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05125A - 塑料建筑模板的连接角模 - Google Patents

塑料建筑模板的连接角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05125A
CN104405125A CN201410543603.6A CN201410543603A CN104405125A CN 104405125 A CN104405125 A CN 104405125A CN 201410543603 A CN201410543603 A CN 201410543603A CN 104405125 A CN104405125 A CN 1044051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ngitudinal floor
transverse slat
swash plate
stringer board
front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4360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05125B (zh
Inventor
许箴
杨正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Changzhou Power Supply Co of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Changzhou Power Supply Co of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Changzhou Power Supply Co of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41054360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05125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210214377.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27478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051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051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051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0512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塑料建筑模板的连接角模,包括前侧横板、左侧纵板、左支承脚、前支承脚、纵向肋板、横向肋板、第一斜板、第二斜板和支承板;该连接角模设有主要包括支承脚在内的与配套的卡扣连接件的夹持部位相配合的被夹持部位,前侧横板的中右部设有向后弯曲的圆弧板段;左侧纵板的中后部设有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前侧模板和左侧纵板为连接角模使用时与其他相邻塑料建筑模板进行拼接的部位。本发明抗压能力强,在配套的卡扣连接件的强力锁紧下,与相邻模板间相互拼接严密牢固不漏浆。

Description

塑料建筑模板的连接角模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210214377.8,申请日为2012年6月26日,发明创造名称为“塑料建筑模板及卡扣连接件”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具,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模板。
背景技术
现代工程建筑中,在现场浇注混凝土而进行梁、立柱、立面墙、楼面等单元的施工时,必须要用到大量的建筑模板,传统的建筑模板一般采用木质模板或钢质模板。木质模板容易腐烂,重复使用次数少,且使用过程中容易与混凝土粘结,难以脱模,给施工带来不便,并且木材的大量使用会造成森林资源的浪费;钢质模板重量大,成本高,施工不方便,且容易锈蚀。木质模板间的连接一般用钉子,钢质模板之间的连接一般采用螺栓螺母,搭建和拆装均比较麻烦。近年来,出现了用塑料模板代替传统的钢质和木质模板的实际应用。这些塑料建筑模板内部的筋肋设计一般采用扣板形状的小方格形式,抗压强度存在不足;在支撑腿的设计上,有一根单筋的、有小方格的,单筋的塑料模板的筋由于成型工艺水平限制不能制造得很厚,因而承压明显不够,另外一个很小的侧面碰撞就会折断;小方格设计的模板,拼装连接比较困难,大多以钻孔然后螺栓连接或C型卡子加楔块连接,螺栓连接现场拼接费工费时,C型卡子加楔块连接在混凝土浇注时因震动往往松动脱落,造成漏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特别是塑料模板抗压能力不够、模板连接组装不便以及模板连接部位有间隙等缺点,提供一种抗压能力强、与其他模板连接组装及拆卸快捷方便的塑料建筑模块的连接角模,该连接角模与其他模板连接后用与其配套的卡扣连接件强力锁紧,模板间连接紧密不漏浆。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塑料建筑模板的连接角模,其结构特点是:包括前侧横板、左侧纵板、左支承脚、前支承脚、纵向肋板、横向肋板、第一斜板、第二斜板和支承板;纵向肋板有2块,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为第一纵向肋板和第二纵向肋板;横向肋板有2块,按照从前至后的次序依次为第一横向肋板和第二横向肋板;
左侧纵板和各纵向肋板均沿前后向铅垂设置,前侧横板和各横向肋板均沿左右向铅垂设置,支承板从左后至右前方向呈45度角铅垂设置;前侧横板的中右部设有向后弯曲的圆弧板段;左侧纵板的中后部设有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
前侧横板的左端与左侧纵板的前端相连;左支承脚从后方连接在左侧纵板后端上而作为左侧后部框形部位;前支承脚从右方连接在前侧横板的右端上而作为前侧右部框形部位;
第一纵向肋板的前端与前侧横板的中左部相连,第一纵向肋板的后端与支承板的左后端相连;第二纵向肋板的前端与前侧横板的向后弯曲的圆弧板段相连,第二纵向肋板的后端与支承板的右前端相连;
第一横向肋板的左端与左侧纵板的中前部相连,第一横向肋板的右端连接在支承板与第二纵向肋板的连接处;第一横向肋板的中左部与第一纵向肋板的中前部以连为一体的方式相互交错连接;第二横向肋板的左端与左侧纵板的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相连,第二横向肋板的右端连接在第一纵向肋板与支承板的连接处;从而由前侧横板、左侧纵板、第一纵向肋板、第二纵向肋板、第一横向肋板、第二横向肋板和支承板共同构成连接角模的模板主框架;
第一斜板沿右前至左后的方向铅垂设置,且第一斜板的右前端连接在第一纵向肋板与支承板的连接处,第一斜板的左后端与左支承脚的前侧的左右向的中部相连,从而由左支承脚的前侧左部、左侧纵板的后部、第二横向肋板以及第一斜板共同构成左侧中间框形部位;
左支承脚的右侧面、左支承脚的右前部的前侧面和第一斜板的左后端部的右侧面共同构成第一被夹部位;
第二斜板沿左后至右前的方向铅垂设置,且第二斜板的左后端连接在第二纵向肋板与支承板的连接处,第二斜板的右前端与前支承脚的左侧的前后向的中部相连,从而由前支承脚的左侧前部、前侧横板的右部、第二纵向肋板以及第二斜板共同构成前侧中间框形部位;
前支承脚的后侧面、前支承脚的左后部的左侧面和第二斜板的右前端部位的后侧面共同构成第二被夹部位。
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1)用本发明的塑料建筑模板的连接角模代替传统钢模和木质模板,不仅有利于节约资源,还有利于保护环境。(2)本发明的塑料建筑模板的连接角模具有与其它塑料制品相同的防水和防霉性能,并且优选采用具有耐腐蚀、不易变形和阻燃性能的材质,从而适合建筑施工要求。(3)本本发明的塑料建筑模板的连接角模设有2个支承脚,支承脚采用框形结构,其作用是:第一、减轻了模板的重量,节省了塑料;第二、不仅增加了塑料建筑模板的整体的平稳性,还作为浇筑混凝土时的支承体系的一部分;第三、与相应的斜板共同形成被夹部位,以便通过配套的卡扣连接件与相邻的塑料建筑模板之间形成可拆式固定扣接。(4)本发明的塑料建筑模板的连接角模设有2个使用时与相邻塑料建筑模板进行拼接的连接面,每个连接面上均设置内凹的圆弧板段,从而使塑料建筑模板在受力变形时,通过圆弧板段的变形以减少对模板主框架变形的影响,有利于继续保持平整的形状。由于拼接的两块塑料建筑模板的对接面均有内凹的圆弧板段,从而可继续保持卡扣连接件将相邻的2块塑料建筑模板进行可靠扣合连接的状态,使得相邻塑料建筑模板拼接严密不漏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1为与本发明相配套的卡扣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显示了一种结构的卡扣连接件,其中的支撑板由其弓形柱部与左夹持板的支撑部的弓形缺口相配合,且支撑板支撑在左夹持板的支撑部与右夹持板的支撑部之间;该图为卡扣连接件沿销轴的中心线左右向剖视图;
图2-2显示了另一种结构的卡扣连接件,其中的支撑板由其弓形柱部与右夹持板的支撑部的弓形缺口相配合,且支撑板支撑在左夹持板的支撑部与右夹持板的支撑部之间;该图为卡扣连接件沿销轴的中心线左右向剖视图;
图3为图2-1和图2-2中的夹持板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左视图;
图5为图3的右视图;
图6为图2-1中的支撑板的示意图;
图7为与本发明相配套的塑料建筑模板的单一正挑梁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使用时与单一正挑梁模板用卡扣连接件可拆式固定连接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卡扣连接件1,夹持板11,左夹持板11a,右夹持板11b,卡钩部11-1,卡钩11-1-1,后端面11-1-2,内侧面11-1-3,斜面11-1-4,夹持主部11-2,内侧面11-2-1,支撑部11-3,台阶状缺口11-3-1,后端面11-3-2,内侧面11-3-3,弓形缺口11-3-4,弧形曲面11-3-5,外侧面11-4,螺栓孔11-5,球缺形孔段11-5-1,圆柱形孔段11-5-2,夹持部位11-6,
环首螺栓12,环形圈12-1,螺杆12-2,螺帽13,垫圈14,偏心手柄15,偏心叉板部15-1,手柄部15-2,销轴16,支撑板17,弓形柱部17-1,外周侧面17-1-1,第一台阶部17-2,左侧面17-2-1,前侧面17-2-2,第二台阶部17-3,左侧面17-3-1,前侧面17-3-2,右侧面17-3-3,第三台阶部17-4,前侧面17-4-1,右侧面17-4-2,后表面17-5,
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第一被夹部位201a,第二被夹部位201b,左侧中间框形部位201c,右侧中间框形部位201d,
前侧横板21-1、中间横板21-2,左侧纵板22-1、圆弧板段22-1-1,右侧纵板22-2、圆弧板段22-2-1,左支承脚23-1、右支承脚23-2、纵向肋板24,第一纵向肋板24-1,第二纵向肋板24-2,第三纵向肋板24-3,拱形肋板25,拱顶25-1,第一斜板26-1,第二斜板26-2,
连接角模6,第一被夹部位6a,第二被夹部位6b,左侧中间框形部位6c,前侧中间框形部位6d,前侧横板61、圆弧板段61-1,左侧纵板62、圆弧板段62-1,左支承脚63-1,前支承脚63-2,纵向肋板64,第一纵向肋板64-1,第二纵向肋板64-2,横向肋板65,第一横向肋板65-1,第二横向肋板65-2,第一斜板66-1,第二斜板66-2,支承板67。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对方位进行描述时,以图1所朝向的方向为上方,以图1背后的方向为下方,图1中的左右方仍为描述中的左右方,图1中的上下方向为描述中的前后方向。本发明中所提出的弧形曲面是指以一条圆弧曲线为基准,使该曲线沿上下方向的一方延伸而得到的面,本发明中所提出的弓形柱是指以一个呈弓形的面为基准,使该呈弓形的面沿经过其圆心的轴线的一方延伸而得到的体,所述的弓形缺口则是指在实体上去掉弓形柱后留下的缺口。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见图1,本实施例的塑料建筑模板的连接角模6为挤塑一体件,是由材质为聚氯乙烯的塑料粒料熔化后经过相应的模具挤塑而得到的板框形塑料构件。连接角模6包括均铅垂设置的前侧横板61、左侧纵板62、纵向肋板64、横向肋板65、第一斜板66-1、第二斜板66-2和支承板67,还包括左支承脚63-1和前支承脚63-2。左支承脚63-1和前支承脚63-2均为基本呈“口”形的框形部位,左支承脚63-1和前支承脚63-2均由铅垂设置的相应的框板依次相连构成。
连接角模6的左侧纵板62和各纵向肋板64均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左侧纵板62和各纵向肋板64相互间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设置,并且左侧纵板62的中后部、优选占前后向总长的约2/3的部位处设有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62-1。前侧横板61和各横向肋板65均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前侧横板61和各横向肋板65相互间按照从前至后的次序依次设置,并且前侧横板61的中右部、优选占左右向总长的约2/3的部位处设有向后弯曲的圆弧板段61-1。支承板67沿左后至右前的方向呈45度角铅垂设置。前侧横板61的左右向的长度与左侧纵板62的前后向的长度基本相同。
连接角模6的前侧横板61的左端与左侧纵板62的前端相连。左支承脚63-1从后方连接在左侧纵板62后端上而作为连接角模6的左侧的后部的框形部位(简称为左侧后部框形部位);前支承脚63-2从右方连接在前侧横板61的右端上而作为连接角模6的前侧的右部的框形部位(简称为前侧右部框形部位)。
连接角模6的纵向肋板64有2至3块(本实施例为2块)。2块纵向肋板64均位于左侧纵板62的右侧,2块纵向肋板64相互间分左右设置,从而依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称为第一纵向肋板64-1和第二纵向肋板64-2。第一纵向肋板64-1的前端与前侧横板61的中左部相连、优选与前侧横板61的占左右向总长的约3/10的部位相连,第一纵向肋板64-1的后端与支承板67的左后端相连。第二纵向肋板64-2的前端与前侧横板61的向后弯曲的圆弧板段61-1相连,第二纵向肋板64-2的后端与支承板67的右前端相连。
连接角模6的横向肋板65有2至3块(本实施例为2块)。2块横向肋板65均位于前侧横板61的后侧,2块横向肋板65相互间分前后设置,从而依照从前至后的次序依次称为第一横向肋板65-1和第二横向肋板65-2。第一横向肋板65-1的左端与左侧纵板62的前端偏后部位相连、优选与左侧纵板62的占前后向总长的约3/10的部位相连,第一横向肋板65-1的左右向的中左部与第一纵向肋板64-1的前后向的中前部以连为一体的方式相互交错连接,第一横向肋板65-1的右端连接在第二纵向肋板64-2与支承板67的连接处。第二横向肋板65-2的左端与左侧纵板62的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62-1相连,第二横向肋板65-2的右端连接在第一纵向肋板64-1与支承板67的连接处;从而由前侧横板61、左侧纵板62、第一纵向肋板64-1、第二纵向肋板64-2、第一横向肋板65-1、第二横向肋板65-2和支承板67共同构成连接角模6的模板主框架。
连接角模6的左侧纵板62设置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62-1和前侧横板61设置向后弯曲的圆弧板段61-1,一方面使得圆弧板段用于增加模板主框架的强度,另一方面使得连接角模6在变形时通过前侧横板61和左侧纵板61的圆弧板段的变形可以减少对模板主框架变形的影响,还有利于连接角模6继续保持平整的形状,从而可继续保持卡扣连接件1处于将相邻的2块塑料建筑模板进行可靠地扣合连接的状态。
连接角模6的第一斜板66-1沿右前至左后的方向铅垂设置,且第一斜板66-1的右前端连接在第一纵向肋板64-1与支承板67的连接处,第一斜板66-1的左后端与左支承脚63-1的前侧的左右向的中部相连,从而由左支承脚63-1的前侧左部、左侧纵板62的后部、第二横板肋板65-2以及第一斜板66-1共同构成连接角模6的左侧的前后向的中间的框形部位6c(简称为左侧中间框形部位6c),该左侧中间框形部位6c增加了连接角模6的左侧部位的强度。
连接角模6的左支承脚63-1的左侧面与左侧纵板62的左端面位于同一个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上,左支承脚63-1的后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左支承脚63-1的右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与左支承脚63-1的左侧面相互平行,左支承脚63-1的右前部的前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与左支承脚63-1的后侧面相互平行,从而使得左支承脚63-1的右侧面、左支承脚63-1的右前部的前侧面和第一斜板66-1的左后端部的右侧面共同构成连接角模6的位于左侧的第一被夹部位6a。该第一被夹部位6a与卡扣连接件1的右夹持板11b的夹持部位11-6相配合。
连接角模6的第二斜板66-2沿左后至右前的方向铅垂设置,且第二斜板66-2的左后端连接在第二纵向肋板64-2与支承板67的连接处,第二斜板66-2的右前端与前支承脚63-2的左侧的前后向的中部相连,从而由前支承脚63-2的左侧前部、前侧横板61的右部、第二纵向肋板64-2以及第二斜板66-2共同构成连接角模6的前侧的左右向的中间的框形部位6d(简称为前侧中间框形部位6d),该前侧中间框形部位6d增加了连接角模6的前侧部位的强度。
连接角模6的前支承脚63-2的前侧面与前侧横板61的前端面位于同一个沿左右向设置的铅垂面上,前支承脚63-2的后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与前支承脚63-2的前侧面平行,前支承脚63-2的右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前支承脚63-2的左后部的左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与前支承脚63-2的右侧面相互平行,从而由前支承脚63-2的后侧面、前支承脚63-2的左后部的左侧面和第二斜板66-2的右前端部位的后侧面共同构成连接角模6的位于前侧的第二被夹部位6b。该第二被夹部位6b与卡扣连接件1的左夹持板11a的夹持部位11-6相配合。
见图2-1、图2-2以及图3至图6,与本实施例的塑料建筑模板的连接角模6本配套的卡扣连接件1包括夹持板11、环首螺栓12、螺帽13、垫圈14、偏心手柄15、销轴16和支撑板17。其中夹持板11有2块,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不同分为左夹持板11a和右夹持板11b,2块夹持板11的形状相同或基本相同,且相对设置。在以下描述中,涉及夹持板11时,所述的方向“内”,对左夹持板11a来说即为方向“右”,对右夹持板11b来说即为方向“左”;所述方向“外”,对左夹持板11a来说即为方向“左”,对右夹持板11b来说即为方向“右”。偏心手柄15、支撑板17和2块夹持板11均为注塑成型的塑料一体件,环首螺栓12、螺帽13、垫圈14和销轴16均为钢制一体件。
见图3至图5,各夹持板11按照从前至后的次序依次由卡钩部11-1、夹持主部11-2和支撑部11-3组成。
各夹持板11的左右向的外侧面11-4铅垂设置,总体呈圆弧形曲面。各夹持板11的夹持主部11-2的左右向的内侧面11-2-1为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夹持主部11-2的板体上设有作为夹持板11的螺栓孔11-5的左右向的通孔,且该螺栓孔11-5由位于左右向外侧(图3中为左侧)的球缺形孔段11-5-1和位于左右向内侧(图3中为右侧)的圆柱形孔段11-5-2依次相连构成,且球缺形孔段11-5-1按照孔径由外向内(图3中为由左向右)逐步缩小的形式设置。
各夹持板11的卡钩部11-1具有在左右向的内侧(图3中为右侧)伸出夹持主部11-2的内侧面11-2-1的作为卡钩11-1-1的凸出部位。卡钩11-1-1具有相应的依次相连的后端面11-1-2、内侧面11-1-3和斜面11-1-4。卡钩11-1-1的后端面11-1-2为沿左右向设置的铅垂面,该后端面11-1-2由其左右向的外端(图3中为左端)与夹持主部11-2的内侧面11-2-1的前端相交,且所述的后端面11-1-2与所述的夹持主部11-2的内侧面11-2-1相互垂直。卡钩11-1-1的内侧面11-1-3为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该内侧面11-1-3由其后端与卡钩11-1-1的后端面11-1-2的左右向的内端(图3中为右端)相交,且所述的内侧面11-1-3与所述的后端面11-1-2相互垂直。卡钩11-1-1的斜面11-1-4为沿外前至内后(图3中为左前至右后)的方向设置的铅垂面,该斜面11-1-4由其内后端(图3中为右后端)与卡钩11-1-1的内侧面11-1-3的前端相交,且所述的斜面11-1-4与卡钩11-1-1的内侧面11-1-4呈120度至150度的夹角(本实施例为135度)。夹持板11的卡钩部11-1的内侧面11-1-3、后端面11-1-2和夹持主部11-2的内侧面11-2-1的前部共同构成夹持板11的夹持部位11-6。夹持板11的夹持部位11-6是使用时与相应的塑料建筑模板的被夹部位相配合的部位。
夹持板11的支撑部11-3的左右向的内侧部位(图3中为右侧部位)按照从前至后的次序依次为台阶状缺口部和弓形缺口部。台阶状缺口部具有台阶状缺口11-3-1,台阶状缺口11-3-1具有依次相连的后端面11-3-2和内侧面11-3-3。台阶状缺口部的后端面11-3-2为沿左右向设置的铅垂面,该后端面11-3-2由其左右向的内端(图3中为右端)与夹持主部11-2的内侧面11-2-1的后端相交,且所述后端面11-3-2与所述内侧面11-2-1相互垂直。台阶状缺口部的内侧面11-3-3为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该内侧面11-3-3由其前端与台阶状缺口部的后端面11-3-2的左右向的外端(图3中为左端)相交,且所述内侧面11-3-3与所述后端面11-3-2相互垂直。弓形缺口部具有开口向内的弓形缺口11-3-4,弓形缺口11-3-4为铅垂设置的弧形曲面11-3-5,该弧形曲面11-3-5俯视为圆弧且为优弧,该优弧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90度至240度(本实施例为200度),弓形缺口部的弧形曲面11-3-5由其位于前部的一端与台阶状缺口部的内侧面11-3-3的后端相交;弧形曲面11-3-5由其位于后部的一端与弓形缺口部的位于后部的外周侧面的内前端相交,弓形缺口部的外侧面则与夹持板11的左右向的外侧面11-4相连接。
支撑板17为一异形塑料板体,其形状与夹持板11的支撑部11-3的台阶状缺口部和弓形缺口部的形状相对应,支撑板17由从左至右依次相连的弓形柱部17-1、第一台阶部17-2、第二台阶部17-3和第三台阶部17-4构成,其中第一台阶部17-2、第二台阶部17-3和第三台阶部17-4组成支撑主体。弓形柱部17-1的外周侧面17-1-1为铅垂设置的弧形曲面,弓形柱部17-1由其右前侧与第一台阶部17-2相连,且所述的弓形柱部17-1的右前侧是俯视弓形柱部17-1时,其弓形的弦所在的部位。
上述支撑板17的弓形柱部17-1的外周侧面17-1-1是使用时与1块夹持板11的支撑部11-3的弓形缺口11-3-4相配合的部位,而第一台阶部17-2则是使用时与该块夹持板11的支撑部11-3的台阶状缺口11-3-1相配合的部位;第三台阶部17-4则是使用时与另1块夹持板11的支撑部11-3的台阶状缺口11-3-1相配合的部位;第二台阶部17-3是使用时被夹在上述2块夹持板11的各自的夹持主部11-2的内侧面11-2-1之间的部位;
第一台阶部17-2的外周侧面由依次相连的左侧面17-2-1和前侧面17-2-2组成;第一台阶部17-2的左侧面17-2-1为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该左侧面17-2-1由其后端与弓形柱部17-1的外周侧面17-1-1的前部的右端相交;第一台阶部17-2的前侧面17-2-2为沿左右向设置的铅垂面,该前侧面17-2-2由其左端与第一台阶部17-2的左侧面17-2-1的前端相交,且所述前侧面17-2-2与所述左侧面17-2-1相互垂直,从而第一台阶部17-2的前侧面17-2-2位于弓形柱部17-1的前沿的前方。
第二台阶部17-3的外周侧面由依次相连的左侧面17-3-1、前侧面17-3-2和右侧面17-3-3组成;第二台阶部17-3的左侧面17-3-1为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该左侧面17-3-1由其后端与第一台阶部17-2的前侧面17-2-2的右端相交,且所述左侧面17-3-1与所述前侧面17-2-2相互垂直;第二台阶部17-3的前侧面17-3-2为沿左右向设置的铅垂面,该前侧面17-3-2由其左端与第二台阶部17-3的左侧面17-3-1的前端相交,且所述的前侧面17-3-2与所述的左侧面17-3-1相互垂直;第二台阶部17-3的右侧面17-3-3为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该右侧面17-3-3由其前端与第二台阶部17-3的前侧面17-3-2的右端相交,且所述的右侧面17-3-3与所述的前侧面17-3-2相互垂直。
第三台阶部17-4的外周侧面由依次相连的前侧面17-4-1和右侧面17-4-2组成;第三台阶部17-4的前侧面17-4-1为沿左右向设置的铅垂面,该前侧面17-4-1由其左端与第二台阶部17-3的右侧面17-3-3相交,且所述前侧面17-4-1与所述右侧面17-3-3相互垂直,并且第三台阶部17-4的前侧面17-4-1与第一台阶部17-2的前侧面17-2-2位于同一左右向设置的铅垂面上,该结构使得第二台阶部17-3的前侧面17-3-2位于第一台阶部17-2的前侧面17-2-2和第三台阶部17-4的前侧面17-4-1的前方。第三台阶部17-4的右侧面17-4-2为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该右侧面17-4-2由其前端与第三台阶部17-4的前侧面17-4-1的右端相交,且所述右侧面17-4-2与所述前侧面17-4-1相互垂直。
支撑板17的支撑主体的后表面17-5为铅垂设置的弧形曲面,该后表面17-5由其右端从左前方与第三台阶部17-4的右侧面17-4-2的后端相交,该后表面17-5由其左端从右前方与弓形柱部17-1的外周侧面17-1-1的后部的右端相交。
支撑板17的弓形柱部17-1的形状不仅与左夹持板11a的支撑部11-3的弓形缺口11-3-4相配合,也与右夹持板11b的支撑部11-3的弓形缺口11-3-4相配合。支撑板17的第一台阶部17-2的外周侧面的形状也与第三台阶部17-4的外周侧面的形状基本相对称,第一台阶部17-2的外周侧面的形状和第三台阶部17-4的外周侧面的形状既分别能与左夹持板11a的支撑部11-3的台阶状缺口11-3-1相配合,也分别能与右夹持板11b的支撑部11-3的台阶状缺口11-3-1相配合,并且支撑板17使用时,其第二台阶部17-3的左侧面17-3-1与左夹持板11a的夹持主部11-2的右侧面11-2-1相接触,第二台阶部17-3的右侧面17-3-3与右夹持板11b的夹持主部11-2的左侧面11-2-1相接触,反之亦然。支撑板17与2块夹持板11的配合形式分别见图2-1和图2-2。
环首螺栓12由环形圈12-1和螺杆12-2依次相连组成。偏心手柄15由偏心叉板部15-1和手柄部15-2依次相连组成。偏心叉板部15-1包括在与手柄部15-2相连部位相互连接的上偏心板和下偏心板15-1-1,上偏心板和下偏心板15-1-1均设有偏心孔。环首螺栓12由其环形圈12-1伸入偏心手柄15的偏心叉板部15-1的上偏心板与下偏心板15-1-1之间;由销轴16依次穿过偏心手柄15的上偏心板的偏心孔、环首螺栓12的环形圈12-1和偏心手柄15的下偏心板15-1-1的偏心孔,通过冲压方式使得销轴16铆接在偏心手柄15和环首螺栓12上,而构成手柄螺栓组件。
使用时,环首螺栓12由其螺杆12-2依次穿过2块夹持板11的螺栓孔11-5,环首螺栓12的螺杆12-2的伸出夹持板11的一端套上垫圈14后再旋上螺帽13。 
见图7,与本实施例的塑料建筑模板的连接角模6相配套的单一正挑梁模板201为挤塑一体件,是由材质为聚氯乙烯的塑料粒料熔化后经过相应的模具挤塑而得到的板框形塑料构件。单一正挑梁模板201(也即第一单拱单元)包括均铅垂设置的前侧横板21-1、中间横板21-2、左侧纵板22-1、右侧纵板22-2、纵向肋板24、拱形肋板25、第一斜板26-1和第二斜板26-2,还包括左支承脚23-1和右支承脚23-2。左支承脚23-1和右支承脚23-2均为基本呈“口”形的框形部位,左支承脚23-1和右支承脚23-2均由铅垂设置的相应的框板依次相连构成。
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左侧纵板22-1、右侧纵板22-2和各纵向肋板24均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左侧纵板22-1、各纵向肋板24和右侧纵板22-2相互间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设置,并且左侧纵板22-1的中后部、优选占前后向总长的约2/3处设有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22-1-1,右侧纵板22-2的中后部、优选占前后向总长的约2/3处设有向左弯曲的圆弧板段22-2-1。前侧横板21-1和中间横板21-2均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前侧横板21-1和中间横板21-2相互间按照从前至后的次序依次设置。前侧横板21-1的左右向的长度约为纵向肋板24的前后向的长度的4倍。前侧横板21-1的前侧面为混凝土浇筑时的工作面。
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前侧横板21-1的左端与左侧纵板22-1的前端相连,前侧横板21-1的右端与右侧纵板22-2的前端相连;中间横板21-2的左端与左侧纵板22-1的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22-1-1相连,中间横板21-2的右端与右侧纵板22-2的向左弯曲的圆弧板段22-2-1相连;从而由前侧横板21-1、中间横板21-2、左侧纵板22-1和右侧纵板22-2共同构成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模板主框架。左侧纵板22-1设置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22-1-1和右侧纵板22-2设置向左弯曲的圆弧板段22-2-1,一方面使得圆弧板段用于增加模板主框架的强度,另一方面使得单一正挑梁模板201在变形时通过左侧纵板22-1和右侧纵板22-2的圆弧板段的变形可以减少对模板主框架变形的影响,还有利于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继续保持平整的形状,从而可继续保持卡扣连接件1处于将相邻的2块塑料建筑模板进行可靠地扣合连接的状态。
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纵向肋板24有3至5块(本实施例为3块)。3块纵向肋板24分左右位于左侧纵板22-1与右侧纵板22-2之间,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称为第一纵向肋板24-1、第二纵向肋板24-2和第三纵向肋板24-3。3块纵向肋板24均连接在前侧横板21-1与中间横板21-2之间,且均由各自的前端与前侧横板21-1相连,均由各自的后端与中间横板21-2相连。其中,第一纵向肋板24-1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左端偏右部位,优选第一纵向肋板24-1的前端与前侧横板21-1的占左右向总长约1/8处的部位相连,从而使得第一纵向肋板24-1与模板主框架构成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左侧前部框形部位。第二纵向肋板24-2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左右向的中间部位,优选第二纵向肋板24-2的前端与前侧横板21-1的占左右向总长一半的部位相连。第三纵向肋板24-3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右端偏左部位,优选第三纵向肋板24-3的前端与前侧横板21-1的占左右向总长约7/8处的部位相连,从而使得第三纵向肋板24-3与模板主框架构成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右侧前部框形部位。
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拱形肋板25的拱顶25-1朝向前方,且该拱顶25-1与第二纵向肋板24-2的前部以构成一体的方式相互交错连接,优选该拱顶25-1与第二纵向肋板24-2的前端偏后部位以构成一体的方式相互交错连接;所述的第二纵向肋板24-2的前部是指第二纵向肋板24-2的前端至第二纵向肋板24-2前后向总长的1/4的部位;所述的第二纵向肋板24-2的前端偏后部位进一步优选为位于第二纵向肋板24-2的前后向总长的约1/8处的部位。拱形肋板25由其左部的左后端连接在中间横板21-2与第一纵向肋板24-1的连接处,拱形肋板25由其右部的右后端连接在中间横板21-2与第三纵向肋板24-3的连接处。
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左支承脚23-1与右支承脚23-2相互间左右对称设置。左支承脚23-1从后方连接在左侧纵板22-1后端上而作为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左侧的后部的框形部位(简称为左侧后部框形部位);右支承脚23-2从后方连接在右侧纵板22-2的后端上而作为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右侧的后部的框形部位(简称为右侧后部框形部位)。左支承脚23-1和右支承脚23-2的作用,一是各自通过相应的卡扣连接件1与相邻塑料建筑模板进行可拆式固定连接,二是用于增加单一正挑梁模板201整体的平稳性,三是作为浇筑混凝土时的支承体系的一部分。
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第一斜板26-1沿右前至左后的方向铅垂设置,且第一斜板26-1的右前端连接在第一纵向肋板24-1与中间横板21-2的连接处,第一斜板26-1的左后端与左支承脚23-1的前侧的左右向的中部相连,从而由左支承脚23-1的前侧左部、左侧纵板22-1的后部、中间横板21-2的左端部位以及第一斜板26-1共同构成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左侧的前后向的中间的框形部位201c(简称为左侧中间框形部位201c),该左侧中间框形部位201c不仅增加了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左侧部位的强度,而且由于该左侧中间框形部位201c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左侧前部框形部位与左支承脚23-1之间,从而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在向前方向上的弹性模量很大、从而成为在向前方向上基本呈刚性的左侧支承体系。
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左支承脚23-1的左侧面与左侧纵板22-1的左端面位于同一个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上,左支承脚23-1的后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左支承脚23-1的右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与左支承脚23-1的左侧面相互平行,左支承脚23-1的右前部的前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与左支承脚23-1的后侧面相互平行,从而由左支承脚23-1的右侧面、左支承脚23-1的右前部的前侧面和第一斜板26-1的左后端部的右侧面共同构成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位于左侧的第一被夹部位201a。该第一被夹部位201a是使用时与卡扣连接件1的右夹持板11b的夹持部位11-6相配合的部位。
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第二斜板26-2沿左前至右后的方向铅垂设置,且第二斜板26-2的左前端连接在第三纵向肋板24-3与中间横板21-2的连接处,第二斜板26-2的右后端与右支承脚23-2的前侧的左右向的中部相连,从而由右支承脚23-2的前侧右部、右侧纵板22-2的后部、中间横板21-2的右端部位以及第二斜板26-2共同构成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右侧的前后向的中间的框形部位201d(简称为右侧中间框形部位201d),该右侧中间框形部位201d不仅增加了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右侧部位的强度,而且由于该右侧中间框形部位201d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右侧前部框形部位与右支承脚23-2之间,从而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在向前方向上的弹性模量很大、从而成为在向前方向上基本呈刚性的右侧支承体系。
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右支承脚23-2的右侧面与右侧纵板22-2的右端面位于同一个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上,右支承脚23-2的后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右支承脚23-2的左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与右支承脚23-2的右侧面相互平行,右支承脚23-2的左前部的前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与右支承脚23-2的后侧面相互平行,从而由右支承脚23-2的左侧面、右支承脚23-2的左前部的前侧面和第二斜板26-2的右后端部的左侧面共同构成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位于右侧的第二被夹部位201b。该第二被夹部位201b是使用时与卡扣连接件1的左夹持板11a的夹持部位11-6相配合的部位。
见图8,本实施例的塑料建筑模板的连接角模6在使用时,与单一正挑梁模板201拼接,在卡扣连接件1的强力锁紧下,两块模板间拼接严密,两块模板中间的连接缝极小,在施工中能有效适应混凝土浇注震动棒震捣,连接处不松动、不漏浆。需要拆卸时,只要用简单工具从下往上敲出或顶出卡扣连接件1的支撑板17即可,或者将偏心手柄15朝偏心量小的一个弧面旋转(逆时针旋转),即可拆卸。较之其他常见的塑料建筑模板的安装和拆卸,本发明的塑料建筑模板省时、省力,较大地节约工时和成本。
以上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换和变化而得到相对应的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均应该归入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

1.一种塑料建筑模板的连接角模,其特征在于:包括前侧横板(61)、左侧纵板(62)、左支承脚(63-1)、前支承脚(63-2)、纵向肋板(64)、横向肋板(65)、第一斜板(66-1)、第二斜板(66-2)和支承板(67);纵向肋板(64)有2块,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为第一纵向肋板(64-1)和第二纵向肋板(64-2);横向肋板(65)有2块,按照从前至后的次序依次为第一横向肋板(65-1)和第二横向肋板(65-2);
左侧纵板(62)和各纵向肋板(64)均沿前后向铅垂设置,前侧横板(61)和各横向肋板(65)均沿左右向铅垂设置,支承板(67)从左后至右前方向呈45度角铅垂设置;前侧横板(61)的中右部设有向后弯曲的圆弧板段(61-1);左侧纵板(62)的中后部设有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62-1);
前侧横板(61)的左端与左侧纵板(62)的前端相连;左支承脚(63-1)从后方连接在左侧纵板(62)后端上而作为左侧后部框形部位;前支承脚(63-2)从右方连接在前侧横板(61)的右端上而作为前侧右部框形部位;
第一纵向肋板(64-1)的前端与前侧横板(61)的中左部相连,第一纵向肋板(64-1)的后端与支承板(67)的左后端相连;第二纵向肋板(64-2)的前端与前侧横板(61)的向后弯曲的圆弧板段(61-1)相连,第二纵向肋板(64-2)的后端与支承板(67)的右前端相连;
第一横向肋板(65-1)的左端与左侧纵板(62)的中前部相连,第一横向肋板(65-1)的右端连接在支承板(67)与第二纵向肋板(64-2)的连接处;第一横向肋板(65-1)的中左部与第一纵向肋板(64-1)的中前部以连为一体的方式相互交错连接;第二横向肋板(65-2)的左端与左侧纵板(62)的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62-1)相连,第二横向肋板(65-2)的右端连接在第一纵向肋板(64-1)与支承板(67)的连接处;从而由前侧横板(61)、左侧纵板(62)、第一纵向肋板(64-1)、第二纵向肋板(64-2)、第一横向肋板(65-1)、第二横向肋板(65-2)和支承板(67)共同构成连接角模(6)的模板主框架;
第一斜板(66-1)沿右前至左后的方向铅垂设置,且第一斜板(66-1)的右前端连接在第一纵向肋板(64-1)与支承板(67)的连接处,第一斜板(66-1)的左后端与左支承脚(63-1)的前侧的左右向的中部相连,从而由左支承脚(63-1)的前侧左部、左侧纵板(62)的后部、第二横向肋板(65-2)以及第一斜板(66-1)共同构成左侧中间框形部位(6c);
左支承脚(63-1)的右侧面、左支承脚(63-1)的右前部的前侧面和第一斜板(66-1)的左后端部的右侧面共同构成第一被夹部位(6a);
第二斜板(66-2)沿左后至右前的方向铅垂设置,且第二斜板(66-2)的左后端连接在第二纵向肋板(64-2)与支承板(67)的连接处,第二斜板(66-2)的右前端与前支承脚(63-2)的左侧的前后向的中部相连,从而由前支承脚(63-2)的左侧前部、前侧横板(61)的右部、第二纵向肋板(64-2)以及第二斜板(66-2)共同构成前侧中间框形部位(6d);
前支承脚(63-2)的后侧面、前支承脚(63-2)的左后部的左侧面和第二斜板(66-2)的右前端部位的后侧面共同构成第二被夹部位(6b)。
CN201410543603.6A 2012-06-26 2012-06-26 塑料建筑模板的连接角模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051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43603.6A CN104405125B (zh) 2012-06-26 2012-06-26 塑料建筑模板的连接角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14377.8A CN102747834B (zh) 2012-06-26 2012-06-26 塑料建筑模板及卡扣连接件
CN201410543603.6A CN104405125B (zh) 2012-06-26 2012-06-26 塑料建筑模板的连接角模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14377.8A Division CN102747834B (zh) 2012-06-26 2012-06-26 塑料建筑模板及卡扣连接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05125A true CN104405125A (zh) 2015-03-11
CN104405125B CN104405125B (zh) 2016-12-07

Family

ID=52642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4360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05125B (zh) 2012-06-26 2012-06-26 塑料建筑模板的连接角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0512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2281A (ja) * 1995-07-20 1997-02-04 Nsp Corp コンクリート型枠
CN2748570Y (zh) * 2004-12-02 2005-12-28 郑会智 一种角模板
CN2758370Y (zh) * 2004-12-16 2006-02-15 徐秀良 建筑模板组合
CN200955257Y (zh) * 2006-09-30 2007-10-03 徐秀良 建筑模板组件和建筑组合模板
CN201078095Y (zh) * 2007-07-05 2008-06-25 天津市富士特实业有限公司 建筑模板用异型阳角
CN201756794U (zh) * 2010-08-02 2011-03-09 王亚运 一种角件模板及其形成的三向棱角模块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2281A (ja) * 1995-07-20 1997-02-04 Nsp Corp コンクリート型枠
CN2748570Y (zh) * 2004-12-02 2005-12-28 郑会智 一种角模板
CN2758370Y (zh) * 2004-12-16 2006-02-15 徐秀良 建筑模板组合
CN200955257Y (zh) * 2006-09-30 2007-10-03 徐秀良 建筑模板组件和建筑组合模板
CN201078095Y (zh) * 2007-07-05 2008-06-25 天津市富士特实业有限公司 建筑模板用异型阳角
CN201756794U (zh) * 2010-08-02 2011-03-09 王亚运 一种角件模板及其形成的三向棱角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05125B (zh) 2016-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47834B (zh) 塑料建筑模板及卡扣连接件
CN202787980U (zh) 一种卡扣连接件
CN107514138A (zh) 快速拆装建筑模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02787961U (zh) 一种阴角模板
CN104405126B (zh) 塑料建筑模板的阴角模板
CN104264979B (zh) 正挑梁结构塑料建筑模板
CN104278835B (zh) 反挑梁结构塑料建筑模板
CN204510792U (zh) 一种钢模板
CN104264988B (zh) 塑料建筑模板的卡扣连接件
CN104405125A (zh) 塑料建筑模板的连接角模
CN210828318U (zh) 一种应用于超厚竖向混凝土结构模板体系内角加固结构
CN211524045U (zh) 一种轻型钢框胶合板模板
CN105155838B (zh) 一种易拆卸的高强度建筑模板
CN202787963U (zh) 一种连接角模
CN202787948U (zh) 一种反挑梁结构塑料建筑模板
CN202787962U (zh) 一种阳角模板
CN102330494A (zh) 建筑用钢模板
KR20140058076A (ko) 신구콘크리트 연결 시공방법
CN212506410U (zh) 底板倒角处模板加固结构
CN202787942U (zh) 一种正挑梁结构塑料建筑模板
CN210597382U (zh) 电力管廊管节下止水段成型标准构件
KR20150039954A (ko) 장선재에 간격 유지부재가 체결되는 거푸집 패널
CN209959259U (zh) 一种用于隧道台车衬砌施工用止水带定位加紧堵头板装置
CN201747051U (zh) 建筑用钢模板
CN215589460U (zh) 一种通用型预制混凝土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07

Termination date: 201806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