓者)的使用状况、喜好而将平面状操作部42从操作部件40上拆下来,仅使用度盘状操作部45,并且,通过准备多个类型的平面状操作部42,使用者还可以根据喜好和垂钓状况等而进行选择使用。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是以下结构即可,调节驱动马达输出的操作部件具备:平面状的操作部42;及抵接部43,其形成在该平面状操作部42的至少一侧的侧部,由放置在平面状操作部42的手指抵住,该操作部件的设置位置、设置方法及操作方向等可进行适当变形。另外,抵接部43也可以不是在度盘状操作部45构成,而是在与跟平面状操作部42同样的平面状部件之间形成抵接部。并且,抵接部也可以是只形成在一侧的构成。总之,具有防止放置在平面状操作部42上的使用者的手指横移或滑落的抵接功能即可。
Claims (11)
1.一种钓鱼用电动卷线器,具有:
卷筒,设置在卷线器主体的左右侧板之间,卷绕钓线;
驱动马达,设置于所述卷线器主体,对所述卷筒进行旋转驱动;
及操作部件,支承在所述左右侧板之间且可以旋转,调节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件具有平面状操作部和形成在所述平面状操作部的至少一侧的侧部的抵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状操作部设置在所述左右侧板的中央区域或所述左右侧板侧的任一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构成为由放置在所述平面状操作部的操作者的手指侧部抵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的轴向外侧是可进行旋转操作的度盘状操作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度盘状操作部形成在所述平面状操作部的两侧或一侧,
所述平面状操作部在侧视时从所述度盘状操作部的外面向径向外侧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状操作部和所述度盘状操作部进行一体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状操作部和所述度盘状操作部进行一体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件沿着控制盒的后端缘配设,控制盒中收纳有控制所述驱动马达的控制部,
所述操作部件配设为,在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为0时,所述平面状操作部与所述控制盒的表面为同一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平面状操作部的表面形成有滑动抑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状操作部构成为相对于所述操作部件可以装拆。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状操作部构成为相对于所述操作部件可以装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178505A JP5998114B2 (ja) | 2013-08-29 | 2013-08-29 |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
JP2013-178505 | 2013-08-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412947A CN104412947A (zh) | 2015-03-18 |
CN104412947B true CN104412947B (zh) | 2016-05-18 |
Family
ID=52697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425007.8A Active CN104412947B (zh) | 2013-08-29 | 2014-08-26 | 钓鱼用电动卷线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998114B2 (zh) |
CN (1) | CN104412947B (zh) |
TW (1) | TWI55831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70344B (zh) * | 2015-03-31 | 2017-05-17 | 兰永柱 | 横轴式鱼线轮 |
JP7513571B2 (ja) * | 2021-06-03 | 2024-07-09 |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
JP2023068888A (ja) * | 2021-11-04 | 2023-05-18 |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 魚釣用リール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334749B2 (en) * | 2004-04-14 | 2008-02-26 | Daiwa Seiko, Inc. | Electric-powered fishing reel |
JP5698066B2 (ja) * | 2010-06-02 | 2015-04-08 |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
KR101785730B1 (ko) * | 2010-06-28 | 2017-10-16 | 글로브라이드 가부시키가이샤 | 낚시용 전동 릴 |
JP5374483B2 (ja) * | 2010-12-01 | 2013-12-25 |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の制御ケース |
JP5641614B2 (ja) * | 2011-04-26 | 2014-12-17 |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
JP5752497B2 (ja) * | 2011-06-23 | 2015-07-22 |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
JP5939749B2 (ja) * | 2011-07-11 | 2016-06-22 |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
JP5909333B2 (ja) * | 2011-07-15 | 2016-04-26 |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
-
2013
- 2013-08-29 JP JP2013178505A patent/JP5998114B2/ja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7-30 TW TW103125920A patent/TWI558317B/zh active
- 2014-08-26 CN CN201410425007.8A patent/CN104412947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412947A (zh) | 2015-03-18 |
JP2015047074A (ja) | 2015-03-16 |
TW201507616A (zh) | 2015-03-01 |
JP5998114B2 (ja) | 2016-09-28 |
TWI558317B (zh) | 2016-11-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412947B (zh) | 钓鱼用电动卷线器 | |
JP4934358B2 (ja) | 両軸受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 |
CN102405890B (zh) | 电动渔线轮 | |
CN102308778B (zh) | 钓鱼用电动卷线器 | |
JP5752497B2 (ja) |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 |
US9642349B2 (en) | Fishing reel | |
JP2009266990A5 (zh) | ||
JP2013046580A (ja) |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 |
JP2013017415A (ja) |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 |
CN102550510B (zh) | 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控制盒 | |
KR102300635B1 (ko) | 양 베어링 릴 | |
BR0215944A (pt) | Dispositivo de desenrolamento para carretéis de material em tela com mecanismo de acionamento duplo e método de desenrolamento relacionado | |
JP2016106568A5 (zh) | ||
JP2016106568A (ja) | 電動リールシステム | |
JP2012080823A (ja) | 電動リールのバッテリ取付構造 | |
JP2019030238A (ja) | ワカサギ釣り用電動リール | |
CN203942625U (zh) | 便携分体式蓝牙耳机 | |
JP4397433B1 (ja) | 電動リール内蔵型釣竿用グリップ装置および釣具 | |
JP5965629B2 (ja) |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 |
JP3125300U (ja) | 電動リール付き釣り竿 | |
JP5998116B2 (ja) |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 |
JP5641623B2 (ja) |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 |
CN203152308U (zh) | 一种鱼线轮线长自动测量装置 | |
JP5998115B2 (ja) |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 |
JP2009131158A (ja) | 魚釣用リー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